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范文
时间:2023-04-02 11:1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教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教PEP版和人教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编著方、包含教材和使用人群方面:
1、人教PEP版是一套小学英语教材的版本,而人教版是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科书版本;
2、人教PEP版教材是供小学三年级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使用,而人教版教材供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使用,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3、人教PEP版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而人教版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与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新华书店集团发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新编的人教版历史教材中也有了突破和改进。以中国古代史教学实践中的课堂作为案例,文章对教材内容进行透析与思考。
关键词: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透析;思考.
初中历史课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能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主要渠道就是学习历史课程。作为一名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十多年的教师,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对历史课程和历史教材有着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历史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它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学生通过对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我校一直使用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笔者对此版教材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国家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着课程标准的改革。以中国古代史为探究对象,可发现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主探究能力。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体例、内容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如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朝代的发展特征,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教材主要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这七个时期,基本上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大致的了解,主干知识也能够梳理清楚。
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特点
第一,内容结构主要以版块和主题为主。中国古代史作为一个大的版块,其内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三个发展阶段,以三个不同的主题按照顺序构建一个体系,使这部分的知识脉络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第二,教材精简。新版教材将以往一些难懂的历史术语和概念进行了删减。尤其是中国古代史这一版块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觉得较难,教材进行精简后,通俗易懂,学生也能更好地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
第三,图文并茂。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都是彩色插图版,如古代农具、甲骨文、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书法和美术等。如果单靠文字描述这些知识,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然而配上相应的图片,学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同时受到启发,学习兴趣增加,学起来也较轻松。
第四,每课内容编排中增添一些新栏目。如课文后“活动与探索”栏目。笔者在处理“活动与探究”这一部分时,重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学效果明显。
第五,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笔者在给学生讲述秦始皇时,提到万里长城,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显示出长城的修建过程。学生在边听边看的学习中,对这部分知识就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秦始皇的看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养成多角度分析历史人物的习惯。
二、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不足
历史教科书承担着“以史为鉴”的作用,教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为教师,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依赖课本,也不能脱离课本知识。因此,教科书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巨大。根据笔者对人教版教材的剖析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了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课程主题单一化。单一化的主题确实让课程的结构和理论知识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对课本中的主要知识和课本外的拓展知识分析能力十分缺乏,对历史问题的关注也不够全面。在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史这方面的知识时,笔者发现学生能记住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框架,脉络也基本能理清,但是让他们深入到主干知识时,就会比较困难,思维发散能力并未得到拓展。
第二,教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现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虽然精简了,难杂的知识被删减了,在课本缩水后,教材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懂,但是,这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发展。笔者在给学生组织开卷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找不到答案,虽然有一些知识是不限于课本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部分知识是没有脱离课本的,只是进行了深化和细分。如这样一道题:比较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个人物。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很少有学生能呈现出条理清晰的答案,教科书中对这两个历史人物都有介绍,但是并没有进行比较,如果教师在平时上课也未曾提到过,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可能就会出现偏差。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对课程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了教材编写的重要部分。人教版历史教材在今后的编写中还需要不断创新,增强它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教材内容呈现要更加现代化,更加明确学生主体性,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的作用。
作者:周莉 单位: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
篇3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教材的编写理念是教材的灵魂,它体现了编者的价值追求。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概括地说就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教材编写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教材编写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加实践相统一是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两个版本教材都是根据这一基本理念编写的,但在编写过程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道德培养方面
人教版教材侧重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道德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之中,教材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工具。粤版教材侧重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养成良好的道德。教材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工具。
(二)教材与学生关系方面
粤版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而编写教材,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侧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人教版教材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材、教师、学生是平等的三位一体关系,教材编写应为学生服务,但其侧重点放在通过大量知识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程评价方面
粤版教材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品德养成的功能,教材明确设计与安排了评价活动,尤其是教材每课设置了“实践与评价”板块,旨在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方面人教版教材则在单元前后的主题活动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渗透,在教材中安排大量的“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活动,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二、教材的设计思路
初中学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他们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所以,编写教材时应遵循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基础,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青春期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内容的思路来编写。
粤版教材设计思路清晰明了,整个初中阶段分五本书,七、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七、八年级上、下册为一体,上册1―4单元,下册5―8单元,九年级全一册四个单元。每册书都有相同的结构,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课除外),共12课。每一课又分为四个板块:“探究园”、“心灵导航”(法律部分为“法律导航”,国情部分为“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
人教版教材根据教材体现“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的互动”原则来编写教材,通过栏目的变化、活动的设计表现教材“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特征。相比粤版教材,其设计思路显得较为笼统。
三、教材的总体布局
翻开粤版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每册书读有四个单元,共12课,在每个单元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该单元的导语,它明确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每课课题下面的主题词,以精练的语言提炼了该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是课文,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和“阅读与感悟”四个版块构成,每一个板块都有特定的功能。
人教版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有5册书,每册书的结构基本一致,与粤教版相比在总体布局上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每册书视内容而定安排8―10课,组成四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标题下均设计有主题探究,其目的在于以主题统领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安排任务型、课题形式的“长作业”,使之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每课课题下由几句简单的引言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或激励性语言引起学生兴趣,以便于学习本课内容。接下去是课文,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课一般有2―3个用绿色标记标出的框题组成,在每个框题中,均设置活动、问题、情景体验、相关链接、名言警句等,把这些内容穿插于课文之中,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教材的“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四、教材的结构
(一)主题探究与导语
人教版教材每单元标题下均设计有主题探究,这种探究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题探究对整个单元设计了一个或几个指导性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参与,知识得以深化,思想得以升华。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探究题目是“善与父母相沟通”。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向父母奉献爱心,与父母相互沟通的良策,然后找出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矛盾,并分析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通过这个主题探究活动,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之中,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增强和提高了。
粤版教材每单元的标题下则是本单元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段话概括出了学生在本单元将要学到的主要内容和每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二)主题词与引言
主题词与引言是就每课课文内容而言的。
粤版教材在每课的课题下都设计有两到三个主题词,都是一些精练的、概括性的词语,用于点出本课的主要内容。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有所不同,每课课题下用几句话或一个小故事作为引言,引出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课题上面则是一幅与课题相关的图画。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
总结两版本教材本部分特点,我认为粤版教材的主题词更简练易懂,帮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也符合减轻学生负担的素质教育要求。人教版教材的图画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课题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很好。如主题词和图画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
(三)课文内容比较分析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课文内容的比较是研究两版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粤版教材的课文内容由“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板块构成,这是在借鉴国外教材依据儿童认知心理规律所构建的四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中设计的崭新的内容呈现方式,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又都是教材的有机构成部分。
人教版教材的课文内容没有明显的栏目标识,没有把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进行讲解,但它把大量的活动设计、情景设置、问题探究、相关链接、名人警句等穿插于课文之中。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以利于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对粤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课文内容的大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较大的不同。下面就二者在课文内容上的区别作简要分析:
1.问题探究、情景设置VS探究园。
人教版教材在课文中列出了问题探究,情景设置,对课文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它只能就某个问题、某段话进行探究,缺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题的能力。
粤版教材的探究园则在课前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2.相关链接VS小词典、小资料、小链接。
相关链接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设置比较好,既拓展了教材的原有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相关链接在课文中的位置设计也较好,位于每个需要拓展、需要解释的知识的下面,使学生对所要讲解的知识能一目了然。
粤版教材则设置了小词典、小资料、小链接来帮助理解课文。但一方面这些知识太少、太简单,对原有课文拓展不够。另一方面,位置设计也不合理,只在课文的边、角处,没有标明到底链接、解释的是哪一部分知识,学生不易掌握。
3.练习对比。
人教版教材练习内容较少,只在情景设置和少量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或讨论得出结论。
粤版教材则有专门的板块让学生练习,“探究园”和“实践与评价”。学生通过参与到活动之中来进行练习,并且是在“心灵导航”前后设置这两个栏目,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活动中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课后实践、评价所学知识,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4.绿色框题航VS心灵导航。
人教版教材是通过框题来引导学生的,知识量大,并且每个重点知识下面都辅助有相关链接,对所学知识讲解透彻,利于学生掌握,其特点是全面、充分,但不系统。
粤版教材通过“心灵导航”专门的板块,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其他三个板块也是专门为“心灵导航”服务的。通过心灵导航的学习,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但粤版教材涉及知识较少,讲解也不够深入,关键内容讲解不到位,是其存在不足,其特点是系统但不够深入。
5.图文并茂对比。
粤版教材版面色彩斑斓,色调和谐,比较突出的是在书中安排了大量的彩色漫画、照片、题头标志漫画,每个单元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处理:浅紫、浅粉红、浅黄和浅蓝,使人感观愉悦。
篇4
同学们: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很注意勤俭节约。我们读过《的睡衣》这篇课文,的那件睡衣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双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心脏停止跳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广东省某一中学的食堂搞得不错,但很多中学生却到校外的餐馆就餐。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居然回答:"多花点钱不要紧,到餐馆吃饭不用自己洗碗。"看到这里,我不由想到外国推行的吃苦教育。
伦敦有一所著名的贵族中学,叫伊登公学。这所中学是英国皇家王公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建校五百多年来,英国的许多首相、大臣、将军和科学家都毕业于这里。伊登公学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学生们基本过着一种军营式的生活。教师和学生的住宿条件也十分简单,他们只有大间的集体宿舍,更令人不解的是,学生每星期五还得饿一天的肚子,真有点"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味道,据说,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精神。
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和平时期,过着一种舒适安定的生活,有的同学在家里被视为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对他百般疼爱;有的家长以考试成绩为筹码,考好了发给"大奖",很多同学的腰包都是鼓鼓的。于是学会搞攀比、讲排场、摆阔气。这种花父母的钱不心疼铺张浪费的作法,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80-01
我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小学《音乐》培训,给我们培训的胡萍老师主讲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并通过新旧课标对比,强调了新课标变化要点,细致、透彻,深入浅出,针对新课标做了深入分析和解答,并就教材的几个教学案例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交流互动。通过此次培训让教师们了解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及时跟上课改前进的步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与实践。
此次培训我们了解到,新教材在总体上保持与课标高度的契合,强化教材的教育功能,使之不仅成为满足学生审美需求与兴趣爱好的音乐书,更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教科书。
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体现音乐课程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2.在编排上强调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内容。3.音乐知识欣赏贯穿始终,分布到每一个单元中,表述上注重科学性与准确性。4.把学生学业评价落实在教科书中,有助于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把握。5.美术设计力图美观大方,板式功能区划分清晰,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中间看了一些课例,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匈牙利舞曲》《大河之舞》《美丽夏牧场》等等课例。这些课例共同特点是具有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再好的音乐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好教法,是难以奏效的。
唱歌课《数蛤蟆》乐句划分,让学生通过跳荷叶来划分乐句,胡萍老师强调音乐课一定要有意义,围绕音乐元素。课上要关注学生坐姿、声音(用音乐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你的音色美、节奏准确、强弱等等)。
篇6
初一下册数学期中考试人教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精心选一选:(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0个 (B)1个
1 1
2. 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点B(x+y,x2-y)一定不在(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三、四象限
C第二、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
3、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 )
A、∠1=∠3 B、∠2=∠3 C、∠1=∠4 D、∠3=∠4
4、一辆汽车在直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按原来的方向行驶,那么这两次拐弯时( )
A、第一次向右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30°,第二次向右拐150°
C、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150°
D、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5、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位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 )
A、互相垂直 B、平行 C、相交但不垂直 D、平行或相交都有可能
6、已知: ,则A 的坐标为(
)
A、(3,2)B、(3,-2)C、(-2,3)D、(-3,-2)
7、 的立方根是( )
A. B. C. D.
8、下面的每组图形中,右面的平移后可以得到左面的是( )
A B C D
9、有如下命题:①负数没有立方根;②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正数或负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1或0。其中错误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如图,已知AO⊥OB,CO⊥DO,∠BOC= °,则∠AOD的度数为( )
A、 °- 90° B、2 °- 90°
C、180°- ° D、2 °- 18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耐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24分)
11. 绝对值是 , 的相反数是 。
12、 的平方根是 。
13、已知点A(-3,2m-1)在x轴上,点B(n+1,4)在y轴上,则点C(m,n)在第_____象限。
14、如图, ,∠2=50°,那么∠1= °,
∠3= °,∠4= °
15、已知点A(1,2),AC⊥x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
16、.已知一个正数 的两个平方根是 和 ,则 = , = 。
17、将点A(-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再把A1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则点A2的坐标为 。
18. 当 时,化简 的结果是 。
三、用心做一做(共66分)
19、计算:(每题5分,共20分)
(1) +3 —5 (2)
(3) ; (4) ;
20、(6分)化简、 | | + | | + ;
21、(7分)仔细想一想,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
如图EF∥AD,∠1=∠2,∠BAC=70 o,求∠AGD。
解:EF∥AD,
∴∠2= ( )
又∠1=∠2,
∴∠1=∠3,
∴AB∥ ( )
∴∠BAC+ =180 o( )
∠BAC=70 o,∴∠AGD= 。
22、(6分)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9的立方根是3,求a+2b的算术平方根。
23、(7分)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6,0)、C(5,5)。求:(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分)
(2)如果将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三角形A1B1C1,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2B2C2。分别画出三角形A1B1C1和三角形A2B2C2。,并试求出A2、B2、C2的坐标?(5分)
24、(6分)如图,已知E、A、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 =50°,求∠EAD,∠DAC,∠C的度数。
25、(6分)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
,请回答下列回题:
(1)观察上面的解答过程,请写出 = ;
(2)利用上面的解法,请化简:
26、(8分)如图,M、N、T和A、B、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且∠1=∠3,∠P=∠T,
求证:∠M=∠R。
初一下册期中考试数学人教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CDB ACDDC
二、填空题:11、 , 12、±3 13、四 14、50,50,130 15、(1,0)
16、1,4 17、(2,2) 18、1-2x
三、解答题:
19、(1)- (2)7 (3)±2 (4)-1 20、4-
21、∠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G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10
22、3
23、(1)15 (2)(2,3) (8,3) (7,8)
24、50 50 50
25、 9
26、略
看了“初一下册期中考试数学人教版”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人教版答案
2.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人教版
3.初一下册数学人教版期中试题
篇7
《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认识国家有如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它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
日本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学完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同时,学习这一课也为以后学习国家地理打好基础,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把这一课放前面,也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学习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学好“日本”这一课至关重要。从教材内容看,本节共分为三个框题,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三方面的内容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岛国的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自然、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第一框题“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首先概括介绍日本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并且通过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示意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使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以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教材中又通过活动2,将日本和英国的位置、范围对比,让学生找出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理解位置、范围,甚至领土形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序有深刻影响。教材通过图7.2“日本的地形”展现了日本多山的地形特点,然后,通过图7.3“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和活动3中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火山、地震带”中的示意图和景观图片,充分展现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的一般规律。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方面的教育,体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这一框题的重点是掌握日本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难点是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的基本方法。关键点要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可以通过日本的一些别称来加深学生对日本自然环境的认识,如“地震国”、“世界火山博物馆”、“日出之国”、“樱花之国”。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来帮忙学生总结,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四多”(人多、山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
第二框题“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材首先通过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外汇储备以及工业产品行销全世界等几方面材料,突出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接着介绍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最后介绍日本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本框重点掌握日本经济的特点是发展加工贸易经济,即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如铁矿、煤矿、石油等,利用本国发达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难点是理解日本发展加工贸易经济的原因,即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不利条件是岛国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有利条件是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图7.10“20世纪末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和图”、7.12“20世纪末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运用好这些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这一重点知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区别日本经济的特点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是日本经济的一大特点,积极开发海外市场是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
第三框题“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中通过图文资料指导学生说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学生可以从服装、建筑、文字、宗教、医学等方面看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这种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单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知道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记住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工业城市及其工业区的分布;结合日本国情,分析其发达的经济特点;了解日本的民族构成及文化特点;通过读位置图、地形图、景观图等,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图法: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使学生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比较法:对比日本和英国的地形、经纬度范围,分析其地理环境差异;对比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地和主要产品的输出地,了解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对比日本传统和现代的服饰、建筑等,了解其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教育,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借鉴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经验,树立科学发展的人地观。
四、图表利用
人教版教材在本节配备了16幅地理图像,其中“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框题有7幅图,“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有6幅图,“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有3幅图。具体的地图类型、序号、名称及应用详见表2。
五、活动建议
建议本课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第二课时学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教材安排有3个活动。活动1属知识巩固类。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4个大岛和7个城市,加深学生对日本领土组成和重要城市的认识,完成课标1的要求。活动2属知识迁移类。要求比较日本和英国两个岛国的经纬度范围,说明二者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以让学生看书中的图7.2和图7.4,合作填写“日本、英国经纬度对比表”。关于活动2,还可以延伸一下,完成已知事物向未知事物的知识迁移,使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两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印象更深刻。可以设计表3,让学生合作探究填写内容,完成课标2的要求。活动3属问题讨论类。教材围绕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设计了3个小问题,问题1要求分析该图,说出日本多山、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问题2要求说说火山在非活动期间的利用价值。问题3属知识运用类。要求举一反三探究我国是否是多地震的国家,有何依据。并通过景观图让学生了解相关防震减灾的知识,为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开展防震演习活动。
篇8
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
1.内容广泛,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旧版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更新的。其中英语课文,包含的社会科学类的内容,譬如像friendship、English around the world、travel journal等课文涉及了情感、地理、旅游等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对这些英语课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强化对于英语知识点的掌握,更能了解到各个领域的一些常识和知识。同时,课文数量多和篇幅长,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比较大,需要大量的课时去完成,这跟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精力造成冲突。
2.教材编排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分为以下板块,其中包括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章节的顺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这种教材的设计特点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做了引导性的铺垫。
3.教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
在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不仅注重新词汇、句式、语法的使用,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强调英语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文章内容涉及一些名人事迹、古迹名胜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同时,在文章中夹杂了大量的有关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内容,可以说,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优化使用
1.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材
虽然人教版的教材在内容上扩大范围,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但是由于实际的教学课时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可能做到对任何章节和内容都非常细致地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教材编排与实际情况的矛盾,从而去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和教学任务的情况,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将英语知识和要点有主次地传达给学生。譬如,在课文中出现的重复的知识要点,老师应该在进行教学时省去重复的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课外能力的练习题不做硬性的要求,要求有精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完成就可以。而且在知识要点的提炼上一定要精准,能够在课文中选中较为精炼的句子、词汇对学生进行教学。
2.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
在高中英语的教育中,普遍出现的状况就是“哑巴英语”,学生的书面答卷的成绩都非常好,但是在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上却不尽如人意。譬如“compliment―complement;wait―weight”等,词义不一样,但是听起来却非常近似,正是由于很多老师把大量的课时用于分析词汇、语法、句式上,学生没有时间去练习英语听力,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发音掌握得不好。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教材听力部分,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养成训练听力的习惯,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词汇发音,找一些比较有趣的影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都会达到最佳状态。
3.采用多样化形式,完成课文阅读教学
在当下的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存在很多篇幅比较长,或者学生对内容比较陌生的课文,学生阅读起来比较枯燥,学习效率不高。而通常老师采用的教学形式跟过去使用旧版教材也是一样的,学生个人进行默读,老师带领阅读,针对各个句式、词汇进行分析。针对新版教材,老师应该根据课文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文形式,进行课文结构分析,将课文的骨架提炼出来,学生对于课文要讲述的内容和观点的理解会比较快,也比较准确,这样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花费的实践也比较短。对阅读而言,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主题的了解程度。修辞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因此阅读教学时,可结合阅读材料的语篇内容及语篇结构,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或者是学生采用情景对话形式进行阅读,将书中的各个角色分布到学生身上,进行情景化的阅读,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总之,老师应该放开思路,在结合教材的前提下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人文拓展和升华
由于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老师应该抓住教材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知识拓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进行授课之前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好教学方向,延展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教育。例如,在教unit 4 earthquake时,老师可以结合当前雾霾等常见的污染现象,对学生进行词汇和知识的扩充。在讲述像天文、工业、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的时候,老师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升华,但是要注意对教学时间的把握,避免偏离教学主线。
5.结合语言文化背景,加深对英语课文的深层理解
《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中说 “The language of a society isan aspect of the social culture.”也就是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其所支撑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渗透英美文化教育。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涉及到其他国家的生活,老师应该经常渗透英语国家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只有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词汇来源、民间传说、节日来源等各个方面,学生才能真正地运用好英语,才能避免在句式、词汇的使用上出现问题。
篇9
注释者将“帷裳”注释为“车两旁的布幔”,“帷”、“裳”分别为何义,注释者无释。可能编者认为“裳”古汉语常用词,作为有一定古文基础的高中生理应明白“裳”之义,故对其不作解释,可理解。然,对“帷”之义,无释,似有不妥。何为“帷”呢?我们先看字书是怎么解释的呢?《说文・巾部》: 帷,在旁曰帷。《释名・释床帐》:帷,围也,所以自障围也。我们再看与《诗经》同为先秦典籍《周礼》的书证。《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绶之事。汉代郑玄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帷、幕皆以布为之。简之,从字书、古籍疏证来看,“帷”是指以布环绕四周的遮蔽物,类似今天的帘子。
据《毛传》曰:帷裳,妇人之车也;《诗・氓》郑笺:帷裳,童容也;孔颖达疏:以帏障(幛)车之傍如裳,以为容饰,故或谓之帏裳,或谓之童容。其上有盖,四傍垂而下,谓之……此唯妇人之车饰为然。引证均指明“帷裳”为妇人车之专利。细揣诗义,乘坐过淇水之车者,女子也。因此,我们认为将“帷裳”注释为“车两旁的布幔”似有释而不确之嫌,当释为“(女子所乘坐的)车上的布幔”。
注释者将“渐”释为“溅湿”、“浸湿”,无疑义。《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唐代杨注曰:渐,渍也。《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汉代王逸注曰:渐,没也。然其将“渐车帷裳”释为“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给人将“渐”释为“打湿”之感,似有释而不够准确。“溅湿”、“浸湿” 的外延内涵不能与“打湿”相比,“打湿”的外延内涵要宽泛些。简之,我们认为将“渐车帷裳”释为“水花浸湿(女子所乘坐的)车上的布幔”似更为精确。
篇10
先说“虽”字,课本注释为“即使”,可完全符合语境吗?联系上文,可知前两次鲁庄公的回答内容“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都是确定发生的事实,那么第三次回答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应该也是发生过的。另外从曹刿的回答“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也可以看出其肯定之意,一则是肯定鲁庄公做过,一则更是认可“必以情”,是对“必以情”的强调。据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必然为事实。我们知道,“虽”的常用解释有“虽然”和“即使”两种。“虽然”经常与“但是”连用,表示转折关系,所说的已经发生,意义上则更强调后面的转折;“即使”与“也”连用,表示假设关系,所说的还没有发生,退一步说,即便成为了现实,也要如何如何,例如“即使你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傲”。由此,从所言已经发生,到强调后文的转折,“虽”解释为“虽然”更合适。
再说“情”字。“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按课下的注释,整句的翻译就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此句从字面看来似乎没有问题,但细细琢磨便会心生疑惑,案件既然不能一一明察,就说明实际情况不一定清楚,不一定真实,那么处理起来怎么可能是按照实情呢?鲁庄公虽然愚钝,但才能卓越的曹刿必然不会没有逻辑思维,如此难以自圆其说的话语怎会被曹刿忽略呢?问题只能出在注释的错误上。
联系下文“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个“忠“字尽显曹刿的肯定之意。何为“忠”?课本的注释为“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康熙字典》有解:“《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按现在的理解“忠”就是尽心竭力诚心实意去做事。那鲁庄公做了什么从而让曹刿肯定他是尽了自己的本职呢?那就是“必以情”。“情”既然按“(以)实情判断”解释不通,必然和“忠”字的意思相关相近。再回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我不能一一明察,但都是尽心尽力诚心诚意的去办”,是不是和下文曹刿的尽了本职工作的肯定很连贯呢?那么,这个“情”字我们能找到依据吗?
《汉语大字典》中,“情”的第11个义项为“诚实”。《汉语大词典》中“情”的第13个义项是“诚”。《古今汉语词典》中“情”的第10个义项也为“诚实”。而且“情”作“诚”解的例子也很多,如: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李维琦、陈建初等编的岳麓书社出版的《左传》对《庄公十年》中“小大之狱,必以情”的“情”注为:情,通诚。
至此,我们可以认为把“情”理解为“诚”比理解为“(以)实情判断”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