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叙事范文

时间:2023-03-18 19:1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叙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叙事

篇1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2-0057-05

Teaching design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ZHANG Xi-qi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303,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teaching design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conducive to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ers, tak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schools, highlighting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training, and effectively enhancing training effects. Teaching design of 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5 basic steps as learning need analysis, teaching objective establishment,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ing strategy design, evaluation of design achie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eaching strategy design is the core link in teaching desig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desig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further edu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teaching design

著名教学设计专家罗伯特•加涅[1]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的过程,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少学者对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展开了许多颇有创意的研究。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体育学科本身等方面的特殊性,只有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才能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1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研究

1.1从教学对象的主体需要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美国有效教学论专家加里•D•鲍里奇[2]认为,每个课堂上都存在着大量的个体差异。不管你多么熟练地传播知识,这些差异都会影响你的教学效果。

从宏观上来讲,继续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教学对象的在职性和成人性;从中观上来讲,继续教育可以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等;从微观上来讲,即使是在同一个培训班级,培训对象在思想素质、专业态度、业务水平、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只有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主体需要,才能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从课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因地因校制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呈现出权力集中和权力下放两种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和本国、本地区实际的课程管理方式。在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3]。三级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在我国课程体系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也分别有着各自的课程开发主体。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这对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是适应新课程管理模式的需要。特别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培训者根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地、因校制宜,才能提高培训工作的效果。

1.3从体育学科的特性出发,突出培训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体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自身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对象;没有身体力行,体育学习就无法进行;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学生自身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当然也有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但这些也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体育课程的最大特征[4]。无论是健身价值还是育人价值抑或是其它价值,体育学科都必须通过运动实践去达成,这是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实践性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不能简单照搬其它文化学科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出那些能够真正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课程开发能力及实际管理能力,且形式生动活泼、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案,改变过去那种停留在课本、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的现象,突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1.4践行“体验学习”,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及学科的特点,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和安排。从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出发,就会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事实上,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都有着各自的优越性,也相应地有着各自的局限性。

体验学习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但大卫•库伯[5]把它推向了另一个境界,认为体验学习既区别于传统的理性主义教学理论,又不同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它具有如下特征:体验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而不是结果;体验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4]。正如其它学习理论一样,对体验学习也存在着一些质疑和争议。体验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文化课的教学中,也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而言,体验学习还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根据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尝试构建基于体验学习的继续教育、个人发展及工作实践的循环关系。立足于体验学习,跳出从理论到理论的纸上谈兵式的低效培训方式,有助于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促进继续教育、个人发展和工作实践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2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从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上来看,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很多环节,涉及到诸多要素,其中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4大核心要素。因此,常规的教学设计一般分为学习需要的分析、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成果及过程评价等4个基本步骤。不过,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并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用,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供参考,因此,很有必要增加选用教学内容这一重要环节。也就是说,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5个基本步骤。

2.1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的起点,要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重视对培训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教始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往往体现在学员学习效果及行为和情感变化等方面。学习需要的分析是制订教学目标、选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发现了问题,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着手对它进行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是进行3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业态度、知识能力、专业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是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确定教学目标的重点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可行性。

2.2制订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前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师生的活动、教学资源和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应用,均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服务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从教材的传习者转变为教材的使用者[6]。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实用性、针对性,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可以把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态度、技能3个基本维度。在知识目标方面,主要是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在态度目标方面,主要是帮助体育教师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观;在技能目标方面,主要是增强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研究意识,培养对体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等。

2.3选用教学内容

在常规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用虽然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但并没有与学习需要的分析、制订教学目标、设计结果及实施过程评价这些环节视为同等重要。然而,具体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学内容的选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迄今为止我国并没有组织编写这方面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内容体系的指导性意见,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

从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体育课程改革类、体育教学研究类、大课间体育活动类和学校体育科研类4大模块。课程改革模块主要精选体育新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体育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教学研究模块主要精选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体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技巧;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块主要选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和方法等内容,以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推广;体育科研模块主要选择体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这4大模块构成了培训内容的总体框架,具体到某个专题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根据学员主体需要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

2.4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在运用过程中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策略的选用包括策略选择和策略运用两方面。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即在主、客观条件可能与可行的前提下,尽力在更广泛的有关教与学策略等系列中,找到科学的、更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又可分为策略监控、策略调节和策略创新3种形式。策略监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随时注意策略运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同步。策略调节和策略创新主要是指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教与学、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之中交织着矛盾,需要随时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而言,教学策略的创新尤其重要,因为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很大,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适用各种培训的教学策略。

2.5设计成果及过程评价

评价是评判教学设计成果及其实施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因此,确定评价理念及实施方式是教学设计的必要一环。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优化学习的方案,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要促进学习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初步完成后的教学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对教学设计付诸实践后的分析评判,相当于教学反思,为下一次进行类似的教学设计时提供参考。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成果及其实施过程的评价,应坚持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指导,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学设计的成果要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以及时修订教学设计方案;对教学设计付诸实践的实施过程要发挥评价的反思总结功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从学习需要分析是否准确、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合理、教学内容选用是否恰当、教学策略设计是否有效等入手。

3新教学观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策略

3.1设计教学策略要树立“交往互动”的教学观念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在既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策略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而不同的教学观念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因此,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培训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21世纪以来,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过程被认为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和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重大突破[7]。

由于教学对象的成人性及体育学科的实践性,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更应该树立基于“体验学习”的“交往互动”的教学观念,并全面渗透到教学策略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从体验学习理念来看,应该注重把教师的理论传授与学员的实践体验结合起来,让培训成为促进学员专业成长的过程,致力于构建实践工作――继续教育――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从“交往互动”的教学观念来看,教学是教师与学员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员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彼此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2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内容

1)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贯彻都要综合、集结、具体落实到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合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培训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要善于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工作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式、问题情境式、校本研究式、自我反思式等形式。课堂讲授式采用教师讲-学员听的形式,主要适用于集中培训;问题情境式围绕某一特定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学员成长的过程,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校本研究式是基于学校的一种培训形式,它是在职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展开学习的一种形式;自我反思式是在职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自觉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它们之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与“学”的关系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培训教学的过程中,教须依从于学,学要受导于教。教学方法的设计不仅要求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问题,还要求将教学方法设计的重心由教法向学法转移、由教授向指导转变。总之,教学方法的设计要贯彻新的教学观念,注重让体验成为学员学习和发展的源泉,注重“做中学”,即使是教师讲-学员听,也应该致力于唤起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学员已有的实践智慧,充分发挥认知性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用,要以学员的学习需要、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依据,从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上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从而谋求教学整体效益的最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讲座式、学习指导式和自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专家讲座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课堂讲授,学习指导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问题探究和校本研究,自学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学员的自我反思。

3)教学手段的设计。

教学手段的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设计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手段。对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说,教师只有选择和设计出适宜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可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设计要注重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是指现有教学资源要做到物尽其用,合理开发是指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挖掘教学资源,主动创造和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媒体是一种条件性教学资源,它直接沟通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影响着培训教学的进程和效果。在选用教学媒体时,设计者既要考虑媒体的物质属性,又要考虑体育教师培训本身的特色。“各种媒体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它们可以用来呈现沟通的物理特性的不同,例如,有的媒体可以呈现视觉的效果,但有的则不能……当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对于学习者不论正确或错误的反应提供适当的反馈,可以说是最能增进教学效果的关键”[1]。例如,在进行“如何设计和运用情境教学”的培训时,结合视频展示出的不同案例进行剖析,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自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至今已有10余年,然而,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工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教学设计的种种缺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说10年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尚属新生事物,那么,时至今日,学校体育界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M]. 陈正昌,等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2] 加里•D•鲍里奇[美]. 有效教学方法[M]. 易东平,译. 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2:35.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1.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6.

[5] D•A•库伯[美].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 王灿明,朱水萍,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33.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科学(3―6年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阶段新开设的综合课程之一,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也就是小学科学教的素质关乎科学课程实施的成效,关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目前,小学科学课教师大多为非专业出身,教师总体胜任力不强。调查显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任务的占11.8%,比较吃力的占52.9%,很吃力和不能胜任的占36.3%。而且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重知识课程轻实践课程、课程实施重讲授轻活动参与的方式、课程评价重鉴别轻发展功能等问题。对此,应构建基于小学科学教师发展需求的先进性、可行性的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从小学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探究。

一、课程目标: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虽有不同,但一般认为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旨在提升科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具体地说,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课程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课教学设计、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学反馈与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探究学习环境创设等教学实践能力,以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合作意识,提高其自我规划、自我调控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课程

我国目前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科学课教师较少,调查表明,现任科学课教师中有70.1%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工类学科,有6.4%来自音乐、体育、美术等文体类学科,有23.4%来自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学科。这些非专业科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科学课、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的锻炼,虽然已具有作为教师的一些专业素养,但由于缺乏科学教育专业的系统培养和切合科学课教学的专业培训,他们还欠缺胜任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些专业素质。所以,他们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紧迫性的困惑或问题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依据科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五维度:教学理念、学生理解、知识体系、行为能力、专业成长,结合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发展需求,遵循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能力的实践性、专业发展的合作性与自主性等原则设置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本文主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课程模块选择最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内容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坚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协调统一。

(一)学科知识课程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都属于专业知识素质,它们是教师从事有效学科教学的基础。

学科知识单一是目前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成效的因素之一,调查表明,25.9%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科学课是一门融合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课程,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知识。针对小学科学教师对一些重要的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应加强包含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在内的跨学科知识的培训。为了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科学本质,针对我国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观理解的偏差,可以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

总之,通过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综合科学知识、生命科学基础、物质科学基础、地球与宇宙科学基础这些课程,加深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

仅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教师知识的特征,教师应掌握如何把特定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0ntent Knowledge),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塔米尔(TaHlir)提出学科教学知识应包括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据此,相应地确定科学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深层剖析;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知识,为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尤其要提到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学习的知识,这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必须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何学习科学、已有的科学经验等知识。另外,上述教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就形成了下面所要阐述的教学实践能力,所以,课程设置时把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重点在下面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模块中详细阐述,本模块中的教学知识和评价知识整合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指导这一内容。

(三)教学实践能力课程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中的核心构成。一般认为,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中尤其要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是在“讲科学”。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应强化教师如何运用探究教学策略的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另外,在一些教师抱怨实施科学课程的资源缺乏时,却忽视了教师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通过对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为小学科学课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的专业态度中一般都提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反思与合作等方面。尤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下,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自主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自主发

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与合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索、分析、反思、概括,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25%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为此,开设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实训专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与能力,促进其逐步成长为“研究反思型教师”。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反思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反思,激发教师不断自主更新与发展的原动力,促进教师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创建教学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此,通过教学反思、教学合作案例的解读,提高参训教师反思、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结合小学科学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的分析,激励参训教师自我规划、自我提升。

三、课程实施方式:采用参与式、案例式、校本培训等多样化方式

课程实施主要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两个阶段。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完成重要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研讨与体验,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课程的强化训练、案例分析、参与体验;分散研修阶段一方面是对集中培训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化,尤其使教学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设计选修课程,开展更切合小学科学教师个体情况的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一)集中培训

传统教师培训存在重讲授、轻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忽视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积极互动、平等交流等问题,为此,适用有利于参训教师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体验、互动交流、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针对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欠缺且需要专家引领的理论内容,可以采用讲座与研讨结合方式,这样在倾听、思考、研讨中深化小学科学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培训方式,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将主要采用参与式、案例式、工作坊式等多样化培训方式,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培训效果。

1.参与式

参与式培训是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中,参训教师亲身经历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自身教学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运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但如何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参与式培训,让小学科学教师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中体验,“做”中学,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科学探究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案例式

教师的在职培训应和他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式培训是以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的解析为主线,以所学教学技能的运用为内容,在教学观摩、研讨、反思、实践中,逐步提高参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案例式培训一般指向小学科学课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所以,培训更具针对性、更具实践操作性。

3.工作坊式

工作坊(workshop)式培训是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过程,且参与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方案如何推动、如何付诸实践,以及如何反思、改进完善方案。它一般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由参训者、优秀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共同互动交流、积极思考,制定主题的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分散研修

分散研修阶段,参训教师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继续参与培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校本培训与网络培训方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校为本的培训,是在学校情境中,基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小学科学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主渠道。短期的集中培训难以有效训练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小学科学日常教学实践中,在运用专业理论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实施中,在教师相互观摩、交流中得以训练。校本培训更有助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2.网络培训

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规定的指导下,发挥教师网络联盟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地市教师教育网,建设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视频讲座、专家在线答疑、同行交流互动等网络学习方式,为小学科学教师之间、小学科学教师与名师、科学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课程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为参训的每位小学科学教师建立档案袋,实行教师档案袋评价。

教师档案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选择、收集被评价教师的一些文本材料、实践记录等成果,展示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状况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不仅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3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推动教师专业化教学的关键。通过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学,坚持以教师专业化教学为本,坚持在小学课堂上创建具有独特特色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近几年来,各个中小学一直在大力倡导教育体制改革的方针与政策,其中,课程改革是教师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困难复杂的问题,也是一类比较系统的改革工程。针对中小学教育体制,各种类型的改革包括教育观念、思想体制等改革,都应该以课程改革为主,通过深化课程改革,逐步改变教育现状。

1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应该以素质教育作为基本目标,以创新教育作为基本灵魂,逐渐完成教育过程的课程改革方向,实现教师专业化教育。为了开展中小学体制教育改革,我国在中小学地区先后进行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学历补偿教育工程、教材教法过关工程等,总而言之,我国进行这一系列工程的目的就是逐渐促进小学教师全面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路程上应该做出的一系列工作。从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现状来看,促进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也要逐渐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应该逐渐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步形成教材完备、结构合理充实的教育一体化课程。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2.1体育教师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但是培训途径较为局限

根据专业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有大约86.7%的人有机会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技能,了解世界先进文化,并且非学历教育的课程改革培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但是这些教师的培训途径却相对有限,而且距离全员培训的目标也相对较远。

2.2缺乏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意识

一些中小学教师仅仅把获得教师资格证作为目标,并且对继续教育的工程非常不重视,甚至一些教师也不理解继续教育的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普遍认为教师文凭到手了,可以进行教学活动了,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那也就没有什么必要继续进行教育,一些教师的这种想法反而大大影响了培养教师终身发展的学习意识,给教师带来了不好的社会风气。

2.3继续教育法规不健全,部分教师法规意识淡薄

在现代这个社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特别清楚自己继续进行教育是权力还是义务,甚至不清楚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这些就是主要由教师继续教育法规不健全所导致的,导致现在中小学的教师法规意识淡薄,不能清除地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老师帮助学生快速发展的关键。

2.4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紧张,并且分担不合理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比较紧张,这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不是特别乐观的一个原因,一些人不愿意承担继续教育费用,所以自己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或者是当地的政府承担的继续教育费用比较少,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继续教育经费的分担也不是特别合理,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将导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进行教育的现状不是特别乐观。

2.5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矛盾突出

一些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比较重,为了满足学校高额的体育教学任务量,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进一步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技能。学校的继续教育反而会让学校的体育教学变得没有秩序,变得杂乱无章,变得更加随意,再加上一些学校根本就不会制定一个标准的教师进修表,使得教师对于进修的事情也像学校一样没有计划,没有安排,反而会耽误了教师的进一步发展,让教师逐渐失去了进一步进修的机会,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2.6培训形式僵化,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实效性

我国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其教育内容根本就不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由于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每个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情况也不同,所以,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地区、每个情况的不同来具体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培训学校应该逐渐形成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使得这些培训课程真正对教师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机构尤其要针对教师本身所需要的文化内容不同来具体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课程的实效性与合理性,并且还要让培训工作更加贴合实际,避免培训内容的僵化与不合理性,必须避免培训内容的理论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培训机构应该注意根据每个地区老师的个性化不同,来具体进行教学。

2.7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相关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很大的虚化性,而且其考核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人都只是感觉在做一个形式,并且该继续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师的评定与升职没有很大的联系,与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没有很大的关联,甚至一些继续教育还需要老师自己本身掏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针对继续教育的消极态度。

2.8培训师资队伍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比较完整的继续教育师资体库,这就往往导致我国的继续教育人员的能力不能达到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并且继续教育机构往往只是选择一些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进行教学实践经验的传授,并没有真正聘请一些专业的导师或者专家来进行指导或者传授经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培训目标无法尽快完成。

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部如果想让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就必须首先引导教师树立一个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了解继续教育的体制与相关法规,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培养其学习观念和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3.2保障继续教育的经费和时间

针对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我国应该不断地加大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来获取教育经费,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可以通过募集或者投资等方法。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保障继续教育的时间相对规范,制定确实可行的继续教育时间表,并不断督促教师认真贯彻和实行。

3.3不断开拓继续教育途径,形成多元模式

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一定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修,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或者远程教学等都是有效促进教职工继续教育的模式。

4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不断促进教师提升的一个有效策略,通过这一继续教育,有利于把握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善教育体制,促进全面发展,创建一体化课程。

作者:许修红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惕,时海霞,展恩燕,等.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现状及发展策略[J].运动,2013(18):61-62.

篇4

体育教师的不良情绪迁移到教学课堂所引起的不良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脑子里总想着不愉快的事情,无心上课,组织教学马虎,示范动作随便,语言缺乏生动、形象;(2)由于人的情绪具有“传染性”,教师的不良心境带到课堂,并传染给学生,从而使得本应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学变得机械单调,死气沉沉,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气氛变得压抑,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求知欲和体育锻炼的兴趣;(3)教师带着不良心情上课,一旦出现学生调皮、不守纪律等现象,教师会误认为学生向自己挑战,从而对他们不是冷落相对,就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体育教师对不良情绪的调控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释放调节法

当遇到不愉快的情绪时,切忌把自己关闭起来,应正视现实,把积压在心头的不满、意见和痛苦坦率地向领导、朋友、同事讲述,并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启发、忠告、劝解、批评、咨询帮助来获得良好的情绪矫正,从而达到疏通思想,解决矛盾,减轻心理负担。

二、转移刺激、注意力法

这是一种积极接受另一种刺激而息怒的方法,如要发怒或情绪不佳时,就去做别的事情,积极有意地转移注意力,是有助于摆脱心理困境的,如练书法、绘画、看书、打球、养花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去旅游。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远离面前的生活环境,面对新事物时,心理环境往往会逐步开朗,有利于消除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从而使自己的怒气尽快消除,不情良绪尽快得到改善。

三、暗示调控法

一旦遇到精神刺激时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的暗示既可用来减轻不良情绪的困扰,也可用来激励自己。当怒火上升欲发雷霆时,可用自我暗示来进行调控,如以“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同自己过不去,发怒是无能的表现”等等,以此警语来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得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四、运动调节法

实践证明,大量吸氧可增强教师自信心,能调节情感情绪。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轻松自如、优美正确地完成动作技术,有助于心理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五、环境调节法

当遇到不良情绪刺激时,可采用改变环境的方法使自己调整心境,如到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地方,可以去欣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大自然之美,以开拓心理容量来调节和消除精神上的不快和压抑情绪,从而保持自己良好的心境。

六、宣泄调节法

对愤怒、痛苦等不良情绪可用宣泄法来加以调节。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或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常用的情绪宣泄方法有:哭。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释放体内积聚能量、排出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如果感到委屈、悲痛时,哭泣是一种对身体有利的宣泄方式。喊。当有不满情绪积压在心理时,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大喊几声,也可以唱唱歌吼几声,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动。打球、散步、跳舞、体力劳动等方式可以淡化心中的不良情绪。诉。当遇到心理困扰时,找一个可以信任又能理解你,有耐心倾听的人倾诉,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通过这些活动间接地把“气”发泄出去。

七、强烈意识法

在上课之前,要不断暗示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强迫自己面带笑容,并努力保持良好的神情、姿态,以乐观的态度,微笑的目光来看待一切,借转移注意方向,冲淡目前环境造成的不良情绪,摆脱心理上的失衡状态。

八、心理换位法

生活中难免会和家人、朋友、学生、同事、领导等产生矛盾,人际间的矛盾、冲突会使人伤心、气愤,若不及时消解,会导致过激的言行,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消解这种不快情绪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也有他的道理。

九、改变认知评价法

许多不良情绪是由于人的不合理的认知所引起的,由此转变思维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会有一种全新的自我感觉。有时由于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它。认识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也决定我们看不到什么,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变换各种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更合理的认知,才会产生稳定的情绪。

十、暗示调适法

篇5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

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篇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通过这次教育网的教师专题培训,我受益匪浅,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对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通过学习,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增强体质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05-01

一、中学体育在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一)对体育的理解要正确

对于体育的理解要正确,它不是简单地娱乐与放松,是一门以健康为本质的课程,在中学的体育课上,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基础的体育技能,运动技能和相关运动项目,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明白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明白这门课程不是玩耍性质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之上,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不能超出中学生所接受的范围,也不能超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目标,本着健康,安全,有效,合理的理念进行活动的开展。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新课程理念,是更加的注重行动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立足课本,掌握需要教学的内容,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面,这样才可以有效合理进行接下来的安排活动。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A重要性

中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课外互动,实践项目以外,还会碰到天气等因素的干扰,这就会使学生和教师面临着室内教学的问题。室内教学也是一种在学习中放松的方式,如果恰当地利用起来,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室内活动,一般有些教师就会将此忽略,认为这个不重要,课程也会被其它学科的教师所占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那么,室内教学可以运用哪些方式来合理的开展呢?这里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多媒体在这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媒体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领先者,在课堂上的使用也是发挥着其无限的魅力与光环,并且,多媒体的使用不可喧兵夺主,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样才会更好地进行。一方面,它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教学的内容,比如,教师要讲述一套武术,光是自己用口语表述和自身形体的表达,学生往往印象不是很清楚,刚记住也会快速遗忘,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讲解,那么学生的理解程度就大大不同了,收到的反应和效果也不同。除了多媒体之外,教师也可以讲述关于体育方面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一些简单地手部操,面部操等等,都是可以的,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中积累经验,扩大只是储备量,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内容,相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慢慢喜欢上体育的,对体育这门课程的了解也会有所不同的。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的体验

(一)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游戏这个小活动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它会使学生在玩耍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锻炼和熏陶,在上n之前,一般教师会让学生呢个跑两圈,做一个热身的运动,之后回来会做操,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流程,游戏的融入很少,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注意,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锻炼的意识。

(二)游戏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游戏的设计不需要多么的复杂,例如简单地萝卜蹲,或者互换身份,小兔赛跑,背靠背夹东西不能掉,绑腿走路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自身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堂内容都是十分必要的。

篇8

    当前,

    我们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一项前人未曾经历过的伟大事业。

篇9

大学体育作为高校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改革正向深层次迈进,大学体育必将随之做出相应的变革。体育教师做为高校体育的执行者,承担着教学、训练和科研任务,其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应不断更新以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因而,继续教育正在成为高校体育教师提升素质水平、改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

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和积极倡导者,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影响广泛,直接引领着成人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向,他的主张和理念是世界各国教育理论界探索终身教育和实践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成人教育。

(一)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朗格朗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对于人,生存从来就意味着一连串的挑战。”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中就涉及到成人教育,他说: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迫使各行各业的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从而要求发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就是使人在身体、精神和思想上完善发展,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摆脱由于出生、受教育不足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使人们更好的生活。同时,终身教育又鲜明地指向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赋予教师继续教育以新的意义

在任何终身教育的体制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将要加强。教师所面临的学生不仅仅是名册上的一个数字、一个普通学生或者一个优秀学生、在各门学科上没有才能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心灵、他存在的社会意义、他在一系列场景中的地位、他的冲动和抑制。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观察他们周围的人群和发生的事情,把学生的行为放在一个发展的环境中来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判断是对还是错。这对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拓展已有的知识结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教师做为一个人,既承担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任务,同时又要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教育的发展。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终身教育理论给大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一)终身教育理论是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理论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成人学习和继续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从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奉献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总结。随着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继续教育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全世界各个行业的成人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实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当今人类社会巨大的变革,给高等教育、学校体育和我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打破了大学教师传统的在职培训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简单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修修补补,它应当成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一种专业教育,它的目标就是激励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

(二)终身教育理论为大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方法和措施

终身教育理论倡导一个或者几个人组成的小规模教学单位,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采取自由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它给终身教育的发展策略、措施和方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后培训,学习形式主要以几个人组成的小组甚至一个人为主,培训教师针对学习者的个体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始终以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应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而非简单的数量增加。时刻围绕着终身教育这一主导思想,转变延续多年的教师职后培训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转变以往的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以一种主体的身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表对教学实践的看法,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能将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小型化团队的学习组织形式,对于调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

篇10

关键字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有效调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52-01

情绪,虽然不属于人的理性范围,但它对人的行为却起着较大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课堂教学,喜欢哪一种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都学生的情绪有关。可以说,体育教学能否成功进行,学生能否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调节策略有很大关系。

1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流程

1.1含义。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最佳情绪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该模式涉及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四种主要情绪因素,是一种充分人性化,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为目的的情感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教师引导和发挥学生正负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活动效能。

1.2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不是一只“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观点),也不是一台“较慢的电子计算机”(认知心理学观点),而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人本主义学习观关注个人情感,信念和意图对学习的作用。Rogers 等强调人类有先天学习的愿望,当学生理解到学习与自身关系时,就会自我启动学习,在无威胁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他还指出,教师如果能够真正体谅学生,信任学生,在师生交流中能够有同情和理解,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真正的促进者。

1.3情绪心理学。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情绪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正情绪协调组织认知活动,而负情绪破坏阻断认知活动。Hoffman(1986)也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情绪发动、结束、干扰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还有研究表明愉快情绪强度同认知水平之间呈倒 U 形相关,即在中等愉快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1.4教学流程。综合国内外有关实践及我们的认识,我认为确定该模式应有如下教学程序:

1.4.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1.4.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

1.4.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1.4.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2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2.1好奇策略: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类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墨非)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引起好奇的三种变量是:变化、不一致和不确定性。

如体育教学中的纵马分腿腾越技术。当纵马一摆好,有的学生马上发出惊讶声,产生了好奇。因为他们以往接触的是跳箱和横马练习。长度的突然改变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以往只要跳箱横马一摆好,有的学生就进行尝试练习。现在,没有一个敢于尝试的,向老师发出许多疑问。这时教师如能做两种示范动作,一是短程助跑,轻松飞越;二是全程助跑产生第二次腾空的飞越。马上就使学生的焦虑心态放松下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究行为。

2.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兴趣是当个体的要求、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经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景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新奇性、社会交往作用、榜样、游戏等、如篮球教学中的持球突破技术和掩护战术,若把持球突破和投篮、传球、假动作结合运用,其攻击性和灵活性就更加显著,个体兴趣的增强促使个体力求掌握此项技术。当个人摆脱防守困难时,利用掩护战术就可以轻松摆脱防守,找到进攻机会,况且掩护配合又变化多端,情景兴趣的增强促使对此战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2.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2.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一讲解一组织”学生“听一看一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项目自身魅力所能引发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课应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创造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

总的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课堂中短暂的情景性情绪使学生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

参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