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读书的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23 13:5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热爱读书的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热爱读书的格言

篇1

1.加大宣传,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召开"我读书、我

快乐、我成长"主题班会、"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百字书评、

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布置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 各班级也根据班级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召开读书动员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古诗词诵读、读书节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强势宣传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开展读书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特色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如书签制作,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制作精美的书签;小报展评,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学生搜集资料、版面设计、书写,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举办"文笔精华"收集活动,一本本精美的摘抄集记录了同学们读书活动的脚印;开展"经典诵读 每日一得"活动,使读书活动开展更具生命力。

3.开展书香走进家庭活动

号召学生与家长一起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学生把书香带进家庭。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个师生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家庭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我们要在学生家庭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思想,净化灵魂。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人。

篇2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一下半年来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3

 

关键词:课外 阅读 指导 

“当审视生命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不仅仅是读狭义的教科书,而是读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素养书籍’。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不仅是老师、更是家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身受用的礼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到了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字数量急剧增加,校内完成不了的任务就必须由家庭来承担。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需要家长在一旁加以指点,这给亲子阅读提供了机会。 

一、家长言行引导,使孩子爱上阅读 

孟母的行为启迪我们,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千方百计营造最有利的环境。同样,我们作为家长也应该为孩子的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场。 

父母读书多的家庭,孩子也爱读书,这几乎成了规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自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爱读书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 

家长不妨可以设计家庭书架、阅读空间、读书座右铭、阅读成果展示台等等,让孩子的房间不仅是休息玩乐的天地,更是读书的好地方。再次,节假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安排更多的时间带孩子去读书的场所,这些地方特殊的读书氛围就像气功的“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还要在平时留心孩子的交友,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和爱读书的同伴来往,同伴的言行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 

二、引领孩子的课外阅读,使阅读更持久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亲子阅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学习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懈地坚持下去,实现量变到质变,更需要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不能一曝十寒,半途而废。只有孩子想读、能读、爱读,才能培养起孩子稳定的、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时刻记住家长的终极阅读目标,如果孩子渴望阅读,那么家长就完成了人生中的一项重要使命。 

故事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熟悉世界的门户。课外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渗入,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能力。

给孩子念书,教孩子阅读不仅仅在于训练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另一重要方面是,他们的性情和志趣可以从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孩子一起看书,还可以调节家庭气氛,使孩子充分地感受母爱。 

三、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成就孩子的未来 

帮孩子选择好书,选择杂书。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家长可以在家里孩子容易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头放着有趣的童话,安徒生或格林或中国童话都可以;有比较简易的世界历史、地理、名人传记、昆虫世界、水族介绍等,当然《金银岛》《格列佛游记》、童诗也是可以的,让他随时有机会就拿起来,开始读,发现了一个吸引他的世界。 

孩子自发地爱书的时间极短,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他对文字只是单纯地好奇和喜爱,不能从唾手可得的书籍中得到启发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东西所吸引,他的身心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父母能帮他建立的一个阅读启蒙,以及可能的终身读书习惯的机会,大概也就从此失去了。幼年曾因为偶然得到的一册《水浒传》而开启了他日后对中国小说的钻研;鲁迅因为一册《山海经》,从此不能忘情于神话世界的迷人。很多伟人在艰苦的童年都曾因为得来不易的几册书,丰富了他们的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志业。现代父母不需要多少花费就可以提供孩子这些伟人曾经梦寐以求的阅读环境,何乐不为呢? 

应当指出,为了提高课外指导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多读,只有自己是家庭教育读物的读者,才能成为指导者;

其次,要加强计划性,明确各个时期的指导重点,鼓励学生在节日假期多读一点课外书,丰富课余生活。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读书支撑孩子的文化生命,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美好童年,让他们踏上幸福的人生之旅。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衷心期盼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2010(2). 

篇4

作为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多年的工作经历,始终有一个困扰教学的难题,就是学生们阅读量小、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农村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不高。另外,学生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手机短信,网络或杂志的娱乐阅读,对有品位的、有价值的书籍没有兴趣,致使学生阅读到的东西不仅良莠不齐,更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手段,也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那么在阅读资源匮乏,阅读环境简单、单一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解决农村学生“书源”紧张的难题,让学生有书可读

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农村学校无大量书籍可读的根本原因。许多农村学校连一个像样的图书室都没有,更别说图书馆了,即使有也只是摆设,藏书量少得可怜或书籍陈旧,学生面对的只有教科书而已。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知识层次有限又常年外出务工,能关注的只有留守儿童的吃穿而已,学习都无暇顾及,更别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了,学生家里自然也没有较多的书籍可读。因此,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学生有书可读。如在班级教室设置读书角或读书橱窗,让学生把各人有限的书籍汇聚在一起,积少成多,相互借阅,曾加学生的阅读量。班级设立读书联络员,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书,组织学生阅读,并开展读书交流、比赛等活动,也可以集中下载一些图文并茂的益智类和名著等电子书,利用有效资源建立自己的电子图书室,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当然,教师最好结合实际为学生列出一个阅读书目,防止学生盲目阅读。

二、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会读

新课标倡导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个人爱好等。推荐一些有益于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开动想象的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书,以及课标中的名著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句进行摘录,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经常翻阅,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班级教室悬挂读书摘录牌(小黑板或专栏),学生轮流书写自己的读书摘录。组织学生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演讲精彩故事情节,交流读书体会。同时,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相结合,激发书面表达的欲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享受读书成功的喜悦。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热爱读书

随着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普及,现在热爱读书的人愈来愈少。取而代之是看电视、上网等。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自然也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诚然,我们许多教师业余读书也越来越少,获取知识过于倚重于教科书、参考书、网络,直取目标,而丢了博览群书这个不仅积累而且会修身养性的高效手段。所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现代教育的践行者,尤其是一线的教育者只关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做“文化人”。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更要广泛涉及,以书卷气的博学多识和专业素养影响学生,给学生做个好读书、读好书的榜样。

篇5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1)剪贴展览。

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

篇6

文化大家林语堂说过:“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于个人而言,阅读是灵魂与世界的对话;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阅读是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是软实力。一座书香四溢的城市,是充满创造力和自由思想的,是令人尊敬的。

青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要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必须要营造。

爱读书,更要读好书

青岛是“文化沙漠”吗?显然不是。

且不说古镇即墨、田横义士、琅琊台、康成书院、宋金海战、海上名山第一、道教文化遗址这些历史文化印记,单是近现代活跃在青岛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老舍、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臧克家、王统照、萧军、萧红等,都为青岛增添了鲜明的文化色彩。

青岛是“爱读书的城市”吗?答案也并非那么令人乐观。

根据统计,青岛市图书馆仅2.6万平方米,而广州市图书馆为9.8万平方米、杭州5万平方米、东莞4万平方米。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青岛约60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公共藏书0.54册,均大大低于国际图联(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和深圳市(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2册)的指标要求。

除了文化设施规模明显偏小,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市南、市北和崂山三区,高层次文化活动的受众面较小。而在旧城旧村改造进程中,许多公共文化场馆存在着只拆不建的状况,文化配套设施缺失。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提出“开展全民阅读”,青岛也在积极推动,倡导市民爱书读书。读书文化节、全民读书月、全民读书季、全民阅读工程,这一个个名称的变化,表明了青岛对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自2005年开始,青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全民读书月”改为“全民读书季”,活动时间跨度由1个月增加到3个月;2014年,“全民读书季”又上升为“全民阅读工程”。

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许红炜,是历年来读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她自己也是爱书人,谈及青岛阅读的现状,她感慨颇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走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深感要让青岛变成爱读书的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离开北京,第二站就到了青岛;农家书屋建设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走在全国前列;从2014年开始,我深刻地感受到的一个变化就是农民开始主动要书了,有了读书的渴望了。”

许红炜认为,现代人并不是不爱读书,而是爱读好书。她说:“2009年,全国第书博会主会场在济南,分会场在青岛,当时场面火爆,偌大的书城人潮涌动,都是爱书人来选书、购书。充分显示了岛城人对书的热情。”在许红炜看来,有的人读书是当做教材读,为了考试而读;有的人读书是因为有用才读。这两种人都丧失了读书的乐趣,而正是那些真正因为喜欢才读书的爱书人,活跃在这座城市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品格,这些人的代表就是繁花书店、不是书店、蛋花书社、雨枫书屋等独立书店的创办者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读书,被人称为“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许红炜笑言:“现代人读书,不光要求书的内容要好,还要求书要美,读书的环境要有品位。买三五本书花两三百元,而买几件衣服就要千余元甚至数千元,读书并不贵,何乐而不为呢?2014年,青岛市图书馆开展了24小时借阅服务,书城的‘明阅岛’24小时书店也诞生了,政府要做的,就是从各方面推动,保障市民的阅读权利,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青岛也应该学习。”

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时代

“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时代”是方所书店写在门口的诗句,也是人们对时代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一方面,是近年来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的下降,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飞速提升的精神需求,看似矛盾,实则又反映出人们对阅读质量、氛围、品位的态度转变。

“如果真的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用来形容方所书店,也不为过。方所书店由“例外”品牌的创始人毛继鸿创办,已经在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落户,与传统意义上的书店相比,方所更像一个优雅自在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捧本小说,点杯咖啡,坐在椅子上享受一个下午的美好气氛。

“定是常住,变成方所”,方所书店以美学和文学为核心,涵盖植物、衣饰设计、咖啡、展览等,正如方所策划总顾问、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之一廖美立所言:“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

201 1年诞生的第一家方所书店,坐落于广州惟一的太古汇商厦里,顶级商圈、黄金地段,与众多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比邻。而2015年,方所也将来到青岛,在山东路开出的综合商业MALD――青岛万象城落户。

万象城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央核心政务、商务区,紧邻青岛市政府,周边聚集众多金融、贸易企业及高档五星酒店。南侧数百米,便有五四广场、奥帆基地等青岛著名景点。届时,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和服务,在改写青岛消费文化的同时,更有“中国最美书店”――方所带来的一种与书相伴的生活方式。

一家书店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很难估量,但是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正契合了青岛建设“阅读之都”的要求。毫无疑问,它将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地标。“青岛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应该敞开胸怀,接纳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找到并树立自身的优势。你说自己音乐好,那么老百姓就应该懂点音乐;你说自己水彩好,那就应该懂点水彩。”许红炜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阅读,是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这是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给“书香中国万里行・青岛站”的贺信中所写的,他倡导广大市民树立热爱读书、崇尚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向文化和知识寻求力量,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篇7

文/李俊德

李今庸,男,汉族,生于1925年9月。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李先生一生喜欢读书,是国内有名的古医籍专家。虽然眼睛高度近视,视力很差,但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不吸烟,不饮茶,不喝酒,生活简朴,但喜欢与晚辈谈古论今。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李先生的这篇文章,把我们从朴素的生活中带进书的海洋,从而达到增智延寿的目的。

我一生的爱好是读书,特别爱读古书、地方志及名人史册中的医林人物,亦热爱文学。有空即读书,只要一拿起书,什么烦恼、杂念都被抛到九宵云外,所谓“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书矣”。

我每天睡眠时间多少不等,少者6-7小时,多则9-10小时,常在晚上10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失眠时也躺在床上不予理睬,即使是彻夜不眠,也不吃安眠药。有事少睡,无事多睡。每天午睡片刻,一般15分钟即可达到养神目的。

我的衣着不论款式,以穿着舒适为原则。平时宁可穿着热一点,也不让受凉。喜欢与晚辈谈古论今,考虑问题时喜欢在书房内踱步。

对于饮食,我从不挑剔,有什么吃什么。青年时喜欢吃干的,尤其喜欢吃米饭锅巴,进入老年爱吃稀的。没有饮茶嗜好,偶尔饮少量绿茶。喝时喜饮白开水。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但应适中。我从不强抑愤怒,有怒即发,发后即安,不让其长期缠绕心内。

我中年时曾患胸膜炎,未治自愈。目前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近年来常太息,易疲劳,检查发现有脂肪肝、脑萎缩、胸椎增生。平时常感背痛,夏天重,冬天轻。夜晚睡觉疼痛时,就起来活动一会儿。去年发现颈椎亦增生,一直坚持服用中药治疗。

我现在视力较差,约0.3左右,戴上眼镜还可以看书。自觉在60岁以前记忆力很好,60岁以后逐渐减退。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带徒工作。

我喜欢读《老子》、《庄子》、《管子》等古籍中有关养生的篇章。最喜欢的养生格言是《内经》上的“恬淡虚无”。

秘诀七招延缓衰老

文/肖艳

秘诀一 适度饥饿

人体每天只要摄取7×l03焦耳的热量,就足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实验证实:吃得较少的老鼠比吃得过多的同龄伙伴存活的时间高出1倍左右。

秘诀二 睡眠充足

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做到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保证每日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秘诀三 坚持运动

目前,大多数人到40岁以后就减少30%-50%的运动量,这往往是人体各个器官走下坡路的开始。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运动锻炼,身体情况会有明显改善。

秘诀四 笑口常开

“笑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经常微笑处世是成熟友好的表现,有利于人际关系及生活和工作;适度的笑可以维护和促进机体功能的相对平衡,有振奋精神、益智安神、强身健体的作用。

秘诀五 德可延年

古人养生注重把养德放在第一位,现代医学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揭示了“腐败者早死”的缘由。加强道德修养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社会文明也有重要意义。

秘诀六 养颜

爱情比任何美容方法更有效,夫妻之间的亲热、温存、性生活更是健康长寿的法宝。因此,老年人不要轻易放弃和终止性生活,而应根据自身状况,维持适度的、有规律的性生活。

篇8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水平低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的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水平的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篇9

关键词:阅读 个性化 课内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91-0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据专家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它还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这是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堂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堂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享受阅读,教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1 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获得阅读满足。

1.1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们大多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导学生阅读。例如,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以后,特意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看到的。课后,很多意犹未尽的孩子就主动去找这本书读。下一次讲故事的时候,读了这本书的孩子就会成为主讲者,主动讲述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通过这样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1.2树榜样,培养阅读意识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老师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如果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对学生肯定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它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1.3自由读,拓宽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应该由学生的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所谓感兴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上很愉快。所以对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最适合不过的,不要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武侠小说、幽默笑话也任其读之。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阅读的视野也随之拓宽。

1.4展成果,树立阅读信心

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读书,不能光布置不反馈。如果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偷懒不读,或半途而废。相反,班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的阅读热情会更高。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涨,信心也会更加十足。

2 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我们教师要借助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准绳。形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课内外良性互动氛围。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们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2.1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

一个专家在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时设置了这样的调查题“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我能背诵其中一段:“ ”。然而,感到遗憾的是,许多同学虽然能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名,但写不出其中一段完整的话。可见许多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但他们仅把阅读作为一种消遣和猎奇,只追求曲折多姿的情节,而不把阅读当作知识积累、丰富情感、借鉴写作技巧的一种方式。如果只阅读不积累。如同“小猴子下山,最后空手而回”。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可以摘抄好词、对于好的句子可以进行仿造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要学生在欢乐的阅读中达到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升华健康的阅读兴趣。

2.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要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经过老师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

3 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3.1讲

低年级可以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这样学生的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长期下来,学生能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能妙语连珠,写文章也会意到笔随。

3.2办

高年级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肯定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们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佳作欣赏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4展

篇10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阅读。因此,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身心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巧设悬念,诱导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向他们推荐书目。有声有色的诗文朗诵,惟妙惟肖的精彩片段,生动有趣的作品梗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又以一个蜻蜓点水,湖光掠影,浅尝辄止。孩子们听后往往是心驰神往、如饥似渴,究底不能而又欲速不达,真是一石溅起千层浪,要想知道详情,必须到书本里寻根究底。

2、榜样激励,引领阅读。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想知道老师更多的事情,会刻意模仿老师的行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寻找时机和学生谈自己上小学时是如何热爱读书的,而且只要有空闲时间,我总会手不释卷,给学生一种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心理暗示:“阅读非常有趣。”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向学生诉说自己最近又读了哪些书,从中收获和体会到了什么,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结合课文,拓展阅读。在学习课文时,应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

如在教授《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布置学生阅读《希腊神话故事》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学完《一路花香》后,向学生推荐《中外寓言故事》;学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与他的大黑骡子》,引导学生到中去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寻找自己的学习榜样……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久而久之也自觉地对课外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方法指引,高效阅读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尤其重要。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摘录批注,注重积累。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还可以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2、不同体裁,不同读法。指导学生读短篇文章时,不同体裁的要有不同的读法:读童话、寓言时,要侧重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读诗歌,则要重点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情境,读出像音乐一样美妙的声音来;读科技读物,要注意其应用价值和一些数据理论等。

总之,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评价激励,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