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3:5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篇1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文的恐惧感,每次写作前在心里自我鼓励说“我不怕写作文,我最爱写作文”这是心里上的暗示。

其次,激情引趣,做好起步作文。

1、实践感知,教师有时出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作,但这一题目很可能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比如说,《我喜爱的一次体育活动》,有些学生根本就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你教他怎么写呢?作为教师的,这时就要精心地组织他们搞一些体育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写作灵感,把自己所想的、所感写出来。其实,学生也非常乐意去参加这样的活动的,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写好起步作文。2、画中寻趣。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图画,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图画,有条件可以让他们画一画这幅图,这样他们一定会更加兴趣。引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他们也就觉得写作的内容可写,肯定会用心把习作写好。

二、怎样让学生喜欢作文

1、淡化命题,提倡自由表达。要想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让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采集素材。把作文命题淡化,提倡自由地表述。

2、淡化文体、文章,激发想象,改正主题心灵。小学语文大纲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应用文、读书笔记、日记。这就是把小学生作文的文体从“以写记叙文为主中解放了出来,给学生松了绑,给学生在习作时有异想天开的机会。

三、怎样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能力。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把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以及你感兴趣的人、事、物记录下来,作为日记、周记。养成写周记、日记的习惯,一开始哪怕是记流水账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记下那些人、事、物。这些日记、周记可以作为你以后写作文的素材,有用得上的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

2、没事就多翻翻词典,多积累一些辞藻,抄录下来,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得上。

3、多看看名家名作(建议一开始看一些短篇的文章,比如杂文、微型小说等等),学习里面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把好词好句抄录下来,写作文是可以引用这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模仿这些名作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

4、突破思维定势,为创新作文打基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空间,教师一定要先转变观念,重视教学中的学生主体的发挥,从让学生“学写”转向让学生“会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写苹果,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以及所感受的不同,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来,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对苹果的观察经验、感受去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肯定学生作文,为学生进一步创新打下基础。

5、提供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作文铺路。课堂气氛,需要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要全责备,使学生能自由和安全地作文,使课堂气氛较松活跃。

6、培养和发现创新,注意求新务实。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创新不能拔高了基本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要务实。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性思维方法

写作性思维其实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的与目标,而激发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意的思维方式,是人在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材料基础之上的一种具有合理性和突破性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成果或新的发明。写作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 培养学生写作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为今后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停留在前人基础上而难以进步。现行的教育体制则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能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

在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的学生金银铜牌都能拿到,这充分说明中国学生的智商并不低。但在世界级的学生类发明,创造竞赛中,中国学生却很难取得好的名次,为什么金银铜牌大部分都落在发达国家的学生身上。中国的孩子学科竞赛成绩优秀,而发明、创造竞赛成绩较差,说明中国的学生记忆背默能力是相当好的,但分析,创造能力是较差的。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教育模式重视应试教育,不大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创作方面的教育,致使中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学生创作性思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写作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小学生的显著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较强,对新知识有极强的求知欲。因而,开发学生的写作性思维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调动思维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造出质疑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自由表现,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多鼓励,消除学生被批评的顾虑,努力营造安全和宽松的质疑环境,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提问、敢于说“不”、敢于表现自己的见解。学生普遍存在着惧怕教师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性思维,教师一要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有疑敢问,有疑必问,激发他们写作性思维产生的自信,以疑启思;二要因疑而导,针对学生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教学氛围中,尽可能地将课堂教学中的已知信息沿着不通的途径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信息,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性思维的形成。

2.2 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采取各种方法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疑问,对各种问题各抒己见。作为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写作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受教师的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 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求异思维。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阻碍了学生写作性思维。如《狼和小羊》课文的结尾是狼扑向了小羊,针对此,教师可以提出“狼扑向小羊的结果如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寓意出发得到最终的结论。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性思维,又能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

2.3 训练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为一体,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抓住一个“引”字。在一堂语文上所讲授的知识只是启发他们进行写作性思维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以创造新的形象。如《火烧云》这篇课文,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成马、狗、狮子的形状时。采用相同的结构,是什么——什么样子——怎样变化的,学生在读这几段课文时,颇感兴趣。在学完这几段后,笔者让学生思考,云还会有其它的形状变化吗?请模仿课文结构,自己写一段话。几分钟后,学生各自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交流。有的写道: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只狡猾的狐

狸,嘴里叼着骗乌鸦的那块肉,得意地跑来了;有的写道:忽然,天空来了一头大肥猪,它懒洋洋的像刚吃过食儿似的,一转眼,头没有了,四条腿也丢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驰骋想象,体现了想象的流畅性和丰富性,使其既学会思考,又习得写作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大有裨益。

2.4 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性思维能力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写作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写作性

篇3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查后,我认为在低年级对学生进行 “仿写”训练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仿写难度较小、易出成果,能够激发学生萌芽的写作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此外,仿写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如何进行低年级的仿写训练呢?经过摸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与老师们商榷:

一、利用教材资源,进行仿写训练

细细翻看我们的教材会发现,编者实际上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已经用心的设计了一些适合仿写的课文,比如二年级上册的《假如》,二年级下册《泉水》、语文园地一些短小精巧的小诗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仿写的窗户。

以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谁和谁好》为例,在读完这一短文之后,我组织学生尝试性的进行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刚开始的作品还比较单调:

谁和谁好?

橡皮和铅笔好,

铅笔犯了错,

橡皮来改正。

类似这样的仿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我组织学生再来读一读文本,想一想,说一说,你还能想到谁和谁好?逐渐的学生的思维慢慢放开了,想象力也被调动了起来:

谁和谁好?

春风和燕子好,

春风吹号角,

燕子来报到。

谁和谁好?

大海和小鱼好,

大海摇呀摇,

小鱼睡着了。

……

如和风吹开了一池春水,学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之后的教学中无论是造句还是类似这样的仿写练习、课后日记,学生这方面的表达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班学生结合教材《找春天》、《画风》仿写的《春天是个小画家》、《画幸福》等一些习作还被刊登在《小学生拼音报》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可见,在教材的载体上,教师可以施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们对教材的理解,一举两得,当然,优秀的课外阅读也可以作为仿写的补充资源,使我们的仿写练习更加形式多样。

二、抓生活场景,丰富仿写素材

除了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方法,我们生活中立体的场景更是让孩子仿写的好素材,如果只是单纯的对教材的仿照,作品就会显得死板、缺乏灵动,因此,在进行仿写的指导时,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对生活场景的捕捉。有些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缺乏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能力,其实不然,低年级孩子具有珍贵的童心、童真,所以,他们反而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只是,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缺乏将其总结、整理的能力,老师可以以仿写为契机,延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头脑中丰富多彩的感性影响有一个外化的途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素材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总结外化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一下达不到要求,以我从教的经验来看,孩子从一个较低的水平向上提高时,总会有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例如,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范例,帮助学生建立感性通道,这样,学生就能更加顺利的达到要求。

例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的时候,我根据课文设计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样一个仿写环节,结果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的仿写大多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说明他们还没有把自己头脑中的感性经验激发出来,我在第二课时有目的的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借助这些图片,学生顺利的完成了思维的提升,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假如,

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为盲人小伙伴,

画一双明亮的眼睛。

让他可以一觉醒来,

就能看见窗外美丽的风景,

和妈妈慈爱的脸庞。

……

三、注重层次性,有梯度的进行训练

低年级的仿写,不能一蹴而就,学生毕竟是刚刚开始接触写作,要注意过程中的层次性。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急于求成,缺乏前期的铺垫,就会造成仿写作品单一、枯燥的恶果,甚至会挫伤学生萌芽的写作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开始训练起,比如说比喻句、拟人句、嵌有好词的句子,在初期可以让孩子大量的练习,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述和词句意识,特别提出在初期句子训练中就应该注重孩子仿写的质量,为后期的仿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后可以逐渐过渡到一些小的段落的仿写,甚至短小的诗歌、文章的仿写,在自然的放手过渡到自主习作,为以后中高年级自己写作奠定基础。

四、注重仿写体裁的多元性

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体,每一种文体都代表了一种写作方式,在低年级的仿写训练中,教师应当尽量的给孩子多元的仿写体裁,比如记叙文、童话、儿童诗等等,孩子接触到的体裁愈多,他们创作的空间也就愈大,对以后的写作帮助越大。当然,有一些体裁在教学中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比如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等等,所以,教师在体裁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仿写时可以从多元化的角度、层面进行指导,比如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的观察角度、作者新颖的立意等等,从中学生的习作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注重在仿写过程里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4

关键词 小学生 习作 语文 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和最终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尺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作文难写,存在畏难心理,写作文时偷工减料,东拼西凑,或者干脆照抄范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作者有生活体验,有实际感想,才有动手写作的欲望,才不会害怕写作文。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得让学生有话可写。生活体验来源于观察,观察是发现事物特征的途径,是学生取得间接经验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有比较观察、有意观察、随意观察三种方法。小学生作文的重点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要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对周围事物了解了,就有东西可写了。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纯,思维能力也处于幼稚时期,他们的作文,应以生活小事为题。所以,小学生身边的一事一物都可入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小事,并把观察所得积累起来,等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了。如写花的成长,或者是一条小虫子,一个小小的感想、一场大雨、一次小雪等等,此等小事皆可写成作文。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细心,对事物的观察具体细致,不能只了解大概。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才能准确地写出真实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有活力。积累素材一般说来有自己观察得来的素材,还有阅读得来的素材。小学中高年级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听各种行业的人物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行业的语言特点。比如:去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和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和顾客交流的;和农民对话,看他们的表达方式;跟父母去交电话费,注意听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和顾客对话的;和大学生对话,听听他们的表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的表情变化和心理活动,找出人物的特点、性格,以求写人写活,写出来的人物,大家一读就知道是谁。阅读的素材有课内的和课外的,课内的让学生理解记住并且能活学活用。尤其是同义词和近义词,要分清不同情境的使用。如在学习了“通过”这个词以后,找出它的近义词“经过”“路过”,我给出了一个句子:我从学校门口( )。让学生选择填空,比较表达的不同。这样不断地积累,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准确地应用。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的运用。在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精彩片段,背诵优美的好词好句,甚至可以背诵整篇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词汇和句式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积累素材并不只是观察,而是要把观察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精心整理、分类,以便在运用时方便寻找。再者,学生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又对这些素材浏览一遍,消化吸收,甚至能在同类联系和异类类比中产生灵感,有新的发现。

二、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勤写多练

有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了素材,但具体到写作文时,又无从下笔,不知怎么写起。曾经有一个学生,素材积累抄写了好几个本子,要是说词语运用,段落背诵,事物特点,那是张口就来。但就是到写作文时,不知如何下笔,不能有效地组织材料,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一写作文就发愁,作文课简直是煎熬。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他们勤写多练,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文章也是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地练习。重点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组织材料,勤于练笔,获得写作技能。不同类型的作文写法不同,如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品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记事的作文,要按事情的发展来选择安排材料,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把静态的写清楚,把人和景结合起来,运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方法。学生积累了素材,多练笔,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三、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除了选材不当外,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不会具体描写。如果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就必须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集体评改,集体评改就是师生共同评改,当作文写完后,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让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听者要做好需要评改的记录。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另一种是学生互评互改,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一处优点,一处缺点,然后具体说出好在哪里,毛病应该怎样改。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这些闪光点。如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家的小猫》,一位同学就这样写:我家的猫叫贝贝,长长的毛,黑色的眼睛,一见到我就欢快地扑到我身上……,在学生互评中,有同学这样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没特点,没能写出猫的具体特征,如果具体介绍出自己家的猫的品种、个头、毛色,那样就会具体生动。

四、结束语

要做好小学作文的教学,应该注意平时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平时的积累,只有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1]周美玲.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J].科技信息,2009(06)

[2]赵娟.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

篇5

三年级被称为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也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了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感觉无从下手。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所见所闻比较狭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所以农村的小学生更觉得无话可写。照常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更多,应有更多富有乡村气息的写作好材料用于起步作文,但是他们仍旧感到起步作文难。

长期以来,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作文教学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作文难写。所以,乡村老师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乡村小学生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认为抓好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是关键中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对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的点滴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作,万事开头难,兴趣是最重要的,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农村三年级学生,培养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更为重要。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认为写作文很容易的事,充满欢乐和信心。我还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自然表达”就是在起步作文教学中,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和负担,教师应将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存储于心,并化成有趣的活动、有味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和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表达,不知不觉地受到表达训练。

二、过好语言关

农村学生习惯说方言,而农村教师年龄偏大,那些老教师教学也常用方言或带有方言的普通话讲课。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土话”连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用方言词语代替普通话词语。如:把“做什么”写成“做哪得”,把“南瓜”写成“番不”,把“脸盆”写成“面面”等。二是用方言土话表达不符合语言规范。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我想: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平时就应该提倡、推广讲普通话,没有把学生的语言训练内容规范化。因此在写作中往往出现这里不通,那里不顺的情况。

我们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提倡并推广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同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过好语言关,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关。

三、注意观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农村学生作文难,还体现在不知道写什么。人处在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中,但不知道写作素材在哪里。比如:在写《我学会了》这一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或《我学会了洗衣服》等等,很少学生会写插秧、割稻子之类的事,而这些事本来很有切身体会而富有乡村气息,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的学生自小就能直接贴近大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许多多劳动实践,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童年趣事,他们正如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闰土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新鲜“事”,都是鲁迅和他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农村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少。农村的生活、自然条件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投身于多姿多彩的自然界。让自己的学生放眼观察,用心去体会。我们没有美丽的公园,但我们有田野山林和鸟语花香;城市学生写到超市买米买菜的经历,我们写割稻子、种菜的体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生活的每一处都成为学生的佳作。

篇6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策略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1-0105-02

作文体现着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能力。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突出地反映在作文上,因此各国的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作文教学。

目前国外的写作教学呈现出以下趋势:小学写作教学提前(以美、日、俄等国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写作课),重视实用,与现代社会交际相适应,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写作训练与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同步。从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来看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在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练习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不同层次的习作。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写作教学开始的时间与国外很多国家没有差别,可见,国内也已认识到了作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影响。

笔者通过对某作文培训中心上百名学生的观察发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些现象。

一、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高频问题

通过了解得知,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最爱的问的几个问题是:“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下一段写什么?”以“开头怎么写”这一问题为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问到此类问题时,教师一般会进行例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练习,让学生明白文章开头的几种形式,如声音式,设问式,以景衬情式,等等。此后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再问到“开头怎么写”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开头的形式给予提示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选择教师所提到的开头形式中的一种完成开头部分的写作。

但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经过多次写作练习,学生在写作文时还会反复问到此类问题。通过了解得知,到了四、五年级,大多数学生依然不能够根据自己要写的作文灵活地或者创造性地完成作文开头,在老师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或敲脑袋做冥思苦想状,或两眼望老师表现出焦急、无奈状,期待老师给出提示,教师稍加提示,大部分学生马上做顿悟状,能够较快写出文章开头,但学生所写的内容仍然套用之前所了解过的形式,不能够灵活性或创造性地运用教师提示的方法。在“下一段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之类写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二、基于作文知识结构的原因探析

学生写作文都需要什么类型的知识呢?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等人从知识的本事出发,即从研究知识表征出发,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梅耶综合加涅和安德森的知识观,将知识分为类:语义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现代心理认知心理学家将各类观点综合起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步骤。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我监控等。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也包括这几类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序性知识和作文的策略性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体知识等。作文的程序性知识是解决问题写作问题的步骤,包括学生应用言文字的技能,如学生能够文体、风格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语言,记叙文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书信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等等。作文的策略性知识即是关于如何写作的知识,其实质是一套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等方法或规则支配作者构思和修改文章的活动,策略性知识对作文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认知心理学认为,策略性知识的掌握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策略性知识以陈述性知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学生首先需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并纳入到个体的知识结构中。

2.知识转化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多次应用上述知识,使策略的陈述形式向策略的程序形式转化,即每当遇到同类任务时,就能用同一策略去解决。此时,相应的策略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策略性知识开始内化,外在的策略开始向内在的、个性化的、自己的策略性知识转化。

3.策略熟练应用阶段。策略性知识完全支配人的学习活动,可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这说明,“策略”在开始阶段也具有外在的形态,经由内化过程而形成个体的策略性知识结构。[5]

学生在写作文时,问“开头怎么写”、“下一段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之类的问题,就表明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如何构思,不会谋篇布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按部就班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说明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写作需要的一定量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只是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写作。

小学三年级阶段,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方式和技巧有哪些,每种方法是什么样的运用程序。此时,作文的策略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所了解,即策略性知识掌握的第一阶段。

到了四、五年级时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一种应用到写作中去,但仍然不能在遇到类似的写作任务时将所了解到的作文策略性知识顺利提取出来,说明这一阶段学生的作文策略性知识仍处于陈述性形式,还没有完成策略性知识向程序形式转化,这就是小学生针对相似写作问题反复提问的关键原因。

三、作文策略性知识的建构对策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征和学生掌握作文的策略性知识的三个阶段,要让小学生掌握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并做到创造性地在写作中运用策略性知识完成作文,教师可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策略性知识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游离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外的东西,而是以相应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的,策略性知识必须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记忆不同文体的写作规则,写作技巧,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另外要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常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为作文积累素材,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

2.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策略。在学生了解了作文的策略之后,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掌握了好的策略,体会到该策略能给自己带来的好的改变,才能为学生反复运用策略性知识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策略进行写作,对学生的尝试给以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策略性知识的运用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让学生从名篇佳作中感受名作家写作时的构思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运用作文策略性知识的意义,让新的作文策略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3.运用适当的模式练习。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多次运用同一种写作策略完成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看到类似写作任务时运用同一种策略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尽快使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走向程序化。

4.尝试即兴写作和变式练习。在掌握了多种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即兴写作和变式练习,训练学生对各类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写作规则的灵活运用能力,让作文的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最终走向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提出了几点看法:可以在平时作文中,及时批改多加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获取更多素材;要求学生长期坚持写日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水平 提高

作文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小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成为作文教学中的难解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及时批改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至关重要。不能激活小学生的兴趣,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受到制约,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提高。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是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小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经常鼓励小学生写作文,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尤其是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小学生充满自信。有些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较一般,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可能有一些特长,教师应该及时找到小学生写作的某个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加以鼓励,更多地给予其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小学生作文评价得一无是处,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自己难以“登堂入室”。

二、更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获取更多素材。

小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这个基础,作家的创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所以生活体验就是写作的好材料。许多小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常,没有可写的素材。因此要解决小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首先要让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每天,他们身边都会有形形的人,这些人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无一不是观察的对象。只要教师善加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告诉学生要观察,没告诉他们如何观察,因此,有的学生即使看了也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所以要告诉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认真观察,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校内外活动,放风筝、跳绳、拔河、故事演讲会、参观名胜古迹等各种有趣的活动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在家中所做或所发生的事及心理感受,走在路上看到街边的变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多彩的生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取丰富的素材。

三、长期坚持写作日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生写日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智力因素,而且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新鲜的题材可写,就是因为没有养成日记的习惯。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问题是能否善于观察、思考,并能把转瞬即逝的材料记录下来。日记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或一个场面,或表现人物特征的一个动作、神态等,只要是小学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并且能连贯地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不要求遣词造句、不要求布局,只要让小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就可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天天练笔,他们就会下笔自如,文字流畅,写出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进而提高写作本领。教师要提醒小学生注意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记日记。在写日记时,内容要写得集中,不要记成流水账,教师再定期和小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更多、更新、更好的素材。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腹有诗书气自华美。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时期,所思所想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写作时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所以,我们要让小学生多阅读,引导他们加强词汇的积累,特别是积累最基本、最活跃的语言要素。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所以小学生要扩充作文素材,进行广泛阅读。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课内阅读精彩文段,动笔圈点勾画,鼓励小学生坚持背诵积累。不但能培养学生记忆力,对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在以后写作中自由地驾驭好词佳句,并创造出符合语言环境的新句,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教会小学生去阅读、感受、思考,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培养小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经常提示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这样才能有深刻的印象,知识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整理,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

要想让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教师应先解开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和捆绑,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做到先观察后写、多积累多练笔,树立起他们的写作信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掘他们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快乐地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只要教师引导方法正确,小学生们就能轻松快乐地写作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作文;困境;创新

一、提高学生阅读量,增加社会生活视野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生活的途径有很多,他们更多地被网络所吸引,更多的是抱着其不放,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地侵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并逐步摧毁了我们传统的阅读阵营,让他们失去了更多的看书的时间和机会,这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文本阅读的欠缺,对社会生活的视野不够开阔。这样写起文章来就显得知识贫乏,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不清,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还应该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美文,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世界里获取更多的精神养分和语言养分,使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之情。同时这样也能让学生不仅对家庭生活比较熟悉,同时也会加强对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更多、更深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不会再出现那种知识贫乏,对社会生活视野不开阔的现象了。

二、督促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问题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作文有关的文章,摘录背诵大量的妙语佳句,要求学生每天在写完日记后,将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摘抄在日记本中,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起来,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才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所想尽情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都是小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和积累的有效方法,也是走上写作成功道路的关键。其实小学生身边不乏好多耳闻目睹的事。在家里,在学校,在街上,在公共场所,都有一些值得写的,或是令自己高兴,或是令自己忧伤,或是对他人行为的指责、赞扬,或是关注社会的热点,家乡的变化等等,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所以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写出真实生动、有感染力的好作文来。

三、点燃学生勤于写作文的欲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有过小学生时代,能够充分体会到小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赞许,老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话,一段文字。小学生的作文功底本来就不好,屡遭写作的失败,导致信心更加不足,这时,语文教师应从作文批改和作文范读中给予学生多一些赞赏式的评价,让他们也品尝到写作成功和快乐,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树立写作信心。只有当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功,他们就会全身心进行写作,乐在其中。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燃起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如果能够尽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毫不吝惜地给予赞美之词,让学生普遍感受到写作带来成功和快乐,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畏惧感。最后,教师不忘在评语后面写上“加油,期待你写得更加精彩”、“期望你在写作文中施展才华”、“希望你能够妙笔生花”等鼓励性语句,以表达自己对他们最大的鼓励。这些话语看似多余或嗦,但却体现了教师的深切关怀与信任,可以起到沟通、激励的作用,燃起学生写作热情。小学生更需要在写作上得到精神上的激励。

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最不愿看到的是缺少创意,缺少新鲜感,而这也正是现在小学生的一种通病,现在的学生买的作文书可不算少,但是他们往往懒于自我创新,而是喜欢模仿范文,久而久之,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火花因为步人后尘而渐渐熄灭,观点陈旧,落入窠臼,面目可憎,毫无新意可言,“读之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力求创新。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生动,去生动地感受生活。其次,在立意上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在选材上要培养学生善于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在结构上要让学生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词汇的积累,加强对美句、美段、美文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让学生写作时言简意赅,错落有致,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督促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亲历课外活动,激励学生勤于写作的欲望,创新学生写作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能力;写作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何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写作文,会写、巧写作文,从而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今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写作兴趣缺乏,情感淡漠化

从低年级开始的词汇、句子、段落式练习到高年级的整篇写作,较长的写作训练过程让学生对写作课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学

生的畏难情绪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再加上写作内容的模式化与重复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在教师布置写作训练的时候,常常出现虚拟事件。

2.不重视材料积累,内容空洞

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其生活体验和积累的情感体会都是不多的,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关注语言材料的积累。但学生在教辅市场的影响下,过于依赖作文指导书上的所谓经典实例等,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写出的内容难免过于空洞,缺乏新意。

3.写作结构模式化,创新不够

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的时期,那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较好的引导,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现在的确发现学生有套模式写作的习惯,开头入题,结尾总结点题,作文呈现三论式。如,写《我的妈妈》,通常都是起篇对妈妈的赞美,中间举例妈妈在我学习上的关怀、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灵上的关怀,结尾总结对妈妈的热爱。这样的写作模式和写作内容学生使用得过于频繁,并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情感,缺少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创新。

4.照搬好词好句,缺少变化

有些对写作训练表现得较为积极的学生,他们有足够的写作热情,但没有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懂得用一些好词好句打动教师,但是却忽视了是否适合作文的主题或是段落的内容。照搬照抄,缺少自己情感上的一些融合或是句式上的一些变化。

二、造成写作兴趣匮乏、写作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1.兴趣激发过于重视体验

现今的教学手段多样,写作兴趣激发可以依靠很多方式,如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学生虽然对写作课的课堂导入或是体验很感兴趣,在听课的过程中表达出较积极的情绪,但是这些新事物和新感官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重点没有放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上,而是停在了体验阶段。

2.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写作时需要做到有感情、有条理,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并懂得观察、总结,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养成了较好的语言材料收集,并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后,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但是现今很多学生都在学习的压力或是娱乐项目的影响下缺乏观察生活、认真总结的耐心,无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常常会陷入过多地追求作文中的思想性的误区,比如说教师会出《假如我是一片落叶》这类的题目,然后再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倾向于灌输学生落叶可以代表柴,为了祖国的发展我们勇于牺牲,或是代表着土地的肥料,为庄稼输送养分等,这可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想教育都有促进,但却某种程度上养成了学生口号式写作的缺点。因此,教师要多注意写作练习的内容,应多关联生活实际,从而引出学生的真实情感,不要总是讴歌好人好事及好的精神。

4.作文训练,方法指导较为程式化

由教师命题、讲解到学生写作及之后的批改与讲评,程式化的作文训练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写作思想和内容也容易被教师牵制,学生没有自主写作的意识,写作时也容易走入设定好的类型中。

三、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1.写作兴趣的激发要科学有效

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事物开始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也有种表达心中想法或是抒发各种情怀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1)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一些趣味作文的整理,让学生对于作文欣赏有自己的标准;(2)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营造较好的具有感染力的写作氛围,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有能描绘的画面或是能抒发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参与家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各类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使得在写作中能有感而发,并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事件和情感记录下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引导工作,比如说,在参加了校运会后,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比赛得了第一的感受是什么,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某某学生输了要替他加油等,让学生有思考,有情感抒发。

3.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重视语言资料的积累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双线并进的原因就是因为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进行记录,认真感受每篇文章的内在表达,并将好词好句的正确使用弄懂,写读书笔记。要想开阔视野,多积累语言资料,就要多读书,并将好的内容融会贯通。

4.教学方式方法要多变,让学生爱写、会写、巧写作文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自我生活感知能力的培养,且不同类型作文写作的指导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程式化地指导,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具有基础语文水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而写作能力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观念,关注写作训练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语言资料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保护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写作能力在充实、愉快、和谐的写作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娜.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04):23.

[2]周文,罗琴.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134.

[3]柯向妹.巧体验,促提升:浅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161-16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模仿教学

一、前言

在模仿心理学中,模仿具有重要的智力价值。模仿的作用很多,其中包括加强思维的发展和能为提高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在小学生语文习作中,学生写作入门的捷径是模仿,成功的模仿能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1]。习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不像数学题,有固定的答案。因此作为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模仿教学能让学生尽快学会写作文,使教学的难度降低。然而,仅仅学会模仿也是不够的,习作需要很强的创作性,在使用模仿教学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味的模仿并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还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模仿教学法的作用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大难”的问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采用模仿教学是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第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模仿作品中掌握学生对习作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学到的知识的能否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2]。第二,小学生是初次接触写作,由于生活经验少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导致小学生对习作具有很强的畏惧感。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习作,能够使小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写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恐惧心理也因此而减轻。时间久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也就达到了语文习作教学的目的。

三、模仿教学采用的方法

1.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模仿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把教学局限在教室里,而是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学会感悟生活,只有让他们自己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凭空臆造事情和感想,要让学生学会融入生活,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事情本身,才能在写作中有素材可写。

除此之外,必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和背诵课本素材以及优秀范文,能快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应该如何赏析范文,从范文上学习其拟题、多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等等,并学会用典型的事情做举例说明,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积极引导学生去鉴赏范文,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写作技巧自然而然的就被掌握了。

四、模仿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模仿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习作,而是要从模仿中学习习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的习作能力,创新才是最终的目的[3]。教师进行模仿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学会教学生从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达到创新,学会将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模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学会立足于客观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启发和引导,让他们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发展鉴定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模仿教学有利有弊,要学会掌握其中的“度”,要教会学生系统的模仿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7(0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