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30 08:0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

篇1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也称智慧财产权,是指在产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该词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后来在18世纪由比利时著名的法学家皮卡弟进一步发展,1845年知识产权出现在美国马赛诸塞州巡回法院的专利判决书中,但是直到1967年在瑞典斯得哥尔摩签订《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之后,“知识产权”术语才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并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承认。对我国来说,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知识产权是指民事权利主体(公民、法人)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而享有的权利。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1.经济价值

知识产权包括了工业产权和版权(我国称为著作权),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知识产权是一种非物质资料,所以这种非物质经济本身是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可是根据2005年世界银行的《国别财富报告》显示,国家越富裕,自然资源在其资产中所占比率就越低,而无形资产所占比率越高。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可以给生产者提供创新激励,并通过将科技研发成果、人力资源等潜在优势转化成为受法律保护的现实优势,给创新者在创造的知识产品上建立排他性的权利。拿美国苹果公司为例,中国是苹果公司销售电子产品的很大一块市场,可是根据2012年一家媒体报导了iPhone的利润分配,苹果公司拿走了利润的58.5%,中国人仅仅拿走了利润的1.8%。由下图中所示的苹果公司在华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以及专利所涉的产品情况可知,在苹果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凭借着对核心知识产权的掌握,通过我国相关的法律对其权益进行保护,可以把在中国这个产品销售地的绝大部分的利润都据为己有。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附加的无形的经济价值往往能为公司带来巨额的财富。

2.贸易壁垒

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一种鼓励创新、鼓励进步的产物,是为了不让竞争对手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技术的一种措施,可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知识产权中隐性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跨国的生产经营中,利用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给我国企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比如美国根据《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的规定开展了337调查,也就是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发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侵犯了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其他的一些不公平竞争的行为,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337调查”涉及到了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多个行业多类产品,而且我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了遭遇美国“337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第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会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这意味着涉案产品将有可能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而且在已经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这对我国的出口量和贸易竞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从美国的角度而言却能够通过垄断先进的技术以及利用这样的条例来保护本国的产业的发展,提升面临进口多样化的市场冲击本国行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特殊性,也使其主要存在于一些科技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中,而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较慢或者保护不充分而被发达国家利用这样的条例隔离在外或者面临着天价的罚金。知识产权成为对外投资的先决条件之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FDI的实证研究;

3.我国还处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初期阶段

人类社会的第一步版权法诞生在1710年,由英国安妮女王公布的《Statute Of Anne》法令,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打下了基础。知识产权对于我国而言是个外来语,所以我国知识产权的建设也比较晚,而我国在1990年才颁布著作权法,2005年才成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小组,正式启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所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滞后于世界发展的,这也不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往来,容易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的位置。

篇2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培训;分层分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对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实现企业赢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于企业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成败。认识并把握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着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

一、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特征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企业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有侧重、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除具有企业培训的一般内涵,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培训的其他特殊性。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本身是无形的,其不具有外在形体,也不占据任何空间。这种无形性或称非物质性,使智力成果的显现和展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立足于营销创新,注重于企业的商标;有的企业立足于技术能力提升,注重于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进行细分。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具有全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遵循这些规律,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企业培训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培训工作的标准形式,包括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等有关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它决定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为企业培训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还有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培训模式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目标设计的。企业培训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系统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培训是系列连贯的步骤。咨询型模式强调咨询是培训者未来的工作方向,侧重于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培训实施问题[1]。

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很强,培训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常见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这一专项工作,选择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制订一个长效、持久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增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尤为重要。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由于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知识产权要求不同,因此对其实行培训教育亦应有所区别。

如,企业管理者只要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能重视和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应以知识产权意识培训为主[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以能力培训为主。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就是将员工划分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普通员工等不同岗位人群,根据岗位需求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分层培训就是根据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将培训分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将培训活动分为对普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全员培训、对创新能手和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骨干培训、对各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的专业培训。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总体分为意识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意识培训为普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树立和增强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最低培训课时,如对新进厂的员工,通过入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习惯。技能培训,提高研究人员对专利等技术信息的判读能力,对员工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培训,使之掌握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工具,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辅助工具运用培训,如TRIZE、专利地图等,使之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文件撰写等专利知识培训[3]。

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应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兼职培训师的制度,以满足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期需求,普通员工的意识培训应以企业内部培训师实施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以社会培训为主,如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主办的、以获得专利律师任职资格为目的培训等。

三、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的新实践——以总公司企业结构为例在现代企业结构中,总公司下设若干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公司结构较为常见。在这种公司结构下,由于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同,总公司设有综合的基础研发中心和统一负责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知识资产经营的部门。分、子公司、事业部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单元,知识产权创造是其知识产权管理重点,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在同一知识产权培训模式下,两者的培训内容有很大不同。

以笔者所在的梅钢公司为例,其是宝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知识产权培训的任务、目标、对象和宝钢公司就有很大不同。首先,子公司不负责知识资产经营,宝钢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已由起步阶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目的发展到知识产权资产经营阶段,以专利许可为代表的技术贸易等知识资产的收益在公司收益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总公司和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实现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这个核心而设置。总公司负责制订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对总公司、子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知识资产经营知识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宣传贯彻是总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是子公司的主要培训内容。

其次,总公司设立专门的知识资产部,对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负责,配有强大的知识资产管理团队,负责制订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全公司的知识资产分类规划,集中运营;而在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规模小。总公司知识资产部对子公司知识产权生产工作给予指导,检查技术创新指标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对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出评价。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工作重点是推进本单元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实现主动保护,落实好总公司的工作要求。因此,子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的性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培

训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如克里曼·斯通所言:“全世界所有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多年来,梅钢公司按照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如某一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总有一种神秘感,对自己完成的技术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总结申报成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持续参加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掌握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有了主动申报专利等自觉行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该技术人员已获得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其职务专利经公司对外许可交易后,不仅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个人也得到丰厚奖酬,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明星,公司成立了用其姓名命名的职工创新小组。他带领身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其个人和企业的同发展。比如,企业的某营销人员通过参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公司商标和产品的专利权有了深刻认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发现了1起假冒公司商标的侵权产品后立即向公司汇报。其后,公司根据营销人员提供的线索,采取相应法律行动,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总体上看,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逐年增加。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符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律。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技术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杰.对企业内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4):45-46.

篇3

论文关键词 高新技术 大中型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新构想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提高也呈现出喜人的趋势。而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等技术密集型大,中规模企业无疑为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但不容置疑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对其知识产权的管理,却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具体体现为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等等。而这些问题对于以技术创新为命脉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而言,势必会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轻则阻碍产品技术的转化与应用,重则危及企业的发展与“存亡”,甚至于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由此可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亟待进一步完善、改进与创新。

一、拜耳集团

拜耳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位居世界五百强之一,在全球设有350家分支机构,拥有超过12万名员工,其生产厂家几乎遍及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其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作物科学及高科技材料三大领域。该集团以创新发明在全球著称,有过很多重大发明,如阿司匹林、海洛因、美沙酮、百浪多息、芥子毒气、塔崩、环丙沙星、伐地那非、聚氨酯、聚碳酸酯、苏拉明(Suramin)、巴拉松及残杀威(Propoxur)等。知识产权运营及管理是该集团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一直都为拜耳高层所重视。

二、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4月,拜耳集团在德国成立了一知识产权公司——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集团内知识产权部门从法务部分离出来形成的独立的法律实体,不再附属于法务部门,而是处于一个与其平行的位阶,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其定位为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类公司,这点是与当今世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截然不同的。此公司负责拜耳集团内所有的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由之前拜耳集团内部所有负责专利,商标及著作权的人员集中构成。拜耳知识产权公司通过精简机构,优化运作经营流程,对该部分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进行独立的统一化管理。将知识产权部从法务部门独立出来,为拜耳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一)机构精简,规划统一,内部协调发展

在成立该知识产权公司之前,拜耳集团的知识产权事务分别由集团内医药保健、作物科学、高科技材料三大业务领域内各自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管理与策划,而这些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又分属于各自法务部门内的知识产权管理部。由于拜耳集团涉猎医药,保健,生物,材料诸多领域,各子业务单元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相关业务,使得集团整体呈现出知识产权机构冗杂,人员较多的缺陷。且由于三大子业务公司的知识产权事务实行分别负责制,各子业务公司内的知识产权律师均独立处理各自内部的知识产权事务,对集团内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几乎全然不知。加之“各自为政”,各子公司的知识产权人员没有经过统一集中的培训与教育,对相关标准亦难以达成一致,集团内部没有统一的、整体统筹性的知识产权战略,每个业务领域均只考虑自身的业务与利益。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子业务公司难以避免会发生冲突,如何解决才能对集团公司不造成损失?对集团利益的损失减小到最低?事实上,很难找到这种能完好平衡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而拜耳知识产权公司成立后,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该公司涵盖了拜耳集团所有知识产权事务,公司人员对各子公司的知识产权业务均已掌握,经过统一的教育培训,解决知识产权事务不会存在标准不一致,抑或是理念偏差等问题。且各子公司之间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冲突时,由作为第三方的拜耳知识产权公司处理,会制定出最为中立,对集团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减少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冲突,促进内部协调发展。无论对拜耳集团,还是对各子业务公司,由独立的知识产权公司处理相关事务都是一个最佳选择。

(二)工作高效准确

由于拜耳知识产权公司为一独立法律实体,不隶属于集团内任何一个子公司,所以该公司具有明显的中立性,在处理集团内部的知识产权事务与纠纷时,会更加地 中立,客观,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且由于该公司是由集团内所有从事知识产权业务的工作人员构成,并专门负责集团内部的知识产权事务,呈现出强烈的系统性与专一性,在此种情况下,人员分工会更加具体与明确,工作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三)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地位提升,工作热情增加

拜耳知识产权公司的设立不仅对拜耳集团产生了积极影响,对知识产权法律人员也不失为一个发展事业的契机。该公司目前已拥有近200名员工,其中专门负责专利的律师就有近100人,与拜耳集团在全球的相关数据(近390名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以及包含在内的180名负责专利与商标的律师)相比,这家独立的知识产权公司几乎集中了拜耳全球接近一半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

一般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往往受制于法务部,其地位及分量相较于独立的知识产权公司,会有明显的落差。知识产权公司独立后,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地位有所提升,其提出的专业化建议也更容易被参考和接受。作为一个良性循环,知识产权律师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并且,对于一个刚刚成立两年的,受制于一个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司而言,其生命力及发展前景是不言而喻的。该独立知识产权公司的职位对知识产权律师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四)靠近研发部门,双方合作紧密

拜耳知识产权公司分别设立在德国的孟海姆,柏林的舍纳费尔德,以及位于法兰克福南部的埃施博恩。之所以如此选址,拜耳集团是有其用意的,对该公司与集团研发部门的紧密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知识产权公司设在德国的三大办公地,均靠近集团的研发中心。比如,孟海姆位于拜耳作物研发中心、医药保健研发中心的附近,柏林有拜耳的医药公司,而勒沃库森有聚合物研发中心,由此可看出,拜耳知识产权公司办公地点优选为研发中心所在地,遵循此种原则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是以权利人科技创新的成果为载体的,其管理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往往与创新成果具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将办公地点设在研发地,使得知识产权公司与研发部门的合作更加紧密,直接,有助于更有效,准确地完成有关工作与任务。

三、我国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存不足

(一)对国内外知识产权转化相关制度和政策重视不够,宣传培训和信息共享机制欠缺

从制度层面看,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均出台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促制度和政策,但此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该种制度培训教育对于企业员工的重要性。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只对研发人员及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制度政策的培训与信息共享,却忽略了这些信息对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例如,市场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技术销售时,若其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规定,便极有可能被对方所欺骗,而损失己方利益,更有甚者,还可能造成泄漏商业技术秘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依靠科技创新存活发展的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政策规定培训与信息共享十分重要。

此外,由于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产品一般还销往海外,与国外具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对于有产品技术业务联系的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该类企业也应给予同样的重视,因为往往国外对于外来进口产品会有一定的壁垒,而这些贸易壁垒则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若企业对国外的政策规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势必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对于国外的 相关法规政策亦应对相关员工进行足够的培训教育与信息共享。

(二)单位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相关制度未成体系,科研成果转化激励不足

从知识产权转化相关制度的运行效果来看,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未形成体系,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转化机制的认识多停留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办法或类似文件阶段,相应的财务制度、奖励政策、孵化制度的建设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同时,知识产权转化的促进措施多集中于资金补贴,职称评定、针对专利实施的奖励政策、场所设施建设、保密协议限制等配套措施也尚未深入人心。对于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其激励程度相较国外的同类型企业,例如拜耳,也明显不足。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依赖于规范性文件、财务制度、奖励政策、孵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机结合,资金补贴,职称评定、针对专利实施的奖励政策、场所设施建设、保密协议限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成体系地运作;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高,依赖于建立强而有效的、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以激发企业科研人员的科研创造热情和促进转化知识产权的热情。

(三)缺乏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机构、及专、兼职人员

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都有负责知识产权事务的人员及机构,但这类机构及人员并不专门负责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事务,往往还“身兼他职”,企业内部缺乏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事务的专、兼职人员。就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而言,往往是设立在法务部门中,由法务部的工作人员兼负责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亦或是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在研发部门中,由相关研发人员或领导担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这两种做法都存在弊端。前者由于法务部门的人员往往是商法、国际法等法学专职人员,缺乏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对处理相关知识产权业务常常会出现偏差。后者由研发技术人员担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与思维,在处理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产权纠纷时,往往会由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匮乏而力不从心。而将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机构下设在其他部门中,使其缺乏相应的独立性,无法更好地完成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

(四)知识产权转化、专利申请等业务外包,成本高昂,成效不足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转化、专利申请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极为频繁和重要的一部分,而企业内部又缺乏专门负责此种业务的系统或机构,所以此类企业常常选择将此部分工作外包给外部的孵化器、专利机构或是从事此类业务的律所来负责。但这种做法成本较高,而且由于这种对外合作以合同为载体,对方常常仅完成合同文本上明确规定的义务,不会最大化地为该企业谋取最大利益。这种做法最终将导致成本高昂,但成效却不足的后果。

四、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新构想

根据上文对拜耳集团设立的拜耳 知识产权公司的分析,对我国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现存问题的阐述,可提出针对我国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新模式。考拜耳集团,我国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可根据自己所在领域的特色,建立适当规模的知识产权公司。

(一)人员配备

该公司仍受制于总公司,其人员应由各子业务单元内法务部下原来负责知识产权业务的人员集中构成,如果人员不足,可向外招聘相关专业人员,对于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亦可招聘一些专业人员作为兼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此外,该公司内的人员应有一部分人对国外知识产权业务较为熟悉,以促进该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营。对于该分离出来的独立的知识产权公司,企业应明确其独立法律实体的性质,这样便于其更加客观、中立地处理企业内部所有的知识产权业务。

(二)机构设置与业务培训

对于公司内部的所有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进行统一的培训与教育,使得公司所有业务人员在处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时能够标准一致,理念统一。此外,该知识产权公司应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特征,设立出详细的部门,机构,对企业内全部知识产权相关事务都做到分工明确,细化到人头。由于现阶段我国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对相关人员的法律政策规定培训与教育不足,在对该知识产权公司人员培训教育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领导决策层加强对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和政策的重视;(2)科研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对普通员工宣传、普及知识产权转化相关制度和政策;(3)重点培训科研成果转化专职(兼职)人员、中层领导干部、科研骨干,加深其对知识产权转化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了解;(4)建立公司内部有关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和政策信息更新与共享平台,实时更新与共享国家、地方即其他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信息。

此外,为了提高该知识产权公司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效率,应明确其与法务部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平行位阶关系,提高该部分人员的福利与待遇,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公司整体的处理业务效率得到提升,吸引更多有能力的知识产权律师及其他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加入到该新兴公司中去,使得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三)财政资金

既然新设立的知识产权公司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就应拥有独立可支配的财政资金。但该公司的资金从何而来?仅仅由企业总公司给付?这种做法仅适宜短期内公司的维持,并不能维持公司的长期运营。本文建议,该公司可通过与企业内部各子业务单位进行计费服务,来获取利润,用作自己的资本。虽然该公司受制于企业的总公司,服务于企业内部,但收费制并不与此矛盾。

篇4

为贯彻落实《合肥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意见》(合知〔20__〕8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为了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司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升竞争力,努力使公司成为合肥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二、主要内容

(一)成立组织。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江峰任组长,副总经理张俊生、何鸣任副组长的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办公室,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李光宇为办公室主任,配备专兼职人员办公,落实办公经费。

(二)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和奖励制度、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制度、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和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教育培训。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司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增强经营管理人员把知识产权制度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在员工中的普及率达到50,在决策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的普及率达到80;培训1名能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专兼职人员。

(四)文献资料收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公司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中外专利数据库,以建立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的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知识产权或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基础。要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在了解同类产品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市场状况,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动态的基础上,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包括专利转让和许可等)、专利保护等各个环节出发,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总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专利战略。公司要以专利战略的研究制定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包括商标、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种类的知识产权战略。

(五)专利申请和实施。要以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和实施为主要内容,抓好注册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计算机软件等的申请(登记)和实施工作,提升拥有和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增幅要达到20以上,专利实施率达到50以上。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__年1月至2月):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3月至5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做到制度、机构、人员和经费“四落实”;组织知识产权培训班。

第三阶段(6月至7月):建成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专利文献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工作。

第四阶段(8月至9月10日):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得到全面落实,试点示范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四、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公司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提供财力支持。为了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公司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专项资金用于在试点示范期间内的知识产权申请(登记)、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有关费用的支出。

(三)邀请专家,指导工作开展。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公司将邀请省市科技厅局的有关专家指导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适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帮助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协助建立和更新专利文献数据库,指导开展专利(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篇5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相关研究也较多,但专门针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还很少。本文从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商贸流通企业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两方面给出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商贸流通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问题提出

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21世纪最重要的主题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性质,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和无形资产,也是经济主体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目的是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

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内容纷纷写进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文件,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国家和地方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包括第一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各地方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的“正版正货”等活动。三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跨专业、跨区域合作,集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始形成。四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强化专业行政执法,加强部门协作,提高执法效率。

商贸流通业是指在第三产业中发挥流通功能,以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为经营内容的营利性事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佣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会展、典当以及相关信息业等。商贸流通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加速国民经济循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一环。如果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得力,一方面可以给生产商以安全感,吸引大批供货商,产生凝聚众多知名品牌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信任感,吸引广大消费者,产生放心消费、诚信兴商的巨大品牌效应。从这个意义上,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比生产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直接、更现实、更有力、更重要。

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江苏省2007年对全省首批240家“正版正货”承诺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有77家,占调查总数的32%;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有98家,占调查总数的41%;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教育的有106家,占调查总数的44%;建立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有67家,占调查总数的28%。现实生活中,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屡见不鲜。

案例一:2007年,世界知名运动品牌“PUMA”公司在上海市大润发超市康桥店发现有假冒其品牌的运动鞋销售,将大润发超市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决大润发康桥店停止侵权,登报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0万元。

案例二:2004年,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将上海虹口华联吉买盛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华联吉买盛销售假冒派克笔。该案经审理,判决华联吉买盛立即停止对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的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5000元。

案例三:2005年,普拉达有限公司将北京秀水街服装市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秀水街市场内摊位销售假冒普拉达的皮包。该案经审理,判决秀水街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普拉达的注册商标权,并赔偿普拉达公司经济损失1万元。

案例四:2009年百年老字号全聚德公司将北京富兰克餐饮有限公司、北京秀水街市场有限公司、北京新雅宏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并告上法庭,案由是“全聚德秀水店”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全聚德”企业名称、驰名商标及其持有的装饰装潢,非法使用全聚德所有的锅炉及底柜,构成了对全聚德公司的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

从以上案例能看出商贸流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处于被动性、临时性和随意性状态,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商贸流通企业纠纷多表现在采购、销售领域,采购中的知识产权工作没做好,与商品供应方的知识产权权责未明确,同时自身对从订货、进货、上柜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审查监管不力。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我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思想上不重视知识产权,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知识产权工作的缺失。

知识产权工作制度不健全。我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乏合格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相应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职责未落实。

采购环节知识产权审查不力。采购活动对商贸流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根据市场需求,考虑商品质量、价格等因素外,对于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审查被很多商贸流通企业所忽视。供货方能否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也应是考虑是否采购该商品的重要依据。

销售环节知识产权审查不力。销售活动前,对采购回来的商品未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对可能存在的销售风险及连带责任估计不足,在商品上柜销售时极易发生侵权纠纷。

企业合同知识产权审查不力。在企业与供货商签署的合同中知识产权审查不力,缺乏有关知识产权权责条款或者权责模糊,给自身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带来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缺乏知识产权纠纷应诉机制。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商贸流通企业往往仓促、被动应诉,缺乏常规的知识产权纠纷应诉机制。

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商贸流通企业角度

对于商贸流通企业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商贸流通企业领导、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广大职工不同对象,选择知识产权常识、商贸流通企业知识产权形势、国内外商贸流通企业案例等内容,采用知识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提高企业领导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知识产权普及意识。

2.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起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并应当建立书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助企业制定专利商品名册和日常工作台帐,做好本单位专利商品的日常监管和自查自纠工作。

3.做好知识产权的过程管理:

研发。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登记版权,重视企业商标特别是服务类商标的注册与保护,积极参与创建著名、驰名商标的活动。商贸流通企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流通环节,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将创新成果产权化。

采购。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建立进货确认制度,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备案,对知识产权商品进货时检验知识产权标记是否规范、有效知识产权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对具有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商品登记造册,对涉及版权的商品进行甄别,建立“知识产权商品数据库”,做好商品的知识产权信息记录,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原产地标志等,并做好收集、保管、核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生产。商贸流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生产产品或为客户提供服务涉及商业秘密时,应与内部员工或外部单位签订保密协定、竞业禁止协议等,并在现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特别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尤其要注意对其特色食品及配方的保护,宜采用商业秘密的形式。

销售。商贸流通企业在销售前,应对商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在销售过程中,应定期对销售的知识产权商品进行文献检索,跟踪检查知识产权商品的法律状态,发现知识产权商品涉及的专利权被撤销、无效等情况时,应及时与供货商联系,消除知识产权标记。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手段帮助消费者查询商品的相关知识产权信息。

4.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商贸流通企业在与供货商签订合同的相关条款中明确知识产权侵权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避自身商品销售中所涉知识产权侵权连带风险。

5.建立知识产权核查、应诉机制。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举报和投诉制度,接受公众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的举报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投诉,遇有商品遭侵权投诉时,应立即组织核查并采取临时撤柜、停售等措施,及时向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报告,请求处理。商贸流通企业应制订知识产权侵权应对方案,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及时与供货商取得联系,要求给予答复或者自行分析构成侵权的可能性,在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做好纠纷解决工作。同时,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老字号和持有著名、驰名商标的商贸流通企业应建立起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市场上发现侵犯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时候,及时报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查证,维护企业利益。

6.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参与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正版正货”企业,著名、驰名商标等工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服务于企业管理。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中,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工作中。比如药品经销企业应考虑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体系。

(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角度

对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说,为商贸流通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应是其工作的重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宣传。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包括举办讲座、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等。大力普及和推广知识产权文化,促进“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形成。

2.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检查。通过听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汇报,查看相关工作台帐,抽查商品知识产权标注等手段,对企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征求企业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建议。

3.整顿市场,大力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流通领域的假冒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对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和超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严防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严肃查处各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针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及大规模侵权、盗版行为,有计划、有重点的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4.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试点、“正版正货”承诺等活动,激发商贸流通企业诚实守信意识,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恒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DB32/T 1204-2008

2.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中国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精选(一)[D].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篇6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而知识产权作为知识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和法律依据,不仅成了企业保护创新成果、获取利益、赢得领先地位的竞争利器,而且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纷纷通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持其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为了增强科技竞争力,我国积极推进专利制度的规范化,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基础性作用,效果颇为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37.7万件,同比增长15.9%;授权3种专利共计131.3万件,同比增长4.6%。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0.6%;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7.9万件,占国内总量的54.9%,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

随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国内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的保护、专利布局日趋规模化、系统化。企业如何有序、规范地管理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比较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专利意识淡薄、缺少主动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少战略规划等的种种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薄弱

国内大多数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强,没有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人员,缺少专业人可以把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后无人管理,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把企业的实践和专利的运用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服务。

(2)专利申请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工作往往与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工作相独立,与其考核和业绩均没有直接关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激发其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造成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后果,我国企业将会被外资公司不断高筑的技术壁垒所包围,最后沦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许多企业不知道对专利相关方面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许多企业成果只申请了中国专利而造成技术流失,这样还很容易导致陷入专利的“雷区”,做出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不仅要支付高额赔偿,更甚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举一个例子来说,深圳市某厂的产品属荷兰菲利浦公司在中国获权的专利保护范围,被诉侵权,不但自行销毁了模具和侵权产品,还要支付巨额赔款。

(4)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我国企业很少有常设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大多数是通过法律顾问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时才会想到请相关的法律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这样就造成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缺乏应急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从而对企业自身造成诸多损失。

(5)不利的外部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我国1980年才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部《专利法》。虽然目前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过一些调整,但是,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版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本身的不合理性现象。例如,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专利费用过高,这样容易造成大家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民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市场上盗版横行,低廉的价格优势很受欢迎,使正版产品处于不利地位。

三、解决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落后的知识产权管理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知识产权现状急需改变,企业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大致分为4类:(1)集中管理模式,如美国的 IBM 公司 ;(2)分散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3)行列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佳能公司;(4)集中+分散模式,如中兴通讯公司。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1)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科技企业在利用法律环境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建立奖励制度,鼓励知识产权申报,将其收益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当中,调动员工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2)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责任,与员工签定知识产权相关协议,做到责任到人;(3)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指派专门的部门负责;(4)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以制度为依据勉励员工;(5)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员工能力、研发水平和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合理激励;(6)规范技术转让与引进合同管理。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以制度、系统与考核作为实施的保障,建立起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知识产权工作渗透到公司经营的研发、采购、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公司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公开、易于检索和分析。

(2)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机制

我国企业应该转变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思想,应实现从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资本为第一资源向知识为第一资源转变;从市场价格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从以管理人、财、物为主向管理知识和技术转变;从追求产品数量和质量,向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的战略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加大企业产品存在的附加值和科技值。

(3)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才能起到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日本企业普遍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日立公司对专利转让和引进谈判非常重视,每次谈判,日立公司都会由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律师、专利人和知识产权本部负责专利沟通管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一个最佳的团队出席谈判会。同时日本公司非常重视对内部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培训。日立公司会不定期的在公司内部开课,供知识产权人员进修。

(4)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发挥政府职能

篇7

【关键词】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DF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代经济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经营资源和竞争资源,也是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领导将知识产权战略看成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策略,让这些无形资源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需要通过对知识产权的精心培育与管理,才能将知识产权与企业业务联系到一起,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协调、策划、组织以及利用的行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国内与国外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比较

众所周知,西方企业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专利技术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相比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知识产权起步较晚,因此重视度还不够。直到国家提出了对知识产权的战略,才使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意识有了提高,但还仅仅局限于少部分大规模集团公司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仍有一些明显问题,因此提早进行问题分析,找出解决对策,将更有利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

WTO是由“知识产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三大支柱来支撑的。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爆发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国外跨国公司正在使用知识产权作为利器,限制中国企业向中高端产品发展,将我们压制于他们手下,压缩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申请量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国外在中国申请专利注册大约占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70%以上。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企业正在开拓国际资源,希望将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之时,我们的国内开发已经遇到了障碍。“当我们进行产业准备时,他们就来申请专利;当我们的市场已形成相当规模时,他们的专利申请量已很大了;我们要搞国产化、技术开发时,他们的专利已被授权,而且对我们的技术开发形成了技术壁垒。”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的产业面临着起步难,进步难,迈向国际化更加难的不利境地。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公司抓准了时机,想通过转让专利许可来获取高额的专利提成费。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将会为当初漠视知识产权问题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围绕知识产权进行的竞争,将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高级形式。然而,对知识产权的占有、保护以及很好的利用知识产权所形成的技术壁垒,无疑成为现代中国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不完善。目前,我国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并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企业并不多,或者有些企业由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代而行之,这样一“代”难免就将原本应加强重视的知识产权工作沦落成了走马观花的形式工作。放眼国外,日立公司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达300多人;美国的IBM公司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简称IPL)对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专门管理。在美国本土的2个基础研究所和28个开发研究所即设有21个IPL。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远无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对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思想和意识极其缺乏。我国诸多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限制于一般性的管理工作上,例如开发项目管理、申请项目管理、合伙项目管理等。而没有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审视知识产权的经营策略,从而利用知识产权获得更大利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潜在功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研发、生产、营销形成良性的互动,实行有效的运营。

3.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不强,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一些旧思想旧观念的企业仍存在“重成果、重奖励、轻专利、轻保护”的现象,严重缺乏产权化意识,有大量的创新思想,创新成果,但没有受到法律保护最终沦为社会公共财富,到时后悔莫及。因此企业应明确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公司的整个战略,建立成专利、商标、版权以及商业机密等。重大技术成果不能只申请中国专利,因为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一项发明只在中国申请专利,那么它在其他国家将不受任何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在别国任何人都可无偿使用这份共同财富。

五、完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深,中国市场正趋向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化,我国加入WTO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因此我国企业就不得不置身于一个全球性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丰富,并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因此我国企业势必不好应对。面临着外国专利垄断之势,我国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做大做强,未雨绸缪,培养核心竞争力,尽快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传播、转化和运营能力,师夷长技以制夷。针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

1.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建设是设立总目标,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各要素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首先,建立专门的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极为有必要的。负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实施的部门便是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我国企业根据自己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状况建立具有: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缴费;专利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谈判;纠纷处理以及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等职责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其次,需要聘请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并培养自己公司的人才。知识产权管理需要的是多方面的高层次符合型人才,因其涉及法律、管理、经济、信息经济学等多重知识,因此不可随意由外行人员代替,这方面要谨慎聘请。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技术创新不能单独发挥作用,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与之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知识密集型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和知识要素的主体,也需要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对于我国加强科技成果创新、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融合都有重要作用。

1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内涵

“知识产权成就转化”和“知识产权”的内涵是一种渐进的关系。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力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目前,由于司法制度不同,许多国家对知识产权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各种定义所表达的基本含义是“产权人享有的知识产权,是他们创造的知识产权”。从该文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是公民权利,被统称为源于创造性知识成果和工商业标志的权利。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及相关权、专利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商标权、科学发现等[1]。如今,随着科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真实和虚拟的知识产权成果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计算机程序、生物工程技术、基因技术、植物新品种等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是指将现有的“创造性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在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管理系统通常被系统地概括在知识密集型公司、技术部门或密集型公司的知识产权体系或研发体系中,对知识进行特殊管理。知识密集型公司将加强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与从研发到实用性和促进的一系列过程相关的知识产权转换的相关系统,促进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战略[2],具体如图1所示。

2管理具体技术方法方面的创新

在管理思想方面,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转化等有关知识产权从研发到实用再到推广的一系列过程的重视程度[3]。管理具体技术方法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的关键动力、创新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创新驱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这3个方面,具体情况见图2。

2.1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的关键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要想大大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还必须把握关键,促进技术创新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良性互动。对研究经费的投入和对新技术的投入是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动力来源[4]。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树立基本的主体意识就是企业主题意识。要通过自筹等方式,增加科研投入,实现技术创新突破,反馈生产部门,增强内部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2.2创新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创新和转化能力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最后体现。除了关注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外,还应注重技术创新资源的生产转化率,即技术创新的“质量”。创新的生产转化率或成就转化率比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更重要。它与企业利用技术创新资源的实际效率有关,直接决定了企业科研投入的成果和有效性。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创新,才能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抢占主导地位。在产品开发和升级、创新想法和行动中使用知识产权[5]。不要让公司的创新保持在研究水平,必须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将其转化为市场所需的元素或产品,并真正实现研究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在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创新赢得机遇。

2.3创新驱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由于现代技术对企业的巨大作用,企业应成为现代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技术和制度变革,可以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只有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突破技术垄断和各种限制,提升竞争力。但是只有知识产权是不够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市场所需的元素或产品是公司的最终目标,当前的企业创新不是企业竞争力和绩效的主要来源[6]。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自主权和内在活力。支持制造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推动知识因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力。

3企业管理创新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关系

3.1企业管理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企业管理创新是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温床,为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供了动力和机会,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取决于公司的创新主题,公司的自主创新活动是通过内部驱动程序和外部驱动程序共同进行的,公司的自主创新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经济行为。确定业务创新计划的必要内容,业务管理包括一系列活动,例如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生产、销售和售后过程中,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公司将这些需求作为目标,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开发将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并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

3.2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反映企业管理水平

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变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水平。转化知识产权成果的能力是评估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公司管理则是转换知识产权成果的动力和手段。当前,我国转化知识产权成果的能力薄弱。知识产权很多,但是转化效率很低,这方面反映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专利与实际生产和公司客户需求的集成度较低,还反映了中国公司转化知识产权成果的能力薄弱。在创新策略中,只强调创新而忽略了实用性,因此,企业应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创新与制造相结合,在业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创新理念,真正依靠创新来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在当今社会,新技术不断释放着新的生产能量,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创新时代。在创新的推动下,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正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引擎。同时,这也是当今社会对公司的要求,为了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必须创新业务管理并增强业务管理的能力,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运营的科研机构相比,这些科研机构还应该将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应用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管理中,与大学和政府有关联的大多数知识密集型公司并非以谋取利润来领导科学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政治定位、科学进步、社会发展以及其他相对宏观和学术目的。在这种目标导向下,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不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我国大学和政府附属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现状并不乐观。引入创新的业务管理概念,促进研究机构,管理系统的创新以及特定技术方法的管理对于与大学和政府有关联的知识密集型公司也非常重要,并且在促进转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篇9

十余年前,知识产权在中国刚刚起步,知识产权管理软件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彼速的创始人却高瞻远瞩,意识到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技术含量居高的工作,知识产权是一个朝阳领域,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行业也一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彼速于2002年注册成立,十余年来,立足于中国本土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市场对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和服务产品的大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一直潜心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为用户提供一流的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先后成功研发出“协同空间”、“专利之星”、“商标之星”、“彼速星合”、“专利搜索引擎”、“专利数据中心”等一系列软件产品,这些专业产品已被来自国内外的多家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收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良好口碑,并赢得了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的荣誉。

为拓展公司的业务和影响力,彼速以北京为中心,在上海、广州、多伦多分别设有子公司,拥有精通知识产权管理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团队,以此为依托,构建了覆盖全国和海外市场的高水平服务体系和网络。

彼速一直行走在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的前列,经过了十余年的积累和沉淀,2014年的彼速可谓是突飞猛进,硕果累累。以“专业服务,诚信负责;共同进步,不断创新”的价值观为信条,密切关注大数据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彼速2014年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第一,IPS+:专为大型的机构业务管理打造高端高效协同的办公平台。全面管理专利、商标、域名、版权、法务等业务,产品化与定制化相结合,满足不同机构的需要,并支持移动办公,微信、邮件配合,无缝对接官方的专利和商标电子申请,为知识产权机构的管理提供自动化和批量化的高效服务;

第二,科园智通:科技园区、政府部门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平台。科园智通是为科技园区、地方政府部门管理下属企业的知识产权、提供预警等服务,对区域内知识产权数据进行自动统计与分析,实现园区、政府与企业进行信息互动;

第三,彼速星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彼速星合是一个高效、安全的创新协同平台,可靠、便捷的机构协作通道,知识产权申请及事务管理专家,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决策支持工具,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有效实现企业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的集约化精细管理;

第四,彼速云:中国首个以知识产权在线管理与服务为核心的网站平台。基于对知识产权管理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依托云计算、商业智能等主流技术,彼速推出面向机构、企业和政府的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云服务平台,包括企业IP管理云服务、IP业务管理云服务、IP政务云服务和公共服务交互协同,为机构、企业和政府提供高效、安全的业务协同、公司管理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统计和分析。

篇10

团队建立时间:2010年

团队人数 13人

团队介绍

1.专利方面

国内外专利及专利申请共计637项(发明437项),其中中国464项、美国51项、欧洲25项、日本20项、韩国21项、中国台湾23项、PCT申请108项(目前有42项已通过PCT进入欧、美、日、韩等国家,33件待进入国家)。

获得授权的专利306项,其中中国272项(发明专利124项)、美国21项、中国台湾1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韩国1项。

2.商标方面

商标申请总计127件,其中国内101、国外26;已核准注册59件:其中国内36件、国外23件。

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方面

软件著作权7件,均已取得证书。

知识产权管理成效

光峰光电知识产权工作主要分成以下几大模块:申报、维护、情报、运营、支持及战略规划管理,部门人员配置按照各个模块的基础工作内容分为规划管理组、挖掘申报组、答辩维护组、情报组、专利运营组及流程支持组。知识产权部门各个组的工作构建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公司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光峰光电知识产权团队针对公司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包括:

1.专利地图与专利预警

根据公司所处的行业,划分竞争对手及竞争对手在产业链上的分布,对公司产品进行类别划分以及类别下的技术分支划分,对竞争对手分布和技术分布进行专利检索和调查分析,完成行业专利技术地图的绘制工作,为公司技术研发及市场决策提供专业的支持工作。

近两年来,跟进的竞争对手公司已有40多家,查阅的专利上万篇。针对上述检索和调查结果定期做更新,并进行相应的专利解读和分析,向研发及市场反馈专利预警报告。

另外,随时更新行业内各公司和技术发展动态,结合专利更新情况,制定知识产权内刊,在公司内部,给研发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市场和专利信息。

2.平台项目专利调查

建立平台项目专利调查流程,制定标准输出文档,参与整个平台项目的立项、预研、开发、样机设计、小批量试制、批量生产的全过程,全程对研发进度进行跟踪,完成各阶段的专利分析文件输出,包括:(1)专利调查报告,(2)专利技术树绘制,(3)专利挖掘与布局,(4)技术方案新颖性创造性评判,(5)专利保护策略评审,(6)专利撰写与审核,(7)供应商保密协议签订,(8)产品侵权风险评估等。

尤其,针对每个平台项目,由知识产权部专人跟进,负责该平台项目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相关事宜,深入到研发团队中,能充分地协助到研发在该平台项目上的研发成果转化。

3.专利多层次保护

根据不同的专利技术及市场布局,实施不同的专利保护策略,包括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国际专利申请等。

截止至2015年11月1日,公司国内外专利及专利申请共计637项(发明437项),其中中国464项、美国51项、欧洲25项、日本20项、韩国21项、中国台湾23项、PCT申请108项(目前有42项已通过PCT进入欧、美、日、韩等国家,33件待进入国家)。获得授权的专利306项,其中中国272项(发明专利124项)、美国21项、中国台湾1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韩国1项。

4.专利运营管理

一方面,积极配合公司技术研发及产品设计,推动公司专利的自行实施,形成一套创、研、产、销一条龙的专利技术运用机制,对于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专利技术,目前大部分都已运用到公司激光电视、教育投影机、工程投影机、拼墙、微投、舞台灯等产品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回报;另一方面,根据公司不同的项目、产品、发展方向及动态,从专利运营的角度出发,对公司专利进行等级划分及应用前景评估等。

5.商标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

主动引导公司各相关部门,系统地围绕公司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积极进行商标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具体包括:商标评审、商标注册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商标正确使用、商标续展评估等。

二、制度建设及条件保障和执行情况

为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光峰光电知识产权部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包括:

1.《专利管理规定》:以制度化形式对公司范围内的所有专利相关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和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公司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2.《专利申请评审办法》:以制度化形式规范专利相关活动尤其是技术交底书提交、专利申请文件撰写、PCT申请及国内外专利申请各环节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

3.《专利调查办法》:以制度化形式规范除针对技术交底书所进行的专利检索以外的、需要知识产权部提供国内外专利检索来获知所需信息的事项的规范性、有序性。

4.《专利奖励办法》:公司以明文形式制定了专利激励制度,以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

5.《商标管理制度》:以制度化形式对商标申请注册、续展、转让、使用、印刷、价值评估和保护等方面进行管理。

更为重要的,在知识产权部持续地宣传、推动和引导下,公司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发明创新氛围,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知识产权对公司的重要性,同时都以能够为公司创造知识产权财富感到自豪。体系建设作保证。

知识产权维权成果

一、至2015年,共提出了2起专利侵权诉讼,2项涉案专利经无效程序均被维持。

该2项专利侵权诉讼,成功延滞了国外某公司多个型号激光投影机在中国上市的时机,为我司激光投影机成功推向市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预计后续诉讼,该两件专利将为我司带来可观赔偿。

二、至2015年,成功无效了某日本公司的2件发明专利。

三、至2015年,对复制我司技术的专利申请及专利,提出公众意见及无效宣告请求50余件,有效保护了我司独创专利技术,避免被模仿者混淆的宣传的可能。

专业文章/著作/课题完成情况

深圳市知识产权分析预警“激光投影机知识产权分析预警”公共服务项目(2015年),该项目以全球的激光投影机专利文献为基础数据,开展激光投影机知识产权分析预警,进行系统的专利收集,并在所收集的专利数据的基础上,对激光投影机的专利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统计,制作专利地图,分析激光投影机专利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布局、区域布局、主要专利权人、重要专利等,制定现有技术保护策略、占领先机的技术研发及市场竞争战略,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正确的研发方向的风向标。该项目以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激光投影领域的研究技术实力为背景,通过内部富有实战经验的知识产权团队的专业的知识产权分析,开展适合深圳市及国内激光投影机相关产业需求的知识产权分析预警。该项目在光峰光电知识产权部的主导下目前正有序地开展实施中。

主要获奖情况

公司获得“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已公示)

公司两件发明专利获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已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