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功效与作用范文
时间:2023-03-31 13:1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艾叶功效与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艾叶泡脚可以达到很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缓解足部的发凉、麻木等,它还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比如皮肤瘙痒,湿疹。
2、艾叶还可以有效的治疗口腔溃疡牙周炎,喉咙痛,中耳炎等。艾叶可以温暖血液,有效的缓解疼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艾”除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作用。用“艾”作主料制作的“艾叶蛋”“、艾叶汤”、“艾叶酒”等对各种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之品[3]。其常用食疗方如下:
1.1艾叶蛋汤:生艾叶15g、鸡蛋2个,将艾叶浓煎取汁打入鸡蛋汤,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服30日。此方具有养血安胎功效,对孕期出血,习惯性流产者均有很好疗效。
1.2艾叶生姜熄鸡蛋:艾叶15g、生姜25g、鸡蛋2个,将以上三味加水适量共煮,待鸡蛋熟后剥去壳,用针扎一些小眼,再放入原汁中煨煮片刻,汤汁饮用,蛋食用,每日1次。此方有温经止血,散寒安胎的作用。主治妇女崩漏及胎动不安及习惯性流产等病症。
1.3艾叶鸡冠花酒:艾叶15g、红鸡冠花5g、川芎3g,将三味药切细,用黄酒500ml浸泡两周后,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5~20ml。此方有活血化瘀,解郁止痛之功。主治妇女产后气血不和,肝郁不舒两胁胀痛、腹痛、胸闷、嗳气等病症,本方亦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1.4陈艾当归羊肉汤:艾叶10g、当归8g、肉桂5g、羊肉250g(切块),将艾叶、当归、肉桂先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再将羊肉放入药汁中加入生姜、胡椒、味精一同煮至烂熟即饮汤食肉,每日1次。此方有调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妇女经寒不调,小腹冷痛、宫寒不孕、白带过多等病症。
1.5艾胶地黄饮:艾叶12g、阿胶12g、当归8g、生地12g、侧柏叶12g,先将艾叶、当归、生地、侧柏叶水煎取汁,趁热将阿胶放入融化即可饮用,每日2次。此方有调经止血、温阳镇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过多、痛经、妊娠出血、崩漏吐血下血等病症。
1.6陈艾罗布麻叶茶:艾叶15g、罗布麻叶6g、山楂6g、五味子5g,将以上四味药置茶壶中加入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此方有清热养血、清肝名目、降脂降压之功效,适用于各类型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
1.7“艾”外用也有很好的疗效,艾叶煎汤外洗可治疗皮肤湿疹瘙痒,用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可治疗平常疣。
2“艾”在中医灸疗法中的应用
2.1中医“灸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其以“艾”作为灸料应用于临床,在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明确的记述。以艾绒制成的艾条,配合人体穴位灸疗有温通气血,活血通络,补虚冷祛寒气,逐瘀而生新的作用。临床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高血压、低血压、半身不遂、肝脏病、心脏病、肾脏病、妇科病等”。
篇3
青色养生:艾叶 夏季天气炎热,蛇虫毒蚊较多,而艾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且还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保健功效,帮助人们增强正气。大家可以采用艾叶熏蒸居室的方法杀灭空气中的病菌,达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目的。按照每平方米0.1克的量来准备艾叶,并集中在一阻燃容器中,先取少量点燃,然后再将其余大量艾叶盖在火苗上,使其浓烟慢慢弥漫房间,每周1次。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叶熏蒸散发出的桉油素、蒿醇、芳樟醇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用艾叶乌梅汤泡澡对缓解肢体疼痛也有很好效果。取艾叶60克、乌梅10枚、一大锅水,一起煮30分钟。将煮好的艾叶水倒入浴盆中,兑入适量的凉水,然后泡澡,每次大约20分钟。艾叶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两者合用,对防治关节炎,寒湿侵袭所致的周身酸楚、肌肉疼痛麻木等,都有较好治疗效果。
赤色养生:红苋菜 红苋菜营养丰富,其铁、钙的含量比菠菜还高,是蔬菜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红苋菜中不含草酸,不需焯水,钙、铁也很容易被吸收。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及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还能防止肌肉痉挛。丰富的铁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功能。需要提醒的是,红苋菜毕竟性味偏于寒凉,平素脾胃虚寒、易腹泻的人不宜多食,而且最好是搭配温热的大蒜或者生姜一起食用。而且据古人记载,红苋菜忌与甲鱼、龟肉同食。
白色养生:莲子 古代医家认为,“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肉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补脾、益肾等作用。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叫莲子心,味苦,有清热、固精、安神、交通心肾之效。二者可分别入药,但食疗养生时最好一起食用,一补一泻,浑然天成。夏季湿热并存,湿热困脾,导致食量减少、腹胀、四肢无力等脾虚湿滞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溏泻、浮肿等。夏季与五脏之中“心”相应。汗为心之液,如果在夏季出汗多,还觉得心慌、气短、乏力、脉搏无力,这都是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的缘故。莲有补益心脾、扶正止汗的作用;莲心又能清心养阴,是再好不过的搭配。带心莲子40克,去皮鲜山药50克,粳米50克。将莲子、粳米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稠烂。山药切丁,放入粥中煮10分钟,加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本粥具有养心安神、补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气阴两虚引发的心悸怔忡、多汗乏力、食少倦怠。
篇4
[关键词] 广西;五月艾;细叶艾;挥发油;GC-MS
[中图分类号] R2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23-0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indica, Artemisia feddei and Artemisia argyi in Guangxi Province
WU Huai-en, LI Yao-hua, WEI Zhi-ying, LIANG Hai-yan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5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feddei in Guangxi Provi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Artemisia argyi. Methods: The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Artemisia indica,Artemisia feddei and Artemisia argyi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Results: The yield rate of the collected volatile oil of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feddei was 0.32%, 0.29%, respectively.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m were as follows: Eucalyptol, Camphor, Borneol, Terpineol, Cubebene, Caryophyllene, Caryophyllene oxide, Germacrene D, etc,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 argyi. But 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medicinal materials. Longiverbenone with high content in Artemisia feddei was can not be detected in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argyi. Conclusion: It can be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air use of Artemisia indica and Artemisia feddei of Guangxi.
[Key words] Guangxi; Artemisia indica; Artemisia feddei; Volatile oil; GC-MS
五月艾为菊科植物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微温,味辛、微苦,归脾、肝、肾经,具有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偏头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风湿痹痛、疟疾、痛肿、疥癣、皮肤瘙痒等症[1]。细叶艾为菊科植物细叶艾Artemisia fedde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2]。药典收载的艾叶系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性温,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3]。三种药材中五月艾与艾叶的性、味、功效较为相近,并且五月艾在广西的野生资源较为丰富,多作艾叶入药。细叶艾药材性状则与五月艾相似而易与五月艾混淆。艾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含量约为0.75%[4]。目前尚未见有对五月艾与细叶艾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报道。本文选择广西产五月艾与细叶艾药材,运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艾叶挥发油进行对比研究,以便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Agilent 6890/5973气相-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HP-5MS毛细管柱(30 mm×0.25 mm×0.25 μm),METTLER AE100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LG16-W高速微量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1.2试药
艾叶(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五月艾、细叶艾(均采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经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刘寿养副教授鉴定分别为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细叶艾Artemisia fedde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无水硫酸钠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
将艾叶、五月艾及细叶艾药材粉碎后,分别称取粉末100 g,按《中国药典》附录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结果见表1。
表1 艾叶、五月艾及细叶艾的挥发油得率
2.2GC-MS分析条件
2.2.1气相色谱条件载气为氦气(99.99%),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0.5 μl;分流比为100∶1;进样口温度250℃;程序升温为70~230 ℃,70℃保持3 min,以5 ℃/min升至95℃,保持4 min,以10 ℃/min升至130℃,保持10 min,以3 ℃/min升至150℃,保持3 min,再以10 ℃/min升至终止温度230℃,保持3 min。
2.2.2质谱条件质谱接口温度280℃,电离方式为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加速电压1 247 eV,扫描范围45~550 amu,扫描间歇每秒2.94次,溶剂延时3 mi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挥发油成分比较
将总离子流图中各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通过HP6890/5973(N)化学工作站Wiley275、NIST02.L、NIST98.L标准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分析,共鉴定出60个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定量法计算各组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2。2.4挥发油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分析
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及平喘作用的桉油精在艾叶中含量为16.68%,在五月艾和细叶艾中的含量分别为1.46%、0.25%;具有杀菌作用的樟脑在五月艾、细叶艾中的含量分别为8.05%、0.87%;具有止痛和消肿作用的龙脑在艾叶中含量为9.95%,在五月艾中含量为12.60%;具有止咳、解热和抑菌作用的松油醇在艾叶中含量为2.95%,在五月艾和细叶艾中含量分别为1.11%、0.21%;具有抗菌作用的α-荜澄茄油烯和大根香叶烯D在艾叶中含量分别为0.27%、2.49%,在五月艾中含量分别为0.82%、9.99%,在细叶艾中分别为0.43%、2.98%;具有平喘作用及抗菌活性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在艾叶中含量为20.87%,在五月艾中和细叶艾中含量分别为22.46%、14.10%;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醒脑等作用的长叶马鞭烯酮在细叶艾中为39.71%。结果见图1。
图1 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及艾叶挥发油中药效成分的含量
3讨论
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和艾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2%、0.29%和0.50%。由于挥发油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挥发油的颜色有一定差别。
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和艾叶挥发油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荜澄茄油烯、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大根香叶烯D等药效成分,但各成分在不同药材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别;此外,广西产细叶艾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长叶马鞭烯酮在五月艾和艾叶挥发油中均未检出。
对三种药材挥发油主要药效成分的比较结果表明,五月艾和艾叶挥发油的成分比较相近,这为广西地区以五月艾作艾叶入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五月艾和细叶艾的合理使用还有待于对其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并结合必要的药理实验与临床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三册)[M].广东: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13.
[2]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41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
[4]张喜云,孟庆安.零陵香等药材挥发油含量的测定[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9,8(4):236-237.
篇5
2013年8月上海书展上,编辑部邀请到主要作者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达美君,与现场读者分享书中众多实用有趣的验方。这些方子均出自古代经典,经过现代改良而更适合家庭制作,没有中医基础的读者也一听就会。这里选取现场交流片段,与更多的读者分享。
零基础学做”家庭真验方”
支持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达美君
本刊记者/ 许蕾
真验方:艾叶熏脚止咳嗽
大众医学:这个方子在《小药方大健康》“咳嗽”章节开篇,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一位中药店老药工的亲身经历。他说因工作关系,他经常为顾客介绍小验方,别的方子都没啥特别,但这个方子却印象深刻。艾叶是温经止痛药,妇科病用得比较多,为什么用它煎水泡脚可以止咳嗽?
达美君:艾叶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证,以及下焦虚寒的腹中冷痛。科研还发现艾叶含艾叶油等挥发油,有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的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过敏作用。艾叶煎剂并对多种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煎水薰脚时,艾叶的挥发气体被口鼻吸入肺,肺气得宣,而相应发挥了止咳平喘作用,同时,通过脚部肺、脾肾诸经脉穴位,循经脉入肾,温驱寒邪,肾气得纳,这样共同发挥了镇咳平喘。
祖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使用小验方亦要注意适应证,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这个验方适用于寒性咳嗽,患者一般伴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症状。
真验方:安神促眠玉灵膏
大众医学:这个方子在《小药方 大功效》“失眠”章节里,只要龙眼肉、西洋参两味药。有读者来信问:蒸煮的时候要不要加水?制成后的药渣要不要吃?
达美君:龙眼肉比较干,一开始加一些水也可以。或者在蒸至第3次时,再看情况加水。加水不要太多,只要糖化开了,龙眼肉看上去比较稠厚即可。这样制成的玉灵膏没有汤水,不必滤汁。所谓“药渣”,也就是龙眼肉和西洋参,当然也可服用。
真验方: 安度更年桑椹膏
大众医学:这个方子在《小药方 大功效》“衰老”章节,鲜桑椹加蜂蜜熬膏,适合更年期妇女服用。有读者问:买不到鲜桑椹怎么办?还有人问:桑椹熬膏后的渣滓扔弃的话很浪费,可不可以再利用?
达美君:这个方子其实不仅适合更年期妇女,凡阴亏血虚之须发早白、眩晕目糊、耳鸣者,均适合食用,配合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的话效果更佳。买不到鲜桑椹的话,可到中药店或超市购干桑椹,量减半。桑椹熬膏后的渣滓可加冰糖或蜂蜜,文火熬成果酱,涂面包、馒头食用。
真验方: 延年益寿黄精膏
大众医学:这个方子有黄精、干姜、桂心三味药,编辑部有同事母亲过生日时做了这个黄精膏做生日礼物。同事反映500克黄精特别多,搪瓷锅差点装不下。另外,她爸爸看了也想吃,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不合适?
达美君:不能笼统地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黄精膏,从中医辨证的角度说,黄精偏于滋腻,易助湿邪,痰湿、咳嗽多痰者不宜;干姜、肉桂偏温热,阴虚内热咽干舌燥者则宜减量或不用。
500克黄精嫌多的话,可以按比例减量。还可按个人具体情况制作黄精加减膏。比如肾虚精亏之腰痛、头晕、下肢酸软等症,可合杞子、菟丝子、女贞子、萸肉等;脾胃虚弱之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合党参、茯苓、白术等;口干食少、无味、便燥、舌红无羌等胃阴不足者,可合沙参、麦冬、生地、谷麦芽等。
真验方:抗感冒驱虫防蛀香袋
大众医学:这次书展,我们为现场读者准备得礼物是一个精致的药物香袋。这个香袋里装的是货真价实的中药,是出版社市场部的员工们手工研粉、分装的。那么它和市售香袋有什么区别呢?
达美君:市售香袋多以芳香辟秽药物为主,而无扶正之效,而本方以玉屏风散加味,故有扶正祛邪之功。据报道,芳香类物质会在头脑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中药成分被吸入后,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的作用,随身带一个香袋,好像是带了一个作用非凡的“空气净化器”。
篇6
关键词:艾蒿;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艾蒿Artemisia vulgaris L.,也称艾叶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艾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是妇科常用药之一。艾蒿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艾蒿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本文仅就艾蒿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艾蒿的药用部位是艾叶,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2]。
1.1 艾蒿挥发油类成分的研究艾蒿全草的挥发油含量为0.20%~0.33%[1]。1985年朱亮锋等[3]首次报道了艾蒿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1,8-桉叶素为主体化合物的挥发油(39.45%)近40种成分,主要为α-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γ松油烯、樟脑、龙脑等。顾静文等[4]报道的艾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40%)、1,4-桉叶油素(4.17%)、樟脑(5.52%)、等。艾蒿叶含挥发油约0.020% [1]。潘炯光等[5]从艾蒿叶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种成分。刘国声[6]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侧柏酮、α-水芹烯和香茅醇等。各报道中艾蒿全草和艾蒿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及材料采集时间等有密切的关联。
1.2 艾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艾蒿黄酮类成分主要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7]。
1.3 艾蒿桉叶烷类成分的研究艾蒿桉叶烷类(eudesmane)成分有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氧4α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7]。
1.4 艾蒿三萜类成分的研究三萜类成分有α及β香树脂醇、无羁萜、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lupenone)、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甲氧基9β,19环羊毛甾23(E)烯25,26二醇等[7]。
1.5 艾蒿微量化学元素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发现艾蒿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锶(Sr),铬(Cr),钴(Co),镍(Ni),锰(Mn),铜(Cu),锌(Zn),铁(Fe),钠(Na),钾(K),钙(Ca),镁(Mg)等[8]。
1.6 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主要有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9]。
2 药理研究
2.1 抗菌作用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与民间用药经验相符[10]。姜文全等[11]用艾叶熏蒸母婴同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可达到空气正常参数要求,而且对产妇、新生儿刺激性小、毒性小。以艾蒿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12]。古人用艾叶治下痢、民间用艾叶驱邪,这与艾叶有较强抗菌作用相对应。
2.2 抗癌作用[10]艾叶有抗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的作用,艾叶油灌胃能增强小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
2.3 利胆作用[10]艾叶油混悬液8 ml/kg,3 ml/kg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和89%,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0.02 ml/kg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显示其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2.4 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艾蒿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可平喘祛痰镇咳,调节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减少抽搐动物数。从艾蒿中提出的4-松油烯醇300 mg/kg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用艾叶油灌胃0.5 ml/kg,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300 mg/kg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13]。用艾叶油灌胃1 ml/kg,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1ml/kg或丁香烯腹腔注射0.7 ml/kg亦有祛痰作用[13]。α松油醇0.05 ml/kg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14]。
转贴于
2.5 止血与抗凝作用张学兰等[15]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中以180℃烘10 min和200℃烘10 min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与生品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艾叶醇提物对AT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艾叶中提出的β谷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基黄酮均对血小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16]。艾叶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纤维蛋白溶解起止血作用的。这与古人应用艾叶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等多种血证相吻合。
2.6 抗过敏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烯醇、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和SRS-A的引起豚鼠回肠收缩[11]。反式-葛缕醇还对豚鼠离体气管Sc-hultz-Dale反应有抑制作用[15]。
2.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5]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8 对外补体作用[15]将艾叶的热水提取物多半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的结果。日本山田氏也发现艾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
2.9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收缩。有研究表明1∶50浓度艾叶油1~2滴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150)可抑制心脏收缩力,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弛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17]。
2.10 吸收、排泄、毒性作用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h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艾叶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3 g生药/kg,艾叶油小鼠口服药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 ml/kg。据报道有因服干艾叶约100g中毒致死1例[18],因此,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 g,外用适量。此外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口服少量3~5 g可增进食欲,大量则引起胃肠之急性炎症[19]。
3 结束语
艾蒿是一种具有药、食用等多功能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药源丰富,毒性低,价廉,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人类对艾蒿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还是很有限的,对艾蒿的化学成分尚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以使艾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6:27.
[2] 周 峰,秦路平,连桂芳,等.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J].药学实践杂志,2000,2:96.
[3] 朱亮锋,陆碧瑶,罗友娇.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5,7(4):443.
[4] 顾静文,刘立鼎,陈京达,等.艾蒿和野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J].江西科学,1998,16(4):273.
[5] 潘炯光,徐植灵,古 力,等.艾叶挥发油的化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41.
[6] 刘国声.艾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0,21(9):8.
[7] Tan Renxiang,Jia Zhongjian.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J]. Plant Medica,1992,58(4):370.
[8] 洪宗国.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56.
[9] Aina Lao,Yasuo Fujimoto,Jia zhongjian.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 et Vant,[J].Chem Phare Bull,1984,32(2):723.
[10] 邱洁芬,胡遵荣.试述艾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8)446.
[11] 姜文全.艾叶熏蒸用于母婴同室空气消毒[J].西北药学杂志,2002 17(2):80.
[12] 蔡平.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 12( 12):1137.
[13] 防治慢性气管炎艾叶油研究协作组.艾叶油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J].医药工业,1977,(11):5.
[14] 浙江省平喘药研究协作组.艾叶油新的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2,13(6):1.
[15] 李 慧.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51.
[16] 温瑞兴,李 文,周向东.艾叶炮制品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7):406.
[17] 湖北省卫生局.湖北中草药志(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345.
篇7
除了吃之外,还可以通过推肝经,达到居家保健、强身健体的目的。推肝经时,首先人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双拇指重叠,用拇指指腹推按,从大腿根部,沿着肝经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至膝关节处。左右交替,以感到疼痛为佳(如果没有疼痛感,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说明肝经通畅)。可以隔着衣服,也可以在皮肤上涂些润肤油,这样效果更好。
益肾壮阳踮脚跟
踮脚跟的动作有助于益肾壮阳,改善,特别是在小便时多踮脚跟效果更好。踮起脚跟的方法非常简单,具体做法就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踮起脚跟,然后放松;从十二经络角度来看,踮脚跟还有利于疏通足三阴经,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肝肾充盈,又能充沛精力,锻炼形骸,凝聚中气。
祛风止痛用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味辛,性温。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等。白芷对于外来风寒所致的头痛很有效果,受到风寒袭击时,会有前额疼痛、鼻塞、流清鼻涕等症状,可配合川芎、生姜等同用。
阴虚可尝试花胶炖鸡
阴虚人群通常容易上火,而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又兼有湿热。照中医理论,阴虚人群本该滋阴,但太过滋阴容易留湿,过于祛湿又容易伤阴,所以阴虚兼有湿热最不易治。用料:花胶100克,鸡200克,瘦肉100克,瑶柱30克,姜汁10毫升。做法:花胶浸泡,大约24小时后用开水过一下,切成丝状,与鸡肉、瘦肉、瑶柱同放焖烧锅内,加入姜汁,煮熟后调味即可食用。此汤有滋阴固肾的作用,适合于阴虚体质人群。
止吐解酒中药饮
苦参性味苦,有燥湿、祛风杀虫、利尿作用。苦参10~12 克煎汤饮服,有益醒酒;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饮服可解酒;乌梅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取乌梅30 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桑椹味甘,性微寒,具有滋阴补血、润肠作用。解酒时可取鲜桑椹150克捣汁饮用。
篇8
艾叶的确有温经止血、调经止痛及安胎作用
宫廷情感大戏《甄嬛传》似乎还没有红到底,妃嫔们“损人利己”过程里在饮食、起居中的各种用药细节至今仍为“嬛迷”津津乐道。记者搜得网络热传的《甄嬛传》中的部分后宫药方,请专家一一解读。专家表示,部分剧情中涉及的中药效用,与实际中的中药应用相近,相信原著作者对中医药也有些了解。剧中后宫用到的艾叶、红枣、百合等,现在都是常见中药,若运用得当,套用一句“甄嬛体”,“效果想必是极好的”。而剧中用于“坑人”的麝香、北杏等现在也是常用药材,假如不注意用量或适用人群,确实会导致中毒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艾叶可安胎?靠谱!
剧情:安陵容有流产迹象时,太医在她的药里加了艾叶,同时在房间里熏艾,说这样能够止血、保胎。
梁基智表示,艾叶确实有温经止血、调经止痛及安胎的作用。用艾叶加上桑寄生、红枣煲茶饮用,就是一味简单的安胎茶:在家自己就能熏的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能运用到艾叶的地方,因为艾叶还具有僻浊、防时疫的效用,也就是起消毒杀菌的作用,在房间里熏艾叶,芳香气味可以净花室内空气,如SARS期间,除了熏醋以外,也有用到熏艾来消毒室内空气:加入艾叶到食物中做成艾饼、艾糍,有祛湿浊的功效。
益母草活血养颜?难说!
剧情:甄嬛不但自己种植益母草,也请太医用它调制“神仙玉女粉”敷脸,短短半月使糟糠无色的容颜变得如玫瑰般水嫩光滑,因而重新获得圣宠。
“益母草也是妇科良药,产后恶露不断时可以单味用,把益母草煮成水再浓缩,制成常用的益母草膏。但它和艾叶刚刚相反,艾草温经止血,能安胎,而益母草是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用于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并且有抗早孕的作用。因此我们制剂时假如有益母草成分,都要标明‘孕妇忌服’。”
益母草对美容的作用,梁基智表示未有听闻,而且调制成“神仙玉女粉”后益母草的药性是否还能保存也很难说。“假如这么做依然能保留其药性,可能就是运用到其活血的特性,加强皮肤的微循环,达到改善气色、去皱祛斑的效果。”
但是,他提醒,益母草常用量是10克~30克/次,假如用到90克~150克,则会出现心跳、麻痹、呼吸加速等中毒反应,使用时要注意正确剂量。
红枣补血健胃?靠谱!
剧情:红枣被称“脾之果”,不仅甄嬛厨房常备红枣汤,挚友沈眉庄也常制作甘香馥郁的枣泥山药糕和红枣羹。
梁基智介绍,红枣在中药中叫做“大枣”,广东人用的大枣和外省用的品种一样但制法不同,按照制法广东人用的实际上叫“黑枣”。大枣是常用的一种中药材,的确具有补血、补中气、健脾气、安神凝心的作用。除了红枣糕、红枣羹以外,一些脾气虚的人,面色白、唇色淡,感觉倦怠无力,可以用红枣、桑寄生、鸡蛋煲成茶饮用,有助于补血健脾。
百合安神补气?靠谱!
剧情:皇帝忧国忧民,掌管后宫及从旁辅佐的皇后,必定亲自准备各种百合甜品如绿豆百合粥、百合莲子汤,让天子能暂时歇口气。
梁基智说,百合有养阴润肺安神的功效,剧中让皇帝服用绿豆百合粥、百合莲子汤,一是让皇帝有个工作间歇,二是利用百合的安神作用。百合含淀粉较多,制成糖水口感比较好,炒菜用的鲜百合也有差不多的效果。具有安神效果的药材不少,而百合是一款常见药材,对于一些一工作起来就一根接一根烟吸的“大忙人”,不妨效仿一下剧中皇帝,利用一下百合安神、润肺的两种特性,适当多吃含百合的食物。
麝香会让人流产?没错!
剧情:甄嬛的脖子被猫抓伤,安陵容特送上一瓶家传“舒痕胶”,告知熹妃此药去疤效果极好。不过由于“舒痕胶”里掺有麝香,所以甄嬛在几次涂抹之后,便流产了。
“麝香有开窍醒神、解毒的作用,能增加女性子宫宫缩的频率、速度、力度,怀孕期女性对麝香尤其敏感,并且越到怀孕后期反应越大,所以中医上用来在妇女难产时下死胎、下胎胞。剧情中通过皮肤吸收使人流产,有其一定道理。”梁基智说,因为麝香对神经中枢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少量使用兴奋神经、大量使用抑制神经,因此也被列为运动员慎用药物。
“广州亚运期间有本关于含有兴奋剂的药品目录里,含麝香的中成药就有100多种。所以说麝香的运用非常广泛,孕妇特别小心。”他举例,因为麝香有开窍醒神的作用,是温性的,无论寒闭还是热闭都适用,安宫牛黄丸、自保丹里面就都含有麝香:一些跌打药油、药膏里也含有麝香成分,利用其消肿止痛的特性。
苦杏仁会中毒?没错!
剧情:安陵容被打入冷宫,和甄嬛私下相见时,不停地吃着盘中的苦杏仁。几粒下肚之后,安陵容出现中毒症状,死于宫中。
“讲到使用苦杏仁,就真的要注意。我曾经见过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因为父母‘执药’时看错处方量,把1.5克看成15克,吃完后中毒了,面色、口唇青紫,目光呆滞,手下垂,要马上抢救。”梁基智介绍,苦杏仁就是日常所说的北杏,它的效用来自于苦杏仁苷,但苦杏仁苷在肠胃里会分解成氢氰酸,抑制中枢神经,镇咳药方中会用少量苦杏仁就是利用了这个特性。但如果量大了,就会引起中毒,“我的老师曾教导我,10粒8粒苦杏仁就能让几岁大的孩子中毒,剧情里的安陵容不停地吃,把命丢了并不奇怪。”
木薯粉会伤胃?没错!
剧情:华妃将温宜公主所食的马蹄羹换成了木薯粉,使公主的病情加重,经太医诊治后发现,是木薯粉伤胃所致。
梁基智说,木薯粉和马蹄粉类似,同属淀粉一类,但性质要稍微寒凉些,本身脾胃虚寒的人吃得过量,确实容易伤及脾胃。木薯粉现在一是用来提炼葡萄糖,二是做街上售卖的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年轻人偶尔喝一杯不要紧,如果本身体质虚寒就要注意别吃太多了。
夹竹桃会致流产?没错!
篇9
古人善用灸
灸的发明源于古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病痛。灸法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首次记载了温灸的疗法。《庄子》曾曰: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即是指孔子喜用艾灸的方法养生保健。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多年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陈年之艾就可医治,阐明一些久治难愈的慢性病可用艾灸施治。
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素问・汤液醪醴论》载:“馋石针艾治其外。”述说用馋石、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身体外部的体表、腧穴和经络以治疗疾病,属于外治法的范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扁鹊利用温灸的方法治疗“肺消瘅”(糖尿病)的案例,首推医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他还创制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孙思邈也常用艾草自灸足三里穴位,从而寿臻100余岁。唐医王焘盛赞灸法的效用,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
宋代闻人耆年积40年临床经验,著成《备急灸法》,介绍了20余种急性疾病的灸疗法,总结出:“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宋史・太祖本纪》曰:“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是说宋太宗赵匡义患病,宋太祖赵匡胤前往探视,亲自燃起艾柱为之施治。南宋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窦氏认为灸法可医大病,他又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窦材临证擅灸任督二脉的俞穴,其中尤以关元、气海、命门等穴为要。对于如何温补肾气,他提出三步序: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体现了主张扶阳的医学思想。鉴于灸法易给病人带来灼烧之苦,难为患者所接受,窦氏又创睡圣散,在为病人临灸之前服之,即昏不知痛。睡圣散由曼陀罗、马火麻花二味组成。窦氏医德高尚,在研制睡圣散中,他先自用以验其功效,然后用于病人,体现了他“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的高尚品格。
明代李在《医学入门》中,阐述了一些病症“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理论,例如腹痛难耐,艾灸一炷即解。
奇珍蕲艾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及糖尿病等功效明快。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艾灸由艾叶制成艾绒或艾柱,取穴施灸。艾叶为多年生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其中湖北蕲州(今蕲春)出产的“蕲艾”品质优良。与蕲竹、蕲蛇、蕲龟被称为“四大奇珍”。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号月池)著有《月池艾叶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李时珍独出心裁,以细软蕲艾用布缝制成袋剂,用时围于肚腹,可治肚腹冷痛、女子寒性痛经以及因风寒侵袭所致麻痹不仁或肿痛。
日本医家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可预防脑血栓形成。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鲍姑艾
鲍姑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其父鲍玄为晋代道教学者,三国时期吴国名医,禀性清慧,学通经史,官至南海郡太守。东晋关内侯葛洪无意仕途,便弃戈释甲去广东罗浮山修炼。鲍玄相遇葛洪,二人相处默契,鲍玄遂收葛洪为弟子,将医术、道术传授予葛洪。不久鲍玄又将时年18岁的女儿鲍姑嫁给葛洪。
鲍姑继承其父医术,兼溶丈夫葛洪之学,融合贯通,遂成一代女医,特别是其灸法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她长期跟随葛洪行医采药,走遍广东罗浮山、惠阳、博罗、南海等地,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时,以艾绒灸人身之赘瘤,疗效显著,活人无数,深受各地百姓的尊崇,故有“鲍仙姑”之誉。
鲍姑为人治病,针刺、艾灸和草药并用。她惯于采撷广东越秀山脚下野生艾叶,加工后用于灸法施治,专治瘿瘤、赘疣、痛疡、疥癣等,一灼即消,灵验神速。因此,后人称这种艾品为“鲍姑艾”,如今中医临床所应用的艾绒,即源于鲍姑艾,具有理血化气、逐寒祛湿、温经止血、固涩安胎等效用。
艾灸可养生
俗语说:“若要老人安,肚脐常温暖。”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及防病保健等作用。肚脐即神阙穴,神阙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精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时,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驱邪治病的功效。通过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扶正固本、祛病防疾、益寿延年之作用。
《东医宝鉴》称灸肚脐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针灸集成》中记载,广西有一人,“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竟年逾百岁而甚健壮”。
篇10
1 桂枝艾椒汤桂枝20克,川椒、红花、艾叶各10克。
2 麻黄二活汤桂枝20克,麻黄、羌活、独活各15克,红花、细辛、艾叶各10克。
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每晚临睡前置温水约1000毫升于盆内,兑入药汁100-200毫升。将双足浸入水中,水温下降后,可继续加热水,直至踝关节以上,泡至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每晚1次。冬季可以连续浸1-2个月。可温经通络,活血散寒。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验方
呼吸道反复感染,咳嗽咳痰、气喘不休,让人好不心烦,有办法解决这些恼人的疾患吗?办法就在本文的名方、验方里。
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
方药:党参、白术、葛根、藿香、炙甘草、黄芪各30克,茯苓60克,木香10克。
用法:将上药研制成粉,贮瓶备用。每次每公斤体重0,2克,每天服2次,隔日服。以2个月为1疗程。较大儿童加白糖调开水冲服,较小儿童则将药粉与米糕调匀服用。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方
方药:黄芪24克,炒白术、白茯苓各16克,鸡内金10克,五味子8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小于3岁每次5克,大于3岁每次7克,每日1次,温开水冲服,疗程为2个月。
功效主治:补气健脾。主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三、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方
方药:麻黄、薄荷、甘草各4克,杏仁、桑叶、桔梗、连翘各10克,8克。
加减变化:高热口渴加石膏,干咳少痰加玉竹、沙参,咳痰黄稠加浙贝,痰多色白加二陈汤(注:二陈汤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组成),咽痛加牛蒡子,胸满气促加栝楼壳、厚朴。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毫升,分2~3次温服。4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宣肺止咳,散寒清热,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
四、顽固性外感咳嗽方
方药:生黄芪24克,防风、荆芥、杏仁、桔梗、前胡、白前、浙贝各10克,麻黄、炙甘草各6克。
加减变化:风寒犯肺证加苏叶、桂枝各10克,风热犯肺证加生石膏、牛蒡子各15克,连翘、芦根各10克,燥邪犯肺证加北沙参、麦冬各10克,天花粉12克,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取汁450毫升,分3次服,7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固表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顽固性外感咳嗽。
五、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
方药:紫菀、白前、苇,茎、杏仁、栝楼仁、胡桃仁、淡苁蓉各10克,竹沥2支,枸杞12克。
加减变化:痰热偏盛减苁蓉加鱼腥草、金荞麦各30克,川贝9克:肾气虚加熟地、巴戟肉各12克,沉香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