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表现范文

时间:2023-04-05 12:4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表现

篇1

1、参加工作以来,XX同志能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作为教师谢晓红能热爱工作,尽职尽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工作从不敷衍塞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2、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X年X月取得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X年X月获得语文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能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碰到问题都能主动向同事请教,主动沟通思想,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能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总之,在工作中谢晓红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能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位好教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国际班;思想政治课

我校开办高中国际班,目的是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与之相适应,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也采取国家课程加国际课程的形式。而实际情形却不容乐观,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和国际课程的学习上,对出国留学没有影响的国家必修课程,无形之中被忽视了。

一、国际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良表现

1.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通过和学生的交谈,大部分学生明确表示,如果不是要通过高二的小高考,是实在不愿上思想政治课的。因为申请国外的大学,有些大学是要高中学分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上思想政治课不用听,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很清楚,每次考试之前只要多背背就可以了。所以从学习情况来看,能够课前预习、课堂上踊跃发言的现象很难看见。

2.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消极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学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政治课本乃至政治课堂对认识真实的社会没有帮助,与现实社会的差距太大。从而对政治课教学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抵触心理。再加上国外大学课程和国内高中思想政治课联系很少,许多学生心理上也缺乏对政治知识的主观“需要”。

二、影响国际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因

1.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很多教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大课堂的知识灌输量,加大课后的作业量。殊不知国际班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海外升学也就是避开国内沉重的课业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

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其表现就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活力,让学生感到压抑,极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目前考试制度的影响。因为国际班的学生毕竟还是要平时成绩和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也就使得教和学的目的都希望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课堂上,教师说这个知识点很重要,不仅平时测试会考,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必考点,学生就会很认真的把答案背下来。甚至大多数老师会整理一套全面的知识要点印发给学生死记硬背。

4.国际班学生的特点。一是国际班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教室、寝室里面随处可见书本、衣物甚至垃圾杂乱放在一起。二是国际班学生的层次差距比较大,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搞好国际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

(一)兴趣教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执教《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我创设了一个两难选择的情境,学生争论很激烈,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当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虽然出现了多元化,但是应该有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提高兴趣。多媒体教学既能图文并茂,又能声像兼备,既有立体感,又有亲切感,既能刺激多种感官,又能增加信息量。例如,分析“矛盾的对立统一”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动画画面:一个气球上吊着两个人,他们各紧握同一根绳的一端,其中一人手中拿着一把剪刀,问同学们“敢不敢剪?”再通过视频展示当绳子被剪断后,两人同时从气球上掉下。学生立即明白了“矛盾的双方互为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3.形式多样,投之兴趣。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演讲、辩论、课堂剧等多种教学形式,还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快乐学习。

4.利用评语,保持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的方式对上课、作业等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最好用暗示语及时指出,批评背后暗示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期盼之情。严谨的作业评语,不仅能鼓励学生学习意志,也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劲动力。

(二)创新教学法

1.创新教学观念。其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明确“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之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聆受”。其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三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创新教学氛围。思想政治教学不宜是“一言堂”,而应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群言堂”。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也是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需要。

3.创新评价方式。一是评价主体上,应由以前的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二是评价内容上,要完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评价方式上,要改变过去单一考试评价的模式,可以从平时作业、小论文、小制作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基于学生个人特长的评价机制。

篇3

【关键词】 土地整治;招标投标;现状;政策选择;问题;对

一、引言

土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们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当前我国进行土地整治对于保障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农村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我国实施《土地管理法》和《招投标法》以来,其在我国土地整治项目中已经获取了非常广泛的多次运用。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随着我国各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增多,在招投标过程中暴漏出来的土地整治串标、围标等违法现象也开始屡见报端。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不仅扰乱了我国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秩序,造成市场混乱。而且为土地整治项目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国家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监督监管,再有,违法成本较低也成为了不少投标单位为了非法利益铤而走险。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首先对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招标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招标投标中出现的围标、串标等违法乱纪行为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招标投标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二、当前土地整治制度的概述

1、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历史沿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释放出了相当的活力,政府为了规范国有资金在采购和建设方面的透明度,同时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引入了国外发达国家在招标投标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始对符合我国国情自身的招投标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以维持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在建设工程领域中适应承包的生产建设和经营项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先开始了招标投标的有益尝试,开始将竞争机制进行引入。国家也开始在法律法规层面对招标投标的行为进行规范,先后出台了《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随着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各地的不断成熟,地方上也出台大量规范招投标行为的地方法律法规。也初步形成了招标申报、资格审查、开标、定标和评标等一系列完善的招投标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招投标制度在我国的长远发展。

三、土地整治招标投标中突出的问题及原因

1、围标、串标现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活力释放,满足土地整治项目投标条件的投标单位数量也是很多,在许多地方土地整理招标投标中,往往会聚集数十家投标单位,如果没有完善的规范和约束。招标人就可能在私下与投标人串通,泄露已经设定的标底,更有甚者,会将其他投标单位的信息向投标单位泄露。还有一种情况,各投标单位私下也可能互相串通,私下对中标单位进行商议,让其他的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仅仅走走形式而已,从而达到让预定企业中标的目的。这种围标、串标现象在我国有些地方土地整治项目中已经发生多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对项目费用的侵蚀

在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中,一旦出现围标、串标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关利益的分配。这种扰乱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的行为,势必会对项目本身合理的低价范围带来影响,因为这种形式的利益分配肯定会算到项目的成本中去,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加项目的交易成本,这种成本会转嫁到招标人的头上。这种不正当的利益分配不仅造成了对项目费用的侵蚀,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财富浪费,需要坚决予以取缔。

四、完善土地整治招标投标的对策分析

1、在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招投标实施条例》等高层招投标法律法规框架,各地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出台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土地整治招投标地方法规或工作办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土地整治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首先,可以制定出一套针对招标机构、投标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的考核和评价体制,对他们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其次,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可以对满足要求、合格的投标单位实行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中标。同时采用相关关系人回避的原则。第三,完善土地整治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种细则和行为规范,可操作性要强。第四,加大对招投标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因为当前存在着不少违法所得远远高于处罚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违法成本,震慑相关行为的发生。对于罚款不一定全部采用经济处罚,还可以采取取消中标资格等其他方面处罚的配合。

2、做好土地整治招标投标信息化建设

上文已经论述,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和行政监督机制,才使得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中出现了一系列围标、串标现象。因此,有必要采取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土地整治招投标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由于招标投标工作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开“选拔”形式的竞标活动,有必要将招投标过程中的工作信息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不仅对招标机构、投标人近年来的经营资质、业绩和财务状况以及工程违规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让项目的各参与方可以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度信息。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引入招投标机制,对于规范国土资源市场交易、保护市场公开竞争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土地整治招投标制度,不仅可以极大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工期和质量的有效实现,同时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各投标单位、招标单位等,应该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准绳,在招投标过程中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军,彭尚源.如何防控招投标活动中的串标围标行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杜颂庶,杨慧.土地开发整理招投标存在的若干问题[J].中国土地,2006,12:43+45.

[3]冯君.小额工程随机抽取中标人是否合理[J].中国招标.2012(21)

[4]夏葆莉.信息管理在招投标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招标.2011(23)

[5]徐金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六弊”[J].审计月刊.2010(05)

[6]王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国土资源.2010(06)

[7]薛洪栓.做好新时期土地整治工作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J].青海国土经略.2011(06)

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 新课程 知识目标

初中政治课不仅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简化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目标,在课程实施上更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新教材删减了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也更通俗化、生活化。这对于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过分注重知识性,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要重视政治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

(一)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是新课标的要求

知识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只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才能教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个性特长,提高道德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简化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目标,但更注重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与生活的结合,倡导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但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也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所以,要求学生熟记教材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表述,是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最基本要求。

(二)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是学生认知现状的要求

当前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出现了轻视知识目标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知识不肯作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这当然有多种原因。首先,有心理及发展的社会原因。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各项事务包办代替的情况比较严重,过多的关爱使得学生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所下降,学生怕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差,没有钻研精神,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还有教育自身的原因。面对学生的认知现状,教师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课知识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知识目标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重视政治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反对轻视知识目标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要求教师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高效教学的知识目标,除了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清楚外,还要有效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参与中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利用小组开放民主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增强认同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能力,用问题教学法尽可能地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中的知识性内容,从而减轻学生的识记负担,提高知识目标实现的高效率。

二、强化课堂教学设计,高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目标

很多的教师认为记住教材上的知识性内容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只要在上课时把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其实,知识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实效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把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

(一)明确知识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当学生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任务时,他们在学习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不仅自己要对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有准确的把握,还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本课的知识目标。在课前用很短的时间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目标有哪些,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在某一个知识点前明确该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程度,这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效果就越好。

(二)将知识目标融入生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充分理解的知识记忆是“惰性的”,不仅记忆的过程比较困难,实效短暂,而且这些知识是无法被充分使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自我参照效应表明,当学生看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相关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回忆知识、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能高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

政治新课程特别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能为学生所高效接受和理解,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系统知识体系。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生去实践参与,通过这个过程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目标。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篇5

为严格落实《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建立健全航班正常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水平,近日,民航局在总结近两年来航班延误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该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是对《2016年航班正常管理措施及监测指标》的进一步完善。

此次公布的《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对航空公司、机场、空管部门这三个主要生产运营单位分别提出了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

航空公司方面,

该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设定了三种不同处罚标准:一是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以2016年为基准)当月国内离港航班正常率排名后3位、航班正常率低于50%(不含),且国内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比最高的航班,自通报后(不含当月)的第二个月起取消该航班时刻。而此前,该措施只针对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二是航空公司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不正常航班数占当月计划航班数比例高于8%(含)且排名后三位的,自通报之日起连续3个月停止受理该航空公司客运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申请。三是航空公司当月到港航班正常率低于60%(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于上述第二和第三条措施,国内航空公司(全货运航空公司除外)将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外国航空公司、港澳台航空公司(全货运航空公司除外)将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机场方面,

《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对放行率不达标的机场实施梯度处罚。时刻协调机场当月放行正常率低于75%(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时刻协调机场放行正常率连续2个月低于75%(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自通报下发之日起连续3个月停止受理该机场客运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的申请;时刻协调机场放行正常率连续3个月低于75%(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自通报下发之日起连续6个月停止受理该机场客运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的申请;时刻协调机场放行正常率连续6个月低于75%(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由民航地区管理局提出容量调减方案,报民航局批准。

空管方面,

篇6

摘要:政府作为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合理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开展公共管理。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在正确认识“公共利益”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有效探索实现公共利益的正确途径。

政府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是一国公共利益或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公共利益”代表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首先应当是公共职能,亦即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开展公共管理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集中抓好三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可见,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公共利益”内涵的厘定

公共利益和大众福社一直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关注焦点和产物,也是一般法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在我国努力推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的新的历史时期,公共利益当然成为公共管理及其政策的核心价值。那么,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究竟是指谁的利益?《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解释,公共利益是指“公众的、与公众有关的或为公众的、公用的利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英美法系中,公共利益也称之为公共政策,主要指“被立法机关或法院视为与整个国家和社会根本有关的原则和标准,该原则要求将一般公共利益与社会福社纳人考虑的范围,从而可以使法院有理由拒绝承认当事人某些交易或其他行为的法律效力”。在大陆法系国家,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是公共秩序,也称公序良俗。

我国宪法所涉及的公共利益大体上有以下含义:1)公共利益是社会共同体的基础和各种利益的整合,反映宪法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公共利益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实际上承担着为社会提供规则的任务;2)我国宪法的公共利益,凸现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维护者的功能,所有规定公共利益的规范中,以国家为实施公共利益的主体,从而确立了国家的地位;3)内容上,突出以公共秩序或社会秩序为基本价值趋向,强化了公共利益的工具性价值;4)公共利益、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既紧密相连又各自区别。性质上,国家利益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而享有的利益,而公共利益主要是由社会成员享有的实际利益,享有利益的主体是不同的。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界限主要在于社会利益具有功利性与排他性,社会利益不一定代表公共利益的要求;5)公共利益与民法、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社会公共利益是不同层面的概念,普通法律上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以宪法的规定为基础,受其价值的制约,不能任意扩大公共利益的范围。公共利益既是解决公益与私益之间冲突的依据,同时也是社会基本价值的指导原则,发挥价值示范作用。

应该说,“公共利益”是一个高度抽象、范围宽泛和含义复杂的概念,如何明定、判断一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概括国内外学界的主要意见,大多认为,理解和运用公共利益应坚持如下六条判断标准:1)合法合理性必须具有法律依据,才可能对基本权利加以克减和限制,故必须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2)公共利益的受益范围一般是不特定多数的受益人,而且该项利益需求往往无法通过市场选择机制得到满足,需要通过统一行动而有组织地提供。政府就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公共利益提供者;3)公平补偿性运用公共权力追求公共利益必然会有代价,这就造成公民权利的普遍牺牲或特别牺牲。有损害必有救济,特别损害应予特别救济,才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

二、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

社会转型向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挑战。政府公共管理在回应社会转型的挑战和压力时所做出的调整和创新,是渐进地进行的。其表现形式是政策替代,逐渐替代原先旧公共政策。正是这些政策替代,逐渐引发了政府公共管理的转变,其变革轨迹是: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权力和责任相脱离的政府向民主参与的责任政府转变。目前,一些基层政府本着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进行着改革和探索。这些探索不是简单地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修补增减,而是将政府的组织重建、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更新进行有机结合。应该说,这一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为实现政府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现在,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公共管理必须走向民主化和公开化;重视社会公民的参与;强调与他人共享权力,使公民真正得到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精髓和追求目标,就在于“公众”的利益。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为我们如何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现代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才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可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转型目标模式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和契合性。作为政府转型的目标,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政府的施政理念、政府职能、管理方式、绩效标准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转变的动力不仅来自于政府自身变革的需要,而且也来自社会、企业和公民的意愿诉求和互动。首先,施政理念要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施政改革不仅是政府行为方面的改进,更是行政理念方面的变革;实现政府转型,不仅意味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的确立,更意味着政府施政理念的全面更新。因为只有具备了全新的施政理念,建设一个高效廉洁、法治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才会拥有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首先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管制”理念,才能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才能真正推进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权力配置的改进,才能真正促进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意味着政府公务员首先要在思想观念层面进行深刻的变革,要彻底改变过去强调行政审批、行政干预和行政收费等“管”的习惯,而转变为“服务协调”、“责任民主”、“依法行政”、“科学决策”。

众所周知,公共管理和政策不仅要合乎法律程序,还要合乎社会价值取向。因为合乎法律程序的政策,其实质意义上并不一定就具有合法性。从公共政策的来源看,公共政策源于解决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显然,大众所关注的也并非只是管理和政策的合法性,而是其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取向总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因为每个政府为维护其合法性,都不得不考虑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从公共管理的本质来看,公共管理作为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的手段,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本质上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这就决定了公共管理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内容的合法性。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必须从如下方面加强公共管理,制定公共政策: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公共管理的方向是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社会主导型”,为此,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两大趋势不可避免。要精简机构和人员、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建立行政听证制度、实现行政程序公开等等。政府自身着重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变为为公共利益服务。也就是说,政府要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必须搞“瘦身运动”,进行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当然,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不能脱离特定的国情和具体的生态环境。由于我国的市场还不成熟、市场运行的机制和规则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不能象西方市场经济成熟国家那样全面铺开,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现实而可行的做法是,应该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供给为主,其他供给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这样,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另一方面又不再垄断,而是适当地寻求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的参与。一旦解决了政府垄断导致效率及质量低下的问题,我们也就寻找到了解决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供给重经济建设服务、轻社会服务的问题的途径,即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将以提供关乎社会稳定的社会服务为主,而其他主体以提供经济建设服务为主。

(二)坚持政府行为法定化

要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功能,必须实施政府行为法定化、改进行政执法作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实现依法行政。把权力、利益、责任、监督等各方面协调统一起来,明确权力与利益的边界,有效制止行政的随意性,克服政府权力部门化、政府权力地方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等不良现象,从而建构“法治型政府”。现代文明社会是法制社会,现代政府也应该是法制政府,依法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美国法学家福勒曾经说过,“法治的实质必定是:在对公民发生作用时,政府应忠实地运用预先宣布的应由公民遵守并决定其权力义务的规则,如果法治不是这个意思,它就毫无意义。”因此,所谓行政法治,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普遍原则和管理方式,要求政府行政权的获取、组织和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政府之行政行为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逾越法律授权的范围,否则,即为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政府行为法定化有三个要义:一是依法平等。法律在政府和公民间无所偏袒,政府不能享有不必要之特权;二是依法限制。政府之一切行为必须遵守法律,不得违法逾越;三是依法负责。政府机关或公务员如有违法不当行为,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承担违法的法律责任川。应当看到,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依法行政的理念尚未确立;另一方面,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影响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建设。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就很难避免行政的人为性和随意性。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制度以及严格的审计制度,就很难避免“暗箱操作”、“黑箱操作”。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政府公共管理行为会成为借“公共利益”之名行一己私利的借口,公共行政会成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温床。

篇7

始终守牢防范风险底线,千方百计防止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社会矛盾、重大生态环境污染、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职表态发言。希望大家喜欢!

尊敬的XX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天,县人大XX次常委会任命我为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决定我为县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更感到无比幸运与荣幸。在此,对各位领导的厚爱和各位委员的信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XX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大力实施“双有机”战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不畏艰辛、苦干实干,成绩斐然!尤其是近年来,在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工作格局下,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新时代绿色崛起新路。

这份成绩,凝聚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干部群众的决心和信心,是历任班子为XX加速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我将倍加珍惜这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苦干实干、砥砺前行。

一是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干。

将始终把不断满足XX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首要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标准,以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顺民意、得民心之事,不做失民心、逆民意之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奋斗。

二是保持定力,一以贯之干。

将始终把政治正确作为干好政府工作的首要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坚定不移地传承、巩固、发展好历届县委县政府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发展既有历史基因,又富时代特色。始终做到讲实话、求实效、干实事,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干劲,一环一环推进、一件一件落实,全力推动美丽XX各项事业向前迈进。

三是带好班子,一起拼命干。

将始终把带领班子履职尽责作为抓发展的首要任务。将带领班子锁定目标、发扬民主、担当负责、真抓实干、勇往直前,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推动XX高质量发展。坚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大力发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XX精神,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中奋勇前进。不断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搜集社情民意,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四是锁定目标,一鼓作气干。

将始终把守好“发展和生态”这条底线作为走好XX特色发展之路的首要条件。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靓XX名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全力以赴实现新型工业、全域旅游、山地特色城镇和生态文明建设四大崛起,为建成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是守牢底线,一身正气干。

将始终把守住全面安全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责任。始终守牢廉政底线,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强化政治纪律,严肃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从严管理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允许任何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在XX承包或插手工程;绝不允许有利害关系的任何人向自己及亲人送钱、送物;绝不允许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始终守牢法律底线,严格依法行政,让政府的各项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

始终守牢防范风险底线,千方百计防止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社会矛盾、重大生态环境污染、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始终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政府工作,以严格的要求来管理部门,以严厉的措施来处置对人民不负责的行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篇8

一、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

从近几年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

1、特权思想严重,公仆意识淡薄。受几千年封建思想余毒影响,少数干部头脑中的特权思想还根深蒂固,造成其总以执政者自居,以为自己执行的是国家公务,别人只能俯首称臣,惟命是听,导致作风不实,不能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作为人民公仆应尽的义务看成是自己手中的特权。在执行公务时,习惯按个人意志办事,把权力当成用来治理他人的手段,不愿对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另外,少数干部公仆意识淡薄,想事情、干事情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导致决策不合民意,做事损害民利。

2、法制观念不强。少数干部因为不学法、不研读政策,所以不懂法不懂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有的虽然知法、懂政策,但由于有私心杂念,工作中不依法行政,不按政策办事,做出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事情。

3、工作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在落实上级强农惠民政策和文件精神时,存在走样、打折扣或曲解、隐匿政策等现象。一些干部在执行法规制度时,不够公开、透明,存在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现象。

4、素质偏差。少数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只知道吃喝玩乐,组织原则、纪律观念、民主意识不强,缺乏民主、科学决策,独断专行,有的乱作为和不作为,作风不实、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欺上瞒下、坑害百姓、、损害群众利益。

5、滥用权利。少数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进行贪污、吃拿卡要、挪用公款,克扣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有的,在项目开发、工程建设等方面违规操作,从中得回扣、收好处费和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等。

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对策

1、加强对干部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荣辱观、得失观的教育,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明礼诚信、勤俭节约、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强化干部的人品、官德、党性修养,使之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增强“公仆”意识,使广大干部能够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肃落实责任追究。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规知识,熟悉和正确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规政策,使他们具备运用法律手段完成行政管理职能的相应能力,学会有理有节做好群众工作,把完成任务与执行政策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二是严肃落实责任追究。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作风整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干部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或给国家、集体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与后果的要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直接追究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相关责任。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违纪案件要认真调查,一经核实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手软,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篇9

关键词:养老保险;政府管理;绩效评价

一、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建立,并随着二元经济结构而逐渐发展完善。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可大体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以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三种制度安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较早,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收支水平也显著提高,2012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人数达到30426.8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支出达到22181.6亿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构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老农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农保仍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制度模式,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个人账户实行个人缴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同样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制度模式,并且在制度实践中实现了与新农保的制度对接。2012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8369.5万人,基金支出达1149.7亿元。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是由政府推动和主导的,如何评价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效用是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有效、科学及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一)评价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

养老保险制度包含养老保险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管理机构设置以及社会化管理网络等制度要素。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要素的管理绩效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有效运行。建立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以评价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为根本原则,最大程度促进养老保险制度高效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养老需求,实现养老保险合理收入再分配,促进经济发展。

(二)测度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福利价值

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养老保障需求,而且还能够通过养老金给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降低老年人口贫困率,而且养老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养老金统筹层次提高而实现地区之间收入再分配,进一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缩减贫困和收入差距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政府以养老保险制度为途径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程度是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监督养老保险政府管理成效

根据西方经济学“奥肯漏斗”理论,政府管理容易产生效率损失,政府行政管理费用是效率损失的主要途径。同时,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机制,政府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社会资源浪费使用问题。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养老权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利用,所以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需承担监督政府管理成效功能。

三、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建立基本原则,养老保险政府绩效指标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管理绩效。

(一)经济绩效

经济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养老保险基金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度。

(1)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是养老保险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水平既体现政府对养老保险投入的重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功能。

(2)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养老保险替代率是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核心指标,养老保险替代率高说明退休人员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以应对养老支出,养老保险替代率低说明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保障功能发挥不足。

(3)养老保险基金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增加金融市场稳定性和国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养老保险基金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当期参保劳动力的缴费,另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补贴。通过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计量和统计关系,可以判断养老险基金对经济增长的供需。

(4)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度。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是维持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养老保险制度运行需要建立收支平衡评价指标,通过收支关系判断养老保险运行状况。

(二)社会绩效

社会绩效主要包括养老金占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比重、养老保险地区收入差距两项指标。

(1)养老金占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比重。养老金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养老金满足低收入群体的支出需求程度是评价养老保险制度对解决贫困问题促进作用的关键指标。

(2)养老保险地区收入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地区之间存在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实现地区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保险金的地区收入差距是评价养老保险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主要指标。

(三)管理绩效

管理绩效主要包括:养老保险政府管理成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数量和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水平。

(1)养老保险政府管理成本。养老保险政府管理支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有效的养老资源,在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2)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数量。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数量体现了养老保险便民程度。养老保险制度给付对象大多为老年人口,建立足够多的经办机构能够方便老年人口进行养老金领取。

(3)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水平。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能力关系到养老保险能否持续运行,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当进行多元化投资,实现养老保险基金高增值。

四、结论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安全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养老保险制度高效运行,本文在绩效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指导下,探讨了养老保险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要素,对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毓铭.社会保障政府绩效与评估指标体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篇10

一 表现

1 皮肤色素沉着 皮肤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局限性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许多皮肤病发生的色素沉着;弥漫性如艾迪生病等。局限性皮肤见黑或褐色,多属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所致;全身性的皮肤色见黑或褐色,往往又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2 皮肤色素减退 白癜风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出现的色素减退,多为气血为风邪所扰,令气血不和所致。

3 固定于一处的慢性炎症性皮疹 如钱币状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或大片肥厚鳞屑病,皮损多为黯红色,多由气血郁结肌肤,化燥生风,或瘀热成毒所致。

4 皮肤硬化、肥厚、结节、肿块与赘生物 如硬皮病、瘢痕疙瘩、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疣状扁平苔藓、各种疣以及疼疮、酒渣鼻晚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常因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5 皮肤萎缩 部分病人属于气血受阻,络脉瘀滞,使皮肤失去荣养所致。

6 肌肤甲错类皮肤病 肌肤甲错主要是指皮肤粗糙、肥厚及鳞屑增多之类皮肤病,多由血虚风燥或血热有瘀所致。

7 皮肤紫斑、瘀斑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瘀积于肌肤之间所致。常见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和各种紫癜。毛细血管扩张与静脉曲张等亦属于瘀血证的表现。

8 皮肤慢性肿胀或无名肿胀 见于淋巴水肿、皮炎或硬皮病早期以及某些血管炎,多由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9 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如肢端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痉挛性雷诺征;两侧或左右冷热不同,汗出不同,或感觉不同,或无汗、脱发等。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是因瘀血阻塞经络血脉所致。

10 疼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瘀血为疼痛的重要发生原因。瘀血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刺痛或电击感,久痛不已等,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红斑性肢痛病、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炎性皮肤病。

11 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切疑难大病或久治不愈之症,血瘀往往是它们的病因,如结节性痒疹、慢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扁平苔藓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等,兼用活血化瘀治疗,常有一定效果。

二 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则之一。人体的正常功能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若气血的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各种内外病因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必然会反映在皮肤上,因此,活血化瘀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临床上,血瘀证单独发生者较少,往往与其发生瘀血的原因与后果并存,所以,治疗皮肤病的瘀血证要进行整体的辨证论治,同时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与其他治法联合应用。

1 清热行瘀法清热行瘀法为活血药与清热药合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毒热血瘀证。临床上,毒热血瘀证的形成原因有二:①由于肌肤受血热、毒热与湿热之邪,气血运行受阻而形成血瘀证;②肌肤气血凝滞,郁久化热而成。

主症:结节丘疹性孤立皮疹、盘状苔藓化皮损、皮肤硬化、色素沉着,或肌肤出现急性红斑结节、紫斑、疼痛、奇痒遇热更甚,伴口干、心烦失眠,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沉滑或弦滑有力。

适应证:结节性痒疹、各种痒疹(孕妇忌用)、钱币状湿疹、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疣、痤疮、毛囊炎等,也用于血管炎性皮肤病,如红斑性肢痛病、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血栓性静脉炎等以及硬皮病早期。

2 活血化瘀法 活血和化瘀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活血”主要是解决血液流速的异常;“化瘀”主要是解决血液黏稠度的异常。因此,在皮肤病的初期阶段,治法当活血为主,可选用的活血药有红花、丹参、鸡血藤、芍药、红藤、益母草等;若病程日久或皮肤病的后期阶段,特别是久治难愈的顽固性瘙痒、疼痛.皮肤硬化等,非用化瘀或强力搜剔之品不可,否则难以取效,常用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土鳖虫、乌梢蛇等。活血化瘀法用于瘀血凝结证。

主症:皮损色黯、紫红、青紫、瘀斑、色素沉着,或出现肌肤甲错、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弦涩等。

适应证:斑秃、酒渣鼻、扁平疣、银屑病、太田痣、白癜风等皮肤病。

3 散寒宣瘀法 散寒宣瘀法为温通散寒药与活血祛瘀药合用的治疗方法,用于血瘀证兼有表寒者。表寒外袭,腠理闭塞,日久致肌肤血行不畅,凝而为瘀。治疗当以散寒宣瘀为主,俟寒邪一散,腠理疏通,血液畅流,瘀血随之宣散。

主症:皮肤瘙痒或红斑水疱色较黯,怕冷,久治不愈,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滑有力;或反复发作的风团,色淡白,或皮肤硬化。

适应证:各种顽固性瘙痒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湿疹、荨麻疹以及硬皮病等。

4 补肾祛瘀法补肾祛瘀用于肾虚血瘀证。肾在中医学脏腑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主藏精,只宜固守,不宜耗泄,故其病证多为虚证。肾阳,是推动脏腑气化功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阴,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濡养脏腑。肾阴肾阳亏虚日久,均可导致血行不畅,凝滞为瘀。故皮肤病日久,可出现肾虚血瘀证的病机,治疗当采用补肾祛瘀法。肾虚血瘀证,包括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两种。

主症:皮肤色素沉着,或口腔、外阴反复出现溃疡.或下肢出现红斑结节。肾阳虚血瘀证常兼见面色无华、手足欠温、神衰畏寒、腰酸腿软、阳痿、舌淡苔少、脉沉细等;‘肾阴虚血瘀证常伴头晕耳呜、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目涩肤燥、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适应证: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肤炎、重叠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以及白塞病、结节性红斑、脱发、黄褐斑、痤疮、慢性荨麻疹等。

5 健脾化瘀法 健脾化瘀法用于脾虚血瘀证。而脾虚血瘀证的原因有三:①脾不统血。血不归经,血瘀积于肌肤之间而见紫斑、瘀斑;②脾气虚,必无力推动血行,血涩而凝日久即为瘀;③血瘀之邪阻碍气血运行,久之脏腑受损,脾胃之气机亦受损而亏耗。

主症:下肢反复发生瘀斑或紫斑,或结节红斑等皮损,口腔、外阴反复发生溃疡等。伴面色萎黄或黯而不润、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腹中嘈杂、便溏、四肢无力、下肢浮肿,舌质淡或瘀斑,苔薄白,脉细无力等。

适应证: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慢性湿疹、黄褐斑、痤疮等。

6 通闭下瘀法 通闭下瘀法用于血瘀证兼见腑气不通、热结于里者,常于活血化瘀方中加大黄、芒硝等。《伤寒论》:“少腹硬满,下血乃愈”,泻下药可使积去血活,推陈出新,从而加强活血化瘀药的效力。另外,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皮肤腠理瘀滞之邪亦可经通下法而减轻。临床上,只要病人无明显脾胃虚寒、无腹泻便溏者,均可在活血化瘀方药中适当加入枳壳、槟榔、大黄、猪牙皂等理气通下之品。其中,大便秘结严重者,用大黄并后下煎药;若便秘不甚者,大黄不必后下。大黄后下,既可缓和其峻攻之性,又兼得其清热活血之功。年老体弱者,改用火麻仁以润肠通便,缓缓图功。

主症:血瘀证的皮肤病表现,伴有便秘。

适应证: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脂膜炎、下肢静脉炎等。

7 行气活血法 行气活血法用于气滞血瘀证。张景岳说:“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血凝日久则为血瘀,既指明了气行在先、血流在后的正常生理;又说明了血瘀之形成与气滞关系的病理机制,因而,言活血化瘀必须深刻理解行气是活血先导的内涵,故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常常要选用一些理气药。行气活血法的常用药物有归尾、赤芍、红花、香附、青皮等。

主症:皮损可以是紫褐色斑、白斑、结节、鳞屑较厚、脱发等,或见疼痛、慢性皮肤瘙痒,舌质紫红,脉弦或弦滑有力。

适应证: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红斑、酒渣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银屑病、黄褐斑、斑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8 益气活血法 益气活血法用于气虚血瘀证。形成气虚血瘀证的原因有二:①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卫不固,风寒湿邪侵袭,郁于肌肤,血行不畅,凝而为瘀;②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结而为瘀。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法。因“气为血之帅”,气足有助于推动血行,故益气活血法不仅广泛用于中风后遗症等内科疾病,而且在皮肤科也常用于血瘀证兼有气虚者,或老年虚弱病人出现血瘀证者。

主症:皮肤肿硬或红斑、结节,伴神疲乏力、头晕气短、少气懒言、自汗、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或排便难、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适应证:慢性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白塞病、硬皮病、硬肿病、年老体弱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反复发作的毛囊炎等。

在皮肤科临床上。益气活血法与健脾化瘀法有一定的区别:补气药,包括补脾气药、补肺气药、补心气药和补肾气药。由此可见益气活血与健脾化瘀法内涵的差别之处。

9 养血活血法 养血活血法用于血虚夹瘀证。人体经络乃气血运行之通道,阴血受损,则脉络不充,气血不得畅行.从而使经络发生瘀血。血虚与形体之不足、七窍不利、肢体运动失常等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枯槁、鳞屑层叠、疣状结节皮损等。治疗血虚夹瘀证,当以养血活血为大法。

主症:皮肤干燥、皲裂、红肿不明显,或厚鳞屑性皮损、皮肤肥厚或呈疣状,毛发干枯脱落,皮肤瘙痒或不痒,伴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舌紫红或有瘀斑,脉滑或沉滑无力。

适应证:银屑病、玫瑰糠疹、鱼鳞病、脱发、慢性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瘢痕疙瘩、多发性寻常疣、扁平疣等。

10 活血润燥法 活血润燥法用于治疗阴虚血瘀证。临床上,阴虚血瘀证的成因为:①急性炎性皮肤病后期,阴液耗伤,血脉充盈不足,血行不畅而致血瘀;②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化燥生风,更耗伤阴液,出现阴虚血瘀证。

阴液与血液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津液耗伤可致血虚?反之,血虚也可生风化燥,加重阴液亏虚。因此,在皮肤科临床上,活血润燥法与养血活血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别,前者偏用于血亏者,后者偏用于阴虚者。

主症:皮肤干燥、皲裂、红肿不明显,或厚鳞屑性皮损,伴口干、唇燥、咽干、心悸、月经量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少苔,脉沉涩无力。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药疹、银屑病、玫瑰糠疹、红皮病、毛发红糠疹等。

11 温经活血法 《内经》曰:“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气不通”,“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寒邪客于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的瘀血证,即为寒凝血瘀证。寒邪致病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皮肤冷硬、疼痛,如硬皮病、硬红斑、冻疮、雷诺病等。温经活血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故用于治疗寒凝血瘀证。

主症:肢端青紫、发凉,无名肿痛,结节,怕冷,遇冷即发病,冬季为重,舌黯紫,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滑。

适应证:结节性红斑、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冻疮、雷诺病、硬皮病、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2 疏肝活血法 疏肝活血法用于肝郁血瘀证。临床上,肝郁血瘀证多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凝,血凝日久则为血瘀,瘀阻经络,毛窍闭塞,肌肤腠理失常所致。因此,疏肝活血多用于治疗号情志有关的皮肤病。

主症:皮损可以是红斑、紫褐色斑片、紫斑、结节等瘙痒性皮肤病,随情绪波动而加剧;或是粉刺、酒渣、面部黑斑等皮损,常伴月经期加重。时有口干、咽干、胁满。舌质紫红,脉弦或弦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