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话题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6:1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爱为话题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爱心可以让人受益非浅,但是在你付出你的爱心时,往往却是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细节。爱心可以来自不同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程度的关爱和关心。有亲人的、朋友的、同学的、老师的等等。同样也可以是来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关爱,在这种关爱里,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虽然受到关爱的不是我,可我却记忆犹新。
一次,我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看一部电影,不记得名字了,就是讲: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在过十字路口时,被一辆汽车撞倒在地,一个好心的路人急忙把小女孩送到了医院抢救并通知了小女孩的家长,然后他便悄悄的走了。后来经过抢救,那个小女孩活过来了,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女孩的家长为了感谢那个路人,在电视上播出了那个感人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一天,路人在看电视时看的了这个广告,可他并没有去找小女孩的家长,也没去找他们领取在广告上说的那所谓的报酬,只是对电视机笑了笑……。
上面讲述的是一个带有虚构和编造的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在发生。一天,我和妈妈在街上闲逛,当我们走到了烟水亭广场,妈妈看见那儿有个“无偿献血”的流动献血车,妈妈便对我说:“我也去看看。”然后经过咨询和了解,一个医护人员开始帮妈妈两血压,过了二、三分钟,那个护士对妈妈说:“血压正常,可以献血。”妈妈便走上了献血车,我一直认为妈妈的身体并不是很好,所以我很不想让她献,结果她还是献了三百毫升,最后,我哭了,因为妈妈的一时新奇而流失的血液,妈妈对我说:“不要哭啊,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我是科学献血,这点血对我不会有事的,而别人却会丧失生命啊。”听了这句话,我非常感动,对妈妈说:“是,我知道了,我以后也要向你一样。”
我想,有些关爱虽然很小,却可以使人继续拥有生命,甚至更多的一切的一切。希望大家珍惜别人的关爱,也多给别人关爱,让世界充满爱!
篇2
一、拟题的基本要求
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首先,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合理出新,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其次,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再次,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能加深阅卷教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拟题,可以拟出如下让题目:《友情的跑道》《友情的呼唤》《友谊,给我动力》《友情伴你人生路》《友情・力量》《这是为什么》《新龟兔赛跑》等。这些题目,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令阅读者产生遐想,还有助于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卷教师的青睐。
二、拟题的具体方法
(一)定文体,扬长避短。
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以“梦”为话题的话,《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等,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等,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等,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等,宜写成议论文。又如,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以“树”为话题的话,如果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等;如果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等;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拟这样的题目:《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
(二)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道理,提高做人的修养。以“语文课”为话题,可拟出以下几种标题: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等。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可这样拟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学生写作时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三)妙用修辞,匠心独运。
灵活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还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例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拟题。(1)利用比喻拟题,可以使题目新颖生动,收到过目难忘的表达效果。如,“心灵变奏曲”“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2)运用对比拟题,可以使对比项各显其妙。如,“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等。(3)借用设问拟题,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等。
(四)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等。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自从有了你》等。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目《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等。写教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
(五)捕捉新视角,别开生面。
考场作文的拟题,要克服思维定势,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拟出能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或怦然心动的好文题。
篇3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而要审好题,关键有五点:
一、找关键字眼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命题作文,即找出所给题目的关键字眼,然后围绕关键字眼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和安排结构等。如2001年湖南的中考作文《读书真好》,其关键字眼是“好”,“好”可指好处、益处,即对人成长和生活的积极意义。也可指审美愉悦,如读书后的幸福感、兴奋感、满足感等。由于文体不限,我们既可叙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都要围绕“好”做文章。例如考生写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水浒传》来看,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学到了许多人物描写的知识,于是他反复阅读,领悟到了其中的“好处”,结果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写就做到了审题准,切合题意。
二、补全题意法。半命题作文往往采用这种审题方法。审题时尽可能多方面罗列补充的内容,最后确定最佳补充内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占有材料最多的题目来写。如200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题目“又一次”中的“又”,表示不止一次,是前一次类似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读懂了题目的前一半,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填上:相逢,落泪,跌倒,想起你,见到了他,使我感动,得到启示,感受父爱,战胜挫折,让老师失望,伤了妈妈的心,尝到成功的喜悦等等。文题补充完整后,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作一番检查,做到简明、生动、准确。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题目去选材、立意、构思,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偏题、跑题,并能快速准确切题,节约时间。
三、以大化小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往往指明写作范围或谈论的中心,其他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写作者只要能紧扣话题作文,抒写真情就可以。但是由于限制少,许多同学审题不准,写起来跑题,甚至出现转换话题的失误。要克服这种弊端,我们可以化大为小,把话题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口小的具体新鲜话题。如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没认真审题,只从大方面谈“交往”的重要性,从同学间的交往切入,然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热爱和平、反对种族歧视等问题,导致话题转换。事实上,“交往”是个大范围,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去思考,如叙写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表达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不可势利冷漠的主题。写作范围缩小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小见大,推及到所有人。这样文章既紧扣题意,又能深刻地表现主题,所写内容也新颖,这样的文章就能获取高分。
四、联想引申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抒情散文的审题,因为许多话题作文完全可写成抒情散文。如以“路”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由地上的路联想、引申到人生之路,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去思考。如2002年湖北宜昌市的中考作文以“灯”为话题,同样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若写现实生活中的灯,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构造、性能、种类、使用方法等;写成记叙文可写与“灯”有关的事件;也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散文,抒写对象征意义的“灯”的歌颂等等,然后去选择材料,安排详略,这样审题也能达到快而准的目的。
五、正反权衡法。即审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力求选择最佳角度作文。如题目《家乡变了》,其中“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好变坏;二是由坏变好,明确了这两个层面,再去确定内容和立意,就轻松自然了。又如重庆市中考作文以“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到“批评”、“表扬”是否都有益处?“批评”、“表扬”是否都有害处?显然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应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若写成议论文,观点要正确,不能片面。若写记叙文则可以选取一个方面去写,看哪方面自己感受最深,最能写出自己真切感悟,就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
篇4
【关键词】 中学教学;话题作文;拟题
【中图分类号】G6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话题作文是近些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要让学生写出具有才情和个性的文章,好的题目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题好文一半”,好题目要夺人眼目。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的精神面貌,是文章的第一道风景。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同学们把话题当题目,使所拟的文题呆板僵化,缺少生气,读之令人如同嚼蜡,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出文章的灵魂。中考作文,阅卷者看到一个漂亮的题目,往往会“因题而爱文”,提高你的分数。
怎样教学生拟一个好的标题呢?如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比喻、对比、引用、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命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比喻式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又如《生活不妨喝点苦酒》《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人生是一张答卷》《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脚印处有我的人生》(“关注生活”话题),这些题目都富于文学色彩,使读者一下子感到其内涵的分量,产生迫切追读的愿望。
2.对比式
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着好与坏、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等对立的方面,通过多角度联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使读者一见便知正误,细读便明是非。如《“我要学”与“要我学”》、《律人与律己》、《扫一屋与扫天下》、《冷面孔“菩萨心”》、《天才与笨蛋》等,这些题目使人一目了然。
3.引用式
引用就是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用到标题上,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文章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罚你没商量》、《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等。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4.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又如《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再如《我是谁?》、《21世纪你怎样做?》、《你拒绝精彩吗》等,这些文题以其强烈的语言气势,充沛的感彩,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警思。
5.对偶式
用工整的对偶句式做标题会给人简洁明快之感,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斩断亲情,昭显正义》等。
二、符号法
用符号拟题,形象生动,清新活泼,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1+1=?》、《金钱≠幸福》、《爸爸+妈妈
三、反常法
运用多角度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构成文章题目,往往能收到奇效。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竞争”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些题目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式,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巧换法
利用语言的双关或语言关系,巧换字词或其意义,能使文旨了然,产生绝妙的艺术效果,《如向“前”看与向“钱”看》、《莫让春游变“春忧”》、《谨防“打假”变“假打”》。
五、移用点染法
运用或模仿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诚信无价》(模仿电视剧《情义无价》)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六、反常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这些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比正面选题更能吸引人。
篇5
关键词:作文 审题 主题 题眼
近期,安徽省特级教师盛庆丰来我校上作文公开课,我有幸聆听,并难得地像个真正的学生那样,从头至尾都认真倾听做笔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盛老师讲解作文的第一个环节——“审题”。我们平常总是教导学生,作文要有文采,语言要优美,修辞要多用等,却常常忽略了最基本的审题。
审题到底是什么?
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
审题到底怎么审?
高考作文大致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包含文章要表达的观点、范围或隐含意义等。半命题作文则先要补足题目,然后参照命题作文题目的意义。材料作文就要求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所写文章才能既切题又有深度。话题作文就要求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
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有创新,还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含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比喻义开拓!如果只写本意,难免流于表面,过于肤浅。
我们大概可以把审题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主题。
高考作文命题体现着国家对考生的期望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考生的作文也应以此为准绳,所写内容要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对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分类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学生常写的四大作文类型——成长励志类(围绕如何成功所涉及的各类主题)、情感道德文(围绕以“爱”为核心的各类主题)、审美鉴赏文(对所有美的事物的赏析)和方法、社会文(以辨证思考、关注社会为核心的各类主题)。
这四大类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高考作文,掌握这四大主题,考生面对考题时就能快速打开思路,判断题目的主题类型,并从中选出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类,从而确定素材。
比如2006年四川高考要求以“问”为话题写作文,可以写成——学海无涯,好问是帆(成长励志文)、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感道德文)、疑问之美(审美鉴赏文)、人生就是一部“问”的历史(方法社会文)。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可以写成——关注拥有坚强品质的他们(成长励志文)、感谢在成长道路上一直关注我的他们(情感道德文)、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方法社会文)。
第二、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和核心,把握住“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2007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题眼是“怀想”,文章就要写清是通过什么方式或行为来“怀想”天空的,文章也要围绕着“怀想”展开。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要写出具有“北京”特色的符号,不是“北京”特色的就不能写。
如果题目是并列短语,也就是所谓的关系类作文题,那就要特别注意了,题眼往往是这两个短语,两点都要写,还要写明两者的辨证关系,绝对不能只偏一点。如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要求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文章就要写明“一步”和“一生”的辨证关系,不能只写“一步”,或只写“一生”。
篇6
河南省每年高考都是采用全国命题第一套卷,而这几年的第一套卷的作文都有一定难度,每年阅卷都发现考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4年,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作文;当年考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立意雷同文章较多,比如,出现了成批的“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这些作文的得分当然不高。
2005年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话题作文;当年考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写作素材,多数考生明知道需要写出“意料之外”的现象,再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必然性——在情理之中,但是,偏偏就是写不出“意料之外”的事例,只好胡编乱造个意外事件,再分析其中蕴涵的必然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结果都严重影响了得分。
2006年是“乌鸦学鹰”的寓言材料作文;当年考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材料的概括提炼出现偏颇,对于被讥笑的愚蠢、蛮干的乌鸦,不少考生都大赞乌鸦的勇敢,这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自然影响了得分。
2007年是“出事了吧”的漫画材料作文,漫画中各元素内容的交集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存在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态度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对孩子的成长过分关注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关注“无微不至”,使学生没有了独立自主锻炼成长的空间。
应该说,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需要综合漫画各元素内涵的交集,有一定难度。与2006年第一套卷“乌鸦学鹰”的寓言材料相比,相关因素增多了,提炼的角度更多了,模糊性或者引起歧义的可能增加了,综合概括、提炼内容和寓意的难度也就更大了。
题干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可以理解为,在漫画讽刺的寓意基础上,只要抓住孩子成长与教育环境的关系,无论是顺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无论是从孩子的角度,还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构思作文都可以。
今年的命题却让一部分考生在高考考场上踩到了“西瓜皮”,摔了跟头。有部分考生不善于综合概括理解题意,而是肢解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将漫画中的某个局部分离出来演绎命题,难免走板。
如有谈关爱的:《不同教育,同一种爱》《不同的歌声唱出同一份爱》《世界需要爱》《爱无处不在》《人人献出一点爱》《听妈妈的话》;
有谈责任的:《责任,担子》《学会承担责任》《责任在谁》《责任无处不在》《如此教育》;
有谈公德习惯、环保的:《养成良好的习惯》《社会公德大家做》《道德》《环境的影响》《当心脚下的西瓜皮》;
有谈和谐的:《共创和谐》《和谐,才可以站得更稳》《援助之手撑起和谐社会》《和谐之花处处开》《畅想和谐》《牵手文明,构建和谐》;
有谈安全的:《生命的轨迹安全第一》《文明行为有利于安全健康》;
还有就画面上人物的表情神态阐发议论的:《只有态度还不够》《是关心还是责备》《丢弃抱怨与嘲讽》等等,这些作文得分当然都很低。
篇7
一、点题目
1.开篇点题目。简洁明了,可以使读者从整体上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例如佳作《家,真好》的开头: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进去的是难过,释放出来的是开心。家,真好!
作者开篇点题目,运用整齐的句式将自己对“家”的感受毫无遮掩地表达了出来,为全文定下基调。
2.文末点题。可检验全文内容是否紧扣题旨。例如佳作《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的结尾: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
作者在引用佳句后点题目,干净、明快,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更似一束光芒回照全文,使题旨凸显出来。
3.时时点题目。在行文中多次点题目,这种内容与题目反复照应的写法,既能强调主题思想,又能突出中心线索。例如佳作《十六岁的我》,在每一段的开头都用相似的句子点题目:
十六岁的我,告别了童真,可还保留着童心。
十六岁的我,告别了年少的懵懂,开始追求成熟。
十六岁的我,告别了花季,步入了雨季。
这些紧扣题目来写的句子,使文章中心突出,线索明了,思路清晰。
二、点主题
怎样才能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总结的一条经验便是“卒章显志”,意思是说:结尾揭示主题。例如散文名篇《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议”花生三部分内容,最后自然贴切地总结出“要做外表虽然不好看,但对别人有用的人”的朴素道理,作者用这一句话,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能够使读者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点话题
在写话题作文时,同学们虽然能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还是要受到话题范围的限制。因此,用适当的语言点话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例如以“真”为话题的作文,作者在《真心祝福您,妈妈》的开篇,用题记“母爱,人间最真最真的情意”来点话题,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篇8
其一,引用点化,贴切自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古诗文名句、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流行歌词、名著名篇、广告词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譬如2011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心雨》,作者直接引用歌曲名作为标题,叙写了一个不能轻易过去而又不能不过去的故事,大大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底蕴。除了直接引用外,还可古为今用、人为我用,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灵活地化用名句名言、歌词俗语等,融入自己需要的内容,仿拟出令人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标题。譬如2011年全国Ⅰ卷满分佳作《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这些题目由歌词、诗文名句点化而出,既给人亲切之感,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实在是妙手偶得而又匠心独运。
其二,活用修辞,生动形象。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对比、比拟、呼告、顶真、夸张、对偶、双关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拟出的标题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或精练紧凑,或生动形象,显得富有文采,使文章锦上添花,能勾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1、比喻式。利用比喻是使题目生动形象的好方法。譬如2011年青海卷满分佳作《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家园》,题目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形象地把诚信同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凸显了文章主旨。又如2011年福建卷满分佳作《梦想为帆工作为桨》,题目巧用比喻,准确而形象。
2、对比式。客事物本身都存在着美与丑、好与坏、新与旧、善与恶等矛盾对立的方面,它们是相反相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组对应关系来编拟标题,展开议论。譬如2011年北京卷满分佳作《制约与发展》、《让或不让》等,其标题都运用了对比的方式,避免了“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富有吸引力。又如2011年湖南卷满分佳作《低姿态的高贵》,题目中的“低”与“高”形成了对比,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3、比拟式。运用拟人和拟物手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更加生动新颖。譬如2011年天津卷满分佳作《我是一面镜子》,题目运用了拟人修辞格,暗示了文章运用寓言手法,巧妙地反映了现实问题,展示了一个人堕落的全部心理历程。又如2011年河北卷满分佳作《“诚信”漂流记》,题目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于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会失败。
4、呼告式。就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或点,并以之为题,力求一题中“的”。譬如2011年重庆卷以“情有独钟”为话题作文,一考生以《爸爸,再给我一点爱》为题,高度赞美了父亲的崇高品质,文中呼告与题目呼告多次呼应,浓浓的父女深情跃然纸上。
5、顶真式。在标题里运用顶真,可使题目风趣醒目。譬如2011年天津卷满分佳作《你看世界,世界看你》,题目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出镜子的特点,揭示了深沉阔大的意境。
6、夸张式。运用夸张手法拟题,可以增加表现美。譬如2011年重庆卷满分佳作《我闻到了阳光》写了一个后进生在班里得到老师、同学关心的故事,标题中“阳光”显然是夸张地突出了作为一个后进生对老师、同学关心自己的感受。
7、对偶式。用工整的对偶句式做标题,可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譬如2011年辽宁卷满分佳作《相信自己,坚持真理》、2011年重庆卷满分佳作《用心感动 以爱承担》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读来节奏和谐,琅琅上口,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8、双关式。用双关手法拟题,给人巧妙机智之感。譬如,面对2011年全国Ⅰ卷的材料“诚信”,广西有位考生拟题为《生命“诚”可贵》,这句话本是裴多菲的名句,但原来的“诚”是副词,有“诚然,确实”之意,作者运用双关修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以示强调,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从而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其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笔者在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有的标题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有的标题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有的标题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好奇,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心,使其欲罢不能,迫切希望读完全文。譬如2011年湖南卷满分佳作《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标题中就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向日葵”与“眼泪”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说“向日葵没有眼泪”?带着这些疑问,就会情不自禁地阅读下文。读罢全文后恍然大悟: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
其四,视角新颖,别开生面。高考作文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
1、视角新颖式。譬如2011年湖南高考以“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为材料要求考生作文,一般的考生看到这道文题,只会从感恩、谦卑等角度拟题。而一位考生独辟蹊径,深入思考,拟题为《世间再无真“狂”人》,认为“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从而批评这种处世态度,发出“世间再无真‘狂’人”的喟叹。这样的题目角度新颖,不落窠臼,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展开想象式。譬如2010年甘肃高考满分佳作《背上悦读的行囊》,这个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的题目,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新颖别致,寓意双关,令读者展开想象,将“愉快的阅读”这一主旨凸显出来,给人以新鲜之感。
3、反弹琵琶式。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从而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譬如2010年福建卷根据格林童话这一材料作文拟出《尘封的梦,重拾未晚》、《何妨让思维转个弯》等文题让其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篇9
【关键词】江苏省;高考作文;自主命题;语文教学
一、高考作文命题,要基本反映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走势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可以反映高中生读、思、理解和写作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帮助高中生具备完整的思想体系,并提高写作水平。对于每一个高中生来说,他们三年苦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作为高考大项的语文课一直以来备受重视,而语文课中分量最重的单项题目就是作文题。因此,高考作文历年来都是考生关注的焦点。
从2004年开始,江苏省开始了高考作文自主命题,这符合本省考生的实际情况,也是人性化高考的体现。最初的几年自主命题,都是以“话题”作文作为主流,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话题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主线,要求考生作文;2005年则是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在延续几年的话题作文之后,又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如,2010年是以“绿色生活”为题目作文,2011年则是以“拒绝平庸”为题目作文。
前期的话题作文,优势在于话题范围广泛,立意空间自由,利于考生发挥个人特长和水平,写出极具特色的文章,而缺点是话题往往抽象、不具体,容易出现五花八门的作文,不利于阅卷和评析。而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命题作文过于死板,难以激发考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总之,透过江苏省历年的自主命题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考作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要想发挥先锋和正确指引作用,符合高中教学的基本精神,切合高中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切不可脱离实际,超越主体。所以,高考作文命题,必须反映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方向,要对高中作文教学给出正确示范和指导。
二、高考自主命题要引领高中作文教学走向自由化、生活化和开阔化
上文已经提及,高考作文的分量之重,让每位考生都对作文的写作百倍重视。所以,如何命题,使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是摆在命题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另外,命题的基本精神是要对以后的高中作文教学有所指引和帮助。透过近几年的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情况,可以看出,命题的范围不一而足,主题和效果也不一致,社会反映有褒有贬,总是难以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无论如何,自主命题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要回归生活和本源,把学生的实际写作应用能力作为作文考核的重点。如2012年江苏省作文题目为“忧与爱”,此题立意新巧,反映了基本的社会美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个命题也是对以后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指引,就是要把学生的生活化情趣和自由化写作能力培养出来,而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在高中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开阔自己的眼界,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感受美丽的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类似的命题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还包括,要把应用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而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而强加的训练、技巧写作等。要让学生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至高境界,切不可为了迎合命题口味而改变写作模式,那就丢失了写作最本分和精髓的纯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在既定的写作范围内,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自然就可以“妙笔生花”。
三、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人性化和质朴化的文风
作文是一项语言应用的艺术,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而不是为了炫技和展示。江苏省的自主命题作文,应该起到对日后本省高中作文教学“率先垂范”的作用,要给予教师和考生以正确的指引,使他们认识到作文的本质是生活和务实。只要热爱生活、积极思考,并勤加练习,写好高考作文并不是难事。反之,如果总想着搬古弄今、玩弄文笔,不踏踏实实的思考和领悟,那么要想真正提升写作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
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展示语言素养和人文修养的舞台,考生的成败取决于个人语言积累和文字运用的能力。对于高中作文教学来说,要把握住“文如其人”的要点,教育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加强平时的人文修养,注意积累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优质的“文学营养”。
对于江苏省的自主命题而言,命题的情况每年都有变化,因此,对于江苏省高中作文教学,就要做到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把握住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和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应用水平,让他们成为语言文字的应用者和指挥者。
参考文献:
[1]姚毅.提高作文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1(2).
[2]姬云飞.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10).
[3]王鹏.培养积累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0(1).
[4]颜泽胜.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天地,2009(17).
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爱 作用
爱的作用无极限,如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对课堂的爱,能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对同事的爱,能使工作和谐且有凝聚力等,所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或许能解决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请有关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语文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就是学生成绩提高缓慢,需要学生长时间地积累、训练,方能厚积薄发,有时教师花费很多精力给学生讲析,往往收效甚微,这说明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来讲有一些弱势。教师要几年如一日地绷紧自己的神经,生怕哪个环节、哪个阶段有一点儿闪失,工作压力非常大。某些语文教师认为选择教语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心理极不平衡,带着这种心态教学语文,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认为,既然选择做语文教师,就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必须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唯有如此,语文教师方有激情上好语文课,课堂上才能“煽情”,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这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职业道德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他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教学的策略,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把他们时时置于新的起跑线,让他们感到奋斗过程的无限美好。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认为老师有亲切感,在心灵上和老师拉近距离,认真执行老师的策略,有什么疑难才能主动请老师解答。值得指出的是,热爱学生不是要老师迎合学生。很多学生爱玩,对他们来说,老师的要求越少越好、越低越好。老师必须做到严寓爱中、宽严有度,让学生在语文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有所提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热爱语文学科很关键。一些学生最明显的弱势是阅读量少、语文知识面窄,这除了与条件差有关外,更有来自家庭、社会乃至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社会往往认为学生学语文多一点时间或少一点时间无关大碍。一些非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平时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学语文很轻松.应该腾出时间主攻其他学科,所以给学生布置了很多课外作业,学生就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来课外阅读文学作品。”[2]我认为语文与其他学科是上下级关系,因为任何学科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思维,语文学科是为其他学科开路的先锋,是基础性的知识。语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语言文字往往是深刻含蓄的,并与时代合拍,学生理解运用起来非常困难。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读课文、看课外作品往往不求甚解,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扫描,语文成绩往往不理想,时间长了,厌学语文的情绪愈来愈重,使语文老师苦不堪言。语文老师必须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精美的课堂语言、生动的表演艺术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觉得学好语文会把自己平时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很精确地表达出来。我认为训练学生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让其他学生点评、质疑和补充,教师要在节骨眼上及时介入,进行小结,以帮助学生归纳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预设教案,而且做到紧扣文本内容,不能无的放矢,随便给学生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有讨论价值,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差距的,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稍一动脑筋就能言之成文。比如讲“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组织学生观看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影片,然后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第二步是让学生针对影片谈感受,第三步是谈作为现代中学生应当怎么做。这样学生一定会融入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对其成功地进行思想教育。
书面作文必须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把作文当做情感的倾泻,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比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作文,先让学生观看残疾人修自行车、孤儿沦落街头乞食、贫困山区儿童渴望上学等需要爱关注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最后让学生书面作文,学生定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当然,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作文的过程是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
此外,还要求学生阅读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书目,并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介绍,指导学生阅读,看完还要求写心得体会,并把看书所得运用于日常日记、作文之中。于是不断地阅读、写作,写作、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其乐融融;爱上语文,其乐怡怡。
语文三维目标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核心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健全、健康地发展,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发掘、提炼文本中的人文素材,将“爱”的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
首先,教育学生必须热爱家乡。学生生于斯、长于斯,是会有深厚的感情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专门安排了一个综合训练,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介绍家乡的特点,包括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学生一定会如数家珍,全身心投入。教师归纳:正是家乡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家乡又如此之美,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她,而最好的表现就是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去建设家乡。最后要求学生以“我爱家乡”为话题作文,谱写爱的心曲。
其次,教育学生要热爱班集体和学校,班集体和学校是大熔炉,是锻炼、培养学生成材的地方。一个人必须融于集体,小我服从大我,脱离集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为班集体做事,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和学校争取荣誉;还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搞好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残疾人和家庭经济境况不好的学生不得歧视,要对他们平等相待,热心关爱。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适时渗透,还可以专门组织“我为班级添光彩”或“我爱班集体”的演讲活动。需要指出的是,搞活动不能走过场,必须务实。
再次,爱国主义教育。古人有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有国,何以有家”。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子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这要与“五爱”教育相配合,不能空洞说教。文本当中的爱国素材很多,如阿尔封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像小弗郎士那样一个平时爱逃学的学生在韩麦尔老师的爱国情感的感染下,油然产生对祖国的爱、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恨。当代学生应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热爱自己的社国。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以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进行这个单元的综合训练时,必须先让学生在课前有所准备,以把爱国主义英雄的故事讲得生动感人。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最后围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题自拟题目作文。还有“苏州园林”所在的说明文单元,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现祖国的山水园林、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到祖国确实美好,没有理由不热爱她。
最后,爱人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体现了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正是他热爱人类、热爱人类艺术,才有了这一番慷慨陈词。还有《红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文,都是极好的素材。文本之外的,如中国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当代歌星谭晶晶作为和平使者赴国外演唱,呼吁人类和谐相处,建立真正的地球村。课内外结合,多方面实施,真正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教育之中。
新课程中对学生“爱”的教育远不是我说得尽、道得完的,自觉有浅薄之嫌,在此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但我坚信:唯有爱在心中,爱在课堂,方不愧于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