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范文

时间:2023-03-20 10:4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言文两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言文两则

篇1

打开itunes主界面,首先在菜单中依次选择“编辑――偏好设置”命令,然后在弹出的“itunes”对话框中单击“高级”标签页,接着选中下方的“导入”选项卡,最后将“导入使用”一项下拉框设置更改为“使用AppleLossless编码器”,并把“读取音乐光盘时使用纠错功能”一项复选框勾中(图1),“确定”退出就可以了。

技巧2,试用iTunes音量调整功能

大家知道,如果想统一MP3的音量大小,让它们在播放时不再出现音量有大有小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某些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中去进行调整(比如MP3Gain),其实根本没有这么麻烦,假如自己电脑中现成就有iTunes的话,利用它便能轻松搞定。

步骤1,打开iTunes主界面,首先在“歌曲列表”窗口中按住“Ctrl”键一次选中需要进行调整的所有MP3歌曲,然后单击一下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显示简介”命令;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法律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first discussed three aspect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factors, namely: substandar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lack the sense of quality construction workers shallow.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quality constr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issues, legal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市的建筑规模急剧增大。然而在建筑安全的质量问题上却频频发生漏洞,不禁令人堪忧,已经成为千家万户关心的重点。我国为了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现在已经在慢慢努力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逐渐法制化以及规范化。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在如今的施工过程中,仍然频频出现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施工材料不合格

施工材料可谓施工的基础条件,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会为日后的建筑埋下安全隐患,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若是施工材料不符合标准,那么施工建筑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有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未达到国家的标准,属于伪劣产品,有些施工队由于工程中急需此材料,便只能凑合使用,还有的贪图便宜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都是严重影响质量安全问题的行为。

1.2 施工管理人员缺乏

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伍现在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虽然施工队伍往往不缺乏施工人员,但是若只是一味的施工而不进行质量监管,那么即使出现问题也是无法及时发现的。施工队伍的人员组成整体文化程度偏低,技术水平较低,很难完成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尖端工程。同时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的使用掌握起来十分困难。例如要想熟练掌握一项新机械的使用方法往往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过程,而施工人员为了逃避此项过程会选择用一些低端的机械来代替,这样在机械选用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发挥最大的施工效率。由于缺乏专业的施工班组进行固定长期施工,将会导致施工现场的杂乱无章,执行力度不够高。此外有些施工单位本身的施工水平不够高违法挂靠其他有资质的公司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现在大多项目的管理模式仍然是比较低级落后的包工头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的方式都比较落后,现已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

1.3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浅薄、安全意识差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与进度有时不能兼得,而此时有一些施工队伍便会选择放弃质量而求进度。为了谋求进度,施工管理人员一再放弃质量指标,偷工减料,节约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施工人员自身对于“重质重量”这一理念只是口头上认同并没有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落实到实际的工程中。

此外,据我们所知,奋斗在施工一线的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这类群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差,常常不顾后果的进行违章违法操作。在伤亡人数统计中,此类人的伤亡也占到了多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有些应该进行培训的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应有的培训,有些技术人员的培训又比较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经过培训后也没有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漏洞都是造成不安全后果出现的因素。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的法律法规

2.1我国建立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首先纵向管理是指由建筑工程的主管部门以及授权机构对其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由于这种管理是以纵向的形式贯穿于工程建筑的全部过程。而横向管理则包括工程承包单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的管理。

2.2 建设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

首先建设单位不能擅自将工程肢解然后将其发包给一些资质不够的建筑单位,而应该将其发包给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其次,建筑单位要对材料的采购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使用不合格材料的建筑单位要进行相应的严惩;第三,建设单位不得对承包单位的建设活动进行不合理干预;开工前应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否则不发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

2.3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施工单位在承包工程的时必须要有能够证明其资质与实力的等级证书,只有当其等级达到标准时才能对工程进行承包,当施工单位承包某项建筑工程后不得为了谋求利益将其进行转包或者分发给其他单位。此外,在施工前需要有一份完善的设计施工图纸,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得根据自己意愿擅自将其修改,更不能偷工减料违反合同有关规定。

某些施工工程的施工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因此在施工前最好对施工环境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判断,若风险比较大,则不能贸然开始进行施工。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

2.4 注重施工程序的管理

对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施工完毕后出现质量问题,将管理和控制转移到了施工前与施工中。一方面是要加强流域的规划,从中找到施工重点进行重点建设。另一方面是要在施工前保证施工过程中所需费用的落实,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要针对每个工程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程序,并根据每项施工程序完成后的效果来衡量此项工程完成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仍然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我国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建筑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争取尽量杜绝这类问题一再出现。

参考文献:

[1] 沈志军. 规范招标投标 确保工程质量[J]城乡建设, 2002,(05) .

[2] 朱美云. 工程质量问题的概览与思索[J]工程质量, 1999,(05) .

[3] 林奕禧. 论设计质量通病的危害及防治[J]工程质量, 2003,(05) .

[4] 徐波,赵宏彦,高小旺,李中锡. 法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和实施情况[J]工程质量, 2004,(04) .

[5] 萧利民,高显义. 关于工程担保和工程质量保险的比较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 2004,(09) .

[6] 朱宏亮,曹新宇.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的公平原则[J]建筑, 2001,(03) .

篇3

[关键词]征求意见稿;负债;计量

一、lASB开展改善lAS37项目研究的原因

(一)现行lAS37负债计量的标准是含糊的

1.lAS37要求,主体在报告期期末以形成现有负债支出的最佳估计来计量负债。应用指南对最佳估计的解释为,主体在报告期期末形成或向第三者转移负债需要理性支付的金额,理性主体以反映所有可能结果的概率加权平均额来支付。准则的指南没有消除最佳估计含义的含糊性,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常把最佳估计理解为最可能的收益、所有可能收益的加权平均数或可能收益期间的最大、最小值。

2.lAS37没有详细说明,在履行非货币性义务时,主体估计所需经济利益流出额应包括的成本。实务中,有些主体仅包括边际成本,有些主体包括所有的直接成本,有些主体加入了间接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有些主体采用他们支付给订约人为自身利益而完成义务的价格。负债计量标准含糊,缺乏明确的总体计量目标,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很难比较不同主体的财务报告信息。

(二)2005年修订lAS37征求意见稿所建议的方法仍不清晰

为解决lAS37负债计量标准的含糊性,2005年lASB了修订lAS37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删除了最佳估计,转而依赖于应用指南的解释,但指南对最佳估计的解释仍然不清晰。

1.负债计量的目标不清晰。主要表现为:(1)形成的含义是什么,取消或完成?(2)负债形成的金额是否与转移金额不同?(3)如果负债形成的金额不同于转移的金额,应采用哪一金额计量负债?(4)主体的负债不可能转移或因转移成本高昂而被禁止转移时。主体是否应该估计转移金额。如何估计转移金额?

2.主体现在取消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金额不是lAS37负债相关的计量,当负债到期时,主体很可能通过履行(非货币)义务解除负债。

3.对于主体估计未来经济利益流出额应包括的成本类型,意见稿没有提出指导建议,实践中的不一致依旧存在。

(三)现行lAS37与其他财务报告准则确认负债的标准不一致

lAS37要求负债引起的现金或其他资源流出主体的可能性很大时,主体才确认为负债,其他准则譬如lFRS3和lAS39确认负债不运用流出可能性标准。

(四)消除lAS37与GAAP主体确认交易重组成本的差异

lAS37要求,主体当宣布或开始实施重组计划时,应以重组交易的总成本来计量一项负债,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要求,只有在主体重组的单独成本发生时,主体才能以重组成本来计量一项负债。

二、修改lAS37负债计量的建议――ED/2010/1

(一)明确负债计量的目标

负债是指主体由于过去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它的解除将导致包含经济利益的资源从主体中流出。ED/2010/1规范的负债为其他财务报告准则未规范的负债,包括法律争端产生的负债、解除债务依法惩处的资产、其他环境债务以及契约变为有偿条件下产生的负债。负债计量的总目标是计量主体在报告期期末消除债务需理性支付的金额。金额通常是偿还债务所需资源的现值,其金额的估计要考虑资源预期的流出、货币时间价值以及不同干预期资源流出的实际资源流出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主体能以较低的价格取消或向第三方转移负债时,可以较低的价格计量。

(二)预期经济利益的计量

负债应反映事件的不确定性,其计量应以不确定将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为条件,而估计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预期现值需考虑结果的范围及其影响:一是识别每一可能的结果;二是对不确定事件发生所引起的资源流出的金额、时间作无偏估计:三是确定资源流出的现值;四是对每一结果的可能性作出无偏估计。预期现值是可能结果经济利益流出概率加权的现值平均数。履行债务所需资源流出的估计应合并所有相关未来经济利益流出金额、时间和可能性的有用信息。预期现值的计算没必要太复杂,有限的不连续的收益和概率数据提供了可能收益分布的合理估计。

如果用来偿还债务的资源流出是不确定的,主体需估计其预期价值(对所有可能的收益以概率为权数加权平均)。它不等于主体最终偿还债务的金额。若主体以现金偿还债务(解决法律争端)。计量负债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出额等于预期现金支付额加上相关的成本(法律费用)。如果负债是未来某一时期承担的一项服务,预期经济利益流出额是主体在将来时期为自身利益承担服务而合理支付给合约者的金额,在市场上存在此类服务的合约者,合约价格的估计用将来流出额比主体自身将来成本更客观。但当评价负债对主体资源的要求权价值时,主体应考虑所有可能的收益以及相应的概率。lASl8收入或lFRS4保险合同准则规范的交易引起的有偿契约是前述规范的例外,预期经济利益流出额是主体偿还合同债务而发生的成本。

(三)初始计量

主体以在报告期期末消除现时债务需理性支付的金额来计量债务。金额是以下3个金额的最小值:偿还债务所需资源的现值;主体取消债务必须支付的金额;主体向第三方转移负债必须支付的金额。主体不能取消或转移债务,且不存在主体能够以较低的金额取消或转移债务的证据,主体以偿还债务所需资源的现值来计量。主体取消或转移负债必须支付的金额是指签约方或第三方的要求价加取消或转移的成本。

(四)后续计量

主体需要在每一报告期期末调整负债的账面金额,使其等于期末主体解除现时负债需合理支付的金额。时间推移产生的负债账面金额的变化确认为借款成本。变化包括资源的预期流出、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最终资源实际流出不同于预期流出风险的估计变化。估计是主观的,估计不仅要忠实地反映报告期期末的条件,而且估计的变化要忠实地反映报告期间条件的变化。估计依据的因素包括主体管理判断、相同交易的经验以及专家建议、报告期期后事件提供的补充信息。

三、ED/2010/1对lAS37负债计量的合理性

(一)统一lAS37和其他财务报告准则确认负债的标准

负债定义的界定更清晰、完整,强调负债是主体过去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其解除导致包含经济利益的资源从主体中流出,改变了现行lAS37负债引起的现金或其他资源流出主体可能性很大的规定,统一lAS37和其他财务报告准则确认负债的标准,使整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一致性增强。

(二)精确化现行lAS37负债的计量标准

ED/2010/1对或有负债计量的规范更加精细化:一是负债的计量建立在准确、客观、科学的假定基础上,利用尽可能取得的一切资料,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环境等各种可能的因素,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来真实反映主体的负债水平,保证了新会计准则的未来实用性。二是负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的标准更加明确、具体,缩小了会计人员会计操作空间,增强了不同主体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三是负债计量总目标的设立,预期经济利益计量技术的详尽解释,解决了2005征求意见稿的不足,提供了详细、可行的会计实务操作指南,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状况信息理解的难度。

(三)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缩小,逐步实现趋同的目标

lASB和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6年2月发表了包括lAS与GAAP逐步趋同的理解备忘录。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lASB加快了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等准则的联合项目的研究,ED/2010/1的使双方关于或有负债会计规范问的差异减少,逐步实现了趋同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我们从教材用字和2500常用字的比较来看,教材中文言文用字现象凸显,也综合反映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在当初选取汉字时没有考虑到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的情况。而在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意见稿)在第三级汉字就专门列出了部分中小学文言文用字。我们对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和文言文用字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阐释,也为研制基础教育教材分级字表打下基础。

我们对四套语文教材数据库中对2072篇课文进行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标注。其标注方法是在数据库中新增加了一列即为“yuyan”列,再对四套教材的所有文言了“g”的标注符号,即其古文的首字母“guwen”。被列为文言文范畴的大致有:古代诗歌,如《古诗两首(春晓、村居)》;寓言故事,如《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古代散文,如《短文两则、》、《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代小说,如《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等。

一、 四套教材共有和独有现代文和文言文篇目分析

在现代文统计过程中,我们通过检索查询得出:

共同出现在四套教材中的现代文课文共7篇,分别为《詹天佑》、《乌鸦喝水》、《快乐的节日》、《家》、《海燕》、《春》、《背影》。共同出现在三套教材中的现代文课文共28篇,分别为《社戏》、《草原》、《吃水不忘挖井人》、《翠鸟》、《大自然的语言》、《凡卡》、《故乡》、《和时间赛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皇帝的新装》、《济南的冬天》、《七颗钻石》、《白杨礼赞》、《秋天》、《珍珠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司马光》、《松鼠》、《苏州园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叔叔于勒》、《我是什么》、《小小的船》、《小英雄雨来》、《永生的眼睛》、《雨后》、《掌声》、《穷人》。这35篇课文在四套语文教材中显示出很强的共有率。现代文篇目中只出现在一套教材中的共有1300篇。从四套教材的独有篇目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四套教材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文言文统计过程中,共同出现在四套教材的文言文课文共7篇:《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范进中举》、《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出现在三套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共7篇:《马说》、《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口技》、《曹刿论战》、《醉翁亭记》、《三峡》。无疑是说明这14篇非常经典,值得学生学习。而四套教材中独有的文言文共有192篇。

二、 四套教材课文数及文体分布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四套教材在总课文数上还是有较大的差别,语文版以552篇课文领先,列为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课文数比《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我们在后期教材数据库中补录了小学低年级的拼音识字部分的课文。)而苏教版最少,为470篇课文。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课文数居中。

其中,现代文部分人教版名列第一,为469篇。北师大版和语文版教材依次为435篇和422篇。苏教版最少,为422篇。

文言文部分中,语文版有文言文98篇,名列第一。北师大和人教版排第二、第三位,分别为74和72篇。苏教版最少,只有48篇。

在整个四套教材2072篇课文中,现代文比例占85.9%,而文言文的比例占到14.1%。相比较而言,现代文由小学占绝对的优势92.5%到初中部分下降到72.3%,而文言文则由小学部分的7.5%上升为27.7%。目前我国语文学界有一个呼声,想提高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大致要把文言文提高到占整篇目的20%―30%。看来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还要吸收更多优秀而经典的文言文来加以补充。

三、 四套教材现代文和文言文用字情况考察

我们分别统计了四套教材的现代文和文言文用字情况。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在四套教材中,现代文和文言文用字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文言文的文本占有量为14.1%,而在汉字总数中却只占有7.2%。现代文的文本数为85.95%,而汉字总数却占有92.8%。这说明整体上文言文的篇幅较现代文为短小精悍。在字种上,文言文的字种也较现代文少,只有3570个,而现代文高达4794个。文言文和现代文字种共有3293个,文言文字种不见现代文的为277个汉字,现代文不见文言文的字种为1495个。

文言文按频次和文本的降序排列前20位的:不、一、人、有、无、日、天、中、之、下、上、也、是、为、时、其、见、以、出、二。

现代文按频次和文本的降序排列前20位的:的、一、了、我、是、不、在、他、有、人、来、这、上、着、们、地、个、子、到、大。

文言文字种累计频率由高到低的前100位为:不、一、人、有、无、日、天、中、之、下、上、也、是、为、时、其、见、以、出、二、者、大、子、而、来、两、里、与、自、知、山、何、于、水、行、此、在、得、然、三、可、诗、如、风、相、白、月、生、首、后、入、至、古、欲、能、千、去、所、十、家、曰、又、我、明、长、问、间、从、四、声、百、东、则、地、花、小、望、夜、将、头、已、故、今、万、未、心、闻、年、道、过、处、西、前、若、云、言、作、身、说、门。

现代文的字种累计频率由高到低的前100位为:的、一、了、我、是、不、在、他、有、人、来、这、上、着、们、地、个、子、到、大、里、小、就、说、那、天、你、下、也、去、时、得、看、出、中、过、么、和、起、要、生、为、可、把、多、好、没、家、都、它、只、年、然、儿、还、以、后、自、又、会、样、头、水、国、面、能、她、心、从、想、而、道、开、成、声、长、很、走、花、对、老、像、学、发、见、用、前、手、回、山、于、树、种、什、亲、动、高、给、两、边。

文言文独有的字种(277个):孰、辄、妾、嗟、裘、鸢、梓、挈、俟、邈、弈、诎、讫、篁、樽、、邹、霪、畚、麾、壹、鬲、髫、瞑、滁、龀、阡、臧、戾、恁、畎、蹴、盂、浔、陟、恂、鞯、媪、柝、瑜、圉、蹰、烨、踣、徇、鬟、、琊、沔、、诹、廪、殂、濯、、枥、蔌、、鬻、闾、壬、觥、雎、媵、彀、牒、、彪、怫、眦、衽、妪、狎、鲋、樾、沆、暧、壕、谯、挛、尻、阚、姝、砀、仕、戟、瘘、竦、莅、巳、疠、兕、傀、、颍、苫、刈、祗、沂、杵、赧、逑、曩、隳、恚、倩、鼍、鼋、、、蒹、湄、、、罾、蚩、髑、捱、鸱、、鸨、踟、笞、踔、骖、晁、、坼、淬、蹉、槎、迨、徂、腠、郸、、、、萏、艟、婢、揲、葆、郴、黜、樗、杓、纨、僮、缇、逖、跎、缃、、廨、歆、跣、斡、隰、铣、寤、麝、、觞、荏、穰、轫、襦、溽、蓍、、狲、闼、菽、、、鸶、旃、诤、卮、趱、、舴、、揸、札、缒、擢、缁、谘、偬、俎、贽、轾、、骘、纣、麈、踬、、炀、泫、薰、、湮、悒、昱、雩、渝、茔、堙、郢、牖、、菅、泾、、逡、镬、赍、笈、暨、蛱、亟、倥、逵、馗、箜、僦、、獗、橛、蹶、、旰、鲂、、悱、舸、燔、蘅、篌、猢、濠、曷、庋、邯、菡、辇、琨、、、愍、、铙、箝、愀、、丕、、鄱、皤、裣、蓼、琏、、赉、卯、泖、袂、艨、艋、垆、蒌、荛、、蕖。

四、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四套教材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汉字使用的情况如下:

(1)教材中现代文与文言文用字差别很大。汉字总数上,现代文使用了1494 383个汉字,而文言文仅使用汉字115766个。字种数上,现代文字种略多,为4794个,而文言文字种为3570个。

(2)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汉字频次、文本分布和累计频率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3)文言文课文长度比较短,用字比较分散。文言文课文的高频用字比普通课文更集中,而且是越高频的越集中。这点结论与张红武在分析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得到的文言文用字情况相似。

我们还曾经就四套语文教材覆盖率占前2500教材用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中的一级字作过比较,发现前2500教材用字不见于一级常用字的有281个。其中有230个出现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二级常用字(2501至3500字的1000字)。也就是说还有51个汉字未出现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按频次排列如下:曰、吾、矣、哇、惟、哦、莎、羚、炳、焉、汝、迪、蔺、弗等。我们还发现了教材中常用的文言文用字没有出现在常用字表中,如文言文常用的高频用字,例如曰、吾、矣、汝、弗、哉、耶等。吴格明等在对四套初中实验语文教材用字分析中,也阐述了相似的观点。“在这些非常用字中,频率较高的有‘曰’、‘吾’、‘矣’、‘汝’等文言用字,这些文言字出现是有必要的。”对文言文用字的调查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教材中文言文用字和文言课文的情况,同时也为最后研制教育教材分级字表服务。所以我们在比较教材语言和分析教材语言的特点时,必须分析和考虑教材对象语言中的文言文用字情况。考虑到文言文多出现在第四学段,我们在研制分级字表时必须建立在文言文用字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候还要采用人工干预的方法来实现字表的研制符合教材语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红武.基于语料库的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语言统计与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2] 吴格明,等.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文字频统计分析.课程・教材・教法, 2010(4).

[3] 周美玲,苏新春.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用字状况调查及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9(4).

[4] 苏新春,等.教材语言的性质、特点及研究意义.语言文字应用,2007(4).

[5] 李镗.中小学语文课文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语言文字应用,2000(3).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5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公允价值;可靠性

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国内、外会计领域相关学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相应蓬勃发展起来,大量的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暴露无遗,传统计量方法既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又无法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与之相对,顺应金融发展,且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价值的公允价值的产生,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具备更高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质疑,及时反映收益而滞后反映损失,暴露出会计信息中缺乏稳健性。因而,在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对会计稳健性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应用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会对会计计量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ISA32中指出,公允价值是在自愿、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据以用行交换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金额,也称为公允市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相关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而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指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负债按公平交易中熟悉状况的交易当事人自愿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清偿的金额。不同的表述定义,同时包含了交易双方是自愿的,且是无关联关系的公平交易,都是交易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所达成的金额。公允价值的金额的确定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判断,并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的基础之上的:一是基于假想的交易实现公允价值的初始确认;二是公允价值是估计价格而非精确的确定价格;三是以市场为基础。上述的三个假定需要同时具备,才能真正反映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局限性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是对历史成本计价的重大突破。公允价值计量克服了会计计量滞后和过于谨慎的问题,其核心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即市场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两个主要计量属性的确定。公允价值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能够及时反映利好和不利消息,并不存在确认的不对称性。正是由于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反映市场经济信息,美国将公允价值运用到金融界的会计计量体制,以适应金融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允价值的应用更加的广泛。

然而,公允价值本身是一种假设的、未实现的理想交易状态下的价格,具有非客观性,在追逐利益的驱使下,交易主体在计量中往往及时乐观得反映收益,对于损失则会滞后反映,或者出于避税的目的,提前确认损失,操作利润。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里,过于敏感快速的反映收益,过于谨慎的反映损失,让公允价值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二、会计稳健性对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影响

(一)会计稳健性概述

稳健性原则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中早有体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制订企业会计准则时,稳健性原则就已经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项基本原则。会计稳健性又称为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既不能高估资产也不能低估负债,对于市场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在现有会计政策下,选取的会计处理方法要充分确认损失,合理确认费用,而不确认可能存在的收益。

从会计稳健性的运用看,会计稳健性充分考虑了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并可以从会计报表中准确得阅读出这种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所需的风险分析信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保障了企业能够准确意识到风险和危机的到来,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从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关系看,会计稳健性是一种限制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与公允价值是既统一又矛盾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都旨在为企业相关利益人提供有用的信息,矛盾主要体现在两者对不确定收益的确定上。稳健性基于谨慎的特点出发,对不确认条件下的风险要充分反映,而对于可能存在的企业收益不予确认,而公允价值计量会同时考虑市场不确定条件下的损失和收益情况。

(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影响

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假设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造就了它的局限性,加上我国市场环境并不成熟有效,存在大量的非市场性因素,市场价值难以由市场价格真正反映。当市场出现持续性且非理性的上涨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相应的收益调整也会因此而虚增被夸大,这种由于市场非理性造成的收益不确定,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应用会计稳健性原则,当市场存在持续非理性的上涨等不确定性时,要求企业不高估资产和可能的收益。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因此形成了矛盾体,不确认可能收益的会计稳健性原则会影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市场价格提前确认企业未实现收益的公允价值,使企业不会轻易快速确认未实现的收益,保证会计的稳健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可见,会计稳健性对公允价值计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会计稳健性原则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一)实现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关系的协调

我国目前的市场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因而要建立自由开放、充分活跃的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充分自由的交易场所,进而保障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一致性,充分实现了公允价值的公允后,就要正确处理好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统一协调关系,在会计稳健性原则下实现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当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冲突时,为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既要合理确认可能存在的利益和损失,也要在市场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会计稳健性原则,不高估资产,不快速确认收益。例如,对外界投资者和公司股东来讲,净利润和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相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价值和对过去盈利状况的反馈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下可能出现的由于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产生的损益调整要符合稳健性原则,并尽量减少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对于必须确认的收益,可直接作为其他综合损益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项下,减少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篇6

一、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纵观全国各省市201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人物传记为主,历史事件次之

201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选材,有个现象值得关注:人物传记和历史事件成为命题者青睐的对象。抽取包括全国各主要考区和课改区的100份试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以《五柳先生传》《陈禾》等为代表的人物传记作为命题材料的计51个考区,将以《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隆中对》《晏子使楚》等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作为命题材料的计30个考区,二者占文言文阅读选材的81G。这些材料,要么语言精练、用词典范,要么思想深邃、给人启迪,兼具选拔考试和延伸教育的双重意义。

2.选文内容浅显易懂,注重熏陶渐染

“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所抽样的100份试卷中,无论是从选材形式还是从所选材料上看,文言文阅读在选材时大多切合了“浅易”这一课标要求,即便呈现的是稍难的阅读材料,命题人也一般会在文后附上简明的注释。如山西卷的《慎终如始》一文,命题人在文后对“受图定鼎”“贻厥孙谋”“垂拱岩廊”“万乘”等较难理解的字句一一作了注释,从而降低了考生阅读文言材料的难度。

命题人在选材时,还特别注重所选作品对考生人生的指导和启迪。选文有表现自然风物的,如(北京卷、云南曲靖卷)《三峡》记述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考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有言物论理的,如(湖南常德卷、青海西宁卷、黑龙江齐齐哈尔卷)《河中石兽》启发我们“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有吟咏人文历史的,如(湖北黄石卷、湖南永州卷)《O权劝学》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抒写人生感悟的,如(贵州铜仁卷、湖南张家界卷)《鱼我所欲也》告诫我们“人应保持善良的本性,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3.课内课外并举,对比阅读比重增加

在所抽样的100份试卷中,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包含课外文言语段的考区为63个,其中以课内外对比阅读呈现材料的考区为43个,较之2015年随机抽样的100份试卷,两者分别增加了11个和8个。根据目前的选材情况,我们可以预见,这一“课内课外并举,对比阅读增多”的选材特点,在今后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中会进一步强化。

二、文言文阅读的设题及解题

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设题方式一直都趋于稳定,由过去的“言多文少”转变为现在的“言文并重”,考查方向从单一知识能力的考查转变为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即既考查“文言”也考查“文章”。从考查角度来看,对“文言”的考查,主要涉及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等;对“文章”的考查,即考查对文言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筛选与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感知情感态度、揣摩评价探究等方面。从题型来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拓展题等四种题型。下面以2016年云南昆明卷文言文阅读真题为例,探究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设题及解题规律。

【真题回放】

阅读下列两则文选,回答问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①殊:根本。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咸: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具体考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解析】(1)“食”的本义是“食物”“粮食”,用在“再”(两次)的后面,“食”就活用为动词;也可以运用“语境推断法”,“日”和“食”两个名词连在一起用,“食”就作动词,意思为“提供食物”“给饭吃”。(2)理解“被”的意思,可运用“课文迁移法”,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字可类比得出,这里的“被”是通假字,通“披”,意思是“穿”。同样,第(3)(4)题中的“遗”“咸”,都可运用“课文迁移法”来释义,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字可推知“遗”是“给予”的意思,从“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的“咸”推知“咸”为“全”“都”的意思。解释“咸”字,也可用“成语印证法”,从“老少咸宜”“百废咸举”等成语来推知“咸”的意思。

【答案】(1)提供食物 (2)通“披”,穿 (3)给予,赠送 (4)全,都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具体考查“则”“以”“而”“为”的用法和意义。

【解析】解答这类题时,应先通晓词语所处句子的意思,再推断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对“则”的理解,前一个可运用“语境推断法”,“则”表示“俟其欣悦”和“又请焉”之间的承接,也可运用“代入检验法”,由“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的“则”推断其意思为“就”;后一个可运用“语境推断法”,“则”前后内容之间为转折关系,“则”译为“却”。C项,对“而”的理解,可用“语境推断法”,观察“而”字前后内容的关系,判断出“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的“而”前后内容为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的“而”前后内容为转折关系。D项,对“为”的理解,可运用“词性判断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的“为”是动词,意思是“作为”,“其印为予群从所得”的“为”是介词,表被动。B项,两个“以”后面介绍的都是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都译为“由于、因为”。

【答案】B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析】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解答本题先用“替换法”,把“媵人”替换为“仆人”,“汤”替换为“热水”,再用“对译法”,把“以”译为“用”,“乃”译为“才”,“和”译为“暖和”,然后一一代入句子再行翻译,尽量做到词句顺畅,表意清晰。

【答案】仆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盖(我的)身体,(我)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历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 句\&学习态度或方法\&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一心向学\&乙文: B \&循序渐进\&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对比阅读的能力。

【解析】本题相对简单,根据表格中左右两项的对应提示,很容易就能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提炼出相应的学习态度或方法。

【答案】示例: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

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 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

理解文言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步 骤\&解 说\&审清题干,排除干扰\&题干信息是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楚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要求是否高度一致。\&回归原文,揣摩用意\&题干所给的信息是孤立的,但做题时不能孤立地妄加揣摩,而应带着题干信息回归原文,把握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以文推断,概括品性\&依据文章语句,透过故事情节、人物言行、议论评价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概括性格品质。\&]

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写法、表现内容和表达情感或主题三个角度去分析。

【答案】都是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能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总结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甲文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条件;乙文肯定默诵是熟记书本内容的有效手段。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中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1.夯实文言基础,归类识别整理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既是理解和把握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词释义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属基础等级考查的必考题型,考点包括常用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虚词辨义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难点,常考的有“之”“而”“乃”“其”“为”“以”“因”“于”等,初中阶段考查的虚词虽然不多,但由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进行大量的诵读。对课内所学的每篇文言文都要熟读,最好达到背诵程度,以培养文言语感;对所学文言文篇目的课下注解做到时读时记,以便形成积累。二是归纳、整理。对学过的文言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采用分课制作卡片的形式,一课一卡,帮助记忆。

2.善用联想迁移,学会以内养外

篇7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将情感纽带抛向学生,并把作者、老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一种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

1.有机插入故事

文言文内容大多可以与生活轶事、处世哲学、历史典故联系起来,因此可从文言文的本身特点着手。教学“伯牙绝弦”时,我让学生搜集与“伯牙绝弦”有关的故事、典故。“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何为知音?”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好的故事,然后引进“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述说故事梗概:春秋战国时,晋更上大夫俞伯牙至楚国修聘。于水路返回,途遇风雨停于荒山断崖之下。因触景生情,萌发琴兴……琴罢遂摔琴谢知音。学生听了故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为课文理解提供了背景,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更深入了解,整个课堂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2.尝试角色体验

在创设情境时,角色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充分利用角色互换体验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入学习的情境,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学生体验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我有效运用了角色互换的接话游戏。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想他们当时的心境?……师: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再想想他们当时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心境?分角色体验:(让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补充)孔君平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不简单”“汝乃聪惠之极也!”“吾本戏儿,反为儿所戏。”杨氏之子笑着答曰:“惭愧,惭愧。”“多谢夫子夸奖。”“见笑!”“请夫子多多包涵。”

寥寥几行字所蕴含的内容却非常多,教师带领学生沉浸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依据当时的环境、气场,想人物之所想,悟人物之所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之境界,实现读者与文本中人物情感交流的和谐共鸣。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文言文教学有时会比较枯燥,恰当运用形象直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不足。音乐图像它能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课文情境之中。我在带领孩子们学习《伯牙绝弦》时,以古典乐曲创设情境,当学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之时,哀婉的音乐一响起,学生的情感被调动渲染起来,静静地沉浸在哀婉的乐曲里,师问“知道为什么音乐变得如此忧伤了吗?你从文中的哪个句子感受到的?”学生体会,课件再次播放琴声,悠扬低沉的音乐缓缓响起,或抑或扬,或急或缓,忽然琴弦中断。师问“你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了什么?”……古色古香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素雅哀怨的氛围,古典乐曲的妙用,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在余音缭绕中,老师和学生共同领略伯牙的悲喜之情,见证了伯牙对友谊的忠诚。

二、在“吟咏诵读”中积淀

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上,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读、记诵。”熟读和背诵能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起来。吕叔湘先生一直强调文言文教学“要从根本处做起”。这个“根本”就是“读诵”。

1.范读引导

文言文由于句读及生僻字等,学生较难读准读通,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范读要抓住重点、难点:如,“杨氏之子”学生诵读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最后一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特别强调不能诵读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因为停顿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伯牙绝弦”中,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文中“兮”“若”的连接、停顿的地方不能错位。对于上述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掌握文言断句、句读的规律,学生就会在跟读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产生自己诵读的愿望。

2.情趣诵读

此外,教学文言文时,还可以根据文本的自身特点展开有情趣地读。“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很适合“争辩读”,于是教学时我安排同桌同学一起“辩日”。同桌甲:“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同桌乙争辩道:“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同桌甲不甘示弱:“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同桌争辩之后,接着指名学生“辩日”。此时安排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目的是给其他同学做好示范,最后师生“辩日”。教师通过语速变化(加速)、增加词语(非然、非然也)等不断点拨、激发、感染,随着辩论的激烈,学生的情绪高涨,辩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内容,熟读成诵。

三、在“推测猜译”中辨析

在阅读教学中人们遵循科学规律摸索出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由已知猜测未知,通过合乎逻辑的推测揣摩,最终理解所读材料的意义的一种阅读方法叫“猜读法”。引用至文言文中称之为“猜译法”。教学时即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借助一定的提示注释辨析猜译探究学法,这种方法召唤学生的阅读期待,能够激起学生思辨的情趣。

1.联系语境分散猜译

一些字词在文言文中比较活跃,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截然不同,因此要根据上下语境细读品味,分别猜译方能知其意。“学弈”中“之”字出现六次之多,如果把每个“之”的答案都摘抄到黑板上,花不了多少时间就了事,但是这样做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且毫无挑战可言。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大声朗读,后默读并猜一猜每个“之”的意思有何不同,特别提醒“之”字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要充分联系上下文,知道大致的意思。学生通过比较辨析,猜测“之”的用法。这种猜译学生是主动去完成的,记忆特别深刻。久而久之,猜多了,学生就敢猜,习惯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2.结合注释整体猜译

结合注释,整体猜译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教学“学弈”,首先让学生读,通过大声朗读,读通弄懂其内的节奏,然后要求学生静思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请你借助课后的注释,猜猜看,这篇文章大致说了什么意思。”尽管学生说得并不全面,也没有把关键的字词翻译出来,但是此时获得的成果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学生获得了成功后的欣喜。学生觉得自己的猜想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猜译”不仅涉及文言新知与旧知的关联汇通,还涉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区别与联系、个体经验与新概念之间的差异,课堂气氛活跃,激起思辨。并且当同学们积累到一定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后,即使遇到没有注释的文言文,他也敢于尝试着去猜,而非束手无策。

四、在“随机拓展”中提升

小学期间,教材安排的文言文内容只有4篇,仅靠教材中的几篇文章的教学保持学生长久的兴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需适时、随机地出现文言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早起步,积少成多。

如,选取原文的文言文对比阅读。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来自于古代的故事和名人格言,但又以现代文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的。这些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就会。此时若选取原文的文言文进行对比阅读,则既提早让学生接触了文言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第八册“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读懂了现代文的故事内容之后,我在大屏幕出示“扁鹊治病”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篇8

《陈太丘与友期》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之第二则,编排在第五单元最后一课。单元课标要求:“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此前学生仅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三篇文言文,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及学习方法习得均处于初级的启蒙阶段,因此,学生需要积累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此故事主要记述了陈太丘之子,七岁儿童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对话背景:客人无信。对话内容:客人无信,且对子骂父,元方据理斥责客人无信无礼。对话结果:客人服软,“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执信明礼、落落大方、正直不阿,维护自己及家父尊严的智慧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故事对公民道德建设、对净化不守信诺的社会风气具有弥足珍贵的社会价值,是对学生进行知礼明义、方正诚信教育的好教材。

此文语言简洁、叙事完整、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且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大人与小孩的比较凸现主题,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教学用书之“教学建议”指出:“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取向】

一、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把握节奏、感情基调,体悟情景、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探索文言文直译的基本方法,积累“去”、“舍”、“委”、“引”等常见文言词语。

③读懂文意,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以“诵——述——探”为主要教法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揣摩故事蕴含的深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故事对净化不守信诺的社会风气弥足珍贵的社会价值。

②认识“信”“礼”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诵读感知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发展思维。

②难点:文言基本知识的积累。

【教学脉络】

一、视频故事 激趣导入

浩浩历史长河,泱泱礼仪之邦,沉淀了中华民族许多优良美德的故事。现在请先看一个小故事,然后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故事蕴含的美德……这是一个千古流芳的诚信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之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这是怎样的一则文言故事呢?(屏展课题 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欣赏故事

1.文学常识

①请看129面注解①。

②请齐读屏展补充的作者、作品基本信息。

对于这则故事,我们主要采用“诵——述——探”的方法来学习;这里将开展“三读”。

2.创境导读,断句正音

①屏展、师述导读要求。

A.请注意“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友人惭”(cán)中加点字的读音。

B.体会“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元方入门不顾”怎么读合适。

②教师随Flas朗读。

③回屏,学生齐读“导读要求”中的六个短句。

3.学生畅读,体悟情境

① 屏展、师述畅读目标要求:

诵读目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读入情境。

动手:圈点重音;勾画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

②学生畅读课文内容,体悟情景。

③学生齐声扫读屏上去掉标点符号的原文。(检测正音、断句效果)

4.角色演读,再现情境

①屏展、师述演读目标。

演读目标:用心体悟表情、动作、语言,读出对话双方语气和态度的变化。

②单双两列学生(两名一组)转身对面,扮角色对话演读。

三、寻找钥匙 畅通文意

1.文言直译,六字秘诀

①课件展示:以故事第一句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直译的四种方法。

② 归纳发现四种方法:

A.加字:通过组词把古文中单音节词变成同义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换字:用现代文中意义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词。

增补:增加或补充省略部分。

留字: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官名、书名、朝代名等可不译。

B.补充两种方法

删字:删除某些凑足音节或标示结构的虚词。

调序:用现代文的语序调整古文中少数特殊的句式。

文言直译六字歌

加组词单变双

换替换意相同

增增补表意清

留保留不费心

删删除赘虚词

调调整特殊句

2.学生尝试,疏通文句

①学生带着“钥匙”,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放声畅译全文。

②翻译接力赛。(七个学生一人一句,其他学生边听边看屏展译文;学生对翻译简评)

③词语抢答赛。(屏展句子;为了机会均等,可不举手、不站起来,词语一出,脱口而解)

④学以致用

A.屏展“不期而同、瞻前顾后、舍近求远”三成语,

B.学生先解释“期”“瞻”“舍”的含义,再举出与此词含义相同的成语。

3.紧扣核心,复述背诵

①一生复述。(抓住三个环节:对话背景;对话内容;对话结果)。

②学生老师背诵赛。(齐背)

四、合作交流 解答问题

1.屏展交流题。

①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的言谈启示我们:做人要 。

②文章是通过 描写刻画他的?

③元方如何使友人由“怒”变“惭”的?他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⑤你认为文中有几人发怒?生活中怎样避免“怒”的发生?(梯度设问 引向生活)

2.学生合作解答

3.①题回答完毕,屏展“信”“礼”合“人”字画,同时板书,揭示其含义:“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已被中央文明委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五条中的一条。

4.展示②③④⑤合作成果。

5.归纳小结: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无信无礼、使他由恼怒变得羞惭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正直不阿的优秀品质,由此告诫大家做人要诚信明礼的道理。

五、自主探究 发展思维

这则故事语言简洁、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看点、学点,又有思点和疑点,请大家自主选“点”:与作品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社会生活对话,请各抒己见吧!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附:赛课后记

与所有赛手相比,我最大的劣势和最大的优势是:这课是我个人的课。从设课、谋课、疏课到锤课、熬课、养课,我几乎支取了自己教初中语文的全部积蓄。劣在它无法聚众之慧,优在我能据学生实情得心应手调整教学状态。较之他人,专家说:此课能获得教案、课件、讲课三项一等奖,主要有三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

1.煽旺了渴求出彩的情火。借助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人脉,我对不同地区十几所初中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不感兴趣、不知怎样学、为何要学它、味同嚼蜡的困苦问题。鉴于此,我确定走三步棋:①每到一处,必和全班学生在教室里共进早餐,在生活的短暂瞬间进行情感对接,相机熏陶。②宏观传递“导学路径”。让学生对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前路产生好奇心,用他们最感兴趣的词语抢答赛、翻译接力赛、背诵赛等方式催生兴趣,磁引他们急速蓄积知识。③赛场开课前,扔出极度尊重的问语——“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引爆出最真诚、最热切的企盼欲望。接着用“摄像机正见证着你的智慧和风采,看谁更靓丽!”煽引学生的情怀,被煽得心旌飘荡、激情澎湃的学生们,亟待展现自己的风彩。

2.扬起了愉悦竞争的风帆。这节课紧扣小学步入初中、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点,营造教学快乐园:①趣味浓郁的开头,润物细无声。用“杀彘教子”动画视频,载着学生精神旅游中悟出故事蕴含的美德,悬念式导入课文。②“三三五N”的结构模式,兴趣逐浪高。三读、三赛、五探究、N层面对话,形成了愉悦竞争的洪流。三级赛课中,我神奇地得到了相同的学生数:64人,且三女生数几乎相等。于是我从举手的数量、答题的速度、探究的质量方面,挑起了性别间的学习竞争;小组间的效果竞争,个人靓丽形象竞争。③激情四溢的寄语,共享长生果。“诚信是生活的盐,诚信是社会的阳光,诚信是全世界的通行证,愿我们都拥有诚信吧!”的结语,让学生吮吸着排比比喻的语言营养,揣着“诚信”的人生蓄电主旨,沉醉在快乐之乡。

3.点亮了信礼合人的心灯。在教学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我暗暗给自己加上了“师本目标”——教师自身所要达到、创新、超越的目标。七上教学用书“教学建议”指出:“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很多资料、很多教师,将本课的价值观浅留在学生能说出诚信的道理上。我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用ppt课件动态展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信礼合人”的字画。并边板书边诠释:“明礼诚信”自古到今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信”“礼”而合才算一个真正的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被中央文明委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五条中的一条;大家要用一生践行它!此刻,许多学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澄澈的眼神昭示——“信礼合人”点明了他们做人的心灯。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出了他们获得新知的畅快。于是教学的第五板块“自主探究 发展思维”:与作品中人物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社会生活对话时,水到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击中作品中人物要害的、反省自己的、针砭时弊的、质疑“过中不至”的、谈不诚信危害的……要有尽有、无所不有,由个人到群体,从国家到世界,他们把诚信的内涵深化、升华得淋漓尽致。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2.学会摘录,添加批注。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摘录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丰富了语文积累,又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可练字,一举多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常常转瞬即逝,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记录思维瞬间,将终身受益。

篇10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世说新语》两则,都预习了吧?能读吗?我们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刘义庆。

师:哪个朝代的?

生(齐答):南北朝。

师:对,作者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有谁知道朝代歌吗?

生:(沉默)

师:朝代歌会不会背?

生:(窃窃私语,有的翻开历史书。但没人举手回答。)

师:会不会背,夏商与西周,西周(此处教师就不能流利地背下去,然后说),到时问问你们历史老师吧!这两则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则,读文言文时,读的时候要断句。还有,志人小说就是直叙其事,那同学们说说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齐读)

师:非常棒。

师:同学们试着去看注释,翻译。注意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师:男生读一遍(男生齐读)。

师:我们试着翻译这篇课文。然后教师读一句,择几个重点词讲一讲,进而再翻译。(教师在讲的过程中,抓住了这样一些词:太傅、燃、儿女、纷纷、兄子、差、拟。讲法如下)

太傅:是官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局长、县长等称号;

燃:家庭聚会。

儿女:儿子、女儿。

纷纷:飘落的样子。

兄子:兄长的儿子。

差:大致一样。

拟:相比。

师:“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句怎么翻译?

生1:就像把盐撒在空中,跟雪一样。

生2:把盐撒在空中跟雪可以相比。

师:写比喻句的时候,怎么来写本体、喻体?

生1:白雪飘落就像把盐洒在空中。

师:纷纷飘落的白雪就像把盐撒在空中一样。这样就把形写出来了。

师: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柳絮:指柳叶细长。

师:即公大兄无奕女,谢道韫之女。(然后就翻译这个句子。)

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和晚辈的家庭聚会。

师:谢安组织家庭聚会,让晚辈们说说下雪的场景。

师:练习写一写下雪的比喻句。

(大概一分钟后,师又发话了,)写好了吗?请同学起来说说。

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从下雪的形态和动态来写。

学生开始沉默。

这时,下课铃响了。教师匆匆说了这样几句话,没有写好的下去继续写,下去读这两则故事。下课休息。

这堂课,从今天评课标准来看,特别是从课改以来的评价标准来看,是一堂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没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合作探究在当堂课几乎没有体现。从课堂教学效能来看,要用有效、高效和卓越的评价指标去衡量,这是不成功的课堂。至于当中存在的一些知识讲解的错误,笔者不再赘述。只是就这个常态课堂,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可见一斑。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困窘

一是生源质量急速下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欠缺。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出这些问题,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农村中学生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区范围内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出,造成更多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自然跟不上。同时,经济是决定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家长选择优质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条件好的家庭子女更多涌入城镇。故此,小学毕业留下读农村中学的学生自然在成绩上就有一定差距。

二是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现状堪忧。顾明远老先生曾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许多教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业务能力,都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存在年龄结构比例不当,学历层次不均衡,教学方法陈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据笔者对县域内乡镇中学语文教师统计调研来看,部分学校语文教师平均年龄达到45岁,少部分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却只有二十几岁;学历达标率虽然100%,但第一学历未达专科以上的占中学专任教师比例达40%,参加工作10年还没有外出系统进修学习的教师占学科专任教师的2/3。因此,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和教法陈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教育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刺激教师持续学习发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一定程度上,教师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决定教师工作水平的高低。农村地区,由于学校发展困难,学校经费来源不足,在众多经济环境的制约下,教师生活水平低下,付出没能和收入形成正比,绩效工资没能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情绪低落,“撞钟式”教学时有发生,更多是把课堂教学“任务化”,绝大部分教师不能主动研究和践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能自然不高。

四是学校硬件建设跟不上,现代教学设备不能走进农村中学课堂。现代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现在农村中学来说,班班通全覆盖的学校为数不多,绝大部分学校还不能与网络课堂教学接轨,教师接收课外教学资源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学参考书。即使有学校开通了班班通,由于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低下,也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普及通用技术知识也是当务之急。

二、有效解决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困窘的措施

鉴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能低下的困境,如何有效解决呢?笔者主要从专业的角度谈三个观点:

一是围绕学情,适当降低课堂教学目标,以求有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工具性,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但也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泛化的概念。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具体体现,就笔者的理解,工具性指语文是我们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它起到了人际交流、精神传达、文化传承等重要作用,也是所有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人文性,语文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门学科,任何文字,离开了人的开发利用和学习鉴赏,这是不现实的,人文性从始至终体现在学科建设中,在学科建设中要把人文性目标化、细化,目的是提高可操作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怎样才能落实好呢?必须根据学情适当降低教学目标,而不能好高骛远和面面俱到。以《世说新语》两则为例。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参书上有这样的教学建议,主要围绕“诵读――讨论――诵读”,并提出四点具体的建议:首先提出预习要求,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准备复述,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其次是诵读,课上复述故事要跟诵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然后完成练习第一、二、四题;第三,提出了导入环节指导;第四指导了课时安排。这些教学建议是较为合理的,但也只是针对人教版教材提出的一个广泛的规划建议,编者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提出了大方向。具体操作,还必须依据学情。翻阅众多教案设计,多半提法是这样的学习目标:

a.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b.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c.学习古人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这目标虽然具体,但还不够。就农村中学学生来说,预习环节一定要提前考虑到现实情况,根据学生基础分层布置预习任务;诵读环节是重要的环节,读在文言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至于导入,就是技巧的问题;课时安排是时间规划的问题。鉴于此,这堂课教师应确立这样几个最为基础的目标:

a.诵读目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成诵;

b.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教材和辅助工具书,了解作者,理解文言词汇,能大概复述这两则故事;

c.走进文本,体会文章中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美”。

对于这三个教学目标,前两个是基础的,第三个更多的体现了人文目标特性,难度稍大,但学生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是能完成对人物的简单评价的,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能明白的。可见,教学目标的明晰化是一堂好课的基础。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心准备,以求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应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雕琢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准备。如何准备?首先,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保证源头活水不断。余映潮老师说:“教师必须有耐心训练自己研读教材的基本功,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的基础。”“研读教材一定要依靠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要立足于自己的勤苦钻研。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在研读教材时,可以通过教学参考书,课外辅导资料,网络资源等媒介,因地制宜,以此厚积薄发;其次,合理准备教具,变抽象为形象。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文字体现形式过于单调和枯燥,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来,需要方法和技巧。就以教师教授《世说新语》两则翻译为例,单纯地逐字逐句译文,学生思想是僵硬的,可以用幻灯片以及教师自编对话短剧,用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粗略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文本,达到理解的目的。第三,合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人说,“教什么”远远比“怎样教”重要。这种说法是偏执的。“教什么”与“怎样教”同等重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朗读、讨论、赏析、讲析等手法开展课堂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完善对教育的认识,忠于职守,以求高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育这一行业注定生活艰辛,付出无限。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陶行知给我们从教与学上指明了方向。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践行的过程是艰辛的,所遇到的困难和承担的责任是非职业人所能理解和承受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要苦守这一职业,教师对教育的再认识非常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木村久一也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教师把职业倦怠带入课堂,缺乏积极进取、探索拼搏的精神,不去付出,不去想办法,教学效果肯定很差,学生自然学不到知识。只要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断探索和尝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指日可待。

余秋雨曾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我想,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很多未知,因此,才能时时迸发我们奋斗探索的乐趣,路虽艰辛,但作为行者,跋涉后所领略到的风景也是人生的一大慰藉。

参考文献:

[1]《陈洪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序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百度文库.

[5]《致语文老师》 余映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