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5:1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文

篇1

一、关注十七大,关注中国发展

十七大再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虽然这几年已涉及相关内容,但是,依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例如:材料探究题或者专题设计、写作如话题教育、发展、生态、科学等。2007年最有影响的纪录片《复兴之路》是最好的鼓舞。

二、教育公平和发展

2007年是教育备受关注的一年,收费、上学、“两免一补”的落实学生们最能切实感受到,这些热点可以出材料归纳、探究题或辩论题。不过,也可以考作文,例如:以学习、义务、感恩等为话题,或以材料作文出现。

三、关注科学,祝福“嫦娥一号”

对月的探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如今我们成功的走出了一大步,由此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考试中可以出现例如:班会专题、调查报告、关于“月”的诗文及登月的梦想等话题,可以出现口语交际题如和月亮对话,向婵娥祝福等相关能力的考察。

四、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中国人盼望已久的盛会。今年依然是焦点考查涉及到的可能有:会徽、口号、奖牌、吉祥物、主题;此外,奥运文明值得注意。也可以以作文出现,例如:以《拼搏》、《梦想》《超越》、《友谊》、《信念》、《竞争》等为话题的作文。

五、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人与自然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及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节能减排等这些可以在说明文阅读中考查(开放型的阅读问答),尤其关注“真假华南虎”事件。也可以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等进行考查。也可以作文。

六、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网络已普及中学生上网已不是什么罕事,网上聊天、发帖、发e--mail、博客或查找资料等,可以考查的题型有:对中学生可不可以上网进行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题(夜深有人找你聊天,你不想,你怎样拒绝;网络文明用语);名著阅读(发贴、发e--mail);如何查资料(让你输入关键词)。综合探究题等。

七、关于祖国统一问题

值得关注如2008大选、“公投”,民生等问题,可以出现材料以探究形式出现。

八、感动、感恩、中国骄傲等关键词

每年央视都有感动系列人物评选等活到,2007年又涌现出许多骄傲人物,如经济领域、科学领域、体育、平民英雄等。这些值得关注。备战口语交际、综合探究等题。

九、时尚的“选秀”活动

这几年“选秀”是最耀眼的关键词。《超级女生》、《梦想中国》、《我行我秀》、《加油,好男儿》、《超级男生》、《挑战主持人》、《舞动中国》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对中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很多学生不学习,整天想一夜成名;有的成了“追星狂”;但也可以让中学生得到启发:很多事都要经过努力,才能成功等。这涉及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可以考查的题型有:对追星、选秀、一夜成名等的看法(要辩证地看问题);也可以作文考查,例如:以《秀》或《show》等展现中学生自我个性的为话题,因为21世纪是年轻人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世纪,因而,特别要注意作文以“我”为中心的命题走向。

篇2

(一)为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客家作为汉民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如尊重自然的风水文化、顺应自然的建筑艺术和保护自然的村规民约等。以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范式,对客家生态伦理文化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时俱进地传承其精华和积极因素,协调其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新的道路,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为客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处的位置,正是赣南、闽西、粤北的三角地带,与客家聚居地基本重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以赣州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挖掘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为赣州提供生态保护与和谐发展同步进行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对于唤醒客家人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赣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美丽赣州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路径

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路径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

(一)民居建筑客家村落的选址、布局、座向、道路、池塘、树木等基本都是根据"堪舆"理念建构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尤其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适应当地复杂地理环境的建筑产物,选址和建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合乎生态的经验和原则,居所选址讲究地理生态性,结构布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要求,房屋功能表征着政治伦理生态,凝聚着以生命为核心的生态美学意蕴。围龙屋的外形是“方与圆的有机结合体,方与圆寓意‘天圆地方’,整座屋宇即为一个小宇宙的象征,这便折射出客家人深谙‘天人合一’、人地和谐之道的文化风貌。”

(二)梯田耕作梯田耕作是客家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客家人对山地环境长期感应的结果,切实防止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累积,成为传统山地农业生产中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梯田耕作文化”,不仅是带有浓郁山区小农经济特色的文化体系,也是一个人地协调并具有美感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系统内的森林、梯田、村落和小气候进行着一种复杂而有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三)客家人有自然崇拜的传统。他们认为土地、房屋、水溪等都具有神性,称为“伯公”(土地神)。俗语说,“入山先问伯公”,“伯公唔开口,老虎唔敢食狗”。此外,家里有灶王,村里有社王等等。自然崇拜的神秘性深深地根植于客家群众的生态价值观中,有益于人们形成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尊重,在客观上限制了人类的一些破坏自然的行为,对生态保护的具有积极意义。

(四)文学艺术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如比较有名的叠字山歌“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山树多;山闻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3]P66体现了客家人亲近自然、歌唱自然和呵护自然的气质,传达着一种“天人舍一”的精神意蕴。客家的一些俗谚,如“山上树木光,好田会变荒”、“高山开荒,平地遭殃”等等,都是客家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注重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真实写照。

(五)禁忌制度在客家地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常见枝繁叶茂的大树挂满了红布,周围插满了香烟火烛,被当作敬拜的对象,严禁砍伐。有些地方还忌讳对着树木撒尿或把自己的鲜血涂抹在树上,认为树木会因此成精,并残害这个人。尤其是小孩,更是不可造次。客家人的树木信仰文化中表现出的对树木生命力的羡慕和崇拜,实际上是寄托了健康茁壮成长和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

篇3

关键词:民族文化;生态意识;人居环境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时时刻刻都在同自然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然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种文化的呈现,都是人们遵从自然,利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现代文明正迅速席卷全球,外来文化蜂拥而至,民族特色文化正受到强烈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人居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不再和谐……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即将来临之际,如何解决日见突出的特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其实有着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的积淀,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选择最佳的生存环境,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长机制。这种文化生长机制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1]。

这些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的积淀,以及很多的生态意识在人居环境中的体现,对于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本文着重分析了傣族村寨和哈尼族村寨中的生态意识体现,希望能对符合现展的生态、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1 傣族村寨中的生态意识体现

傣族谚语说到,“没有一条河流,你不能建立一个国家。没有森林和群山的山脚,你不能建一个村寨。”所以,而自古以来,傣族选择寨址时考虑的主要是具有山林、江河和坝子等元素的生态环境。在西双版纳,傣族一向聚居在大小不一的“坝区”,土地肥沃,依山傍水,构成了“林-水-田-粮-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环境。

傣族村寨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是森林,在远古时期,森林就是傣族先民生活的地方,在那里他们获得了庇护,有采不尽的丰盛果实,有捕捉不完的禽兽……傣族人一直把森林当成“父亲”,村寨旁边一般都留有一片原始林,叫龙山林,龙山林是埋葬傣族先民的地方,另外村寨其余边界种植竹林,整个傣族村寨被森林围绕,起到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2]。

其次是水,傣族人热爱水、崇拜水,在他们看来,水是一种具有生命的圣洁物质,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由此可见在傣族社会中,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物质,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傣族选择寨址时一定会有江河,他们依水而居。

这些水资源在保持傣族居住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江河成为“善种水稻”和以渔猎等为生的傣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文体活动等的重要生态环境,并形成了以森林为源的传统水文化[2]。

再次是稻田,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有很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坝子。它们大多是由江河冲积而成的台地,具有高温、湿润、静风的气候,具有肥沃的土壤,也具有来自山地森林的终年不绝的箐沟水,是发展水稻生产的理想之地。这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傣族人民通过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其主动调节,创造了一套与森林密切相关的、闻名的稻作文化[2]。

由此,傣族村寨构成了“林-水-田-粮-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非常科学的生态循环系统,他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傣族人在对环境的生态阐释中,构建了人地和谐的认识模式和行为模式。保证了傣族上千年来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平衡和谐,也保证了傣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民族文化的长盛不衰。

2 哈尼族梯田村寨中的生态意识体现

哈尼族人敬畏自然,从而形成了朴实的自然生态观,重视环境保护,严禁滥砍滥伐、严禁过分掠夺森林资源等。哈尼梯田文化是人类利用自然又遵从自然的典范,体现出天人合一及人与人的高度和谐。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出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树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4]。

由此可见,梯田、村寨、树林和村民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达到一种整体的生态平衡。

哈尼族梯田村寨文化是人类顺应自然、遵从自然、利用自然的创造,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同时也是民族特色突出的范例。

综上所述,各个民族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往往是在他们的利用过程中潜意识地进行的,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些朴素的民族生态观和实践往往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是非常科学合理的。然而,在近些年的开发建设中,人们过多的注重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很多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发展必须要考虑到环境的承受力,协调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以不破坏原有的景观以及生态环境为前提,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面貌和形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符合现展的生态、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单江秀,刘祖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与适应.艺术探索,2008(5).

[2]许再富,段其武,杨云,周惠芳,赵文娅.西双版纳傣族热带雨林生态文化及成因的探讨.广西植物,2010(3).

[3]李期博.哈尼族梯田文化论集[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篇4

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作为构建生态友好型乡镇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措并举,实现了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水平的大提升,到目前,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环卫工作表态发言,环卫工作表态发言稿。镇于7月13日在东红路东西长命沟村耕地处开工建设垃圾中转一处,占地3960平方米,管理房主题已完工,车间招标已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已有思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着重从一下三个方面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计划在9月底前完成。垃圾中转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按照环卫一体化实施细则的标准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和垃圾桶,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

二、健全规章制度

按照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文件的《**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完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保洁员管理等制度,规范约束保洁员的工作。

三、抓好环卫队伍建设

在镇区,按照市场化原则,将清扫、清运、管理等工作委托成立的大关和蒋峪两个保洁公司负责,在41个中心村,每村落实的一名主抓环卫工作的村两委成员切实发挥作用,124个原建制村按照每100户配备一名保洁人员的标准配备的259名保洁人员按照要求责任到人,逐步实行"户包卫生、村包秩序、镇包清运"的"三包制度"。2011年是我XXX县经济提速快跑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全县各项事业空前发展,取得了这一年来丰硕的物质成果。特别是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设巩固省甲级文明卫生县城这一工作目标的统领下,我们环卫事业也乘势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在建设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美化、净化环境,绿化、彩化***”这一中心工作;以巩固省甲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目标;以务实创新,抓长效管理为手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工作渠道,充分调动环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团结全体环卫职工勤勤恳恳,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打开了工作新局面,具体作了以下工作:

一、具体工作

201X年,环卫站紧紧围绕局、大队在年初确定的2011年工作目标上,把县城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发言稿《环卫工作表态发言稿》。

(一)从基础做起,从点滴抓起,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环卫工作规范化、规模化向前发展。城区每天产生垃圾约50吨,做到日产日清,并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卫生面貌。针对县城内乱丢、乱扔、乱扫等违反市容市貌的行为,我站依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加强环卫宣传教育,使居民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二)为了全城卫生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我单位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多次带头组织人员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分组包片地对县城内环境卫生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据统计,这一年来,共清除全城垃圾死角共达50余处,清运垃圾总量达6000余吨。加强环卫工作人员对死脚的清扫保洁工作。对墙上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多次清除,共清理小广告4000起。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了清扫保洁力度。在全城规划范围内,按照清扫面积及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划分了不同的清扫保洁片区,每个片区由指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的管理方式,负责对各自所分的路段进行全天候清扫保洁。

(四)集中开展了两次以灭蟑、灭鼠的除四害工作,今年投放蟑螂药40余处,鼠药120余处,投放药物达50余斤。使县城区蟑、鼠密度按国家规定达标。

(五)加强与社区、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今年以来,环卫站工作人员多次与紫荆豪园、向家坝等工作单位多次联系、商讨环卫工作。针对环卫工作中存在的街道清扫、垃圾清运、厕所清掏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征求意见,共征求到环卫设施、卫生管理等方面意见20多条。有效的改善了环境卫生。

(六)为了解决小街小巷生活垃圾暴露存放直接影响市容市貌这一难题,我站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现在正在联系制作50个小型垃圾箱摆放到小街小巷垃圾多发点。二是由指定的联户清运工人定时上门收集。三是调整工作时间,有些量大的垃圾点根据情况增加垃圾清运的次数。

篇5

保护地球的作文1

面对自然气候的恶化,于是人们从日常的行为开始保护地球家园――开始了低碳生活。

“叮呤呤……”,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睁开朦胧的睡眼,希望的晨曦射进窗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早上的洗漱穿戴一如既往,但洗脸刷牙的水用得少了,只为节约水资源;背上书包,和走下楼,钻进小汽车里送上学,们家的小汽车不再是加油的汽车,而是环保的加气汽车,可以减少碳排量。

跨入校门,欢声笑语依旧,空调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已闲置多时,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太阳能取暖设备,就连电灯用的电也是用的风能电力。

放学了,校门外很是喧闹。以前的零食小摊已不复存在,因为同学们为了保护环境已不吃零食了,因为零食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碳排出。

回到家,迅速地做完作业,和其他同学一样为了不熬夜,少开电灯节约用电。

闹钟也是用带发条的那种代替电池的那种,因为制造过程中产生很多碳,废旧的电池也对地球土壤成份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吃晚饭时炖肉用的酒精炉烧的是用麦秸等原料制作的生物酒精,电视机也集中到一起看,有时会因为频道的喜好产生分歧,但为了节约用电,还是通过民主的举手表决方式,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

地球,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都爱护着您,唯一的希望就是让您斑驳的面庞重新光彩照人,不再有吞噬人类的海啸地震,空气能够清新起来,天空能够湛蓝起来,大地能够绿化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保护地球的作文2

今天是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纪念世界地球日,中国将今年的活动主题确定为“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为了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们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我校将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即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专题班队会,一次环保实践活动,一次环保征文比赛、一次“爱护地球”绘画展。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参观美好乡村,感受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变化。这些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教育更是一次环保实践。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去保护,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阳光空气、山珍海味等等,这都是地球对我们的奉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在恶化,天有时不那么蓝,天空中出现了雾霾、沙尘暴、酸雨,山荒了水臭了,阳光失去了明媚,空气让人有时窒息,禽流感污染食品,这些都是地球环境受到破坏而出现的灾害。地球在哭泣,人们在觉醒,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世界地球日就是全世界为了共同保护地球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作为一名学生应用自己的环保实践行动,用在环保实践中做出的成绩作为礼物献给我们的地球妈妈。在环保中做出成绩很容易,我们学校创建了绿色学校,开展环境类课题研究,成立环保志愿者、绿色小记者队伍、开办绿色小银行、征文、绘画、演讲等等这都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做的工作。我想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节约一张纸,少用一个塑料袋,不要乱丢废纸,将废品分类回收,节约一滴水,一度电,讲节约不浪费,废物利用等等。这就是我们的'环保实践活动,这就是同学们献给地球妈妈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地球只有一个,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为了地球环境明天更美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做一名优秀环保志愿者,为我校的绿色创建、为校园的美丽、为地球母亲更美好而努力吧!

保护地球的作文3

绿色是什么的象征?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代表了希望。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绿色,那人类的文明将会如何,到那时,也许只是灰飞烟灭,一切的一切都只会淹没在漫天飞沙之中。当一片片绿波汹涌的森林被无垠的荒漠黄尘所取代,当无忧地在蔚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被漫天滚滚黑烟所替代,当为地球遮风挡雨的臭氧层被无情的氟里昂所破坏,我分明听见了森林的哭泣,白云的叹息,臭氧层的悲伤。

当你跨进东恩中学的校门时,你想过了吗?你已经生活、学习在了一个充满绿色的美丽的校园里。你真要为此而感到幸福和骄傲。让我们把目光扫向整个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看,"美观大方的教学楼,构筑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宽敞的大道两旁是令人心情舒畅的草坪、花坛,意韵无穷,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春夏鲜花吐艳,绿意盎然,形成了四季长不的园林环境;文化名牌出现在大道上、走廊里、花坛里;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草坪上立着温馨的提示牌。这一切,你感受到我们学校的绿色和美丽吗?

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你想过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吗?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你是否做到了保护、保持这美好的环境而努力。你有过随意踏入草坪的行为吗?你有过胡乱打扫教室、包干区卫生而不去想这是不对的情况吗?你有过随手扔下一张废纸、一个零食袋吗?你有过打开学校的自来水笼头,而没有及时关上吗?

同学们,要把我们学校建成一个花园式的绿色学校,还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参与环保活动,培养环保素养,人人争做环保卫士。不要把它想象成很大的事情,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当你捡起别人掉下的一张纸时,你就已经做成了一件环保的事情;当你记得及时关灯,不浪费用电;当你用好水笼头能及时关掉,而不让水白白流掉;当你下课、活动时能做到有秩序、有克制,而不是高声喧哗;你就已经在做着环保卫士应该做的事情了。诸如此类的太多太多小事,我们其实都能做到,但可能我们同学以前都是没有去仔细面对和想过的。当然,争做环保卫士,我们的目光还要看得更远。一节小小的电池就可以污染一个人一辈子所需要的水;一棵树一年产生的氧气可以让一个人受用一辈子,一只塑料袋需要经过400年才可能被完全分解掉;对于这些环保的知识,你了解吗?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用环保的眼光来看发展,用环保的行为来做事,只有这样,才能留给后人们一个能让他们安然生存的,干净的、美丽的、环保的地球。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承诺,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承诺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承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证我们的校园永远美丽、干净。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做出承诺,更应是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母亲,净化绿色校园。

保护地球的作文4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他总是慷慨。无私的给我们提供各种我们人类需要的东西。而我们,我们身边的人却总是伤害地球。比如说随地吐痰。到处乱扔垃圾,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

舟曲泥石流就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加上持续的大雨天气导致了山体滑坡从而形成了泥石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疯狂掠夺自然资源,消费化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量,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矿山滥采滥挖导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

还有如果人类胡乱砍伐树木必将造成沙尘暴。

同学们,地球母亲在哭泣。当你正过着快乐安详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正一步步的恶化?当你打扫自己的庭院的时候,可曾想到随手捡起大街上。校园里的白色垃圾?当你充分享受春日里的和熙阳光时,可曾想到南极的上空已经失去了臭氧层的庇护。

破坏地球很容易,难道保护地球就如此难吗?当你随手乱扔垃圾时,难道就不曾想到养育我们的地球?其实,做到保护地球母亲并不难:随手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不滥用化学品,节省资源。

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就在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美得享受的同时,有些人也在向大自然索取并不应得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应该一起携手保护地球母亲,做个孝顺的好儿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就不会有那么多灾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伤亡。让我们一起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吧!

保护地球的作文5

地球是一颗美丽而神秘的星球,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让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她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坚强后盾。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我们美好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现在的地球正面临着严竣的环境危机,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盲目浪费而深感心痛,“救救地球”——我们的母亲吧,她是我们的生命。

保护地球的资源,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低碳生活,不浪费食品,垃圾分类,再次利用,让地球上的资源得到人类合理的利用,杜绝浪费。

保护地球的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要积极参加一切环保活动,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清理垃圾,不随地吐痰,远离白色污染,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我们倡议“多养一盆花,多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地球充满生机,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明天。

篇6

我心中的黄河(一)

望着黄河滚滚的奔向东南,惊涛澎湃着的黄河,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你,黄河。是一个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便遭受着严重破坏。你正在疯狂的叫,好似如钢似铁的一样,你像烧着漫天大火,在烧着。

所以,黄河啊!你要坚持住,千万不要放弃了,但你所流经的脚印,却都会有沧海桑田之感,你有时像个活泼的小孩在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壶口瀑布之间。我黄河雄浑博大的身驱突然被痉挛收缩,黄河似地下奔突出来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黄河在历经九曲回肠的磨难后,带着生命的重负,跳荡中完成与病魔生命的格斗。

我心中的黄河一定要是十全十美的,在为着自己作斗争,我们的母亲河啊!你哺育了非常多的人,而你却像一位慈爱的老母亲,把很多人养育成人,而你却在岁月中渐渐地衰老了。

俗话说的好“岁月不饶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你告诉了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一定要行动起来,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一定能重焕昔日光彩,我们的炎黄子孙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啊,所以我们要尽我们的全力去拯救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我心中的黄河(二)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虽然未实地游览过,但是黄河的图片我却有很多,它们给我的感受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黄河景观,汹涌、气势磅礴、奔流不息……让我对黄河充满另外无限的向往。

从父亲的口中,我知道了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从老师口中,我得知中国文化就是从黄河发源。像《黄河颂》一诗所写的一样:“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原野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黄河,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在您的孩子中出现了多少英雄人物啊!公元前2500年,您身边出现了轩辕氏黄帝,从此,一朵朵文明之花开始绽放,养蚕抽丝纺织,建造房屋,制作衣物,发明舟车,文字,编出乐谱。与此同时,另一位影响人类历史的人物也出现了,他就是炎帝,史传他因天时,分地利制作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而治百病,又称神农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首《满江红》表达了胸中的爱国情怀,岳飞不仅武功绝伦,而文采、书法也闻名一时,他的《满江红》千百年来在人们口中流传。以他深沉的感染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亿万同胞的爱国之心。

黄河,你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无畏的勇气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我心中的黄河(三)

在我心中,有一个闻名中外的她。她是位慈祥、和善、伟大、无私、英勇的母亲。神州大地上,她奔腾着,如巨龙,朝天狂啸;似万马,奔向东南。

她是宽宏,用无限的身躯滋润祖国的幼苗;

她是英勇,用强大的躯体铸成中华的屏障;

她是无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黄帝的子孙;

她是精神,用顽强的斗志激励中华要向上!

她乃中华文明的起源,璀璨的文化从她那儿开始。几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菜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这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经过艰苦的劳动,既发展了人类的体质形状,有创造了旧石器时代文化。他们不但发现了火,而且经过实践,学会了钻磨、狩猎、捕鱼。可见,黄河功不可没。

她乃中华的精神支柱。无数的英雄在他身边扮演。有为民治水的大禹,更有无数挥大刀的游击健儿......她以身躯筑成民族屏障,阻挡侵略者,回击侮辱者。一次一次为中华挡过受难。并且,她告诉了我们,要朝着没表奋发向前。

篇7

关键词:情感 真情实感 积累 表达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76

一、现状

回首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从小学就开始教授学生写作文要注重材料的积累,古人的,今人的,中国的,外国的、美好的、丑陋的……可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些资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性,只是强调了资料的生搬硬套,忽略了资料内在的情感意义,造成写作时的内容空洞和虚情假意。不管命题者所出作文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考生们都可以用“套话作文”敷衍,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成了作文教学的悲哀。

二、思考

(一)概念

1.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它与人的社会性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心理反应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也可能不为情境所左右。

2.真情实感:真诚的心情或感情。在本文指对有关自我、他人、生活、社会、人类等方面的现象、问题以及现状、未来的思考、感触等。真实的情感在作品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具有力的美,反对轻柔萎靡的创作倾向;强调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精神情绪的完美融合,避免无病。

(二)怎样积累

1.从自我角度出发,敢于审视自我。自我是社会中最小的分子,也是真实情感的最直接来源。勇于剖析自我,审视自我,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情感最为真挚,是写作素材的最真实基础。

2.从他人角度出发,善于换位思考。社会是由众多个“你”“我”“他”组成,冷静地分析过自我后,也要客观分析他人。换位思考,利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捕捉他人的情感波动,内化为一种心灵上的情感体验,寻找到一种人性美,积累丰富的生活情感。

3.从社会角度出发,善于联系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存在,社会是生活的舞台,亲历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这样能够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

(三)怎样表达

1.选材方面,角度求小巧,情感显质朴。如著名散文《背影》,作者只选取了“父亲”的背影作为切入口,为我们描绘了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纯真而高尚的情感。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在形象的塑造上融会了厄运面前的挣扎,以及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2.立意方面,主旨求阳光,情感显积极。立意是文章的统帅,决定着作文的感情基调,思想方向。作文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看,不能仅仅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沉郁,要努力弘扬真善美,鞭挞加恶丑,体现出一种基本的是非善恶标准,要克服消极情绪的蔓延,要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熏陶人,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从中获得有意的启示。那种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立意都是不可取的。

3.情节方面,过程求曲折,情感显动人。动人心扉的故事情节都是跌宕起伏的。作文的情节像山,有最高峻险恶的顶峰,也有深不见底的峡谷。情节的起伏要安排得像山峦的绵延,高低有致。在起伏的过程中更能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满性、立体性。

三、操作

(一)引导学生挖掘积累资源

正如建筑房屋一样,作文必须要关注自身生活,关注学习教材,关注期刊杂志,关注影视网络,将所看、所听、所想的资源利用文字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形成一个“资源库”,为写作积累“建材”。

1.挖掘教材资源。我们可以把教材资源从某种特定角度入手划分为若干小类,如情感类、事迹类、社会现象类、反抗斗争类、名言警句类等等,让读者感觉“‘建材’本天成,妙手而得之”。如在教学完《祝福》《林黛玉进贾府》《氓》等文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几位女性形象分析上深度挖掘被制度束缚压迫下的女性群体意义,进而引发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探讨以及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拷问。

2.挖掘报刊资源。《读者》《格言》《青年博览》等优秀报刊的出版,为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社会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从新视角观察生活,从深层次分析社会,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让学生泛读这些优秀读物,也可以单独拿出某篇精品文章共同分析出彩的地方,如写作手法、题材选择、词语运用等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让学生发挥积极分析探讨文章主旨的主动性,从而将文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经过思考领悟加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3.挖掘影视网络资源。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源积累方式。网络资源、影视资源、电子书籍等多渠道的来源方式为学生作文,可有选择地积累写作素材。如电视连续剧《亮剑》让我们懂得狭路相逢勇者胜。何谓勇者,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又如,电影《阿甘正传》让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著、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著,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凡的生命,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4.挖掘生活资源。关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和事理。如在等待公交车时,留心观察等车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由这些“线索”描绘出来的人的性格特点;母亲在做饭时,她的娴熟技艺让我们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和母爱的伟大;公园里的花开了,在观赏它的美丽之余也要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永恒;精心养殖的蚕终于破茧成蝶,它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撼……

这些生活细节往往能够让我们有深刻的记忆。我们把这样精彩的片段、典型的细节根据写作的要求把这些资源稍加整理往往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动能;它有本领,能从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想象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加以综合、改造,创造出比生活更丰富,更完美的艺术形象。

1.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1)续写法。教师可让学生依上句续写下句,或者给课文写续篇。教师还可以布置续写作文,如《项链》的续写。(2)联想法。给学生出两个意义上距离很远的词语,让学生经过多次中间递进的联想,建立联系。如完成“天空―茶杯”或“月亮―钢笔”等等的联想。(3)看图作文法。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然后根据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4)编排课本剧法。有些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补充其中的一些细节,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

2.学生也可从以下角度培养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1)看自己现状,思自己未来。人处于历史的洪流中,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行。也许现在正处于懵懂的少年时期,往往有幼稚可笑之处,可这也为未来的青壮年时期的成熟稳重积累了经验,或者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成为温馨的回忆。从这些“可笑”的角度出发,展开发散思维,大胆推测以后的自己。(2)听他人故事,想自己人生。人具有社会属性,不能单独存在。在生活总以为自己是观众,在观看别人的演出,其实自己也不过是别人生活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培养自己的换位思考意识,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试想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该如何处理。(3)观众生百态,评社会现象。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而要善于联系,把握实质,获得某种启迪。如作品《伞》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评点社会中,权钱交易,的社会现象,为我们展现了某些政府官员丑陋的嘴脸。(4)品风土人情,悟自然规律。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摹自然风物的同时,其实也在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由自然的月升日落想到人世的荣衰交替;由落叶的萧萧而下想到人生短暂,自然的永恒;由黄河的奔流不息想到人生要追求梦想,永不言弃;由流星的转瞬即逝想到让短暂的人生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文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与外显研究[D].长春:东北是师范大学,2006.

[2]蒋小武.宝剑:中华拼搏自强精神之象征[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39.

[3]刘斌.最是结构能动人[J].时代教育,2007(14):95-96.

[4]刘林.论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2014(29).

[5]郭瑞炜.怎样写出真性情?[J].家教世界,2014(17):51.

篇8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中国某些城市的沙尘暴日益严重,洪水的泛滥……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1.教师以身作则,做环保楷模

教师应以身作则,随时渗透环保思想,做学生的榜样。如我上《写一种小动物》一课时,由于观察的需要,带领学生到市动物园观察动物,无论是在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喂养区还是在猛兽区。我都教育学生不要伤害动物,观察时,不要乱丢杂物,不要驱赶动物,任其自由活动。培养学生爱惜生命,尊重动物的情感。又如为了了解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带学生到校园大操场的草地上观察蚂蚁,蚂蚱等,教育学生不打扰小动物的活动,跟随观察,培养学生和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思想感情。

2.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保观念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如上《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小学生年龄小,不可能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我让学生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向学生介绍由于毁林带来严重后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护花木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境教育。

1.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文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些词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花三两句话就能使学生受到一次环境教育。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八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后的词语:植树、和煦、回荡、欢声笑语、音符、版图、乖乖、绿色工厂。让学生理解单个词义后,让学生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段话,学生就体会到了植树造林的好处,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2.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1)正面引导、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我在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像,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2)反面例子,培养环境的危机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自觉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还表示:一定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资源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3.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个学期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例如:在学了《云雀的心愿》一文后,学生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后又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于是《云雀的心愿》续写文章也出来了,学生写出了第二年小云雀没有忘记自己的心愿,他在妈妈的带领下,邀请了小伙伴们到沙漠上去种树的快乐情景。学生们也进一步懂得只要人类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

4.巧用课文插图,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利用《九寨沟》中的插图制作幻灯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的雪峰,像颗颗宝石,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的湖泊,遍布河谷至山坡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彩池,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飞瀑,一幅幅神奇美妙,五彩缤纷的九寨沟风景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

篇9

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人类在享受社会、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与进步的同时,应深刻反省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灾难性破坏,警惕精神家园的迷失。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传播重要载体的语文教育,也应从精确的科技文化转向和谐的生态文化。传统教育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新课程标准》正是在时代精神与传统教育的碰撞中应运而生,引领人们关注作为生命体的人的发展和成长。

时代要求我们变传统的课堂语文为发展性的语文课堂,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育生态,让学生的心灵在交流、撞击和放飞中得到“生命的满足”,引领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味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的一生在求真、向善、尚美中陶冶心灵、放飞自我、走向成功。为此,我进行了“演讲·品读·写作”三段式语文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

这种发展性课堂教学关注师生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内化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自身探索体验和感悟。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即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增长,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终身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演讲·品读·写作”三段式教学法的实质是:以“一个主题”为核心,以“主题演讲,品读文本,体验写作”三段为主体,以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软环境,以主题阅读的大语文观为基础,以深厚的情感教育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为主线,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引领学生求真、向善、尚美为终极目标。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主题设计

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来编排的,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这种方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主题内容的建构,立足于学生生活领域,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有利于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

鉴于此,一个主题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的大主题,也可以是师生根据需要设计的小主题。如“人生”“理想”“自然”“亲情”等大主题,又如“广告词”“感悟母爱”等小主题。

(二)主题演讲

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的话题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可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可往往流于形式,如果设计主题就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教师提前两三天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这个步骤难度较大,教师要多给予写作和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引自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通过这些做法以及相当一段时间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能唤醒、激励、鼓舞学生。首先,它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其次,它能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它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第四,它能鼓舞学生作文的信心。

(三)品读文本

文章是有逻辑,有内涵,有情感的。语言本身是双刃剑,课堂上我们要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来理解背后的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的情和义乃至文外的东西。品读要求一个“深”字,解决“深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的艺术。文章中凡刚与柔、实与虚、正与侧、疏与密、多与少、深与浅、分与合、美与丑……一切有韵味的地方,无一不在品析的视野之内。有一定深度的赏析与品味,使文章的、文字学的、语言学的、文章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社会学的等方面精美的手法、丰美的意蕴,都显现于你的面前。

对于课文要“四品”,要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人们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练。其实,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的品读功夫要达到“力透纸背”的境界,那将何其了得!

(四)体验写作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与书面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同步的,相辅相承的。表达与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语言、感受语言、把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和升华情感的过程。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步入园中,情不自禁地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样,语言文字非亲身实践不可,要写,一定要写。课堂,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场所,实践语言文字的场所,要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写作”往往就是 “品读文本”的具体实践和表达。

如在品读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心理描写时,设置这样的体验写作: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遭遇恐惧的经历,请描述一下当时的心理。又如,在品读完《第一次真好》后,可让学生抒写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次。再如,品读完《理想》第一段后,让学生运用比喻、顶针、排比的手法续写“理想”等等。这样,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空中楼阁”,也不再是“假话堆砌”,而是有本可依的真实表达。

总而言之,“一段主题演讲”是“放得开”,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其肆无忌惮地说,气势磅礴地说,独树一帜地说;“一段品读文本”是“深下去”,让学生走进美丽的文本中,品得深,品得细,品得美,品得奇,在品读中让学生求真、向善、尚美;“一段体验写作”是“走出来”,大胆构思和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演讲·品读·写作”组合在一起便构筑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循序渐进的“大语文时空”。这个“时空”是真正属于学生、真正放飞学生心灵、真正让学生走向成功的 “时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班级文化 特色 文化资源 熏陶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9-01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笔者的出发点和主题就是用多种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心

灵。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和共同劳动的结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而班级文化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它对小学生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长环境对生命体成长的重要作用,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中,笔者把立足点和主旨确定

为:用多种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理应把它发扬光大。

1 用古诗词熏陶学生的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和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诵读积累古诗词不但能使学生增长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而且能陶冶情操。首先,指导学生精心学好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技巧。其次,开展“我爱读古诗词”的语文活动,每周增学一首古诗词。每周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动手搜寻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优秀古诗词抄写在黑板上,教同学朗读理解学习,并抄录在语言积累本上熟读成诵。下次学习新作品时,先要朗读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温故知新。鼓励学生下载到该诗词的歌曲,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歌唱,以增加趣味性。

在第一次校园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轮到我班时,正值万紫千红的仲春时节,笔者精心挑选了几十句恰好与时令吻合的含有“春”字“春风”或“春雨”“春水”的古诗词名句训练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在台上表演“古诗词含春名句联诵”。先全体学生齐诵16首诗中16个含有“春”的名句,然后分角色,女生朗诵13首古诗中含有“春风”的13个名句,男生朗诵11首古诗中与“春雨”“春水”有关的11个名句,让学生从凝结着古代诗人智慧和灵感的咏春诗句中去重温春天的美好,去感受春天的万种风情。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姹紫嫣红的春天每年都会如约而至,可我们人生的春天却只会一去不复返!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只有珍惜光阴,勤奋学习,播种希望,将来才能收获金色的果实,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 讲爱国名人故事,用中华名人的爱国事迹熏陶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爱国”是它的核心和基石。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爱国精神浇灌着中华民族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使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步一步走向富强文明。在中华传统美德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爱国诗词,讲中华爱国名人故事,唱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歌曲的活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国的种子。在我校开展的全县德育展示开放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主题为《爱国主义永放光芒》的德育班队活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爱国主题的诗词,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爱国名人的动人故事,还饱含深情地合唱了歌曲《祖国是妈妈》,得到了观摩教师的好评。

3 讲中华成语故事,用成语中的名人事迹熏陶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向上向善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绝大多数来自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其中一些成语蕴藏着精彩动人的历史文化故事。许多个性鲜明,有智慧有成就的历史文化名人活在言简意赅的汉语成语中。挖掘这些故事,让学生讲述,既增长了知识,学习、积累了语言,又能受到教育,得到熏陶。如“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的故事,“程门立雪”杨时尊师重道的故事,“闻鸡起舞”祖逖苦练武功立志报国的故事,“凿壁偷光”匡衡家贫却勤奋读书的故事等等。学生通过讲述这些成语故事,不但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增长历史知识,而且能从故事中的历史人物身上得到某些启迪,心灵受到熏陶、感染,萌生出正能量。

4 利用校园的“墙柱文化”资源熏陶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