陪睡屋范文

时间:2023-03-18 17:0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陪睡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满足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需求

面对不断发展的税收科学事业,我们需要对应其不断的创新改变税务干部人员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工作技能得到提升,才能有效的承担日常的工作责任。在税收事业持续发展中,不断严格化的执法力度,以及不断细致化的管理方式,都对税务干部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针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两个核心业务工作内容,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大力促进税务系统的人员管理工作,保障税务干部的职业能力素养在工作职责要求标准范围内。

2.满足税务干部税收业务需求

不同的税收岗位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其培训内容差异性较大,对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我们首先进行具体的、系统的设计,在统一化的专业培训工作下,采取分级培训工作,注重工作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满足了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及培训质量需求

由于税收工作具有组织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因此其工作开展前提就是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身的职业能力要过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纳税服务工作,才能推动纳税服务体系朝着文明、现代、规范的方向构建,促进税收现代化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培训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纳税服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纳税服务培训中,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培训工作无法满足税务干部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培训工作前无法全面掌握税务干部的不同工作时间,不同级别,及个人的知识掌握熟练度,无法对应的开展培训工作,导致纳税服务培训无法落到点上,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较严重,无法对其日常工作起到实际作用。二是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差;对于实际的培训工作,教师往往只是开展理论的说教,针对需要实训的课程,也往往只能采取案列教学的策略,参训人员在其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解决提升参训人员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导致其显示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实现最终的培训教学目标。三是培训工作中有时未能正确定位教、学角色;传统的授课方式也经常被应用到纳税服务的培训工作中,以教师主体控制为主的弊端阻碍了参训人员提升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的水平。应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学员课堂热烈的讨论、分享式的经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解决纳税服务实际工作中的疑点、难点。

(二)改进纳税服务培训的策略

1.推进研讨式培训教学方式

开展税务干部研讨式培训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其具体的税收征管问题开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探索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式教学过程来推动税务干部的职业知识能力掌握,同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传统的单调讲述式教学开展形式,开创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通过友好的交流,不仅能改善其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还能使学生们增长相关业务知识范围,

2.推进案例式培训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结合,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引出实际案例,并结合其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讲评。做到每个培训要点都能和实际的案例相联系,在相互讨论研究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采取案例结合教学方法,还可有效地促进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转化,促进实践的理论提升,完善纳税服务教学培训工作。

3.推进实训培训教学方式

篇2

关键词:农村饮水;五台峡供水工程;管网设计;设计原则

1基本概况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西北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全县大部分地区属黄土丘陵干旱山区,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加之历史、经济和社会的原因,缺乏生活供水基础设施,当地群众沿用古老、传统的人工方式就近取用未经处理的山泉水、小溪水、坑塘水或浅层地下水,致使饮水水源性疾病和地方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据调查,2007年全县总人口23.52万人,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7.24万人;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 5.59万人,其中:氟超标9 500人,水量不达标8.87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5.7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纳入积石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则,2005年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2009-2013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2五台峡供水工程总体布置

拟建的五台峡供水工程在吹麻滩河上游五台峡沟道内新建取水口1座,引取河道地表水,原水经2.68km的输水管道自压输送至黄草坪附近的净水厂。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至厂内1座300m3清水池(新建)和1座500m3清水池(原有)。通过5.95km的吹麻滩配水总管至供水区,下设2条主管、7条干管、116条支管、分支管和入社管道,分别至刘集、柳沟和吹麻滩3个配水区。吹麻滩总管自净厂300m3清水池分出,朝北东方向沿吹麻滩河上游支流五台峡左岸斜坡地带前行,至石家坟村附近的山梁上,长5.95km,末端设1座600m3蓄水池。输配水管网管总长1 699.36km;各类阀门井1 511座;蓄(清)水池18座,总容积2 250m3。

刘集配水区的刘集主管从吹麻滩总管桩号1+210处分出,沿积石山山前南北向斜梁至逍红坪附近,长8.61km,末端设1座300m3蓄水池。从刘集主管桩号2+610处分出刘集干管,长4.47km,主要沿刘集河左岸斜梁布设,末端设1座100m3蓄水池;主管末端分出阳洼干管和石塬干管,其中阳洼干管沿刘集河右岸南北向山梁布设,长8.50km;石塬干管就近沿石塬山梁至沈家坪附近,长3.40km,末端设1座50m3蓄水池。

柳沟配水区的柳沟主管自吹麻滩总管末端600m3蓄水池分出,自东向西跨袁家沟沟道后,沿袁家沟河左岸山梁地带至袁家附近,长4.17km,末端设1座200m3蓄水池后分出上坪干管和赵家湾干管,其中上坪干管沿石塬河右岸北东向山梁、斜坡至山里咀附近,长10.74km;赵家湾干管继续沿攀柳沟河左岸北东向山梁、斜坡至赵家湾附近,长12.61km,末端设1座50m3蓄水池。

吹麻滩配水区设2条干管,后沟干管从吹麻滩总管桩号1+990处分出,沿五台峡左岸斜坡地带自西至东至大沟附近,长1.20km;从总管末端600m3蓄水池分出前岭干管,沿吹麻滩河左岸北东向山梁地带至红合子附近,长6.95km;末端设1座50m3蓄水池。

3输配水管网设计

3.1设计原则

3.1.1管线布置原则

①确保供水系统布局合理,力求线路最短、少占或不占农田;

②供水管尽可能沿山梁或道路敷设,尽量满足管道地埋要求;

③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优先采用重力流输配水;

④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近期与远期规划相结合,总体设计与分布实施相结合。

3.1.2管径确定

①设计内径

管道设计内径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确定,即

d=(4q/πv)1/2

式中:d-管道计算内径(mm);

q-管段设计流量(m3/s);

v-经济流速(m/s)。

②经济流速

经济流速根据经验和试算确定,管道经济流速不低于0.50m/s,管径大时,经济流速大,管径小时,经济流速小。干管的经济流速0.50~0.75m/s。支管中,靠近净水厂或调节构筑物的支管始端经济流速0.75~1m/s,支管末端经济流速0.50~0.75m/s。重力流管道直径小于150mm时,经济流速为0~1m/s;直径150~300mm时,经济流速可为0.70~1.20m/s;直径大于300mm时,经济流速可为1~1.50m/s。

3.1.3水头损失

①沿程水头损失(hf)

hf=il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

l-计算管段长度(m);

i-单位管道长水头损失(m/m)。

②upvc管、pe管硬塑料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i=0.000915q1.774/d4.774

式中:q-计算流量(m3/s);

d-管道计算内径(m)。

③钢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当v<1.20m/s时,

i=0.000912v2(1+0.867/v)0.30/d1.30

当v≥1.20m/s时,

i=0.00107v2/d1.30

式中:v-管内流速(m/s);

d-管道计算内径(m)。

④输水管和配水管局部水头损失(hj)。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

⑤总水头损失(hw)。总水头损失为沿程水头损失(hf)与局部水头损失(hj)之总和:

hw=hf+hj。

3.2输水管设计

输水管设计从水源集水池引取原水,利用地形自然落差,通过重力流方式输水,管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沿五台峡河左岸至净水厂。管道首端(桩号0+000)地面高程2881.15m,末端(桩号2+680)地面高程2761.34m,全长2.68km,输水管设计流量0.05m3/s,采用dn300(δ=6mm)钢管。

3.3配水管网设计

供水区高程2 430~2 000m,按照配水区域内地形地貌及人口分布特点,分刘集、柳沟和吹麻滩3个配水区向用户配水。刘集配水区,柳沟配水区、吹麻滩配水区配水量分别为1 471.02m3/d、1 064.27m3/d、884.54m3/d,合计配水量3 420m3/d,设计年供水量96万立方米。采用树枝状配水管网,由1条总管、2条主管、7条干管、116条支管、分支管和入社管道组成。管道总长1 696.68km,其中总管5.95km,主管12.78km,干管48.14km,支管、分支管155.40km,入社管道1 474.41km。采用各类pe管1 577.02km,upvc管113.25km,钢管6.41km。

4结语

五台峡供水工程的建设,将彻底改善当地群众的饮水条件,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杜绝水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劳务收入,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为区域轻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同时,该工程的建设,既能够满足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需求,又能够带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是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参考文献

[1] 临夏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甘肃省积石山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一期五台峡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甘肃)临夏:临夏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9.

[2] 临夏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临夏州康乐县、积石山县、东乡县、永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甘肃)临夏:临夏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7.

[3] 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06.

篇3

水芹无土栽培属水培,其对设施、技术要求高,2014年武汉市推广4 669 hm2设施蔬菜,并在各区建设了一定面积的温室,因此,急需研发、推广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日本的水芹无土栽培面积较大,而且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周年上市供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而日本无土栽培所使用的水芹种子基本来自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芹大田栽培受季节限制较大,只能供应11月至翌年4月,而且冬季低温,水芹基本停止生长。水芹无土栽培产量高、品质好,且清洁卫生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周年上市供应,因此,水芹无土栽培非常有开发前景,将其作为产业开发,必将为武汉市农业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且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1品种选择

选择日本水芹,株高65 cm,主茎粗1.0 cm,横切面近圆形,绿色,分枝5个;二回羽状复叶,边缘有粗齿,先端裂片,长卵形,叶柄长15 cm、宽1.2 cm;花柄长5 cm,花瓣白色;主茎直立;耐低温,耐高温性强,品质优。

2器材准备

育苗盘

育苗盘用强度较大的泡沫压制,长59.5 cm,宽29.5 cm、高4 cm,内空长57.5 cm、宽27.5 cm、高2.8 cm。

育苗用海绵

海绵以吸水性好、柔软、细密材质为佳,切割成2.8 cm厚,再用专用切割机切成长2.3 cm、宽2.3 cm的小块。每小块留少许相连,且易拉开,每小块中间切“十”字缝,以利植株扎根。每板海绵长、宽分别含25个、12个小海绵,总计300个小海绵块。1个育苗海绵切块恰好与以上1个育苗盘结合使用。

植株固定板

固定板用强度较大的泡沫切割或压制而成,强度可小于育苗盘用的泡沫,但不宜太小,要能经受搬动及不易被植株根系穿透。固定板厚2.8 cm,长及宽均为60 cm。在固定板上钻内直径2.3cm的圆孔,横排5个、竖排6个,每固定板30个定植孔。

营养池

营养池应建在地下,以便栽培槽里的营养液自动回流:营养池的四壁及底部一定要做好防水,以达到装满营养液时不外渗,且营养池空时池外的地下水及雨水不内渗为基准。营养池的大小根据其供应栽培槽的大小而定,667 m2温室需净内容积20 m3的营养池。营养池建造时应预置进水管、营养液供给管及回流管。进水管的大小依供水管的大小而定,一般直径6.6 cm为宜:营养液供给管直径9.9 cm为宜:营养液回流管直径13.2 cm为宜,回流管前需加装止水阀,防止营养液因水位差而回流。

栽培槽

栽培槽内宽125 cm、高20 cm,长度根据实地情况定,槽壁如用条形板制作,可选用建筑用厚0.15 cm的防水、耐腐模板,将模板切割成宽20 cm的条形板,配以家庭装修安装扣板用的条形木方,木方长30 cm,一端削尖,钉入切割好的条形模板需固定位置的外侧地内,然后用螺丝钉将条形模板固定。条形模板结合处可用短的条形模板连接,使整个栽培槽形成一个整体。栽培槽内先铺1层黑膜(防杂草生长),再铺1层厚10丝(1丝=0.01 mm)的白薄膜(保证营养液不发生渗漏)。槽边也可用专制的水泥板制作。

营养液循环系统

营养液循环系统包括回水管、送液管、水泵、电控箱。回水管铺设在栽培槽一端的地下,每1个栽培槽正中间处安装1个三通,三通朝地上一方连接短管,使管子与地面同高。铺设黑、白2层膜后,将管口出薄膜处剪1个圆孔,在圆孔处安装1个家用洗菜盆安装用的不锈钢漏头,漏头与塑料膜连接一定要紧密,确保不漏水,且连接好的漏头需正好搁置在回水系统的管子上。每一个栽培槽均如此安装漏头,最后将回水管与营养池预置的回水管连接即为回水系统。送液管在栽培槽的另一端的地下铺设,在每1个栽培槽外侧处安装1个三通,使各栽培槽能单独控制。电控箱能定时启动水泵为栽培槽输送营养液。

3育苗

铺海绵

将与育苗盘大小相同的海绵蘸满水,放入育苗盘内,继续往育苗盘内加水,边加水边用手轻拍海绵,使其吸足水。

播种

将育苗盘平放在盖有大棚膜的大棚内或其他阳光充足且能防风雨、鸟兽的地方。在吸满水的海绵上均匀撒播已处理好的水芹种子,使每小块海绵表面10粒左右,过多、过少都不宜。播种后用喷雾器喷水,使种子吸足水分,避免种子堆积。

管理

播种后每天喷2次水以上,温度高每天喷水4次,以保持海绵及水芹种子湿润。15 d后,每小块海绵上有3~4个水芹芽时,喷水中可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初始浓度不宜超过0.5%0,20 d后,浓度可提高到1%e。30 d左右水芹有3~4片真叶时定植。

4营养液配制

水质

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率(Ec值)、pH值等。EC值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 mS/cm)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 mS/cm)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水不具有土壤的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进行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

配制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使化肥降低成本。先配母液(原液),再稀释,可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试剂(硝酸钙)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试剂的稀释液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

螯合

水烧开,将硫酸亚铁与EDTA倒入螯合,之后装入容器内。

试剂倒入步骤

把微肥分别溶解后装在一个容器内,把大量元素肥溶解在另一容器,之后把溶解好的溶液分别倒入营养液池中,需注意的是硝酸钙溶液必须最后倒入。

营养液配方(每1 t的含量)

大量元素:硝酸钙589.3 g、硝酸钾886.9 g、硝酸铵57.1 g、硫酸镁182.5 g、磷酸二氢钾178.9 g。盐铁溶液:硫酸亚铁9.5 g、EDTA 15 g。微量元素:硼酸3 g、硫酸锰2 g、硫酸锌0.22 g、硫酸铜0.08 g、钼酸铵0.5 g。

5定植

准备栽培槽

在栽培槽内铺0.08mm厚的塑料薄膜,接好回液管排液口,注意不能漏液,排液口高度12 cm为宜,控制营养液的深度。

移栽定植

将育苗盘水芹苗移栽到固定板上,每孔定植一小块海绵,每块海绵上保证4~6株水芹苗。

6栽培管理

调整电控箱,每1 h给栽培槽供营养液1 min,使营养液循环流动。每星期测定一次营养液的pH值及EC值,及时调整pH值及补充营养成分。pH值适宜范围为5.5~6.5,EC值适宜范围为1.7~2.0 mS/cm。

篇4

【关键词】园林 水体植物 水体景观 配置 设计

在园林中,水是关键组成要素。国内外园林设计都极为注重应用水生植物与创造水景。我国园林通常使用水生植物给人以更多想象空间,营造出意境与氛围。园林水体景观可以提升园林空气湿度,使水体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将重要载体提供给沼生植物、水生植物及湿生植物。在为园林增色的同时,也有助于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展。①

一、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形式

(一)配置水面植物

水面一般以配置漂浮植物、水植物及挺水植物的形式,形成与园林景色相适应的水面景观,对水面空间具有分割作用,增加园林景深。园林水面植物配置应该和水边景观相呼应,重视水面面积和植物比例,以及植物在质感与形态上的相得益彰。水边景观与水中倒影相结合,堪称入画美景,因此,至少应该留出60%的水面面积以供人们欣赏植物倒影。

(二)配置水边植物

园林水边植物不宜出现大小、树种、距离相同的品种绕水一周,这样会显得景观呆板、单调,应该与地形、道路相结合,灵活栽植。园林湖边应该留出一片空地栽植树丛与乔灌木,给人或郁闭、或开朗的视线。游人行走于水边,在湖景强烈的明暗对比中体会游湖情趣。配置水边植物的关键是线条构图。水面植物景观大多由挺水植物与乔灌木共同组成。各种植物通过线条与形态将水面的平直格局打破――乔木具有丰富天际线的重要作用,应该选择有别于周围绿树、轮廓分明及体型巨大的树种,湖边树丛林冠线应该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从对岸观望时才会产生浑厚、雄伟的视觉表现力。此外,也有以湖边小山树群为衬托来丰富水边植物变化的情况。我国园林水边通常都是以垂柳柔条拂水的动感竖向线条将水面平直线条打破,将动感注入至水景中。挺水植物以群丛的方式搭配小桥、石矶及栈道,可谓别具情趣。

(三)配置驳岸植物

在园林水体景观中,驳岸是道路与水面过渡地带,在自然状态下通常为生产力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的区域。在配置岸边植物时,应该有效结合水体驳岸,可使水体和水岸融为一体,给水面足够的扩展空间。在驳岸配置规则性植物,坚固且整齐,游人可以随意地在岸边活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水景中。然而,结构性驳岸具有较为生硬的线条,特别是一些规则性驳岸。所以,将植物种植在水岸边,柔化驳岸线条,能够有效弥补驳岸的不足,这点非常重要。在驳岸配置非规则性植物时,应该与园林地形、道路及水体岸线布局相结合。通常非结构性驳岸具有线条优美、自然蜿蜒的特征,所以,在配置植物时主要是自然种植,避免出现等距栽植与整形修剪等情况。②与园林环境、地形相结合,所配置的植物疏密适宜、远近适宜、高低适宜,以此增加沿岸植被景致的生动性、趣味性。

二、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规范

(一)园林水体景观应该彰显层次感

在布局与设计园林水体景观时,主体突出,层次感较为明显,借助水的动态元素,结合周边静景形成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效果。同时,在构成上增加园林环境空间的灵活多变性,柳暗花明与曲径通幽之景令游客目不暇接。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发现,古人极为注重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给人以触景生情之感,如此优美的自然意境往往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启示。在国内园林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应该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在布局园林水体景观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回归自然原则,但避免出现形似模仿。园林设计者应该将自然水体美和园林建筑美两者结合起来,遵循追求自然原则,将不对称、不规则的建筑格局完美呈现出来。在错落有致的园林水体景观布局中,景观构图以山水为主体,对植物进行自由布置。各种形式的园林水体景观是营造园林气氛与供游人观赏的点缀物。游人置身道路回环曲折的园林中,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实现审美情趣与自然环境完美的交融。

(三)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应该注重视听感受

设计现代园林水体景观也是对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的延续。于动静结合中加入大量现代手法,如通过灯光喷泉将园林景观、人文及周围环境三者有机结合体现出来。在设计喷泉造型时,切忌设计形式单调、重复,极易让人产生厌倦感与视觉疲劳感。应对多种水型进行综合利用,通过组合,让不同形式的喷泉在游人面前展现出来,通过造型的不断变换,给观景者一种美的影像。园林水体景观一方面能够给人视觉美,在听觉方面,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不同美的意境营造出来――通过分析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发现,不管是气势如虹的水流还是涓涓细流,这些水声总能够吸引到很多游客。有的水流清脆悦耳,有的水流则振聋发聩,这就是水声的魅力。③在喧嚣、浮躁的城市中,在园林中设计水体景观更应该通过水声对周边噪音形成弱化作用,通过听觉与视觉立体感减轻游人思想压力,提供一个愉悦、轻松的园林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对自然美进行充分挖掘,并主观寻找一种与人文、环境、水体三者相统一的园林设计理念。深入了解、观察大自然,再从中提炼出感染力比较强的艺术形象。通过写意手法将情境交融、寄情于景的园林意境创造出来,以此为设计园林水体景观的目的,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美学对园林水体艺术设计的影响。

注释:

①赵伟韬,王晓妍,毛云鹏.海洋文化对园林景观影响的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10(1):101-102.

②高亚红,王志佳.浅谈如何利用自然风景地貌营造园林美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04-105.

篇5

1 品种选择

1.1 应选择水稻良种。水稻良种,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特性,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传染病害,干燥耐储藏。 我乡的水稻主栽品种为空育131。但是通过几年来种植我们发现空育131这个品种虽然米质产量都可以,但易感稻瘟病。所以今年我们引进了龙粳14这个新品种,通过一年的种植看,抗病性,抗逆性,品质都比较好。

1.2 水稻种子的质量标准。杂交水稻种子的标准是: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常规水稻种子的标准是: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2 合理栽培

2.1 首先要做好晒种和种子风选。在水稻种子浸种3~5天,并将种子薄晒2~3天然后进行风选;将风选后的种子用波美比重1∶1的黄泥水或盐水进行精选,再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药液浸种,或用线菌清15g对水9kg,浸稻种6kg。

2.2 全面推广水稻无公害旱育壮秧,培育壮苗,提高抗性。

2.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促进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有力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产量。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目前我乡早育稀植插秧水稻大部分采用9×3寸的规格,平方米19~21穴,每穴4~5株苗。

2.4 科学管水。无公害水稻栽培应采取浅水栽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开始脱水晒田,多次轻晒。晒田时,放水落干,待田面无水3~5天后,再上新水,保水2~3天后,再次落干。有水抽穗、灌浆,干湿交替壮籽。灌浆结实后,坚持千千湿湿,间歇灌溉,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防止后期脱水过早影响优质稻谷品质。

2.5 最好实行机械或人工除草、除稗,同时拔除病虫为害植株。杂草防治亦可选用安全性强、无农药残留的高效除草剂~50%稗阔净防除。

2.6 秋冬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并实行区域化种植,减少病虫迁移桥梁。

3 药肥使用

篇6

关键词:退伍;培训;教育;管理;理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退伍军人岗前培训是由军人向物探员工角色转变的第一课,关系到员工对岗位的理解,关系到员工进入工作的状态,关系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虽然他们年富力强,但缺乏必要的野外生产一线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了使他们缩短角色适应时间,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东方公司从2011年开始,共累计接收300余名退伍军人,的每年对新接收的退伍军人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工种有司钻工、设备维修、驾驶员等野外关键岗位,缓解了野外生产一线关键岗位短缺的矛盾。

一、近三年退伍军人的基本情况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退伍军人有共同从军经历,集体观念比较强,他们思想活跃、自尊心强,有荣誉感。学员们不甘落后,争强好胜,不服输。在日常管理中如何利用这种不服输性格,如何营造适度竞争,如何约束和管理自制力较差的学员,成为了培训的重中之重。

(二)退伍军人学历背景相同,但学历普遍较低。大多数学员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填报的学历大多为高中,但实际调查中,少部分学员能够达到高中文化水平,存在学不会跟不上的情况。致使学员学习吃力,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学培训的效果。

(三)退伍军人纪律观念有所淡化。部分退伍军人离开部队后,有一种终于摆脱军队铁纪束缚的思想。在部队当过8年以上的兵,军衔在二级士官以上的,普遍自我约束能力强,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较好。2007年入伍,2009年复员的有一些表现出满不在乎,不守纪律,不努力学习,违纪和旷课时有发生。

(四)退伍军人学员身份具有特殊性,对于他们的培训既不同于传统的“入厂教育”,又不同于老职工的“职业进修培训”。他们的培训是“入厂教育”、“职业进修”、与“岗位理论”、“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岗前培训教育。如何抓好学员从军人角色到学员过程的转变,从学员到物探员工的转变,如何搭建活动平台让学员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发挥其管理作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 加强教育,分层管理

为使培训管理精细、科学、符合退伍军人这支特定的新员工队伍,我们确立“准军事化管理,现场化教学,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两化一快”岗前培训模式,成立由培训管理领导层、核心层、执行层、骨干层组成的退伍军人培训管理机构。根据岗位(工种)培训要求,结合野外生产实际,按照理论课时占30%:操作课时占70%的比例,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严格过程控制、严格考试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保证学员的合格和达标率。

(二) 夯实基础,因材施教

针对退伍军人文化基础较差、基本技能较弱等情况,要让学员学好专业理论与技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必须从最基础的基本理论抓起,本着“由浅入深,狠抓技能,注重实践”原则。培训中加强教学过程控制,坚持培训班例会制度,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员,教师每天要拿出1小时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培训班开始后进行了摸底考试,以便了解每名学员的文化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分工种进行教学,选用公司统编的《物探队岗位培训教材》,重点突出野外生产一线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训练,针对学员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断加深和拓宽知识点,从而很好地掌握岗位必会知识。

(三) 突出特色,贴身管理

针对退伍军人有共同从军经历的特点,在培训中要营造一定的“军营”氛围,利用他们的具有的“集体荣誉感”和公共基础课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施军准事化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学员时刻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保持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持良好的团队精神、保持军人的优良品质。每天从早操到上课到熄灯均保证有一人在跟踪管理,工作细致认真,用相机记录学员的每一项活动,让被管理者能感受到你的出发点是为他好进而能接受批评和教育。对违纪学员马上找本人谈话,指出利害关系,思想不通不放过。对学员反应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要及时解决,绝不拖拉。

(四)学以致用 ,重在实效

在司钻工和汽车修理工的培训中,针对公司各物探处的不同设备情况合不同工区地质条件,在进行通用设备实训的基础上,又把学员拉到易县山区进行山地钻机实训,使学员不仅掌握了普通车载钻机的操作技能,又掌握了山地钻机的实际操作,使学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更宽、更广。为了更好的贴近野外生产实际,从主业聘请了实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充实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榜样激励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课堂设在现场,将教学内容渗透在实训中,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五)持续改进 创新培训

安排专人定期向管理层汇报培训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学员思想、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进行疏导沟通和协调解决,保证学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技能上;准确掌握现实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方式,采取“模块式、滚动式”教学方法,以考代训,坚持严格的考试考核,明确培训标准和考试通过方式,实施教考分离,不断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树立理想 迎接挑战

篇7

关键词:水污染物 总量控制 分配方案 纳污能力 江西省

在我国大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一些欠发达但缺水地区,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西省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且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水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全省地表水总体质量还比较好。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用水量和排污量正在增加,一些城镇河段已受到明显污染,有的饮用水源区水质得不到保障,并且水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

合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减少水污染危害,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综合考虑河流上、下游的利益,合理制定全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对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全省概况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属于我国中部正在崛起的欠发达地区。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104 km2,其中:山地占36%,丘陵占42%,岗地、平原、水面占22%。全省行政区划包括11个设区市,所辖99个县、市、区。2002年,全省人口总数4222.43×104人,其中城镇人口约占31%;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45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692亿元。

江西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642 mm,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1 mm~1934 mm。降水量相对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7%左右;7~9月降水相对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

江西省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它们与其他直接入湖河流共同构成鄱阳湖水系,经入江水道于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104 km2,其中江西境内15.71×104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省内不属于鄱阳湖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合计为1.04×104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539×108 m3/a,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5%,居全国第七位[1]。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677m3/a,高于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2002年,江西省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在全省主要河流89个评价河段中(评价河长5742km),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GB3838——2002,下同)的占评价河长的79.3%,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12.1%,其中,劣于Ⅴ类水标准的河段长245.5km;主要污染河段有南昌、景德镇、新余、萍乡、赣州等城市河段,以及全南、莲花、永丰、上高、高安、德安等城镇河段;鄱阳湖评价水域2184km2,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的占72.9%,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0.3%,主要污染水域为赣江南支口;柘林、万安、江口等主要大型水库的水质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2]。全省局部水域的污染主要是受到点污染源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2] [3]。

2002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10.5×108 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6×108 t,生活废水排放量5.9×108 t。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78×104 t、氨氮排放量3779.6 t,工业废水达标率77.6 %;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32.3×104 t、氨氮排放量2.5×104 t,生活废水处理率3.9 %[3]。

全省“十五”计划安排: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6.6%提高到30%;城镇化水平由27.3%提高到32%;强化南昌市在全省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力争使九江、赣州、景德镇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其他设区市成为3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建成200个重点镇,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2

全省点源排污总量控制

江西省地表水污染主要是受到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水(点污染源)影响,全省点源排污控制总量应以枯水流量条件来确定。鄱阳湖水系湖口控制断面(进入长江)的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为562 m3/s,扣除邻省约5×103 km2汇水面积的影响,并考虑本省约1×104 km2不属于鄱阳湖水系汇水面积的作用后,可初步推算出全省汇入长江及其他外省水系控制断面的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自产量)之和约为580 m3/s。若以此流量作为稀释流量,并要求稀释后水质按Ⅲ类水标准(COD20mg/l、氨氮1.0mg/l)控制,且假定枯水期面污染源负荷量与水体中降解量相抵消,则全省点污染源COD控制入河排放量应为32.16×104 t/a、氨氮控制入河排放量应为1.61×104 t/a。若污染物入河系数按0.9计,则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COD控制排放量为35.73×104 t/a、氨氮控制排放量为1.79×104 t/a。

以上拟定的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的COD和氨氮控制排放量,分别占国家环保“十五”计划全国控制排放总量的2.75%和1.08%,与2002年全省排放量相比:COD减少8.57%,氨氮减少37.85%。同时,由于选择了较安全的稀释流量、较高的水质目标和较大的入河系数,以及考虑到江西省人口数量约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3%,水资源量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以上,因此,可以认为该排污控制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国家环保“十五”计划精神,并能保持全省水质总体良好。

3

各市、县点源排污量控制

在确定了全省的点源排污控制量之后,应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其分配到各个市、县,即确定各市、县的排污权。在主要受点污染源影响的地表水体,水环境承载能力与枯水期径流量呈正相关。江西全省都属于湿润季风气候区,各流域枯水期径流模数相差不大,因此,基本可用区域面积数量来反映各地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则可以通过各地城镇人口和工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量予以体现。故按区域面积、城镇人口、工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各取4:4:2的权重)所占比例,将全省点源排污控制量分配到各个市、县。考虑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城镇人口的计算按:县取0.3倍总人口,县级市取0.35倍总人口,设区市市区取非农业人口加以其与总人口差值的一半。

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点源入河污染物控制量计算结果见表1、表2。

4

各城区河段点源排污量控制

分配到各市、县的点源排污控制量为其行政区内的点源允许排污量总和,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控制原则和计算方法,确定各市、县的城区河段点源入河排污控制量。

4.1

控制原则

各市、县的城区下游河段一般为本市、县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河段,但各地城区河段点源排污控制量占本市、县点源排污控制量的比例应有所不同。在此设定比例上限为:设区市城区河段不大于本市区点源排污控制量的97%,县级市城区河段不大于本市点源排污控制量的92%,县城河段不大于本县点源排污控制量的87%。

各市、县交界断面及出省断面的水质不得劣于Ⅲ类水标准。

饮用水源地、各类保护区及其它功能区水质达到相应标准。

4.2

计算方法

4.2.1

河段纳污能力

按照上述控制原则,结合本省各市、县的城区河段至与下游市、县分界断面及饮用水源区和各类保护区相距一般较远,并且城区河段流量越小,其下游区间汇入流量所占的比例越大(即稀释能力越大)等特点,拟定城区河段纳污能力的算法如下:

(a) 计算流量

根据各市、县的城区下断面设计流量(90%保证率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拟定计算流量。当设计流量小于或等于8 m3/s,计算流量取设计流量的值;当设计流量大于8 m3/s,计算流量取: 8 +(设计流量-8)÷3,但最大不超过40 m3/s;考虑到南昌市作为省会城市的重要性,以及赣江在市区开始分叉而下的独立性,故南昌市赣江南支和主支分别取计算流量。

(b) 计算模型及参数

计算模型:采用完全混合模型。

浓度背景值:COD取8 mg/l,氨氮取0.25 mg/l。

浓度控制值: 8 m3/s以内的计算流量——COD取30 mg/l,氨氮取1.5 mg/l;多于8 m3/s的计算流量——COD取20 mg/l,氨氮取1.0 mg/l。

排放强度:按每年排放350 d、每天22 h计算。

对于极少数距下游市、县分界断面较近,而本身设计流量较小,且下游区间汇入流量所占的比例也较小的城区河段,还应采用一维降解模型复核下游分界断面能否达标。

此外,少数市、县存在(或规划)除城区河段以外还有较大比例排污分配量的河段,这些河段的纳污能力计算基本可用上述城区河段的思路。但是,要根据其与上游市、县分界断面的距离,以及本行政区上下游各排污河段的相互影响,合理确定河段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河段纳污能力计算中,一般需要采用一维降解模型。

4.2.2

河段点源排污控制量取值

各市、县的城区河段点源排污控制量既不得大于其河段纳污能力,也不应超过本市、县点源排污控制量中分配到该城区河段的排污量,即应取其中的较小值。今后如果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各市、县的城区河段引进排污权时,也必须考虑其河段纳污能力的限制。

部分市、县的城区河段点源入河污染物控制量计算及取值结果见表2。 5

结语

省级区域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对区内市、县级水污染防治、社会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具有宏观控制作用,同时,它也应受到国家及所属流域级方案的约束。因此,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方针及目标,以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兼顾流域上、下游各方的用水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省级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

本文根据江西省水资源量较丰富、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和工业及城镇化正在快速发展的特点,按照保持全省水质总体良好,局部污染合理控制,兼顾各市、县发展需求,并给下游行政区良好入境水质的思路,提出了一个全省水污染物(COD、氨氮)点源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本方案给出的先确定全省点源排污控制总量,然后往各市县以及各城区河段分配的技术路线和具体算法,注重于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实际应用简单、方便,可以供区域水环境规划和有关管理部门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江西省地表水污染主要是受到点污染源的作用,但是,面污染源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随着农村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面源污染的压力必将越来越大,今后必须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都得到合理控制,才能够充分有效地保护全省地表水环境。因此,在当前对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水——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农村面污染源的调查研究,以尽快制定全省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综合控制措施。

表1 江西省各设区市点源入河污染物控制量(t/a)

行政区

入河控制量

行政区

入河控制量

COD

氨氮

COD

氨氮

南昌市

42197.0

2112.47

赣州市

59456.8

2976.54

景德镇市

13786.6

690.19

吉安市

35821.2

1793.29

萍乡市

13855.5

693.64

宜春市

35110.7

1757.72

九江市

34354.3

1719.85

抚州市

29324.3

1468.04

新余市

9734.0

487.31

上饶市

39881.6

1996.56

鹰潭市

8078.0

404.40

全省合计

篇8

1基地选择稻田土壤、大气和灌溉水必须无公害化,其周边地区不能有污染源。

2选优品种,确保品种质量选用无公害水稻品种,要把握四条基本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性。

3培育壮秧秧好一半谷,育足壮秧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一是把握播种期;二是控制播种量。具体秧田每亩播种量:常规种40~60kg,三是在育秧方式上要选用大中棚育苗。

4大田调控大田调控,是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耕作调控、栽培调控技术、生物防治调控、物理防治调控技术、化学防治调控技术五个方面。

4.1耕作调控技术主要有多熟轮作制复种方式、间作套种制复种方式和多熟制配套技术等。

4.2栽培调控技术它主要包括移栽技术、科学施肥、灌溉合理等。其中科学施肥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施肥上要求施肥数量准确,施肥结构合理,施用时期适当,施用方式恰当;坚持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结合,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更注重配方施肥。

5病虫害综合防治按照《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规程》(NY/T5117-2002)的规定,应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做到安全无污染。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5.1稻瘟病防治每亩可选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5.2纹枯病防治合理施肥,科学排灌,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组合抗病能力,严重时用20%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25克/亩兑水50-60公斤,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5.3白叶枯病防治可用消菌灵、叶枯宁、消病灵、菌毒清等药剂;防治立枯病、根腐病:可用敌克松。

5.4虫害防治一是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叶蝉、稻飞虱、蝼蛄等害虫效果好;二是生物防治,利用稻田放养赤眼蜂、稻田养鱼、养鸭等减少害虫为害;三是药物防治,严禁使斤J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

5.5喷洒农药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足刚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一般选择下午3点钟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若喷药后8小时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方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篇9

一、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头抓起

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是应该从头抓起,做好第一次的午睡指导安抚。并且在此基础上,请幼儿按照此环节一步步进行,如此循环往复,渐渐地形成习惯。第一次往往是幼儿听得最仔细、最认真的,让幼儿在头脑中有这样的意识,之后的午睡就容易安排了。通过观察,我发现午睡前让幼儿提前休息以及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有这样的意识:现在是睡觉时间了,小嘴巴、小眼睛都应该要休息了;将鞋子摆整齐、衣服裤子叠整齐,它们也需要休息了。通过智慧的言语让幼儿在第一次的玩耍学习中,懂得如何安静入睡。

二、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需要环境的铺垫

首先不仅需要教师创设安静的午睡环境,做到进入午睡区,就做“小花猫”静悄悄地踮起脚尖走路,这样幼儿一是感兴趣能安静的走路,再是营造一种睡前的气氛,为幼儿快速入睡做铺垫。接着,在幼儿入睡之前,放一段安静的轻音乐,如《摇篮曲》,这样的音乐能有效缓解幼儿兴奋的情绪,使之安定下来,在我们班进行集中休息,摸头再去睡觉。既是对幼儿的暗示,又能使之快速安静。最后就是用眼神鼓励、安抚幼儿尽快入睡。

三、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关注

幼儿存在着个别差异,有些幼儿在上午的活动中消耗掉很多的体力,需要安静地休息,头脑中有这样的意识之后就能安静快速地入睡。而有些幼儿尽管自己很累,仍然喜欢在床上玩耍,这类幼儿往往是等到其他幼儿都已经睡熟之后,一个人慢慢开始想睡觉。在我们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安排好幼儿的床铺,有些幼儿比较好动不愿意睡觉的就离教师近一些,以免影响其他幼

儿的入睡。同时,有些幼儿入睡时间需要很长的,就用抚摸、约定、轻拍的方式,使其安静下来,也要注意幼儿是否带一些危险东西进入午睡区。秋冬季节要注意提醒幼儿穿少一点的衣服睡觉,在起床时先穿衣服,腿依旧是伸在被子里的,避免着凉。午睡中,幼儿冷暖需要我们老师特别注意,幼儿踢被子的现象也会存在,巡回观察是必须做到的。在午睡时,有些幼儿的睡姿不正确,总是觉得自己仰卧不舒服,喜欢侧着睡或俯睡,这样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会导致幼儿心脏被压迫、血液循环不通畅,同时,俯睡使鼻子对着枕头更是吸收不到新鲜的空气,影响睡眠的质量。还有些幼儿喜欢蒙头睡的,需要时刻的关注,轻轻地把被子拿开,不要打扰幼儿。

四、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园的一致

有的孩子在家没有午睡的习惯,老师怎么哄他都不睡,而且在午睡区还要打搅别的孩子入睡,这类孩子是老师最头疼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别的老师带他到活动室,调整他的情绪,给他讲不睡觉的坏处,适当的时候可以抱着他,等他睡着再放到午睡室内。同时要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孩子在家也要午睡,久而久之,孩子入睡的习惯就养成了。因此,必须培养幼儿在家独立午睡的习惯,这样家园一致,幼儿才能有较良好的睡眠质量。

篇10

1 生产基地要求

多矿物质营养米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环境优美、远离污染的地区。稻田土壤部分元素含量满足以下条件:镉<0.3mg/kg、汞<0.5mg/kg、砷<30mg/kg、铅<80mg/kg;土壤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pH5.5 ~7 ,有机质含量1.2 ~2g/kg,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多矿物质营养米生产基地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排灌设施配套齐全。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湖南地区适合生产多矿物质营养米品种主要有竹香稻、玉针香、农香32 、晶两优534 、湘晚籼13 、桃优香粘、广八优香丝苗、农香32 、泰丰优736 等。

2.2 种子处理

先将水稻种子晾晒1 ~2 天,然后用杀菌剂对水浸泡,可杀灭部分病菌。每15g苯甲・咪鲜胺微乳剂(苯醚甲环唑10%咪鲜胺30%)加水15kg稀释均匀,可浸泡种谷10kg,浸泡8 ~10 小时后将种谷捞起,用清水洗净。实行三起三落(白天浸泡,晚上捞起)至破胸吐芽。稻谷播种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拌种,按照“四个一”标准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即1 斤种子,1g多效唑,50g清水,堆放一小时,但软盘育秧稻种不宜用多效唑拌种。

2.3 大田平整及开沟

施入一定量的基肥后,利用旋耕机旋耕耙田,一般旋耕耙田2 遍。撒播稻田须分厢,厢宽约3m,厢沟深约25 ~30cm。面积较大的撒播田块开好“井”字形腰沟,面积较小田块开好“十”字形腰沟,腰沟深35 ~40cm。大田四周开围沟,围沟深30 ~35cm。

2.4 合理密植

常规品种大田直播亩用种2.0kg,育秧移栽或软盘育秧亩用种l.5kg;杂交品种大田直播亩用种1.5kg,育秧移栽或软盘育秧亩用种1.0kg。育苗移栽田块移栽密度杂交稻为23.3cm×26.6cm或30.0cm×20.0cm,每蔸2 粒谷;常规稻为16.7cm×20.0cm或20cm×20cm,每蔸5 ~7 根苗。确保水田亩有效穗数在20 万~22 万穗。人工撒播时可在种谷的基础上亩加入2.5 ~5kg煮熟的稻谷(水沸腾10 分钟即可),拌匀后进行撒播。

2.5 肥水管理

大田旋耕时亩基施富硒生物有机复混肥(N∶P2O5 ∶K2O=10 ∶5 ∶5 )80kg;水稻2.5 ~3 叶,亩撒施尿素2.5 ~3kg作提苗肥;水稻4 ~5 叶时需喷施1 次叶面肥,亩用贵西牌多元素叶面肥100g+植物促壮剂80g+红糖14g+尿素100g对水30kg,喷施水稻茎叶;4.5 ~5.5 叶时亩撒施6 ~7.5kg尿素作促蘖肥。分蘖终期晒田复水后,视苗情叶色巧施壮苞肥;水稻抽穗始期和灌浆初期需各喷施1 次叶面肥。抽穗始期亩用贵西牌多元素叶面肥100g+植物促壮剂80g+红糖150g+尿素100g+食盐80g+苯甲・咪鲜胺微乳剂(苯醚甲环唑10%咪鲜胺30%)30g对水30kg进行茎叶喷施;灌浆初期取100g贵西牌多元素叶面肥+植物促壮剂80g+磷酸二氢钾80g+食盐80g+苯甲・咪鲜胺微乳剂(苯醚甲环唑10%咪鲜胺30%)30g,对水30kg,搅拌均匀,细雾喷布在叶面和稻穗表面。通过科学施肥保证前期禾苗长势强(不出现疯长苗),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叶青籽黄、落色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抓好大田水管理:直播稻田,稻苗2.5 叶前(约播种后12 天左右)大田保持厢面湿润,沟内浅水。2.5 叶后,保持1.5cm左右的水层浅水促分蘖,分蘖终期落水晒田控分蘖。孕穗、抽穗扬花期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进”的灌溉方法,乳熟期田间保持干干湿湿,防止脱水过早导致大田现白,影响籽粒饱满而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