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林黛玉范文
时间:2023-04-03 02:3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林黛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她的名字昭示了她的一生,黛玉——黛色之玉。是的,她就是那个眉间浸满忧愁的林黛玉,一段段充满波折的经历铸就了她的人生。
天空中飘着细小的雨珠,你荷锄出闺门,手捧几多残花,走入桃花林中,听着宝玉与她人笑谈,心中不禁一阵紧痛。唉,到底是客,寄人篱下,本想他可照顾你一生,可谁料今日他竟将你避之门外与他人笑谈。几朵残花逝于净土,桃花凋谢,还有落花供人衔啄,而你却不知明年潇湘馆内有谁存在,兴口轻吟:“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梦续……”心中一阵酸楚。
在人数众多的大观园中,许多人对你感到不满。有人说你不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巴结奉承别人;有人说你小心眼,见不得宝玉与她人谈论。可他们不知道,那是你对封建社会的决绝所作出的反抗。在那个黑暗的红楼年代。有多少人被黑暗封存和影响,只有你,真正做到了“质本洁来还本去”。你用你自己的行动反抗着封建社会,你有着你自己的做人之道。
雨溅落了一地。帘外,雨整夜地下着,窗下的桃花被雨滴所溅湿,你心如刀绞。果然,在这个年代,不可能有真正的天长地久,有的只是冷漠无情。泪又一次滑落,你的手无力的垂着,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在为你感到悲伤。迷蒙灯火里,似乎有一抹恨意,一抹挥之不去的情!
篇2
“你是想问我,我走(死)了之后,怎么办是吧?”
当有一位观众问到云门舞集的未来时,林怀民微笑着这样反问道。这是喜爱他舞蹈的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已经66岁的林怀民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他并不讳言。
他戴一副金属眼镜,黑裤子,黑皮鞋,黑毛衣,衣着轻松悠闲,言语轻柔。散场之后,他一条腿甩起来,原地做了一个180度的转身,又从椅子背上抓起外套,一甩,放在臂弯里,然后另一只胳膊搭在朋友的肩上,走了。
当日,《望东方周刊》对林怀民进行了专访。
“神从来没有来过”
九歌原为楚地的祭祀歌曲,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过,现在早已失传。
1988年,陷于编舞困境的林怀民背上背包,在东南亚的巴厘岛见到了当地原始的歌舞祭祀表演,一下子触发了灵感。他用了三年的时间编舞,云门舞集的舞者们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排练,《九歌》在1993年面世。这是他的编舞生涯中的得意之作,被称作云门舞集“二十年的结晶”。
舞蹈《九歌》并不在意表现古老的祭祀,而重在表现“国殇”。舞蹈中,一个身穿中山装的少年男子,在祭神旁边游走,为了家国理想,别了爱人,走上不归之路。
林怀民说,他专门挑选在2月28日这一天演出,是为了纪念台湾的“二二八”中的烈士。
“人永远都在祷告,为什么?因为求而不应,神从来没有来过,所以人要站起来,靠的是自己。”林怀民对本刊记者说。
《九歌》是个大型的舞蹈,演员众多,道具繁重,2007年云门舞集一度准备封箱。2008年初,台北云门剧场一场大火几乎把整个剧场化为灰烬,火场中只两个木箱子保存完整,就是保存《九歌》所用面具的木箱。
“面具是具有神性的,也许它们有意要保留下来,所以一定要让他重新面世,演出。”林怀民说。
《望东方周刊》:九歌是起源于中国的祭祀歌曲,你却在印度尼西亚找到了它的灵感,可惜中国还有很多古代的艺术形式,没有充分地挖掘。
林怀民: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古老的艺术形式都不见了。巴厘岛很特别,他们每天都在表演,有意思的是,他们今天在庙里演,明天在坟场演,后天给观光客演,演的都是一样的内容。他们保留了对世界最原始的认识,认为万物有灵,当地人笃信印度教,巴厘岛化的印度教。他们的舞蹈与大自然融在一起,也经常被邀请到欧美的大剧场去表演。
我跑遍全世界,(发现)九歌的世界在他们那里完全存在。比如,他们认为稻子成熟了,是因为稻米女神怀孕了,所以他们在割稻子的时候,一边唱歌赞美女神,一边割稻,而且每次只割一根,很小的一块地,可能一个家族要割好几天。割完之后,又把它们包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在院子中整整齐齐地展开来晾晒,摆放整理得就像花一样,规规矩矩。像我们这样讲求效率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些了)。
《望东方周刊》:形式没有了。就你感受到的,大陆古老的艺术精神还在吗?
林怀民:好像也是断了的。比如,有时候我跟大陆的一些朋友谈事情,讲不通。平时都很投机,但是到某种程度就说不下去了。
比如在布达拉宫里,来了一群从上海来的游客,他们啧啧赞叹,“乖乖,这个佛像,这么高大,贴金箔――这个要花多少钱啊?!”我们面对佛像,如果内心却称量它要花多少钱,会觉得怪怪的。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候,佛像,还有敦煌的画像,那么美?在越是艰苦的地方,神像越多,因为祷告是很虔诚的。那些美,是对苦难的救赎。
“执迷”的人
林怀民非常尊敬的一位国内的舞蹈家是杨丽萍,他在台北看过她的《雀之灵》,感觉她很“执迷”。
林怀民也同样是一个“执迷”的人。
他14岁开始发表小说, 22岁去美国留学,兴趣才转到舞蹈上来,学习编舞。26岁回到台湾,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他在没有专业舞者、没有剧场的情况下成立了自己的舞团――云门舞集,开始自己编舞。
“当时就想跳舞给学生和乡亲看,不知道编舞有这么困难,就一头撞进去了。”
他笑称自己的创作动力,来自云门舞集要求每年都要编一个新的舞蹈。他编不出东西的时候,就去休假,“休假时间越长,创作就越好。”
《九歌》的创作他用了三年的时间,那几年,他对传统印度文化中的舞蹈和音乐非常沉迷,在巴厘岛发现了祭祀舞蹈之后,他去了印度、尼泊尔,为了更多了解印度教;之后,他又来中国大陆,去了敦煌;最后飞到纽约,因为那里的图书馆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印度文化的资料。
在这种执迷中,林怀民把古代文化精神融入现代舞蹈。至今,他自己编创的舞蹈,共有70多部。
《望东方周刊》:听说你让云门的舞者练习打坐,为什么?
林怀民:是的,要求每天要有一段时间静坐,练习静定,练气。
《望东方周刊》: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造就了你?
林怀民:我是一个怪胎,条件得天独厚。我是台湾人,祖先迁居到台湾已经有两百年,曾祖父是秀才,家里有书,有没有“香”我不知道。父亲母亲都曾留学东京,他们在家里讲日语,也带给我很多西方文化的东西。我的叔叔到美国读书,带回来很多鲁迅、沈从文的书。我小时候住在乡下,长大后又搬到城里。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是我天生的一个背景,这些不是学习来的。在舞蹈方面,我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心里没有框框,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
永远都要费力气去找钱
如果认为云门舞集肯定不缺钱,会有人排着队提供赞助,那就错了。在当晚演出前的新闻会上,两个赞助机构的代表发言占了很长时间。林怀民在发言中,不住地向两位道谢。
《望东方周刊》:你还愁没有赞助吗?
林怀民:全世界的专业舞团,比如芭蕾舞啊,都是要靠捐钱的。舞蹈是不能复制的,是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以永远都要费力气去找钱的。台湾社会允许和支持这样的事情。
《望东方周刊》:我不太理解,比如日本的歌舞伎坂东玉三郎,后面有很多财阀给钱,你们怎么会没有?
林怀民: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坂东玉三郎的成功不是靠一人之功,歌舞伎传统在日本源远流长,只不过今天的歌舞伎不陪睡了,早前日本的歌舞伎、国内京剧的长辈,还有沙皇时代的芭蕾舞者,常常是要陪睡的。坂东玉三郎现在不用陪睡了,可能陪吃个饭就行了。日本的后援会是惊人的。
你看梅兰芳,够红了吧,还是要挣钱,很累,要养那么一大批人。
我的舞蹈只属于我和我的时代
“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出生于1947年),有社会理想,觉得可以‘变天’。当时从美国留学回来之后,想为台湾做一点事情。”林怀民说。
1973年,林怀民创立云门舞集的时候,想得很天真,认为做几年就可以交给别人了。“没想到做了四十年,现在居然还在做。”
1999年,云门舞集附属的“云门舞集2”成立,外界认为这是林怀民培养继承人的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至今,能够担起林怀民的角色重任的人仍然没有出现。
《望东方周刊》:你有没有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
林怀民:人算不如天算。如果我不死,又弄了一个接班人,像查尔斯王子,不是可怜死了吗?通过“云门舞集2”,培养一些年轻的编舞,等他们成熟了,能够做大的舞蹈,就让他们来编。哪一天我死了,让董事会来确定我的继承人选。或者等哪一天我做不好,没有人买票的时候,让年轻人上来做。
篇3
情怀——犹如般傲视孤高;
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
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
——题记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 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
篇4
关键词: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方向
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我国林业的现状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多在经济最贫困的山区,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如果再像过去几十年一味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前途。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影响,我国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并进行探索和研究。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依靠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林业创新体制,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研究高新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采用林农结合式和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以林养林方式,大力发展苗木养林、林木加工养林、经济果林养林,倡导农民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先进经济型林地为主,加大成片造林建设。
2.3 推进森林分类改革 林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分类经营之路,在商品林区与经济林区划的基础上,管死生态公益林、放开搞活商品林,强抓硬管经济林,确保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4 完善我国林业法律体制 在林业立法方面,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它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林业执法方面,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地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使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化、规范化、从源头上控制破坏森林的行为发生;在林业监测方面,加强综合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在法律责任方向,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有奖有罚,使其能真正发挥效用。
3 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3.1 走生态化之路 林业生态化是指把生态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主动渗透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统筹兼顾林业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林业生态化作为一种现代化林业发展模式,以其理论基础的科学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环境保持的友好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今后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林业的方向。林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生态公益林,二是生态林业。
3.2 走社会化之路 林业走向社会化的道路也就是发展“社会林业”或“社区林业”,其包括3个主要阶段:第1阶段将以“理念宣导及人才培育”为目标,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及可持续经营其社区的能力;第2阶段的目标为“林业示范社区营造”,包含整体的人才可持续、产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与组织连续等4个主轴;第3阶段的愿景是“森林共同经营”。走社会之路要求政府、企业及社会其它部门都应当转变思想理念,对于自身在社会化林业发展中的地位进行清晰地认识与功能转变,从而更好地履行自身在社会化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3.3 走科技化之路 在进入21世纪之后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在党和国家政府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之后,科技在产业中的地位更是越发重要。因此,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将科技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自身产业的发展当中,确保林业步入科技化之路。为此,应当充分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不断进行林业资源新品种的研发;二是不断创新林产品的加工技术;三是将生物能源的研发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四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融入到林业管理工作当中。
现代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发展方向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相关的林业管理和发展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是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收稿:2014-05-29)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数据;文化产业 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4-01
大数据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大数据接近于全数据,与以往的样本抽查不同,大数据包含近乎全部的数据,这就使得大数据较之传统的抽样调查更为精确、更为客观且更为有效。随着信息时代的膨胀,数据规模也在随之扩大,传数据关系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不能够适应现在庞大数据的分析,原有的随即抽样调查也越来越突显其弊端。
一、大数据的本质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替代因果关系。传统的数据分析由于认知的有限性,是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同一样本、统一量纲、同一结构类型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提供的预测水平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概率。而大数据是通过全数据相关性分析,多样化的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数据的关联性,由关联性进行预测与决策。大数据的模糊性替代传统数据的精确性。大数据包含很多真实的数据也包含错误的数据,极为庞杂,但是由于数据大规模且多样化可以有足够的容忍度来接受和修正错误的偏差,而传统数据必须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如有错误的数据会较为影响最后的结果。
二、大数据给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
由于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如果用传统统计方法测定难以保持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强烈冲击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策划、生产、消费全过程日益数字化,不仅是对原有内容的数字化,更是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全程数字化,大数据带来了一场商业模式的革命,也未商业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大数据几乎影响到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大数据给各个领域带来的机遇 。
影视与新媒体产业
大数据时代影视产品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导演、制片人、剧本和演员,更是一种“云计算”,在影视领域最典型的案例便是Netflix(柰飞)《纸牌屋》的成功。柰飞是一家类似于中国优酷、土豆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早年以DVD租赁起家。多年来探索预测客户资源数据库,计算出了客户的观影口味,投巨资买下《纸牌屋》的独家播映权,并一举夺得成功。柰飞的成功来源于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它强大的数据库不仅可以检测观众所看的影片、时间、地点,更能清楚的知道观众在哪里按了暂停,哪里点了返回,看到哪里放弃观看等“尿点”,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喜欢观看1990年BBC版本《纸牌屋》的观众既是导演大卫・芬奇的粉丝同时也很爱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于是请大卫・芬奇来翻拍《纸牌屋》,凯文・史派西来主演。在没有任何预告片或样片出来前,奈飞就砸下了两亿美元订购了两季新版《纸牌屋》。柰飞的成功动荡了影视业,对于国产影视来讲,我们也拥有自己的数据资源库,但是缺乏的是对于复杂数据的精确分析,大数据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一种文化的革命。
出版领域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出版行业必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的书店等待读者去购买书的商业模式已然是自取灭亡,就连被誉为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南京先锋书店也不免遇到经营困境。
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当电子图书完全垄断市场时,传统书店以及纸质书本会不会消亡?近两年来出版领域电子出版物的消费远远高于传统书籍,亚马逊、谷歌等都已开始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了解读者的偏好,定制他们喜爱的出版商品。甚至作者也可以通过对于作品的提前预测分析读者的偏好来针对市场修改完善作品以求书籍更为畅销,而出版商通过大数据了解电子图书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来出版纸质书,预测读者来进行一定数量以及特定地点的发行。
艺术品投资领域
艺术品市场的成交状态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艺术品价格走势,了解当前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给收藏投资者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尤其是对于艺术品行业不是很了解却想投资的顾客而言,大数据帮助他们去挑选艺术家与艺术品的投资组合,从而提高效率与决策准确性。
总之大数据充分运用在预测、定位、识别等方面的优势,大大缩短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从先生产再消费到一边消费渐而形成一边生产一边研发的模式。《来自星星的你》就是边播出边通过数据分析再制作的一部较为成功的大数据作品。
三、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与反思
大数据纵然给文化产业带来一场空前的革命,也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然而这样超前的发展也不禁让人们对其进行反思,由于大数据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无限制的榨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当我们的个人信息泛滥到危害我们的权益时是否人们会抵制大数据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大数据带给文化产业的变革对于面临市场困境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无疑是一方良药,但这种靠计算而产出的文艺作品会缺乏艺术的原创力,也会使人懒惰,遏制艺术家创新精神,而更多的依靠预测。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它的利弊,通过更多的实践去检验,当然我们更希望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更好的为原创文化服务,这样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颇有裨益,人们也可以享受到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车.大数据时代影视产品生产规律探寻――《纸牌屋》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3,16:117.
【2】本报首席记者王磊.用“大数据”算出的“纸牌屋”[N].文汇报,2013-05-1700D.
【3】整理本报记者苏丹丹.把握大数据机遇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3-11-08006.
【4】胡少甫.“大数据时代”给当今世界带来的变革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3,12:17-20.
篇6
(葬花吟音乐起,林黛玉满面愁容上,做捡拾落花状。音乐渐渐低弱,林黛玉轻叹一口气,直起身来,面向观众。)
林黛玉:sars病毒传染快,我的心情也变坏,宝玉山西去出差,一个多月不回来。哎(叹气)!不知他有没有口罩戴?!(稍停顿片刻,自怨自艾)想我林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只说是木石前盟,结一段美好姻缘,却不知宝玉心意到底如何?每每多疑伤感,得了这一身之病,如今,他又出门在外,怎不让我多了许多牵挂?(忧郁、叹气,低头做捡拾落花状)
贾宝玉(戴口罩,心事重重的上):出差整整四十天,回家先到潇湘馆,听说妹妹在葬花,我到花园来看她。想见她又怕见她,不见她又想见她。咳!(抬头)哦,到了,花园门紧闭,待我敲门来。咚,咚,咚,林妹妹……
林黛玉(从猫眼里往外一看):谁啊?我不认识你。
贾宝玉(摘下口罩):林妹妹,我是宝玉。
林黛玉:哎呀,你怎么变的又黑又瘦?
贾宝玉:山西是非典役区,好多饭馆都关门了,我是饿瘦了啊。
林黛玉:等一下,我开门你进来。
贾宝玉(急切):不,不,不,别开门,咱们就这样隔着墙聊吧。(从身上掏出一个包,隔墙扔过去)林妹妹,这是我带给你的礼物,你赶紧拿出来戴上。
林黛玉(打开):口罩啊?
贾宝玉:是,你赶紧戴上吧。
林黛玉(暗自思忖,自语):他怎么象变了个人似的,也不进门。莫非他在山西又认识了什么姐姐妹妹?(向宝玉)宝玉,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贾宝玉(叹气,满腹心事):别问了,我怕你知道了会伤心。
林黛玉(惊,伤):你,你,你又喜欢了别的什么妹妹不成?
贾宝玉:没有,绝对没有,我心里只有林妹妹你一个人。林妹妹,我一直想对你说:你是风儿我是沙,我是哈密你是瓜;我是风儿你是沙,你是皮鞋我是刷;你想喝水我泡茶,缠缠绵绵到没牙。
林黛玉:别说的那么好听。(稍一停顿,下定决心似的)我来问你,你可知道为什么我在花园里却要锁住园门吗?
贾宝玉:是为了预防非典,防止流动人口进入大观园嘛!
林黛玉:错,那是因为我感染了非典,老太太把我关在了这里。
贾宝玉:什么?(惊呆,悲痛)你,你,你怎么会感染呢?!
林黛玉:我身子骨自来是弱的,感染自然是先感染我。
贾宝玉:啊!天啊!这不公平,不公平啊!
林黛玉:宝玉,我自是不得好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你心里有我吗?
贾宝玉:林妹妹,我心里除了老祖宗、父亲、母亲,第四个就是妹妹你了,绝没有别人。
林黛玉(充满期待):那好,我得了非典了,你敢抱抱我吗?
贾宝玉(凛然):林妹妹,把门打开!
(林黛玉打开门,宝玉欲拥抱黛玉,黛玉含羞躲过)
贾宝玉:你……?
林黛玉(忸怩的):你忘了男女授受不亲吗?
贾宝玉:(不好意思):我,我……
林黛玉(喜极而泣):宝玉,我终于考验到你的心了。(幸福的目光)你知道吗?我没有得非典,我是骗你的,只为了考验你的心!
贾宝玉:什么?(呆若木鸡)
林黛玉(温柔):宝玉,你别生气,好吗?
贾宝玉(一字一顿):你知道吗?我在山西感染了非典,我本不想让你开门的,可你……
(空气凝固了,两人对视片刻)
贾宝玉:我,我可能传染你了……
林黛玉(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这是我的命……!
贾宝玉(急促,充满希望的):你不会有事的,老祖宗请最好的大夫去了,我们一定会康复的。
林黛玉(惨淡的口气):我身子骨自来是弱的,不管有没有染上非典……(咳嗽,虚弱状,酸楚的语气)宝玉,你好好治疗,等你好了,你就和宝钗成婚吧,她比我身体好。
贾宝玉(斩钉截铁的):不,不,我不,如果治不好你,我就去当和尚!
(此时,葬花吟音乐缓缓响起,低音缠绵,令人悱恻)
林黛玉(无力的摇摇头,指着天空四周飘落的花):宝玉,你看这落花(宝玉接落花动作,黛玉凄楚的目光,用手指着宝玉手中的花瓣),那就是我啊!以后每年,当你看见一枚枚花瓣无言飘落时,请你相信那不是季节的忧伤,那是我对你诚挚的问候,当你看见闪亮的星星布满天幕时,请你记住那不是照亮夜路的灯,而是我对你永恒的祝福。
贾宝玉(劝慰的):林妹妹,我要摘一千朵玫瑰给你,要你好好爱自己,我要折一千只纸鹤给你,让病痛远离你,我要叠一千颗幸运星给你,让好运围绕着你,让好心情天天陪伴你。
林黛玉(无力的摇摇头):宝玉,我只问你一句话,假如你没有感染非典,我感染了,你还会抱抱我吗?
贾宝玉:我……
林黛玉(用手阻挡):你想好了再回答。
篇7
关键词:葬花吟;林黛玉;红楼梦;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93-01
到今天,几乎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主题曲、片尾曲、插曲或者说是配乐等等,但是看了这么多电视剧电影,同时也就听了不少这其中的音乐,最感动我内心的依然是八七版《红楼梦》中的那首《葬花吟》,我对这首作品只用了一个词,真可谓是可悲可叹。《葬花吟》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葬花吟》可说是林黛玉生命的呐喊,林黛玉灵魂的控诉。人物的行动、心理状态以及未来的命运的预示和诗歌的内容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假如林黛玉没有《葬花吟》的修饰,她将显得多么没生机。整首歌曲是通过女生合唱、女生独唱、男女混声合唱交错、男生合唱的演绎形式把歌曲表达出来的,每当《葬花吟》音乐一响起,似乎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在脑海里浮现,黛玉葬花时,她自己一叹息,几乎整个周围的山、河、草、木等宇宙间一切生物都在为此声叹息呐喊,我心中的一切感情也情不自禁了……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我顿时觉得音乐的的强大力量以及音乐传递出浓烈感情。
从《葬花吟》歌词本身来看。整篇歌词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葬花吟》是在书中第二十七回出现的,葬花那天是芒种季节,大观园里每个人几乎都忙着祭祀各路花神,而这前一晚,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却被晴雯给了个闭门羹,但是此时黛玉刚好又听见宝玉和黛玉在里面说话,林妹妹本来是个多疑的人,便以为这都是宝玉的错,全怪在他身上,伤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来到园中,看到满地都是落红片片,多愁善感的黛玉便油然感伤,想到这地上的每一朵花曾经无不姹紫嫣红,而今也是随风飘落,难免伤怀,葬起花来,实在感叹自己。整首诗歌从感情上讲它是在《红楼梦》里最凄惨悱恻、最缠绵哀怨的一首抒情诗,它道尽了黛玉内心所有的心事和辛酸,让人听了荡气回肠无法释怀。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王立平先生回忆说当他写完最后一个音符他趴在钢琴上哭泣了,在创作期间他翻阅了《红楼梦》的各个版本,细细的去品味、去体味、更是去解味。王立平先生理解到黛玉这低头葬花分明是仰首问天,因此他把《葬花吟》谱写成“天问”。这种可歌可泣的谱法,使得《葬花吟》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是音乐赋予的,用音乐的感染力再增添了《葬花吟》的凄惨和缠绵。八七版《红楼梦》的所有歌曲都是由陈力倾情演唱的,陈力对原著的理解和词曲的把握实在是到了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她自己的痴情钟情完全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通过她得天独厚的的美妙歌喉表达的绝妙绝伦。她演唱《葬花吟》时几乎与黛玉有情的交融和心的共鸣,与观众都有着和谐的共振,好多时候使人们都忘记了是陈力在唱,而觉得就是黛玉自己在唱。
再从电视剧出现《葬花吟》歌声的画面来看,这几乎是一副流水一样的画卷,几乎画面都流动起来了,刻画的这么生动,我想看过八七版《红楼梦》的朋友,都不会忘记黛玉葬花的画面,在音乐与画面结合的同时让我不尽感叹林黛玉是很美,但是此时葬花的林黛玉更美,似乎是只有她葬花时她才美的彻底。如果此时黛玉只是葬花,没有后面音乐的陪衬和烘托那是何等的单调,何等的空洞乏味,而此时歌曲《葬花吟》和黛玉葬花同时进行,这让我们仿佛真的体会到了黛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歌曲《葬花吟》抒情、渲染气氛,使得黛玉葬花更加的凄美缠绵,还可以让人更深刻的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也许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淡忘了黛玉葬花的情节,往往是《葬花吟》的音乐一响起,就能勾起大家的回忆,以及回忆之中带来的悲伤和感动。《葬花吟》在这里也不仅仅是音符的简单组合,也不是为词谱乐曲这么简单而是上升为精神层面上的总体感知。
《葬花吟》整篇歌词的优美哀怨,无论是在语言、形式、内容、意蕴、气质、格调上都充满着委婉曲折、荡人心魄的“诗画”艺术美感。加上王立平几乎是用生命谱写下的曲调,不管是曲式结构还是配器伴奏几乎都与词作者曹雪芹先生产生课共鸣。演唱者深情的演唱,声音几乎是与画面的人物融和在一起了,使得歌曲《葬花吟》更是伤情入骨,感慨万千,总之我听了是难以自拔,正是因为有此曲,使得林黛玉葬花这这个画面显得栩栩如生,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
[3]李俊梅.电视剧音乐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4]龙音希.独家披露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的背后故事 王立平将葬花吟谱写成“天问”.北方音乐,2007年,第04期.
篇8
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这种美闪烁在她的性格运动之中。罗丹在谈及雕塑艺术时说过:“美,寓于运动之中。”文学形象也是如此。
人物性格只有具备多面性才能丰满,“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语言的抽象品”。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叛逆精神,总是从林黛玉多方面复杂的内心世界去描写,形成了性格的多个侧面。比如:敏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等。然而,曹雪芹又不让林黛玉的这些性格特征孤伶伶的停留在原地,而是既有主导性格的点滴渗透,又用多个性格侧面将主导性格包围,使形象更加立体化、更加生动。
《红楼梦》里,林黛玉是敏感的,善嫉妒的和易伤感的。如周瑞家的送来了“两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宫花的“新巧”,而是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并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体现了她强大的精神力量——叛逆。这种性格不是孤立的,林黛玉具有自虐倾向,越是寄人篱下,越是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越是在爱情上得不到希望,就越是要在这种反复自虐中,维护着一个女性的尊严。
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八面玲珑,善于取悦于人。她对人是坦率真诚的。她在尊重自己同时,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当香菱向黛玉请教时,黛玉却热诚相待,并说:“既要做诗,你就拜我为师”,那么纯真、透明如一股清泉使人倍感亲切。
林黛玉才华横溢,具有极其浓郁的诗人气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喻,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出了叛逆者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它真实地展露出一个充满痛苦和矛盾而又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出其独立的人格和悲凉的结局。
二、林黛玉性格的爱情表现
宝黛爱情是具有现代文明的爱情。林黛玉是“情痴”,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她对贾宝玉的爱,真诚,执著,至死不渝。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封建社会不允许的,在逆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黛玉只能通过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她的泪不代表她的软弱,而是体现了她的叛逆性格,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遭到致命的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死相殉。这种爱情是多么得至诚至坚,感动天地,动人肺腑,震撼心灵!
黛玉追求的爱情,不仅仅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平等。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她反对的不只是封建婚姻制度,更重要的是她厌恶整个混沌的封建社会。宝玉曾对史湘云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否则,我也要和她生分了。”这意味着宝黛的爱情是以政治道路上的叛逆为基础的。
从作者描写宝黛的爱情意图来看,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封建社会全面崩溃,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以宝黛的爱情为线索,赋予它更多的社会内容,因为爱情、婚姻、家庭密不可分,黛玉的爱情内涵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饱含更深的文化底蕴。
三、林黛玉的悲剧结局——为情而死
林黛玉的悲剧与她自己的性格特征是密不可分。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以清灵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特质,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但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唯恐避之而不及。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是成就林黛玉性格特质的主要方面。林黛玉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成与败,也都与她的孤独境遇有关。
黛玉天赋极高,才情四溢,故易恃才傲物,招人嫉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众人得韵各自悄然思索,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几个丫鬟们嘲笑”,待众人已评毕,方才“提笔一挥而就,掷于众人”,虽胸有成竹、风流别致,但这等有意卖弄之举不由使人唏嘘。相比之下,宝钗做诗中正平和、含蓄深厚。如此这般,贾府自贾母起都对宝钗渐生好感而对黛玉则颇多微词。
就情感而言,宝黛都是贾宝玉择偶的重点对象,但如果从家族利益角度出发,王夫人以及其他贾府中的人则会首先考虑薛宝钗,因为其“德、才、貌”兼备,不仅能够成为宝玉的贤内助,还有可能成为王熙凤的继任者,继续维持着这个不死不活的大家族。同时,她的背后还有两个大家族贾、薛的利益纠缠。选择了她,更符合贾府的利益需求。而林黛玉不过是寄居在贾府的孤女,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性格偏狭、尖酸刻薄。从当时的社会来看:林是不被社会认可的“病人”,虽为容貌、才情俱佳,也有贾母的关照,但是从家族长远利益出发,必然会遭到贾府的被淘汰。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自由恋爱,这些与封建礼教是冲突的,她不可能与贾宝玉有圆满的结局。他们的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制造悲剧的不是贾母、元妃或王熙凤某个或某几个人,而是封建社会。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爱情的牺牲品。敏感多病的林黛玉艰难的挣扎着,对幸福充满着希望,但险恶的环境使她的幻想破灭了,眼泪也流尽了,终于怀抱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愤恨永远地离开了尘世,离开了这个生她、养她又毁灭了她的世界,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曹雪芹用毕生的心血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唯美的人物形象,宁可忍痛让黛玉死去,也不能让这个浑浊的社会玷污这一天下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物。死亡可以终止生命,但无法将读者心中林黛玉这一女性悲剧形象抹去,她将继续闪耀在中国的文学殿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对其进行研读、模仿和崇拜。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
[2]周先慎.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四——明清小说.
篇9
我从一年级起,有了幻想。一次口语交际中,老师问我们各自的梦想是什么,我才知道有“梦想”这一个词。许多同学都回答:“当个科学家!”大概是因为老师常跟我们提起爱迪生、牛顿的缘故吧,大家都特崇拜他们。偏偏我的想法不同:个个都成了“爱迪生”、“牛顿”,那都太普通了,做个宇航员吧,向我们伟大的人民英雄杨利伟学习!哎,当个宇航员多好,在太空里多好,不用担心摔跤了……(嘻嘻)
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态度不怎么好,听她的课总是胆战心惊,作业多得同学们都叫苦连连。我还经常被她请到办公室“喝茶”“谈心”。于是“怀恨在心”的我幻想当一名校长,那时我一定布置一大堆作业给语文老师做,对了,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嘿嘿!
四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常夸赞我的作文写得好,我最喜欢的就是她了。后来,我渐渐喜欢上写作,还读了不少书。我幻想着能当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能写出想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一样清新的散文,能写出如鲁迅的《呐喊》《彷徨》般智慧的小说集,能写出似……
上五年级了,如我期盼的一样,语文老师是关注我的,不过她说我写的作文总带有忧伤、哀愁。又有一个我所信任的老师说:“我发现你蛮像林黛玉的,长得有点像以前演林黛玉的演员,性格也有点像,同样都是弱不禁风呢!如果你去参选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啊,有百分之八十的优势入选!”一句玩笑话,我当真了。于是每天晚上我都想着陈晓旭——以前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她是怎样一炮而红,名不见经传只因演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而声名大噪,想象着我也是如此地成名……好,我要做一名演员,我要饰演林黛玉!(想得丰富吧!)
也许你会认为我的幻想不切实际,对!幻想就是这样不切实际,想怎样就怎样,它从来不会束缚你的思想,任由你在幻想的国度里尽情地欢歌,尽情地玩耍。
如果努力加幸运,幻想就有可能成为梦想,梦想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前途一片光明。有梦想才有未来,而梦想就是由幻想升华而来,这不正是说明了幻想是未来的起点吗?
篇10
____________题记
这天,贾母和凤辣子(王熙凤)聚在一起,商量贾宝玉的婚事,贾母先道:“凤辣子,依我看啊!宝玉和黛玉从小玩到大,谁也离不开谁,倘若我们让宝玉娶别人为妻,恐怕他们俩都不好受,干脆让他们俩成为夫妻吧!”凤辣子说:“老祖宗,你说的虽有道理,只是那林姑娘体弱多病,让宝玉娶她为妻,恐怕,两人不能长厢私守啊!我看,宝玉娶宝钗好,宝钗人聪明伶俐、人缘很好、很懂事,针线活也做的好,丫头们都喜欢她,再说,她人又长的漂亮!娶她最合适”“宝钗虽然样样都好,可是,就怕黛玉接受不了,黛玉哪次生病跟宝玉没关系啊!再说,即使黛玉答应了,宝玉也不同意,他要是一闹起来,我也拿他没办法,这次,如果不成全他俩,恐怕黛玉、宝玉都要生一场大病!”凤姐道:“也是,那就全凭老祖宗做主!”贾母又道:“好吧!那你去给宝玉和黛玉说说亲事。”“是,老祖宗!”
王熙凤刚进院子,就听见宝玉的吵闹声:“我要娶黛玉妹妹,我要!”,王熙凤走进屋子一瞧,宝玉正又吵又闹,袭人站在一旁劝说他,王熙凤踏进门槛,喝道:“你们吵什么?”宝玉说:“姐姐(袭人)说:“你们去商量我的亲事,可能,不让我和妹妹(林黛玉)结婚!”王熙凤双眼一瞪,对袭人喝道:“你这该死的丫头,谁让你多嘴的啊!该掌嘴,看在你是宝二爷的贴身丫头的份上,我且先饶了你!”袭人早已吓的说不出话来,只得低着头连连应“是”,王熙凤刚凶完袭人,又跟宝玉说:“宝玉啊!我这次来,就是来告诉你,老祖宗已经给你定亲了!”宝玉连忙问:“是谁?”王熙凤笑嘻嘻的说:“还能有谁?自然是你的林妹妹喽!”宝玉一听,一跃而起,跑出了门,说:“太好了,我去给林妹妹说。”王熙凤数落道:“这个宝玉,真是古怪,刚才还伤心,现在高兴成什么样了!”话说宝玉已经跑到了林黛玉的屋子里了,高兴的说:“妹妹,老祖宗已经答应我们成亲了!”林黛玉一听,气色似乎好了很多,兴奋的说:“真的?太好了!”“真的!呵呵,我们一起出去玩吧!”“好”
转眼,到了成亲的日子,宝玉身着红衣服,胸前戴着大红花,正在向贾母请安呢!这时,林黛玉被众多的丫头扶进殿堂,林黛玉本就美丽,现在一打扮就更加美丽了,这时,所有亲戚都来了,他们开始拜堂,“一拜……”这一章-----黛玉的亲事,就在欢乐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