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3-03-30 19:0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

篇1

一、读一读,体会一个“美”字

读,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完整的生命活动。

首先,应该让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燕子》及《古诗两首》中描绘的春景真是美不胜收,同学们放眼遥望窗外的美景,回首陶醉在书中迷人的春光里,我抓住这一时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得极有感情。这时候的朗读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这时候的读才可能成为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其成效是明显的,多方面的。

其次,读就是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语文教材是多彩亮丽的生活世界的无声写照,仅仅读还不够,我觉得应该要让它们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体会得更加具体、深刻。于是我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走近春天》的主题班会,共分四个乐章:诵春天―画春天―唱春天―咏春天。在第二乐章“画春天”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春天,感受体验后,画出了《春风图》《春雨图》《春花图》《春燕图》《春耕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或是课文中的语言来给图画配上一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更好地体会了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朗读得更有感情;同时,课本上的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到了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情感。在第四乐章“咏春天”里,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他们畅游在诗的海洋中,感受着美丽的春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

阅读应该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积极生活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保持生活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完善自己,使人生得以充实、完满。

二、讲一讲,注重一个“活”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方面提出要求: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苏教版教材的语言特别关注儿童语言的情感,也特别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讲一讲”,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内容。

1.复述课文。这些要求复述的课文故事性都很强,语言文字很优美,我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同时还可通过自己的想象,添加自己的语言,把复述的内容讲得更加生动、具体、完整。

2.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上完《徐悲鸿励志学画》,我就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徐悲鸿的小故事,然后举行一次《名人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根据课文内容,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动物故事会”、“科学家发明故事会”、“民间故事会”等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大赛活动。

3.讲自己的故事。在上《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学生们被课文中的母子之间真情感动了。抓住时机,我说:“同学们,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亲人的关心和帮助,一定也有着自己感人的故事,好好回忆回忆,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看谁讲得感人。”课后,各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其中一位成员的故事。那情景是何等的默契,连平时的几个“调皮分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不插一句话。

三、查一查,强调一个“放”字

1.观念要开放。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因为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内容要开放。即可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与社会生活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我设计的实践活动为:地球上的环境怎样?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整理成专题《热爱地球妈妈》讲给同学、家人听。

3.形式要开放。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调查研究,或查阅资料,可独立完成,也可几个同学合作完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如学了《我给献花》一文,为了让学生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可设计“前进中的香港”专题实践活动,内容十分广泛: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的历史,香港的风土人情,香港的发展变化……学生可灵活选择,选择材料的途径也很多:翻阅书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浏览,请教他人……汇报的形式也可多样:录音、录像、照片、实物,编辑小报,撰写诗文,绘成图画……就是这些开放,逐步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写一写,落实一个“实”字

篇2

1.主持人讲述小时候爱劳动的故事,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激发其劳动意识。2.名人名言:(大屏幕展示)我们的先辈,创造了许多关于劳动的名言和诗句。如:劳动是幸福之本。——富兰克林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设计意图:勤劳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从小树立爱劳动的思想观念。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引导学生回忆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时周围的环境并谈感受。比如:看到教室的环境时,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小组长说一说怎样做好值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干净舒适的环境离不开劳动,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劳动。2.寻找榜样,及时肯定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做个小调查: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书包、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同学,请举手。主持人: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你第一次做这些事情的经历吧!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干过什么家务活?你有哪些感想呢?设计意图:表扬热爱劳动的学生,鞭策不爱劳动的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3.明辨是非,行为指导学生表演小品。大意:妈妈正在扫地,小华放学回来了,进门就喊:“妈妈,我饿了,快给我找点儿吃的吧。”妈妈说:“稍等一会儿,我正忙着呢!”小华却说:“不行,我快饿坏了。”妈妈赶紧放下笤帚给她找吃的。集体讨论:小华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她,你该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并引以为戒,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校、在家里还有哪些爱劳动的好习惯,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劳动的榜样就在身边,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自己动手,展示技能

全体学生开展整理书包、系鞋带比赛,比一比谁能快速整理好书包,谁系鞋带用时最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展示中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带来的成就感。

四、制定计划,培养习惯

1.主持人: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同学在我们的教室或楼道内各选择一个劳动岗位,利用中午15分钟的时间劳动。班主任对每个劳动岗位定期进行检查,每周末总结表扬。2.学生回家之后制定自己的劳动习惯养成目标,并制作劳动习惯养成卡。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如实记录。

五、活动总结,畅谈收获

篇3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民间环保过程进行一次阶段小结,那么也许1994年和2004年是两个关键年份。1994年之后,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绿色营等纷纷成立的时候,是一群文人或者说知识人无法忍受中国环境的伤害而挺身而出;而2004年,则是一群同样有着“文人精神”的中国知名企业家,因为无法再看到中国环境的恶化和国人的心灵沙化而挺身而出,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有些事情似乎开始明朗,2008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准备成为一个关注环境保护的基金会,专门资助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项目。这样一来,中国人自己帮助中国本土环保组织的路桥似乎正在搭成。以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将可能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大型募捐平台,其他的民间环保组织需要做的事,只是要用心把手头业务做好,不再需要担心经费的问题。阿拉善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催化器,不仅在其从事的项目上予以经费资助,而且在其管理能力上、财务能力、“绿色领导力”上,也给予更多的培训和引导。

也许,2009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头。当社会所有的能量都渴望对话和交流,当社会所有的江河都愿意匀出一部分溪水而用于滋润中国大地上的环保组织和环保项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民间环保组织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力。

权力获得的过程是能量集中的过程和资源匹配的过程,能量集中也可能同样带来能量淤积的后果。这时候,如何把能量进行最好的导流和应用,考验着环保组织的能力。因此,说到底,你光有情感不够,你得要有能力;你光有能力不够,你还得有情感。这才是环保组织的权力所在。

中关村一向视自己为创新之地,但是,当财富与日俱增,当产业一天天充实,公益与环保,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责任,就成了下一步创新的重要动力。可惜,在这方面,中关村似乎是保守的。

两条小溪的激情汇流

2009年1月8日,北京朝阳区的一间咖啡馆里,20来人围坐在一起,不是在赞美,也不是在批评,而是在反省不足之余,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召集这个茶话会的理由,叫“江河十年行检讨会”。江河十年行是中国著名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于2006年启动的一个项目,准备至少用十年的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西南部的河流命运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2008年12月底,江河十年行的第三年活动结束,无论是活动主办者还是参加人员,都感觉到,要想让这个活动持续进行下去,需要大家坐下来,讨论讨论。

北京九汉天成公司董事长宋军坐在沙发上,他参加了江河十年行第三年活动的云南行。他的话语很诚恳,他的建议发自内心。他建议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要“学会合作”;他建议就江河十年行成立一个组委会,下设一些专题小组,把活动日常化,把职责归属化。

这不算是汪永晨与企业家第一次交流,也不是宋军第一次与环保组织交流,但是双方都有一种感觉,至少这算得上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的一次深入来往。因此,宋军提的建议,很受环保组织的重视;而汪永晨投身公益事业的精神,也让企业家们感慨不已。

2008年,中国社会涌动着一种交流的渴望,原来互相陌生的领域开始交叉,原本很少来往的人开始寻求来往的机会。

宋军可能没想到,他可能又一次触动了社会的某个机关。

宋军与汪永晨的结识,是在2008年的12月16日,这一天,绿家园志愿者与中青报绿岛共同主办的“环境记者沙龙”,邀请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负责人一起来讲一讲双方正在力推的第三届“SEE・TNC生态奖”,宋军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理事,因此,他作为企业家代表之一,来沙龙讲一讲他的感受和理想。环境记者沙龙从2000年就开始了,每个月中旬第一个周三的下午,邀请一些与环境有关的专家,来给记者们讲一讲有关知识。

沙龙快要结束时,汪永晨谈到了她的困惑,她说,江河十年行第三年的四川之行,得到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资助,但云南之行,由于一些原因,原本要资助的某个机构可能无法资助,因此,云南之行可能得每个参加者自己掏钱。

宋军对云南之行表示出了兴趣,他决定,至少参加云南之行的后半段,当江河十年行的队伍行进到保山市时,他会在那等候,然后共同前行。

12月14日,保山,两个方面军真的会师了,宋军不是一个人来,他带着他的助理、他的朋友,开着一辆越野车,一共四个人。第二天启程时,他坐到了江河十年行的中巴车上,接受成员的采访,也采访成员们。大家都像大自然的学生,在课堂里共同讨论。就像两条小溪,从此汇流到了一起。从此,江河十年行的车上,开始多了一位企业家;也可能从此,国内环保组织与国内企业的来往,从此变得顺畅。

几粒沙子结拜兄弟

2004年年初,某种缘份上说,还是因为宋军。

南怀瑾的弟子宋军,参加了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论坛结束后,他邀请几个朋友,到他在内蒙古阿拉善的一个项目点去旅游和考察。

宋军1995年就投身于西部生态产业,他原来在宁夏种过葡萄,2001年,在阿拉善盟做了一个生态旅游的项目,出资了5000万元,建设了月亮湖生态旅游景区。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沙漠其实是世界上的美景之一,如果能够让沙漠从景观角度获得效益,那么大家对沙漠的破坏就会很小;而人类只要不对沙漠或者沙地地表产生直接的干扰,沙地或者沙漠其实会慢慢地修复自己,会在表面凝聚出一个保护层。因此,他的生态旅游项目同时是个“生态移民项目”,以招收当地人为主,招来之后,鼓励他们往外走,甚至提供员工上学、深造的机会;几年来下,已经有800多人,顺着这条道路,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说:“大自然是很神奇的,人只要不在它身上胡作非为,它就有能力保护自己。人类也是很神奇的,当他们走在自愿的道路上,他们会有无穷的能量。”

宋军在面临消失的梭梭林里种肉苁蓉,当地人大量砍伐梭梭林,仅仅为了当柴烧。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肉苁蓉长在梭梭林里,梭梭林是沙地最理想的植被。要想保护梭梭林,一是要让梭梭林不再被砍掉,二是不要让人类试图在梭梭林里种其他的外来树种;因为,原生态保持是最好的环境保护方式。梭梭林下最好的出产物之一是肉苁蓉,而肉苁蓉是一个理想的保健品,人们要想收获效益最好的肉苁蓉,必然就会主动保护梭梭林。“因此,我要做的工作,是帮助当地人把肉苁蓉卖个好价钱,同时企业还能得到一些收益。”

应宋军邀请到“月亮湖”的人中,有刘晓光,有张树新,有任志强,有王石,有张朝阳,有王维嘉;等等等等。这个世界还是存在着各种圈子的,企业家最经常来往、对话和协作的人,当然也是企业家。

在壮烈的沙漠面前,企业家们回到了文学状态,几乎每个人都被剧烈地感染,内心里激荡着诗歌和思想。

诗人、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跪在沙地上,泪流满面,看到那片茫茫沙漠,内心无比激动,他“在夜色中跪问苍天。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治沙。”

中国人几十年来忙于挣钱,却让生态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创伤。如果中国所有地方都被盖上沙子,发展和富裕有什么意义?沙子不能由一个人治,刘晓光认为,企业家有责任联合起来,治理阿拉善,消灭沙尘暴。

2004年2月14日,是开始在中国流行的“情人节”,一群企业家坐在一起,为中国的土地荒漠化防治“集体感情出轨”,大家都觉得应当联合起来。

刘晓光的想法是联合100位企业家,10年募集1个亿;平均一个企业家要交一百万元,“但是一定要变成持续行为,分成10年,每年10万块,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NGO发展起来以后,不仅需要拿钱,更需要参与进来,不仅在阿拉善这个地方做事,从企业自身也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就这样设计了。这样一来,拿钱本身是可持续的,因为企业家们都很有钱,当你开始搞一个机构,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一下子拿一百万块钱,大家可能会三思,所以晓光的这个创意很好。这些年来的经验也证明,企业家出了出钱,还出了更多的时间的精力,折算下来,其价值远大于钱。”

联和运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新当时有些担忧,她形容这是“感情出轨”,担心是一次头脑发热。

头脑发热的事,她见得太多了,以至于当自己头脑发热时,她也时不时往自己头上泼凉水,她一直在追问: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和本土的环境保护,是――甚至只是相遇后偶生的好感,偶发的冲动――还是持久的、坚韧的、永世不渝的爱情?

积极者与沉默者互为帮撑

2004年6月5日,阿拉善月亮湖,102位企业家面对镜头无声地微笑着。

名字取好了,叫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有两重意思,一是各个字拆开,分别指society、entrepreneur、ecology,也就是社会、企业家、生态,意思是中国首家以社会(Society)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主体,以保护地球生态(Ecology)为实践目标的NGO(非政府组织)公益机构;二是各个字联合起来,是一个英文单词,SEE,看,看见,暗含的意思是试验,试点,看一看,边做边看,边看边做。

目标也确定了,就是治理阿拉善的荒漠化或者说沙漠化的问题。

成员们中有许多知名人士,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新浪的汪延,SOHO的潘石屹,几乎每一个名字后面都代表着一段传奇,几乎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无数的待开发的矿产。

协会的注册地在阿拉善盟,阿拉善的当地官员非常高兴,这么多国内著名企业家一起来这里,里面不知道潜伏着多少招商引资、协作发展的机会。

2008年之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决定扩大业务范围,不仅仅要治理实之沙,而且要治理心灵之沙,不仅仅要自己在阿拉善做项目,而且要支持中国所有的民间环保人士做项目;支持的方式不仅仅是给钱,而且要给方法和培训。

2004年到2009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企业家人数一直保持在一百人以上,有些人退出,有些人加入,有些人比较积极地支持,有些人比较沉默地做为后盾。

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人看来,柳传志是坚定而沉默的,许多会他没有参加,许多场合他没有表态,但每年十万元的会费,从来都一直在交。

多年以前的中关村英雄张树新,则是另外一种形态,不仅仅交会费,而且交“主意”和“创意”。她从阿拉善成长之日起,就一直是重要的成员。

与中关村许多人从事业务相关的美通无线总裁王维嘉,如今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章程委员会主任,每年至少要为阿拉善贡献成百上千个小时。

“爱国者”冯军,加入阿拉善不久,正准备作为嘉宾、理事企业家,到腾讯网出席一次访谈。

新东方的俞敏洪,不久前刚刚写了入会申请。

篇4

爸爸,您在我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完美的无暇的,您对我的教育方法很管用。大小,你就教育我:每当一个人受别人训斥时,要善于听取这个人对他自己的行为的解释,即使他是在为自己掩饰,但是有时也可以挽救一个无辜的被训斥的人。虽然话说如此,但是您却没有以身作则,五年级的一个周末发生的那件事,有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天,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周末。您在星期五时就答应我和妹妹,星期日要带我们去公园野餐。我在这天,也就是星期六,心理只盘算着怎样才能安排好时间做作业……当我做数学的一道作图题时,我找不着橡皮,把整个房间都翻过来了,但还是不见橡皮擦的踪影。我刚想去问一下妈妈,谁知,您手拿着一本书,走进我的房间,对我说:“女儿,我现在给你五块钱,你去超市里买一个酱油回来,速去速回。”这是,我正心不在焉,没听清楚您在说什么,脑海里只想橡皮在哪里。于是,我着急地问您:“爸爸,您有没有看见我的橡皮?是不是妹妹拿了,我现在要作图。”谁知道,不讲这句话还好,一讲,又大祸临头了。“叫你去做点东西,你总是推三推四的。这么懒惰怎么行啊!整天找借口来逃避,看你以后怎样做事。明天的野餐不去了,你给我在家里好好反省反省吧!”突然,您像一只发怒的狮子,咄咄逼人地使我无可奈何。我刚想解释,您就生气地转身走进大厅。我想,无论我怎样解释也没有用了,因为您根本不会听我的。对,就是这种无奈的感觉,虽然如此,但至少也让我尝到了无奈的滋味。没想到,第一次感受无奈是在挨骂后。

爸爸,经过之一件事,使我感到,您突然像变了个样似的,变得无情,变得冷漠,变得令人捉摸不透。我一直在想:您为何不听听我的解释呢?也许,听了我的解释后,您就不会生气,我更加不会觉得很无奈,很委屈。善于听取别人的解释,是您教我的,您却没有做到。可想而知,如果在一个班集体里,班主任、班干部都没有以身作则,那么,这个班的班风也不会好到哪里;范围再扩大一点,在一个国家,主席党书记没有起到带头作用,没有用“法”来约束百姓,那么,一个国家无论持续多久也不会强盛起来。同样,没有以身作则,子女是不会听您的。爸爸,有时间,请准许我对您诉诉心声吧,不要让我们之间有代沟。一个家庭只有大建和睦共处,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希望您能接受我的意见,爸爸。

篇5

20年前,我当时在县里上高中,学费里含有一块钱的保险费,也因此知道了什么是学生平安保险。一次回乡下老家,乡供销社的会计见到我说,他单位的保险柜坏了,让我到县保险公司问问,能不能派人来把保险柜修一下。我跟他解释了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他还是半信半疑。说实在的,保险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当时也不太清楚。

15年前,我在广州上大学,系统地学习了保险相关课程,那时才知道了保险的真正含义,保险公司到底经营的是什么,并非常庆幸自己迈入了我国的朝阳行业,并将成为保险行业的一员。

10年前,我随县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员到农村宣传人寿保险,当我口干舌燥地讲了大半天后,一位老大爷对我说:“小伙子,听你这么一讲保险真好,我家那头牛能保险不?”我当时差点晕过去,告诉他:“我们公司只保人,不保牲口。”这位老大爷反而问我:“保险公司为啥不保牲口,骗人!”原来他把“人寿”理解成了“”。说实在的,我也纳闷:为什么不叫“人身保险公司”或者“生命保险公司”呢?

5年前,郑州出现了保险公司,一些同事问我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与保险公司有啥不一样。我此时感觉到了农村、小城市、大城市在保险认识上的差别很大,也预感到了保险市场大发展的时机即将到来,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到大城市去闯一闯。

1年前,我与郑州的几位业内朋友开办了一家保险公估公司,但在执业过程中总要费半天工夫解释“保险公估”的含义,许多客户听后说:“我以前听说过保险公估公司,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经你解释半天我才明白保险公估公司是专门作保险方面的评估与鉴定的,类似现在社会上的评估事务所或公证处,如果你们公司叫保险评估公司或保险公证公司,大家一听就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了,根本不用麻烦你解释这么老半天。”确实是这样,我与几位朋友同时开办的一家保险索赔公司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大家一听保险索赔公司的名字就知道公司是干什么的了,由此可见保险通俗化的重要性。

篇6

于是乎,为了达到这8分钟的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练习被搬进了课堂,课堂俨然变成了“练习”的战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对于这条建议的理解仍停留在数量层面,而忽视了建议中提出的“精心设计”一词。

那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向课堂练习要“效率”呢?不少教师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前不久,笔者聆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扁鹊治病》(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他们都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了练习。笔者试从这两节课的课堂练习中寻求出一条练习设计的有效之路。

一、练习的设计要基于学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两位教师为达成这一目标,都想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1的设计】

1.教师引导:现在你就是名医扁鹊了,请大家拿出《处方单》,给蔡桓公开处方单。

2.反馈:重点指导“烫”“剂”两个难写字的书写。

通过让学生做名医扁鹊来开处方单,这样的练习的确是别出心裁,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该处方单的填写,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作用。

(1)融写字教学于处方单填写。处方单上共需要学生填写14个生字,其中“扁、鹊、蔡、肠、胃、烫、剂、汤”是本课要写的生字,该教师将本课的写字任务巧妙地融合在了这则处方单中。

(2)融语言内化于处方单交流。处方单的填写过程让学生自然就读懂了扁鹊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内化了课文语言。

但是,这种“填鸭式”的练习内容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单一的词或字上,练习的内容过于简单。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提取信息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根据这一学情,适度提高练习难度,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教师2的设计】

1.教师引导:扁鹊在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中,还写了一张“诊疗记录表”。你们想不想做做名医?(生点头)好,现在,你们就是扁鹊了,也来填一填。患者是――蔡桓公,主治医生是――扁鹊,请又好又快地写下来。

2.默读课文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尝试填写第一次诊疗记录。

3.反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概括。(填写结果如下表)

4.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填写其他三次诊疗记录。

第二位教师的“诊疗记录表”较之第一位教师的“处方单”,填写内容更加开放,把“诊断过程”改为“时间”,并增加了“患者反应”这一项。这样,既可以通过时间的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病人病情发展之快,而且将两位主人公的表现融入表格,将整个故事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练习,势必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读课文,认真概括、思考。

值得一提的还有,教师将练习的完成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先完成第一次诊疗记录,在反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内容”的方法来提取信息。有了方法的引领,再让学生完成另外三行表格,学生便有样学样。在读文、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环节目标也落到了实处。

由此可见,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才会取得有效的成果。

二、练习的设计要发展思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指出:“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而本课课后练习第2题也要求:“读了课文,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由此可见,编者编排教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读懂故事所蕴含的寓意”。根据教学目标,两位教师都设计了理解寓意的练习。

【教师1的设计】

1.读读蔡桓公的话,讨论蔡桓公错在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出示: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

3.出示练习: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教师在揭示寓意时,先引导学生讨论蔡桓公错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了“固执己见”和“讳疾忌医”这两个词语;接着又出示两个填空,让学生选择一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蔡桓公错在什么地方始终停留在“不听医生的劝”这个层面上,对于“讳疾忌医”这个词语也是毫不理解;而选择一个句子说话也是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这样的练习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读懂故事中隐含的寓意并准确地表达出来”确实是教学上的难点,那么第二位教师又是怎样通过有效练习来解决这一难点的呢?

【教师2的设计】

1.想象说话:临死前,蔡桓公会说些什么?

生:哎,为什么当初我没有听扁鹊的话呢?要是我当初听了,现在也不会死了呀!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生:早知道这样,病在皮肤的时候就治疗了。

师:治病要在小病时救治。这小病不治,大病就治不了了。

2.教师引导学生由蔡桓公说的话拓展开去,想想:寓言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生:要虚心接受别人对你的劝言。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故事告诉我们――要听别人的劝说。那从“小病不治,大病难治”拓展开呢?

生:小错不防,大错难防。

师:大错难防,就是难改了是吧?就会“铸成大错”。

3.查故事的出处,考证:我们的理解正确吗?

教师带领学生读读《扁鹊治病》的出处《韩非子》中的句子――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再读读其解释“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细微。要想控制事物就得从它的细微之处着手”。通过考证,证明对于寓意的理解是正确的。

4.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成语、格言说说寓意。

生:防微杜渐。

生: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教师补充格言,齐读。

5.教师小结理解寓意的方法:读寓言,我们往往觉得理解寓意有点难。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从人物的教训拓展开去,还考证了资料,联系格言,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

我们发现,第二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分为5个层次。

首先,想象蔡桓公临死前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站在蔡桓公的角度说话,立足课文,简单地说说寓意。

接着,引导学生在蔡桓公说的话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课文不仅仅告诉我们病要及时医治,小病不治就会变大病。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是如此,要防微杜渐,小错不改就会变成大错。

然后,通过查故事的出处,从古文中去考证这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其实在考证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寓意的过程。

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成语、格言说说寓意,并让学生积累这些成语和格言。

最后,引导学生提炼理解寓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不但解决了“读懂寓意”这一学习难点,而且经历了从“学什么”到“怎么学”的过程。由此可见,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练习能使练习发挥实效。

三、练习的过程要充分展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读中还提出:“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编者编排教材的另一主要目的便是学习复述课文。两位教师也都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复述课文的练习。

【教师1的设计】

1.(出示: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问:不就是去见蔡桓公吗?为什么用“拜见”呢?

2.通过看图,了解蔡桓公是谁。

3.请学生像讲寓言故事那样把第一段讲一讲。

教师在读课文之前,通过让学生看图了解蔡桓公是谁,用把话讲具体的方式来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不失为创造性复述课文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发现,其实“看图说话”的形式更适合低段学生,对于处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习复述整篇课文。那么如何让课文的复述落到实处,我们来看看第二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2的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诊疗记录表,复述扁鹊第一次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学生能根据记录表,清楚、完整地复述。

如一学生这样复述:“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发现蔡桓公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心里想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于是想给蔡桓公治病。可是蔡桓公却不相信他的话,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病。”

2.教师引导学生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像讲故事一样,有声有色地创造性复述第一个诊疗过程。

如一学生复述道:“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他看了蔡桓公一眼,发现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他对着蔡桓公作了一个揖,说:‘蔡桓公,您的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只要用热水敷烫就可以治好。’但是蔡桓公却不相信,他觉得自己一点都没有病,扁鹊是乱说的。”

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了课文。

3.请学生选择后面三次诊疗中的一次来复述。学生有的加上了人物的心里想法,有的加上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创造性复述。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展示的空间。

4.创设“扁鹊来到秦国,被秦王询问原因”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复述整个故事。有了角色的设定,学生入情入境,在表演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人物形象。

第二位教师将复述的过程充分展开:首先,老师让学生大声大胆地练说第一次诊疗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然后指导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复述第一次诊疗的过程;再举一反三,选择后三个诊疗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后创设情境进行复述,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将课文内容整合起来复述。

这样的练习,立足课文并向生活拓展,由浅入深,将复述的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复述课文的能力”。

篇7

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

文/孙道荣

去浙江遂昌的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游览,恰逢一队参观的学生团。领队的老师拿起两块矿石,问同学们哪个是金矿石。

老师手里的两块矿石,在灯光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块矿石里面,像撒了金粉一样,每一个角度,都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另一块矿石,则像被墨涂过的一样,周身是黑色的,几乎没有什么光泽,与我们平时见到的石头,似乎并无两样。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争论开了。很快,一个声音占了上风:“那块闪闪发光的肯定是金矿石,没看到里面全是金粉吗?”但也有人小声地质疑:“如果答案是明摆着的,老师为什么还拿来考大家?”

见学生们各自表达了看法,老师揭晓了答案,那块黑色的矿石,才是真正的金矿石。而闪闪发光的那块,则是普通的硫铁石,里面没有任何黄金的成分。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愚人金”。

学生们炸了锅。很显然,大部分学生都被那块硫铁石的闪闪亮光给迷惑了。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是说金子总会发光的吗?为什么金矿石里的金子却暗淡无光,没有呈现出金子应有的光芒?

老师赞许地看了一眼那名学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也正是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老师挥挥手中那块暗淡的金矿石,又环视一遍大家,说:“这块石头里面的金子,需要粉碎、淘洗、提炼,才能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我们平常所见的熠熠生辉的金子。而淹没在石头和其他矿物质中的金子,是看不出它的光泽的。也就是说,真正金光闪闪的金子,是经过了一遍遍淬炼之后,才最终呈现出金子的本色的。”

我一直默默地站在旁边,好奇地注视着他们。听到这儿,我恍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真是一个聪明的老师,他不仅要告诉他的学生科普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授做人的道理。

果然,老师话锋一转,对围在他身边的学生们说:“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一块金矿石,但是,必须经过一遍遍的淬炼,你们才会成为一块金子,散发出你们青春应有的光彩。”

老师的话引来一阵阵掌声。我留意到,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神采。

忽然,有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老师示意他说话。迟疑了一下,那名学生似乎是鼓足了勇气,大声地说:“老师,我在上海的一家黄金博物馆看到过一种‘狗头金’,它通身都是金黄的、耀眼的,据说,这就是它本来的面目。我觉得,真正的金子,就应该是这样的,拥有天生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越说越流利,也越说越兴奋,语气中充满了自信。看得出,这是一个很聪明,也很自负的孩子。

老师不停地点着头。等学生说完了,老师赞许地说:“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很好。你说的‘狗头金’,确实是一块完整的金疙瘩,它是黄金家族里面的瑰宝。不过,它并非天生一块金砖,事实上,它是天上富含黄金成分的陨石,在坠落地球的过程中,因为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烧,其他的物质都燃烧掉了,只剩下黄金,才凝集成完整的金块的。也就是说,它不但经过了淬炼,而且是更加严酷的淬炼。如果没有经过大气层严酷的淬炼、燃烧,那块金子就会一直暗淡无光地散布在矿石之中。”

老师再次环顾大家,动情地说:“我刚刚说过,在老师的眼中,你们都是金矿石,你们都具备金子一样的潜质。但是,如果不经过千锤百炼,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也一辈子都不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老师喝了一口矿泉水,继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金矿石,只是太多的人没有被开采出来,或者没有经过淬炼,而错失了自己本该灿烂的人生。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别以为自己是块金子,就一定会闪闪发光,发光的金子都是经过一遍遍淬炼的。”

沉默。忽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

我也鼓掌,为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也为了我们本该熠熠生辉的金子般的人生。

(摘自2013年11月27日《南方日报》)

【赏析】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块有着金子成分的矿石,只不过有人勇于开采自己,不断淬炼自己,这样,金子的成色才会显露出来,而那些贪图安逸、害怕磨炼的人,只会一直暗淡无光地堆在矿石堆里。金子肯定不是天生的,但每个人都有成为金子的可能,就看你敢不敢淬炼、打磨自己。

【读写联通】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这些事情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有趣味的。

写好这类文章,一定要把握和突出细节。一般来说,最打动人的不是干巴的道理,大多数道理是每个人都懂得的,但是感悟道理的途径却是不同的。这才是真正吸引读者的地方。要想让生命闪光,就一定要经历磨砺,这是每个人都懂的。但是以什么样的矿石会成为金子为例子说明道理,却是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正如著名作家池莉讲的,人类故事脱离不了生老病死,但是故事的细节却是不同的。因此写好这类文章,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细节来。

写好文章要注意氛围的营造,这是同学们以前经常忽略的。《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一文没有过度地渲染和设置悬念,而是以老师的提问和讲解来一步步引导学生们思考和感悟。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营造了一个成功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氛围的营造可以是风景的渲染、人物的表现(侧面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

写文章还要把握好行文的节奏。作者要掌控文章的快慢,读者越急于知道的,往往越要宕开一笔,古人将这种行文方式比喻为冷热法。节奏慢的地方可以快起来,节奏快的地方可以故意地放慢速度。比如《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一文在学生们充满期待的时候,老师总是“环视一遍大家”“老师话锋一转”“老师再次环顾大家”“老师喝了一口矿泉水”等等,这样的行文节奏,让读者更充满期待。在快速的行文中故意地放慢速度,一方面可以让读者更希望读下去,另一方面使文章的节奏不至于太快,文章也就跌宕有致,张弛有度了。把握好文章的节奏很重要,能够显示一个作者对文章整体的调控。

【学生范文】

当老师的感觉真好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乐寿镇中学 吴 璇

教学改革正在学校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的热情也一次次地被点燃。我偶然成为了一堂数学课的教学主角,真正地过了一把“老师”瘾。

那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教室里,同学们分成六组,坐得非常整齐。听课老师和领导挤满了四周的通道。三面大窗帘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外面的光线,教室内的灯散发出幽蓝的光芒,多媒体展示着老师要讲的内容……瞧瞧,这架势!这段时间我们可没少经历这样的场面。同学们坐直了身子,抖擞抖擞精神,不知道这节课又将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老师开始讲课了。讲解,分析,讨论,问答……课堂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同学们也开始放松了。

展示环节,我被老师叫到前面去做题。题很快做完了。我如释重负,抬脚准备走下讲台,老师突然叫住了我:“吴璇,你给同学们讲一讲做题的思路。”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让我有点手足无措。

我会做,但是很少能讲出来。尤其当着这么多老师和领导的面,我怎么去讲啊?我满脸通红,心怦怦直跳,向老师投去求助的目光。

老师似乎没在意我的窘态,目光凝视着我:“试着讲一讲,怎么做的就怎么讲,别怕讲不好!”

老师亲切的话让我的心里踏实一些。老师说过,先镇定自己,深吸一口气,徐徐吐出。抬起头,目视前方,像老师一样扫视了一下全班。吓得我吐了下舌头,忙低下头。所有的人都看着我,满屋都是眼睛,那眼神怎么那么严肃!同桌还扮了个鬼脸,这个坏家伙。

我又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笑话我一次。

对着自己做的题,结合着学过的定理、老师的授课思路,我开始了平生第一次“讲课”。一开始我的眼睛紧盯着黑板上的题,脑子里极力搜索合适的词语,结结巴巴几句之后,就顺畅了。讲到最后,我的视线从黑板上转移到讲台下,一幕从未想象过的场面呈现在我面前:同学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认真地听课,老师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咋这么快就说完了呢!一阵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在一片赞赏的目光中,昂着头走回自己的座位,有些小窃喜。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只要心中有底,刀山火海也是等闲。

我的讲解大概有十分钟,可对我却如同一堂课。做题验证了我思考的过程,讲题使我更清楚了问题的来龙去脉,还锻炼了我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有了一次近距离和老师、知识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一笔不小的宝贵财富。

篇8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本学期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低起点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可以先降低要求,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2、细要求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要求不能理解,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用一首首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一听就懂,可操作性强。这样,既便于记又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要发言,先举手。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身直腿放好,一尺一拳一寸高……上课时,老师说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3、强训练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光靠课堂上的讲、练还远远不够,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分组进行“坐立行姿势”的比赛,请各组做的好的同学上台示范,做的不规范的大家一起帮助他纠正。平时也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及时提醒、督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虽然刚开始时花时较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4、常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有时是一个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有时是一个苹果或一张贴花。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更加积极,表现更出色,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我班的屈立志每天总是第一个吃完饭,把教室打扫干净,同学的饭盒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经过我多次表扬后,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

二、真诚交流,细心呵护

一年级学生天真无邪,对什么事都好奇,爱问为什么,班主任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灵,与其真诚交流、谈心。平时,我把他们当做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孩子,经常把女儿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把女儿爱看的书带给他们看,同时也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我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长大多干农活、做生意,有的长期在外打工,跟孩子交流很少,关心也很少,这就更需要老师跟他们诚挚的沟通和真诚的关心呵护,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生病了,给他们倒水服药,学生吐了,帮他们清理污秽,衣服破了、拉链坏了,给他们修补……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班主任更要献出加倍的爱去关怀他们,和他们肩并肩共同克服,这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平时,除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外,还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有一次板书时写错了声调,费陈晨马上给我提出来,我及时夸他眼睛亮。还有一次上公开课,眼保健操音乐一响,王亮就提醒我要做操了,我及时停下没上完的课。这样做,虽然少了一些“师道尊严”,但却多了一份坦诚。从那以后,同学们听课更认真了。

三、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

篇9

作者写扁鹊的时候,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用心读一读扁鹊的话,边读边思考:你从扁鹊的话里读懂了什么?扁鹊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扁鹊治病教师说课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师: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养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电视上的养生节目,收视率奇高。于是,许许多多养生方面的“专家”和“大师”,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请大家看看屏幕上这四位。

师:有认识的吗?

生:没有。

师:不认识,没关系。认识了,不一定是好事。(生笑)如果你要看病或者养生,凭直觉,你会选择哪一位?

生:我选第三位。从他穿的衣服看,是位道士。能被《人物周刊》当成封面人物的道士,一定非常了不起。

师:有道理!和尚、道士,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有点神秘的感觉。还有谁来说。

生:我选第一位。看看他后面的书橱就知道,他是一个喜欢阅读、知识渊博的人。

师:藏书多,不一定学问多。北大有位教授,学富五车。有人跑他家一看,一本书也没有。人家读书,看一本,撕一本,把知识都装进脑子里去了。(生笑)

生:我选第四位。你看他,站在台上讲话,说明他有很大的本领。

师:我也天天站在台上讲话,说明我的本领也不小。(生笑)

生:我觉得第二位最可信。你看他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说明他懂得养生。

师:有道理,自己都不会养,怎去养别人呢?(生大笑)我来简要介绍一下这四位。第一位叫张悟本,他在电视上说,养生简单,顿顿吃绿豆呗,搞得绿豆身价暴涨,被大家戏称为“逗你玩”;第四位,叫林光常,他说,要健康,先排毒,生病不用吃药,食物可以治病,结果害死了不少人。其他两位,推崇气功,只要练气功,得了病可以不打针不吃药。你们觉得,他们的话可信吗?

生:不可信。

师:我给这组画取了一个名字,一起读——

生:《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大师”》。

师:再看看下面这四位。认识吗?

(投影出示:)

生: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师:是的!他们是我们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生,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奇闻轶事还在民间流传。我也给这幅画取了个名字——

生:《这些年,我们怀念的名医》。

点评:课前谈话,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让学生了解近些年出现的四位“大师”以及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聚焦到本文的主人公——扁鹊身上;三是和结课时的“回归现实”遥相呼应。

一、 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和中国古代一位名医有关。题目叫——

生:《扁鹊治病》。

师: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我来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这几个的词语:

出示:蔡桓公、扁鹊、皮肤、肠胃、骨髓、理睬

师:读得很准确,说明你预习得很充分。其中有两个词语,大家要注意,两个三声的字组成词语,第一个字要发生音变,读成二声。我们一起来读。 生:骨髓,理睬。

师:光会读,还远远不够,关键得会写。拿起笔,我们再来听写几个词语。

(词语:蔡桓公、扁鹊、肠胃、理睬)

师:“睬”字,右边是个“采”,上角是爪字头,右下为木,表示用手采摘果子,加上“目”就表示“看”,现在引申为“搭理、理会”;“肠胃”这两个字,都有一个“月”,绅士写法不同。“月”做偏旁,要写得瘦高;做字底的时候,要变得矮一点,胖一点,撇变为竖。请大家检查一下,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点评:生字教学,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能面面俱到。教什么?教知识的重点、难点。屈老师提醒孩子,正确认读“骨髓”“理睬”两个词语,并告诉他们为什么,很有必要。这样,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规律。书写指导,教师抓住几个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拨,并要求学生随即改正,训练扎实到位。

二、 概括大意

师:读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生:扁鹊和蔡桓公。

师:(板书:扁鹊、桓公)课题虽然叫《扁鹊治病》,但是扁鹊并没有开药,更没有把蔡桓公的病治好。其实,这篇文章,以古文的方式,选入中学课本,题目就叫《扁鹊见蔡桓公》。我觉得,这个题目更恰当一些。故事中,扁鹊拜见蔡桓公,一共见了几次?

生:四次。

师:准确地说,应该是见了三次。最后一次,远远地躲开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拜见蔡桓公,发现蔡桓公病情如何?用“——”画出来;扁鹊告诉蔡桓公,蔡桓公的态度怎样?用“”画出来。读完后,想一想,尝试用词语填充这张表格:

出示:

次数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态度

1

病( )

不( )

2

病( )

不( )

3

病( )

不( )

4

病( )

不( )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勾画得很认真,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谁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想法。

生: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扁鹊的诊断是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不相信他的话。

师:皮肤上有点小病,我们概括为:病在——

生:皮肤。

师:蔡桓公的态度是——

生:不相信。不信。

师:第二次呢?

生:我认为是病在皮肉,蔡桓公的态度是不理睬。

师:“病在皮肉”不如换成“病入皮肉”,“理”和“睬”的意思一样,建议把“不理睬”换成“不理”或“不睬”更简练。

生:第三次,扁鹊的诊断是病到肠胃,桓公的态度是不高兴。

师:“不高兴”,可以换成两个字——

生:不爽。不悦。不快。不乐。

师:我们就用“不悦”吧。

生:最后一次,扁鹊认为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蔡桓公看到扁鹊躲着他,觉得很奇怪。

师:是呀,我们换成“病入骨髓”,桓公却一点也不知道,这叫不——

生:不解。

(此时已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态度

1

病(在皮肤)

不(信)

2

病(到皮肉)

不(睬)

3

病(至肠胃 )

不(悦)

4

病(入骨髓 )

不(解)

师:谁能看着表格,把课文的大意讲一讲。

生:扁鹊第一次见到桓公,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不相信;第二次,扁鹊说他病已经到皮肉之间了,蔡桓公没有理睬他;第三次,扁鹊说他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第四次,扁鹊说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蔡桓公却没有感觉到。最后,蔡桓公病死了。 师:你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故事讲明白了。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简练的语言,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同桌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师:(隐去字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得再简练点。

生:扁鹊三番四次告诉提醒蔡桓公要治病,但是桓公不听劝告,小病变成大

病。最后,蔡桓公病死了。

师:“三番四次”用得很准确。

点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是简洁、全面。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加工锤炼,用相对整齐的词语或者短语进行表述,新颖有趣,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看到,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有梯度的活动,拾级而上,教学就有了深度和理趣。

三、 品读故事

1、说说扁鹊

师:文章里主要写了两个人,分别是谁?

生:蔡桓公和扁鹊。

师:作者写扁鹊的时候,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用心读一读扁鹊的话,边读边思考:你从扁鹊的话里读懂了什么?扁鹊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一练。

出示: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学生练习后)

师: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扁鹊的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蔡桓公的病——

生:是小病。不严重。没有大问题。

师:二是病虽然小,但是应该早些治疗。请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蔡桓公的病很轻微。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谁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病虽然很小,但是应该及时。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读课文,不仅要理解意思,还要把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第二次呢?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是呀,比以前严重了。谁用朗读告诉蔡桓公,他的病严重了,得赶紧治疗。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你想想啊!桓公的病加重了,作为医生的扁鹊,有什么感受呢?

生:焦急。着急。

师:请你焦急地读一读。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第三次呢?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此时的扁鹊,可以说是心急如焚啊!他会怎么劝蔡桓公呢?谁再来读读?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从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中,你体会到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生:很有责任心的人。很执着的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2、说说桓公

师: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桓公是又有什么反应呢?请你读读下面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扁鹊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你从这句简单的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桓公根本不相信他。

生:桓公认为扁鹊是个骗子。

师:是呀!桓公一点儿也不相信他。谁再来读一读。

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如果加上动作,不屑一顾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抚胸、摆手)我们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真是活灵活现啊!第二次,扁鹊说他的病加重了,蔡桓公有什么反应?

生: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师: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他在想什么呢?

生:我明明说过自己没病,你为什么还要来烦我?

生:他越是说我有病,我就越不相信他的话。

生:一次次来烦我,该不是想骗我一些钱吧。

师:第三次,蔡桓公什么反应呢?

生: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非常不高兴,是什么样子的?

生:脸黑得像锅底,眼睛里会喷出活。

生:恨得咬牙切齿,很不得把扁鹊拉出去斩了。

师:从蔡桓公的反应中,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以为是的人。很自负的人。很固执的人。

3.串讲故事

师:我们来配合一下,讲一讲这个故事。女生读扁鹊的话,男生读蔡桓公的反应,我来串联整个故事。

师:(音乐起)有一天,名医扁鹊拜见蔡桓公,善意地提醒他——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蔡桓公听了,一点都不相信他——

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急切地催促他——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蔡桓公听了,有点讨厌他——

生:蔡桓公有点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来。

师:十来天后,扁鹊越来越担心蔡桓公的身体,郑重地劝告他——

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蔡桓公听了,非常痛恨他——

生:蔡桓公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师:就这样,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小病变成了大病,最终的结果是——

生:蔡桓公病死了。

4. 角色体验

师:我来采访一下蔡桓公。大王啊大王,人家扁鹊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你怎么就不相信他的话呢?

生:他只是在我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说我有病。我当然不相信他喽!

生:他没有说清楚我为什么得病了,有什么症状,我当然不相信。

生:他这样的骗子,我见得多了,分不清谁是名医,谁是骗子。

师:大王啊大王!据我所知,扁鹊既没有骗您的钱,更没有伤害你,你怎么就越来越生气呢?

生:因为他老是说我有病。(生笑)

生:他三番五次来找我,求着我治病,我当然很生气喽。

生: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竟然说我有病,本大王能不生气吗?

师:是呀!人家是大王,这事最好私聊。

生:他不仅说我有病,还威胁我,再不治会怎么样。我当然不高兴喽!

师:是呀!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看来,谁也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生笑)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得了病也不去看医生。有一个成语——讳疾忌医(板书:讳疾忌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点评: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准确把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讲,体验重于理解。如何让学生融入文本,体验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呢?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揣摩语气,读好扁鹊的语言;合理想象,读好蔡桓公的表现;配乐串读,强化整体认识;角色采访,直抵人物内心。教学活动,从文本语言入手,一步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教师设计的采访环节,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学生感同身受,直抒胸臆。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讳疾忌医”的人性弱点。

四、 揭示寓意

师: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面对浑身疼痛、命悬一线的蔡桓公,名医扁鹊

为何一走了之?

生:因为桓公的病已经很严重,谁也没办法了。

师:是的,无药可救了。

生:如果不走,治不好桓公的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生: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

师:这叫“病入膏肓”。课文有一段话,写出了扁鹊不再为桓公医治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师:“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是说扁鹊没有能力吗?

生:不是,是说没有任何办法了。

师:是呀!面对固执的蔡桓公,名医扁鹊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板书:无能为力)。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

生:得了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早作治疗。

生:做人不能太顽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生:有了小病,要尽早治疗,不然会变成大病。

师:仅仅治疗疾病,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其他方面也一样。比如,你犯了小错,不及时改正,会变成大错。

师:变成大错会怎样?

生:成了习惯,改不了了。

生:没有机会改正了。

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师:是的。有了小缺点,小错误,要及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防微杜渐”。(板书:防微杜渐)

点评:对“无能为力”的理解,很有必要。正因为有了连名医都“无能为力”的严重后果,所以“防微杜渐”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对于寓意的概括,教师的指导呈现了“由放到收再到放”的聚焦过程。学生的认识都有道理,但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出文本的核心价值——防微杜渐;仅仅让学生知道,小病要及时治疗还不够,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与生活中的其它事。因此,教师的追问很有必要。

五、拓展延伸

师:蔡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处理过许许多多的大事。最终,却因为一点小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临终前,他的心情一定不会平静。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出示: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

师:蔡桓公在想什么呢?他可能会想到,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可能会想到扁鹊,苦口婆心,原来都是为他好;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病,他可能想到事情的前前后后……

(学生写完后交流)

生: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我作为一国之君,聪明了一辈子,却被一点小病要了性命。看来,还是大家说得对: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

师:俗语改得好,真是画龙点睛。

生: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扁鹊一次次来找我,原来都是为了我的病啊!只可惜,我把别人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伤害了别人,更伤害了自己。我真是后悔快要断肠了。

师:明白了扁鹊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了。

生: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又听说扁鹊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他百感交集:本来是一点小病,热水敷烫就可以治好。没想到,被我一拖再拖,到了今天的地步,真不应该啊!哎,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人性是极其复杂的。谁都知道得了病要治疗,但是蔡桓公怎么就执迷不悟呢?有时候,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是李一大师来拜见蔡桓公,他肯定不会这样做。他也许会说什么呢?

生:他会说大王的好,讨他的欢心,骗他的钱。

师:是的。他也许会说,大王,我看您容光焕发,精神状态不错,身体一定很健康。您的健康,是全国人民的福气。我最近办了个养生班,练练气功,可以延年益寿。大王,您也来试试吧?要不,我给您打个八折?(生大笑)

师:大王听了,受用吗?会接受治疗吗?

生:会。

师:但是,一代名医扁鹊,怎么就不能获得大王的信任呢?这个问题,你们得到生活里去找答案。下课。

点评:有了前面几个教学环节的持续铺垫,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趋于深刻,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较为准确。此时,安排小练笔,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寓意的理解。教师的点拨,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让练笔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学生无尽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令人回味悠长。

板书:

扁鹊治病

桓公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篇10

摘要:“美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上好一堂美育课程,首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即“课堂环境创设”;继而才能引导幼儿在适宜的环境和相符的意境中去学习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我将“课堂环境创设”分为以下三方面:适宜的实物展示、相符的语言教学及发散的思维想象,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讲述我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用欣赏导入的方式。通过欣赏,孩子不仅对这节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教育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墙面展示折纸、绘画作品。还可以利用主题墙对所要进行的主题活动进行说明,也可以在进行一节活动前,将所学内容在走廊或教室悬挂、粘贴。

幼儿与老师的眼光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幼儿自主观察的好处是:发现老师们所不能发现的,表现我们所不能表现的。教师引导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的思维活跃,观察有时候会偏离主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自主表现法,在美术活动中老师不能过多的干预,给孩子留出自由创作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用手中的材料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上一堂精彩的课程,除了内容要能吸引幼儿,很大部分要靠老师的语言技巧。幼儿教师自身还必需具备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教给幼儿一定的技能技巧,每次我总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共同与幼儿讲一讲绘画的技能和重点和难点,如果老师每次在进行绘画活动时,都先帮助幼儿思考一下,把重点和难掌握的绘画技能教一教幼儿,这样幼儿学起来就会更容易、更得心应手了。

(二)运用实物展示

孩子们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尤其是在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幼儿去认识他们所接触的事物,让幼儿在无拘束的环境中充分的展开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适宜的实物展示是指幼儿提供学习的实物模型。幼儿绘画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初步认识和逐渐熟悉。因此,要让幼儿动手学画,首先要给幼儿提供绘画内容的相关资料,如实物模型、图片或是影像等,为幼儿提供切实的生活体验。相符的语言教学是指上课时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组织相符的教学语言。语言环境的提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实物展示的运用要借助语言这一传播媒体。

(三)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能力

我认为教师还要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意由浅入深、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实际操作,俗话说:“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果孩子一试很难,久而久之也就会失去兴趣,只有哪些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适合幼儿的,才能够发展幼儿的能力,使幼儿得到健康的成长。所以,老师认为第二步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感觉容易掌握,学起来就会有兴趣。所以,绘画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这样孩子们就会比较愿意学也更加容易掌握了。

二、关于幼儿版画活动项目化内容选择

幼儿版画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在版面上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制版、拓印等方法创作、复制多种版画作品的一种活动。它是广大幼儿教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很具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艺术教育要激发幼儿的情趣,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幼儿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得到发展。

幼儿版画活动项目化课题的设计,其立意就是两种特色的融合。是先进理念与自我特点的结合,而不是两者形式上的拼盘。正如教育专家们所指出的:教师学习瑞吉欧并不一定学习它的项目活动的具体方法,而应该体会它的精神内涵和思想观念,也正是它们才使项目活动产生如此迷人的魅力。如果老师自己具有了同样的精神和理念修养,自然也会使我们自己的幼儿教育迸发出勃勃生气。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幼儿参与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切实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用添画的形式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有了画画的愿望,我就采用添画的办法。有一次教幼儿画“小兔吃草”,我先在幼儿画纸上画好小白兔,启发幼儿:小兔子爱吃青草,爱吃蘑菇,小兔还有一个漂亮的房子。然后要求幼儿给小兔子添画上小草、蘑菇、房子,孩子们兴趣很高,开始画起来,我在旁边启发幼儿,使幼儿能画出各式各样的画面。折纸添画也可吸引幼儿。小班幼儿有玩纸习惯,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幼儿折纸。第一次折了一个小猫头,我就问孩子们:“小猫的头都长着什么?”孩子们都争着回答:“有鼻子、嘴、眼、耳朵。”然后让孩子在自己折好的小猫头上画出五官,画完小猫后贴在白纸上,并提醒幼儿小猫爱吃什么,让他们画出来。这样幼儿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有增长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