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老师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30 01:1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送给老师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那百花里飞出来的;
从那地毯般的草地里传出来的;
从那香气怡人的校园中溢出来的;
从那清澈的小溪中流出来的;
不都是我们的歌吗!
歌声在百花中回响,动听而美好;
歌声在小溪里流淌,欢快而轻盈;
歌声在世界里飘荡,安详而和谐;
歌声在白云中穿梭,神秘而美妙。
科学的悬崖上,
有我们拼搏的歌;
挥汗如雨的运动场上,
有我们勇往直前的歌;
人生的征途上,
有我们胜利和挫折的歌;
世纪的风雨中,
有我们探索和欢乐的歌。
我们的歌声为什么如此动听,
因为有教育我们的老师!
老师,我要把我们的歌——
送给您!
您是蓝天我是小鸟,
在您的胸怀里我自由飞翔;
您是土地我是幼苗,
在您的呵护下我茁壮成长;
为我洗去心灵的杂志;
老师,您用温暖的双手,
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您的恩情,我无以报答,
送您一座银山吧!
不,您的心比银山还要纯洁;
送您一座金山吧!
不,你的心比金山还要珍贵!
老师,我爱您!
将来我也要像您一样,
篇2
徐贞敏,一个颇有中国味的名字。其实,她是位美国人,真名Jami Proctor-Xu,诗人、翻译家、母亲,现居北京。尽管被誉为汉学家,她却常在简历中省略这个称谓,而添上“母亲”,她认为“母亲”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俩邂逅于在秦皇岛举办的第二届海子诗歌艺术节。诗歌和缘分如此奇妙,让我与贞敏成为好友,怎能不让我为之感叹?
2013年3月23日晚,在诗歌艺术节的朗诵联谊会上,我遇到很多位来自海内外的著名诗人,其中就包括徐贞敏。她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长大,8岁开始写诗。因痴迷于中国文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中国文学之后,她来到北京,在社科院当了两年访问学者,从事翻译、教学和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第一次见到贞敏,我就深为折服。她高高的个子,一身黑色衣服,素面朝天,卷曲的金发自然地垂过双肩,未像其他生性浪漫的女诗人那样精致装扮,但骨子里散发出一种田野的气息。朗诵时,亦没有过多的抑扬顿挫,声音如清泉流过月夜下的青石,让你的心不觉中静下来,远离浮躁。最打动我的,是她眸子中闪动着温和快乐的光芒,那是孩子才有的清澈眼神。
我坐在轮椅上,被几名大学生抬至舞台中央。要面对许多大腕级的诗人朗诵自己稚嫩的诗歌,胸口有小鹿在撞,但我很快便排除杂念,进入情境当中。先朗诵了小诗《飞翔的蜗牛》,感恩爱和勇气给我力量,让一只梦想远方的小蜗牛义无反顾地出发,借助隐形的翅膀飞翔。在献上第二首原创诗歌《绽放吧,格桑花》之前,我讲述了该诗的创作背景,秦皇岛女诗人赵永红救助藏族女孩次仁央金、创造奇迹的故事。很多人为之动容。贞敏冲我点头微笑,我也笑笑,知道身为诗人和翻译家的她听懂了。后来,她在我博客上留言:“你充满爱和勇敢的心让我很感动。你的朗诵和讲述的故事我会记得一辈子!”“亲爱的,请别称我老师,叫贞敏好了。我姐姐和你同岁,我是74年的。蜗牛好可爱,我从小就喜欢!我准备买你的书,估计暑假才会有时间看,期待看你的文字。”
不久,我的励志文集《飞翔的蜗牛》在秦皇岛签售,同时发起募集爱心书籍帮助山区贫困学子和残障人士的倡导,并带头捐书。我没想到,网友纷纷响应。贞敏发来私信:“曲晶,山区的孩子们大概需要什么样的书?我打算在网上买些书寄过去。这种活动非常重要!谢谢你为孩子们的努力和爱心!”很快,我就收到贞敏邮购来的一套34本的世界畅销童话。
一个月后,我去北京参加“罕见病真人书”活动,我去探望重度烧伤的10岁男童韩嘉琪。我给嘉琪带去自己的书,鼓励他更坚强地战胜病痛。“加油!等你好了来秦皇岛,我们一起看大海。”我买了一套彩绘版《神奇的树屋》,送给嘉琪。贞敏说过,她9岁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这套童话。我希望小嘉琪在忍受着一次次植皮手术的剧痛时,童话中的故事能让他分散些注意力,给他带去些许快乐和童年的色彩。
去年夏天,父母带我回到阔别25年的内蒙,在小学同桌的帮助下,我圆梦草原,还骑了马。贞敏后来看到照片,由衷地为我开心。“亲爱的曲晶,你穿的那件紫色的长裙很漂亮!与你的气质很配。”贞敏来信时经常不吝赞扬,从一条裙子,一个大花披肩到我身后怒放的鲜花,诗人的热爱真挚且浓烈。
潮起潮落,春去春又来。2014年3月末,第三届海子诗歌艺术节拉开帷幕。得知贞敏会再来秦皇岛,我用失力的手在灯下提笔,将原创小诗《醉舞飞花》写在纸上,打算送给她。一直相信:手书,会带着温度。重逢时,贞敏眼中闪出惊喜,她说非常喜欢我的书,常和另一位女诗人潇潇谈起我。她送我的诗集上同样有她的亲笔签名,我俩竟如此默契,欣然合影。她蹲在我的轮椅边,笑容如春阳般明朗、透亮。
当晚的联谊会上,贞敏向众多诗人和上千名大学生宣布:“接下来,我会朗诵自己的诗歌《小黑鸟》,送给大家,特别要把它送给台下坐轮椅的曲晶,她的坚强与博爱深深感动着我……”“我要释放你的鸟/她在金银花间等待/她在卷藤之间窥看我/我把她从死亡里梦出来/她生自早晨的光荣……”听着贞敏用独特语调吟诵的诗文,我心底漾起柔柔的涟漪。从内向外,贞敏透着一种美国式的单纯,诗里的智性及情感经验似乎伸手便可触摸。字里行间,有音乐和舞蹈在律动,又如一朵朵开放的花儿暗香飘盈,交相辉映着东西方的色泽。
这是个属于音乐与诗歌的夜晚,在古筝古琴的伴奏下,诗人们与大学生朗诵着自己及海子的作品。我朗诵的《醉舞飞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分享与贞敏这段奇妙的缘更令人唏嘘。我坦承自己不擅长写诗,更不是一位诗人,但感恩诗歌为媒,让我们相遇。
“亲,我觉得每个人都能写诗,只要心里有诗,就该写出来。”贞敏飞到越南时于凌晨留言,“我喜欢听你朗诵诗,以你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表达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感受。人活着,就该表达这些,就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有机会再去秦皇岛,我会去找你。感谢你的邀请!多保重!”贞敏再来的话,我会请她来家里,一起包饺子,一起唱歌,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或夏夜的星光,海阔天空地畅谈,将会是多么快意!
贞敏透露,听我讲起到北京看望小嘉琪的故事,她哭了。“哭是因为想到了孩子的痛苦,也是因为你对他的关心和爱使我很感动。你对生活的态度和希望经常会给我带来勇气。我相信你同样也给那个男孩子带来了勇气和快乐。”贞敏送我的诗集名为《给孩子们的诗》,封面上印着一句:“越小的孩子离诗越近,鼓励他们守住真实的自己,亲近诗性文字,触摸诗情心灵,畅游诗意世界。”
篇3
那年我考上了县里的一所私立高中,遇到很多陌生面孔。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写诗,常常趴在课桌上把想到的诗句写在便笺簿上。虽然现在读起来有些言不及义,空洞无力,但那时候却博得很多同学的喜欢,他们都不叫我的名字,都以“大诗人”称呼我。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首诗,等到下课后便用透明胶贴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大家见状就会围在一起看我的诗。倘若歌颂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就会叫阿狗蹲在桌子上朗诵。
阿狗自诩有一副像狗一样的金嗓子,故艺名唤作阿狗。他撕下黑板报上的诗歌,“嗖”的一声跃上桌子,收腹抬臀,半跪着,头微微昂起,一对大眼珠子在眼眶里快速地转动,扫视便笺簿上的诗句,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起来。我写诗歌不喜欢用“啊”或是“吧”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阿狗每念完一句总要声嘶力竭的“啊”上一声,他总以为托长音能够显得忘我,深情并茂。可每每这时同学们都会笑得前仰后仰,我自然也被他气得七窍生烟,为此,我好几次都和阿狗厮打起来。班主任拿我俩实在没法,就没日没夜的罚我抄课文,罚阿狗背书。我气不过,在便笺簿上又多写了一首骂狗的诗。我把诗歌传给女同桌陶子妹,想她一定会捧怀大笑并指着我的大鼻子说:“阿识诗人,你作诗骂狗的本事真可谓出神入化啊!”,但陶子妹竟然当着我的面把我写的骂狗诗撕得粉碎,她铁青着脸对我大吼:“够了,阿识!我不许你这么骂他,你给我滚!”我愣愣地看着陶子妹,这个平日里文静,爱穿淡蓝色碎花衬衫的女孩居然会因为阿狗遭受我的羞辱而怒发冲冠,有失文雅。
陶子妹喜欢读我写的情诗。我喜欢在诗歌里捕捉有关她的镜头,白皙的瓜子脸微微透着淡红,光洁无瑕的肌肤,笑的时候如痴如醉,特别是在阿狗蹲在桌子上朗诵我的诗歌时。当然,我最喜欢看她的那双清澈明亮的咖啡色瞳孔,陶子妹时常摸着我情诗里的那些温热的字眼,有时感叹:“阿识诗人,这诗歌写得真美!”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有时她也会问:“阿识诗人,你写得是谁啊?”
“你猜?”她看了看我,又念了念诗:“这难道是我吗?”我拼命地点点头:“是的,是的。”她笑了笑,又轻声细语的对我说了声“谢谢”。
那是我青春里听到过的最美好的一句台词,因为陶子妹说这话时,她咖啡色的瞳孔会轻轻地转动,像我音乐盒里的水晶球,每次我认真的看着它,它就会一闪一闪,然后跟着音乐画圈圈。
音乐盒是陶子妹送给我的十八岁生日礼物。她说,诗人写诗前需要静静的听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样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我觉得陶子妹说的很对,于是我打开音乐盒,水晶球开始一闪一闪,然后慢慢的转起来,歌声响起:“教室里那台风琴叮咚叮咚叮咚,像你告白的声音,动作一直很轻……”就这样,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深深的被这首歌吸引,我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写情诗,那些诗全部和陶子妹有关,大多数都很唯美伤感,就像“微笑看你送完信,转身离开的背影”,就像“旋转木马在脑海里转不停”,也像“出现那些你对我好的场景”。
直到后来有次我看见陶子妹偷偷把午饭塞进阿狗的桌洞里,我才突然明白,读高三时的陶子妹每天都捧着一大碗凉开水在教室里慢慢地喝,她那白皙的脸上总会渗出汗珠,下午上课时会昏睡在课桌上,总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师问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她也答不上来,这些原来都和阿狗有关。
陶子妹说,左大海之所以会喊自己为阿狗是因为他从小就没有爹娘,他和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靠捡破烂供他读书,他每天只喝一小碗米粥。自陶子妹发现阿狗的这个秘密后,她才把自己的中饭留给阿狗吃,她说这样不但能帮助同学,自己还能减肥,真是大好事一桩。但我就是有些不服气,她凭什么对阿狗这么好,宁愿自己挨饿。
第二天,我找来阿狗谈话。我想让他知道陶子妹为了帮他,她自己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可我却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原来阿狗已经成了陶子妹的男朋友。阿狗曾为了阻止陶子妹,坚决不吃她给的午饭,却差点害了陶子妹的性命。那天,陶子妹站在教学楼的天台上,她威胁着阿狗说:“左大海,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死给你看!”阿狗拿她没辙,只好先答应她。
我听后真是哭笑不得。我总以为自己喜欢陶子妹,喜欢的快要吐。我每天都在睡觉前打开音乐盒,趴在床上听那首曲子,然后熬夜写情诗,第二天就送给陶子妹。可我不曾预料到,有很多喜欢或不喜欢有天会在别人的心里溃不成军,我喜欢陶子妹,陶子妹却一点儿也不喜欢我。她有男朋友,我只不过把自己当成一首情诗送给她,她虽然喜欢读诗,但绝对不会喜欢上写诗的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陶子妹趴在阿狗的肩膀上哭得泣不可仰,天台上时不时有风吹过,这大概是风看出了他俩的情意,没一会儿他俩又手牵着手,笑意盈盈。我也仿佛明白,陶子妹第一次大发雷霆叫我滚是有原因的,她喜欢左大海已经到了无法忍受我在诗歌里骂左大海为狗的地步。
我终于下定决心不把手中的情书送给陶子妹。虽然这封情书里也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但我还是把它藏在了音乐盒里。每当我再拿出来时,盒子里的水晶球就会一闪一闪,就像歌词说的那样,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就像精灵住错了森林。也许陶子妹永远都不会知道她是第一个陪我过生日的女孩,也是唯一一个送过我生日礼物的姑娘。我给她写情诗,送她情书也是有原因的。
篇4
是她教会了我自信,教会了勇敢,教会我坚持不懈,现在的我一点都不自卑了,反而十分自信了呢!,我写了一首关于老师的诗歌,送给我最爱的语文老师:刘老师。
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经常谈心;
老师是我们的长辈,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变化;
老师是引路人,在我们迷茫的时候,
给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给予了我们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游玩
老师,你不是蜡烛,老师是光明,让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光明。
篇5
“干嘛?”齐儿不耐烦地停下车答道。
“班主任说这次诗歌大赛增加一个名额,让我去参赛,你上次得了名次,这次你也参赛,我觉得你写得挺好,所以想向你请教一下。”叶子乐滋滋地说道。
“你认为你可以获奖吗?”齐儿轻蔑地瞟了她一眼。
“希望吧……”叶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她似乎还没察觉到齐儿的高傲。
“对不起,本小姐今儿个没空。”齐儿头也不回地走了,临走还丢下一句,“有本事凭自己得名次。”
叶子涨红了脸,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直到看不见齐儿了才一步步慢慢地往回走。
下午,比赛开始了,齐儿拿着自己的佳作,自信地走上演讲台:“我给大家朗诵的诗歌题目是《路》——踏上遥远的旅途,希望在前方闪闪烁烁……”
齐儿的文才的确不错,一首完毕,全场听众、评委热烈地鼓掌,这使齐儿又增添了一份自信,似乎看到了第二届诗歌大赛冠军的奖状。想到叶子,齐儿的嘴角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哼,就凭她,一个不论文采、朗诵、文笔都不出众的无名小卒?”
周围的同学涌过来:“齐儿,这次你一定又是第一名。”“那叶子呢?我看了她的诗,写得不错呀。”另一个同学答腔。“你们认为叶子的诗有我写得好吗?”齐儿瞅了瞅正在台上朗诵《秋日寄语》的叶子。“怎么能这么说呢?叶子每次诗歌的评分都没你高。”
叶子下来了,为了损她,齐儿特地和人打赌,说如果叶子拿了名次,便给那位同学十元钱。叶子眼眶红了红,抿了抿嘴,跑掉了。
……
第四天,比赛结果出来了,教导主任通知了齐儿让她去领奖,齐儿瞟了一眼坐在位子上读诗的叶子,莫名其妙地骂了一句:“笨蛋。”便到大会议室去了。同学们问她:“你认为你这次拿第几名?”齐儿微微笑了一下,伸出食指,做了一个“1”。同学们拍着她的肩,不住地夸她,祝贺她……
开始颁奖了:“第三名:初一(5)班余子新同学,请上台领奖……”
齐儿开心极了,不是叶子,叶子连第三名都拿不到!
“第二名:初二(1)班……”齐儿眉头一皱,该不会是叶子吧。“李齐儿。”啊!什么?正和同学商量请客庆功的齐儿一下愣住了,我是第二名?怎么会呢?她急忙跑上领奖台,问颁奖老师有没有弄错。老师微笑地看着她,摇摇头。同学们在台下疑惑地望着她,齐儿浑身开始冒冷汗了,站在台上,举着一个第二名的旗子,左右不自在。她只感觉到心一个劲儿地乱蹦,摊开手心,满是汗,她好像看到了同学们鄙视的眼睛,她恨自己刚才为什么那么自信。不过,她有一点宽慰的,那就是叶子没拿到名次。
忽然她听到颁奖老师宣布:“第一名:初二(1)班:金叶子,请上台领奖。”“哇塞!”同学们惊异地叫起来。这一消息对于齐儿来说犹如五雷轰顶。她感到身上一会儿像着了火似的,一会儿又像掉进了冰海一样。齐儿使劲咬着自己的嘴唇,站在台上的她,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一时间她认为她没脸见世上所有的人……
叶子上来了,接过奖杯,非常友好地向站在一旁的红着脸的齐儿一笑。齐儿一个劲儿地往后退,往后躲,差点儿撞到了别的同学……
篇6
关键词:中秋节;青少年;集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83-0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一、自制月饼大赛
(1)组织好同学在教室坐好,由老师统一在投影上播放关于制作月饼的相关视频,让同学们熟悉制作月饼的过程。
(2)在活动场地将桌椅一排排码放好,将活动要用到的材料放在桌子上,等同学们进行活动时让同学们自行挑选。材料:奶粉,转化糖浆,枧水,花生油,中筋面粉,莲蓉,咸蛋黄,蛋黄,蛋清。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创新月饼制作程序,设计新颖独特、自己喜欢的月饼。尝试锻炼自己的创造、动手能力。
(3)将做好的月饼坯放入电烤箱中烘烤。
(4)当月亮高挂于空,最圆最亮的时候,大家团团坐,边赏月边聊天赏评吃月饼,分享大家劳动的成果。
二、赏月诗词诵读演唱会
师生们围坐一团进行关于“月”的诗歌朗诵。大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又亮又圆的月亮,一边聆听学生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诵或词曲表演歌唱,体会感受到中秋节月圆人圆的气氛。
同学们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诗词进行朗诵,感受诗词中的美好境界。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月”的诗词歌赋等进行朗诵或背诵,也可以通过交流将自己找到的诗词歌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开动自己的智慧想一些有关“月”的短信、祝福语等将它们写下来,送给我们的亲人、朋友,将我们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最亲的人。
虽然只是一则小小的短信,但是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编写出的短信就会有更深一层的祝愿。收到短信的人心里也会是温暖的,更深刻的体会到中秋节大团圆的氛围。为更好的传承华夏瑰丽灿烂的诗歌文化,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扩大和培养诗歌文化受众,启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提高同学们的文学修养,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中秋节的氛围。
三、猜灯谜
用绳子将挂有附灯谜的灯笼串联在一起,再将灯笼放在操场中央挂起来,每个灯笼上都写有不同的的灯谜。然后,同学们开始猜谜题,看看谁先猜出来。活动参与者若知道谜底,撕下选中的灯谜,去旁边的兑奖桌告诉工作人员编号及答案,若答案正确,则可当场获得奖品。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踊跃猜谜,如果猜中就到领奖处领取精美奖品。猜灯谜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敏捷度和知识的储存量,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猜谜,就是要顺藤摸瓜,一点点开动脑筋,一步步向前,让自己的思维敏捷起来,根据提示找到答案。
四、许愿船
活动前期:活动前通过海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活动宣传,由负责人员准备好活动所用到的材料,然后将同学们带到指定教室,由同学们自己选择所需材料。分配人员对活动地点进行实地勘察,确定交通路线和活动地点。材料有彩纸、马克笔、小蜡烛。
活动阶段: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折成各种样式的小船,然后将自己选择的蜡烛放在船身中央,由负责人员将大家集体带到小河边,将已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河中,点燃蜡烛,在心中许下愿望,让小船随着河流的方向自由流动,看着小船越飘越远,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随着河流的方向流动。这种方式表现的是心中一种美好的祝愿,放飞我们心中的梦想。
篇7
自2006年起,学校在师生和校友中广泛开展了校歌征集活动,并将创作确立校歌作为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征集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佳作。学校集中广大师生、校友的提议和希望,决定将总理2007年9月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第九版的诗歌《仰望星空》作为北航校歌的歌词。
据介绍,之所以将《仰望星空》作为校歌歌词,是因为北航师生对温总理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戴之情,大家都铭记着他两次莅校亲切看望和勉励大家的情景――2003年非典时期,总理来到北航,在主楼的教室里对师生提出了“中国要制造自己的大飞机”的殷切期望;2008年12月,总理又一次来到北航图书馆,和同学们亲切座谈,鼓励大家“树立信心”,要依靠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勇于承担国家重任。
《仰望星空》由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晖作曲,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刘辉首唱。谱成曲后,旋律优美感人,节奏流畅明快,深沉大气、使命感强、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北航校歌的确定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等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报记者 刁艳
谱曲后记
2007年9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总理的诗歌《仰望星空》。初见温总理的作品,立即被诗歌整体的意境和饱含深情的创作内容深深吸引,随即产生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精神,契合北航的发展目标――成为具有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我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了解北航校史以及北航师生对温总理特殊的爱戴之情,想象着他两次莅校亲切看望和勉励大家的情景。总理的殷切期望和北航师生对总理的深情厚谊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在此积累上,再次拜读温总理诗歌,感情突然升华,创作欲望更加强烈,校歌旋律在脑海中随即闪现,整曲一气呵成。我希望我的谱曲能够贴切地表达出总理的诗歌深邃意境。曲作者/刘晖
安如砺桃李满堂 音乐会泪满衣襟
“民乐皇后”宋飞亲自主持,近十位二胡演奏家倾情献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深情鞠躬,台下台上泪眼婆娑……5月18日,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举办的安如砺二胡艺术教学成果展演音乐会,令人百感交集。
现年71岁的安如砺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蒋风之先生的真传弟子,从事二胡教育工作近50年,他培养的弟子中有20多位在世界乐坛中享有盛誉。音乐会当晚,梁玲玲、姜建华、李梅、曹德维、宋飞等先后演奏向恩师汇报,他们的演奏音色醇厚优美、乐曲处理细腻深刻、朴素感人如行云流水,令观众们享受到一场二胡技术和艺术上的视听盛宴。其中,宋飞首次站立演奏《江河云梦》,更是让人领悟到了二胡演奏的独特思路。宋飞在演奏前与观众们分享安老师教学感悟:“他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当我与安老师讨论站立演奏二胡的问题时,安老师表示很欣赏这类创新的尝试,他认为,站着演奏反而更利于乐器的震动,更利于音量的解放。”在安老师的理念中,一切为音乐所做的有益尝试都应当被鼓励,这是一种对音乐的尊重。宋飞说安老师也希望她把这一创新形式展示给观众,于是有了这次站立演奏的《江河云梦》。
安如砺的《汉宫秋月》是整场音乐会的大轴表演,当他被弟子曹德维搀扶上台时,台下掌声雷动,有许多观众忍不住啜泣。安如砺站在舞台中央久久注视观众席,虽然身体欠佳,但是他仍站得笔直,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严谨、淡雅的音乐气质。一首深沉厚重,又细腻多变的《汉宫秋月》,令台下许多观众泪流满面,这样一位对音乐充满热爱,又为二胡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艺术家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更是国家的财富。演奏结束后,指挥黄晓飞与安如砺双手紧握,激动不已,这对从1983年起就一起合作的老搭档,如今再次同台演出,安如砺已年逾古稀,黄晓飞额上也渗出了浅浅的汗水,这一幕,更令人感慨万千。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党委书记闫拓时上台与安如砺老师握手,随后深深的为这一国宝级大师鞠躬。演员们纷纷上台给老师道贺,安如砺也忍不住拭泪,以至最后一声“茄子”合照,许多演员都噙着泪水难展笑颜。
音乐会结束后,安如砺被众多弟子和学院领导簇拥着搀扶进休息室,许多学生怕打扰老师,都安静地守在门口,国音堂的后台第一次显得如此拥挤。随后,有人送来氧气袋,期间休息室的门一直关闭,谢绝探访。待安如砺稍事休息后,众人又簇拥着他来到正门,正门摆放着由千朵红玫瑰做成的“师恩难忘”的巨大花簇,这是学生们送给恩师的小惊喜。
二胡演奏家姜建华老师深情的对笔者说:“没有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就不可能留在北京。”她还说虽然安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她从来没有挨过批评,安老师就像一个严师慈父。去年荣获金钟奖金奖的谭蔚说,自己能成为安老师的学生感到非常幸运和光荣,在她心中,安老师是一个非常亲切非常负责的老师,参加金钟奖比赛期间,每一场排练安老师都会到场为她指点相关细节。此次音乐会谭蔚演奏《病中吟》,安老师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还多次亲自给她上课,这令她非常感动。董艳艳
浅谈校园合唱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素质和精神面貌。
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应特别注意以下有关问题:
(1)用轻声去歌唱,避免声嘶力竭
“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发声的基础,符合发声循序渐进的道理,并能有效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学生发出的类似喊、叫、吼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也有气息不稳定,造成胸僵、喉紧状态的可能。
(2)气息――歌唱的灵魂
青少年学生的嗓音、身体在发育期,歌唱时容易感到气力不足,有时会用胸部呼吸去支持歌唱,容易出现气僵、喉紧的弊病,一定要避免。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比较科学,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在正确的歌唱姿势状态下,口鼻同时缓慢地吸气,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地呼气,并发出“S”声,以检查气息是否均匀,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反复练习。这种发声训练能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性、有流动性。
(3)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
指挥自身的综合能力是直接影响一个童声合唱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合唱指挥,在专业上除了掌握熟练指挥技巧外,还应该具备敏锐的听觉、准确的节奏感和速度感、对音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以及阅读、研究总谱、处理合唱作品和排练合唱团的能力。
篇8
一、通过引导学生画画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感知诗意
小学阶段的诗歌,教材典型生动,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具有诗歌文字省略、跳跃的特征,极富想象的空间;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意象优美,图文并茂,儿童喜闻乐见;诗歌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用儿童的生活装点世界,所选内容都是古诗中的少儿经典。教师在教学时,便可以依着小学生喜爱画画的天性,让其动手描一描、绘一绘诗中所描写到的景物,这样犹如让学生步入优美的诗境中去亲身体会诗歌意蕴,进而起到激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首先,我让学生们从诗句中找到诗人描绘的景物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想象中把这类景物画出来,同时在画画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点,使其胸有成竹,挥笔自如,并对画的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展示、表扬,从而使他们感受到黄鹂的可爱,白鹭的圣洁,翠柳婀娜,青天碧空,雪山巍峨等。这样便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欢快之心、赞叹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从而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诗境,初步感知诗意。
二、通过配乐导入的情境创设,抒感,陶冶情操
优美和谐的乐曲人人爱听,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一首新诗之前,教师不妨事先根据诗歌大意选用涵义相仿的乐曲作为教学导入,而且尽量选用学生熟悉的乐曲,在课前播放,学生们自然跟着哼了起来,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母爱的颂歌《游子吟》时,可以事先根据大意选用学生喜爱的优美乐曲《我的好妈妈》来作为课前导入。经过这一乐曲的导入,学生们会触景生情而浮想联翩,孝敬父母之心油然而生。接着我便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同学们,听了歌曲后,我们都明白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孝敬妈妈的吧,那我们又该怎样报答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颂扬母亲的诗歌《游子吟》,学会了,把它送给亲爱的妈妈,好吗?”这句话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热潮,从而为学习理解诗意做好了铺垫。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情境创设,激趣促学,渲染情感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领会瀑布声、形的雄伟壮观。于是我把这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运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就不言而喻。这样,既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通过亲临大自然的情感创设,促使观察,诱发想象
篇9
他几近是挥舞着手臂冲进教室的,望向我们的一瞬间,他的确是笑得有那么一点潇洒。
那时正值酷暑,所有人都昏昏欲睡地趴在课桌上,他如此出现,惊醒四座。
他微胖,戴一副黑框眼镜,眼里透出成熟与睿智的光芒,整个人看起来神采飞扬。
他在讲台前站定,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地宣布:“我姓丁,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就这一句,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同学们看向他的目光里多了份期待,睡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一刻,我觉得他应该是个神奇的人。
果真!
他喜欢诗歌,经常在课上为我们讲解不同风格的诗,甚至是兰波的《元音》、梁晓明的《向米罗致敬,半夜我披着窗帘起飞》这样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往往是他一个人在讲台上沉醉其中,而下面是一片寂静,我们有些茫然。我觉得那时的他像极了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最高最澎湃的浪尖上呼唤暴风雨来临。他企图用他的执著唤起我们的激情。
在谈到诗歌写作时,他说:“写诗的人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见到一只蚂蚁死了,普通人会面无表情地从边上过去,而作为一个诗人,”他突然提高声音,激动地上下挥舞手臂,“你心间就要涌起悲伤。”
“激情!你们要激情一些!快点,激情高涨起来!”课上很多次,他像是站在云端冲我们高喊。
他还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恋的人,勇敢地展现自己。他总在课讲到一半时,看我们无动于衷,便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拍着讲台对我们喊:“喂,我说你们,要自恋一点、大胆一点啊!”
他的左心房里藏着呼之欲出的沸腾火焰。
我认定他是个从未远离青春的人。
【 共唱《国殇》 】
临近端午的日子,丁老师在课上讲起屈原的《国殇》。《国殇》本就豪迈,他的热情很快被点燃。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他一边激情澎湃地朗诵,一边一圈一圈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还模仿“带长剑兮挟秦弓”的样子。他感慨那个王朝的腐朽,语气激烈。
在他的一番解读之后,我才懂得跳江的诗人屈原原来有着那样一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 我被深深感动。于是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诵《国殇》;隔日去学校的路上突然喊出“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样的豪言壮语;在音乐、美术课本里夹一张抄录《国殇》的纸片,不时地在课上偷看一眼,默念“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晚上钻进被窝,一个人安静地过一遍诗的意境。
他说当一个人像屈原那样追求理想时,就会变得独立、无畏。怀揣梦想的我们一定要抛掉优柔寡断、怯懦、恐惧,坚持做无畏、独立的自己,在一片自由的天空飞翔――我想,我已经明白了他教给我的人生真谛。
【 飞鸟冲天 】
离别在即,我们发疯似的恋上“回忆”这个词。
宝石山上,我们同组的6个惺惺相惜的伙伴在一起,认认真真地在纸飞机上写上憧憬。
丁老师让我们在飞机上写诗,写梦想,写很多很多话送给自己或者同伴。可是我更想把那些诗那些话写给他,眼前这个这么理解我们的大人。希望他一直有颗纯真的心,待我们归来之时,他依旧如故。
我们写完后便使出全身力气把纸飞机送上蓝天,纸飞机摇摇晃晃最终消失在明晃晃的日光里。
他远远地朝我们大喊,一如当初,那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夏日里,他冲进教室时的样子。
篇10
我发现一个小个子男生在队伍里被挤来挤去,随波逐流一般,就是挤不到报名签到的地方。他还在胸前抱了行李,行动更加不便,最后别人都向前挤,他却一个劲地向后退,一直退到我的身边。我已经完成了报名的任务,正坐在一个石凳上休息。
小个子男生退到我身边时,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我赶紧站起身来,扶住他,并且说:“你带这么多东西不方便的,你把东西先放到我这里,我给你看着,你单独去报名就是了。”
说完了这话,我再仔细看这个男生,立即脸红了起来。人家根本不是男生,而是一个短头发的女生――只是从背影看起来像个男生而已。
女生的脸儿也红了,不过她还是麻利地把怀抱里的东西都塞给我,然后自己又去队伍里挤――都怪我多嘴,我连她的名字都叫不出来,素不相识,就这样替一个陌生人看管物品,太有“风险”了吧。
又过了好半天,女生才报上名,回到我这边取东西。我把保管的东西都还给了她,让她清点一下。女生说不用,还一个劲儿地谢我。
我好奇地问她是几班的,她说是四班的。
四班?这不正好与我同在一个班嘛,原来我们是一个班的同学呀。我又把还给她的物品要在手里,替她拿着,一起去四班的教室。
这个最初被我误认为男生的女生叫董洁,是我在新学校里认识的第一个同学,更意外的是,老师居然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让董洁成为了我的同桌。这样的结果让我非常庆幸,因为认识一个同学会让我更快地适应新学校的新生活。
早操的时候,我和董洁站在相邻的队列里。我会冲她笑,她也会冲我笑,我们的笑容让早操时光很有诗意。一段路程跑下来,许多同学都喊累,可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问过董洁是不是累,她也说不累。我们竟然有相同的感觉。
每次到食堂吃饭,我会帮董洁取餐具。吃完饭,董洁会帮我洗餐具。放好餐具我们会一起到教室上课。有的同学好生奇怪:这俩是什么关系啊,大家还都很生分,他们俩咋这么“黏糊”?
我心里当然明白,都是因为开学那一天的偶然相遇。
董洁订了一份诗歌杂志叫《霓裳》。她读上面的涛,如果有触及内心的诗句,就会拿过来与我分享。其实,我也是挺喜欢读诗的,我订有一份涛歌杂志叫《星光》,我读到上面有美感的诗句,也会与董洁一起分享。
我们两个爱读诗的人,让周围的人特别惊奇――都什么年代了,还喜欢这么“清”“蠢”的东西――大家都爱读“穿越小说”,觉得诗歌“清淡无味”,觉得读诗的人“蠢得到家”。可是我与董洁都觉得诗是甘露美酒,很美好,很芬芳。也许,我与董洁就是命中注定的知音吧。
周末的时候,我约董洁一起去爬山。
我们步行着穿过了小城的大街小巷,然后在城郊的田埂上追逐,最后一起攀上小城北边的土山,在山顶上对着天空高喊,然后弯腰嗅花香,一起扑蚂蚱。这样的相处很有涛意,我们喜欢读诗,也喜欢诗意地相处。
半个学期后,我还在四班,董洁却去了十班。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我找不到人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董洁似乎知道原因,但是她没有向我解释。
一开始,我还会把自己的《星光》送给董洁看,董洁也会把她的《霓裳》送给我看、渐渐地《星光》成了我自己的“星光”,《霓裳》亦是董洁自己的“霓裳”。我们很长时间都难得见上一次,也很长时间没有分享渎诗的快乐了
慢慢地,我忘记了董洁,董沽似乎也忘记了我――再深厚的友谊,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某一天,就在几乎要完全忘却董浩的模样时,我却在校园的小路上遇到了她。
董洁先问我:“你还读诗吗?”
我回答:“偶尔读,只是读一些忧伤的诗你呢?”
董洁说:“还读,但是现在无法寻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你为什么去了十班?”我终于忍不住,问起这个藏在心底已经很久的疑问。
“因为十班的班主任是我表舅。他说我在四班与一个男生同桌,并且两人都喜欢渎诗,于是就跟我父母说这样不好,应该把两人分开,应该将我从四班调到十班。父母认为表舅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去了十班。”董洁说出了她去十班的原因。
我一时无语――那些与董洁在一起读诗的日子又一幕幕涌上心头,其实,我压根就没有忘记过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