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范文

时间:2023-03-31 00:3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

3、贾元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

4、贾迎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登场的虚拟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宝玉的堂姐。

篇2

红楼梦属于架空朝代,没有具体的朝代,但是有着其特定的背景,是作者根据作品需要杂糅创作的。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言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李铁

在现有的“金陵十二钗”排名中,薛宝琴是“落榜”的。但贾母非常喜欢薛宝琴,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我认为薛宝琴其实并没有“落榜”。

薛宝琴诗写得比较好,很有才,有点像黛玉和香菱。她是薛宝钗的“胞妹”,自然有三分像薛宝钗。而薛宝钗很像秦可卿,所以,薛宝琴也很像秦可卿。更重要的是,在薛宝琴参加贾家“祭宗祠”的时候,大厅里有12把象征着“金陵十二钗”的椅子,薛宝琴很自然上去坐了,这些都说明,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第49回,薛宝钗说薛宝琴也很像史湘云。但曹雪芹立刻又通过贾母之口,说她“还小”呢,要别人“别多心”,所以,史湘云不能算“金陵十二钗”之一。

从清朝开始,就有人质疑薛宝琴参加贾门“祭宗祠”,认为薛宝琴是外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不合“风俗礼仪”。其实,从薛宝琴一进大观园,贾母就让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女儿”,从这时起,薛宝琴已是贾家子弟,她参加贾家“祭宗祠”不仅十分合理,也非常必要。

再一个就是抄揀大观园。抄揀大观园时抄揀了林黛玉,但没有抄揀薛宝钗,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抄揀林黛玉并不是更怀疑林黛玉,第3回贾家就已经“收养”林黛玉,林黛玉是贾门子弟,应当抄揀,而薛宝钗是薛姨妈带来的不能抄揀的“亲戚”,区别非常明显。

秦红玉曾是曹家的“主子”,从“戏子”变成“主子”,认亲是惟一可能的方法。在《红楼梦》里写年轻姑娘“认亲”的,是贾母让王夫人认了薛宝琴为“女儿”。这次认亲,让薛宝琴成了贾家人。所以,薛宝琴认亲,是秦红玉的写照。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若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给贾母编的一个故事里面有“若玉”。“若玉”17岁死了。17岁这个年龄不应该是死去的时候,而是婚配的年龄。秦红玉正是在这个年龄去了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贾赦要娶鸳鸯为妾,失败后花800两银子买了嫣红,嫣红当时也是17岁。宝玉给了茗烟一些钱,让茗烟去找“若玉”,可茗烟没找着,宝玉还为此懊恼了一阵子。但“若玉”没有任何情节,她不应该构成一“钗”。

篇4

王熙凤。《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句话指的是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她在书中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琏的妻子,在贾府掌握实权,贾府通称她为凤姐。王熙凤在《红楼梦》出场时,作者先描写凤姐爽朗的笑声与不受约束的语言,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凤姐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决绝,种下了不少恶因,她的后半生则迎来了恶果,在高鹗续后四十回中最后病逝。王熙凤拥有美丽的外貌,从书中的描绘就可知道,比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等外形描绘在书中比比皆是。

王熙凤的正册判词: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红楼梦》中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作者并没有交代。

2、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3、薛宝钗出身于书香继世的大族名宦之家,但父亲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夫人、哥哥薛蟠在贾母和王夫人的盛情款留下客居在荣国府。

4、后来贾家为了家族利益与薛家结亲,在贾薛两家的安排下,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名为金玉良缘,实为四大家族间的政治联姻。二人虽齐眉举案,却到底意难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王熙凤;名字;命运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可算一个主要角色,用当今话来讲,应该称作《红楼梦》中的女一号。纵观《红楼梦》中的人物赏评,研究凤姐的专著可谓多之甚多。虽说不是最多,但绝对是研究数量名列前茅,可谓身为研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偏爱。

风姐无疑是一名才貌双全的女强者。她的管理能力,语言特色,性格特点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我今天则想从“王熙凤”的名字进行研究。

在从“王熙凤”这个名字研究之前,首先我表明,并无半点迷信色彩,因为我本身崇尚科学,也不相信鬼神之类传说,而之所以要从名字角度研究王熙凤,是因为王熙凤为书中角色,虽说写得活灵活现,但也确实不是一个真正生活着的人或者更大程度上王熙凤是曹雪芹取材于生活而塑造的角色,她的一生命运有着曹雪芹的意念的表达,所以在曹雪芹给各个人物命名的时候,必也在根据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来选择适合的字去表达人物的名字,所以我认为在给王熙凤命名的时候,曹雪芹也在设想着王熙凤的命运,这也是我想去深入探讨的地方,不能说命运完全在曹雪芹设定的“王熙凤”三个字里,但是多多少少会有点曹雪芹独特的感情表达。

“名字”在自古的圣贤书中均有提及,虽不说为迷信,但多少表达出人对于中国文字自由组合的一些理解和潜意识中的想法。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心术”一文中指出:“物固有形、形固有名”“以形务名,督言正名”意思在说人们要根据事物的外貌形状去给事物命名,与此同时,事情或人们也要相应地以自己对于此“命名”中一些内在自觉产生的意念去做相应的实践,这便是实际行动来顺行“名字”的暗语,或者就是以一种主观臆想和实践去实现名字的意义。而且在《吕氏春秋》和老子的《道德经》中均探讨过名字中所寄予着人的主观意念。鉴于古书圣贤的这些观点,我更加坚定自己要从名字上入手去追踪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独特。

在读阅了研究红学的相关书籍,有目的地对描写王熙凤的文字作了整理,发现自古以来从“王熙凤”这个名字研究的角度,并不是新奇的想法,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多为一己之言,很少有苟同。早期的学者大体从谐音的角度去研究,如将“熙凤”理解为“趋奉”的话石主人,“十二钗命名,各有寓意……曰熙凤,趋奉也……”①,也有将“熙凤”理解为“希奉”的洪秋蕃,“熙,希也;凤,奉也,谓凤姐为人专以希意旨工趋奉也……”②,也有将“熙凤”理解为“稀凤”的李,“王熙凤谐音稀凤,意谓一个鲜见的具有男性阳刚之气的强硬女子”③。除了从谐音的角度去理解,还有很大一部分学者从判词中去理解。如马瑞芳老师从金陵十二钗册子中王熙凤的画和名字相结合的角度理解为:“曝晒在冰山上的雌凤”“熙凤即‘被曝晒的凤’”④,还有林冠夫则从了判词中“凡鸟”的角度去理解:“‘凡鸟’。隐‘凤’字,以指王熙凤。因为繁体字‘’,恰好是由‘凡鸟’二字构成……所以,从判词中的‘凡鸟’似乎带一点贬义。”⑤,对于为什么将王熙凤命名为男儿名,俞平伯认为“以‘凤’为女儿名并非异事”,“我认为有两种或两层的解答……凤姐不仅可以比并男子,且可能胜于男子,冷子兴所云是也。”⑥,罗书华则给予王熙凤这一角色很高的评价,将‘凤’字解释为凤凰,“凤姐,这只美丽非凡的凤凰,只可惜偏偏飞翔在这个末世的天空”⑦…….名家的见解众多,我暂且举这几个例子为代表,以上的观点均可言之有理,但信心品味,确实相差也很大,而在这几位名家为代表的观点之下,我最同意的就是林冠夫先生从“凡鸟”角度去理解,但又不是十分赞同。很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拆字法来看,不难把繁体的“”看做为“凡鸟”的合体,这与曹雪芹命名人物虽有寓意,但大多为潜在意义,如前面在给香菱命名,原名英莲,最先写的就是“英莲”和“娇杏”,分别是用谐音去象征“应怜”和“侥幸”的女孩们。从此处来看,寓意虽有,都是浅层的,只用谐音便可揭开,所以也就说明曹雪芹在给人物命名时不会去做太为难的设意。而曹雪芹又是一名崇尚形式多样,这从《红楼梦》中的诗歌,服饰,食物都可以看出来,所以曹雪芹不可能将人物命名的角度全部从“谐音”的角度去设计,从“拆字法”入手便可以达到形式多样,而且繁体的“”字也却为“凡鸟”的集合,正好体现了有寓意,但也为浅层的设计理念。

但如果仅仅从“鸟”字去理解“凤”字,我又不愿苟同。所以除了“拆字法”在“王熙凤”名字中的奥秘,应该还有另外一个暗示,这也正好体现王熙凤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之处。而着另外一层暗示,我愿意结合王熙凤的一生去理解当时曹雪芹给她命名时的心理想法。

我们知道,“凤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吉祥的象征。雄者为“凤”,雌者为“凰”,而王熙凤作为一女子竟以“凤”来命名,虽说文章中贾雨村就曾说过:“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那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⑧,“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⑨,可见作为有特别之处的人在取名字上也不会取那些俗套的艳字,可见由此便暗示了王熙凤中胜于男子的才干,身上有着男儿的气魄,为“脂粉队里的英雄”⑩,便会取了“凤”的雄意。而“熙”字,我也愿从“拆字法”的角度去理解,“熙”字下面为火,有烤火之意,此处马瑞芳老师曾理解为“曝晒在冰山上的雌凤”,我虽与她都理解为热,但是剩余之处不愿苟同,我认为除“熙”字在此处有着烈火般的炙热,又因为“熙”字谐音为“夕”字,可解释为末路之意,这就暗含了王熙凤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末路,到处一片夕阳西下之景,再结合金陵十二钗中的画册,王熙凤的画是冰山上有一只凤,而“熙”字则可以理解为是王熙凤所处的那个时代一片“夕”景,如烈火一般炙热烘烤着冰山,冰山在此可以理解为已经走为末路的贾府,在时代的末路上,是时代的炙热烘烤毁掉了这个已经冰冻了的家族,这就暗示了家族的灭亡和王熙凤的悲惨结局,王熙凤在失去家族后只能无依无靠,她虽为一只“凤”却生长在冰山的环境中,而又受着烈火的炙热烘烤。暗示王熙凤这只“凤”的结局不是在冰山的寒冷中冻死,则就是被时代烈火的炙热中烤死,纵有百般能耐也无处施展。(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 《红楼梦本义约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180~181页;《王熙凤》,杜贵晨,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第3页

[2] 《红楼梦抉隐》(《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240页);《王熙凤》(杜贵晨,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第4页)

[3]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1995年)第86页

[4]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5] 《“凡鸟”王熙凤》,《红楼梦纵横谈》(2004年),第293页

[6] 《凤姐》,《细说红楼梦》,蓝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270~271页

[7]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名家图说王熙凤》(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42页

[8] 《红楼梦》,北方文艺出版社,二十一页

篇7

作者之谜――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已争论了200多年,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但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在石兄《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还有的说“曹雪芹”是“子虚乌有”,不过是“抄写勤”的谐音。但是石兄是谁?抄的又是何人之作,一直也没有人得到确切的考证。而从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可以说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不仅书中有交代,与他同时代人的诗文笔记中也有许多记载。但在《曹氏宗谱》里又没有他的名字,他的家世生平也有许多不解之谜。

书名之谜――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说:“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人色,白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成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作者一连提出五个书名。这些书名谁先谁后,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曹雪芹最为欣赏的《金陵十二钗》竞默默兀闻,而不知名的吴玉峰所题的《红楼梦》却盛行于世?为什么早期抄本大部分题名《石头记》?东鲁孔梅溪为什么又题作《风月宝鉴》等等,都是难解之谜。

背景之谜――

《红楼梦》到底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情,作者在书中没有做具体的交代,于是许多研究者通过对书中有关服饰、发型、官职、陈没、称呼的描写,反复推论,并得出各自的结论。有人认为是明朝,有人认为是清朝,并具体到康熙和乾隆年间。还有人持“非明即清”的观点,认为故事不是发生在明朝就是清朝。其实作者在书中已借用空空道人之口说出“元朝代可考”,也就是有意留下一个悬念,成为千古之谜。

主题之谜――

有关《红楼梦》的主题,至少有5种说法。一种认为《红楼梦》是政治小说,反映一段不可言明的“历史问题”;一种认为是爱情小说,讲述了宝、黛、钗的三角恋情;一种认为是曹雪芹的自传,是一部不可明传的“家史”;一种认为是作者发泄不满的愤世之作;还有一种认为是虚幻小说。从《红楼梦》诞生至今,对其主题思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成为一个最难解的谜团。

写作地点之谜――

《红楼梦》写于何处,也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北京西郊,并涉及海淀区的健锐营正白旗、红旗村、白家疃、杏石口、南辛庄、门头村等地,但具置很难确定。1971年4月居住在香山正白旗39号的舒成勋,维修房舍时,在西耳房的西山墙上发现了一批诗文墨迹,和有关曹雪芹的传说相合,并引起史学界、红学界、文物界的关注,经过考证,有人认为这里是曹雪芹晚年居住和写作《红楼梦》的地方。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持怀疑态度,他们逐条考查了题壁诗的出处,得出都是转抄古书中的结论。尽管被称为“曹雪芹纪念馆”(也称曹雪芹故居),但并不为一些红学研究人士所认可。

后四十回之谜――

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由高鹗增补的,其结局并不是《红楼梦》本来的面目。也有人认为曹雪芹已写完了一百二十回,只是后四十回没有最终定稿就去世了,高鹗只不过简单整理了一下,人们在传抄时便署上了他的名字。此外还有“一百零八回”之说和“一百一十回”之说。但曹雪芹究竟写了多少回呢?恐怕永远也不得而知。

大观园之谜一

大观园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仿佛是一座迷人的世外桃源。然而红学家对这块乐土位于何方,也有几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大观园“明北实南”,也就是说作者写的是北京,而他心里要写的是金陵(南京)。并且具体指出大观同就是现在的南京利济巷大街的原清朝江宁织造署衙门遗址。另一种认为大观同“北主南从”,主要写北京,问接描写了一些江南的景观。有人甚至明确指出大观园就是北京什刹海李广桥附近的旧恭王府。近年来又有人考证,说大观同是以圆明园为蓝本写成的。但作者到底以何处景致为原型而写,也成为兀解之谜。

脂评作者之谜――

在《红楼梦》之中,有很多眉批、夹批、回前回后批,这些批语的批者署名多为脂砚斋等。这位脂砚斋是何许人也?红学家对此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是曹雪芹之叔父曹口。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堂兄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本人,自己边写边批,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和敦敏,还有人说是曹雪芹的续妻,即《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诸如此类,难以说得明白。时至今日仍有研究者,在不断研究探索。

人物数量之谜――

《红楼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从清嘉庆年问开始,就有人做过统计,但公布的数目不一。近年来还有人动用电脑进行统计,可统计出的数字也不一致。比较被人认可的统计是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有称谓的243人。

篇8

作者: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主人公贾宝玉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 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水浒传》积累知识点汇总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篇10

《红楼梦》总是用几大段文字描写着主角们的风姿神韵,如王熙凤,贾宝玉,从容貌的美到繁饰的衣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2021,更多读书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1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2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开始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曹雪芹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高傲骨,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托在了这一伟大著作—红楼梦上了。

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

我觉得这个女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梦想,

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

家道中落,无奈进京,寄人篱下,心寄宝玉。在当时迷乱的贾府,在当时奢靡的贾府,在当时礼尚成风的贾府,在当时上行下效的贾府,在当时唯利是图的贾府,在当时人心险恶的贾府,她没有薛宝钗的处事圆滑,稳重端庄,但是她却有自己的冰洁,自在,潇洒,恬然。

她像水一般,安谧却灵动不已。身躯虽是瘦弱,但看到的是多少男儿所不曾却若天地一般,有大美而无言。在当时考取功名利禄为驱动的时代,她却没有极力劝说宝玉读书考试,不屑日日与人争斗,时时绑紧神经,心怀诡计,而是在琴棋书画中寻觅黄金屋颜如玉,与贾宝玉一起畅游西厢记!在爱情里,她坚守,她坚持!让我看到一个在如此封建的社会中却又多么勇敢的知识女性!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3《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一次重读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伤和无奈。

重读红楼梦,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对人生的思考,那一个个女人的人生,无论走过历史长河的几百年,依然有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影子,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人生经验,喜欢曹雪芹的文笔,历经沧桑,经历繁华与贫穷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欢那其中的每一个女人,喜欢他们活的淋漓尽致的人生。《红楼梦》在封建历第一次将女子作为主要人物,附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更拥有才华,在经历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现出了很多值得赞叹的品质。“绛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爱,虽然超凡脱俗但就是察言观色间依然接得了地气,以自尊掩饰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诚,确实就是个我见犹怜的仙子。“大家闺秀”薛宝钗则拥有封建社会女子最标准的品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她包容身边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挫折和挑战。“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的旷达不就是一种出世孤傲,而就是一种入世的情趣,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史湘云就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没有之一,她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的视野时,我满心都充满了钦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虽然她就是书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女子,但就是从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够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风采,虽然的命运让人唏嘘,但在临终托梦给王熙凤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对家庭荣衰的深深挂念。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4《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品读心得和感想5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陈老师的倡导下,我忐忑地翻开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写的《红楼梦》。都说《红楼梦》里面生字词多、人物多、伏笔多,是需要花费心思仔细品读的一部巨著,真担心自己看不进去。没想到,开篇的神话传说就格外引人入胜,遇到看不懂的字词就随时查阅字典,不知不觉便看到了第十回。虽然只看了个开头,但还是感受颇深:

开头新奇,用女娲补天这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作为开头,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让人按耐不住好奇心地往下翻看:这块被女娲废弃的石头后来怎样了呢?原来,作者假借这块石头经历讲述了一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故事;原来,被世人误解为矫情的林黛玉是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下凡历劫是为了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原来,贾雨村是暗指“贾语村言”、甄士隐是暗指“真事隐”、甄英莲是暗指“真应怜”……果然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作者的讲故事的手法、对文字运用的手法真是到了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诗词优美,寓意深刻。一首《好了歌》道出了人世沧桑,为整部小说伏下了悲凉的基调。又如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竟然把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姓名、命运都蕴含在了诗词中。再如《红楼梦》十二支判词,又对十二钗的人物结局做了一个隐晦的总结,被87版的电视剧谱上曲后,格外的优美、别有韵味,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彷佛自己亲历了一回仙境似的。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林黛玉的“娴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王熙凤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捎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等,一下子就把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鲜明生动,彷佛这一个个历史人物就近在眼前,娓娓叙述着他们生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