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小说范文
时间:2023-03-27 22:1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张小娴小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张小娴作为风靡于港台的都市言情女性代表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反映的是现代都市年轻一代对爱情的理解。她用特有的温情又犀利的笔触写出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爱情故事,在打动人心的同时,又治愈人心。本文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张小娴都市爱情小说的畅销原因,着重分析其文本内容、作者表达的观念和艺术结构拥有的艺术魅力。
一、文本中展现的世俗生活与读者接受的关系
(一)取材生活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张小娴的小说选材大多取自日常都市生活琐事,情节内容平凡而典型。正因为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她的爱情故事向来不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理想王国,而是芸芸众生的世火俗烟。萧富元曾在采访她后说道:“她喜欢眼观耳听,街上一对男女吵架,她会驻足聆听,听他们吵什么,观察他们如何相处,社会新闻事件中男女之间的矛盾心理,也是她取材的重点。”
这也就意味着张小娴的小说是香港都市男女爱情现状的缩影。当主人公穿梭于“湾仔”“西界”“浅水湾”“尖沙咀”等读者耳熟能详甚至居住的地方,心中会升起极大的亲切感。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使读者融入其中,参与小说的情节活动,体会小说人物的多彩人生。张小娴不仅使用人们熟悉的真实的地名,而且选取现代都市人们经常出入的地方,熟悉的地点和场所缩短了文本世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不再以旁观者的眼光阅读文本,而是置身其中,与小说人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作者的选材会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所谓“隐含读者”,“不是真正现实的读者,甚至不是理想读者,而是一种可能出现的读者,一种与本文结构的暗示方向相吻合的读者”,张小娴的都市爱情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市民群众读者,因其着重刻画都市女性在爱情、友情方面的成长以及她们生活和事业的独立,迎合了现代都市女性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期待,从而使“隐含的读者”转变成现实的读者。小说中那些句句肺腑的内心独白,同时也是广大生活在都市里期待爱情、陷入爱情迷茫、在爱情中成长的读者的情感历程的写照,使得读者对于文本内容能够完全接受,并能和文本互动交流。
(二)女主角独立性格满足读者心理需要
张小娴的小说,全部从女性视角来展开情节,她所刻画的女主人公形象虽职业不同,但都拥有着独立自强的性格,她们大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出色工作能力的都市丽人。事业蒸蒸日上的她们相信爱情,执着于爱情,有着打破传统道德束缚的反叛精神。张小娴侧重展现现代都市女性对于乌托邦式的爱情愿望的表达,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对于爱情体验的自我表达可以复现出广大读者在爱情生活中所体味过的感受和心情,使得读者获得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得的心理补偿和共鸣。
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在张小娴所塑造的人物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作者取材于现实,女主人公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在恋爱时会向朋友抱怨男友的粗心和爱情的苦恼,并且会发出很多大胆的爱情宣言。程韵的朋友曾在三人聚会中发出“一个女人,一生之中,无论如何要当一次第三者”的大胆宣言。虽然言语大胆,但间接表达出现代都市女性对于自由平等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小说中大量描写生活琐事的片段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共鸣,特别是女性读者,并且将自己与人物进行对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追求开放、平等,女性地位上升并且要求进一步平等与解放。张小娴小说中表现生活琐事的特点,可击中读者阅读过程中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使得读者感到亲切,极大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张小娴特有爱情观对读者的启示
(一)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特有爱情观
张小娴擅长把自己对爱情的认识融入她所塑造的人物当中,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刻画、语言描摹、心理揭示间接地表露出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她所塑造的女主人公通常为爱而活,相信并执着于爱情,会因失去爱情而歇斯底里,郁郁寡欢。但她们在失去爱情的痛苦泥沼中挣扎之时,正是她们破茧重生之刻。作者在令人对爱情心怀绝望的时刻,在文本中穿插了许多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从而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例如《荷包里的单人床》中的苏盈在最终结束与爱人秦云生的爱情的时候,得出了“爱情本来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的结论。语言通俗平直,但含有极大的醒悟解脱之意。这样的爱情观提升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使偏执的读者不再执着于过去的爱情,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
作者为了让她的爱情观使读者信服,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在小说中穿插了大量贴近人心的细节,这些场景几乎每个恋爱的人都经历过。并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来揭示作品的爱情本质,通过描写主人公恋爱时经常做的平凡事来展示爱情的美好,为的是传达出一种“爱情是一件很平凡简单的事”的理念,从而拉近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接着借助小说人物来揭示现代都市人恋爱的通病,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通过视爱情如生命的主人公对爱情的彻底醒悟,来传达出爱情不过是人生感悟的思想,打破并超越读者的期待视界,使得小说主题思想深入人心。
(二)特有爱情观对读者的情感治愈作用
张小娴所持的“爱情观”,揭示出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现状和情感心理。在大都市的重重压力下,人们在情感生活方面或多或少有病态的表现。在张小娴的小说中她把这些症状融入人物形象中,且犀利地展现出来,表现出人们因爱情迷茫陷入痛苦的状态。在她的小说中,男人多因在爱情中的贪婪和恐惧的无法平衡从而导致背叛爱情,女人因为怕被男人背叛,从而缺乏安全感和产生巨大的占有欲。张小娴力求在小说中阐明她的爱情观,因为爱才会产生缺乏安全感的症状,因为缺乏安全感才会产生占有欲,产生想把爱人“吞进肚子里从子宫直到心房,我不会让你离开我”的巨大占有欲。如果说男人在爱情中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无法平衡,那么女人就是在爱和安全感之间无法平衡。在《三月里的幸福饼》中张小娴曾写道:
“也许每个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个杨宏念,一个徐文治。一个是无法触摸的男人,一个脚踏实地。一个被你伤害,为你受苦,另一个让你伤心。一个只适宜作情人,另一个却可以长相厮守。一个是火,燃烧生命,一个是水,滋养生命。女人可以没有火,却不能没有水。”
张小娴笔下的爱情小说体现出强大的社会效果:“接受者从阅读中获得的经验进入他生活实践的期待视界,修正他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且反过来作用于他的社会行为。”张小娴在挖掘出现代都市人情感症结、使读者发觉自身并进行对比从而引起强烈共鸣的同时,也为情感症结开出了一张张良方,在揭开读者情感伤疤的同时,抹药包扎使其彻底治愈。
三、文本的艺术魅力对读者的吸引
(一)别有洞天的情节结构对读者的指引暗示
在情节结构上,张小娴善用伏笔和转折,在情节发展之前,在文本中埋下线索点明结局。“作者为引导读者而用语言设置了一个个路标”,而“读者是踩在这些所指物的联系点上进入本文的”,读者在接受的同时必然会思考这些所指物图景的相互作用,并且“它们总是预示某种即将到来的事情”。在张小娴的小说中,这种结构很明显。例如《三月里的幸福饼》中故事的开始部分就写道“我怔怔地望着屏幕上的她,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会相遇,相爱而又相分,一切仿佛是明天的雨,从来不由我们控制”。作者点出了女主人公和她的爱人之间的缘分及结局,引导读者站在她所指定的“路标”上,预示了将来的命运,引起了读者对小说文本新的期待视界,产生“他们是如何相爱,又为何分离”的疑问。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张小娴除了擅长伏笔的使用,更喜欢利用结构的转折来打开小说另一片天地。张小娴的爱情故事惯用一种叙述模式,就是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女主人公如何迷恋她的爱人和她的爱人给她带来的欢愉和痛苦,后半部分写女主人公通过爱情的洗礼领悟到爱情的真谛,蜕变成长为更成熟的人。连接前后两部分的就是转折地带,这个转折代表着女主人公爱情的彻底幻灭――爱人的死亡。这一转折的出现会给读者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打破他们的期待视界,但同时阅读到转折地带的读者心中又有一种“应该如此”的感觉,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期待视界。这也是张小娴用语言所设置的“路标”之一,引领读者走到小说发展的“转弯”处,这是小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临界点,它预示着未来的新天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意象下的丰富寓意对读者的吸引
张小娴小说文本的一大特色就是喜用意象,特别是经常把意象嵌在小说题目之中,比如面包树系列(《面包树上的女人》《面包树出走了》《流浪的面包树》)、《三月里的幸福饼》和《再见野鼬鼠》等,与意象相结合的题目,奇特而新颖,拥有让人无法琢磨透的神秘感,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张小娴的小说中,自然类意象占大部分。比如面包树系列中的面包树、月亮、蓝魔鬼鱼,《三月里的幸福饼》里的雨、蓍草、夜莺与红玫瑰,《荷包里的单人床》里的雪花、樱草、迷迭香这些代表月份的意象等,这些自然意象大多浸透着丰富的童话和民间传说,摆脱了单调写实的描写,而带有神秘浪漫的色彩。
比如有关月亮的传说就提到了多次,在《荷包里的单人床》中的“长脚乌龟和短脚乌龟”的故事,“恩戴米恩的月光”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流浪的面包树》的非洲传说,《面包树出走了》的斐济传言等。张小娴在穿插童话传说片段的同时赋予了月亮这个意象更为饱满、神秘的象征意义和韵味,她在多部小说中使用月亮意象,因为一来月亮是中国经典意象,在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轻而易举地就能让读者理解其中的意味,加上他国关于月亮的童话、传说故事,为月亮意象注入异国情调,使得月亮意象更具灵性和神秘感,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期待,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增加了日常生活经验,提升了自己的品味。
篇2
一、荒诞意识
荒诞在字典中的解为“极言虚妄,不足为信”,但在后现代主义的层面上荒诞则表现着一种普遍的生活境遇,也表现着对理性的批判和对传统认识论框架的一种否定,其本质体现着后现代思想拒绝总体主义、拒绝逻各斯中心主义、拒绝形而上学的立场和倾向。《谋杀》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父母各自用自己的中西医药理论来医治自己不断萎缩的胃;第二部分则是父母在家无休止的争吵;第三部分是父亲去邮政局给自己多年之前的情人寄信,却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过多的邮寄规则让父亲放弃了寄信。小说的内容虽然很荒诞,但它描述了一个普遍生活状态世界的存在。仔细推敲,“谋杀”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父母都在用各自的理论知识来强加在儿子身上,扼杀了本该属于孩子的人生,“把双亲那份爱子的天性或需要,全折在了他一个人的头上。”二是社会过多的规则消磨了人的意志,“无论多么朝气蓬勃、伶俐机智的人,一进这个大门,立刻变得呆傻,就像进入那些灰色的水泥建筑物里一样。”后现代思想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让我们重新去省视人与人、人与现实、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二、变形与虚构
魔幻作为现实生活中无法解释,从科学角度看根本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是通过变形、虚构等方法得以实现的。张洁的小说《鱼饵》中则运用了变形与虚构的方法,“常言道,谁干缺德事,谁养的孩子没儿。BA的儿子倒是有儿,可上午他的儿媳却生了一个没儿的孙子。这也许叫隔代效应。”这段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说生了一个猪尾巴的孙子的效果是一样的。文章多次写到许多看似是鱼但是又不能称作为鱼的东西开口说话,死湖不禁窃笑等等。这些都为本来荒诞的情节增加了神秘感。
三、破碎与拼贴
从理论上说,“破碎”与“拼贴”就是哈桑在归纳后现代主义特征时指出的“零乱化”、“种类混杂”。其效果就是詹明信所说的从“蒙太奇”到“东拼西凑的大杂烩”的过渡。《他有什么病?》则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第一部分医生胡立川的飞机不能按时起飞,他在去问工作人员原因回来的路上,把钱包扔进了痰盂,把烟头装进了裤兜。第二部分丁小丽在医院里检查她的处女膜;丁大爷在无奈之下烧光了自己的棉花只因不愿意给过称的工作人员送礼。第三部分玉峰忍受不了同住一屋的小木匠,分房不成功,就萌生了火烧宿舍的想法。第四部分胡立川在医院救活了经常在医院门前补鞋的黄老头的孙子;一个看太平间的老头与疯女人繁衍后代的故事。第五部分则是每个开头都运用了18个“某年某月某日”,来把胡立川在医院里发生的不同事情连接在一起。第六部分,先是有了5大段的关于社会弊病的议论与愤慨,然后又直插入了医院陈主任的女儿陈幺妹的班主任李老师的家访。第七部分重新回归侯玉峰与小木匠,结果被小木匠揍了一顿。整部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连续性、非确定性,正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碎片化、拼贴式的风格手法。
四、戏仿与反讽
戏仿,希腊文原意是“模仿的歌者”。后世学者把古代的戏仿定义为:“追随一种独创性的风格歌唱,但又带着某种差别。”[4]这种写作手法后来被移用到文学上。琳达 哈琴把后现代主义文本中的戏仿定义为“带着一种批判的反讽距离的模仿”。[5]张洁的作品《横过马路》的副标题就明显标明“仿某某朝文体”。文本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爱幻想的精神病者,想象着自己是一个国王,身边美姬环绕,却被老婆一棒子打醒;原本喜欢写作,稿子却被老婆当做了卫生巾来用;闲着没事,打匿名电话,竟惹得做了坏事的人不安。来到大街上,倾诉自己喜爱做公交车的怪癖,为了“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的问题绞尽脑汁。在一番无果后,红绿灯都亮了,他径直走了过去,没想到自己的绝活却丢在了马路上。这篇小说从他恶作剧的那个层面来说,是对党政工作人员的讽刺,而那有关过马路则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质疑。开放式的格式、多元化的思维,宣告了“某某朝文体”在当代社会的彻底结束。
张立群曾指出,中国后现代文学整体流脉是从先锋小说开始的,但在先锋小说之前,张洁的创作已经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倾向,并且在不知何谓“后现代”的前提下就展开了文学创作,我们不得不说,张洁有着常人不可超越的文学感悟与天赋,她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形式的创新,是在中国当代的大环境下的一次超越的尝试。用超前的艺术特征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注与不满,用文字表达自己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立群.中国后现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12.
[2]荒林,张洁.存在与性别・写作与超越――张洁访谈录[J].文艺争鸣・评论,2005,(05).
[3]张洁.鱼饵[M].北京:人民文学文出版社,2012.
[4]M.A.罗斯.戏仿:古代、现代和后现代[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
[5]罗钢.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爱情模式;情感;理性;责任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爱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方面,从人的动物性而言,生命的本能让人们从不放弃对自由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不仅具有动物性同时还是社会的人,无论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都不可避免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爱情和两性有关但又不是单纯的男女之事,它不再是纯粹而又唯美的情感,它不仅仅取决于自我的爱情感受,同时还会受社会习俗、价值取向、人文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爱情受到来自情感和理智的双重作用,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两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为爱而爱与功利之爱。当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把感情和理智分的这么清楚,那么还有一种爱情模式就是两者的混合体。
张欣身居广州,小说也大多数以社会改革后的都市女性为题材,记录她们在“物化”了的社会中的喜怒哀乐,然而《梧桐,梧桐》一文和她大多数小说风格不同,本文以偏远地区的部队医院为题材,记录了医院医生、护士们在工作、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点点滴滴,透过他们演绎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爱情模式的范本。
为爱而爱
所谓为爱而爱指得是恋爱双方因纯粹的思慕而爱着对方,恋爱的双方互相理解和欣赏,以期达到“心有灵犀”的情感交流。为爱而爱的人往往不重视爱情以外的功利条件,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社会的普遍规则,对于他们而言追求爱情本身就是全部生命的意义。《梧桐,梧桐》一文中首先刻画了一位被大家所孤立的易医生,大家孤立易医生的原因很简单,易医生因婚外恋想离婚。易医生在一次去上海医科大进修中,认识了一位有共同语言的女性,在长期两地分居生活以及婚姻双方缺乏共同理想、兴趣的前提下,易医生本来对婚姻早已麻木的心又活泛了。婚姻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易医生任职于部队医院,他不仅仅是个医生还是名军人。因此,离婚变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并且,这场战争的对立面不仅仅是他的妻子以及家人,甚至于扩大到医院的领导、同事、以及同事的家属。这场离婚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八年,并且还将遥遥无期的继续下去。易医生在思想上是个“大儒”,在专业上精益求精,但这样一个人才却在人们对他的私事的乐此不疲上被扼杀了。也许有人说,易医生已经有了婚姻,在婚姻中再喜欢上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可是没有爱情作为支撑、没有感情互相交流的的婚姻就一定道德吗?作品中也曾提出质疑:“婚姻中也有责任一词,但谁的婚姻就应该因责任而贬值与掉价?”。爱情与责任孰重孰轻,一直以来大家都是各执一词,从无定论。
功利之爱
巴尔扎克曾说过:生命的最高目的,男人为名,女人为情。爱情是女性的永恒追求,然而这一追求往往容易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迷失方向。外二科的顾医生外形潇洒、倜傥,业务娴熟、精湛,简直就是医院男医生的时尚风范。“医院里许多未婚的女军官多多少少都会对他有攻势,护士班的王京健也没少动脑筋”。就在王京健初尝甜蜜爱情之时,噩耗传来,顾医生去江西接兵,途中长途汽车漏油起火,他因为救车上的乘客而被全身大面积烧伤,尤其是在外的脸和手,更是深度烧伤。顾医生在昏迷中总是提到王京健的名字,医院领导希望王京健能陪同照顾,但此时王京健却退却了,不是王京健不爱顾医生,而是王京健在爱情的选择中掺杂了许多俗世的条件,用她自己的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能把长的帅、业务好跟顾医生彻底分离开吗?毁容就足以摧垮我的意志了,加上他的手再也不可能能拿手术刀做外科手术了,那你还让我去爱他什么呢?”这是王京健的心里话。这些话“无论对错,无从褒贬”,然而在物欲滚滚的红尘世界里真的有能够经得起道理分析、权衡利弊的爱情吗?爱情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情感寄托,一片精神净土。然而在长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爱情的寻找,渐渐演化成寻找男性力量的庇护,爱情因为许多外在附加的条件而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了。
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体
如果只是追求单纯的爱情感觉仰或是纯粹的考虑外在社会条件,都是简单又容易的事情,最让人难以抉择的往往是当事人必须在感性的爱情和理性的责任之间徘徊,不能兼而有之。小说中刘小岸和梧桐是大家公认的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甚至当事人双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就在梧桐即将上战场去参加战地救护时,刘小岸却因病进院。梧桐在出发前拜托“我”替她好好的照顾旧疾复发的男友,而“我”此时因为帮助顾医生和“在上海的那位女性”通信的事情被揭发,正处于被批评、被怀疑,甚至是被诬蔑的苦闷之中,在周围的人视“我”为洪水猛兽对我唯恐避之不及之时,刘小岸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耐心的开导“我”,可不曾料想的是,在双方敞开心扉的交流中,爱情的情愫也悄然在“我”和刘小岸之间产生。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刘小岸而言,都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情感、如何面对梧桐。
就在“我”和刘小岸选择正视自己的真实情感,准备向梧桐开诚布公的坦白一切,共同面对将要来临的如同暴风骤雨般的批判和指责时。梧桐却在此时被检查出患有肠癌,虽然手术比较成功但今后也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变化,在知悉这一事情后,刘小岸向梧桐发来电报“速来结婚岸”。我们不知道刘小岸在写下这封电报时的心情,但通过梧桐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结婚登记当日“失魂落魄却又要假装甜蜜”“惶惶不安”的刘小岸。正如小说中所言“背上的十字架过于沉重,敢于希望,却没有勇气得到”,不论是“我”还是刘小岸甚至是梧桐,都在感性的爱情以及理性的现实之间苦苦挣扎。
爱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之一,人生需要爱情滋润,爱情需要责任保障,否则它就变得不堪一击, 可如果爱情中只剩下责任二字,恐怕也并非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可是小说却没有告诉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找准爱情与责任之间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张欣.张欣文集(四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
[2]陈志红.反抗与困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3]曾参编《医学应用文写作》[M].高职语文教材;撰写并发表.
[4]《从到,探究女性封闭的情感空间》.
[5]《封闭情感压抑下扭曲的人格――中颂莲和中繁漪悲剧命运之比较》.
[6]《从迷失的爱情到失落的自我――对张欣中三位女情形象的思考》等.
篇4
关键词:爱情;婚姻;冲突;幻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47-01
根据童话改编的真人版《灰姑娘》于2015年的3月13日在中美两国同步上映,上映之后成功挑起了中国和北美周末票房的大梁。作为世界知名童话故事的《灰姑娘》,围绕它展开的改编项目可以说不计其数,那么,一部几乎人人都知道故事情节的电影,为什么如此受到大家的追捧呢? 也许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的内心都住着一个灰姑娘,我们在观看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的将自己带入其中,把童话世界幻化成现实生活,满足自我内心深处少女式幻想。
张小娴,90年代后期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她在作品中向读者讲述了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并从女性的视觉角度对现代都市爱情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灰姑娘”童话中那种一见钟情式的爱情、高贵优越的上流社会地位和富裕优厚的物质条件在童话的世界都是常态,但在现实中每一样都是不那么容易的。张小娴在小说《红颜露水》中讲述了现实中现代都市生活里 “灰姑娘”的故事,借以展示真实生活与爱情现实之间的重重困境。
一、故事人物的出身
《红颜露水》中的邢露是一个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女孩子,可惜的是到他父亲这一支,早已经败落,邢露的母亲年轻时是为邢露的父亲显赫的家世和堂皇的仪容所吸引,但随着生活越来越拮据,她不得不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去做富人家的厨娘。
邢露长得美若天仙,读书又聪明用功,一直是她母亲的骄傲。邢露的母亲把自己破碎的梦想寄托在邢露身上,期望她将来能嫁个金龟婿。
二、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贵族女中读书的时候,邢露渐渐的意识到贫穷的家境让她与周围的富裕的同学有着巨大的差异。漂亮的成绩单或许能让她产生部分胜利的满足感,但是虚荣的部分依旧饥渴,她“渴望能在华丽水晶大吊灯下,一支舞一直跳到永远”。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她恋爱了,爱上了隔壁男校里的一位高材生――程志杰,然而就在爱情在两个少年心中漫延开来之后,程志杰突然告诉邢露他要去美国读书,并信誓旦旦的许诺过段时间再让父亲出钱供邢露一同到美国读书。初到美国的程志杰还常常有书信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少年的爱情最终宣告结束。
现实犹如冷水泼醒了邢露,她“悔恨自己为什么天真地相信那个甚至没能力养活自己的男孩会带给她幸福的梦想呢?”。爱情的代价是邢露的中学会考成绩一败涂地,生活的现实是邢露必须出去找工作。凭借着较好的外貌,出色的英文水平,在一家高级时装店找到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在高级时装店这个嵌金镶玉的浮华世界里,客人一掷千金的奢华生活,让邢露更加痛恨真实生活的一切,“她诅咒上帝的不公道。那些客人的样貌并不比她出色,体态也不比她优雅。上帝是不是开了个玩笑,把她们的身份对调了?”。置身于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中,让邢露产生了更深的空虚,这“让她更向往她曾经幻想的爱情和死心过的幸福”。所以在杨振民向她伸出玫瑰枝之时,她很快就陶醉在其中了。杨振民努力的取悦于她,带她领略有钱人的生活,教会她如何享受生活,就在邢露想象着自己和杨振民的婚后生活种种幸福的场景时,却意外的看到在一家正在举行豪华婚宴的酒店门口,那位容光焕发、与他人放生谈笑的新郎,正是昨日与自己在别墅的床上耳鬓厮磨后告诉自己要去美国出差几天的杨振民,“邢露觉得这一切仿佛都是个幻影,她拥抱过的东西全都粉碎了,像粉末般从身边飞散。”
三、故事结局的出人意料
如果说邢露是被杨振民欺骗、玩弄了,那么在与徐承勋的恋爱中,邢露与徐承勋的母亲合作欺骗了徐承勋的感情。在整个故事中,徐承勋是唯一一位真正爱着邢露的并且有能力给予她所渴望的生活的“白马王子”,然而故事并没有按照“灰姑娘”的套路发展下去。徐承勋是船王唯一的儿子,却不愿意继承家业,以画画谋生,一时之间常常捉襟见肘。徐承勋的母亲设计找一个姑娘先千方百计让徐承勋爱上,然后又让其以贫穷为理由离开徐承勋,让徐承勋尝到贫穷在爱情面前的无奈,借以彻底击破儿子的成为画家梦想使其乖乖的回到家庭中来,徐承勋的母亲选中的对象就是邢露,并且以一千万为酬劳。
在与徐承勋接触的过程中,原本邢露“以为自己可以很无情,她的心早已经麻木了,甚至连爱情和身体都可以出卖”,然而在不知不觉中邢露真正爱上了这位单纯又善良的男士。可是一方面徐承勋的母亲握有邢露之前与杨振民恋爱并同居的的证据,另一方面一千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有了它邢露就可以做她想做的事。所以,即使邢露意识到自己已经假戏真做深深的爱上了徐承勋,即使邢露心中有过犹豫和痛苦,但她最终还是选择按与徐母约好的计划行事。
四、结语
假如“灰姑娘”一直没有遇到王子,我们心有不甘;假如“灰姑娘”与王子擦肩而过,我们心存遗憾;但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是,在巨大的金钱利益驱使下,“灰姑娘”把“王子”抛弃了。
在张小娴的作品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人们对于都市生活中繁华和热闹的渴望与向往;另一方面,在物质巨大的“异化”作用下,都市人内心中的孤独和冷漠也越来越无法掩饰。可是在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中,谁才能抚慰都市人的内心,怎么样才能找回生命初始时的本真和快乐呢?
参考文献:
篇5
1、是电视剧《面包树上的女人》中的人物。
2、《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是由陈铭章执导,徐誉庭编剧,唐嫣、黄宗泽、隋棠、郑恺、刘冬、孙艺洲、柳岩、李金铭、宥胜、 盛鉴、罗诠浩、叶青联袂主演的都市爱情剧。于2015年12月1日在深圳卫视独家首播,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三大视频网站同步更新。
3、该剧根据香港作家张小娴的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改编,主要讲述了三个好朋友程韵、宋迪之、沈光蕙从情窦初开到经历种种情感路上的困苦,各自寻找爱情终点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这夜,我没有睡意,我躺在床上仔细地回忆着我们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和妻子华华是在一次朋友婚宴上认识的,她是伴娘,我是朋友婚宴上的摄影师,后来我还知道她去年才从师院毕业分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当教师,华华喜欢文学,喜欢读席慕容、张小娴的作品,她有着文学女人独有的那种气质。那年我也刚好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华华是怀着佩服我的心情走进我的情感世界的。那年我也刚离婚不久,情感生活一片荒芜,华华的爱情像涨潮的海水一样向我涌来,我不假思索地接纳了。
恋爱半年后,我们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华华是学中文的,她对我的写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再加上她给予我的爱情,我在幸福中更加忘我地写作。那一年我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尔后又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我事业有成,名气也日渐响亮,出版社、各类报刊的约稿也接踵而来,我每日每夜地伏案写作,和华华的缠绵也被写作取而代之,为了有个安静的环境写作,我常常像苦行僧一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华华视而不见。
起初华华说她理解我,我写作时,她便独自在客厅里读小说看电视,后来,华华在家里呆不住了,便出去练健美,到外面享受生活,当我又一部长篇出版时,我发现华华对我却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她还不屑一顾地说,世界上像你一样能写书的人太多了。在我听来,华华的话是在鼓励,她是希望我再接再厉继续努力,那段日子天天早出晚归签名售书,有时竟连着几天都不归家。我想华华能理解我,我这样忘命地奔跑于各城市中销书,为的就是多销书,多得稿费,用金钱为华华筑一个幸福的天堂,但我真的就没想过,我这样冷落了华华,我们的感情竟会在我成功的时候一落千丈。
华华睡在另一个房间的另一张床上,我听见她不断翻身的声音,我想她也许和我一样无法入睡。我起床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华华却假装睡得很香,我俯身用手去抚摸她的脸,她没有拒绝我,我又俯下身去吻她,我发现华华的眼角竟有泪水,一种怜爱涌进我的心田,我不该只顾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她的存在,我这样忘我写作不就是为了华华的爱情吗?我深情地吻着华华,华华闭着双眼不理我,我又用手去抚摸她的脖子,我说,华,对不起,是我不好,我不该只顾自己,你打我吧。我拉起华华的手往自己脸上打,华华真的用力在我脸上打了一下,继而,华华伸出手一下抱住我的头用力往脸上贴,并用嘴使劲地咬我吻我,华华撒娇地说,死男人你去爱你的小说吧。我说,华,对不起,是我不好,你比小说更重要,我这样亡命地写作不都是为了你吗?没有你我写小说有何用?华华突然哭出了声,我知道这泪水里有忍耐也有寂寞。华华小我8岁,按说我该像长兄一样呵护她爱她,可是,我却成了她名存实亡的丈夫,她的情感世界是多么需要我呀。
篇7
1、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香港女作家张小娴
2、爱情,是我们都相信的谎言。——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壹周立波秀》
3、习俗是爱情的天敌。——英国小说家布尔沃·利顿
4、男人和男人的关系更加长久,像一种没有肉体的爱情关系,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肉体才更长久。——原名吴红巾,摇滚师,当代艺术家左小祖咒
5、无酒之处无爱情。——尤里披蒂
6、爱情只能用爱情来偿还。——爱·芬顿
7、朝随而出,暮隐而入。——唐代诗人元稹《莺莺传》
8、芳横无终日,贞松耐岁寒。——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
9、先自掘坟墓,再埋葬爱情。——原名张辛,华裔女作家六六
10、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隰桑》
11、爱情不过是一种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2、爱情须用爱情来报答。——尼日利亚作家约翰·克拉克
13、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4、爱情是不讲法律的。——圣哲罗姆
15、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北宋词人晏几道《秋蕊香》
16、真正的爱情,绝对是天使的化身;一段孽缘,只是魔鬼的玩笑。——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17、为爱情而赌气,就丧心病狂了。——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
18、爱情的野心使人倍受痛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9、爱情的萌芽是智慧的结束。——布霍特
20、真正的爱情故事从来不会结束。——RichardBach
21、爱情从爱情中来。——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
22、爱情往往从小事开始感觉。——
23、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焦仲卿妻》《焦仲卿妻》
24、爱情没有特定的法则。——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25、爱情是我最大的骄傲。——香港女艺人刘嘉玲
26、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
27、爱情不是索取,而是给予。——荷兰语言学家范戴克
28、勇气如爱情,需要希望来滋养。——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29、培育爱情必须用和声细语。——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30、爱令智昏。——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31、热得快的爱情,冷得也快。——威瑟
32、失去的爱情,总是令人怀念的。——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33、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34、爱情怎么他妈的就贬值了。——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35、在我的眼里,你是我的一切。——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36、爱情总是无言地迫害着友情。——台湾绘本作家,本名廖福彬几米
37、没有爱情的人生叫受罪。——英国剧作家威·康格里夫
38、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北宋词人晏几道《阮郎归》
39、拌着眼泪的爱情是最动人的。——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
40、爱情和战争都是不择手段的。——弗·斯梅德利
41、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42、他和你玩暧昧,就是不够喜欢你。——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何炅
43、爱情像条狗,追不到也赶不走。——原名陈矗台湾女作家琼瑶《夜玫瑰》
44、一方素帕寄心知。——《山歌》《山歌》
45、有钱,爱情就能长久。——卡克斯顿
46、舞蹈音乐是爱情之子。——美国政治家约·戴维斯
47、爱情是无邪的,神圣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48、爱情比软件还要难开发!——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
49、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五代词人牛希济《生查子》
50、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51、爱情是两颗灵魂的结合。——约翰逊
52、恋人的争吵是爱情的更新。——古罗马喜剧作家忒壬斯《安德罗斯女子》
53、爱情献出了一切,却依然富有。——英国作家菲·贝利
54、爱情是一种宗教。——台湾作家罗兰
55、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
56、爱情是生命的盐。——约·谢菲尔德
57、爱情耻笑了锁匠。——科曼
5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氓》
59、爱情的欢乐中掺杂着泪水。——英国“骑士派”诗人罗·赫里克
篇8
电影里,她们总有一双失神的眼睛,步伐呆滞,喜欢隐在暗处,面无表情,做事的都要慢半拍,像是被人用慢放定住了。
她们的肉体已经承担不了那份爱,那种痴情都化身成魔,身子成了关九尾狐的笼子,心里被恶毒的念头给折磨着,痛不欲生,活在地狱里,那份所谓的痴情都要像异形那样破体而出,尖叫着出来伤人了。
姐妹们,这是电影,从来不是生活,现实里,这样的爱人法就属于杀敌一万,自伤八千,何况那个所谓的敌还根本不把你当一回事,你伤的是他的表皮细胞,一万个也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
大道理我们都懂,这里不用天天重复,让女人要坚强,自爱而不爱他,确实是正确的,幼儿园老师也说了:“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经常运动,助人为乐。”但我们几个人听了?
王菲唱“不爱我的,我不爱”,可是,她当年失恋的时候,拿几百万去建庙,估计自己唱的歌词也没有给她什么大的安慰。
爱到失声痛哭,拍墙捶地,爱到不顾脸面,苦苦的请求,爱到可以付出,可以无悔,可以不在意,这都属于正常的犯贱范围。
但是,爱到成了行尸走内,开始自伤而伤人,开始拿尖角剪刀,一个个干掉爱人身边的任何一个异性,连一个母苍蝇也不放过,就真的过了。
这就真的不能以爱之名,为所欲为。
再尖锐的爱,都不会化成利器,如果能用来伤人的,一定是恨,和爱无关。
为什么会爱到伤人?我想可能是因为绝望吧!对自己绝望对爱绝望对这个世界绝望,只有最深的绝望,才会把自己弄的生不如死。
世界上所有的情绪里,我最害怕的就是绝望,一个人可以愤怒,可以不爽,可以难过,可以消沉,可以亢奋、但是绝望,就可以把一个人逼成僵尸。
绝望的是,你一无所有,即不爱人,也不被他人所爱。
绝望的是,你所有的努力并不能换得你片刻的安宁,你永远都在苦海里沉沦,毫无救赎之路。
张小娴说过,爱情从来都只是繁上添花的事情,从来不是雪中送炭,一个人如果一无所有的时候,千万不要指望爱是救命的
篇9
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位林志玲小姐的死忠男粉丝,他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就是林小姐,就算是林小姐和郭首富跳过贴面舞之后他也不曾动摇。但是有一天,他悲愤地宣布,再也不爱志玲了,原因呢?“我刚看了杂志,林志玲说她要穿十码半的鞋,欧码换算过来就是43码,比我的脚还大一码,你说谁能把一个43码女人当梦中情人呢?”
在我们的世界里,除了43码女人会失去当梦中情人的资格,38A女人一般会有不幸的人生……原因么?胸围38,CUP却是A,体壮而胸小,情爱市场上哪能有戏?――现代的女性和50年前的女性相比,最大的区别不再是八字几时?家世如何?贤德与否?而是身后有一长串的码数,如果一个女人拥有45kg、165cm、34C、28、36,那她幸福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地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女性就过的是码数人生,所以张小娴最出名的小说叫《三个A CUP的女人》,穿Prada的女魔头则天天强调一定要挤进O码(O码为美国码,相当于中国的加小码)。
大型百货公司则纷纷体贴地为女士们辟出两层服装区,一层叫青春淑女馆,一层叫优雅名媛馆,我问商场公关经理,这两层楼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款式?是价钱?还是牌子?经理想了半天,犹豫地说:应该是码数吧!名媛区码数偏大一点,淑女区码数偏小一点……也是啊,想想看,若干年前,你还是小姑娘的时候,闲聊时主要话题是XS和S哪个适合穿,而到了40岁以后,哪怕再苗条的女人都得冲到M以上了,中段发福势不可挡啊,这样说来,女人的一生还真短,无非是上下两层楼的高度,五个码的区别:起点在XS,终点到XL。
当然也有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标准体形的女人,比如女士,60岁的时候还能穿上30岁时的旗袍,除了保养得宜,更重要的是毅力,据说,宋女士天天都要试穿一件旗袍,如果哪一天她觉得旗袍有哪个地方紧了,则立即减食;“我绝不允许自己超过50公斤”,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个美女影星这么说;“脸可以变,但身材不能变,我永远属于S码。”另一美女作家斩钉截铁地宣布,接着她传授给我一个方法:“早上喝一杯浓咖啡,不放糖,再吃半只柚子,到下午两三点钟再吃点东西,这一天就会很有精力,也一点不饿。”我试过两天,那真不是一点饿,是十分十分的饿――可见,要想数十年保持同一SIZE,非异人不可达也。
篇10
迷上暖伤文字,瞒着父母辞职
辛夷坞原名蒋春玲,1981年出生在桂北的一个小镇上,父母在当地一家工厂工作。学生时代的蒋春玲并没有早早显示出其独特的写作才华,只不过她的青春期是伴随着大量的“杂书”度过的:言情、武侠、科幻、名著……大体上只要有文字的读物一概来者不拒。连她自己也记不得当时到底囫囵吞枣地看了哪些作品。跟许多同龄人相仿,她受到的是琼瑶小说、张小娴散文和席慕容诗歌的影响。
2004年蒋春玲从广西师范毕业后供职于一家电力国企,在办公室当秘书,不仅工作轻松,薪水和福利待遇都不错,这让很多大学同学羡慕不已。那时她和一些时尚女孩一样,业余时间喜欢逛街,买漂亮衣服、化妆品和包包,穿高跟鞋。甚至因对在国外很流行的街拍颇感兴趣,而鼓捣起了照相机。但就是与当作家“八竿子打不着”。
许多人问辛夷坞,什么时候有了文学梦想?她努力能想到的是,小学时作文写得还算不错,偶尔被老师作为范文朗读。“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作家梦。”她说,上班两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跟很多网络一样,辛夷坞写作的初衷也是一个“闲”字。
“2006年我有一段特别空闲的时间,一个星期六中午,我正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看小说,忽然想,要不我也试着写点什么吧。一时冲动就开始写了,没想到越写越兴奋、越写越顺畅,到黄昏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写了近一万字。”不仅文字优美、流畅,还颇有感染力,这位80后女孩简直有点崇拜自己了!
兴奋之余,蒋春玲打算把这段写下的文字放到网上,但还缺一个笔名。头一天她刚好在读王维的诗《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就把这首诗的名字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这一万字也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原来》的开头。“当时既没想过有多少人看,更没想过什么成名,纯粹就是自娱自乐。”
那时,很多网络都在苦苦纠结于如何吸引读者眼球、博取点击率赚钱,或者寻求出版渠道达到一举成名的目的。但在辛夷坞看来,写作是她本职工作之外的一种愉悦,她热爱笔下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随他们的悲喜去尝试另一种人生。即使没有一分钱的稿费,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这样,她非常低调地写着。她写的东西在网上非常受宠,她很快就有了大批铁杆读者和粉丝,不到一年,“辛夷坞”在江湖上可谓大名鼎鼎。而直到几年后,都鲜有同事知道自己身边的蒋春玲在写小说。
到2007年底,短短两年时间,辛夷坞已出了《原来》和《晨昏》等三部畅销小说,却从没有想过要辞掉工作。在父母看来,辞职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某些时刻,辛夷坞以为同事们都知道自己在工作之余做了什么,这让她感到担心。有一次,她替单位领导签收邮件,是领导给妻子在网上买的书,其中就有《致青春》。但实际上,领导并不知道大才女“辛夷坞”就在眼前。
有段时间,辛夷坞身体不好,同时应付工作和写小说,感到很吃力。坐在办公室里,也会陷入迷茫。她觉得办公室里50多岁的阿姨就是自己30年后的模样,开始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她和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去杭州旅行,在杭州的最后一天,辛夷坞与老公在西湖边上走来走去,突然特别不想回去上班,“我当时想着这份工作能够带给我的是什么,能学到什么,最后发现什么都给不了。”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就有了辞职的念头。
几年来都没有过的想法,一瞬间便成形了。辛夷坞将想法说给老公听,没想到老公竟马上同意了。回去之后,她辞掉了工作。单位的领导感到非常惊讶——这几乎是这家电力国企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人!
那年,辛夷坞27岁。她说:“这是一个自己还能改变的年纪,所以很想去试一试。想过会后悔,但是总好过一成不变。”
辞职的事一直没有告诉爸妈,怕他们担心。直到两年后,父母才知道,女儿已经从国企职员变成了畅销书女作家。
“现在的人,如果是从事金融之类的,很乐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但如果说自己是作家,大家几乎都会觉得这个人很不靠谱,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还好点。”辛夷坞说,尽管如此,她还是庆幸选择了写作,这是她最喜爱的职业。
《致青春》被赵薇看中
辞职后,辛夷坞有了更多时间可以支配,她成为起点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开始,是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由于没有了整天按时上班的后顾之忧,她的写作渐入佳境。“其实,我一年里就写四个多月。那段时间我早晚都在写。之前则会用七八个月的时间来构思和写提纲。”
《致青春》是辛夷坞的第二部小说。爱情很浪漫,现实很骨感,它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残酷青春的故事。“爱情和面包的抉择,理想和现实的拉锯,成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些都是我试图在这部小说中与读者分享和探讨的。”辛夷坞说,“青春是美好的,一辈子都值得回味。如果青春是暖伤的,它最大的意义在于‘错得起’;如果青春是残酷的,那也一切都还来得及。”
她在写这部作品时,跟网友聊天,想着给它起什么名字好呢?讨论的结果是: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小说将要出版时,由于“腐朽”一类的词不能作为书名,便改成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上去有些冗长的名字,却对这本书的流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一个吸引人的短语,现在,几乎成了流行语。
这部原本只是放在网上的小说,因点击率很高,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辛夷坞顺利获得了出版合同,但最初的起印数并不高。“我当时根本没去想这本书会卖得怎么样。”所以当出版商告诉她这本书要加印的时候,辛夷坞大为惊讶。其实相对于这本书此后庞大的销量,这只是开始。后来,《致青春》即将收尾时,一家公司签下了辛夷坞。伴随人生第一份合约而来的是她的第一笔稿费——4万元。当时,做秘书工作的辛夷坞,年收入不过五六万元。到2009年,随着4本书热销,辛夷坞稿费版税的收入很快超过工资10倍以上。
辛夷坞和赵薇又是如何结缘的呢?2010年,辛夷坞与原来的出版公司“分手”,换成了现在的出版公司——儒意欣欣。这家出版公司有影视背景,正是现在的经纪人将她的书推荐给了编剧李樯。
李樯之前编剧的《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都是文艺气息浓郁的作品,他觉得《致青春》里有非常吸引他的地方。“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尽管经历不同,命运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追求一种自在、充实的生活,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在意外界的纷扰,他们珍视的是生命过程的圆满与完整。”于是,便把这部小说推荐给了赵薇。
赵薇当时正为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而发愁。最初,她对这个题材并不太感兴趣,但看完这部小说,马上就爱不释手。她说,辛夷坞小说的人物关系网错综复杂,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和小说艺术的能力。读《致青春》,能明显感受到她在努力地追求一种静逸空灵的优美意境。最关键的是,《致青春》上半部分反讽而激情,下半部分沉淀而悲剧。作品紧贴地气,没有无聊的多愁善感,没有漂浮的生活想象,真实而又宁静感人。
就这样,小说很快被李樯改编成了剧本,赵薇决定亲自执导拍成电影。得到消息,辛夷坞非常吃惊,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赵薇来拍这部电影,确实是一件奇妙的事。”辛夷坞是赵薇的忠实粉丝,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赵薇这个大明星有一天会跟自己这个普通人联系到一起。二人可以随时通电话,无拘无束地聊天。“难以想象,有时人生真的就是这么奇妙!”
2013年4月26日,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国内公映后,首映日票房以4620万元,破了《泰囧》的首日票房纪录,同时刷新了2D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接着势如破竹,一口气拿下7个亿的票房收入。不但为国内类型片的探索之路增添了一抹亮色,更以坚挺的排片和惊人的上座率创下华语电影多项奇迹。
令辛夷坞颇感遗憾的是,自己因为怀孕错过了电影拍摄探班,后来虽然接到了赵薇的邀请,但由于孩子出生才几个月,身为全职妈妈的她根本没时间参加首映式。
新小说《蚀心者》卖出天价
从2007年开始至今,辛夷坞创作发表了《致青春》《晨昏》《应许之日》等13部小说,成为80后女作家青春文学的新领军人物,并独创了“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
今年3月,辛夷坞各种版本《致青春》的销量,已经超过250万册。在电影上映后的两个月内,至少又卖出了50多万册。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如今中国出版界的行情,一本书能卖5万册就是畅销书,《致青春》这样能卖300万册的书是书商们梦寐以求的超级畅销作品。
虽然赚了大把的银子,但辛夷坞对钱并没有什么概念,在她看来,靠写作只要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自己就非常满足了。平时除写小说之外,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做公益。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时,她率先捐出10万元稿费,但却不愿让媒体报道这件事。“我捐10万元钱,并不是为了自己去做一种营销,纯粹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做这件事的。”
现在辛夷坞住在广西南宁市,平时很低调,极少接受采访。这也是“辛夷坞”在网上红得发紫,而在生活中蒋春玲却很少为外界所知的原因。“我挺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想被更多的事情打扰。”
令辛夷坞兴奋的是,今年7月上旬,她新出的小说《蚀心者》的影视改编权刚刚卖了出去,价钱达到惊人的7位数,是《致青春》影视改编权价钱的两倍还多。看来这部电影带来的效果,确实非同凡响。此外,她的小说《致青春》,还将被拍成电视剧。前不久,著名歌手韩红已买下草根歌手冷碗碗创作的歌曲《青春》,作为该剧的主题曲。
一位闺密曾为辛夷坞粗略算了一笔账,现在她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在国企上班时的近50倍。“人活一辈子能有几个50年啊!”闺密惊羡地赞叹。其实辛夷坞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心灵上的愉悦和放松,没有繁杂琐事的打扰,没有令人头疼的办公室政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温馨浪漫的小屋里,品着香醇的咖啡,让手指在键盘上轻盈起舞。闲暇时,可以和老公、孩子一起,到自己喜欢的风景里尽情撒野,做个快乐的“吉普赛女郎”。在草原的夜晚看星星,在大山深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鸟儿在头顶婉转鸣叫,或者干脆躺在青草中懒懒地晒太阳,这一切都是那样令人沉醉,如夜来香浓郁而芬芳。
辛夷坞很庆幸几年前果断地离开了那家电力国企,当时又有多少人骂她“死定了”。她说自己的经历至少说明,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第二种选择!
(作者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及上网!)
责编/毕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