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习目的范文

时间:2023-03-24 14: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实习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实习目的

篇1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摘要:本文对信息时代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如何实现会计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目标;影响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磁盘的存储量一般比较大,可以存储电脑程序,还可以存储企业的数据信息,所以,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定要保管好磁性介质,避免磁盘中存储的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数据存储介质具有磁性化的特点,便于保管与存储,在保护的过程中,为避免数据丢失,需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还要防止数据损坏,要通过保护措施,实现会计数据的妥善保管。

2.数据的规范化

在会计工作中运行电算化系统,可以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包括多项内容,会计人员要保证会计数据整体的规范性,要保证会计程序的规范化管理,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可以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可以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及时处理数据,其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可以减少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以及精确度。

3.会计数据处理集中化

应用电算化技术,可以将会计数据集中在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在会计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据的控制,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与校验,还要降低数据录入错误的概率。在电算化程序中,一般都设置了审核校验的模块,这可以简化录入员的工作,可以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还可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有效降低了操作失误的概率,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4.实现了组织与人员的协调性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技术后,加强了人机之间的交互,但是由于技术有限,所以,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需要借助手动操作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会计电算化有效的将会计人员以及计算机软件结合在一起,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电脑知识,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很多,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计量、核算以及记录时使用的方法,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对传统的手动核算方法进行了优化,还提高了会计审核的力度。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科目的设置有着一定影响,由于采用了新的核算方法,所以需要适当的增减会计科目,在对会计数据进行录入,或者进行会计信息进行对账时,可以用代码代替科目名称,这种查询方式更加快捷,也更加简便。会计电算化还对会计审计凭证有着一定影响,在对会计账簿进行编制时,需要按照一定格式,在填制与审核的过程中,会工作的方式也产生了影响,由于单据承载的信息比较大,所以,数据输入的速度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利用计算机核算软件,可以对会计凭证进行补充或者修改。

2.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会计工作中,财务报告的质量会受到会计人员能力的影响,会计人员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则会限制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传统的财务报告是由会计人员编制的,其局限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的效率都提高了。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很容易出现失误,会计人员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审核,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了。在电算化环境下,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对会计信息的记载、抄录以及编制,这样可以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可以加强对数据的审核,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还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可以利用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传递,实现信息的共享。

3.对会计审计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审计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对会计信息进行审阅,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知识,要熟练操作会计审计软件,采用电算化的方式,可以提高会计审计的效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会计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学习新型的会计软件,还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发挥出会计软件的功能。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在应用审核软件时,有时会发现数据接口缺失,无法进行数据转换,所以,会计人员必须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失误出现的概率。

三、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1.控制会计系统的风险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而且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差错的概率大大降低了,但是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会增加会计系统运行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相关制度以及措施降低这一风险,要加强对会计系统风险的控制。企业内部可以制定会计组织的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分工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牵制,可以起到管理与约束的作用。会计电算化加强了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在对软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软件的功能,可以实现对会计系统合理控制的效果。

2.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令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途径,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操作程序,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果会计人员连日常会计事项都处理不好,那么就很难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日常工作,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求财会人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还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会计电算化是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审计的效率以及质量。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还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其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的会计软件。

参考文献

1.李淑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4).

2.姜明.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及需注意的问题.商业经济,2005(10).

3.王纪纲,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编程 会计模拟实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软件开发工作者和财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类财会软件的运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乏财务软件开发的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兼备的人才。那么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一、加强基础会计的学习

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和基础会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就是要学好基础会计,那么如何才能学好会计呢?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基础会计要做好以下三点: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比如会计、会计的要素等概念),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将教会我们如何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等。

(3)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基础会计的实践性较强,要求我们认真完成实务操作作业,并多向教师请教,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做到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独立完成一系列的会计工作。

二、加强计算机编程的学习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全面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就必须学会基本的软件知识。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两种编程语言SQL和C语言的学习。

想要学好SQL必须先了解它。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在现实应用中SQL作为项目的大后方,需要处理相当大的数据。如果能有效的组织数据,会给系统带来相当大的麻烦。所以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隐含条件等等,这对以后学习系统设计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数据组织能力是一项必备能力,所以学习者应当先学习一些关于数据结构知识。具备了抽象能力、数据结构等基本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学好SQL,还要有实战经验,没有经历实战是无法学好SQL的。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这是每个新人都会遇到的。学习C语言要从一下三点人手:

(1)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于初学者,想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当其冲是先要掌握它的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同时还要能够应用。

(2)多看代码。在有一定的基础以后一定要多看别人的代码,注意代码中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毕竟学C语言之后的关口就是算法和数据结构。提到数据结构,指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绝大多数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指针之上的。别的方面也要关注一下,诸如变量的命名、库函数的用法等等。

(3)要自己动手。编程序是个实干的活,光说不练不行。刚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多练习书上的习题。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编个小程序实验一下是最好的方法,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

懂得了会计的内容,学会了计算机的知识,接下来就是应用已有的电算化软件。所以在学好了双专业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首先由手工会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资料制定实习计划,按老师计划规定的进度和要求完成建账、制单、审核、过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任务。在此基础之上,由电算化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手工会计的实习资料制定电算化会计实习计划,选择一种流行商品化会计软件,将手工实习的会计模拟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转化为该软件所需要的电算化实习用模拟资料。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熟练的操作,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只有发现不足之处才会想着如何去解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自己进行大量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会计电算化强化训练。为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双专业的结合――创新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能力 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49-02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了突出的问题,大力推进会计信息管理的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等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会计电算化教学既不应该将学生培养成简单使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员,又不应该将他们培养成符合计算机专业要求的程序员。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根据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以某学院高职会计专业为例,以往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三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对其他会计软件适应能力较差。为此,应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解决了原先教学目标不尽合理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较大提高。依次相对应,会计电算化教学按照岗位我们划分为会计信息系统环境初始、账务处理系统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工资管理系统实施、出纳管理系统实施、报表编制与分析系统实施、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2.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目前,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校企实习基地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单位对此都抱谨慎态度。但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还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联合拓展记账等业务。这些组织方式,能使学生能够亲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训室的模拟数据实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企业与学校合作,企业也可以通过实训来选拔优秀人才留在企业工作,免去了员工岗前培训的过程,节约企业的培训费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拓宽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只有找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结合点,校企合作路子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在校企合作方面,要做到:和软件生产和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经常选派优秀学生到软件公司实习锻炼。和企业合作。学校经常派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学校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高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建设应注重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实验室安装先进的ERP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的模拟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高校也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4.合理设置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力度。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来设计课程内容,适当增加实训课时。

(1)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计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一般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科目也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要非常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在第五个学期安排六个周的模拟仿真实习,包括手工实习和电算化实习,设计从记账到日常会计核算、计算产品成本、核算利润并进行利润分配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的会计资料。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而且让参加实训的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体验到了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缩短了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之间的距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尽快地适应会计工作岗位。

(2)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5.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打破“一张试卷见高低”的传统的考试模式,采用多次考试、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模式,从而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也可以由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会同学校的会计教师共同组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技能鉴定小组”,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鉴定,成绩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决定了高职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现在,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因此,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会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期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英.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4)

2.田彦霞.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析.经济师,2006(8)

3.李艳莉.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太原大学学报,2007(12)

篇4

1.角色分配将学生分两大组:

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

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工作要求: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模拟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制订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即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 加大实训力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建设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模拟真实的执业环境,配备会计软件、技能考核软件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软件。在实践活动中,各实习活动小组之间可以采用按会计岗位情境实训,也可以按各子系统进行流动作业实训。对学生按照未来就业时专业岗位的基本执业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使其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合理的培养。

2. 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1) 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电算化课时比例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手工操作、轻电算化实务, 手工实务教学与电算实务教学相脱离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在专业课程中,专业会计课一般占到50% ,计算机课程占到30%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最多不超过15%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2)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一方面,要让学生多进行上机实务操作,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会计软件的使用,便于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包括编程方面和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知识面,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同时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的经济业务,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将课堂练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3) 扩充实训内容,自编电算化教材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不断更新,教材滞后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配套的实训模拟教材,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给学生上机和教师指导带来不便,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可以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 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内容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有机联系起来。另外,调整教学内容,自编电算化教材。为了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清晰地了解, 教材应按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系统化内容设计, 在各阶段实验目的、实验的侧重点及内容深度上有所区别。

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目前来看,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和直接分配到学校缺少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短缺,直接造成教学师资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1. 要定期搞好专业进修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 会计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为了使电算化的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应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 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

2.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

为提高教师实务操作能力和实践课的教学能力,教师应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其他途经到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 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情况,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

程的操作和指导。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社会调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课程考察方式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 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四、校企合作, 拓宽实训教学思路

1.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 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另一方面,合作组织各种软件操作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优异者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录用。

2. 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 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3.聘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兼职授课

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篇6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独立学院会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由于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分强调理论,不注重实践教学,使得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影响就业率和单位满意率。这就要求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制订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效率,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本文由收集整理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独立院校都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适应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独立院校目前并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部分只是把实践练习分散的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老师讲、演示→学生听、看→学生操作→老师辅导”为教学流程,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范围窄,层次低,学生停留在操作层面,但对于利用财务软件生成的信息来解决企业实际中的问题则显得不足。

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标准

很多独立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有的只是通过应试教育来量化,这种考核标准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客观评价。学生对实践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也含糊不清,势必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实施方面存在较大局限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教学软件层次较低,版本老化,跟不上财务软件更新的步伐;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从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协作、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特点,高度强调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的比重,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构建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金字塔形的实践教学结构。首先是基本能力培养。在该层次中,通过对各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践训练,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践、认知实践等,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其次是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分模块应用能力,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教学实践基地,结合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进行各模块的应用技能培养。再次是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以综合实训为主,培养综合能力。按照真实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设计实践教学流程。在此阶段利用前面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在该阶段要以顶岗实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该环节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直接上岗的重要实践环节。

3.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保证措施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优良的实践环境,更主要的是要有时间保证。而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则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实施质量。在实训场所管理上,采用开放性的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制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方案

篇7

专业特色是指学校所设专业独特的教学面貌、风采和风格。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专业特色具有固有的“胎记性”特征。

学校一般按学科类别设专业,不同的专业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也就是说一个专业一诞生就固有了与其它专业所不同的内容,形象为“胎记性”。当然这种固有的内容不是不能改变的,社会在前进,科技在进步,学科在发展,原来固有的东西必然被新的内容所取代。

第二,专业特色主要是在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中形成的。这是创专业特色的核心,没有改革和创新就没有特色。改革和创新就是彻底摆脱落后于时展和不符合这类人才培养的陈旧观念及习惯做法的束缚,不断地创造出符合这类人才培养的新路。有了新观念,有了新做法,就有了新特色,而有新的特色,才有生命力。

第三,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独特性和可创性特征。时代性是指专业特色总是反映了时展的新观念、新做法。独特性是指教学的面貌、风采和风格总有一部分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不然就没有特色可言了。可创性是指专业特色是完全可以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要积极主动的改革和创新的观念。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需要办学单位回答和测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同时,鲜明的专业特色也可以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竞争力。因而,办好专业创出特色己成为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一项大课题。一个专业独特的面貌、风采和风格,它是由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学过程等要素的面貌和风采综合体现出来的,因而创专业特色的思路就在其中了。由此,可建立一个办专业创特色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创特色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按照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

(2)专业思想观念、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服务领域和优势等定位准确。

(3)各项定位所设定的专业特色要能够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现出来,并能通过教学过程去实现。

2、创特色的思路

(l)专业思想观念定位。主要有两个相互联系又有不同角度的观念。第一,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专业、建设专业。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我们就开设一个既学计算机技术又学会计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并把这个专业建设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开设专业、建设专业。有两层意思:一是开设的专业要有明确的就业或岗位指向;二是要有能力、要有本事。学校培养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要有服务的平台,要有服务的本事。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专业是在“误人子弟”。

(2)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定位:培养具有正确的会计职业观念和职业操守,较强的会计职业能力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拓展性定位:从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社会服务领域的需要出发,并考虑初次就业情况,会计电算化专业拓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专业服务领域及优势定位:

专业服务领域定位:一是主要服务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多种经济成分,并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

专业优势定位:一是有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时间长、专业建设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二是有专业拓展的优势。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色在这个层次上可概括为复合型、应用型、拓展型特色。即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培养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或岗位指向、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操守、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是培养具有职业或岗位扩展优势的拓展型人才的专业。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要依据专业思想观念、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服务领域和优势等定位进行改革和创新。

(2)要重点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材体系和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3)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2、创特色的思路

(l)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条主线、两大基础、三面扩展、四轮训练”的课程体系。一条主线是指会计电算化系列课程。两大基础是指计算机系列课程和会计系列课程。三面扩展是指市场营销课程、企业管理课程和计划统计课程。四轮训练是指随堂训练、单项训练、集中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课程。这个课程体系较好的体现了本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拓展型特色,较好的体现了各个课程系列的地位,如计算机和会计系列课程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了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各项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专业教材体系

改革与创新教材体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一门课程的教材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二是指对一个专业的教材系列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材系列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策略是教材精品化,即“优选各科课程教材,突出并创新实训教材,适时运用补充教材”,使其教材体系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教学内容讯速更新。优选各科课程教材,是指一部分课程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获奖教材,部分课程采用自己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突出并创新实训教材,是指各门专业主课都要有自己实训特色的实训教材及其指导书。适时运用补充教材,是指运用补充教材方式教授新情况、新法规、新制度、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以优化教材体系。

(3)专业质量体系

教学质量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观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等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向导、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质量观念,即以就业为向导、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并依此建立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和评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本专业主要采取内部全面提升素质、与外部广泛合作的策略。内部全面提升素质主要采用“一名、二精、三改”的措施。一名是指锻造名师队伍;二精是指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三改是指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和改善实训条件。与外部广泛合作主要是搭建校企长期合作平台,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邀请各方人士和专家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等。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上的特色可概括为课程体系能力化、教材体系精品化、质量体系明晰化。课程体系能力化是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条主线、两大基础、三面扩展、四轮训练”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精品化是指“优选各科课程教材,突出并创新实训教材,适时运用补充教材”的教材精品体系。质量体系明晰化是指有明确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条件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教学条件要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

(2)要重点改善和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基地。

(3)要有资金投入。

2、创特色的思路

(l)专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结构等。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突出“双师”“名师”建设。“双师”是指一个教师既具有教师的素质又要具有会计师或经济师的素质。教师素质可形象的概括为“会教”(正确的教学观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教得好”(教学结果学生满意社会满意);会计师素质可形象的概括为“会做”(熟悉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熟练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实务中的各种核算与管理问题)、“做得好”(实践或实务结果规范、科学、满意)。“名师”是指在本专业教学领域和实务领域都有一定知名度、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它主要体现在:学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能解决教学和实务中的各种问题;教学质量意识强,能从严治教,教授的学生有本事;教学改革意识强,有创新成果;等等。名师比“双师”的要求更高。“双师”“名师”建设的措施主要是教师轮流到有关学校进修;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扩宽教学课程门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承担科研、教改课题,提高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还提倡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经济师或其他职称资格等。

(2)专业实验(训)室。完备的实验室及其相关设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设会计手工系统和会计电算系统两大模拟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是对会计主体的手工会计工作场景、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会计程序等进行模拟操作训练。会计电算模拟实验室主要是对会计主体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场景、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会计程序等进行模拟操作训练。两大‘模拟型”实验室是最接近实际的实战模拟阵地,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校内基地,要花大力气、花大投入将其建设好,运用好。

(3)专业实习基地。专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因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多个“双向型”实习基地。基本作法是: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一般不能集中到某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进行实习的特点,应按区域或行业分别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同时,专业实习引入“就业双向选择”的一些机制,让接受专业实习的单位和实习生进行“实习双向选择,’,以优化实习环节,提高专业实习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广泛的锻练。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教学条件上的特色可概括为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两大“模拟型”实验室,建有多个“双向型”实习基地。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能力的形成都要靠教学过程来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一定要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

(2)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的创新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还要体现新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技术。

(3)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多项要素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教学过程创新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会计电算化专业应顺着“教什么练什么一如何教如何练一教学的结果怎样”来研究和把握教学过程。

2、创特色的思路

(l)教什么练什么。明确一个专业一门课程教什么练什么是教学过程的起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什么练什么应通过编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来确定。教学大纲主要确定教什么,即规定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实训大纲主要确定练什么,即对一门课程实际操作训练的内容、方式和要求所作的规定,它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形成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主要确定考核的范围和方式。“三纲”都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统帅作用。因而,各门课程编制“三纲”都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新颖性和教学的适用性或可操作性的原则。

(2)如何教如何练。如何教如何练主要是指教学媒介的选择,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其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教具的种类很多。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多个侧面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与学的结合形式。由于教学模式具有多因素综合性的特性,所以教学媒介的选择一般是指教学模式的选择。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全面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专业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模式:一是由课堂教学的结构特点而形成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过程广泛使用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三是侧重培养和形成职业能力的“四轮训练”(随堂训练、单项训练、集中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教学模式。四是几种教学模式结合运用的综合教学模式,如“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复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四轮训练”教学模式复合“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等。

(3)教学的结果怎样。教学结果怎样即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评价。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过程、任务性评价”和“达标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办法。过程、任务性评价侧重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达标考核评价侧重各门课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即学生应明白的道理明白没有、该掌握的方法掌握没有、应形成的技能形成没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教学过程方面的特色可概括为三个大纲指导教学,四种教学模式活化教学,两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学。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特色

1、“双证制”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容是一致的,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可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

2、就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就业去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

3、社会反响

用人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观念和操守到位,会计和计算机复合得好,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的适应性强,有发展后劲。

(六)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和成果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涉及到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和成果的范围主要包括:

科学研究:国家、省级和学校科研项目。

教学研究:国家、省级和学校教研项目。

专业建设:国家、省级和学校的专业教学革试点项目C学科建设:国家、省级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课程建设:国家、省级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等。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有四门专业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其中《会计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专业特色的表述

(一)专业剖析

专业特色剖析和表述是专业剖析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是一个难题。因为在回答和表述专业特色时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比较各专业会有明显的特色,这个又好像只是专业固有的“胎记性”特征,难以表述其它特色。二是不同学校相同专业比较时,好像各学校都差不多,没有特色可言。总之,找不到特色,表述不出特色。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专业确实没有特色,二是“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己形成的特色视而不见,表达不出来。很多特色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细节之中。这就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加以准确地提炼。在专业剖析时如何分析表述专业特色,本文第二部分实际上就是专业特色剖析和表述的一个框架。

(二)专业招生

篇8

在目前的中高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顶岗实习阶段也流于形式。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简单的上机实验和模拟做账,实践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简单经济业务上机操作为主。其结果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毕业证,但缺乏整体、连贯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如:上年5月,我校安排了三个11级会计班学生到深圳广鹏物流公司实习,该学生拥有高新技术用友软件员级证、中级Offic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但工作一周后,学生打电话回来,反应所在单位的电算软件不是所学软件,不懂使用。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所教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低。这就是技工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归根到底,其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如何培养、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重视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双师型教师是技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素质要求教师既像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又像岗位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是: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没有专业技能证书。另一方面,部分来自会计岗位的教师虽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没受过系统教学培训,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这些现状增大了电算教学难度、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除了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教法外,还要求教师接地气。进入企业,以零距离贴进所教专业,摆讲不练的状态。俗话说:八级工拜师傅长到老,学到老,没有永远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实实在在培养出适用型上岗型技能人才。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要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同时可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二、巧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说,它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下,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会计电算化教育工作者所提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用任务驱动设计电算化教学项目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及技能。

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人们对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束缚。

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实验证明,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能力。也是理论与实践直接挂钩的最有效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可以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均存在着三方面较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业课程的课时太少,合计不到50%。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二是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实践教材。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技工院校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实践教材没有根据中、高技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知识点设置未能体现中、高技会计电算化学习的递进关系。三是现在大部分技工院校都设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半数以上具备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大部分学校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教学设施无法满足实训需求。

技工院校当适应增加实训课时,选择实用、时用、适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设施的建设;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加大实验、实训的力度,对提高学生电算化操作能力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09年3月,4个财会班成绩较好,理论知识较扎实的学生被选出参加全市专业技能竞赛。但培训初期,她们的速度却一直上不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我仔细观察她们每次操作,发现她们理论虽好,但技能不淳熟,就如同一个人懂珠算口诀,却不会打算盘或打不快打不准一样。她们就缺练。熟能生巧,只要她们多操作,速度一定提高很快。我马上调整了方法,增加了实操课。果然,她们的速度得到了迅速提高。在5月比赛时,4位参赛学生,有三位分别获得一、二等奖,获奖率为75%。

同时,我结合高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上年起,除加大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活动的力度外,还尝试把ERP资源管理的观念融入电算实践教学中,把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等相关知识通过实践运用,进行知识的延伸、扩展。使学生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形成链条,进一步巩固专业技能。

四、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完善现有评价体系

考核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有效的考评标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多数学校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编制小型模拟案例进行简单上机操作,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效果的准确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目前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应试式的,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产生只要考试能通过就万事大吉的误区。造成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动手能力弱的严重后果。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打破一张试卷、一次考试见高低的传统考试模式,采用多次考试、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将会计电算实践教学的考核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阶段考核。主要是每个学习阶段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阶段考核中,不能沿袭文化科目的考核形式,而应将考评重点放在会计实务操作考核上。二是综合考核。在所有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会计电算综合模拟实训考核,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全账操作。重点考核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融通,主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扩展能力。三是社会实践考核。在毕业前的一年中,让学生直接到实习单位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工作,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说,由于单位会计岗位有限,以及基于商业秘密的顾虑,单位很少能大批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实习的单位、时间、地点都较为分散,这加大了考核的难度。因此,学校应该专门建立会计类专业校外实习及考核制度,选派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从学生到单位开始全程进行指导并考核。四是毕业技能鉴定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由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电算化人员,会同学校会计教师共同组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技能鉴定小组,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行综合鉴定,成绩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五、加强校企合作,贯彻执行校企双制

校企双制是把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培养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发展的产物。更是校企合作步入成熟,形成开放、灵活的办学机制的必然结果。它的核心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即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校企双方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双制的不断推广和完善,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产业园与技工院校对接的长远战略目标。企业解决了用工不足的难题,学生则更早适应企业环境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学校则能深入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方互利多赢。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校企双制不仅能大大增加学生实践课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很好地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让实践教学更因地制宜地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调整教学环节,缩短学生上岗磨合期。以我国校企双制试点学校山东省青岛市平度职教中心为例,该校学生3年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68%。第一学年5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第二、第三学年3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50%的时间在企业培训。实践课时大幅增大,造就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飞速提高。实践中相关会计岗位采用的师傅带徒弟岗位操作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传、帮、带,进一步强化了技能,在顶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为其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作为学生,可通过实战演练,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扬长避短,及时想方设法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运用的要求。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模块式教学;中职教育参考文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CN 11-3117/G4《职业教育研究》CN12-1358/G4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财会类专业群中的应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是了解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能适应并承担企业、行业及一般的社会实体的流通、会计、统计和简单的管理工作。学校在培养人才定位上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根据企业、行业等社会用人机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计划、考核评价体系,以服务企业、社会为目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计划及内容安排既要按照课标要求,还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特别要在掌握基本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达到能操作、会操作、懂操作的目的。下面笔者就电算化教学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目前还没有脱离传统的观念,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比例不合理,参观、见习、实习占用的比率小。计算机录入、计算机基础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支撑作用比较单薄。学生学电算化课程看起来内容不多,却有相当的难度。一方面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差,数学、统计基础没有,这样对于电算化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说,完成教学任务就比较困难。再加上考证的压力,学生本应掌握的技能就达不到要求,导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

2.教师的综合素质欠缺,实践能力不强。目前专业课教师大多为基础课教师转行,经过校内、外短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培训,就直接承担会计电算化这样的专业技能教学工作。加上很多教师深入企业、行业少,对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了解不够,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会计知识。教师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不足,导致知识结构老化、实践技能不强,师资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式和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与现代企业和新会计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是很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用”机房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学生实训机位不足,教学任务完成有阻力。另外,目前会计类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品种多,投资大,在短期内不能淘汰,造成新旧交替难衔接,软、硬件更换滞后,教学需求难满足。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不到位,课程开发力度小,多媒体教学实施使用效率不高。实践教学环节占总课时比例较小,案例分析教学、见习参观和社会调查课时不足,与企业、行业相对应的会计操作模块开发的不够,学生实习操作机会少。

二、加大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力度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会计类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1.建立培养学生掌握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目前,我们所用的中的职业学校会计课本及校本教材,知识内容不能同用人单位的实际接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应是市场经济社会中具备胜任职业工作能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人才。按照这一要求,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必须要深入企业和社会,认真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综合分析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标准、计划、考核评价体系及办法。根据学校这几年学生的就业方向、共建实习基地的人才需求状况,我们在调整课标后,增加了餐饮类、物流类、酒店类、航空票务、电子信息等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并提出具体目标要求,训练方法及考核评价手段。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组织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深入企业、行业了解专业需求,把课本教材、行业规范、企业要求和鉴定标准相结合,形成会计电算化的新的教学培训体系;专业教研室参照会计软件、专业技术鉴定及资格认证要求,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鉴定和认证工作,把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以提高。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行业、社会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体部门锻炼或从事社会兼职工作,切实做到教育为企业、行业、社会服务,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教师在深入社会的同时要多收集整理有关对教育培训起支撑作用的信息和资料,为编写校本教材和教学案例做好铺垫。教师要通过互联网、软件公司获取会计电算化的前沿信息,在有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促进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

3.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应注重案例教学、见习参观、模块训练、顶岗实习。第一,要在学生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已比较熟悉后,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进行,找出异同点进行分析,用案例分析及实务操作反复巩固提高。在教学中还要重视不同财务软件的比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软件功能,以便达到触类旁通,灵活使用的目的。

第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积极推进内容新颖、灵魂善用、界面复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技术扩展电算化教学,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方式来吸引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解决抽象难懂、逻辑深奥的专业问题。利用动态、直观演示,边讲边练、边观察边动手的实操讲练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记忆,控制教学过程,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第三,推进模块式教学,提高学生专项业务能力。在就业压力突出的今天,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度更为突出。为此,我们为学生增加选择就业的方向,设计了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电子教学模块。其中有酒店商务管理、商场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旅游服务管理、通讯服务管理、保险服务管理的教学模块软件,根据学生及企业的要求,定内容、定学时、定标准,对学生进行模块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篇10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二、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