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熟能生巧范文

时间:2023-04-07 16:0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语熟能生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语熟能生巧

篇1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能;熟练;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03-01

本文将探讨歌唱中技能的熟练与技巧训练的形成,亦指歌唱中基本攻和高数平之间的关系及其训练的形成。基本功和高水平之间的关系世纪上就是夯实基础和拔高的关系,也是循序渐进和飞跃的关系。每个阶段内以及阶段之间贯穿着量的积累和发展,量变的一定积累引起质变,对声乐教学来说,教师所给的联系曲目即是学生质变和量变的手段,又是量变到质变的标志和结果和标志。

在现在的高等院校的声乐教育中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技术僵滞,因为缺乏对比物所造成的分寸失调;另一种是学生自己不安于现状而做出超越阶段的行为,在教学中应该防止这些错误的倾向,倡导正确处理基本功和高水平之间的关系。

1.1熟练的概念

从心理角度讲,歌唱与发声开始的状态、口型的熟练,就是大脑皮层暂时联系系统的动力定型的形成,由于歌唱定型的形成,只要构成行动方式的前一部分完成,就会自动引起下一部分的进行,整套演唱行为既不必事先考虑,也不必意识的控制,而是自动的进行演唱。

1.2熟练的形成过程

发声动作的熟练是依靠长期练习而获得的,从整个意识行动来说,学生的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而熟练只是其中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是实现意志行动的个别方式。只有使某些行动方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才有可能有意识的把精力集中用来客服困难和创造性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初学声乐的学生,在练习初期,先是掌握个别环节,动作要领,初步掌握个别的孤立动作,然后,依靠意志行动进行反复练习各个孤立的动作。当孤立的多做熟练后再进行综合练习,使各个孤立的一系列熟练的动作结合为一体,形成了演唱的动作系统。熟练并不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本能,而是经过后天生活形成的。在声乐学习中,学会了各种有意动作,这些有意动作,通过多次有目的的练习后,就由不固定到固定,由不熟练到熟练,这样学生就逐渐掌握了完成各种意志行动的方式。

1.3熟练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现象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各种熟练的形成,都有基础的简单动作,这些基础的简单动作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总的来说,熟练进步得比较快。我们会观察到每个学生的识记率也有类似的现象。学生的进步存在以下现象:

1、起伏现象。所谓起伏现象,就是识记的速率是上下波动,起伏不定的。而且总的速率呈先快后慢的情形。我们叫它负加速变化。

2、高原现象。最鲜明的表现是在复杂的熟练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熟练发展中的暂时停顿现象。当某学生的联系效率达到某一阶段时,就可以停滞下来,不再提高。这种现象就是“高原现象”。构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最早的解释是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近些年来又新兴了两种新的解释方法,其一认为,因高原现象多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后期,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很可能是疲劳所产生的,使进步变得缓慢;另一种认为,由于旧有的发生方法不正确,开始时还勉强可以,越往后越力不从心。

3、生理限制。人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机体的能量,练习声乐的过程也不例外。一个人的生理能量是有限制的,熟练达到一定的限度时,人由于开始疲劳,练习曲线也就出现停滞的现象。新的突破就很困难了。像这样的最高记录通常称之为生理限制。

1.4影响熟练形成的因素

在熟练形成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制约着熟练的形成,其原因大致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种。

1、影响熟练的客观因素,首先是熟练活动本身的复杂过程。一个动作难度越大、越复杂,迅速提高的难度就越大。其次是学习条件和环境对熟练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条件对练习有影响,自然就会影响熟练的提高。

2、影响熟练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在生理的因素方面有疲劳和健康状况欠佳。我们都知道,疲劳对我们的各种心理既能和劳动能力发生强烈的多种的影响,也必然会降低熟练的质量。健康状况不浪也会影响熟练的程度。因此,在许多熟练的训练中,身体欠佳是不适宜进行训练的。

2.1技能、技巧的概念

歌唱发声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起来的动作方式。比较复杂的动作方式达到完善化就是技能。声音位置,声音共鸣,气息控制,声音控制等等都是经过训练,并在发声训练中形成起来的技能。技能也是一种完成行动的方式。一方面熟练是在已经具有基本技能基础上形成的,在没有掌握时,它是各种缓解动作经过练习后,已经达到的自动化的反映,歌唱与发声技能中的动作都是有意动作,他们不是身体某些部分的简单,机械动作的组合,而是身体某些部分肌肉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动作。

2.2技能、技巧训练的形成过程

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在艰苦磨练中形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练习都能达到同样的良好效果。有些练习可能较快的导致技能技巧的掌握,另外的练习可能收效甚微。有一些练习甚至可能使技巧达到高水平,另一些联系则只能使技巧处于低水平。

为了能使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技能技巧尽可能的达到高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歌唱与发声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有自己的特殊作用,教师在歌唱中一定要说明各种技能技巧的作用。只有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的练习中理解到了练习的重要作用后,学生们才能对刻苦联系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并始终使练习出于意识的控制。

2.要有正确的联系方法和步骤。学生对技能技巧的练习方法和步骤,由于自己不易察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开始阶段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和机能,以及发声动作器官的动作远离和要领,同时由于教师的师范,还会加快学生的视觉印象和动作体验,又便于学生将自己的发声动作与示范动作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联系的效率。

3.要正确掌握动作练习和速度。开始练习阶段,动作练习速度要慢,力求动作概念要领准确,在慢动作中体会感觉,使心理和生理一起参加动作。当慢动作准确性和熟练度形成后,再逐步加快速度。但是要注意,在动作加快速度练习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产生僵硬。

4.要把歌唱技能技巧编成良好的习惯,甚至要变成生活习惯。歌唱中的好多技能技巧不能单靠专门时间的练习,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学声乐的人,必须把生活中的说话当成唱歌读字的课堂,使之在生活中养成习惯的有绝大多数。总之,只要把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成为近似自主的习惯的动作之后,才能称得上熟练的技能和技巧。

结论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学,施教对象的乐器在人的身体里,看不到摸不着,因此,技能的熟练技巧的训练形成就是制造乐器、完善乐器和如何使用乐器的过程。制造乐器,使乐器正确与否,是通过发出声音效果来鉴别的。因此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和正确判断发声正确与错误的听觉能力,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好进度的适度感,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信心,明确发声训练的正确概念和观点,最终使学生们掌握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2]黄友葵.论歌唱艺术.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

篇2

3月12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星期一,我们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课。这节课里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她问:“比喻一个人把这件事情做了很多次,做熟练了,用一个四字词语表示什么?”我想了想,应该是“熟能生巧”可是我当时又没把握,生怕自己回答错了,就没敢举手回答。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的同桌举手了,他大胆地回答了“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老师表扬他,说他答得太好了,声音也很响亮,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听了老师对他的表扬,我非常羡慕他。我也非常后悔,虽然只是一次问题回答,我没有勇气举手,但是这使我知道我对自己好像没有信心。我应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认真,大胆地去面对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加油!

六指小学四年级:丁琳

篇3

关键词:课前积累 练习辨别 读书品味

一、起步曲(序曲)――课前积累、课堂练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学好成语应先从积累起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巧妙联系生活。如新的一年是羊年,我们可要求学生积累与“羊”相关或读音相同的成语,如羊肠小路、喜气洋洋(羊)、三阳(羊)开泰、扬(羊)眉吐气等。再延伸到十二属相,写出与自己属相相关的成语(如属马),可积累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马虎虎、马首是瞻等。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每天给学生一个话题(如积累“勤学苦练、机智善辩、和睦相处”的成语或典故),并在平时的语言表达及作文中灵活运用。并且建立“成语运用”素材库,与同学一起交流或复制。

课堂演练:教师问道,一年四季,在同学们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并运用积累的四季成语来描述一段文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了夏天:“六月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一会儿却来了暴风骤雨。前几分钟老师在讲台上讲《岳阳楼记》热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心不在焉;现在却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仿佛与范仲淹一起领略心旷神怡、荣辱皆忘的心情。怪谁呢,只能怪这变幻莫测的天气。伴着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进入了秋高气爽的时节,来到了硕果累累的果园,看到了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五谷丰登的喜悦之情。“一场秋雨一场寒”,慢慢地花鸟草虫都躲藏起来了(销声匿迹),寒风凛冽的冬天就要到了……)

伴随着传统节日的到来,也是我们积累成语的好时机。如:妇女节、劳动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可积累体现“母爱”“团圆”“爱岗敬业”“爱国”方面的成语。这样不仅积累成语,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敬长辈、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等各方面的情感。

二、交汇曲――课后练习

1.游戏练习随着同学们成语素材库的日益丰富,可以与同学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所接字同音即可)。如新年到来之际,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强词夺理――理所当然――燃(然)眉之急――饥(急)寒交迫――迫不及待――待人接物等。

2.讲故事同学之间可相互讲解所看到的成语故事,总结受到的启发,选出成语故事大王。

3.编故事由故事大王出示几个不相关的成语,发挥想象,编出内容丰富、富有情趣的故事。

这样一来,不仅丰富和巩固学生积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三、片尾曲――解题技巧

俗话说:熟能生巧。成语积累多了,即使遇到陌生的成语也能推测大体含义,为能顺利解答成语运用题,以下几种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注意成语的历史性,要以古解今,认清成语的整体含义,不可望文生义。如马革裹尸实指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易误解为死得很惨,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类似成语还有三人成虎、火中取栗、曾几何时、首当其冲、不赞一词、不知所云等。

2.注意成语的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3.区别字音相同、一字之差的成语。如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篇4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完《成语故事》这本书。书中每个小故事都非常精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之士准备为国效力而奋发图强。

  它的典故是: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祖逖,在十四五岁的时候,下决心要认真读书。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经常请教他人,到洛阳巡师访友,探讨学问,增长了知识和才能,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与名士刘琨认识,他们一起到州里做主簿。两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办公,晚上同住一室,互相切磋知识,畅谈人生理想。每到深夜,一听见喔喔的鸡啼声,两人就起来舞剑,一直舞到东方发白。“闻鸡起舞”成了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祖逖经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当匈奴攻陷洛阳,晋帝被俘时,他用自己的学识与才干夺回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看到祖逖能够天不亮就起床练习武艺,让我很感动。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军人,像祖逖那样为国效力。我也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大报效祖国。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书,书中的每一个成语都讲了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讲了一个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成语故事是: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去寻师求学。一年后,因为想家,他就回来了。妻子见状,就把织机上的绢帛剪断了,然后对丈夫说:“读书如果半途而废,跟剪断织丝一样。”乐羊子听了深受感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一去就是七年,终于学有所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来看这本《成语故事》书,你们一定能从书中学到很多成语喻意和人生的哲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我非常喜欢读书,暑假里我又拿出新买的《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津津有味的了起来。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一扇知识的大窗。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心肺,还有的回味无穷。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夸夸其谈,还要有实战经验。我们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记得再清楚,不会用一样白费功夫。做事都要以多练为主,熟能生巧,吸取“纸上谈兵”的失败经验。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我们的教诲。有些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还是明知故犯,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其实都不是,这些错误的频频出现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严格要求自己造成的。我们还会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去改正,这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

  《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他像一条江河源源不断的流入我们真实的海洋中。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许多书,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写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为人处世的、坚强意志的、求学求知的等等,这本书还图文并茂,每个成语既有出处、解释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在这本书里有100个故事,让我最喜欢的是妄自菲薄和目无全牛。妄自菲薄,是讲形容过于小看自己。讲的是在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帮助刘备打天下,建立政权,刘备死后,刘禅即位,可刘禅没有治国的才能,也胸无大志。而诸葛亮写了《前出师表》,在其中写到了蜀国文武官员为蜀国拼命效死,而刘禅也应该发愤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可以小看自己。这让我知道了,我们要正确地看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篇5

关键词:文化差异;成语;互译技巧

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形成的地域不同,人民的生产方式不同,两国的历史条件、、风俗习惯不同,故而形成了英汉成语的迥异。从形式上看,英语成语至少是由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结构和形式不像汉语成语那么整齐。汉语成语绝大多数以四字格式出现,结构比较规律。从成语的字面意义看,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既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也有相差甚远或截然相反的地方。英汉习语的翻译如果只注意对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错误。

一、翻译技巧

1.直译法

成语如在意义和用法上与目的语对等或基本对等的可采用直译,原成语中的比喻或形象一致,翻译时可直接使用,只要意思清楚,读得上口,就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还可以给读者一种生动感和亲切感。例如:From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the old theory.“an eye for an eye”condemned to death over nineteen hundred years ago,but still dying very hard m this Christian Country.一句中习语an eye for an eye出自《圣经》的《旧约・出埃及记》第二十二章,这里直译为“以眼还眼”,符合原文也能被中国读者接受,这个习语已被汉语吸收并固定下来。汉语成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可以译为“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not his temple”,既保留了形象,又简单明了。又如英语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every,we are dished.一句中have an ace up to one’s sleeve是西方玩牌赌博时事先藏于袖中的“王牌”,此句可直译成“除非你手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其他成语如: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a drop m the ocean沧海一粟,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祸不单行,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直译加注法

有些成语直译后,仍不能把原意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可采用直译加注释法。它们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含义的成语,翻译时多用加注或释义。例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流鳄鱼眼泪――假慈悲。The appl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are the sweetest.隔墙的苹果最甜――这山看着那山高。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end.鱼要腐烂头先烂――上梁不正下梁歪。The best fish swim(are)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轻易得到。

3.借用法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的英语习语形象比喻与汉语成语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时不符合中国习俗,但都表达同一个含义,这种习语在翻译中可以借用。例如: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如果译为“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梨”。不太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可以借用汉语的成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又如at(on)the Greek cal-ands.calends是古罗马人对每月的第一天的称呼,而在希腊古历中却没有calends这个概念,所以,如果说把事情拖到at(on)the Greek calends,那一定是永远别指望实现了,相当于汉语的“猴年马月”这种说法。其他成语如:

black sheep害群之马,to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大海捞针,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4.意译

成语和一般词汇不同,有它独特的结构和表现形式,很多时候直译或借用结果会令人费解或造成误解时,就只能意译。例如英语成语the apple of the eye来源于《圣经》里“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眼中的苹果”,就不能反映出该习语的本意,可以根据意思,翻译成汉语的“掌上明珠”。Mary and her mother are as like as two peas.不能翻译成“玛丽和她妈妈像两颗豌豆一样”,而应译作“玛丽和她妈妈长得一模一样”。再如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一句若把它译为“让别人的船只碎片作为你的船标”,则会使汉语读者误解英语习语的隐含意义,汉族人以陆地为生,因此把英语形象“船”替换成“车”,把它意译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语读者可以完全理解。而汉语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来自三国典故,如果直接译为give one’s en-emy a wife and lose one’s soldiers as well.可能令外国人费解,因此可改译为suffer a double loss in stead of making a gain。其他成语如:to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胡思乱想,hit the nail on the head说得中肯,击中要害,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

5.直译意译结合

这种译法既能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同时又能明白清楚地表达寓意。例如: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了牙,break the earth破土动工,wash off one’s hands洗手不干,Every flow has ns ebb.潮有涨

落日,人有盛衰时。There is n0 rose without a thorn.玫瑰皆有刺,乐中必有苦。(比意译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简洁形象)

6.归化法

归化是语言形式上或者语言形式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倾向于目的语的翻译策略,指尽量将译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归化”的一般做法是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将作者引向读者。表现在对原文的自由处理上,是将原文独具特征的东西采取“入乡随俗”的方法融化到目的语中的转换方法,以符合目的语读者兴趣。如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自然形成了对牛的热爱,认为牛是吃苦耐劳的象征。而英国古代以马耕为主,对马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英国文化中用马喻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汉语中“气壮如牛”、“鞭打快牛”等成语中的“牛”到了英语里就归化成horse(马),因此这两个成语应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英语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源自《伊索寓言》。有一家农户,养了一只鹅,每天都生一只纯金的蛋。农夫的妻子想把鹅杀掉,一次把金蛋全部弄到手,可是当农夫把鹅杀了,肚子里一只金蛋都没有。后来,这条习语用来形容那种“急于求成,贪得无厌,却一无所获”的愚蠢行为。这个成语如果翻译成“杀鹅取金蛋”,不符合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为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吉祥之物,而鹅就是一种普通的动物,鹅蛋在中国人心目中远没鸡蛋重要。如果采取归化法,把此句译成“杀鸡取卵”,译文表达就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读者就能很好地理解译文。再如Knowing fully well the importance Of the tournament.all the players pulled their socks up.(队员们十分清楚锦标赛的重要性,因此,人人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句中英语习语to pull one’s socks up意为“鼓起劲儿”,若按字直译为“挽起你的袜子”,虽然形象鲜明,但是读者对译语不好接受。因此,用“精神振奋、摩拳擦掌”使之归化到目的语的文化中,尽可能地缩小译语和原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差异。

篇6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3分)

1.

(12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我能写词语

chéng

xiàng

zhī

yuán

léi

chí

yán

shuǐ

zh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按照要写词语。

将课文《蘑菇该奖给谁》中带“冖”、“纟”、“⺈”、“扌”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分)连线。

ɡuī

zé________

凌乱

xuē

zi________

规则

zēng

jiā________

增加

líng

luàn________

水洼

shuǐ

wā________

靴子

5.

(6分)填上合适的数量词。

一________小诗

一________小路

一________花瓣

一________石桥

一________狂风

一________阳光

6.

(2分)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择:A.

zhái

B.

________菜

选________

7.

(2分)先补充完整,再积累。

书读百遍,________。

熟读唐诗三百首,________。

8.

(5分)读一读,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5分)我会说。

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10.

(5分)用钢笔描红。

11.

(2分)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________。

②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神通广大:________

12.

(4分)看例子,写成语。

例:左邻右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2分)我会夸。

《姥姥的剪纸》文中的姥姥真是“神”了。她的神不仅表现在它高超的剪纸技艺上,更神在她独特的魅力上。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夸一下姥姥的剪纸。①________②________

14.

(4分)读课文《姥姥的剪纸》,给加横线字注音。

姥姥撩________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________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________菜、淘米、喂猪、薅________草……

15.

(5分)读课文,理层次。

阅读《姥姥的剪纸》,划分一下层次:

16.

(5分)我爱读名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这本书吗?

17.

(7分)根据课文《姥姥的剪纸》内容填空。

姥姥剪“________”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________剪,________剪,

________剪,________剪,________剪,甚至________剪。

18.

(4分)我会填。

《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描写了一位________的姥姥,也是一位________的姥姥,还是一位________的姥姥,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她的________。

19.

(5分)课文《姥姥的剪纸》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会总结吗?

20.

(4分)查查词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几个词语。

①刁难: ________

②挑剔: ________

③耍赖: ________

④调皮蛋儿: ________

21.

(5分)我会找。

熟读课文,说一说《姥姥的剪纸》一文的线索是什么?

22.

(4分)《姥姥的剪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请你写出表现技艺高超的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9分)

23.

(15分)课内阅读。

齐威王正在(

)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

)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啰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①(胜

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②(胜

输)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

)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②(胜

输)了一场。这下,齐威王(

)了。

(1)在文中①②③3个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上文的括号里。

心慌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轻蔑

(3)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24.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__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__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__巴黎圣母院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__诗歌__小说__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__心脏病发作了__

看着40岁的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他每天清晨外出散步、作操,接着跑步、游泳……雨果的健康状况慢慢好转,体质逐渐增强。他又获得了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任创作不懈,60岁时创作了《悲观世界》。80岁那年写成了《笃尔克玛》。雨果活了84岁。

看到雨果得了心脏病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生命在于运动,进行体育锻炼!∥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________ 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________ 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________ 巴黎圣母院________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________ 诗歌________ 小说________ 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________ 心脏病发作了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逐渐________

悲观________

增强________

(3)请概括出短文第二段的段意。

(4)短文通过记叙身患重病的雨果________的事,说明了________。

25.

(5分)你知道吗?

学完本课《姥姥的剪纸》后,请你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剪纸艺术。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9分)

23-1、

23-2、

23-3、

24-1、

24-2、

24-3、

篇7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变革;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探索,更需要政治教师提高教学艺术。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一堂好的政治课必须是:传授基础知识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具有艺术性,教学环节具有严谨性,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培养能力具有实践性。教师要做到讲课生动、形象感人、学生爱学,就必须从方法、语言、教态三方面狠下工夫。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政治教学中能采取哪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呢?

1.课前动员法

在高一的“经济生活”学习中,我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群分别进行调查,看哪些经济知识对自己帮助最大且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从活生生的经济生活中截取的案例、材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了兴趣,有了动力,就可以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这门课。

2.故事引导法

在讲述哲学常识时,灵活地选取合适的成语故事,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深奥抽象的哲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讲“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我选用拔苗助长的成语;讲“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我选用坐井观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讲“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我选择刻舟求剑的成语。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效果显著。

3.名言印证法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奥的哲学道理,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名言能够让学生恰到好处地理解相关哲学道理。如,在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时,我选择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在讲宗教上帝观念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时,我引用了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句话:“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在讲述矛盾的特殊性时,我选用卢梭的名言“上帝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样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一下子就理解了。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能选用灵活的教法,就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教师要靠什么吸引学生呢?教师讲课,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效果呢?显然,语言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语言艺术的修养应是政治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干净利索,没有废话,言简意赅,清晰明快。切忌词汇贫乏,语言干瘪。一堂好的政治课,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幽默感。概念、原理的表述准确简明,具有严谨性;论点论据的表述要准确畅达,具有逻辑性;对事件事实的描述要生动风趣,具有形象性。

我在讲课过程中,立足一个“熟”字,熟能生巧,对教材的概念原理做到了滚瓜烂熟,烂熟于胸。这样,在讲课过程中就能做到流利畅达、语言准确精练、富有感染力。即使列举实例,穿插故事,叙述过程也要做到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三、教态的仪表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体态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态语主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和其他动作。面部表情可配合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加大信息发射量;眼神表达反对、赞美、鼓励等;手势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牵制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赞美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修养、品德、特长、爱好、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保持课内外的一致性、示范性,牢记身教胜于言教,要处处为人师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效为佳。”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理.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与思考.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篇8

关键词:教学器具;朗读;作业辅导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一般在小学基础年级,学生都会稳固地掌握汉语拼音的知识,但学生的记忆只是短暂性的,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巩固,那么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也会很快地忘记。所以,单纯地在初学阶段教会学生学习拼音并没有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只有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所学拼音,并使其印进记忆深处,融入脑海之中,教师才算达到了完整教学的目的。那么针对小学基础阶段的学生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巩固已经学会的汉语拼音呢?

一、运用教学器具帮助学生复习

因为是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学生的年龄大约都处在7~8岁,如果想提起他们的兴趣,聚焦他们的注意力那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玩心太重,时刻想的都是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想一定的办法了,如果强行让他们按教师所说的做,那么结果是收效甚微的,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而运用教具就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运用拼音卡片教学,设计出一些游戏方法,然后在学生都掌握了拼音的情况下进行游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拼音得到了巩固,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大声朗读帮助学生复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句成语表达的意思就是多多练习就可以使掌握的东西更加熟练,所以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时我们也应该秉承这一原则,而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就能达到这一效果,方法既简单效果也显著,所以可能让广大教师大范围的推广。朗读是加深记忆的一种特别好的方法,平常我们在朗读时都是先把眼中看到地输入大脑之中,然后经过大脑的分析得出所读内容的正确读音,进而通过语言把所要读的内容叙述出来,整个过程看似比较简单,但它却具有非常强的连贯性,通过大范围内的朗读,学生一定会对所读的内容印象大增,进而达到复习记忆的目的。

三、课下作业辅助学生复习

课堂上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课下的工作也不容忽视,往往决定学生成绩的恰恰就是那些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课余时间,所以在这一时间段内教师可以留一些与拼音相关联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加之有家长的辅助,那么复习巩固的任务就可以迎刃而解,同时也合理地分配了时间,所以教师如果想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就一定得学会利用课余时间。

篇9

在英语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将语言和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运用、巩固和复习的目的。让学生开口“读”英语、“说”英语,充分认识到朗读与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制定有针对性的朗读与背诵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水平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朗读和背诵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思维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朗读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向。通过朗读与背诵,学生在脑海中积累大量的英语单词、句子、习惯用语等,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背诵和阅读还可以积极调动除嘴巴以外的其他器官,如眼、耳等同时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听说教学的效率。

(二)纠正学生的发音

首先朗读与背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通过大声的朗读,可以训练学生对语音、语调的准确把握。通过模仿地道标准的英语语音等措施,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其次,通过反复阅读,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英语的语音规律,从揣摩到开口试说,逐步建立其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慢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在听说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促进语言思维的拓展

学习英语应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像从小生活在外国的孩子,不用刻意学习,就能够很好掌握语感精髓并学习到地道的英语。中国学生没有这种语言环境,就要不断去营造这种语言环境,不断积累英语素材,并巩固与运用这些英语素材。而朗读与背诵就是很好的积累英语素材的机会,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实践,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不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并在朗诵中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丰富语言素材库。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过去我们学习英语,学的基本上是“哑巴英语”,虽说有一定的听说训练,但所占的比例很小,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朗读与背诵的训练、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听说教学中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是因为没有语料因素的大量积累,说出的语言没有底气。另外,当朗读与背诵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敢于开口说,并且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也就消除了当初在听说课堂上的心理障碍,变得自信、有底气,慢慢获得大家的认可和赞赏,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就提高了。

二、朗读与背诵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让学生多读、多背

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朗读与背诵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开始,持之以恒的进行阅读和背诵,并且朗读与背诵的内容不要仅是局限在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比如,带有英文字幕的影视作品。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英语环境,通过多看、多读,多练,消除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等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从朗读与背诵延伸到“说”英语

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好运用所学知识,以后碰到类似的句式,可以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形成语言语感。学生在朗读与背诵一段话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申、举例,甚至脱离课本,忽略语法结构,只是让学生对阅读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通过变换句式、词组等,让学生“开口”表达出原文的涵义即可,这样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与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一种潜意识和英语能力,进而顺利实现英语听说教学的既定目标。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背诵习惯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词汇、句式、语法的不断积累与学习。英语惯性“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能力,它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背诵积累,有些学生开始较有信心,背诵一些短句式,背诵起来得心应手,但随着文章篇幅的增长,阅读范围的拓宽,就失去了相应的耐心。这时候作为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如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外国的风土人情、趣味杂谈,或者推荐一些外文名著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与背诵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加大语言积累,形成语言“语感”,从而实现了从被动学习想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与背诵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与背诵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养成良好的朗读与背诵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提高听说技能、培养英语语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立鹏.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J].才智,2013,(04).

[2]窦娟娟.变英语课堂无声为有声[J]. 成才之路,2012,(13).

篇10

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创新性运用,简单运用就是初级模仿,创新性运用就是经过初级模仿后,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果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这种创新性运用就能为社会创造出可观的价值。我国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止步于纸上谈兵,尽管造就了那么多的高考状元,造就了那么多的世界中学生数理化奥赛冠军,却未能赢得应用领域的桂冠――诺贝尔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通过对中外教育的简单分析我们知道:我国教育的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学习学习再学习”,对知识的运用也只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动手能力差和无暇顾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扼杀了学生创新发明的能力。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注重对知识的运用,特别注重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储备大量处于睡眠中的知识。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习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的目标。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肚子里的成语不少,背出一串成语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写文章时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成语,所以文章显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而作家写文章就能妙语连珠。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有效地激活储存在大脑中的这些成语,没有经常使用它们,才使它们沉睡于我们的大脑中。教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才能围绕这一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这一目标。在生物学习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考高分数,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育苗,让学生学会解剖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动物也远比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考一百分强。教师观念的转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的知识容易操作,老师省心省事,学生也容易考高分,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吗?水稻专家袁隆平如果没有踏踏实实在田间地头废寝忘食地工作,而只是埋头于书案,到头来最多就只能是个研究者,而不能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水稻科学家。因此,我们要不怕辛苦劳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实际生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教师观念转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才能够明白生物课学什么。有的学生对养蚕感兴趣,他们在家喂养了一些,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制止,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脑海里充满着好奇,他们想要弄明白为什么蚕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美丽的丝。教师和家长观念不转变会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丧志,认为搞研究这类事应该是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以后的事,现在的任务就是考高分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这种观念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不改变观念,更多的科学家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要少学多练。我认为以前教育的误区就是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学习的知识多了,学生疲于应付于数量了,在运用与质量上就无暇顾及了。因此我们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不要再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生物知识,而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使用,先使学生识记基本的生物概念等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模仿多做实验,最终达到能够在适当的生活情景中使该知识灵活运用,随手拈来(如饲养小动物)。如此,这些在不断使用中的生物知识还会忘记吗?它们又怎么能不处于激活状态中呢?安阳市正在筹备在龙泉镇的山坡上建一个学生实践基地,让全市学生有机会到这里亲身实践。我非常赞同这一高瞻远瞩的做法,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太少了,分不清麦苗与韭菜的学生连最基础的生物实践知识都没有,怎么能奢望他们在生物学方面建功立业呢?制作切片实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步骤,而要让学生反复操作,操练多了学生自然就能生巧,自然也就能悟出许多道理。当然要让学生大量地实践,就要有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当今世界,各国在生物学领域竞争很激烈,为了能让我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