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范文
时间:2023-03-14 03: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性健康;性道德;性责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17-02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健康课中性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许多学生常常被有关“性”的问题所困惑,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有的则出现早恋、不正当的往等令家长和教师头痛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还会阻碍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采用适当有效的方式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期,已经成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高中性健康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性健康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认识和遵守异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情感问题和价值问题;了解生育的全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中止妊娠对身心的危害;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系统地学习和经过性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后,我们要求在高中心理健康课中逐渐尝试如何有效地开展性健康教育,探索适合高中的性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性知识讲座为主线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他们的心理困扰和性适应不良,都与性知识的贫乏或对性知识的曲解有关。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父母和教科书,而学生从这两方面获得的性知识仅限于生物课本中相关章节的介绍,学生从其他渠道如网络中所获得的性知识、性观念又缺乏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性教育首先要从的性知识传授来消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错误认识。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性知识分成三大部分,分别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做以介绍。
1.性生理卫生教育:主要讲述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性别及其特征,男女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发育;了解性传播疾病有哪些危害及如何预防。
2.性心理教育: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健康的异性观(如与异往、如何发展友谊、如何面对异性间的爱恋)等内容。这一部分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性别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同自己性别角色对自己的重要性,懂得男女平等,自尊自爱,能与异性正常交往,正确看待并处理早恋。
3.性道德、性责任与性保护的教育: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内容包括如何培养良好的性道德规范,如何处理需要与延缓满足的矛盾以及性失误的原因与防范。让高中生树立为自己负责的观念;对于女生,给予如何避免性骚扰、进行自我保护的指导。
通过专题的性知识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应情绪和行为表现,并学习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解除有关的烦恼与困扰。
二、通过讨论与辩论澄清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性知识讲座,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性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澄清问题。讨论和辩论一般安排在讲座之后,让学生针对讲座内容提出看法和疑问,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进行讨论。如“中学生可不可以谈恋爱?”“来月经是否会影响智力?”“遗精是否会伤元气?”“脑子里常出现性幻想是否很坏、很下流?”“怎么克服与异往时的紧张、羞涩心理”等等。比如同学们在讨论“中学生可不可以谈恋爱”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说可以谈,就让他们说出可以的理由,或者不可以的理由。讨论开始两种论点就针锋相对,后来演变成两个阵营的辩论,最后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在某些方面开始有了限定:“可以谈,但是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谈两个人一定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谈,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老师要说要讲的吗?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结论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他们就能接受;否则相反。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各种错误的认识。
三、游戏和演心理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
有些性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为了使学生加深认识与理解,寓教于乐,性教育的课堂常常采用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的结果引起学生内心震撼。游戏从表面上看是儿童的专利,但事实上,它是人的本性,玩是人的天性,利用它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教育目的。心理剧就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流中的冲突、烦恼、困惑,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了情景再现。表演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技巧,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角色。我们教师在指导高中生如何对待早恋问题时,还可以从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下载心理短剧《情窦初开》,让学生观看,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确早恋的危害,近而树立正确的异往观。
四、把课外活动作为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性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在实践中,还应与各班的班主任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利用课外活动适时适度地进行性教育。如:学校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活动让男、女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春季开展多种野外活动,如远足、登山、郊游等,让男、女生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加强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通过课外活动可以给男、女生提供更多与异往机会,满足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增强相互间的了解,消除性神秘与性敏感,使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转变为日常学习与活动的相互关心、体贴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对性道德的认识,建立起健康的友谊。事实证明课外活动是性健康教育的一个延伸。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环节。通过活动也可以进行具体的异往规范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善于把握和控制感情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与异性的交往能力。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笔者逐渐体会到,在性健康教育中,性健康知识讲座、讨论、辩论、游戏、心理剧表演、课外活动指导等方法是不能孤立进行的,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知识讲座为讨论、辩论、课外活动指导提供了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没有知识讲座学生对性的错误观念就不能转变,讨论和辩论也难以进行下去,游戏、课外活动也就变得盲目,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没有讨论、辩论、游戏、心理剧表演性教育就会变得课堂化或空洞的说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几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性教育收到切实的效果。
先是性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性”的认识,转变一些错误观念,消除怀疑和羞于谈“性”的心理。对高中生进行性教育应该是心理、生理相结合,如果思想政治教师与生物教师、卫生教师共同配合进行开展性健康教育,一定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性教育开展之前曾对高一学生进行过性知识方面的调查,有很多学生受传统观念束缚,对性抱着一种错误的认识,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羞涩、对抗、逃避、不屑一顾等情绪和行为反应。如:在一次心理健康调查中,有一道题是问学生对性健康知识了解多少,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只有少数学生简单的知道一点,还是私下偷偷地找一些有关性健康知识了解一点,害怕被别人发现被人耻笑,在学生心中存在性的概念有许多是不正确的,而不是进行正常及时的性健康教育来讲。做第一次知识讲座时,一提到“性”字,有的学生表现出窃笑;有的学生借故请假;甚至个别学生捂起耳朵等等。可见这是受长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只要一谈到“性”成了不能谈的问题,这是价值观的混乱,社会的泛教育和学校缺乏专门的与“性”相关的课程开展和资料,同时家长的不重视教育和父母的刻意回避,彻底让学生对“性”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尴尬。随着教育的深入,学生逐渐转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对性教育的态度也由冷淡、不关心逐渐转到开始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可见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2
[关键词] 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对策
近年来,不时有在校女大学生犯罪的报道。虽然,女生只占犯罪大学生的极少数,但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小看。研究其犯罪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矫正工作,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犯罪率,不无益处。
一、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种种
犯罪心理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特殊心理状态。从近几年所报道的女大学生犯罪情况来看,女大学生犯罪多是出于故意。既有因贪图享受而去盗窃或坐台的,也有因感情受挫而无法承受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还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心理失衡而触犯法律的。
(一)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心理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她们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看成一种时髦。有的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对物质享受和满足虚荣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女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女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据调查显示,在校女大学生犯罪,从事和盗窃的占到了70%,主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
(二)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焕发着青春朝气的大学时代,青年期性机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引起了女大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如今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她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方面。然而,由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她们心理波动大,易冲动,加上她们社会阅历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她们就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这类犯罪在女大学生犯罪中占有相当比例。
1、恋爱受挫能力差。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如江西某大学的王某因与男友黄某某发生矛盾,认为以后两人不可能生活在一起,遂产生先毒死男友,然后自杀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2、性心理不健康,缺乏性责任和性道德。大学期间,女大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开始对性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部分女大学生轻率偷尝禁果,结果付出了身心健康、学业、名誉的惨重代价。如南京某学院学生程某恋爱后,偷尝禁果、未婚先孕,后遭男友抛弃。为了筹集打胎的钱,在现任男友的怂恿下,她铤而走险,以约会网友为名实施抢劫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3、恋爱交友不当,导致犯罪。女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刊,喜欢把书中的白马王子当成现实中的理想,她们的爱情观单纯,天真,信奉爱情至上,一旦遇上自己爱的人往往会不顾一切,一头陷入感情的深渊,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而现实生活是那样复杂,那些心术不正的爱情骗子就利用女大学生的这一弱点,屡骗得手。当现实将梦幻击得粉碎时,那些心灵脆弱的女大学生就易走极端,并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西南某大学的一个女大学生被爱情骗子抛弃之后,痛不欲生,举起了手中的刀,成了杀人犯……。又如,北京某大学新闻系女大学生黄雅宁因爱上黑道 “老大”,无法回头而犯了包庇罪。
(三)贫富差距导致心理失衡
目前,因家庭困难造成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每年全国26.4%的大学生支付不起学费,13.5%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用都有成问题。高额的学费与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而贫困的女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尤甚。经济的窘迫使她们的心特别自卑敏感,她们不愿让同学知道她们的情况,她们的苦闷只能压抑。一旦有什么事伤及她们的自尊,导致心理失衡,她们就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家境贫寒的上海女大学生小董,靠每月家中寄来有限的生活费,几乎没有余钱买学习资料和娱乐。眼看同寝室同学穿着时髦,出手阔绰,她的心理逐渐失衡。一次,室友外出时忘记拿放在书桌上的手机,结果被小董“顺手牵羊”。此后,她又接连多次盗窃同学手机,甚至在打工做家教时,将学生家里的笔记本电脑也拎走了。又如2003年6月,北京某大学2000级女学生奚某因看不惯同学平素处处炫耀自己有钱、目中无人的做派,偷走同学宝来1.8T型轿车。④
(四)自卑、敏感的偏激心理
步入大学后,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她们由于缺少生活阅历、交往经验,而自尊心又过强,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受到挫折后,便回避与人交往,以至陷入无端的自我封闭之中,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在遇到冲突时,这部分人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如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三年级学生张君慧与男友李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张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李左胸部捅了一刀,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张个人也因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五)报复、泄愤的心理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当女大学生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以致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以泄其愤。如苏州某大学的王某因当尼姑被拒绝,怀疑别人戏弄她,为泄愤,就捡起石头狂砸银行及路边公物。
二、预防女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具有美好前途的女大学生因为触犯法律,身陷囹圄,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因此,预防女大学生犯罪,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女大学生发展的环境,预防女大学生犯罪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仍很薄弱。在开设课程发面,各个高校都普遍重视专业课、外语等,而往往忽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开设的法学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针对性不强,内容僵化,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校方对学生的德育等管理却未加强,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中迷失了方向,犯罪的数量才会与日俱增。有些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犯罪,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对此,各大专院校应首先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其次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使大学生在实案中学法懂法,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最后是学校应将法律学习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课堂教育,结合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主题教育、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女大学生的犯罪固然与其法制观念有关,但从上述案例可知,女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主要与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有关系。根据一些地区和高校的调查统计发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要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大城市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比例要低于小城市的比例;女生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大学二年级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其他年级。因此,预防女大学生犯罪,应该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其中又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因为当她们心理失去平衡,不知所措、走投无路时,哪还管法律的规范。
1、引导女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针对女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她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2、引导女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在中学的学习生活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一心一意考上大学几乎是唯一的目标,造成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来到大学之后,四年或五年的集体生活中该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知如何做。因此,学校应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有关人际交际学方面的课程。针对女大学生心细,比较敏感的心理,辅导员应当经常关心女大学生的生活,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及心理状况。引导女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女大学生成熟的恋爱心理。由于我国“谈性色变”,加上我国的应试教育,因此,女大学生们在高中以前,可以说,对性是朦朦胧胧的。一进入大学这个开放的环境,免不了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因此,学校的教辅人员要有意识地开展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她们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生活观中,教育模式也应以预防性为主,教育领域应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职业、生活辅导等等。
(三)重视对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由于人数的增多及就业歧视,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因此,在大学里流传着一名话:“找份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部分女大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精力过多投入到学好文化知识的理想奋斗中,她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现实上,整天挖空心思想现在就能如何更好的享乐,如何才能钓个“金龟婿”。所以,在女大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她们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她们对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力。帮助她们克服女性的个性缺陷,发扬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
[参考文献]
[1]罗大华 胡一丁 犯罪心理与矫治新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5。
篇3
一、女员工的心理特点及压力来源
压力特点: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感并存;二是开阔性与狭隘性并存;三是坚韧性与脆弱性并存。
女员工的多重压力源于何处呢?
1、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带来的就业与竞岗压力。
2、事业与家庭难于兼顾带来的压力。
3、升职机会低于男性带来的压力。
4、工作紧张、考核淘汰带来的压力。
二、如何对女员工进行压力和健康管理
(一)提升素质能力。一要组织女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女员工的理论水平以及对政治的关心和敏感度;二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改革形势教育,增强女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四要加强对女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五要注重选树女员工先进典型;六要针对女员工的个人特点和意愿,因人施教,拓展个人发展空间。
(二)给予特别关爱。一要组织生活知识、健康知识、社交知识、安全知识、婚恋知识、美容知识、着装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二要学会做有心人和贴心人;三要经常倾听她们的呼声,帮助她们放松精神,缓解工作压力;四要关心女员工的身心健康。
(三)注重情商教育。
正文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上班一族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调查显示,中国有三成以上的上班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女性的心理问题比男性更普遍、更严重,尤其是那些在家庭和工作中担当多种角色的职业女性,面临的心理压力更大。一家权威机构在调查中发现:约95%的职业女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31%的女性认为自己的压力大于男性,有58%的女性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永无休止”,有28%的女性为“不能适应竞争”而恐惧焦虑。这些压力不仅影响着职业女性的工作、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的女性易患焦虑性神经症、社交恐惧症、产后抑郁症、妇科病、进食障碍、疲劳综合症、更年期提前等心理和生理疾病。
中国电信目前在职女员工76801人,占员工总数的30.3%,平均年龄34.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6185人。我公司在职女员工840人,占员工总数的30.32%。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45人,中高级职称122人,党员243人。其中前端人员439人(占前端人员数的39.30%),后端人员279人(占后端人员数的24.2%),管控、支撑人员122人(占管控、支撑人员数的41.2%)。她们在企业改革、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不少女员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和骨干力量。但从近几年的身心状态和体检情况来看,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公司总部为例,2003年患乳腺增生的女员工有116人,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138人,占总部女员工数的41%,而子宫肌瘤、宫颈炎、颈椎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因压力过大而神经衰弱、精神抑郁者也不在少数。因此,把握女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压力来源,对她们进行压力和健康管理,实施有针对性的关怀激励是摆在各级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一、女员工的心理特点及压力来源
男女有别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与男性相比,女性多温柔、细腻、敏感、知足,并具有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好、想象力丰富、沟通能力强、关心体贴人等优点,但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爆发力等方面则常有欠缺。据观察和了解,女员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感并存。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女员工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已被摒弃。许多人把事业有成、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意识和文化熏陶,女性在就业上遭受性别歧视、男女竞争起点不一致等导致的职场高风险,以及追求享乐、怕苦怕累的思想所左右,女员工对家庭和婚姻依然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结婚、怀孕之后辞职去做专职太太或者将重心移向家庭,甘愿做男人背后的女人的也不在少数。这种依赖感无疑会成为女员工进步和成长的障碍。
二是开阔性与狭隘性并存。作为现代人,女员工的交际、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她们的眼界和心胸也较旧时代的女性要开阔得多,许多人都把“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与人争长短”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但由于女性普遍具有敏感细腻、自尊心强、感情用事、理智不足、易受影响的特点,所以在她们的日常言行中,狭隘性仍时有表现,并且会互相“传染”。一些人为一句话或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相互猜疑,相互记仇,甚至“拉帮结派”;一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或心怀嫉妒,闷闷不乐,或冷嘲热讽,背后嘀咕,这势必影响到女员工优秀品格的形成和聪明才智的发挥。
三是坚韧性与脆弱性并存。长期以来女性由于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抚育子女、孝敬老人等重担,养成了顽强、坚韧的性格。当今,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女性不再把人生理想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她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意味着她们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因而,她们也更加独立、坚强。但是由于受情感、家庭影响重于男性,她们执着敬业却易受情绪影响和情感困扰,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遭遇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以及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阻碍了女员工在事业上的进步发展。
那么,女员工的多重压力源于何处呢?
1、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带来的就业与竞岗压力。当前,虽然社会极力提倡男女平等,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择业、就业时的男女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受“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之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同以及生育哺养、家务劳动对女员工竞争力的削弱,使许多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偏好男性,裁员时则把女工排在前面,职业的高风险加大了女员工就业和竞岗的压力。
2、事业与家庭难于兼顾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公司女员工主要集中在30-40岁这年龄层。此时的女员工工作经验丰富,心智也更加成熟,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为人妻,为人母,工作易受到家庭、孩子的“拖累”。对她们而言,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上,就将事业受损甚至失去工作机会,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又容易失去家庭的稳定。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准确把握家庭、事业间的平衡点,常使女员工感到左右为难。
3、升职机会低于男性带来的压力。科学研究表明,性别与能力无关。但是,一些管理者由于受“男主女从”、“男强女弱”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担心女员工因婚育而分散精力,因此在考虑企业重要岗位人选时常把女性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女员工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升职机会也较男性员工少。另外,企业中存在的年龄歧视,也导致女员工升职机会比男性低。表现在中层干部竞争时,男性的年龄可以放宽到50岁,而女性一般都要求在40岁甚至35岁以下。而实际上,女员工的工作黄金期可以延长到45岁,因为此时的女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处理事情成熟得体,子女逐渐长大成人,已经可以从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了,正是集中精力干事业的大好时机。对她们而言,升职不仅意味着个人价值得到实现,才华得到发挥,还意味着多了一份保障,就业和发展的路子更宽了,尤其是在企业越来越喜欢使用青年人的今天,她们经常处于难以进步而又不进则退的尴尬处境。
4、工作紧张、考核淘汰带来的压力。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务发展任务紧迫,员工工作压力加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相当一部分一线员工连法定节假日休息都得不到保证,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精神和身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调节。此外,由于绩效考核和淘汰力度加大,面对下岗的威胁,同事关系紧张,员工心理负担加重。女员工由于较男性敏感,承受能力较男性差,更易感到紧张和郁闷。而这背后还隐含着更深的忧虑。一是她们中的多数人年龄离退养、退休尚远,加上对企业今后退养、退休政策把握不准,担心遭淘汰下岗后,不能办理或享受退养、退休政策,生活无着落。二是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开支大,加上家庭普遍收入不高,海南地区物价又高,还要偿还房贷、车贷,支付保险金等,一旦下岗,家庭和生活负担加大。三是多数人的年龄不上不下,且我省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本来就少,即使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有年龄、性别的限制,下岗再就业较难。
二、如何对女员工进行压力和健康管理
据研究人员初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亿元以上,而且职业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息息相关。我公司女员工总数占到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市场、财务、人事、工会、党务等部门和岗位,女员工比例达到50%以上,她们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认真探索女员工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实施精确化管理,帮助她们克服思想障碍,充分调动她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她们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
(一)提升素质能力。素质包括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职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企业管理者要通过提高女员工素质,减少她们对未来的后顾之忧,增强她们的竞争力,使她们保持最佳状态。一要组织女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女员工的理论水平以及对政治的关心和敏感度。二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改革形势教育,增强女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女员工树立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四要结合企业转型,加强对女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英语等知识,拓宽女员工的知识面,帮助她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五要注重选树女员工先进典型,通过积极推荐、宣传报道,选树典型,激励女员工不断建功立业、岗位成才。六要针对女员工的个人特点和意愿,因人施教,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例如:对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一定群众基础且又愿意在管理序列发展的女员工,应着重培养她们的管理能力;对那些动手能力强、业务技术精且又愿意在技术序列发展的女员工,应着重提升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给予特别关爱。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结合女员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她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关心和帮助她们。一要组织生活知识、健康知识、社交知识、安全知识、婚恋知识、美容知识、着装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二要学会做有心人和贴心人,在女员工结婚、晋升、生育、乔迁、获奖、生日之际,要给予她们特别的祝福,在她们生病住院、怀孕哺乳、遭遇意外、生活困难时要给予她们特别的关爱。三要善于做倾听者,经常倾听她们的呼声或者听她们唠叨家常、工作和生活上的烦心事,帮助她们放松精神,缓解工作压力。四要关心女员工的身心健康,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女性又有自身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若不注意身体的保养和心理的调节,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轻者得胃病,重者患腰椎病、颈椎病、失眠症、内分泌失调甚至抑郁症。因此,要对女员工实施健康管理,其内容包括:定期妇科普查、打预防针、建立健康档案、聘请健康顾问和心理医生、落实休假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工间茶点等。此外还要组织开展适合女性特点的经常性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比赛,如服装表演、健美操比赛、礼仪化妆培训、色彩知识讲座、女性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对外联谊、踏青郊游等,引导她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选择健康文明、张驰有道、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