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范文
时间:2023-04-08 20:0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介绍参加活动情况和设置活动方案(四川乐山市)
读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你一定喜欢读书。
①谈谈你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负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本题以排比句导入,安排两道开放性试题。第①题要求学生回忆在活动中曾经担负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学生肯定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因此可以作答。担负的任务:搜集“名人读书名言”;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办“名人读书经验”墙报;讲“名人读书故事”;策划或主持读书报告会;报道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等。除上述6项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完成情况:写出完成的数量或结果即可。第②题考查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学生须掌握活动方案的设置要求,设置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举行报告会、活动总结。各项内容符合题意即可。
二、作读书批注和阐述选书观点(浙江宁波市)
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A、匡衡B、陶渊明C、李白D、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
[示例]
(3)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解说 第(1)题列举四则读书故事,并设置成选择题,应当是比较容易的,参考答案:①B②A⑧D④C。第(2)题介绍的批注读书法,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所批注的对象是文言文,因此先读懂其意思,然后根据所表述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感受,自选角度,批出主要意思即可。例:读书既要常看,也需方法,更要学以致用。短短六句,即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辟!那些只会埋头死读却不知消化的“两脚书橱”,正是“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的最佳佐证。第(3)题其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某一名著内容及作用的表述,示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三、撰写演讲稿和拟写栏目名称(安徽省课改区)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_________
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
[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_______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
解说:本题以“世界读书日”为平台,考查学生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的能力。第1题学生只要调动库存,就容易答出: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第2题是提供三则素材,要求围绕“我是如何读书的”的主题,选择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则并说明理由,只要认真研读三则材料的内容,就会发现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第3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说话时要注意称呼,并交代邀请时间和地点,说出邀请的理由。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第4题考查拟写栏目名称及内容的能力,拟写时要紧扣“读书”的主题,如:名人读书――介绍名人怎样读书的故事,激励学生读书;读书方法――介绍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以指导同学们更好地读书。
四、确定活动主题和设置活动方案(江苏泰州市B卷)
同学们在“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了文学书刊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现语文老师请你策划一次有关“我爱文学”的班级交流、评价活动,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本题考查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考查侧重点在“我爱文学”上,因此要选择与文学有关的内容,否则就容易走题。示例: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①各小组推选2―3名代表准备参加班级交流、评价活动。②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顺序,确定活动的评委。③各小组代表交流④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⑤语文老师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篇2
在色彩斑斓的童年里,没个人都干过傻事。我也不例外。
我有个姐姐,4岁时,我不经意间听到了姐姐在说;“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小时候的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以为把书撕了就可以变天才了。那天我趁老姐不在家的时候,把家中“藏经阁”的门锁了起来。把老姐以前的语文书。数学书都搬到了我的面前,盘起了脚,深呼吸准备“开战”“撕—撕—”书虽然快撕完了。但手已经酸死了,可是为了天才继续奋斗吧!
姐姐回来后我骄傲地说:“姐姐你回来了啊,我现在已经是天才了,想知道方法么?来。来。我教你!”“你傻了啊,最近怎么老是做百日梦,昨天是侠女,今天是天才。让我想想你明天还会变成什么好让我有个心里准备!”“你不信我是吧,你听我说,1+1=2。1+2=3你看我怎么聪明,难道不是天才么?”“不是”,姐姐边翻白眼边回答。姐姐走进在我心中所谓的“藏经阁”,看到满地都是被撕掉的书,生气地问我:“这些书是随撕的?”我抬起头,仿佛看见一只喷火龙正对着我喷火“是我撕的,那是。”,我话还没说完,老姐就一把拎起正坐在地上在折纸飞机的我问:“你干什么把我的书全撕了?”“你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么,吗?怎么简单的道理物品怎么会不懂呢!不就是把书撕了就可以变成天才了么,你对我那么凶是不是我变成天才姐姐你不高兴啊!”我眼巴巴地望着姐姐,眼睛正在对姐姐放射可怜光波,姐姐哭笑不得的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不是把书撕了就可以变成天才,是只要多看书,多读书,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好写,有好词好句可一用,知道了么,以后要干什么事,应该和大人说,才会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哦”我傻傻地点了点头。
现在如果想起这件事,我还会笑出来。
篇3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 作文教学 读书笔记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熟知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习作时困难重重,孩子们感觉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从小学生认知心理角度来看,三年级是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因此,当我接手新班级时,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的转折期对孩子们学习写作加以引导,从不知“写什么,怎样写”入手,帮助孩子们分析原因,找出“平时积累的材料太少了”的问题症结所在,然后指导他们化解这个难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其中“多读书、勤动笔”――写读书笔记就是一条很有效的解决途径。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三年级的学生逐渐养成了勤动手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做到了天天读、天天记,一边读一边记。天长日久,他们积累的知识、素材丰富了,写作文时素材库中的资源就会源源涌出,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怎样引导学生多读书、勤动笔,写好、用好读书笔记呢?方法多多,我认为下面几法颇为实用。
一、传授方法,养成读写习惯
古今中外,凡事业上有所创建和有成就的人,读书时无不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反复实践。他们使用的读书方法很多,如书上圈点、书上作批注、摘录好词好句、做卡片、概括主要内容、写提要和读后感等。我引导学生学习、借鉴。经过实践,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下三种。
1.写眉批。写眉批简单、方便,随读随写,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在学生读书时,我示范、引领他们在页眉、页脚、篇末、段尾等空白处随手圈、点、写、划出自己的感想、评价语,批注符号、标记等。我还告诉学生,同志的《实践论》,就是根据他读过的一本《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上所写的眉批、旁批归纳写成的;梁启超的《墨经校释》,也是根据他的书头札记整理而成的。因此,学生能积极地在自己的课本上、课外书上,直接圈点批注,边读书、边勾画、边批示、边注解。为了巩固效果,我定期查看,并组织眉批交流会,督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二十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不少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读书时依然保持在书上批批注注的习惯。
2.记笔记。记笔记是读书、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记笔记的方法也很多,既可抄录原书,又可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还可在笔记上圈点批注。我给学生讲列宁记笔记的故事,在列宁的私人藏书中,经他作过批注的约有五百本,他写的读书笔记要容纳几个房间。他的《哲学笔记》一书,就综合了他五十多万字的笔记心得。在伟人做法的激励下,学生逐步实践记笔记这一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将阅读中看到的或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古诗词、好的开头和结尾摘录下来。精彩章节和好词好句要熟读多记,提倡背诵一些名篇名句。一个学期下来,每名学生平均拥有3个软皮本的读书笔记,尤其是思路清晰的学生还把笔记分类,如描写景物的、描写动物的、描写人物的等。通过记笔记,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通过与实际情况对照,学生提升了鉴别能力,获得了真知灼见;通过不断积累,学生提高了综合能力。
3.做卡片。我从网上找出姚雪垠制作、积累卡片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了解到姚雪垠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动手积累了几万张卡片,而且卡片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后,也学习制作卡片。动手制作卡片,孩子们非常喜欢。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卡片,卡片内容要求:
①在卡片上写上题目,标出类别;
②写清楚作者姓名、书名、页码等;
③抄录精彩内容。
孩子们平常勤记、勤抄,将书中的精华、典故出处等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许多孩子把卡片分成了类别,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孩子们时常拿出卡片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和同学们交流。其中有一位学生制作的卡片很特别,因为他从小喜欢讲故事,所以他制作的卡片都是各类故事,三年级第一个学期结束时,他积累了20多个故事,平均一周一个,而且这20多个故事他个个都会讲,每每班里组织活动他都要上台施展一番。期末我班组织了卡片制作展评,不少学生家长鼎力支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评出10名金书卡奖,20名银书卡奖。该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写笔记的能动性,效果很好。
二、体验乐趣,提升读写品质
1.快乐读书,开心积累。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就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一学期下来我组织了多次阅读检查、评比,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如“好书伴我行,推荐你我他”、“小记者在行动”、“书签制作大PK”、“我是小小编辑”等。
“好书伴我行”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我利用语文第二课堂进行交流,并将现场活动制成光盘刻录下来,评出优秀读者奖励交流光盘,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读促说,在开开心心的体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常翻常看,玩味提升。孩子们积累阅读材料,不能仅限于写满卡片,更重要的在于体会、运用。体会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所以我经常想方设法引领孩子们经常性地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此外,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精彩内容讲给同学、朋友、父母、亲戚听,把精彩词、句、段用到作文、贺卡、日记、手机短信中去,把书读活、读实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他们在活动中砺炼了阅读品质,提升了阅读品位,从而进入了阅读的良性循环状态。
三、评价嘉奖,呵护读写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们常常会在习作中、生活中有所表达。在讲评作文、人际交往时,我常常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样的运用。
1.红笔勾勒,多加赞美。对孩子们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我在批改作文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优美的评价,尤其是运用恰当的内容,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孩子们在我的赞扬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中,我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的文章,展示他们积累并恰当运用的语言。
2.拓展延伸,提炼口语。使用读书笔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倡导孩子们在课外语言实践中积极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如在“每天朝闻报告”会上,在“小记者在行动”会上,在“温塘水的功效”会上,等等,孩子们都用上了好词好句,这些表达我都予以充分的肯定且提议相互倾听、学习。
篇4
那组报道叫“中国人误读的世界”,其中一个误读是“美国学生都很轻松”,说出了我心中梗塞已久的一个疑团。据我在美国粗略的观察,美国学生的书包绝非我们想像的那样空空荡荡,而是相当地沉重。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还用上了拉杆箱包,因为里面的书已经重得背不动了。
不过,就中小学生而言,“书包沉重”这个充满怨气的词应该归中国专有,用在美国并不准确,要改为“充实”才对。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很少有人强令学生读什么书;第二,学生书包里装的是真正的书―― 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是传统的经典作品,有的是刚刚出版的新书。
而我们的学校,从来都是强令只读教材。严格地说,教材其实不是书,只是一个导读材料。只让学生读这个材料是非常滑稽的事,就好比我们去旅游,只允许听导游讲解而不允许看风景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学校不是读书的地方,而是禁止读书的地方。
肯定有老师会觉得委屈,说自己从来都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没错,的确如此……且慢,听听,在他的话里,在广为接受的正统观念中,真正的书都成了“课外读物”,俗称“闲书”是也。
因此,我所谓的强令,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在我上学的年代,课外读物常常被明令禁止,带到课堂上随时可能遭到没收,粗暴的老师甚至会当场撕毁。现在的老师文明多了,但是他们也学会了软刀子杀人,用教材和它的练习题挤占了学生全部的时间。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的一份调查显示,近八成中学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那两成的阅读者中,又以休闲娱乐类读物为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间接的强令从三个方面发生作用:一是从观念上让你觉得读真正的书是不务正业,受人鄙视,甚至该遭体罚;二是不给你读书的时间,让那些书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三是―― 这一招最恶毒―― 通过教材和它的练习题让你对读书感到厌烦,就算真正的书摆到眼前你也不想碰它。
所以,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各种考试里,真正的书里怎样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材里怎样说,是出题人的标准答案里怎样说。醉翁之意全在酒,不在山水之间也。
看起来,一个人要读书,最好的选择就是不上学。正如一只鸡,如果被关进饲养场,只能吃人工配制的饲料,成长为一只肉鸡,如果逃到外面,当一只野鸡,还能捉到一些美味的虫子。不少孩子被逼走上了这样的道路。
然而,野鸡毕竟是野鸡,不能进入社会主流鸡群。这是因为,从本性上说,人跟鸡一样,都需要过群居生活,一个孩子不可能独自长成社会人;从法律上说,不上学是被禁止的――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适龄儿童必须“上学”,而不是“读书”,而学校又必须经过审批,也就是说要喂统一的鸡饲料,所以上海孟母堂会被关闭,一些自己在家教孩子的家长会受到警告,只有郑渊洁这样的名人可以明目张胆地作奸犯科。
其实,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反清洗的经历,也就是在读了几本真正的书以后,必须把学校里灌输的东西清洗掉才能装得进去。一个学生毕业后,社会对他的评估,不是看他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有多少,而是看他清洗掉的东西有多少。
篇5
格林童话讲述了一个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以前我看这本书只在乎它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再次品味着本书,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习上,我们要学会真善美。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格林童话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1读完《格林童话》我被里面的灰姑娘而打动,开始我很同情灰姑娘,后来我为灰姑娘能和王子在一起而高兴。虽然继母讨厌她,继母的亲生女儿欺负她,但她还是努力的为她们“服务”。灰姑娘想参加王子的选妻聚会,但因为自己没侑漂亮衣服而放弃,灰姑娘的好朋友小鸟、老鼠虽然帮助了她,帮祂做了漂亮的衣服,但继母的亲生女儿把她撕坏了。但是一位好心的巫婆帮她变了一套美丽的衣服,漂亮的头发,水晶做的玻璃鞋,把老鼠变成小马,把南瓜变成了南瓜车,不过巫婆告诉灰姑娘一定一定要在十二点前回来,不然祂就会变回塬样。
就这样她们来了城堡,王子看见了灰姑娘马尙邀请了她,灰姑娘的继母和亲生女儿都不知道她是灰姑娘,因为她们认为灰姑娘没侑这些漂亮的套装,但她们很嫉妒与王子跳舞的她。个个都羡慕灰姑娘的漂亮和美丽。十二点还差一分钟就了,灰姑娘看着那大大的闹钟想起了巫婆对她说的话,想马尙的跑下去,但被王子抓住了,灰姑娘挣扎着,终于跑了下去,但鞋子掉了一茖,灰姑娘顾不了那幺多,坐尙了南瓜车,王子和兵人坐尙了自己的白马去追灰姑娘,因为灰姑娘还没告诉王子她叫什幺名字,住在哪里,南瓜车跑的很快,马尙跑了森林但已经了十二点她们变回了塬样,她们躲了草丛,王子和兵人刚好路过但没看见灰姑娘,王子就这样失望的回了城堡,灰姑娘也会了家。
灰姑娘的继母觉得和王子跳舞的人像灰姑娘,心想:要是王子找了她,她就变成了王子的妻子,那该怎幺办!我一定不允许她变成王子的妻子。然后把灰姑娘锁在了一间屋子了不让灰姑娘出来。第二天王子把灰姑娘不小心掉的鞋子递给下人,下了命令:谁要是能把这双鞋子穿下去谁就能成为王子的妻子。命令下去了以后人们总想把这双鞋子穿下去但都不行,了灰姑娘家,继母的亲生女儿用尽全力的挤,但都不能穿下去,下人只好失望的走出去,灰姑娘大声的对祂们说:“等等”,塬来是小老鼠把门锁的钥匙给偷走了,因为钥匙在继母的口袋里,老鼠趁继母没注意就拿走了,下人们回头,把鞋给了灰姑娘,继母说;“她只是茖仆人没资格穿”,然后把鞋子拿给了下人,下人说:“王子说过只要是我们国家的女孩都能穿!”继母很着急就故意把鞋子拿自己的手上把手一放掉下去了,摔坏了,下人不禁大哭,因为祂怕王子要了祂的命,灰姑娘拿起和那双鞋子一模一样的鞋子说:“我还有一只”,然后穿了下去,继母大吃一惊:真的是她!下人一边跳,一边请灰姑娘做尙马车,就这样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2在这个寒假里,我又读了一遍格林童话。这次的阅读,让我有了更深的感受。
格林童话讲述了一个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以前我看这本书只在乎它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再次品味着本书,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习上,我们要学会真善美。
说到“真”,大家通常会想到它是“假”的反义词。“真”其实就是诚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诚实,不能够欺骗别人,因为如果这样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你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朋友。
“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每天在学校,老师在说;放学回到家中,家人在说;晚上看电视时,电视里在演。但是,有几个人做到了?灰姑娘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受尽了后妈和两个姐姐的欺负,但是灰姑娘没有去告诉爸爸,而是宽容了她们。她的善良感动了仙女,最后灰姑娘在仙女的帮助下,和王子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狠毒的后妈和姐姐们因此受到了责罚。
美丽的事物固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外表美丽的事物,看到丑陋的事物,无论它是否有益都不会去理睬它。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过“里仁为美”,墨子认为“务善则美”,由此可见,只要是诚实、善良的人,都是美丽的。
希望所有人都能向真诚、善良、心灵美的人学习,这样,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3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故事书《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它里面有许多好玩的故事,如“不莱梅镇的音乐家”,“灰姑娘”等等。
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臭小子学害怕》
从前有个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很聪明,小儿子呆头呆脑的。父亲只喜欢大儿子。当然大儿子也有做不来的事情,比如,当父亲让他在半夜里外出去取东西的时候,会想起可怕的东西,便说:“我害怕,我不去。”这话被小儿子听见了,说:“害怕?是什么东西?我从来就没有害怕过。”有一次,父亲让小儿子出去学本领。小儿子说他想学害怕。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同事,同事说:“学害怕,那就跟我来吧!”结果小儿子把同事推下楼。这事被父亲知道了,立马给他50银币,让他独自出去闯世界。在离开家不远的时候,他又说:“要是我学会害怕就好了。”这事被一个人听到了,便对他说:“不远处有个魔鬼住的宫殿,谁能在三天之后出来,就可以把公主嫁给他。”于是小儿子就在那里住了三天,然后娶了公主。他想学害怕的这件事被公主知道了,公主便把一桶鱼倒在小儿子身上,让小儿子知道了什么是害怕。
《格林童话》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吗?那就快翻开这本故事书吧。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4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格林童话》,这本书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所写,所以名字也是以格林兄弟命名的。小时候的我们生活在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中,所以对美丽的童话难以释怀,那些美丽的童话故事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格林童话》中,我最喜欢《灰姑娘》。灰姑娘是一个命运十分坎坷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娶了妻子,也就是她的继母。继母有两个女儿,她们都比灰姑娘要难看,她们非常嫉妒灰姑娘的美貌。于是,继母就让灰姑娘不停的干活,一刻也不让她休息。有一天,王子邀请所有的姑娘去参加舞会,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也包括在内,灰姑娘很想去但是继母就是不让她去。
晚上,灰姑娘的两个姐姐和继母都去参加舞会了,家里就只剩下灰姑娘一个人了,突然一位手拿星形棒的女人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我是就是仙女,是来帮助你的。”马上变出了一辆马车和一个马夫还有许多仆人,并告诉灰姑娘,必须在零晨12点前回来,说完,仙女就不见了。灰姑娘乘着马车就去了,零晨12点到了,灰姑娘走时太匆忙了就掉了一只鞋,最后经过好多人试穿,确定了就是灰姑娘掉的,王子把灰姑娘接进了王宫,并封她为皇后。
灰姑娘不但不惩罚两个姐姐,而且还把两个姐姐接到王宫,嫁给另外两位王宫贵族。从此,灰姑娘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懂得了不能像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一样嫉妒别人,要像灰姑娘一样善良。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5我利用周末时间又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也富有哲理。
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现在再次看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返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再比如说《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还听说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好心的农妇从败子手里买下了一只野鸭,并细心照料它。最终,野鸭为那个并不有钱的农妇创造了一笔不菲的财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伤害白雪公主,末了却为了那颗妒忌心而活活气死。妇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没有得逞,吃掉小山羊,而且还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可以说一个人失去了善良,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性,就等于行尸走肉。那些犯罪的不法分子也该醒醒了!他们利用了别人的善良,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真是可憎、可恶、可气、可恨!
《格林童话》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人类家园!
篇6
《小兵张嘎》这本书作者是我国着名的小说家徐光耀。下面就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兵张嘎读书笔记,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请您阅读。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1自从读了徐光耀的红色经典革命小说——《小兵张嘎》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竟被嘎子那争强好胜、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所深深折服。
嘎子——一个小八路,却带着他的伙伴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鬼子司令部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有胆识!与鬼子进行种种比赛,毫不畏惧——有胆量!在被鬼子屡屡挫败后,毫不气馁——有胆气!
嘎子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村庄,村庄里的人都是那么善良,人人之间相处得又是那么融洽、和谐。可是,有一天,鬼子进村了,这份和谐也被打破了,大多数人都被鬼子毙命。当嘎子奶奶被鬼子抓住当着乡亲的面时,胖翻译想让乡亲们把八路军的具置说出来。这时,嘎子的奶奶挺直了腰板说:“乡亲们,咱们都是吃五谷杂粮的中国人,不认祖宗的人才给日本人卖命。”胖翻译涨红了脸,高声怒吼:“活腻了你,老太婆。”看到这胖翻译,我一肚子火都上来了。我想:这胖翻译明明是中国人,还要给小日本卖命,真是不要脸!旁边的龟田问胖翻译什么意思,胖翻译对龟田耳边说:“八路,被她藏起来了。”龟田一听,气势汹汹的拔起刀准备砍。胖翻译连忙在旁边插话说:“老太婆,快说,皇军的指挥刀可是说砍就砍的。”鬼子拿起刀准备砍,八路军钟亮出来了,嘎子奶奶把手使劲一甩,嘴里还说:“乡亲们,拼了!”她顺手把一个鬼子的肩膀往后一推,可是,就在这时,子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进了嘎子奶奶的身体,嘎子奶奶牺牲了!
嘎子怒火中烧,发誓要为奶奶报仇,杀光那些小鬼子!后来,他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八路。他带着伙伴们直捣黄龙,烧了鬼子的炮楼,真是大快人心!
嘎子——他机灵、有心计、争强好胜、嫉恶如仇等种种性格令我敬佩!我想,如果我也生在战争年代,一定不及他,而且与他相差甚远!
我们能从嘎子身上学习到的远远不止这些,例如他的胆识:鬼子司令部是他人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即使让你进了去,也未必出的来。而嘎子却偏不信这个邪,进了“鬼门关”,在于鬼子比赛爬树时,跟一猴儿似的,“噌”的一下便蹦出了鬼子司令部。光这一点便让我敬佩不已。试问今天,谁能有他这样的胆识?
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英雄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国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站稳脚步啊!大家为了这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嘎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少年英雄!他为了能把鬼子赶出中国的领土,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背后的辛酸与痛苦不知谁能感受到,就是这样一位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少年英雄创造出了又一个奇迹!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2暑假里,我阅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作者是我国着名的小说家徐光耀。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就像被汹涌的波涛撞击过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小嘎子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人们忘不了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次,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他屁股上中了一枪,但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想想现在的我们,有些同学受了一点小伤就哼哼叽叽,甚至哭鼻子抹眼泪!想想,那该多难为情啊!嘎子他有聪明的脑袋瓜,有一次他竟用一只假枪把一个敌人捉了回去,为八路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我被嘎子的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想想现在的我们,有些同学遇到了一点困难就轻言放弃,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想想,那多不应该啊!嘎子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正是我们身上所缺少的,正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嘎子的这种精神得到了发扬。像“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正是靠着勇于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毅然踏进了“神舟五号”的驾驶室,胜利遨游了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像20--年雅典奥运会田径冠军刘翔,正是靠着他那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拼搏的韧劲,为中国,为亚洲,刷新了奥运历史上的记录。还有,像中国女排,正是靠着拥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走过风风雨雨,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在全国人民的充满希望的目光中,在第28届奥运会上才又拿到了冠军。还有,像跳水冠军田亮,举重冠军刘春红……,他们的成功,难道不都是他们勇于克服一切困难,顽强拼搏的结果吗?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拼搏,不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很好的表现吗?
看完这本书,嘎子的身影总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思绪万千也想到了我自己。嘎子虽比我小,但拿我跟他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我的学习和生活远比嘎子要优越得多,可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却总是畏缩不前,有时碰到一点难题就苦恼不已,甚至想轻言放弃!相比之下,我缺少了什么呢?我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呢?正是在嘎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他将激励着我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他激励着我要勇于向困难和挫折挑战!困难和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只有打起精神,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才能让绊脚石成为前进的里程碑,才能化逆境为顺境,从而达到理想的彼岸!如果我们拥有了嘎子那种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嘎”劲,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克服呢?——嘎子,你是新时代少年的楷模!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要以嘎子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楷模!让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时刻伴随着我们,让祖国美好的蓝图上留下我们光辉而又厚重的一笔!
嘎子,你是新时代少年的楷模!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3嗨!终于放假了,紧张了四个月的大脑终于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了。在这个寒假中,我是上午写作业,下午出去玩。怎么样,安排得不错吧。该干的事都干完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便捧起我最心爱的图书——《小兵张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小兵张嘎》讲的是一位小八路抗日的事情,主要讲了嘎子的奶奶被日本人杀害后,由于嘎子的父母都已在抗日时已为国捐躯,所以嘎子成了孤儿,但是嘎子在安葬了他的奶奶后便一心想投身于八路。把可恨、可恶、可杀的日本鬼子赶回东洋老家。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在嘎子投身革命后,白洋淀区队收留了他。并且给他做了一把木头的手枪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他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护特派员并顺利将药品接到。在这期间,嘎子不畏艰辛、不怕敌人,多次从鬼子司令部逃脱。并且识破鬼子派的假特派员和奸细而顺利完成任务且活捉侵略白洋淀的鬼子首领并缴获手枪一把,机枪一挺,为奶奶报仇的事情。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
记得那次市里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迷你小书签”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果书签用纸板做,不能达到做标记的目的,用塑料吧,又太硬了,不方便携带……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迷你小书签”撕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整部书都在表现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朴素以及痛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在我看完这部书时,被嘎子那种敢于同鬼子斗智斗勇,坚强不屈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泪水忍不住的像泉水般涌了出来。于是,我便想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5年以来,我国的军事科技化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现在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武器。所以现在别的国家就不敢随便地侵略我国。但是现在国内的社会竞争这么强,使我们这一代有了强烈的竞争感,也使我更深一层的理解到了“没有知识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含义。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战胜生活道路上那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4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兵张嘎》,说:“好好看吧,你会喜欢的。”我高兴地接过书,认真地看起来,我一下子就被始终的情节迷住了,书中主要讲了:时期,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牺牲在了鬼子的刺刀下,张嘎万分悲痛,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查员。
张嘎是一个天真淘气的小男孩,我常常看得笑出了声。他错把罗金保当汉奸,用硬枣刺刺破他的自行车胎,还初生牛犊不怕虎,空手去夺枪。张嘎与胖墩打架犯了错误,罗队长要他承认错误,否则就要关禁闭,张嘎死活不承认错误,倔得很,他可以气上心头时上到房顶堵烟囱,自己却在房上乐得前仰后合,毫不考虑军民鱼水情;他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把缴获的手枪藏到高高的老鸹窝里。张嘎是那么可爱,同他的名字一样“嘎”。
书中的嘎子是多么勇敢啊,是个十足的小英雄。为了报仇,嘎子偷偷溜进了鬼子司令部,看见有日本人要骑摩托车走,他就找来两个钉子,将摩托车轮胎放了气,又将钉子放进了鬼子的车座上,那几个日本鬼子没注意,坐在了钉子上,疼得“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了。看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为嘎子的机灵感到高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查时被捕,当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钟亮,也替奶奶抱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主动把老鸹窝里的手枪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从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真是令人欣喜,我真佩服他。
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们和张嘎同龄,他小小年纪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肩负起保卫祖国的使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以张嘎为榜样,从他身上汲取一些优点,做一个为祖国添光的人。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5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小兵张嘎,主要讲了一个叫张嘎的男孩,参加了,消灭敌人,最后在八路军的努力下(包括张嘎),他们消灭了敌人,战争结束了,他们都很高兴进入了和平。
张嘎跟着他的表叔生活在一起,后来 ,战争爆发了,他们都参加了。
张嘎打扮成八路军的样子,跟着表叔一起打日本鬼子了,从此他就是小八路了。
他们的战争在水里打,一个日本鬼子看见了张嘎,感觉跑,小八路张嘎想其他的八路军一样跳到水里去追敌人,然后和敌人拼,结果那个日本鬼子很快就投降了。
他们离开了这一带,去别的地方打仗,突然,张嘎屁股疼,一个八路军赶紧去把卫生员请来了。
张嘎在船上养伤,突然他看见有人游泳,便恳求卫生员,她不同意,最后卫生员还是同意了。
他下去抓了几条鱼,扔到船上,又下去游了一会儿,就上岸了。
他伤好了后,又回到了部队,他们正在消灭所有的日本鬼子。可是那些日本鬼子不是很容易就投降了,他们把张嘎抓了起来,可是张嘎不会轻易投降,他竟然咬了日本鬼子一口,那日本鬼子很生气,吧他带到队长那里,队长说他是狗,张嘎马上反击,说队长是狗,队长和日本鬼子很生气,把他关了起来。
机智勇敢的张嘎脱下了自己的小外套,把队长打晕了,拿出火柴,把他的小外套烧了,日本鬼子被烧死了。
篇7
傅雷是个成功的父亲,从他的身上,他的书信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位家长,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当然在他朴实的信中,这些并没有具体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去挖掘的,这些深深隐藏着的精髓,也成为了我许多财富中的一笔,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请您阅读。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1《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选编。
书信中思想的与精神的互动,营造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长,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围,也是除傅聪外唯一遍览全部家书的当事人。因而,他所选编的《傅雷家书》更能体现自己的家庭背景,还原其真实,非他人能替代。
书中的每封书信都体现了父母对在外游子的思念和关心,句句触心。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即那为人父母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限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为如此,《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傅雷家书》把诞生于百年前的翻译家那一生的人品译德,铮铮风骨,披露在我们目前。假如当年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记印,没有传承,而傅雷与傅聪、傅敏父子之间的交流与共鸣,就如截截断线的残迹,难以留存。
愿这部家书永世长存!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2傅雷是一个真诚的人,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想当子女的应该是荣幸的,因为他把子女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就认,而且非常真诚。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的信中写到: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效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十八日晚。我想任何一个看到身为父亲的写出这样道歉的话,不论受到多大的委屈都会释然的。
傅雷是一个尊敬的长者,能够给孩子提出批评和要求,也是在温和而鲜明中指出,在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的信中写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不仅指导孩子的学业,还关心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态度鲜明,
傅雷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博学的人,对音乐的分析和认识,都是令人敬佩的,不仅指导傅聪的对音乐的理解,而且还能指出孩子在艺术修养和音乐学习上的指导,包括对作品的理解,都让人敬佩。从对作品的理解到演奏技巧的提高,每一个阶段都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并传递给孩子。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3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让我做父亲的得到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给别的青年;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是做人还是其他方面。
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亲对儿子傅聪的教导,还有是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创作。在家书中,不管是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着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在傅雷先生教导孩子中,还有是怎样叫孩子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所遇的困阻,同时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拳拳爱子之心,更是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4《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着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傅雷家书》是将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着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5翻开一本厚厚的书籍,白纸黑字间写满了拳拳的父爱。一字一句的谆谆教导,让我为之震撼。一位知天命的老人,伏案写了百千余封家信,在学习艺术﹑做人做事﹑演奏姿态等个方面,给儿子指明了方向。在寒冷的冬季,《傅雷家书》作为温情的使者,教会了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也给予了我一颗期盼已久的,学会感恩的心。
在学习艺术方面,傅先生这样说:‘读俄文别太快,太快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始必须从容不迫。“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常有发生。记得每次制定计划,总希望快速地完成所有的任务,制定了不切实际的计划,然而囫囵吞枣地学习结果就是一无所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稳扎稳打,有一个牢固的根基,才会收获一个较好的结果。
在做人做事方面,傅先生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又一个的根头都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酒浆。“每每面对失败,都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于是,一次又一次哭泣后慢慢站起来,但这布满荆棘的过程中,伴随着别人的不认可,伴随着小小的失败,这句话鼓励着我坚强走下去。久而久之,在行向远方的路上,锻炼了自己的韧性。而那句”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窖。“更是让我想到了那句话”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那话语深深扎在经历了挫折的心上,鞭策着我前行。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6利用暑假难得一憩的时间,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非常幸运的是,首先读了这本书,趁着还有一种想写东西的冲动,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第一次接触《傅雷家书》,是在两年前人教版的语文书上,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选入了课本,因为脱离了书信的整体内容,对于两封家书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唯一能打动我的是一种震撼,因为在我的眼中,家书更多的是互诉想念,聊工作生活的境况,而这两封家书,简直是带有文学作品的气息,谈论的关于艺术和感情的问题,真的不像一对父子之间的交谈。
当我看前面的序文时,一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20_年,傅聪到中国来演出,由于在成都机场,不慎摔了一跤,把右侧的两根肋骨摔断了,只为了一个承诺,一种信誉,一种对艺术的执著,他并没有放弃到香港的演出,而是在国内医院特制了护甲,带着剧痛,坚持了演奏。
许多人士并不知情,因此有些评论家说“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面对这样的评论,他并没有争辩什么,在他的眼中,更有孔子“人不知而不愠”的旷达,这种人格上的魅力,深深地感动了我,试问当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呢?而我也深知,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其父亲傅雷对他的培养:首先要学做人,再当一名艺术家,最后才是一个音乐家。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7在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日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我常对你妈说:‘只要是孩子工作忙而没写信或者是信在路上丢了,倒也罢了。
我只怕他用功过渡,身体不舒服,或是病倒了。’谢天谢地!你果然是为了太忙而少写信。”其中的数字令我很震惊“一个月零三天”“好几夜三点”这个可怜的父母,几乎每天在等孩子的信还在害怕孩子的安危。
这种日子怪不得以后父亲脑子笨了许多,目力体力也不行,睡眠近十多天又不好了。大概是精神苦闷的影响。生就惶惶不安的性格,我认为这个父亲很有趣孩子在远方而他写的信中却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明天同妈妈去杭州小住几天,上回还是一九五六年九月陪你去玩了一次,我和妈妈特别高兴的是你身体居然不摇摆了,今年暑天,因为身体不好而停工,顺便看了不少理论书,我们在此过戏剧节,忙里偷闲,晚上还要去看昆剧,我们已看了八次之多,解放以来是破天荒的。实在是
节目精彩,演技精良,出神入化,无一不佳。大概再有一星期昆剧汇演也要结束了。但仔细想想也是想念说一次就够了,说太多只能证明没有价值,而且毕竟是自家人就说自家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而体现家的感觉。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500字8与大多数父亲不同,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向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文艺是条羊肠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双双在这条小路上走出精彩。并且获得极大的共鸣。他们的关系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到两个惺惺相惜艺术家。如果说傅雷凭借的是时代造人,在那个**的年代抓住“天时”,经受磨砺之后,终见光辉。那傅聪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样一位知性的父亲,不成功怎么说得过去呢?“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观清晰的看待艺术,丝毫没有迂腐偏见,这样的老人,即使在所谓“新社会”的今天也是凤毛麟角。可在那个年代,傅雷的艺术修养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
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篇8
有人说,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快乐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幼时的我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教育了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与书牵手。不仅让我获得知识,还让我从中体会到不一般的快乐与幸福,就如:《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儿童有着美好的心灵,乐于助人的习惯是非常高尚的;《简·爱》让我懂得了心灵的美是无止境的;《十万个为什么》使我认识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三重门》使我领悟了应试教育的残酷……
与书牵手。书是一匹马,让我在知识的原野上奔跑;书是一双翅膀,让我在这奇妙的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书是一支多彩的笔,映证了我心中的每一幅画;书像爸爸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让我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做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书像妈妈的笑脸,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书像老师的眼睛,默默地鼓励我,不要向困难低头;书更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把我带进快乐的游乐园,带进奇妙的动物王国,带进科幻的童话世界,带进充满奥秘的宇宙空间……
书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幸福了。放学回家,放下沉重的书包,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拿一本小说充实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呢?
篇9
第十章 管理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的缺点
成功地设计分组活动
决定所使用的小组类型
决定小组的人数
给学生分组
为积极的相互依赖建构任务
明确个人义务
教学生学会合作
分组活动的4个基本方法
STAD
拼图
小组调查
合作学习的结构方法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一章 控制问答和讨论
问答和教师指导讨论的缺陷
不平等参与
以下方面的缺失:课堂节奏、重点和所涉及的内容
难以监控学生的理解程度
控制问答和教师指导讨论的方法
分配参与机会
思考与节奏并重
激发并保持兴趣
提供反馈并保持节奏
监控理解程度:要求作出明确的反应
监控理解程度:使用对照组
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
教育学者的建议
几个实践活动
第十章 管理分组活动
决定小组的人数
在某种程度上,小组的大小取决于你所布置的任务。学外语的学生互相练习词汇时,或者学家政学的学生为了准备考试复习度量衡时,两人一组比较合适。两人一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机会(Webb,1989),对新老师来说也比较容易掌控(Johnson,Johnson,Holubec,&Roy,1984)。如果学生年龄较小或者不太成熟,老师经常采用两人小组,而不是更大的、需要更多社交技巧的小组(Edwards&Stout,1989/90)。即使是高中生,桑迪也一定要在利用合作小组之前,给学生提供两人一组的练习机会。
在下面的小插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尼在帮助学生时,使用的就是两人一组的形式:
多尼在回顾包含多种角度的问题(辅助的、补充的,还有纵向的)。在黑板上解释了一些问题之后,多尼宣布说学生要自己做下面的练习。她解释道:“请听你们接着要做的事情。在作业方面,你们可以和其他同学协商。你要报数:一,二,三。(学生们照做了)如果你是一号,就从19题开始做,每隔3题做1题(22,25,28,31,34和37)。如果你是二号,你的问题就从20题开始,每隔3题做1题。如果你是三号,你的问题就从21题开始,每隔3题做1题。跟与你序号相同的同学结成一组。你们的任务是互相帮助,理解问题;你们有20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在本节课结束时交上来。
如果任务比较重,需要进行任务分配(例如,中学生课下活动调查),就应该形成多于两人的小组。三个人的小组相对好管理,但你要确保其中的两个人不会联合起来孤立和排斥第三者(Cohen,1994a)。
总的说来,教育工作者推荐四到五个人的合作小组(Cohen,1994a),六个人就已经是上限了(Johnson,Johnson,Holubec,&Roy,1984)。记住,随着小组规模的增大,“资源池”也会增大。换言之,有更多的头脑来思考这项工作,也有更多双手来做这项工作。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组越大,越难制订行动计划、分配发言机会、分享材料、达成一致意见。
我在教学中搞课堂讨论,用过以下几种分组方式:同桌两人一组;前桌两人回头,与后桌二人组成四人组;每竖行一个组,这往往是班级的行政小组;自愿结组。
我的经验教训是:自愿结组容易乱,费时间,课堂上不宜采用,课外的、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可以考虑用此法;竖行分组(6~8人)适合讨论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前后四人组适合讨论简单一点的问题或进行练习;同桌二人组则只适合做简单练习,如互相检查生字、默写等。
总之,分组之前一定要考虑是否确实需要分组,要完成的任务用多大组合适。
教学生学会合作
珍惜合作
最近,我读了一个实习老师用英语写的反思文章中的如下片段:
我尽可能多地采取合作学习活动,但是我一点也不敢肯定这是否有效。在我看来,这些小组活动没有推进学生学习――就像我的教育学教授说的那样――而是浪费时间。学生花更多的时间交往,打发时间,争论,耽搁,而不做任何事。我想,要让我相信合作学习起作用,除非(1)学生足够成熟,不需要老师跟在他们后面看着,(2)他们具有和同学交往的社交技巧。考虑到这些标准,我对一年级学生利用合作学习表示怀疑。
这个实习老师开始理解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学生的社交技巧可以成就分组活动,也可以破坏分组活动。然而他没有理解,老师在教授这些技巧方面能起作用。两位合作学习的专家戴维和罗杰・约翰逊(1989/90)警告老师:不要认为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合作。他们写道:
人们不会本能地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人际关系和小组技巧也不会在需要时神奇地出现。必须教给学生这些技巧并激励他们使用。如果组员缺乏人际问和小组有效合作的技巧,合作小组就不会有成效。
作为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合作是你的责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学生不会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学会如何合作。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考虑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小组技巧,评估。让我们简要地考虑上述每一条。
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之前,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在学年初期,桑迪就设计了单个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功课,以此把小组合作介绍给同学们:
我告诉学生他们要解一道具体的化学题(每年都不一样),他们要去实验台那里,开始做。他们看着我,好像我疯了。他们说:“但是,克鲁平斯基女士,你没有告诉我们该采取什么步骤。”我告诉他们我忘了给他们写出步骤。我说:“让我们看看你是否能够想出步骤。如果你能独自得出步骤的话,我就额外给你加五分。如果你们两人一组做,你们就平分这五分。以此类推。”他们都开始自己做――他们想自己得到五分。随着实验课的进行,他们开始分组活动。他们意识到彼此的需要,他们能够真正互相帮助,并且也不在乎分数了。实验课结束时,我说:“让我们谈谈今天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你们开始时都自己做?”他们说:“我想得五分,但是我必须让别人帮助我,因为我懂得不够多。”我们谈到学习新东西时合作的意义,而这时,分数已经不重要了。
学生在同一小组中开始合作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参与能塑造团队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非学业活动是很有帮助的。一种观点是让小组设计横幅或者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人都参与横幅的设计,发给每个组员一只不同颜色的笔;每个人只能使用他们刚刚拿到的笔,但是横幅必须包括所有的颜色。
据我看,这是一个符合我们所谓“素质教育”精神的典型案例。我们来看看这位老师高明在何处。
首先,她不是一个坐等学习条件的人,而是一个创造学习条件的人。我们有很多教师(相信美国也是这样)总是幻想学生把学习条件学习心理都准好了,到他这里“接受”教育。就是说,他只要一按电钮,教育就顺顺当当地启动,运转
下去了。比如说合作学习,他幻想学生早已具备了合作学习的心理、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技巧,上课只要教师一分组,学生就“顺流而下”,合作起来了。一旦事实并非如此,他就“失望”了。他也不想想,事先的“期望”合理吗?我还发现有好多教师一提到“学习无用论”就怒火万丈,就认为这种学生没法教。莫非学生铁定应该在脑袋里装满“读书有用论”,才能踏进学校大门?谁规定的?要都这样,教育者不是太省事了吗?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创造教育条件的人,而不是坐等教育前提的人。
第二,这位桑迪老师推动合作学习,靠的不是“首先提高认识”,不是“给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而这正是我们工作的一般套路。我们这里无论推动什么事情,都得先“领导重视”。“领导重视”之后是教师重视,教师重视之后是学生重视,大家都重视了,事情就能办好了。问题是,重视的事情你未必明白,口头上明白的事情未必心里真明白,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都“重视”很多年了,也没解决。解决不了,下回就再跟着领导“重视”一遍。桑迪老师不是这样。她开头不用说理的办法,不走“发动群众”的路子,而是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这就叫“情境教育”。她设了一个套,让学生去完成一个人单独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不用你鼓动,不用你讲什么大道理,学生自然会趋向合作。然而情境教育对教师的创意能力要求甚高,智商不高或者思想懒惰的教师是不愿采用的,他们还是更喜欢“宣讲”,因为“宣讲”不需要独立思考,有现成的大话、套话、空话可用,手头没有也可从网上下载。教育界宣讲成风,很多人遇事就找励志故事、名人名言,而不去具体分析问题,这显然是专业素质不高的表现。
第三,这位桑迪老师对分数的运用真让人钦佩。她也用分数激励学生(你独立完成可以加五分),但是分数对于她真的只是一个临时的工具,她不想让学生真的追逐分数,她使用分数,正是为了让学生忘记分数,增长真本领。这才是分数的主人。而我们的师生,则常常是分数的奴隶,不是我们支配分数,而是分数支配我们。当年非常强调“把分数看透”。把分数看透了,它是什么?它不过是辅助学习的一个工具而已。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精神。而一旦喧宾夺主,就成了应试教育。
第十一章 控制问答和讨论
很多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我们在“现实”世界所听到的对话不同。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问别人时间,我们会假定你真的需要知道时间,并且会对回答表示感激。这个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现在几点了?”
“2:30。”
“谢谢。”
相反,如果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时间的话,对话很可能是这样的:
“现在几点了?”
“2:30。”
“很好。”
在这里,这个问题不是因为需要获得信息而问的,而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方法。这种交流更像一种智力测验,而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回答,老师再来评价这个答案。这种交流模式(提问一回答一评价模式)就叫作问答。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学生在课堂的这一活动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明知故问”,其实是一种假问题,它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打个比喻,如果说生活中的真问题像长在土地上的真实的花朵,那么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就只是“塑料花”。
当然,这种提问在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绝对需要的。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这种提问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以免陷入盲目性,造成对师生双方的损害。这种损害随处可见,有时还很严重。
我们先说这种提问方式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损害。
最大的问题是,损害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显然,在这种交流模式中,学生的生存姿态是被动防守的,他在那里等着提问和考试(考试是书面提问)的进攻,做出回应,然后小心翼翼地等着教师的评价。他的任务仅限于回答,顶多有质疑的提问需要,而学生的所谓质疑往往不是独立提出的问题,而只是希望更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种“问”是“答”的附庸,整体态势还是防守。
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自己拿不出研究课题来了,他们总是问导师:“我研究什么题目好?”结果他们的所谓“研究”,最后实质上还是答题,回答导师给他们提出的问题。这就很难创新了,因为真正的创新从来都是提出一个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走进一个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很多研究生没有这种思维习惯,也没有这种胆量和能力,他们从小二十几年受到的训练都不是教他们提出真问题,而是让他们学会看别人的脸色,答别人的问题,而且主要是别人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在课堂上重复千万次以后,孩子们的思想和灵魂就被矮化了,他们脑子里塞满了美丽的塑料花,误以为这就是知识,误以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人们在假问题的海洋中长大,要学会提出真问题,确实很难。
于是您就明白课改为什么要提倡“探究式”教学了。“探究式”教学绝不是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头探究(只有疯子或有意曲解的人才会这么说),而只是希望在课堂几乎清一色的假问题上打开一个缺口,送进点新鲜空气,也让孩子主动一回,让他们提出点自己确实想知道的、并无标准答案的真问题,体验一把真实创新的感觉,来避免孩子们的思路向被动答题方面灾难性地倾斜。说得再直率一点,就是尽量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要病得太重,如此而已。
我们再来说“假问”对教师可能造成的损害。
我是一名教师,我讲课的教案是从网上抄来的,考试的标准答案是人家给我准备好的,实际上这里面没有什么属于我独立贡献的信息,但是当我向学生提问的时候,我阅卷打分的时候,我居高临下,我胸有成竹,我的姿态不是真想知道什么,而是考考学生“我讲的你会了吗?”这完全不是学习姿态。而学生以为这些学问都是我的,他们敬畏之状可掬。学生的态度反作用于我,我就很可能迷迷糊糊真的觉得自己是有学问的人了,自我感觉良好。如果不幸我的学生考试排名靠前,或者我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甚至特级教师什么的,那就麻烦了,那我对自己的评价就可能离实际情况差得更远了。我会一天天失去自知之明。
很抱歉,我说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你会发现教师常常固执己见,很难说服,你会发现他们客气的词句里面,常常包裹着傲慢,你会发现很多教师十分缺乏真正的学习愿望,真爱读书的人很少。他们不善于提出真问题,因为他们把精力都用来提假问题了,他们不爱读书,因为他们把精力都用来逼迫别人读书了。
所以,教师其实很容易固步自封,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经常提假问题)本身就包含着固步自封的巨大危险。
还有,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严格
地说,多半属于假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浸润日久,人的实际社会交往能力会下降的。所以你会发现,中小学教师到了社会上就往往暴露出某种交往障碍。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我相信任何一种职业都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有负面作用,即所谓“职业病”。但是,如果人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这个问题,积极预防和治疗,就完全可以将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我希望我上面的话,能对此事有点贡献。
提供反馈并保持节奏
给出的反馈越多,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学的也就越多。学术反馈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跟成绩的联系更为有力也更为持久。
但是如何提出合适的反馈。同时还让你保持课程的速度和动力呢?巴拉克・罗森夏因(1986)回顾了有效教学的研究,并且创建了一套有用的指导方针。根据罗森夏因的观点,当学生说出一个正确的、肯定的答案时,你可以再问一个问题,或者给一个口头或非口头的表示,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如果学生是正确的,可是有些犹豫,那么就需要一个更为直接的肯定。你可能也需要解释为什么答案是正确的(“是的,这是对的,因为……”)来强调材料。
当学生给出不正确的答案时,反馈的过程就有些微妙了。如果你认为学生犯了不小心的错误。你可以简单地改正然后再继续。如果你认为学生在稍稍帮助下可以得出正确答案,那么你可以给暗示或提示。有时退回到你认为这个同学能够回答的简单的问题是有帮助的,然后再一步一步回到你原来的问题上。看看桑迪是怎么做的:
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被难住了:
“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中,两摩尔的水分解后,可以产生多少氢气?”他们一脸迷茫,教室一片沉默。桑迪问道:“那么。在STP(标准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是多少?”所有的手都举了起来。桑迪让一个学生来回答。“22.4升。”桑迪继续说:
“你们知道水的摩尔数和所产生的氢气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吗?”再一次很多手都举了起来,一个学生回答说:“是1:1的关系。等式表明了这一点。”突然很多手都举了起来,学生开始喊道:“哦,我知道了。”“哦,我明白了。”桑迪带着微笑做出了安静和等待的手势:“好,继续,让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考虑到下面的化学方程式,两摩尔的水分解后,可以产生多少氢气?”
总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发生这种情况时,通过给学生暗示和线索而反复地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这只会使得问答和讨论变得很缓慢。有时候多尼在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过去”。这样的方法不仅能保持进度,还能让学生“有面子”。同时。她在脑子中记下她需要重新教授的有困难的学生。
课堂提问,学生答不出,这种情况很常见。教师的对策一般有以下几种:
1 让学生坐下,另叫别人。如果发现这样做了学生如释重负,那说明教师做对了;如果发现学生有不甘心的表情,那说明教师可能急躁了。
2 给点启发性提示。有些学生只要给点提示就能把问题答出来,这种情况下给提示实际上可能是促使班里和他思维水平类似的人思考,不能笼统地认为这是他一个人在耽误大家时间。
3 等待。有些问题比较难,需要一定时间来思考,可以在教师提问之后,留出一段安静的时间,而不要立刻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基础好脑子快,智力遥遥领先,老师话音刚落他就举手了,其他同学还没想出头绪。这时候宁可让他放下手,等等多数同学。否则他一下子把答案说出,其他同学就失去了一次思维训练机会。
经常只叫那些最聪明、反应最快的学生回答问题,对教师确实很“爽”,但对多数同学是一种打击。时间长了,他们就灰心不举手了。我国学生年级越高上课举手发言的越少,这是原因之一,是低年级教师失误的后遗症。
4 放弃问题。有些问题全班都答不出,可能是问题提错了,或者太脱离学生实际了,这时候教师可以放弃这个问题。非要让学生答出来,学生答不出教师自己说出答案,常常是不明智的。要另想办法。
课堂提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教师要非常机警,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给予恰当的回应。提问前的问题设计和提问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需要动脑筋的。
也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加以嘲讽,或者说:“坐下吧,好好听!”这类做法就掉到教师素质的水平线下面去了,此处不来多说。
监控理解程度
另外一个检查学生理解情况的方法是使用“对照组”。这时,你抽取几个学生,从他们的表现中了解全班同学都“跟着你”,你可以再往下进行新的话题(Lundgren,1972)。然而在选择做对照组的学生时要小心。如果你只选择成绩好的人,他们的表现会让你过高地估计全班的整体理解水平。
在和多尼的一次讨论中,她解释说,她代数课上使用对照组的一个学生是她的对照组的重要人物:
这个男生的能力属于中等。他总是坐在教室的后面,不明白时,他的脸上会出现一种表情。我能看出他不懂。但是他明白的时候,“脸上就会发出光芒”。当我看到他脸上的光芒时,就能确定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懂了。
我称这种学生为“指示剂”。他的表情或动作能告诉教师,你讲的内容大概有多少学生听懂了,或没听懂。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种学生,最好每班至少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因为男孩和女孩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
这种学生的特点是:
1 成绩中等,智力中等。因为这样他代表的人面比较宽。
2 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不能选情绪起伏大的学生当“指示剂”,那样误差会比较大。
3 表情明显,容易读懂。有些孩子“喜怒不形于色”,或者表情变化比较细微,这种学生显然不能做“指示剂”。
教师要注意的是,此事既不能让学生本人知道,也不能让同学们知道,否则得到的结果就有可能失真。这是教师自己掌握的秘密武器。
还有,若是班里找不到如此典型的人物,那也不要强求。不得已而求其次,找几个类似的人物替代,也是可以的,不同学科选用不同的“指示剂”也是可以的。
篇10
这是一部以小学生为主人公的日记体小说,记述了主人公在五年级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其间收录了老师每月给他们讲的故事。作者在序言里特别提到:特将此书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小学生的启蒙读物。但这不仅仅只是一本小学生的启蒙读物。小说通过小学生的眼光,用朴素和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系列貌似渺小、但实际却不平凡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老师勤奋工作,学生刻苦学习,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热爱祖国这样一种简朴、文明、高尚的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每月故事,让人读来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可以说这是一本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书籍,可惜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很多学生,很大家长,甚至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参考阅读:《爱的教育续集》 作者:孟德格查。
《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续集》则是自然教育。前者塑造的是感情丰富的人,后者磨练的是意志坚强的人。真正的素质教育二者都不能少。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前苏联] 奥斯特络夫斯基
本书自出版以后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中主人公在烈士墓前的自白可以说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但是,我们除了要看到主人公在战场上那种跃马挥刀,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气概外(保尔的这种英雄主义气概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追求的古惑仔所不能比似的),还要看到他对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严谨、认真、执着的态度,这一点对我们现在中小学生同样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参考阅读:《牛虻》 作者:[爱尔兰]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很难想象一个女作家能写出这么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大程度受了《牛虻》的影响,但前者的思想性显然又超越了后者。
3.《西游记》 作者:[中国] 吴承恩
孙悟空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艺术形象。暂且不论用孙猴子来教育孩子们学会明辨是非的本领,培养他们勇于和坏人坏事要作坚决斗争的精神,单用这本书作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开始也是不错的。
参考阅读:《格林童话》 作者:[德国] 格林兄弟
《安徒生童话》 作者:[丹麦] 安徒生
想必这二位世界级的童话大王的作品很多人在童年时都看过,这二部作品几乎都成为全世界儿童必读书了。
4.《八十天环游地球》 作者:[法国] 凡尔纳
凡尔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写出来的幻想,有很多最终被科学证实并实现了。《八十天环游地球》仅是凡尔纳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写得既扣人心弦,又幽默活泼,特别是最后由于时差而给主人公带来既在情理之中,又实属意外的结局,会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感到欣慰。
参考阅读:《海底二万里》 作者:凡尔纳
《小灵通漫游未来》
作者:[中国] 叶永烈
叶永烈是中国比较著名的科幻作家,其作品很多,不过专为小读者写的,展示整个未来世界全貌的就首推这部了。不要低估了科幻小说对孩子的影响力,绝不能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源泉。
5.《海伦.凯勒》 作者: [美国]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是一个伟大的平凡人,平凡在于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绩,伟大在于她通过不懈地努力,使自己这样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成为全世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榜样。有海伦.凯勒,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参考阅读:《老人与海》
作者:[美国] 海明威
海明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结,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但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可以失败,但决不能放弃奋斗!
6.《可爱的中国》(狱中文集) 作者:[中国]
在狱中留下作品的革命先烈不少,像象这样留下这么多文稿并保存下来的不多。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狱中既为祖国的现状担忧,又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利用在狱中受“优待”的机会不仅回顾和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同时还用优美的文笔、用一个中华民族热血男儿的激情呕歌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可爱的中国》绝对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课书。
参考阅读:《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捷克] 伏契克
《红岩》 作者:[中国] 罗广斌 杨益言
这三本书所写的都有相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历史教课书来读,领略人类与黑暗斗争的悲壮,感悟仁人志士的伟大。从这里我们可以懂得,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为了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我们必须去怎样的奋斗和牺牲。
7.《简.爱》 作者:[法国] 夏洛缔.勃朗特
世界文坛史上亲姐妹都成为伟大的作家,留下不朽作品的好象只是勃朗特姐妹,夏络缔在二姐妹中又略胜一畴。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现在青少年成熟早,早恋现象时有发生。读一读这部小说,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大有帮助。它除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外,还会让少女们懂得,女人重要的是平等,自尊,自强,而容貌是次要的;可以让少男们懂得,男人要胸襟开阔,坚忍不拔,要富有正义和责任感。
参考阅读:《青春之歌》
作者[中国] 杨沫
《伤逝》 作者[中国] 鲁迅
爱情是伟大的,但人生的追求更重要。生活在变,人的观念也就在变,爱情也要变。所以青少年在没有定型的时候,要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知识的追求上。
8.《三国演义》 作者:[中国] 罗贯中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坛上有着无可比似的地位,全书对人物的刻化,故事情结的安排等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认真读一读,一定受益非浅。
参考阅读:《三国志》
作者:[中国] 陈寿
陈寿是三国同时代人,所以他的记述当有很高的真实性。和《三国演义》对照着读一读,就可以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样一条创作规律。同时你还可以走出千百年来就有的对关羽等的盲目的崇拜和对曹操等的无端的痛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初步形成一个正确的历史唯物观。
9.《培根论说文集》 作者:[英国] 培根
虽说培根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这个论说文集并不是鸿浩巨著,而是篇幅都很短小的言论集,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常理演绎出的人生真理,文笔清新,绝无说教的感觉,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理性思维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阅读:《人性的弱点》 作者:[美国] 卡耐基
《富爸爸,穷爸爸》 作者 [美国] 罗伯特.清崎
如果说培根教给我们的是人生的基本哲理的话,卡耐基和罗伯特.清崎教给我们的则是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基本法则。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但生命之树要靠幸勤的汗水去不断地浇灌。
10.《傅雷家书》 作者:[中国] 傅雷
这是中国现代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出国留学后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全书无处不流露出一个治学严谨的长者对下一代成长的希望与关切之情,读之不仅可以让中小学生从中领略父辈养育后代的艰辛,还可懂得很多生活简朴、律己以严、待人以宽、事业第一的做人准则。由于傅雷父子二人对艺术和文学都有很高的造诣,信中随处可见许多对艺术和文学相当精彩的论述,也不失为一部艺术鉴赏教材。傅雷教子以严厉著称,
加上老版的《傅雷家书》因为时代的原因删去了家书中流露亲情的部分,使得很多人对傅雷先生有更大的误解,最近新版的《傅雷家书》新增了不少内容,相信能让更多的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本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