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说什么范文

时间:2023-04-06 02:4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恋爱说什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恋爱说什么

篇1

我的爱情来得比较晚

我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我的性格可能和家庭背景有关,小的时候,我父母的婚姻就跟老崔和春芬差不多,表达感情通常用吵架的方式,他们一吵我就尽量把事做得乖一点。这种心态带入了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1982年,20岁的我考进沈阳曲艺团当相声演员。因为性格内向,都24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父母很担心。然后就拜托周围的邻居、亲戚马不停蹄地给我介绍对象。可能大家对搞文艺的有些偏见,当时见了许多女青年,不是人家不愿意,就是我不乐意。1988年,亲戚牵线想给我介绍一个女友,说那女孩才20岁,是沈阳儿童医院的护士,性情特别温和。这个姑娘叫杨宝玲,后来成了我媳妇。我俩的相亲故事挺有意思的。

这下完了,人家可能不喜欢我

过去没谈恋爱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压根不会谈恋爱。最不会和女孩子交流。特别是觉得对方条件很好时,就会越发拘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可是一旦进入特定情景,双方相互都有了好感,每个人都会谈恋爱,拿捏分寸,渐入佳境。

第一次见面,当时我媳妇和她姐在一起。第一眼看到姐俩儿,还以为给我介绍的是姐姐呢。后来对上号,我的第一反应这女孩长得清秀端庄,性情温顺,一看就是个好姑娘,心里比较满意。相完亲我告辞的时候是她妈妈送的我,媳妇没有出来。我当时想:这下完了,人家可能不喜欢我。所以,介绍人问我怎么样,我就先发制人说:“不行,年龄差距太大。人家可能不同意。”我说这些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对方可能不同意,我同意。”那时候,其实就是想绕着弯试探。后来才知道,并不是她不喜欢我,是她比较矜持。她家里人也觉得我挺老实的,应该挺会过日子的,同意我俩开始交往。

以后呀,我一定要把你养胖

现代的人把相亲想得太恐怖了,也把相亲丑化了。以为跟小品演的似的,见面了就问你家几口人?月薪多少?有房子没?问这些问题的相亲是很可怕的,事实上。也很少有这样的。我们那会儿,通常双方见面后,介绍人就会先回避一下,两个人也就聊聊工作、生活之类的话题。

那会儿娱乐场所也不多,我们就在电影院看电影,要不然就是轧马路、逛公园,边走边聊。我还记得我们俩在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叫《旧梦重温》。是个外国片。

我是个演员,但其实我是属于不爱说的演员。特别是80年代的相声演员跟现在的状态不太一样。我跟宝玲一起逛北陵公园,她不爱说话,我也不说话,两个人就一直走,气氛有点尴尬,但是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逛完公园到饭店吃饭,我发现她不喜欢吃肉,只爱吃豆腐、腐竹、花生米什么的,“挑食”哩!我就拿出我说相声的本事,“开导”起她来:“人活着,要是不会吃,还有什么意思呀?我不浪漫,抽烟、喝酒、玩麻将都不会,但我喜欢吃。以后呀,我一定要把你培养成美食家,把你养胖!” 女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男人。宝玲听了我的话,羞涩地、甜甜地笑起来。

我的优点是注意细节,而且不是刻意的,完全是自然的、下意识的举动。比如过马路时。我都是让她走里面我走外面。即使是后来成家,我们一起进门,永远都是我把门打开,让她先进我才进。

我怕老婆,我们一家人很幸福

我们那时谈恋爱一定要有一段时间。一年太短,两年以上太长。两年刚刚好。相处不到一年就去求婚,对方会觉得你太轻率,甚至会导致分手。处了两年以上还不结婚也会被人议论的。我和宝玲谈了两年,然后就准备结婚。

那时结婚不讲究大操大办。我们的婚礼和别人一样,一点不铺张。一辆面包车。一辆轿车,一辆大客车把新娘和送亲的人接来,然后放鞭炮,结婚典礼。请家人朋友吃了个饭,就没别的了,不太张扬。

从26岁到现在,结婚21年了,我对媳妇就是一点――服从。这些年,她把我和孩子都照顾得非常好,我觉得我们一家挺幸福的。别人问我怎么把婚姻“经营”得这么好,说出来很简单――两口子在一起一定要处透了,就是说什么事都不要瞒着对方。把彼此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这样的话即使是再大的风浪都会挺过去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处不透。交流有限甚至少之又少,美其名曰叫做留白。你这一留白,就有问题了。前几天我儿子还问我,他和他妈妈之间,我和谁最好。我立刻就说:和你妈妈好。儿子终究要娶妻生子的,而我和他妈妈是要相伴到老的。

篇2

1976年出生于台湾的刘谦,从7岁起就疯狂地迷上了神秘的魔术表演,12岁获得世界知名魔术师大卫・考柏菲颁发的“儿童魔术大赛冠军”证书。大学毕业后,刘谦做了职业魔术师,加盟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传媒。自2009年起,刘谦连年在春晚舞台上表演有创意和独具个人魅力的魔术,受到观众喜爱,被媒体誉为“魔术王子”,拥有千万粉丝。

刘谦和王希怡的相识,是在2013年初娱乐圈友人的一场私人派对上。当时现场人很多,不乏影视明星。大家忙着打招呼、聊天应酬,刘谦对这位陌生的女孩并没有太留意,只是觉得她性格开朗活泼,而且很“淡定”地与一些明星不卑不亢地交谈,有一种魅力。后来,他们礼节性地交换了联系方式。刘谦自以为比哪个明星都红,但是他发现,女孩压根就没有留意他。

几个月后的一天,刘谦应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邀请进行魔术表演,他在北京有一整天的空闲时间。刘谦忽然想起了上次聚会时认识的北京女孩王希怡,想起她阳光可爱、爱说爱笑、幽默风趣的样子,他觉得如果让她陪着一起逛逛街或随便找家小店喝杯咖啡,将会很惬意。

电话接通后,他自报家门:“我是刘谦。希怡,你在哪呢?”没想到对方竟愣住了,硬是没想起来他是谁:“哪个刘谦呀,请问你确定我认识你吗?”刘谦很尴尬,差点儿挂掉电话,他耐着性子解释:“就那个变魔术的刘谦,见证奇迹的时刻,有印象没?”对方大声叫起来:“哇,我知道了,你就是那个变魔术的刘谦,真是太好了!”

寒暄几句后,王希怡说:“今天我没有空,我待会儿要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你也一起去吧,给那些孩子表演个魔术,孩子们一定会特别开心。”就这样,刘谦被这个“疯疯癫癫的小丫头”拉着去了位于北京郊区山里的一个福利院。

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倒也挺开心。汽车在大山里行走很久,才来到那家很偏僻的福利院。等刘谦随王希怡下车后,几名工作人员全惊呆了,有个人还凑到刘谦面前左右端详,怯怯地问:“你是真的吗?”刘谦哭笑不得。

当天下午,王希怡给孩子们唱歌、跳舞,走模特步,表演了很多节目。看到王希怡不仅能讲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还多才多艺,刘谦非常佩服。他用随身携带的手绢、扑克牌之类的小道具,表演了几个非常精彩的小魔术,逗得孩子们异常兴奋。

临走时,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不由分说将他们种的南瓜、玉米还有柿子放进他俩的车里。孩子们跟着他们的车跑了很远很远,刘谦真正感受到魔术职业给自己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爱上励志“白富美”】

在回去的路上,得知王希怡平时特别喜欢参加各种公益慈善活动,并以此为最大快乐时,刘谦对她产生了好奇:她怎么会喜欢做这些得不到名利的事?回到住处后,他马上给北京的几个好朋友打电话,了解王希怡的情况。

1986年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王希怡,曾在澳大利亚留学6年,是墨尔本大学的高才生,回国后,成为大陆女团Up Girls成员兼空美模特。王希怡第一次亮相电视节目,就是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中以Up Girls成员身份出现的,她可爱灵气的表现乐翻全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王希怡受一些知名歌手的邀约,参与拍摄歌曲MV,还在《米娜》、《瑞丽》、《男人装》、《俊士》等杂志做平面模特。

更令刘谦吃惊的是,王希怡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是著名的“厉家菜”的第三代传人,其家族在全球拥有多家餐厅。“厉家菜”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内务府大臣厉子嘉后裔的私房菜,许多宫廷菜配方和做法代代相传。

而王希怡这个富家女,却并不浮华虚荣,凭真本事步入娱乐圈,而且已小有名气。

了解到对方的背景后,刘谦失眠了。一个出身如此优越的女孩子还那么励志,且坚持公益事业,这和他身边那些任性、骄横的女孩子如此不同。刘谦觉得,这样冰清玉洁的“天使”很难遇到,如果错过,会遗憾终生!

刘谦回到台湾,马上给王希怡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说自己很喜欢她,并问可不可以经常给她打电话。王希怡回复:“可以呀。”之后连续一个月,每晚临睡前,刘谦都会给王希怡打电话,聊些很平常、琐碎的小事,但两个人说起来都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候说了再见,可是过了很久,两个人都还拿着电话,谁也不愿意先挂。

魔术师的爱情表白总是有些与众不同。一个月后,刘谦请王希怡吃烛光晚餐。当饭店服务生相继点亮烛台上的3支蜡烛时,他的手里也变出了3枝玫瑰花。从此,两人开始了恋爱。通过深入相处,刘谦在这个比自己小10岁的女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一天,刘谦送王希怡去参加一次电视广告演员的竞选,没想到不到半小时她就出来了。刘谦诧异地问她为何这么快,她说:“人太多了,可能有好几百,每个人都很紧张的样子。我和一个坐在身边的女孩聊了聊,她说自己昨天一整夜都紧张得没睡着。我觉得自己不缺这个机会,还是把机会留给别人吧。”刘谦哭笑不得,说:“你傻不傻呀!”王希怡洒脱地耸耸肩:“我不喜欢和别人争,没办法。”

王希怡的淡泊,常常让刘谦感到不可思议,有时候他会问:“你不希望自己出名吗?”王希怡反问道:“你很有名啊,你快乐吗?”刘谦无语,他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那就是家人健康、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

【最快乐的时光】

刘谦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前,他认为表演魔术决不能有任何失败。这么多年来,因担心失手和被别人超越,他不断将自己逼到极限,因此患有很严重的焦虑症。病症发作时,他常常整夜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会不停地做噩梦――梦见演出失败,而他在观众的起哄声中浑身汗湿地醒来……

刘谦团队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半夜的时候被他从睡梦中叫醒,叫到排练室。他会把刚刚在梦里演出失败的环节,重新排练一遍。排练完了,大伙都已面如菜色。

对于刘谦来说,一旦发现哪个表演环节有疏漏,连一分钟也不能等,一定要即刻排除才能安心。但是,和王希怡在一起时,刘谦感到了久违的放松和一种简单的快乐。王希怡会在家里给他做自己最拿手的、从她姥爷那里学来的“厉家菜”,每上一道菜,她就给他细细讲解这道菜有哪些讲究。

2013年4月12日,刘谦捧起格罗拉魔术大师金奖的奖杯,成为获得该国际级奖项的第一位华人魔术师。获奖回国后,刘谦和王希怡到一家咖啡馆小聚。他们在一起的亲密举动,被一些娱乐小报记者拍了下来。更令刘谦震惊的是,他们的恋情曝光后,王希怡过去担任模特时的性感火辣照通通被翻出,在网络上风传。刘谦非常焦虑和担心,而王希怡却哈哈一笑,根本不当回事。她说:“男生女生谈恋爱,再正常不过的事,用得着大惊小怪吗?”

曾经有朋友问刘谦,这一生什么时候最快乐?他想了很久,发现最快乐的时光并不是自己站在舞台上获得掌声和喝彩,而是所有和王希怡在一起的时刻。

篇3

用“我爱你”这三个字逗老公玩儿

之一:上“我爱你”一当

给老公买了件前胸印有“I love you”字样的T恤,以不给他饭吃相要胁逼他立马穿在身上。他说:“咱们这么着,我只有家里穿、只在你跟前穿,一出门咱就另换一件成吗?”我佯怒道:“好嘛,你只想在我面前作样子,不敢将你对我的爱昭示天下对吧?”“姑奶奶,我不是这意思!”他粗脖子涨脸地拼命解释。“我是怕我穿这件T恤出门有滥情之嫌。你想啊,我在你跟前穿它我胸前印的这行字表示的意思是‘我爱你’,但要是到了别的女人面前呢,人家读出的意思可就是我爱她了。”“你敢!”我因为老公终于上了我一当,并讲出了那三个字而窃喜,得意道:“我本来就是只让你在家、在我面前穿的。傻蛋!”

之二:宁死不说“我爱你”

我:“听着老公,我正看的这本杂志上有道题,我读给你听,看你怎么答。”

他:“读吧,我听着呢。”

我:“假设你即将死亡,情况又坏得只可以打一个电话和只准说三个字,你会打给谁?说什么?”

他:“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问题?”

我:“答嘛……”

他:“好吧。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当然会把电话打给你啦。至于那三个字嘛,我会说:‘忘了我!’”

我:“哇噻,你搞没搞错,应该说‘我爱你’才浪漫啊!”

他:“对呀。正因为爱你,我才不希望我撒手人寰之后,你还为我悲伤甚至守节嘛,那样岂不太自私了!倒不如将你‘放生’,好让你趁年轻、漂亮再遇到一个至少比我更爱你的好男人,平平安安过日子……喂,你怎么啦?”

我:“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哭,想抱着你一起哭!”

他:“你看你,还没到最后关头呢,咋就这样了?”

[陈京生,男,物业公司总务经理]:

“不管你将来能不能再找到工作,我……和孩子……爱你!”天哪,都老夫老妻了,她竟当着早已懂事的孩子面,说出了这种话

有时候,男人居然也需要女人把爱说出来。这可是以前没想到的。

那一年,都下岗半个来月了,我还每天拎只饭盒,起早赶晚地“上下班”,目的只有一个:我不想让老婆孩子在我找到另一份可以养活自个儿的工作之前,知道我没了饭碗,我怕他们慌神儿担心。我去了几次人才市场,和一大堆小青年混在一起。后来舍了老脸,跟两家单位谈,人家让回去听信儿,可听听就没信儿了。于是,我捡起了戒了很久的烟瘾。

有天傍晚,我装作没事儿人似的,还是按以前厂里下班的时间回的家,饭菜已经上桌了,老婆孩子在等我。开始吃饭了,老婆直往我碗里添菜,孩子忙不迭地给我斟二锅头,让我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头,就问:“怎么着怎么着,巴结我呀?我可提醒你们,今儿还不到发饷的日子呢。”倒是一向直来直去的老婆先沉不住气了,她起身进屋,变戏法似的拿出盒中华烟来塞给我说:“咱家的水果摊儿最近生意不错,就买了两盒这种烟犒劳你。”接着又吩咐上初一的儿子:“顺子,拿火,给你爸点烟。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儿,咱也不能叫你老爸憋屈了自己!”我的眼泪呀,立马就流下来了――这可是我二十几年来头一回流泪呀!“你们知道了,是吧?”我老娘们似地抽噎着问。“瞧你那点出息,都奔四张(40岁)的人了,还当着孩子面哭!”我老婆这样嗔怪我时,她其实自己也哭了,我儿子也哭了。“好了好了,”我擦把眼泪扮了张笑脸,“先吃完这顿饭,我明儿还去找工作!”老婆重新拿起筷子后,没往饭菜里伸,而是两只潮红的眼睛定定地看了我老半天。“当家的,你真没事儿吧?”她迟疑地问我。没等我回答她什么,她却冷不丁对我讲出了那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不管你将来能不能再找到工作,我……和孩子……爱你!”天哪,都老夫老妻了,竟当着早已懂事的孩子面,说出了这种话!

我后来果然重新找了份工作,在一家物业公司当总务经理,其实也就是库房负责人。我每天的工作性质让我又一次戒了烟。再后来,不管我再怎么背地里哄着我老婆说那个爱字,她却怎么也不肯说了。“什么爱不爱的,”这就是她经常用来搪塞我的话,“臊死人了!”

[淑芬,女,银行出纳]:

咱们结婚8年,孩子都6岁了,你才说你是爱我的,是不是太晚了?

发生在我身上的婚外恋,却让我丈夫把他对我的爱说出来了,这简直太奇妙了!

刚跟Z好的时候,我丈夫正忙于他们单位的一项献礼工程,一礼拜回家两次。我孩子已经那么大了,所以我对单身的Z没有非分之想。我还跟他说过,我的爱一生只有一次,绝不会爱上他的。尽管这样,我发现自己还是特别喜欢听Z的甜言蜜语,尤其记得他对我说过他将因为爱我而一辈子打光棍,当时我还挺感动的。我们就这样秘密来往了几个月,可单独在一起一共就三四回。只拥抱接吻,没别的。后来别人告诉我,Z跟一个姑娘谈恋爱了,我嫉妒得不行,心想原来他说只爱我一人是假的!我给他写信打算告诉他,在我心目中他是个十足的骗子。等信写好后我却没有了要寄出去的勇气,索性点把火烧了,心里觉得这件事这样结尾最好。但丈夫的突然回家,让我没来得及处理掉这份信的底稿,我丈夫翻写字台抽屉找东西时发现了它。他还算平静地问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我开头还死抗,后来就认了。丈夫叫我权衡一下,看怎样对孩子好、对我好。他越这么待我,我就越觉得有愧。我没料到他会对我这么好。

我丈夫从没对我许诺过什么,像荣华富贵或者爱我多少年呀什么的,但他既有事业心也特别顾家,甚至因为有一次我感冒咳嗽得厉害,他还戒了烟。所以那天,当他痛苦地捶着胸顿着足说:“我对你哪一点不好了,你对我不忠。”我无言以对。但在他讲出“我不跟你过了”这句话之后,我看了一眼身边的孩子问他:“说,你到底爱不爱我?”他回答:“我从第一眼看到你就爱上你了,现在越来越爱。”“咱们结婚八年,孩子都6岁了,你才说你是爱我,是不是太晚了?你干嘛不能像有的男人那样(我当时想到的其实是Z)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把什么都说出来呢?”“我以为你明白,不用说的。”他抢白我。我突然就哭出声了:“要是没有这件事,我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你爱我啊!”他好像愣了一下,然后就走过来捧起我的脸,看着我说:“你知道吗?你哭的样子怪难看的。别哭了,行吗?大不了你以后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好不好?”他见劝不了我,只好拿出了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好吧,好吧,我现在就说:我――爱――你!”

[高松,男,地产推广策划]:

我想我会在内心深处好好保存“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只因为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成年男子,我居然信奉过“只有爱人才说爱和”的缘故

大学时代之所以美好,我想是因为在埋头苦读之余,你还可以作诗遣怀,甚至对着一个个故作矜持的女同学背影,反复琢磨爱是什么。我记得我第一个暗恋的对象还真就是我的同桌,就像那首校园歌曲《同桌的你》所唱的那样。但当我毕业前夕,终于鼓足勇气向她别别扭扭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时,才刚又失过一回恋的我这位女同桌,先是瞪大了一双美丽的杏眼,继而直截了当地问我:“我已经不是处女了,你在意吗?”要是事情搁在今天,我也许真不在意,但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呀,我当时和很多男人一样还有很深的“处女膜情结”,这就决定了我对她说出的“我爱你”那三个字不可能再有下文。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跟不同的女往时,她们当中有我自己认识的,也有亲戚朋友和同事张罗介绍的。多数都是见一两次面,提不到可以说“我爱你”的高度来认识;偶尔也会有喜欢的,于是就正儿八经地当成一场恋爱谈下去,但“我爱你”这句话依然不是能够张口就来的。问题是恋爱就会有很冲动的时候,比如亲吻啦、啦之类。这其中最难过的一关,就是我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对方,我只想跟她恋爱,不想跟她上床了,除非我对她说过了“我爱你”。我这么做的结果是,有的女孩会认为我撒谎,还有骂我的毛病的。甚至有个很不错的姑娘感觉受了挺大的伤害,流着眼泪跑出门去,再不肯见我了。我其实很想向她们解释,我为何把“我爱你”三个字看得挺重――我早就认定只对自己的意中人、即将来我要娶她为妻的姑娘说“我爱你”了,因此我也只应该跟她发生才对,至于婚前婚后倒不重要。可惜就是没人愿意听。而自从遇到Jody后,我便再也绝口不提“我爱你”这句话了。

我和Jody是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一间Pub里,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当时我刚从外地辞职来北京寻找发展机会,工作还没着落。Jody则是一家外企的行政主管,她告诉我,他们公司当时正在招人,我不妨去试试。

就这么,我成了Jody的下属。

也许因为一开始就是在酒吧里认识的吧,平时上班谨言慎行的Jody,闲暇时上酒吧散心总不忘打呼机叫上我,且从不叫我买单。她的理由很简单:“哥们儿,等你哪天拿我那份薪水,再反过来请我好了。”看来,她体谅我每月薪水只有她五分之一的羞涩。我对此心存感激。Jody虽然小我两岁,但她平日美丽大方又书郑气十足的气质和在酒吧买醉时的豪爽大方相映成趣,使我对祖国的首都也连带着增添了不少好感。

我听说Jody在美国读过两年的MBA,回国后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史,之后她爱过一个三流记者和一个南韩的采购商。而后来我才知道,Jody之所以总去同一间Pub,是因为她又爱上了那里的乐队爵士鼓手阿安,而她常拉我一起泡吧,也是为了解捧阿安的场。每当一曲终了,Jody总会和Pub里各种肤色的很多女孩一样给长发披肩、面色苍白的阿安献花,或是远远地抛掷飞吻,大喊大叫“我爱你”――没见过这种场合以前,我还真不知道那三个字是那么容易脱口而出的。甚至有一次,Jody还趁着酒劲,冲进乐池分开狂热的其他崇拜者们,抱住阿安亲了他一脸的口红印子。“我是爱他,”有一次Jody沮丧地对我讲,“可惜没戏,竞争对手太多了!看来Jody早就估计过自己的实力。

Jody最后彻底对阿安绝望,有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在那间Pub里,亲眼看见几个便衣警察给阿安戴上手铐并把他带走之后。后来阿安不仅吸毒,还是一起黑人少女案的犯罪嫌疑人。为此,我看到了Jody脸上的两行清泪,完全失却了平时在公司上班那种聪明能干的样子。所以当仿佛失魂落魄般的Jody,在喝完四支500毫升的德国黑啤之后问我,需不需要个像她这样的女人做女朋友时,我是怀着难以置信的感觉接受这个我曾在心里仰视的女人的。

但问题是直到两年后我和Jody最终分手,我发现我也没对她讲过一次“我爱你”。恐怕她也不希望我这样。事实证明我不爱她,只是迷恋过她的胴体和她那作为“后现代”女性,公与私、情与欲可以分得很清的为人处事方式罢了。

我想我会在内心深处好好保存“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只因为作为一个身心绝对健康的成年男子,我居然信奉过“只有爱人才说和”的缘故!

[言论]:

关于“我爱你”

女人为什么听不厌这三个字

女性存在着一种“反刍心理”,就是把喜欢的事情反复做下去,不但不会生厌,还能从中获得自我心理与某种稳定感。这在许多细微的事情上都能表现出来,对于男女之爱则更明显。

从初恋的开始,她便会对“我爱你”着迷。结婚后,她会常常命你重复“我爱你”。某一天,你感到充当这个“我爱你”的播音员烦了,她便会表现出不安,由此发挥想象:“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很可能。”进而便开始怀疑你已经移情别恋。

这种反刍心理其实是女性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产物。男性当然有责任满足她们,多说些温柔体贴的话,不是很容易吗?

正在恋爱中的男女,千万别吝惜“我爱你”三个字,虽然它很贵,一字千金。男人看女人是凭眼睛,容易被女人外貌所吸引,对爱情也偏重于异性的肉体。女人看男人则凭耳朵,她们甚至喜欢听男人的花言巧语,有时说的比做的还更起作用。因此,你不妨将这三字真经时时念叨,她的耳朵永远不会听起茧,永远能找到新意。

――王仕忠,香港作家

男人为什么怕说这三个字

男人总是期望自己成为独立又具自制力的人,不受柔情蜜意所影响。似乎说“爱”这个字时,等于亮出了自己的弱点,会被女人所俘虏,有损男子气概。另外,我们所受的教育也太保守,致使我们不敢用如此直接的方式表达。

说严重些,“我爱你”这句话一旦出口,不论先开口的是谁,都表示了两性关系中一种责任感的开始,两人不再只是约会、接吻和拥抱那么简单了。这三个字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在于它们所代表的是承诺、关系的明朗化和结婚的可能性。男人可能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女人可就不同了,她可是会将之奉为山盟海誓。 ――吴大东,新加坡专栏作家

这么做等于是把上了膛的手枪交到女人手上,却哀求她别朝自己开枪一样。试问有多少女人会手下留情呢?

――佚名

你也爱在心里口难开吗?以下是五位男士的回答:

第一位:“是,因为我不确定是否爱她。”

第二位:“是,因为我害怕承诺。”

第三位:“不是。我觉得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去爱,而既然爱她就要说出口。”

第四位:“是。心里有爱就说出来很容易,哪怕只有一点点呐,因为语言可以欺骗,要表现全心全意爱对方就难了。”

第五位:“不确定。两个人处得开心时容易讲,相反的情况下就得瞅准机会才可以说,挺累的。”

Noah Jeffries,美国专栏作家

现代人说“我爱你”之必要

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不懂得对最爱的人表达情意。

我们所关爱的人很多,但值得和能够宣之于口的却很少。大家都一厢情愿地以为,爱不爱的“对方早应该知道,根本就不用说”;殊不知这个假设,将人世间很多幸福都断送了。

一句“我爱你”,是人间最奇妙的“咒语”,但不知哪时候开始,我们丧失了念这“咒语”的能力,对着我们所爱的人,无论父母、爱侣、子女、好友,都默默无言;一开口,以挑剔代替了关怀,以批评代替爱意,我们与所爱的人的关系,陷入了互相刁难、互相伤害的困局。

篇4

还原贵州师生三角恋杀人者孟超

编者按:女教师王永丽与班上两名男生保持“恋情”,最终,一名男生杀死了另一名男生――这是贵阳市检察院书上简单的陈述。书只有两页纸,杀人者孟超被判了死刑。但被杀的男生是孟超的同班同学,曾经的最好朋友,他们共同恋爱的对象是老师。在社会上流传的故事版本中,这宗三角恋中的老师,她的挑唆与暗示是这场悲剧中最让人惊讶的情节,关于孟超的家庭,反而提得很少。孟超的父亲向我们重新讲述了这个故事。在他看来,虽然与他离婚多年的孟超的母亲对儿子缺乏关心,但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孟超,依然受到了包括爷爷奶奶在内的大家庭的关爱。孟超的爷爷在无意中知道这事后已经去世,孟超的外婆仍在病中。为了打官司和照顾病人,这个公务员整晚整晚地失眠。儿子的死刑判决已经下达了近2个月,瘦了30多的这位父亲对上诉的成功依然很执着。在他心中,儿子还是那个喜欢拉着他讲历史的阳光少年;在他心中,儿子还有回头路可走。

开庭的那天,我没有机会跟儿子说话。法庭上,一边是审判桌,一边是旁听席,中间还有很长的距离。开庭之前,审判长已经宣明不能越过挡板,不能与儿子接触。我离儿子很远,大概有10米。做父亲的,看着儿子坐在审判席上,那种心情特别地痛。

我和儿子的最后一次说话,是在去年9月30日,他被刑事拘留的时候。在拘留之前,民警允许我和儿子见面。当时我不相信这件事。我问我儿子,是不是你干的?他说是的。我又问,你为什么干这事?我儿子当时迷迷糊糊地说,爸爸,没有关系,就当我去读书或者当兵去了。最多三四年就回来了。”

孩子的心理还没有成熟。他还是一个在校学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对是非的评判不了解,对法律不了解,他很肤浅。(杀人)那天,他刚满18岁不到20个小时。

“他也渴望母爱”

孩子从小在机关大院里面长大。他从睁开眼睛开始,就特别爱说话,很活泼。他很听话,甚至有些胆小怕事,从来没在外面招惹过什么事,我也从没有骂过他。

儿子3岁的时候,我和他妈妈离婚,不久他妈妈就再婚了。他妈妈基本上对他没有关心。这以后,我们和我的父母亲一起住。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一所高校的校长,母亲也在政府部门工作。我们的感情很好。儿子一回家,总是先找奶奶,说,奶奶,我告诉你们今天有个什么什么事情,旁边的人都插不上嘴,一定要听他说完。这个家里,比他大七八岁的表哥和表姐,都对他特别好。全家人都把他当心肝宝贝,怕他孤独。不管离婚谁对谁错,我对孩子内心一直感觉到愧疚,虽然对他也不算娇生惯养,但在生活上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一直到他十多岁的时候,我们才从我父母家搬了出去,但我们每个星期都有家庭聚会。

儿子平时不上网,他特别喜欢历史,喜欢于丹和易中天。他在班上历史很好,有时候老师讲完课后,就说让孟超也来讲,他就站起来在全班讲。他还喜欢看战争片,例如《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是个好孩子,去旅游的时候,他会一直拉着导游问个一二三,拿着笔记本记下来。他还会记下导游电话随时询问,回来后会翻书,将旅行经过的各个景点研究得清清楚楚。

孩子是我下半辈子的期望和寄托。我们的父子关系跟很多单亲家庭不一样,是非常好的。8年前,我遇到了车祸,在家躺在床上不能动,我儿子一放学就跑回家,第一件事就问爸爸还疼不疼。长大后,他还会经常抱着我,把我举起来。其他人说,你不能这样抱着你爸,你不要把你爸的腰给闪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知道他也渴望母爱。虽然他从来没有告诉我太多。我记得他跟我说过,爸爸,我也希望有母爱。我不愿意跟你说是为了什么,你辛辛苦苦把我养这么大,为我舍弃了很多,我怕说了后,增加你的心理负担。

“他和老师的关系,不让我去管”

我不是大款,孩子每年要交1万多元的学费,生活要省吃俭用。儿子从小不会乱花钱,自己有一个小盒子装零花钱,1毛、1元地储。出事前的那段时间,他的变化很大。他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给老师买东西了。

我一直看不出他和老师的关系。第一次见到这个老师的时候,感觉年龄跟我差不多,听说做老师20多年了,说话很流利,可能是学中文的缘故。我想,学校把她安排在毕业班当班主任,教学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我还看见学校光荣榜对每个老师的介绍,这个老师是优秀班主任。所以,我对老师最初是充满信任的,后来孩子认她做干妈,去她家补课,我也没想过什么。如果换过来,这是一个男老师,我的孩子是一个女孩子,我起码会多长几个心眼。

之前,我一直相信我儿子的学习很好。因为每次我收到他的成绩单,都在班上排二三名。后来才发现,全是假的。儿子那个时候(陷入三角恋中)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后来,律师去认证,发现死者父母亲得到的成绩单,是班上排名第一的,当然也是假的。

我开始发现儿子变化。他晚上电话特别多,早上起来时有黑眼圈,精神萎靡。孩子的妈妈跟我说,孟超是不是喜欢上老师了?我说不可能吧。老师的儿子和我儿子只相差1岁多一点,在中学里只相差一级,我也觉得不可能。

临近案发的时候,我跟他妈妈还是忍不住,商量好一起去找这个老师。那天,我们早上7点25分给这个老师打电话,约好中午见面,想了解孟超的学习情况。到了11点,儿子突然打电话过来,很生气地说不允许我们去。他情绪特别激动,说你们要来,我就钻到汽车底下。

我连忙赶到学校,在学校门口看到儿子。我很奇怪,我没有告诉儿子我要去学校见老师,他怎么知道的?然后一起吃中饭,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激动,他说老师最近被疯子(死者)弄得不可开交了,心理特别烦躁,你不要去干扰她。他说一个星期以后你再去,在她心情好的时候再去。但过了10多天,就出事了(孟超将同学,也就是他口中的“疯子”杀死)。

我和他妈妈商量过让孩子转学,但他已经高三了,时间紧迫,他再转到别的学校去,要重新去适应环境,对高考不好,所以我们一直在犹豫。但我们还是告诉儿子,10月1日以后,就定下来是不是要转学。

刚开始孩子不太愿意。但隔了一天以后,他的心情突然好了。他只是说王老师对他很好,说“疯子咱们先不去管他”。我便一再问我孩子,疯子是什么人?他却避开这个问题。他还跟我说,我和老师的关系,你不要去管。老师是成年人,她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处理。

“老师挑唆我们的家庭关系”

之前,我谈了个女朋友,一开始儿子和她关系很好。她辅导他做功课,我们一起吃饭、去公园、郊游,开始一周去一次,后来半个星期去一次。但半年以后,关系突然紧张了。开朗、阳光的儿子,变得跟他说什么话都爱理不理的。

事发后,我才听儿子对律师说,这是因为老师的挑唆。老师对他说,我女朋友问过了老师,孟超在学校表现怎样。她就说他很有礼貌,

学习很上进,与周围同学关系处得很融洽。但我女朋友就对她说不可能,孩子在家一点都不听话,好吃懒做,说什么都不听。她说他为我儿子打抱不平,还和我女朋友争吵了起来。

不仅如此,她还挑拨我儿子和他亲生妈妈的关系,说他妈妈不管他了。儿子慢慢地情绪越来越低落,老师把他的感情全部控制住了。这种手段太卑鄙、太恶劣了,哪有这种老师?就我们正常人来讲,这是不可理喻的。她就是一个女流氓,她在玩弄未成年人。

在每个星期到孟超爷爷奶奶家聚会的时候,儿子的手机总是不断地响,问他谁打来的,也不告诉我。他手机设有密码,我们也打不开。最后我才知道,全都是王老师打来的。

有一次,我心脏不好的母亲需要马上送医院。我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却说我现在王老师家,“疯子”打老师,和她吵架,老师让我陪她。我说,现在奶奶生病了,马上要送往医院,那是老师的事,你做学生不能参与进去。

但孩子没有听进去。最后,她妈妈只好坐出租车,晚上10点多钟,到老师的楼下,打电话让儿子下来回家。儿子不肯下来,在电话里只是说,妈妈算了吧,你回家吧。儿子站在楼上的窗子前,要看着妈妈回家。最后,老师对儿子说算了算了I他妈妈才能把孩子送回来。但儿子还是很生气,说对不起老师,说最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帮助她。

“所有的罪状都让孩子承担了”

儿子被押走前跟我说,爸爸对不起,我做错事情了。请你一定要感谢王老师、朱老师、蔡老师。然后,他从身上拿了一把钥匙出来,说这把钥匙(孟父认为可能是教室钥匙)请你转交给王老师,这个是王老师给我的。

第二天上午我就把钥匙交给老师。王老师当时跟我说,孟超这件事可能是公安局乱栽赃陷害(有报道指孟超在事发后已将杀人的事实告之老师)。我当时心里也一直不服,不承认是我儿子干的,但我觉得公安机关不会随便抓一个学生。我就对王老师说,我们也很痛心,老师花了心血,我们对不起老师。

这种时候,她还要利用我。她马上说,这样好不好,你把你刚才说的话,跟校长说一下,跟年级主任打电话说一下,还把这两个人的电话号码留给我。我刚回到家,她就连续打了三四个电话催我给他们打电话,要我跟他们说:作为家长,作为孩子,都对不起学校、对不起老师,说我们很感激老师对孩子的培养。我不得不给年级主任打了第一个电话,她又来了几个电话,问我打了电话没有、跟谁打的、怎么说的,问得特别具体。这种情况下,我就感觉有点反常,校长的电话就没有打。

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一个老师会教唆我的儿子去杀人。儿子在事情发生后也醒悟了。对这个老师,我们律师也在,但法院没有采纳。应该说老师是有重大犯罪嫌疑的,政法机关却把她作为一个证人来对待,我儿子和律师提出来要求一对一对证,但这个老师到最后都没有出现,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篇5

努力工作,

>> 三浦春马:90后偶像青春正进击 三浦春马 非比寻常的那男子 进击的“90后” “90后”职场女孩:正青春,在成长 后青春(三题) 90后创业偶像丁仕源 “90后”的格调青春 “90后”教师的“正能量” 90后正“来袭”,请注意 李琦:90后也有正能量 90后女孩的正能量 90后,“小众文化”正流行 偶像周柏春 90后马佳佳:不走寻常路 追赶靠马云,超越靠“90后” 收服90后 我有三妙招 微博卖鸡,“90后”成创业偶像 新老偶像交接90后小鲜肉绽放 RTA少年组:90后新生代偶像 “90后”畅销作家:治愈系偶像的崛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三浦春马:90后偶像青春正进击 三浦春马:90后偶像青春正进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蒋梦瑶 黄娇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三天四地中国行

努力工作,竟是为生煎包!

此番来中国,三浦春马是为了宣传新作《深夜前的五分钟》,三天赶赴四座城市做落地活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行程密集马不停蹄。上海媒体见面会,来了数十位三浦粉丝,大多数还已经跟着偶像一起跑了好几个地方。现场无论三浦说什么做什么,都能引来台下粉丝疯狂尖叫和骚动。与之抗衡的是电影另一位主演、国内超人气偶像刘诗诗。随行工作人员还悄悄透露,杭州最后一场活动结束,粉丝都相拥追逐着三浦春马,欲近距离接触偶像,导演行定勋更是为了堵住一些粉丝主动留下来与他们合照,好让三浦可以赶快离开,男神人气可见一斑。

可能因为上海是电影拍摄主要场地,第二次到沪的三浦显得没那么拘谨,与男二号张孝全不时秀恩爱说悄悄话。回应自己在中国的人气时三浦很谦虚:“在日本出门可能戴墨镜之类的,但是到了中国没有想过要变装,我没想过自己会在中国有人气。”此外,三浦也透露,他酷爱上海生煎包:“面对每天辛苦的拍摄,能在收工时吃到美味的生煎包,让我感到非常幸福。有时候经纪人、翻译也会买给我,因为非常好吃,所以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电影需要三浦春马用中文交流,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他提前几个月,在东京请了中文老师学习。到了上海拍摄期,也找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专门纠正中文发音,足可见其努力和用心程度。会现场,三浦也大秀学习成果:“我是第二次(来)上海,我很爱上海,我很高兴。”标准的中文发音让众记者大为惊叹。 90后的“老”演员

他可是身扛百亿票房的男人

可能对大多国人来说,三浦春马这四个字还颇陌生,甚至可能有人对着这姓问一句,谁?三浦友和的儿子?但在日本,这位姓三浦名春马的男演员,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势青年演员。

我们来回顾一下,三浦春马是怎么开始走上演员这条路的。出生在1990年的三浦春马,因为生于马年的春天,于是取名叫春马――没错,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四岁的时候,他被颇有造星头脑的妈妈送进了事务所,成为了一名童星。7岁出演第一部作品,此后演过大大小小电视剧电影。让他崭露头角的是在2006年话题电视剧《14岁的妈妈》。而后他接连在电视剧领域上发力,2008年作为绝对主役出演《极道鲜师3》――要知道《极道鲜师》系列走出了小栗旬、松本润、赤西仁等人气演员――18岁的三浦春马成为日本影坛最受瞩目的新人。接着他主演反恐剧《血色星期一》,并在2011年,接演《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成为日本平成代(90后)第一个主演月九的男优。所谓的月九,可是日剧一块黄金招牌,几乎所有口碑大戏都被放在这档期,同样也是每一季日剧收视风向标。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好事,三浦春马在21岁就轻易地做到了!命运之神一直眷顾这位年轻偶像。

而真正让他一炮而红的,是2007年的纯爱电影《恋空》,年仅17岁的三浦春马挑大梁饰演男主角弘树,搭档日本国民甜心新垣结衣。虽然按照现在审美标准,《恋空》中三浦造型就是杀马特洗剪吹,片中涉及的早恋、怀孕、、流产、绝症等桥段也相当三观不正,但在流行纯爱虐恋的日本,该片愣是成为当年“话题之作”,打败了同档期《谍影重重3》等大片,收获了高达30亿日元的票房,三浦他更是凭借此角色获得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奖,从此在电影之路上越发不可收,同样是纯爱电影的《好想告诉你》票房高达15亿日元;《极道鲜师》电影版票房首映当天突破5亿,最终取得50亿日元票房;去年上映的争议作品《永远的0》票房更是达到80亿日元;客串《热血高校2》票房也有30亿日元。除了数据显赫的成功商业片之外,《东京公园》、《奈绪子》等文艺片口碑也不俗。24岁三浦春马身上扛着将近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的票房,如今带着中日合作的《深夜前的五分钟》而来,将目标瞄准了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野心不可小觑。而接下来,三浦春马的新电影――根据人气动漫《进击的巨人》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已杀青,2015年上映,可以预见,三浦春马人气也将继续攀升。 怀孕生娃哪家强?

隔壁日本找春马

三浦春马长了一张典型的日本偶像脸。瘦削精致,厚厚刘海遮住大部分的脸,笑起来腼腆可爱,整个人看起来清秀文弱。合作过的导演青山真治盛赞他身上散发一种纯洁无瑕的气质。这个曾因被夸长得清秀愤而剪掉自己睫毛的少年如今也习惯了这张脸带来的一切。至少正是拜颜所赐,他才能一而再再而三饰演那些从漫画走出来的美少年;反过来说,这些角色也是经过他的演绎才会如此具有说服力。

三浦也是日本各种排行榜常客,“笑容温柔最让人怦然心动的男演员”、“今夏最想与之谈恋爱的男艺人”、“新生代最受欢迎男演员”之类的榜单,靠前位置经常看到他的名字。但与热闹的外界印象形成鲜明对比,三浦春马私下却是一朵安静的美男纸,有迹可寻的八卦也只有“马必怀”和莫名奇妙的“”事件。

前者来自粉丝对其的调侃,因为其在《14岁的妈妈》、《恋空》、《你教会了我什么最重要》中,饰演的男主角都一不小心让女主角怀孕生娃了。效果快准狠,简直就是送子观音,分分钟让不孕不育医院倒闭的节奏。后来他每接一部新戏,会不会让女主角怀孕,已成为粉丝们心照不宣的关注焦点,因此一举奠定了“马必怀”这个称号的江湖地位。

后者的导火索来自电视剧《最后的灰姑娘》,三浦春马扮演一位肉食男,有大量大尺度的脱衣,堪称近年日剧尺度的极限。收视不断飙高的同时,他在片中的激情戏也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让人尴尬的八卦来了,《G.T.R.DX》杂志顺势曝出了三浦春马“床上的那些事”,并用知情人口吻描述了他在床上的一些细节,并得出了结论:这位年轻偶像的,很,差,劲。 苍井优新男友?

其实是佐藤健好基友

三浦春马有一份著名的人生规划表,列举了每个年龄段的目标。20-23岁,不断学习新技能和得到一个奖项的目标已经轻易实现;24-29岁这漫长的黄金青春,他许下的愿望是30岁结婚。跨入24岁的三浦似乎真的为此努力着,至少绯闻女友一直没停过。他曾在节目自爆恋爱中是主动型,过往恋情多半是自己主动,而择偶条件中唯一不变的要求是黑色长发。

《恋空》大热之后,三浦春马和新垣结衣的银幕情侣形象深入人心,继而日本TBS八卦节目《日本星期天》就曾踢爆两人同居新闻,并援引相关人士证言:“拍摄电影《恋空》的时候,新垣结衣和三浦春马就很亲密,而且新垣总是找机会亲近三浦,这是我们大家目睹的。”还指新垣对三浦一见钟情,主动追求进而同居,不过当事人双方一直没承认。

日本女性杂志《女性SEVEN》也多次曝光三浦和不同女性约会。稍早披露过三浦春马和模特儿岸本塞西尔的绯闻,两人结伴到东京某复古人气咖啡厅,仍然是知情人称,两人进店后直接进入包厢,举止相当亲热开心;没过几个月,同样这家咖啡店,三浦身边就换成混血美女模特加贺美圣良。两人已多次在料理店和咖啡店约会。

这么多年媒体捕风捉影,偶像始终不承认不表态,时间一长也无从考证。不过让广大粉丝心碎的是,今年又一次披露的三浦新绯闻,对象可是日本娱乐圈有名的“肉食女”苍井优。苍井优虽然顶着“森女代言人”标签,但感情方面向来是主动出击,绯闻名单包括了冈田准一等多位大叔、偶像级人物。这次又是《女性SEVEN》,拍到三浦春马和苍井优,前后脚搬进同一幢公寓,并且每天利用早上工作前半小时进行“公园约会”,一起在公园里散步遛狗喝咖啡。知情人又来了!据透露两人是通过舞台剧《ZIPANG PUNK》结识,当时苍井优仍和前男友铃木浩介在一起,事后以有了喜欢的人为由和铃木分手,而这个喜欢的人事后也也被指为三浦。对此三浦仍是不回应,而苍井优通过公司声明,两人只是很好的朋友。

尽管又是一段未经证实,但相较粉丝,最应该哭晕在厕所的应该是好基友佐藤健。三浦和佐藤同属一家经纪公司,是官方认定的大亲友。早年两人都还没成名,捆绑着一起出了好几本写真集,上了不少综艺节目,粉丝还专门成立了两人官方CP后援会。腐女当道,CP横行,因此让人好奇,左边是“好基友”佐藤健,右边是“新绯闻”苍井优,三浦怎么办? 南都娱乐 三浦春马

“喜欢姜文的《鬼子来了》,也喜欢梁朝伟和汤唯”

三浦春马结束三天密集中国行程,就马不停蹄赶回日本,本刊最终与其经纪公司Amuse取得联系,完成了与新晋男神的越洋对谈!

南都娱乐:第一次来中国做电影宣传,连跑四个城市,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印象?对粉丝呢?

三浦春马:对的,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做电影宣传,也是第一次在海外拍摄电影,因为行程特别满,所以也没能好好观光。不过这次可以回到拍摄现场的上海,觉得特别亲切和开心,就像回到家。在机场也遇到很多粉丝来接机,很开心。

南都娱乐:评价一下合作的中国演员刘诗诗和张孝全?跟谁对戏更有火花?

三浦春马:这次可以和两位那么杰出的优秀演员一起合作,特别荣幸,两位都是非常出色的好演员。刘诗诗在拍摄现场特别安静,也很亲切没有距离感,不过到了正式拍摄时,她对角色的投入度特别高,不管是怎么恶劣的情况,都不会受干扰,全身心投入在角色演绎上;张孝全给人很放心的感觉,演技特别稳,平时也给人很沉稳可靠的感觉,拍摄的时候他对于角色的诠释自然又到位。

南都娱乐:说中文对白是不是特别大的挑战?说外语对角色发挥有没有影响?

三浦春马:对的,我从来没有学过中文,这次从零开始学习,一开始很担心中文发音不好,会不会影响到演戏或者对手的情绪,因此来中国前,我学习了3个月的中文,到了上海后也跟着中文老师校正了2个多星期的台词发音。剧中阿良这角色就是来中国没多久的日本人,所以只要按照这样的设定去演就行了,最主要的是通过演技和眼神把自己的感情传达到位。而且拍摄现场,刘诗诗和张孝全还有现场翻译也会纠正我的发音呢。

南都娱乐:听说为了准备角色,你提前两个月到上海体验修表匠生活?

三浦春马:来中国前,我就跟着修理老师学习钟表修理技术;到上海后,在一家钟表修理店每天学习2小时,大概学了2个多星期的修理技术。我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个钟表修理匠,所以在描绘他工作的时候不能让人觉得是个生手,为了锻炼手感,我每天会握着螺丝刀和吹尘球,当然一方面是握的手感,另一方面是我看到钟表修理匠手心会有老茧,我希望更接近角色,但不希望用化妆,而是真的有老茧,不管电影里会不会拍到,我还是希望尽可能让自己接近阿良。

篇6

这样的女明星也是没谁了,戴娇倩笑着说:“我可能是娱乐圈里最不像演员的演员了吧。”

这样一枚耿直girl,你怎么看?

她是《皇太子秘史》里弱柳扶风的如玉格格,泪含嗔,目含情,柔弱得让人不忍碰触;她是《凤在江湖》里娇媚可爱的凤凰,为了挚爱远走天涯;她是《宫锁连城》里心狠手辣的醒黛公主,为情痴,为爱狂,却让人无法怨恨,唏嘘不已。

她是名副其实的演技担当,懒得炒作绯闻,不屑曲意逢迎。即使有人恶意攻击,她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安安心心做人,踏踏实实演戏,这是她的信条。

她是戴娇倩,她是爸爸妈妈最好的作品。

好一个耿直girl

入行20年,戴娇倩都显得和这个圈子格格不入。对她来说,有炒绯闻那工夫,还不如用来磨练演技。她不是爆红款,但有更多的人却逐渐看到,在影视圈里,各路“无演技鲜肉”和“锥子脸女主角”如洪水般汹汹来袭的时代里,像戴娇倩这样的“清流”始终存在。

“谈恋爱炒绯闻都是一瞬间的刺激,最多能让大家在茶余饭后顺便八卦一下而已。但你看《新白娘子传奇》这样的好作品,虽然20年过去了,它还留在我们心中。”

与戴娇倩交谈就好像是在喝一杯醇香好酒,有内涵,有味道,又后劲十足。戴娇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虽是南国女子,但她却称自己为“南北混血”,既可以很温婉,又可以很直爽,两种性格自由切换。她说这是由于自己是p子座的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她就像是花木兰一样的存在,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当了十几年的“格格专业户”,戴娇倩星眸灿灿、泪光点点的痴情公主形象早已在观众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似乎一提起戴娇倩这三个字,人们总会想起一位在蹙着眉头的娇小姐。但之后《茶马古道》里勇敢的杨花依、《极品妈妈》里的双面俏媳妇安可、《长沙保卫战》里智勇双全的方少云、《宫锁连城》里刁蛮腹黑的醒黛公主……戴娇倩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让观众沉浸在她丝丝入扣的演技中。这个曾是尤小刚导演的“御用小花旦”转型成了念白稳重、能够独挑大梁的青衣。

很多观众对热播电视剧《宫锁连城》里的醒黛公主印象深刻,戴娇倩将一个女人因爱生恨的疯狂和不择手段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大呼过瘾。而在现实生活中,戴娇倩也是一个麻辣味儿的接地气的“扛把子”。在博客盛行的年代,明星们纷纷变成了人气博主,晒旅行的、晒美食的、晒萌宠的……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变成了文艺青年、美食达人、宠物博士,可是戴娇倩竟然开始在博客里写上了“戴氏耿直日记”。

“一听‘剩’这个词似乎就是带着贬义,剩女?谁起的名?不靠谱!大家别被这词忽悠了,宁缺毋滥才是大多数未婚女青年的现状吧。”

“所有人都说我疯了,竟然三伏天学开车。我手挎环保袋,脚踩大拖鞋,肥皂盒当钱袋。每天脸被晒得和胡萝卜似的,都不用打腮红。”

“有朋友劝我,小倩,你不能再低调下去了,再掉要掉到马桶里去了。哈!那我就掉下去吧,因为马桶冲不走我,我没有水那么脆弱。”

《龙虾门事件之女王遇害》《过生日,谁让我的眼睛尿尿?》《三伏天学车大炼狱》……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博客日记让娇弱公主的人设在博客里彻底崩塌,一个将幽默和直爽进行到底的麻辣女王站了起来。“我就是喜欢自己写东西,即使有人帮我拟好内容,我看完后也会全部删掉,我的博客就要留我自己的东西。”戴娇倩的文笔犀利又直接,社会新闻、生活小事她都爱说上一两句,时而吐槽,时而自黑,完全没把自己当艺人。她把博客称为“我的家”;她说,套路化的东西谁都能写,自拍谁都能晒,但她希望这些文章能成为自己成长的见证,有多少人看无所谓,自己和影迷聊得嗨就行了。

从1998年的《花季雨季》出道至今,戴娇倩已担任过20多部戏的女主角。在娱乐圈里待了18年,但她始终没有学会如何自如老练地应对媒体。经纪人在她接受采访时总是捏着一把汗,生怕她又心直口快地说出什么容易引起歧义的话。

戴娇倩就这样把“有什么说什么”“做人要老实”的“戴氏耿直风格”坚持了小20年。诚然,她的这种性格,注定无法坐上“话题女王”的宝座,注定无法在娱乐圈里八面玲珑、如鱼得水,也注定很难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爆红艺人,但她依旧安心淡然地走在自己的演艺之路上,依旧是那个外表温婉、内心真诚的耿直girl。

大大咧咧的女儿VS

小心翼翼的爸妈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戴娇倩的耿直与简单是天生的,曾经让爸爸妈妈忧心不已。“我小时候是一个对钱没有概念的人,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的,所以总是被人欺负了还不知道。”想起小时候的糗事,戴娇倩有点儿憋不住笑了。

小学的课间零食是饼干,每位同学都会从家里带一包到学校吃,戴娇倩每次都多带两包分给别人吃。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拜托她带饼干,她开始把饼干装到箱子里,每天扛着去上学。妈妈好奇地问她:“你怎么天天带那么多饼干?吃得完吗?”戴娇倩不假思索地说:“给同学吃啊!他们说爱吃!”经过妈妈的提点,小娇倩才明白,原来很多同学懒得带饼干,就合伙商量着让她带。“他们都把我当成傻乎乎的‘生活委员’了,但我也没在意。”

看女儿大大咧咧的,戴娇倩的爸爸有点儿头疼。他找来了一个冰柜,联系了一个冰激凌批发店,决定让女儿当一回“小小老板娘”,体验一下赚钱的不易。儿童自行车一次只能运送两小箱的冰激凌,要把冰柜填满,每天都要往返五六趟。炎热的夏天,上海快40℃的天气里,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小小身影穿梭在批发店和冷饮摊之间的弄堂里。爸爸铁了心要“袖手旁观”,所以挑货、搬货、卖货全都靠她一个人。一支冰棒只能赚5分钱,有时候忙到天黑都回不了本儿。一个暑假的打工生活过后,戴娇倩再也不敢大手大脚了:“从那之后我就变聪明了,只能挑箱底那些压碎的冰棒解解馋。”

1998年,戴娇倩凭借《花季雨季》里的刘夏一角一炮而红,并获得第17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无数片约纷至沓来。对一个刚刚16岁的小女孩来说,踏进娱乐圈是一个新鲜又刺激的体验。可是对她的爸妈来说,却变成了如坐针毡的挑战。

2001年,因为出演电视剧《非常接触》,戴娇倩结识了知名导演尤小刚。尤小刚看中了戴娇倩的潜力,想要将她签到自己的公司(北京中北电视制作公司)里来。为此,戴娇倩的父母连夜从上海赶到了北京,和尤小刚来了一次“深度交谈”,随后才把宝贝女儿交给了尤小刚的公司。

即使这样,这夫妻俩的心也没有完全落地,每天早一个电话,晚一个电话,从日常起居到拍摄进度,女儿的每一件小事都要过问。成了“中北”的当家花旦后,刚满20岁的戴娇倩变成了工作狂人,戏一部接一部地拍,部部都是女主角。即使身w偶尔不适,她也没放在心上。然而,长期的熬夜拍戏让戴娇倩体力透支,直到有一次,戴娇倩吃了剧组的盒饭之后食物中毒,几天几夜都没有好好休息的她甚至一度出现了尿血的症状。心急如焚的戴妈妈再也坐不住了,她带着大锅小锅飞奔到剧组,为女儿开起了“爱心小灶”。

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小灶一开就是7年,戴娇倩因此成了娱乐圈里罕见的“带妈拍戏”的女演员。刘雪华、吴奇隆、陆毅等大牌演员都对戴娇倩妈妈煲的汤赞不绝口。“我妈妈是小提琴手,她的眼睛不好,视物都成了问题。但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工作来照顾我,那双拉琴的手每天端着锅铲,为我调养身体。”

“行得正,坐得端,洁身自好很重要,这是爸爸妈妈从小就教给我的,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严格的培养和把关。”除了大厨,戴娇倩的妈妈还身兼管家一职,简直是“妈妈当关,万夫莫开”。有应酬找上门?不去!有不怀好意的人来撩闲消遣?起开!欢场的诱惑和圈里的不良风气被妈妈拒之门外,让戴娇倩更加心无旁骛地拍戏。而戴娇倩的爸爸则常年独居上海,忍受着夫妻分离的痛苦。妻子和女儿因拍戏无法回家过年,他就下一包方便面,望着夜空里绽放的烟花,和女儿送他的狗狗一起度过跨年夜。

小时候,爸爸想让戴娇倩当老师,妈妈想让她当小提琴手,但她没有听父母的话,义无反顾地爱上演戏,走进了影视圈。“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为孩子操心一辈子,至死方休。”提起父母,戴娇倩的语调变得低沉。她口中的“中国式父母”,与你我的父母一样,他们对孩子总是有着万般希望,却拗不过孩子的梦想,但他们随时准备为孩子贡献一切,无怨无悔地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不只是因为血浓于水,更是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孩子是自己这一生最好的作品,值得细细保护和雕琢。

当耿直girl秒变“小心妈”

2016年1月,戴娇倩在微博晒出一张产检B超照片,正式承认已怀孕。不少影迷都蒙了:“什么时候结的婚?”“跟谁结的婚啊?”戴娇倩这保密功夫真是做到家了,因为她找了一位圈外人。

戴娇倩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自己理想的丈夫是“三心男人”―有孝心,有爱心,还要有上进心。可是,从影十几年少见绯闻,也没跟搭档的男演员擦出什么火花,她一度怀疑自己会不会一辈子就这么“单”下去。好在,一个老实体贴的37度好男人在她身边“潜伏”多年之后,终于现身了。

戴娇倩与老公在10年之前通过朋友的介绍而相识,虽然老公一直很喜欢她,但她却从来没有动过跟他结婚的心思。直到几年前,戴娇倩的爸爸生病住院,老公放下了所有的工作,专门跑到医院衣不解带地照顾了好几天。看着正在给父亲擦拭手脚的这个男人,戴娇倩突然觉得有点儿心动:“他看起来好像我的家人。”老公曾经笑言,他能追到戴娇倩,是一个“备胎”转正的励志故事,可是实际上,正是他的体贴入微触动了她心里最温暖的那根弦。她要的,不只是爱人,还是家人。双方父母坐下来吃了顿饭之后,两个低调的人就这样低调地在一起了。

2016年4月3日,戴娇倩的女儿诞生了,她和老公在她所饰演过的四五十个角色的名字里,挑中了“安欣小格格”作为爱称。80后记忆里的“国民初恋”如玉格格也生下了小格格,欣欣然地开始了扮演人生的另一个角色。

“在没有经历一些事情之前,最好不要轻易下定论,容易piapia打脸,就像我。”没生小孩之前,戴娇倩还特别坚定地说:“我才不要母乳喂养,大家都说会影响身材,我可是演员!”结果生下安欣的第二天,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戴娇倩把之前所有的豪言壮语抛在了脑后,开始顶着黑眼圈亲自喂奶,3个月之内狂瘦28斤,连产后减肥的开销都省了。之前看到商场里给孩子买衣服大血拼的妈妈,戴娇倩觉得非常不理解:“孩子那么小,要那么多衣服干什么?又不是开时装展。”然而现在,安欣小格格刚过半岁,已经有好几箱衣服了,全是她那控制不住购物欲的明星妈咪给置办的。换季清仓打折甩卖,戴娇倩不放过每个囤货的好时机,即使是每天去小区花园里散步,也非要给安欣小格格搭配不同风格的衣服不可。

戴娇倩从来没有想过,生了女儿之后,那个大大咧咧的自己会变得如此小心翼翼。为了给女儿做出无公害的辅食,戴娇倩还专门辟了一块地,和爸爸妈妈在地里种起了猕猴桃、西红柿、苦瓜、南瓜等一切人们能想到的家常蔬果。每隔两三个星期,她就会从自家的地里挑一些蔬果做成各种菜糊和汤羹,分送给小区里其他的年轻妈妈。“现在的物质条件很丰富,但孩子们却生活在比较危险的环境中,空气污染、激素食品难免会伤害到他们。我想尽自己所能地保护她,就像爸爸妈妈当年保护我那样。”

谈起带娃和养生秘籍,戴娇倩也是头头是道,什么茶叶翻炒碾末可治疗宝宝红屁股啦,10种杂粮打浆缓解纤维瘤啦,堪称“辣妈界的一颗实力派新星”。“妈妈是一个永远没有假期和报酬的工作,比演员辛苦100倍,是我这一辈子要演的第二个重要角色。”还没等孩子断奶,戴娇倩“操心妈妈”的旅途已经开始了,“儿童讲座我一个不落地参加,总想听听其他宝妈的养育经验。在带孩子的方法上,我跟我爸妈也有分歧。我爸说,我刚生下来没多久就吃了加盐的奶膏,也长得好好的。但我觉得小婴儿不该吃盐,所以我要汲取更科学的喂养方法,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她说,家,不过是一爸一妈一娃;演员,也不过是一种职业,无需那么复杂。浸在娱乐圈的世事万千中,身为一个80后,戴娇倩的爱情观和家庭观显得格外朴素和传统。她演过那么多剧,却仍然活出了自己本来的模样,爸爸妈妈最希望她成为的那个模样。

对话耿直girl戴娇倩

Q:您拍的戏,最希望谁喜欢看?

A:最希望家人喜欢,一想到他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我的作品,我就觉得幸福感爆棚。以前戏瘾上来了,还会在收工之后拉着我妈再演一遍,哈哈。

Q:为什么当时选择出演《宫锁连城》里的腹黑女主角呢?

A:以前演了太多百合花式的人物,我觉得特没意思。老演这种角色,人们会觉得我是花瓶,不会演戏。醒黛公主有爱有恨,有血有肉,有演头,我喜欢。

Q:对时下娱乐圈里“热度为王,绯闻为大”的风气,您怎么看?

A:那是别人喜欢做的事情,反正我不喜欢。我的家人都不习惯暴露在大众面前。我演了醒黛公主之后,我妈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被人认出来了,卖菜的阿姨说:“我不卖给你了,你女儿在电视里怎么那么凶?”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所以,我对家人唯一的保护就是让他们能继续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Q:从“单身女王”升级为“辣妈”,有什么独家瘦身秘籍跟我们分享吗?

A:怀孕的时候可以多吃点儿牛肉。

Q:(记者一脸不明所以)呃……为什么呢?

A:可能是因为我怀孕的时候吃了很多牛肉,安欣生下来之后特别有力气,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我带她的那3个月,瘦了28斤。所以,要想瘦身快,首先要生个精力旺盛的孩子。(记者默默地对这个神奇的逻辑跷起了大拇指)

篇7

每个工作日,约有7万打工者从这个卡口进入昆山出口加工区,从事加工贸易。

因为这么多人从事加工贸易,工作时间的这座江南小城显得颇为冷清,除了汽车,马路上很少有闲人。而一到下班,城市似乎又突然膨胀起来,商业街、酒吧街到处都是人。

这就是昆山。

说到中国外贸,加工贸易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说到加工贸易,昆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加工贸易的报道实在太多太多,关于昆山的报道也实在太多太多。然而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身处大时代中心的每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他们的个人命运,如何因昆山加工贸易的发展而改变。

我们相信,加工贸易的每一次转型升级,昆山的每一个漂亮转身,都会透过每个有名有姓的外贸企业,最终影响甚至改变每个有名有姓的个体,无论这个个体的身份是显赫或是低微。就如四季变迁日月轮转会泽及每一条江河,而构成江河的每一滴水珠,都将感同身受,冷暖自知。

实际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生道路已经和昆山之路重合交叠;他们生命轨迹中的每一次起承转合,均和加工贸易的每一次嬗变符合若节。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从每个昆山人身上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波澜壮阔的壮丽背景。

昆山加工贸易,如何改变个人命运?

宣炳龙:我为昆山狂

受访者: 宣炳龙

身份: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苏州市政协副主席

籍贯: 浙江绍兴

昆山经历: 从小随家人来到昆山,生活至今。

头发乌黑整齐,脸颊瘦削刚毅,眼睛炯炯有神,白衬衣、蓝黑色西装,身材不高,但很有精神。第一眼见到宣炳龙,他的严肃令人印象深刻。年近60的宣炳龙思维活跃,有问必答。将近3个小时的采访,对我来说是次愉快的经历。

采访在会议室进行,正对着主座的墙上是一幅巨大的昆山城市区域图,不同的颜色代表昆山不同时期扩展的区域。采访中,宣炳龙好几次指着10米开外的区域图向我介绍加工贸易给昆山带来的城市规模和区域的变化。手指挥舞间,那种用一生心血锻造出来的意气风发令人感动。

宣炳龙很忙,当了十多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每天都在为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忙碌。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他还是那么忙碌,他似乎把开发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放心,总要不时地过去看看。宣炳龙对昆山的加工贸易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今,他正在研究加工贸易如何转型升级。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关于加工贸易的书籍、资料,椅子后面靠墙的是一排书柜,满满当当的一柜子书。

在昆山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宣炳龙。这位公社粮管所仓库保管员出身的前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想法超前、行事果断、意志坚定、待人诚恳,是昆山加工贸易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感谢昆山

宣炳龙称自己年轻时就是个很讲究的人:衣服可以破,但要破得干净;没有吹风机,但头发总是梳得光光的;没有电熨斗,就用陶瓷杯子装了开水熨衣服;他的穿着还一度引领昆山服装新潮流。

从1970年代初开始,宣炳龙就开始搞地下经济,接着又“掺和”乡镇企业,然后是搞横向联合。到1990年代又力争搞出口加工区,再到现在规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他总是在人们疑惑的眼光、有声无声的争议中证明着自己的判断。

宣炳龙说,他要感谢昆山,将搞经济奉为一生追求的他在昆山的加工贸易领域找到了命运的落脚点。宣炳龙说:“如果不是做加工贸易,我可能还在政府部门搞行政工作。”但是那样,“我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么开心,这么充实。”

昆山的加工贸易起步艰难,“那时候老城区没有桥,刚开始建第一栋楼的时候,我们是用小船把砖块等建筑材料运进来的。”多年之后,昆山从了无生气的垂暮老人变成了年轻、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而宣炳龙却从毛头小伙渐渐变老。宣炳龙说,“昆山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的感情、心血全在这里了。”

反差的刺激

1965年,因而中止学业的宣炳龙来到昆山县陆桥公社当粮管所保管员。因为没事干,宣炳龙很快开始谈恋爱,女朋友的父亲解放前在英国洋行做事,见过大世面。老人家经常拿出以前的照片在宣炳龙面前炫耀,照片里,准岳父穿着西装、戴着帽子,很潇洒地乘飞机、坐轮船。而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很差,不少人因此饿死。巨大的反差刺激了宣炳龙,“我就想有一天我也要乘飞机,穿西服跟外国人做生意。”

1985年,昆山也是江苏省县级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正式开工投产,宣炳龙担任董事长,开始品尝加工贸易给他乃至这个城市带来的新鲜养分。

苏旺你公司生产的是工艺手套,日方占51%的股份,提供技术标准,中方占49%的股份,从事加工。戴上去软软的手套价格高得令人吃惊,“一个工艺手套出口最高达到48美元,而当时一个黑白电视机出口才卖到20多美元。”为什么定价这么高?看了看,宣炳龙明白了,原来,日本人把这种手套当成了工艺品,从艺术的角度来加工,而不再仅仅把它视为用来保暖的日用品。这种理念深深触动了宣炳龙。既然是工艺品,就要求工人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如何提高工人的审美观很现实地摆在了宣炳龙的面前。“想了个办法,就是让工人看画报,中国没有,就叫日本人带进来,内容多是教人如何穿衣打扮之类的,工人休息时可以随便去看。”慢慢的,这种熏陶起了效果,工人的穿着打扮开始与以往不太一样了,为了保护手套,工人们还会在操作前很自觉地把手洗干净。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这个人做事,不考虑过程,因为好多创新的东西是没有过程可以参考的,我只考虑结果,像做美梦一样,如果这件事的结果是很完美的,我就会不遗余力。” 2000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在昆山封关运作。为了这个结果,从1997年开始,宣炳龙往北京跑了84趟。

设立出口加工区的想法源于台商吴礼淦的一句话。这位最早到昆山投资的台商无意中说起,昆山什么都好,就是报关速度太慢,要是有一个像台湾新竹那样的工业园就好了……听者有心,宣炳龙立即开始做调研,查资料,了解台湾的新竹工业园、美国的自由贸易区等是如何运作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很需要这样一个出口加工区。但是此时,祖国大陆还没有“出口加工区”这个概念。创新才有意思,宣炳龙的倔劲上来了。

困难超出想象。首先要让中央认可,苏州市、江苏省才会给你往上递报告。巧的是,原国务院特区办的副主任陈顺恒下来调研,听了宣炳龙的设想,答应帮忙写封信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很快,李岚清批示,请海关总署和特区办拿出方案。于是,昆山开始一级一级往上打报告,终于等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文件:请8个部门会商。高兴了没几天又傻眼了:特区办撤掉了。这下,谁给你去组织会商啊?宣炳龙他们只好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跑,“大概花了1年多时间,终于都签字了。”可是,问题又接着来了,让谁把这个会签完的文件送到国务院去?特区办已经撤了啊!幸好,李岚清的指示里还提到了海关总署,于是最终,海关总署重新牵头8个部门会商,把文件送到了国务院。

回忆当时的艰辛过程,宣炳龙感慨:“做一件事不容易啊!”但是艰苦换来的是巨大的成功,远远超过预期,昆山的加工贸易腾飞了。“当时设想的是3年以后出口30亿美元,实际上,去年进出口就做到了185亿美元,今年要超过250亿美元。去年开始缴税达到1亿多,今年我估计要达到3亿多。到2008年,可以达到二三十亿所得税。”

快人一步

如何实现昆山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宣炳龙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他现在正忙着整合一个平台,计划把几个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和国内的其他厂商联合,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国内现在有的是能力,生产能力是现成的,设计能力昆山也完全具备。”宣炳龙解释以前不组织这样的联盟是因为国内的消费市场还没起来,内需不够。但现在,他对这个发展方向很有信心:“这个联盟组织好以后不需要多消耗多少能源,环境保护没有影响,但是销售可能提高一倍。” 他希望5到10年之后,把昆山目前40%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变成自有品牌。

宣炳龙对数字非常敏感,从哪年做什么事赚多少钱,到昆山城区不同时期的面积,再到加工贸易每年给昆山带来多少进出口额等等,他都脱口而出,而且全是精确数字。

有人总结宣炳龙成功的经验就是永不停止思考,永远比别人快一步。宣炳龙说自己之所以能快人一步,就是因为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天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下午3点以后,宣炳龙一般是不接待客人的,2个小时的时间,他要看很多报纸,包括大陆和台湾的,了解每天的信息。晚上,要看2个小时的新闻,“我很少在外面吃饭,6点多先看中央4台环球经济新闻,然后是新闻联播,再看中央2台的经济半小时,这是我每天的程序,都要走完。”通过对大量信息的了解和筛选,宣炳龙往往能从国家政策的引导上,宏观经济的走向上发现商机。

朋友满世界

宣炳龙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加工贸易,还因为从事加工贸易令他结交了全世界范围的很多好友。

性格爽快的宣炳龙年轻时就好交朋友,当粮库保管员时,就因为常常请一起打篮球的知青到家里吃饭而入不敷出。干上了加工贸易,与外商打交道的机会多了,宣炳龙的真诚好客有增无减。对他来说,亲商理念是水到渠成的。宣炳龙说,从事加工贸易这么多年,因为亲商,真诚地与各种人打交道,不仅经济上收获颇丰,而且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这种感觉很爽。

在宣炳龙的办公室里,有一块红色的匾额十分抢眼,上书“嘉惠台商”四个大字,这是台湾主席连战送给他的。

“外商都知道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解决他们的问题。”在宣炳龙看来,昆山的起步、发展靠的正是这种真诚服务的理念。而昆山能聚集全国十分之一的台资企业更是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台商口口相传的结果。

宣炳龙的亲商理念可以说已经发挥到了极致。1990年的一天晚上,凌晨1点半,一家企业在昆山的台湾老板的太太让助手打电话给宣炳龙,因为她打了一晚上电话也没联系到老公。宣炳龙马上让自己的司机出去找,直到凌晨5点半,终于在上海通往昆山的路上找到了那个老板。原来从上海玩回来的他因为喝了点酒有些悃意,就停在路边睡着了。事情解决了,但是宣炳龙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一接到电话晚上就睡不好了,要想第二天怎么处理。”但是,宣炳龙显然对这种辛苦不以为然。

高艳:忙并快乐着

受访者: 高艳

身份: 昆山海关备案科关员

籍贯: 江苏连云港

昆山经历: 1993年来昆山至今。

上午9点25分,昆山海关报关大厅。每个海关关员两旁都无一例外地垒着高高的报关单证。高艳身材不高,远远看过去,就像是“淹没”在单证中,只露出一个脑袋。高艳正在看企业提交的报关单和随附的说明资料,过了很久,她习惯性地抬头看看电脑屏幕,这才发觉我已经进来,便向我匆匆点点头,示意我先坐下,头又重新埋了下去。

不到9点半,昆山海关的报关大厅已经人来人往。很多报关员都是小跑着进来,把一撂报关单和随附说明资料往窗口一放,就匆匆跑了出去,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下一处办事。

高艳的正前方是服务柜台,右前方摆着一台电脑,有待处理的报关单证堆放在桌子左侧,已经处理完毕的则放在右侧。每过1个小时左右,都会有一名关员提着一个很深的塑料筐,到关员们桌上收拾已经处理完毕的单证。只有到了下午,左侧单证的高度才开始缓慢地下降。

今年是高艳的第三个本命年。1994年,昆山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海关人手短缺,昆山海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关员。高艳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面试时,考官问她为什么来昆山,高艳“狡猾”地回答:“来昆山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选择

高艳和爱人是江苏淮阴供销学校的同班同学。当时,高艳的老家在连云港市区,爱人的老家则在昆山乡下。相识之前,高艳对昆山的唯一印象是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谈恋爱后,高艳开始留意昆山。江苏《新华日报》上很多关于昆山的报道都被高艳剪了下来,保留至今。

1990年,两人面临毕业,分配去向成为他们两个家庭反复讨论的问题。连云港是地级市,国内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而昆山是一个县级市。哪个地方更好,似乎不言而喻。因此,高艳的家人和亲戚都劝他们两人毕业后能到连云港工作。但是高艳决定到昆山看看再说。

1990年夏天,高艳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把昆山市区浏览了一遍。虽然当时昆山市区给高艳的印象只是一条街、几座桥,但当她来到开发区时,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树着“某某公司”标牌的工地,这种热火朝天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她。对昆山发展预期的信心让高艳心里有了决定。但家里掌握话语权的老爸还是不放心,又带着好几个亲戚一行浩浩荡荡地前来昆山考察。回去后,老爸松口了:“去吧,我们支持你”。

上班

忙,忙,忙……似乎没有什么更恰当的词能够描述高艳的工作状态。俯身而坐,这是高艳一天工作的主要姿势。偶尔的起身,多为回答窗口咨询,或是整理已经堆高的单证。

9点52分,正当高艳对一家企业手册备案进行复审时,吉时报关公司经理钱通满脸焦急地跑进来:“高姐,昆山出口加工区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电子账册请审核一下,货物已经从机场起运,两三个小时后就要到达昆山。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生产,能不能快点?”

高艳打开H2000程序电子账册系统操作账册变更程序,调出企业申请账号,眼光在电脑屏幕上逐行掠过,不时核对手中的单证,按下审核通过键,接收电子回执,按下回执确认键。

在审核电子账册的过程中,她还接听了2个咨询电话。

10点43分,高艳电话通知钱通经理:神讯公司账册已审核通过,企业可以报关了。

由于这个临时来的工作,高艳身边的单证又增加了一个人头的高度。有几个报关员进来后看到高艳忙碌的情形,没好意思再打扰她,就在单证最上面附了张便笺纸,对申报作些补充说明。

12点03分,高艳敲下出口加工区外发加工审批的回执确认键。此时已过上午下班时间,关员们开始陆陆续续起身前往食堂。

14点,下午的工作开始了,高艳开始对昆山地区企业深加工结转备案进行审核。

15点46分,报关员吴雪梅跑到高艳面前,希望办理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清退手续。高艳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为小吴办理开票手续。高艳解释说,“对于银行保证金来说,只要是下午来的,都要马上处理。因为如果办晚了,企业就无法当天从银行中取回保证金,将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

17点25分,高艳身边的报关单证终于处理完毕,她开始招呼同事收拾好IC卡、防伪印油等保密物品,逐一登记,并与今晚加班的同事办理好防伪印油的交接手续。

这一天,高艳共办理新手册备案、手册变更、深加工审批、分手册审批、外发加工审批83份、回答企业咨询13次。

交叉工作法

外人看高艳的工作,会觉得非常乱,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一会又反过来继续做这个,接着再做那边没做完的,来回倒腾。但高艳做起来却如行云流水,忙而不乱,她说这是为了应付大工作量而独创的交叉工作法。

昆山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给海关关员带来了极大压力。不到南京关区1/40的人员,承担着南京关区1/4的报关单量、1/7的减免税业务和1/13的加工贸易量。今年5月份,昆山海关对监管资源实施了系统整合,重新设置了科室,并对岗位操作流程进行了再造。经过整合,从事现场审单作业的人员减少了,减下的人被补充到后续管理部门中,以便增强海关的实际监管。这对留在现场审单作业的人员来说,意味着工作量进一步增加了。

高艳所在的备案科是此次整合中唯一没有变化名称的科室,但工作内容有了很大扩展。从以前仅仅负责审核昆山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易备案业务,扩展为负责审核昆山地区所有加工贸易的备案业务、企业报关员注册登记业务以及减免税备案业务。

掰着手指,高艳开始计算平时负责的工作项目:加工区维修检测物品出区初审,加工区料件外发加工、模具外发加工、模具外发延期初审,加工区企业电子账册复审,昆山地区企业手册备案复审,昆山地区企业深加工结转备案,昆山地区企业外发加工业务复审,昆山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保证金征收,科室内勤。正好用完10根手指,此外,她还是关里的廉政监督员。

如果按照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的顺序方式,时间是肯定不够的。于是,高艳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交叉工作法,就是在做一件事的中间穿插做其它事,这样一来,变串联式为并联式,同样的时间可以做尽可能多的工作。比如,从发送审核信息到收到电子回执,一般要隔个几分钟,这段时间就能用来做其它工作;还可以利用在电话里回答咨询的时间,对报关资料进行形式初核,防止资料不全。有时,企业一个电话过来,高艳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把企业要求比较急的事先做完。一天下来,倒也有条不紊,丝丝入扣。

“一开始也感觉这样做有点别扭,很多事情总是要零打碎敲地做,但慢慢也就习惯了。”高艳说,“一心多用,也算是一种心智训练吧。”

加班

2000年10月,昆山出口加工区设立,这对昆山海关关员的生活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从这一年起,加班,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词语。一开始是每天下班后,零星为企业提供通关服务。后来企业提出,周末、节假日也要通关,于是,2001年开始,昆山海关建立了节假日预约通关制,根据企业预约在业务现场提供周末节假日加班服务。随着昆山出口加工区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规模扩张,2002年,昆山海关开始实行两班工作制,每天留一组关员加班到晚上10点,但加班关员第二天仍要按正常时间上班。2003年,昆山海关开始实行24小时验放制,24小时保证加工区企业货物通关。

从2001年到2003年,高艳没有休过一天假。“不是不能休,而是不好意思提出来。”高艳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一个人,马上就会造成科室工作积压”。高艳的顾虑是昆山海关关员想法的一个缩影。考虑到关员长期无法休假,2004年,昆山海关下发了强制休假的红头文件,开始强行组织关员一批一批地轮流休短假,但绝大数人的长假还是休不了。

以前,朋友平时还经常打电话邀高艳聚会,在打了几次得到的都是“忙”的回答之后,这样的电话也少了。高艳笑称自己平时过的是“两点一线、饭来张口”的生活。每个工作日的路径都是从单位到家里。由于忙,做饭之类的家务活也被爱人承包了。

“虽然忙点,但很快乐。”高艳说,“在昆山,我收获了爱情、事业和生活。对这里,我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到昆山13年,高艳认为自己已经被这里彻底同化了,口味由偏咸、偏辣转为偏淡、偏甜,往日的急性子也被磨练成温和而有耐心。

郭子仁:从台湾到昆山

受访者: 郭子仁

身份: 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

籍贯: 台湾

昆山经历: 2000年起自台湾到昆山,目前全家迁居昆山常住。

郭子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些另类,长长的柔软的头发在脑后扎成一根马尾,很是惹眼。他的穿着很休闲,黄绿色工作服,浅蓝色牛仔裤,脚上一双旅游鞋,跟我以前见过的西装革履的部门经理反差很大。他说这样穿方便。

郭子仁的普通话很标准,他说是跟成长环境有关,因为父母都是老师,而且家族中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都全了。与他聊天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因为他会不停地用手势配合语言,还常常爽朗地笑出声来。

2000年下半年,已是秋风萧瑟,14个从台湾来的年轻人在上海下了飞机,沿高速公路驱车来到昆山。迎接他们的昆山一团漆黑。“那时才晚上8点多,昆山已经都是黑糊糊的,路上很少有人,街上开门的店也不多,”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昆山,郭子仁的印象是如此深刻。

2000年,正是昆山的加工贸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起点。该年的4月2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批准昆山设立出口加工区,此前,昆山人已经为争取这个出口加工区跑了3年。仿佛一夜间,昆山的加工贸易如火如荼,出现了令人瞠目的飞速发展。郭子仁正是在这个时间来到昆山,亲眼见证了加工贸易给昆山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亲自体验了这一发展给自己的命运轨迹带来的改变。

偶然

郭子仁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忙人。早上7点40分刚过,就来到公司,准备召开部门早会,然后是部门例行作业,午餐前要对上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中午只有40分钟的吃饭、休息时间,下午1点半,工作继续进行,通常晚上7点完成夜间出货确认后才结束了一天的大部分工作,接下来,还要对下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晚上,还不时需要处理进出口异常情况。加工贸易发展得越来越红火,郭子仁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

今年40岁的郭子仁在仁宝集团工作了近10年,“我来这个公司总共快10年,在昆山近6年,台湾只有4年。”他很准确地计算着自己的工作时间,强调自己在昆山公司的时间大于在台湾公司的时间。

早在1996年,台湾仁宝集团就已经开始在昆山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而随着出口加工区的设立,郭子仁等14个基层又被补充到昆山。郭子仁并不在最初的外派名单中,而且他在台湾做的是生产管理。忽然有一天,老板问他要不要过来,他爽快答应了,于是来到昆山,并且做起了以前从未接触的物流。此前,郭子仁从未想过会在昆山生活那么长时间,所以他有时候会把这个偶然归为命运的安排。

2000年的昆山不算发达,尤其是夜晚,漆黑一片,没有人气。“那个时候,昆山的红绿灯晚上5点就关闭,因为过了5点路上就没有车了。”郭子仁回忆说。出口加工区刚刚围起来的时候,和郭子仁一起来的14个年轻人中还有人曾经因为晚上加班打不着出租车,走了1个多小时才回到宿舍。尽管如此,郭子仁仍然对昆山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来之前大致了解过昆山的历史。如果你知道昆山最早的时候只有一条马路,你就会知道它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进步,所以我并没有后悔,反而相信昆山还会有很大的发展。”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

EMBA

在昆山从事加工贸易,对郭子仁来说,并不仅仅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还实现了一个曾经计划过但没有付诸实际的愿望:读EMBA。

2003年,“非典”在祖国大虐,郭子仁回不了台湾,“那个时候不知道非典什么时候会结束”,于是原本在台湾就想念EMBA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如愿的他又萌生了这个念头。碰巧的是,上海复旦大学因为“非典”推迟了港澳台申请人的考试,他得以赶得及报名参加。更巧的是,考试的内容是一个个案分析,刚好是郭子仁大学时比较喜欢的方向。而到了面试的时候,工作上的经验又帮助他顺利通过。

重新回到课堂是一件幸福的事,何况内容又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有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读大学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干吗的,只是狂背猛记,当你开始工作,需要那些东西时却发现你已经忘记了,这就很麻烦。”对郭子仁来说,EMBA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案例讲解重新学习了已经遗忘的对自己工作有用的理论和实际知识。

几年来亲眼看见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亲自从事加工贸易生产,郭子仁对出口加工贸易可谓有话可说,有感想发,于是,他的毕业论文取题为《出口加工区在华东地区未来的发展》,“基本上前半部分都是资料收集分析,后半部分大多就是我工作这几年的心得。”文章中,他整合了目前几个特殊监管区域的概念,提出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发展有特点的特殊监管区域的想法,并且建议把生产区域和居住区域彻底分开。他在论文里甚至还假想了一个新的海关组织图,设计出一个专门的司来统一管理这些特殊监管区域。

担心

繁荣的加工贸易使昆山发展得实实在在,也使外来人口的增加实实在在。在郭子仁看来,发展是可喜的,但是外来文化进入的融合消化速度却有些令人担心。

在昆山生活,为昆山担心,郭子仁一心一意把昆山当成了自己的家。“打算想在这边长住,所以我会比较担心昆山的文化。”昆山本身比较多的是一些传统的文化,比如昆曲,比如昆石,但是却缺少现代文化因子。郭子仁说,虽然昆山的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是现在看来,虽然有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等硬件设备,但昆山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展览,没有足够的书店,也没有足够的国际性的演出,闲暇时间,昆山人除了到较远的周边地区,很少可以在本地找到可以充电的去处。

此外,昆山需要有空间和时间去消化急涌而来的外来文化,如何传承来自四方的人文的东西,发展出属于昆山自己的人文特质可能会成为今后昆山发展的瓶颈。郭子仁担心昆山会变成第二个深圳:过于繁华,只适合消费和工作,不适合生活。那样的昆山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生活

从初到昆山至今,郭子仁还没有回台湾过过年,虽然公司规定2个月可以回去一次,“但是我去年的假到现在还没有休完。”工作忙碌是一个原因,熟悉了昆山的环境,能踏踏实实在这里过日子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2004年,感觉在昆山生活“完全没有问题”的郭子仁把太太和两个小孩都接到了昆山,打算长期生活在这里。

由于昆山外地人数量庞大,不同地区的饮食已经在昆山遍地开花,吃对于郭子仁来说不是什么问题,相反他觉得很有口福,不用跑那么多地方,却可以吃到那么多地方的美食,“没有机会去那边玩,但是在昆山能吃到那边的东西,也是不错的。”

但是要在异乡长期生活也并不是没有担心,对有家有口的人来说尤其如此。郭子仁坦言,他会比较担心子女的教育和家人的医疗问题。

郭子仁有两个小孩,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女儿,一个还没上幼儿园的儿子。孩子的教育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主要问题。为孩子挑哪家学校,怎么报名,怎么念书,这些都让他头疼。不过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郭子仁在短暂的严肃过后又露出豁达的表情,“最近我大女儿快上小学了,我也没时间去调查,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问问同事和昆山的朋友,他们的小孩在哪里上。”

医疗是郭子仁担心的另一个问题。事实上,不少台商和外商比较担心昆山的医疗品质和水平,“在昆山不太敢看病,一旦生病在昆山看不好,最终都要跑到上海去看。”郭子仁自己也曾经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读书时候踢过球,有一次,运动留下来的旧伤复发,在昆山怎么都医不好,最后还是跑回台湾才解决。

尽管如此,郭子仁还是相信昆山的未来会发展得更好。如今,6年前一起从台湾过来的14人,有10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离开了昆山,而郭子仁却过得踏实而满足。

这里要再提到那头令他显得有些另类的长发。原来,留长发也有一段故事:“有一天,我们同一批来的一个同事说要和我比赛谁的头发长,我马上答应,并说谁自动认输就去剪掉,但他却说谁剪掉头发就表示要离开昆山。一天,他来找我,头发已经剪掉,没几天,他离开了昆山。”可见,对郭子仁来说,留着这头长发就意味着还将在昆山继续工作、生活下去。

吴慧颖:一见钟情爱上昆山

受访者: 吴慧颖

身份: 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关务

籍贯: 河南商丘

昆山经历: 2005年7月大学毕业来到昆山工作。

第一眼看上去,吴慧颖很文静,不太爱说话。采访一开始,她比较紧张,我问一句她答一句,有时甚至有些词不达意。随着采访的深入,她慢慢进入了角色,情绪渐渐放松,开始流畅地回应我的好奇。

吴慧颖其实是个性格爽朗,非常有个性,有主见,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典型的80年代人。她肯定自己的选择,喜欢昆山的环境,感叹昆山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未来充满憧憬。采访结束后,我给她看拍的照片,她开始噘嘴,说照片拍得不够漂亮。小姑娘的憨态十分可爱。

“昆山挺适合我的”,这是吴慧颖对昆山的第一感觉。2005年2月,当她第一次来到昆山的时候,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同是县级市却比家乡河南商丘看上去美丽得多的城市。

上海的边上

“我听说昆山是个县级市,估计跟我老家的县城差不多。刚从火车站出来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随便坐了一辆公交车,绕着城市走了一下。哇!真是没想到,很不一样啊,一看见就很喜欢。”吴慧颖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表达着她对昆山的第一感觉,“不像大城市般恢宏有气势,也不像小县城般小里小气,昆山是一个比较中性的城市,道路很宽,楼房很漂亮,最重要的是,它的加工贸易如此发达。”吴慧颖认为昆山正是她想象的理想生活场所,她用“一见钟情”形容与昆山的缘分。

因为喜欢听人讲普通话,所以希望到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听起来有些怪异的理由对吴慧颖来说却是转换生活场景的动力。2001年,吴慧颖考上了江西一所大学,学着喜欢的专业――国际贸易。“读书的时候就想到外企工作,”虽已如愿以偿,回忆起那时的心愿来,吴慧颖的眼睛还是特别有光彩。

2005年,即将毕业的吴慧颖来到上海,希望能找到理想中的工作。这时,朋友建议她不妨去昆山看看,就在上海边上,而且有很多台资企业,发展得很快。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年的2月,她一个人背着背包第一次看到了昆山的模样。巧合的是,昆山富士康不久后到江西学校招人,吴慧颖于是参加了应聘并顺利签约。

双向选择

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外资企业,吴慧颖忙碌并快乐着。对她来说,外资企业最大的好处在于不计较有没有经验,反而会给新人提供各种培训,并通过双向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做的业务。

吴慧颖现在做的是关务,操纵一系列单证和解决报关问题。这完全是她的兴趣所在,“我大学的时候就想当报关员,”专业知识用得很多,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毕竟是自己喜欢做的。

8点上班,吴慧颖通常会提前点到,和同事做完晨练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整理一下昨天遗留下来的单证,查看邮箱里的信件并迅速做出判断:哪些需要加急做的,哪些需要马上处理的,哪些是要带出去审批的,哪些是可以缓一缓的。一天忙而有序的工作开始了。

查找清单……key in 系统……做发票、合同、装箱单……做进出口收发货单……做深加工结转申请表……加盖公章和结转专用章……OK,可以拿到海关审批了。审批结束就可以进行实际交货报关了:报进口……报出口……输机……产生报关单……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吴慧颖得心应手地处理着她的业务。她说,只要没有意外情况,自己的工作效率还是很高的。正说着,意外情况来了,海关突然打电话来,说对她公司所交易的一个料件有些怀疑,认为重量偏低单价太高,需要吴慧颖提供样品和进一步的资料。下午,吴慧颖拿着准备好的到海关审批的结转资料,连同需要解释的样品,坐着公司的班车出发去了海关。很快,海关查看了样品,得到了圆满的解释,事情顺利地处理完了。此时,下班时间也快到了,吴慧颖再次查看了一下还有无今天必须做出的急件,然后列出一天的工作进度,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做了预估。又是充实的一天。

在昆山,加工贸易的发达、进出口业务的繁忙使得外资企业对关务的要求颇高,这给刚入行年轻人的快速提高提供了平台。尽管专业对口,但是吴慧颖也明显感觉到了工作的挑战。还算新人的她非常羡慕老资格报关员对业务的熟悉,“报关员的最高境界是关于进出口的方方面面都会做,而且对程序了如指掌。我现在想的就是要尽量多学一点,把老报关员的经验都学过来。”也许这也是昆山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永远能看到比自己强的能人,永远有提高自己的动力。而正是这些年轻人的加盟,昆山才时刻显示出蓬勃的活力。

除了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昆山,热心肠的她又给昆山“招揽”来了3个同学。“我来过昆山后,就跟同学说昆山有好多加工贸易企业,如果去那边工作的话应该挺好的。”大学同宿舍的两个女生在她的鼓动下很快在昆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另一个原本在深圳工作的男生也因为抵抗不住诱惑调到了昆山。“我们班上好多同学的工作都换来换去,但是我劝说过来的那3个在昆山的同学工作挺稳定的。”吴慧颖显然对游说成果颇感自豪。

温和的城市

从1985年到2006年,昆山的发展让人措手不及,有些突飞猛进的感觉。短短20年间,原先在苏州各乡镇排名最末的“小六子”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然而,除了工作日出口加工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外,很多时候,昆山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那么温和,传统江南文化的温婉细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顽强地保持着生命力。

“我很喜欢在昆山的感觉,城市的节奏很快,发展得很快,我们的工作也很忙碌。但是出了工作场所,昆山这个城市还是那么温和,昆山人还是那么温柔,我从来没有被当作外地人的感觉。”在昆山,吴慧颖第一次听到了一个令她心里暖暖的称呼:“小姑娘”。“我去超市买东西,售货员不管男女,说话都是软软的,他们会很友好地提醒你‘小姑娘,拿好啊’,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叫我,觉得非常亲切。”

事实上,由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昆山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打工者。据统计,目前昆山本地人口60多万,而实际常住人口至少有150万,外来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口。昆山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移民城市。

为了让这些数量庞大的外地人融入昆山,昆山费了不少心思。2004年4月,昆山出现了一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新昆山人的幸福指南》。册子的内容是服务指南,解释了外地人比较关心的包括劳动、工商、税务、公安、计划生育等10个方面的问题。内容也许并不十分特别,但有意思的是“新昆山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媒体引用昆山市市委政府的红头文件对“新昆山人”做了定义:所有参与昆山现代化建设的,有相对固定合法职业和居所的非昆山市户籍的外来人员及其子女。外来人和昆山本地人一样都是昆山人了,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称呼,但是对吴慧颖这样的外来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被认同,舒坦的心情可想而知。

惬意生活

除了风风火火的加工贸易态势令人满意,昆山的生活也让吴慧颖感到很惬意。

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给昆山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实力的增强,同时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兴盛。饮食文化是最突出的,随着南来北往人的增多,各种派系的饮食遍地开花,川菜、贵州菜、江浙菜、东北菜,样样俱全。吴慧颖非常享受这里南北兼有的饮食,“中午吃公司的,晚上大部分时间在外面吃。小馆子不是很贵,我最喜欢吃川菜。”说起吃的,吴慧颖开始眉飞色舞。

周末,到公园看书是吴慧颖特别喜欢的享受。“昆山有个不用买门票的森林公园,很漂亮,是个生态公园,环境很好,有湖有树。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带上几本书、mp3,到那里坐一天,既可以学点东西,又尽情地享受了自然美景。”

昆山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周边有苏州、上海、杭州等美丽的城市,还有周庄、同里,锦溪,直等古老的水乡,有空的时候去这些地方走走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选择。

无意中来到了昆山,从此对它一往情深,这是吴慧颖之前没有想到的。而如今,“就算不会一直呆在昆山,我也会在这里呆很久。”

任荣忠:享受昆山

受访者: 任荣忠

身份: 昆山出口加工区安检中队队长

籍贯: 浙江宁波

昆山经历: 在昆山出生,一直生活至今。

对任荣忠的采访在昆山出口加工区的卡口办公室进行,进进出出的车辆发出巨大的噪音,我有些不习惯,但任荣忠却似乎没什么反应,毕竟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6年。

任荣忠的脸黑黄黑黄的,一看就是经常在太阳底下曝晒。他个子不高,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说话却非常诚恳。采访中,不时有卡口值班的小伙子进来,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从表情可以看出大概是报告情况,请示意见,他总能很快给出回答。

上午8点半,昆山出口加工区的大部分企业开始上班,主卡口外的入区车辆达到了早晨的最高峰。任荣忠走出卡口路边的中队办公室,协助安检人员疏导车流,确保入区干道的通畅。半小时后任荣忠驾车开始巡查全区,检查五个卡口。海关监管设施、围网、道路、交通标识、环境卫生等等,不管问题大小,任荣忠都要仔细巡查。今天,他没有发现让他不满意的地方。

上午11点,刚刚巡查完回到办公室没多久,一家新进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前来中队办公室办理通行手续。任荣忠在为他办理手续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出口加工区施工单位的操作程序,并不厌其烦地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

下午1点,任荣忠来到管理局局长办公室,汇报今天的工作情况。1小时后,他和安全生产办公室的人到出口加工区内一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企业搞好内部治安,注意交通安全。

下午4点,一天的工作临近尾声,任荣忠在电脑前坐下来,点上一根烟,开始登录昆山加工区网站,浏览新闻、公告,然后记录今天的工作台账、布置夜班工作内容。

自从昆山的出口加工区开始围网运作,这样的工作,任荣忠已经做了6年。

被唬住了

任荣忠是地地道道的昆山本地人,生于斯,长于斯。视当兵为人生理想的他在18岁高中毕业那年如愿以偿,当兵去到甘肃等地。服役归来,任荣忠放弃了县里几个单位办公室的工作,进了一家工厂当钳工,“当时就想当技术工”。然而拿着每个月30块5毛的工资,干着单调的技术活,虽然年年被评为先进,也捆不住他那颗向往挑战的心,“我总感觉在工厂发挥不出自己的特长,而且填不饱肚子,觉得对不起家人。”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1989年,他来到一家外企,做总务、做进出口、做报关员,做工会主席。那个时候,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发展起来,昆山还没有海关,报关都要坐7个小时的车到南京海关报关,“业务量很少,一个月都没几票。”但是,当时外企的工资已经是之前国营工厂收入的10多倍,达到了每月350元,这令任荣忠喜出望外。

10年后的2000年3月,任荣忠来到了刚刚开始围网的出口加工区,在卡口担任安检队长至今。

初到任上,任荣忠就被出口加工区的大手笔规划唬住了。“我刚来的时候感觉是,这个出口加工区怎么会这么大啊?”6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任荣忠对当时的那种惊讶记忆犹新:“道路那么宽,比昆山市里的街道都要宽,但车又没那么多,我当时想,这不是浪费吗?”

当时,出口加工区刚刚围网,厂房还没有起来,除了建好的几条宽阔的大马路,放眼望去,都是大片的农田,这等情景一度被任荣忠认为太浪费了。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大片大片的厂房很快建造起来,“刚开始一天只有几辆车的大马路很快挤满了进进出出的汽车,现在一天进出卡口的车达到20000多辆。”先前冷冷清清的区域现在一到上班时间,呼啦啦能一下进入6万多打工者,非常壮观。“没想到,真的是想象不到,发展太快了。”任荣忠的感慨既有对自己当时想法的嘲笑,又分明有对昆山发展的自豪。

天天守在卡口,任荣忠对昆山加工贸易发展速度的感觉是直观而感性的。“我在1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几亿这个数量是多大,”而如今,任荣忠已经习惯了上百亿进出口额这个概念。在他眼里,昆山加工贸易的兴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进出卡口的货柜,一天比一天增加;另一个是安检中队队员收入的提高,“从开始1000多到现在3000左右”。

商业街

加工贸易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给昆山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指标的上扬,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巨大变化。

从20世纪80年展起步到现在,昆山的城区面积急剧扩大,从4.2平方公里扩展到150平方公里。一些土生土长的昆山人有时不免怀念那种小县城的温馨感觉,任荣忠也不例外。他记忆中以前的昆山很小,“那时候,我从火车站打招呼可以一直打到亭林公园,这条街上几乎所有人我都认识,但是现在如果要是在街上碰到一个昆山熟人,彼此都会觉得很稀奇,怎么这么巧,居然会碰到你?”

那个时候,昆山的路很窄,并排只能走8个人左右,而且路基不好。房子几乎都是平房,“看到楼房都是很稀奇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和自行车,有自行车还是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任荣忠说:“像我这样在国营单位上班的才买得起。”再看现在,8车道的大马路随处可见,高楼大厦林立,小轿车更是以每年1万多辆的速度增加。

加工贸易的发展还给昆山带来了不少商机,如今,人民路、亭林路是昆山著名的商业街道,两条路近在咫尺,是昆山最主要的购物场所。两条街各有4车道,两旁商场、专卖店林立,流行服装、高档服装、艺术品琳琅满目,很繁华的样子。商品价格不菲,而且几乎都不打折,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竞相打折促销的热闹情景截然不同。不过如果是工作日,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逛街的人都不是很多,因为外来人口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到这里逛逛。“这个地区在周末才能看得出热闹,”作为本地人的任荣忠说。

巨大的变化使任荣忠不由得对这个城市感到自豪。喜欢旅游的他每年都要去别的地方看看,但是在他眼里,怎么看都不如昆山,“不出去不知道,因为没有比较,到外面看了越发觉得昆山无论从城市整体形象、道路、绿化,还是人的素质来说,都不比别的地方差,昆山真的很好,倒不是因为我生在昆山才这么说。”

上馆子

仿佛一夜间,昆山的咖啡厅遍地开花。“以前,喝咖啡可是不敢想的,一杯咖啡就要二三十块钱,太奢侈了,不如自己在家里倒白开水喝。”但是现在,周末老婆、女儿逛街时,54岁的任荣忠也会去咖啡厅喝喝咖啡,图的是一种享受,一种品味。

任荣忠说,昆山的发展带给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舍得花钱了。现在,到了周末,一家三口很少在家里做饭,而是跑到馆子里撮一顿,饱饱口福。而在以前,这也是不敢想象的奢侈行为。说起上馆子,任荣忠有次令他印象深刻的经历:“那天,我们一家去馆子吃饭,我点了三菜一汤,女儿嫌不够要再点两个,服务员就推荐说点个东星斑(一种鱼)吧,我连菜单都没看就说好。结果买单的时候服务员告知我们花了890。哇,算错了吧?我拿过单子一看,东星斑:600多。”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说起这件事就乐不可支。但是看得出,任荣忠对这顿饭钱并不心痛。

有钱了,生活条件好了,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想得开,”这是任荣忠的想法。“我现在的生活很稳定,女儿工作不错,我的收入也不错,家庭也很和睦。”于是,钱该花的花,生活该享受的享受。任荣忠每年都会订一个旅游计划,“每年过年过节我都要和老婆出去旅游的,已经5年了。”大学毕业在昆山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工作的独生女在观念上和老爸高度一致,“她放假几乎不在家,到处旅游。看的多,见识广,有益无害。”

三套房子

昆山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房地产的飞涨,由原先的每平米500多升到了现在的三四千。说起房子,任荣忠很是开心,他坦率地说他有三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两套租出去。

1993年,房价还是每平米500元的时候,他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两居室。2001年,随着城市改建的深入,一套黄金地段的老房子动迁,那时的房价已经涨到了3000多,政府补贴了所拆房子的面积,任荣忠自己又拿出了10万,买下了一套新房,现在这套房子的市场价已经超过了50万。

这里提到的动迁工程也颇具昆山特色。城市的扩张必然拆迁一些老旧房子,昆山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拆一补一的做法:拆掉的房子有多大,政府就补贴拆迁户同等面积的新房。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民的权利,昆山市民和农民因此几乎全部拥有2套以上的房子。2005年12月,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在首届“全国小康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时说,近3年来,昆山已经建成了3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而规划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将达到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