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20 01:5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感悟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生感悟格言

篇1

1、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太现实,现实得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你;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太虚伪,虚伪的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平常“想”帮助你的人都已烟消云散。

7、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8、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9、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0、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4、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6、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8、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9、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0、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2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篇2

《繁星 春水》是一部诗集,由346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构成。这些小诗又是冰心“零碎思想”的汇集,但是贯穿着“母爱”、“童心”、“自然”三大主题。另有一些篇章表现人生感悟与思考,它们共同构筑冰心“爱的哲学”。小诗篇幅短小,文笔清丽,音调和谐,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应该说,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皆可作为学习的重点。不消说一节导读课,就是十节导读课也难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资源。事实上我们不必给名著导读课赋予太多的任务,一课堂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如果真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那教者就把名著看低了。如何取舍,似乎很难定一个标准,只能因“材”施教。如果真要谈标准,那么学情是最好的标准。

立足学情,取舍有度

既然本次名著导读课是面向七年级学生的,那么就要尊重他们的学情。他们涉世未深,但是对于母爱、童真、自然贯穿始终的三大主题都有自己的体验,因此对涉及“三大主题”的诗作有较浓厚的兴趣。因而,这三类小诗的朗读、体悟是本课的重点,在朗读、体悟中感受诗中满蕴着的爱与微带着的忧愁。虽然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一类的诗作也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深奥了些。因此,点到为止。这是在作品内容上的取舍。冰心的诗虽借鉴了外国散文诗作的语言,但是又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精华,语言清新,表现含蓄。这一特点不得不提,然而又不宜深入。这是在作品艺术特色上取舍。另外,在学生的阅读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试着模仿原作,写了一些形神兼备的小诗,让人大吃一惊。因此,为学生搭建创作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情,又纳为本堂课上的学习任务之一。于是,教学目标几经考虑,定为:自读《繁星 春水》,积累自己喜欢的小诗;了解冰心小诗的艺术特点;诵读,感悟冰心小诗中满蕴的爱和微带的愁;尝试“春水体”小诗的创作。

师生协作,真实阅读

没有课前真正的阅读,那么导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而,课前真正地阅读是导读课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上课10天前,我就开始带学生一起诗作的阅读了。我先请他们通读一遍,圈出陌生的字词,通过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其次,结合人生体验为自己喜欢的诗作做些批注。第三,背诵一些喜欢的小诗。第四,重读所有小诗,试着从内容或情感角度为这些小诗分类。第五,开展诗作交流会,或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我和他们一起逐一完成以上几项任务。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兴趣所在,了解了他们的困惑之处。这为我确定修正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前的准备活动虽丰富,虽有条不紊,但对他们而言一天到晚抱着诗读啊背的,还是比较枯燥。但因为有我同行,他们的脚步都很坚定。课堂上,我们师生默契地对话,是本课堂的一大亮点。课前充分的准备让我从容不迫,让他们收放自如。

活动有序,导读有法

导读活动的设计既要有梯度,又要有深度,否则导读课便成为成果展示课,失去导读的意义。在老师的导读下,学生情感更丰盈,认识更深刻,表达更精彩,思维有提升,才是名著导读的要义之所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五易其稿。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最后以理解冰心在《诗的女神》里表现自己诗歌艺术追求的一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哀愁,欲语又停留”一句为主线,建构起整个教学过程。先感受满蕴温柔的博爱,再体会微带忧愁的哲思,了解欲说还休的含蓄,最后抒写触动心弦的诗意。四个学习活动由感知内容、体会感情到了解艺术特点再到诗意表达、巩固提升,有梯度,有深度。

各种形式的“读”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课前有通读、背读,课堂上的自读喜欢的小诗,有感情地演读《造物者》、诵读佳作、品读《故乡的海波呵》,读得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在“读”的基础上的“说”与“写”,也成为学生体悟感情,交流体验,表达思想的平台。

这些活动切合新课标倡导的“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理念。

本堂课结束的时候,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并深深地向学生鞠了一躬。我就希望听到学生动情的读书声、质朴的心声,看到学生对小诗的兴趣,感受到他们迸溅的才情,我满足了。

保留遗憾,继续前行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堂我也有诸多遗憾,比如虽有取舍,但是否取舍得当?这个疑问要我通过今后的教学与阅读实践,进一步思索才能获得答案。再如虽是以学情定学习目标,但是有一项学情我有意回避了,那就是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很多抒写人生感悟的诗作。而偏偏这些诗作,也是我的疑点所在。我不敢直面困难,所以选择避重就轻。我想,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丰盈,学生会对这类小诗有新的理解。名著常读常新,说的应该就是这层意思。

篇3

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把重心放到了培养孩子上。然而,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自身的成长。对孩子真正重要的,不是父母表面上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是怎样的人。育儿也是育己,只有不断的自我觉察、学习和实践,我们才会多一点淡定,少一点焦虑,多一些力量,少一些犹豫。

一、吃――吃苦吃亏

做家长一定要多吃两样东西:一是吃苦,二是吃亏。

人这一辈子,要活得有意义,有所成就,那必须先学会吃苦。

一个不懂得吃苦,怕吃苦的人,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

吃亏,谁都不想,但有些亏还是要吃的。

郑板桥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为最高处世哲学,并身体力行。这两句饱含人生哲理、代表他毕生智慧的名句,虽历经三百多年,却依然脍炙人口。

郑板桥在跋语中写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可见,郑板桥吃亏不是为获得报酬。自己受损失,有利他人,他人不嫉妒,自然对我心平气和;我没因为获得私利去损害别人,所以也心安理得。平安,就是福。

在古代民间,百姓家的楹联有“能守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的句子,这和郑板桥的“吃亏是福”“聪明难、糊涂更难”是相吻合的。

在吃苦与吃亏的过程中,磨炼的是自己的毅力,坚定的是自己的信念,树立的是自己的信心。

请好好珍惜周围抛过来的苦与亏,千万不要放它们走!

因为,只要你学会品尝,学会吞咽,那么你就能成为一个幸运者,一个后福人,一个成功者!

二、喝――喝彩赞美

在同伴里,常有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挖苦、嫉妒、冷嘲热讽,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他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胸襟开阔、气度恢宏的人,才能容纳百川,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好地成就事业。

学会真正为别人喝彩,说到底是一种人格修养,对于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和完美有着直接的影响。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到:“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由此可见,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还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其实就是做人的智慧,对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增强和提高,都大有裨益。

三、拉――团结拉拢

电视剧《大浴女》中一位父亲在女儿走入社会时,给女儿送了四句话,听后颇有感受。

他说:在你走入社会时,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是要把别人当自己;二是要把自己当别人;三是要把自己当自己;四是要把别人当别人。这四句话看似简单,也有点绕口,但细细琢磨,蕴含着深刻的做人学问和人生道理,真要做到确实不简单。

这四句话真可谓做人的格言。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拉拢是与人为善团结友爱,拉拢能获得人心获得友谊,拉拢是最终获得成功的基础。

刘备从桃园三结义,拉拢了关羽、张飞,再到三顾茅庐拉拢了卧龙孔明,最终使得蜀国成为三国鼎立的一员;刘邦从一个小亭长,拉拢了一帮为他卖命的流氓混子,慢慢发展到拉拢萧何、张良,再到拉拢了英布、彭越、韩信,最终夺取了天下。

我所说的拉拢,就是有团结他人的能力,不是贬义上的拉帮结派。

四、撒――张扬个性

我所说的撒就是张扬个性。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才能张扬个性。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个性,张扬着爱国之心;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个性,张扬着纯洁正直清白之心。

失去了个性不仅仅是失去了走向成功的钥匙,更是失去了自己鲜活的人格。个性给予我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我们去发现,创造,感悟。

在教会翻云覆雨的时代,地球中心说已根深蒂固,但布鲁诺不畏强权,坚定地竖起哥白尼的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大旗。八年的牢狱生活没有使他屈服,临刑前还大声疾呼:“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你会看到他身上散发出追求真理的个性。

个性不是固执己见,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友人的想法和集体的利益,要学会让步和听取意见,只有在张扬个性与顾及集体和他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为集体带来利益,为自己成就独具特色的美好人生。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著地栽培自己。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篇4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六大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二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如西园文学社、校广播站、校合唱团、校民乐队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四是科技教育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校园科技创新比赛、航模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到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六是主题教育活动。新生进校以后,我们聘请武警中队官兵对学生进行短期军训,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参观军营、队列训练、生活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并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仪式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课外活动时间,我校的文学、器乐、书画、英语角、篮球队、排球队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四是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武警中队、看守所、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1.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不少班级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轮换制、班长组阁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

2.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

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这种由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班级的主题班会也从学生中征集主题,由学生自行策划主持,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3.德育作业——促使学生自省。

我校给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作业本,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班主任每天利用德育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各班针对实际情况,自行布置德育作业,从个人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无不成为学生在德育作业中进行思考的内容。此外,在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与“文明学生”时,我校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总结,从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

4.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每人一张自我人生设计卡,上面写着自已的人生奋斗目标、人生格言、要克服的缺点等内容。人生设计卡犹如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1.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走进我们的校园,巍巍钟楼拔地而起,实验楼、图书楼、行政楼、教学楼、宿舍楼,错落有致;开阔的广场,整齐的行道树,大面积的草坪,生趣盎然的庭院,优美和谐。校园环境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美好情操,提高学生人性修养的审美追求。

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将“至诚、至勤”的校训嵌入教学楼和主干道的命名;在教室内精心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环境布置、专题歌曲播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道路、楼房、庭院的命名,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诠释后讨论确定。校园内的草坪上那一个个温馨的标语,也来自学生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2.师表引领——耳濡目染。

篇5

1998年,我们《滁州日报》由原来四开四版的“小报”,改版为对开四版的大报。在对原有栏目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老年天地”保留了下来。大家清楚地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将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权益保障、学习教育、消费赡养、精神关怀、娱乐健康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机制尚未成熟,作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新闻媒体,就应该承担起“先行引导”的义务与责任。

起初,“老年天地”只是文化副刊版上一个不定期的小栏目,基本上处于等米下锅的被动状态。虽然我们多次刊登征稿启事,但是来稿极少。而老年人自己虽然有时间、有精力,但是多数不敢拿笔,因为他们把写文章发表视为高不可攀的事。也有一些老年人很想写,但写作基础差,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端不出来”。

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融入老年群体,开门交友办刊”等方法,逐步摸索办好“老年天地”的新途径。当时,市里的老年大学刚刚成立不久。我们发现:老年大学正是老年人最集中、最活跃,也最能体现新时代老年人风貌的地方。而且,老年大学的所有课程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而开设的。这正是我们“老年天地”应该关注的题材内容。于是,我们设想把“老年天地”作者队伍的基地建立在老年大学。

通过与校领导、老师和学员们的广泛接触交谈,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老年人对于学习、求知,有着超过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特别是对报纸投稿、发表作品,一经发动,人人兴趣高涨,跃跃欲试。为了与学员们达到“零距离”的沟通交流,我们有的编辑还担任了代课教师,一边与学员们教学相长,一边利用课堂作为“通讯员培训班”,以课堂讨论和布置家庭作业等形式,手把手地辅导他们写作、投稿。

有了这样一支庞大而积极的通讯员队伍,不仅稿件越来越多,而且好稿屡见不鲜。稿子的体裁形式多样,内容新鲜有趣,真可谓是“老年人说老年话,老年人写老年事,老年人看老年文”。若从1998年正式改版算起,“老年天地”至今最少已刊出400期,总约100万文字,还有200幅以上的书画、摄影图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年大学学员的作品。这也是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剪影式记录。

多年来,“老年天地”版上发表的大量的散文、诗词、游记、摄影、书画、楹联、历史人物研讨等作品,往往都来自于学员们的课堂作业。而在课外,学员们无论回到家庭还是走向社会,也都能找出各种题材进行写作。比如,有“童年的朝花夕拾”、“战争年代回忆录”之类的散文故事;有“谈京剧、花木、太极拳剑要领”的学艺心得;有“谈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杂文随笔。还有反映老年工作动态的,如《温馨的老战士之家―――记军分区干休所》之类的新闻通讯;有介绍各类知识信息的,如“国际老年人年标识、口号”等等。即使一些老干部学政治、学理论的文章,也能写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真可谓“百花齐放满园春”。

学员们的文章发表了,高兴的不仅是老年作者本人,连他们全家都跟着起劲,甚至帮着出题目、找题材。而学员们之间也互相比赛,憋着一股劲,力争多写稿,多发表。

篇6

【摘要】不管麦克卢汉在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里遭受过怎样的批评和嘲讽,如今他的一个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从“地球村”的预言到“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提出再到“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划分,无一不闪烁着他耀眼的思想光芒。本文试以微博为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微博 冷媒介 延伸

庄子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如今,科技主宰了人们的生活便是“机心”代替了“人心”。媒介的发展就是科技这股力量推动的。于是现在的我们就在麦克卢汉描绘的世界里:此间的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封闭的由媒介调节的空间里。正如他理解的一样,大众传媒的使用派生出一些心灵习惯:“我们自身变成我们观察的东西……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他的科学思想非凡无比,接连不断发生的事情,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当代微博的使用便是如此,融合了多种媒介,延伸了我们的多种感官,于是很多人便愿意花大量时间任它摆布。笔者从麦克卢汉的视角出发,浅析当下“微博当道”现象。

一、麦克卢汉对冷、热媒介的定义

冷媒介是指那些具有“低清晰度”,信息含量少,包容性强,受众参与程度高的媒介。因此冷媒介如同悬疑剧一样,留一个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让受众自己填充完成。而热媒介只是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具有排斥性。它的包容性弱,要求的参与程度也较低。比如,麦克卢汉将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划分为热媒介;而认为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是冷媒介。根据以上定义,无疑当今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是冷媒介。

二、作为冷媒介的微博

微博顾名思义即微型博客,是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的简短文本,一般允许140 个字符,并且支持用户传播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公开,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实时信息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

说微博是一种冷媒介,是因为它的内容只是由用户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提供的信息相当匮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一般需要关注与被关注方进行更深的双向互动才能完成。140 个字符的限定,使得用户微博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内容则更倾向于自认为值得分享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重大事件或人生感悟,从而引起讨论。

正如,简短的格言警句,意犹未尽,需要读者深入的参与其间。

例如,日益成熟的微博直播报道,尤其是灾难报道。就“4·20”雅安芦山地震而言,仅仅在地震发生53 秒后,就有网民发出了有关地震的第一条微博。随后,不少网友对相关救灾情况进行更新报道。同时,不少微博名人、认证机构开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地震相关知识点的普及和指导。这就是“微博效应”。用“微言大义”来形容微博在紧急时刻所起的作用并不为过。至于一些名人发表的人生感想、励志名言生活趣事也是如此。这些想法能触动草根心中最柔软的心弦,引起共鸣,唤起回忆。这无疑是最打动人心的一种互动,明星和草根的距离逐渐缩短。人们对“微博女王”姚晨的喜爱便是这个道理。

三、微博的能动作用

在麦克卢汉看来,可以改变世界和人们思想方式、生活习惯的不是媒介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形式自身。在他眼中,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知识、内容的消极、静态的载体,而是积极、能动的具有强烈反作用的形式。

方兴未艾的微博让人们“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儿”,很多人一大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睡前闭眼的最后一件事还是刷微博。如此看来,微博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着人们的想法、行为,也在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博”如“围脖”一样,温暖,能暖人、能暖心,可以传递彼此间的关怀、提醒、启发,而这种贴心话还不限于熟悉的朋友,更多来自于在网络人海里萍水相逢的“路人”。

用户在使用微博时,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自己的信息,而这些内容以前是以报纸、电视等媒介存在。这正是麦克卢汉所说的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如语言是文字的内容,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那么微博的内容就是把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媒介,把人的多种感官延伸到一个媒介载体中,既能写,又能听,能看,还能创作。并且一个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媒介的完全替代,而是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之上进行叠加,融合。例如广播新闻栏目《中国之声》增加了场外互动环节,听众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和微信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意见,或者给栏目组提供新鲜资讯。就如麦克卢汉强调的那样,媒介作为我们感知的延伸,必然要形成新的比率。不但各种感知会形成新的比率,而且它们之间在相互作用时也要形成新的比率。微博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形式,使新闻节目形成新的比率。同时微博也占用了我们的碎片时间,使我们的生活呈现新的形态。换言之,微博其实是新旧媒体双方共同博弈的结果,以最有效的形式展现出来。

四、微博是一把“双刃剑”

如今,微博在灾难报道、政务公开以及产品营销等方面有着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同时,人们无时不刻,不知疲倦地刷微博,浪费了不少注意力和精力,当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正在堕落”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微博上泛滥的信息感到反感,从而怀念以前用印刷媒体获取信息,安静阅读的乐趣。现在人们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自然阅读书籍就慢慢的变成人们一个奢侈的“艺术形式”。就像在喧嚣发达的城市里呆久后,人们更向往宁静简单的乡村一样。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沉浸在微博的世界里,因为人们在新技术形态中受到肢解和延伸由此而进入催眠状态和自恋情绪并深深的卷入自己创造的工具和手段里,而缺乏一种超脱的旁观者态度。一方面长时间的刷微博,打破了人体器官之间的平衡,使人体的眼睛,手指,大脑处于严重疲劳状态,不仅影响视力还影响睡眠。另一方面,微博还是滋生谣言、假消息的温床,这是因为微博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在语言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当然我们不能把微博当作替罪羔羊,现代科学的产品无所谓好坏,决定它们价值的是它们的使用方式。火药可以制作成武器用于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也可以用于制作绚烂的烟花。正如麦克卢汉所言的事实: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所以我们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微博依赖的心灵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人创造媒介,又被媒介所改造。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而如今看来作为延伸的人体——媒介却逐渐取代了我们人体本来固有的部分并造成人体感知的冲突。“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强烈程度。”当一股“媒介潮流”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顺势而下,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被技术所“奴役”。微博虽然改变了生活,但它终究不是生活的本身。所以不论是博客、QQ,还是微博、微信,又或是以后的更新的媒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身在其中,不受其乱”的心态,那么我们便能肆意的享受新媒介给我们带来的精彩。

参考文献

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

②王鲁铨,《麦克卢汉视角下的微博时代》[J]《. 新闻窗》,2012(6)

篇7

主题词:教师精神文化、人生剧本、积极心理品质

生命教育区――本课程大规模在本区启动,启动会上组织者布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教师能做生命教育的老师?我们老师们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不曾接受生命教育课程系统的学习,如今我们要作为生命教育之教师,无疑需要自身生命的成长。

笔者发现――撰写人生剧本,回望和总结人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一、人生剧本之内涵和意义

人生剧本和心理剧都是促进主角进行人生回顾的,但是心理剧在演绎的时候是需要 “舞台”和观众。而人生剧本只是让作者运用一只笔,一张干净的白纸,书写自己过往人生。如果作者愿意,可以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在撰写过程中,一个人静静地回顾,没有很多的观众。这种形式也不容易引起“主角”感情上巨大的外露起伏。对于继续教育课堂,心理剧本和心理剧比较起来,更加具有普适性。

1.人生剧本之内涵

这里的人生剧本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促使参训者作为人生的主角,回顾人生。它可以是片段,可以是故事,还可以是概括性的短小自传。它没有刻板和要求,却只坚持撰写者真实面对过往人生的经历,努力发现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

2.撰写人生剧本之意义

人生,有一个剧本;在冥冥之中似乎有着某个“导演”在控制着一切;有时候所有我们正在“行走”的路线都是早就被一个“作者”写好了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个作者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如何感受、评价过往和当下人生的,我们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就造就了我们的道路。

首先,人生剧本能使人明察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人一生都活在对自我的消极评价中。习惯寻找阴暗和消极的一面。这种态度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自己的底蕴和色彩。有人一生有很多潜在的积极品质,但缺乏自我认识;撰写剧本的过程可以提供一个自我觉察机会。改变消极状态,扩大积极品质。

其次,人生剧本对于教师精神文化具有建构价值。沙因(E.H.Schein)认为,文化是“更深层的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它无意识地发生作用,并以一种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方式规定着组织对自身及其环境的认识” 显然,对于教师而言,积极的精神内核不是来自外观,而是自己人生经验上。如果一个人师对自己的人生过往都充满着消极和固执以及偏见,它何能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去教育孩子?

二、利用人生剧本,激发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探索之实践

以塞里格曼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积极心理学项目组确立了6大维度24项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积极心理学》课程培训者和相关课题――北京市规划办课题《朝阳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微幸福”实践研究》的负责人,笔者一直努力探索如何帮助教师发现和强化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

在使用人生剧本的时候,教师需要讲解积极心理学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并且引导参训者比照原始剧本重新创作剧本。当然在写法上可以自由,在最后一次课上,进行集中分享。

有的剧本不仅诞生在培训的课堂,一些学校领导把该方法延伸到自己的学校,在教师校本研习中集体撰写人生剧本。例如80中德育干部解强主任――暨积极心理研训班的班长,他把这种方式带回自己学校,发动老师们撰写;在香河园少年之家,笔者和曾女兰主任一起,发动老师们撰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这些剧本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真实的人生。

1. 剧本中,引导教师觉察人生中“重要他人”的优势品质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在很多人的人生中,可能一直居住一个他人,这个人很重要。但是我们常常忘记我们自己身上已经有了他的烙印。通过撰写剧本,我们发现,这个人的优势品质逐渐成为我们自己的品质。从以下案例中可以透视出,作者们的这种发现,带着一种精神世界探索的复杂而感动的情怀……

【案例1】我为什么如此无畏?

在我的人生里,一直有一个人。

小时候,那条路还是条尚未铺平的小道,上面有很多以前施工留下的废弃物。有一天我竟没注意到有一个用塑料板盖住的井,一脚踩了进去。望着距我头顶有很大一段距离的井口我顿时感到很无助。就在我逐渐感到绝望的时候,只听见一个略带口音的沙哑的声音叫着我的小名从远处传来,爷爷终于发现我在井里,我被爷爷使劲往上一拉,就拉回了地面。

从那时起,我就对路上的井盖感到无比的恐惧,只有爷爷在我旁边的时候,我才能大胆地往前走。后来爷爷决定陪我走那条路,直到我克服了对井的恐惧心理。从此就经常可以看见有两个人在那条路上散步,爷爷紧紧地牵着我的手。

回首起来自己走过的路,发现无比坚强。爷爷一定在我手中留下了什么,我想来想去,那是力量。

伙伴寄语:在大家的眼中,你一直都是一个最无畏的人。这是你突出的积极心理品性。爷爷希望你过一种无畏的生活;长大后,你就成为了那个无畏的人。也许每个人生命里都住着一个他人,后来他人离开了世界,却把一种东西留到了自己的掌心中。我们都相信,你还会把无畏的种子传承下去的。

从伙伴寄语中我们已经感知到了作者本人和大家的共同觉察。发现了自己的“无畏”来自何处,会使她更加珍惜这种无畏的品质,并且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无畏。如果使每个人都发现自己人生中随时被他人的优秀品质影响,这是最好的教育。

于是,笔者的课题学校八里桥中心小学陈凤云校长决定采纳建议,在学生群中开展讲家族中的优势美德长者的故事。因为我们认识到,从我们孩子的成长伊始,就使用这种方式似乎更加必要。这种积极的美德力量就埋藏在家族中,我们的任务是挖掘出来。

2.在剧本中,对比自己的对人生的认识,会重新提升对生命的觉悟力

下面这位老师撰写的剧本,可以看出这样的作用。

【案例2】我就是我,无可取代!

片段一: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的:

小时候,我很自卑,因为我的父母感情不和,常常吵架。我的家庭不和睦,我觉得自己被小伙伴看不起,情绪低落。

初中时,我觉得自己没有身边的同学漂亮,皮肤不好,长痘,长斑,缺乏生活的自信,更加自卑。

在师范学校我的成绩不够理想,我能强烈感觉到老师不喜欢我,我是不受欢迎的。那时父母吵架吵得很凶,面对师范学校里“积极进取”的同学,我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我感到孤独。

片段二:重新评价我的过往:

能健康、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界,我是命运的宠儿;

小时候我乖巧、可爱,爸爸、妈妈都特别疼爱我,我很幸福;

爸爸、妈妈外出工作时,哥哥给我做饭,站出来保护我,我是幸福的;

虽然师范生活很痛苦,但是和同事聊天时我惊喜地发现我和大家是校友,多开心的一件事!

我没有大长腿,不是肌如凝脂,但我就是我!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我的幸福格言:

我就是我,无可取代!

她的分享赢得了积极心理培训6班全体同学最热烈的掌声!

对比法撰写剧本,是为了避免剧本里充满着消极的评述,发现不曾发现的自我力量。在分享别人剧本的时候,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以生动的人生故事为载体,加深了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学习和理解。

3.打破给定义的做法,引导教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载体,重新诠释积极心理品质。

在培训中,我们例行的做法是给出积极心理品质,以定义和内涵的方式。笔者认为有必要突破这种做法。那就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每个人诠释积极心理品质。其实这就是以独白的方式,重新描述自己对这个品质的认识,而不是来自于字典和心理学的定义。这种描述在一定意义上活化了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作者培训者,笔者以身示范。

【案例3】“感恩”原来是这样的……

积极心理品质中,很重要的一个品质是感恩。利用我与一个与朋友的冲突事件,联想到“感恩”品质,我以独白的方式,做了如下诠释:

我不认为你对我的“好”是理所当然的,我会珍惜它,但是今天你没有珍惜我对你的“好”;当你对我帮助和进行友好的表示的时候,我内心感到温暖,因为我会把它们铭记的;我会把你带给我的内心的好感受表达出来,并且成为习惯;当我的内心积攒了诸多你给予我的善与好,面临你突然爆发的无礼,我会退一步,不会迎头而上;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不愿忘记“好”的存在,而扩大“坏”的力量;这并不代表我懦弱,我内心会给予自己支持和修复的力量。

在撰写的过程中,其实我在重新梳理自己,使自己处理事情更加理性。

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大家,带着你的理解和经历诠释每一个积极心理品质。这个过程,使我们感觉:每一个积极品质,不是冰房,不是刻板的定义;它不是被动需要你的欣赏和赞美;它不是华丽的宫殿,不需要仰视它;它需要我们在生活的故事和心理经验的事物中来建筑这座品质的房屋,来走进这座房屋。这种诠释,才是真正实现了体验式的学习。这是活生生的通过生活事件在诠释积极品质的例证。

三、实践之反思

积极心理学的美好精髓如何落实在我们的研究和培训实践中,一直是笔者探索的内容。通过尝试人生剧本的方式,笔者发现到了它的积极力量。

1.通过人生剧本,正能量被发掘和传递

建设什么样的教师精神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疑,教师应该是这个社会积极力量的传播者。在自己撰写自己剧本的时候,在和同伴讨论自传的时候,在课程最终展示和分享的时候,都是在发现“埋伏”的幸福与正能量,并挖掘出来。

2.人生剧本丰厚了教师文化的生命底蕴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愈来愈发现,教师缺乏的不是技巧和技术,最重要的是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有学者提出要从文化理性的角度去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如何去操作呢?人生剧本的尝试正是这样的践行。

参训者从未有机会以这种角度去认识同伴,也从未想过用双手抚摸人生的心理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积极心理品质与我们生命历程相伴随着;我们越发时时鞭策自己,在不断进取的人生中,愈加坚定勇敢,愈加心怀感恩。

3.通过梳理人生,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促使教师做好学生人生之路的引导者

篇8

新余市一位同志来信,叙述患顽固性牛皮癣已好几年,经多方治疗均未治愈。我认为,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神经性皮炎。从中医分析,该病多由风湿热病邪蕴阻肌肤或营血不足,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所致。病程缠绵,迁延年久,虽然治愈,但常因劳倦或情绪波动或饮食不当而引发或加剧。对其治疗有以下诸方,分型内外施治:

一、内服

1.风湿热型:局部除有成片血疹肥厚外,并伴有部分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脉濡数,苔薄黄或黄腻。治以散风清热利湿,药为:冬桑叶10克、杭菊10克、银花15克、黄连5克、黄芩15克、苦参20克、生山栀10克、赤芍15克、苍术皮10克、生甘草5克。

2.血虚风燥型:病程较长,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颈之皮,苔薄,脉濡细。治以养血祛风润燥,药为: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首乌20克、玉竹15克、小胡麻15克、苦参20克、秦艽15克、炙甘草6克。根据病情可行加减法――

(1)情绪波动,证情加剧者,上方加珍珠母30克(先煎)、代赭石2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五味子5克、夜交藤15克。

(2)病情顽固,奇痒者,上方加乌梢蛇5克、(研粉吞服),蛇床子10克、地肤子15克、白癣皮10克。

(3)妇女冲任不调者,可在第2方基础上加鹿角片10克(先煎),菟丝子10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

二、外治

1.苦参200克、黄柏200克、蛇床子100克、明矾100克、大枫子100克、硫磺50克,加米醋浸泡1~2天后,外搽患处。

2.苦参50克、蛇床子50克、白芷15克、金银花30克、杭菊50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大菖莆10克,煎水药浴,每日一次(同时可加猪胆汁3枚)。

注意事项:

1.平日,特别是治疗期间须少食肉类及脂肪太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忌食辛辣和酒类以及大发之物。

中医教授、主任医师黄存垣

我的养生重养心

肖卫仪我今年85岁,已是耄耋之年了。朋友们说,老肖退休后身体越来越好,脸色红润,精神焕发,头脑清醒,步履轻盈,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这大概得益于我坚持自我养生。

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养生之道。我的养生之道是以养心为主。心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七情六欲的主导。心健一切健,心好一切畅。我的养生法是寄情于三个方面:一是看画,二是听乐,三是读书。这本是情趣所致,只不过到了老年添加了一层不同的生活格调――修心养性而已。

我喜爱国画,特别喜欢齐白石的花鸟鱼虾画和段谷风的简意人物画。在厅堂和卧室墙壁上都挂有他们的画幅,以便随时观赏。他们的画都是“以形写神”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特色的。齐白石的花鸟鱼虾,生意盎然,悠然自得的神态,令人陶醉不已。段谷风的简意写意画《荣辱不惊图》、《孺子牛》、《板桥居士》等深刻地表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个味,使观者容易受到感染。我每次头脑中冒出名利思想的时候,总是站在《荣辱不惊图》前凝神观看,吟思着画上的文字“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时头脑中的名利思想常能得到冲淡或消除。

我父亲原是一个音乐教师,我小的时候,常见他唱歌或拉琴,星期日还邀几个朋友来家里合奏《三潭映月》、《夜深沉》等民乐歌曲或唱京戏。家里的音乐气氛很浓。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养成了对音乐的兴趣。如今,我每当听到电视传出二黄京腔,便神采飞扬,如痴如醉,听到《春天的故事》、《弯弯的月亮》等歌曲时,便心驰神往,杂念顿消。而且我也喜欢唱歌,烦恼的时候,往往和着脚步,边走边哼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用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心变得轻快开朗。

读书是我几十年来的爱好,古人的书、今人的书和外语书都读。读到优美的诗句或富于人生感悟的格言警句便抄录下来,反复诵读,一再欣赏。读书洗涤了我的胸怀,使我树立了乐观主义精神;读书使我宽广了胸襟,不计较一时小事和陈年宿怨。这样,展现在我眼前的总是一片阳光明媚的新天地,处处温馨恬适,令人吃也香甜,睡也香甜。

以养心为主,并不意味着对养生的其他方面的忽略,体育锻炼、科学饮食都得跟上,才能保证健康长寿。我每天锻炼,注意饮食清淡,饥饱适度,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不抽烟,不喝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上强调养心,有望延年益寿再添几年生命。

疏通经络利保健

徐辉德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宝库之一,人体的经络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老年人要经常疏通经络,这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显著功效。

我们常用的是“交通任督法”。方法:取丹田穴(脐下1.5寸,相当于三横指)、百会穴(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中点)为主穴;副穴取后顶穴(百会穴后1.5寸)、强间穴(后顶穴后1.5寸)和脑户穴(强间穴后1.5寸)。于子时后(即晨起前)午时前,按摩上述诸穴。按摩时取盘膝端坐位于床上,闭目宁神,息心静气之后,先将两手搓热,再分别按摩丹田、百会等穴,左右手交替进行,各按摩50次。后顶、强间、脑户三穴可自上而下反复按摩50次。

丹田穴属任脉,百会穴属督脉,于子午之时按摩,正是自然界阳气发生之时,按摩上述诸穴,有利于交通任督脉,运行周身之阳气,特别利于提神醒脑,疏风止痛,防治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患等病。

以下三个穴位是:一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二是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三是涌泉穴(在脚掌前1/3的正中凹处)。按摩这些穴位,按摩前都应将两手搓热,按摩时集中注意力。按摩涌泉穴要有一定力度,每次按摩最少100次,至脚掌发热。能按要求,持之以恒,定会有效。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刘永河(河南)

1.人到老年时骨骼、关节都相应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引起骨密度和扩张强度下降,易出现骨折。体育锻炼是防止和治疗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参加运动可使骨外层密质增厚,而里层的松质在结构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肌肉的拉力和压力的作用,使骨质更加坚固,可承担更大的负荷。运动还可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提高骨的弹性和韧性,延缓骨骼细胞的老化过程。同时对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对防治老年性关节炎,防止关节附近肌肉萎缩、韧带松弛、滑液分泌减少和关节强直等也有作用。

2.肌肉工作能力降低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老年人肌力发生变化的特点是肌纤维的体积缩小,肌纤维的数量减少,肌肉的代谢能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这些变化会导致肌肉收缩速度变慢,肌肉收缩力量下降。经常参加运动,可以使肌肉发达,肌纤维变粗,坚韧有力,同时肌肉中糖元、磷酸、肌酸和ATP等能源物质明显增加。

3.老年人心肌萎缩,结缔组织增生,脂肪沉积,因而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代偿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功能不全。而且,人到老年大血管和心脏弹性下降,心脏、骨骼肌和其他器官的血管变得狭窄硬化使外周阻力增高,导致血压升高。经常参加锻炼可推迟心血管系统的老化过程,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技能,特别是进行耐力训练对老年人的有氧能力提高明显,有利于防止高血压。

4.人到老年,肺泡体积逐渐增大,肺的弹性支持结构蜕变和呼吸肌力量减弱,使肺的通气功能和肺的换气功能下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通气量,推迟呼吸机能的老化过程。

5.人到老年,消化器官会出现胃肠黏膜萎缩,胃容量减少,腺体萎缩,消化酶分泌减少。经常参加锻炼促使胃肠道蠕动功能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这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非常有利,对防止和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也十分有益。

6.人进入老年后,脑神经细胞会减少10-17%。脑组织细胞退化,是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的重要原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保持精力充沛,精明果断,动作迅速、准确、有力,并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能力。

若要寿而康九成靠自己

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认为:治病好比是下游抗洪抢险,健康则是上游植物造林。研究表明,1元钱的预防投入能节省8.59元的医疗费,还能相应地节省约100元的重症抢救费用。

洪昭光教授说:“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要寿而康,九成靠自己。”

避免两个“死亡三联征”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猝死在发病前两天有胸痛、胸闷、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

猝死通常都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一些诱因促发而成,特别要谨防两个“死亡三联征”:一是“寒冷、清晨、劳累”,二是“饱餐、酗酒、激动”。本身这几个方面单独都是猝死的诱因,一旦联合在一起,危险性大大增加,成为常见猝死的诱因组合。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但他们会自己保养自己;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结果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不文明病”是减寿根源

人有好吃懒动的弱点,容易吃得多,动得少。食物越来越精,汽车、电梯、电脑越来越发达,肥胖自然成了必然,也成为诸多疾病的“祸根”。

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但必须从小事做起,形成习惯。

科学的做法是:坐上餐桌后,先安静一下,喝一碗汤。研究表明:汤一进胃内,使食管中枢的兴奋性下降,食量自动减少1/3。肥胖者只要做到饭前喝汤,不需任何减肥药,体重每月能下降0.5至1公斤。

注意包含平衡

由于各人体重不同,热能消耗可相差一倍以上,因而含量可相应调整。

不同品种食物可进行等量互换。主食1两=切面1两半=白薯2两半=水果半斤。瘦猪肉类1两=鸡蛋1个=牛奶半斤=鱼2两=带骨鸡3两=豆腐2两=豆制品1两。

另外,还应注意多进食一些补钙、降脂、抗凝等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牛奶、燕麦片、黑木耳、香菇、西红柿、西兰花、洋葱、大蒜、红薯、玉米、胡萝卜、豆芽、荠菜、山楂、海藻类食物、苹果等。

节假日或平时常吃些熬得软软的什锦豆粥或各种适合自己口味的粥,不仅营养丰富均衡,还有助于调整妇女更年期内分泌紊乱。

食物的多样、均衡、适量,对保障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人体一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自《现代健康报》)

百岁长寿诀

健康长寿一直为人们普遍关注。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新英格兰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精神、健康状态、家谱、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百岁长寿秘诀。

解除压力长寿的老人容易克服心理压力。他们因为具有良好的性格,可以顺利越过各种给身体、精神带来巨大伤害的逆境以及离别、感情波动等。

笑口常开专家指出,笑可以带来类似于散步或游泳等所产生的运动效果。因为在笑的时候,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心脏运动增强,血压稍有上升,人体组织会得到更多的氧分。

祈祷冥思一位博士指出,经常进行祈祷和冥想可以降低血压,减少癌患者的痛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祈祷、冥思能起到药物和饮食替代不了的重要健身效果。

接受变化长寿的老人是现实主义者。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时考虑到别人的看法而不想使用拐杖或步行器,但长寿的老人不顽固地反对这种对行动和身体安全都有帮助的辅助器具。

迎接挑战要想长寿最好经常迎接新的挑战。有特色的运动会使大脑得到均匀的锻炼。跳舞、绘画、学习乐器、学习新语言、义务服务、运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会增强大脑的机能。要经历、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旅游是最为有效的,旅游时可以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等。

讲究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喝1~2杯红葡萄酒也很好。应避开的食物有奶油、黄油、乳酪、肉、鸡皮等,最好远离胆固醇含量高的鸡蛋黄、动物内脏、乳酪、咸肉等食物,也不要吃含甜味剂及过期的食品。

避免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压力、吸烟及直系亲属中有60岁前患心脏疾病,其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就高。戒烟、吃含胆固醇和脂肪少的食物、限制热量摄入、有规则的有氧运动及定期健康检查等都可以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努力防癌家族中如有患癌症者也不要紧张,应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特别是要积极避开致癌物质,比如尼古丁、黄曲霉素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癌症(65%至80%)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得到预防,其方法是:戒烟,坚持运动,限制摄取热量,服用抗氧化剂。

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女性约占80%。中年女性闭经后,骨质流失进一步加剧,更容易发生骨折,应摄取充足的钙质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例如多吃些低脂肪乳制品、椰菜、豆腐等,服用钙片也是一种方法。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也可起到预防作用。吸烟、喝酒会加速骨质的流失,最好应避免。

保护视力视力丧失是老年常见病之一。视力障碍影响到读书、运动、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因此,应注意保护视力。

(摘自《家庭百科报》)

健身时间场所有讲究

专家指出,健身应该选在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并且要遵循安全、适量、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健身效果就可能事倍功半。

现在,很多人觉得越早起来锻炼身体越好,于是常常天没亮就开始进行户外锻炼;当听说太早锻炼身体不好以后,又有很多人开始选择晚上锻炼身体。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科学。专家认为:“朝五晚九”正是植物呼吸时段,这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人体健康不利。而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能满足锻炼时人体耗氧量的补充。

“任何一种健身方式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无异于拿自己的健康当赌注。”除了时间误区外,人们锻炼还容易陷入地点误区。一些城市居民受场地所限,往往选择在马路旁锻炼,但因为车流量大,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这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体育场馆、公园、绿地才是健身的最佳场所。

(摘自《人民日报》)

怎样减少生气

人生在世,难免生气。但如何少生气?如何尽快消气?下面几点可供参酌:

尽量转移注意力。生气的时候,越想那些惹你生气的事情,越看到惹你生气的人,越会火上加油,更加生气。“三十六计,走是上计”,迅速离开使你发火的场合,避免听到、见到、想到惹你发火的语言或场景,你会很快平静下来。

尽快释放或发泄。最容易实现的就是痛痛快快地在向朋友倾诉一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朋友的一番提醒,一个点拨,就会解开你心中的疙瘩。即使不能解开,倾诉之后也能舒散你心中的怨气,达到调整情绪的作用。易生闷气者,学会适度地表达愤怒的情绪,有助于排解压力,并且对预防肿瘤有一定的效果。

认清根本的问题。有时你对一些事的指控并不是令你生气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往往是你自己由于某种原因不开心,导致对其他事情反应过度。

不断修身养性。生气的本质是大脑对外部事情作出的某种反应,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当时所具有的思想、涵养和情绪状态。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法与角度,做到少生气。

气量小的人不容人,常常气人气己,有害身体。做一个有容乃大的人,好坏事物皆能包容,长寿健康。诗云:“世间万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皮装天地。”

(摘自《家庭医生》)

巧做米饭,吃出健康

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可以做燕麦米饭、美国甜玉米粒米饭、白萝卜细小块米饭、枸杞子米饭。午饭时吃干,晚饭时熬粥,会有很好的效果。做这样的米饭时,不费什么劲,只是把大米放好后,适量放入这些食物,用电饭煲就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各色米饭来。

如果上火,可做绿豆米饭、白萝卜条米饭。绿豆事先应用清水泡半天,煮熟后再做米饭。

如果大便不畅,可做红薯米饭、南瓜米饭。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把红薯或南瓜切成小块放入米中,食时甘甜可口,过后大便能畅。

根据不同的时令,还可做不同的水果米饭、胡萝卜小块米饭、香菇米饭、黑木耳米饭,与相应的炒菜相配,效果更好。还可做红小豆米饭、黑小豆米饭、大云豆米饭,豆类都应煮熟后再与大米一块儿烹制。

(摘自《人民日报》)

老人语丝

老人们额头的皱纹,是岁月的犁铧犁出的沟痕,是经验积累的象征。

――宜春・陈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