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23:5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篇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是《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6分)

1.

(6分)多音字组词。

sā________

sǎ________

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nàn________

nán________

2.

(8分)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茶________

禄________

邀________

掂________

荼________

绿________

缴________

踮________

3.

(6分)画龙点睛。(我会选词填空)

________水

波浪________天

________不绝

________道

________声

________人

4.

(3分)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yǎo

shuǐ

jiān

chá

hu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茶经》的作者是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写的。(修改病句)

②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改成转述句)

6.

(13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改为前果后因的说法)

(2)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写生动。

金奎叔像________似的把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

我们碰见了鹅就像________似的远远地躲开。

大陀螺摇头晃脑,就像________似的,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3)照例子,用上下划线的词语写一段话。

例: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7.

(5分)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针对这一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8.

(5分)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9.

(6分)选择正确读音

太阳(yɑng

yáng)

________

斧头(tou

tóu)

________

他俩(liǎ

liǎng)

________

潜入(qiǎn

qián)

________

纪念(niàn

liàn)

________

命名(mín

míng)

________

10.

(6分)形近字组词

葱________

漆________

性________

丛________

膝________

姓________

1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én

xiān

yàn

zhuāng

bàn

ān

j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波涛汹涌

②无边无际

13.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回眸

②诞生

14.

(3分)写出反义词。

详细—________

提高—________

发展—________

15.

(4分)形近字组词。

推________

堆________

壤________

镶________

16.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烹________茶

功名利禄________

惊愕________

17.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毫不________

功名________

源远________

18.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9.

(5分)读课文《陆羽与》说说句中双引号的作用。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②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A

.

引用

B

.

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22.

(5分)默读课文《陆羽与》,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23.

(5分)读《陆羽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4.

(5分)阅读课文《陆羽与》选段,回答。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①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jiān)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

25.

(5分)读《陆羽与》

说说,《茶经》是怎样一部书?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6分)

21-1、

21-2、

21-3、

22-1、

23-1、

篇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6题;共83分)

1.

(4分)看拼音,写词语。

rèn

xìng

xiān

fān

rǎng

r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9分)按拼音写汉字。

jùn

严________

英________

________工

银________

________色

________地

友________

演________

________立

3.

(8分)填空。

①金老师还把________当作________来布置。有时他指定一两本书,要求________;有时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介绍不同的书籍,________。他最早要我课外阅读的书,是意大利________的《爱的教育》和________的《寄小读者》。

②几十年世事________,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呢?这句话体现了作者________。

4.

(2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著名

闻名

①他是一位________的画家。

②举世________的万里长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5.

(10分)辨析字形,组词。

库________

唯________

籍________

兼________

杭________

裤________

维________

藉________

歉________

航________

6.

(6分)选词填空。

鼓励

鼓舞

鼓动

①张海迪的精神________了大家。

②金老师很注重________我们课外阅读。

③他________大家去找厂长讨说法。

探索

探测

④金老师鼓励和指导我们去________世界、________人生。

⑤科学家运用精密仪器________海的深度。

7.

(5分)读句子,用划线词语造句。

①金老师将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

②老师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劈波斩浪:

②日夜兼程:

9.

(4分)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词语。

________:漫游;游历。

________:满意;称心;舒服。

________: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化很大。

________: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10.

(5分)抄写词语

杨梅

探索

沧桑

11.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肯定很高。

②这些灯全部不同。

12.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本书被孙民找到了。

②指导员把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

13.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惬意________

契约________

14.

(5分)修改病句

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15.

(3分)查字典

“假”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6.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31分)

17.

(5分)阅读《萧山杨梅》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18.

(5分)读课文《萧山杨梅》,回答“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9.

(5分)浏览《萧山杨梅》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20.

(5分)读课文《萧山杨梅》,说说金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21.

(11分)阅读理解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基本不变。

立时________

乍放________奔流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________紧锁________摇摇晃晃________

(3)摘录一个比喻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6题;共8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31分)

17-1、

18-1、

19-1、

20-1、

21-1、

篇4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文字表达;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96-01

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安排的小练笔,是根据所教课文的文本内容、思想价值、写作特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当堂写作练习。小练笔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以五年级下册课堂小练笔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与课文之间的读写结合。

一、有效补充,汲取写作营养。

小练笔可以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大多数课文都有语言空白点、情感空白点,无语却有情。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填补了空白,又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更体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编者找到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丰满了学生心中志愿军舍生取义、追求崇高生命价值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动笔前,我运用动情的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志愿军送别”的场景中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舍身保护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笔下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话语。

二、模仿创新,开启练笔资源。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把习作写好,勤观察、勤练笔是必不可少的。但按教材上安排的内容进行小练笔,那五年级下册才四次小练笔就太少了,因此,小练笔训练谨防陷入“唯课文”观。《白杨》、《再见了,亲人》、《威尼斯的小艇》、《古诗词三首》等课安排了课后小练笔,教材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形成自主开发练笔资源意识。五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更丰富、更有内涵和深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写段、编,或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在典型处仿写。如在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后,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把《晏子使楚》改写成剧本。

三、难度适中,把片段练实

小练笔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写作,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切实掌握汉语言运用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练笔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因小练笔的设计不合理而衍生许多弊端。其中,难度的把据显得非常重要。难度包括了写作的篇幅、内容范围、表达方法等。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所以,在明确小练笔的性质,它是课文学习的不效补充,也是为单元习作做铺垫。这样就不会对小练笔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对小练笔望而生畏。

四、善择时机,在动情处做文章

善于选择合适的小练笔时机,并尽可能在学生想写时完成,使学生的小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与语言训练点、感情生长点结合的小练笔,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然水到渠成。

篇5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信号灯,它引导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进程。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大处,着力于小处,依据教材特点和年龄特点,贴近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如,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西门豹》的教学目标:1.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精妙。3. 感受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这样,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才能让学生围绕重点内容进行有指向性的学习。

二、处理文本有度

1. 学会取舍。教材中课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讲可学的知识太多,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教师首先要站在教学目标处与文本对话,弄清课文所承载的任务:是借助课文识字的,就淡化对课文的讲解;是感悟事理的,就在朗读上下功夫;是为突出写作方法的就在品析上下功夫;课文太长就抓住重点句段长文短教……总之,教师要在研读中找可为之处,舍弃不为之处。例如,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快乐王子》一课课文非常长,教学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师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学习,忽略与教学重点联系不紧密的内容。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教师的取舍应以学生熟读课文为基础,只有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可以抓重点词句进行重锤敲击,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2. 把握起点。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如长春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山村》一课,如果教师按其目标要求去引导学生认识“一”到“十”这十个字,那就是在耗费学生的时间,课堂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如果教师把重心放在书写指导,让学生把熟字书写漂亮,把握好这个度,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实效。

三、简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切实落实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1. 善于“理线”。这里的“线”是指课堂教学的主脉络,对课堂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阅读课中的“线”可以是行文线索,也可以是文章中心,教师要拎着这根主线展开研读,定位主脉络,关注分支的延伸。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西门豹》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办法巧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展开研读。学生就会抓住文章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进行深入的体会和思考,围绕教学重点内容最终达成目标。

识字课上也可以进行“理线”。这个“线”就是抓住字的音、形、义展开训练。发挥拼音的工具性,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用简便有效的方法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或用常用词说句话、写句话来理解字义,这是识字课堂教学中非常清晰的脉络流程。拎着这根主线,教师就可以扎扎实实地落实听说读写训练了。

2. 重视朗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重视朗读,就应让读来承载我们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最终达标。语文课堂上的读应带有明确的任务:自由读读通语句过字词关,默读读出内涵过理解关,有感情朗读读出感悟过取向关。

文章的妙处尽在文章里,而不在教者的口头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调抑扬,使静态的书面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言语,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另外,教师还应关注全体,不应让朗读成为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张开嘴巴,都发出声音,都走进文本。

四、加强有效对话

课堂上的对话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的一种思维相互转化,是对话主体心灵层面上的相互回应,也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普遍意义的方式之一。如何开展有效对话呢?

1. 营造师生对话的氛围。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解读,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在思维上创造价值,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功,这样才能为师生对话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有温度。这个温度表现在有针对性的表扬、适时的鼓励、润物无声的点拨、生动鲜活的示范这种没有阻碍,共同敞开心扉,传递知识、交流情感体验的过程,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应掌握启发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话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96-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注重情感体验、进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丰富的情感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唤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教学情境加强朗读,让每个学生得到完善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感

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方式,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有助于学生形成情感体验的新举措。教师运用多媒体能根据课文内容选配合适的音乐,选取相关图片和视频音像使视听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功能,将文本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从各个角度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具体形象的感官认识再读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二泉印月》一课,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理解文中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挚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二胡曲《二泉印月》,让学生感受琴声的婉转动听,表达出阿炳对人生的思索。随着旋律的升腾,学生感受到了势不可挡的音乐力量,体会阿炳内心深处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学生在二胡曲中感受到了音乐传递出的情感信息,把文本内容由“平面”变成“立体”,生动形象地再现文章内容,触动学生的情感,学习阿炳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角色朗读,感悟内涵

文本语言是作者表达情意的载体,教师在读出语言形象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扮演角色,通过熟读成诵抒感。小学生对角色表演兴致较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调整语气、语调,更加生动地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活动。经过小组配合朗读,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传递的感情和含义,不但能够达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可以升华到情感的理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中,文章表现的是父母之间平淡朴素的真爱,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会把“爱”具体化,教师摘录文章最感人的“病房陪护”段落,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要注意读出爸爸妈妈互相体贴的“爱意”,朗读时要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把爸爸“边打哈欠边说”,妈妈“清醒含笑”的神态等细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爱”就在平淡的点滴小事中。学生扮演一家三口的角色再加上“旁白”,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注重对语气、语调的把握,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更加自由放松,感情投入更加充沛,他们在小组练习的过程,对文中的词语句子理解更加到位,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三、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情感体验的升华需要想象和联想的助推,教师让学生在听读课文录音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体会语言文字透露出的深层次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时要围绕一个词语去理解,有时要根据前后文句子的含义理解,尤其是课文中省略的内容等,教师抓住文中的空白点,结合文本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不但丰富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课,文章描绘的是烟台四季的海景。学生大多都是夏天到海边玩,印象中夏天的海更亲近,而作者却从“冬天的海”开始写,像“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巨浪拍岸的景象,尤其是“小山似的”巨浪,体会冬天烟台海浪的独特美。春夏的海面反而平静得多,秋天的海是充实而忙碌的,“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里还包含哪些忙碌的景象,可以一边想一边画出来,体会秋天烟台的海所孕育的收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感悟语言文字之外的意蕴美。

篇7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0分)

1.

(3分)我会认,我会选。

sǎn________

shàn

zi________

shù

yè________

A、树叶

B、扇子

C、雨伞

2.

(3分)读拼音,写词语。

nèn

shù

shāo

chì

ji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对号入座。

①________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②“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插上了________旗。

一只

一张

③我看见________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④翠鸟有________红色的长嘴。

4.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稚________

侧________

遥________

艇________

雅________

测________

摇________

挺________

5.

(3分)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éng

tóu

méi

tái

jiè

wèn

6.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孜孜不倦

②直截了当

7.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志向

②信任

8.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鱼惊

应人

垂纶

9.

(5分)读诗《小儿垂钓》,翻译下列句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

(3分)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蓬头

稚子

借问

11.

(5分)仔细读诗文《小儿垂钓》,说说小孩钓鱼时发生了什么事?

12.

(1分)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

13.

(5分)仔细读诗《小儿垂钓》,说说那一句是写小孩钓鱼的句子?

14.

(5分)阅读诗《小儿垂钓》,回答:

当有人问路时,小孩什么表现?

15.

(5分)说说什么是斗笠?

16.

(5分)看拼音,写词语

chēnɡ

chuán

xiǎo

tǐnɡ

pínɡ

yòu

zhì

m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7.

(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___

惊涛________

摇摇________

18.

(2分)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_____诗人,隐居________(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19.

(5分)星期天,你和表妹在玩儿游戏。表妹不小心跌倒了,她号啕大哭起来。爷爷听到哭声赶来了,一看,还以为是你欺负了她,便责备起你来。这时,你怎样向爷爷解释清楚?

20.

(3分)查字典。

“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21.

(4分)形近字组词。

蓬________

怕________

缝________

拍________

22.

(5分)用钢笔描红。

借问

鱼惊

二、阅读题

(共1题;共4分)

23.

(4分)默写《小儿垂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9-2、

10-1、

11-1、

12-1、

13-1、

13-2、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篇8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即是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重视在具体言语交际环境中如何学会运用语言达成交际的目的。语用涵盖了文字词汇、书面语言、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丰富的内容,要求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表达,将自己所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结合具体语境需求而进行规范、恰当、个性的发挥运用,不仅重视学生善于模仿语言、迁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等能力的内化,而且重视在阅读学习中激活已有的生活记忆和思维想象,积极抒发和倾吐体认和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本位,就必须强调有效的语用教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关键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实践运用,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大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构建语用型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优化实施语用教学,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的。教师应注重从教学总体上进行优化设计,引领学生组织开展学习生字、造句仿写、练笔、朗读、课堂讨论等多样化训练学习形式,设计活化互动学习环节,增强语用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教学应用策略

创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必须紧扣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语用课堂教学的实质和内涵,明确教学重点和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贴近学生学情,找准语用教学起点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态度影响着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和运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优化实施语用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深入研究学生,以此为教学起点,来创建平等和谐的语文语用学习和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有所获。

如在五年级下册,指导学生一起学习《爱如茉莉》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找寻文中细节,紧扣爸爸妈妈的真爱这一主线,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沟通,进而理清文章结构,细心揣摩写法,从而使得学生在细节和动作描写情景中更好地领会到爸爸对妈妈的爱。又如,在六年级上册的《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师进行学前预设时,力求从学生的视角来做好教前思考:“学生对剪纸内容是否感兴趣?对剪纸内容的理解是否存在难度?”有了这些提前预设思考,教师事先了解了学生,认识到小学生对剪纸内容很感兴趣,但对剪纸艺术形式了解不多,对图案内容不太理解;同时,他们对自己生活中姥姥疼爱自己的情景历历在目,感觉非常亲切。于是,借助学习“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剪纸时,带领他们努力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爱自己的点点滴滴,顺利地体会到文中的姥姥对作者的喜爱与呵护,也品味出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此,教师通过预先了解学情,找到切入课堂教学的起点,为深入语用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进而一步步地引导、点拨学生围绕生动的剪纸形式,铺展开“我”和姥姥之间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以及她的精湛的剪纸技艺,字里行间尽情抒发了“我”深切怀念姥姥的美好情感;并促使学生在在情景交融的背景下学会合理运用语言,掌握了善于运用语言的必要技巧,有效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品味语言内涵,夯实语用教学基础

优化开展语文语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须找到恰当的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点。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正是学生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有效切入点。教师精讲解析,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能深刻领会文本内涵,领悟精妙的语言文字运用特色,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夯实语用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秋天的雨》时,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活动中,向学生问道:“为什么作者要用‘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去形容秋天,但文中描绘的颜色可不止五种呀!”许多学生也感到十分疑惑。经过启发和思考之后,有一个学生回答道:“我认为,五彩缤纷只是用来描述色彩绚丽、颜色繁多,只是一种泛指,类似于千军万马、成千上万等一些形容词词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回答较为满意,并给予了肯定,也做了适当的补充。在此,教师借助精细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领会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在特定的语言语境之中理解运用了语言文字。这对引领学生仔细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提高运用文字的恰当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又如,指导学生开展五年级下册《水》课文教学时,教师紧扣文中“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这片段中的三个“滑过”, 鼓励学生反复品读、领悟,从中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滑”和“流”等词汇,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进一步夯实语用基础。又如,在《日月潭的传说》课文教学中,有一个学生问教师:“潭和湖有什么区别?”为了有效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带领学生们利用字典,开展查字典、仔细翻阅字典,通过完整全面的解析学习,有效解答了学生的疑惑。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高年级语文的语用特点,紧密把握教学目标,灵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优化实施语文语用教学,引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语用教学的深刻内涵,促进学习能力和素?|的提高。

(三)揣摩写法技巧,习得语用训练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阅历浅,知识面相对狭窄,经常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无话可说”, 或所写的文章容易变成流水账,缺乏语言美感。为此,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有效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揣摩写法、模仿训练尤为重要,能使学生在模仿作者写作手法的过程中学会遣词造句,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潜移默化地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如,在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一起品析形象生动、优美简洁的语言特色,对文中大量应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和排比修辞手法进行模仿叙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写作技巧。又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爱如茉莉》一文,与学生一起把握文章中所细致描绘的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真爱这一鲜明特色,在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了“爸爸妈妈的真爱”这一主线,进行互文阅读,让学生一起通过“熟睡图”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环境等细节描写,理清结??,揣摩写法,学会善于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当然,我们必须明确,揣摩文章写法应积极着眼全文,从整体的视角来全面地了解文章表达顺序的连贯性、构思的巧妙性,深入品味语言文字描写的细腻特色、用词的准确程度,从而有效习得语言文字表达的好方法,扎实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读写相融相促,提升语用能力素质

读写结合是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必要基础,写是读的推进和发展;读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法的过程,写是逐步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读写相融相促,有助于把语言文字运用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提出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生活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源泉。教师开展实施语文语用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生活做好随文练笔,让学生找到更多写作和表达的生活支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篇9

下面,我就从转变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展现课文情节三方面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常规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都一贯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即“满堂灌”“注入式”,强行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语文知识点的灌输,教学工具也仅仅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教师的主导性占据了整节课堂,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这就使得原本精彩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毫无生机,也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使这一情况得到有效改观,教师不必一个人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位学生唱独角戏,而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时,在课前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回家上网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如海洋特点、海洋和人类的关系、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等等,然后,让班里学生5人为一组,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并制成精美、详细的课件,在课堂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本组制作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如此,我就调动了班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并激发了他们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总是用口头语言给学生描述课文中的情节和情境,这样纵使优美隽秀的文章,学生听起来也味同嚼蜡。而信息技术,集声音、视频、画面、文字等于一体,能够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描述通过生动有趣、色彩鲜明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从而创设出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来了解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有关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图片,并给学生放映了一段黄果树瀑布的视频,于是,学生马上就感受到了文中所描写的“银雨撒金街”的壮观奇景,并被眼前的美丽景象所吸引,他们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投影屏幕,认真观看着黄果树瀑布如诗如画、生动形象的壮丽景观。这样,我们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丰富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现课文情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而且由于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他们无法真正感知和体验,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将课文中的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等教学优势的信息技术,则能打破这一落后教学局面。它能使课文中所描绘的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重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篇10

一、抓住文章标题设计,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缩影,是文章重点的提示,是文章线索的暗示,是文章丰富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思想感悟的折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的标题是文章最敏感的神经,抓住文章标题进行阅读整体性提问的设计,可以便捷地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教学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围绕文本标题设计下列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儿童多处呈现出什么情境?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性提问的引领下,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儿童多处热闹非凡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天真烂漫。作者选择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不仅是因为儿童天真活泼,生机勃勃,而且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儿童就是春天,儿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儿童有无限光明美好的未来。“只拣儿童多处行”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更表明了作者对儿童的无限关爱,希望儿童得到春天般的呵护和感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整体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阅读文本、感知内容、探索发现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抓住文章结构特点,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好的构思,构思在写文章时是作者思路的运行,这在读者面前表现为文章的结构脉络。作者借助思路把内容庞杂的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借助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体会作者的情愫。写得好的文章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抓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设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问,引导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时,我发现本文叙写的对象是秦始皇兵马俑,围绕这种特殊的对象,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既具体地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具体情况,又显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根据文本结构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整体性提问的问题: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临潼的哪几种秦兵马俑,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结尾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和中间部分构成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秦兵马俑有着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依次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驭手俑和军士俑)、弓弩手俑和马俑等六种典型的秦兵马俑。文章的开头指出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地处西安临潼,结尾指出其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这样,学生充分整体感知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为下面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文章语言赏析,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经典,许多篇选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堪称经典范文,这些课文都有过人的文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感受如此精美的语言,总让人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美好感受。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美好的语言,认识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和创造语言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