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们范文

时间:2023-04-06 06:2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为了孩子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生三十多,工作近十年,越发感觉这种渴望的真切。其实,梦想是人生的终极追求,而这种追求是自己对生命的成全,不管最终达到还是不能到达,至少我们的心已无数次与之亲近。看到当年批判的东西,有的或如故,有的或改观,如故的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心怀斗志,改变的给我们鼓舞,让我们更加信心百倍。

自强者才能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搭起一座希望的桥梁。zzz同志曾经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追寻实现任何梦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为千百万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渺小而又倾慕伟大,卑微而又追寻高贵,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自己身上的一点一滴,改变身边的学生、同事,进而影响更大的周围。我想用我的文字,传播我的梦想,传播心里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与我一起来——从打好自己那份工做起,从做好自己做起。马克思曾说过: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为。虽然生命中未必能有什么成就,但我心向往之。

篇2

【关键词】认字;写字;规范

写字,既是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是一名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教师,面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怎样让他们从小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呢?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字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认读

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读准所写字的读音,这是前提。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先让学生认识这个字,再组词,用这个词练习说话。让学生在今后的写话、写作文时少写错别字。还要让学生把汉字基本笔画名称认读清楚。如:“—”横、“︱”竖、“/”撇、“﹨”纳、等比较简单,是一笔,而“乙”横折弯钩、“”横折勾、“乚”竖弯钩等,在写时中间没有停笔是一笔写成的,所以也称一笔。认清笔画,对学生后面学数笔画和查字典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仔细观察

写字前,应该让学生认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具置,这是写字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写好字的关键环节。这一点,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限,观察的重点应该放在生字的笔画和笔顺上。让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即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收笔,在观察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找准关键笔画。书写时运笔的轻、重、缓、急,以及顿笔、笔画舒展等要到位。同时,还要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有时学生在写字时随心所欲,想先写哪一笔就写那一笔,写出的字就不美观。为了纠正这个毛病,于是,我就教学生说顺口溜:先横后竖,先撇后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比较规范了。

三、规范板演

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 。教师的示范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对例字进行范写,示范过程中,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及时讲解一些字体的结构,还要注意的是有些独体字变成部首时发生了变化,如“牛”变成“牛字旁”时,第三笔“—”横,变成“/”提;“木”变成“木字旁”时,“﹨”变成“、”,写得窄一点,才能给字的另一边让一点儿位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学生必须仔细听,注意观察,逐渐掌握其写法。

四、学生练写

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写字似乎有点枯燥无味,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写字。人教版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 ,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在学生仿写的时候必须注意力集中,看准田字格,笔画应该写哪里,准备好了再下笔。等下笔后,力求能够做到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因为,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所以,每课的字,每个写2--3遍。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遍,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遍。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同时在训练时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不要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我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背平、脚稳、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们千万不要图快,必须一笔一画学写字,还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姿势,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及时评价

篇3

一、把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传统教育中,师生普遍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荣誉和信任,认为班干部在班级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形成了两个阶层――作为管理者的班干部阶层和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阶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级进行了三种尝试:一是增加班级岗位,几乎每个学生有岗可上;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班干部,谁想当班干部自己申请,若是多人申请同一职位则由同学选举产生。三是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度,每人轮流当一天的小班主任,负责这一天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班上的各种好人好事或出现的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并对一天中的班级情况做一个总结。这样,班级中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达到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体自己管”的局面。把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后,班级不再有明显的两个阶层,学生也不再把班干部看成是特权阶层,而把它看成是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岗位。每个学生都能“上”能“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有裨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把建设班级文化权还给学生

教室是知识的殿堂,思想的熔炉。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有限的教室里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一个学生爱不爱自己的班级,对班级有没有深厚的感情,与其在这个班级的付出和获得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他在班级建设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留下了美好的故事和回忆,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他心中就一定装着班级、同学和老师,就一定把班级的荣誉看得很重,一定会努力做一个让“班级有你更好的人”和“班级离不开的人”。教室环境布置要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如别致的图书角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提供了“窗口”;“学习园地”“宣传栏”“佳作欣赏”“我有一双巧巧手”“群星灿烂”等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的心愿”“光荣榜”“竞赛栏”等,激励学生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班级卫生公约、“日常规范”、安全须知等,有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把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和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与追求,与他参与的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和他人的评价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学生就是在从他评转向自评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我们对班级评价的改革,主要做了三点:一是变“一元”为“多元”,不再以分数、名次为单一标准,而实行多元化。以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特长发展、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变固定周期制为“即时和周期相结合”。不单采用学期末的“三好学生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常规优秀的评价,还建立起“日评”“周评”“阶段评”,对班级值日工作或其他岗位及时进行评价反馈;特别是我们重视“一事一评”的形式,对运动、竞赛、作文、表演或好人好事等,事后立即进行单项评价,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三是变“单维”为“立体”,把原来的班主任单维评价,改为自评、组评、全班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全面参与、构建起立体多维的评价模式。同时,在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方向性的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营造友爱、融洽的集体氛围。

四、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度还给学生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理应享有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但是,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班主任往往一个人说了算。在班集体建设中,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交给学生,使其经历问题处理的过程,充分认识问题的本质,进而反思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改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因为问题处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其实,学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学生与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的不放手,很多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

篇4

1 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万用万灵的钥匙。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积极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及蕴含的原理的活动中,使之在愉悦的环境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学习图案美时,媒体展示世界各国——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国旗图片,接着引入——你认识这些国旗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一语吊起学生的好奇心,而急切想知道答案。又如学习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儿童的童真导入新课——同学们对电视剧《西游记》可说是百看不厌,你最喜欢《西游记》的那个人物?孙悟空!孙悟空!那么,你为什么喜欢他呢?孙悟空的金箍棒厉害!一会能变长,一会能变得很小。那么,它能长到多少?又能短到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孙大圣做一个甜甜的梦,将金箍棒变化短长,好吗?好!学生的回声响亮。由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2 语言形象诙谐风趣,激情共振活跃气氛

对于数学课,特别是低年级课本的设计都与生活极其贴近,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并且注重情景教学。但如要很好的将知识教给学生,使创设的有效情境运用自如,语言表达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学生时刻保持新鲜感。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把握语言的准确、生动、新鲜和富有生活气息。如学习一百内加法时,“仨加仨,俩加俩,七十二加十八”,同时引导学生就一百内的数找窍门,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喜爱这门科学的持久的稳定的学习热情。学习10的分成时,我引导学生找规律——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升4(6像哨子,4像小旗),小手小手真伶俐(让学生摇动小手,像是把10分成5和5)。因为形象生动的语境自然而然引领学生进入主动思考分析的乐学情景。学习乘法口诀时,我用儿歌引领——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接着让学生们自己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我接着说)扑通扑通跳下水。实践证明,诙谐风趣的语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辅手段。另外还可用歌曲、故事、歇后语等表达或经提炼修饰后运用到教学中,以轻松、愉悦、自然的方式,往往使学生在欢笑中记住了知识的要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分层教学鼓励评价,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希望受到老师的夸奖,尤其是小学生。当你用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时,他们便显得活跃积极,争先恐后。此时,老师不要吝啬夸奖与赞美。教师的赞美会使学生产生快乐、满足、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强化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更是推动学生继续学习的有效力量。学生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生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却重复多遍还处于迷茫中,长此以往就成了所谓的“差生”。对于他们,教师就要有耐心,适时在课堂上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微笑着鼓励表扬,使之扬起自信学习的风帆。在课堂上我经常留心观察这些学生,有迷茫的神情就用眼睛注视着他们再讲一遍,适时技巧性的情境设疑,当他回答对了就微笑着竖起大拇指“你回答的真棒!听讲非常认真!”由此可以鼓舞他们使之产生自我满足感,重拾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当提到的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发现,小组交流等方法优化组合,有效的体高了课堂效率。

4 走进生活联系实际,营造和谐数学课堂

篇5

21世纪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看似幸福,无忧无虑,不愁吃,也不愁穿,甚至有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实上,他们却被另一种无形的压力夺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快乐!在幼小的他们面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恨铁不成钢的老师。这两座“大山”就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繁重的作业,深奥的学科知识,更让他们不堪重负,于是,他们渐渐地产生了疲惫感。在他们忙于应付各种作业的时候,在他们为教师和家长给予他们的各种批评和对他们的失望感到难过时,快乐已经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了!走近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他们或许真得分不清自己到底在为谁而学习,为谁而生活?

快乐抛弃了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愁眉不展,那么我们该怎么让他们重拾那一份闲适,成为传递快乐的火炬手呢?

一、“我”携快乐,点燃快乐之火

“一只猫学会了狗叫。有一天,它在老鼠洞口汪汪直叫。老鼠以为是狗来了,探出脑袋瞧了瞧。趁此机会,猫一把抓住老鼠,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餐之后,猫舔舔嘴巴得意地说:‘学一门外语真好!’”这就是我在班队课上给孩子们讲的一个小故事。孩子们听后,不禁开怀大笑起来。面对他们神采飞扬的笑容,我不禁也被他们感染了,反问道:“猫都知道学一门外语真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英语呢?”听了我的话语,孩子们的笑容便多了一份思考,我知道他们在笑声中有了一份感触。之后,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居然也高了起来。真好,有一份快乐真好。原来,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我可以把的快乐传递给他们 ,点燃他们的快乐之火,用这份快乐可以感动孩子们!怪不得以前经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来是这么回事。携快乐周游孩子之中,让快乐的种子随风飞扬,何乐而不为呢?从这之后,我学会了快乐,努力地让自己成为一名快乐的老师。于是,在我的嘴中,也经常能冒出很多有趣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受益匪浅。

1.让批评也绽放笑容

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仿佛是他们的天性。而犯错之后,他们的心情也格外沉重,因为他们知道接下去势必会受到老师的一顿夹杂教育的批评。这时的他们就像被霜打过了一样,一点生气也没有。不管自己错没错,先道了歉逃之夭夭再说。可想而知,这样的批评看似效果明显,实则一点效果也没有,只是在无形之中拉开了彼此的距离而已。我们该怎么让学生从心底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正地接受教育加以改正呢?我想,不妨也让批评快乐起来,绽放出笑容。记得一次早读课上,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地读着英语。一个孩子却在座位上摆弄着橡皮,把橡皮从桌子的一角推到另一角,然后拐个弯,绕着作业本转圈。那块橡皮,在他们看来就像一辆赛车。看到此景,我不由地怒火中烧,可细想之下,还是压住了自己的满腔怒火。我走到他跟前,轻轻地说:“当心,别开到山沟里去。”此时的他玩得正投入,不禁被我吓了一跳,连忙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保护他心中的“爱车”。过了一会儿,才发现在他面前说话的是老师,连忙抓起橡皮往书桌里送。“橡皮又没犯错误,更不是犯人,干嘛藏起来啊?”我一边说,一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迅速拿起书本开始读英语,读得很专心。看来,幽默的批评反而会让我们有一份意外的收获,也会让我们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快乐。

2.让表扬更带上笑颜

受到表扬,必定是孩子们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可是,当孩子们做了好事,满怀希望地等待我们的表扬,得到的往往只是我们肯定性的一句简短话语。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眼眸顿时会变得暗淡无光。本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这一份快乐洋溢出来呢!那次上完美术课,垃圾筒里的废纸堆得像小山。我看到秦吉和陆升抢着去倒垃圾。过后,我把他们两个隆重地请到讲台前,像记者采访那样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并请同学们也说说他们俩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大家都说他俩是把班级放在心里,关心同学等。最后,大家为这两个孩子送上了最真诚的掌声。这让我感到了一种无言的快乐与欣慰。也许,带上笑颜的表扬更是一种表扬吧!

二、“你”携快乐,重塑快乐生命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这句话真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它告诉我们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心灵会得到不断净化,生活也将赐予我们灿烂的阳光,使我们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看来,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一直在遗忘它而已。是时候,重拾我们早已丢失了的那一份快乐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传递快乐的火炬手。

1.学会发现,寻找快乐

我们细心观察,用心发现,快乐其实无处不在!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那一双慧眼和那一颗“敏感”的心走进生活,去寻找身边的快乐。他们听了我下达的命令,纷纷行动了起来。一段时间下来,成果喜人。有的学生在家中捕捉到了一个个令自己快乐幸福和感动的瞬间,他们发现原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亲人都在以一种特殊、微妙的方式关爱着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里采拮到了一大盆快乐,他们在和伙伴们的彼此帮助中,感受到了深厚的友情,体会到了朋友的真正内涵;也在自己的学习中感动了自己,发现一切付出皆有回报,只是这份回报大小不同而已,但滋味都很甜;有的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大自然,吮吸花草芬芳,观赏城市景观,体验家乡巨变,也汲取到了一份又一份与众不同的快乐……

2.七嘴八舌,重温快乐

“把我的快乐传递给大家,做一个传递快乐的火炬手,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这样一来,是不是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快乐呢?是不是会让我们体验到各种滋味的快乐呢?孩子们在我的号召下发现了多姿多彩的快乐,着实丰富。当他们咧着嘴,笑呵呵地讲给我听的时候,那笑容着实让我为之一动!是的,此时的孩子们发现了快乐,也学会了感恩,并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触碰着快乐,让快乐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可那只是他们一个人的快乐,少了交流,不免显得有点单调。由此,我想到了,在我们班队活动课上,让他们一起七嘴八舌地来聊聊自己的心中的那一份快乐。你听,有的孩子说:“我还在睡梦中,妈妈就起来打着哈欠为我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原来爱美的妈妈那烦恼的眼袋就是为我而生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妈妈的爱给我快乐,我要报答妈妈!”有的说:“我没带尺子的时候,我的同桌把她的一把新尺子毫不犹豫地一掰为二借给我,我真的很感动!”“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师陪我去看医生,还为我补课,我觉得在学校很幸福!”……

3.齐心协力,共创快乐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话同时也在暗暗地提醒我,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大家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是的,拥有快乐,享受快乐,我们更要学会给予快乐,创造快乐。当我把这一想法说给我的孩子们听的时候,不曾想得到了他们的热烈支持,原来他们也觉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多的快乐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说干就干,我指导我的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保护自己的眼睛做起,从帮助周围的同学做起,来感谢生命给予自己的种种快乐。节假日,我还会带上他们去附近的孤儿院,用他们幼小的心灵给孤儿们的心灵注入一股暖流。在那里,他们会展示自己的所有才华,载歌又载舞,同时也会和他们一起做做简单的小游戏,笑声朗朗之余不免播散了快乐的种子,让他们也能绽放可爱的笑容;在那里,他们也会更懂传递快乐的重要性,觉得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每次回来,孩子们总会若有所思,一问才知道,这让他们觉得更没有理由不对生活心存感激,不让自己快乐起来!或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篇6

告别初入行业的青涩,现在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

关于李华,关于葡萄酒学院,他的学生们有话要说。

1

崔彦志:我们就像哥们一样

李华老师1986年初回国,他比我们第一批学生就大五六岁,课堂上给我们上课,课下与我们一起打球、玩牌,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就像哥们一样。我们没有现成的教材,李老师一边上课一边整理讲稿,课程结束后才印出一本本的油印教材。那时李老师头发很长,身体消瘦,可能与办学初期的艰难困苦及付出的巨大精力有关。记得有一次上品尝课,突然一声酒杯破碎的清脆的声音,我们抬头一看,李老师已经摔倒在讲台上,原来是因为李老师低血糖,身体过于虚弱。对此我记忆犹新。

能够成为葡萄酒学院的名片,李华老师凭借的正是对葡萄酒和葡萄酒事业异乎寻常的喜好与热爱。李华老师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胆识和气魄,以及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为我们打造了葡萄酒教育的标杆,更书写了国产葡萄酒艰苦发展的20年历程。

葡萄酒学院获得了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是学院与国际接轨的开始,更能发挥学院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院永远不推出自己的培训体系,待时机成熟,内外条件同时具备的时候,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推出自己独特的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体系是完全有可能的。与时俱进、取长补短才能让中国的葡萄酒教育更加成熟,才能让葡萄酒学院走得更加长久。

崔彦志:

朗格斯酒庄(秦皇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酿酒师;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1992年9月~1995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攻读硕士学位;国家一级酿酒师,一级品酒师;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葡萄·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评酒委员 。

2

王焕香:没有事业的生活是乏味的

和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学院、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学院类似,西农葡萄酒学院建立的葡萄酒工艺、葡萄酒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为中国葡萄酒产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现代葡萄酒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印象中,李老师在科研、教学方面非常严谨,他讲课逻辑清晰,思路开阔,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他最后的结束语永远和下课铃声同步。他也是一位率真的人,有一次他去参加行业会议,因为在外表上不拘小节的问题被宾馆保安人员当做“二道贩子”挡在了门外,最后参会人员才为他解了围。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让我想起李老师的毕业赠言,“事业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没有事业的生活是乏味的。”

对于葡萄酒学院获得了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我认为应该做自己的培训体系,建立中国的葡萄酒认证机构,也希望学院能越来越好。

王焕香:

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国家级评委,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酿酒师、总工程师。

3

杨雪峰:学以致用的好老师

当时选择进入葡萄酒学院挺偶然的,今天回想起来,这个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和李老师接触比较多,不仅是师生关系,我本人也是他的师弟,平时会在一起踢球,我们还是牌友。李华老师平易近人,上课形式比较新颖,注重交流,讲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穿插很多实际操作,包括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行业动态。年轻有为,学术精湛,学以致用,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李华老师在专业技术上的突出表现。

葡萄酒学院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李华的悉心经营。从一个专业发展成专门学院,这让我们感到欣慰,骄傲。

当然学院也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我建议让学生多到国外走走,多学一些国外的葡萄酒知识,这样工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些。另外,像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葡萄酒学院都有校办工厂,这样方便进行现场教学,希望学校能从这些方面做些调整,因材施教。

衷心祝葡萄酒学院事业会越来越好,师长们健康、年轻,也期望学弟学妹们能学以致用,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杨雪峰:

199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葡萄栽培与酿造专业,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级评酒委员。

4

黄建清:中国葡萄酒梦锻造者

怀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使命,李华老师毅然决然回国,开创了葡萄酒发展的新局面。我认为李老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承载着中国人对葡萄酒的一种梦想,如同 “中国梦”,作为实践中国梦的一员,李华老师付出了太多。

这么多年以来,李老师仍亲历亲为,不断将事业推向前进,李老师将他的知识同中国国情结合,对中国葡萄酒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不同产区的定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李老师对待学术科学非常严谨,他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教学方式让每个人受益匪浅,那时没有课本,上课要记笔记,上李老师的课大家的笔记通常都是最多的。从实习到工作,我一直和李老师保持联系,他工作仍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这对我影响很大。

90年代,李老师推出以他名字来命名的酒,推动了当时行业的正确发展。在当时国情下,此举冒着很大风险,一旦不被认可,或许就是身败名裂。他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实践。

他把取得的成绩当成分内事,从未骄傲自满,始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感觉他就像哥们、朋友一样,很随和,很真实。

祝愿学院能学气健康,发展良好,继续为葡萄酒事业贡献,实现共同的中国葡萄酒梦。

黄建清:

1992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曾任西安市秦岭野生葡萄酒厂技术厂长;吐鲁番楼兰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酿酒师;河北海亚湾国际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酿酒师;现任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5

李新榜:以国际视野,服务中国葡萄酒行业

在中国的每一个酒厂酒庄,在葡萄酒市场销售培训的一线,都有葡萄酒学院学子们辛勤的身影。葡萄酒学院的发展黄金20年也是中国葡萄酒黄金发展的20年,也为世界葡萄酒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我的使命是将世界最好的软木塞提供给酿酒师,帮助酿酒师根据自己的葡萄酒类别搭配不同技术要求的软木塞。

直到现在,李华老师也一直关注和鼓励我从事的工作。他认为将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酿酒产品提供给中国葡萄酒生产领域,服务于酿酒师,服务于产区一线,使国内葡萄酒产业和国际保持同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工作。

李新榜:

199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和果酒国家级评酒委员。从事过10多年的葡萄酿酒技术服务和辅料销售工作,现为法国维卡橡木桶集团(VICARD)中国首席代表和葡萄牙阿莫林软木塞(AMORIM)区域销售代表。

6

张言志:李华老师教学严肃,生活自由

也许逃脱了大家对葡萄酒工作者的一贯“洋气”的印象,殊不知“大杯喝酒,大块吃肉”才是这个圈子的真性情,李华老师也不例外。他课堂上认真、苛刻的教学态度,课下关切、指导的朋友作风,让李华扮演着 “亦师亦友”的角色。学院承载着李华老师“从零开始学院”的艰辛和舍弃自身利益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梦想和坚持。

随着学院毕业生走上社会,中国葡萄酒行业开始有了一群稚嫩但充满活力的力量。记得最初实习或者找工作时,行业对他们还新奇和陌生,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了行业“脊梁”。

面对日趋成熟的国内葡萄酒市场,葡萄酒学院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我个人希望学院未来可以推出自己的葡萄酒爱好者教育体系,学院作为行业教育的引领者,责无旁贷。

张言志:

西农葡萄酒学院第二届本科生,1995年入校,1999年毕业,2002-2005年留学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波尔多第四大学经济法律学院。2005年回国工作,曾担任法国酒王帕图斯Petrus家族中国首席代表,现任北京酒易酩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7

刘震:他为葡萄酒献出所有

上学时,李老师身兼数职,工作量非常大,有一个这么了不起的校长,对我们来说激励很大。毕业后每次见面,他都会和大家深入交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对我的思路和开展工作大有裨益。什么是导师?不是简简单单的上课,而是在你心里点亮了一盏灯。从最初的困难阶段一路走来,李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深深打动着我,也让我坚定了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决心。

他对事业的坚持还体现在不懈地学习和研究,对一个产品和属性,从酿造、微生物、营销他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些都源于他的不断学习。他是一个能为葡萄酒献出所有的人,一直在进步,永远走在最前沿,引领着行业发展。

上大学时有一句话,“今天以葡萄酒学院为荣,今后葡萄酒学院以我为荣。”这句话,我认为应该这样来讲,任何时候葡萄酒学院的人出去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会骄傲地说,“我是葡萄酒学院毕业的,我是李华老师的学生。”希望学院越办越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刘震:

葡萄酒学院第三届本科毕业生,曾任上海建发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BV酒庄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8

郭明浩: 格局小的人,舞台不会大

值此建院20周年之际,为母校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中国葡萄酒近20年的发展轨迹,也同样是葡萄酒学院的成长之路,两者相辅而行。

作为中国第一所葡萄酒学院的创立者,李华老师无疑是这所学院的名片,能够成为教育先行者和行业引领者,凭借的是当初对行业的热爱,热爱不是嘴上说说,不是每天晃着酒杯,沉醉于奢华的美食、醉人的美酒,热爱也意味着田间案头的枯燥,更意味着忘我的投入和远超常人的付出。从三十年前,李老师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着眼的就是整个葡萄酒产业,这种理想和胸怀,尤其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正所谓:格局小的人,舞台不会大。

李华老师不拘小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更喜欢喝啤酒。李老师也很喜欢运动,比如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挥汗后一起喝啤酒吃烤肉,那是非常开心的事,当然,没有人能比李老师的酒量更大。那些日子也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最怀念的时光。如今,国内的产区协会、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或贸易公司,都遍布我们学院的兄弟姐妹。每个毕业生,就像学院播下去的种子,无论撒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新的葡萄树,酿成香醇的葡萄酒。每个毕业生都是葡萄酒学院的名片,平时大家都在尽自己所能为学院的发展尽力,涓涓细流能汇聚成江河,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为行业不断提供正能量。

李华老师推出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酒,是不断探索创新的好彩头,就像葡萄酒学院获得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一样,“变化”首先是件好事情。

郭明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98级本科,2002级硕士。现任保乐力加中国葡萄酒资深推介经理,负责集团旗下产品的全国培训推广工作。新浪微博“Charles-郭校长”博主,是《WINE葡萄酒》、《Le VIN 环球美酒》等杂志的撰稿人、酒斛网等行业网站的专栏作者。

9

王庆伟: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术

李华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兢兢业业的人;作为葡萄酒界的先驱,他忠诚于教育事业。他为中国葡萄酒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不愧为中国葡萄酒界的先驱。他的心中只有葡萄酒,只有教书育人。

李华老师教学严厉,但不失亲和,治学严谨。我们在校期间,感觉真像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不会被外在事物干扰,这是很幸运的。我切身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细致缜密和对学生的耐心教导。那是一次集体的交流汇报,我向李华老师呈上资料和一些实验数据,他随后带我去办公室,翻出来很多已经发黄的记事本给我,上面他的记录条理清晰,数据完整,他耐心地指导让我在专业知识上受益很大。

李华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术,技术不是第一位,做一个合格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我牢记在心,李老师的话需要一生一世去践行,也将是我事业发展的座右铭。

王庆伟:

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获得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曾担任泰国永盛昌公司经理;目前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主持酒庄工作。

10

周美幸:精湛的知识让我们终身受益

当年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行业,首先要感谢李华老师当年学成归来创立这所学校。在本科学习期间,我们虽然很少聆听李华老师的课,但我们使用的课本,品尝用酒,以及课程设置,都凝聚着李华老师的心血,这对我后来的继续深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期间,我们熟悉了葡萄酒的原料生产、酿造工艺、分析检测、设备维护,以及市场开发的基本技能,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己。毕业后我又学习了WSET,拿到了DIPLOMA文凭,成为菲斯乐加葡萄酒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未来的路很长,但是学习永无止境。或许未来我无法成为李华老师那样的人,但是我会学习并延续李华老师对葡萄酒精益求精、执着的精神,将葡萄酒事业发扬光大。

毕业后,在葡萄酒行业的各个角落,我们都会看到葡萄酒学院同学们的身影,走到哪里,都有葡萄酒学院的同学会,这个圈子团结和谐,希望为葡萄酒的明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周美幸:

200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2008年开始学习WSET,2010年取得英国WSET中国授课资质,现在正在学习WSET,最高文凭DIPLOMA。目前是菲斯乐加葡萄酒培训中心的负责人。

11

鹿青日:国际化办学理念成效显著

随着学院开展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加之学院领导的努力和葡萄酒学院学子的进取心,目前在世界主要优质葡萄酒生产国工作和学习的院友越来越多。2013年,在院领导的推动下,法国校友会在波尔多成立。作为葡萄酒之都的波尔多占据地利人和,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波尔多国际葡萄酒设备展(Vinitech),波尔多期酒周,名庄酒周末,Bordeaux Tasting等葡萄酒盛会的举行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校友。每逢盛会,校友们也往往会欢聚一堂,一起分享学院和同学老师的最新情况。

葡萄酒学院法国校友会是个团结友爱的团体,学习和专业上互相请教,生活和工作上互相帮助。大家有困惑但是对未来却充满信心,意气风发,我们感谢老师们的教诲和帮助,祝福学院的明天,也祝福所有的法国校友和海外校友:Bon courage,加油!

篇7

关键词:劳动;兴趣;技能;习惯;培养;快乐

片段一

户外体育游戏后,孩子们听到我的铃鼓声,立即扔下手中的运动器材跑过来排队,运动场上满地都是各种器材,场面一片混乱。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我服务劳动的积极性,我启发说:“你们看,器材宝宝们都哭了,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们快帮帮它们,好吗?”陈致宇立马说:“老师,我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我要把它们运回家。”随后,大家纷纷踊跃参加“把器材运回家”的劳动游戏中,终于把器材运回家了。可我发现,不同区域的器材没有归类放好,于是,我又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墙上的标识,与孩子们一起把器材按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特点分别进行了归类和整理,整个器材库很整洁、干净。这时,我又引导孩子们:“器材宝宝笑了,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家了,它们要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为自己的劳动鼓掌吧。”孩子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纷纷鼓掌,陈致宇大声说:“老师,下次我还要劳动,因为劳动很快乐”。

案例分析

现在的一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被家长“保护”得很好,孩子的所有事情,家长都包办代替,错误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不晚。因此,老师要抓住时机,发挥我们的教育机智,采用启发引导、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找到很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体验劳动后的成功和快乐。

实施策略

1.抓住机会随机引导

当孩子们缺乏劳动的主动性时,我们不要批评指责孩子们,要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利用拟人化的故事情景“器材宝宝哭了”,引发孩子们想去保护它们、帮助它们,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劳动欲望,克服劳动过程中的困难,最后终于取得成功,享受劳动的快乐。

2.以大带小促进成长

为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户外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时,让大班孩子带动小班、中班孩子一起劳动,把运动器材搬回到规定的器材库里,根据能力大小来分工,能力弱的可以端篮子、运球、收拾地上的垃圾等,能力强的可以几人合作搬运平衡木、山洞、稻草人、跳跃台等,这个方法值得推广,孩子们学会了做活动的主人,珍惜长辈们制作的劳动成果,运动器材投放有一年多的时间,任然完好无损。通过以大带小的相互帮助、合作,孩子们的劳动能力逐步养成。

片段二

下午吃点心时间,我看见手工区地板上有许多纸片、双面胶、油画棒、彩色笔等区域材料,于是就请付鸿霖去收拾整理好手工区,他辩解说:“老师,不是我丢的。”我压住心中的火说:“知道你是讲卫生的孩子,现在请你劳动一下,帮助大家把手工区地上的材料收拾干净行吗?”我这样说以为他要动起来,结果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嘴里不停唠叨”不是我丢的”。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无言以对,幸好这时候彭靖淇跑出来把地上的材料收拾了,并把材料归类放好。我提议为彭靖淇鼓掌,大家立即响应起来。这时候,我看见付鸿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案例分析

大多数孩子劳动意识淡薄,自我为中心很突出,与同伴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的能力较弱,常常是看见凳子倒了、纸片在地上、彩色泥玩了扔在桌上或地上等都视而不见,不主动帮助老师打扫卫生,长期养成懒惰的习性,也不体谅长辈们的辛苦和不易,误认为劳动是大人的事情,与小孩儿没关系,这样下去后果很严重,呼吁各位家长高度重视“劳动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做起”。

实施策略

1.正面强化引导,切忌嘲笑、挖苦

为了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我们要正面强化教育,引导孩子喜欢劳动、热爱劳动。案例中,我通过激将法刺激孩子去收拾地上的材料,可是没有成功,此时,我并没有用轻视的眼光去对待他,也没有嘲笑和挖苦他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孩子,我正在思考应对策略时,班上一贯听话、劳动能力很强的孩子站出来,为孩子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有依赖孩子的懒惰行为,及时表扬爱劳动的孩子,鼓励劳动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一起打扫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使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喜欢劳动,愿意参加劳动。

2.体验亲手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

为了发挥孩子们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

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功感,我们组织所有孩子玩一个《洗脏毛巾》的劳动游戏,每个孩子在洗的过程中,享受自己亲手把脏的毛巾洗得干干净净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起孩子们主动帮助老师和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强化、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就会慢慢养成,从而喜欢劳动、主动去参与劳动。

3.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结合主题教育“劳动最光荣”,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用的物品,都是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辛苦劳动创造出来的,要珍惜长辈们的劳动成果。首先,要知道节约用水,洗手后、解大小便后立即关好水龙头;其次,要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不乱丢垃圾、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吃饭时不挑食和偏食;最后,要学会感恩,为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给长辈端茶、送水;给长辈捶背、擦汗、揉肩;帮助长辈扫地、洗碗、擦桌子、拖地等。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不要再“保护”你的孩子了,该放手时就放手,为了你的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呼吁: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别再做悔之晚矣的事情了。下面是我指导孩子自我劳动能力成长的经验,现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各位能从中得到启发,使自己孩子在成长中少走弯路: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光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校讯通、班级家长会、电话家访、QQ群聊、单独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请家长朋友们在家里教会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技巧和方法。如:自己穿衣、盖被子、叠被子、擦桌子等自我服务劳动。

2.家长陪伴孩子亲身实践

为了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家长陪伴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孩子亲身经历讲价、讨价、还价、选菜等社交活动,促进孩子的交往能力、口语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几方面得到发展,激发孩子帮助家长择菜、洗菜、煮菜的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从而了解大人们的辛苦,更加爱惜农民伯伯创造出的劳动成果――粮食和蔬菜。

篇8

――一位着急的母亲

咨询师:

一个家里无论有几个孩子,父母都不能简单随意地评判孩子,更不能在孩子们之间相互比较。因为每个孩子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个孩子都需要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并由此确定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建议你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哪怕只有十分钟,与每一个孩子单独相处,在这样的时间里,全身心地拥抱孩子,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愿望,也把你的感受、鼓励和希望告诉她。孩子们对爱的心理需求在父母这里满足之后,自然会减少对同胞的敌意,长幼之间的依恋和爱自然就会出来。

做父母的很容易发现孩子们之间的差别,也容易形成给某个孩子挑毛病的习惯,这就会让你的孩子们形成“好孩子――坏孩子”组合,并且伤害孩子们的情感,出现同胞之间的过当竞争。

因此,建议你要同等地对待你的女儿们,可以使用的一个最方便的词语就是“孩子们”。其实,虽为父母,我们也很难知道究竟是谁挑起了事端。你可能看到了大女儿在掐小女儿,但却没看到小女儿如何招惹了大女儿。不要试图弄明白是谁引起了争端,而要说:“孩子们,如果你们想继续争斗,请去另外的房间。”如果孩子们为谁应该得到一个玩具而争吵,不妨这么说:“孩子们,在你们想出如何解决的办法之前,谁都不可以玩这个玩具。请你们想出一个公平解决的详细办法。”如果孩子们说,“这不公平。我没做错什么”,或者“妈妈,是她有错,不是我”。你只需说:“我没兴趣找出是谁的错或指责谁,而是关心问题的解决。在你们想办法时,我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

成年人经常对孩子们有偏见,并且很难意识到:自己多么严重地低估了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案并自觉遵守的能力。许多父母认为,搞定与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是自己的责任,并且认为只有自己才有好办法。于是,经常冲在第一线当判官。岂不知,当父母参与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时,往往会使冲突恶化。千万记住,孩子们能够自己找到出色又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他们会与成年人知道的不同,别忘了,很多成年人解决冲突的办法并不比孩子们多。想一想,有多少次在父母们为了孩子的事正和邻居争吵时,孩子们早已开心地玩在了一起。

建议再遇到两姐妹发生冲突时,给她们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谁对谁错。尝试一下让她们自己想想该做什么,看看她们的创造性。

如果女儿们为了谁该玩一个娃娃争吵,最好的方法不是再买一个同样的娃娃,也不是大的让着小的,你不如说:“我现在要把这个娃娃收起来,直到你们能想出一个不争不吵的玩法。你们有了办法之后告诉我,我就会把娃娃还给你们。”

篇9

回想起四年前分到这所幼儿园时,能和艺术占上边的,就是音乐课上,老师一句一句地教着孩子们唱着《小兔子乖乖》;六一儿童节时,老师们一板一眼机械地教孩子们练习舞蹈动作。除此之外,幼儿园几乎未开展任何艺术活动。 “艺术是一种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协调,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给自己的童年增添不一样的色彩,我决心改变这一切!

08年,根据学校的需要,我被安排在中一班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当上班主任以后,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语言课上,我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给孩子们制作了大量的教玩具。精美教玩具的展示,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量,而且还让孩子们能创造性地说出许多具有美感的句子,创编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潜力,我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对孩子们灌输着艺术知识,我所带的班级,餐前不再是让孩子们看电视,取而代之的是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欣赏轻音乐;语言课上,我尝试着配乐朗诵书上的诗歌给孩子们欣赏,音乐课上,我当着猫妈妈陪着孩子们玩《找小猫》的游戏……因为有来自一线的教育资源和在孩子们给我启示,08年,我撰写的《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学会创新与发展》在黄冈市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09年的六一活动,因为自己的节目设计的有特点,我所编排的舞蹈《蓝精灵》,在全校也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而在学校获得了一等奖。自己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更可喜的是,我所尝试的艺术形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09年下学期,我很幸运地被学校领导提拔为教学主任。在这个岗位上,我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幼儿园的现状。于是,在当上教学主任的头一个学期里,我满腔热情,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在深圳工作两年的经验在这个幼儿园实施。让我灰心的是,因为之前老师们对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不够重视,导致孩子们在绘画、舞蹈、和音乐上的能力普遍偏弱。五岁的孩子,竟然连小鸟和房子这么简单的画都不会画,那我该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创意画呢?曾经,我也有种挫败感,一度也很想放弃。但是,后来,我意识到,既然自己有在深圳工作两年的经历,那为什么不把我所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受益呢?更何况,站在教学主任这个位置上,我有义务来改变这急需改变的现状!于是,我静下心来,慢慢地实施了我的计划。我从自身做起,慢慢来改变老师们对艺术课的忽视。为了了解老师们的绘画水平,我组织了一次幼儿画展,要求每个班开展一次绘画活动,并每班选取五副优秀作品在全校的宣传栏上展示。我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中,并辅导孩子们画出了《小鸡玩滑板》、《我心中的太阳》《云宝宝会跳舞》等等富有创意的画面,在展示的过程中,我向老师们介绍了我所辅导的作品的过程,比如,教师创编情景,让孩子们听故事,然后尝试说出自己想描绘的画面;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云朵变幻多姿的样子等等,在我的解说下,老师们知道了,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并不是要求孩子们能把苹果画的有多圆,也不是把树叶涂成绿色,把太阳涂成红色那么简单。为了让老师们对创意画多一点了解,我立刻组织了教师们开展了一次美术创意画的比赛活动,通过老师们的展示和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老师们在以后的美术教育活动中,都有了不少的创新。我趁热打铁地要求老师们,尝试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于是,教室里外,我们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并且,可以读读作品里面的小故事……学校的六一节,我总能善意地给老师们一些建议,为了能把握好舞台效果,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带着每个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练习走台以及节目队形和动作的调整,往往一上午下来,我总是晒得晕晕乎乎的,但是看着节目的质量都有所提高,第二天到来,我又重新站在操场上陪着每个班上的老师练习,直到被人说我的皮肤被晒伤了,我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我也是个爱美的女孩子,可是因为六一活动排练的原因,炎炎夏日,我竟连帽子都忘记带上一顶!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带领和老师们积极的配合下,我们的六一节目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尝试过的节目形式,比如幼儿歌伴舞、老师的独唱、独舞、情景剧的表演、武术节目的露面、孩子们自信活泼的走秀等等。

篇10

快乐的面塑课

马上就要上课了,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因为他们终于迎来了每周一节的面塑课。这是一节大班的面塑课,老师制作好的七八个漂亮的面塑挂盘刚一登场,孩子们就被吸引住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接着,老师通过讲解,让孩子们知道了这些作品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并提醒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要突出自己作品的主题。在悠扬的音乐中,孩子们开始在一个个纸盘中制作面塑画了。在他们灵巧的小手下,彩色的面团很快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有熊猫、金鱼、螃蟹……音乐声停止,孩子们的面塑作品也完成了,大家纷纷将自己的纸盘悬挂在黑板上,并讲述作品的主题,课堂气氛快乐、活跃。

在姿华幼儿园,这样的面塑课已经开展九年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该园园长赵敏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喜欢用橡皮泥捏各种各样的造型,但是橡皮泥安全性不够高,尤其是低龄的孩子有时会把橡皮泥含在嘴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一家面塑公司,发现面塑不仅比橡皮泥安全,而且成形后的作品更易于保存。”于是,赵敏园长便请面塑老师来教大家面塑的相关技法,并给孩子们开设了面塑课程。

面塑所需要的面团是老师们在上课之前自己动手制作的。“我们把面粉和糯米粉放在一起和匀,倒入开水并将面团反复揉搓,蒸大约45分钟后,将面与蜂蜜揉和均匀,放入保鲜袋中,放置24小时。最后用食用色素给面团上色。”赵敏园长向记者介绍了彩面的制作方法。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彩面比较安全,即使孩子们误食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一波三折”

面塑技法易学,但如何将其变成课程并教授给孩子们,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了。刚开始上面塑课时,上课形式非常简单,老师只给孩子们提供三幅范画,然后带领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做。作品的呈现形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简单地在纸上创作面塑画。结果,孩子们的作品雷同现象严重,没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新。老师们经过研讨得出结论,给孩子们提供的范画数量太少,容易固化他们的思维。于是,老师们将原来的三幅范画增加到了现在的七八幅甚至十几幅,并引导孩子们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通过创新,老师很快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比以前活跃了,面塑作品也体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

但是,老师们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孩子们开始制作面塑之前,老师先将面塑所需的工具全部放在一个小筐子里,这样的摆放没有条理,不利于孩子们取用。经过尝试,老师们将面放在了方形的托盘中,牙签、吸管等制作面塑所需的工具摆放在圆盘中。这样,用什么工具一目了然,孩子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选取。张琳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改进,更有利于孩子们在完成作品后将不同的物品按照类别放回不同的容器中,养成认真收拾物品的习惯。孩子们甚至在玩过别的玩具之后,也会主动帮老师把玩具收拾整齐。”一个小小的改变,使孩子们受益无穷。

在面塑课中,老师们还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分不清什么是作品的主题,经常将画面的主要内容做得很小,一些小装饰却做得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姿华幼儿园在去年成立了面塑教研组,将如何教孩子们认识一幅作品的主题作为教研重点。“孩子们创作前,老师们会有意地引导孩子们观察一些优秀的作品,让他们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作品中什么做得比较大,什么做得比较小,以此来让孩子们认识一幅作品的主题。”姿华幼儿园大班老师邢伟敏说。这样改进后,孩子们的作品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慢慢地学会了突出主题。

花样翻新

单纯地在纸上创作面塑画,时间长了孩子们会对面塑失去兴趣。姿华幼儿园的老师们开始尝试让面塑与其他材料进行结合。彩面与核桃壳结合,可以创作出小乌龟;彩面与绳子结合,可以做出手机链;彩面与铁丝结合,可以做出各种挂钩……老师们为了收集更多的材料,都很注意从生活中寻找灵感,逛街时看到漂亮的工艺品就拍下来,经常在网上浏览手工艺品的网页,还会买一些相关图书来看。

从去年开始,姿华幼儿园将主题式教学引入了面塑课。老师们确定一个主题后,会先布置这一主题的场景,然后让孩子们用作品去丰富主题。为了使主题更有吸引力,老师们还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确定作品的主题,《海底世界》《森林王国》《植物大战僵尸》《葵园》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创作出来了,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还使他们养成了合作的意识。

姿华幼儿园还将面塑与节日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如在母亲节的时候,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制作漂亮的面塑项链、玫瑰花送给妈妈;在中秋节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制作面塑月饼带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

在面塑学习中成长

随着面塑课程的完善,孩子们从最初的只会简单的团圆、压扁、切等动作,发展为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来完成作品中的细节,手部的小肌肉得到发展,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

随着老师们、孩子们优秀面塑作品的不断涌现,姿华幼儿园的走廊里、窗户上都布置上了面塑作品,幼儿园面塑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在孩子们完成面塑制作之后,老师还会带领大家将自己的作品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积极,他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我们也很注意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去不断创新,不断想出新的、有趣的故事。”邢伟敏老师告诉记者,当孩子们将自己得意的作品带回家后,他们还会津津有味地给爸爸妈妈讲制作的过程、作品的用意和作品表现的故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不少家长反映,自从学习了面塑,孩子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画画水平也有不小的进步。在家里,孩子们玩完玩具会主动收拾,这个好习惯让家长很欣慰。

姿华幼儿园还会定期举行面塑的家长公开课,并传达科学的教育观念。通过这样的努力,一些家长从最初对课程的怀疑态度变为了肯定与支持。赵敏园长告诉记者:“刚开始学习面塑时,孩子们作品的质量不高,很多家长会用‘像不像’这样的词语去评价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不太成功的作品会认为幼儿园是在浪费时间。现在,家长的这些顾虑都被打消了,他们非常支持我们的面塑课程。”看到孩子们在面塑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家长也感到非常欣慰。

赵敏园长表示:“我们园由姿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创办,是一所地地道道的民办园。但公司对我们幼儿园很支持,对面塑课也很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把面塑课推广到我们的三所分园中,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