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范文
时间:2023-03-31 19:4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个星期日,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们办一份《手抄报》,我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可以充分发挥一番,担忧的是怕办不好,妈妈对我说:“没关系,你想让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我把老师的要求给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了后说:“四开纸是多大的纸,咱们上哪找去?”就在这时,外公看到了墙上的挂历,便说:“把挂历纸一分四份不就成了四开纸了吗?”妈妈马上在家里找出旧挂历,照外公说的做,不一会儿,一张四开纸就做出来了。我又拿出铅笔、钢笔和彩笔,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经验不足,我就上网找了找怎么办手抄报,上面说要先划分版面。怎么划分版面呢?于是,我便拿来一张报纸,比葫芦画瓢,依照着划分了四个版面。这下我心里有底了,妈妈指导着我先在左上角写题目《春天的脚步》,然后写上日期,编者写上我的大名,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又根据摘抄的内容画了一些插图,可最后,还剩下两版空着,怎么办呢?我便在我的“百宝箱”里找了一些课外知识点,但色彩又不丰富了。这时,妈妈说:“来,再让我给你显一显灵。”画上了细细的树枝和绿绿的嫩芽。
我看了看自己办的报纸,心里还挺得意,真是不错,拿去让外公、外婆他们看,他们也直夸我。在星期一,我的手抄报被评为“一级手抄报”的荣誉称号。我的第一份手抄报办的还挺成功!
篇2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41-0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及时、适度地指导是综合性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综合性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地说,它包括:
1.内容的开放。或调查社会热点,或拓宽课文内容,或开发生活资源,力求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例如,笔者带领同学们进行的以“说不尽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共有2个班70多名同学参与其中,将学生分为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四周内,查阅收集资料,走访专家,游览参观,获益匪浅。
2.过程的开放。在实践过程中,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方式上,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在实践的手段上,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查、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3.师生关系的开放。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
4.时空的开放。学习的时间不再限制于课内,可延伸到课外、假期。活动的地点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而定,不再限于教室,可到图书馆、村组、街道、网络世界等。即使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5.结果的开放。一是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诗歌、办报、表演、朗诵会、展览等。二是结论要具有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的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二、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1.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既着眼于语文学科知识,又注意跨学科学习、生活中学习、社会中学习。”例如,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时,便涉及到有关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等天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其知识面,让学生真正感到语文即生活。
2.学习方式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3.学习目标的综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三维”角度综合考虑。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其一,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其二,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其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写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习评价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综合必然使考查和评价学生要体现综合性,表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自我与相互评价综合,口语与档案评价综合,三个维度评价综合等。例如,办“我爱文学”手抄报,要求综合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摘录、撰写、剪贴等形式,围绕“文学”主题每个人办一份手抄报,然后展出,相互评比,每个人再写办报体会,并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查”、“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注意:
1.活动的可操作性。要注意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易动手操作,还要符合学校或当地的实际情况。教科书上设计的一些课题和方案并非适合所有的学校,各地的学校有必要对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案进行调整,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课程资源。
2.活动有趣味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有吸引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例如,在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歌唱春天的诗画,编一辑“春天自然日志”等活动,为爱好朗诵、唱歌、绘画、书法的同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在活动中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保证时间的充足性。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时间,而是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时间的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验”、“探究”时间;二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三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时间。
四、注意活动的自主性
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由学生参与或自主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确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决定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主解决或教师指导下解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73-01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亮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科学有效地组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标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指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意义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积极开展社会研究性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使课堂所学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践,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了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
三、目前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
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老师没有真正站在新课改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二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不愿或不敢做更多的工作。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只是少数大胆的学生在撑着,活动放不开,课堂无声无色,甚至无法进行,最后不了了之。
四、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活动目标是前提。本次活动,我确定的目标是: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培养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搜集资料是基础。如第一项活动:编一辑“自然日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教师可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具体含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侯变化;2.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动植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引发关于自然、生命的诸多思考;3.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4.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活动成果”交流评比。前两步可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广泛地去搜集、观察。后两步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由学生集体协作完成,为“交流展示”打好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关键
1.将口语交际、写作融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在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评价中,促进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开展演讲、办手抄报、墙报、编演课本剧……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不仅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实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目的。
(四)重视活动评价是动力。本次活动评价,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丰富的诗情,引发学生对世界、生活的诗情体验;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采用激励性评语及等级、星级张帖在墙上,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前提。
(五)优化大语文学习是出路
1.结合学校活动落实。我校本期3月份开展了“感恩——我们在行动”活动,邀请全国感恩教育讲师团成员辛小红老师为全校师生作了激情演讲。这是一个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好机会。同学们把自己学到的有关感恩的知识,用黑板报、手抄报、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他们的黑板报设计新颖,色彩鲜艳,个性突出,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精美的习作、笑话、感想、成语故事、感恩方法展示交流……,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整合,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2.结合地域文化开展。《课标》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商洛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我设计了“古诗中的商洛”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搜集、阅读、体会交流与商洛有关的古诗词,深入了解商洛的历史、文化,感受商洛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商洛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广大师生要彻底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环境,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浩.浅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几点困惑[J].陕西教育,2010,(7-8).
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远离生活,远离学生,过于强调怎样写及写作知识的讲解,乃至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厌烦,没有一丝兴趣和激情,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只得瞎编乱造,抄袭佳作应付检查甚至备考。“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费时低效”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也认为: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首先,让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学生的动笔欲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是作文的坦途大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生活中的作文是无处不在的,我总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轻松快乐的事。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某一典型场景,感悟后作文。春天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田野,看碧绿湖水,吹温柔春风,闻春天气息,触春天花草;夏天即兴观察暴雨将至,黑云压城之势,并作即景提示:暴风初来你有何感受,暴雨来临的过程怎样,雨中景物的样子如何……秋景中,让学生观察雾中“仙山楼阁”,注意去发现大雾从“牛奶”状变得薄如蝉翼,直到烟消云散的过程,探寻朦胧的美;冬天的雪花,令学生产生无尽的情趣和遐思,让学生在飘逸的雪花中寻求灵感和写作激情,自然、生活、社会是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由“让我说”到“我能说”,由“我要说”发展为“我要写”。
2其次、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③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学生怕写作文,多是因为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如果教师只是在作文课堂上布置题目,就下命令让学生完成,我想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是东拼西凑,三言两语;要么是生搬硬套,瞎写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这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种痛苦,对老师而言改作文亦然是一种痛苦,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
3指导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④。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就必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和材料。
3.1加大课外阅读,帮助积累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⑥。这两句话鲜明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有准确、优美的词句,有新颖的写作思路,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读中学习优美的词句,并运用到自己的日记和作文中去。班上办起了图书角,图书一部分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一部分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每周换一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摘录本,把看到的好词句、小段及时摘录下来,注意模仿学习。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内化。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感人了。
3.2指导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用生动、多样的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到树木花草,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处处留心、及时记载。我还定期举办“信息”交流会,自办小报比赛,学学你的观察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积累写作材料,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写出了生活气息浓郁的佳作。
4多写多练,体验写作的乐趣
“多写多练”是获得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才能“笔下生花”,写出上乘之作;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在写与练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渐入“乐此不疲”的佳境。但是,我在要求学生写与练的方面并不生硬和强加,而是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去写去练,使各种写作技巧在形式多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强化。
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个小组每周出一张“组报”,每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所有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每天早自习占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新闻报导”;每次课前抽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从而使学生乐写、善写。
5改革批改方法,科学讲评
我发现作文批改,老师批改得很辛苦,结果学生一看了之。于是我将“批”和“改”分开来,由教师批,让学生改。这样,学生在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改文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首先老师用具体、确切、简明扼要的语言批阅,指出作文的症结所在。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示”认真修改。我在指导学生自改上花了很大功夫。这样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改”的意义,这样就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赖性,产生自改其文的动机。
其次,我鼓励学生大胆改,只要自己认真细致,照样能改出好文章来。我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觉得“改”乐无穷,我采取让学生之间互当“老师”来互相修改,并写上评语,还在班上成立了“作文医院”,学生轮流当“大夫”,给大家的作文“诊断治疗”,“医术”高明者给予表扬,并授予“专家医生”的称号。
篇5
关键词: 低年级 写话教学 培养兴趣 注重引导 及时表扬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中强调:“对写话有兴趣”,能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引导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
在一二年级设计“写话”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从“说话”过渡到“作文”,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这中间有一道门槛,要跨过这道门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作文起步的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意写,有兴趣写。这样,可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符合学生语言的发展规律。
如何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完成从“说话”到“作文”的过渡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乐写
写话一直是令广大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写话没有兴趣,所以新课标把“兴趣”放在了第一位。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1.在活动中,体验写话乐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能激活思维,促使学生乐意把活动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安排学生回家为妈妈或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说说妈妈或奶奶的表现及自己的感受。在班级里,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小记者在班上进行采访,并让大家把小记者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学生对于这次活动,有亲身体验,写起来,也就轻松快乐。
2.画一画,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选择一个主题的内容,让学生画画,也可以包括学生自制的剪贴画、拼图、绘画等,这些图像可强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想说、乐说、有话可说。如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景物》,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再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画的家乡景物,并把它写下来。这是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物,自己的观察所见,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起来自然会感到无比快乐。
3.演一演,激活思维,激起情感。
低年级有的课文富有童趣,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起时,就可以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推销购物活动》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带来的物品作为将要推销的产品,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角色。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就很乐于把自己带来的物品介绍给大家,最后把关于自己物品的介绍,用名片形式写下来。这样的设计,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指导观察,让学生有话可写。
“不会观察,就不会写作文”。因为只有学生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缺乏观察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例如《找春天》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是美丽的,阳春三月,虽然还没有百花盛开,绿树成荫,但暖暖的阳光,细柔的春风,那点点滴滴的绿色,使孩子们一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看到小草探出小脑袋,五颜六色的野花张开笑脸,树上长出新芽,蝴蝶、蜜蜂、小鸟都飞来了……这些都是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学生也就言之有物,不再担心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二、注重引导,使学生会写。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能说会道,说得很好,但到了写的时候,就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说”的实践经验比较多,而“写”的却很少,没有多练笔的实践经验,“写”下来自然费力。因此,在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先说后写,先想想要怎样有条理地“说”,做好口头作文,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再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三、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写话热情,将会为学生的写作水平推波助澜。所以,教师可以搭建一个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1.讲评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写话过程中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进步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作文并不可怕”,扫除学生惧怕写作的阴影。例如,每次批改学生写话习作时,可以把学生在写话过程中的精彩内容收集起来,或印发给学生,或抄写在黑板上,让大家都看看,“他人的精彩在哪里?”“为什么是闪光点?”“用了那些好方法?”“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2.开展写话竞赛、展评等活动,创造更多展示机会。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例如,班级板报中设置作文角,手抄报,学校广播电台的投稿,等等,让作文能力不足的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写话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强调写话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鼓励想象和思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带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
参考文献:
[1]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刘本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篇6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语文;应用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理念已经逐步深入每个语文教师的内心。生本教育像一缕春风,温煦着每个鲜嫩的生命,学生们如鲜花般绽放。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本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少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点拨,少讲多练。比如在文章的关键之处、转折连接的地方以及文章精彩的地方,教师要给以点拨、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刚开始进行这一学习方式的时候可能效果不大。但是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会逐渐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经验不同,兴趣不同,知识水平也不同。这样学生的学习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转变过去教师发问的方式,以学生的提问的为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尽量要少讲,鼓励学生多提问多练。并结合自己的疑问进行学习。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一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结合戏剧中的相关知识,把握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人物以及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
二、活用教材,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
语文教材好似语文教学的例子,用好它不只是局限于在例子的层面上。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启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都能学到东西。这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之处。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一般来说,诗眼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只要抓住诗眼,深入理解,才有可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情感。这首诗的诗眼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盖了一间一座茅屋。诗歌描写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场景,反映了诗人的穷困潦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充原文的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诗歌进行描述。“屋漏又遭连夜雨”等,体现了作者凄苦的心境。由此联想到“群童抱茅”,对于学生的这些合理想象,教师应该进行鼓励与表扬。这就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动力。如果教师只是就教材讲教材,没有活用教材,这样学生的学习收获也是有限的。
三、赏识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积极的情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激励与表扬学生。积极的赏识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春天般的温暖。特别是“问题”学生,他们更需要这种温暖。因此教师对这类学生也要给予更多的爱心与鼓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鼓励他们,使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在《爱莲说》一课中,作者借“莲”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暗讽了当时趋炎附势的世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各自谈谈对、莲、牡丹的出世看法。这样讨论的话题是开放性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学习兴趣倍增。
四、创新教材,张扬学生的自我学习个性
对于语文教材,既要依托,又不能局限。如果能够适当地创新教材,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到《专题荷》时,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教材的诗歌之后,鼓励学生查阅其他作家写的关于“荷”的文章。这样就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弘扬学生的个性。学生们在课后把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再结合教材上的诗文,以小组为单位,作成一份精美的手抄报。这样既弘扬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个性,也积累课外阅读量。
五、采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远,学生难以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文本形象,还可以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给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切忌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例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柳宗元的内心,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又如在《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中,由于学生阅历有限,难以体会到黄山的美丽。而通过放映多媒体图片、视频片段,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黄山的奇趣之美,也会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树英.生本花开别样红一一浅谈生本理念在初三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沦丛,2009.(10).
[3]刘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21).
篇7
学校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学校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二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 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下午 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学校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篇8
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而且还呈现出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容忽视,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习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促使他们将来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并推进国家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法制秩序,依法治国意义十分重大。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硬、枯燥的法律条文的学习并不被青少年所接受,因此在小学课程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可以凭借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运用多种途径将法制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作为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熏陶情感的同时,不能忽略法制的引领。那么,如何有效地将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呢?
一、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凭借教材,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在学《检阅》这课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个小伙子叫博莱克,他作为一名残疾儿童,在检阅的队伍中拄着拐杖,能与同伴保持一致,博得了观众的称赞。博莱克的同伴也很棒,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也想过是否把博莱克藏在队伍中间或不让他参加检阅,最终他们的善良和对同伴的关爱让他们做出了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的决定。这时,可以自然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渗透进来,让学生明白,作为残疾人应该坚强自信,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关爱残疾人,残疾人拥有和普通人同样的权力。
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认知特点,找准渗透点。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刻挖掘德育内容,找准“渗透点”巧妙设计渗透方法,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法制教育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讲述了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民们无节制的砍伐,小村庄被一场洪水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含义,师生共同讨论: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么做?紧扣“我们该怎么做”这一话题,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相关内容,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法制教育的渗透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形成法制道德。
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习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素材。因此,口语交际、开放性练笔、习作等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创设法制氛围提供了机会。
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保护文物,通过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再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交流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达对事件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言行,法制教育水到渠成。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篇9
关于元旦:元旦的来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世界各国的元旦的习俗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
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
元旦
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
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新年贺词
新年贺词集锦
1:新年伊始,万狗更新;拓展伟业,创造奇狗;神州大地、生狗勃勃;金狗报喜、蛋生无限商狗!
2:祝愿贵公司新年狗星高照,赢得无数商狗;长足发展,人才狗狗!
3:新年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愿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4:让我这份美好的祝福,跨过北国冰雪,掠过首都小胡同,穿过青藏高原,窜过阳朔山水,闪过东澳渔船,钻进你耳朵里:新年快乐!
篇10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社会人生、自然科学、亲情友情、文化积累和方法指导等五个板块,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其中,“人与人”的内容包括: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走上辩论台、背起行囊走四方和我也追“星”等内容;关于“人与社会”的内容包括“让世界充满爱、微笑着面对生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金钱”和共同面对的话题等内容;“人与自然”的内容包括“感受自然、追寻人类起源、寻觅春天的踪迹”和“探索月球奥秘”等。
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了现代文化的特色。新课标规定:“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讨论、研究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体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如“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及“这就是我”等内容;以人文专题编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人文精神进行大力弘扬,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进行综合性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将审美情趣、品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等渗透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和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又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不难发现,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由于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没有形成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针对综合性学习,只把目光停留在试卷中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和相关解答知识上。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重视,不能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与其他课程相联系,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其落脚点在致力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中,学生极容易把目光放在“奥秘”两字上,借助对地理、物理、自然知识的掌握,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及月球的自然现象。如:月貌、月相、月食、地质构造等。或者是了解世界上科学家对月球的探索情况,认识到高科技在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搜集有关月球的民间故事、传说、谚语、成语等。在科普的同时真正学有“语”成。
3.缺乏创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还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大多数初中生只限于循规蹈矩,学习方式陈旧、单一,基本依赖教师,依赖题海战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倡导的研究型学习要求相差甚远。
4.评价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唯量化等弊端”,导致学校和教师缺乏具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压力。
三、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语文综合学习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社会问题为核心,并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1.转变初中语文教育理念,正确定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直接实施者和直接责任人,学校和语文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认识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功能,从而有利于初中语文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而自觉而主动地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
2.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渗透。
在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同时,发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和联系点,尽可能地实现学科综合。例如在《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抓住“诉说”二字,一下子就能进入到“雨的韵味”、“雨的情丝”这些抒情达意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就将重点放在了“语文”上。对于其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雨”的本身,联系地理、物理、历史等学科,用科学的语言阐释雨的形成,了解历史上降雨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促使学生关注“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观点,联系社会实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安排综合性学习内容和方法。
初中三年正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较快的时期,不同的年级对于综合性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相差很大。所以,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总体要求框架内,根据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比重、学习目标、活动的方式方法。如针对七年级的同学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注意力难以持久等特点,尽可能安排一些主题较为浅显、难度不大的、持续时间不长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中,就可以以课文《黄河颂》为切入点,听歌曲《黄河颂》,唱小学阶段学习的《保卫黄河》大合唱,通过这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迁就他们的兴趣,不能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而要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贯穿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筛选、整理、设计成果展示,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利用这些活动,让学生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避免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教育目的却没有达到。
4.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 上一篇:守护大树
- 下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