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励志短语范文
时间:2023-04-01 03:2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励志短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转变学习方式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数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要求与以应试为主的中学学习不同,决定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研究式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学习。
1.定向学习
在大学时期学生要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即经过大学教育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各专业开设的各门类课程很多,其目的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这些课程都要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学生要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高度看待课程学习,不能急功近利。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要制定学习计划,用计划来规范自己的学习。制定这一计划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重点是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和单科学习计划。
2.积累学习
“天才在于勤奋,成功在于积累。”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现在在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差,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没有积累。除了上课之外还要拓宽眼界,多读多思考。关键要持之以恒。
3.问题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事半功倍。大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教材体系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思维方法和知识结构。二是重点与难点问题。重点与难点因人而易,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总结。要把知识学准、学深。学准就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或一知半解;学深就是要掌握本质问题,而不是只背记表面字句。三是疑点问题。就是要对自己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认真探究,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找老师请教和自己读书思考等,关注并研究这些问题。
4.创新学习
大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创新学习。创新学习就是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已有的结论,敢于提出和研究新问题。一些人认为大学生不具备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这是一种误解。北京一所中学在初一搞语文教学试点,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都能提出语文教材的内容中表述不够准确和不够科学的地方。初中生尚能如此,大学生更有能力做到。关键是要提高自信、解放思想,激发自我的创新潜能。大学也应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如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新立项;组织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尝试论文的撰写等。
5.社会学习
《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社会10倍速”的著名观点,即一个人的学习尽管很努力很刻苦,但效率低下。如果这个人的周围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形成学习型的集体,集体成员间又能经常研究、讨论、切磋,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增长。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我们感到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大名,最重要的是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离开了这点绝不会成为优秀的大学。这就要求班集体、宿舍集体要争取成为学习型集体。加强学习型班级建设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6.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人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学习绝不仅限于学生时期,而想要更好地生存,就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尤其是在外界十分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外力监督也能自觉学习,就是一种品质,一种意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艺术、学会生存。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投身社会活动
目前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大致可分为:(1)思想道德性活动。如党团组织建设、社会义工、扶贫助困等。(2)实验研究性科技活动。如搞发明立项、各种设计大赛、科技攻关等。(3)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就业设计等。(4)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演出、演讲等。还有自由组织的业余社团活动和其他文体娱乐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也是把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条件联系起来的纽带和桥梁。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活动有两大功能:一是转化功能,即在活动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和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二是改造功能,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对自己的主观世界也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即学习,实践即生活,实践即创造。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反之则兴味索然。培养大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要增加活动自身的吸引力,要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多搞些创意新颖、知识含量高、学生收益大的活动。另一方面机关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研究和指导,探究学生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和推广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保证这些校园活动能够健康持久地发展。另外,要善于发现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创新人才和组织人才,及时给予激励,鼓励他们发展个性与特长,并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
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智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人生成就的80%要归结为非智力因素,其中人的意志品质起决定性作用。有些活动组织得好,有些活动组织得不好,从主观上讲,都是学生的意志和素质在起作用。活动是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把活动本身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明确组织活动的意图和个体要在活动中达到的目标。开展活动一定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搞“半截工程”。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耐心处理琐碎的事务,和性情不同的人打交道,探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的锻炼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会显示出学生个人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有时这些性格特点可能会成为完成任务的障碍,这就需要认识和克服这些弱点,才能顺利达到实践目标。要抓住这一契机,让事实激发起他们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即通过参加或组织活动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发现自身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正确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的两种倾向。其次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把顺利完成活动与完善自我有机地统一起来,即坚持在活动中学习,提高自我,努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缺点。关键要有改变自我的主观愿望和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最后,活动的组织者要积极为他们创设转化的环境和条件,如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建立健全规范和激励机制等。
三、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导致就业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差、能力低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学生的知识转化问题;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又不等于能力。实践表明,大学生要获得素质和能力,必须实行“知识转化教育”。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的位置上,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转化教育”的本质就是知识的活化,只有当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人格和技能时,我们才能说是真正实行了素质教育。
对许多大学生来讲,与其说是就业困难,倒不如说是就业迷惘。一些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对自己的未来既缺乏规划,又缺乏充分的思考,这往往是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就业观教育,另一方面要尽早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调整职业规划,锁定职业目标。同时,学校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把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应试、如何推销自我等纳入职业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提高就业本领。在大学生就业离不开社会关系资源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应多为毕业生着想,适时召开就业洽谈会,及时向有关单位推荐毕业生;创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实习基地,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总结就业创业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反馈给在校生,使他们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能力。
总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善于运用理性的力量驾驭情感,塑造优良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68-05
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本文对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
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必要性
(一)江苏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江苏是全国旅游大省,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8145.5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63.5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97.1万人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达30.3亿美元。江苏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人才数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国家和区域之间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旅游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业的升级拉动了职业的升级,而职业的升级又催生了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升级。单一“断头式”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发展急需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技术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二)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旅游从业者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
近年,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新的经营业态不断涌现,企业管理和现代服务中的科技与创新元素越来越多,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衔接有利于系统化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打通学生的成长空间,满足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发展需求。
(三)江苏省政策的颁布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打通中高职教育,强调课程衔接
为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快推进与旅游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江苏省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
2012至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先后颁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12号)(以下简称《2012》)、《关于公布2013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3〕20号)(以下简称《2013》)、《关于公布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4〕20号)(以下简称《2014》),其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3+3”分段培养项目的数目分别是3个、6个和9个,试点项目不断增多(见表1)。
《2012》要求“在职教体系内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2013》、《2014》要求“进一步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试点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试点人才培养质量”。此外,2014年,江苏省为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深入,颁布了《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4〕2号),在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形式,启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题,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院牵头联合7所中职学校展开。
二、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比较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专业开设现状的比较分析
1.衔接专业名称与内涵分析
2012至2014年,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有18个,以课题形式立项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1个,涉及江苏省12所高职院校,21所中职学校。从项目试点来看,“一对一”即一所高职院校同一所中职院校合作的项目有13个;“一对二”即一所高职院校同两所中职院校合作的项目有3个;“一对多”即一所高职院校同两所以上中职院校合作的项目有3个。从试点项目专业名称和内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况:
一类是衔接专业直接对口。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中的高职院校专业名称都是旅游管理专业,与之相衔接的中职学校专业是旅游服务与管理。
二类是衔接专业有偏差。这种情况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衔接的不是旅游管理专业,而是其他专业,如2013年立项的江苏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涉外旅游专业衔接;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衔接;另一类是中高职学校有与衔接专业相类似的其他专业,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同中职院校合作的专业是旅游管理专业,但该校除了这个专业之外,还有导游专业、英语导游专业等;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衔接,但是该校还有导游服务专业。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首先面临中高职衔接专业名称与内涵不同的问题。中高职衔接的目的是通过长学制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深厚理论,又有熟练技能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的的达成,需要在同一专业内进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专业名称不统一且内涵不一样。一些学校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而一些学校还开设了与衔接专业相近的专业,两者专业内涵不同,教学标准和要求有差别。
3.“一独立”:中高职独立设置与各自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如表2所呈现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如中职学校A设置了航空票务知识、展览讲解基础知识;中职学校B设置了秘书基础、基础会计;高职院校E设置了吴文化、华东线模拟导游;高职院校H设置了出境领队实务、旅游休闲管理。中职设置了高职没有的课程,考虑到了学生就业岗位的广度。高职设置了中职没有的课程,考虑到就业岗位的深度。那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主动与中职学校沟通,因为高职阶段的课程难度加大,中职学校是否需要提前在中职设置,需要双方的沟通。
(四)制定畅通的中高职衔接机制
1.建立联考机制。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模式。其中,“一对二”、“一对多”模式,是一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同两个或多个中职学校的相关专业衔接,由于中职校之间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要求等也不同。在中职向高职转段时,高职院校很难统一考核不同中职校的学生。同时,对于来自不同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各不相同,高职院校很难开设相应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统一转段标准,建立统一要求的联考机制尤为重要。
2.建立互动机制。中高职院校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合作院校要加强沟通,建立互动机制,一是加强中职生和高职生的的互动。中高职生可以互相访问衔接院校,高职生引导中职生体验大学生活,增加升学对中职生的吸引力;二是加强中高职院校教师的互动。围绕衔接专业的教学,定期召开例会审视衔接专业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探讨中高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享教学经验等;三是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同中职生的互动。高职院校教师可面向中职生作报告,也可建立互动联系,解答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引导中职生顺利升入和适应大学生活。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3+3" Segmented Training in Jiangsu Provincial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QIAN Xian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153, Jiangsu Province)
篇3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信心
在我所处的学校,十之八九是农村的孩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都很差,甚至一个班考试几乎没及格的。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现状。一些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常常反映老师讲的东西听不太懂,而他们写的句子都是汉语句式的英语。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学生由于听不懂高中老师的所讲的课,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以至于平均成绩提高起来非常困难。初中的基础知识薄弱、高中知识跨度大等都是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原因。
2.教学条件的落后
农村孩子学习条件不够优越,父母天天忙于干活或出去打工,真正能够关心孩子学习的寥寥无几。加上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听力的时间不足,口语练习的时间很少,造成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张嘴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的机制和动力,再加上教学设备落后,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得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多数会失去对英语的兴趣,进而逐渐放弃。
二、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要解决以上问题,培养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和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1.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和信心
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听和说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口语却一直是中国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课堂上更是张不开嘴、开不了口,让他们上台表演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热情,我们在学习每一模块时,都会围绕中心话题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他们尽量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有目的的多看励志和经典的英文电影,多听英文歌曲,多和学生在相同的语境中用相同的口语交流;在教授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课本和课外文章进行精读和粗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2.温故知新,延续兴趣和信心
温故知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新旧知识的桥梁,着眼于新旧之间的联系,通过重现有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不仅能减缓新知识学习的坡度,而且能通过检索“线索”的作用,激活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在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读、背、抄、写,很容易让他们厌倦。因此,在教单词时运用集中识词法、分散记忆法、单词接龙法等,就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单词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词汇量。这样就减少了记忆单词的难度,增加了单词记忆的趣味性,消除了学生记忆单词难的心理障碍。在学习句子时还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记住的单词以句子的形式来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即便有错也不怕,多鼓励、延续学生学习单词激发出来的兴趣和信心。
3.总结规律,诱导兴趣,增强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的、生动的、适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周围的人和物组织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学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多总结容易记又很有趣的口诀,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4.融洽师生关系,维持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