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用处范文

时间:2023-04-11 08:4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的用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的用处

篇1

关键词:变电站;数字化;自动化;要求;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4 文献标识码: A

数字化变电站是基于现代人们对电力系统智能化、稳定性的要求,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因此,对传统的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改造成为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逐步应用,在成本节约上、新技术新功能的实现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变电站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一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

传统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比较

数字化变电站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对一次设备的使用要求。数字化变电站是运用数字化的电气测量系统,通过电子式或光电式的互感器来实现电气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输出,实现一次设备的数字转换,提高了对一次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

2)对变电站网络化的要求。二次设备不光具有普通电子设备所具有的作用与特点,它还拥有自己独特之处,它的信号传输是建立在光纤的基础上的,

3)对系统结构的要求。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标准IEC61850的特点是采用的层次化的结构体系,其结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它们之间通过光纤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传统的电缆比较,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接线简单,数据传输有明显的提高,保证了数据输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保证了各个系统设备的相互联系。

4)应用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要达到一次设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要求,传统的变电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电子式或者光电式互感器已经成为变电站信号传输的主流,它可以直接向外面提供数字式的光纤以太网网络接口,站内采用智能断路器和变压器等设备将数据传输出去。在一次设备的基础上加上智能终端设备从而来实行信号的转换。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除了具备一般数字设备所具有的特点外,同时对外光纤网络通信接口是它独特的功能。它是基于光纤以太网实现的来保证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的。

二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

2.1通信网络的功能

通信网络的根本作用是解决数字化变电站中各项数据的传送以及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问题。互联网是实现变电站数字化的一个载体,通讯系统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保证,通讯系统的发展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来发展。为了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的需要,通讯网络必须在数据的分析、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系统对时等各个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来满足其需要。

2.2通信网络的性能

通讯网络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开放性、实时性的上面。可靠性是指通讯网络传输的数字和图像信息的是真实可靠地,这为通讯网络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分析内容;开放性是指通讯网络中设备的选择要满足国际的标准,方便用户的系统集成;实时性是说数据传输的快速性能够满足需求。

三 、动态仿真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它要求数字化变电要具备一定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特性。而目前我国国内正在运行中的数字化变电站,其继电保护技术中的二次设备并不存在一个完善的检查与检测方法,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来说,这远远落后于数字化设备的发展。动态仿真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故障的发生以及操作演练或者是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方法有一个仿真模拟的前提,这就能够对包括继电保护设备、故障录波设备、自动测控系统、智能仪表等在内的二次设备发送模拟信号,从而实现对母线、线路、变压器的监控与保护。

. 四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全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基于智能断路器技术的成熟度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从交流量的采集到断路器操作的全数字化应用;通过变电站总线与过程层总线的集成,实现数字化变电站集成型自动化的应用等。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过程层方面,例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研究开发过程中专业协作需要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其次,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进。并且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五 、数字化变电站中的以太网通信

以太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讯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的数据都是通过以太网为载体而存在的。变电站通信体系由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三个层次组成。光纤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电缆设备使用到了数字化变电站中,光纤的数目与设备的数是大致不同的,安装方面也比较容易。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都是采用单向的传输方法来运行的。数字化变电站内的基础设备都统一安排的。通过网络来传输信息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特征。数字化变电站的机械设备间的协作关系都是需要以太网通讯来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以太网技术在各项机械设备的维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不断壮大和网上为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能研究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通信网络必须具备较高的实时性能,通信网络的实时性能是有网络的带宽、访问仲裁、传输控制方法、优先级,组网方式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网络的带宽中最具优势的就是以太网了,但由于以太网技术最初是根据商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重视的是资源的共享,而不是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在优先级上的实时特征上表现的并不是很突出。数据冲突并不是以太网技术的缺陷,而是以太网时间节点之间平等和带宽的共享措施。以太网凭借其突出的带宽优势,本身就具备了很好的实时性能,但缺乏实时的访问仲裁,传输控制方法和优先级的设定,在多节点复杂网络中不能达到系统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以太网实时性能的措施,使它能适合工业过程控制的应用,在高环节中,有点对点的通信方式来避免产生数据错误。

七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实时特性改进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实时特性改进就必须先改进以太网的实时性能改进,变电站自动化应用中队数据传输的要求不是很大,一般情况下以太网的带宽就能够满足需求,要提高以太网的实用性,就要改变以太网的控制方法和MAC层,从根本上解决优先取得数据的问题。带优先级的交换式以太网,将网络分为多个网段利用一定的方法以防止数据的冲突。将网络中的节点分成主次,安排一定的顺序,让它们按顺序的访问网络,以防止数据的冲突,同时也要预留带宽,避免有数据的冲突。

结束语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建设时一个新的技术,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应用和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数字化变电站将其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安全性等各方面的优点集合起来,并在以后的应用中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可以预测数字化变电站通讯网络将成为未来变电站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仲青,周泽昕,黄毅,周春霞,詹荣荣,李明,杜丁香.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研究[J].电网技术,2011(05).

[2] 张蓉. IEC61850标准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1,(32) .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特点;应用

前言:

数字化测量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是为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等测量工作。包括城市基本地形测量、城市地籍测量和城市房产测量等。当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高效运行要求城市测量注重各项工作的融合和连续性,这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点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屏幕将测绘对象的外貌特征及要素形象得反映出来。其结果一目了然,能够改变和弥补传统测绘方式的线条、符号等二维系统,具备较高的直观性。

(2)在产品的使用、维护上,采用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具备较高的操作效率,并在产品信息的现势性上具备一定优势,能够对信息及时修正,并及时提供修正后的地图产品。

(3)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采取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能够借助于图形处理技术,对其各要素进行数据的再加工,并输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图件产品。

(4)借助于数字化测量成果,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规划与设计,包括城市道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等。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与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要素统计、汇总结果。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借助于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现代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将达到全新的高度。除此之外,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在其他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符合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代表了未来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

2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特点

自动化程度高:数字测量是通过专门的软件自动处理,自动测量、绘制,精确、细致,另外数字化测量出错的概率相对较小,可以自动提取方位、坐标、面积等;测量精度高:数字测量技术的采用,在距离300m内时测量地物点的误差约为+2mm,地形点高差约为+18mm。测量产生的数据可以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传输、存储、处理及制图,在整个过程中原始数据精度无损,完全规避了传统测量中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和视距误差,确保高准确度的测量成果。

3 数字化制图中存在的问题

3.1 等高线处理不当

在数字化地质测量软件中,等高线通常都是依据实地采集的地貌点的高程,用等值内插法,根据基本的等高距插绘等值点绘制曲线,再以不同的圆滑方法圆滑而生成。地质测量中,全靠自动化的数字地面模型DTM 可能会失真,因为不是所有的采集到的地貌点之间都能够进行等高线的内插的,所以必要的人工干预是需要的。根据地貌地势,删除组网中不能内插等高线的三角边,这一点,要依靠绘图人员的经验和技术。如果工作不到位,数字地形图是不可能反映真实的地形的。

3.2数据采集不周全

由于地形千变万化,会存在一些不周全:在地形变化处标示的地形点不全,给计算机绘制等高线带来很大的麻烦,并且绘制出的图像也会失真,不能准确地反映实地地貌;一些暗沟、电讯线或者各种管线、电力线等线状地物往往在拾取地形点时容易被忽略,没有做到有始有终,来龙去脉不清楚,这取决于跑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素养;在野外测量时,对草图绘制人员的要求是最高的,虽是草图,但因为它是决定最后成图是否满足规范化要求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按照正规图来绘制。在测量现场绘制人员最忙且跑路最多,要考虑到很多细节问题,如地貌、地形间的连线关系必须与实地一致,同时测点的顺序绝不能记错,也不能颠倒,同时还要记清跑尺员略去的但在绘图上需要标示的地物的相关位置,以便在草图上标清楚明晰。稍有不慎,略掉了细节,就会前功尽弃。

3.3 自检工作不细

除了以上的问题以外,绘图人员的自检工作也是需要加强的一方面,如图式符号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只要通过仔细自检都可以规避。

4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通常,城市地形测量按地形图成图过程可分为:测区基本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清绘与整饰及必要的修测和补测、成果输出等内容。现将主要过程简介如下。

4.1基本控制测量;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多为独立小区域测里,范围不大。为保证测图的精度,应在测区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基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所以此时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测区的地面上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精密测定地面基本控制点的位置(即地面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而基本控制点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以及基本控制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区大比例尺测图和一般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为准。

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等级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经过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获得各控制点的平面直角坐标,作为平面位置的基本控制。高程控制网,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作为高程的基本控制。测区控制测量所提供的“控制成果”是整个地形测量的基础。

4.2图根控制测量;为了保证地形测量的精度,每幅图应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点,即除了测区的基本等级控制点外,还要加测图根以加密控制点(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水准测量的控制点,简称图根点),以便在这些加密点的位置上作为测站,直接测量周围的地物、地貌。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点,其点位精度和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

4.3地形图测量(或碎部测量);在实际工作中,总的来说地形测图方法(或碎部测量)又可分为传统的平板仪或经纬仪白纸测图(简称白纸测图)、航测遥感成图和地面数字化测图(简称数字化测图)三种。白纸测图的方法是直接在裱糊图纸的图板上或聚醋薄膜上测量地形图的方法。而目前,这种方法中以直接在聚酩薄膜上测量最为常见。经过平板仪测图,便可取得野外地形原图(实测原图),这样,地形原图的测盈工作,即告结束,下一步工序将转入内业制图;航测遥感成图是指拍摄航空像片,利用光学解析测图仪或先进的全数字式摄影测盘技术,在立体模型下采集三维数据的墓本信息,使用用户命令,进行数字化编辑,实现遥感图像的数字化成图。

4.4地形图的清绘与整饰用铅笔绘制的地形原图上地物位置虽精确,但线条、符号、注记不可能精细美观,需要按地形图图式的规定进行加工(即地形原图的清绘),为地形图的印刷、复制等工作提供条件。

4.5成果输出即将清绘好的图件晒制成蓝图,将编辑好的图件打印输出或以文件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硬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应当指出的是,在地形测量过程中地形测量虽以地形图为主要成果,但在地形测图的各环节中还会有其他的文字材料,这些成果应该与地形图一起作为资料专门管理。

5 如何提高成图质量

5.1 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地质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素养21 世纪的专业大中专生,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上基本都没有问题,只是缺乏实际经验,缺乏现场测绘的经验和基本功。虽然数字化程度日渐提高,但人工干预仍是必要的事项,所以对从事地质测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和技能训练十分必要。

5.2 观测员在工作前应仔细检查仪器安置好仪器以后,输入仪器高,与跑尺员配合,对后视方向相关图根点进行测站检查,过程中必须仔细,否则会使数据错误,因而观测员的责任心也十分的重要;绘制草图的工作人员要既使草图合理取舍,又要符合现场情况,严格依照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当局部有地形地物漏点时,绘制草图人员要立即补点,绝不能含糊,要求草图绘制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证有准确齐全的第一手资料,就必须手勤、腿勤、嘴勤、脑子也勤;野外数据采集完成后,制图过程中人工干预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成图的质量,需要对取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纠正。

结语:

自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于地质测量工作以来,地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可以少走弯路,降低出错率;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和深入,GIS技术日渐成熟和得到广泛应用,大力开展数字化测量技术是提高地质测量单位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高恒昌,段朝辉,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0.

篇3

高速摄像技术是利用光、电、机以及现代化技术进行的一种在千分之一秒以上的特殊摄影技术,能够记录高速运动的过程中某一瞬间的动作进行摄影,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对其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1 摄像实验的主要布局以及设备处理

从现代的军用设备情况来看,在进行现代的领域分析过程中,我们从已知的结构建设进行简要分析,其中就包括了在不同的环境下所需要的基础性布局上进行合理建设,而对于视角结构上的拍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后,即可得出对目标飞行距离上的结构创建分析,并依照相应的措施来建设完整的结构。下面对其飞行的轨迹速度布局进行简要分析。

(1)从飞行的轨迹来看,其高速摄影的试验布局,就包括了在不同的结果上的飞行距离上的扩建问题,而对于α摄影的结构角度来看,其摄像机在运行过程中对基本病症结构上的综合性创建为准,在满足基本的拍摄标准同时,完成在距离上的结构掩护操作,并以此来看,其基本的防护主体建筑,就需要同过对基本设施的掩护处理,从而更进一步的完成在整体结构建筑上的综合性防护建设,并以此改善对基本防护主力上的策略性创建。

对于高速摄像的基本建筑形式来看,其基本的设施创建问题,从设备的军用结构出发,并保证拍摄的目标运动距离,以及摄像机在目标上的综合性创建,以此来完成垂直距离上的合理创建,实现对顺序精确性上的参数改良,从而完成对基本精确精度上的有效性创建,以此完成对整体的创造形态上的合理创建。

(2)对于主体设备的要求问题,需要从现代信息的终端来进行连接信息上的确定,并根据连接系统在告诉摄像过程中对基本类型上的合理化创建,从而更进一步的完成对综合性信息上的创建分析,并以此来完成高清摄影视频技术上的综合性拓展,通过整体结构上的综合性创建,从而更进一步的完成对不同环境下基本设施处理上的合理化创建分析,实现其基本的影像效果上的综合性处理。

对于基本的设施安全性问题,我们从现有的数字技术来看,其结构的噪声改善问题,在即满足基本的灵活性,也是完成其基本拍摄任务的有效措施。

(3)在执行检测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基本的建设处理效果来看,其基本的设施安全性,可通过综合处理来完成不同结构下的检测,从而完成基本的设施安全性,为后续的检测提供保障。

2 检测数据分析

对于现有的高速摄影效果来看,对于影响的图像数据建设问题,就应在满足基本的人工需求同时,完成对整体信息上的综合性记录,并以此来完成对整体结构效果上的有效创建。针对于此,可通过如下的简要分析来进行原理上的综合性分析。

(1)对于高速摄像测试技术的原理来看,其基本的设施安全性问题,包括了在尺度标准上的合理监管,这对于基本的位置设置问题,就包括了在不同位移与时间之间的连接渠道,对于此,在进行综合促进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对整体数据的数量包裹结构上,实现对整体结构上的合理改良。

(2)对于软件数据的分析问题,我们从现有的软件结构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并以此来确保其图像显示窗口在结构中的安全性建设,通过此就可以更进一步的扩建,并通过数据工具栏以及实践与图像窗口,实现对整体信息结构上的分析。

3 实例分析

对于在进行相应数据的执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有效性创建,从而实现对拍摄结果过程中的整体化建设,并通过清晰的说明分析结果来实现对最终结构上的有利建设。有介于此,在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创建结构来进行整体形式的使用环境着手,完成对不同时间点对共同物体在运动中速度上的检测。

4 结语

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进行现有的基本检测技术分析过程中,我们从已知的结构理念理论上出发,并根据拍摄的范围进行摄像机型号与基础精度上的确定,并以此来完成对整体精度上的有效监管控制,从而实现对现代人工智能的全方位领域应用,并以此来实现整体结构上的有效性创建。

参考文献

[1]赖鸣,兰山,黄广炎等.数字式高速摄像测试技术及其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51-54,74.

[2]李向宾,刘淑艳,王国玉等.绕水翼空化的发展及其涡量场特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8(3):192-196.

[3]敬军,李晟,陆夕云等.鲫鱼C形起动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实验力学,2004,19(3):276-282.

篇4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因此,初中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对此阶段化学教学工作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由于数字化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将数字化资源合理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数字化资源

一般情况下,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堂讲授时,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一、数字化资源概述

数字化资源就是指信息资源被转化为二进制代码,并存储于计算机内存、硬盘等存储设备之中,数字化资源主要分为网络资源和单机资源两大类,现阶段,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学之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就是指化学电子书、化学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视频、学生习题库等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外,还能够掌握更多课本材料中未涉及的知识[1]。下面重点探讨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二、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1、数字化资源应用范围较小

现阶段,虽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普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范围还相对较小,难以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补充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更好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现存的数字化资源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学校及化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2、没有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

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的引导教学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身进行良好学习,才能够得到相应进步。但是目前,化学数字化资源没有被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无法合理运用网络和电脑中存储的资源,影响了自身化学学习进程。

3、教师对数字化资源认识不足

在实际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导致化学教师不能使自己和学生良好使用化学数字化资源[2]。现阶段,还存在部分化学教师只注重初中化学教材的现象,制约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在化学教材上能够获得的知识相对有限,因此,限制了学生学习与化学知识的获取。4、数字化资源应用缺少特色虽然多媒体等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大面积普及,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化学学科特色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例如,在进行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化学实验时,教师不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资源的特色,仍然采用传统做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讲授该实验知识,进行该项实验时,危险程度相对较大,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影响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

1、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资源

通过上文对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数字化资源在应用中具有范围较小的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化学数字化资源。例如,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引入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初中化学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发现资源,引入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使化学教学得到有效补充。

2、加强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刚接触而且化学知识在理解方面上存在很大难度[3]。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该课前通过网络获取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设备等知识,更好实现自身的自主学习。

3、提高化学教师的应用能力

要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更要提高自身对化学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能力,虽然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化学知识,但更主要是通过化学教师的讲解获取,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了解到更多化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化学数字化资源,并记录该资源所在网站,保证教师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到。

4、合理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

除上述三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外,还要合理开发有特色的化学数字化资源,保证学生在接触到该资源时能够直接与化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教学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化学小魔术视频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在学习过程存在一些难度,数字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保证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誉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2]贺宏伟.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策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数字化资源的主要来源。数字化资源不仅有海量的储备,还有丰富的媒体类型。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征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形式。初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常见办公软件以及网页制作等,它们都是在数字教学环境中学习,有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字化处理时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当今社会,在几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就可能会编制出新软件、发明新技术,而且这些程序在信息方面的更新速度要比纸质教材快得多,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形下,只有数字化学习资源才能给教师和学生在这一学科中提供最新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时随地都能够实现互相交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目的。该资源既在储备方面有着足够大的空间优势,又在媒体方面有着丰富的类型,比如,不仅有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类,还有数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类型,这些类型可以把信息技术的特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资源必然会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被使用,而且资源范围也在不停扩大。所以这就需要解决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问题。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1.确定资源范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重难点。其次将所需的学习资源范围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在完成练习作业时需要的素材资源、可能会涉及的学习资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资源、拓展知识的学习资源以及可以参考的样例资源等。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活动四“探究操作系统”时,教师分析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随后按照相应的步骤展开教学活动:(1)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电脑桌面的构成,对桌面背景、鼠标、“开始”菜单、任务栏进行相应的了解;(2)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而且能根据不同要求对鼠标进行相应的设置;(3)教会学生创建桌面快捷方式,把常用的程序快捷方式、文件放在桌面上,方便使用;(4)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更换桌面背景,对背景更换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5)引导学生应熟知屏幕保护的作用,根据要求设置屏幕保护;(6)引导学生应熟知电源和设置屏幕分辨率的概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7)引导学生熟悉控制面板相关功能,用以调整虚拟内存;(8)引导学生对计算机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分辨不同文件名的区别;(9)引导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命名方式和相关使用规则;(10)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就需要教师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指出来: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是学生可以灵活运用鼠标和显示属性中的设置功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目标明确,重难点内容都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就需要确定资源范围。因为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是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桌面的组成:桌面背景、图标、图标名、开始菜单栏、快速启运工具栏、任务栏、布告栏。学生熟悉这些组成后,再学习这些组成中每部分的具体功能:桌面背景:指Windows桌面的背景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桌面背景;图标:一个图标代表一个应用程序,在图标上双击左键,就会激活并执行这个应用程序,还有其他功能需要教师在一一讲解后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一下,巩固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时,要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如何更换桌面背景图片的任务,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中的做一做,同时结合课堂上所掌握的方法对桌面图片进行更换。

2.确定资源类型

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确定合适的资源类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选择的资源类型可以比较直观,像图片或者数字类型;而对于学习操作类知识时,可以选择动画或者视频等类型的教学资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类型,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收集数字化学习资源

在确定了资源范围和资源类型后,教师可以从教育资源库或互联网中将数字化学习资源有目的地收集起来。如果数字资源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可以把经典的传统资源通过数字化处理,转化成数字资源。例如,扫描插图、把复杂的软件操作通过屏幕录制成数字视频等资源,将知识直观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4.筛选和加工数字学习资源

将收集好的数字学习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再做精密的筛选,从而确定最后要用的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将已选定的资源进行再加工、处理,其中包括优化、重组数字资源的质量和新数字课件的加工等。通过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就可以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把文字图片和教学课件通过浏览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5.为数字学习资源建立合适的平台

针对有些数量多且可形成系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言,搭建平台可以使这些资源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出来。为了给数字化学习资源搭建更好的平台,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充分借助FTP服务和魔灯平台的建立等实际应用功能。在搭建平台时要考虑到平台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可以根据教学设计过程,区分学习平台的功能,为学生设计主展示区、任务公布区、素材下载区、作品展示区、成绩查询区、拓展区以及互动交流区等。其次,应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确保各个功能模块能够正常运行、能够更好地在网络平台中被使用。例如,用html网页技术对展示性的功能区域进行系统搭建;用动态网页对成绩查询区进行技术编程;用留言板系统搭建互动交流区等。最后,在搭建平台时应该注重实现维护与更新成本的最小化、确保可操作性的最大化。

数字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形式,而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我们应该着手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帮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篇6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临床良性肿瘤之一,其传统的临床治疗方式有: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药物治疗等[1-2]。近年来,开腹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需要针对性的选取最佳的治疗方式,而且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盆底功能的影响也不同[3],因此,本次调查研究立足于本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开腹下行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下行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期望能够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的对本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开腹下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治疗方式,49例患者的年龄为(24~48)岁,平均年龄为(35.2±4.5)岁,其中单发肌瘤患者有14例,多发肌瘤患者有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下行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式,49例患者的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4±3.8)岁,其中单发肌瘤患者有15例,多发肌瘤患者有3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之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均是在患者月经干净3~7d的情况下进行的。观察组:采用开腹手下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并且患者要采取平卧位,在手术治疗前,要确认肌瘤的确切位置、大小以及数量,确认之后,切开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脂肪组织,并且将腹直肌前鞘剪开、分离钝性腹直肌,完成之后,切开患者的腹膜,然后进入腹腔,最后经阴道将患者的子宫取出切下的子宫,最后利用薇乔线缝合阴道顶端和盆腔腹膜;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下行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式。患者的麻醉方式、卧位方式等均与观察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切除患者的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和子宫圆韧带,并且需要在分解处将患者的子宫颈颈膜切开,子宫颈颈分离、切断,并且缝合阴道周围组织,经阴道将患者的子宫取出切下的子宫,最后利用薇乔线缝合阴道顶端和盆腔腹膜。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用?字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患者1年内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为22.45%(11/49),观察组患者为6.12%(3/49),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已经成为妇科最为常见的临床良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4-5]。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方法一般采用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式[6]。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常出现两种病理状态,即:单发肌瘤和多发肌瘤,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取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年内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下降到6.1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1年内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下降到22.45%。这是因为子宫肌瘤剔除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比较小,并且能够有效的保留子宫,维持卵巢的正常血供,维持盆底功能的正常运作,而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式需要切除子宫,会导致卵巢供血不足,卵泡发育差,从而造成患者的盆底功能减退[7-8]。因此,在患者病情的允许下,应该尽可能的选取的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治疗方式更加适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好,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洪波.52例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272.

[2]吴凡,肖静,欧爱华,等.改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难度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探讨[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2,2(4):27-31.

[3]张华,朱颖军,林婉君,等.3种不同入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247-250.

[4]姚立丽,张云山.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2):43-44.

[5]吴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398-5399.

[6]李莉,赵银卿,阮宝华,等.三种不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RAAS系统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122-1124,1128.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技术应用

PLC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其存储器采用了可编程序以实现在其内部存储进行运算、控制、记录等操作指令,并可以将存储内容通过数字或模拟量等形式进行输入或输出来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传统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各种电控盘之间的电气控制大都采用电气连接线(被称作是硬件)进行连接,这种连接线在使用中维护量大,可靠性差,尤其是当线路复杂、控制线路距离长时,无论是安装还是调试都显得非常的麻烦在现场的维护过程中,由于控制线路繁多复杂出现短路、开路等事故率也大得多,这给就维护人员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实际检修过程中,维护人员也往往因查线难度大而大伤脑筋,经常又因检修不及时而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PLC技术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上述缺点,因此近年来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PLC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顺序控制

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步提高,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资源损耗和提高效益已成为各企业的管理最终目标。因此对类似企业辅助车间的自动控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型火电企业的辅助系统均已由PLC控制系统代替了原来的继电控制器,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采用PLC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单独控制某个工艺流程,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模块与通信总线连接来协调全厂生产工作。

2、输煤系统

输煤系统的优劣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以及环境的优劣,输煤系统至今已经经历了人力控制、强电控制和现在采用的计算机控制等几个阶段,一般火力发电企业的输煤系统包括上煤、储煤、卸煤、配煤以及其辅助系统等构成。输煤控制系统由主站层、远程IO站、现场传感器等三层的网络结构,其中PLC和人机接口构成主站层,该部分一般设置于系统集控室内;主站层通过光纤通讯总线与远程IO站相连接,远程IO站设备与输煤传感器通过二次控制电缆相连接。其集控室内主要以自动控制为主、以带联锁或解除联锁的手动控制为辅,运行人员在控制室内可以通过显示屏来实现对系统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并可以通过紧急事故开关和检修启停按钮来控制系统状态,该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了运行人员工作量和改善了工作环境。

3、开关量控制断路器控制

原来的火电系统内多采用电磁型继电器为主要元件的控制器,该系统采用了大量电磁元件,因此其自身的大量触点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该种系统还具有接线复杂、维修困难等缺点,而近年来PLC的运用则用大量软继电器代替大量的实物元件,因此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运行人员只需进行简单的分合闸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系统能够根据实际能否运行而给出相应的指示信号,并且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分闸,同时给出信号指示;PLC控制系统可以大大简化二次接线,且线路都存在各自的公共端因此接线过程中还不容易发生错误,且其无需配备专门的闪光电源;并且PLC控制系统可简化其辅助开关数目,并可实现多台断路器的控制及信号集中显示,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量。

4、自动切换

为了加强供电的可靠性,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多年前就应用在火电企业当中,最初为手动或自动进行供回电线路的操作,虽然该操作过程往往之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但对于有连续供电要求的用户来说也是不允许的,因此,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由PLC够成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应运而生,其可以通过编程来使用各种运行方式,其将采集到的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信号作为备用电源启动或关闭的依据,由于该控制系统具有数据处理以及逻辑判断功能,因此其不仅能完成备用电源自投的操作,且其能考虑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其他操作要求,同时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具有可靠性高、接线简单、调试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5、闭环控制泵类电机

火电成内泵类启动方式一般有自动启动、机旁屏手动启动以及现场控制箱手动启动几种。自动状态下泵的开机时由PLC内顺控模块根据各个泵的累积运行时间长短来选择主备用泵;而机旁屏开启方式则是需调节现场开关的方式来启闭泵,其主备用泵则是根据人类对运行时间的比较来决定每台泵的启闭,而若要在现场对其进行操作则需将开关调至“调速器手动”档位才能实现。现在火电厂泵类的控制有PLC和常规控制两种,一般讲常规回路作为PLC控制的补充,及作为泵类控制的安全回路,即实现了即使PLC故障也可保证泵类的正常使用。

6、调速器控制

调速器至今经历了机械液压调速器、电气液压调速器以及计算机调速器几个阶段,其中PLC控制系统一般由转速测量单元、电子调节单元和电液执行单元构成,其三个单元分别控制着调速器的转速测量、调节规律的形成和驱动导水机构的职能。

二、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

1、增强抗干扰性

如生产环境过于恶劣或是电磁干扰异常强烈则也可造成PLC控制系统的运算或是控制错误,导致在某些生产环节出现错误而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行,因此,提高PLC的可靠性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一方面要提高抗干扰能力同时在设计、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引起重视,尽量减少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2、网络化、数字化

目前用于火电系统控制系统的DCS虽技术日益成熟但近年来其发展日趋缓慢,PLC的产生及发展使其与相互吸收彼此特点,逐步同化,并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控制系统――FCS系统,其既保留了原来系统的特性又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使数字化、智能化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其近年来在火电厂的应用日益广泛。

三、结语

为了能够更广泛的适应未来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场所的需要,PLC控制系统功能更加强大、人机界面更完美、通信设备更完备、现场总线通信能力更成熟,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属于电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厌学现象较严重的中职电子信息类学生来说,其理论枯燥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能把教学内容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好多媒体教学活动是获得理想的讲课效果的关键问题。

一、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

《电子技术基础》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每一章节都有若干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电工基础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在传统实验中也是无法展示的,所以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特性这部分内容时,其教学难点就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用Flas模拟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中小灯泡的亮和不亮,分析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情况。利用视觉效果为学生提供一种虚拟试验环境,使学生能够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是因为学时少,而内容涵盖量多,书中的有些概念、原理太抽象,较难理解和掌握,并且这门课涉及物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这样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真正掌握这门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为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可以通过软件的优势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现象加以形象描述,来调动学生的大脑神经运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3.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例如:在“555定时器应用”一节,结合教材上的例子,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把利用单稳态电路所制作的声、光控电子开关对楼道路灯进行控制的现象、情景等进行逼真地演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提出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设计线路,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问号,这时,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有趣,学习有用。

4.突破课堂的局限性,把实验室搬进教室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引进EWB软件可以看到电路工作的实际效果,测量电路的有关参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整流电路一节的教学中(电路图如图2),直观地观察输入交流电的正弦波形和输出脉动直流电的波形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需要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波形,而示波器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大量购买花费较大。学生使用不当很容易损坏,我们利用EWB软件中的双踪示波器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观察到各种波形(输入输出波形如图3)。利用EWB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EWB软件的操作,在EWB软件的示波器上能够看到各测试点的波形,并可以读出波形的参数,这样学生既看到了动态的波形变化,增加了对交流电波形的理解,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从而收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件主宰课堂

在使用PPT时,单一的鼠标操作使得教师被限制在课件平台的工作区域内,相对的活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同时也使教师无法生动地表现原有的肢体语言和自由思维发挥带给学生扩展知识的机会。

2.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课前制作,投影方便,转换迅速的特点,容易造成内容偏多的倾向。如对于反馈类型判断部分的讲解,采用幻灯片进行分析,虽然可以省去教学中书写大量电路图的麻烦,但是可能造成学生目不暇接的情况,使其对授课的内容一知半解。

三、解决多媒体教学问题的对策

1.根据课程要求制作运用课件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积极准备,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我们通过动画演示模块来形象阐述PN结的形成、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内部载流子运动过程及电流分配关系等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既使学生易于理解,又缩短了讲授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控制合适

以学生知识接受的速度为依据,控制教师的课堂信息输入量,以避免学生对知识“食而不化”,变换教学形式,控制教学节奏,防止学生因过于疲劳而降低对知识的吸收效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采用诸如课堂复习、课堂提问、小专题讨论、例题训练与讲解等多种教学形式,既有效控制了课堂信息输入量和教学节奏,又加强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3.传统教学与媒体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语言加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克服了单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对于复杂公式和分析过程的推导,尽量使用板书形式,将板书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于语言教学部分,首先要建立在教师认真备课的前提下,对重点内容的精确把握,从而较好地控制多媒体放映的进度,对于重要概念,定义要反复地重复加深学生印象;PPT中展示的图例、表格、动画、视频等,教师应该带着学生一起看,边看边解释“为什么”;对于重点问题应该停留足够的时间,至少半分钟以上,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消化知识和跟上教师的授课进程;另外可以加入一定语言和板书教学的习题,通过对学生学习中遗留问题的解决,作为对前述教学过程的一个很好补充。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有机地融为一体,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将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就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EWB仿真软件与实际电路相结合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引进EWB软件可以看到电路工作的实际效果,但是实际电路中的工作和仿真软件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经常使用仿真软件会使学生脱离实际。应该做完仿真后再用实际搭建的电路进行验证,把实际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存在误差的原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教学内容真正的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优势的同时,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应地暴露出来,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不是为了否定它的存在,而是为了不断地改进它、完善它。只要努力克服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明炜.“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冷芳.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学探讨[B].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3]英卫峰,霍雅琴.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与改进措施.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

篇9

[关键词] 教学 情境 兴趣 自主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拓展知识,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并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比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扩展。

三、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作用。通过感性材料的丰富积累,学生才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在实践中的做法如下:

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让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4.让学生多动手。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我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一角”、“两角夹一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积极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渠道。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不管学生愿不愿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停地灌输,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传统的教法根本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多年来,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训练为主线,采用启发式教法,突出因材施教、全面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氛围。

篇10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 临床; 效果

作者单位: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妇产科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肿瘤疾病,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由于子宫肌瘤大多数均为良性肿瘤,且多数患者均有保全子宫的意愿,因此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并不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当前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子宫的存在对维持女性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医疗仪器的不断改进,使得子宫肌瘤剜除术在治疗女性子宫肌瘤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我院自近年来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均为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并且全部符合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指征。其中年龄24~54岁,平均33.5岁;病程1~13年,平均6.7年;单发性肌瘤68例,多发性肌瘤52例;已婚者100例,占83.3%,未婚者20例,占16.7%。本组所有患者均以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白带多,腹痛并有坠胀感等临床症状为主,在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大小、位置、数目等情况。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准备按照腹部手术常规进行准备,用2%碘伏消毒腹部皮肤三遍、铺单。②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麻醉后切开腹壁作下腹正中线或中线旁切口,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探查及了解子宫及附件,尤其是于宫肌瘤的大小、部位及数目,与周围有否粘连,用棉垫及纱布块排垫肠管,暴露手术野。③将子宫托出于腹腔外,在宫颈内口水平用橡皮管绕宫颈1周,并扎紧,可暂时阻断子宫血管的血液供应,以减少出血量,也可以在肌瘤周围进行催产素注射,一般注射剂量为20 IU,可以使子宫肌壁收缩而减少出血。④在子宫浆膜层或肌核上方的肌层部分进行纵行切开,再行肌核包膜切开,用鼠齿钳提起切缘,一手提钳,一手手指自包膜下施行钝性分离,将肌核一一剔除。⑤将肌核一一剔除后,松解橡胶管,观察是否有出血点,用0号或1号可吸收线进行缝扎止血,并间断封闭穴腔,如子宫浆膜层有多余部分应予剪除,用4号丝线进行间断或连续褥式缝合,最后查看腹腔进行腹腔缝合。

2 结果

本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全部实施子宫肌瘤剜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为100%;术中发现肌瘤个数1~30个,平均16个;直径大小4~12 cm,平均7.8 cm;其中肌壁间肌瘤63例,黏膜下肌瘤38例,浆膜下肌瘤19例;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5.4 min;术中出血量16~152 ml,平均40.4 ml。12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1.66%,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并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5~11 d,平均6.8 d。对本组120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复发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子宫功能正常,并未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肌瘤中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正确的名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肌瘤可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可以是单个,也可以多个,但常见的则是多个,称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大小不一,小的直径在1 cm以下,大的重量为数几千克,称巨大子宫肌瘤。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发生率约为60%[2]。按照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常分为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三种。其中那个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有蒂黏膜下肌瘤可脱出宫颈口,脱出宫颈口的黏膜下肌瘤其表面子宫内膜易变性、坏死,在阴道内更易继发感染、溃疡、出血。若肌瘤继续向表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则容易变性、坏死、发生蒂部扭转[3]。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子宫肌瘤体积过大的患者应早期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子宫肌瘤使子宫增大,但不超过妊娠3个月的体积,又无明显症状,可暂时不做手术,但需定期检查有无明显的增大趋势。如果肌瘤不大,又接近更年期,也不必急于手术,因为绝经后肌瘤多可随子宫萎缩而缩小。若子宫增大超过妊娠3个月的体积,或月经量明显增多,药物治疗无效,以致发生贫血,或子宫增大较快,有疼痛,则说明有转变为肉瘤的可能,都应立即手术切除。子宫肌瘤剜除术是一种只剔除肌瘤,并重建及修复子宫的手术。经腹、阴道,腹腔镜、宫腔镜等均可做子宫肌瘤剜除术。该术不仅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而且对患者及其丈夫来说也是最佳选择方案。其具有操作简单、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等优点,适于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单个或肌瘤数量较少的妇女[4]。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过程中,橡皮管结扎子宫颈时间不宜过长,最长不得超过半个小时,以防血栓形成,如手术时间过长,可于手术中途放松数分钟后再行束扎。②如手术切面较大,可于侧腹壁打洞放量腹腔管引流管。③手术后可以应用子宫收缩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创面出血,可用20 U缩宫素静脉滴注,2次/d,也可用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4次/d,一般可连续用药3~5 d。④在封闭子宫瘤腔时,闭合要紧密,以免血肿形成。

本组120例患者均施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为100%;手术中剜除最少的肌瘤为1个,最多的为30个,直径大小4~12 cm,平均7.8 cm。对于子宫肌瘤较多的患者一定要术时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小肌瘤,挖出的肌瘤需医生通过肉眼或快速病理检查排除肌瘤恶变。通过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本组120例患者均成功切除肌瘤,随访6个月发现只有1例患者肌瘤复发。手术治疗后均能缓解患者的月经异常,对于无症状患者则可去除心理疾患,且保留了患者卵巢的血供、避免了患者的卵巢早衰,通过子宫肌瘤除术为患者保留了子宫,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该手术后未孕妇女一般主张术后避孕1年,怀孕后要特别小心,因为到了妊娠中、晚期,尤其是临产后,子宫瘢痕有可能破裂。而且对于该术的选择也应根据患者年龄、婚育、对生育要求及肌瘤生长部位,有无恶变倾向等作出判断

参考文献

[1] 刘东涌,魏力.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634-636.

[2] 周妙玲,李艳红.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及结局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09,18(6):12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