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标语范文
时间:2023-03-14 19:0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抗震救灾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把圣火的温暖传给灾区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奥运精神支持抗震救灾!
传递平安传递希望!
传递激情传递爱你我同行抗灾害!
全民携手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夺取抗震救灾胜利!
抗震救灾你我同行!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弘扬北京奥运精神 积极向地震灾区捐款!
篇2
50句国家减灾日宣传标语口号
1、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2、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3、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4、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5、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6、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7、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8、积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9、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
10、尊重规律讲科学 防灾减灾重行动
11、防灾事关你我他 减灾利国又利家
12、灾害之前早预防 灾害来了少伤亡
13、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
14、减灾知识进课堂 安全意识传万家
15、让校园远离灾害 让学生安全成长
16、学习减灾知识
营造安全家园
17、减少灾害 利国利民
18、防灾减灾 重在行动 贵在坚持
19、减轻灾害 共创和谐
20、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21、传播减灾文化 共创人类文明
22、增强青少年的减灾意识
23、落实减灾责任,加强减灾教育,
24、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5、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26、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7、有备无患 平安相伴
28、防灾减灾靠大家 和谐平安你我他
29、群策群力防灾减灾 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30、警钟长鸣抓防范 积极防灾保平安
31、全民携手 防灾减灾
32、安全属于你我他 防灾减灾靠大家
33、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34、防灾求得平安在 减灾换得幸福来
35、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36、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 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37、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38、防灾减灾 人人有责
39、防灾减灾手牵手 和谐中国心连心
40、防灾减灾 构建和谐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2、未雨绸缪 防灾减灾 全民参与 共筑平安
43、学习防灾减灾常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44、防灾减灾系万家 关爱生命靠大家
45、灾害无小事 预防要及时
46、普及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7、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48、防灾连接你我他 安全和谐靠大家
49、群策群力防灾减灾 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50、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50句国家减灾日宣传标语口号
1、防灾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2、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3、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平安幸福。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5、地震无情党有情,灾害无情人有情。
6、地震无情人有情,奉献爱心见真情。
7、提高防灾 认识,落实减灾措施。
8、让我们团结奋进,互相温暖,无所畏惧。
9、地球是我们的家,防灾减灾靠大家。
10、动用各种渠道,保证物质供应,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1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12、人人提高防灾 认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3、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减灾 认识。
14、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15、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16、团结一致,百折不挠,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17、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8、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19、认真组织,积极发动,全面开展生产自救。
20、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21、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22、天灾无情人有情,防灾减灾要先行。
23、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24、灾害伤人又损财,防灾到位少麻烦。
25、加强防灾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26、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认识。
27、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8、参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9、科学预防地震,远离灾害伤痛。
30、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灾区人民:我们的`心和你们紧紧相连。
31、增强防灾减灾 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2、科学防灾减少损失,轻视防灾罪责难逃。
33、发扬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地震灾害。
34、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3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认识。
36、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37、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8、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3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40、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2、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43、防灾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44、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45、防灾减灾,守卫我们的生命与家园。
46、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47、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平安山西。
48、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篇3
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矗立着一座宽5.12米、高14.28米的大爱崛起碑,碑体像一个大写的“人”字,象征着震不垮的青川人、击不倒的四川人,寓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贯穿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全程。
在抢险救灾中,“生命至上”,8万余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在安置群众中,“安民为要”,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在恢复重建中,“民生优先”,千方百计让百姓安居乐业……
“以人为本”,体现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全域。
在都江堰,注重对宜居生活环境的保护。上海援建者说:“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责无旁贷。”为此,上海宁愿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在环境保护上着力。
在什邡,努力消除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现在,走进什邡任何一所学校,你都能看到塑胶运动场、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
在安县,鲜明体现对孤寡老人的关爱。在辽宁援建的社会福利中心,整洁的宿舍、漂亮的餐厅、安静的阅览室和崭新的健身器材,映衬着老人们的笑脸,一派和谐、安宁。采访结束时,福利中心95岁的霍联科大爷坚持带着88岁的老伴送采访团到大门口,他对记者说得最多的是:谢谢党、谢谢辽宁、谢谢大家。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多年来一直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地震后,更是次生灾害频发。重建伊始,中央就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老北川,在地震中遭受灭顶之灾。重建中,北川的选址和规划,举世关注。为保证选址、规划、设计的科学,组成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牵头,全国50余家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参加的规划设计队伍,包括6位两院院士、6位全国建筑大师在内的数百名专家,本着向人民和历史负责的精神,在实地勘察、走访调研、反复比较、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异地重建、落户安县的崭新方案。从选址方案出炉到审批通过,历时近半年。
新北川的重建规划注重了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性化要求;坚持小城尺度,节约每一寸土地;在空间布局上,羌寨穿插,建筑轮廓线让位于山体轮廓,每条街都能见山;同步规划羌族特色商业街和工业园,群众可就近就业。
和北川一样,全省灾后重建,为了“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子孙后代负责”,从选址到规划,从设计到施工,都贯穿着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注重质量、不留隐患,注重长远、不留包袱,统筹兼顾、有利发展的原则。两年中,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实践着对灾区人民的郑重承诺!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走进刚刚投入使用的都江堰尚慈翠英小学,圆拱形的屋顶,橘黄色的墙壁,食堂、宿舍、教学楼、体育馆、电脑房……每一栋房子都很漂亮。负责学校建筑的丁志斌也不禁羡慕地说:“新学校比上海的小学都要考究,设备都要先进。”
“5・12”以后,这所小学就和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这个人就是上海奶奶沈翠英。沈奶奶把自己的房子卖掉,筹集了450万元投入了学校的建设。为了表达孩子们的感激和感恩,新小学被命名为尚慈翠英小学。
和这位上海老人一样,全国同胞都想方设法为灾区群众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来,因为我们是唐山人”,这是灾区最动人的话语。在汶川地震灾区的每一个地方,都会见到唐山人留下的印记,都会听到有关唐山人的故事。因为,汶川地震触动了唐山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来,因为我们是同胞”,这是灾区最深情的话语。在这里,香港派往灾区的心灵重建义工已经达到几十批数百人;澳门旅游局专门拨付1000万澳元组织居民到川旅游;台资企业不断在灾后增加投资、扩大规模……
“我来,因为我们是志愿者”,这是灾区最有力的话语。“志愿者”――这个曾经并不多见的群体,自地震那一刻始,从救人到重建,在汶川、北川、青川,无时无刻不闪现着他们青春的身影。
程莉,这位美丽的上海女孩,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满目疮痍的汶川,参与到水磨镇艰难的灾后重建中。脚穿一双有些破损的雨靴、朴素的外表,对水磨镇的情况了如指掌――她已经扎根基层,成为一名真正的汶川人:名片上,水磨镇镇长助理是她的新身份。
从这么多人的身上,我们最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是民族团结。
“5・12”特大地震以汶川命名,汶川本就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的聚居地带,羌族占34%,藏族占18.6%,回族占1.3%,汉族占46%,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在汶川县城,我们见到一座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体育馆矗立于滔滔的岷江河畔。高低起伏的白色屋顶如同洁白的哈达随风舞动,条块相间的红色图案如同美丽的羌红传递着幸福与欢乐。这座既时尚现代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正是地震灾区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象征。
这种爱心独具的建筑,在灾区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在重建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地的援建者们,把保护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了自己的神圣职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古老的精神风貌,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有了新的诠释,凝聚起极大的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四川崛起危难,谱写了一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最强音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两年前,面对天灾,青川县枣树村的朴实庄稼汉自创的两条标语,“吼”出了精气神,得到了总理的赞誉。
两年过去,“标语人家”李玉明当上了农家乐老板,步入“有车一族”。另一户“标语人家”的户主石光武,除了生意红火的副食店,还在养鸭、修鸡圈……
李玉明与石光武仅仅是灾区群众的普通一员。其实,灾区群众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标语,标记着他们度过艰难时刻,迎来红火日子的坚强和奋进。
在德阳市高速公路旁,一大片长方型、白墙蓝顶的巨大厂房引人注目:厂房外车流滚滚,厂房内机声隆隆,各类机械运转不停。这就是东方汽轮机厂投资50亿元建设的占地2600多亩的新基地。
汶川地震让距离震中仅30公里的主生产基地损毁殆尽,几代东汽人40多年建设起来的花园式工厂顷刻间被摧毁,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1400多名职工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多元。
“党旗红,产业兴。”东汽人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最快的速度抢救和修复各类生产设备,克服重重困难在受灾厂区恢复生产。震后一个月,东汽总体生产能力恢复到震前50%以上。震后半年,产能就恢复到震前的80%。一年零九个月就建成一个世界一流的花园厂区,并具有世界一流数控机床。如今的东汽,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震前的水平。东汽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
行走在灾区,时时处处可以看到张张充满自信的脸庞,可以感受股股坚定坚强的民意。
走进极重灾区绵竹市棚花村,不少村民正在年画传习所里绣着年画。棚花村有着悠久的绘制年画习俗,是誉满蜀中的“年画村”。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这座小村庄瞬间沦为废墟,年画这一传统文化产业也遭受重创。
篇4
2008年,似乎注定是一个灾难光临的年轮。
年底12月到年初1月的一场大雪阻断了许多人们的脚步,神州大地一片雪白。冰凌挂满了这个富饶而美丽的大地。“抗击雪灾,众志成城”的的标语挂满大街小巷。中国没有屈服,用自己的力量让鲜花开山冈。新春的鞭炮响起在每家每户的门口。
3月一个鲜花开满大地,绿芽挂满枝桠的春天,奥运会火炬被分子抢夺,亿万华人愤慨,激怒。充满仇视的外国舆论,把中国漫骂的毫无是处。
4月28日,注定是灾难的日子。特大交通事故在这片平静多年的土地上掀起了波澜,全国再次被震动了。 5月12日,一个国际护士节的日子,一个巴蜀大地,枇杷飘香,小麦收割的日子。恶魔再次降临在中国的土地上。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子被撕裂,魔鬼的嘴唇吞噬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美丽的家园成了废墟,川西平原被摧毁了一片。地震,让中国在一次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地震,就这样重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地震,就这样让中国和世界同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中国人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行动,开始了。灾难永远都不会是一件好事。相反,以顽强的毅力抗击灾难才真正感天动地。
同时,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一些平时司空见惯的词语,因为灾难的不期而至,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地震使人们对幸福的诠释有了新的理念和内涵。幸福,这个词汇曾经被很多文字,学者反复咀嚼,研究。在辞海里也有很多种的释义。但是,对于在地震中那些冲在最前沿的子弟兵来讲。他们是这样诠释幸福的。入川几天后才吃上的那顿普通饭菜,以及第一次在帐篷里睡的4个小时,成就了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些置身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人,在《人民日报》上这样感慨着幸福:多年来,我们每天都在享受一些“奢侈”的幸福,但却因为习以为常而淡忘了它们的意义。置身灾区,巨大的反差促使人们重新思索幸福的含义,被一些世俗标准扭曲了的“幸福指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得到了矫正。
汶川大地震,促使中国人在感伤之余开始了一场反省幸福的革命。
幸福是多么耀眼的词汇。孩子们又是怎样在震后余生时感慨幸福的呢?“这里没有地震,感觉很幸福。”9岁的贺阳明在地震后离开四川德阳,在广西南宁秀田小学,这位来自灾区的少年不再是自己所说的“惊弓之鸟”,而他此时的幸福仅仅是“没有地震”。这种幸福观,另一名灾区儿童表述得更加精炼:好好活着!
在办公桌摇晃过后,关于幸福的讨论扑面而来。身在四川的一名网友写道:“当余震过后,我们在庆幸自己健在的同时,越来越感到生命的脆弱,活着的不易。基本上,我们都是幸福的人,不要让不平和抱怨占据了生活。把对生活的要求放低点,把对自我的要求放高点,幸福很简单!”
这与半个世纪前小学课本上描述的幸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重温《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描写,令人感慨良多:“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第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感觉到是在幸福中呢?”
在灾害的面前,幸福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又是那么的简单。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这是一首很古老的歌曲的两句歌词。今天,我们唱起它仍旧是那么激情澎湃,激动人心。“这一次,我们感觉全中国都受到了触动。我确实发现,中国人从未如此团结。”这是法国《世界报》的评价。
从5月12日下午开始,在成灌高速公路上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无数辆打着出租车标志的车队,开着应急灯奔跑在这条仍旧余震不断的公路上。运送着地震中救出的伤员。在成都市的街头,在全国各地的街头,从明星到普通民众,从城市到农村,成千上万的人甩开胳膊去献血,直到多个城市血库爆满,献血不得不提前预约;血源紧缺的状况在一瞬间被填满。成千上万的人打开荷包,主动地为灾区捐款。在全国各地所有的人们同时打开一切信息广播,时刻关注灾情的播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中国人总会问一句:“目前救出多少人,他们好不好。”就连年老化甲的老教授,也冒雨在纽约的街头募捐。箱子上红红的抗震救灾的募捐字样分外的鲜红。超过400亿元的国内外捐款,让不少外国人瞠目结舌。中国人的团结和热情,在地震后集体喷薄而出,血浓于水的情意,在大灾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
5月19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默哀的一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告诉CNN记者:“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中国一定能行!”这个夏天,印有“我爱中国”的T恤在年轻人中风行,“中国加油”“中国加油”的喊声震天动地,直入云霄。人们脸上的泪水滂沱飞洒。而北川中学废墟上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成为震撼人心的标志性画面……
谢谢你,80后的年轻人。我想这是每个中国都会想说的一句话。80后的年轻人,曾经一度被社会所关注。他们出生在优越的物质社会里。自我展示,自我叛逆的个性是他们的代表性质。但是在这次地震中80后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他们。重新审视了他们。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5月17日,余震不断的绵竹,一位消防战士惊天泣地的话感动了中国。
战士名叫荆利杰,19岁的他刚刚入伍5个多月。面对随时可能坍塌的楼房和指挥人员的后撤命令,已经救出几个孩子的荆利杰扑通跪了下来,大哭:“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那一刻,所有人都泪眼模糊。
荆利杰被赞为“80后的英雄”。2008年以来,包括地震在内一连串的危机,成了“80后”的成人仪式。这个素来强调自我、个性张扬的群体,“突然”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
同样是在绵竹,一个闷热的午后,19岁的王君博在帐篷医院里一边工作一边擦着汗。“这对我们是一次机会,表明自己不只是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是毫无用处。”为了支援灾区,他抽出时间到临时帐篷里工作。
太多像荆利杰和王君博一样的年轻人,或在四川地震灾区冲锋陷阵,或在后方尽自己所能支援着前线。他们的表现,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象,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真正的成长,不是留着胡须和染成白发就可以草草了事,它包含了太多难以承受又必须承受的疼痛。到了一定阶段,后一代人必将向前。若要顺利完成这种过渡,我们就要从心灵上彻底脱掉脆弱的壳,用坚强的意念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接过前代手中的权杖。”
汶川大地震,也是“80后”的一次嬗变。地震过后,“80后”在灾难中巍然挺立。
篇5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化;公益广告
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或曰危机传播的研究文献可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研究者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各种应对措施。但是在这些研究之中,对事件中的广告传播活动似乎重视不够,仅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广告。层出不穷的此类事件也使危机传播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更深入更具体更细化的阶段,对此类事件中公益广告的研究也将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界定
国务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几年,国内媒体对于这一定义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曝光率最高的首数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这两类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各界媒体不仅给予高度关注,并针对事件投放了大量的公益广告。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这两类非人为因素的公共事件的公益广告。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特征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表现新闻化
1、突出的时效性
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殊性,而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必须在事件发生时就要即时,这使得此类公益广告对时效性有了不同于其它公益广告的要求。而时效性的要求恰恰又与新闻的特征吻合,因此它常常带着新闻报道才具有的某些特点。例如,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央视连夜赶制并推出了《你在,我在,你我同在》的抗震救灾公益广告。北京地铁也在第一时间制作了“抗震救灾”公益广告近200多幅,并在重要站点刊挂①。这种制作速度不仅对制作者个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公益广告的体制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能够在发生此类事件时做出更好更有效的公益广告不再是对创意人灵感激发的挑战,更需要行之有效可持续性的制作素材储备。
另外除了反应迅速之外,此类公益广告的时效性还表现在存在周期短暂的特点。汶川地震过后不久大多数公益广告就销声匿迹,让位于奥运广告了。或许恰恰是这种短暂存在的属性使得其制作者不愿也无法投诸太多的心血与精力,尽管此类公益广告的诉求总是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语句,但是真正的感人之作却少之又少。当事件过去过去之后,人们几乎很快就会淡忘那些数量庞大的公益广告,这不能说不是个巨大的浪费。
2、表现形式新闻化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表现新闻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在画面中大量堆砌新闻图片。大概是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在近几年才突然涌现,而我们的广告制作人员对此似乎毫无准备。这使得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广告创意不免单一,口号标语甚至新闻图片大量出现在广告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个倒退。国内媒体的最早成型的救灾广告《你在,我在,你我同在》的抗震救灾公益广告由19张图片组成,其中15张来自汶川地震相关新闻的照片。同样采用图片手法的还有欧普照明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爱点亮希望》赈灾捐款公益广告、长虹在优酷视频网站投放的《一切都可能破裂》抗震救灾广告等。这些公益广告在形式上已经完全向新闻靠拢,失去了广告多样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特长,也同样无法体现广告特有的鲜明特色。
另外,广告诉求政治化也是此类公益广告的突出特征。类似“灾情局势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到达,多一份希望”的类似语句与表达出现在众多的不同媒介、不同表现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中。如果说灾后的首支电视广告其内容的新闻化是由于时间仓促和经验的不足及其素材的缺乏所造成的,那么玉树地震发生后的一则《携手共渡难关,我们在一起》的公益广告中仍然沿袭和采用了这样的图片表现和新闻播报的表现手法则不能简单说仅仅是准备不足的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主流媒体和相关企业都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创意重视不够,大都采用了最简单毫无广告表现技巧的新闻式表达。与将真实做为生命的新闻相比,艺术化的表达才是广告最大的魅力所在。如果公益广告和新闻毫无区别那么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它就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与功效,甚至也就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创意弱势化
今天中国广告的创意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任何商业广告都不能不重视创意。而公益广告堪称创意方式最丰富的广告类别,因其诉求和表现可以不受商品类别的限制。在商业广告中,有些诉求往往局限于某些商品,如恐惧诉求常常用于保险和金融广告。而公益广告表现理念多样,诉求丰富,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但是纵观目前大量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公益广告,却难以体现这一特点。为了体现真挚动人、严肃动心的内涵,目前绝大多数此类公益广告都采用了简单而又直白的情感诉求,似乎任何的技巧都会削弱其诚意。网络上流传甚久的一则香港演员梁朝伟拍摄的《因为一起走过这段路,我们更爱香港》的非典公益广告就饱受争议,这是一则创意优秀,视觉表现很强的公益广告。在广告中,没有采用口号式的对白甚至没有任何语言,用众人共同跺脚踩碎坚冰来表现众志成城的信念。因为整个表现非常艺术化,节奏舒缓,因此很多网友认为不能够强有力的表现抗击的决心。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见,认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广告如果使用太多的技巧反而会破坏其表达力,新闻式的表达是最好的方式,更能体现其诚意。
换言之,在创意至上的当下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创意在指导思想上就出现了弱势化的走向。但是自非典开始随着人们对此类事件的感触从开始的极度脆弱和敏感到现在的平静接受和应对,也意味着公众和主流媒体对此类事件进入了一个更为常规化的渠道。那么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公益广告的特殊性虽然存在,但如何更好地吸引公众的关注度仍是其必须关注的问题,而创意的弱势化趋势当然必须改变。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数量强势化
尽管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在创意上目前呈现弱势化趋势,但在数量上却呈现出相当的强势化趋势,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期尤为集中。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地铁在第一时间制作了“抗震救灾”公益广告近200多幅,并在重要站点刊挂。②据CTR市场研究新闻监测显示,与2007年5月同期相比,2008年5月,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电台、户外及地铁媒体在内的整体广告花费增幅仅为1.86%,总投放约325亿人民币,而公益广告总投放的增长却高达134%,整体达到了20.6亿人民币。CTR调查显示,在所有媒体中,杂志媒体公益广告涨幅惊人,达到了477.2%。报纸紧随其后,增幅达到了420%。电视和电台媒体的公益广告投放也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146%和199%。其中电视省级地面频道在广告调整方面动作最大,整体广告增幅达到了346%,省级卫视频道紧随其后,增幅也达到了277%。③
同时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频率更是极度高得惊人。据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统计,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每天在各个时段滚动播出公益广告20多次,是中央电视台单天播出公益广告累计时间最长的一次。④
这种大量高频集中的公益广告投放趋势在此后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中继续延续,此趋势充分证明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大量的投放必须广告资源的整合,否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就不得不重视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传播机制。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机制优化
(一)成立专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管理部门
中国的公益广告管理机构多数是以媒介划分,隶属于某一媒介管理范围,缺乏以内容和功效划分的组织机构。事实上,很多机构的建立都是以某些突发性事件为契机的。1942年,美国借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创立了战争广告理事会,即WAC(WarAdvertisingCouncil),通过广告帮助政府向国民传达紧急信息,成了公益广告的雏形。“二战”以后,公共组织、政府部门和广告界认识到公益广告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将战争广告理事会改名为广告理事会(AdvertisingCouncil),负责社会性公益广告。⑤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特殊性,此类广告影响深远数量庞大,完全有理由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机构。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主体应多元化
目前,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主体以媒介和政府居多。在此前的数次事件中,也出现了一些以企业为传播主体的公益广告,但却多数遭人诟病,大多数被认为商业元素浓厚,不仅没有有效得提升其形象,反而遭到公众的反感。这是企业的品牌传播还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应或不能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的主体。著名的时装品牌贝纳通借助公益广告有效提升品牌的内涵,当然在一些像地震之类的灾难性事件中,应更多坚持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而不应把盈利永远放在第一位。
媒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可以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主体。主体的多元化才能保证创意的多元化,传播信息的多元化。而且资金问题一直是公益广告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和媒介一直是此类广告的主角。甚至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企业在媒介的公益广告因其有商业化嫌疑而遭到限制。允许多元化主体的加入可以有效缓解资金这一重要难题,有效提高此类事件中公益广告的质量。当然这种参与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不能让良心广告变成牟利的工具。
篇6
1、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2、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3、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4、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5、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6、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7、防震宣传进万家 家家幸福安康 平安相伴你我他
8、积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9、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
10、尊重规律讲科学 防灾减灾重行动
11、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12、灾害之前早预防 灾害来了少伤亡
13、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
14、和-谐中华,共同的家园;防震减灾,共同的心愿。
15、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16、防震减灾,平安常在。
17、普及防震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18、防灾事关你我他 减灾利国又利家
19、生命无价,平安是福。
20、全民动员防灾,人人参与减灾。
21、参与防震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22、树立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23、家事国事天下事,防震减灾是大事。
24、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25、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26、爱护地球,减少灾害,保护环境,共享和-谐。
27、防震减灾重如山,全民携手保平安。
28、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9、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30、珍惜生命,爱护环境,科学预防,减少灾难。
31、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32、增强防灾减灾观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33、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34、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35、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36、群策群力防灾减灾 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37、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38、防灾减灾 人人有责
39、防灾减灾手牵手 和-谐中国心连心
40、防灾减灾 构建和-谐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2、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 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43、学习防灾减灾常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44、防灾减灾系万家 关爱生命靠大家
45、灾害无小事 预防要及时
46、未雨绸缪 防灾减灾 全民参与 共筑平安
47、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48、防灾连接你我他 安全和-谐靠大家
篇7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基于对“”的批判和反省。对“”中政治意识形态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反思,使得中国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成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国际而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此外,经济全球化潮流带来的全球经济交融,使得强调政治制度对峙的“冷战思维”逐渐过时。
国内、国际情势的上述变化,在意识形态层面带来一个突出变化,即意识形态的去政治化趋势。作为意识形态内核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纲领,不断受到商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消解。“”的灾难,不时地提醒我们警惕意识形态过渡膨胀所导致的泛政治化危害。于是,一些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今天,远离政治甚至奉行政治虚无成为很多人的处世法则。一些人认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不问姓社姓资”。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被削弱,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面临这种弱化和边缘化危险,我们必须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其一,坚持意识形态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这既是稳定大局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发展、创新,是坚持前提下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一脉相承中的与时俱进。对于的某些具体观点和看法,可能会因为时代条件的变化需要更正。但的基本立场、理论和方法,例如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则必须坚持。
其二,坚守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斗争不会再采用政治运动的传统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这是当代中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大方向,大政治。如果触动了意识形态的政治底线,则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
强化的科学性,应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挑战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盛行于八十年代以后。早期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一般意义上反对意识形态。如法国的加缪早在1946年就提出“意识形态已经走向了自我毁灭”,意识形态完全是一种欺骗性的虚假观念。后来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则演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终结论。譬如布热津斯基、福山等人以社会主义的失败证明意识形态的终结,以及西方政治制度及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性。
非意识形态化的理论特征是将科学理性与意识形态相分离。这种思潮的实质是打着科学主义的旗帜反对,力图以自由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在这种思潮中,被视为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其主要立论依据在于:建基于早期工业社会,在当代后工业社会中,马克思断言的资本主义危机已为国家干预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制度变革所克服。剧变也从实践上证伪了。
必须承认,意识形态与科学的统一性问题在今天的理论界仍有颇多争议。但是,意识形态不同于宗教,它作为信仰的力量依托的是“理性”,而不是“心灵”。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力量征服人。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从来就不是一种道德义愤,而是建基于科学理性的深刻洞悉。当代的科技进步,虽然遮蔽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阶级冲突,也缓解了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外部压力,但却催生了资本主义技术奴役,以及资本主义危机的全球性扩张。所有这一切变化,并没有溢出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批判。
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应对普世价值论的冲击
不反对价值的普遍性,但从不脱离特殊性来抽象谈论价值的普遍性,而是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譬如对人性问题,并不反对讲人性,但马克思强调人性的阶级性和历史性特征。在阶级社会中,人性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社会群体的个体上。而且,人性的发展、完善,必须与具体的社会历史相结合。不是人性造就历史,而是历史塑造人性。
在今天,抽象地谈论“普世价值”,是西方话语弱化意识形态的一种策略,也是当代中国产生意识形态混乱的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当我们把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归结于“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时,但却有那么一种声音,认为汶川抗震救灾是中国政府“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是尊重生命和个人价值的人性论胜利,是超越了一切主义纷争的“普世价值”的胜利。这种声音,其实质就是要割断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社会主义的制度联系。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必须积极探索如何把我国当前取得的伟大成就,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
克服传统意识形态话语的局限,构建当代话语体系
构建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正视和克服传统意识形态话语存在的局限。其一,在话语内容上,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排他性,甚至于故步自封,自说自话。在涉及与其他理论的关系尤其是争论时,往往自视高人一等,喜欢“扣帽子”、“打棍子”。面对中、西、马这三种文化资源,我们既不能走“全盘西化”和“复古主义”两条极端路线,也不能画地为牢、自设藩篱,而应该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的各类文明成果。一种可取的立场就是“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这一话语立场蕴含着三大基本价值取向:一是坚持原本(坚持基本原理),二是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潮流),三是立足中国(讲中国话语,说中国故事,塑中国形象)。由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既不是对抗世界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也不是淡化意识形态界限的实用主义,而是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结合。
其二,在表述方式上,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产生于阶级冲突、社会革命与制度对抗的时代环境,其表述方式往往立场鲜明,强调矛盾斗争,并带有强烈的指令色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类标语、口号。时代的变迁,呼唤意识形态话语表述方式的转型,以标语方式组成的隐喻性意识形态时代已经被超越,理性、系统的话语表达方式日渐成型。构建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在表达方式的还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这两套话语机制的脱节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格分裂和社会分裂现象。
其三,在宣教方略上,传统的意识形态强调单向“灌输”,强调教育和改造,这一方略在需要高度集中、意志统一的年代效果显著。而在当今时代,个体主义和个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渠道复杂多元,旧有渠道逐渐偏废,灌输效果难尽人意。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取得大众的认同,需要从外在灌输走向内外共生。在坚持灌输的同时,必须更加注意将国家意志转化为个人意志并通过个人行为发挥作用。
篇8
一、市政府贯彻十项措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情况。
省政府关于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10项重大措施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丽政发〔〕11号)、《关于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通知》(丽政办发〔〕75号)、《关于修订部门各类应急预案的通知》(丽政办发〔〕131号),提出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7月9日,永胜县召开全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会议当晚,姚安县就发生6.0级地震,地震波及的乡镇参会领导迅速赶赴灾区调查灾情,开展应急工作;11月2日,宾川地震后,市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调查灾情、积极汇报、争取支持。充分体现了应急快、布置快、行动快、救灾快的特点,得到灾区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市政府以第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相关责任,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十项重大措施的实施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建立了跟踪检查、进度汇报工作制度,明确了启动问责程序和办法。市地震局及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工作分解及实施意见》(丽震发〔〕32号,制定了宣传工作要点计划。
《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丽政发〔〕1号)对于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目标任务是:普及防震抗震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防震抗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主要措施有:1.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发放到全市各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大中型企业、社区、农村等做到家喻户晓。2.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年度常规宣传。结合“2·3”地震纪念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技日、“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及三月会、七月会等有利时机,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媒介,采取专家讲座、上街咨询、政风行风直播热线、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加强《防震减灾法》等防震减灾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3.建立科普宣传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地震系统防震减灾宣传方案,使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中小学校结合“三生教育”,认真开展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防震避险应急逃生演练等活动。组建地震科普知识宣讲队,制作宣传展板、印刷宣传材料,定期到乡镇、街道、村庄进行宣传,扩大对社区、农村的宣传面。充分发挥新闻单位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作用,改进新闻报道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及时、主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4.建立应对重大地震灾害新闻制度。新闻单位对地震事件的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以正面宣传为主,重点宣传报道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怀、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和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动员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三、牵头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四、协助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地震局、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协、报社。
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和《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对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按比例配发到各县级地震部门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省局为市发放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100件共0本、《宾馆酒店防震避震知识卡片》7000份、《防震避震常识手册》100件共0本、《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00问》50件共10000本、《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小)》800件2万套共16万张、《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大)》400件1万套共8万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挂图》20件共400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蝶蟾童(ⅰ、ⅱ)》5件共500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蝶片-地震来了怎么办》5件共750张、《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碟片4件共800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问答》7件共658本、《云南省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应急大行动画册》20件共200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资料为我们深入全面开展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市地震局收到宣传资料后,及时将宣传资料按各区县人口比例分发到各区县地震局,同时将各区县地震局科普资料发放补助经费及时下达给区县地震局。各区县地震局也及时深入农村乡镇,利用集市等时机,将宣传材料及时分发到学校师生、干部群众、来丽游客手中。
三、及时向学校、乡村、政府部门、酒店等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情况。
市地震局重视科普资料发放工作,收到省局配发的宣传资料后,市地震局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安排强化宣传工作,并初步制定了工作计划及内容,就宣传工作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对区县地震局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区县地震局利用“2·3”地震、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针对性开展强化科普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科普宣传热潮,形成合力,以大规模、大声势达到大成效。
市地震局以点带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联系乡永胜县顺州乡中学、新河村中学、小学及村民送去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防震减灾知识100问》等科普材料共4000册,做到联系村中小学及群众人手一册,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市属大中小学校师专、实验学校、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发放了知识挂图和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
市县党委、政府文件交换系统向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及党委、政府部门发放了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防震避震常识手册》、《地震知识100问》及市地震局编印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规汇编》等宣传材料。
通过全市司法系统、中小学和市政科普宣传专栏广泛张贴《防震减灾法》及《防震避震科普常识挂图》宣传挂图。
积极协调市旅游局,由市旅游监理公司将省地震局配发的酒店宾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插页7000份分发给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由于市酒店宾馆客房标间达5万多,省局所发材料严重不足,将实际情况上报省局震防处。
在市、县、区人大、政协“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市、县、区地震局为与会代表和委员发放《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知识》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材料,面向来自全市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界别、各级领导、各种民族的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向他们开展专门的科普知识宣传取得了带动示范作用。
在新春佳节之际,市地震局为全市中小学地震兼职宏观信息员寄去了春节慰问卡和防震减灾知识挂图、dvd、《防震避震知识》、《地震知识100问》,为全市中小学在新的一年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供了条件。另外,还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分管领导寄去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材料及《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规汇编》。共寄出防震减灾知识材料3000余份。
市县(区)地震局以学校为重点将省局配发的宣传资料及时发放给各学校,做到人手一册,宣传挂图做到了入班、入村。玉龙、古城、永胜、华坪、宁蒗各区县地震局还组织了科技化宣传、乡镇街天强化集中宣传、交流会强化宣传等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欢迎,宣传效果极为理想。
永胜县地震局于7月10日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向与会代表《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知识100问》共234本;于月3日在永胜县大安乡召开“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培训会”,向参会人员发放宣传资料800册、dvd光盘10盒;9月在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校校长会议时,向参会人员发放dvd光盘《蟾童》120盒、《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1000份;于9月23日组织参加了永胜县“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地震知识咨询,摆放防震避震宣传展板,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折页、《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等宣传材料,近千人次观看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多份。在民主广场的科普画廊内展出8平方米的宣传材料;11月19日,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科普大篷车宣传组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全县乡镇分管领导、县直地震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共80人举办了科普宣传报告会。科普大篷车到十字街进行街头宣传,播放《蟾童》、《应对地震灾害自救互救常识》等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发放《防震避震常识》、《地震知识100问》等地震科普宣传材料近5000份;12月11日我局召集全县十五个点的宏观观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发给宏观观测人员宣传折页、《地震100问》和《防震避震常识》等宣传材料多份。
玉龙县地震局在纪念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向全县各部委办局发放地震宣传知识手册1500余份。以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月活动,到玉龙中学、玉龙县五中、白沙中学开展了防震避震常识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共发放地震知识宣传手册余份。
古城区、华坪县、宁蒗县地震局也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六进活动,及时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发放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单位、家庭。
四、利用防灾减灾日、“11·6”等时机开展宣传活动情况。
在防灾减灾日、“11·6”等时机,市地震部门都认真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年度计划要点要求,切实做好重点时段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全市地震系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短信等媒介,通过开展讲座、上街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刊登文章、播放宣传片、张贴挂图、悬挂横幅、播放标语口号、短信宣传、知识竞赛、网络宣传、通过公共汽车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走入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宣传活动。切实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画面、网络上有专栏。全市中小学校结合“三生教育”,以防震避险知识宣传、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中小学防震避险应急逃生演练为重点等,广泛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学习宣传活动。
5月12日前后,全市地震系统深入基层农村、小区、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以中小学师生为重点,实施了科普知识全覆盖工程,发了科普宣传材料近20万份,开展知识讲座20场。在5月12日,与全市各主要减灾职能部门一道开展了规模大、影响大、效果好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全市电视台共播放宣传片600分钟(含重播、新闻)、宣传口号共40余条。
2月3日,在大地震14周年之际,市、古城区、玉龙县地震局联合开展了纪念1996年“2·3”大地震现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市、区、县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到红太阳广场、束河古镇等地向行人发放《地震知识100问》、《防震避震常识》、《科协网络通讯“5·12”专辑》等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回答行人有关防震避震方面的问题,讲解介绍防灾减灾法规。本次活动共发放地震科普知识材料5000余份,圆满完成了宣传任务,对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永胜、华坪、宁蒗县地震局也在2月3日当天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县城市政广场和主要街道开展现场宣传,县挂宣传标语条幅3幅,发放科普知识读本共6000份、开展现场咨询780人次。
在每年的“11·6”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全市地震部门都认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果显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情况
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创建工作要以“加强校舍安全建设”为基础,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防震避震方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宗旨”,以“学校科普宣传教育和紧急避震逃生演练”为重点,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开展了经常性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通过全市各级教育、地震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意识普遍增强、应急避险能力有力提高。
到目前为止,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各县地震局都建立了两所县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古城区祥和办事处白龙潭小学、永胜县第四中学两所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科普示范学校。永胜县“红石崖·天坑”地震遗址于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全市初步形成以学校为重点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网络,正在发挥示范、带动、影响的作用。
六、其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积极争取省局支持,《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专题dvd蝶片制作项目得到省局支持。投入15万元,将立足实际,强化人对本市多地震的市情了解,切实增强忧患感、责任感,并从思想根源重视防震工作、做好应急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意识,融合现实性、观赏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提供较好的教育素材。dvd宣传片已进入制作后期。
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了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并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认真组织全市师生收看省电视台少儿频道每月一期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地震百科》和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电视录相。
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大篷车”活动,11月18-19日,在古城区、永胜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巡回宣传、发放材料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加强对市防震减灾网的管理、更新、维护工作,按照把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强化宣传的重要平台的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新兴媒体优势,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和影响面广的优势,协调市电视台不定期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电视台综合频道分别于5月12日、综合频道于1月31日黄金时间晚8:05分播放了《汶川地震启示》、《蟾童》(ⅰ、ⅱ)及《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等宣传片,并于次日在公共频道重播,效果显著。积极开展每年的政风行风直播热线活动,向广大听众介绍了市防震减灾事业成就,就感兴趣的科普常识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广泛宣传了地震工作和科普知识。在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座谈会、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利用纪念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学校科普知识讲座及紧急避震逃生演练、全市地震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防震减为重要活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情况,市广播电视台、日报都及时进行定传报道,有力地宣传了防震减灾工作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颁布、地震纪念日之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分管领导都在《日报》及网等媒体上刊登署名文章,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知识。利用《年鉴》、《腾飞-建国六十年纪念册》、《统计年鉴》等媒介广泛宣传了防震减灾工作和科普知识。
永胜县积极争取世界宣明会资助,制作乡土宣传手册,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把乡土科普宣传资料送到学校、送到贫困山区,把防灾知识作为扶贫、扶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理念,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的喜爱。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家喻户晓全覆盖工程,由于领导重视、思想统一,通过全市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近两年来的扎实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以机关为重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强化;以学校为重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学校建设取得突破,学校科普教育和紧急避震演练做到常态化;以厂矿及次生灾害容易发生企业和生命线工程为重点,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准备检查工作经常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地震平安示范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以熟悉、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抗震防震常识为标志,全民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得到有力提高。
篇9
——参加学校学生会募捐有感
五月,绚烂的季节,是一个令人做美梦的季节,但今年的五月,却给人带来了一场梦魇。
随着那山崩地裂的响声,一切都消失了。嗷嗷待哺的哭声消失了;琅琅的读书声消失了;清脆的鸟叫声消失了;欢乐的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孩子们稚嫩惊慌的喊声;校舍倒塌的巨响声;树木森林被泥石流掩盖的声音;悲痛欲绝的叫声……这一切的一切,在大自然无情的咆哮中毁灭、丧失、死亡!
“大地无情,人间有情”,这场灾难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心,于是:人们争先恐后的捐款;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各省以最快的速度抗震救灾……那么,小小的我究竟能为这场空前的灾难做些什么呢?
终于,学校给了我一次机会,以此为祖国、为灾区人民奉献的机会!
2008年5月24日下午1:30分,在紧张的一周学习之后,我们怀着对祖国的爱,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在团委书记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了活着的孩子”的募捐活动。我毛遂自荐做了我们小组的组长,来到了北京华联超市门口——一个爱心踊跃的地方。
尽管有些胆怯,尽管有些无知,尽管有些彷徨,但爱心给我们壮胆;团结给我们勇气;风雨给我们力量。我和组员鼓起勇气,向过往行人说明来意,并热切希望他们能献出自己的爱心,虽然,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曾经,有人甚至质疑我们,有人说我们是违法的,有人根本不理会我们……但我们有一个信念,就是“爱”。爱让我们重拾信心,爱让我们坚定目标,爱让我们坚持下来。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我们更加努力,把宣传标语改之又该,最后改的简短而又充满爱心和力量。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连续不断的宣传了1个多小时,作为组长,我想用自己的钱为组员买些水,但组员们拦住了我,斩钉截铁的说:“我们没关系,你如果要买水还不如把钱捐了。”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我们在没有喝水的情况下,有继续宣传了1个多小时。
一滴,两滴……渐渐的下起了小雨,阻断了我们的活动,正在我们为此而发愁时。有个组员提议让我们进易初莲花超市内部宣传,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肯定。于是,我们快步来到超市内部,开始了新一轮的宣传募捐,超市十分大,而我们却只有一个募捐箱,所以每当有人捐款是,组员们便会快步跑向募捐箱,他们跑的满头大汗,但丝毫也没有影响组内的每一个人。慢慢的,我们的活动越来越顺利(大概是被我们所感动吧),我们的热情也高涨起来,我们也变得很大胆,沿着街边的商店募捐……
已经5:30分了,该回去了,但我们好像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募捐,只想多为灾区的孩子做些什么,只想让爱洒满人间。
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体力和智慧的考验,跟是一场心灵的震撼,还是一场爱的奉献。我们都盼望着能重见菁菁校园,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能感受生命的气息。
篇10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严转作风的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从严治党《决定》和“两个意见”,以“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为主题,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主线,以反映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新面貌、新变化为重点,大力宣传司法行政干警为民亲民的职业情怀,树立司法行政系统领导班子和司法行政干警的新形象,努力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奋发有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工作举措
(一)加强省州媒体稿件推送工作。围绕全局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在《长安网》、《日报》、《新闻网》等省州级媒体刊发综述报道不少于2篇,结合实际,推出系列深度报道。
(二)积极参加系列活动专题专栏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全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主题宣传。认真撰写领导干部心得体会和“三严三实”优秀征文作品,积极参加州、县政法委组织的以“守纪律、讲规矩、做忠诚卫士”为主题的“政法人眼中的‘三严三实’”“最美政法人”“过硬队伍建设巡礼”等专题专栏宣传活动。
(三)利用网站开展宣传报道。围绕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举措成效推出深度报道,积极向新闻网频道、长安网等省州内网站设立的相关专题专栏推送重点稿件,反映全县司法行政队伍的积极变化。利用好门户网站,开设活动专栏,及时更新,推出系列密集报道,多层次、立体化传播。
(四)主动参与新媒体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参加州县活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关键节点集中的系列评论和主题帖,展示司法行政良好政治生态新形象。运用好已有成果,结合“法律七进”、“群众工作全覆盖”、“11.22”抗震救灾等载体,宣传报道司法行政部门亲民为民的职业情怀,展示司法行政队伍风采。
三、宣传方式
(一)搞好群众宣传。把传统对话方式和网络交流手段结合起来,拓展警民沟通互动途径,充分借鉴基层夜话、恳谈会、“百子千妻万母亲情帮教”等做法,广泛开展“开门评警”、“案件评查”等活动,多渠道增进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二)深化社会宣传。通过制作展板、张贴标语宣传画、发送短信、悬挂横幅、利用led宣传栏等形式营造氛围。广泛开展标语口号征集活动,探索运用卡通漫画、有奖竞答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积极性高的形式,推动司法行政社会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提升宣传实效。
(三)抓好新闻宣传。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宣传栏等传统载体,发挥报(台)网互动优势,大力宣传反映司法行政队伍新面貌新变化的先进典型、好的做法和经验,深入宣传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各项“规定”,讲好身边的政法故事,充分展示司法行政队伍风清气正和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局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宣传工作纳入司法行政综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活动宣传工作由县局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具体负责。局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宣传工作情况,加大压力传导,层层拧紧螺丝;局分管领导要统筹组织并部署推动各项宣传报道工作;各股(室、所)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宣传报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 上一篇:市场推广活动方案
- 下一篇:英语四级作文常用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