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练习题范文
时间:2023-03-31 13:1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压强练习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导式;初中物理;应用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造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确保物理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我们就要借助学导式教学法来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为高质量物理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应用学导式教学法进行论述。
一、自学环节
自学是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一步,在该环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来能够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基础工作,进而也能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我选择了学导式教学法,在自学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能够用相关的实验来测定大气压强。之后,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下面几个现象,即:(1)吸盘式挂钩的原理是什么?(2)为什么高原上用普通锅煮鸡蛋煮不熟?(3)为什么我们能用吸管喝饮料?……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
二、解疑环节
解疑环节是指将学生自主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答,以确保高效率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还以教学《大气压强》为例,在该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同时,也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如:(1)茶壶上为什么会留有小口,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系吗?(2)输液是不是属于大气压强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在引导下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讲练环节
最后环节是讲练环节,其中包括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习题练习,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学生在上两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之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一来能够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二来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导式教学法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进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作出贡献。
篇2
一、感知活动
(一)观察实验
教师挑选一个个子长得高大的男同学和一个长得小巧玲珑的女同学进行钻木比赛。(木板一样,但钉子教师做了手脚,女同学用的钉子很尖,男同学用的钉子根本就没有尖。)
(二)导读教材
让学生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材76页“想想议议”中的生活实例:图14.1-1蝉可以把口器插入树皮,吸吮树汁;图14.1-2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沙漠之舟。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问题:1.说一说这两张图片展示了怎样的情景?2.在看到这些图和图下方文字说明时,你们会想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提出问题
蝉吸吮树汁,口器插入树皮上时,一定对树皮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蹄子对地面也有压力。蝉的口器能插入树皮、骆驼的脚掌会往沙地中陷入一些,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设想一下:1.如果蝉的口器不是尖尖的,它还能够插入坚硬的树皮吸吮树汁吗?2.如果骆驼没有宽大的脚掌,它们还能够自由地在沙漠里行走吗?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成什么样的关系?
二、建构结构
(一)概念结构
1.通过探究活动,揭示了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压力,另一个是受力面积。接下来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固体压强,什么方法可以减小固体压强?通过对比加深对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的理解。2.教材中固体压强的概念是用比值法来定义的,教师可水到渠成地讲解固体压强的定义式p=F/S和压强的单位。
(二)数学结构
固体压强的定义式是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关键是要把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含义弄清楚,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
(三)知识结构
固体压强的概念的知识结构,包括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高中学习的气体性质等。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逐步深入。也可列出固体压强的知识结构,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固体压强与其他知识间的关系。
三、掌握方法
在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时。首先,是对大量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抽象出压力的概念,这里用到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具体到一般的方法。其次,在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用到了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四、巩固深化
(一)概念发展
通过对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明确不同状态的物体压强有不同特点。随着知识的增加,不断丰富对固体的压强概念的认识。
(二)方法应用
科学的方法的掌握既要在概念的形成中,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步巩固。
(三)能力转化
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教学时,可设计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小丽在菜市场买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没有多远,她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疼。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帮助她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篇3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逐步发生着转变。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改不协调的行为,诸如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课堂灌输,力求把知识讲细、讲深、讲透,忽视思维的启发和过程方法的学习;注重自身表演,忽略学生反映的现象。这些行为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还没有完全进入实施新课改的角色,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积极转变。下面就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提出来与同行共研。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改革;成长
一、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一位老教师听过我的课后,曾经这样问我:“你讲得挺明白,也挺好;可是你是否想过,你讲得再好,学生一定会明白吗?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体验和感悟?”经老教师的这一问,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以往教学时,一上课就声嘶力竭,嗓子常常讲哑了,将知识重复来重复去,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记得一次期末考试,一看到试卷,我就高兴得不得了,试卷上几乎所有的题目类型我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都讲到过,我心想:这一次我所任教的班级考得一定很好。与我搭档的老师还担心得不得了。可是,结果出来后,却令我吃惊而难过,讲过去的题目还不如别的班级没有讲过的效果好。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自此以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做,既为喉咙找到了“良药”,又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二、师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中进步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再看我们的学生,一个个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 ,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时常受到鼓舞,经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刚刚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同学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
.月球上没有空气,交谈时必须用无线电话,我们知道:固体可以传声,且传播速度比气体快得多,那么我们在地球上随便拿一块小石头放在嘴边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尽管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多此一问”,但是同学们在提出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三、复习课让学生走出“题海”,使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命—自考—自评”中进步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课前准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以求考试中能考到同类型的题目,导致学生成了“知识容器”。一到考试,学生就赶紧巡视一下题目是否做过,如果稍微发生变化就会无所适从。这样的复习课为复习而复习,为训练而训练,学生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感受学习的快乐了,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为了避免复习课为复习而复习,我提倡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结构,将章节或单元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必要时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结构;对于学过的物理公式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编练习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平时小测验,改变以往“一卷”制,每一位同学出一份题目并附有参考答案,经老师检查后,根据试题的难易情况,分发给不同的同学进行测验,再由学生当“老师”相互讲评,使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命—自考—自评”中进步。
四、发挥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拓开思维的空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那种“关上门,期望自己在缺乏实践的寒冬里春暖花开”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就必须放手给他们,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例如:在授完托盘天平的使用时,我为他们准备了一大包漆包线,让他们设计出很快知道漆包线长度的方法(没限制器材)。学生设计出了如下方法:
.用刻度尺直接量出来。
.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米的长度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天平称出米长漆包线的质量m,用总质量除以米长漆包线的质量,就是总长度,即L=m/m。
.先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再用天平称出g漆包线,用刻度尺量出g漆包线的长度L,则总长度L=mL/。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在动手中认识到哪种方法最简便实用,开拓了思维。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物理服务于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产、生活,并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如果能创设好情景使学生体会到这点,将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模仿“气功”大师,通过憋气、运气、跺脚、伸腰等一连串优美而夸张的动作,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后大喊一声,将脸盆用一只手吸了起来。
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用什么办法能把半脸盆水提起来。等老师把手伸出,原来手中有一塑料吸盘,这种吸盘可以贴在镜子或墙壁上,可用来挂衣物等,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利用大气压,便可把脸盆吸了上来。从而顺利引出了《大气压强》,并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伪科学表演。
篇4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1充分利用视频展现丰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鲜活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例如,在讲压力时,播放压路机轧路的视频,让大家身临其境,容易理解.又如,引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将腾飞的火箭、神秘的宇宙,变化多端的大自然,绚丽的激光、原子模型、原子弹爆炸产生蘑菇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活中最简单的物理现象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短短几十分钟,使学生如置身于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中,生动而又自然地了解什么是物理学以及它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1.2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号称当时最大的游轮,鸣笛徐徐驶来,把同学们带到影片的情景中,欢呼之余,问同学们它与本节有什么关系呢?至此不少同学纷纷议论:这么大的船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而不沉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这样就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于是,师生开始共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又如,在讲授“相对静止”时,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生死时速》的一个片段,因为公共汽车上装了炸弹,不能低速行驶或停止,为了解救车上的乘客,警察找来一辆与公共汽车同速并行的汽车,乘客就从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走到另一辆车上,学生看到惊险的一幕,时刻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担心,于是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乘客能安全穿梭于两个高速行驶的汽车中间?这样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于是,师生开始共同探究“相对静止”,问题迎刃而解,也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兴趣和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同时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激起学生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变被动“学”为主动[JP3]参与,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
2利用多媒体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2.1模拟实验过程,巧妙突破重难点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一些物理原理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而若以多媒体辅助就迎刃而解了.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自然印象深刻,产生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展示,将300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重现于学生面前,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上节奏感极强的马赛曲,听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以多媒体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音[JP3]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2.2增强实验效果 ,利于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直观形象,可调节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等,加深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其实验器具过于复杂,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看平面效果图,往往一知半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和每一个分解步骤.当活塞提起时,下边大气压强将阀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完成,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反应,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增加学生分析思考的机会,辅助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2.3优化实验流程 ,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如人工降雨演示实验的过程很长无法当堂观察全过程,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摄像技术将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录制下来,通过视频剪辑等手段制作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进行播放,既能减少教师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又能让学生看到全过程,加深学生的直观感触.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和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如电路短路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亲身试验,但又必须让他们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安全地展示给他们看.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实验中用到了水银这种有毒的液体,所以只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操作,又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拓展学生知识面
通过多媒体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的容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如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其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例题和练习题等很多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节课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内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在播放录像以后,学生可以立刻根据录像中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做完实验后,马上切换到显示例题和练习题,训练题型变化多样,容量大,方法灵活,反馈及时.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料.如介绍有关卫星发射、超导体、环保问题、新能源开发等科技发展信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利用多媒体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提倡自主学习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自主探讨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在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5利用多媒体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利用物理规律本身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利用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教育,利用我国科技发展巨大成就,可以进行爱国情感熏陶.例如,通过多媒体再现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时万众欢呼的情景,学生也为之激动,引起了极好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课件重点介绍建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建立电磁场理论的麦克斯韦等科学家故事,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是经过大量实验,艰苦努力获得的结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求真务[JP3]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篇5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用心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入。如,讲到速度概念时,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讲到光的折射时,让学生观察放在水中的塑料棒;讲到大气压时,让学生观察“覆杯实验”;讲到电路连接时,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开关是如何控制电灯的;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结束了,学生能自觉地运用物理概念、物理方法来解释实验现象,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科学探究,启迪智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因此,应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分析、论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器材,能演示的演示,能分组操作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有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让学生自带学具,按要求动手操作,逐步积累感性认识,理解物理原理,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如,讲声音的传播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和离开桌面去听轻叩桌面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体会固体传声与气体传声速度的不同;讲解流体压强时,让学生用力吹两张纸的中间,发现吹气的速度越大,两张纸贴得越紧,从而得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让学生在家用鸡蛋和盐水做实验。这些小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之养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课前练习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基本知识,初步理解学习重点,提出难点和疑点。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启发,互帮互学。第三个环节是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互学,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法,使学生在逐步探究中获取规律、得出结论。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四、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物理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出来。如,学习简单机械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弄清其原理;学习电路时,可以模拟电流的流动。这些模拟动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尽管制作这些课件需要做大量辛苦的工作,但我觉得能用自己的辛苦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方便,这样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网上下载其他老师所做的优秀课件,在课堂上使用。
五、优化练习,提高效率
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要求;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60-01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验教学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通过实验,可以化繁为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一、重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实验器材或视频来引入新课,能够促使学生更集中精力听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时,也正是实验最具魅力之时,它把学生带入神奇的物理世界当中。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们往往不知如何学习,如何把物理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揭示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实验的直观性解决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可以用实验直观展现。枯燥无味的学习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想要的。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信心,他们难免“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堂效果不好。比如“透镜成像”的知识抽象难懂,考查的知识点多之又多。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个透镜成像模拟软件做实验,就能很好地把学生带进美妙的光学世界。学生们很快能掌握成像规律,同时能够应对多种题型。会知道会议室里的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知道一滴水或一块冰都能成为生活中的好帮手。只有充分利用实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验证结论或规律的能力
一个命题方案确定以后,要想让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良好效果,重要的一步是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经过分析讨论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这是实验的终极目标。在实验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对学生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共同参与和探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意识。改善老旧实验法中的不足,让器材简单化、易操作,不要让器材成为摆设。让学生参与实验,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互相合作逐渐完善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很多实验不能总追求“高大上”,贴进生活、贴进课堂、接地气的实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器材分解,再指导学生完成组装,总结其使用方法。在学习“压强”时,可以利用体育课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大气压强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大气压强作用。给学生实验的机会,能加深他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领略物理学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优化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有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对实验总感到新奇,它给枯燥的学习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在进行观察时,学生往往会粗枝大叶,抓不住关键点,实验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做实验的重点步骤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并列出重点部分,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在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物体形态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再如研究“声音的特性”问题时,学生不知如何判断频率和振幅,一条条跳动线条夹杂着一脸盲从。若直接从理论推导,学生理解甚少,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把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音调高低与频率作为出发点,通过计算机演示,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再结合练习题,学生理解得会更深刻,学习也就更加自信。
(3)应用多媒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和老师的“满堂灌”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可以演示宏观的、微观的物理现象,突破空间束缚,进行形象的模拟、放大或缩小,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例如,在九年级电学知识中,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需要先画电路图,再把电路元件一一连接起来,比较耗费时间,同时也解决不了学生们课外自主学习的问题。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完美解决以上诸多棘手问题。利用电路模拟软件方便实用,能在课堂上模拟实物连接电路,且能自动生成电路图。如有连接错误的地方会声光提示,及时解决。这样学生的课外学习能根据自己学习知识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对掌握课本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多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投影教学;主动性;再现性;物理;实验性;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44-01
因为投影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易控性和模拟性,色彩鲜艳的启发性,以及及时反馈等多种功能。在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另外,投影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一、运用投影教学的再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和对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运用投影将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学气氛。
对初中学生来讲,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这节课虽然只用了一幅抽拉投影片,但是它却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设一种情景。再结合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点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形象地逐步表达出来。课后调查,学生觉得这种学习方法有趣、概念容易理解,记忆也很牢固。
二、运用投影手段模拟物理实验,强化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对初中学生来说,大多数缺乏较高的物理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能否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观察、理解,因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投影将其它几个有关应用惯性解释现象的题目投影出来,进行演示,并让学生照前面的讲述进行分析,进行解释。通过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应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的方法。再如大气压强、液压刹车的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液体热传递中的对流现象等等都可以借助投影进行模拟,形象直观他说明问题,揭示物理规律,从而加强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还有些物理实验,虽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是由于教具小等原因,不便于全班学生观察,特别是复习阶段的重复演示,这时运用投影进行模拟物理实验,可以加强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三、加强信息反馈,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学表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过程。而控制过程又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反馈,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措施之一。
比如将某些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制成填空、填图、填表,以及选择、判断、改错等等各种类型的标准化训练习题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时机,通过投影及时映出,学生可口答、笔答、讨论;有的还可以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玻璃板上,或让学生到投影仪前将答案书写在投影片上,当即映出,进行讲评。其容量之大、题型变化之多,方法之灵活,出示之快捷,反馈之及时,作用之显著都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教学实践证明:各种习题片,不仅制做简便,使用灵活,反馈及时,而且可根据知识的针对性、对比性、综合性特点,运用投影进行知识的归纳、分类、类比、比较、概括、总结等等。从而加强了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运用投影进行实物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做大量的演示实验,以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理论,或从中得出物理规律。这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有的实验教具小,或变化不明显,实验不便于全班学生清晰池观察,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做实物投影实验,效果明显增强。
篇8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不少教师存在这样一个心理状态:在课堂上,总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于是在课堂上越讲越多,越讲越细。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现在的教学思想,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生动活泼,具有独特个性,富于进取精神,还是探索者。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长期以来,物理教师苦苦钻研教材教法,重于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导”法,以至于多数学生并未掌握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他们对物理知识往往死记硬背,且综合运用能力、推理能力较差。因此,要达到物理教学的理想境界,有待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自学方法。为此,抓住关键的三个环节,即“问―导―练”。
问,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阶段,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发问两部分内容,主要用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这个阶段,主要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找出疑点,逐渐提出问题。在讲凸透镜成像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什么吗?它是怎么样成的像?”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后教师找学生回答,如有异议,老师总结,学生对当堂内容不但愉快理解、接受,而且掌握的很好。
导,即“诱导”、“引导”。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每堂课我都精心设计,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提出下节所要学的内容。本着这个常规,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学了解,满足求知欲,增强自学兴趣。
练,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于“诱导”,自学能力的提高在于多思、多虑、多练。因此,我设计“每节必练”,有联系的章节“综合练”,要把自学阶段和导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在“练”字上下功夫,练习题要讲究“精”,有代表性,还要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辉自己的潜能,同时抓好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凡学生能操作的实验就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提出问题,凡能通过阅读教材解决的,就引导他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自己解决。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课时间相对少了,但学生自学、讨论、动手的时间却增加了。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正如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用,教人以渔,则终身受之无穷。”中学生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正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所谓物理科学方法,就是指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研究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常用方法有:观察与实验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科学抽象与理想化方法、比较与类比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数学方法及科学假说的方法,这些方法大多隐含在物理知识中。
例如,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可提示学生,这次所用的实验方法同研究动能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所用的方法一样,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总结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告诉学生,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创造性的从事别的工作。再如,在研究合力时,只需要适当地说一句,这个力与那几个力作用效果相同,从作用效果看,这个力的作用相当于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就像研究串并联的总电阻时,我们引入了等效电阻一样,这种利用效果相同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学生自然会从这段话中体会出等效方法的内涵,也会从一次次的具体的应用中认识到所学的科学方法。
三、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充分运用自制教具、先进手段和技术改进原有实验。单凭科教书的实验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经常补充更新实验内容,使实验长新,使实验向贴近生活、贴近新科技方面发展,拉近物理实验和现代生活的距离。尽可能选用学生所熟悉的材料、最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富有亲切感、新奇感、熟知感,建立起牢固的物理表象。例如用激光小电筒做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实验;用塑料可乐瓶做大气压强有关实验等。对于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变看不见为看得见,变静为动,让学生观看无法亲身实验的现象,使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感性认识,为概念规律的建立及其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途径;提高
物理实验有培养兴趣、获取知识、启迪思维、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等功能。但是应试教育忽略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比如用讲解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用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分组实验;用大量的实验练习题来代替实验操作;造成学生在听实验、背实验,这样学生只能得到感性认识,实验教学就是无效的。这些做法给实施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成了教学的疑难问题。那么,怎样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呢?本人经过在教学实践中长期逐步的探索,领悟了一定的思路,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结合自己对有效实验教学的理解及实施情况作具体阐述,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对实验的考查,得分率总不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质相对偏低,实验教学始终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提不起积极性。长期以来的讲授式教学养成了教师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习惯性地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仪器、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所讲的步骤被动地重复实验,获取数据,验证规律、定理、公式等,缺失了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给学生过多限制,违背新课程的要求。担心仪器损坏、担心局面不好控制,或由于教师本身素质能力的原因,于是要求学生机械式地依照教科书进行“照方抓药”,较少引导独立思考,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究。教师只是强调学生“做”实验,而不是“学会”做实验。
(3)忽视实验过程的作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经过调查,很多学校学生实验的完成率偏低,有的达不到1/3,而一部分实验条件落后的乡村中学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在不少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实验教学采用讲授法,并不影响考试成绩,甚至更节省时间,又便于突出和促进学生把握有关实验知识要点,继而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1.认识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思想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例如,对声音的产生只说是由振动产生,学生的印象总是不深刻,可以让学生触摸自己发声时的喉结亲自体验,还可以通过音叉振动撞击乒乓球实验直观体现。毫无疑问,这样有效的物理实验,给予学生的知识信息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将终生难忘。又如,讲解“静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拉两本页码交叠起来的课本,结果拉不开;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这样学生参与热情会更高涨,实验效果会更明显,学生的实验技能会更大地提高。
如何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呢?①可以根据物理学的发展史教育学生,从阿基米德提出的杠杆原理到牛顿的运动学三大定律,从奥斯特的“电生磁”到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从汤姆逊发现电子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是物理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验证的结果,每一条物理规律和定律的发现,也都离不开实验的探究和论证。通过这样的熏陶教育,使学生领悟物理学的本质,激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对科普知识的认识和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要求的能力之一,更是素质教育、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它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中用过的器材,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而且新课程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揭示和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从而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2.从探索问题的渴求中明确实验目标
在具体实施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先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给学生创造问题情境时,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发学生内部由于问题理解的不统一而产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实现从抑制到兴奋的思维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是一种自我需要、自我提高的过程。有了适宜的问题情境,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直至基本能够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相关实验活动较好地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充分体现教学的魅力。
实验教学中还要特别重视讲解和提问的有效性。物理实验教学必要的讲解是不能少的,恰到好处的讲解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学习的误区;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倾听,例如: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像与物究竟有何关系?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找到像的位置?等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使他们在对答案的渴求中达成实验目的。
3.从不同类别的实验中提高实验教学
(1)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是利用真实、形象、生动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二是利用演示所展示的现象和过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三是利用演示,揭示研究现象的本质,帮助学生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四是利用演示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物理演示实验生动形象、真实有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推导物理规律时营造出栩栩如生的物理情境,使学生的感受和印象更深刻。例如:大气压强概念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讲到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我取来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用一张硬纸片盖在玻璃杯上,引导学生如果将杯子轻轻倒转过来将会产生怎样的情景?很多同学都认为水会流出来,在我把杯子轻轻倒转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都迫不及待地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但最后的结果使学生们都惊呆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哗然声。通过演示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组实验要注入新的探究因素、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中将整节课或两节课时间进行的分组实验,一般用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多以验证性和测量性的实验为主。分组实验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还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之后,有不少的学生会在新鲜感之后产生一些懈怠,甚至在实验课上不作为,影响其他同学。此时老师要及时地发现、适时地调整、适当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提供舞台让学生重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进行“测量物质的密度——食用油的密度”,由于学生已经练习了“天平、量筒”使用,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地提出两个问题:①将天平的配套砝码收回,如何进行测量?②只提供天平,不提供量筒,如何测量?这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采用以下步骤:①教师点拨思路,学生自主设计,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②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进行自我评价,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完善设计、深化思维。③对学生的见解要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提出不同方案,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这个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设计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先讲解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和条件,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4)联系生活,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要求,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为学生指导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的原理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教师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如开放实验室,结合学校举办的科技活动展览等引导学生领会物理设计的思想,通过设计、制作把物理知识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学习了电磁继电器的知识后,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自动温控报警器、水位报警器、电铃等,这样他们对继电器的原理就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些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制作了水火箭、喷雾器、闪烁彩灯、光控自动晾衣架等。这些有趣又贴近生活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学生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能不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创新能力形成,达到我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学生学好物理学科的必要前提。物理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要有效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就不能就实验教实验,而要提炼实验过程中对提高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使学生高度重视物理实验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首先,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因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上感觉物理课很难学,心理上的负担比较重。所以,教师经常跟学生谈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是很重要的。
其次,由于原来的教育制度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不够,而是经常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搞所谓的“题海”战术等方法,既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己经不适合新世纪时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全面发展,认真地将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基本上是以实验为基础,大部分新概念、新规律都是从直观的实验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教师态度工不端正,认为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实验,或者实验失败,将直接影响物理教学,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做好了实验,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求知欲。初中是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首先重视实验,并努力做好,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正确态度。
三、认真准备,改进方法,确保实验成功
1.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实验,反复试做,直到有充分的把握为止。
例如,初二物理第四章热现象中的“熔化与凝固”实验,为了说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用海波做演示实验,实验的成败将关系到本节的全部教学内容。海波的熔点是48℃,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应该有一段时间保持不变。但有些教师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导致课堂上不能让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或课后也没有思考在成败的原因,下次做实验仍不能圆满完成。
2.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有些学校由于实验器材不足,或者利用配备的仪器,实验难以成功,教师必须就地取材,想方设法地找一些能替代的东西,以保证实验效果。
例如,在讲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两节时,由于专用仪器很可能缺乏,即使有专用仪器也因光源不理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而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我采用了光源是市场上常见的玩具小激光灯,利用其穿透力强、亮度高、方向性强、单色性好、相干性强等特点。演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找一个较高的透明盛液筒,吐入适理的烟雾;演示光在玻璃路径上撒些灰尘或用粉笔来回多画几次。采用以上措施后,这两节的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3.积极制作教具,弥补学校器材不足。
讲《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时,又制作了一个教具,既可以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还可以演示滑轮组。
四、设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易于观察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学生实验,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懂得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必须设法学生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此可以用用多种方法,如把仪器垫高、制作投影片或幻灯片、尽量选用大型仪器、到教室中央做,在教室内巡回做、让学生到讲台附近观察等。
比如,用冷水使烧瓶内的热水沸腾的实验,选用较大的烧瓶,将适量的略低于100℃的热水倒入其中,并滴放少量的红墨水;做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在烧瓶内加入几个小树枝,可以使萘华时在树枝上形成“人造雪景”。再比如,讲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时,可以将使用主法用彩笔制成活动投影片等。
五、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抽象的语言讲解的兴趣不大,如果能有意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必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如,讲声音靠介质传播时,课前先做成一个“土电话”,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外面,关上门窗,另一个学生站在教室内。让外面的学生小声地说一句“悄悄话”的同学听到了什么?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如,在序言课中可以增加一个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于漏斗上,用力吹气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是被吹跑而掉下去,还是停留地漏斗上?
六、应用物理知识,联系生产活实际。
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经常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紧密联系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1、注意观察联系自身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轮轴和斜面”之前,可要求学生首先预习课本内容,注意观察自行车、汽车方向盘、手摇辘轳、螺丝刀等。讲解有关内容后,让学生分析哪些部分是轮轴,并引导他们讨论哪些是为了省力,哪些是为了省距离。
2、利用各种生活用品,玩具等配合实验。例如,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时,可利用茶杯、硬纸片、变蛋以及家庭中的塑料挂衣钩等;讲潜水艇时,可利用废弃的注射器及其塑料软管,再加上大试管或广口瓶等制作一个潜水艇模型;轮船在演示光的色散时,可用一块小平面镜斜插放水中,放在太阳光下,也能反射出一条七色的彩带。
七、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个演示实验,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第三课堂活动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我认为在教与学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提高其思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才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