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之曲范文

时间:2023-04-04 17:2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夜之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以小夜曲闻名于世的莫扎特、舒伯特、古诺、海顿等,将人生活成了小夜曲的模本。莫扎特歌剧《唐・璜》里的小夜曲,是歌者在少女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的小夜曲,缠绵婉转,悠扬悦耳。舒伯特的《听,听,云雀》,是一首晨光初现时吟唱的小夜曲,曲调清新,旋律轻盈,伴以拨弦乐器的声音,创造出优美恬静的意境。古诺为雨果诗作谱写的小夜曲,具有摇篮曲风味,丝丝缕缕,如青烟在晚风中飘荡,流传不衰。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将抒情、奏鸣、交响、协奏融于一体,美不胜收。

把或长或短的人生,活成小夜曲的,除了音乐家,更多的是作家,是诗人。他们多感的生命,常常以美丽的生存体验,弹拨出生命中的小夜曲,那份美丽的体验,恰似一朵又一朵安详的花,泊于午夜中央,轻声歌唱。很多时候,生活的谜底一旦被揭开,就会简单得像一张在生活之火中缓缓地燃为灰烬的白纸;就算再复杂一点,也不过像浪漫的爱情,纵然千回百折,最后还是要流入暖暖的温床。

戴望舒的哀婉迷离,一如《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朦胧而迷离、让人们拥有纷繁解读的形象,正是戴望舒追求美好人生而不得的写照。命运多舛,在人生曲折中,戴望舒用自己孤独的灵魂,敏感的心灵,不倦的思索,温暖了无数迷茫的人,也温暖了那个寒气袭人的时代,留下了朦胧含蓄的心灵震荡。

徐志摩的轻盈柔美,分明就写在那首《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音韵生动,淋漓尽致,荡气回肠。

篇3

1、口感:从口感上来说。椰子水因为天然口味强,内容物清甜,偏向天然椰子水的口味。椰子汁基本属于加工类饮料,口味偏向大众化。椰子汁市场定位与核桃乳,花生牛奶类似,在餐饮聚会等特殊消费场所有较大需求。很多人觉得椰子水没有椰奶好喝。

2、外观:新鲜青椰子中间的清澈汁液是典型的椰子水,而椰汁则是成熟黄椰子的汁液,呈现乳白色的可以称为椰奶。外观上,椰子水其清如水,甘甜可口。椰子水的颜色基本上接近于透明的、是水的形态。椰汁呈乳白色,汁液黏稠,油脂丰富,香味四溢。

3、营养:椰子水含有各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随着椰子果实越成熟。椰汁中所含的淀粉、高质量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也越多,营养自然也越丰富。

4、品种:椰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青椰,一种是黄椰。喜欢喝椰子水的可以选取青椰子,想吃椰肉喝椰奶的可以选取黄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企业改制;山区经济;工业经济

工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对农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和经营,能提高农业水平,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有助于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一、山区工业发展的特定环境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呈现出城市企业发展较好、山区企业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不均衡现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理环境恶劣,长期以来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经济落后,农民数量多、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见表1)

恩施州拥有丰富的资源,然而由于至今未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再加上技术、资金等条件制约,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潜在的优势资源没有变成现实的经济回报,导致恩施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二、山区工业存在的问题

恩施州山区企业现阶段运行情况表现出如下的一些特点:(表2)

(一)亏损企业较多。在2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有27家,占企业总数的12.8%。

(二)经营状况不好,处于半停产状态的较多。

(三)外资企业相对少,港澳台资及外资企业仅8家。

(四)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小型企业,轻工业占55.0%,小型企业占92.9%,没有大型企业。

(五)在山区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制约了企业发展。公司章程及股东会、监事会等形同虚设,整套内部管理机制没有发挥作用。企业管理者缺乏市场知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走向,导致企业陷入被动。

2、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普遍存在着政府机构随时随意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直接经营企业的现象,企业在事实上没有成为独立的法人。

3、国有企业重组转制工作进展缓慢。部分企业对改制工作认识不够,即使改制后,仍然还是原班子、旧思路,经济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企业改制时,原始出资者不明确,产权界定不清,影响改制进度。

4、融资极为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在贫困山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几乎没有建立独立的、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其资本来源,除了股东的初期投资外,只有银行贷款、内部集资、临时拆借或占用应付款等。由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无法从金融上获得资本,获取信贷资金和扩充股本非常困难。

5、投资能力弱,但投资盲目性大。山区信息闭塞,投资管理手段滞后,投资方向、规模和领域本身收到了很大限制。另外决策不民主,选择投资项目从风险收益角度分析不足,缺乏长远观念。在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又往往十分盲目,风险居高不下。

6、财政资源紧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国企的财政补贴逐年下降,地方尤其是县乡一级的财政捉襟见肘,没有能力对国企发展进行补贴。

三、山区企业的改制

(一)山区企业改制的必要性

推行股份制是振兴山区经济、实现山区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在山区工业化进程中,山区企业实行股份制有着以下显著的积极作用:

1、通过财产股份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吃“大锅饭”的弊端。

2、实行股份制,可以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3、实行股份制使企业产权组织规范化,实现政企分家。

4、通过职工入股,更好地体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社会主义原则。5、实行股份制促进资产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企业改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改制,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多重转变,导致其在发展中面对更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在改制后健康发展。

1、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管理,是企业民营化后实现科学管理的当务之急。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应明确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以及对其保护、支持和鼓励的具体措施。在当前国家立法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采取地方立法保护的形式,以促进、保护改制企业的发展。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支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劳动保障体系,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有国有企业延伸至全社会。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山区中小企业中,一般都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市场调研机构,市场信息不灵、开发能力不足等,造成企业发展缓慢。为此,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提供经营咨询和业务信息,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卢荻.变革性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继耀.山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J].商业研究,2004,9

篇5

吉县:“小苹果”做成“大产业”

吉县,是山西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九曲黄河的中游从这里穿县而过,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成为这个小县城的名片。近年来,吉县坚持把发展壮大苹果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抓住山西省实施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苹果产业成为支撑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

吉县境内温差大、海拔高、光照足,生态条件独特,是全国苹果的最佳优生区。所产苹果果型端正高桩、果面光洁细腻、着色鲜艳浓红、口感香脆甜爽,品质上乘。“壶口牌”红富士苹果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并远销俄罗斯、西欧、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与壶口瀑布一样,成为吉县靓丽的招牌,也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依托优势条件,吉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提质升级,在全县范围内发展苹果有机生产区,集中打造了有机苹果生产基地3万亩,推广生物覆盖、节水灌溉、黑膜保墒等先进技术,加强果园水、肥、路、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搭建防雹网100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0盏,苹果种植产业在吉县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2016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年产优质苹果18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果农人均果品收入7500元。

家住吉县东城乡东城村的冯三绪说:“我家以前主要靠种玉米,除掉全家的口粮,一年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现在跟着村里种苹果,11亩地全种上苹果,亩产不低于5000斤以上,2016年,收入将近25万元。”冯三绪不仅靠种植有机苹果致富了,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打开销售渠道,提升苹果品质,促进脱贫增收。

如今的吉县,漫山遍野都是果园,有的苹果大户年收入达30多万元,红苹变成了“金果果”,苹果树成了“摇钱树”。下一步,吉县将加快推进苹果有机化、产业化发展,坚定不移走苹果产业有机化转型发展的路子,全面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据了解,眼下,吉县正在加快推进苹果与旅游一体化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两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苹果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吉县苹果的品牌知名度提高,以苹果采摘、乡村旅游等丰富壶口旅游产品,实现苹果产业与观光旅游产业的双促进、双提高。

平顺:“中药材王国”的致富经

平顺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南端的上党盆地边缘地带,境内群山起伏,海拔最高1876米,最低380米,又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自然条件给中药材的生长繁衍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全县约有300多种植物药材,大宗中药材约67种,道地中药材约10多种,堪称“中药材王国”。

近年来,发展好中药材种植成为平顺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发力点。因此,平顺县借着中药材发展的东风,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开始科学发展优势产业,念起了“脱贫致富经”。

“企业富了不是富,只有老百姓富了才是一个企业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这是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总裁李安平一直遵守的信念。多年来,振东集团一直以“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专门设立了“扶贫办公室”,并采取“公司+N”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助力老百姓尽快摘掉穷帽子。

2010年,依托平顺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和地理优势,振东集团在平顺注册成立山西振东道地连翘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发展20万亩连翘野生抚育基地,并于2013年投资5.5亿开始打造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工、仓储、办公、质保为主的产业园区,200个中药材种植品种规划,以党参、连翘等平顺大宗药材为主,逐步形成种、收、储、运、销产业化经营。

据悉,平顺50万亩中药材加工基地整个项目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创利税达2.3亿元,可直接安排就业600余人,安排种植农民就业8000余人,采收季节还将带动上万人就业,同时,还能带动包装、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使2万多农户依靠产业稳步脱贫。此外,振动集团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实行“包村到户,责任到人”制度,一个部门扶贫一个村,一个中层管理干部帮扶一个村,一个高痈刹抗芾硪桓銎,进行精准帮扶、调研对接。目前,振东集团已对全县12个乡镇、78个贫困村、6490户贫困户、17868名贫困人口进行对接帮扶。

但是,众所周知,药材种植初期无法获得收益,而且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市场影响较大,单纯依靠贫困户自发种植和销售,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如何能够让贫困户毫无后顾之忧地从事中药材种植,是振动集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不断努力,振东集团成功摸索出了“公司+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联保+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中草药刚刚开始种植的无收益期,以预付款的形式提前发放给贫困户购买种子、种苗的贷款;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林药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规模化种植。公司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并实行 “最低保护价模式”,在采收季节,当药材价格高于合同收购价时,按市场价格收购,低于合同价时按照保护价格收购。

2015年,潞党参的市场价格跌至6元/斤,中药材种植户面临着“丰产不丰收”的危险。为了保护种植户的积极性,振东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基地以近五年平均价格10元/斤进行兜底收购,每斤补贴4元,仅潞党参一项就收购100吨左右,企业补贴高达80余万元。2016年,潞党参价格涨至25元/斤,振东又以市场最高价格收购种植户的潞党参300多吨,让种植户深切感受到跌价时企业兜底,涨价时自己赚钱的“模式”优越性,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户户有党参,山山种连翘,人人学技能,年年增收入,家家感党恩”,这是龙溪镇佛堂岭村一直在遵循的目标。为解决传统种植方式产量低、品质差和市场价格起伏不定等农户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佛堂岭村在振东集团的帮助下,邀请技术人员多次到村采取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的形式,给农户讲解潞党参、黄芩、柴胡等中小药材的种植技术,解决了农户种植技术难题。同时,还支持党员干部率先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保障农户的销售渠道,极大地鼓舞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目前,每户至少种有1亩党参,全村种植的党参规模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亩。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草药种植已经成为佛堂岭村的主导产业。“以往,全村每年种植收入约100万元左右,如今,仅党参一项,全村收入在200万元左右,在平顺县各村的种植业中排名第一。”佛堂岭村村支书告诉记者。

壶关:大棚托起绿色致富梦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初春时节,走进壶关县五龙山乡欢掌底村的草莓大棚,只见满地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鲜红夺目,吸引着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

五龙山乡地上无特产,地下无矿产,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贫困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鼓励建大棚、种蔬菜。一时间,特色种植在全乡风生水起,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目前,欢掌底村已建成75座冬暖大棚。与此同时,村里还加强旱地蔬菜种植规模,逐步形成设施蔬菜、旱地蔬菜、草莓、核桃等有机无公害作物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品种。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在加强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村里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让贫困户不出门就能了解行情、销售产品。

“要不是种大棚,我哪能脱得了贫?”36q的梁世龙激动地说。身患慢性病的梁世龙家里有5口人,两个孩子正在读小学,生病的老父亲也需要夫妻俩照顾。以前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梁世龙外出打零工,如今因身体问题只能被迫放弃打工回乡待业吃低保。“最难的时候,连每个月200块钱的药费都拿不出来。”说起曾经的窘迫,梁世龙心有余悸。2016年,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他主动承包了几亩地尝试种植草莓,并通过采摘等方式打通市场。现在,梁世龙的采摘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虽然种植草莓只是梁世龙发展产业的一次尝试,但却承载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而他的希望随着一批批大棚产业的顺利进入市场变成了现实。

花总是能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五龙山乡迎乐村就是利用这样一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产业,为当地的贫困户带来了福利与幸福。为了解决本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问题,迎乐村广开门路,多方招商,引进长治市襄垣县籍能人刘振虎,组建祥泰花卉种植合作社,投资180余万元,发展冬暖式特色花卉康乃馨种植项目,规划建设了30座花卉种植大棚,现有20座已投入使用,由合作社统一承包、经营管理,每棚至少解决一个贫困户优先务工,就近创业就业。目前共安排贫困户20人,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余元。

篇6

复旦大学:中英文版通知书

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有中英文两个版,方便港澳台地区学生阅读的同时,也为内地学生日后赴国外深造提供更加简洁的证明。此外,由校教务处、复旦学院等多个部门联合筹备的《暑期入学准备》,为新生在入学报到之前,提前获取相关专业大类及培养方案等信息提供便捷途径。这份送给“菜鸟”们的“入学宝典”,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对部分符合新生奖学金评审要求的考生,复旦大学还会随录取通知书同步发放《新生奖学金获奖通知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亲笔信

朱红框纹、红金字,印压校门全景,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庄重典雅。在通知书中,还有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张杰的亲笔信。“今天将会成为你人生崭新的起点”,校长信不仅祝贺了考生,也向他们提出要求和期望,“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以外,要体会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心灵愉悦,要激发自我实现对生命来途去路的哲学思考,努力修身”。此外,信封里还有一份详细介绍大学生活的“大学行囊”——有关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奖助措施的“励行计划”,为新生描绘“成长路线图”的“支援计划”。“大学行囊”将为新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上海财经大学:“存折”+校园地图

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集结了财大学长学姐们的创意智慧。它是面向财大学生举行的“新生录取通知书设计大赛”的成果。它形如存折,与学校的财经特色相呼应。“存折”磁条位置醒目地印着“祝贺你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字样。这样的设计是寄语学子们拿着这本“知识的存折”,即将存入的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存折”内页页眉的雄鹰,在“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之上展翅高飞,有着厚积薄发、即将高飞的寓意。此外,在新生入学手册上还有一张校区卡通示意图,这张手绘Q版示意图生动地描绘了学校的学习场所与生活设施的具置。

北京大学:3D游戏演示大学生活

北大录取通知书里面有一张光盘,内含角色扮演游戏——《北大英雄》。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名北大新生,在校园内进行报到注册、领取校园卡、熟悉校内选课等活动,游戏还有社团、食堂、图书馆等生活场景。整个游戏拥有完整的主线,包括了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恋爱、考试等不同的任务。游戏制作者还用4个学期模拟4个学年,并设计了相应的学分。游戏还为每名新生设置了多种不同的能力属性:逻辑能力主要通过理科学习增长;文采主要在文科学习中获得;政治属性通过团委、学生会和party来塑造等。很多没考上北大的同学为了能体验北大生活,都会向考上北大的同学借这个游戏来玩。

厦门大学:送一张手绘地图

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信封里除录取通知书外,还有各种说明书以及银行卡、电信卡、移动卡等。通知书的背面,还有一封富有情调的诗:“揭开这心动的一页/开始你新的征程/南国最美丽的著名学府/用大海的胸襟和白鹭的情愫迎接你的到来/这里是无数风流人物的摇篮/光荣与希望/托起你指挥的风帆/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着青春的火花。”不过,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信封里的一份地图。打开地图,图中用卡通、3D的方式,手绘出重重叠叠的塔楼、一片片的绿荫,以及蓝莹莹的湖水,每一栋楼在哪里,宿舍在哪里,操场在哪里,一看地图就一目了然。除了可以给新生做校园导航,还能作为纪念珍品。

南京大学:送话费给流量

当你收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许你会大吃一惊,因为它不像其他高校用的是大红色,而是南京大学的校色——紫色。通知书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南京大学的校歌。打开通知书,会看到通知书上印有宋词名家集锦《好事近》。翻看里面,内容还真不少,入学纪念卡、银行卡、入学须知、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行李标签、手机卡和一张印有“金榜题名”字样的大红色抵用券……等下,抵用券?是的,里面有着让人怦然心动的分月返还的1999元话费券和1200M上网流量券。看到这里,你现在还在犹豫上哪所大学吗?

北京工业大学:寄一份暑假作业

在各大高校创新录取通知书吸引新生的时候,北京工业大学的通知书除了新增一本《新生手册》,还给了没入学的新生一个“下马威”,里面有为新生布置的一份暑假作业,让他们提前为大学生涯做准备。学校还要求新生辅导员在暑假里就提前与自己班里的新生建立联系,通过微博、人人网、飞信等新媒体平台,提前和新生互相认识,督促他们做好暑假作业,提前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篇7

文明之花欲睡是必然的,l叫百年深夜压得人喘不过气?西方思潮冲击着封建堡垒,两股势力冲突搏斗,张罗起了近代近两百年的动荡。民族危亡,娇艳馥郁的华夏文明之花随时都有被西方铁锹移根易植的危险。当19世纪的第一声炮响轰开国门,醉生梦死的国人方才惊醒,欧美文明的浓墨重彩开始挑战中国的传统美学。我们开始知道月相盈亏与天狗无关,狂风骤雨和龙王扯不上一点儿关系。于是,科技与文明成了西方特有的璀璨名词。人们不会再幻想中秋蟾宫、嫦娥月桂,却有人开始相信白髯老人、驯鹿雪橇。

终于,我们开始感叹传统文化流失之可悲。鲁迅说:“人爱惜自己的历史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传统文化的流失,是一场浩瀚长河中悲戚散漫的踽踽独行,是一个民族被拔掉根的悲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如同时光肌体上剥离下的碎片,指引着我们的寻根之旅。如若抛弃了自己的精神旗帜,我们哪里还有勇气骄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没有历史的民族,就像没有母亲的孤儿,终究是畏缩胆怯、可怜可悲的。

然而,堵塞世界文明之水的闸门,亦不可取。清朝妄自尊大带来的惨痛教训尚未忘却,流水不腐的警世喻言还在耳边回响。文化就像人的骨髓,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的补给,再强大彪悍的历史也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因畏惧外来文化而选择故步自封,只会使自己的耳目在凝固的空气中越来越闭塞,徒留一副松散的骨架。

篇8

早上好!

**中心欢迎你们的光临!

我们非常高兴能来到**,成为你们的伙伴与朋友。正如你们现在看到的,我们致力于塑造出具有亲和力的、友善的品牌形象。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作为**教育在中国的传播者和变革者,我们主张人性化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具有温度的智慧。

**中心是一家由香港**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运营的儿童教育机构,**以香港与上海为支点,将国际儿童教育的最高理念与方式导入合肥,以**、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课程为主,教育方案覆盖了2-16岁的儿童与青少年。

孩子们!年轻的父母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扁平的世界上。我们的孩子将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各国的孩子们展开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要与我们的孩子,共享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为本土化的教育问题提供国际化的解决方案。

**,以极具娱乐性与挑战性的方式,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到目前为止,正如您一直在体验到与观察到的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孩子不喜欢**。这真的是一个奇迹,更神奇的是这个奇迹居然是真的!

我们从香港来到合肥,坦率地说就是分享合肥这一中国中部最具发展力城市所带来的无限机遇,分享这个有着中国最好的理工大学的城市创新活力;我们希望能够荣幸地为这个充满生机城市的孩子们成功与幸福做出我们的贡献。

我们认为未来国际级人才之间的竞争,不仅需要有极高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情感、高雅的趣味和对人性的深度理解。未来的人们,比我们幸福的根本,就在于他们将按美的尺度,去生产,去生活。我们的课程以**教育为基础,根据中国儿童教育的特点和我们对未来世界级人才所必须拥有的素质的构想,针对性地完成我们的课程开发。

我们拥有来自美国、香港、上海、**、合肥多地的儿童教育、儿童心理与儿童神经发育专家等强大的教育科研专家群;拥有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地区高位教育资源合作所形成的独特课程体系;拥有一群持续扩充的年轻高水平教师,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伙人制度。我们致力于成为区域教育资源的整合者。

篇9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

摘要:讨论了苏中地区各高职院校专业按大类和专业点布局的总体情况,分析了苏中3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数与三大产业的适应状况。指出苏中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虽然总体呈现适应的态势,但还应科学把握二者的适应关系,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专业,尽快解决部分院校专业重复设置现象突出、与区域产业结构需求脱节等问题。

关键词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区域产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05-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笔者以苏中地区11所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情况和专业布局为分析对象,探讨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苏中地区高职教育概况及院校专业设置总体情况分析

江苏共有13个省辖市,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苏南地区含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共5市;苏中地区则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市;苏北地区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等5市。苏中地区共有20个县(市、区),扬州市下辖广陵等3区1县2个县级市;泰州下辖海陵等3区及3个县级市;南通下辖崇川区等3区2县3个县级市。苏中地区总面积约2.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36万人,分别占江苏省面积和人口比例的20%和21%。苏中3市中,扬州、南通有扬州大学和南通大学2所综合性大学。泰州市在2012年以前普通本科院校尚为空白,去年已取得突破,2013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泰州学院”。苏中地区高职教育与苏南地区尤其是南京、苏州、无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优于苏北地区。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共11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4.6%。

教育部2004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类别由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和532种专业组成。2012年,苏中地区11所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17个专业大类、54个二级专业类,水利大类和公安大类专业为空白,覆盖率分别为全国目录的89.5%和69.2%(见下页表1)。11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专业点数为446个,平均每个高校设置专业40.5个。专业设置数超过40个的院校有4所,最多的设置70个专业,是扬州职业大学;专业设置数最少的是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共设置28个专业。2012年苏中地区11所院校招生计划共37 919人,平均每所院校招生数为3 447人,最多的院校为5 600人,最少的为2350人。

17个专业大类中,财经、制造、土建、电子信息、文化教育5大类专业布点数最多,均在42个以上, 5个大类专业布点数为264个,占总数的59.2%。招生数较少的专业大类为资源测绘、材料能源、医药卫生、公共事业、法律,专业布点数均小于10,该5大类专业布点数共29个,占总数的6.5%。

苏中3市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适应性状况分析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以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分布进行设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可以通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程度来评价。苏中3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人数按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见表2。

第一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由表2可知,苏中地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和毕业生人数比例分别为6.05%和6.96%,产值比例为7.01%,总体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从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设置第一产业专业的院校共3所,苏中3市各有1所,其中又以位于泰州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主体,设置专业数占苏中一产专业总数的70.4%,毕业生人数占苏中总数的84.7%。

第二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土建、材料与能源、生化与药品等大类。这部分大类专业的特点是:对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的要求较高,对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关系最为密切。由表2可知,苏中地区第二产业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比例分别为38.34%和38.8%,产值比例为53.02%,专业设置比例和毕业生比例与产值比例具有一定差异。苏中3市中又以南通市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比例与产值比例的差异较小。第二产业中,制造大类专业点数虽然达到64个,但基本集中于少数专业,专业重复设置情况较突出。如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数控技术3个专业中,机电一体化专业重复率达100%(开设院校11所),电气自动化专业重复率为91%(开设院校10所),数控技术专业重复率为82%(开设院校9所)。这一现象既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又加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三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苏中地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5.61%和54.24%,产值比例为39.97%,总体上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三产产值比例。在区域内进行比较分析,3市中南通市专业设置比例(52.11%)和泰州市毕业生比例(47.49%)与产值比例较为接近。从具体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师范类院校,如泰州师范专科学校专业设置以文化教育、财经大类专业为主,三产专业设置率达到92%;综合类高职院校,如扬州职业大学,虽然并入了扬州环境资源学院,三产专业设置率仍然达到63%;某些民办高职院校,如扬州江海学院,更钟情于办学成本较低的三产专业,三产专业设置率达到75%。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三产专业设置比例则可能较低,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三产专业比例仅为31%,南通纺织职业学院三产专业比例为35%。从专业分布情况来看,各高职院校三产专业设置仍然偏重于少数热门专业,如财经大类专业布点数达65个,占三产专业布点总数的26.2%,财经大类专业中,又以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等二级专业为主,11所高职院校共设置该二级专业点数共43个,占三产专业布点总数的17.3%。专业设置重复情况仍较严重。

关于苏中地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适应性的思考

苏中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呈总体适应态势 江苏省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6.3∶50.2∶43.5,苏中地区当年三产增加值比例为7.01∶53.02∶39.97。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三次产业专业设置比例为6.05∶38.34∶55.61。各院校多年来为区域经济输送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一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南通、泰州市各设有1所以一产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农业类高职院校;苏中地区3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兽药生产等省级品牌专业为特色;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等品牌专业为特色;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等品牌专业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优势较为突出的专业群。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对区域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发展已做出一定贡献,但仍亟待加强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是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扬州职业大学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扬州市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已拥有机械和化工类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但目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仍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专业同质化和专业重复设置问题较突出。如前所述,各院校制造类专业设置主要集中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数控技术等少数热门专业,三产专业设置则集中在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等专业,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仍较严重。(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所在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存在脱节。如扬州高职院校对本地区四大支柱产业中的汽车和船舶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据统计,2011年汽车类专业毕业生仅303人,占扬州当年高职毕业生总数的2.47%,船舶技术类毕业生尚没有;2012年汽车类专业招生人数为410人,船舶技术类专业仅江海学院开设,招生人数为45人,分别仅占当年招生人数的3.46%和0.38%。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亟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与预测机制,制定出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又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的专业发展规划,使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达到有效平衡。

科学把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适应关系 高职教育既然服务于区域经济,但是否要求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完全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应?完全对应的要求既不符合现实,也不科学。根据专业化理论,每个高职院校只有集中力量办好优势特色专业,才能提高办学效益和培养质量。从苏中地区3所国家示范(骨干)校的发展和专业布局可以看出,这3所学院均已形成自己在行业内的专业优势,建立起一批优于同类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群。但苏中地区其他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专业设置较分散、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我院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以化工和建筑工程为主线的“两纵三横”专业群。2012年招生的41个专业涵盖了高职专业目录中的10个大类,涉及工、理、文、经、艺术等各个方面。专业覆盖面过广,增加了师资培养、教学设备投入方面的难度,难以形成适当的办学规模效益。因此,坚持错位发展,依托自身传统专业优势,努力加强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才是地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力俊,曹晔.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1(36):32-37.

[2]傅琼.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探析[J].职教通讯,2012(6):71-75.

篇10

(沙洲职业工学院,张家港 215600)

摘要:本文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以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切入点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分析,分析县办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168-03

课题项目:沙洲职业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县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心态调查研究》,课题主持人:陆秀英,本文系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陆秀英(1974-),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0 引言

本研究于2013年6月至12月,先后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沙洲职业工学院这所县办高职院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2014届沙工毕业生。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机电、纺织、电信、经济管理五种典型专业类型,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90份,其中调查男生594人,女生396人。回收率为99%,本研究还调查了与沙工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100家,共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从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反馈中,探索地方高职毕业生择业方面的价值取向。

1 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

1.1 高职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①择业优先考虑的因素。在做择业选择时,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定位趋向现实。89.5%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5.8%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2%的毕业生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只有2.7%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从数据分析,地方高职毕业生更加理性、成熟,清楚个人的职业定位。

②就业前景。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上,反映出工科男生对就业问题更加焦虑和缺乏信心。调查显示,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忧虑,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的高职毕业生占75.2%,对“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占12.05%,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的毕业生占到9%,只有3.75%的学生认为“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数据显示,不同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男女生对就业前景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如认为“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纺织女生比机电、建筑、电信专业的男生高14.24%。

1.2 高职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

1.2.1 高职毕业生对择业区域、单位性质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选择到苏锡常地区就业的占55.43%的,19.57%的毕业生想去上海等大城市,14.13%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但不低于地市级城市,10.87%的毕业生选择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7.52%的毕业生没特别要求,只要能找到工作,县级城市甚至乡镇都可以。可以看出,苏锡常地区等城市仍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点,生源所在地,因地方经济发展与政策的优势利导,吸引部分毕业回到家乡就业。数据显示,由于传统观念、价值观等因素,高职毕业生去基层和乡镇的比例不高。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有27.17%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38.09%的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22.82%选择“自主创业”,2.17%的毕业生选择外企,而大量吸纳高职毕业生的民营和私营企业,毕业生选择的比例只占4.38%。数据显示,在单位的选择上,高职毕业生缺少理性,太过理想、盲目,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高职毕业生个人的职业目标与现实之间脱节。

1.2.2 对岗位的选择和薪酬的期望

在岗位的选择上,高职高专毕业生期望进入技术和管理岗位,而用人单位,希望高职毕业生在基层一线就业,可见,高职毕业生对自身的定位、岗位认知,与用人单位间存在着严重不对称。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高职毕业生作为企业一线就业的主力军,期望的月薪与用人单位给出的合理月薪接近。

1.2.3 高职毕业生择业时所重视的因素

表3为高职毕业生择业时对一些考虑因素的重视程度排序。

数据显示,“个人发展机会”仍是高职毕业生择业的首选,“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次之,“工作地点和专业对口”排列第三,这项排名,说明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职毕业生在择业选择上更加注重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关注个人在职业中的发展。“薪酬福利”和“单位性质和规模”在择业中的比重只占到三分之一,显示出高职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务实的一面,更多地体现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说明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趋于理性。

1.2.4 对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的价值判断

高职毕业生在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判断上,排列第一第二位的是“优秀的综合素质”与“经验及社会实践能力”,这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说明高职毕业生更加注重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表4为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的排序对比。

从表4数据所示:前4项惊人的相似,仅在“学历”与“成绩”二个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用人单位更加强调“成绩”,而学生重视“学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们对“学历”过分看重,反映出专科生的自卑与信心不足;而对“学习成绩”的排序选择,反映出专科类毕业生,对专业学习的不重视,过份强调社会实践能力,在思想上弱化了专业理论和道德教育。

1.3 高职毕业生择业方式与途经的选择

①择业途径。就业信息获取的途径中,“学校校园网”、“校园招聘会”占有的比例分别为46.77%和44.09%,其余依次为“社会招聘会”、“人才、职业介绍机构”、“社会其他招聘网站”、“新闻媒体”。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求职途径多数依赖学校,形式相对单一。可见,作为高职类院校,一要努力办好校园招聘会,二要引导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择业途径的多样化,更好地推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②困扰求职的因素分析。有51.61%的毕业生选择了“对应聘岗位缺乏了解,其次是21.42%的毕业生选择了“对企业结构及岗位缺乏了解”,最后是“求职信息缺乏”、“求职技巧缺乏”。这些数据说明高职毕业生择业时,对择业存在盲目性,除了信息不对称外,对个人择业能力存在缺失,下一步,作为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

1.4 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①对所在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评价。有56.43%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满意,33.7%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一般,只有9.77%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从以上数据可见,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全面开展,但还需提高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学生择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②择业知识的来源。“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网络”“实习”是学生择业知识的重要渠道。如图1所示。

③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毕业生希望学校在就业指导上应着重给予哪些指导时,有66.3%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技巧指导”,其次为“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从反馈的这些数据排序,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下一步就业服务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毕业生希望学校在就业指导上应着重给予哪些指导时,有66.3%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技巧指导,其次为“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从反馈的这些数据排序,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下一步就业服务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县办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是当前高职毕业生呈现的特点,他们有明显的社会竞争意识,追求个人价值,更加注重个人实际利益,市场化的特征明显,但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和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一线就业的心理准备

在“择业的第一标准”中,选择“个人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占55.91%,“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占19.35%。可见,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个人的发展机会,不是一味看重薪酬福利和职业社会地位,从而反映出当代高职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熏陶下,个人价值观念的变化,注重个人价值实现,表明高职大学生自我实现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形成。

从“择业时选择的工作地点”、“期望的就业岗位”以及“求职单位的性质”等问题都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选择苏锡常地区,期望从事管理岗位,希望去国企和事业单位占的比例较高,可见,高职毕业生想走捷径,不愿到私营企业一线的技能岗位上去就业、缺乏吃苦的心理谁备。他们虽然有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但对个人的定位、所处的角色位置认识不清,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现实与理想间,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2.2 就业取向多元化,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

大学生就业取向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现在择业地区,单位性质及择业选择的价值判断上。在择业中,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意愿强烈,有报效祖国和社会的强烈愿望。对毕业生就业目的选择时,有83.2%的毕业生选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见,大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强烈的报国之志,体现了当代高职毕业生愿意将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高职毕业生就业取向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工作、学习起了促进作用。

高职毕业生虽然成就动机高,但在实际的选择时,又将“经济收入”置于“兴趣爱好”、“专业对口”之上,在选择“就业地区”、“求职方向”的选择时,与个人的成就动机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求职方向”问题,选择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乡镇企业、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比例分别是26.09%、27.17%、22.82%、4.38%、2.17%和3.26%。选择前三种就业部门的占76.28%,说明高职毕业生倾向去机关单位、国营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基层一线和私营、民营企业意愿不高。

2.3 就业取向务实和理性,但缺乏就业信心和竟争力

大学生虽然因社会环境、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加理性和务实,他们又缺乏信心和竞争力。问及“对国家就业政策及现状了解有多少时”,46.74%的人选择“了解一点”,只有4.35%的人选择“完全了解”;当问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时”,40.22%的大学生选择“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只有27.1%的人回答“有信心找到合适的工作”;对“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时,“乐观”、“一般”、“悲观”、“迷茫”分别为“34.78%”、“50%”、“8.7%”、“6.52%”,这几项数据反映出高职毕业生,在择业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认为自己竞争力不足,缺乏足够信心和勇气。

3 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高职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积极引导他们,使其择业观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吻合,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②正确定位,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切实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要以高职毕业生就业作为杠杆,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深化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同时坚持产学研合作的办学途径,这是高职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③进一步打破专业限制,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划分一般比普通本科要窄,而行业适应面太窄或太专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在该行业不景气,用人需求量减少时,学校和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专业结构调整相对困难。因此,应该打破专业限制,拓宽专业口径,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④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建立完善的校内就业指导体系:在就业工作方面,学校应对就业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作为学校工作的龙头来抓。学校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就业指导体系,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沙洲职业工学院通过实行上述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有效提升了该校的就业率,以2014年为例,该校的毕业生总数是1313人,就业人数是1224人,就业率高达94.97%,较之前年有了大幅的提高,这表明这些对策和建议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4 结论

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评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回落到人才的竞争上,从某种层面上说又是第一线劳动者以及技术工人的总体素质的竞争,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通过调查分析其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提出并落实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不仅帮助更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还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干旭,李雪莲,程静.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

[2]蒋跃楠.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意向及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查报告——以苏南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