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奖的事范文
时间:2023-03-14 13: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得奖的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拿奖也要拿独特来证明。也就是说,演员得走的路不是正常人走的。今年香港金像奖,张家辉和鲍起静是实至名归,但早在颁奖之前,大伙就估计到是什么人得奖。请注意,是“什么人”不是“谁”,因为他们所演绎的角色都代表着别具一格的悲剧命运,扮不幸,是拿奖的基本动作,不信请回顾一下提名名单:
最佳男主角:古天乐《一个好爸爸》、任达华《文雀》、梁朝伟《赤壁》、张家辉《证人》、甄子丹《叶问》
最佳女主角: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徐熙媛《保持通话》、周迅《画皮》、林嘉欣《亲密》
与张家辉的既要碎尸又真情照顾瘫痪老婆的潦倒独眼龙杀手比,其他选手的角色要么脸谱化要么发挥空间欠奉,张家辉的角色明显最不幸,反面人物还要牺牲色相扮毁容,够考演技。女士方面,能和鲍起静比的只有刘美君,可资历不够得奖指数就要打折。不是角色悲惨就代表有演技,但是悲剧性会让戏剧性更浓烈,也让演员比一般角色更彰显出演技。
怎么样,是不是惯性的“不幸即独特”思维让评判和观众之间心有灵犀呢?
电影看了这么多年,我们都知道,将主角的灵魂演绎出来,实在需要有着一定经验及身经百战的老手才可控制大局,但是要得奖的话,除了电影本身、演员资历和人缘以外,主角角色应该掌握以下“不幸”秘笈,才能“鹤立鸡群”:
秘笈
1.反派或边缘人物
2.貌丑或毁容
3.变态或心理极复杂
篇2
听到主持人李尧的话,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夹克的库切笑了。在“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两天的活动里,这是库切仅有的一次微笑,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2013年4月2日上午,北京现代文学馆,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开幕式,笑逐颜开的嘉宾中,库切和莫言分立铁凝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两边,高出别人一头的库切脸上弥漫着莫衷一是的表情。下午,73岁的库切和58岁的莫言坐到了一起,他们讨论的主题是“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
两个新郎,一群单身汉
十年前得奖的库切已经超然于得奖,他的主题演讲直言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评选标准的局限性:“至少在早些年的时候,诺贝尔奖并不是颁发给当时最伟大的作家,而是获奖作家的世界观必须和诺贝尔本人的相容。”
库切以近些年得奖的三位作家耶利内克、奈保尔和贝克特为例,表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已经开始松动。库切没说出的作家中,也许还会有自己的名字――他的作品显然也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的评奖标准。
莫言没有库切那样轻松,他依然深陷得奖后的“烦恼”:“如果自己选,我肯定不选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话题。”
莫言细数自己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纠葛:“在中国,一旦被封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你的苦日子就来了。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你要小心,有人会批评你是用这样的方式吸引瑞典学院的注意。”
得奖后,分身无术的莫言疲于招架、不胜其烦:“我希望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恢复写作。但人经常生活在身不由己的过程中,今天的活动我愿意来吗?我也不愿意来。这个题目我愿意讲吗?我根本不愿意讲。不来,我愧对澳洲同行,愧对库切先生。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
库切立刻表示理解和安慰:“我非常同情莫言先生,诺奖有时颁给处于写作生涯中间状态的作家。多丽丝・莱辛几年前获奖,并没影响到她的写作,因为那已经是她写作生涯的末期。如果颁奖给一个还将持续写作的作家,确实会有影响干扰的效果。”
库切行事低调,有人甚至预测,他在论坛上的发言不会超过五句话。
这次库切作了长达15分钟的演讲,并且耐心回答了听众提问。只是在听众问库切“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是否有所改变”时,库切不置可否,最后干脆用了典型的库切式回答:“这个问题我能否跳过?”
第二天论坛上,库切和莫言的发言遭到作家刘震云的调侃:“他俩好比两个新婚的新郎,正对着一群单身汉大谈洞房花烛夜的得与失!一大群作家聚在一起,谈什么都可以,就是别谈文学。那就好比一群厨子走出厨房到街边谈厨艺,显得比较二。”
一个理科生笔下的“逃避”和“逃避”
库切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从开普敦大学数学系和英文系各拿到一个学士学位,库切在伦敦IBM公司做过程序员。196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他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用计算机分析萨缪尔・贝克特的写作风格。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库切有着标准理科生的履历。
1974年,库切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昏暗的国度》,此后一直专注写作,1980年发表成名作《等待野蛮人》。
1983年,库切出版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书中显示出库切与贝克特、卡夫卡和加缪在精神上的密切联系:“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得像头野兽一样生活,太可惜了。一个想活着的人不能生活在有光线有窗的房子里,必须生活在一个洞里,白天必须隐藏起来。他活着,就必须不留下丁点儿活着的痕迹。现在就得是这样。”库切承认贝克特是自己的导师,贝克特让他懂得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节奏和句法,更应是思想的节奏和句法。
库切所有的作品都与“人能否逃避历史”和“无可逃避的孤独”这两个议题有关。这在他的代表作《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耻》讲的是52岁的大学英文系教授卢里沉醉风流,引诱年轻的女学生,东窗事发后,拒绝公开悔过:“我是个旧派人,我宁愿别人把我往大墙前这么一推,一扣扳机。一了百了。”结果卢里名誉扫地,失去教职,回到乡下,与女儿露西共同生活,并构思歌剧《拜伦在意大利》。不久,三个黑人入室抢劫,露西并致其怀孕。女儿息事宁人的态度让卢里再次深感羞耻。卢里回城,发现家里也被偷得精光,无家可归的卢里只能去照料一条弃犬。他的歌剧到最后也没完成。
当女儿露西一无所有之后,有一段父女之间的对话:
“这多让人丢脸。”他开口说道,“那么高的心气,到头来落到这个地步。”
“不错,我同意。是很丢脸,但这也许是新的起点。也许这就是我该学着去接受的东西。从起点开始。从真正的一无所有开始,没有办法,没有武器,没有财产,没有权利,没有尊严。”
“像狗一样。”
“对,像狗一样。”
《耻》在2008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约翰・马尔科维奇扮演卢里。电影改编是库切愿意谈论的话题,他告诉记者,“它相当忠实于原作。”唯一的不满,是对演员安排。
库切于1983年和1999年两次获得布克奖,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该奖的小说家。但他两次都没有出席颁奖仪式。他曾经在《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借书中人物科斯特洛之口,表明了对颁奖仪式的看法:“我应该告诉他们不要麻烦举行什么发奖仪式,直接把支票寄给我就行了。”
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他是第三位数学系出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两位是罗素和索尔仁尼琴。库切很给面子地出席了颁奖礼,并特地撰写了名为《他和他的人》的受奖词。
2002年,库切移居澳大利亚,现在是阿德莱德大学教授。2013年仍有新作《耶稣的童年》问世,讲述一位天才儿童远渡重洋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被抹除记忆,篡改身份的故事。
“阴曹地府的酷刑”VS“不幸的孩子”
莫言和库切联袂主持了此次论坛的作家朗读和闭幕式。中国作家铁凝、徐小斌、刘震云,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周思、布莱恩・卡斯特罗、盖尔・琼斯先后朗读了自己的作品。最后朗读的是莫言和库切。
作家朗读前,莫言已被听众团团围住要签名,向库切要签名的要少些。
眼看人越来越多,莫言实在招架不住,连声说:“我还有事。”起身匆匆离去,直到朗读时才出现在公众面前。
朗读前,莫言又玩了次“消失”:“我要读的作品放在我的包里,包在舞台后面,我去拿。看不到我的观众,别以为我是逃跑了。”台下一阵哄笑。
莫言朗读的是《生死疲劳》第一章“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的开头:“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每次提审,我都会鸣冤叫屈。我的声音悲壮凄凉,传播到阎罗大殿的每个角落,激发出重重叠叠的回声……”
库切选了《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的片段,仍是沙哑低沉的嗓音:“约翰回想着,从他能记事起,母亲一般都是在早上把自己关起来写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别人打扰她。他过去常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孤独,没人爱。当他和姐姐特别难过时,他们常常跌坐在那紧锁着的门外边,发出轻细的啜泣声……”
4月5日晚,库切来到自己中文传记作者王敬慧家做客。王敬慧与库切相识交往多年,写作《永远的流散者:库切评传》一书时,得到过库切很多帮助,库切还拿出很多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家庭照片,供王敬慧使用。
库切对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充满好奇,他询问王敬慧的父辈是否经历过“”,“”究竟是什么样的;也对中国的计划生育和人口的性别比例等问题十分好奇。
王敬慧的学生在亚特兰大读大学三年级,选修课程里有创意写作。王敬慧为此请教库切的意见,库切不以为然:大三学生选创意写作课程并无必要,不如选个基本写作的课程来得实在。写作需要天赋,要有提炼生活感悟的能力,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
这是库切在中国放松和开心的时刻。王敬慧说:“库切是周到、礼貌、谦逊的人,他的沉默寡言不是傲慢,而只是他待人接物的方式。他不愿谈论自己的作品和隐私,因为他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也不愿意被误读。”
和译者文敏聊天时,库切给文敏算了下翻译一本书能有多少稿费。他算得很快,一显数学家身手。最后得出结论:翻译钱不多,不能以此为生。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库切小说文库》,想把演讲也汇编出书,库切答:“我演讲很少,出书就太薄了,我以后也不会再演讲了。”但对为限量版三部曲写序和提供手迹的要求,他欣然应允。
篇3
据诺贝尔奖网站报道,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必将掀起购书热潮,一时间洛阳纸贵的情况是免不了的了,当当、亚马逊、京东,莫言的书已经全面售罄。
图书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而且这个品类搞好了能够提高用户对网站的重复访问率,所以不论是否是卖书起家,大型电商都会选择图书行业。而据虎嗅这两天在各大网上书店的扫描以及莫言得奖后的微博搜索结果显示,莫言代表作品价格近日均有小幅提升。虎嗅收集了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和当当网五家电商对莫言获诺奖事件的网站营销和微博反应信息,看哪家的事件营销最到位、市场嗅觉最敏锐。同时,这也可以视作一次电商阅兵,拼的就是商业敏感度和团队执行力,光扯大旗喊口号糊弄谁呢?
一句话点评:京东:微博反应最快网站专题跟进,明显有备而来;当当:就比京东慢了几分钟!苏宁易购:图书大战虎头蛇尾,关键时刻掉链子;亚马逊:准备充分制作精良,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天猫:网站微博毫无反应,这是一只大懒猫。
篇4
出身于西安农村家庭的范石钟,从小就对绘画特别感兴趣。那时候,一张宣纸8毛钱,一盒颜料则相当于家里一星期的伙食费,不菲的花费,让父母很难支持范石钟的学艺之路。小学四五年级后,范石钟担起了家里写春联的重任,还在学校办起了画展,父母才正视自家孩子出色的绘画天赋,送他去系统学习。2010年,艺术生范石钟,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湖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
刚进大学时,范石钟有过迷茫期。课余,他总是画画,虽然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但感觉这并不是理想的大学生活。学长学姐建议他什么都试试看,比如参加社团、做志愿活动、听讲座等。范石钟照做了,感觉自己一下子忙了起来。一次偶然的讲座,触动了他,让他找到了方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大赛在学校做宣讲,范石钟觉得可以去试试。他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调研构想,以乐器冬不拉为原型,做了一套新疆风情的首饰。“没想到真得奖了!”范石钟笑说,更让他惊喜的是赛后的各种“福利”。作为比赛中最年轻的得奖者,还是大一新生的他跟着一群研究生被主办方安排到北京参加设计师培训,之后他们到云南普洱采风。和那么多专业设计者在一起,范石钟很开心,他越来越感受到设计的乐趣。
在云南,当地的传统工艺制品傣锦让范石钟着了迷。“因为工艺复杂,又是全手工制作,织一块十厘米见方的小傣锦需要近一个星期,卖的话就十几块。没有好价钱,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了。”打小就在烈日下地里干活,范石钟知道赚钱的辛苦和重要,他很担忧这门精致手艺日渐失传。为了解决价和值的矛盾,他设计了一套沙发,将傣族的文化符号孔雀、大象、纹饰等融于傣锦,经过他的再设计这些傣锦更符合大众审美,做成家用沙发后其附加值得到极大提高。实体产品完成后参加慈善拍卖,拍卖所得将投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回到学校后,主办方电话告诉我,那套设计拍得了一个很好的价钱。”
范石钟的第一个设计作品获得一万元奖金。“有了奖金,我这一年就不用跟家里要钱了。”范石钟说,“更多的收获是成就感,对设计产生的兴趣。”
身在视觉传达,心在工业设计
“高考时我一心想学艺术设计,到了大学才发现设计和绘画这门艺术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画画是画内心的想法,是给自己画的。而设计是给别人做的,要建立在思想表达的层面。”范石钟说。琢磨出其中的区别后,范石钟虽身在视觉传达专业,心却跑到了工业设计。
首战告捷,范石钟一门心思扑进了国内的工业设计大赛,搜集资讯,报名参赛,构思作品……三个步骤循环了N次,可参与的十几项竞赛项目都失败了。屡战屡败的几个月让范石钟备受打击,他认真反思:“初次参赛获奖是侥幸的,我的实力很欠缺。”
范石钟停下了参加比赛的脚步,花更多时间查阅设计的资讯。别的同学上完课就回宿舍做作业,他常去找院长、外教请教。“我们院长何人可教授是国内设计界的权威,不仅忙于科研教学,还要四处奔走参与设计界的赛事评审。刚开始我跟他不熟,就邮件轰炸,院长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所以,我选择留在湖大读他的研究生,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好老师。”范石钟开心地说。
老师们常要求学生多去工厂,因为纸面上的设计最终是在工厂完成的,学生必须了解工艺过程。范石钟听进去了,也去做了。从图纸设计、原料选材再到工业生产直至成品完成,系统地观摩学习了工业设计的整个流程,范石钟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除了跑工厂实地观摩,他还养成了每天浏览设计资讯的习惯。
2012年,在老师的指导下,范石钟以New-Tin Cans的新型易拉罐设计获得了有着“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赛概念奖,成为红点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人。“锡罐暴露在外的部位存在卫生问题,把矿泉水瓶盖套在罐口,不仅解决了易拉环的垃圾污染,更保证了饮用安全。”看起来简单的设计,不仅是灵感的呈现,更体现出设计者对生活细节的留心。设计意识已经融入到范石钟的生活,吃饭、坐在飞机上的功夫,他会习惯性地用设计师的眼光去审查、评判身边的各种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二生开始学习基础知识,大二的范石钟已经站在了国际舞台最耀眼的镁光灯下,接受来自各国设计大师的掌声和认可。“100个创意里只有一个好的创新点,而1000个创意才会有产生一个极好的创新作品。不停地否定,才能不停地升华。”范石钟言谈中可见设计有着枯燥、折磨人的一面。
“不是完美主义者做不出完美的设计。”范石钟这样要求自己,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求得创新。在红点奖之后,他以一款用于帮助老人以及视弱人群看清药品说明书的作品Angle Eyes再次获得全球设计界顶级奖项之一的德国“IF设计奖”。
红点和IF之后,范石钟成了赛场的常胜将军。屡屡获奖,范石钟坦言关键在于认知和理解。他已不再是那个盲目参赛的学生了,“我会参考以往的评审标准,发邮件和国际设计大师交流,按照他们提供的方向去思考。”
范石钟强调好的设计是为需求而生的。“不是老板或者我个人的需求,而是用户的需求。”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比赛是“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范石钟以学生身份参加了专业组的比赛,获得铜奖。参赛作品“定位注射器”是范石钟投入精力最多的作品之一。“我在医院看到,好多婴儿因为血管太细,进不了针,护士只能在患儿的脖子或者头皮处找血管,看着被如此折腾的孩子,家人都非常着急。”因为设计的是医疗设备,范石钟特别谨慎,一有空就跑去医院,和医生、护士、病人交流,询问静脉穿刺如何定位,操作的困难性以及失败率,也知道了一些因静脉穿刺失败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在忙乱的医院里,范石钟遭遇了不少冷脸和无视。在调研中,范石钟了解到首次静脉穿刺的失败率高达44%,就连经验丰富的护士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更确信自己的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医疗创伤,范石钟又辗转于制造医疗器械的工厂打探情况。经过实地询问和资料查阅,他发现了一种红外线,因为血红素能吸收光线,一旦血管里的血白细胞遇到这种红外线就将其吸收,从而显示出白色,而没有血液流经的地方就会是红外线原本的红色。在红外线的照射下,表皮上就能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位置。
了解到这个技术后,范石钟试图找到能够产生这种红外线的光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德国有利用这种红外线光源的机器,不过只能用在很大型的设备上。如何把光源从巨大的工业用机嫁接到粗细不等的针管上?着实范石钟伤透了脑筋。最终,他通过再设计,把能发射红外线的光源抽离出机体,设计成一个指头大小的形状,做成静脉定位仪。静脉定位仪与夹子结合,可以随时拆卸,夹在各种不同型号的注射器之上。使用时按下开关,旋转光源的头部调整照射范围即可。发出这种光源只需打开静脉定位仪的后盖,放置两颗3V钮扣电池就行了。
这次答辩委员会的评委中有红点奖的主席扎克伯格,他为范石钟的创意叫好。“答辩就是你向评委推销产品,扎克伯格跟我聊了很久,还给了我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很受益。”这项造福患者的设计,是范石钟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
碰壁以及成功获得的经验,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范石钟选择了共享。大三,他成立了工作室。说是工作室,更像是个小社团,大家聚在一起不为工作生意,只为交流学习,现在已有三十多人。面对学弟学妹们的求教,范石钟来者不拒,通通倾囊相授。
英国创意产业大师约翰?霍金斯说:“21世纪的任何产业都将是创意产业,创意和创新无所不在,并将成为一切产业的核心。”作为设计师,范石钟更认同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
同国外设计业的发达相比,国内设计业颇为尴尬。什么时候“Made in China”能变成“Designed in China”?范石钟认真思考过,他说:“很多设计师会抨击国内设计,我想改变这种现状。”某次,同学去国内一家汽车公司应聘,被HR直接拒了:“我们这里只招国外设计师。”听闻同学“被打脸”的经历,范石钟很受触动,他说:“我不觉得国内设计比国外差,包括红点奖在内的好多国际大奖,获奖者好多是国内设计师。”
范石钟相信通过创业可以让现状有所改变。“设计师是最懂产品的,国内好多很赞的设计都因为技术或者利润问题被否定掉了。很多老板会说:技术做不到,改设计吧。”作为“果粉”,范石钟很自然地以苹果产品为例,“它是先设计外观。外观设计好了,发现太薄了,内部零件放不进去怎么办呢?突破技术!这样技术才能提高啊,老是通过改设计来修饰技术的不足,是无法进步的。”
篇5
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师德,是徐特立“忠贞为教,严谨治学“的高尚品格。共同阅读讲师德演讲稿中学生,请您阅读!
讲师德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足、感恩、奉献》。
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平凡的人生,壮丽的事业;有一首歌谣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播撒着未来的希望。三尺讲台,是我们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把自己的青春,理想,信念,智慧毫不保留的奉献给他而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知足于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知足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知足于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点缀纷繁!
人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乐,幸福的。我们应该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乐的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多舛的命运给你带来苦难,带来绝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感恩。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满感恩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化干戈为玉帛,一颗感恩的心,化腐朽为神奇;一颗感恩的心,化冰峰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阳光雨露。心怀感恩,就能回报社会,报答自然。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感谢领导,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同事,给了我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更要感谢学生,给我自信,激发我无穷的工作热情。给我快乐,促使我对生活更深层的热爱。生活在我们这个集体里,我快乐无比,幸福无比。知足是我快乐的源泉,感恩是我快乐的延续。亲爱的朋友们,请和我一样怀着知足,感恩的心快乐地工作吧!
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站在讲台上面对天真可爱的面庞时,当你站在讲台上目视渴求知识的眼睛时,你会想到什么?是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富强?还是家长的期望?孩子的未来?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呢?作为教师的你,怎样才能体会这份爱,表达这份情呢?如果让我回答,我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之所以选择,我会热爱,之所以热爱,我会执着,之所以执着,我会奉献。因为我们拥有着培养祖国花朵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和本分,也是我们的信念!是啊,我们用一根教鞭守着一方净土,两袖清风执着着一份清淡,三尺讲台献上一片爱心。奉献不仅仅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的心灵。奉献多一点,付出多一点。每个人的心灵之花就会绽放最美丽的笑颜,我们的世界才会越变越美好!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常言道,播种善良,收获友爱;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如果我们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那我们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悄悄逝去。让我们行动起来,释放我们的热情吧!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真心铸成友情,用关心凝成团结,把我们平凡的人生献给这壮丽的事业吧!为花儿纵情绽放,为桃李处处芬芳,让教师的生命在耕耘于奉献中——熠熠闪光。
今天,新世纪的太阳正在我们面前升起,新时代的师德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与你,你,你们一道,献身这阳光的事业吧!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翼放飞理想,用知足带来感恩,用感恩促进奉献,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师德的新篇章!
讲师德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问我:“你长大了干什么?”“当老师!”
是的,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为了那梦想,常常召集几个小顽童,墙上挂上一个小铃铛,用手摇几下,表示上课了,然后便摇头晃脑的讲起了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便油然而升。长大后,当我辗转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儿时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事业。这几年我一直努力着探索。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是拥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还是健康的体魄?而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成为一名优秀老师,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桃李满天下是每个教师最终的梦想,当然也离不开教师们辛勤的付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他们以执着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挥着光和热。
我们学校的薛老师,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最少五十分钟,然而两年了,她每天都是早早到校,一天假也未曾请过。有时候我也会好奇:“薛老师,你离家那么远,怎么从不见你迟到?”她淡淡地说:“我知道自己家离得远,所以总是早早起床,收拾妥当就赶紧出发。”“那怎么也不见你请假?”“人呀,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是我们老师。有事,攒到星期天一块办;有病,吃点药也就扛过去了。”退休教师贾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勤勤恳恳三十余载,教学有方法,成绩上得去,桃李满园,誉满黄庄。我们经常向她讨教教学的秘诀,她总是淡然一笑:“什么秘诀呀!教学是个良心活,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也就教得好了。”是啊,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师德最朴素的诠释。
一直以来,我都谨记着这句话。还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叫任淸轩,干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学习实在不行,每次语文都是二十多分。教吧,比登天还难,放弃吧,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就这样,我试着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担任班级卫生委员,平时下课找他谈谈话,情况渐渐好了起来。有一次,他不小心砸了脚,我连忙带他去村医那里买了几张创可贴,亲自给他贴上去,贴的时候,他的脚趾在微微颤抖,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后来,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现在,他几经上初一了。去年,圣诞节的时候,他下午放学跑到我家给我送去一个包装精美的苹果,随后又赶紧去上课了,此时我终于体会到为人师的欣慰和骄傲!
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一样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老师呀,在世人肆意践踏良知时,却用生命去维护,一遍一遍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毕生的代价,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校园的一草一木可以作证,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那在门口等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们,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便问心无愧。让我们捧着一颗心来,踏踏实实干教育,认认真真教学生。我坚信,今天用真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辉煌。
讲师德演讲稿3我演讲的题目是《请为教师点赞》。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这是我为年前的家长会做的一组幻灯片。《六十一个孩子和我的故事》温馨而和谐。作为教师,每年的暑假,我们都要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新的一批,年复一年,讲台下的面孔不同,教室里发生的故事不同,而有一点却是岁岁年年总相同——那就是师爱。
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大音希声,大爱无痕”。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大爱”。
然而近几年,因为个别教师的个别行为,教师的师德开始遭到民众的问责,媒体更是将教师队伍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于是乎教师时常登上社会版的头条,和那些“不慎”走光的明星们抢版面,网络里风传的也不再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是变成了“你根本不配”的狗血歌曲。我承认,有些教师的行为确实违背了师德,令人嘘唏愤慨,但谁又能否认,那只是个例呢?试问哪个行业没有一两个害群之马,又有哪个行业里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我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的班上有一双腿严重残疾的女孩,每天课间操他都带着女孩出去散步。女孩在前面踉踉跄跄地走,她就在后面紧紧的地着,这一带就是四年。女孩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老师带我去花园散步,我的鞋掉了,老师把我抱到花墙上,给我穿鞋,我感到很幸福。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位教师:同事的儿子在读初三,同事说儿子的语文老师每天19点会准时把作业发过来,每次有小测也都把每个孩子的成绩及错题告知家长。虽然孩子的成绩一般,但同事说老师的负责、执着令她感动。3月7日,也就是这个学期开学的前一天,那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的短信中说:
亲,书包装好了呗?记得把《赢在燕赵》这本书,八年级上册和笔记本带上。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对自己笑笑,开启新的旅程吧!虽然知道这段路并不顺畅,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只能风雨兼程,老师会和你们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加油!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叫莫菲的女孩,她的妈妈是一位高中教师。
那日检查生字,莫菲竟然错了五个。我把她叫到前面,质问昨天晚上的作业是谁看着报写的。她眼里噙满了泪水,怯怯地说是她自己写的。当我怒不可遏地质问为什么不让家长报写时,莫菲哭出了声,孩子的回答让我愤怒的心震颤了,软软的,像落在了棉花上。她说——妈妈看晚自习,她睡觉时妈妈还没回来,而当她早晨醒来的时候妈妈已经走了。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教师不就是那个一路走来随时播种的人吗?一个平凡的岗位,一段平淡的人生,然而他们却在用爱演绎着一段又一段亲切感人的故事。他们为爱而辛苦着,也为爱而幸福着。
今天在这个讲台上,我没有搬出在危险来临的瞬间为了保护学生而献出生命的谭千秋、失去双腿的张丽莉等英雄教师群体,毕竟那也是个例。以上的这几个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煽情的语言,甚至也没有启迪人的深邃的思想,但他厚重而真实——真实,是的!三个故事没有经过任何润色,就连里面残疾女孩的日记、语文教师的短信,我都不曾改动一个字、一个标点,我就是想用这些最平常的东西来展现我们身边教师的最真实的生活。说它厚重,是因为——它是你,是我,是大部分普通教师的故事,是所有教师日常生活的写照。它见证着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揭示了人民教师爱与责任的真谛。
所以,请不要再质疑我们教师的付出,请不要再诋毁我们的人格,拿开遮挡、蒙蔽你眼睛和心灵的那片叶子,请——为教师点赞!
讲师德演讲稿4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二十五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把它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因为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从不因个人私事和家庭困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清晰地记得:那年夏天,我到三峡学院参加中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一个噩耗传来,父亲溺水身亡,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家中还有两个急需他照料的亲人——瘫痪在床的祖母和患癌症病的父亲,但我从没因家中困难向组织要求什么,也从没因此而耽误学生一节课只有空闲之余,我才回去看看,直到祖母去世屋漏偏逢夜雨我两岁多的儿子又被开水烫伤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把药带回家自己料理,天天奔走于教室、寝室、医院之间我曾苦恼,也曾彷徨,但我的学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他们说:“老师,你去给孩子看病吧!我们自己学习,能行!”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孩子们的理解,拥有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坚强地挺过来了。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奔钱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讲师德演讲稿5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我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资料。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忙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教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应对着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职责让他们理解正常的教育,让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齐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提高,让他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团体活动;应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忙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孙浩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到达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梦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仅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提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进取性,不断改善自我的工作。
二、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经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教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十分正确。他认为教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我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日的我倍加珍惜自我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进取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仅有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篇6
因为有一种人生比海洋更深沉,比高山更巍峨,比大地更广阔,这就是奉献的人生;有一种情感比沧海桑田更持久,比山盟海誓更牢固,比天荒地老更永恒,这就是人间大爱!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多少优秀的教师都用自己的一生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源自灵魂深处的甘泉,酿造出芳香四溢的美酒,装满自己的人生,充实自己的生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大爱如酒,醇香醉人;酒如生活,苦辣自知!很多人,把散发着生命芳香的大爱,不求回报地献给了所钟爱的事业,却将苦涩的生活无怨无悔地一口吞下。
漯河市龙城二中的王金木老师,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王老师有一个特殊的家庭:1981年妻子瘫痪在床,1992年女儿突然精神失常,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他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但从教40年来,从没有耽误过一节课。过度劳累,让他未老先衰,不到40岁时就已经满头白发!就这样,他一肩担着事业,一肩挑着家庭,肩膀却总是习惯性地事业倾斜。他为学生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但自家的麦子却堆在麦场,长出了青乎乎的麦芽无人料理;他常对别人倾囊救济,但自己家里却四面漏风,一贫如洗;他接受一位家长临终前的嘱托,答应把人家的两个孩子照顾到底,却狠心地将三个亲生儿女寄养给亲戚;他为提高业务、自修大专,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两年时间在许昌、漯河之间往返四万里,却常常忽略了回家的距离,导致重病的妻子在一个隆冬的夜晚从床上重重地摔倒在地,一连冻了几个小时,无人扶起。为了学生,他对这个家亏欠了太多太多。但命运似乎并不想轻易放过他,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悄悄接近这个善良的人。2002年5月的一天午后,他因为忙于备课,忘记了回家做饭,患精神病的女儿又饥又渴,误食了沾有农药的生红薯。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家时,女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狠命抽打着自己的脸,把自己的打得满嘴是血。他恨自己呀!恨自己没有照顾好女儿,对不起女儿,对不起这个家呀!可是,埋葬了女儿的当天,他就顶住世俗的压力,强忍悲痛,毅然登上了讲台。因为在那里,他还牵挂着更多的孩子!
我不能想象,他瘦弱的身体里,到底包藏着一颗多么坚强的心脏?使他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苦痛,扛起如此不堪的沉重,能够把生活所有的苦涩吞入腹中一滴不剩,能够将人间最甘醇的大爱分毫不取地留给学生,能够铸造这样一种至善至美的灵魂,打磨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生命!
像王金木老师一样,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又何止千万?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他们依然坚守着一块心灵的净土,保持着一种道德的高度!是他们用心血浇灌着责任之花,用青春培育着希望之树,用生命诠释着人间大爱!他们的爱无声无息,如初春细雨、夏夜凉风、深秋甘露、冬日暖阳,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心田,守护着希望,播撒着芬芳!他们对学生的爱,能够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使人震撼,令人仰望!
篇7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将知礼讲德进行到底》。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是否想在一个文明懂礼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荀子曰:“事无礼则不成,人无礼则不生,国无礼则不宁”。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体现民族气质与素养。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承继前人以礼修身以礼养德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道歉时的一声对不起……
有一次,当列宁同志在楼梯狭窄的过道处下楼时,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却说:“不必这样,你端着盆水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后,他才下楼。这不就是一种知礼讲德的体现吗?
美国汽车行业巨头——福特总裁在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他便觉得有些灰心。他敲开了董事长办公室的门。一进门,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纸篓,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偏偏录用了我呢?”董事长说:“确实前面的几位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几个事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知礼讲德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社会责任感、能不能看见身边的小事、能不能弯一下腰,知礼讲德其实是举手之劳的。
篇8
Player of the Year
年终第一奖:德约科维奇这是德约科维奇首次问鼎此奖项。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多的选手为桑普拉斯六次,其次为费德勒和博格各五次。
Doubles Team of the Year
双打年终第一奖:布菜恩兄弟今年是布莱恩兄弟连续第三年、总共第七次获奖,兄弟俩也借此超越澳大利亚选手伍德布里奇的六次得奖,成为获此奖项最多的人。
Stefan Edberg Sportsmanship Award
埃德博格体育精神奖:赘德勒此奖项颁发给最具体育精神的球员,以ATP前世界第一埃德博格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和表彰他在1990年前后五度获此殊荣的伟绩。不过费德勒比埃德博格得奖次数更多,加E今年,他已经七度得奖,过去八年间只有去年一次被纳达尔夺走。
Most Improved Player
进步最快奖:博格莫洛夫
2011年,28岁老将博格莫洛夫将个人的世界排名从166位提升至34位。历史上获此奖项的名将有德约科维奇(2006、2007)、纳达尔(2005)、萨芬(2000)等。
Newcomer of the Year
年度新人奖:拉奥尼奇此奖项予以奖励表现最佳的新秀,从1990年开始颁发,今年花落90后小将拉奥尼奇。在历届得奖者名录中,以纳达尔(2003)、罗迪克(2001)、费雷罗(1999)、萨芬(1997)等最为人熟知。
Arthur Ashe Humanitarian Of the Year
阿瑟・阿什人道主义奖:纳达尔
今年由纳达尔获奖,以表彰纳达尔基金会为慈善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
Fans’Favorite
最受欢迎单打球员:费德勒
费德勒自从2003年首获最受欢迎球员殊荣以来,就再未让此奖项旁落。在费德勒之前,库尔腾(2000)、萨芬(2001、2002)曾当选球迷大爱。
ATPWorld lour,com Pans Pavorite Team
最受欢迎双打组合:布菜恩兄弟布莱恩兄弟在此奖项上的统治力达到惊人地步,从2007年设立此奖项以来,他们囊括了全部五届最受欢迎双打组合奖。
Comeback Player Of the Year
最佳复出球员:德尔・波特罗
因为手腕受伤,德尔・波特罗在2010年5月接受了手术,之后便处于休赛状态。2011年初,这位阿根廷大个子球员的排名甚至一度跌落至485位。之后他强势复出,到2011年底,他的世界排名提升到第11位,复出势头令人咋舌。
Tournaments of the Year
篇9
几年前,我曾在一家软件公司任项目总监,负责并管理公司所有的项目。选拔和任命项目经理也是我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这期间,我有过很多成功的项目案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一个发生了中途更换项目经理的项目。
这是一个国有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在任命项目经理的时候,由于当时人选有限,我按“惯例”,把L任命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公司过去对项目经理的选拔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一般有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喜欢重用年龄偏大,有名校或者名企背景,能说会道的人。L,30多岁,来自一家知名企业,自称带过100多个项目,能说能写,爱学习 ,不仅老板看重,我也很看好他。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团队组建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到客户现场召开项目启动会并开展需求调研。
项目启动会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客户的高层都会参加。作为乙方,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向客户灌输管理软件的理念、信息化成功的要素、甲方配合的重要性等信息。
启动会上所用到的材料一般通过PPT文件来呈现。公司有一个通用的模板,每个项目经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项目修改和添加所需内容。但是L没有根据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撰写,而是基本照搬了其他项目的原有内容。在演练时,他表述得很不流畅,看着PPT都出错。模仿客户的评审人员多问几句,他就更答不上来。对此,L以刚来公司不久,对业务不熟悉为借口进行解释。如果演讲不能增光添彩还不如不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建议他取消项目启动会,小范围跟客户讨论一下即可。
虽然我对L的表现并不满意,但用人不疑。我仍然在大小会上强调项目经理的权威,要求项目组的成员全力配合他的工作。
现场调研工作
按照流程,L需要带领一个调研团队去客户现场工作。鉴于他前面的表现,出于以防万一的考虑,我为他配备了精兵强将:一个是公司最资深的产品经理老白,40多岁,经验丰富;一个是参与过该项目的售前工作,熟悉客户,同时也是公司目前最好的实施工程师小杨。还有一个虽然是新员工,但能力和素质都不错,正准备担当另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可以说,这样的调研团队是很齐整的。
调研大纲和调研计划事先已经和客户确认过了。按一般流程,调研团队在现场调研分析之后再制定实施计划。
但到了现场后,客户认为前期售前顾问的工作已做到位了,提出不要再做全面调研,而是直接制定实施方案并现场评审,然后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对我们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该项目是以公司的产品为基础做的,二次开发工作量不是很大。客户不要求再做全面调研说明对产品的改动不大,只需要调整添加部分的用户特殊需求就可以了。
可是,原定计划一打乱,L就有点慌乱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发来的新计划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要求他先分组,一组写实施方案,由老白负责;一组调研客户化需求。
最后,老白负责的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客户评审。但项目组回来后我发现,客户化的需求调查很不充分。团队成员在汇报工作时也均表示了对项目下一步进展的担忧。因为他们感觉项目经理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次出差没有调研到客户的特殊需求,只是将以前已调研到的做了确认;现场调研工作主要以老白为主要提问人,小杨为主要补充提问人,L在现场基本插不上话;现场工作过程中没有阶段性的详细计划,对双方的工作安排以及相互配合没有很好的统一规划协调;每天的调研情况没有及时讨论汇总,等等。显然,调研团队这一次出差并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还得再去一趟。
我第一次产生了换人的念头。
换将
临阵换将,乃是“大忌”。尤其是在项目经理与客户接触之后,换人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
我开始反省自己的失误:太跟着感觉走了,当时,我就是因为L的外在条件较好而任用了他。
为了慎重,我找L长谈了一次,请他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令我失望的是,L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个新上任的项目经理,除了要有担当重任的决心和信心外,更要有扎实了解客户、项目和产品的精神,应当尽最大努力熟悉项目和相关的产品。L此前表示接触过无数与公司产品类似的产品和项目,并且都推广实施和应用过。但是,现在他却说自己对产品不够了解,信心不足。作为一个自称做过100多个项目的项目经理,L的表现实在是令我意外。
这次谈话让我下了决心:项目经理必须要换。
当我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发现L作为“项目经理”基本没有在客户那里留下任何印象。我知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换将机会。
在多方面考量之后,我选择了小杨。小杨虽然年轻,学历不高,文字能力也不强,但是胆子大,言语精炼,做事有思路,是公司老资格的实施工程师,跟过好几拨项目经理,业务上相当熟悉。按说以小杨的学历,是没有机会担任项目经理一职的,但是小杨有抱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经常学习提高业务知识,已经初步具备了担任项目经理的一些基本素质。
小杨接任项目经理后,积极团结团队成员,有难题时主动跟人沟通,依靠团队力量,最后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后来还被老板当作公司的样板工程,组织公司骨干进行现场观摩。
总结和思考
在这个案例中,我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选拔项目经理的时候,不能凭经验,跟着感觉走,要有一些科学的标准,至少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
1、业务背景。项目经理可以不精通技术,但是不能不懂业务,否则无法与客户进行交流。如果当初我首先拿这一条作为标准,好好考察,L立刻就会被淘汰。小杨虽然很多地方都不如L,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熟悉产品和客户。
篇10
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身为当地衙门小吏的宋江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还是伙同知名捕快朱仝私放了晁盖。
2、三打祝家庄
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二次进兵,遇扈家庄扈三娘,擒去王英,后林冲擒住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锄祝小三,结合庄民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3、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无事,上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城中有个在闲通判黄文炳,为人阿谀谄佞,平时竭力讨好蔡九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做官。发现宋江反诗,如获至宝,即向知府告发,说诗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有反意。宋江就被打入大牢。
4、怒杀阎婆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