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谚语大全范文

时间:2023-04-08 01: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谚语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生谚语大全

篇1

1、做事有手婉有计划,时来运就转。

2、每天上班都是一场表演,很多人在看你表演。

3、缺憾才是人生的真实。

4、我所占的便宜是比别人有机会更努力而已。

5、黄金七秒半,小不忍则乱大谋。

6、没有目的的行动会很无聊。

7、欢喜去做擅长的事;因为擅长,所以做的好。做的好,所以愿意再做下去。

8、做枯燥工作时,音乐会帮忙减少错误。

9、安对位子才能展才。

10、自己负责做决定,至少自己是错误的主人而非受害者。

11、走路走路走出去才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很难。

12、千古一难,难在开口说声“我错了”。

13、以前的人因没得选择而认命,现代人则因机会太多而惶恐。

14、很少有人尝试过脚踩冰淇淋的滋味。

15、事情生变,好的就叫好运,坏的就叫坏运,好坏还会互相轮替发生。

16、饭店总裁在高峰时间走楼梯上下,不占用电梯空间,以便多容纳一位顾客。

17、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18、有了新观念就要拿来试用。

19、借问,不必还;借观念,不必还;借智慧,也不必还。为什么还不肯借?

20、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做的多,不如做的妙;选的多,不如选的好。

21、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

22、一棵松而已,有人用看的,有人用听的,有人用想的,有人用推的。

23、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24、绝大多数的人都很会了解别人,但不去了解自己。

25、何不担搁几分钟花二滴口水付几块钱电话费,向适当的人请教一下呢?

26、人强不如命强,命强不如运强,运强不如形势强。

27、生。前半辈子不养生,后半辈子养医

28、人生何处无危机?放手让她去探险去成长。

29、人本活在问题中灰尘中细菌中。

30、遇事才虑。

31、用书面把问题一条一条写下来,可以筛掉很多人与事。

32、遇山水转,遇石水转,遇岸水转,遇舟水转,人生旅途何妨委屈婉转。

33、为自己活,为别人活,合起来成为“在别人心目中完成自我”。

34、阅读是眼睛的延伸,水平的提高。

35、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老板的一通电话。

36、不是别人没讲明白,你要主动问清楚。

37、明天的情势或许和今天一样,但明天的我绝不是今天的 我。

38、没慧根也要会跟。()

篇2

关键词:对于教师权威性的认知;跨文化比较;高等教育权威性关系

一、前言

教师权威性的概念最早由Oyler(1996)提出,指的是在学习环境内教师对于学生的可控性和赢得学生满意度的能力。根据Kneller(1971)的观点,一位成功的教师至少应该有着组织和指导课堂活动的能力,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巧妙地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应认识到学生的需求。

本研究采取Weber(1947)的观点,认为权威性人物是指被大家公认为可以命令的人。与此同时他的指令被低于他社会级别的所有人所遵守。换句话来说,权威性是一种社会构建,它可以使一些社会个体通过某些公认的社会规范来把其他社会个体组织到一起,并通过命令、指导的方式实现社会制度层面的目标(Hemmings, 2006)。

在教育领域,关于权威性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原因在于教育的启发性和对学生加以控制之间的矛盾。如果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学生的学习自,那么教师权威性如果运用不当,就有可能对这一目标起到相反的作用。(Franklin, 1986; Tirri,1999)。尽管关于权威性的讨论众说纷纭,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威关系有其存在普遍性,这也是激发本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Dornbusch 和 Scott(1975)把正式权威性界定为"无论个体有何种特性都不会消失"(p.40)。它产生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之中。在权威性的非正式层面上,Dornbusch 和 Scott(1975)指出"它是基于个人特征或者个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而形成的"(p.43)。也就是说,一位教师的个体"特征",例如他/她的外表特征和性格可能在赢得学生的支持和拥护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知正式权威性和非正式权威性的共同作用。在教与学发生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之中形成的特定思想价值观也会对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界已经有不少关于中美文化对权威性影响的对比研究。例如,Zhang(1996)的研究发现中国五岁到十三岁的儿童与他们的美国同龄人相比,更加顺从父母的权威性。另有一些研究也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他们对教师权威性因素的看法,比如说知识优势和社会职位等等,也会不断地变化(Yau, 2008)。然而,极少有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层面老师和学生权威性关系的跨文化比较方面,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基本都已成人,他们对于权威性人物的评价标准,也由于其在特定的教育系统的长期存在而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也早已发生变化。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空白。

通过向中美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发放问卷的形式,本课题旨在回答两个层次的研究问题:

首先,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任课教师的态度是更被正式权威性,还是更被非正式权威性影响?如果非正式权威性影响作用比较大,那么教师的何种个人特点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

其次,文化因素是否对大学生对教师权威性认知的程度产生不同作用?如果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对于身处跨文化的课堂里教育者来说, 又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调查样本包括了109名中国本科生(31男;78女)和84名美国本科生(47男;37女)。中国学生样本的平均年龄是19.5岁(标准偏差为0.5),美国学生样本的平均年龄是19.1岁(标准偏差为0.2)。

2、测量工具

本问卷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调查对象对于教师正式权威性和非正式权威性的偏好;第二部分测量了教师个人特点对其权威性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选择的特定教师的基本信息,作为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自变量。每个问题最高5分,最低1分,代表学生对表述的认可度。

三、结果

1、学生总体反馈

表二是两国学生总体对问卷所涉及的每个问题及3个因子的反馈。

表二 "关于高校教师权威性的态度的调查问卷"-总体反馈备注. N= 187

2、中美差异

两国学生对问卷的总体反馈结果显示,国别和文化差异没有对学生对教师权威性的认知产生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影响。对两国学生在问卷的三个因子的深层对比显示中美学生在对教师正式权威性、非正式权威性-内容一致性,以及非正式权威性-沟通能力三方面都显示出统计学上有意义的一致性和相似度。具体结果如表三所示。

表三 关于高校教师权威性的态度的调查问卷"-中美差异T检验结果

备注. df = 185

本问卷的最后三道题调查了教师的个人特点,包括年龄、职称对学生认知权威性 造成的影响。结果如图一及图二所示。

图 2. 教师职称对权威性的影响

四、讨论

本课题的结果表明,两个国家的学生,无论他们个人态度或者与他们老师的关系,都同意权威性关系。原因很可能是在于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他们对于等级制度已经习以为常。无论是在社会层面或者学术层面,他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本研究验证了在个人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尊重制度权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Arum,2010; Rigby, 1984)。

中美大学生对于正式/非正式教师权威性看法与他们国家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关联。换言之,文化和思想的区别在跨文化师生关系之间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这个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类作为世界上的一个物种,虽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下表现的丰富多彩,但是和差别性相比,他们还是有着更多的相似性。特别是在个体如何发展,以利于在学术方面融入她/他所生活的社会方面更是如此。尊重经验,遵守各种法律总是在一个儿童成长为睿智成人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为教育研究者们和课堂老师们提供了通过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从文化方面、语言方面和历史方面截然不同的国家进行调查,得出对高等教育体系权威性的看法。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可能会给如何在一个多样性的教学环境中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关系提供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Arum, R.Improve relationships to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Behavior in School,2010,93(2),9-13.

[2]Dornbusch, S.M.& Scoot,W. R.Education and the Exercise of Authority.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1975.

[3]Franklin, B. M. Building the American community: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search for social control. London: Falmer,1986.

[4]Oyler, C.Sharing authority: Student initiations during teacher-led read-aloud of information book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6,12,149-160.

[5]Rigby, K.The attitudes of English and Australian college students towards institutional authority.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4,122.41-48.

[6]Tirri, K.Teachers' perceptions of moral dilemmas at school,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9,28,31-47.

[7]Weber, M.Max Weber: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 Henderson and T. Parsons, Trans.).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1947.

[8]Yau,J.,Smetana,J.G.,& Metzger,A..Young Chinese Children's Authority Concepts.Social Development,2008,18.210-229.

篇3

【论文关键词】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殚精竭虑的事情,笔者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同时也是依靠人去做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人的认识,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是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之前,首先要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到近代的费尔巴哈等一大批思想家都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但他们都把“人”扔到人生活的社会之外去理解,因此,“人”在他们那里是一个看不见的抽象物。只有在马克思那里,“人”才真正显露其面目,“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而这一切,都应在人的实践中得到理解。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有效性。由此,也才能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有着比较科学的把握。

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劳动。正是劳动使人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据。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也正是劳动“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就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就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从中,可以这么认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因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发展也必然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诚如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这也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表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是现实的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所讲的人并不是栖息在社会之外的抽象的“类”和“种”,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落实在每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是现实的个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个人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审视下的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任务和主题。时代的任务和主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主题,因而重新审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审视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误区。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以远期目标代替阶段性目标,造成目标的高不可攀与远不可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预期结果。由于我国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思想教育目标也要求高度的保持一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常常以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所代替,按照以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所要的要求来实施任务。这样目标的设定没有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认识、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阶段性特征,使得目标高不可攀,人们失去信心。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归属上:片面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过分强调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心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使得工具性价值发挥到极致,忽视其目的性价值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片面的社会本位主义的影响,在教育中,存在着把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人的自我价值人为的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的自我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集体主义片面理解为反个性、反个人利益的整体主义,甚至贬斥个人欲望、利益、自由。这种过分强调集体、社会、组织,淡化了个人;强化了个体的人身依附关系,抑制了个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

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上:不恰当突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对象过于客体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教育者为惟一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被理解为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个人的物质化、精神化的需求,把受教育者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使思想政治教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单纯取决于教育者的能力和需要,受教育者成为没有独特能动性、缺乏创造自为性的“自然动物”。受教育者的过于客体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其疏导人心理、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功能,严重地挫伤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4.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确定上:只重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教育内容过于狭隘,陈旧。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其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伦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几十年一贯制,教育周期长、信息量少,基本上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循环教育。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们普遍关注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而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德育功能的发挥,忽视其智育功能,使其内容空洞化。同样,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转折的关键时期,相对大学宽松的人文环境赋予学生更为强烈的成熟追求,进而也使得他们对于自身个性人格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渴望心理。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培养听话、服从、谦恭、克制和无私的形象。因此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利于社会的大学的安全稳定,却容易扼杀人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压抑个人的发展。

5.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实施上:唯自上而下的灌输方式,途径单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被仅仅归附为“传道”即以强制灌输为中心。灌输教育方法指向性十分明显,即向大学生灌输社会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些是一元的,它是一定社会、阶级培养人的手段。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再加上说服教育法运用不当,自然会引起学生对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的排斥,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削弱。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当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工作要创新。要强化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价值中的高层次需要,只有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人更好的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个人的充分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2.方式要得当。多样性、互动性的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特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追求个体生命自然而和谐地发展,促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传统做法,更多地采用民主讨论的方法、平等交流的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之中,增强现实感、亲切感、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参与,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唱主角。

3.结合要紧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教育与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光靠正面灌输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运用管理手段,以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思想教育工作为管理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舆论支持,而管理工作又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证、法律支持,二者统一于管理系统之中,共同推进目标的实现。

篇4

弱者认命,强者抗命。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志在中华。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生命的绝唱来机只争朝夕,如诗的年华更需惜时如金。

生命因进取而辉煌,青春因高考而壮美。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弱者等待时机,强者争取时机,智者创造时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

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

命运自己主宰,奇迹自己创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篇5

关键词:概念整合 汉语谚语 心理空间 语义构建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兴的语言学科――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语言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阈。近年来,Fauconnier等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在美国的认知学界得到了普及,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语义构建方式的潮流之一,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语言理解研究。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理解研究的全新突破,尝试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汉语语言现象。

“多年流传,包含有深刻的社会斗争经验、生产斗争经验的简练形象的语句叫谚语。”①(P202)谚语语言简洁、意义深刻,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对汉语谚语的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汉语谚语研究主要侧重从汉语谚语的分类、特点、性质、形成、修辞、文化等方面对汉语谚语本身进行静态研究,从认知角度对汉语谚语语义构建过程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为更好地理解汉语谚语,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语义构建及其认知机制进行探析。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即概念合成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于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语义构建理论。心理空间不是语言形式本身,它潜在于语言表达形式之下,是人们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构建的概念包。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②(P254)换言之,概念整合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组合,形成一个能够在交际过程中连续得到调整、修正的心理空间网络,在线、动态地构建语义。

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需要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s)、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等四个心理空间,其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输入空间I是源域空间,输入空间II是目标域空间。这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在概念整合网络中,当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两个输入空间因为部分的具体成分或者认知框架的相似性,存在部分映射关系,新概念的创生过程就是这两个空间进行跨空间映射,这种相似性投射到更为抽象的类属空间,接着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都投射到合成空间,进而形成层创结构。层创结构并不是合成空间本身的结构,而是整个概念整合网络的动态结构。③(P149)层创结构经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充(elaboration)三个环节进行整合运作。

三、概念整合理论下汉语谚语的语义构建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能够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理解、揭示汉语谚语的认知动因及其推理机制。下面以取自马国凡、吴学恒(2001)主编的《熟语大全・谚语集锦》的几条汉语谚语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揭示汉语谚语的动态语义建构过程。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语义构建

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生的整合网络中,输入空间I包含了“甲变化成乙”这一组织框架,框架里包含了冰、水、变化关系等角色。输入空间II提供“三尺冰”“寒冷”两个具体元素。这属于概念整合网络中的简单型网络,合成空间要借助输入空间I提供的组织框架来组织输入空间II提供的具体元素进行运作。类属空间里的“变化”这一特征决定了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接着通过投射,输入空间II中“三尺冰”“寒冷”两个具体元素被填充抽象框架中的甲和乙,完成概念整合的组合环节。接着输入空间II中“三尺冰”“寒冷”触发人们的认知机制,调动人们的知识记忆,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化模式等被激活,在长时期的寒冷下,水可以变成很厚的冰,这是概念整合的完善环节。然后经过概念整合的扩充环节,“三尺冰”“寒冷”与激活的相关背景知识相结合,在合成空间产生一个层创结构:水形成了三尺厚的冰是由于长期的严寒而非一天的寒冷所致。在此,三尺冰的形成隐喻所有事物的形成,非一日之寒隐喻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是故此条谚语的语义为:事物的形成,总有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由此可见,此类简单型概念整合网络谚语的理解过程都是通过框架――元素的连接和压缩来构建谚语的语义的。

(二)“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的语义构建

谚语“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构成的概念整合网络属于镜像型。在此网络中的四个空间共享一个组织框架,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里的具体成分虽然不同,可是能够互相连接照映,最终映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

谚语“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共享一个组织框架“锤炼”,此框架投射到类属空间,输入空间I包含了四个具体元素:锤炼材料甲、锤炼者甲、锤炼过程(千次锤炼)、锤炼结果(利器);输入空间II也包含了四个元素:锤炼材料乙、锤炼者乙、锤炼过程(百次锤炼)、锤炼结果(纯钢)。类属空间中的抽象结构决定了输入空间I包含四个具体元素与输入空间II也包含四个元素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进行跨空间映射完成概念整合的组合环节;利器、纯钢的锤炼触发人们的认知机制,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模式被激活,让人们联想到熊熊炉火之上,匠人们一下一下抡锤冶炼的场景,完成了概念整合的完善环节;“锤炼”的相关背景知识与人的锤炼行为相结合,在合成空间中产生一个层创结构,完成了概念整合的扩充环节。在此,“千锤”“百炼”隐喻人生一切的努力奋斗;“利器”“纯钢”隐喻优秀的人才及一切美好的事物。谚语“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指人或事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锤炼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或美好事物。

(三)“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的语义构建

谚语“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构成的概念整合网络是单域型的。单域型网络整合是典型的来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投射,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具有不同的组织框架,可是只有其中一个输入空间中的组织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并且决定合成空间的认知操作。为合成空间提供组织框架的属于来源域,而语义理解的对象属于目标域。

谚语“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包含“量海水”“评价人”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I是“量海水”这一组织框架,包括度量者、度量对象、度量工具、度量过程、度量结果等具体元素,属于来源域,为网络中的合成空间提供组织框架;输入空间II是“评价人”这一组织框架,包括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具体元素,属于目标域,是理解谚语语义的重点。输入空间I将组织框架中的“度量者、度量对象、度量工具、度量过程、度量结果”映射到合成空间,完成了概念整合的组合环节;元素“度量者”“评价者”触发人们的认知机制,借助激活的“评价人”的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得出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评价一个人的认识,从而完成了概念整合的完善环节;“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的语义进一步扩充,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即如同海水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人是不可依据其相貌来估量其未来的,告诫人们评价一个人时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德能操行。

(四)“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的语义构建

谚语“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构成的概念整合网络是双域型的。相较于单域型网络,双域型网络的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有不同的组织框架和元素,这两个框架及其元素部分地映射到合成空间进行整合,形成层创结构。

谚语“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包含“宝剑”“梅花”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I提供了一个关于“宝剑锋利”的组织框架,具体元素有宝剑、磨砺、锋利;输入空间II提供一个关于“梅花飘香”的组织框架,具体元素有梅花、严寒、飘香。类属空间的“事物本性”元素将输入空间I的元素“宝剑、磨砺、锋利”和输入空间II的元素“梅花、严寒、飘香”联系起来,完成了概念整合的组合环节;接着“宝剑”“梅花”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模式得以激活,让人联想到砥砺磨剑、剑影明亮及白雪皑皑中梅花独自散发着淡淡芳香的场景,使人们对“宝剑”“梅花”的理解更加深入,完成了概念整合的完善环节;然后“宝剑、磨砺、锋利”和“梅花、严寒、飘香”等元素部分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借助投射来的组织框架和元素继续进行扩充,与人的行为、结果相联系,产生一个层创结构,“宝剑”“梅花”隐喻卓越的人;“磨砺”“经历苦寒”隐喻人的艰苦奋斗历程,从而构建出此条谚语的语义: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为卓越的人。

四、结语

作为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谚语,其语义虽然大多已固化于我们的认识之中,但其语义构建的认知过程尤为值得重视。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的概念整合理论,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的解释方法,为解读复杂的语言形式提供了认知语言学上的路径。基于前文的阐述可以得知:在理解汉语谚语时,概念合成理论的四个空间:输入空间I、输入空间II、类属空间、合成空间,清晰地揭示了层创结构经过“组合”“完善”“扩充”等环节在合成空间产生的过程,谚语的动态语义建构得以实现。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理解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研究“十二五”(2012)规划项目“基于概念合成理论的汉语谚语研究”[项目编号:12YY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02.

②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254.

③Fauconnier.G }Turner,Mark.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149.

④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51.

参考文献:

[1]马国凡,吴学恒.熟语大全・谚语集锦[Z].呼和浩特:内蒙古人

民出版社,2001.

[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3][德]F.Ungerer}H.-Schmid.认知语言学与导论(第2版)[M].

彭利贞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J].修辞学习,2006,(5).

[5]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语研究,2011,

(4).

[6]邓国栋.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中国古典诗词[J].广州大学学报

篇6

关于交朋友的英语名言(经典版)

1) Between friends all is common。朋友之间不分彼此。

2) 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 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3) A good book is the best of friends, the same today and forever. 好书如挚友, 情谊永不渝。

4) A man knows his companion in a long journey and a little inn.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5) The making of friends who are real friends, is the best token we have of a man's success in life. 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是人生中最成功的事。

6) The more we love our friends, the less we flatter them. 对朋友爱得越深, 奉承得就越少。 The smell of coin is often the knell of friendship. 铜臭味浓往往是友谊的不祥之兆。The 、true friendship seeks to give, not take; to help, not to be helped; to minister, not to be ministered unto. 真正的友谊追求的是给予, 而不是索取; 是帮助别人, 而不是被人帮助; 是为人服务, 而不是被人服务。

7) To prepare a friend, three things are required: to honor him present, praise him absent, and assist him in his necessities. 维护朋友, 有三件事情要做到:当面要尊重他, 不在场时要表扬他, 苦难时要帮助他。

8) Choose thy friends like thy books, few but choice. 选择朋友要像选书那样, 数量要少, 但质量要精。

9) My friend is not perfect—nor am I—and so we suit each other admirably. 朋友不会十全十美,你自己也一样,双方要互相尊敬。

10) For a congenial friend a thousand toasts are too few; in a disagreeable conversation one word more is too many.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1) A gentleman acts on behalf of an understanding friend, as a woman makes herself beautiful for her lover.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12) A brother may not be a friend, but a friend will always be a brother. 兄弟不一定是朋友, 而朋友一定是兄弟。

13) Friendship is like money,easier made than kept。友谊如金钱一般,容易得到却不易保持。

14) He is rich enough who has true friends。有真朋友的人是富翁。

15) We can live without a brother, but not without a friend。 我们生活中可以没有兄弟,但不能没有朋友。

16) a bosorn friend after brings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7) A brother may not be a friend, but a friend will always be a brother. 兄弟未必是朋友,而朋友总是兄弟。 ——Benjamin Franklin

18) A father is a treasure, a brother is a comfort, but a friend is both. 父亲是财富,兄弟是安慰,朋友兼而有之。

19) A friend exaggerates a man’s virtue, an enemy his crimes. 朋友宣扬人的美德,敌人夸大人的罪过

20) Without confidence there is no friendship. 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Epicurus

关于交朋友的英语名言(热门版)

1)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

2) Between friends all is common. 朋友之间不分彼此。

3)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death. 没有朋友, 虽生犹死。

4) Old friends and old wine are best. 陈酒味醇, 老友情深。

5)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得朋友难, 失朋友易。

6) Misfortune tests the sincerity of friends. 患难见真情。

7) Old friends and old wines are best. 陈酒味醇, 老友情深。

8) A friend is never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 需要之时方知友。

9) The friendship of a gentleman is insipid as water. 君子之交淡如水。

10) Friendship is almost always the union of a part of one mind with a part of another; people are friends in spots. 友谊是两者思想的结合, 志趣相投才能成为朋友。

11) Be true to your word, your work, and your friend. 人应遵守诺言, 忠实自己的工作和友人.

12) Long together share sb.’s joys and sorrows together, in order to have friends with complete mutual understanding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古罗马)西塞罗

13) Love, friendship, respect, do not unite people as much as a common hatred for something. 爱情、友谊和尊敬都不如对某物的共同的恨那样能把人们团结起来。——Chekhow

14) I like a simple friend, who holds my faults like a looking glass before my face. 我喜欢这样的朋友, 他对我的缺点就像照镜子一样直言不讳。

15) It is well that there is no one without a fault, for he would not have a friend in the world .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想交没有错误的朋友, 你就没有朋友。

16) It is only the greathearted who can be true friends; the mean and the cowardly can never know what true friendship is. 只有伟怀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平庸和怯懦之辈决不可能了解真正友谊的含义。

17) No man can be happy without a friend, nor be sure of his friend till he is unhappy. 没有朋友的人不会幸福,不处逆境不能识别朋友。

18) Nothing makes the earth seem to spacious as to have friends at a distance; they make the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远方的朋友能使世界变得非常宽阔; 他们组成了经纬度。

19) Of our mixed life two quests are given control: food for the body, friendship for the soul. 在复杂的生命中, 有两点要牢记:为生存需要吃饭, 而心灵需要友谊。

20) The best that we find in our travel is an honest friend. He is a fortunate voyager who finds many. 旅行中最愉快的事是交到一个真诚的朋友。

关于交朋友的英语名言(精选版)

1)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选择朋友要审慎,摒弃更要审又慎。

2) The friendship of a gentleman is insipid as water。君子之交淡如水。

3) Set great store by friendship。情意重千斤。

4) A friend exaggerates a man's virtue, an enemy his crimes。朋友宣扬人的美德,敌人夸大人的罪过。

5) A father is a treasure, a brother is a comfort, but a friend is both。 父亲是财富,兄弟是安慰,朋友兼而有之。

6) Friendship multiplies joys and divides griefs。 友谊可以增添欢乐,可以分担忧愁。

7) Most men's friendships are too inarticulate。人的友谊是无法言喻的。

8) Trust not the praise of a friend, nor the contempt of an enemy。不要信赖朋友的赞扬,也不要仇敌的轻蔑放在心上。

9) Thy friend has a friend and thy friend’s friend has a friend so be discreet。 你的朋友有朋友,朋友的朋友又有朋友,所以要谨慎小心。

10) A friend is a present which you give yourself。朋友是你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11) What is a friend? A single soul dewlling in two bodies. 朋友是什么?两幅躯壳拥有同一个灵魂。

12) Friendship is like a plant of slow growth. 友谊像生长着的植物, 是慢慢地建立起来的。

13)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4) Most men's friendships are too inarticulate. 人的友谊是无法言喻的。

15) 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never be found. 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16) He is a good friend that speaks well of us behind our backs. 背后说好话, 才是真朋友。

17) The only way to have a friend is to be one.---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唯一能获得朋友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当个朋友。---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18) the principle of tr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care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

19) True friendship is like health, not to lose, can not appreciate the precious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20) Where there is marriage without love, there will be love without marriage. 有没有爱情的婚姻,就会有没有婚姻的爱情。——Benjamin Franklin

看了关于交朋友的英语名言还看:

1.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谚语大全

2.关于好朋友的英语格言

3.有关朋友的英语格言

篇7

1、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 培根

2、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 培根

3、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 培根

4、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 培根

5、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他会紧紧的跟着,但当你一旦横越过阴暗处时,它会立刻就离开你。 —— 培根

6、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几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浮与油滑。 —— 培根

7、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 培根

8、重复言说多半是一种时间上的损失。 —— 培根

9、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 培根

10、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 培根

11、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 培根

12、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 培根

13、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 培根

1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

15、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 —— 培根

16、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 —— 培根

17、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 —— 培根

18、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 培根

19、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 培根

20、青年人在执事或经营的时候,所包揽的常常比所能办到的多,所激起的比所能平伏的多;一下就飞到目的上去,而不顾虑手段和程度。 —— 培根

21、掌握知识不是为了争论不休,不是为了藐视别人,不是为利益、荣誉、权力或者达到某种目的,而是为了用于生活。 —— 培根

22、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 —— 培根

23、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 培根

24、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 培根

2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 培根

26、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 培根

27、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 培根

28、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 培根

29、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 培根

30、友谊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 培根

31、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 培根

32、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 培根

33、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 培根

34、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 培根

35、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 培根

36、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 培根

37、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 培根

38、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 —— 培根()

篇8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

一、引言

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它来自于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历,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语言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习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语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恰好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广义的习语包含比喻性词组、俚语、格言、俗语、谚语、典故等,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语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语言增色不少。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习语承载着英语语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二、英语习语中隐含的历史背景

1、罗马人的痕迹

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庞贝和元老院共谋进攻恺撒。当时恺撒的领地和意大利本部交界处有条小河Rubicon。恺撒不顾一切,悍然率领军队渡过此河与庞贝决战。在渡河时他说"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下, 表明义无反顾。过了河,他还烧毁了渡船,( burn the boats) 逼得士兵毫无退路,只好勇往直前, 打败了敌人。

就是这样一段历史故事, 在英语中留下了几个常见的习语: cross the Rubicon( 渡过鲁比肯河) 喻意决定冒重大危险, 采取断然行动; burn one's boats( 烧掉自己的船) 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 The die is cast. ( 骰子已经掷下) 预示着事情已经决定, 再也不能改变。

2、条顿人的征服

条顿人, 即居住在西北欧的3个日耳曼部落, 他们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约在公元449 年, 他们开始征服不列颠。他们的入侵给英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并最终形成盎格鲁-萨克逊语, 即现代英语的起源。条顿人的征服对英语的影响是全面的, 起决定作用的, 从很多英语习语还可以找到条顿人征服的影子。如cut someone to the quick 意为"大伤某人的感情", quick 这里指"皮肉",这个解释源于古撒克逊语。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是"赴汤蹈火"的意思, 源自盎格鲁- 撒克逊时期的中世纪判罪法。

3、斯堪的纳维亚风暴

公元790年开始,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英国,并在英国大批定居,他们讲的是北日耳曼语, 是现在的瑞典语、芬兰语、挪威语和冰岛语的前身。在此后的二百年中,许多斯堪的纳维亚各族语言(北日耳曼语)的词语渗入英语词汇。据估计,现代英语中约有900个斯堪的纳维亚各族语言的单词或构词成分。斯堪的纳维亚各族语言对英语的渗透特别深入。最常用的习语rain cats and dogs, 来自北欧神化: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该习语喻指"狂风暴雨"。

4、诺曼底登陆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国,并建立了诺曼底王朝。这一事件对英国的影响巨大。它使法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三大来源之一。同时,法国文化逐渐向英国社会渗透, 影响着英语及其习语。如: return to one's mutton 原是直译自法国田园诗中的一句: 多情的男女牧羊人在牧场上谈情说爱、海阔天空,最终还得回到现实,回到自己的羊群中来。因此,这一习语比喻"回到实际问题,言归正传"。

三、英语习语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 每种文化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习语恰恰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基因。

英国是一个岛国, 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不时常与恶劣的海洋气候相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 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与海洋有关的习语。如: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all at sea" 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进退两难";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

历史上英国的航海业一度称霸世界, 四面环海的天然优势成就了十分发达的捕鱼业, 因而, 大量与fish 有关的习语相继产生。如: big fish (大亨), 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 make fish 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喻"厚此薄彼, 偏爱一方"。

四、打上宗教文化烙记的英语习语

从严格意义上讲,宗教代表的是一种伦理观念,而伦理观念是维系一个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 因而也是特定文化的核心部分。基督教是广泛流传于西方的一种宗教, 英语作为基督教民族的重要语言, 将其基本教义、信仰和伦理观念传播于西方社会每一角落, 囊括社会生活各方面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

现代英语中大量习语, 源于宗教活动、仪式和《圣经》故事。可以说,任何一本英文著述中,如果不包含直接源于《圣经》的词句,几乎不可能。几百年来,《圣经》已然成为英美每一个家庭必备的读物。随着基督教义的传播,《圣经》中的许多句子和短语被人们广为传颂,久而久之就成了习语。如: Drop in the bucket/ocean沧海一粟。语出《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40章第15节:"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如天平上的微尘??"(Even the nations are like a drop from the bucket)其喻义为"沧海一粟"。

五、英语习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经过漫长时间的磨砺, 流传下来的习语不仅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 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因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折射出特有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

西方文明强调天人对立、侧重向外探寻以及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 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开创、求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大胆冒险的人生观。故英语习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西方文化精神也推动了英美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外在物质经济的追求, 最常见的词如"Inpidualism"( 个人主义) 、"materialism"( 唯物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以及俗语"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面包为生命支柱。) 等, 形成了英美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和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生信条, 因此又有"Money talks"、"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等习语。

六、结束语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语音和语法规则, 还应包括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获取。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 它从各方面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 可以说, 习语的民族色彩最为鲜明。另外, 习语的真实含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 如果不清楚习语的文化背景,或单从字面上进行解释、翻译, 难免误入歧途。我们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 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 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溯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胡文仲, 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9

合: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我是主持人XXX,

我是主持人XXX,红领巾广播祝大家午间愉快!

甲:你能背上几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乙:那太简单了,听好了: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甲:你还挺不错啊!

乙:当然啦!

甲:咱们言归正传吧!

乙:哦!忘了告诉大家了,本期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书香飘飘,伴我成长。

甲:下面请听由大队部向大家发出的读书倡议书。

(倡议书)

乙: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校园是学习的伊甸园,与好书相伴,提高师生的素质和文化品味,是现代社会对我们的呼唤。多读书、读好书,应当成为我们袁巷中心小学师生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读书,就要思考、交流,在心灵沟通与对话中,感悟生活,丰富思想,品味人生;在实践求索的道路上,感悟发展,融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倡议,我们袁巷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亲近书籍,与大师对话;阅读经典,为人生奠基;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亮丽校园,做诚信公民,努力实践自己的读书诺言。

男: 我校的书香校园计划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图书馆应该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书是我们精神的支柱,最好的朋友。不读书,不知道窗外的精彩;不读书,不知道世界的宽广;不读书,不知道知识的力量。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因此我们红领巾广播站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甲:一、读好自己手中的书

许多同学家中有很多书,那我们要做的是每天确保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古人曾说过: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读书能使人充实。我们学校许多同学每天都带一本或者几本好书在身边,中午、课后,只要是可以读书的时间和点滴的机会,我们就可以马上走进书的世界和海洋,与好书为伴。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利用好每一分种的读书时间。

乙:二、分享大家喜爱的书

我们各班每个同学可都带上了好书,相互交换着看,分享大家喜爱的书。

甲:三、珍爱每一本书

不论是自己的书还是图书角的书,不管是同学的书还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我们都应该爱惜,爱书的人才是会读书的人。我们要做到拿放书本轻轻,翻看书籍小心,归还书本要及时。

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使图书角书籍更丰富,学生读书更勤奋,校园书香更浓郁。

甲:书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仓库,经验的总汇,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老师们挤时间读书,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读中学,在读中教,与书为友,天长地久,营造书香校园,为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机。让我们都来热爱读书吧,好书伴君侧,居高声自远!

最后,送大家一首诗,题目是《走进书里去》: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

乙:相信不久,咱们学校也会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携手营造出一个书香校园,一个个书香班级。让书香陪伴着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成长。

齐:本期红领巾广播站到此结束,再见!

读书广播稿范文二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午好。***学校希望之声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甲: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

甲: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

乙: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

甲: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

乙:那就是读书,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合:本期希望之声广播的主题是《我读书,我快乐》。

甲: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乙: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甲: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类似的梦,在遥远的异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发。渴望走在不同的风景里,而现实中,也许我们只能在办公室里风云叠涌、菜市场内劳碌奔波。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乙: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总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闲里,陪伴我们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书;总希望喧嚣繁复之后,留一隅书香,让好友相聚往来吟唱

甲: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别忘了,留一个位置,给自己最爱的那本书!

下面请听诗朗诵《我读书,我快乐》

乙:书,是什么?它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什么?它是黄河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个孩子

书,是什么?它是人类灵魂的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

书,是什么?它是蓝湛湛的天空,让我们这些小鸟自由飞翔。

书,是什么?它是神秘的太空,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因为我读书,所以我快乐!

甲:听完了诗歌朗诵,下面请听读书的成语典故

我给大家说说韦编三绝的出处

孔子非常喜爱钻研《易》经,每读一次,都觉得能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所以他一遍一遍地反复研读。读得次数太多,竟把竹简串在一起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多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韦编三绝。

乙:乐此不疲也有它的出处

东汉光武帝刘秀每天临朝处理政务,从早忙到晚,还经常将文武大臣们召来讲论经书义理,直到半夜才休息。皇太子劝他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精神,优游自宁。光武帝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甲:开卷有益也是一个例子

宋太宗赵胤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来,开卷有益就成为鼓励人们刻苦读书的至理名言。

乙:接下来,我就大家说个事例吧!名叫王安石的指点

北宋时,有位读书人很喜爱杜甫的诗,自己专门模仿杜诗写了不少习作,但都感到不能令人满意。他向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请教说:杜甫的诗为什么那样精深神妙呢?使后世之人难以超越他。王安石答:杜甫写诗的决窍不是已经在他的诗中说出来了吗?那人问:是什么呢?我怎么不知道?王安石说:杜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那人恍然大悟。此后他刻苦读书,在写诗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合:古人好读书的事例很多,可是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可也绝不会少,下面让我们给大家说说:

甲: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

2、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

乙:让我也来说几句吧

6、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7、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8、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甲: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还真不少啊。记得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乙:我爱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读书,真好!

合: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甲: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衷心地祝愿:希望之声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

乙: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

篇10

[关键词]地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69-04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是指在社区教育课程群中,在一个或几个方面长于优于其它课程的课程。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地域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是本土化、特色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遗产,它长期影响、渗透市民的生活,往往是市民感兴趣也是最能引发市民主动学习的,市民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依恋感。地域文化资源经过开发转化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随着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深入,对于地域文化的开发,以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建多元的、富于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已日益受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通过挖掘家乡地域文化教育资源,将家乡独特的教育资源与社区的教育教学有机整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社区教育,有利于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构建。

一、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建构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是社区居民教育活动的载体,开展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编写,是为了促进社区教育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有效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社区教育深度发展。

(一)新时期的教育和课程改革,呼唤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地域性,忽视了学习者发展的差异和需要,从而使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缺失,使大量丰富而有意义的地域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其教育的功能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利用。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特色课程的建设,挖掘优质课程资源,编撰课程文本,凸显地域人文特色,弘扬历史文化,才能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彰显社区教育功能,惠及百姓学习,也才能办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

(二)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教育资源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社区教育特色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强调的是地域文化特色。社区教育课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挖掘、整理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就是一种认识的过程。开掘得好,利用得恰当,认识得清晰,对于培育居民的乡土意识和乡土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乡土资源里面包含的文化意蕴,是滋养本土乡风文明的精神养料,开掘就必须注重优化,优化的就要加以利用,利用就是热爱、就是传承。本乡本土的地域特色资源都在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这种资源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通过挖掘提炼加工乡土教育资源,形成富有乡土气息和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进而渗透到社区教育之中,有利于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个性化社区教育。另外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课程资源能丰富社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市民信息源,拓宽市民的知识领域,使社区教育课堂教学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不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陶冶了市民的审美情操,激发了市民的创造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形成社区教育课程特色。

(三)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教育资源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能否顺利推进,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同样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也是形成特色课程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教学研究时必须自己去开发、编写、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潜移然化地提高了教师自己参与科研、进行科研的水平,其专业素养会得到提升。总之,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只有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理念、能力和精神,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发展。国内外的许多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实践表明,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二、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最熟悉自己的地域文化,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会得心应手。通过自主开发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热爱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也可使课程开发走上高效、优质、低耗的资源节约型道路。笔者认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除了具备一般社区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外,至少包含三个内容和特点:

(一)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发展必须立足地域文化实际。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即是针对社区内某些特定的人群,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而设计的,具有一定导向性、规范性的教学计划,并能确保达到一定学习效果的详细的、可操作的经验性或者知识性的教学方案。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其实用价值。具有本地域文化特点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能为本地区最广大基层社区百姓所接受,能满足最广大社区居民教育的实际需要。社区群众柔慧智巧,开放兼容,自强不息。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个性优势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受用终身。我们可以大力开展以增强社区群众石雕创作和石雕销售技能为主的岗位培训,开展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主的管理培训,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活技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同时,又促进当地石雕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山口人民精雕细刻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教育一方人,当有着深厚底蕴的地域文化融入了社区群众的心中,人们的生活会变得富足且富有品位。

(二)特色课程的外延相对比较狭窄但深受一定类群人们的喜爱。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不要求面面俱到,但必须在内容或形式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表现突出,有自己的特点与特色,明显超过其他同类社区教育课程。如作为丽水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青田鼓词,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在全县境内上至祯埠乡,下至温溪镇均有分布,现有鼓词艺人300人左右。青田鼓词用本地方言演唱,以唱为主说为辅,善于叙事,长于抒情,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因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其自成一格的音乐风格、唱腔与表演形式,极具保护价值。鼓词中所阐述的哲理,也影响了一代代青田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青田人民勤劳俭朴、团结奋进的精神,忠厚诚实、热情好客的习性,跟受到鼓词的长期熏陶是分不开的。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来说,从小耳濡目染,对这块本地域中的“民间艺术”既有深厚的感情,又有学之用之的内在需求。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发扬青田鼓词文化,同时更为社区居民能全面认识此艺术母体,激发居民对乡土的热爱,提升居民的艺术素养,青田县的社区工作者通过走访、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鼓励传承人拓宽表演场所,从庙宇祠堂中走进城镇社区、走进文化广场、走进民众生活,进一步扩大了青田鼓词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它和接受它,青田鼓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类似于“青田鼓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青田鱼灯和端午赛龙舟。青田鱼灯既是青田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灯舞种类,也是浙江省鱼灯类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端午赛龙舟,青田俗称“划龙船”、“斗龙船”,相传始于明朝,盛于民国,清朝康熙版《青田县志》就有活动的记载。青田赛龙节是瓯江下游近20公里水域沿江乡民过端午节的重大节庆活动。

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深受一定类群人们的喜爱,一旦形成和发展成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可以带动更多的社区群众自觉地参与其中,既能营造社区教育地域文化氛围,也能倡导居民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

(三)特色课程的内涵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也能较多反映出编写者的个性色彩。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内蕴和特征的东西(形式)。”如青田独特的“侨乡民情”决定了青田的社区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模式等方面必须走个性化的特色之路。山口镇是青田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每年暑假,各个社区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回国探亲度假的华侨子女。他们从小生养在外国,回国目的之一就是学习汉语,学国文化和家乡文化。因此,“汉语夏令营”、“华文寻根夏令营”、“青田民俗文化之旅”等活动和科目的开展就成为暑期社区教育和社区培训的主旋律。每年约有一万多名的新生代华侨子女和归国小华侨在玩民间游戏、过传统节日、学石雕艺术等传统技艺的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同时还加入了青田小吃制作、家乡美景游览等兴趣课程,通过读、写、看、做,体验家乡人文风俗,感受故土的乡音、乡情,继承并发扬父辈、祖辈的优良传统。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培训实践中编写了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家乡青田》。《家乡青田》全书共分青田地理、青田历史、青田特产、青田名胜、青田民俗、青田名人、民间艺术、创业天下、青田诗词九个篇章,涵盖青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地理地貌、自然风光。全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文字标注拼音,在遵循少年儿童学习规律的同时,凸显青田地方文化内涵,把培养故乡情和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寓德于教、寓教于学、寓学于乐。这种既有较深文化底蕴又能较多反映编写者个性色彩的特色课程,开辟了社区教育新途径,为华侨新生代设置了多姿多彩的教育内容。

三、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构

怎样构建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彰显魅力四射的社区教育?

(一)了解“乡”情,建立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是构建特色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要利用地域文化实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构建,首先必须要有资源,没有资源的支持,再好的课程创新设计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地域乡土资源虽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如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不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不注意有效地保存,就会陷入不需要时随处有,需要时却无处寻的困境。因此,一个乡镇或是一个街道,甚至一所学校,创建自己的地域乡土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山口是青田石雕的发源地,有着极其独特的石雕文化,石雕人才辈出,为了弘扬家乡文化,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能够感受和喜爱我们独特的家乡文化,山口镇社区依托山口镇小学的雄厚师资力量,积极组织编写《走近青田石雕》教材读本,老师们一边在各种有关青田石雕的书本和网站上找资料,一边深入石雕艺人的作坊,听其讲解石雕艺术,并亲身体验石雕创作过程。在编写过程中还邀请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做顾问,为书本进行把关。该书穿插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做到了图文结合,直观形象,还设置了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石雕,体验创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只有充分了解“乡”情,才能做到有效地开发、合理地利用地域文化丰富的资源,为构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服务。

(二)紧靠“人”情,利用地域优质人力资源是构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根本保障

这里所指的人力资源是指那些在我们生活周围的社区人力资源。青田石雕是我县一张“金名片”,目前全县拥有石雕工场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7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30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还有185位中、高级石雕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学员的专业操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同时石雕大师们高尚的职业道德也在他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使以提升社区群众石雕创作和石雕技能为目的的社区教育有适合培训的教材,职业技术学校的白雪梅和童友松老师一次又一次来到山口石雕工厂,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裘良军探讨如何编写教材《精雕修细》中关于细坯技巧的细节。编写教材《精雕修细》是一件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正是有这些教师的一线实地调研,梳理和整理石雕理论与经验,目前编写的《精雕修细》等6本专业核心教材、5本项目教材,填补了青田社区教育石雕技艺理论短板和石雕培训特色教材空缺。实践证明,紧靠本地域之“人”情,依托石雕优质人力资源是构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根本保障。

(三)依托“特”情,挖掘和彰显地域文化特有资源是构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时代要求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功能是,要让社区不同成员爱好、爱看、爱学,从自己内心中想看、想学,感觉到这课程能体现自己的意愿,能达成社会知识的法定共识,既有自己需求的一面,又有从中掌握课程知识的动力,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知识性。青田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的已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尚待挖掘。挖掘当地的石雕文化、华侨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等,都是地域文化的亮点。如石雕文化是青田县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品牌,我县山口镇通过对本地石雕艺人、石雕技艺、文献资料、民间风俗等内容的普查,摸清该镇石雕资源、文化变迁、历史沿革等脉络,在社区教育特色中通过设置石雕大师名人榜、名石大全、印石之祖、石雕精品、石雕学术研究资料、石文化传说等板块进行展示,在普及了石雕文化知识的同时,以石雕艺术为载体,向社会宣传普及真、善、美等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挖掘、整理县域名人文化,是基于地域文化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重要展示内容,发挥了激励人、劝喻人、潜移默化感染人的作用。刘基文化是我县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代名词。为了弘扬传承刘基文化,继2008年我县成功申报“刘伯温传说”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去年7月份,我县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刘基诞辰70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嘉宾欢聚在美丽的瓯江河畔,共同庆祝这位千古人豪的诞辰,再次打响了千年古县的名人品牌。为此,我县专门成立“青田刘基研究会”,举办了数次高层次的“刘基文化研讨会”,收集整理与刘基有关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及新创民间文学;编纂出版《青田民间故事大观》、《刘伯温传说》、《刘基散论》、《远见有多远――刘基如是说》和《青田乡村寻梦》等有关地域文化的社区教育读本。

总之,把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培育成最具区域特色的文化精品,打造积极健康的地域特色文化,对于构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依托“特”情,挖掘和彰显地域文化特有资源是构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时代要求。

(四)满足“需”情,实现居民对社区教育课程的自主选择是构建特色课程的重要方向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伴随着社区教育内涵的发展而诞生的,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子,是社区教育最有效的实现途径。居民对社区教育课程的学习选择,完全由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课程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课程的学习才会是美好的。因此,尊重居民的需求,是社区教育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例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以风景秀丽,清静怡人著称。这里房舍依山傍水,梯田循坡而辟,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方山田鱼名声在外。2005年,这里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使方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田鱼村”。近年来,方山乡充分发挥了“稻鱼共生系统”生态价值,全面打造“田鱼之乡”文化品牌,推动当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因而也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欢迎和支持。为此,方山乡依托地域优势,积极开展以田鱼文化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建成以田鱼文化广场为中心的田鱼文化宣传栏,集中展示龙现村1200多年的田鱼文化;建成村民俗文化展览室,邀请离退休教师、干部整理收集民间传说、华侨历史、村史等材料。组建鱼灯队,积极排练和外出演出,宣扬田鱼文化。为培养方山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方山乡政府还依托方山乡中心学校,积极深入理论研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编撰社区教育乡土教材《话说田鱼》,该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富含侨乡特色,是传承民间文化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