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
时间:2023-03-25 07:0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指导策略;兴趣;语言积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5-01
一、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三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我们应多鼓励,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在他们的习作中多挖掘闪光点,一句话写的好,一个词语用的好,我都会夸奖他是个小天才,学生们对写作的信心就会慢慢增加,自然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慢慢地会朝着你所期望的发展!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提笔应先练眼力,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写秋天的作文时,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领略秋天的景色,引导他们观察秋天事物的特点,比如秋天的风、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花坛里的花,学校外的田野和果园等等,他们兴趣极高,甚至能组织好优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物,写出了较多优秀的作文。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主要是观察事物突出特点,从多方位由表到里的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这也是写作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比如在观察落叶时我就引导学生:“在空中飞舞的黄叶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蝴蝶,有的说像扇子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讲述的再具体生动些,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要重视展开想象,这样学生的作文一定更为生动!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
五、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打好抄稿后我会先挑出几份师生共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又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先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看看是否通顺有没有病句,然后找出错别字,再酝酿一下表达的感情是否正确,最后再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自己修改后,重新抄过,再交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大家讨论互改,总之 ,在反复的斟酌修改中出炉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交上来之后我会把较优秀的请小作者读出来给大家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在积累和学习。总之 ,重视作文的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于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美丽家园》一课时,要让学生到校外享受家乡美丽,于是可先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不仅是去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得用笔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自己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观赏游玩,目睹家乡的各种景物,感受家乡的美丽,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及时鼓励
篇2
关键词:作文 素材 方法技巧 情感
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之所以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常常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原因有二:第一,生活面太窄。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小孩摔一跤,都会全家跳一跳,所以只要有可能,家长不会让他们有一点点的冒险,接触的生活面当然也就小;学校就更强调安全了,基本上取消了曾经的春游、秋游,即使是学校运动会,没有买人寿保险的学生都不能参加比赛。第二,年纪小,对生活的感悟少。有很多事物,即使看到了,也不知道可以写进作文,没有意识到身边那么多的事物都是作文素材。针对这些情况,解决的办法有:
1.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较感性,对彩色的画面、生动的音乐都很感兴趣,在作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漫画、动画片、生活短片、生活知识片等,能够重现生活,使学生展开想象,比相对苍白的口头表述要有更大的吸引力。虽然这个办法有诸多好处,可是它毕竟不是生活本身,所以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2.延伸学生的课堂
仅限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只能是闭门造车。要让学生把离开课堂以后的生活,也纳入作文素材的积累范畴,比如走读生上下学在路上的所见、每天和家人相处的所感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从何而来?不就来自学生的周围吗?
3.在可能的范围内,扩大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面
建议家长在假期的时候,多带孩子“离家出走”,这个“出走”可远可近,可以到森林、大海、草原等去接触自然,也可以到乡村、公园、甚至工地附近,去观察社会。带着小孩出去的时候,千万不要事先布置任务,以免给他带上心理压力而导致厌烦情绪,就只是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蓄积素材。另外,在安全范围之内,还必须让小孩有一定的自由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时间,这时候的他是最自然最放松的,所看到想到的都发自内心,一旦表达出来也是最有灵性的部分。
这几个解决办法都是为作文作材料方面的准备,必须遵循两条原则:愉快原则和吸收原则。只要他愿意去看、去听、去闻、去接触,不要勉强他表达出来,除非他自己想要这么做。
二、要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有了足够的作文素材,再学一些作文技巧,基本上就能够毫不困难地写成完整的作文了。在苏教版三年级的作文训练编排中,内容有:写人(介绍自己)、写事(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自己的课余生活、自己学会的本领、父母对自己的爱、编写故事、编写童话故事)、写物(自己选或画的秋天的画)、写景(家乡的景物、家乡的环境)、写地(自己去过的或者想去的地方),另外还有观察日记、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己的发明等。范围虽然很广,可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必使用多复杂的方法技巧,就能写好。
面对所有“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多”的作文问题,总的来说有一个化解办法:细化。细化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大整体给分裂成无数的小局部:
1.写人写物
只要教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人可以从上到下、写物可以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写具体内容的时候做好两个选择:(1)从所有可写的部分中选择,比如写人可以从头顶的头发,一直写到脚底,不可能什么都写,所以就要选择其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部分来写。比如用细长的眼睛表现人物的温柔,扁鼻子表现普通、不出众,粗糙的手表现勤劳等。(2)在第一个选择之上,对所选材料安排一下详略,哪一点给人印象最深、最能表现人物,就写得最多、最长,反之就一笔带过。写物写事与此类似,区别在于写物要注意突出物的特征,写事要注意表现做事人的性格。
2.写景写地写情
写景写地应该在写人写物的方法基础上,带上写景,因为所有的写景、地都不是最终目的,都只是一个手段:通常为了抒情,所以在所有的景物中可以挑出来的景,是为表达一定情感服务的,而三年级的写景作文情感,一般表达的都是喜爱、热爱之情,因此所要写的景物只要是自己喜爱的就行,然后按照最喜爱到一般喜爱,由详到略一路写来,就能娓娓而谈。
三、对作文的情感问题
解决了以上两点,第三点“讨厌写”基本上解决了,这只是基本上。因为还有的小孩有内容、也会方法,就是对作文有抵触,那就要针对具体原因来解决:如果是不喜欢课本的安排,可以放宽松一点,只要写人、写物或写景就行,不必一定要写自己、写熟悉的人的事或是家乡的景。既然作文的目的是喜欢和学会写作,就不必拘泥于现有的教条,教材仅是一个达到目标的载体。
小学生作文教学努力的结果,就是想让孩子们喜欢写作、学会写作,能够写出好文章。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小学生的心理,顺着这一条心灵之路,想要达到目标终点,可以使用的方法就很多了,可以步行,可以乘车,可以骑马……笔者只想到其中一点,斗胆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篇3
一、结合教材,激发习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有题目也行,没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二、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情实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
本册教材以学生为主,在这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编排的主要内容有: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写一则观察日记、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父母的爱、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在这样好的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三、建立学生写作小档案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成就感,我结合教材的提示,发动学生给自己建立写作小档案。
教材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教材多处有这样的提示:“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等。这样,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欣赏、互相评比、你追我赶的写作氛围。
篇4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要求就是要写亲身感受到的事、看到的景物、身边的人、物,面对中年级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要把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受到事、景、人、物写好教师就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如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如写家乡的风景、风俗、四季的景物等等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总结观察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广泛积累素材
浏览对写作裨益极大,这方面,许多名人均有切身体会。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说:"文章应当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处并无心得和方法。"这些都说明写作才干的进步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道路的。《新课程标准》恳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这就恳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领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浏览。浏览可采用课内外相联合的方法,如教学了《给予树》,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懂和懂得后,向学生推荐浏览一本好书《爱的教导》。因为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外国作品。在浏览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浏览文学作品,包含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批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供给了创作的材源;浏览方法上,短小的优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联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联合,读和思辩相联合。读书恳求学生要做好浏览笔记,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了广泛的浏览,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浏览方法上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了。在广泛的浏览中、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教育学生收集好词佳句,把这写好词佳句收集在一个笔记本上,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回答问题、说话、造句都会准确运用这些好词佳句,长时间的训练说话的能力到了写作文时学生也能准确的把平时收集的好词佳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文章让人读了更钟情、感人。
3.感悟生活 写好真实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消息,社会有热门,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纷的话题应当很多的。如真能捕捉生活,学生写作素材是丰富的,作文时学生就会少些无奈。如何感悟生活?重要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感悟生活才干:1要让学生感而悟真情。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这种"情"和"意"不正是作文内容的重要因素吗?比如说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的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这些课文都真实生活的感悟,学了这些课文后我们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写下亲人间、师生间、朋友间的一些渺小的事,领悟其中饱含的亲情、友谊、师生情,写出来的文章真实感人。2、要感而悟其喻。写的文章要力求有深度,则必定恳求过细,更重要的是能由此及彼地悟出他们之间的某些类似之处,进而联想、想象、使感知得以进步。
4.语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篇5
一、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寻找或创设作文情境,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中引导学生收集、积累写作素材。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事物”这一习作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寻找家乡有特色的事物或景物,并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如下:
我爱我家――寻找家乡特色调查活动
亲爱的同学:
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的家乡更是美丽的。只要你拥有明亮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头脑,你就能发现这些美。请选出具有家乡特色的事物,如景物、工艺品、建筑等为观察对象,利用周末进行观察研究,以观察作文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素材的整理,又呈现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体验感悟。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引入了父母的参与,实现了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除了填写调查问卷,还可以通过材料的展示、材料收集经验介绍等形式进行反馈评价。既是对学生材料准备过程的肯定,也有利于习作过程的调控。
二、写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这里的写作过程指将准备好的写作材料整理安排成文的过程。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将其简单地压缩为作文指导,教师将自认为重要的条条框框进行罗列、讲解,随后即让学生自由习作。可以说这一过程完全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在发展性评价中,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是学生习作能力综合评价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我熟悉的人”这一习作训练时,笔者尝试着让学生自行组织、自我指导习作,在学生活动之前简单地出示了两条活动提示:
--------------------------------------------------
友情提示:
1.想:写谁?他(她)的什么事?他(她)说的、做的?
2.说:说想法;提建议。
--------------------------------------------------
学生按照提示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对各自的习作思路进行了评价调整。随后,教师又组织全班集体交流,师生共同参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交流评价时,一学生对邹X同学《爸爸的火爆脾气》的叙述,是这样评价的:他选择爸爸因为“我”语文没有考到优秀而大发脾气的事,反映爸爸的“火爆脾气”是很合适的。写这件事时,抓住爸爸“闯进门,猛拍桌子,握紧拳头”等动作和大声骂人的话,这是写人的好方法。把爸爸比作“怒吼的狮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更是锦上添花……在这一过程中,既对学生的构思作了反馈评价,又为落笔成文作了有效的铺垫,可谓一举两得。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对学生习作过程和方法的肯定,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作文修改的评价。作文修改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共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水平。从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始,笔者就尝试着在班级中开展“指手画脚”改作文活动。从个人自评、小组共评,要求学生对同学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这件事,好险》一文的小作者王XX,在自我评价习作时,是这样填写“作者语录”的:
篇6
本人担任“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年级是三年级。 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 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波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篇7
本套三年级语文试卷是针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编制而成的。整套试题包括知识游乐园、阅读训练场、习作展示台三大板块,将分别对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及习作能力进行量化的考察。
首先,力求凸显生活化,打通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因此在考察学生汉字书写的题目中相应地融入了一些时事讯息,也以此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要闻;再比如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使用名篇佳句,在甄别中体验句子的大意及表达的情感,折射语文的生活化和应用性价值。
其次,力求凸显灵活性,三年级学生要能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对于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有让学生通过入境入情的阅读实践才能对此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本次试卷中呈现了两个阅读语段,既考查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读懂选文内容,从选文直接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更重在考查是否掌握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即“阅读素养行为和态度”。此类题型的设计旨在指向性地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使之成为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阅读素养。
最后,还要努力做到尊重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在命题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差异,给学生发挥独特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样是考察的目标。所以在“习作展示台”这一板块,只给学生提供了主题和范围,并且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性地给每个孩子“我手写我心”的机会。
卷首寄语――
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希望你的试卷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现在就动笔吧!
一、知识游乐园
1. 读句子、看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前不久,各国首脑 海南博鳌,就大气
问题展开激 的讨论。其中,中国代表提出的建议得到
大家的一 。真渴望看见那 的天空!
2. 火眼金睛,来选择。
(1)下面的选项,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符(fǔ)合 召集 处(chǔ)境
B. 尽(jìn)管 鱼翁 霎(shà)时
C. 教诲(huì) 舔净 笨拙(zhuō)
D. 抽泣(qì) 唾沫 更羸(yín溃
(2)“疾”的意思有:
A.病,身体不舒服 B.恨
C.快,迅速 D.痛
(3)请给下面各句中的“疾”选择合适的解释,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① 疾驰的列车一闪而过,刹那间就不见了。 ( )
② 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灾区人民的疾苦。( )
③ 王老师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 ( )
3. 本学期我们学过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也学过描写神话故事的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请你写下来。注意写最漂亮的字哟!
二、学以致用。
4.在横线上填写本学期积累的名句。
(1)当小伙伴没有珍惜时间时,你会用“
”这句格言劝告他。
(2)当你漫步海边,望着远处的明月时,不禁会吟诵 “ ”这句诗。
(3)别看明明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其实是“张飞穿针 ”,班里的大事小情他都放在心上。
(4)当妹妹面对困难,希望别人代劳时,我会这样劝说她:“ 。”
5.按要求写句子。
(1)灵巧的燕子一转眼很快地掠过河面。(修改病句。)
(2)这正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不改变句子意思,换种说法。)
(3)例句:翠鸟蹬开苇杆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蒲公英在空中飘呀飘。
二、阅读训练场
(一)
青海湖是鸟的天下。每年五月,大批的鸟从南方飞来,于是小岛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鸟。一眼望去,岛上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一个,数也数不清。窝里巢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淡灰色的各种鸟蛋。一个月后,各种各样的毛茸茸的小鸟陆陆续续地破壳而出,这是鸟岛最热闹的季节。
1.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2.第二句写 多;第三句写 多;第四句写 多;第五句写 多。读完语段后,我知道鸟岛最热闹的时间是每年的 月份。
3.语段中有9个词语表达了“多”这一意思,请你找出5个,写下来。
(二)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摇曳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我爱家乡的银梨。
1. 仔细读短文,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 )的细雨 ( )的露珠
( )的绿叶 ( )的海洋
2. 我发现短文是按( )顺序来写银梨的,文中描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
(1) 形状: 。
(2)颜色:开始呈 ,后来 。
3.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第一自然段用了
( )这种修辞,使短文读起来很美。
4.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_____”上。
5.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用上这个词写句话。
( )
三、习作展示台
1.题目:我是一个 的孩子
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听话、懂事、坚强、勇敢、调皮……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把你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展示出来。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也从二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发现农村习作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挖掘用好农村生活素材,农村习作教学同样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从四季景色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景色美
陈鹤群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是个多彩的世界,它没有城市的冰冷与喧嚣,有的却是多彩与宁静。在对城市的向往中,农村独有的自然美景常常被忽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四季景色变化,观察农村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农村“春有百花、夏有凉风、秋有收获、冬有白雪”的四季之美,从四季景色中挖掘和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景色的兴趣,点燃学生热爱家乡的激情,写出家乡的四季景色之美。
例如,春天来了,带领同学们来到田野上、小河边、大山里,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特点,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句段,为写好春天的景色积累素材。
如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这样写家乡的春天:“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河边的小草变绿了,杨树光秃秃的枝头上开始有了指甲大小的嫩叶。桃花绽开了红彤彤的脸,柳树在春风中跳舞。山坡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绿油油的小草上,嵌着一滴滴清亮的露水,河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小鱼自由自在地游逛着……”
又如,秋天到了,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观察秋天带来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们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秋天?”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秋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在田野里找到了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果实!”“我在果园里找到了秋天,那鲜美的水果真诱人啊!”“我在大树上找到了秋天,瞧,那一片片树叶都变黄了,变红了,有的还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呢!”“我在我家小院里找到了秋天,那盛开的真让人赏心悦目!”……站立在瑟瑟的秋风中,嗅着花香与果实的芳甜,欣赏着黄的谷、红的叶、蓝的天,什么样美妙的秋季描绘不出来呢?
二、从农村土特产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物产美
除了对四季景色变化的观察与记录,对农村土特产的描写也是习作时可以发掘利用的空间。农村土特产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是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表现习作“个性化”的极好材料。在老师的引导观察下,学生们会发现这些土特产的可爱、可写之处,包括土特产的外貌特征,生产、制作过程,以及土特产的价值等。引导学生从农村土特产中挖掘习作素材,介绍家乡特产,写出家乡的物产美,抒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是大有可为的。例如: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老师就可引导学生寻找观察家乡的特有水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水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如有一位三年级的同学在仔细观察了家乡的橘子后,这样写自己家的橘子:“……金秋十月,橘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橘子的大小和拳头差不多。它的表皮先是绿色的,渐渐出现了一点黄色,甚至橘黄色,表皮也不那么平滑了。橘子熟透了,像一个个小灯笼,仿佛在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你不要看橘子的表皮不太好看,橘子瓣可好吃呢!只要你轻轻剥开它的皮,只见里面十几个‘橘瓣兄弟’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取下一瓣丢到嘴里,轻轻一咬,就觉得果汁四溢,那甜滋滋的味儿,会一直甜到心里。”设想如果该学生没有亲自去橘园,没有认真观察橘子树,没有亲口尝过橘子,他还能否写出这样水灵灵的文章来呢?农村土特产自有其独特之处,学生在观察、积累、描绘中不仅积累了习作素材,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从农事劳作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田间的劳动美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从农事劳作中挖掘习作素材。课余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养养鸡鸭、放放牛羊;农忙时节,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田野,帮父母播种、插秧、除草、施肥、割稻、打场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通过身体力行,感受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体会田间劳动的甘与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材料。只有生活充实了,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感情来,写下的习作也才会有血有肉,不会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内容空洞。
农村学生还有很多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打柴、烧蜂窝、放牛羊;下田割稻、挖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捡田螺;闲时烤薯、烧玉米、打弹子、游泳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四、从民风民俗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生活美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出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更强劲的生命力。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不仅有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婚娶丧葬、祭祖踏青、起居造屋、龙灯庙会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物阜民丰的美好心愿,蕴含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这些都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好的习作素材,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从节庆习俗中寻找积极向上的风俗人情、人迁、思想变化、新风俗风尚,积累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习作素材,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如有学生在《清明节》一文中写她同妈妈剪青做清明团子:“……清明节来临前好几天,妈妈就带着我到田野里去剪青。一棵棵青在春姑娘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神采奕奕,好像在跳着欢快的集体舞。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大半个钟头就剪了满满一篮。”这样,通过对农村风尚的挖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是一座宝库,真、善、美就在生活中。
篇9
1. “作业,怎一个苦字了得”。在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内心中最深的感受就是:做学生太辛苦了!当然,做学生的“苦”,就苦在作业的“多”和“累”上。单以语文作业为例,每个学期学生要做的作业,包括生字词的抄写、默写,句子、古诗的抄写、背诵、默写,课文的背诵,阅读练习,写作文。有些老师还会让学生另外用一本笔记本,又是练笔又是摘抄积累?这仅是一科语文作业而已。作业——让学生“怎一个苦字了得”!
2. “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些教师在“减负”的压力下,学生的作业量是减少了,但是作业的模式却依旧。目标要求不够明确,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机械练习太多,学生实际收益却并不多,长此以往,反而扼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时,作业——真的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二、设定恰当目标
面临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究竟想要通过作业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追求考试高分?不是。我们是想通过作业这个载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这个思想作指导,我们就要明确语文作业训练的目标。我们可以就学生的发展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即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三个目标互为递进又互相交叉。
三、优化设计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科应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
1. 凸显年段目标。例如,三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中的一些作业,目标都重点集中在检查字词以及熟悉课文内容上,对语段能力训练并没能体现出来。因此,布置作业要考虑作业是否能体现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针对《北大荒的秋天》,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采用总分的构段结构,通过对大豆、高粱、榛树等具体描写,运用了打比方、拟人手法,写出了原野热闹非凡。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来写写校园一角。
2. 努力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从而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这样的情境类作业,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和《九寨沟》时,可以让学生扮小记者或小导游来介绍景点风光,学生不仅喜闻,更是乐见。还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四、创新作业形式
1. 增添趣味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首先我们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作业本身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如,组织学生举行“我为笑脸添鼻子”、“如何让鸡蛋从三楼掉下而不会摔破”等活动,而后布置学生写一个片断。由于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了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且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做起这个作业来就跃跃欲试,得心应手。
篇10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1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号召大家: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看书,这样,就能多学到一些知识!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2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
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
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
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
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4一、调查时间: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小学______个学生
四、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中有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
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
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
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 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
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注意方法指导。
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
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5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小学生阅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图书调查报告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