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

时间:2023-04-11 18:2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

篇1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篇2

一、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相比较数学、英语等学科,语文知识竞赛少、课外辅导班设置的不足等现象反映出了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高。很多高中生将语文看作一门感性的课程,认为其学习主要依靠个人天赋,从而花费时间、精力少;另一方面,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文化带来了多元冲击。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快餐化的学习模式,对于需要仔细品味的语文文学内涵缺乏兴趣与耐心,不利于其文学素养的形成。

二、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文学教育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具备良好的文学积累与学习方法,同时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对各种文体、风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与思维,另外,高中语文中的《中国小说作品选》《中外名人传记作品》等范围广、文体杂的选修教材的教学也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篇3

一、民族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可行性

1.高中生的特点为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

第一,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接受新鲜事物及学习模仿能力都是超强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都牵涉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很多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质的优秀文章,语文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做到合适的讲解,引导高中生去思考领悟人的思想感情、人性的美和丑,就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第二,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学生通常都对有趣的知识感兴趣,更乐意上活泼生动的课,对老师传统死板的讲课和乏味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兴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充满生趣,民族文化中的知识通常能够使得高中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能讲解一些民间风俗和动人的故事作为开场白,就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唤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2.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有利于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突出的特点是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开阔学生视野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其中,也包含民族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涉及民族文化的,例如:周树人的《社戏》《故乡》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背影》等等,高中生在学习这些文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

二、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民族文化教育并不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范围之内,这就需要高中语文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将民族文化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相融合,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含有民族文化的内容,它也是课本中不忽视的一部分。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到位的讲解其内容,那么,高中生理解课文时就会出现不完整。不透彻的现象,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对民族文化能够理解分析到位,并作出详细的讲解。高中语文老师还可以在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时,融入民族文化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反映出了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语文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时常向学生念一些优美的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背井离乡时,怀揣乡井图;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些都抒发了作者珍惜友情、热爱家乡、对爱情忠贞不渝等美好情感。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诗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有着很好的作用。

三、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民族文化资源

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引领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掌握民族文化的精髓。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很多诗词、小说等各种古代作品,其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在高中语文应该学习的民族传统文化。例如,诗人杜牧在《清明》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等。通常作者会通过“月”“柳”“菊”“龙舟”等具有民族风情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民族风俗历经岁月的沉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文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举些学生熟悉的节日作为教育素材,例如,祭祖扫墓的清明节、包粽子祭屈原的端午节等等,都能表达出美好的民族情感。语文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对高中学生进行有关作文训练,可以使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伟大。

四、在课外实践中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及应把握的原则

篇4

1、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在三方面:辅助作用是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可以起到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国学教育具有这方面优势。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本身就有趣味性,含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人物形象等。其中塑造出很多居于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这部分知识趣味性十足,可以和高中语文教学融合,提高课堂趣味性。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继承和传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包容和传扬不同民族的多样性文化,并形成热爱中华,建设祖国,报效国家的正确价值观念。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灵魂所在,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让学生正确把握文化内涵,让学生产生文化历史责任担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2.1 联系教材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多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开展中,需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采用做游戏、講故事、比诗歌、趣味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宣讲和教育。让高中生在游戏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基于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学习意愿,适当地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去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兼顾着文学的质与美,其中富含大量的传统优秀文化。

2.2 延展课堂内容,提高传统文化趣味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现实节气联系起来,顺利引入传统文化,比如常见的二十四节气,到目前为止,二十四节气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全国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俗与文化现象,更体现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二十四节气与信息技术融合,开展高中生教育活动。

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文章本身和节气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渗透二十四节气的特点。①让高中生理解每一个节气特点。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每一个节气知识展现出来,比如春分当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刚好相反,我们所在的中国是春分,而南半球则是秋分。同时,可以将动画与三球仪结合起来,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②了解节气特点与变化规律。引导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气候变化,接着利用信息技术量动画与实景视频联系起来,让高中生仔细观察,掌握节气变化规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 通过语文朗读,全面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有不少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只是有的表达上较为明显,有的则比较隐晦。为了加深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吸引其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将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教材所讲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朗读拥有一定规则,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朗读只是浪费时间,难以让学生感知文言文包含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向学生传递有效的朗读策略,让学生在泛读、诵读、精读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五人墓碑记》教学中,要将朗读与思考相互渗透,让学生在读中思,在思后读,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精神内涵。《五人墓碑记》开头一句,就表明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的主旨,文章中说明了作者对“或脱身以逃……其辱人贱行”的鄙视,更包含了作者“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思想观念。从匹夫、高爵显位之间的对比,运用“轻重固何如哉?”说明了五人之“为义而死,重于泰山”,而高爵显位之“苟且偷生,轻于鸿毛”,表明了作者的人生信念。通过朗读与朗读之后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观念以及作者对五人“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钦佩之情,体会到作者对“生死价值”的正确看法。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创新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25-01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除了要学习语文这门重要的传统语言学科,学生们还承担着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有所减轻,作为教师而言,我们一定要注重采取较为适当的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少走一些弯路。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各大高校纷纷出具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学习负有重要的责任。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下的语文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培养出的是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学子,因而,在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一定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自愿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去,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引领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继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必然要从我们的基础教学工作抓起,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呢?这将是笔者接下来要探讨的话题。

首先,开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是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开放性而且活跃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在这种积极而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拥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拉近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暂时放下紧张的情绪,使其能够自如地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自在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和看法,益于学生创新性观点的呈现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出于对学生学习的考虑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和提高,我们也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有利的学习氛围。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给学生更多发表自我主见的机会,也是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以自我宣讲为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和关心。在新课改的教学新语境下,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再继续使用这种单向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将难以适应新课改的相关需求。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且在师生互相交流和沟通中,有意识地助力学生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助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逐步地提高。

再次,定期举办语文学科的知识竞赛,或者是语文作文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大幅度地变化,在当下教学中,我们要提升的已经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努力助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也是我们教学中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为了更好地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成就,我们除了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之外,还需要不断地给学生提升各种表现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才能拥有机会充分地表达自我观点和对问题的认识,才能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定期举办一定形式的语文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回答问题的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作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以笔为旗,充分地表达自我对于某些问题的独特的认识,在作文写作中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新颖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将自己的观点更加巧妙地表达,这也是一种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好方式。

最后,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提升,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个人实际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高中阶段,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仅仅学习专业化的知识,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地将自己该向学生传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点拨和传授,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以便于学生能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为自己确定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定期进行班级内自主演讲的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选择确定的话题,进行演讲,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项任务,但对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来讲,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且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通过同学之间彼此的切磋和观察,大家也会比较清晰地了解到他人在思维创新能力上是否有优于自己之处,从而定下目标,自觉地加强某一方面的练习,逐步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继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提高 高中语文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28

n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而语文作为一门学生从小学习的基础课程,更是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平台,提高其教学效率显然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减小,更代表着教学质量的优化,这对于高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减负的重要方式。

由于高中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有了较为深层的了解,并且对语文知识运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方法,这个时候如果再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率自然就无法提高。此外,课堂效率的提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一个引导人,实现课堂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下,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产出,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新课改下,语文作为一门高中文理科,学生均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除了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以外,还兼有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的作用。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效率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此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学术讲座等,提升自我见闻,获取更多好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些技能结合自身实际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只有广泛的学习才能给学生讲述新的知识,与时俱进。

据调查,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原因。教师在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根据不同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鼓励引导。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以一种平等的方法与学生交流,更能获得学生的青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要学会心中有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关心他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语言便是我们通往学生内心世界最好的桥梁,教师要学会用语言,文字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比如,在学生的作业上可以写一些鼓励性话语,课堂中要尊重、肯定学生的想法,不对学生偏离中心的答案进行盲目的否定,以防打击学生信心。

(二)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钟情于灌输式目的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此外,还应该积极听取学生意见,把学生的建议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防止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注重自我解读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目的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正是基于这一特点,语文老师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源库――大脑知识储备。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精通课本知识以外,还需要与之相关的知识储备,遇到该探讨的问题时,旁征博引,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工作中心,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摒弃灌输式教学,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在高中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此时再延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定会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就像每天都只听一首音乐,再美的韵律都会索然无味。所以灌输式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也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导致学生思维懒惰,凡事都想依靠老师解决,当在老师那里得不到解决时,这种挫败感就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性。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理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的主旨,找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这样一来,就能适当避免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默不作声”的情况,并且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反思,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应当予以鼓励。因为鼓励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享受到被肯定的滋味,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灵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教师在上课期间,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适时的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发言。当遇到思维困境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正确的方向。当然,如果仅仅局限在一个方面,强硬的将学生引导到唯一的方向上,这样恰恰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灵活教学,高中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语文知识,解题技巧,更在于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实现信息的内化。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遇到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时,应当给学生适当加餐,不要让学生只吃米饭和肉,还是该适时加一道素菜,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的获得营养,充实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各小组之间准备一些与语文相关课文知识竞赛,这样一来,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还在比赛中获得了更多的语文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演讲能力,这也恰恰体现了语文学科无所不包的特点。教师还应当适时的引导学生,防止脱离中心,使课堂出现一团糟的情况。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对策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校开设课程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课程设计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是值得推广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意义

1.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选择所不可缺少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地域人文素养的传承发展。地域的人文素养需要不断地予以传承发展,而这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予以实现。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则担当了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家乡之美,培养他们的爱家爱国的情感。

二、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运用对策

1.依据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编撰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文本。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此,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开发的形式不局限于选修课和活动课,提倡课程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学校应集思广益,编撰探寻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文本。不妨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设三级语文校本课程。第一级是基础性课程,主要由语文知识课程(如对国家课程内容的改编、拓编、新编等)和语文学习策略课程(如朗读策略、记忆策略等)构成。传授学生可再拓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第二级是发展性课程,如诗歌鉴赏、

名作欣赏、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三级是提高性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相对发展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术性和探究性,如语文知识竞赛辅导、学术小论文、思维训练等,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分级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对必修课程资源作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要求。

2.优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体现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语文高考是学校教学的“指挥棒”,也是评判学校教学业绩的最主要参考依据。于是,各个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必修课程的教学投入,正如许多教师所言,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境况势必对校本课程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校本课程只能是“束之高阁”。对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课程资源,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出发,深入地研究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它服务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很多,除了显在的校内课程资源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校风,校训,学生的家庭,地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就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很多。例如,开展以语文阅读或写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设立“家乡巨变”、“家乡特景”、“消费与文化”等课题让学生走入社会等。

3.合理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现成经验,更多的要依靠学校主体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学校对课程计划执行的意识,准确落实课程比例,保证学校高质量地开足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对此,我们不妨借用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在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中,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既要有他人评价,更要有自我评价。对此,笔者认为在高考试题中以适当的形式体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有助于推动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对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思考

1.注意体现地域课程的特色。新课程语文已经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开发的义务。我们应从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出发,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2.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教师角色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评价者。对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功效,帮助学生适应校本课程的学习。

3.注意校本课程教学的创新。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更是学生学习发展的载体。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有所创新。

4.建议与结语。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任务中,学校硬件条件不够,造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面临着诸多的难点与困境。但是语文是最具活力的学科,作为母语课程,它的课程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它服务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很多,除了显在的校内课程资源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校风、校训、学生的家庭、地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很多,如开展以语文阅读或写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容入社会等。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G633.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外自读的文学名著和其他读物作品,总数量应该在150万字以上,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表达交流”、“阅读鉴赏”并列,应该安排“名著导读”相关的内容10部左右,每册教材安排两部。

许多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教学,"名著导读”被束之高阁。要是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应该重点体现在高考的命题上,而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效果令人欣喜,课改与考改结合的更加紧密,这使得,“名著导读”成为了高考应试教学的全新元素。由此一来,促使并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名著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应面对的问题。

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新时期的高中教材中,不乏名篇佳作的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诱导,使学生全面感悟整篇名著的精髓。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内容,而本册“名著导读“任务是《高老头》、《红楼梦》。为了让同学们更快进入《红楼梦》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将《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学习《红楼梦》的引文。激发起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欲望;在社会的风俗上,十八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与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进而引申到名著《高老头》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关注网络、电视媒体,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于丹《论语心得》,这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紧扣学生心理谈情节,评人物,最大限度地激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二.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

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阅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制定计划,阅读名著。计划包括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内容,写下多少字数的体会等。如教学必修三的"名著导读”,在必修二结束的暑假,我引导学生制定《红楼梦》的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3章,每周摘录不少于1000字的精彩语句、写下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暑假结束后由老师检查评价阅读成果。

在阅读名著时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和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常用的精读方法:一是比较阅读法。同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进行性格差异的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人物、主题、艺术技巧也可进行比较。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可将它与《家》的主题以及重要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二是细节阅读法。在细节阅读中,要紧扣语言来品读。三是问题探究法。根据作品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或卓绝的艺术技巧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深入地走进名著。在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①《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挑选其中的十位,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理解;②《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部挖掘不尽的百科全书,请谈谈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现代智慧;③《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未完之作,高鹗的续写无法填补我们心中的很多空白,读完小说你有哪些困惑,记录下来与同学探讨。第三阅读时要圈、点、勾、画;摘录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写自己独特的感悟,对作品进行质疑、批判等。

三.批改评点,督促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对阅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我要求学生隔周交一次读书笔记,教师批改,在课堂上作讲评。定期选出范本进行学习交流和张贴。与此同时,结合近年来高考中“名著导读“的考点。并将其在教学中引入,这样构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主动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对《红楼梦》产生阅读兴趣,可以在考试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①《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②《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同时结合近几年高考对"名著导读”考查的重点,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四.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的内驱力

开展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对阅读的效果给予巩固。例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每个人都提出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并整理出一千字左右的推荐理由,并将书捐赠给班级。成立班级”读书角“。

每位同学都贡献一本,就有几十本好书大家共享。学期结束后,由科代表将所有"推荐语”整理成册,装帧以精美封面,冠以《×年×班"名著阅读”集萃》书名,新学期开始后再一次在全班传阅。每学期举办三次读书交流会,一次是漫谈性质的"假期读书感悟交流会”,两次专题读书交流会。如教学必修三时,在秋期的九月、十月、十二月举行三次读书交流会,九月举办"暑假读书感悟交流会”,十月、十二月则是《红楼梦》《高老头》的专题读书会。每次读书交流会由一个组的学生承办,自主设计、组织,这一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内外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如十月举办的"《红楼梦》读书交流会”,承担本次活动的小组开场就表演了一出自己编排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戏剧,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极大地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然后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形式、组员参与情况等方面宣布评分标准,各小组成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学生展示的"戏剧表演大家秀”"新闻联播”"百家讲坛”"访谈节目”"激情演讲”……让人大开眼界。接下来"《红楼梦》知识竞赛”的必答题和抢答题环节更是掀起了读书交流会的一个个……全员参与,倾心投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极致表现,难怪读书交流会成为学生们现在非常期待的一个活动。

篇9

现存的高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师放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大阅读”课上无所作为,以打着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名义,行偷懒之实。发挥学生主体性并非教师不作为,而是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所阅读内容,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加以点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在“大阅读”课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阅读内容,学生往往浏览青春小说或杂志,甚至个别学生沉迷于玄幻情爱之类的小说,不但不能提高自身素养,而且还影响学习。二是教师选择一些《读者》、《意林》等杂志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浅浅的哲学,温情的人生道理教导,这些心灵鸡汤很符合刚进入青春初期的学生心理;加之这些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多以记叙文为主,浅显易读,结尾生发出一个小哲理,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这就是最优秀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对训练学生作文语言的规范性、更好地表情达意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如果长期仅仅阅读这些浅显的文章,学生往往失去了阅读名著的兴趣。或者教师选择一些古代典籍,如《史记》、《庄子》、《道德经》、《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但这些经典往往佶屈聱牙,教师阅读都有难度,对于高中生特别是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讲,是很难产生兴趣的。因此,如何选择一些经典名著,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三是“大阅读课”课型单一,仅仅让学生阅读,不给学生读书交流的舞台,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采取以下原则和相对应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选择经典作家的代表作,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适当的文章。高一学生考试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且学生通过教材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等经典小说,因此,在“大阅读课”上选择那些文笔优美、明白易懂但堪称经典名著的小说就很适合学情。我选择了莫言的《大风》、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选段、萧红的《呼兰河传》选段、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选段,这些作品语言清新优美,且都以童年视角来回顾往昔生活,在淡淡的忧伤中如诗如画的童年画卷徐徐展开,在日常生活细节里蕴涵着作者的柔情。经过检验,教学效果非常好。阅读的时候,教室非常宁静,学生们都沉浸在作品中。我总结如下:首先是所选择的作家的高水平。五位作家中,两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位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位是富有传奇经历的二十世纪最优秀女作家之一的萧红,另外一位是著名作家、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作家的高水平保证了作品的高质量。其次是所选择作品均为作家的代表作品。《大风》堪称是莫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融进了作家的个人体验。《呼兰河传》亦是萧红最优秀的作品,是萧红对往昔生活深沉温馨的追忆。《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作品,让学生改变了对鲁迅的刻板印象,鲁迅不仅仅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更有对生活温情的一面。我在选择法国名著《约翰克里斯多夫》时,特别关注了翻译者,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翻译家傅雷。再次,考虑到学情,所选择的作品不仅要做到经典,更要让学生愿意阅读,所选择的作品平实易懂。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最后,除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莫言的《大风》为短篇小说外,其余的均为长篇小说,选择长篇小说中的经典段落让学生阅读,又给学生留下疑问,促使他们找来原著阅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班化教学 享受快乐

快乐是人的一种需求,也是人的一种享受,它更是当代高中生的理想与追求,高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教学。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语文小班化教学模式所发挥的作用

1.让学生享受被关注的快乐。“关注,关爱每个学生”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教育的价值观,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到的。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想被注意的欲望,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于人数少,老师与学生之间接触增多,交往频繁,久而久之,教师会对每个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程度以及具有的能力非常了解,这样方便教师制定出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教师用自己的真心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被关注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更加轻松快乐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享受到被关注的快乐。

2.让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课堂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兴趣才会被调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极大满足,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利用成功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例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对于生僻字有时要讲解挺长时间,大班教学中大家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做笔记不发表看法,会使教学气氛感觉到非常沉闷,教师在讲解半天后,学生的收效依然甚微;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生僻字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游走,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一般的小组进行鼓励以及指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3.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指出:一个自信最终的确立与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一个紧迫的环境,其次要有一个“化险为夷,度过危机”的过程。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与学生间合作无形增多了,两两合作,小组合作、链式合作、全班合作等都使学生间的默契大大提高了,也产生了学生间那种相对紧张,适度竞争、比较的情绪。由于合作机制的实施,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生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他们大胆设想、大胆表现,与同伴合作,同老师论证。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看法,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最终促进了学生最优化的发展。

二、如何进行语文小班化教学

1.激发兴趣,优化环境。小班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教师进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通过对他们喜欢的节目,歌曲以及刊物进行了解,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让孩子认识到教师与他们都有过共同的生活经历。这样一方面会让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产生默契,另一方面学生也愿意将自己的爱好告诉给教师,教师在将这些爱好考虑进教学方式中,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述人物事迹时,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典型人物进行介绍,同学们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对歌星比较感兴趣,讲述的人物就包括孙燕姿,孙楠等人;有的同学对漫画比较感兴趣,话题中就包括柯南等人。教师在听取学生讲述的人物后,可以叫他们说出各个人物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加深对人物叙述的描写。教师只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契机进行挖掘,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 培养主动发展意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例如课堂知识竞赛、课堂辩论赛等等,让同学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自觉得加入到学习氛围中去。在课下时间,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语文学习小组以及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开朗,还可以挖掘出其他特长来。小班化教育模式由于人数较少,开展实践活动更加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动态也可以把握的更加清楚,更加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主动意识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灵活吸收及运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采用小班化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小班环境中,可以更加轻松快乐的学习到更多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最后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参考文献:

[1]徐朝晖.对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