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3 22:2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 多媒体 优势 运用 注意问题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尝试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深深体会多媒体整合教学在农村初中政治课堂上的效果和意义,本文就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优势
1. 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笔者在讲八年级教材《欣赏与赞美》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从动态的、静态的、人工的、天然的等多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美;通过欣赏对比家乡今昔面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的美;通过欣赏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用心灵感受社会生活的和谐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实社会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自觉地培养审美情趣。
3.拓宽了教与学的途径与方式
多媒体等网络技术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学习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笔者在讲八年级教材《情系祖国》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城、故宫、中国传统民俗等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 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
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教学八年级《放眼世界》一课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简单掌握课本知识的传统做法,将课本知识以故事情境的形式整合到一个flash中来,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如何化解文明冲突,实现世界的和谐共处。
二、例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1.利用录音,渲染课堂气氛
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教材中的《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可能不感兴趣,反映较冷漠,因此,在课前先让学生听韩红的《天路》,这首歌是专门为青藏铁路而制作的,从歌词的描绘以及MTV 中反映出的建设青藏铁路的艰辛以及该工程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足以使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从而激发起学生重视民族团结的热情。
2.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
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突破难点、加深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教材的《关爱社会》中“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教学时,涉及到我国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通过投影图表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列出家庭在不同时期(爷爷这一辈、父亲这一辈,自己)的生活状况,让学生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来完成图表,这就使学生掌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3.利用影像,声画并茂、突破重点难点
影像中的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地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其扣人心弦的声响,就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复习九年级教材的《民族精神代代传》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全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展示出来,打破对抽象概念简单说教的传统模式,以鲜活的事实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场面触动他们的灵魂,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 恰当运用
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切入点是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的关键。例如,我们在讲《明辨是非》一课时,学生普遍能理解每个公民心中都要有“良知的标尺”,要求学生思考“良知是不是等于是非对错”,通过播放《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的真正含义。这里课件的展示时机就是学生认识的最佳结合点,是应用多媒体的关键。
2. 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的,但在展示重点知识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学生的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思想品德课;恰当运用;提高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国内外基础教育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但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呢?
一般的课件,虽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通常侧重于知识能力的表达,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巩固了教学内容而已。而课件中如果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知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会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直观,也会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难以观察到的过程清晰可见。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视频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可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等多种器官的调动,在轻松、直观的氛围中,质疑、思考、探究,从而提升感悟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命因独特而绚丽》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关于残疾人谢坤山的励志感人视频。当看过视频之后,学生自然明白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再让学生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们都有了深切的感悟。就这样,本来是艰涩难懂的内容,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
二、运用多媒体视频可内化学生的高尚品德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方法就是为学生树立典范,积极创造条件。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诚信是金》一课的教学中,我截取播放了历年全国诚信道德模范的感人视频,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道德洗礼。再如,在八年级上册《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视频资料,学生的情感道德再一次受到了感染,很多学生当时便泪如雨下。
学生能有此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媒体视频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是分不开的。
三、运用多媒体视频可增强学生的时政观念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学时代,应该让中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并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时事教育。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将自身成长与祖国强盛、现代化建设进程紧密联系,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并树立崇高理想。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的教学中,我截取播放了历年“3・15晚会”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知道了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历程。再如,在九年级全一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一课的教学中,我截取播放了最新的“两会动态”视频,让学生了解最近的国家大事,拉近学生和时政新闻之间的距离。
篇3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特点
1.图文并茂。新媒体技术是受电脑操控的一项新科学技术,经过大屏幕放映,使重点知识能全方位地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思想品德课,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会被扼杀殆尽。但新媒体技术以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形式,使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有所增强,屏幕上既有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又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何视频,降低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了更深的印象,实现多赢的积极效果。2.课前制作工作量大。新媒体教学形式的采用,课前需要教师备一些思想品德课程的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有关视频及图片。但毋容置疑,尽管课前教师作了大量准备,但课上教师却需要付出较小的任务就能完成,特别是在新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课堂中,教师只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学生能将课程内容与有关视频和插图结合起来,就能出色地完成一项高效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应以服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目标。把多媒体技术教学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而是为了帮助老师更好的传授思想品德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时刻以服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方便老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2.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把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放在主要地位,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比如,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规避网路的消极作用。3.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一要选择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技术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多媒体技术形式以供选择,老师应该结合教学知识和学生群体的需求选择使用最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形式。二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要避免老师充当多媒体资源的讲解者或者提供者。老师应该根据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结合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篇4
在多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体验式教学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以体验式的学习来接近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正确实施“体验式教学”,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教师是否与时俱进。因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教师要树立科学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注重几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二是教师学生观的转变;三是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融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前提和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次,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与联动。体验开始于兴趣,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三课“勤劳节俭伴我行”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负责收集有关劳动的诗歌、家乡的变化、学生零花钱的使用、古今勤俭美德故事等;然后由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形成书面评论,然后再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这样。学生在课内外的互动,让学生个体间相互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有利于教师完成及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种分组的学习活动,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艺术情境、漫画情境、教学手段情境)。
恰当地运用图文欣赏、小品表演、模拟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去感悟,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情感,并从中加强认知,感悟其中的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在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五课“诚信无价”教学中,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在一次学习考试中“某同学作弊后……”的小品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诚信的无价及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道理。这一小品非常切合学生实际,很多同学从中受到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承载于活动中
就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来看,学习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上网学习、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外兴趣活动、黑板报、主题班会等。三是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如生活体验方案设计、成长设计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道德形象主要是革命仁人志士;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和时代楷模,他们是人们和社会公认的榜样,已长久滞留在人们的心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立足于本地德育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入生活,寻找榜样,如家乡的先进楷模、优秀人才、革命烈士,甚至是身边的优秀同学等,体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感染自己并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同时,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滥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所有教学内容,若知识点相对较多、情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就不宜运用此教学方法。
(二)注重直观教学。过去由于教学技术的问题,直观性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的运用中不多,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采取灌输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率很低;教学现代化的发展,给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多借助于现代远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碟等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利于烘托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评价方法过程和效果。《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外,还要通过写评语、谈话、记录学习成果等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体现课程改革的原则要求。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农村教育活动中的难点与重点,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使得其存在的意义重大,但其在农村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在教育工作当中,我发现许多思想品德课堂构建的许多问题。学生与家长对于学科的不重视,使得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能高效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构建,实现其教学实效的提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所以,本文以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苦
所谓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苦,就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家长与学生的重视力度不足,专业的老师队伍的缺乏等等,都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难以提高。下面,我们就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苦进行简要的分析:
1.1缺少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
在农村地区,思想品德专业教师的是缺乏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许多初中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是由其它学科的教师代教的。特别是对于七年级与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来说,思想品德教师的缺乏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难以建立,不能与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进行很好地衔接。这些代课的教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这是不重要的“豆芽科”,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活动准备,这种落后的思想品德教学思想严重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开展效果。另外,在进行教学实践之时,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与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划一下重点进行简单的记忆,就是一堂思想品德课堂。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突显,其主动性没有得到调动。
1.2学生与家长不重视
农村的学习活动虽然得到家长的部分支持,但是,对于思想品德课,无论是学生来说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许多家长与学生将思想品德课当作是不重要的副科,学生没有积极地学习,家长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监促。虽然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的期待,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情况的目标,但没有将思想品德这一“副科”放在关注的范围之内。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大多由家中的老人进行看护,这些老人对于现代化的学科没有正确的理解与科学的认识,不会将孩子的学习当成重要的事情对待。这就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
2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乐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乐,就是一一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我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对策。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对策进行阐述:
2.1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打造
要打造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要关注思想品德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走出教学误区,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初中学校要鼓励思想品德教师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有效的培训来加强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利用思想品德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利用有效的交流得到更有将会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农村的初中学生受到许多特定思想与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课解决学生存在的情绪与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效率。农村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成功打造,会给思想品德教师带来更大的教学信心,找到教学的动力,享受到教学的乐。
2.2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也是一样,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加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初中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地方也实现了宽带的覆盖。教师要积极地利用最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充实课堂。在全新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学生积极性也会激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造,使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学习方法。
3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教学工作的苦与乐。我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对策。希望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正确认识,利用思想品德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热情和毅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显现艳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画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增大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度,强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新奇、愉快的感觉,激发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奖、颁奖时升国旗奏国歌的画而,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下,从内心里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然后稍加点拨,学生便理解了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又如在教授《孝敬老人》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常同家看看》,这让离家求学的学生触景生情,使他们完全沉浸在了对父母的思念和爱之中。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了:孝敬、关心父母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从小孝敬、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实践证明,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既创设了教学情境,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从而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针对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一一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我播放了两个和网络交友有关的视频资料:一个是网络交友致富,另一个是网络交友被骗,这两个视频资料很好地说明了网络交往具有两而性。当学生被视频资料中的故事深深震撼时,我抓住时机总结说:网络的优势在于快捷、方便,更快地被人们利用,实现自身价值;网络的负而影响在于欺骗、诱惑、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的蔓延。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兴利除弊,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结果这一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大家纷纷表示以后上网一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辨别、觉察能力,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绝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能科学、高效地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全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探究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当主角,而自己做引导者,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来拓宽教学天地,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主动地探究学习,促使学生能力的全而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可以灵活、机动地创设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如在教《同济携手共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进行情景导入,这样做视听结合,烘托氛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当学生沉浸在对友情的无限向往中时,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顺势创设问题:朋友是什么?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对朋友是什么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在学生参与探究的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多个名人交友的故事:李白和杜甫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歌德和席勒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朋友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找准时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路途中,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高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各方而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很兴奋。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活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 思想品德课 教学收获
【中图分类号】G633.2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项技术,必须通过耐心实践才能掌握。我在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努力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的路子,最终大面积提高了学生思品课学习的质量,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绩,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我的教学探索的收获。
收获之一:让课堂活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现代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上一旦失去了学生的动力,就失去了课堂的生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采取一切方法吸引学生,尽最大力量使学生学有所得。今天的思品教材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也很多,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事例,如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如小品),去直观的感受事例,因为这种表演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 的是能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造的思维。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男生 女生》时就用了小品导入――情景:在初二的劳动课上,大男的衣服刮破了,需要用针缝一下。大男极不熟练地穿针,不小心扎了手。小女的凳脚松了,需要钉个钉子。小女笨拙地用榔头敲打,不小心打在了手上。唉,他们两个无奈的摇了摇头。演完我提问:小女和大男该怎么办呢?这样就能很顺利地引出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差异。这类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多起来,脑筋动起来,思维方式活跃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进入最佳状态,并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创设了一种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乐学”氛围。
收获之二: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今天的农村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多,导致留守学生多;父母离异的多,造成亲家庭学生多。这些缺少父爱母爱的学生,往往性格古怪,脾气或暴躁或阴郁,不思学现象尤为严重。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任何老师都头痛。作为一个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我充分利用思品课的优势,利用思品教材中现有的例子,去教育他们,去感化他们,去和谐他们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在教授七年级《成长中的烦恼》单元和八年级《跨越代沟》、《友谊的天空》两个单元时,就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现成例子,有意识地教育引导这些父爱母爱缺失的学生,课后也经常关爱、帮助他们,与他们真诚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努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真诚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让他们喜欢老师,热爱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收获之三:弱差生一个也不放弃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学生原本的学习基础就不太好,上了初中之后,由于学科的增多,各科学习的难度加大,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学好,自己很笨,再也赶不上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常常发现,即使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的赞扬而欣喜,每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充分相信学生,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正确鼓励学生,耐心引导,使学生不断进步。
针对这部分弱差生,我在教学工作中,制作了详细的成绩册、积分表等,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加分,包括学生的每一次提交作业、回答问题、考试、遵守纪律等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弱差生的热情,不断强化弱差生的积极行为,又可以增强弱差生的信心。
对每一个弱差生都不放弃,弱差生进步了,班上的整体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收获之四:运用多媒体激发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品课《创建新集体》时,我播放了从网络搜集到的《众人划桨开大船》视频画面,音乐中优美流畅、豪气十足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很快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学习兴趣不断高涨。此时我及时就歌词提问:为什么“一棵小树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耐岁寒”?这首歌对我们有何启发?学生们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感想,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收获之五:善用教学技巧增添趣味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 何教学内容的讲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就注意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1)故事引入法
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终生不忘,受益无穷。比如在讲到 自尊一课时,我和学生分享了《晏子使楚》的故事,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讲到父母亲情时,我讲了《母爱如佛》的故事,那一刻,全班一片寂静,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体会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
(2)合作探究,培养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解决问题。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问,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应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
(3)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时事
许多学生不重视政治课,是觉得政治课就是讲道理,太枯燥。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吸引学生,把每天发生的热点事件,及时传递给学生,比如每节课开始前的“新闻3分钟快报”。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比如诈骗短信的 套路,马航失联事件我们该关注什么?比如老人倒地扶不扶?把课本知识立体化到生活中,让法律和道德观念内化到学生的行又小
总之,在课堂实践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让自己教有所得,让学生学有所得。而这,也是我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所得。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思考
一、调动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生命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然而笔者认为,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仍是“灌输---接受”,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思品课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本身理论性就较强,再加上中学生本身的理论知识储备较少,对有些知识点即使老师讲得再透彻,他们也只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知识与能力相脱离,教学与做人相脱节,使大部分学生逐渐成为机械记忆的容器,养成依赖的学习心理和习惯,无法在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也很难对思品课的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久而久之,思想品德课固有的科学内涵会被淡化并丧失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最终必然会导致他们在思品课的课堂上昏昏欲睡,即使老师准备得再充分,上得再精彩,对他们当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件易事,要求我们教者深入研究教材,专研教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处留心,随时随地都可利用一切手段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相亲相爱一家人”,我在导入时播放了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的身心随着音乐得到缓解,自觉不自觉地感到家庭的温暖。融入情感体验,把音乐和教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我就会根据教材中一个“法律家族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扮演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成员在大会上纷纷发言,进而明确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们在笑声中凝思解疑,可谓“乐在其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由情入景,由景入学,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我想这比教师在讲台上一千遍一万遍的讲述的效果要强过百倍,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举不胜举,有时可巧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有时也可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总之,我们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一个观念,要想构建高效的思品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生命线。
二、清晰的教学思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因此,简单是高效课堂的第一要素。所谓简单,就是要求教学力求做到教学内容清晰、简约;教学环节和程序要简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必要环节上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否则,就会出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局面。而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或观摩课上,教学的手段是层出不穷,犹如“花式篮球”一样,动作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连声叫好,但重点却不知道放在哪里,认为手段多多益善,样式越新越好,结果是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腰酸背痛,而学生却收效甚微,而要做到简洁,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须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要求能高屋建瓴、由浅入深;其次,教学还应做到深刻,这是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所在,所谓“深刻”,笔者认为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文本内容有精确的归纳与提炼,并能适当地加深与拓展,当然不是教师来“故弄玄虚”,而是学生积极充分学习的生成。初中阶段的思品教材内容知识性不是很强,且往往又是话题式展开,所以学生学习中,势必有发散思维后的新收获;第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体验、思考和分析,从而能判断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在健康的道德情感的引导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惑和情感问题,并能在课后自觉实践在课堂上初步确立的道德信仰。
总之,只有教师对所上的每节课之前需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然后来由浅入深地付出实施,而不是象把一只猴子放到一块玉米地里那样,看到了玉米,它就会乱抓,这里一把,那里一把,到头来,是杂乱无章,无目标无重点,心里想着是每颗玉米都要,结果却什么都没得到。
三、师生的有效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步骤
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堂,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意味深长的人生启迪,让人耳目一新,师生互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欣赏之余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活动只是“认真地走过场”“为活动而活动”这种追求时髦,不切实际,忽视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做法,是永远不结果实的花朵,而真正的师生有效互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莫用“满堂问”取代“满堂灌”
经常参加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的活动,在教师点明所学目标之后,问题如炮弹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来,让学生应接不暇。他们或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教师也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简单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整堂课学生疲于应付,身心交困。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严格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能力层次,思维特点和认识结构,忽略学生的个性特征,师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挫,主体地位难以发现,但如果象上面的那种“满堂问”模式,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因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显得繁而无序,琐而无纲,一节课下来,教师一问到底,似乎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这种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实际上,提出的问题多数针对性不强,主次不明,难以切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仅有少数同学能够作出回答,其他学生提心吊胆,神情紧张,教与学只能定格在肤浅的一问一答上,师生有效互动无法实现。
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师生有效互动,并不反对提问,而是提倡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提问目的,正确把握提问的艺术,恰当而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答,点燃其思维火花,培养其创新思维,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互动。
2.莫用“拼合”“掺和”取代“融合”
前不久,笔者听过一节“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公开课,教学一开始,教师用“7-23”甬温线重大动车事故的视频导入新课,接着又播放了2010年8月5日发生在智利的33名矿工被埋69天全部生还的视频材料,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回答,再用多媒体展示答案,接着又开始播放小悦悦事件的视频———总之,一节课,教师展示图片几十张,视频五六个,声、光、影齐上,手忙脚乱,课堂上又是一番热闹景象,但学生无暇思考,对整节课的主旨很茫然。诚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辅助手段落后,教学容量小,课堂缺少开放性、生动性、形象性。而今天的多媒体为师生有效性互动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的模糊,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拼合”“掺和”的现象十分普遍,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完全由多媒体程序控制,师生互动的过程逃不脱课件控制,僵化而无效。同时,教学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而不是采纳学生许多有创意的答案,长期如此,学生就会缺乏积极独立思考,消极等待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获得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对于思品课有的理性思维和观点则陷入迷茫,更谈不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要根治这种现象,必须使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不仅要在教学过程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而且还要使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思想品德课,让二者实现双向互动,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在“整合”上下功夫,而不是资源的简单拼凑,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用,避免多媒体课堂的公式化、程序化,实现师生高效的互动。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远不仅我上面谈的两点,它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勤于思考、钻研教法,善于从细节入手,应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
四、巧用教材资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现行的无论哪个版本教材,都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其文字语言表述都经过反复推敲,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几乎都是经典范例,每幅插图,每道例题都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可无视教材,在重组、改造教材时不能改变教材原有的意图和所承载的目标,要做到与教材共舞,使课堂教学实在、有效。以下就如何使用教材资源谈谈个人的体会,仅供参考。
1.直用教材资源巧设计,演绎教学精彩
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用教材资源,不人为增加资料,自然,简单,科学,合理利用教材,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如教学“同绘小康蓝图”时,就可直接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新旧四幅照片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将课堂探究气氛引入,把思维引申到更高层次,整节课有张有弛,没有太多拘束,只有流畅的想法与深度的思考,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它,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与教材内容一起翩翩起舞,不亦乐乎!
2.变用教材资源巧串连,创新课堂教学
如能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熟悉的情境串连起来,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组织,记忆与提取,有效实现学科教育价值。
要使问题情境的设计合理、适当、精炼、恰到好处,情境链是关键,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依法享有财产权利”时,围绕教学主题——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继承权引入学生的同龄人“张小明”家发生的生活故事,精心创设案例情境,辅之以巧妙的问题设计,一例多境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讨论反思、交流中体验和感悟知识,既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法律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课堂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当然,情境链的设计要注意不为情境而情境,而不脱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科学地构建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方法与能力。
3.贯通教材意图巧领会,教学有的放矢
篇9
【关键词】多媒体 政治课 应用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魅力、极富挑战性的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旧的教育模式在逐渐被打破,现代新的教育模式在逐渐形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在教学手段上的一种革新,它将使思想政治课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而在我们的教育领域,无论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是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都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比其他科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更贴近社会现实。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把学生封闭于课堂,将学生的视线和思想禁锢于教材,这种教学现状已完全不适应思想政治课现代教学的要求。政治教师应该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能等各个方面都积极构建起过硬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真正适应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和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真正从心理上喜欢政治课,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效果。要实现这个基本目标,政治教师必须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的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观念。为适应"二期课改"新的课程理念,必须改革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逐步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
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面对校园网络的不断接通,面对互联网信息的铺天盖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英特网资源。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时事热点、专题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并将这些有用信息经过整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下载优秀教案、课件、图片、动画、文字材料,提高备课效率,服务课堂教学。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替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替方式对政治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人机交替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政治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替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政治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这种交替性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三、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由于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开端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思想品德课新课的开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有朋友的感觉》一课时,课的开始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的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提问“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男生女生之间》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往不正确方面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情境中异往的是与非,最后讨论出了正确的交往方式。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 思品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新课改环境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正直的精神品质在各门课程中都有所渗透。但是,思想品德课依然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及其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多媒体技术随着课改的呼唤成为课堂教学必需的新型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整合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效果。本文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何激活教学,使教学呈现高效化的特征,是本次论文研究的主旨。
1 创设情境,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依然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把呆板、僵直、机械的课堂变成生机勃勃的、轻松愉快的场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的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情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音响、视频等资料,使课堂五彩缤纷、丰富多彩,从而轻而易举的激活了课堂,使课堂充满无限生机。例如,在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中的《走依法治国之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P49页的内容做成课件,然后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幻灯片,播放出来:什么是依法治国?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从而可以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不需要教师如何去苦口婆心的讲解什么是依法治国等相关内容。教师所做的是通过情境创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途径,逐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对新知有一定的理解。随着教学的再次推进,教师还可以把教材P51页漫画材料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出来,并且追问“这一系列行为中哪个是属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纷纷举起了手,课堂一下变得活跃起来。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此的运用,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对资料看的一目了然。
2 生动展现,让课堂练习活起来
课堂练习是教师为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温习而设计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手段。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课堂练习时教师都会利用课堂时间逐一抄写在黑板上,以此来让学生练习。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宝贵的。如果长期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抄写练习题,不但费时而且费力,学生抄起来也很不方便。而且,所抄的练习题也是有限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使随堂练习速度快、效率高、形式多样、覆盖的内容丰富多彩、直观性也比较好,调动了学生做练习题的欲望和热情。例如,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成功需自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举例来说明成功需要自信,并且理解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自信所起的作用,以及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所具备的优势。为了使教学更轻松、民主,我通过大量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练习怎么呈现给学生?在课前我把这些练习利用多媒体Flas制作软件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导航”环节进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使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既减轻了学生做题的压力,又使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3 丰富内容,让教学形式活起来
多媒体能够有效整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涉猎广泛、形式多样。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以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播放,从而起到教育和感染的目的。还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用较短的时间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心灵得到滋润。例如,在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下册《人们说我长大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我长大了”(详见教材P3页),让学生来议一议:①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②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通过问题寻找答案,然后与大家进行互动。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补充,主要借助的是电子计算机的功能,把网上的共享资源,如关于性技能的发育图片资料,使学生一看就心知肚明。让学生通过课外资料的渗透,加强对自身生理变化的认识,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热爱生命的道德情怀。所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变成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课堂,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