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范文

时间:2023-04-01 15: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专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专学生

篇1

1中专学生违法违纪现状

1.1早恋中专生尽管受到学校校规校记和《中专生行为规范》方面的制约,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涉足情场、卿卿我我,荒废学业,以追逐异性为炫耀,以有异为标榜,成双结对进出校门、娱乐场所。更有甚者,为争夺异性朋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触犯刑律,走向犯罪的边缘,在学生中造成极不良影响。

1.2斗殴伤害事件某些学生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缺乏控制力,不能约束自己行为,不是找班主任或学校解决,而是召集一些知己朋友或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来为自己助威私了,甚至不计后果,双方大打出手,直至他人制止。

1.3逃课与作弊上课旷课、逃课,考试作弊,已是校园的一大“顽症”。尽管这些年学校三申五令“禁止逃课旷课”“不许考试作弊”,然而学生平时不上课,上课不听课,扰乱教学,考试作弊等现象仍是屡禁不止,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则有蔓延之可能。

另外,在一些学生眼里,学校各种清规戒律、条条框框实在太多,他们长期负重,没有自由,郁闷压抑。在学校里,他们组织纪律焕散,言行放肆,我行我素,不愿接受校规校记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随心所欲,经常旷课、迟到、不参加集会,在教室无拘无束地闲聊,在自声喧哗,在宿舍熄灯后高声谈笑,有的甚至抽烟、喝酒、打架打殴、破坏公物等,谁要是认真地劝阻他们,大多会说:吃饱撑的,我愿意,跟你有啥关系!之类的话语。

2中专学生违法违纪的特点与的成因分析

违法违纪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下,在道德认识上,一般是正确的,但由于中专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半成熟阶段,其行为是受其心理活动制约的,他们接受外界事物如学校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等,大都是顺向性的。但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某种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满足或受压抑,即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这种心理沉淀与外界形成情感隔阂和对立,品行要求与逆反心理形成对立,并在一定客观环境影响下而产生行为上的错误,呈现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一致性的扭曲姿态。

同时,由于当前中专生不能协调自我、他人、集体的关系,不受集体约束状况严重存在,特别是违法违纪学生由于个体要求的停滞性,与集体约束的矛盾更显突出。集体约束与个人需要之间的产生矛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能统一,不能站在集体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性较差。往往造成学生不能接受外界的正确教育,是非观念模糊,人际关系不正常,产生损害集体和他人的故意倾向。

可以说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成因较为复杂,既受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条件的制约,也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有关,是内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

2.1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扩大到学校学生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当前书刊、影视令人眼花缭乱,“渔龙混杂”而有些中专生特别是平时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学生,不具备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受到严重影响。武侠、爱情、凶杀、迷信等书刊对生理、心理成熟程度较低、道德观念还不坚定的中专生来说无疑是教唆,有的学生甚至不同程度地模仿乡民求神拜佛求来世。

2.2社会不正之风与家庭成长的不良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着行贿受贿、权钱交易、敲诈勒索、官倒私贩、中饱私囊等一系列腐败现象,新闻媒介等对暴力走私、、脑体倒挂、金钱万能等不良现象的公开报道学生耳濡目染,多少作了反面示范,给他们的人生道德观的树立带来了阴影,助长了部分品德不良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滋生和发展。同时有些家长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法不得当,家长制观念至上,不问事由粗暴而又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教育观念和方法失当,民主空气不浓更加导致违法违纪行为的恶性循环。

篇2

1.基础知识薄弱

中专医学生初中毕业进入中专,有很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都没有完全掌握。特别是现在进入中专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就使得他们的基础更为薄弱,进而使得他们在接受中专医学教育时更加难以掌握这些医学知识。

2.中专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因为很多中专医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中考时失利,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进而将更多的心思花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例如吃喝玩乐等等,严重的甚至是会产生厌学情绪。这些中专医学生觉得学习中没有乐趣可言,特别是很多医学知识本身就显得相对乏味,难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紧张、害怕等等。虽然他们中很多人都急于想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因为基础与方法等反面的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特别是医学知识相对较难,使得他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形成矛盾冲突,处于忧虑、烦躁不安的情况之中,最后只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缓解这种情绪,例如沉迷于上网。

二、提高中专医学教育的措施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对中专医学生的基础较差的情况,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专医学生的基础较差,而且医学知识也比较枯燥乏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就很难让他们真正的接受这些医学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与知识结构。坚持传授最基本的有效有用的知识,尽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只有真正的懂了,才能够让他们产生出足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加进一步的拓宽知识面。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例如各种多媒体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有所改变,要尽可能的改变那种“满堂灌”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等。如自学指导法中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自学,对教师与学生的能力都要求较高,讨论研究法则是教师提出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这个对教师掌控课堂纪律的能力较强。而学员试讲就要求学生们必须要提前自学,虽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却能够使学生去主动的学习。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学习兴趣

对于中专医学生来说,很多时候第二课堂远远比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更加有兴趣,更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竞赛、专业讲座、义务服务、兴趣小组等。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竞赛,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且还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这样能让他们去更加主动的学习,而且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让学生受益颇多。还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走上街头去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免费服务。让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医务工作者为民服务的愉悦,让他们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实践中升华。而且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会促使学生去更加主动、努力的学习。专题讲座则能够为同学们补充更多的新知识。通过新知识的补充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明白学海无涯,体会到自己的未来只有自己主动的、不停止的学习才能够更好的改变。

篇3

关键词:中职中专 会计专业 职业技能

会计专业教学必须以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为指导,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组织。中职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必须以从学生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院自身的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过程和实践培训过程,构建教学、训练、创新为一体的技能培养模式。

一、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中职中专职业技能培养定位不明确

不同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中专会计教学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中专院校在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上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按照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样的定位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区域特征、行业需求等因素,使得毕业学生在人才竞争中没有特色、没有优势。

2.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合理

中职中专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课堂教学仍以书本为主,知识结构单一,所用的案例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材的编写远远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很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会计知识已经过时了,不得不重新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的更新比较慢,但会计实务操作的变化就比较快,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是当前中职中专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职中专教学仍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不足,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学生对呆板的书本知识缺少兴趣,对会计表述理解困难等。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利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致使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缺少实践,不能理解真正内涵,也无法在实践中灵活、准确的运用。

3.实践不足导致动手能力不强

中职中专会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即便能够到一些单位实习也很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得到锻炼。校内实习实训室就成为学生了解会计操作实务的主要方式。但目前我国中职中专学校在实训室方面比较落后,通常是教师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做一下会计分录,然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根据凭证登记账簿并编报简单的财务报表。中职中专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拥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学校很少,一些先进的教学模拟软件无法运用,也缺少稳定的合作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这样的实践培训条件很难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非常困难。

二、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总体思路

1.重新确定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关系到整个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科定位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科定位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都以培养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为定位,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提倡“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职业院校则提倡“应用型会计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中职中专会计与高职高专的学科定位应有所不同,应定位在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会计人员。将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科定位与高职高专适当拉开是与中职中专学生的知识基础相适应的,中职中专学生完全有可能成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但中职会计仍应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岗位胜任能力,熟练、正确的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2.以用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中职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基础岗位,例如出纳、成本核算、制单等工作,中职中专的学生培养目标必须认清这些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使学生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电算化业务,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胜任基层会计岗位工作需求。因此,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具备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水平应用型会计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中职中专会计教育应突出“职业性”、“实用性”,使毕业学生具备相应岗位的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会计操作能力,形成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

3.切实落实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中职中职要切实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打破以课本章节授课的传统做法,按照会计业务流程来重新组织教学,形成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提升中职中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具体措施

1.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三个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这三个层次分别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试验能力的操作性实验层次、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为核心的设计性实验层次、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技能训练层次。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中职中专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四个阶段的实习训练,即“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密不可分。

(1)认知实习阶段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会计的基本业务流程、工作内容等,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有感性认识。

篇4

关键词:数学 中专 思维训练

前言:

中专数学课程,应更多的侧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探究应成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教师对学生下一番思维训练的功夫。

一、巧妙设计,让思维发散

发展学生个性是中专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个性是心理与思维的特征。而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既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

1、用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的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

2、以变化求得思维的发展

即引导学生不断变化看问题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基础。

3、以恰当的评价激励思维的发展

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精心组织,让思维逻辑化

课堂不应是传授与灌输的场所,而是通过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2]的场所。在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学生的间接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逐渐引起了新课程实施者的重视。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是衡量新课程的数学课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为此,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1、让思维在兴趣中发展

乐于思考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只有愿意思维,有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全神贯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2、让思维在情境中发展

相应的情境会孕育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问题中绽放的,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所以,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有利思维的相对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

3、多维推进,发展思维

即从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关的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排列》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以使学生认识排列时,教师手中出示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两张。问:持一张飞机票已经从北京到了广州,又同样持另一张同样的飞机票从广州回北京,能不能通过验票处?又问:为什么不能那一张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从北京到广州呢?讲解:起点站和终点站不同。这说明是一种“有顺序”的现象。接着再问:假如有三个地点,北京、上海、广州,不同的飞机票要印制多少种才够?这样就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其概括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科学引导,让思维形象化

数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数学知识大都比较抽象,这些抽象的知识只有以形象的思维去同化,才能顺利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时直接决定其对抽象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1、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即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的通过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无到有、由弱而强。例如,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2、让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即通过设计并展示图形、抽象知识等的变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通过看与想,形象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与变化过程。之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现象,再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训练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只要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2、彭刚 张晓东 课程理念的更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3、郭东岐 教师的适应与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4、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5、傅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版

--------------------------------------------------------------------------------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第131页

篇5

关键词:思想教育,合格人才,培养目标,心理素质,更新观念

职业道德,净化心灵,转变,调整。中专生是处于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的过度群体,兼具两者的特征, 在思想观念上还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并未形成一定的模式,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各类院校都极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深入学生中,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向,探索思想教育的规律,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用关怀来造就成功的教育方法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界的大力推广,同样也将适用于思想尚未成熟的中专生群体

中专生能否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到中专合格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和未来。为此,中专生思想教育工作应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立足于提高中专生的素质,以新的思路调整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充实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在观念上、方法上实现思想教育工作向开放转变,以充分发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应有作用。

一、 调整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完善思想教育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当代中专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加大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如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刘思雨,来教育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有感情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要从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主动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切实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与实际困难,处处为学生着想。但是在爱护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任自由,否则将适得其反。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期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内容,在新形势下,环境变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变了,教育对象的特点也变了,中专思想教育也必须随之转变。这种转变可从两方面着手:

教育目标要由以单纯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单一规格,向更明确、更全、多层次要求的方向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因此,高校思想教育目标,必须按着世纪人才需求来确定。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表现,还要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观念,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课堂和课外相结合实现教育目标。如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课、国情、法律课、党团课、主题班会等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它的讲授,可以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与此同时,在其它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思想教育窝于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实践证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一嗽而就,急功近利,应利用各种场合、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长时期不娜的教育工作,才能起到潜移软化的教育效果。

紧承时代步伐,加宽教育内容。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具有针对性,要将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吸呐近来,增加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内容。除了要继续抓好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主与法制外,尤其要重视加%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同时,还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开展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众所周知,美育在提高人们审美素质的同时,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能增%调控能力,塑造健康人格。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思想教育方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意识。中专思想教育工作要树立为经济服务,为培养人服务的意识,要确立开拓创新的观念,要敢于冲破旧思想传统的束缚,打破旧的不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模式。要增%效益观念,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掌握中专生的思想脉搏和思想特点,摒弃思想教育中无效或效果不大的形式主义做法,把我们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心中去。可以通过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进行思想教育。如通过观着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革命歌曲大合唱、组织参观纪念馆、听取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等途径,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觉悟。但由于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参差不齐,其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精神状态各有差异。因此在注重整体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个别教育,因人而异。毕业论文,心理素质。毕业论文,心理素质。对后进学生应开展个别谈心的对话活动、注意疏导;重视情感交流、抓两头带中间;引导学生摆脱思想上的困惑;帮助学生辩别是非;启迪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毕业论文,心理素质。毕业论文,心理素质。

在教育方法上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毕业论文,心理素质。过去,我们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受旧工作模式的束缚,习惯于用指令性%制性办法,却忽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否认灌输教育的重要性,但一味的搞单纯灌输,学生反感,效果不佳。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应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世纪的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较%,他们对社会、对自身的成才目标,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实行对话制度(范文),定期与学生交流。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育。

3、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分层次教育,克服盲目性。具体方法是:一要坚持分层次教育。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思想教育,各年级分层次建立思想教育方法。在教育中,既要考虑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人素质起点高低及年龄、专业的不同,分别施以个别教育。二是要改变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4、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承的。教育为管理创造思想条件,管理使教育效果落到实处。学校要使各方面的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就必须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范文)来保证。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范文)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毕业论文,心理素质。如思想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贯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以理服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系统的工程。单一的号召、说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做到以导为主,导中有禁,禁中有导,使教育与管理一体化。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 在思想教育实施途径上,要形成学校各级人员齐抓共管格局

建立健全科学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调控体系,以学工部(处)、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为主干,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网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个综合体系。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党团组织及所有教职员工的力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诊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作用,培养其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会、团组织、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现在中专任课教师与学生脱离,这种现象必须扭转,要通过建立导师制或任课教师分工负责制等形式,使教师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转变思想中发挥作用。

发挥中专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中专生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有分清是非的能力,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中专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使他们由被动走向主动,从而发挥中专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也就是依据中专生自身特点进行教育。正确认识当前中专学生的特点,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中专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成熟又不完全成熟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但情绪波动大;他们感觉敏锐,求知欲强,获得信息快,但知识面窄,经验局限,辩别力差;他们独立惫识强,自尊心强,勇于探索,但往往带有盲目性,易冲动;他们勇于冲破旧观念,接受新生物能力强,但缺少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他们追求物质利益而淡化精神追求,追求享受而抛弃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特点,都是现阶段中专生的普遍现象,应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篇6

关键词:中专 化学教学 探究能力

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中等专业学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地,其培养的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专科学校培养的主要是专业技术领域的一线员工,因此学生专业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中专化学的主要课程是水处理、化工等基础和专业课程,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随着人们对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中专院校开始建立关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中专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了中专化学教学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中专化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中专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中专的教学目标就是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应用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甚至更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有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直接上岗率才能更高,在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才能够更强,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这些要求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专院校要培养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同时应该具备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持续发展力。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中专化学教学却依然不尽人意,存在着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应用性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是学生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已经严重制约着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认识的转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专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开始逐步转变,那么,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现象就必须加以遏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导致的对实践教学作用认识不够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因此,现在的改革只有制度,在具体操作上,却会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在管理、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的束缚和阻碍。目前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体系等都还没有针对实践性进行改革,导致学生依然不重视实践课,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实践和理论的联系被割裂,实践对理论的推动作用被忽视,结果就是造成学生操作程式化,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是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已有的理论。”这是现代教育界一致认可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要求下,学生不能被当成一个被动的书橱,而是应该被广泛高效地开发思维。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加强化学中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那结果只有徒劳而已,不可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在中专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探究心理,即研究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实践,这就符合了现代教学的理念,也符合学生学习的普遍心理,从而促使整个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求知欲,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多问,善于问,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关键知识作出恰当的疑问,让学生问到当问处,问到点子上。这样一来,学生有问题可思考,也有问题可想,还可以通过联想、对比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运用一系列的心理探索模式,既激发了探究能力,又促使开放性思维的发展。除了提问和引发学生提问之外,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和反馈,适当给予激励和指导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对于陈述知识比较多的课程,解决办法是将其转化成实验,来作为对概念的验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要使课堂情境多样化,推广启发式教学。在注重实验时,一方面要增加实验课程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增加实验的设计性和探索性,这样的实验比验证性实验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要求。

(二)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中专化学新课标要求,要不断发掘学生学习化学的潜力和创造力,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参与的重视,对参与效果的评测来不断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让这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助推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化学课而言,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既定和已知的化学常识,而是化学实验课。化学实验也就是实践的内容,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教学,就要把握学生的这个心理,然后尽量从化学实验中向学生传递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可以说,化学实验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形象、准确地对知识点加以理解和记忆。既然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那么接下来就是研究这种实验教学法实施的最佳途径。根据教学实践的研究证明,实验设计对学生的迁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都很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多设立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室,为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提供物质平台,这里的综合实验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综合设计实验,所设计的项目不仅体现技能的综合,也要体现专业的综合。这样的综合实验,让学生跳出了课堂的局限,在自由发挥过程中就会观察到更多未知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并且鼓励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实证明,开放实验室能够提升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有利于综合操作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当然,实验中也要依靠教师的积极指导,对实验结果,教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进步。

(三)注重知识总结,提高专业素养

科学素养是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对于中专化学来说,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就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墨守成规,能够开拓创新,不断研究出新思路、新方法,这也是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必要条件。化学教学中要落实这一目标,就不能单纯地传授化学知识,而是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课堂中也是着重于对知识点的讲解,这就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没有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就会成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应用者,知识也成了僵硬的缺乏应用性的死知识,那么,学生的能力就更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教材中有一些和本节课稍有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是必须要掌握的,但却是本节课知识的延伸或者转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认为这些知识不是大纲要求掌握的,也不是教师的必考内容,从而被忽视。殊不知,这些延续和深化的知识点却能在促进课后巩固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予以深化和延伸。这样的培养方式,会让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索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在课后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研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更深的了解和评价,达到知识高层次的迁移。那么,实践探究能力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升。

总之,化学是一门和人们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性操作。而中专化学主要以培养一线操作人员为目标,这一要求让中专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力和操作过程中的探究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提供更大的优势,这也符合中专化学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栋梁.新视域下职中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策略探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3).

篇7

关键词:职业中专 听说能力 二语习得理论 途径与方法

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具有较强外语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该是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重点。经过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却普遍比较差,与实际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而且具有重大意义。

一、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语言的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成功的交流首先就是要理解信息,即接受信息;然后再发出信息,即表达信息。听懂别人,表达自己,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最基本的交流。听力和口语对应了上述语言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两个方面,两者密不可分、紧密相连。要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他人的表达习惯和方法,而这正是听力能力的范畴。所以,听和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听又是说的前提和基础。

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即听说训练)符合二语习得的理论。Krashen曾指出: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头等重要的事就是听力理解;只有学生的听力能力得以发展时,他们才能对语言充满自信。同时,Krashen也提倡口语发展要依靠大量的自然输入,自然输入对外语学习者而言,就是接近于现实英语的听力材料。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性的习得过程。通过语言习得活动,把已学知识创造性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习得过程。

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符合口语法、情景教学法、听说法和交际法原则。应用语言学家Hatch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与母语习得过程没有多大区别,学生只有通过口语交际才能获得第二语言。Krashen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为学习者进入自然环境习得做好准备。学生通过课堂英语学习,目的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应用英语,使得交流顺利进行。

二、职业中专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前,就国内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从职业中专的英语教学过程来看,大多数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机械记录和接受。多数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时,仅仅是照本宣科,一旦脱离书本,除了几个简单的单词会说之外,多半是无从下“口”,更谈不上表达的多样性,部分学生的英语发音甚至还带有浓重的方言味。从教学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虽然勉强能够通过学科考试,但英语交际能力极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听说课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备课不充分、知识老化,课堂组织不完善、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评价片面;(2)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意志薄弱,功利心强。

三、听说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不断学习,加深沉淀,增强信心

随着职业中专英语新课程的普及推广,我们教师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上升为学习的引路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开发者实施者。面临新形势,职业中专的英语教师更需要注重知识的沉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提高威信,增强教学自信心,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形成一定的默契。

2.把握标准,精心选材,循序渐进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如果不在课前做周密准备,就很难全盘自如地控制课堂。周密的准备就必须设想到每一个练习或活动环节所需的时间。“听”是学生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基本途径。教师在听力选材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口语选材时,一定要注意口语训练和所听材料有关,可以是听力材料的铺垫,可以是所听材料的总结,也可以是所听材料的扩展。教师要基于听力材料设计有关口语活动。同时在教学中,口语训练与听力训练分配比例要适当。

3.克服障碍,激发兴趣,确立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是兴趣和愉快相互作用。所以,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改善听说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生存在的困难,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在音乐系讲解第十一单元《Pop Music》中介绍Michael Jackson时,可以引入他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教学生唱,叫学生表演,要求学会背诵歌词。而在体育系讲解中职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Sports》时,把体育术语中的一些简单的口语讲授给他们,比如立正、稍息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用不同的话题,针对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感而发。

学习目标是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客观标准。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对学习消极应付,缺乏主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长远的学习目标,也要帮助学生确立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篇8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2.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要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要让学生懂得,要把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可以教育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教育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在企业发展的同

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

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靠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勤俭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反对奢侈浪费,禁止学生抽烟、喝酒、女学生禁止涂口红、佩戴金银首饰、穿袒胸露背的奇装异服等。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要让所有教学分担教育任务,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育人效果。比如,会计专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反复强调会计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会计人员直接同金钱打交道,处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上,不仅要掌握各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专业精神,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班学生春游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护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感情去体会美,让情操得到美的熏陶。祖国山水是美,可是近年间由于种种原因环境污染严重,有的山不再青翠,水不再碧绿,花不再芬芳,草不再茂盛,天空不再蔚蓝,……借此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爱惜祖国山水,做环保的卫士。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学家肖像使学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我们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班主任会同学生科对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此项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效果很明显,它有利于严肃校风,整顿校纪,规范校貌,使“树文明形象,做文明学生”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要求。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并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更好、更多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比如,我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参观汽修厂,了解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事迹,我们还请已任经理厂长、修理技师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其亲身的经历论证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进步和成才的重要条件的道理。这些生动、直观的报告加深了学生对钻研务、提高技能的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会了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对职业道德的深层次认识。

2.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专业特点及学生思想素质,与实习单位或联办单位签订协议,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在实习中,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紧密联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受到良好的职业道教育和熏陶。我校在制订学生实习前的教育计划、实习中的指导计划和实习后的总结时,都要把职业道德的教育列入计划之中。实习前,学校举办了关于“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分别邀请参加过实习的老师、企业领导、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对参加实习的学生介绍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实习中,班主任深入到各个实习单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写出实习中期评价。实习后,每一个参加实习的同学都上交“职业道德”的作业。从学生的实习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开始把职业道德的理论内化为自身行动要求。

综上所述,中专生是21世纪职业劳动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推动伦理学的发展,对于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严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

篇9

[关键词]实习 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63-02

一、学生实习经历的重要性

就业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中专学生三年的学习都是在为就业做最充分的准备,作为就业的前奏,实习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实习可以深化对职业与行业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课堂上,老师会介绍很多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注意事项,老师的介绍对学生而言是间接经验,无论老师讲得如何栩栩如生,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都没有他们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那样深刻。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真正认识理论知识的用武之地,才可以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实现有效对接,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如果喜欢并且又胜任,那么这份工作就将成为将来就业时的目标职业;反之,则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方向。

(二)实习可以成为学生向职场人生转变的桥梁

在从学生向职场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他们的身份和所要身处的环境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要求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随之做出适当的调整。中专学生不尊重老师,无视学校纪律,对于程度较轻的处罚不在乎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会认为老师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反正犯的错误也不够把我开除。的确,迟到两次或者对老师说话不礼貌,没到故意顶撞的程度不能开除,学生就往往有些得意。可是到了工作岗位呢?迟到就是实实在在的罚款,对同事不礼貌,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吗?对领导不尊重,工作会长远吗?更别谈发展。而实习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学生身上的诸多不足,有心者会认真修正改进自己,缩短自己与岗位需要间的距离,增加对岗位工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因此,实习是衔接学生走向职场人生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实习经历,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顺利地尽快融入工作环境。

(三)实习可以增强就业的竞争优势

天津卫视的大型职场招聘类节目《非你莫属》中的用人单位的规模有大有小,面试中老板们关心应聘者的很多个人信息,像毕业学校、专业、成绩、证书、实习经验、社会实践、户口等。不同性质与规模的公司侧重点有较大的不同,唯有一个所有公司都重视的要素就是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正因为这样,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有的海归苦学四年,载誉归来却应聘失败,有的中专生甚至是初中生学历很低却因有实习经历而应聘成功。这充分说明如果在上学期间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时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而且不少公司会挑选实习中的优秀者留下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二、实习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实习是重要的,在实习过程中沟通的技巧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必然面临人际沟通的问题,沟通的方式主要有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行为包括说、听、问。学生实习期间,无论面对师傅、同仁,还是服务对象,也无论是采用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都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微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的良好心态、友好的态度、大方的举动、优雅的表现,都会获得对方的好评,也会获得对方对自己同样的回报。就职场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来说,微笑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常用的表情,也是一种顺畅实现沟通交际的方式,一副笑脸面对他人,就会让别人以一副笑脸面对自己,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温馨。

2.有效的目光交流。人和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需要借助多种形式,目光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目光的细微变化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带给对方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目光的作用,让目光看起来很柔和、友好、专注、亲切,能够给人以彬彬有礼、活力充沛的感觉。

3.善于耐心聆听。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聆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与人为善,善于聆听是一个职场人必备的职业素质。沟通时,首先不要讲话,专心是有效聆听的前提,其次,观看对方,表达兴趣;再次,不要打断对方,当对方在专心讲述时,打断对方是不礼貌的;最后,要注意观察所要沟通交流对象的非语言行为,即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等,理解这些因素带来的信息,让聆听更有效。

4.真诚表达。沟通要从“心”开始,俗话说“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真诚地敞开心扉,对方怎么会对我们不真诚?真诚是一种态度,是人与人有效沟通的基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以真诚相对他人,才能换得他人对自己的真诚和信任,建立起和谐的同事关系和客户关系。

5.善于记录。“没有记录等于没有发生”,书面的记录沟通可以详细记载事情的来龙去脉,处理问题时有了记录,就相当于有了事实依据,可以尽量保证事情处理的正确性,也大大降低了处理事情的难度,此外,记录也有利于信息的充分、准确传递,提升执行力,使信息沟通更顺畅。

6.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师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师傅是引领者,启迪者,在与师傅沟通时要把握几个关键原则,即尊重而不吹捧、请示而不依赖、主动而不越权。

(1)尊重而不吹捧。师傅是传授给徒弟经验甚至是专业技能的人,所以对师傅首先要尊重,尊重体现在沟通的语气中,比如谦和的语气;体现在肢体语言中,比如握手、行礼,等等。但凡事要掌握尺度,尊重绝不是蓄意吹捧,无边无际,华而不实。

(2)请示而不依赖。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不要擅自做主,可先如实记录,及时虚心请示师傅。请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但请示也不等于凡事都依靠师傅,自己不动脑思考。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也可以试着和师傅交换意见,在这其中更交织着徒弟的语言艺术了。用试试看的语气与师傅沟通,师傅是不是更容易接受呢?如果师傅高兴了,在有效沟通中向师傅试探着请教更多的专业问题,师傅是不是也毫无保留地传授呢?

(3)主动而不越权。同时在实习中我们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只是来此单位学习的,不是单位正式员工,没有权力决定单位的相关事项,对于超出我们工作范围的事情要及时请示师傅或者主管领导,不要越权;但这也不是意味着凡事都要请示,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积极主动的热情,至于请示,在工作中要灵活,酌情处理,酌情用最容易让师傅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还应以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为基础,在实习前,在校园里的学生就要注重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无论做什么事情,人格魅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单位愿意聘用人品有问题的员工,也没有客户愿意接受人品有问题的员工提供的服务。

篇10

1 初进中专护理学生的学习方法剖析

进入中专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及内容的转变,中学时的学习方法有些不适应。有些学生仍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则无所适从,往往教师讲什么听什么,教师写什么记什么。尽管教师不断改进及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不尽人意。如有些学生入学分数不低、资质不差且学习也勤奋,但未能取得好的成绩;有些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尽管很努力,却进步不大,往往产生畏难或自卑情绪。同样,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未能收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引导中专学生处理好预习、听课、复习的三个环节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发现部分学生上课记笔记很认真,但常顾得了记笔记却顾不了听老师的讲解,到复习时,又忙于整理笔记和死背笔记,而对一些难点、重点却不甚理解,到复习时只好忙于抄别人的笔记。由于听课与笔记的矛盾没解决好,学生复习时常感吃力和被动。我认为造成此矛盾的关键是学生不习惯进行预习。所谓预习,是指抽少许当天自修时间(约20分钟)将明天教师要讲的内容粗略看一至二遍,以达到有初步印象,对难以理解的内容在书本上打个记号。到次日上课时,如发现教师板书上的内容书上已有就不必记笔记,可在书上做一些标记即可。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就特别留心听讲,若仍听不明白,可在课后请教教师。这样,就可解决听课与记笔记的矛盾,又起到增强课堂消化的作用,到复习时既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又节省了复习时间。但是,有些学生对此方法不易接受,认为复习时间都很紧,没有时间预习。后来,通过引导学生实践,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确实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而且中专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预习,有些学生还能在课后指出教师有些讲错的地方。笔者遇到此情况也曾坦诚认错,并在全班表扬能发现及指出教师讲错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鼓励。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转为主动。

3 引导中专学生互帮互学,能者为师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精神状态的差异,为缩小差距,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我曾用一些时间对部分后进的学生做适当的辅导,但主要是组织及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并曾在系里组织的技能考核中体现出来,成绩差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而成绩好的学生的知识则更加巩固。通过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了教师在课堂上起不到的效果。并与各班班主任及班干部商量在每学期召开1~2次的班级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因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往往有其独特的经验。例如,在交流会上,有的学生根据各项学习内容的特点,各自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勤能补拙法、自编顺口溜法及逻辑推理学习法等等。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前期解剖生理的知识,又能较牢固地掌握临床科的各种临床表现,从而避免了枯燥的的死记硬背形式。

4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