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夜色朱自清范文

时间:2023-03-20 12:2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荷塘夜色朱自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荷塘夜色朱自清

篇1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所在。它可能是一个难忘的人,可能是一件留恋的事,也可能是一处优美的景色······但我的快乐却来于在书中看到美景,放开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身临其境。

我翻开朱自清的散文集,就如同一个饥饿已久的人看到了一块面包,一头扑了上去,如饥似渴地补充着精神的食粮。

翻看着散文,眼帘中跳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十分激动,飞快地浏览了一遍,读完后,意犹未尽。思绪随着目光的流逝,早已渐渐飞去,沉浸在了想象的世界之中:夜色已浓,月倾泻着皎洁的银光,月晕下的荷塘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荷塘之中,映照着满天的繁星。星光流转,荷花上有着些许的水珠,如同宝石一般,绽放着璀璨的光芒,荷塘边几棵垂柳,长长的枝条垂到了荷塘的水面上,荡漾起一串串的涟漪······

我猛然惊醒,对那美景留恋不已,放开思绪,任它远飞,那么,快乐也将到来 ······

柳河县实验小学

篇2

疑是银河落九天(图1)是一枚玛瑙石,俗称“绿草花”。画面中,碧绿山林间的瀑布从天而降,正是李白诗句的绝好写照。那绿、白对照,块、线相衬,动、静相宜的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

黄河之水天上来(图2)也是一枚绿草花的玛瑙石。画面中,山川凸现,苍松挺劲,高天飞瀑雷霆万钧,其构图之精巧、布局之严谨、气势之磅礴,既有东方山水画的气魄,又有西方水粉画的韵味。

白日依山尽(图3)呈现着夕阳西下的柔和美景。山峦之边,太阳半隐半现,一道诱人的霞光勾勒出山峦的轮廓,满山层林已沐浴在余晖之中,宛然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

迎客松(图4)是一枚砾岩类雨花石,虽是粗石一类,但画面中黑白两色营造的水墨意境却非同一般,山峰兀立,云雾缭绕,峰顶的一棵松树,点染出“松含风里声”的黄山胜景。

云雾山中(图5)也是一枚粗石,画面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石上层峦叠嶂,群峰横空铺就成险峻的背景,云雾缭绕其间,景物忽隐忽现,云的呼吸、风的细语、阳光的律动全在石中了,其景其境非自然界的大手笔不能为。

荷塘月色(图6),此石上,明月和乳白色的云影映衬在荷塘的碧波中,娉婷的荷花与荷叶在微风中摇曳,融融夜色是那样醉人。石中的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暗绿色的荷叶、明亮的月光、粉红色的荷花相互掩映,使人不由得想起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石中景色就像是笼着轻纱的梦。

红梅闹春(图7)虽是粗石类,但其图案与色彩美得摄心夺魄,观之满目浓艳,春意盎然。“石中红梅婆娑景,顿觉暗香扑面来”,这是文人雅士为它发出的咏叹。

暗香浮动(图8)则是一枚素雅的美石,石上的冰梅烟姿玉骨,清芬悠远,正应了王安石的诗句“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红梅傲雪(图9)的画面就像一位丹青高手的简笔画,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红梅争春图。占据画面主体的是两枝红梅,在白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耀眼,正是“莫道朱砂红几点,乃见残雪素无垠”。

篇3

新课改在保证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科书中的课文自然也具备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就从课文中美景入手来谈一谈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和谐”做出贡献。

语文教材的体裁、题材都很广泛,但无论何种,都是如此,只有发现“美”,才能做到“美”,因此教者要能从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中“提炼”出美的东西给学生,直到学生可以独立的在文章中寻找出美。进而用“美”净化自己的言行。

阅读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开始,“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基础教育中语文课文形式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文章所有;并且,不同体裁的文章都会用其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文章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形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认知美,享受美,爱护美。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特定地点(威海海滨)、特定季节(仲夏)和特定时间(夜)的景色。贯穿五幅画面的,是夕阳落山不久至月到中天这段时间光线和色彩的变幻,还有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那种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抓住海滨仲夏夜的特征写景,是本文的主要特点,霞光色彩有变幻,从启明星闪烁到繁星满天,从夜色渐浓到明月升起,正是夏夜晴空特有的景象。作者不仅抓住了色彩、光线的变化,更紧扣了“海滨”这一特定环境。借海浪写霞光,用蓝天衬明星,让映在海面的灯火与天空的星斗辉映,写夜色中和月光下海滩上的笑语欢声,等等。教师在帮助学生品读这样美妙的文章,享受峻青带来的美景的同时,如果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美是需要我们人类来维护的,那么海滩就再不会有垃圾,如果能想到这优美的环境下是不可以有污言秽语脱口而出的,那么社会是否会因此而和谐一点点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而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的,可能教师的一句话,孩子们就会从中感悟到怎样是正确的,“和谐”必须从提高孩子的德育水平出发。俗话说:小成在智,大成在德,而这“德”是从点点滴滴之中积累出来的,阅读同样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方法。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3-02

新课程表述的语文能力实质上是概括化、系统化了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其外延和内涵较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与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修辞学、文章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相加式配伍要广阔得多、深刻得多。要践行新课程的大语文观,我们应突破了传统语文学习的标准化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一、注重教材为本,挖掘课程资源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单元的形式,将不同类型的课文分门别类,更具系统性。既体现了教材编写“应为学生进行自己的语文实践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的指导思想,也为实施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以教材为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由教材内容延伸拓展更多的学习内容,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组课文时,我们根据此组课文的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大量的补充性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前“薄书厚读”,以延伸课文内容。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某一段课文或某一个故事。

二、利用各种活动,开发学习渠道

大语文意识就是在课堂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渠道,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比学科课程更宽松、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自行组织活动过程。使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兴致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例如:我们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了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不同的侧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演讲活动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随即应变能力和语感、语调及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力明显提高;自办的手抄报《蓓蕾》做到了每周一期,从内容选择、版面设计到内部协调、统筹合作都越来越完美;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达到了十几部;而社会调查小组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记录和归纳,整理、汇总的成果在全校展出,得到了学校的赞许。

三、依托网络平台,拓宽学习空间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悄然走进了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充分依托网络平台,拓宽学习空间,已成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驱动。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信息时代给语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查找、运用资料,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延伸到广阔的网络空间。如《荷塘夜色》一课描写的是作者月夜观赏荷塘的经过和月下荷塘如画如歌的清幽、朦胧境界,对于没有见过真情实景的学生来说,光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去想象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搜集《荷塘夜色》一文的相关资料。在网上,同学们得到了大量关于《荷塘夜色》的文字、音频资料,有的同学还下载了文章关于荷塘景物描写的视频资料。还有同学在更大范围内查找资料,得到了朱自清当时漫步的是圆明园遗址里的一个长满荷花的水塘。作者既是借“月”抒发了由于孤独苦闷引发的内心忧愤、凄苦、寂寞之情,也是由于对故去的前妻的自咎、愧疚引发的因婚姻状况的不理想而产生的孤独、苦闷之情等知识。对网络资源的驾驭和利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开辟了一片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四、参与社会活动,走进现实世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关注语文知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强调学生亲自经历和参与。社会生活是学生存在的方式,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对社会生活的“考察、实验、调查、交往、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发现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学完《宇宙的边疆》一课后,有同学提出“太阳能有什么优缺点?我们怎样才能更多地利用太阳能?”由此我们指导学生设计了《关注太阳能的利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深入社会进行调查,观察有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状况;通过采访父母、长辈、邻居分析用太阳能取代其他传统能源的可行性;查阅书籍、报刊,点击相关网站,了解世界范围内利用太阳能的先进技术。调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为太阳能的合理开发利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应用性的形成,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传统语文课本学习内容的提升和拓展,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但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缺少现成的模式和案例,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以更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策略,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升华,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2011,(7).

篇5

关键词:导语 设计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17

作为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语文课的导语设计,要不定于一法,不拘于一式,要因教材而异。笔者在教学中是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来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语。

1 讲记叙文要“制造悬念”

过去人们在茶馆里听说书,常常乐而忘返,甚至听书成癖,每天抽空都要赶去听几句。为什么说书人单凭一人一桌,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之外,说书人善于设置悬念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如今作家写小说,也常常在开头运用悬念抓住读者,让人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欲望。笔者从中得到启发,觉得讲记叙文也可仿效此法,借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鲁迅的《药》一文时,一开始就先在题目下面勾勒了这样一幅画:一个血淋淋的馒头。教师一语未启,这简单的画面就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五十几双眼睛盯在黑板上,等待下文。然后就开始制造悬念:“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吃的馒头蘸上鲜血居然等同于药。真是匪夷所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带有悬念性的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埋头读起书来,大家以强烈的好奇心理要从课文中找答案。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又如在讲《赤壁之战》一文时,笔者一开始就说:“当时曹操亲率八十三万人马挥师南下,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在赤壁一战,却被只有几万人马的孙刘联军打得丢盔卸甲,在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刀下留情,曹操早成无头鬼了。孙刘联军为什么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呢?”同学们为了知其所以然,就兴致勃勃地自学起来。

2 讲散文要“创造意境”

如果说记叙文以情节引人,那么散文则是以情感人,以境夺人。所以在讲散文时,教师要善于用教学语言创造情境。善于把作者之情,化为教者之情,又以教者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体察、玩味,从而使学生为“情”所动,为“境”所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一开始就先运用导语给同学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图”,创造了一个“遍地月华清辉”的意境,将学生带到一片融融月色之中。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每当夜色降临,黑暗将要吞噬大地万物时,蓦地,一轮皓月跃出,如一盏银灯高挂夜空,驱走暮霭,将一片清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一层白银,笼上一层轻纱,显得那么恬静、柔和、神秘而富有诗意。那如盘的朗月,那如水的月色,那皎洁的清光,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月色啊!月色下的大地是美的,那么荷塘中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追随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行踪去观赏一下荷塘月色的美景吧。”听了这段导语,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于是,大家带着一种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憧憬和领略荷塘月色风光的急迫心情朗读起课文来了。同学们兴味盎然,不仅认真学习课文,不少学生还在后来的月夜,到校园、到常州的西瀛里去观赏月色,主动写了“校园月色”、“西瀛里月色”的散文。

再如在讲《土地》一文时,开始就将事先准备好了的一包泥土带进教室。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包珍贵的礼品。”然后向学生举起手中的纸包。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几十双眼睛紧紧盯住笔者手中的白纸包,有的在窃窃议论着、猜测着。接着,倒开纸包,双手捧着一包黑黝黝的泥土,展示在学生面前。一看是包普通的泥土,全班哗然。有的说:“这算是什么珍贵的礼品!”此时,笔者敛起笑容,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撮极普通的泥土,可是我们千万不要轻看了它。诚然,在祖国大地上,何处无泥土?然而就是这极平凡、极普通的泥土孕育了五谷,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人类!春天,它献给人民一束束鲜花;夏天,它献给人民一仓仓粮食;秋天,它献给人民累累硕果;冬天,它又在皑皑白雪下默默地孕育着新的生命……这就是平凡而伟大、普通而神圣的泥土啊!”同学们听了这段导语,都动了情,而且也进入了意境,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讲议论文要“趣中寓理”

议论文比较抽象,它既没有情节,也没有意境。因此,讲议论文最忌抽象说理,要把“理”寓于“情趣”之中,做到“趣中寓理”。

例如在讲《拿来主义》一文时,一开始就用比较风趣的导语来引出正确的论题。笔者说:“古人说,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总之,鱼也要,熊掌也要,只要是我想要的统统拿来!另外还有人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统统拿来!”同学们都笑了起来。笔者又问:“像上述的这种‘拿来主义’对不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对!”接着又问:“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拿来主义’呢?请大家自学课文,找出答案。”这样,同学们都饶有兴味地带着疑问,带着寻求真理的欲望认真地读书了,并很快就抓住了论题。

又如在讲《师说》一文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宋朝的杨时与同学有一天去拜见自己的老师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睡觉,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来时,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这段导语,既增加了学习课文的情趣,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从师”必须“尊师”的道理,对深化课文的主题思想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获得了“一举两得”的收效。

篇6

关键词:教学艺术性 初中语文 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68-01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老师不应该把教学任务简单地当做任务去要求自己完成,更应该将其视作一颗待雕琢的玉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这里就要提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将教学融入艺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成效。为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为出发点,就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以身作则,树立正确审美观

做为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对学生加以要求的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丝毫不应该松懈。初中学生上处于一个学习阶段,不仅局限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教师有着较高的个人修养。

首先,在衣着上做为教师不能不修边幅,更不能只穿“名牌”,无论哪一个都是错误的,衣着简单大方方为大成。教师的发型也应该从简,不能过于注重自己的外在,而让外在的东西争去了内在美的风头。其次,作为教师,必须做到文明用语,说话不吐脏字,言语文明,这本身就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显得有修养,更容易让学生愿意接近。教育工作者就是如此,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对自己的学生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我们个人的言行,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的学生正确分辨美与丑。

2 注重语言雕琢,让学生感受语文语言魅力

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有着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我们的语言加以适当雕琢,用语言的艺术感染学生,也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工作中,笔者对语言的锤炼可以用下面几个字概括:“准”、“精”、“情”、“幽”、“白”、“准”,既是说话要做到准确有力,说话中肯,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使每一句话尽量都有价值;“精”即是语言的精简,就是指不说废话,简练得体,能够准确地把握重点,有的放矢;“情”即指要善于带动学生的感情,以情感人,让学生能够自发跟随你的思路进行思考学习,避免上课出小差的情况出现;“幽”,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最具感染力,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更容易让别人产生好感,使人愿意接近。同时,自嘲也是幽默感的一种重要体现;“白”,即指要善于留白,在话说到一半,隐含意脱口而出的时候,故意隐去后半句,能够给人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堂形式多变,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力

课堂的多变性,是保持课堂活力的有效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那样的课堂对于应试教育固然是上佳之选,然而在如今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却并不适合,素质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笔者曾参观过很多在教学方面较有成效的的学校,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教学方式。小组成员在分配上应讲究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等,成员人数不应过多,一般应控制在4~到6人,人数太少不利于讨论的进行,人数太多又可能是话题讨论时衍生太多不相关的话题。小组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竞争,并采用积分制定期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评选出更优秀的团队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一层的掌握,也可以通过讨论学习增强自学的能力。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也得以迅速提升。

4 善于循循善诱,放飞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深知重点与非重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教学方式均是由老师讲解课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之后公布正确答案。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然后走上讲台将课文讲给其他学生来听,讲解之后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并由该讲解学生进行回答,也可以由他提出问题来反问听讲的学生。这样一来,讲解的学生就会认真对课文进行预习,以免在讲台上出丑,台下的学生也会努力找出更多复杂的问题来把讲解的学生难倒。当然,要谁来讲课都是随机的,否则只会使一个人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刚开始的时候,推行起来势必困难较大,初中的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毕竟较少,我们必须鼓励他们走出“怕”的门槛。

5 做到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引发学生的共鸣

所谓情景交融,就是指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对课堂进行丰富。多媒体教学形式在大部分地区均已得到大范围推广,然而有些教师却错将多媒体教学认作了是他们解放手的工具,PPT的引入彻底代替了板书。其实我们应该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质有更深的认识。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板书,不断在视觉上有了美的改善,在听觉上也是很大的冲击。笔者曾在讲解课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时候,给学生们搜索了很多荷塘夜色的图片,然后配上凤凰传奇同名荷塘月色,制作成幻灯片给学生们观看。如此一来便很容易的抓住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之后,自然而然的导入正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7

诺亚方舟

长期处于文明社会的边缘地带,让这块远离大陆的岛屿上保存了许许多多的独特的物种,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海拔高度,某种意义上,它是一座超级大的诺亚方舟。

世界第一大岛格林兰岛的确比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一些,但那里冰天雪地,做诺亚方舟不太合适,因此新几内亚岛稳坐世界第一大诺亚方舟的宝座。虽然这艘方舟巨大无比,但却没有我的容身之所,我从未想到在这里找一个房间会如此之难。还有一件小事值得记下,在机场办理签证,身上没有当地的钱,要走出关口去钱币兑换商那里换新几内亚货币。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于是护照押在海关,人出关换钱。兑换了一百美金之后,回到海关,我身后的新加坡人向我打探美金的兑换比率如何,当我告诉她我用100美金换到多少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那时,我们一起咒骂了贬值的美金。

水上村落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斯比港附近有许多水上村落,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了新几内亚,这些木质的水上村落毁于战火。战后在澳洲人的帮助下,他们很快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头发卷卷的新几内亚人在陆地上修建房子,他们重建了自己的水上家园。这些村落建在海边的浅滩上,浅浅的海水下面是较为坚硬的泥沙或珊瑚礁。从空中看下去,这些房子好像是一艘艘停泊在近海上的游艇。

对于水上人家的生活素质到底如何,我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个人的经历,应该可以作为参考。我是生长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校园里的孩子,童年对我来说,好玩的不是电子游戏,不是玩具,而是荷塘夜色的那个池塘,朱自清生活过的那种破旧的窄巷,还有草场。比这还好玩的,就不在北京了,而是爷爷在农村的家,或者在小城镇的外婆的家。北京游乐园、王府井和西单也是不错,但绝对没有那么好玩。因此我很有把信心地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在水上人家的孩子们童年一定是非常幸福快乐的。如果有一天他们离开这片木头棍和木头片拼凑成的村落,甚至离开了自己并不是很开化的祖国,她们永远记得这段快乐的时光,并且应为这段时光,在他们的心中永远充满了阳光。

有规划的城市

整个村落就像一个有规划的城市,一条条木板走廊便是城市里的公路,供村民们行走。大多数木板走廊从岸边开始一直向海平面远方延伸,但也有些木板走廊不和海岸线垂直,而是和海平面平行,这样你从一条走廊去另一条平行的走廊,不需要绕一大圈。总之,这些走廊就好像城市里的公路一样,纵横交错,仿佛一张很大的蜘蛛网。房子就跟着木板走廊两侧修建起来,房子与房子之间,房子与木板走廊之间都有联系,不是捆绑在一起,就是钉在一起。这样一来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整体,海浪再猛烈也无法摇动整个村子吧。就好像曹操中了连环计后改造出来的那些楼船,人站在上面,稳稳得好像平地一样。

不是所有的路段都好像城市里的公路那样平整安全,水上人家村落中的危险路段是相当多的,需要你有超强的平衡力和一定的胆识才能顺利走过去。我这样行走江湖的人,还是需要当地人协助才能顺利通过最危险的路段。我真的很怀疑,在这里人人都成了武林高手,轻功水上漂了!

清闲恬静

村民们非常热情,见我走过都会和我打招呼,甚至请我进去坐一坐。在这些人家里做客气氛十分轻松,并不像在城市里拜访别人家时那么拘谨,十分随意地坐姿,会让主人觉得和他更加亲近。村民们多数家徒四壁,房子和地板都是木板拼成的,也算是“木板地”。懒洋洋地在村民家里的地板上休息,虽然是这家人家徒四壁,望着空中飘过的云,听者脚下的潮汐,我忽然想起了童年也曾这样呆呆地望着天空,看云卷云舒。自从离开了童年,就很少再有机会去看那些童年常看到的事物。

这样的地方适合度过童年,但是绝对不适合青年。村子里的年轻人不多,会说英文的都去城市里工作了,有本事的年轻人很难留在这个除了木板什么都没有的村子里,远处城市里高楼的身影依稀可见,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剩下的都是些混混,整天游手好闲地在村子里晃悠,做点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对于老人来说,这里的生活是比较清闲恬静的,适合疗养,不过医疗和卫生水平,有待改善。这些老人多数是二战前后出生的,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一群人。有的老人在村口的杂货店前坐着,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比电信公司的人还要流利和标准,语速平缓,让人听了感到十分的舒服。他的气质也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有智者的风范。

强大的宗教社团力量

计程车司机带我到了一间又一间的旅店,不是满客就是价格太贵,也许是我A型血的关系,我总是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客满,根本没看到什么人嘛。最后在一个菲律宾商人的帮助下,才找了一个每天30美金的家庭式旅店。这个价格在这个人均收入660美金,世界排名130多位的国家,竟然算是最廉价的旅馆之一!

店家起初不答应收留我,后来我的司机,也是基督教徒,和旅店的老板的牧师求情,我才得以在这里留宿。这里的旅店几乎都有着一定的宗教社团的背景,由此可见,在这个国家里,宗教社团的力量有多么的大。从我这个外人的角度看,他们依然生活在部落的圈子里,只不过用基督教团体取代了部落,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旅店建在一个小山坡上,绿色的木头房子,院子里有着红色的花朵和一个银色的巨大的储水罐。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十分的安静。

旅店包两顿饭,早上7点和晚上6点准时开饭,开饭的时候盘子刀叉都被摆放的整整齐齐,银色的刀叉和白色的盘子被擦得亮亮的,干净得就好像五星级酒店里的餐具。大家围坐在长方形的桌子周围享用丰富的早餐和丰盛的晚餐,面前的篮子里还有水果,感觉很像是生活在教堂里,或者严谨的旧基督教家庭。

晚餐更为丰富,就是热量偏高,还好我在旅行途中,不在乎摄入过多的热量,鸡肉、土豆和玉米随便来。

面对现代文明,这样的村落依然大面积地存在于太平洋的海岛上,说不清为什么,从马来西亚到印尼,从PNG到菲律宾,渔村虽然有些衰败,但一点儿没有准备消失得痕迹,还是如往常一样兴旺。

1概况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1545年被西班牙占领,并因该岛居民面貌与非洲西海岸的居民相似,命名该岛为新几内亚。

2交通

国内大部分地区没有公路,城市之间完全依赖航空。

3语言

官方语言为英语,地方语言820余种。

4宗教

居民中93%为基督教徒,传统拜物教也有一定影响。

5货币兑换

巴布亚新几内亚基纳(PGK)

篇8

生存养护身体,玩乐激荡内心;忙碌着,也快乐着。

所谓私房生活,就是“正房”之外的生活,“正房”可以是写字间,可以是夜夜笙歌的声乐场,可以是神经紧绷雷厉风行,“正房”给予生活的必需金钱,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连接,而“私房”是“正房”之外的“闺阁”,是女人的“绣花楼”,是心灵的回归之所,可以让神经获得舒展,身心获得安静。

生活的压力,在“私房”中得到舒解。

闲在阳光房

文:宋钰

主持人宁远

私房生活:休闲庄

周末,连日阴雨的成都突然放晴,温暖明亮的阳光把人招引到户外。位于成都东郊的“远远的阳光房”聚集了200多人,前天还在电视节目里一身正装的宁远穿起围裙,当起墩子,为厨师打下手,同时,跟着厨师学炒菜,“哪天有空去朋友家显摆显摆。”

“人模狗样”的舞台生活

宁远经常说忙。“人模狗样的忙了一天,累死我了。高跟鞋穿起好难受啊,裙子好紧啊,妆好浓啊,有些话说得好无聊啊,多肉麻啊。到处都是长枪短炮,到处都是刺眼的闪光,到处都闹闹嚷嚷。”这是宁远主持完“郎朗成都个人音乐会”后的感受。

每到年末,穿着华装丽服的宁远出现在各种庆典舞台上。成都人对她的熟悉,大多来自她主持的电视节目。而全国的观众认识她,则是通过2006年“挑战主持人大赛”。几年前,她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毕业后,进入电视台,主持成都电视台一档有名的新闻节目“成都全接触”,一年后,她逃跑了――整整365天,她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是宁远最疯狂的时候。

现在,她又回到了电视台,依然主持着新闻栏目,依然疯狂地忙,因为有个“阳光房”,忙也与以前不同了。

“忙是因为我的生命力很旺盛,总是对每天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会全情投入。”宁远永远是忙碌的,因为她的忙碌,让很多朋友,都对她的身份感到迷糊:在她的户口和人事关系所在地――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称她老师,正式,略带着一些严肃;在她当研究生的四川大学,导师也叫她“小张”;在她担任主持人的四川电视台,同事叫她宁远;在幸福梅林,她叫远远,一个让人觉得亲切和放松的称呼。她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名叫“远远的阳光房”的休闲度假庄。“阳光房”由她出资,她的父母经营。

忙着生活,闲得阳光

她曾经说过,学校是“老公”,电视台是“情人”。“阳光房”是什么呢?“闺房!”累了,倦了,可以开车到来“闺房”散心,忘掉课堂上的讲义,洗掉在新闻直播间涂上的油粉,来到“远远的阳光房“,亲切的唤一声爸爸妈妈,享受做女儿的幸福和温暖。她还会穿上围裙,和爸爸一起侍弄园中的花草或者当临时服务生,为客人端茶倒水――“阳光房”虽然接待客人,但它开设之初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自己劳累的时候,能有个放松休息的地方,同时也让闲不住的父母有一些事情做。

园子里种植着她喜欢的花草,书架上有她喜欢看的书,碟架上有她喜欢听的音乐,像家,与家又有些不同。她可以坐在春天的阳光下,翻看记载着客人留言的纪念册,看上一个下午。这一份恬淡和宁静,让她的思绪飘飞到很远――宁静致远,正如她的名字一样。

周末,宁远经过约朋友在这里聚会,“阳光房”基本上成她和闺中秘友的聚点,吃喝玩乐,“一条龙”,生活的困顿,因为极度的放松,而让接下来的忙碌和生活变得轻松。

成都小酒馆老板、乐队经纪人唐蕾

私房生活:休闲自家菜馆

荷塘深处的会客厅

文:陈婕 图:胡大田

第一次去荷塘月色小酒馆,理所当然想着的是一醉方休的热闹劲,等真正面对掩映在百亩荷塘中的小酒馆“自家菜”,面对墙上挂着的细腻工笔画,再一次被唐蕾营造的生活方式所折服。晒着成都乡间的暖阳,徐徐而来的是暗含荷叶馨香的风,这个头脑中不断闪烁着新奇古怪念头的水瓶座女子,每一次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眼前的唐蕾,不是冲破警察人墙在演唱会上和崔健热烈拥抱的唐蕾,不是在震耳欲聋声中举办“跨年摇滚音乐夜”的唐蕾,不是带着乐队进行十城巡回演出的“摇滚教母”,她只是一个快乐随性的女人,带着点理想主义。

从昼伏夜出到郊外时光

20年前,唐蕾拿着东拼西凑的1000块钱,在众人的不解中辞去了邮局工作,跑到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去学习艺术。德国学习一年,一边打工一边背着行囊搭顺风车游历欧洲一年。

回国后,她想继续过在欧洲时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就开了一家不足70平方的酒吧――小酒馆。昼伏夜出,成为她的生活。酒吧在成都玉林,离她的家很近,而且还能为朋友们提供一个聚会聊天的地方。

十年,小酒馆在唐蕾的误打误撞和坚持下成了无数摇滚青年的朝圣地,她在成都三圣乡荷塘月色开“自家菜”,则为她带来了别样的生活。

虽然她喜欢酒吧生活,十多年的酒吧夜生活,让她的生活变得有些单调,酒吧、睡觉、见朋友,偶尔会有乐队的活动。这基本上成为唐蕾十年的生活节奏。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等待着夜生活的开始,自从有了“自家菜”后,她每天都想早点起床,开车20多分钟,到风景明丽、空气新鲜的“自家”庭院里享受成成都郊外的美好时光。

荷叶簇拥的柔软沙发

唐蕾开‘自家菜’纯属偶然。两年前的夏天,酒吧打烊后,她和好友来到了凌晨时分的荷塘月色,天空中有散落的星,蛙声此起彼伏,郊外诗一样的夏夜美景深深感染了她。

她本计划在这里开始小酒馆的分店,装修过程中,发现这里的氛围更适合喝茶、吃饭,于是,18岁就跟着唐蕾的保姆小王姐姐,成了“自家菜”的主厨。以前我们跟唐蕾分享音乐,现在我们则跟她分享保姆。

如今,荷塘深处的“自家菜”成了唐蕾的私人会客厅。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唐蕾招呼朋友到这里来喝茶,她说,“相当于自己在郊外有个会客厅。”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会客厅,显然给了朋友更多美好时光,从留言本上朋友们洋洋洒洒记录下的只字片语和信手涂鸦就能感受到。

荷塘深处,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作为“摇滚教母”唐蕾的另一个内心世界,“年轻的时候很单一,不喜欢很清净,不喜欢很单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你其实会增加一些东西,但是根本的东西不会改变。我照样会喜欢万人的露天音乐节,我一样觉得兴奋和壮观;有时候下着雨,我一个人开车,过来喝杯茶,喝杯咖啡,觉得太美了,太舒服了。”

“自家菜”成为唐蕾盛放内心的松软沙发。我们围着火炉聊天,炉子上烤着刚从田地挖来的新鲜红薯,红薯的香味弥漫着整个房间。仿佛有了错觉,对面说话的女子褪去所有激情,放下所有尘世生活,而独留华丽背后的安静从容,内心却保有最初的纯真。

职员李爽

私房生活:茶社老板

小标题:茶香熏染的古典情怀

文:夏天 图由李爽提供

一眼看去,就知道李爽是个会打扮、注重细节的女子。衣着都是那种高品质却将品牌深藏不露的;有恰到好处的配饰点缀;在手提袋上略显一些时尚的风度,却又是在张扬的边缘收敛住;发型和妆容都在雅致中略现风情,女人味十足。李爽是那种典型的中文系女生,而且是回归到琼瑶时代的古典美中。

也许因为中文系的出身,再加之家学的渊源,在李爽心中,始终存有一个关于“古典”的梦想。不论在生活、工作、感情中,她都孜孜以求地寻找着这份古典情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热爱古典,热爱茶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位于北平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茶舍,是当时北平文化人聚会的好去处。鲁迅先生经常在此饮茶会友,后又有以才女名媛林徽因为中心的聚会,徐志摩、朱自清、朱光潜、沈从文、凌叔华、萧乾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品茶聊天,谈文学,谈人生,让后人仰慕的一代文豪们在这纯净和古典的环境里兴致盎然地高谈阔论。

可以说,李爽和几个朋友合开的新的来今雨轩茶馆,圆了七十年前的旧梦,在京城里重塑这一方难得静土。茶馆依然是灰砖碧瓦、四面出廊。那低调而气度沉稳的廊院,前庭松散而随意地摆设若干藤制桌椅;未进门,悦耳的古琴韵律已先扑面而来。进得茶室,却见满眼字画和古色古香的陈设。客人不多,却间或有高人出现――均堪称古典文化界的泰斗人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和尚的偈语,正好借以言李爽和朋友们的心境。店内客少人稀的时候,李爽也借得一豆烛光,在雨丝风片中尽享这里的纯净和古典韵味。

茶香熏陶的古典情愫

具有古典情愫的女孩,大抵都热爱写字。李爽的文字,就是那样淡淡地、静静地,如春天里生机盎然的一丛碧草,在都市烦躁的烟尘中,在夜晚无聊的寂寞中,让读者面带微笑怀着愉快地阅读。

爽利的文字,也恰是源于李爽对于生活的兴致勃勃――“阳光真好,我喜欢那种屋子里亮堂堂的感觉,即使能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嬉笑尘埃也高兴,因为,一切都是坦荡荡的”。她也有“小资”的品位和情趣,却不矫情,不愿意装了小女人的期期艾艾或是梦呓般的自语,只是娓娓地述说自己目之所及,情之所至。

有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生活中点滴的烦恼和压力,因为茶舍里古典氛围的点化,而成为“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颖悟,“私房生活”给越来越紧张的日子里增加了爱意,缓解了压力。

“衰草枯荣,几度斜阳,我的江湖仍安在。”在许多阅历和波劫之后,古典的女主人在古典茶香中历练出来的是一颗宁静淡定的心。

广州壹想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岚

私房生活:首饰设计

痴恋宝石的夜晚

文:花生糖 图由陈岚提供

有人活得肆意自由,有人活得井井有条,有人喜欢在阳光下撒野,有人偏爱浓烈的夜色,而我认识的陈岚,却酷爱在白天与黑夜之间捕捉一线平衡。

一个恬静的下午,我和陈岚相约参观她设在家中的首饰设计工作室。走到楼下,她的脚步突然放慢了,她告诉我,有时候晚上会坐在那棵大榕树下发呆,闻一下树叶的味道。此时此刻,眼前的陈岚变得真切动人,像是放下了白天工作时必须戴上的面纱。

白天使劲忙,晚上偷着乐

陈岚领着我走进她家的一个房间,房间外是一个小阳台,阳光从外面折射进来,桌上的金属标尺泛着白光。房间里陈设简单,挤满书的书架,放满图纸的桌子,还有些我说不清名字的小工具。

曾经在多家国际4A广告公司任职美术指导的陈岚,后到加拿大学习时装和首饰设计。2004年,她回国后,就在家里开辟了这个工作室,在经营自己的服装及视觉设计公司之余设计首饰,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亚诗蒂蜜(anaisdemi),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雕塑的情结,以及对古董首饰的钟爱。她坐在靠近阳台的一张椅子上,房间的空气好像也缓慢下来似的。当我好奇首饰设计在她现在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的时候,她想到了黑巧克力。

“我会把晚上的时间花在这些银器上,在别人的眼中,这真是自己没事找忙,而我就喜欢偷着乐。”她俏皮地笑着,“感觉跟尝黑巧克力差不多。每一次设计都是从一个念头开始,动手做的时候发现现实和想像还是有距离的,然后不断修正,想出各种办法实现最原始的想法,这个过程就像把黑巧克力放进嘴里的一刻,是苦的滋味。”这时她推开桌子上的图纸,搜索出一颗蓝宝石戒指,握在手中:“当第一件制成品出来的那一刻,我会兴奋得满屋子跑,那份喜悦和满足感,就是黑巧克力吃到后来的滋味,是甜到心里头的感觉。”

宝石映着生活节奏的平衡

陈岚觉得,设计首饰比较纯粹,可以毫无保留地表达自我,也是对白天工作的调节,从中获得一种创作上的平衡。看着作品佩戴在别人身上,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意想不到的是,偷着乐的首饰设计更为陈岚增添了更多时尚敏锐度,使她对时尚品牌的规划有更立体的见解,用她的话来说,“赚了!”

我一直在疑惑,陈岚为何放弃在加拿大的悠闲生活,回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陈岚给予我的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我正处在人生中创作的高峰期,我希望通过忙碌来输出更好的作品。” 她一边用布擦着她的首饰制品,一边思索着她的白天生活,“你知道中国市场变化有多快吗,那种快速的改变在国外根本无法感受到。我希望在创意与生意之间,创意与市场之间取得平衡。”面对一个接一个的会议,甚至偶尔通宵达旦的工作,陈岚说,那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只要晚上能躲在小房间里想想画画,已经足够,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也可以让自己获得片刻的平静,是一个回归自我的过程。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陈岚也有过隐居的念头,首饰设计工作,成为她生活的减压程序。

夕阳西下,房间被淡淡的红色映衬着,工作台上那颗蓝色的宝石,泛出奇异而美丽的光芒。

篇9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加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解读,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刻、更亲切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快地进入一种想象的领域,强化或延长移情的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却能产生共通的情感共鸣,这也是文字与影像发生作用的一个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对语言的认知是一种思维、记忆、感知、识别、归类的心理过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基于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的形成,因此图式理论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维基百科,图式是思想或行为的有组织的模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或前认知概念,它表达世界的某个方面,或组织和感知新知识的系统。这个概念指出,图式实质是一种认知结构,是我们理解机制进行信息处理时所依赖的认知单元,这种结构能大大加强我们对语言理解的速度与深度,使复杂的语篇呈现出条理和逻辑。何庆华提倡的英语阅读教学原则就强调图式理论的作用,她认为教学原则应为:(1)向学生明确此次阅读的教学目标;(2)建立段落图式;(3)明确作品阅读的内容;(4)开展阅读活动,包括阅读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生对策略使用效果的反馈;(5)构建建构主义观的阅读教学课堂。针对英美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可适当修改为:(1)明确教学目标,并作好相关预习,准备背景知识的PPT;(2)了解相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对主题有一定了解,对篇章结构有一定把握;(3)阅读前,学生以PPT形式向同学展示所准备的背景材料;(4)开展阅读;(5)构建建构主义观的英美文学教学课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老师可以博客、BBS、QQ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也可利用校园网提供一些共享资源。

济慈《夜莺颂》的文字解读与影像阐释

英美文学课堂作为二语习得的场所,是文本阅读的一部分,习得环境是一种课堂环境,自然情况下的语言习得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语言习得有鲜明差异,学习内容包含不同的语言风格,认知方式,而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这种文学性极强的风格适合于课堂教育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同时,诗歌又是情感密度最大的一种文学形式,负载着最大密度的审美,但精炼的语言,纷繁的意象,浓缩的文化象征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在我校使用的教材《英国文学作品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笔者按不同文学体裁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了统计(表1)。从表1看出,教材较为强调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这也是这门课程与其它英语课程相比有其独特内容之处,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和新奇感延长了对审美的感知,不同于散文类作品。笔者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夜莺颂》为例,阐释诗歌所蕴含的美既体现在对文字的阅读过程中,又在制作精美的课件及坎皮恩导演的电影中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讲解相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段落图式强化学生对这首诗歌的认知。

诗人济慈短暂的一生是追求美和把握美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个抒情高手,而且还是创造艺术美的天才。这首诗创作于1819年,当时他生活困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情绪较为悲观低落,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对痛苦人生的复杂心理。当时他寄寓于友人家中,一天清晨坐在树下,看到一只正在筑巢并发出婉转低呜的夜莺,在灵感的驱使之下,不到3小时诗人就完成了这首英国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诗人试图在想象中忘却现实的烦忧,随着夜莺的美妙歌声进入一个欢乐和理想的世界。然而,随着歌声逐渐隐去,诗人又从美好的幻境回到了痛苦的现实,但思维还萦绕在刚才的幻觉中,他还在困惑于刚才的心理变化:这究竟是幻觉,还是醒着的梦?声音消逝———我究竟是梦,是醒?诗歌在两个问号中结束,但它给读者留下的遐想空间中却充盈着对理想的美的追求。在预习《夜莺颂》时,对诗人济慈生活的时代背景,主流思潮,个人经历,他的哲学思想及写作风格都应有一定了解,同时对一些他擅用的修辞手段也需要提前掌握,如通感(Synaesthesia),典故(Allusion),隐喻(Metaphor)。济慈擅长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写作,读者要体会到他诗歌的妙处自然也应知晓通感这种手法的精微,如“Tenderisthenight”(夜色温柔)、“Softdark”(柔软的黑暗)等,可对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通感的使用。典故中,大量引用《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营造出神秘神圣的宗教氛围,也渲染出古典文学的意境。他对形象、意境和音韵的锤炼对后世的唯美主义都有着较大影响,这是语言图式方面的准备。济慈本身贫穷坎坷的经历,多病的人生,短暂生命中对美的热切追求,以及“Beautyistruth,truthbeauty”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主题方面的内容图式,诗里的夜莺象征着欢乐和幸福,代表一种永恒的原则和崇高的境界。诗人认为诗歌应是美的体现,而美是真实的,诗人应以最完美的艺术手法来描绘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因此,他精致的诗句中渗透着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类崇高思想的敬仰。这首诗歌从想象到现实,又从现实到想象,从历史到当前,迂回循环的结构形成了诗歌的段落图式。学生理解到这三个图式后,便能较好地把握这首诗了。可参考济慈的传记片《明亮的心》,这部传记片视角锐利,从它独特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一生,其中有男主角朗读《夜莺颂》及其它作品的片段,从诗人吟诵的作品中可直观欣赏到诗歌的格律节奏美。如同诗人的作品,这也是一部需要用所有的感官去感觉,也充分带动和满足视听触嗅味觉的电影。影片每一个细节提供的丰富感觉相互牵扯和碰撞,璀璨情诗让全片的浪漫华丽色彩热烈燃烧,男主角细腻温婉的情感唯美又不流于伤感、不陷于欲望,是一部新派文艺剧情片的典范,本片入选了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提名第 8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蓝与紫激烈冲撞的画面自有其独到之处。在观看画面时,学生不但从线条、光线、色彩、构图、画面、音乐、音响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还从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多媒体画面艺术是融合了感性与理性、思想与创意、情感和美感等的综合艺术体,其功效是使多媒体教学能产生完美的认知活动,整体提升教学境界。其具体体现在认知与教化、传播与沟通、情感的宣泄和净化等现象或过程中,促进知、情、意的交融,真、善、美的统一。同时,对三个图式的认知也有益于对作家审美精神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

当然,这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不够,对多媒体使用不当,在课堂上可能就会成为一名电脑操作员和课件播音员,课堂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创意。同时,多媒体课件常会流于形式而不重内容,或是内容编排主次不分等。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也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英语课堂中,它的核心观念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不论教学方式、工具怎样改变,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运用知识为目的,所以不论课堂教学怎样改革,始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二是提高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做出的课件乏味无趣,不会运用多媒体设计课堂活动,整个课堂都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如果教师无法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不但不能使多媒体技术造福学生,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