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5:2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凡尔赛宫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习本质;发语权;倾听空间;教学示弱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2502
三月,“学雷锋展风采”教研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执教的是《凡尔赛宫》一文。承蒙同仁厚爱,课后好评如潮,听课教师感叹“枯燥的说明文教得活,学生学得更活,一些思路、方法,似一股强劲的春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笔者心中窃喜幸亏佐藤学的“活动、合作、反思”六字教学箴言,才演绎了课堂中的精彩。
【论点撷英】
“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40)
【实践观照】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凡尔赛宫》。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想帮你们检查一下预习效果。现在请每一组左边一排的同学拿出纸和笔,右边一排的同学根据预习情况出五道关于字词音、形、义方面的题目,帮同桌检测一下。”
“再请出题者帮忙批阅一下,每道题20分。被检测的同学其实不要介意老师知道你得分的高低,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得与失,没掌握的课后请继续强化学习。”
这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源于“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还是有激情的,比教师单一检测效果要好得多。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本文中的成语比较多。全文七小节,现在老师将你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一组对应一节,看哪一组找得最全、最快。”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一找出。
“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许多成语都是关于‘建筑艺术’(让学生说)方面的。老师又帮同学们找了一些,请看:(PPT图配成语) 鳞次栉比、美轮美奂、雕梁画栋……希望同学们要善于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呀!”
这第二个教学环节,源于“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因材制宜”地拓展知识点,需要教师的介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宜排斥教师做学生思维的开发者、智慧的启迪者。
【点撷英】
“作为阅读教学,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少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事,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一节课中若干次反复地阅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33)
【实践观照】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教师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点名回答。
没想到,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当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效果,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特地将‘凡尔赛宫’搬进我们一(1)班来,让大家一睹她的芳容。然后再次快速阅读课文,能否接受老师第二轮更深层次的提问?请同学们抬头、挺胸、观看!”(播放实况视频)
这是第三个教学环节“走近凡尔赛宫”,共进行了两次阅读,原计划是一次阅读,而首次阅读效果并不佳,“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立即随机生成第二次阅读。
【论点撷英】
“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35)
【实践观照】
“现在请运用曾学过的‘量体裁衣法’来共同探究本篇说明文的‘五大要素’(见PPT)。”
这是第四个教学环节“走进凡尔赛宫”,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与预设产生多次冲突。学生投给笔者的“棒球”,不是有的放矢而是七弯八拐的。平静的笔者逐渐急躁起来。
讨论“对象特征”时,有的说“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有的说“宏伟、壮观”,有的说“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当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第一节共一句话,后半句就是答案啊,怎么接二连三都回答不出来呢?
调整好情绪,笔者不愠不躁地进一步追问,并把发言权交给学生,他们有的说道:“老师,你曾说过,建筑物特征一般是用形容词来形容的,第二节中明确说到‘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凡尔赛宫不就是一座宫殿吗?”有的说道:“我将明显的形容词都找出来了,以确保答案严密。”“还有比这更完美的答案呢!”在笔者的温柔启发下,终于有个学生找到第一节后半句话了,但立即有学生反驳道:“那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不宜作为说明对象的特征。”类似问题还有:“‘玉带似的人工河’与‘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一个是摹状貌,一个是打比方,说明方法怎么就不一样呢?”
没想到学生竟如此思考,差一点因笔者的自私,“怀里揣的是一份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环节”而扼杀了学生的智慧。若当时笔者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知、情、意、行,会如流星飞逝而过,一点痕迹也不曾留下。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中。教师在备案预设中,不妨预留一点倾听空间,每节课后问问自己:今天,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吗?
【论点撷英】
“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P42)
【实践观照】
“跟随着作家的笔迹,我们欣赏了凡尔赛宫的美,但是还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不能一睹凡尔赛宫的风采,大饱眼福。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凡尔赛宫的讲解员,把这座美不胜收的宫殿介绍给大家。”
这是第五个教学环节“游览凡尔赛宫”。为此,笔者采取了“教学示弱”“先学后教、超前断后(超前预习,取消课后作业)”的教学方式。
示弱不仅是动物生存的本能,也是一种军事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适时地示弱,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感情;教师适当地示弱,有利于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适度地示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了“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笔者一反常态向学生示弱、诉苦、求助:时间仓促,首次教学本文,课文不熟悉,要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法,要设计板书,要制作课件,要编写学案。现在恳请你们帮老师做两件事:设计板书,撰写导游词,自由选择。被采用的,定会重奖。
学生热情高涨,热火朝天地奋斗了一节晚自修,终有成果。精致的板书出来了,精彩的导游词也拟好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
篇2
试题一:
阅读《辞海》中关于松鼠的说明,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辞海》中对松鼠是这样说明的:“亦称‘秋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厘米-28厘米;尾蓬松,长16厘米-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为山林害兽。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问题:这是《辞海》中的一段关于松鼠的说明,而课文中布丰对松鼠的说明却有所不同。试比较两种说明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与《凡尔赛宫》中的第四段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段文字,请写出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正宫前面是一座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布置错落有致,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课文第四段: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对类似上述两题的问题,很多同学的第一感觉是很茫然,似乎无从下手作答,那么,针对这样的试题,我们该如何去解答呢?是不是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如果我们对这样的试题没有研究的话,有可能就作出错误的回答,而事实上,答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答题。
一、把握说明方式
我们知道,说明文从说明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宇宙里有些什么》;生动说明文,如《松鼠》、《松树金龟子》。以上两题中的对比文字,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段文字是侧重于平实说明,而另一段文字是侧重于生动说明。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答题,就能够把所对比的两段文字各自的优点挖掘出来。所以在答这类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说明方式,如试题一我们就可以这样回答:
《辞海》中的这段文字用平实说明的方式对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了科学而准确地说明,而课文却则采用生动说明的方式,对松鼠的漂亮外形、乖巧性格、驯良习性进行了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两种说明的方式不同,所以效果也就不同。
二、着眼修辞手法
在通常我们所接触到的三种文体中,说明文略显枯燥,但是如果我们在略显枯燥的说明文中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往往可以增加说明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说明文中,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对于试题二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做答:
我更喜欢课文中的第四段。因为这一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格独特的特点。而链接材料虽然对法兰西式大花园的说明也很准确,但是只是流于一般性的说明,不形象,不生动,所以我更喜欢课文中的说明。
三、瞄准说明方法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我们在对事物进行说明时,往往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一旦方法得当,不仅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而且也能增加我们阅读说明文的兴趣。通常我们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等。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对试题一的答案做如下补充:
课文对松鼠的说明,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的外形、乖巧的性格、驯良的习性等特点,而《辞海》对松鼠的说明,则采用了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对松鼠的外形和习性进行了说明。
四、分析表达方式
顾名思义,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但是如果通篇总是使用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势必使文章更加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在分析不同说明文的时候,还可以从表达方式这个角度去进行分析。基于此对试题二的先案可做如下补充:
课文第四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法兰西式大花园进行着力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法兰西式大花园的独特风格,而链接材料只是注重说明,不能达到激起我们阅读兴趣的效果。
小结:
针对说明文中比较说明所达到的效果的试题,我们一定要考虑好究竟应该从哪个角度去答题,否则答出来的题目,不是错,就是靠不上边,花了时间,又费了力,到时还是得不到该得的分数。我们认为最好的答案是将以上四点综合起来考虑,这样答出来的题目就不会有出现差错了。对于试题一的回答可综合如下:
《辞海》中的这段文字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借助于说明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了科学而准确的平实说明,而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则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借助于描写的表达方式对松鼠的漂亮外形、乖巧性格、驯良习性进行了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两种说明方式不同,所以效果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