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洁妹妹范文

时间:2023-03-18 07: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王艺洁妹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北方的新京报是传统媒体的杰出代表,它的影响力一直是我所尊重的。新生的澎湃是我所供职的单位,被誉为媒介转型的新型代表。这两个互踩的广告显示出当下媒介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较量也更加激烈。

今年,我从传统的报纸来到了澎湃新闻网,朋友们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你觉得纸媒会死么?澎湃转型能活吗?”这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已经服务传统媒体10年,媒体转型也已经谈了将近10年,至今也没有特别清晰的答案。

对我来说,比较清晰的认识有两点:

其一,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几乎难以看到人们翻阅报纸,更多的人是低着脑袋看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新一旧的转换,是这个时代的转换。

新闻报道的生态已经被重构,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传播通道。短平快的信息越来越拥挤于微博、微信朋友圈内,在传统媒体的渠道中渐渐变得微不足道。

其二,无论纸媒还是新媒体,还都是媒介,只是传播方式不同,核心还是做内容。

前些天,我参加小米的新闻会。小米正式宣布陈彤担任副总裁。雷军说:“做硬件是我们工程师的强项,做内容我们不行,所以陈彤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作为互联网思维领军人物的雷军的话,也应该给我们媒体人带来思考。

传统媒体人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所生产的内容,瞬间就会被搜狐、新浪、腾讯等网络媒体转载,为他人做嫁衣,你的商业模式在哪里?”

综观所谓的互联网媒体平台,从虎嗅到36氪,从搜狐自媒体平台到百度百家,从微信自媒体联盟WeMedia到微媒体联盟Vmeti,这些平台的涌现,其实无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聚合内容,提升平台的影响力。

传统的商业网站也担心内容缺乏的问题,尤其是纸媒拿起版权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内容权利时。于是,各大商业网站除了转载新闻外,现在都纷纷建立自己的采编团队。

篇2

1、连接、设置的方法不对导致的,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重新连接、设置:准备一条网线,将网线的一头插入电视机的网络接口,另一头插入路由器的LAN口,启动电视机,进入网络电视主界面。

2、使用电视遥控器操作,找到系统设置,按确认键进入,进入后找到网络设置,按确认键进入,进入后选择有线网络连接,同时设置电视机自动获取IP地址。

3设置好以后,电视机就会自动识别输入的网络信号并获取由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待电视机取得IP地址后,就表示电视机已经联网成功,用户可以返回网络电视界面,点播在线电影或者电视剧进行观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八毛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63-01

一、“八毛门”事件的追溯

2011年8月19日,陈先生的儿子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降生,但孩子的肚子有点鼓,8月2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最终做出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建议对他动造瘘手术,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学医的陈先生隐约觉得有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9月7日,有媒体刊出题为“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的报道,引发了舆论一片哗然。

最终,此事件以陈先生对深圳市儿童医院书面致歉。陈先生承认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诊断是正确的,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冲动,医院才遭受了舆论的冲击。

二、网络媒体错误“议程设置”的原因

(一)盲目跟风

当陈先生不认同医院的诊断,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发了微博,被传统媒体发现并炒作,之后不断的转载、评论,让报道影响不断扩大,比如在北京晨报网站以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论坛、微博等。

大部分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却铺天盖地地都以“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 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十万元为什么败给了八毛钱”等为标题,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冲突很符合报道者对“医疗乱象”的想像,适合做大新闻,于是,急于消费公众情绪的报道者便在患者的一面之词下失去了客观的理性。

媒体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盲目跟风,进行了错误的“议程设置”,把深圳市医院一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二)追求高的点击率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归根到底都是盈利性的,竞争性在当前社会中空前的激烈。电视追求高的收视率,报纸追求好的发行量。网络媒体则追求高的点击率,大部分网络媒体则主要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标题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议程设置”来获得点击率。

在“八毛门”事件中,众多媒体以“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被诊断十万元的手术换家医院八毛钱治愈”这样的带有刺激性与煽动性的标题进行传播,加上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的背景环境,此新闻从深圳新闻网发出后经过了大量的转载,这样便引来了大量受众的“围观”。网络媒体中“把关人”的角色在逐渐淡化,只要像这类的议题能激发人们的兴趣,都有可能引起极大的关注。

(三)网络媒介素养的缺乏

网络媒介素养源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个大的范畴,它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在“八毛门”事件中,媒体应该是医患间中立的第三方,一个客观的记录者和公正的旁观者,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不能先入为主地选择站在某一方利益的立场上。在这起冲突中,不少媒体基本是被声称“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陈刚牵着鼻子走的,本能地相信他是一个受害者,而医院是乱诊断乱收费,轻易被“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这个爆炸性的、对新闻人极具诱惑力的不实信息所俘虏,带着“抨击医疗乱象”的狂热,完成了一次对医院的“施暴”。

(四)网络议程主体的自由性

海外媒体人连鹏说过,“自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话语权不再只掌握在媒体记者的手中。这些主体的教育程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良莠不齐,给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上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疑问。

“八毛门”事件,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平民记者”也起到了加速传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网络媒体造就了一种舆论环境。所以网络议程主体的自由性也给网络媒体错误的“议程设置”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三、网络媒体错误“议程设置”的解决措施

针对网络媒体错误“议程设置”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首先加强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对一些极具“轰动性”的消息进行审核,使其不能盲目的传播;另外,不能以点击率作为评判媒体唯一的标准,这样网站媒体就不会一味的追求点击率而忽视要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加强媒体与一些参与信息的受众的媒介素养,不盲目的转载、评论,造成错误的舆论环境,还原新闻的真实的本来面目,形成一个健康真实的传播环境。

篇4

1、网易云音乐为什么没有周杰伦的歌,而网易云给的官方的回答是这样的:因版权问题,不只是下架周杰伦的歌曲,是包括所有杰威尔音乐公司的艺人的歌曲。

2、2013年4月23日正式,截止2017年04月,产品已经包括iPhone、Android、Web、Windows、iPad、WP8、Mac、Win10UWP、Linux等九大平台客户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消费主义;网络;审丑;秦火火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54-02

一、网络媒介审丑时代的到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的高速性和快捷性让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拥堵的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促进了网络媒体的繁盛,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传播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炒作、媚俗、炫富等成为近些年网络关注的热点问题。

消费丑行,似乎已经成为网络生活的一道精神作料。我们在消费网络的同时,网络同样也在消费我们。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再到hold姐等等,这些都在向大众展示“丑”不但可以传播,“丑行”更能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网民也在这股审丑浪潮中展示他们的热情,全力配合这场审丑狂欢。

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上的消费,文化消费、精神消费到处充斥在网络传播当中。当芙蓉姐姐认为丑是一种时尚,再到hold姐高呼fashion,我们便进入了一个审美疲劳的时代。网络传播为审丑的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草根明星的不断涌现让这场审丑风潮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网友们也不甘寂寞,不断发掘新的“丑星”,满足大众的娱乐心理。

当大众对传统审美观念开始颠覆,打破长久以来对美的标准的判断,逐渐消费丑行时,这便给娱乐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方向与传播视角。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存在,当受众已经对美有了顽强的免疫力时,丑就显得标新立异、吸引受众的眼球。

在全民消费娱乐的环境下,审丑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审丑明星更是不断突破自我展示丑的一面,以博取受众的眼球,换取关注度。病态的网络传播在消费大众的同时,也给予大众一种错误的消费导向。当丑成为一种时尚,人们进入到审美疲劳的时代,审丑便成了全民消费、娱乐的活动。

二、网络审丑的消费主义表现

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中开篇就提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在网络传播的场域里。“丑角”们心甘情愿地“被消费”着,看客也乐于“消费”这份娱乐[1]。在消费与被消费之间,两者都是各取所取,竭力将这场审丑盛宴不断向前推进。

(一)精神娱乐消费中的网络审丑

网络传播的消费主义无疑是消费丑行的助推剂,2004年以标志性的S体型、矫揉造作的语言迅速红遍网络的芙蓉姐姐,在这场审丑浪潮中可谓收益颇多。截止2013年这位以丑为美的丑星更是一路蹿红,时不时地出现在娱乐版面上。在这场娱乐狂欢当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看客的娱乐心理,网友的热切呼应,才不断鼓励这些丑星将丑进行到底。

在过渡娱乐化的环境里,网络传播更是为娱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消费丑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正恰恰反映出人们对美的厌倦,更有网友声称太多的人造美还不如丑来的实在。丑星们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种消费心理,不断地语言出位、衣着出位、行为出位,这些都似乎证明了只有扮丑、拿无知当自信才能跻身审丑热潮。

在这个娱乐盛行的时代,网站旨在抓取更多的受众关注,以及如何让受众停留更多地时间,也因此网站会不断地标新立异,促使这种消费娱乐的风潮不断推进。搞怪、恶搞这些都在朝着娱乐的方向发展,网络愉悦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种审丑的风潮中,精神娱乐消费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品。

(二)文化消费中的网络审丑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2]。在文化的建构中消费文化在当今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网络传播又为消费文化提供发展的平台,在这场消费主义浪潮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都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消费主义社会下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交织于网络与传统媒体。电视剧作为人们消遣时间的娱乐项目,也参与到这场文化消费热潮当中。受众开始对老套的电视剧情感到乏味时,编剧们便不惜牺牲文化产业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抗日题材过分娱乐化的倾向,在剧情方面对史实的戏说越来越重,甚至掺杂臆想、杜撰。一味地追求娱乐效果和商业利益,不仅模糊了观众对历史及英雄人物的正确认知,也是对革命历史的不负责任。

历史题材的剧情为了突出创新不惜臆想桥段,古今穿越、道德丧失、第三者插足等等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牺牲原著、娱乐大众的心理屡屡可见。消费文化已近成为一种商业手段,文化的传承不仅没有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以消遣文化来娱乐大众已近成为一种手段。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不在是生活的必需品,网络传播成为消费文化的兜售器。人们一边在批判丑行,一边又在这场闹剧中自娱自乐,当审丑取代了审美,当精神消费、文化消费过后,我们还能消费什么?

三、网络审丑消费主义的主要原因

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不断挖掘新鲜的事物供受众消费。加之网络传播自身的特点为审丑风潮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把关的缺失更催化了这股审丑浪潮[3]。

(一)消费与被消费:经济利益的驱使

网络媒介消费主义倾向是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媒介自身内容的“可消费性”。网络媒介本身就是媒介市场的竞争主体,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需要抓取更多的关注度扩大受众市场的占有量,与其他传媒类型相比较,网络媒体作为相对年轻的媒体类型,为了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在愈演愈烈的媒介市场竞争生存并发展,需要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网络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于广告收入,相比较报纸、电视而言,在网络上投放广告成本相对便宜并且播放次数、传播范围都有一定的优势。而广告主投放网络广告的主要参考依据就是网站的访问量或点击率。因此,如何追求更高的访问量和点击率是网络媒体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正因为如此,网络信息出现了娱乐化、时尚化、庸俗化的现象。

消费丑行成为现代网站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丑星与看客也在这种消费与被消费关系中寻求自我需求,网站作为消费丑行的助推剂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这种消费经济链条的环境下,网络审丑的这股风潮才会愈演愈烈。丑星们心甘情愿被消费的背后隐藏着名誉、利益的驱使,扮丑成为草根出名的一种捷径。

丑星利用网站宣传自己,网站作为助推剂不断挖掘推出新的丑星,这样才会引起网友的关注,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较高的点击率从而提高网站的知名度,以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消费主义市场环境下,网络才会不断催生新的丑星,消费丑行成为网站宣传的噱头,而网站、丑星、受众这种消费与被消费关系网中,都是源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二)网络把关缺失

网络传播娱乐化倾向在现代传播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消费丑行这种娱乐大众的行为已经成为草根出名的捷径。网络传播自身的一些特点加之网络本身监察不严在一定程度上默许这种丑行的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站的点击率才会助推了这股审丑浪潮。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应给予受众积极、正面的引导,媒体应当维护和发展最广大的公众利益,而不是纯粹以营利为目的宣传。网络传播把关的缺失不仅使传播的内容缺乏公信力更让虚假消息的幕后推手钻了空子,正如“秦火火事件”就是对网络炒作有力地回击。

秦火火作为网络丑星炒作的幕后推手,更是将这种审丑风潮宣传到底。在这种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当中,丑星们心甘情愿地被拿来炒作,而幕后推手更是不择手段地消费丑星从而获取利益。网络把关的缺失加之网络推手的恶意宣传,并且利用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经过微博发出并经“大V”转载后,迅速将虚假新闻推向热点话题。网络审丑的这股风潮也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不断滋生,成为现在网络传播的一种普遍现象。

消费丑行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正是由于网络传播把关不严,传播的内容并不像报纸、电视经过严格的审查,相反网络给予公众更加宽松的平台,这也就意味着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网络幕后推手就是很好地抓住网络传播的漏洞,以消费受众为前提不断谋取自身经济利益,正是因为有着利益的交织才会让丑星心甘情愿地被消费。推手在消费丑星的同时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而网站的发行者同样依附于受众的点击率以谋取经济效益,也因此在网络监管上采取默许传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互相消费的关系体系,才会使消费丑行的风潮不断扩张。

四、结 语

网络的发展无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娱乐化的社会当中,网络又催生出“精神狂欢”产业的发展,这让消费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消费丑行成为吸引受众关注的主要传播要素,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模式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性迅速占领传播市场,将丑星推上公众的视野从而获取一定的知名度。网络传播犹如一把双刃剑,折射出整个社会传播的方方面面,从“秦火火事件”便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已经加大对互联网传播的监管,对于网络谣言的幕后推手也给予相应的惩罚,净化网络传播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项新任务。

网络媒介审丑的这股风潮也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理,受众消费娱乐的行为是一种正当消费行为,当时这种消费行为也应该有一定的界限,网络传播更应该把握好这种消费界限规范传播内容,提高网络传播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相信消费丑行的这场狂欢也会因为这次整顿事件落下帷幕,反思在这场消费娱乐的盛宴中我们究竟娱乐了什么?

参考文献:

[1] 邬聪媛.审丑时代与符号红人——传媒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凤姐”现象[J].青年记者,2010(12).

篇6

关键词:传媒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网络 “哥”“姐”

“哥”“姐”之热

“我九岁开始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主要读人文社科类的书,比如《知音》、《故事会》。”2009年底,一个说出以上“语录”、人称“凤姐”的人物罗玉凤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时间引起网民围观式的关注及传统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热烈讨论。同时风行的还有“妖娆哥”、“犀利哥”等人物。而早在2005年,就有经由网络引起关注的“芙蓉姐姐”。这种网络的“哥”“姐”现象隐藏着网络以及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某种发展取向,而对这些人物的关注经由网络和大众传媒而呈现向全社会范围传播的趋势,这种关注度的火热揭示了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影响下畸形的传播景观。

传媒消费向度与符号景观的共谋

让・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中开篇写道:“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中国人也早已处在物的包围之中,且不说改革开放为中国人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生活物质,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之一。对物的欲望和无休止的崇拜转移了人类对人本身的关注,人作为物的附属品,更多的以符号的形式存在于物与物的关系之中,而指向于人的欲望的物逐渐异化为控制人的物。在大众传媒尤其是低门槛、匿名的网络媒介的影响下,作为物的附属品的人也通过对符号的消费完成对物的消费的最彻底的感受,在布满物与符号的虚拟世界里,人的存在剩下只有眼睛、耳朵和点击鼠标的手指的存在。这种存在如齐格蒙特・鲍曼所说,也可以称为碎片式的存在――一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每种行为都努力逃避这种不确定性,然而每一种行为只是成功地加深了它。

在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极为发达的中国社会,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当媒介出于商业化的意图并作用于人时,人被在商业和非商业的诱导性信息之下,被抛掷于温柔富裕的陷阱之中,使受众于不自觉的状态中既消费着媒介同时也“消费”着自我,销蚀着人的精神与意义。①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却渐渐将一切信息消费化、符号化和商品化,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它绝不可能让那些真正象征性或说教性的过程发生作用,因为那将会损害这一仪式意义所在的集体参与――这种参与只有通过一种礼拜仪式、一套被精心抽空了意义内容的符号形式编码才能得以实现。②这种排斥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公众无从得知它的运作,更不用说参与这样的过程。

在传媒此种倾向下,公众在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世界中,逐渐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物与符号、真与假、严肃与戏谑的界限,逐渐失去自主思考和自主判断的能力,沦为狂欢文化、戏谑文化的奴隶,进而对诸如颠覆主力价值乃至于在形象上都十分不堪的“哥”“姐”们趋之若鹜,在立体的符号环境中,将“哥”“姐”们当成快餐和娱乐来消费,然而这种消费却是“无味的快餐”和“虚无的娱乐”。笔者想起法兰克福学派针对二战时期的德国而提出的“悲观的大众社会论”,该理论把社会的崩溃归咎于传统关系和结构的松散化;而这种松散化使得人们更加“原子化”,使人们暴露于外部影像之下,尤其是暴露于强有力的大规模宣传的压力之下,而这种宣传最有效的人,就是大众媒体。③

人对符号景观的关注对应于传媒的消费向度,而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也带来了畸形的符号化的“哥”“姐”们。

在浩渺的信息的团团包围之下,公众的关注向度不再以价值、有用性、深度为指导,反代之以戏谑、娱乐化、符号化为取向,而在海量信息的簇拥下“昏睡”了的大众,对“哥”“姐”们的关注更是一种心理需要。网络“哥”“姐”们实际上是以符号景观的姿态存在着,他们是谁并不重要,他们代表的戏谑的意义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从人到物再到景观的过渡,实际上是随着人们的“眼球的移动”而产生的。而“眼球的移动”正是对填补网络时代内心空虚的意义的探寻。这种探寻过程的形成伴随着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传媒倡导的商品拜物教极端夸大了物而忽略了人,而对物的崇拜又进一步通过信息的方式表现为对符号景观的崇拜,从此意义上讲,对“哥”“姐”们趋之若鹜的现象是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倾向与符号景观共谋的结果。

围观景象的危机与传媒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所关注的各种“哥”“姐”明星,也许有的属于胡泳在《众声喧哗》中所说的“脱星”,有些属于“平民明星”,更有些是“被明星”,但是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取公众的注意力,他们在消费文化视角下,都是作为一种景观被围观着。作为一个表面生活的专家,明星是那些补偿他们自己真实生活的碎片化和生产专门化的人们所认同的表面化生活的证明物。④因此,对无厘头式的“哥”“姐”们的围观,实际上隐藏的是现代人深深的不安全感和内心的虚无感,而当面对消费主义文化浸的传媒倡导的各种犬儒主义化的信息时,他们只得(也仅有这一种可能)选择一种愤世嫉俗的、戏谑的、飘摇不定的犬儒的方式来消费相对应的符号景象,进而以此掩盖内心的不安全感、填补内心的虚无。在此情况下,主流文化得不到推崇,人文精神得不到坚守,传统价值观遭遇颠覆,精英文化被无厘头的平民明星抢占,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围观效应亦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在网络上的传播是以无辜的娱乐的形式进行的,而公众也容易在眼花缭乱的画面转换、图片跳跃、声音连续中无意识地接受这样的传染,从而群起围观。这种围观逐渐削弱了理性的力量。这正是这种景象围观的危机之所在。

大众传媒难辞其咎。以网络为首的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宣传着它的消费主义文化,并以商业利益追逐者自居,而忽略了作为构建公共领域重要一环的角色所应担负的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引导理性的公共意见的传播的社会责任。大众传媒反而在将现代社会变成一座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娱乐之城”,任何新闻人物、事件都可以娱乐、可以戏谑,一切都成为大众传媒娱乐化的附庸,但娱乐到最后,内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人们脸上只有娱乐的表情,却没有了任何意义。诚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对信息的消费实际上是对媒介的消费,从此意义上看,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作为信息本身被消费了,而它的“顾客”们也在眼花缭乱的影像消费中模糊了信息与媒介之间的界限,使得这种消费直接而富有成效。传媒在消费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下的社会责任缺失、传播品位退化以及商业趋向的增强,是导致不正常的、过热的对“哥”“姐”的围观的主要原因。

结语

新媒介时代的受众在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等方面与传统媒介时代有着很大的差异。⑤消费环境面临着结构性弱化和秩序弱化的危险,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横流,而在西方标榜的自由多元的观点影响下,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难免藏污纳垢,因此,对主流价值和主流文化的宣扬和坚守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对各种“哥”“姐”的过分围观,显示的是我国大众传媒传播品位的退化和主流文化的式微,对这种本应属于“非主流”范畴的现象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倾向的防治,对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大众传媒应当深刻认识自己社会公器的角色,利用好自己的社会功能,从国家和民众的长远利益出发,理性认识消费文化的精神特征,倡导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营造健康有序的消费文化环境,弘扬时代精神和主流文化,让悲观者收获乐观,让戏谑者关注严肃,让围观者重拾自我,让迷失者找回方向。

注 释:

①秦志希、刘敏:《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现代传播》,2002(1)。

②让・鲍德里亚[法]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

③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2页。

④居伊・德波[法]著,王昭凤译:《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第22页。

⑤蒋建国:《符号景观、传媒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向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

篇7

变过冰冷的

坚硬的灿烂的

雪花

我的眼前

仿佛看见冬花

开在雪野中

有许多蜜蜂们

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雪花在纷飞之后

却永远依旧

如粉

如沙

他们决不粘连

撒在屋上

地上

枯草上

雪在晴天之下

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

弥漫太空

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

升腾着的

是雨的精魂

是的

那是孤独的雪

篇8

受经济衰退影响,此前英国各大商业电视台广告收入已不断被互联网蚕食,这份报告则进一步显示出,电视媒体前景黯淡。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英国网络广告销售额同比增长4.6%,至17.5亿英镑(约合28亿美元),市场份额为23.5%。同期,电视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6.1%,至16.4亿英镑(约合26亿美元),市场份额跌至第二,为21.9%。

世界广告研究协会(World Advertising Research Council)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英国广告业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16.6%,至74.7亿英镑(约合120亿美元)。

据广告公司群邑(Group M)的数据显示,近几年,英国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比重的增速一直稳居世界前列。该公司发言人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这与英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有关。他指出,互联网普及率同样较高的丹麦,其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仅次于英国。

群邑的数据还显示,2008年美国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份额仅为13.9%,电视则占43.4%。与IAB不同的是,群邑的数据不包括直销广告。

篇9

关键词:素昧平生的友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上帝 爱情 价值观

世界文学史上,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短篇小说《素昧平生的友人》(1923)(以下简称《友人》)与奥地利作家斯苔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以下简称《来信》)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女子深情地倾心于男子,却始终得不到对方有效的回应。然而,两位女子在爱情的结局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怀着与对方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见的希望与之永别,后者却在死亡面前与对方绝望地永别。希望与绝望之间,见证着两者的信仰问题,上帝抑或爱情?甚或其它?这也折射出两位作者精神世界的价值取向有所区别。

《友人》由一个女子写给一位未曾谋面过的名作家十六封长短不一的没有署名的信组成。在信中女子袒露了自己阅读作家的作品后与作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期盼与作者通信交流,却得不到任何只字片言。在无望地等待中,她在最后一封信中表示“永别”。《来信》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痴情少女的绝笔信。这位少女十三岁时就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作家对她始终不存丁点印象。直到他俩的孩子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

在单恋的感情中,两位女子不仅都采用了书信体的表达方式,并且在感情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惊人的相似表现。两位女子在未认识对方前,皆在梦中梦到过自己的心上人。在爱情的等待中,两人同样的痛苦与无望。虽然两位在单恋中受尽了等待的折磨,但是两人却不约而同地表示,不但不责怪、怨恨对方毫无回应,反而对对方充满了感激之情。

一个是有儿有女的已婚妇女,一个是未婚的年轻女子,在爱上名作家之前,自身的生活状况是孤寂、压抑的,心理的情感需求是缺失的。《友人》中,女子生活的自然环境让人压抑,就是在精神上,也是孤寂的,既无男友,也无女友,与亲属极少通信,甚至对家庭和子女,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全部的生活。而《来信》中,在作家R出现前,这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与寒酸的母亲过着清苦的生活,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窘迫、孤寂。根据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作家是女人的“他者”,是她的“镜像”。所以,当《友人》中的女子阅读了作家的新作后,感觉两人在世界上所共有一个灵魂,迫切想与对方交流,一场精神之单恋不可避免;而《来信》中的那个还未正式登场的作家R,对这个生命还没开始的小女孩产生了难以想像的迷人的吸引力,此后,她执拗地沉迷在单相思的苦恋中,苦心经营着她那毫无回报的爱。

据上所述,两位女子的爱情发展中的表现是类似的——等待、痛苦、感激,爱情发生前的自身状态是相似的——精神上的孤寂、压抑,爱情的性质也是同样的——单方面的思恋与爱慕,然而,她们各自的感情结局却大相径庭。由于这个“他者”的“镜像”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友人》中的女子在一个多月的苦苦等待没有回应后,不再写信给对方,结束了这场单方的爱情。而《来信》的小女孩,十三岁时爱上作家R之后,多年来,她的爱情有增无减。直到孩子死后,自己也濒临死亡,她才将这段单方的充满激情的苦恋写信告诉了对方,而对方对此一无所知。

为什么两份感情的轨迹是相似的,而最后的着落点却大相径庭呢?

《友人》中的女子届时享有一份安稳的婚姻生活,丈夫有着不低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对丈夫流露过一丝不满,她的感情世界并非完全真空。生活与感情的阅历,使她没有丧失最后的理智,在一个多月的痛苦单相思后,不但没有产生与对方非见面不可的念头,而且最后选择了放开。《来信》中,小女孩爱上作家R时,年仅十三岁,一无所知,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或许可以说,这个小女孩从爱上作家R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她未来的命运结局。

这个解释不够充分。因为在关乎爱情悲剧的文学作品中,不免有已婚有子的女子为了爱情,抛夫别子,忍受世俗的舆论与压力,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来成全自己的爱情。那么,这其中核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先来细细比较一下两篇小说的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再过十五年、二十年后,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既没有您也没有我了。让我们在另一个世界上相会吧!谁能肯定没有另一个世界呢?要知道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梦也并不了解。那种想像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称之为我们的那种想象力、我们的那种臆想、我们的那种幻觉,果真是我们的吗?当我们竭力去同某一个灵魂结合时,就像我竭力想同您的灵魂结合,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志吗?(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以下同)

永别了。或者不,毕竟是再见。”——《友人》①

“照我说的去做吧,亲爱的,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一个亲爱的死者做一台弥撒一样。可我已经不相信天主,不要人家给我做弥撒,我只相信你,我只爱你,只愿在你身上继续活下去……,……我爱你……永别了……”——《来信》②

在前一段文字中,女子怀有一种希望,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与自己爱慕的人的灵魂结合。这个可能性,至少在这个女子看来,是存在的。“于是,两种世界形态在他面前出现了:现存的世界与超验的世界,用基督教的语言说,就是现世的世界与上帝的世界。”她最后选择的“永别”只是“再见”的代名词。这份希望使得她之前等待过程中绝望的色彩减轻了不少,毕竟,“此世的绝望成为彼岸的希望的摇篮。”③ 而在后一段文字中,女子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她不相信天主,不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不相信这个世界有此岸与彼岸之分。她的世界只是一重世界。她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爱情,但这份爱情是单恋,是根本无望的,如此,女子将之前十几年来等待对方有效回应的绝望再一次推向了极致。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两位女子在所遭遇的爱情面前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她们内心的生活价值观完全不同,前者坚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信仰上帝,而后者却将一生的赌注全押在爱慕的男子身上,将爱情当成唯一信仰。

因此,在遭遇同等性质的爱情面前,《友人》中的女子在等待对方回信的过程中虽然痛不欲生,但是她还是怀着美好的希望。“不管我如何再三再四地叫自己相信不会有信来,我没有什么可等待的,可我还是在等待:谁能担保一定不会来信呢?唉,要是我能确切知道您决不会来信,该有多好!倒也可以死了这条心!然而,不,不,我还是指望情况不致坏到这个地步。我怀着希望,我要等待。”④这位女子心中信仰上帝,只有上帝才知道一定来信或一定不会来信,因为“上帝是区分善恶的价值根据。”“在现世恶中承负恶而又不被恶吞噬的希望,来自上帝在现世恶中受苦的爱。”⑤所以,女子有理由怀着希望等待来信。

而《来信》中的女子,一次又一次地接近作家R,希望对方能认出自己,仅仅是认出自己,并非奢望对方爱上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尤其是她的孩子去世后,她已是彻底的绝望。这个将爱情当成唯一信仰的女子,忽视了身边无数宜人的风景。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她只陶醉于爱情,忽视了宝贵的亲情。又在众多可能性的爱情中,她只选择了对作家R的爱情,不仅年轻时拒绝了其它年轻人的追求,甚至有了孩子后,也放弃过稳定富有的婚姻生活。当最后的希望——孩子死后,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苦伶仃。这个女子同样是怀有希望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家R能注意到她,会认出她,爱上她。她的希望是在未来,但这个未来存在现世中。这种希望其实就等于绝望。“以为凡高等动物,都从幼到壮到老到死地过去,希望在将来,老的、旧的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无异于说‘希望’的原则是生物性原则。希望的根据基于自然生命法则,生命的自然代谢就是历史的价值尺度,恰是启蒙诉求的价值根据。希望的意义就在生命的自然更进,这是一种什么了不起的思想?”⑥

现世是无望的,“自然世界的存在对人来说是陌生、冷漠、甚至是敌对的,那些自古被人们尊为神圣的东西,对人来说同样是陌生、冷漠、甚至敌对的——因为它们显得是对生而受苦的人的惩罚。这种双重陌生、双重异在的思想引出这样的生存感觉:活着,但却被判了莫名的罪,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澄清自己存在的感觉。”⑦所以,真正的希望存在于神义的世界。因为相信另一个世界,《友人》中的女子是在现世的绝望中心怀神的希望;因为不信天主,《来信》中的女子是在现世虚妄的希望中走向绝望。两者皆是必然。

文学创作是作家精神世界的投射。这两篇貌似类同,实则有着本质区别的作品恰恰反映了两位作家价值观的不同。

蒲宁和茨威格同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同样对人类的堕落痛心不已,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国外流浪经历,并都客死他乡。蒲宁虽出身贵族,却在非贵族的环境中成长,早期外部环境就很不稳定的经历,使他遁入了内心世界。他质疑理性,并坚信上帝才能解开世间的谜团。而茨威格作为西方的犹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没有给他造成任何精神上的压抑感和屈辱感,也没有任何犹太文化和宗教的限制,使他和众多的西方犹太人一样,感到他们所处的天地是一个富有希望和光明的天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此,他渴求的安宁、太平,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外部世界的。⑧当外在环境突然动荡不安时,他的内心也随之焦灼不安,却又找不到安宁的坚强依靠,也无法做到转向完全信仰上帝以求心灵的庇护。他作品中的很多主人公也不是虔诚的上帝信徒,不是通过向上帝忏悔而是通过其它方式来获取内心的安宁。内心的躁动不平可能是茨威格有大量的兴趣探究各式各样的心理世界(尤其是激情似的爱情)的原因之一,然而,文学创作却抚慰不了这位敏感作家内心的不安,对外部世界怀有的希望总是虚妄,而内心世界的希望又无从建立。二战期间,他在绝命书中写道:“在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世界对我说来业已沦亡和我精神上的故乡欧洲业已自我毁灭之后,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了。……而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流浪岁月中业已消耗殆尽。”⑨茨威格怀着与《来信》中的女子类似绝望的心情,走向死亡。“某些诗人出于对自杀和杀人现象的不忍之心,对人类的信念产生了普遍的怀疑,普遍的怀疑反过来逼死了这些诗人。”⑩茨威格最后的自杀似乎也诠释了他对信仰上帝的怀疑。

心中信仰上帝,才不会彻底地放弃希望。蒲宁和笔下《友人》的女子,在绝望中仍怀有希望,才使得《友人》比《来信》仅从标题上看就显得更加温情。这也是蒲宁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以八十三岁的高龄辞世、而茨威格在他国受到很高待遇的情况下仍选择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注释:

①④【俄】伊凡蒲宁、戴骢主编.蒲宁文集.合肥:安微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第124页.

②【奥】茨威格、张书玉译.永不安宁的心.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篇10

关键词:移动自组网;公平性;空闲接入概率;吞吐量;媒体接入控制

中图分类号: TP393.1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鲁棒性和抗毁性,在无线通信领域异军突起,应用范围覆盖工业、商业、交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是地震、极地考察等恶劣环境的终极通信方式之一。但由于MANET无需基础设施,缺少管理节点,若终端用户修改信道参数、丢弃数据包或切换休眠模式[1-3],则产生自私节点(Selfish Node,SN),违反网络的公平性原则,产生吞吐量较高而公平索引值较低的失衡问题。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层影响尤为显著,因为MAC协议直接与信道交互,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上层协议均建立在MAC协议基础之上,影响范围更广,因此MAC协议公平性要求更高。但若仅考虑公平性,将导致部分节点接入概率降低,同样无法使吞吐量性能达到最优,因此如何实现公平性和吞吐量的均衡成为MAC协议研究的新课题。

MAC层公平性和吞吐量均衡的研究集中于两类:一是检测、处理自私行为;二是降低算法控制开销。前者在于提高节点公平性,改善吞吐量性能,共同点在于以行为检测为目的,根据统计数据,建立评估机制和检测算法,提出限制模型,并优化改进协议的吞吐量性能。若优于标准协议分布式协调(Distribution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4-5]或改进协议启发式缓变协议(Gentle DCF,GDCF)[6]等,则达到预期目的,否则不断修改控制参数,使协议性能最优,属于渐近优化过程,算法复杂度和硬件要求较高,且处理时延、控制开销较大。如Mackenzie等[7]研究指出DCF存在SN问题,并可通过控制节点之间信道参数防止不公平的信道共享。Kyasanur等[8-9]分析DCF自私行为产生机制,指出SN通过修改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 CW)、分布式帧间间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 DIFS)、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 SIFS)、网络分配向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NAV)等参数提高自身接入概率,使得网络吞吐量急剧降低,但缺乏量化机制。刘春风等[10-11]量化分析DCF协议SN,建立描述吞吐量的二维马尔可夫模型,并设计了SWNCUSUM算法实现SN的检测,检测时延和精度较优,但受饱和条件限制。Serrano等[12-13]摆脱无线电假设,基于数理统计和KS评估理论,设计新的检测算法,降低检测时延,性能优于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CLT)和多米诺理论(Domino theory, DOMINO),且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但缺少吞吐量最优值的考虑。Giri等[14]指出通过修改DCF协议中二进制指数回退(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BEB)算法实现不同类型、等级的SN的仿真,为SN行为的仿真提供可行性方案。Li等[15]针对多跳Ad Hoc网络MAC层SN问题,根据样本统计规律,设计检测和限制算法,提高检测精度,降低SN对正常节点吞吐量的影响,但控制开销和算法时延增加,且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增速越来越快。Banchs等[16]为了降低SN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采用主动机制,设计分布式反应算法,限制SN占用资源,最优吞吐量得到改善,精度较高,但算法开销仍未改善。以上协议均属于第一类,以提高公平性为目的,不断改善吞吐量性能,但算法复杂度和控制开销较高。

不同的是,后者侧重于降低算法复杂度,提高协议效率,共同点是将接入概率或竞争窗口改进为近似计算,将非线性、非齐次模型转化为线性、齐次模型,简化最优解求解过程。Lee等[17-18]以网络利用率最大化为基础研究竞争时间与有效占用信道时间的关系,构建最优化理论条件,定义效用函数,此时最优解才可与算法相关联,并提出利用缓冲过程将多个近似值解决方案转化为可行算法,但吞吐量等性能受限。Rad等[19]在此基础上,证明算法对大规模网络收敛,为近似最优解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但缺乏现实性考虑,即无限大存储空间和节点间的报文频繁交换,后者是评估通信信道误报率的必要条件。Bononi等[20]提出著名的渐进最佳回退(Asymptotically Optimal Backoff,AOB)协议简化最优值计算,实现网络吞吐量的优化。但AOB属于粗略近似,即假设最佳MAC协议与节点数量完全独立,适用于小规模网络。而空闲感知(Idle Sense,IS)[21]机制则尝试采用节点接入行为优化吞吐量,即最小化竞争和碰撞时间来增加传输可用时间,实现吞吐量最优,IS结果表明当连续感知5.68个连续时隙时,吞吐量最优值最大,且与竞争媒介的节点数量无关,但公平性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综上所述, MAC协议尚未综合考量公平性和吞吐量,仅对二者之一改进优化,失衡问题仍未缓解。但根据上述文献可得到3点启示:1) 降低算法难度能够降低控制开销;2) 节点之间的接入概率值越相近,公平性越高;3) 建立最优吞吐量与接入概率的关系,接入概率最优时,吞吐量最优,且最优值与网络参数相关性较低。基于该思想,结合上述算法的优点,建立最优空闲接入概率和节点数目评估算法,设计吞吐量公平性均衡的简单MAC机制(FairnessThroughput of MAC,MACFT),创新点在于:1) 推导绝对公平条件的网络最优吞吐量、节点数和空闲接入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2) 利用李雅普诺夫漂移函数,证明在最优接入概率的前提下,MAC协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3) 根据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MA)滤波确定空闲接入概率的评估模型,并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Proportional Integral Controller, PIC)实现控制;4) 对比分析AOB、IS、DCF、GDCF和MACFT协议的公平性和吞吐量指标,证明协议性能的优越性。

第11期

朱清超等:移动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吞吐量与公平性均衡设计

计算机应用 第35卷

1系统模型

假设网络节点数为n,任意时刻其子集N最多允许一个节点采用流渗透模式占用信道并发送数据,反之产生碰撞。在给定DIFS时间内若节点感知信道空闲,则计数器为0的节点竞争发送数据包,否则继续监听信道,计数器递减。在竞争周期内,节点管理时隙竞争计数器,回退时间在[0,W-1]内随机选取。若信道感知空闲,则竞争计数器减小;若检测到数据发送,则暂停计数;若DIFS间隔内重新感知空闲,则恢复计数,直至计数器值为0时开始数据传输。

该过程与DCF相似,根本区别在于,当检测到数据碰撞时DCF竞争窗口加倍,执行BEB算法,而MACFT采用单一最优竞争窗口,其值由每次数据发送的最后尝试值确定,与节点前期状态(成功/碰撞)无关。

1.1包发送概率

令τ为节点随机选择时隙发送报文的概率。由于采用DCF回退模型,则MACFT接入概率τ为W的函数[22],即

τ=2W+1(1

1.2吞吐量

令S为系统吞吐量,表征信道成功利用的比例。根据IEEE802.11定义可知,计算S必须考虑给定时隙检测信道空闲的概率,即:

pi=(1-τ)n(2)

忙时发送成功的概率:

ps=nτ(1-τ)n-1(3)

和忙时碰撞概率:

pc=1-ps-pi(4

系统吞吐量为信道成功应用时间之和与周期平均值之比,即:

S=psE[p]piE[Ti]+psE[Ts]+pcE[Tc](5)

其中:E[Ts]、E[Tc]、E[Ti]和E[p]分别表示成功、碰撞、空闲和帧周期的平均值。DCF推荐期望周期为常数[4-5],即E[p]=P,E[Ts]=Ts,E[Ti]=Ti,E[Tc]=Tc,则S简化为:

S=PTs-Tc+[Tc+pi(Ti-Tc)]/ps(6

S最大值可通过确定最优值τ*获得,对式(6)求导可得最优值τ*满足:

(1-τ*)n(Tc-Ti)+(nτ*-1)Tc=0(7

将节点接入概率取值为τ*,可得最优吞吐量S*,式(7)所得τ*可写成n的函数形式,即:

τ*=f(n)(8

因此最佳媒体接入概率τ*仅与竞争信道的节点数量有关,且n>0时f(n)是n的减函数。若节点数目已知,则通过式(7)可得网络最佳接入概率和公平网络最优吞吐量。

1.3节点数量评估

定义a为监听信道空闲概率的估计值,由竞争周期内时隙的状态获得,具有缓慢时变性,可通过时隙样本过滤算法使其收敛到稳态,下节将详细介绍。如果网络正趋近稳态,则所有节点均以最优接入概率τ*竞争信道。若其他n-1个节点无数据发送,则监听空闲时隙,即pa=(1-τ*)n-1。此时对评估概率值a和最优值pa的方差求最小值可得节点数目的估计值,即:

=arg minn∈N(a-(1-τi)n-1)2(9

但问题产生,节点并不知道网络何时到达稳态,则参数τi未知。由于所有节点采用同一竞争窗口,则稳态时节点na可利用本身的媒体接入概率评估节点数量,即τi=τa。但如果网络远离稳态,则评估精度降低,当且仅当τa覆盖最优解τ*时才有效,因此作以下假设。

假设式(9)中节点na利用媒体接入概率τa确定式(8)中最优接入概率τ*,同时保证该媒体接入概率范围覆盖最优值,那么该MAC机制是可行的。

1.4MAC机制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1)模型设计。

考虑媒体接入概率向量T(k)=(τ1(k),τ2(k),…,τn(k)),表征任意时刻k任意节点接入概率。向量T初始化为给定概率值0

1)在k时刻节点利用式(9)中a和概率τi=τinit得到竞争节点数量的评估值(k);

2)将(k)代入式(8),计算系统参数(k);

3)(k)通过控制器C((k))控制输出τ(k+1),用于计算下一次竞争周期的窗口值W(k+1)=2τ(k+1)-1。

值得注意的是,k=3,4,…,m时的估计值a由τi=τ(k=2),τi=τ(k=3),…,τi=τ(k=m-1)获得,并非τi=τ(k=1)=τinit,由此可获得网络公平条件下的最优吞吐量评估值。

图片

图1MAC协议模型

2)稳定性证明。

首先引入李雅普诺夫漂移函数,该函数被成功用于多个稳定系统,如包交换系统[23]。在此基础上分析MAC机制的稳定性。由于MAC机制为马尔可夫型,最终状态等于已经存在的稳态分布。

利用李雅普诺夫二次方程[24]L(T)=∑ni=1τ2i,并根据概率论推出T(k),如果B>0和ε>0,则MAC机制属于强稳定,对所有时刻k,令李雅普诺夫漂移函数为:

Δ(T(k))E{L(T(k+1))-L(T(k))|T(k)}

若公式

Δ(T(k))≤B-ε∑ni=1τi(k)(10)

对于任意δ>0满足∑ni=1τi(k)≥(B+δ)/ε,则Δ(T(k))≤-δ。换言之,当媒体接入概率之和足够大时,条件(式(10))保证李雅普诺夫漂移为负值,即无论何时向量T超出边界区域T≥0|∑ni=1τi(k)≤(B+δ)/ε,负漂移最终使其回归到该区域,保证MAC机制的稳定性。

然后定性说明MACFT的稳定性和假设的有效性,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节点增加;二是节点减少。对于上述网络行为,MAC机制必须保证收敛到稳定状态的最优媒体接入概率。

1)节点数增加。

考虑到k-1时刻网络操作节点数n=Ke。从k-1到k,新增Ka个节点,由此n=Ke+Ka。已经存在的Ke个节点稳态时收敛到最优解,当Ka个节点接入信道时,式(9)控制估计值a减小。由于Ke个节点媒体接入概率τ(k)决定τ(k+1),如果a(k)(k-1)。由于τ(k+1)由减函数f(n)决定,则τ(k+1)

2)节点数降低。

同理考虑k-1时刻网络存在n=Ke个节点,从k-1到k,Kd个节点停止数据包发送,则剩余n=Ke-Kd个活动节点。已经存在的Ke个节点收敛到稳态最优解,当Kd个节点停止发送数据时,根据式(9)控制评估值a增大。由于剩余的Ke-Kd个节点采用当前接入概率τ(k)决定τ(k+1),如果a(k)>a(k+1),则(k)τ(k)。那么在k+2,k+3,…,k+G时刻,a(k+2)>a(k+1),…,a(k+G)>a(k+G-1)。但由于滤波机制样本值a引入时延,则G+1个周期后,a(k+G+1)(k+G)保持不变,因此在k+G+2时刻的传输概率能够保证负漂移,从而使MAC机制保持稳定τ(k+G+2)

2MAC协议实现

基于上述理论,本章采用最佳接入概率确保网络公平性,并使吞吐量接近公平网络的理论最优值。前文指出,最优接入概率需要4个参数支撑:1)空闲时隙概率估计;2)节点数量估计;3)最优接入概率计算;4)接入概率控制。

如前所述,空闲时隙概率可通过竞争周期内的时隙状态来评估,相关系数为:

1B∑Bi=1sloti(11)

式中: B为时隙数目。若第i时隙空闲,则时隙sloti为0;反之为1。为了获得参数a,采用ARMA滤波[25],代入式(11)的相关频率,则a为:

a(k+1)=αa(k)+1-αB∑Bi=1sloti(12)

式中α表示滤波存储器系数。

为了确定ARMA滤波参数,场景中节点数目设置为每隔100s变化一次,对应节点数目分别为2、5、10、25、15、5、25。当网络节点数为25时,节点竞争窗口达到最优值。

图2所示为B=1000,α=0.75时a估计值。不难看出滤波参数的选择使a接近稳定状态值pa。当节点数目较少时,a估计值精确度较高,标准差很低。但节点数目较大时,由于样本数量减少,平均竞争时隙周期增加,a标准差较大,如300s到400s时的样本数量小于0到100s,前者波动范围明显大于后者。

图片

图2空闲时隙概率与仿真时间的关系

在确定评估值a后,根据式(9)和式(8)分别计算节点数目评估值和最佳接入概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考虑内存因素,式(12)中滤波器引入更慢的动态值,式(8)获得的参数不再直接用于每个节点。基于该原因,需根据PIC原理增加控制模块,即图1中所示C(),具体实现如图3所示。C()根据参数(k)和ARMA动态滤波,简化媒体接入概率。

图片

图3PIC实现控制器C()

为了确定参数Kp和TI,即增益比例和积分时间,对阶跃响应进行仿真,并采用开环模型估计a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在此利用经典的齐格勒尼格尔斯调谐方法估计Kp和TI分别为0.6和23.81。

图4和图5中分别采用图3中网络参数时,a和的变化曲线,最优媒体接入概率由MACFT确定,其中Winit为500。可以看出当网络节点数目变化时,在短时周期内媒体接入概率收敛于最优稳态值,精度较低。

图片

图4MACFT空闲时隙接入概率曲线

图5所示为MACFT的网络节点评估数目曲线。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产生两种现象:一是ARMA滤波得到的a估计值并不精确,评估误差增加;二是短时间隔内的精确度降低,导致节点利用个体接入概率去评估节点数目。由于个体媒体接入概率未被真实节点数目采用,精度较低。但随着媒体接入概率向最优值收敛,越来越精确。

图片

图5节点数目评估值与真实值对比

3性能分析

3.1参数设置

本节利用软件NS2[26]对MACFT进行仿真,综合分析吞吐量和公平性指标,计算吞吐量与最优值的误差。为了更好地说明协议的有效性,在此与其他4种MAC协议AOB、DCF、GDCF和IS作比较,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格(有表名)

表1仿真参数设置

参数值参数值

节点速度2m/s停留时间0s

报文速率1Mb/s路由协议DSR

场地大小1000m×1000m业务流cbr

CWmin16仿真时间700s

CWmax256最大连接数10

3.2性能分析

本节主要分析AOB、IS、DCF、GDCF和MACFT协议吞吐量和公平性指标,对比说明协议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图6所示为各协议的瞬时吞吐量,在此仅列举绝对吞吐量,其值由传输速率实现标准化。结果表明前100s时仅2个节点传输数据,节点规模较小,AOB和IS中媒体接入概率精确度不高,而MACFT性能较优。随着节点数目增加,AOB吞吐量高于其他协议,但AOB和MACFT的差值未超过约150kb/s(600~700s)。原因在于DCF是基于假设建立的,性能与节点数目直接相关,而AOB、IS和MACFT采用最优化原则确定媒体接入概率,因而与节点数目相关性较低,变化幅度较小。除DCF外,其他MAC协议吞吐量均高于最优值,因为式(5)计算的吞吐量最优值是以绝对公平竞争为基础,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媒体接入并不公平,若干节点竞争周期较小,因此网络吞吐量较高。例如极限条件时,若单个节点采用最大媒体接入概率(值为1),禁止其他节点接入,吞吐量等于最大网络利用率,大于绝对公平接入时的最优吞吐量。

图片

图6吞吐量随仿真时间变化曲线

图7所示为不同节点数目的平均吞吐量。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MACFT性能接近IS,约为6.15Mb/s,略低于AOB和GDCF(6.2Mb/s),且吞吐量趋于最优值5.85Mb/s,表示节点并非处于绝对公平状态。而MACFT与IS均接近最优吞吐量,表明网络公平性更高。

图片

图7不同节点数时平均吞吐量曲线

图8所示为25节点不同窗口数目(从低到高分析)时各协议的Jain公平性[27]索引,反映网络的公平性,初始阶段采用小公平窗口分析短期性能,并逐渐增加到2500个接入信道。结果表明若考虑公平窗口大小而言,MACFT公平索引值最高,约为0.98,并接近最优值1,IS次之,AOB公平性索引低于MACFT和IS。原因在于MACFT将相似信道接入概率强加到各个节点,网络接入概率基本相同,趋于公平网络,但造成空闲信道资源的浪费,其吞吐量略低于AOB。IS同样考虑节点的行为控制,属于优化机制,并不强加到每个节点,因而公平性略低于MACFT,相对AOB粗略近似而言,公平性较高,因此协议公平性越高,吞吐量越接近公平网络最优值。

图片

图825节点不同协议Jain公平索引

综上所述,MACFT表现出更高的吞吐量和公平性,接近最优值,性能更优。

4结语

本文针对MANET失衡问题,以计算资源换取信道资源的思想,提出分布式吞吐量和公平性均衡算法MACFT,方法简单易行,并仿真分析AOB、IS、DCF、GDCF和MACFT吞吐量和公平性等指标,结果表明MACFT性能更优。但是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尚未考虑算法对系统时延等其他指标影响;二是对网络规模较大时系统性能未作分析。在后期工作中将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TOH C K, DONGKYUN K, SUTAEK O H. The controversy of selfish nodes in Ad Hoc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iscataway: IEEE, 2010: 1087-1092.

[2]IVAN D B, RENIER V H, MARTIN S O. Analysing the fairness of trustbased mobile Ad Hoc network protocol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South Africa. Piscataway: IEEE, 2011: 1-8.

[3]ABDERRAHIM B, ABDERREZAK R, DEEPAK D. Relative fairness and optimized throughput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Piscataway: IEEE, 2008: 2233-2237.

[4]EASTLAKE D 3rd, ABLEY J. IANA considerations and IETF protocol and documentation usage for IEEE 802 parameters: RFC7042[EB/OL]. [20131001]. http:// /rfc/rfc7042.txt.

[5]EASTLAKE D 3rd. IANA considerations and IETF protocol usage for IEEE 802 parameters: RFC5342[EB/OL].[20080901]. http:///rfc/rfc5342.txt.

[6]WANG C, LI B, LI L M. A new collision resolu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IEEE 802.11 DCF[J].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4, 53(4): 1235-1246.

[7]MACKENZIE A, WICKER S. Stability of multipacket slotted Aloha with selfish users and perfect inform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he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Piscataway: IEEE, 2003: 1583-1590.

[8]KYASANUR P, VAIDYA N. Detection and handling of MAC layer misbehavior in wireless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ependable Systems and Networks. Piscataway: IEEE, 2003: 173-182.

[9]KYASANUR P, VAIDYA N. Selfish MAC layer misbehavior in wireless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05, 4(5): 502-516.

[10]LIU C, SHU Y, LI M, et al. A new mechanism to detect selfish behavior in IEEE 802.11 Ad Hoc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Piscataway: IEEE, 2009: 1-5.

[11]LIU C. Study on selfish behavior in MAC layer of IEEE802.11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D].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08. (刘春凤. IEEE802.11无线Ad Hoc网络MAC层自私行为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 2008.)

[12]SERRANO P, BANCHS A, TARGON V, et al. Detecting selfish configurations in 802.11 WLANs[J].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10, 24(2): 142-144.

[13]SERRANO P, BANCHS A, PATRAS P, et al.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802.11e EDCA for realtime and data traffic [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0, 59(5): 2511-2528.

[14]GIRI V R, JAGGI N. MAC layer misbehavior effectiveness and collective aggressive reaction approach[C]//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IEEE Sarnoff Symposium. Piscataway: IEEE, 2010: 1-5.

[15]LI M, SERGIO S, LI P, et al. MACLayer selfish misbehavior in IEEE802.11 Ad Hoc networks: detection and defense[J].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15, 14(6): 1203-1217.

[16]BANCHS A, ORTIN J, DOUGLAS J L, et al. Thwarting selfish behavior in 802.11 WLANs[J].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14, 34(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