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母亲范文
时间:2023-03-24 20:3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玩物母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自然如万花筒一般,她是人类的母亲,她是孕育人类的神。
是她给了我们一个“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是她给了我们生命之源——水。是她用着她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灵。就这样人类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成下着。
为了让人类生活的更幸福他舍弃了她的儿子——树。让它为人类造福,为人类建起温暖的家。
为了让人类生活的更美满他献出了自己的心爱的女儿——白云。让她做蓝天的好护士,用她用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为了让人类生活的更充实,更有价值。大自然专为人类请来了诲人不倦的老师:
如,春天的小草。她的质朴,常让洁名钩誉者为之逊色。看吧!她生活在世界的底层。被踩在脚下,但她决不阿依取容,挤进奇花艳朵的行列里,他教我们要做一个谦逊、坚韧而又热爱生活的人。
再如,夏天的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的老师——荷花。她教导我们人要活的有头有脸、爱憎分明,要做一个中通外直的正直的人。
再看,秋天的。她的挚着和浪漫,她从未羡慕那些花朵的娇艳,她是那样的开放、热爱生活,她教我们要做一个挚着的人。
再看看,冬天的腊梅。她十分的严厉,用她那毅然的傲气,教我们要勇向困难挑战,做一个决不轻意屈服的人,同时也要具有愈是寒冷愈要开放、不向百花争艳的品行的人。
……
看到这一切,你有什么想法呢!她为我们人类付出得太多太多,而从来不希望得到报酬。面对人类的这位伟大的母亲,你有什么触对呢?
篇2
幻想着在一片无边的森林中漫步,走在绿阴小道,小鸟鸣蝉陪伴,树叶飒飒伴奏,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协调和谐。一路上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动物们的欢笑声从密不透风的树林间传出来,是那么的动听悦耳,那么美丽动听。
但是,突然发现,美丽的森林成了千家万户的家具,小鸟鸣蝉成了众人的玩物,而那无尽的森林却立起了摩天大厦。而剩下的,只有那苟且活着的些许的树木的叹息声;只有发臭了的河水的哭泣声;只有天上仅有的鸟儿的悲鸣声;还有的就是铁笼里猛兽绝望的咆哮。但是大自然仍忍着巨痛固执的抚养着我们,然而我们却不知回改,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无知小孩对着妈妈搞着破坏,而母亲自然是固执的承受着。
一日日,一年年,妈妈终于生气了,大海咆哮着卷起大浪向我们扑来,高山怒吼着带着石头想我们扔来,带着它们的悲哀,向我们发出警告。
曾有一天,我坐在草地上,不知改做什么,便摘下一朵花在手中把弄着,不经意见听到微弱的声音穿入我的耳内,四出寻找却没发现一个人影,猛地发现那是话儿们的话语。一棵即将枯萎的花说到:“哎,这人怎么如此狠心啊,我辛苦生出的儿子啊,还没看到蓝天,还没看到我就给被这人拔走了。”说着哽咽起来,左临右舍赶紧来说节哀。我这才知道我刚摘的那花是她刚生下的儿子,我不禁也有些自责起自己来了……睁开眼来:手中的花开始变黄,而我四周的花却在飒飒抖动,仿佛为我摘掉了他们的同伴而气愤的斥责着我吧。
篇3
月影西斜,流星划过天际,东方弥留着几许故事,道不尽愁情悲绪,也许,生命的存在以泪才可洗净一身业障。诞生以泪,逝去以泪,一来一去,渡不尽的劫数,笑哭相伴。
最不愿翻开的,是浸染关爱的过往,而过往的那些人却已离去。儿时的画面剪影,太婆身影不可或缺。
她两鬓斑白,慈眉善目,双手灵巧而温暖。冬天,在她家玩,我的小手总很冰冷,太婆见我在旁哆嗦,很是心疼,一把将我拉到身边,大手一盖,一边搓着我的小手,一边哈着暖气,问我还冷不冷。每每我总是眼溜溜地看着她,傻乎乎地摇摇头,心里却很是暖和。
太婆,并不是我的亲太婆。太婆家靠着我家,隔着一个小山坡,我家在山坡之上,她家在山坡之下。两家都是瓦房,瓦房最美的是人情味重。旧时的瓦房,与如今的高楼大厦不同,最易承载人的性情,不会因一些摩擦,而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正如我和太婆的孙子一样,打完架,到第二天,又粘在一起玩耍。
太婆也不会因为我和她孙子打了架,而厌恶我,疏远我,训斥我。相反,每次我们玩累了,她就叫唤着我们进厨房,捏出几个厚实的咸饭团,一人递上一个,见我们狼吞虎咽,忙叫我们慢点,一边从水桶里打出一勺水,叫我们喝上,以防我们噎着。我们吃完,她挨个摸了一下头,嘱咐我们待会玩,小心点,别摔了,别伤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因为贪玩,回家太晚,遭到母亲的挨打,我和姐四处奔跑躲避,撞进了太婆家。太婆一见,大为吃惊,双手一张,展若鹰翅,护住我和姐,劝阻母亲。那时我很害怕,手拽着太婆不放,躲在身后,仿佛拽住救命稻草一般。
太婆一边抢夺母亲手中的竹枝,一边稳站着不肯动摇,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太婆的脚不动?现在想来,应该是太婆怕争执过程中,伤到我和姐吧。在那个时候,只觉得那个挡住风雨的身姿,那个守住爱护的背影,超越血缘之情,是那么的可靠!
其实,母亲只是想告诉我们玩物丧志的道理,只是我们不知晓,不明白,不理解。而太婆,只是不想让我们受到伤害,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太婆不希望母亲干出一桩自己后悔的事,哪个母亲不爱儿。若是儿女受累,那么抹泪的一定是母亲。
尽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心中的烙印,愈加炙热。每每去看望太婆,太婆都会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
最后一次看望太婆,是两三年前的事,刚好是过完年,我和爸回乡拜年,母亲特别嘱咐不要忘了看望太婆。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该说些什么,好像无从说起。
来到太婆家,旧式的瓦房还在,门前叠着高高的稻草堆,稻草堆前依稀可见,牛的粪便和脚印。瓦房右前方,连着的是厨房,里面正响着“噼里啪啦”的烧柴声,长长的烟囱升起浓浓的白烟。我走进去的时候,太公正在煮饭,见我进来,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善意和蔼地,询问我是谁?因太公年迈,两鬓斑白,双耳已聪,我不得不大声地在他耳边,叫出我小时候他们熟悉的小名。
太公点了点头,知道我是谁,我是谁儿子,满脸皱纹迭起,非常高兴,感叹我已经长这么大了,问我现在又多大了?有没有老婆啊?我说,我都二十几了,没有老婆,还在读书。太公点了点头,连说了三个“读书好”!
随后,太公把我带到堂前,太婆正坐在旧式的座椅上,下面放着小缸的,缸里烧着干柴炭,上面坐的垫了绵布,很暖和。太婆脚不方便,就坐在上面。太婆信教,我进来时,正在祷告,太公提醒她,我来看她了。
我说,太婆,我来看您了,给您拜年了!太婆很高兴,一边叫太公倒杯糖水,一边摸到身旁的座椅,推到我身边,叫我坐。那时,我已经知道太婆的眼睛很不好了,我问太婆,眼睛不好,为什么不治!太婆说,治了,得的是青光眼,已经治不好了。
这时,太公递上一杯满满的糖水,可见,二老对我的关爱。我心里却不是滋味。我问太婆,你现在还看得清吗?太婆说,只能看到我一点影子......然后,摸了摸我的脸,点了点头,确认是我无疑。因为我额头宽,鼻子大,容易认。我又问太婆,怎么没人照看您们?太婆叹了一口气,说人老了,招人嫌弃。听到此言,我心里很难过。
是否人的亲情,在年老时,只成为渴望和安慰?抑或,在年老时,过往真的成为曾经,遗留下的只是老人的无奈和残笑?
我不敢作答,因为在与太婆的交谈中,我看到了太婆对儿女的渴望,也看到了太婆对自己的安慰。只是结局是那么的不一定,不稳定于年老的每一个时期。
我静静地坐在太婆的身前,聆听着她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如今的感慨,以及不时地对我嘱咐,我能做到的只是让她的手再次盖到我的手上和留下来时带来的礼。
篇4
野猫.
我带着瘦骨嶙峋,脏兮兮的身躯到处流浪.日晒雨淋.我翻着臭哄哄的垃圾,奋力寻找可食的骨
头,废物来食用.有好几次,我忍着饥饿与寒冷,到处寻找食物,吃着发霉.冷冰冰.臭哄哄的骨头,
呛人的鱼骨刺着我的喉咙,但我还是强忍的吞下了;有好几次,天上下着倾盆大雨,我正狼吞虎咽
地吃着好不容易得来的食物,却被一个狠心的商人踢开,我被摔得很远很远,昏过去很久很久……
有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但原来,自己还没死,因为,心痛了,证明心还没死,心没死,那么自
己还活着,心痛,是我想念我的妈妈,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活着,或许是,命大,上天正无聊,找我这个
东西玩一玩吧!我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流浪.有一天,我来到一座城市,因为在这里寻找食物较好一
点.但是,我必须打败这里的野猫,来夺得我的领地.
我刚来到这里,就在一座饭馆的后街,这里的垃圾食物很多,到处都是鱼骨头.于是,我向这里
几只野猫发起挑战.
这几只野猫很强壮,自然,和它们相比之下,自己显得多么弱小.它们向我扑来,我一闪,它们
扑了个空.显然,它们知道自己扑了个空,很生气,身上的毛都竖起来了,几只猫围着我转,我被它
们分散注意力.这时,在我哦背后一只猫张牙舞抓向我扑来,"唰……"在我背上狠狠抓了几下,我
摔了个四脚朝天,鲜血直流……
"哗哗……"天上下起雨来,地上的水聚成一条河.我无力地躺在地上抽搐.我想我快死了,我要
离开这个冰冷的世界!不行,我不能死,上天,我不是一个玩物,我有生命!我站了起来,鲜血染红了
雨水,也染红了我奋斗的心!
我又再次向这群肥大的野猫发起挑战,我没有放松自己的警惕.终于,我战胜了它们.望着它
们念念不舍的背影,我心软了下来,我想起自己悲惨的童年.于是,我把它们留了下来.我和它们过
着幸福的生活.
这样过了几年,我长大了,变得很强壮.有一天,我看到一只老母猫,那是谁?为什么显得那么
亲切直到有一天,我才确认她是我的母亲,我开心得流下了眼泪老母猫很快确认我是她的孩子,激
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对我说:"你有很多弟弟妹妹,但你是最早被丢到垃圾桶里的,我还以为你死
了,原来你还活着,现在还那么强壮.你被丢以后,主人养了我们几天后就都扔了.你的弟弟妹妹因
篇5
好词摘抄:
(1)描写人物外貌: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佳句摘抄:
1、立刻,有一辆马车停在校门口。校长先生抱了洛佩谛出来。洛佩谛把头伏在校长先生肩上,脸色苍白,眼睛闭着。大家都静默了,洛佩谛母亲的哭声也听得出了。
2、泼来可西的家就住在我家屋顶的小阁上。门房时常将他们家的事情告诉给我母亲听。雪尔维姊姊有一天听得泼来可西哭。据说他向他父亲要买文法书的钱,父亲把他从楼梯上踢了下来。他父亲一味喝酒,不务正业,一家都为饥饿所苦。泼来可西时常饿着肚皮到学校里来,哈卡隆给他的面包。一年级时教过他的那个戴赤羽的女先生,也曾给他苹果吃。可是,他决不说“父亲不给食物”的话。
3、驼背的耐利,昨日也在看兵士的行军,他的神气很可怜,好像说:“我不能当兵立了。”耐利是个好孩子,成绩也好,身体小而弱,连呼吸都似乎困难。他母亲是个矮小白色的妇人,每到学校放课总来接她儿子回去。最初,别的学生都要嘲弄耐利,有的用革囊去碰他那突出的背。耐利毫不反抗,且不将人家以他为玩物的话告诉他母亲,无论怎样被人捉弄,他只是靠在座位里无言地哭泣。
4、今天是这一年中最快乐的星期四。正好两点钟,代洛西和可莱谛领了那驼背的耐利来了。泼来可西因为他父亲不许他来,竟没有到。代洛西和可莱谛笑着对我说,在路上曾遇见那卖野菜人家的儿子克洛西,据说克洛西提着大卷心菜,说是要卖了去买钢笔。又说,他新近接到父亲不久将自美国回来的信,很欢喜着呢。
5、只要一看见先生那高而黑的影子,群集在路上逗留的小孩们就会弃了玩的东西逃散。先生那时,总远远地用了难过而充满了情爱的脸色,唤住正在逃散的小孩们。
6、叙利亚是小学五年生,十二岁,是个黑发白皮肤的小孩。他父亲在铁路做雇员,在叙利亚以下还有许多儿女,一家营着清苦的生计,还是抬据不堪。父亲不以儿女为累赘,一味爱着他们,对叙利亚百事依从,唯有学校的功课,却毫不放松地督促他用功。这是因为想他快些毕业,得着较好的位置,来帮助一家生计的缘故。
7、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今日准约到家里来访我了。先生不到我家已一年,我们很高兴地招待她。先生的帽子分仍旧罩着绿色的面幕,衣服极朴素,头发也不修饰,她原是没有工夫打扮的。她脸上的红彩比去年似乎薄了好些,头发也白了些,时时咳嗽。
8、警察携了卡洛斐的手,推开人们,带了卡洛斐到那老人暂时住着的人家去。我们也随后跟着。走到了一看,原来那受伤的老人就是和他的侄子同住在我们上面五层楼上的一个雇员。他卧在椅子上月手帕盖住眼睛。
9、昨日与华梯尼及华梯尼的父亲,同在利华利街方面散步。斯带地立在书店的窗外看着地图。他是无论在街上或别的什么地方也会用功的人,不晓得什么时候到了此地。我们和他招呼,他只把头一回就算,好不讲礼啊!
10、那妇人非常欢喜,好像说不出答谢的话来。这时我瞥见有一个小孩,在那没有家具的暗腾腾的小室里,背向外,靠着椅子好像在写字。仔细一看,确是在那里写字,椅子上抹着纸,墨水瓶摆在地板上。我想,在这样暗黑的房子里,如何写字呢。忽然看见那小孩长着赤发,穿着破的上衣,才恍然悟到:原来这就是那卖菜人家的儿子克洛西,就是那一只手有残疾的克洛西。乘他母亲收拾东西的时候,我轻轻地告诉了母亲。
11、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们好容易地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侣、男用人、女用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里一样。
12、这空屋筑在高崖上,向着崖的一面,只有屋顶阁上开着一个小窗,其余都是墙壁。奥军只在别的三面攻击,向崖的一面安然无事。那真是很厉害的攻击,弹丸如雨,破壁碎瓦,天幕、窗子、家具、门户,一击就成粉碎。木片在空中飞舞,玻璃和陶器的破碎声,轧啦轧啦地东西四起,听去好像人的头骨正在破裂。在窗击防御的兵立,受伤倒在地板上,就被拖到一边。也有用手抵住了伤口,着在这里那里打圈子走的。在厨房里,还有被击碎了头的死尸。敌军的半圆形只管渐渐地逼近拢来。
13、斯带地的容貌,一看就知道他有坚忍心的:身子壮而矮,头形方方的像没有项颈,手短而且大,喉音低粗。不论是破报纸,是剧场的广告,他都拿来读熟。只要有一角钱,就立刻去买书,据说自己已设了一个小图书馆,邀我去看看呢。他不和谁闲谈,也不和难游戏,在学校里上课时候,只把两拳摆在双颊上,岩石样坐着听先生的话。他得到第二名不知费了多少力呢!可怜!
14、卡洛斐口袋里满装着物品,外面罩了长的黑外套。他平时总是商人似的在心里打算着什么。他最看重的要算那邮票簿了,好像是他的最大的财产,平日不时和人谈及这东西。大家都骂他是悭吝者,说他盘剥重利,我不知道为什么却欢喜他。
15、昨日午后,我和母亲、雪尔维姊姊三人,送布给报纸上记载的穷妇人。我拿了布,姊姊拿了写着那妇人住址姓名的条子。我们到了一处很高的家屋的屋顶小阁里,那里有长的走廊,沿廊有许多室,母亲到最末了的一室敲了门。门开了,走出一个年纪还轻,白色而瘦小的妇人来c是一向时常看见的妇人,头上常常包着青布。
16、他父亲也曾到学校里来过,脸色苍白,两脚抖抖的,一副怒容,发长长地垂在眼前,歪戴着帽子。拨来可西在路上一见父亲,虽战惧发震,可是立刻走近前去。父亲呢,他并不顾着儿子,好像心里在想着别的什么似的。
17、这时,劳动者已聚集了二三百人。我觉得夜学校真有趣,有十二岁光景的小孩,有才从工场回来的留着胡须而拿书本笔记簿的大人,有木匠,有黑脸的火夫,有手上沾了石灰的石匠,有发上满着白粉的面包店里的徒弟,漆的气息,皮革的气息,鱼的气息,油的气息,--一切职业的气息都有。还有,炮兵工厂的职工,也着了军服样的衣服,大批地由伍长率领着来了。大家都急忙觅得座位,俯了头就用起功来。
18、卡洛斐怕先生贵罚他,很担心。不料先生今天缺席,连助手先生也没有在校,由一个名叫克洛弥夫人的年龄最大的女先生来代课。这位先生有两个很大的儿子,其中一个正病着,所以她今天面有忧容。学生们见了女先生就喝起彩来。
篇6
从入园到情景剧的开场还有近一个小时,打发这段时间也成了负担。在第一世界大剧院附近一看,没什么好去处,只有向下望去的嘉年华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很吸引人的眼球,孩子们都想去那儿玩,我想他们这样的设计目的自然也是这个,让人们不由不被另一场地吸引,以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我们想过去时,一处的看门人告诉我们过去后就不能回来了的,我们很不情愿地退了回来。而到了另一处看门的地方,他们告诉我们只要求我们手上套一个纸带圈就可以来回了,看来他们自己内部的标准也还是不一样的。结果,在观看情景剧前我们先在嘉年华逛了半圈,玩了一两个游戏,虽然上海的嘉年华我们早已去玩过,但这些刺激的东西总是令人看着都感新鲜。
回到大剧院看情景剧时,剧场已坐满了人,幸好我们早已有人看守位置,才能得一较好的视点。情景剧规模宏大,舞台水火交融,布置气势恢宏,不可谓不夺目,但我的总体印象却不佳,主要是情景并不连贯,主题并不鲜明。所谓的第一世界秀只有三幕剧,第一幕是马可波罗的遇难记,第二幕是越王勾践的复仇记,第三幕是世界各国的联欢记,其中的解说词还多次出现了对杭州萧山的广告之意,讲到这里的美与杰。各幕的内容也显平乏,真是“秀”一类的,除了第一幕有点情景的本意之外,其他的不如说是集体舞表演、杂技表演了。
出了剧院到得外面,雨仍在下,地面仍是水汪汪地,由于不是平坦的地面,积水造成很多的水坑,几乎第两步都不可能不踩到水洼,我后悔这样的天气出来了,可出来时绍兴是一点雨都不下的,天气也好的很,天气预报说是阵雨,根据前一天的经验,当是马上就过去了的,却不曾想雨绵绵不绝。
环顾四周,“休博”的概念就没有了,只是一些跟其他旅游地没有区别的地块,听说投资了几十个亿,人工雕琢得很辛苦,假山、假水、假房子,假草、假树、假城堡,连大剧院门口的两三人才能合围的高达数丈的大柱也全是用泡沫做的,外面涂了丙烯颜料罢了。“世界休闲博览会”这个称号与眼前的单调不相一致,而这个雨天,又让几个仅存的坐船、飞车表演、沙滩浴场等项目闭门了,除了几十幢房子之外没别的去所了,所有的人都涌向了嘉年华,难道这就是从五一节前开园要一直持续到十月的休博会吗?看得出尽管下雨天却还是不停涌来的人群,都是冲着广告想在双休日慕名前来“休”一下的,只可惜没有室内可“休”的地方,连休息一下的场所都没有。听说晚上还有泰国泼水节,只是下雨天太冷,我估计也不太会进行了,哪怕有人来泼,也势必没有那份热闹了,人们早已被雨水泼过了,所以乘兴而来泼水的人也只能早早地回去了。
我们还是去了嘉年华,还碰上了李校长一家。那些老外的东西真刺激,看来我们的钱的确得让他们赚,中国人就造不出这么好的东西来。又买了代币去玩,只是我以前被吓过,不敢玩这些富于挑战的游戏了,只玩一些稍平静的。尽管如此,我们几个也还是感觉害怕,特别是另一个小孩,脸都白了,她母亲担心她会被吓出毛病来,她下来时就一直哭,好半天没缓过来。
这些玩艺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旋转”,绝大多数刺激的游乐项目都如此,有离心失重的感觉,有颠倒翻转的体验,有急转骤降的惊险,人在这些机器上就像一个个手中玩物,一次次地被抛向空中,仿佛脱离地球,却又回到地上,有生与死的错觉,倘若有什么心血管病的话是肯定不行的。
篇7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
多年来,语文教学常常涉及到“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等问题。这本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力、赏析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总习惯于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判断、抽象概括和空下结论,而忽略了教给学生如何去咀嚼、品味、感悟文章蕴涵的内在美,让学生获得一种审美的情趣。新教材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过性,形成健全人格”。也就是说,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德育目标的培养是相互相成、不可分割的。
如鉴赏《滕王阁序》这篇佳作时,德育目标的培养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王勃“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他日趋庭,叨陪鲤对”的至德至孝的儒家思想;二是让学生了解南昌市的人文地理概貌,滕王阁因人因文而闻名天下并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情况,清楚古今联系及滕王国的价值。李密《陈情表》的魅力,就在于情感的真挚:李密自幼丧父,母亲适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而时下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处境实在悲惨,李密在这个时候提出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请求在情理之中。连高高在上的“至尊天子”晋武帝都被打动了,我们的学生会无动于衷?《报任安书》则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正确对待自身所受的屈辱,要象司马迁那样,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完成自己的理想;《阿q正传》揭示了人的劣根性,学生在完成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人格“自轻自贱”的解剖后,会给以后人格的自我发展予以补充和借鉴;《我若为王》批判了国民的奴性意识,引导我们的学生自强自立;《剃光头发微》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强权意识余毒之深,鼓励我们的学生要有一种“大路不平旁人踩”的主人翁精神;而“祥林嫂”和“水生嫂”两个女性的对比,也容易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既能毁掉“祥林嫂”这样有顽强生命的人,也能把“水生嫂”这样的家庭妇女培养成坚强的革命战士,那么,“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他们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生活。
二、新教材督促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力争一专多能,轻松地传授多学科的知识
当今的学习科目分得越来越细,并且出现了学科边缘化的现象,有的学科划归那一家都说得通。如:《教育心理学》《物理化学》《天体物理》《美学》《文献学》《古代星象》《太空生物学》《周易研究》等等。他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但懂得本专业,还要对其他的非专业学科有相当的涉猎,才能胜任。就拿我们的高考来说吧,要求考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有的题型要求学生同时用各科知识综合才能解答。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讲到先秦散文,你不知道庄子的逍遥游属于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知道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是古典的朴素唯心主义思想,不知道孟子的“人性本善”跟荀子的“人性本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儒家思想,不知道韩非的法家思想是秦的强国之本,你怎样对比分析“诸子百家”?不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不懂得“商鞅变法”“齐王纳谏”的政治方略,不懂得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你怎么能把散文的历史背景讲好?讲到唐诗宋词,你不懂“一骑红尘妃子笑”里的旅途艰辛,不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里的政治时局与作者的无奈,谈何上课?不懂得天干地支、二十八宿、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天文知识,怎么讲《孔雀东南飞》里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怎么讲《滕王阁序》里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不先去了解有关“黑洞”的物理常识,怎么讲《宇宙的未来》?
三、新教材要求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去解读课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与历史局限。”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要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情节:
师:我们把悲剧人物杜十娘拉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来思考:杜十娘能否不死,如果你是杜十娘,会沉宝投江吗?
生甲:我如果是杜十娘,我不会傻到像她那样沉宝投江,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可以象电视剧《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母亲描述的远大志向那么做:选取一块最繁华的地方,开一个最大最大的妓院,自己当老板。
师:这种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下杜十娘的身世:杜十娘是苦难人家的孩子,因生计所迫才被家里从小卖进妓院。从杜十娘所表现的善良和同情弱者的性格来看,她还愿意再去坑害象她一样的良家女子吗?
生乙:我会先择携宝单独离开,然后找机会报复孙、李二人。让他们得到惩治。
生丙:携宝离开,然后找一个地方投诉孙、李二人。
生丁:携宝离开,另找一个诚实可靠之人托付终身。
生戊:携宝单独离开,然后找一个清净之地过隐居生活。
师:以上同学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珍异生命,不会象杜十娘那样随便糟蹋自己,这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但是你们所说的生存方式有些还值得讨论一下:报复,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出钱买黑帮组织,他们不抢财抢色那才怪;投诉,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被当作玩物,遭遗弃是常便饭,没人会买你的帐,后面两位同学的说法比较现实;找块清净之地隐居下来,另找一个诚实可靠之人托付终身,然后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资历助弱势群体。小日子过得也还是悠然自得的。
……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把典型人物放进现实生活去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立足于现实,充分地再现小说中典人物的生活环境,揣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新教材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
新教材要求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填鸭”。而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也会不满足于已有的教材,他们认为以往的语文教材是封闭式的,连贯性差,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要求应该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我拿这一思路用在《宝玉挨打》的教学中,效果还不错。
《宝玉挨打》位于高三第六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四篇幅文章都选自《红楼梦》,要求学生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体会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高三下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高考,学生早就丢在了九霄云外。怎样笛动学生鉴赏小说的积极性呢?我思考了好一阵子,于是特地租借了《红楼梦》的电视剧光碟,在上课时把《宝玉挨打》选取段放给学生看,学生的那股认真劲,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碟片看了二十分种,接下的是二十分种的激烈讨论。
讨论之一: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挨打”这件事中的主要人物心理。
生甲:贾政是一种狠铁不成刚的心理,又怕忠顺王府找他的麻烦,所以要狠狠地教训。贾母疼爱孙子,认为教育儿子是应该的,但不能用这种蛮狠毒打的方阖。
生乙:宝钗认为老子教职工训儿子是应当的,但又关心心疼遭打的宝玉,所以假借送药来规劝。戴玉是出自内心的真情,所以悄悄地来,“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生丙:王夫人也责怪宝玉,觉得他该打,但不该打这么重。这毕竟是他的心肝宝贝。王熙凤最会逢场作戏,她做的一切都是给老太太和王夫人看的,根本不关心宝玉的死活。
师:还有两个人物也不能少,他们就是贾环和袭人。他们对宝玉怎么样?
生丁:贾环年纪虽小,但在母亲赵姨娘的熏陶下,处心积虑的要致宝玉于死地,是一个阴险小人。
生戊:袭人虽说是丫鬟,但她认可了宝玉就是她的终身依靠,又加上贾母的许诺,她是一心为主。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到,我来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
(板书)
围绕“挨打”这件事所表现出的“众生相”:
贾政——怕忠顺王府,听信谗言——痛打
贾母——至高无一的统治者——痛惜
王夫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哀痛
王熙凤——公于心计,精明能干的管家少奶奶——干练
宝钗——志同道合的知音——关心
贾环——处心积虑,夺嫡除玉的庶出小人——阴险
袭人——护主求终身的奴才——痴情
小说鉴赏方法之一:从分析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入手。
诗论之二:
师: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是人物的矛盾冲突;本文有哪些矛盾冲突?
生甲:贾母与贾政的冲突;贾政与宝玉的冲突;贾政与王夫人的冲突;贾环与宝玉的冲突。
生乙:还有王夫人与金钏的冲突;薛蟠与宝玉的冲突。
师:这些矛盾冲突没有主次之分吗?
生丙:有主次之分,贾政与宝玉的冲突,贾环与宝玉的冲突是主要矛盾;其余的都属于次要矛盾。
师:分析得很对,由此可知同学们是真正走进了课本。
(板书)
主要矛盾:贾政——宝玉 贾环——宝玉
次要矛盾:贾母——贾政见 贾政——王夫人
王夫人——金钏 薛蟠——宝玉
小说鉴赏方法之二:从分析主要人物的矛冲突入手。
篇8
没有理由去质疑,我们曾经的一切,都是父母,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中,一手给予的,从饿其体肤、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生活中苛刻下来,为了什么,为了满足我们能上学,能学到知识,做个有知识的人,为了补上自己没能读上书的遗憾而将一切寄托于你,为了怕你在学校看到别的孩子吃零食会嘴馋,怕你会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有零花钱而你没有丢失面子,为了不让你穿带补丁的衣服……是啊,父母给与我们的一切总是无私的,总是无怨无悔的,任劳任怨的。如今,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因为一点小恨而淡忘父母的爱,否定父母的一切呢?而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童年的学习时代,我们因为年龄,“稚嫩”“无知”这个词高挂在头上,放学了,回到家里,往常一样地打开电视机看动画片,妈妈走了过来,只听“啪嗒”一声,妈妈一气之下把电视关了,你跟妈妈犟了起来,不吃饭来威胁妈妈,你跟同学说你的妈妈好讨厌,连电视都不让看,真的好讨厌。孩子,妈妈其实是想让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妈妈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唯有你是她的希望,她的寄托。哪怕你能给她一丁点的慰籍,妈妈其实很容易满足。
初中了,社会日益的发展,“时尚”“潮流”这些词驻扎于每个人的心底,同学间的攀比心理日益加剧,看到同学穿一些漂亮,潮流的衣服,你让父母给你买,父母说:“孩子,只要你学习好,我们尽量满足你的需求”。孩子,你忍心吗?每一分钱都是父母一把汗一把泪换来的,省吃俭用省下来的,而你为了一件中意的衣服,满足你攀比的虚荣心,炫耀你引以为豪而父母会心痛的衣物,炒作你在女生心目中的地位。你何以忍心。你怎么不站在你父母的角度深思下。
高中了,高中算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得不说也是未来的一个转折点,你很清楚。父母时刻不忘之用简单励志的语言对你的教诲。因为学习,要住校了,父母不在你的身边。网络的心开始泛滥了,一“网”情深的时代来了,网络的诱惑,同学疯狂地网游,而你,尽管生活不是很好,始终没有经得起网络的引诱,跟同学通宵了,被网络迷惑了,学习沉沦了,日益的沉迷于网络,钱不够用了,跟父母说:“我的生活费不够用”,父母心疼你给送来了,沉迷更深了,钱还是不够,再以欺骗的方式跟父母说:“学校要教补课费”。一次次的满足,你彻底误入歧途了。很快,你的钱还是不够用,实在没有理由了,在家里偷偷地拿父母的钱,跟同学、朋友借钱,甚至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请假,甚至逃课,去满足那虚拟的升级游戏。孩子,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这个时代会上网没有错,利用好了网络你可以享受网络所带来的快乐,得到许多受用的知识,反之你将玩物丧志。辜负了父母对你的一切期望,毁了你的一生最宝贵的时光。你想过没有你的父母,父母若有一天在一家网吧看到你身靠沙发,嘴里叼着一根连父亲从没抽过的名牌香烟,大腿架在二腿上,眼睛眨都不眨地直视着游戏中的角色,展现一副社会流氓的角色在父母面前,父母是什么感想,会叹息、会流泪、会绝望、会因为你的所做所为而失去斗志,自己含辛茹苦,辛苦养育十多年的亲生孩子,如今沦落到了如此田地,孩子,你这样已经将让父母的一切日夜操劳,辛苦奋斗的努力失去了任何意义。你想问为什么吗?因为你,才是他们奋斗的根本动力。没有你,他们可以简单的生活。
是的,每个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父母给与的一切虽然比不上那些出自豪门的家庭,当你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是大款的时候,抱怨父母比不上别人家的父母的时候,孩子,你错了,父母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呢!父母人穷志不穷,因为没有文化,对于你,一个有学识的人来说,当今社会,没有文化在社会中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你是知道的,父母把希望寄托给了你,可是你又是怎么做的呢!一次次让父母失望,一次次给父母闯纰漏,孩子,父母的爱你懂了多少,那些曾经颓废的时光加起来可以陪父母走过多少天,父母的辛酸,你又懂了多少,父母在社会中低着头背着做人的原则去为你挣学费,你对父母说过一声:“爸,你辛苦了,妈,您辛苦了”了没。没有,因为什么?因为面子,因为羞涩。
写下,说的并不只是别人,回忆的也许更多的是我自己。惭愧,内疚。我知道有的人经历与我是大体相同。一次次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但是,这一切根深蒂未固,因为我们还年轻,父母还有机会看到我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而我们要做的,正是证明给他们看,我们可以光溜溜地来到人世,决不能光溜溜地走完人生,总要做点什么,不辜负父母,孝顺父母也许就是你人生价值的最初体现。我也坚信我自己能给父母日后的回报,虽然不是很伟大,但我会努力。
“不辜负”这个词所能包含的太多了,古人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我们不用古人的解释,用现实的语句来说,父母与我们之间的代沟,年龄的差距、父母们曾经不寻常的经历导致父母赶不上我们的脚步,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父母们的思想,理论有时候是同我们很是排斥,作为子女的我们,“包容”“谦让”才是我们一个孝顺父母应该做的。步步相逼,与父母争执那所谓“你想要的结果”更不是一个有学识的所做出的举动,这里看来,其实包容、谦让也可以说是一种“不辜负”的体现。
我们都是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有句话叫“大恩不言谢”父母所给予的一切,你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声谢谢,尽管父母并不期望你能回报,但是你必须做到,不要把回报当作是一种法律上的约束,一种义务。抛开一切,你们有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是你一个为人子女为“善”“忠”“孝”的体现。这里看,一种无言的回报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不辜负”父母的体现。
篇9
一、谭恩美作品中的华裔男性形象
细读谭恩美的作品,女性的出场比比皆是,无论是《喜福会》讲述四对母女的情感纠葛,还是《接骨师之女》三代女性的成长史,都围绕着女性的故事展开,作品中即使有对某些华人男性的刻画,但她笔下的华人男性要么阴险狡诈,要么软弱无能;要么残暴凶恶,要么被作者一笔带过。总之,谭恩美作品中的中国男性总是以负面消极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是恶棍式的人物,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折磨。在谭恩美的几部作品中,《喜福会》中顾印印的前夫、《接骨师之女》中的张老板、《灶神之妻》文福这三个人是恶棍式人物的典型。
印印的前夫是一个浪荡公子哥,他很是会女性,在结婚前已经将印印的心俘获。但婚后不久丈夫便以各种借口外出,当她的肚子隆起时,印印从小姑母那里得知他姘上了戏子,而后她又得知丈夫还有好多姘妇。当她要求丈夫回心转意时,丈夫对此置之不理,甚至将舞女带入家中,并以此奚落她,那张丑恶的嘴脸令人恶心。他视女人为玩物,不断地寻花问柳、沾花惹草,贤妻在侧却不知珍惜,最终妻离子散。
《接骨师之女》中作者也塑造了这么一个恶棍式人物。张老板是一个棺材商,在做生意时他总是以次充好,听说接骨师家有龙骨这一可治百病的灵药便打起主意来。他先向接骨师的女儿宝姨求婚,遭到拒绝后便在宝姨结婚途中劫走陪嫁的龙骨,并打死接骨师,且间接害死了宝姨的新婚丈夫,事后还假惺惺地前来吊丧。若干年后张家将那罐龙骨挥霍完后,他又在宝姨的女儿茹琳上打主意,希望通过联姻来获取龙骨的埋藏地点。这等可恶狡诈之人读之令人咋舌。
相比前两个人物,《灶神之妻》中的文福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为了钱财取了雯丽,新婚过后不久就原形毕露。他每天都要妻子,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要我说肮脏的字眼,是有关女人身体部位的肮脏字眼,妻子不从时,便将赤身的妻子撵出门外,让妻子低三下四地哀求他,承认自己错了;他变卖妻子的陪嫁,只为买一辆破烂不堪的车来取悦;他人面兽心,竟在妻子外出时将十几岁的女佣人糟蹋了;更甚,在他住院时他也要妻子,对妻子的难为情大发雷霆。当妻子和别人跳过舞后,他十分气愤他对我挥舞着手枪。好了,现在求我不要休掉你吧,磕头,说你保证做一个听话的老婆,强迫她事事得遵从他的意思。即使最终雯丽在法律的保护下准备跟他离婚时,他禽兽不如地了雯丽,留给雯丽终生之痛。他的恶行比比皆是,他的可耻人神共愤。
这是谭恩美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恶棍式的人物,他们要么玩弄女人、要么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要么人格扭曲心理畸形。他们龌龊不堪的行为令人发指,不忍卒读。
二、谭恩美作品中的美国男性形象
相比前一类恶棍式男性形象外,谭恩美还塑造了另一类男性,即美国男性。他们无论是在外型上还是在品质人格上都与前者迥异,差异对比甚为明显。虽然此类形象着墨甚少,但从只言片语的描绘中,作者将他们塑造为英雄般的人物,凭借自己远远超过华人男性的能力及魅力,拯救了身处苦海的华人女性(作品中的第一代华人移民),吸引着怀揣美好梦想的华裔女性(作品中第二代土生华裔女性)。《喜福会》顾印印的现任丈夫、许露丝的丈夫,《接骨师之女》中茹琳和高灵的丈夫、露丝的男友以及《灶神之妻》中,他们都是以拯救、吸引华裔女性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的。
在《喜福会》中,出身名门的顾印印遭前夫可耻背叛。她决计反抗杀死了腹中的胎儿以示报复并逃出夫家,遇到现任丈夫。在女儿眼中妈从来不谈及她在中国的生活,但爸却说,是他,把妈从一个可怕的境遇中解救出来爸骄傲地在她的移民证上,给她写下了贝蒂圣克莱尔。印印的现任丈夫骄傲地相信是他把妻子从苦难的中国解救出来。且在女儿眼中,父亲一直以极大的耐心包容着神经质的母亲,一个英雄式的典范。许露丝的丈夫特德最初吸引露丝的原因在于那些与我的哥哥和我所认识的男孩子们的不同之处:他的鲁莽,他的执着,他的自信与固执己见。他的瘦削的轮廓分明的脸庞和欣长的身材,他的壮实的手臂,还有,他的父母来自纽约泰兰城而不是中国的天津。同样,丽娜圣克莱尔被丈夫倾倒的原因是他的皮肤细腻白皙,欣长结实的躯体,真的十分迷人而我敬慕的就是他那样地看我的目光。这些外在的特征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华裔女性的心,他们是华裔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仅是他们外在的条件就使其他华裔男性望尘莫及。
在《接骨师之女》中,同样的男性取向存在于华裔女性的选择中。在经历了一连串苦难后,高灵有幸逃到了美国。她给留在中国的茹琳写信道:好消息。我碰到两个单身汉,我觉得应该嫁给其中一个。两个都是美国公民,生在美国。不但是中国女性,连华裔女性似乎也更偏爱美国男性一点。露丝在瑜伽班碰到一个陌生男子,就连她旁边男人的脚都比她的漂亮,他的脚细致光滑,脚趾细长,保养得很好。她甚至在见了一次之后就能毫不犹豫地描述他的样子身高大约五英尺十一英寸,体重月一百六十磅。头发为黑色,眼睛很大,棕色,浓眉,留络腮胡和髭须,修剪整齐。手指甲非常干净整齐。对美国男性外貌的关注至此可见一斑。
《灶神之妻》中,谭恩美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雯丽恶魔式的前夫文福和天使般的救雯丽脱身苦海的现任丈夫。那天晚上,好像所有的漂亮姑娘都扑到吉米路易身边来了,一下子来了五六个。当然,他很潇洒,但他没有像文福那样勾引这些姑娘。他爱慕雯丽,并尽力保护着雯丽,用自己的体贴与温柔呵护平扶着雯丽那长期饱受虐待的身心,最终将雯丽带回美国,带领她逃离中国这个给雯丽以伤痛与不堪回首之地。
谭恩美在其作品中模式化地塑造了两类截然相反的男性形象。中国男性在其笔下猥琐不堪。即使也有少数几个男性怀有高尚的品质,但天妒英才,这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往往也过早离世,比如《接骨师之女》中宝姨的新婚丈夫、茹琳的前夫潘开京。而邪恶的男性人物却乐此不疲地导引出一件件悲剧性事件,他们是女人一切苦难的根源,男人是女人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相对来说,谭恩美作品中的美国男性往往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他们不仅拥有吸引女性的与生俱来的外形优势,又有不容置疑的魅惑华裔女性的内在品质。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华裔女性逐渐发现了这些王子的负面印象,但他们光辉的形象还是未曾褪色。谭恩美作为华裔作家,塑造这样具有强烈反差的男性形象意旨何在?从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中作家是怎样的创作心理?这可能要借助形象学来加以辅证。
三、形象学下的中美男性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形象,即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是如何来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形象。其中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塑造(或赞同、宣扬)该形象的个人或群像揭示出并表明了自身所处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空间。谭恩美的这三部作品在形象塑造上基本上都采取了弱化华人男性,突显美国男性优越性的书写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从形象塑造过程中反观了自身。且从宏观上来看,谭恩美笔下的男性塑造存在着等级上的分化,包括时间、空间和人物身份等层面。而形象学的等级关系研究是在关于本土与异域的描述、想象中,从价值意义上评判双方各处于怎样的等级位置。等级关系研究一般从时间、空间和人物身份等层面展开。时间层面上,可以看出何者处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先行地位,何者又是落后者;空间层面上,何者处于文明开化的中心,何者又处于边远的蛮荒之地;人物形象和很多物象、事象都可以着眼于等级作如是观。将这一研究方法联系到谭恩美所塑造的男性形象中,可以发现在等级关系上,华人男性与美国男性的地位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
首先就时间维度来看,谭恩美笔下的华人男性总是生活在旧中国,当时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父权制是社会统治的核心,女性则从属于男性,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所接触到的男性、《接骨师之女》中的一系列华人男性以及《灶神之妻》中的华人形象无一不是生活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而与此相反,这三部作品中的美国男性则大都生活在民主、现代的美国现代社会。他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体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时间的错位打破了华人男性和美国男性在时间轴上的平衡,使天平明显地偏向了美国男性。
其次,就空间维度来看,谭恩美塑造的华人男性生活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中国小市镇,而美国男性则生活在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法比拟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传统的私塾式教育也无法与现代的高等教育相提并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落后保守的思想也无法与美国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相比较。所以整体上,中国社会就远远落后于美国社会,二者基本上不在同一水平上。
而就人物形象和物象的刻画来看,作者也明显地偏向于美国男性,大多描写他们的正面形象,无论在外型上还是在内在,作品都意欲表现出美国男性的英雄气质来。而与之相对应的华人男性则是突出男性的残暴、邪恶、乖张的一面,与前者形成较大的反差,从某种程度以华人男性的恶反衬出美国男性的善;以华人男性的|弱反衬出美国男性的强。与此同时,作品也将男女两性做了反差性的塑造。无论是与华人男性还是与美国男性相比,女性都居于从属地位,都存在于男性的阴影之下。
篇10
【摘要】当下,卡通的艺术风格广泛流行,其实质是当代人对“幼稚化”为特征的一种审美喜好,这一审美喜好折射出现代都市人的内心焦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诉求,同时也和深层的精神失衡有着必然的关联,而对卡通的审美需求成为了一种缓解内心焦虑和精神失衡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卡通;幼稚化;审美喜好;心理诉求;精神失衡;视觉需求
卡通对于当代人来说,是极为熟悉的,从早年的米老鼠、唐老鸭,到近年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等,众多的卡通人物、动物形象都已广受大众所喜爱。在今天这个图像资源无比丰富,被称为“读图时代”;当代文化正在经历“图像转向”的世界,卡通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已经广泛地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近些年来,动漫产业更是发展迅猛,加之网络传媒、各类型卡通电影、卡通电视剧,以及众多的电子游戏、广告、书刊的卡通形象,无论是动态或是静态的,都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今天,卡通的流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视觉经验,以及我们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卡通的陪伴,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卡通的流行与受众的成人化
“卡通”是英语cartoon 的汉语音译,其本身具有多种意义,狭义的卡通主要指漫画、动画作品。本文主要是以现代卡通为对象展开探讨,探讨的范围,既包括由动漫产业直接创造、生产的卡通人物、动物等形象,也包括其他具有这一审美风格的艺术化造型。
当下,卡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20 世纪后半期以来,欧美、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飞速,极大程度上引领和影响着全球对卡通的审美趋势;美、日等国家的卡通电影、电视剧在全球热播,备受追捧,其影响力不亚于任何电影大片。美国的“迪士尼”“梦工厂”无疑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动画公司,出品了众多风靡全球的卡通大片,从早年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白雪公主》,到近年的《花木兰》《闪电狗》《功夫熊猫》系列,等等,数不胜数;日本动画《阿童木》无疑是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留给人们最深的卡通记忆,而近年,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更是备受青睐,如:《风之谷》《龙猫》等等,影片中众多可爱的人物、动物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就如今的亚洲而言,日本动画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已经取代了欧美的引领地位。
另一方面,卡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电影、电视和书籍,它早已广泛地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视觉领域。今天,动画片中的众多人物、动物早已摇身变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形象、玩偶、饰物等等;与此同时,卡通的审美风格也极大地影响着其他的领域,比如:广告、服饰、装饰、游戏、网络视图等等,以至我们从室内家居到户外公共环境,都可以随时见到卡通形象的伴随;此外,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欧美、日本、中国等地,卡通现象早已有目共睹,日本的奈良美智、村上隆等已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奈良美智笔下的那个大头、大眼睛、小身体的娃娃形象,也早已成为艺术界的明星。
当下,卡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出现和影响遍及图像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一个明确的转向是:现代卡通早已不仅仅是属于儿童的玩物和伙伴,它已普遍进入了成人的世界,尤其是自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出生的几代人,他们自童年起就伴随着卡通成长。卡通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视觉新宠,一些卡通甚至成为人们追捧的虚拟明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各个年龄阶层都有大量对其钟爱,乃至狂热的追随者。
二、对卡通的审美喜好,折射出当代人对童年的过度眷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诉求
卡通的流行,在审美上是对其造型风格的广泛接受和喜爱。尽管欧美日及各国之间的卡通风格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观察,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风格,有着共同的特征,却是明显的。现代卡通诞生之时,其目的就是为儿童创造虚拟的童话世界,因此卡通的形象都与儿童的性情相匹配,动物也是高度的拟人化,它们天真可爱、满脸稚气;从造型去分析,除特别角色外,大部分都是大头小身、四肢短、圆脸、大眼睛的居多,这些特点与人类和动物幼年时期的造型比例特征极为相似,因此,从总体上说,卡通形象的审美特征,其实质就是一种幼龄化、幼稚化、拟人化的艺术处理风格,这是确切无疑的。尤其是近年来,那些造型夸张、简洁以及充满幼稚、可爱的形象似乎特别受宠,比如美国的加菲猫、日本的机器猫以及中国香港的麦兜等等;日本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机器猫》风靡全球,其夸张的大圆脑袋,小小的身体,短短的四肢;圆脸中大眼睛、小鼻子、挂着笑意的嘴巴,显得极度天真稚气,就是这一本质特征的最好体现。
广泛地对幼稚化的审美喜好,折射出当代人内在的心理需求,我们的探讨从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卡通的审美愉悦,使我们虚拟地回归到童年,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简单而快乐,充满了希望和幻想,我们可以很强大,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实现梦想;当然偶尔也有失意和受挫,但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帮助,这个童话世界是美好的。但随着成长步入成年和由此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和艰辛,童话般的梦想逐渐远去了,而卡通正好让我们暂时逃离了现实,回归了童话,这一关系正如同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的文章中所说的“艺术创作其实就是作家的白日梦,这种白日梦与夜间的梦一样都是现实中受挫欲望的表达,其表达方式上也是相同的。”①按白日梦的理论,艺术作品、梦、幻想在精神上具备相同的性质和作用,都是现实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童年游戏的快乐来替代,从这一观点看,对卡通的喜好,无疑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内心受挫的最好替代。另外,按审美移情说的观点,也正如里普斯所指出:“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它是一种位于人自己身上的直接价值感觉,而不是一种涉及对象感受的感觉。”②就是说,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审美对象中的过程,是物我同一的过程,欣赏的对象实质是自我的投射。我们欣赏卡通,实质就是把自己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诉求投射到虚拟的童话中去,使自己和卡通融为了一体,从而使隐秘的、内在的自我,一方面得到童年般的快乐;另一方面,也像童年一样渴望得到保护和帮助,正如弗洛姆在讨论人的需要时所说:“尽管成人与孩子的情况迥然不同,成年人渴求保护的愿望从来没有完全消失,他仍然不忘孩提时代的情境。每个成人都需要帮助、温暖与保护,这种需要的方式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孩子,在许多方面又与孩子类似。”③而在现实中,成年人内心的无助脆弱,渴望得到保护的需求往往被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另外,人具有父爱或母爱情结无疑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幼儿,我们会倾注爱护,这出自于我们本能。因此,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断,对幼龄化形象的审美喜好,同样也激发了我们潜在的父爱或母爱情结,虚拟地将父爱或母爱的情感注入观赏的对象中,同时,也在虚拟中确立了被需要所体现的自我存在价值。关于母爱,弗洛姆指出:“母性的爱是强烈的,无条件付出的。母亲满足了孩子的全部生理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温暖和。母亲的关心,不在于子女对她做了什么,不在于子女必须履行什么义务,这种关心是无条件给予。”④也许是源于女性这种强烈和无条件的母爱情结,在现实中的绝大部分女性对所有幼龄化特征的形象都特别的情有独钟,对卡通饰品、玩偶也更为依赖。而对于父爱,弗洛姆认为不同于无条件的母爱:“总的来说,父亲情结的积极方面包括理性、纪律、良心和个性;消极方面是等级、压制、不平等以及服从。”⑤而现实中可见,男性对卡通喜好的种类更多样化,所虚拟注入的父爱情结也更具多重性,一方面是喜欢和呵护情感成分;另一方面则在虚拟中建立自身的权威和支配地位,实现自我主导的价值认同。
可以说,对卡通的审美喜好,使我们暂时淡忘和逃离了现实生活中不堪承受的重负,在内心轻松的瞬间,我们不自觉地回归了童年的简单和快乐,同时倾注了父爱或母爱的情感,使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诉求得以虚拟地实现。
三、当代人对童年的过度眷恋与其深层精神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
对幼稚化的审美喜好,折射出当代人对童话的过度依恋,其现象的背后与深层的精神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但同时,我们也在承受来自现代社会诸多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和高强度,人际关系网络庞大和复杂,知识技术发展和更新快速,人口流动频繁……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所面对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比如就业、居住、收入、家庭、教育、医疗、保险等等;而由此产生的紧张、焦虑,归属感和个体价值的缺失,等等,一些心理精神问题都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普遍常态。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给个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的,弗洛姆认为现代人是被“异化”的:“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造世界。他构筑了一部复杂的社会机器来管理人建造的技术机器。但是,他所创造的一起却高踞于他之上。他没有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中心,而觉得自己是他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机器人的奴仆。人释放出的力越大,人越感到作为一个人是多么无能为力。面对创造物体现着他自己的力量,他同自己离异开来。他被他所造的物控制着,失掉了自控能力。”⑥弗洛姆笔下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中,仍然是可以真实地观察和感受到的,个体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渺小无助的,自我价值认同的缺失很大程度都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症结。同样,居伊·德波从资本发展和操控“景观社会”的角度认为人被沦为了奴隶,他指出:“现代人因为对景观的迷入而丧失自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和需求,而资本家则依赖控制景观的生成和变换来操纵整个社会。在景观所造成的广泛的‘娱乐’的迷惑之下,‘大多数’将彻底偏离自己本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沦为景观控制的奴隶。”⑦而关于现代社会对人的奴役,福柯的观点无疑是最具颠覆性的。福柯认为:“现代人不过是‘知识—权力’对人的彻底奴役的产物。这一奴役过程就是‘把人变成主体’的过程。按照福柯的观点,主体这个观念包含着以人性为基础的一整套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规范,但是本真的人和原初的人并不是主体。”⑧“把人变成主体”实质是对齐一化的实践动力,它扼杀任何非主体式的对人的理解和实践,这必然导致现代人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机器人”。最终,“知识—权力”的奴役使人远离了本真的存在,极大地丧失了创造力、自主性和反抗的动力,以致成为不自觉的奴隶。在这种束缚之下,现代个体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制,但又不知道压制来自何方,个体想反抗,但又不知道反抗什么和如何反抗。一句“主体标准化”就是人的彻底奴隶化,被“知识—权力”制度彻底控制。按福柯观点,现代人就是被自身的文化按齐一化的标准规训而来的,这种管制、改造是深层的且不自觉的,现代人与本真自我的矛盾和冲突是根源性。
现代人深层的精神失衡和内在冲突是需要排解和释放的,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当代人内心对童话的依恋,对现实的逃离,在卡通审美中折射出对简单快乐的渴望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心诉求,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
四、结语
当代人无论是内在心理还是深层精神,一定程度的失衡是毋庸置疑的,而卡通的流行,对幼稚化特征的审美选择,正是我们缓解紧张焦虑和内在精神失衡的视觉需要,使之成为我们精神所需的视觉抚慰品。近年极其流行的一个形容词:“萌”,就是对“幼稚、可爱”这一审美喜好的极致表达;此外,当代人与猫、狗等宠物之间的关系与上述的推断也是极为相似的,人与宠物建立了相互需要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人是主导性、支配性的,人喜欢宠物,同时需要它对自己服从和温善;而从造型来观察,不难发现,不少猫、狗的形象特征与卡通的审美特征是极为相似的,从这点上来说,宠物也可以视为活体的卡通,而对宠物的喜爱与需求,与我们现实精神上的缺失所形成的互补和调节关系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卡通已成为我们的虚拟伙伴。卡通的形象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而作为受众的观赏者和喜好者,各自对卡通的喜好程度及选择类型也各不相同,这种审美风格与社会大众的心理及精神之间的补偿和平衡关系是一个微妙的动态过程,在互动中不断地演化,就是这样的相互作用和演化的过程,使当代人内在失衡的精神通过审美而得到抚慰和缓解,所以卡通成为了一种视觉需求。
注释:
①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新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2.
②里普斯.论移情作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47.
③[美]E.弗洛姆, 王馨钵/译.健全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31.
④[美]E.弗洛姆, 王馨钵/译.健全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9.
⑤[美]E.弗洛姆, 王馨钵/译.健全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37.
⑥[美]E.弗洛姆, 王馨钵/译.健全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93.
⑦[法]居伊.德波,王昭凤/译.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⑧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51.
参考文献:
[1]肖伟胜.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新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里普斯.论移情作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美]E.弗洛姆, 王馨钵/译.健全的社会[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5][法]居伊.德波,王昭凤/译.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