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规范文
时间:2023-03-16 00:0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子弟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父母。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弟子规里面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悌”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篇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教育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为本。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其实不然,有消息称,中国自恢复高考的三十年来,并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工作者中的顶尖分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因为成绩只能说是理论知识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实验工作等,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气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与人家良好沟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谈什么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
篇3
一天下午,我请假外出,领导的电话急告:我班的杨佳毅自习课时跑上教学楼楼顶,独自发呆,那可是七楼!江副校长亲自上去叫他,好歹才把他哄下来。听到这我心里一阵紧张。第二天,我赶忙把他的双亲请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的样子令我心惊。我们问他为何这样做,只见他喃喃自语:“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爸爸妈妈这么爱你,你难道不觉得幸福吗?”我们问。他说:“我不觉得幸福。”原来孩子在家里和父亲经常吵架,火爆时还会反锁在房间里久久不出门;中午有几次还从午托班偷跑出来,独自爬到箭盘山山顶。“唉,要是他一时想不开,后果不堪设想啊。”父母低头垂泪,摇头叹息。怎样的生活才是幸福呢,这是现今很多衣食无忧的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我一直思考的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弟子规》。这本书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是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把学做人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有”童蒙养正”之说。但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学习,而忽略了做人。于是孩子出现了许多坏毛病,甚至做出了令人遗憾的事情。就像我班的这位男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仅对父母毫无感恩之心,甚至让父母提心吊胆,这不就是做人方面出了问题吗?但《弟子规》毕竟两百多年了,对今人到底还有多大的影响呢?
带着几分疑问一些信心,我把蔡礼旭老师的《细读》碟子发给全班学生,让他们和父母观看,要求写读后感和行为变化。学生每次的周记都记下他们的感动和行动,让我看到他们的善心一点点地长养,对父母的报答也越来越多。杨佳毅在周记里感叹:“从来不知道做人原来要从孝敬父母开始,因为没有哪个人这样深刻地告诉我这么好的道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当初我连孝顺都没做好,又怎么可能把学习弄好呢?” 过了一段时间,他在周记里说:“今天爸爸回来,看到我在电脑前,以为我玩游戏,就把我大骂了一顿。我正想顶嘴,这时弟子规里‘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几句话跳出了脑海。等到十几分钟,我看到爸爸不生气了,就拿着资料走到他的面前,说‘爸爸,我刚才是打印资料的,不信,你看。’爸爸看到了,笑了笑,还对我诚恳地道歉呢。我心里充满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从那以后我很少和爸爸顶嘴了,就算是冤枉我,我也知道他是为了我好。”真的,这个孩子一点点在改变。他的脸色柔和多了,眼里闪着快活的光芒。这个学期,他还被大家选上了班干.,我的课堂上还常常把手高高举起争取发言..
在最近的家长反馈信中,杨佳毅的妈妈写了满满一面纸。上面写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一进门,就闻到酸甜排骨的味道,只见儿子从厨房里跑出来,‘妈妈,快来尝尝我煮的排骨。’‘是你煮的吗?’‘你很久没有回家吃晚餐了,你不知道,现在我每天都跟爸爸学煮一个菜。’
“自从看了后,他懂得对父母尊重孝顺,对生活认真积极,早晚洗冷水澡,培养坚强毅力。看到他一天天变好我感到十分欣慰。”
篇4
《弟子规》读后感 在学校的建议下,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这本书以“三字经”的格式,给我们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因为“三字经”的格式是一种古文,很多内容我根本看不懂,所以作者还给它们加了译文,并列举了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貌,让我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让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从中也让我受益无穷。
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当自己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时,不可以只考虑自己而不舍得付出;对于别人的才华,应该佩服并加以学习,而不可以嫉妒甚至毁谤。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值得我们小学生们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它教育我们人不能自私、骄傲,要学会谦虚做人,时刻想到为集体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拿我本人来说,我也特别想为班集体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幸运的是,我每天早读时有机会给同学们带读,看到同学们那么认真的神情真让我感到高兴。另外,我也要学会谦虚,多向那些优秀的同学们学习。你看,我们班上有那么多成绩比我优秀的同学,还有很多同学有各种各样的特长,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我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做到“人所能、勿轻訾”,虚心向他们学习,我相信我的成绩也一定会提高,表现也会更优秀的。
《弟子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相信你读了也会终身受益的。
《弟子规》读后感
当一缕阳光射进我的小屋,微风拉开窗帘,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阁已久的《弟子规》,心中感慨万千。儿时,当我光着脚丫跑过书柜时,就被这本《弟子规》可爱的封面吸引,曾伸出脏兮兮的手摸着可爱的封面问妈妈:“这是什么书啊?”妈妈说:“这是《弟子规》,宝宝长大了也可以读的。”这是我初遇《弟子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对《弟子规》有了更多的了解,它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学者李毓秀所著,《弟子规》跨越时空的障碍,引导着不计其数的年轻人,让我不得不叹服这学者的厉害。
《弟子规》以孝开篇,“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颇有感触——
我家经常上演这一幕:母亲做好了饭菜,连声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吃饭了!”可我还沉浸在我的动漫世界中,对母亲的呼唤充耳不闻,直到母亲怒不可遏,我才遵命。自从我读了《弟子规》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耻的,此后,我改掉了自己这个坏毛病,妈妈再喊我吃饭,我会马上关掉电视到餐厅,爸爸妈妈呼唤我时,我会第一时间应声并跑到爸爸妈妈跟前,爸爸妈妈对我的这种改变也赞赏有加。我感谢《弟子规》为我带来的改变。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读着。我觉得这是教我们有“礼”。礼貌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养,没有礼貌就更谈不上孝道了,恭敬长辈也是孝道的一种。有一次,我刚刚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结果回家的路上就与班主任撞个正着,我尴尬地想要绕路,不想与老师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规》里的句子在脑海蹦了出来,古人都懂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难道我还不如古人?文明在我这里就退化了吗?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给老师敬了个礼,恭恭敬敬地问了声:“老师好!”老师和蔼地摸摸我的头,直夸我有礼貌,我心里轻松了很多,也为当时想绕路的想法羞愧不已。
现如今,《弟子规》仍然广泛流传,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都读过这本书,它通俗易懂,能教育你守孝道懂礼让、教育你遵守社会公德。在叹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我也在《弟子规》中慢慢成长。现在,我仍然会在闲暇时翻看《弟子规》,我一遍遍地读,在《弟子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素质的文明人。
《弟子规》读后感
都说人是善忘的生灵,又是无知愚妄的动物,我们小时候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一言一行,举止言谈都是有师长谆谆教诲,加以引导着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学是堕落的天堂”。大学生从高中炼狱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监督、管束、约束,获得了空前的几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权,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规划管理的国度,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无法顺应承担。相应的表现就是:早晨七点起床算早,六点起床几乎不可能,八点是正常,更有甚者,周末昏睡到十一二点,或是整天不下床。熬夜成了大学生活的标志,享受风习弥漫整个校园。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羸弱,丧失了梦想、拼搏激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基础性的身心健康。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园心情主调,人生无趣人生没有意义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大肆弥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问题愈演愈烈。迎对问题的同时,一种呼唤,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声音和努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我在这种背景下重读了《弟子规》,当然也是伴随着“国学热“,返回传统的潮流,重读文化经典作品,社会反思和寻求的浪潮是呼应的。也许大学生浮躁颓废现象本身就是与社会整体性浮躁一脉相连的,就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等等传统教育书目在教育界学术界舆论界纷纷拉开了热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解读,怎样把握好度以适可而止,这仍是值得考虑商榷的问题,也是需要留待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我读《弟子规》有种重受教育的感觉。都说人是善忘的生灵,又是无知愚妄的动物,我们小时候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一言一行,举止言谈都是有师长谆谆教诲,加以引导着的。规范不需要我们去寻找自来会向我们昭示。然而社会自以为这种教育可以一劳永逸,刻印在我们意识里,在今后将永恒的发挥作用。然而事实是我们越来越迷惘。道德规范意识越来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结果是使我们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标准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比初高中生的整体水平高,而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又比大学生高,大学生的比社会人员高,人的群体道德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我们的伦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篇5
【关键词】弟子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脱胎于《论语》,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与记忆,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或出外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朴实无华,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路径,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精神资源。
一、《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范,提升职业素质,形成较强职业能力的教育。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必须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体系之中。《弟子规》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弟子规》所彰显的正是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孝、悌、仁、爱,所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尤其值得高职院校重视和借鉴。《弟子规》中养成教育思想是丰富具体的,并且易于化为实践行动。第一,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弟子规》认为,为人弟子应该养成听从父母教导,孝顺父母和尊重师长的良好习惯。《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你,你要赶紧答应,不可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你要马上去做,不可拖沓推诿;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你应该恭恭敬敬聆听;父母在责备乃至责罚你的时候,你也要虚心接受。《弟子规》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冬温夏清,晨省昏定,出门回家,禀告父母。在学校也是一样,高职院校学生要尊敬师长,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严格遵循请假报告制度,有事请假不逃课,不随便外出留宿,顶岗实习及时上报岗位信息变动。《弟子规》指出,少让父母担心,就是一种孝心。高职院校学生要养成与老师的及时沟通习惯,否则“失联”的你,会导致老师父母深深的担忧和牵挂?第二,注重细节,养成习惯。《弟子规》中对小辈的规矩是非常强调的,而且规定得相当细致。如要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即不管吃、喝、坐、走都应让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子规》认为,应养成生活有序、讲究卫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弟子规》认为,好的行为举止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弟子规》中对为人弟子的立、行、跪、拜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现代礼仪也讲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们的行为举止要“站如松,坐如钟,动如风,卧如弓”。《弟子规》的内容对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形象大有裨益。第三,诚实守信,见贤思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做人要十分讲信用。《弟子规》中也有类似的话,要“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怎么可以呢?现代社会信息泛滥,真假莫辨,当学生面对各种各样诱惑的时候,更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乱发表意见,随意传播虚假信息,所以《弟子规》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继承了孔子在个人修养和教育工作中重视个人修养、迫求完美化人格的理论,要求人们形成“见贤思齐”“反求诸己”的习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你就要追慕思齐,立下决心,发出宏愿,迎头赶上去。纵去远,以渐跻,立下一个长远的规划,逐渐地赶上他。古人说: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四,读书三到,持之以恒。关于读书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就是《子弟规》所传授的读书方法,意即读书要集中精力,排除杂念,把心思和脑力用在读书上,而不是心不在焉,有口无心。实际上,读书三到这个方法不仅对读书有益,而且能借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事习惯。《弟子规》认为,在读书、学习方面,首先要求孩子要读好书,其具体标准是:“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在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在他的判断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应该让他在指导之下阅读经典,启迪智慧。《弟子规》还告诫我们不要自暴自弃,对自己应该永远有一种追求,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以弟子规养成教育思想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战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观念,不能把学校仅仅当成“职业养成所”,而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弟子规》蕴含深厚的养成教育思想,已然引起了高等教育研究者广泛的注意,不少高职院校学习《弟子规》,诵读《弟子规》蔚然成风,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职业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形成文明守纪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意识等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高职核心能力。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是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弟子规》所蕴含的职业养成教育思想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一)环境养成教育,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
《弟子规》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里强调学习环境贵在干净与整洁有序,不求奢华与舒适。诚然,大学校园环境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感染、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我院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坚持“人文性与生态性”相谐和的理念,努力把校园建成环境优美又富有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的生态型校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宜教、宜学、宜居的花园式学校。学院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成立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形象识别系统CI”课题,使得校园每一幢楼宇,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湖泊都充满人文气息。例如“齐贤楼”取“见贤思齐”之意,“修远楼”寓有大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精神,“弘毅楼”语出《论语•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南大门镌刻着我院的校训——“知行合一,明德致远”。学院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餐厅的楼道、走廊、房间中精心设计布置了校风校训、名人名言、图画标语等,让一墙、一廊、一室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环境气氛的有益熏陶。学生置身于这样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的校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能感受到胸中勃发的职业理想并充溢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二)管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
《弟子规》强调管理养成教育,诸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冠必正,纽必结”“将入门,问孰存”等等,不一而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学生跑操制度。为培养在校学生“特别能吃苦”精神,学校积极推行“阳光体育”活动,2008年9月起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认同感,空乘班、丰田T-TEP班、“柳工机械班”、“沪宁钢机班”等同学上课时必须身着统一职业装。学院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院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并量化成绩作为个人评比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狠抓制度的执行,坚持开展大学生文明宿舍、文明个人考评工作,促进了文明修身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
(三)身教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言教不如身教。《弟子规》云:“话说多,不如少”,又言:“果仁者,人多畏”。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踏踏实实放下身段去践行。人们敬畏那些德高望重之人,不是他们的话说的有多漂亮,而是他们“身为世范”的身教作用。学院非常重视教职工的身教作用,通过教职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影响和教育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学院评选优秀教师由领导测评、同行测评、学生测评构成,其中学生测评的比重最高。学生坦言,他们会把票投给那些真正热爱学生,拥有职业自豪感,学识渊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于奉献,能处处身先示范的教师。学院通过网络、橱窗、表彰会议,让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广为传播,让其渗透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学院还延请交通行业精英,杰出校友为学生开讲座,谈体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成功人士,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课堂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弟子规》在“余力学文”部分,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你只管埋头读书,而不去亲近仁者、追求道德的完善、品格的培养,结果你只能使自己浮华不实。拥有书本知识只是一个人成为仁人的某一要件而已,而不是全部,这是儒家的要义。死读书、读死书,或者说纸上谈兵,往往是难成大器之人,甚至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在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二次创业新征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养成教育,力求把其打造为我院素质教育的高地。学院科学制定“教学质量年实施计划”,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学院领导也深入课堂,督导素质教育在课堂的实施。经过科学组织和有效实施,课堂教育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小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等在课堂得到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养成教育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责任意识、顾客意识、全局意识、保密意识、学习意识。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实践,旨在给予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发展。《弟子规》作为优秀的文化传承,其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为当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也为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9).
[2]许本洲.职业养成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
[3]张晓华.浅析《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3).
[4]济南职业学院.强化职业养成教育,提高高职核心能力[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10).
篇6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和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品读心得及感受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品读心得及感受1《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地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诲,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品读心得及感受2感恩老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
《弟子规》品读心得及感受3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故意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心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面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厉批评,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宽厚,才是完美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亲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
而我平时就很任性,经常擅自做主。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事,我喜欢了才做,不高兴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妈妈同意就买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诉妈妈,自己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妈妈只是让我自己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己,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心了。
《弟子规》品读心得及感受4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弟子规》品读心得及感受5曾几何时,一直不屑读《弟子规》,以为那是封建体制的产物,如今随着年龄细细读来却不禁感慨万千,古人的智慧着实让人叹服,其中道理蕴含了多少道理精华啊,我们一起起来学习和阅读把,希望大家学会更多的道理!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篇7
昂立外语学校二年级(系列一)班:刘昌?
我国文学艺术经典——弟子规,我喜欢读。
老师教我们学弟子规,叫我们背弟子规,教我们去理解。因为里面有很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今天谭老师教十二个字:“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就是告诉我们对长辈要孝顺,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有一次,爸爸回来很渴,我连忙倒水给爸爸喝,
爸爸笑了,我也笑了。
篇8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酢⒊吭蚴 ⒒柙蚨ā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实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R饰、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倾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篇9
最近,我读了一本古人流传下来的一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的一本书,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 丧三年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篇10
我喜欢桂花。冷露无声的季节,只见轻黄、纤小的四瓣形花朵成团成簇地在浓密的绿叶中绽放,自有一种高洁、雅致、不张扬的气韵。她散发的幽香,涤神致远,一旦入心,便永远难忘。
我生于秋天,阳历的生日有两次还正是阴历的中秋节,与桂花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
1957年,当32岁的父亲因“分子”,“旧军官”的不堪身份沦为阶下囚时,26岁、在贵州黎平县任人委秘书的母亲也随即被下放,赴更远的山区,“与苗族侗族打成一片”,栽秧割谷刨地挑粪,一去三年。我被托给赵奶奶照管时,尚不足周岁。
赵奶奶慈眉善目,慢声细语。常用一条绣花缎面的“背扇”把我束在她厚而暖的背上,房前屋后忙个不停。她的房子临街,有些暗的堂屋里除了供着一尊佛像的神龛和两把旧太师椅,别无他物。走进后院却风光无限:天井中央一棵挺拔的桂花树越墙恣肆生长,两旁是好几盆茉莉,倚墙的栀子花足有半人多高。再向前是一个大的庭园,种着桔、桃、枣、石榴和枇杷,其间夹栽了凤仙、月季、向日葵等花草。春天,我,一条黄狗,跟着大我几岁的奶奶孙子在撩人的万花丛中采花扑蝶,看枝头麻雀斗嘴、喜鹊欢叫。到了蝉声渐隐、蛐蛐吟唱的夏夜,我们便循着忽闪的亮光,跳进黑黑的草丛去追萤火虫。到了秋天则爬树摘果、捉昆虫、满园大叫、疯跑。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捉金龟子。拇指头大小的金龟子有着墨绿色闪着金辉的漂亮背壳,像一部迷你型的豪华轿车藏在低矮的果树桠中。我们轻易地把它捉住,这时它便会“装死”,但只要用一根棉线在它背翅的缝隙里拴牢,然后捏着线的另一头猛甩几圈,“死者”便复活了!它就会倏地拼力张开两层美丽的翅膀,带着棉线迅疾飞向天空,同时发出一串“嘤嘤”的美妙声音,惊艳无比。那一刻,我的心也快乐地飞了起来。多少个微风徐来、桂香满庭的夜晚,奶奶搂着我坐在桂树下望明月、数繁星,哼着歌谣,编织着我母亲回来的梦境……回想起来,在落地之初,我未能感知人世间那些阴冷的画面,其实是造物主的庇佑和垂怜。在亲情缺失,物质匮乏的岁月里,我的幼年能相对身心完整,已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奶奶家那一树桂香,带着温暖的人性和最美的风景,深深植入了我的灵魂。
童年花季,除了母亲的怜爱、老师的偏爱,书和歌伴着我走过。六岁一年级的我,认字考试第一,这是我从“识字分子”日后转身为“知识分子”的原始资本。我家紧靠书店,学校挨着文化馆,它们是我的校外寻梦园。母亲每天给我一毛钱、二两粮票买早点,可买到一碗铺着好几片肉的米粉或一碗甜酒粑或两片油炸糍粑加一碗稀饭。我常常省了早饭,数一堆“毫子”去买连环画、《小朋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往往放学铃未响就饿虎抓心。去文化馆,我不时看到眼镜里迸出寒光的贾老师厉声斥责着那些不爱护图书或逾期不还的人,要没收他们的借书证。一次我借了《雷锋》、《卓娅和舒拉》,不小心墨水洒在雷锋脸上,顿感末日来临,惶惶捱到还期,冒死对“贾眼镜”说《雷锋》丢了,她一挥手,只要我照价赔偿二毛六分钱。这是我第一次粗心、撒谎付出的代价。我孤独而快乐地生活在《宝葫芦的秘密》、《西游记》、《安徒生童话》、《童年》等的世界里。《童年》里有一位凶恶的继父,一想起他被小高尔基粘住了屁股的丑态,我就万分解气、大笑出声!但家里那本《鲁迅全集》,读到《狂人日记》,尽讲着“吃人”的事,还有一句:“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我怕得有理”,令我发怵。而我是多么喜欢儿时那条“赵家的狗”!
对歌的最早记忆,是赵奶奶抱着我如梦的哼吟。接着是母亲教我她们军大唱的《保卫黄河》,后来便唱尽花鸟虫鱼、山水云天、英雄伟人。零成本的歌不离不弃地跟着我。最难忘两首“桂花歌”,一首是小城人张嘴就来的本土民歌《桂花开放幸福来》。晚上,母亲常牵着我去单位开会,会前大伙总会兴奋地要我们“来一个!”我当然唱得比母亲更欢更响,心如桂花怒放。还有一首是当年万众一调的语录歌中格外清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温婉的吴侬曲调、昂扬撼人的旋律,表现出失去亲人的伟人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力。每当它的旋律响起,桂花树下围着英魂起舞的嫦娥、捧着桂花酒的吴刚即翩然眼前,让我如醉如痴、泪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