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平范文
时间:2023-03-25 14: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季羡林生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13 towns and 157 villages ar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Pingluo County, inculding 2 forestries is under the state-owned farms, 5 forestries is under county-owned forestry and farm. The total of forest area in mounation area is 263,400, and 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is 11.52%. The two generation of forest based on artificial forest has been formed, anoplophora resistant specie ratio is at least 8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mful biological species, occurrence status; it describes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innovation, the health concept of achieving scientific silviculture.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quarantine inspection,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防治对策
Key words: forestry;pest;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314-02
0 引言
随着我县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虽然树种不断增加,绿化环境逐步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林有害生物也相应增加,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县的造林成果,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农防林、黄河护岸林、治沙林建设为主的生态林业为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保障农牧业发展,减轻自然灾害,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1 发生现状
1.1 种类多 根据平罗县的相关调查,目前存在的林业有害生物有17种,其中有白杨透翅蛾、大青叶蝉、杨扇舟蛾、红蜘蛛、榆木蠹蛾、灰斑古毒蛾、光肩星天牛、枣大球蚧、杨毒蛾、槐花球蚧、槐尺蠖、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沟眶象共14种,占据林业有害生物总数的82.4%,危害最严重的当属光肩星天牛、榆木蠹蛾;病害只有腐烂病一种,但是目前还没有造成灾害。另外,危害相当严重的还有东方田鼠和野兔。
1.2 危害面积大 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常年发生的面积达到了4.54万亩,蛀干害虫危害的面积达到了1.32万亩,其中,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最大,达到了1.04万亩;榆木蠹蛾次之,危害面积为0.22万亩;最后是沟眶象,危害面积为0.06万亩。蛀干害虫危害的面积达到了危害面积的29.1%,主要危害白蜡和杨柳树。而由于东方田鼠和野兔造成的危害面积则达到了3.01万亩,占到了发生面积的66.3%,主要危害黄河护岸林以及治沙林。其他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为0.21万亩,达到了发生面积的4.6%。在全县有林地面积中,17.2%的林业发生相应的病害,并且发生的面积居高不下。
1.3 突发损失大 从1999年-2001年连续三年我县都暴发了杨毒蛾,约有三万亩的杨树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上海,不仅杨树树叶都被吃光,最严重的是造成了20%的杨树死亡,剩余的杨树由于受害严重已经连续三年生长衰弱。在杨树被害虫食叶大发生的期间,7-8月份对三代3龄幼虫防治时叶片被害率已达65%。由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突发危害常常猝不及防,因此,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增加 在我县,光肩星天牛、鼠兔害、灰斑古毒蛾等的危害原本只在局部地区少量的发生,属于偶发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并且危害程度也较低。但是随着人工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没有彻底控制和消灭天牛的98年,我县盲目的引进了新疆杨和漳河柳,并且随着治沙林花捧面积的逐渐扩大,对沙区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林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来偶发的有害生物现在持续大量的发生,并且对我县的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5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险情增大 从九十年代开始,由于调整了农田林网树种的结构,因此从外县引入了大量的白蜡,这样导致了榆木蠹蛾传入我县并呈现不断的扩散蔓延趋势;1997年根据绿化的需要从陕西引进了一批臭椿,由于没进行检疫变进行栽植,从而传入了沟眶象。虽然我县销毁了带有虫害的苗木,但是由于又从陕西调入了大量臭椿,并且临近我县的贺兰县以及大武口区已经相继发生了沟眶象,从而导致我县的60多亩也发生了沟眶象,因此,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县的危险性越来越大。
2 防治对策
2.1 健全检疫机构 我县目前只有县林政检疫站一个机构,且此机构并不是独立承担检疫任务,并且其他的两个国营林场以及五个县属农林牧场以及五个基层林业工作站也都没有专职的检疫员,由于检疫机构不健全以及人员配备不齐全等问题造成了无法正常开展检疫工作。为了将检疫执法深入到基层以及造林现场,在这些基层单位应当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检疫员。
2.2 提高森防队伍素质,加大培训力度 为了有效的做好森防工作,森防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预测预报以及检疫和防治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森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当积极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班以提高森防人员的业务能力。
2.3 加强检疫检查 能有效低于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第一道屏障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因此,为了做好检疫工作,一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抓好产地检疫并建立产地检疫台帐以抓住源头;第二,加强调运程序,切断内部扩散途径;第三,加强对新造林的复检工作,跟踪监管电力、通信以及建设部门的使用木制品情况,发现疫情并及时消灭,严防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实现真正意义的检疫御灾。
2.4 强化监测预警 由于林业的效益较低从而造成了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缺少经费或被占用以及仪器简陋或监测不到位而导致发现病害后,贻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机,从而形成了灾后救灾的局面。因此,为了做到“早发现、早防止、早控制”的目的,应当加强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预警设施以及覆盖全县的预报网络,对重点的地区要设立常年监测点以提高测报水平,从而有效的实现防治减灾。
2.5 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 第一,创建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以推广抗病虫林木的品种;第二,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中,加大混交林比重,增加生物多样性;第三,对现有残次林进行改造,对生长不健康的林分进行卫生伐,消除健康隐患,营造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
2.6 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造林规划的时候为了增强树木本身的抗虫性,应当优先选用抗病虫的树种,如:优先选用河北杨,盐碱地优先选择紫穗槐、红柳和沙枣等。
2.7 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 由于森防工作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一定的资金做保障。但是我县多年以来除了自治区森防总站投入的防治经费外,市、县以及乡镇都没有投入相应的防治经费,从而导致森防工作的片面性。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林业的有害生物不至于出现成灾的局面,在造林规划时应当设计一定比例的防治经费。
2.8 创新防治机制,提高防治水平 要以《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根据林业有害生物为害程度,对防治责任人依法下达《限期防治通知书》,推进依法防治。为了有效的提高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科技含量,应当建立防止专业队伍,并且推广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以及技术,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谢嵘,康国华,周军德.吉安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
篇2
【论文关键词】: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现状;问题;建议;浙江平阳
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200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起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全省有200万hm2森林、林木得到财政补偿,补偿资金是国家用于因纳入生态公益林后,公益林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限制,权益受到一定损失,而给予适当补偿的专项资金。其中损失性补助资金,直接存入由县农村信用联社统一开户的农户个人账户。补偿资金的发放关系到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败和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1-2]。2004年,平阳县开始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地方生态公益林,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为2.1万hm2。平阳县开始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发放工作,虽然在资金发放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明确对象、规范程序,但在资金发放中也碰到了许多具体的问题。为了保证补偿资金顺利地发放、提高公益林建设成效,现就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平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及补偿金发放现状
平阳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全县土地总面积961.6 km2,辖17个建制镇、14个乡,总人口85.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总收入10.91亿元。全县有林地面积4.93万hm2,森林覆盖率51.9%。现有公益林面积2.1万hm2,涉及16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其
2.4补偿标准偏低
虽然这几年平阳县木材砍伐量日益减少,但在部分山区乡镇,如顺溪镇、维新乡等,木材收入仍是当地部分留守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列入生态公益林后,林农经营活动受到限制,收入减少。而据专家测算,按照目前的物价指数,与补偿林农的林地被划入公益林后带来的实际经济损失还有不少差距,部分林农嫌补偿金太少。
3建议
3.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
进一步提高建设生态公益林工作的认识。采取标语、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分布、管护要求、环境道德、生态意识、生态保护知识及森林效能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县人民对林业生态主体地位的认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同工作、全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为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3]。
3.2完善组织机构,设定专职管理人员
随着生态公益林规模逐渐扩大,补偿资金日益增多,有必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在不增加编制前提下,抽调人员组成专职管理队伍,负责协调农财、林业、乡镇、林农、金融机构等各方面关系,保障补偿资金发放渠道畅通,并及时了解补偿资金发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予以总结反映,以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4]。
3.3积极探索新的发放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益林补偿资金是国家专项资金,其发放方式既要保证其安全性,同时考虑到其关联千家万户,因此又要考虑能使方便群众领取。南方林区公益林补偿金发放特点是对象多、金额少。因此,应探索新的发放方式,考虑在有现成信用社的乡镇直接开户,或存折卡丢失后直接送到乡镇级信用社,再由信用社统一送到总社进行补办,以此减少补办存折而带来的不便。
3.4提高扶持标准,处理好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各地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5]。生态公益林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因为在经济落后地区,连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人们不会也没有能力去改善生态环境。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对生活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才有能力和足够的资金去改善生活环境。平阳县被划入生态公益林区主要是沿海一面坡及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这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主要靠山吃山,被划入生态公益林范围区后,生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一味强调生态建设目标而忽视农民的生计需要,就难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建设和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只有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利益,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收入来源,逐渐减低农民对木材的经济依赖性,引导开发笋竹、茶叶、高山蔬菜、花卉生产、开发绿色食品及生态旅游等山区非木材资源拓宽林农的增收渠道,以发展促保护,切实减轻公益林建设的保护压力,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从而实现了山区农民由传统“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的转变。
3.5扩大融资渠道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但目前只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来扶持生态林的建设与保护,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然而,不能否认,如果把补偿基金的责任完全由国家财政来承担,那么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必然会因为国家不堪重负而流产。国家可通过立法形式,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一种市场补偿机制,将生态补偿实施的范围扩展到企业以及直接受益者,特别是要让电站、水库、森林公园、旅游公司等生态产品的直接受益者承担补偿责任[6-7]。如最近福建省出台全省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案,根据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分不同标准对上游地区生态公益林提供补偿,这是福建省在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后,探索新的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最近也出台了一系列“以煤养绿”的生态补偿政策,从煤的销售收入中提取0.15元/t育林基金进行生态补偿。因此,可以参照这些省的做法,进行新的资金筹措办法尝试
4参考文献
[1] 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3):40-43.
[2] 卢朝升.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j].浙江林业,2002(10):4-6.
[3] 徐正春,王权典.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制度构造及实施机制创新——兼析广东省机关政策与立法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8-42.
[4] 周正廷,,李东青,等.丽水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之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19-22.
[5] 李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7):31-33,38.
篇3
关键词:省级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成效;问题;建议;广东平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5902
1 引言
平远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辖12个镇,总人口26万人,林业用地面积108806.6 hm2,占国土总面积137917.1 hm2的78.9%,森林覆盖率78.25%,活立木总蓄积785万m3,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
2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指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1 基本情况
2016年平远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850452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632850.5亩的52.08%,生态公益林中Ⅰ类、Ⅱ类林面积所占比例为88.7%,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周边、江河沿岸、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等区位重要的山头地块,林种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该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包括国有经营21586.86亩,村、组集体统一经营227631.02亩,自留山、责任山571019亩,个人(多人)联合承包5016.5亩,集体(公司)承包3543.8亩,联办经营2580亩。
2.2 管理成效
2016年全县生态公益林区内没有盗砍、滥伐和乱征占用林地违法行为。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生态公益林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同时,生态功能等级得到有效提高,2016年平远县生态公益林Ⅰ类林、Ⅱ类林比例达88.7%,随着生态功能等级的提高,逐步改善了气候环境,减少了大气污染,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3 补偿标准
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公共管护经费两部分,损失性补偿资金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75%,管护经费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25%。2016年基础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20元/亩,其中损失性补偿资金15元/亩,管护经费5元/亩。
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8元/亩,结合该县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和保护等级的实际,该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实行差异化补偿,广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9305.4亩和广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1039.6亩为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共150345亩激励性补助资金损失性补偿按8.8元/亩的标准补偿,其余700107亩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损失性补偿按5.4元/亩的标准补偿。公共管护经费按规定的比例发放,即管护经费2元/亩。
3 商品林
商品林是一种以生产商品为主的林种,是以满足市场单一经济需求,生产木材及其他森林经济产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全部目的的人工经营的森林资源。
3.1 基本情况
平远商品林面积782398.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632850.5亩的47.92%。按全县地形地势呈南北走向,12个镇分别称为“北部乡镇”和“南部乡镇”。“北部乡镇”有差干、仁居、上举、泗水、八尺、河头等6个镇,林业用地面积合计67460.4 hm2,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2%,是平远县盛产杉木的主要林区。
3.2 经济价值
在“林业三定”时期落实分山到户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并且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造林低息贷款或无偿贷款的政策,“北部乡镇”农民兴起种植杉木的造林。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全县首先致富的是那些种植杉木、出售木材较多“北部乡镇”的农民,于是山林便成了农民的生活来源。目前按该县木材市场杉木价格计算,杉木规格长4 m×6~8 cm,550元/m3,杉木规格长4 m×8~10 cm,700元/m3。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之间的补偿价值
按2016年平远县生态公益林种植的杉木平均蓄积7 m3/亩,年平均增长蓄积4%计算,7 m3/亩×4%=70.28 m3/亩;市场价格规格长4 m×6~8 cm,550元/m3,可算出每亩杉木0.28 m3/亩×550 元/m3×60%=92.4元。而2016年基础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20元/亩,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8.8元/亩,则合计28.8元/亩,每亩生态公益林年增收益:92.4元-28.8元=63.6元,生态公益林收入与商品林的经营收入悬殊较大。建议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实行分类补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效益好的生态公益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4.2 生态公益林林木采伐
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北部乡镇,涉及大部分林地,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之后,禁止农民在生态公益林内从事商品性经营活动,给生态公益林区经营商品林的农民和其他经营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导致当地群众生活来源大幅减少。建议修改目前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广东省的采伐管理办法,在生态公益林内允许人工种植的杉木进行抚育采伐或更新采伐,设立一定的采伐抚育区,采伐成熟区。
4.3 利益冲突
因当时的历史条件、工作的失误和地籍管理的混乱,山林权证的重填、漏填和错填的现象较多,造成山林纠纷不断。随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生态区位又较为重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只能暂时保存在镇政府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专账,随着时间的增长,补偿资金的积累,纠纷调处难度不断增加。建议政府加大生态公益林区域山林纠纷的调处力度,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织人力调处山林纠纷,稳定山林权属。
5 结语
发展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资源,发展生态公益林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经营利用机制。通过科学地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自补能力,能够根本上缓解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为生态公益林区农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亩提高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永林,陈华成.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目标责任制的建立与考核[J].绿色中国,2004(10).
[2]李 信.浅析遵义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
[3]冯晓洪,张时阶,吴先基.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J].农技服务,2011(10).
篇4
关键词:信息扩散理论;灾害风险评价;旅游地;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0-5007-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0.065
Evaluating Disaster Risk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n Jilin Provic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Diffusion Theory
SUN Ying-yue,ZHANG Li-feng,CHEN Pe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Jilin,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theory was used to conduct risk analysi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The problems limiting on the tourist resources disaster of small sample data were studied. The probability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disaster was calculated to obtain the disaster risk value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Jilin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Changchun city, Jilin city was in the high risk level. Baishan,Yanji city were in medium level of risk. Other cities were in the lower level of risk. 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lated department of Jilin province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disaster and enhance travel insurance.
Key words: information diffusion theory; tourism;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Jilin province
中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内众多省、市、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旅游业的高敏感性,其受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随着全球的环境变化,旅游地所面临的灾害也日益增多,一方面致使旅游资源与环境严重破坏[1-3],另一方面导致游客出游安全程度和区域旅游收入下降[4,5],因此有效地开展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对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多从致灾因子角度出发,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即拟合灾害发生频率或直接使用经验分布曲线。但对于旅游地灾害发生次数来说,由于是稀遇事件,资料样本过少,曲线拟合在小概率部分的误差往往较大。信息扩散方法是为了弥补信息不足而考虑优化利用样本模糊信息的一种对样本进行集值化的模糊数学处理方法,即信息扩散方法可以将一个分明集的样本点变成一个模糊集。或者是把单值样本点,变成集值样本点,并将其携带的信息分配给样本中每一个点的一种优化处理样本资料的方法[6]。信息扩散理论在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为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
1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40°51′-46°18′N,121°38′-131°17′E),南北宽约600 km,东西长约750 km。省内自然灾害种类较多(洪涝、地震、火灾、低温、冷害等),且发生较为频繁,对吉林省旅游业影响较大。省内主要旅游资源有长白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吉林雾凇、长影世纪城、吉林松花湖、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长春净月潭、长春皇宫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全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胜地。
2 研究方法
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是指旅游地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旅游地资源造成的损失,而不是灾害本身,其灾害主要是能够对旅游地资源及游客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地震、风灾、泥石流等。当这种由于灾害导致的影响和危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即为旅游地资源灾害。具体而言,就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旅游地资源灾害发生的可能、活动程度、破坏损失及对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和自然环境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的可能性。
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事件发生的概率(p)和产生的后果(d)的乘积,依据公式计算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R=p×d)。其中,p为研究区灾害发生的概率,d为灾害所造成的潜在损失。对于潜在损失的确定,主要从游客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失角度考虑(图1)。利用信息扩散理论确定概率(p),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确定潜在损失(d)。
3 研究区灾害发生概率
灾害的发生概率常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得,即拟合灾害次数的理论分布律或直接使用经验分布曲线。但对于研究区灾害而言是稀遇事件,资料样本很少,曲线拟合在小概率部分的误差往往较大。利用模糊数学中的信息扩散理论,可以将一个灾害资料所携带的信息扩散到指标论域中的所有点,从而获得较好的风险分析效果。
信息扩散就是为了弥补信息不足而考虑优化利用样本模糊信息的一种对样本进行集值化的模糊数学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一个有观测值的样本,变成一个模糊集,即将单值样本变成集值样本,最常用的模型是正态扩散模型。
设m年的灾害发生次数(年发生次数)指标样本为:xi={x1,x2,x3,…,xn}(i=1,2,…,n);过去m年的灾害发生次数的观察样本为:yi={y1,y2,…,ym} (j=1,2,…,m)。
设灾害发生次数指标论域为:
ui={u1,u2,…,un} (1)
又设超越概率pi(x≥xi)(i=1,2,3,…,n)。则概率分布:
pi={p1,p2,p3,…,pn} (2)
利用信息扩散对样本进行集值化的模糊数学方法处理,一个单值观测样本yj可以将其所携带的信息扩散给U中的所有点:
■■(u■)=■exp-■ (3)
式中,h为扩散系数,可根据样本集合中样本的最大值b、最小值a和样本数n确定(表1)。
令C=■■■(u■),则相应的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为:
μy■(ui)=■ (4)
把μy■(ui)称为样本yj的归一化信息分布。
对μy■(ui)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一种效果较好的风险分析结果。
令q(ui)=■μy■(ui),其物理意义是:由{y1,y2, y3,…,yn}经信息扩散推断出,如果灾害发生统计值只能取{u1,u2,u3,…,um}中的一个,那么在将yj看作是样本代表时,观测值为ui的样本个数为q(ui)个。
再令p(ui)=■,就是样本落在ui处的频率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其中■q(ui)为ui各点上的样本数总和。理论上讲,■q(ui)=m。
显然,超越ui的概率值应为p(u≥ui),则:
p(u≥ui)=■p(uk) (5)
根据1991-2010年吉林省影响旅游资源、游客生命及基础设施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表示样本集合Xi为:
长春:X1={6,12,8,15,…,16}
吉林:X2={8,15,12,20,…,18}
四平:X3={6,8,6,11,…,8}
延边:X4={10,11,8,12,…,15}
白山:X5={5,10,11,18,…,16}
白城:X6={5,8,15,14,…,8}
松原:X7={6,5,12,15,…,12}
辽源:X8={8,7,12,16,…,13}
通化:X9={5,10,5,11,…,7}
取一维空间上的集合[5,30]作为年灾害发生次数Xi的论域,并将论域进行离散,构成离散论域为:U1={5,10,15,…,30},控制点数6个。
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可以计算出3个指标的扩散系数分别为h1=9.332 477,h2=10.128 004,h3=15.301 606,h4=7.862 663,h5=15.119 762,h6=10.516 807,h7=11.426 807,h8=9.562 817,h9=8.635 826。利用上述公式即可求出各水平下长春市灾害发生的概率(表2),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地区。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区近些年灾害发生次数为5次,是最低发生次数,因此取概率值为1,即各地区都发生了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灾害;灾害发生次数30次是研究区中发生灾害最高次数,即研究区发生的最多次数灾害发生概率为0.364 0,但此种概率灾害发生的次数较低,因此应该根据各区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适当的应对。
4 潜在损失计算
旅游地的承灾体主要包括游客、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一旦发生灾害就会对这些承灾体造成损失,这也是旅游地灾害发生时的潜在损失。因此本研究针对上述承灾体及灾害发生的概率构建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3)。其中各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由层次分析法确定,然后加权求和,确定潜在损失大小。
5 结果分析
依据以上分析计算结果,将旅游地资源灾害所致的承灾体损失,即潜在损失各指标无量纲化,加权求和。
X′ij=■ (6)
式中,Xij为第i个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X′ij为无量纲化处理后第i个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X■■和X■■分别指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D=P0×w1+E0×w2+I1×w3+I2×w4 (7)
式中,D为潜在损失;P0为游客密度;E0为经济密度;I1为基础设施数量;I2为旅游资源数量;w1、w2、w3、w4为各自的权重。
把各风险水平下的承灾体潜在损失看作研究区灾害所造成的后果(D),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P)与潜在损失(D)相乘,即可以得到吉林省各市(州)的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值(图2)。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吉林市的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处于高风险区,造成此种情况是由于该市的旅游资源较多、游客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灾害对该市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造成其资源灾害风险较大;长春市的旅游资源数量与吉林市相差不大,但灾害发生相对较少,因此该区发生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等级仅次于吉林市;白山市、延边州由于地处山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发生概率相对较大,也会对当地旅游资源造成较大损失,但相对长春市两地旅游资源、游客密度相对较小,因此两地发生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等级较低;其余各市由于旅游资源相对较少、游客密度相对较低,且灾害发生概率也较低,因此处于轻风险等级。
6 小结
利用信息扩散理论的分析方法,结合风险计算公式,对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的3个指标进行风险计算,得到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发生次数概率与承灾体潜在损失风险值,定量评价了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对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防灾减灾和旅游保险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获取的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历史资料时间序列较短,离散区间及所求得的概率存在一定误差,随着以后深入研究及获得的灾害资料不断丰富,评价精度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吉良新,秦志玉.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风险评价及案例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7):1784-1785.
[2] 谭万沛.海螺沟风景区地质灾害对旅游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2):81-86.
[3] 佟守正,王 琦,李 光,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山地学报,2002,20(S1):133-138.
[4] 刘赵平.关于1998年洪涝灾害对旅游业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J].旅游调研,1999(2):23-27.
篇5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血脂;血糖;血清总蛋白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可累及身体多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引起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异常以及一系列生化指标的改变[1]。为了探讨甲亢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与疾病预后、转归的关系,本研究对108例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血糖、血脂、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同时进行检测,并收集同期93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甲亢患者血液标本108例为甲亢组,均系我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期间,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查体筛查的甲亢患者。其中,男48例,女60例,年龄23~73岁,平均43.7岁,收集同期健康查体标本93例,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21~55岁,平均39.2岁。
1.2 方法 清晨采集受试者空腹12h以上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TSH、FT3、FT4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为罗氏E170,试剂均用罗氏原装配套试剂。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肌酐、谷丙转氨酶的检测采用酶法,血清总蛋白采用双缩脲法,仪器为罗氏Roche Cobas 800,试剂及定标液质控均为罗氏原装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甲亢组血清FT3、FT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H明显低于对照组。甲亢组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
表1 甲亢组与对照组甲状腺激素结果比较(x±s)
组别 例数 FT3(pmol/ml) FT4(pmol/l) TSH(μIU/ml)
甲亢组 108 17.00±10.40 48±21.27 0.96±1.03
对照组 93 4.70±0.76 17.12±2.47 1.78±1.2
注:经t检验,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甲亢组与对照组血脂、血糖、总蛋白、转氨酶及肌酐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TG(mmol/l) TCHO(mmol/l) Glu(mmol/l) TP(g/l) ALT(U/l) Cr(mmol/l)
甲亢组 108 0.96±0.45 3.59±1.01 6.05±0.70 63.40±5.01 31.1±10.75 76.3±18.90
对照组 93 1.51±0.84 4.83±0.97 5.26±0.61 70.32±5.57 29.61±9.04 74.3±13.24
P值 P
3 讨论
在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中,广泛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甲状腺激素FT3、FT4、TSH进行定量检测。FT3、FT4、TSH是观察甲状腺功能较为有效的指标,血清中此类激素的水平与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呈平行关系,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揭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之间的调控关系和甲状腺疾病的性质,有助于甲状腺及有关疾病的诊断。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糖、脂质、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重要物质。主要表现在调节糖、脂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速率方面,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处于高水平,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临床上甲亢病人多表现为消瘦,就是甲状腺激素增加导致的代谢紊乱造成的[2],因此,本研究以甲亢患者血脂、血糖、血清总蛋白、肌酐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各种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本组甲亢患者108例,血清FT3、FT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SH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甲亢组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甲状腺激素对脂肪、蛋白质及糖的代谢均有明显影响。甲亢时,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合成、分解与氧化,由于胆固醇合成、转化及排泄均加速,常致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蛋白质分解增强致负氮平衡,体重下降,尿肌酸排出增多[3]。同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肠道对糖的吸收,加强糖原分解和异生,通过CAMP激活肾上腺β受体,增加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4-5],同时检测的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对体内脂肪、蛋白质、糖的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对甲亢患者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对判断该病的发展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金勇君,安新荣.甲亢患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当代医学,2009,15(33):44-45.
[2] 苏本飞.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代谢关系的临床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4):317.
[3]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3.
篇6
季羡林先生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中用娓娓道来的语气先点明了德国人爱花,然后讲述了1935年他在德国求学时看到德国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讲述了1980年他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五年多的培养,已经有了自学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教师仍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对学生进行“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五、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对学生进行“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德育教育。
六、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将引导学生用“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
七、教学准备:课件,风光片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为保证本课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生依据提纲自己认真思考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要求如下:
1.自学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
3.收集有关“季羡林生平、季羡林和德国、德国风情”的资料。
4.解决根据教学重难点预设的问题。
①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理解相关句子。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③“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指的什么?什么没有改变?
④“这是一个花的梦,是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梦?
(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了解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课堂纪实
1.导入新课
教师边播放德国的图片边描述: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有美丽的街景。今天我们就随着季羡林感受德国人爱花的情怀。(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德国对于我们的学生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国度。播放图片使他们对德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强烈的向往,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2.学生汇报生字、新词。然后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特别强调“脊”的读音。并说出“莞”的三种读音。(这一环节考察了学生自学时字词掌握的情况)
3.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我把季羡林先生整体评价德国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为把握全文的要点。先让学生画出文中这句话读一读,然后画出文中体现了“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句子。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同学认真听后可以补充,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交流过程中要注重指导朗读。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体会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利用课件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使学生通过欣赏图片直接理解本课重点,体会德国街头的美。
(3)“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感受德国人家家户户的花太多太美。突出了花既多又美,而且不吝惜给别人看。
(这一环节让学生讲给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既提高了课堂效率,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培养了学生良好表达和倾听的习惯。)
4.领悟真谛
通过问题:“除了景色美,作者还感受到了哪些美?”引出本课难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交流,理解德国人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自己走到街上又欣赏到别人种的花,这种境界是多么高尚无私,因此耐人寻味。
(2)学生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体会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这就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德育无处不在,从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入手,对学生进行“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德育教育。)
九、总结
十、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