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范文

时间:2023-04-03 23:4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菩萨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②。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

①赏心亭:北宋时建,在建康(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城上,为当时游览胜地。叶丞相:叶衡,右丞相枢密使,当时任江东安抚使,住在建康。②联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金陵的赏心亭为叶丞相而写的寄情之作。

词的上片写登赏心亭所望之景。景的主体是远望所见之青山。风雨未至之时,这连绵不断的青山似乎要和“高人”对话,一座座,一列列,仿佛千军万马,扑入眼帘。而当烟雨迷蒙之时,那高高的青山,那似万马奔腾般的群峰,却似乎在犹豫徘徊,看起来似要前往跟“高人”对语,最终却未能前来。于是,此处之青山绿水在晴空之下烟雨之中的景象便独具一种别致生动的情趣。而能将“青山”视作“联翩万马”者,何许人也?时年34岁的辛弃疾也。他写作此词的时间为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这年,辛弃疾因叶衡推荐做江东安抚使参议。一直怀着收复中原壮志的诗人,哪怕看到青山,也能想到奔腾的战马!可见其胸中涌动着怎样的英雄豪情啊!而在当时主战派总是受到打压的朝廷里,他的英雄豪情却总是被凄迷的“烟雨”浸泡得无以直干云霄,只能是“低回”于阻障之外。于是,下片的“愁”情便自然地先借头上之白发显现出来,再借“沙鸥”“一身都是”的“白”色再次表现出来……而“一身都是愁”的白色“沙鸥”鼓翼飞翔的坚强,必然是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英雄豪迈的内心吧,他“拍手”而“笑”的动作与神态里,是不是隐含了对自己在这凄风苦雨愁迫不堪的环境里坚持一份不灭的豪情的自勉呢?是不是在向举荐自己的“高人”叶丞相表白一种摧折不了的壮志呢?我看是。你看呢?

名句赏析

这首词开头的“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及结尾的“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写作角度均新颖别致,极富表现力。这两处分别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篇2

满是繁花,

又见昔日红装,

却不知柳絮为何依依。

夕阳下,

残梦里,

只顾追忆昨日,

恨未折花。

送卿渡头,

江草随风舞,

知是谁在说春愁,

故事无尽头。

若是无人相问,

便也作番分付:

此生谁问,

一曲肝肠碎与肠,

只把血泪流尽,

篇3

1、古诗带拼音版

pú sà mán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wēn tíng jūn

温庭筠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lǎn qǐ huà é méi , 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xīn tiè xiù luó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 。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 古诗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篇4

太仆寺旗是一块撒满珍珠的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全旗2002年播种面积97万亩,种植蔬菜、小麦、莜麦、马铃薯、蚕豆、豌豆、胡麻、菜籽等粮油经济作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288万亩。多彩多姿的草原风光和着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使太仆寺旗成为塞外避暑旅游的理想天地。矿产资源有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易开采的特点,除已开发的金、钨、萤石、石灰石、珍珠岩以外,待开发的金属矿有铜、锡、镍、钴、铀、铅锌等,非金属矿有硅石、花岗岩、白云母、玛瑙、大青石、雕刻用石等,其中钨砂和珍珠岩储量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全旗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比重较大,是锡林郭勒盟的主要粮食产区,也是自治区油料生产基地和全国细毛羊生产基地。蔬菜开发已成为一大产 业,逐步成为京、津、张地区蔬菜供应基地。蔬菜总产达6亿斤。2001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35万头(只)。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旗已建成电力、矿山采掘、酿酒、 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60余家工业企业,产品种类有180余种,其中草原牌白酒、草原牌牛鞭酒分别获区优、部优称号,45°草原白酒获国际金奖并打入国际市场。太仆寺旗水泥建材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25#华尔水泥连续10年在自治区行检行评中各项指标名列前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总数达5000余个,2001年完成总产值14.9亿元。

近几年,太仆寺旗党委、政府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求实奋进、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太仆寺旗精神,带领全旗各族人民抓基层,打基础,搞建设,全旗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交通方面,太仆寺旗是锡林郭勒盟的南大门,集通铁路距宝昌镇50公里,207国道纵贯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全旗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是锡盟距离北京交通最便利,距离最近的地区。南北交通十分方便。

在电力方面,华北电网纵贯境内,农村牧区实现了自然村村通电的目标。

在通信方面,太仆寺旗电信局电话装机容量1.5万门。移动通讯、信息网络联通全球。ETS无线接入网覆盖全旗自然村。各乡、苏木都已开通传真通信、有线电视并已接通国际互联网。

在科学教育方面,全面实施科教兴旗战略,拥有达标完备的义务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力量雄厚。科技服务网络覆盖城乡。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通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为太仆寺旗经济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巨大潜力,也为国内外客商创造了难得的投资机遇。

“九五”期间,大仆寺旗人民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按照完成实现小康目标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历史任务的要求,重点实施了五大战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生产总值由2亿多元突破了6亿元,财政收入由一千多万元突破了三千万元,农村牧区结束了电灯不亮、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的历史,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增长态势。

“十五”时期,太仆寺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强一精二兴三”发展战略,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强旗富民的目标。

达到这一目标,不仅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扩大财源,促进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通过基础产业的调整,农副产品的优化增加一块财源;通过办强二产,尤其是蔬菜加工、草业商品化、饲草料加工、矿产品开发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补充一块财源;随着农牧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围绕蔬菜的开发、种植、加工、保鲜和运销,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餐饮服务、电力电讯服务和运销业、草原旅游业等,新增一块财源。为此,要狠抓三次产业的调整和有序发展。

今后五年要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抓实打牢第一产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二是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巩固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三是兴办搞活以特色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加快发展的条件;五是大力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步伐;六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十五”时期,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据太仆寺旗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十五”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水利建设。目前,太仆寺旗的蔬菜开发已成规模,总产达6亿斤。为适应蔬菜产业的发展,太仆寺旗提出了“蔬菜兴旗”的战略决策,就是在全旗的富水区,集中开发水浇地进行蔬菜种植。今后五年,水浇地新增面积每年达到2―3万亩,“十五”期末达到10万亩以上,保证人均半亩。使蔬菜开发做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连片种植、规模开发,实现坝上地区蔬菜大旗的目标。

二是基础建设。“十五”时期,太仆寺旗要大力加强城镇建设,通过撤乡建镇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是宝昌镇外环路项目、新区开发项目、城镇排供水项目、排污项目和集中供热项目,期末达到全区中等城镇水平。乡道全部通油路,各中心城镇给排水、道路硬化、环境卫生设施、园林绿化初见成效,城镇化标准达到20%。207国道改建成国家二级路面。

三是生态建设。“九五”期末,太仆寺旗小流域治理80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建设55万亩,草牧场建设200多万亩,但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还较严重,随着沙源治理、滦上治理、小流域治理及三北工程的实施,太仆寺旗“十五”期间要对313万亩风蚀沙化严重地区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内容是荒山荒坡造林100万亩,改良草场恢复植被17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40万亩,力争在“十五”期间使草原沙化得到有效控制,京津北绿色屏障初步建成。

“十五”期间,要重点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品开发业和建筑材料加工业三大优势产业。

太旗面向大市场,北靠大牧区,畜产品加工业培育上主要是结合优良畜种的育肥出栏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十五”期间,重点扶持舍饲半舍饲饲养和牛羊育肥,以扩大优质产品生产总量。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牛羊肉食品加工为突破口,搞好精深加工,打好“绿色”牌,保证畜产品加工的健康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在已形成基地的基础上突出面粉和油料加工,重点推进蔬菜的加工、运销、储藏、保鲜增值,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针对太仆寺旗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易开采的特点,矿产品加工业以钨、金、铅锌、萤石、石灰石、珍珠岩、花岗岩开发为重点,鼓励个体或联合办矿,全面放开。允许所有的投资商进入太仆寺旗开发经营,允许并鼓励其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买断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和开采权。为一切前来合作或独资开发的客商提供优惠和便利条件。

太仆寺旗建筑建材材料丰富,生产历史也很长,正值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太仆寺旗将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扶持建筑建材业的发展,抓住机遇,开发旗内外市场,扶持其尽快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升级上下功夫。政府主要提供信息,制定优惠政策,促其发展。

“十五”期间,太仆寺旗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宣传,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一是“蔬菜兴旗”战略。太仆寺旗蔬菜开发具有反季节、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优势。目前正在筹建蔬菜大市场,希望一切有识之士前来太仆寺旗共同参与蔬菜开发、市场建设及流通。早日实现“南有寿光,北有宝昌”的目标。

二是沙源治理。太仆寺旗在朱总理视察后开始实施沙源治理,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但由于资金限制,速度不是很快,所以热诚希望国内外一切热衷改善生态环境的人士前来共同参与沙源治理,加快治理步伐,迅速改善环境。

三是基础建设。结合西部开发,充分发挥太仆寺旗的资源和地缘优势,争取各方面力量来参加基础建设,尤其是水利开发、交通、城镇排供水、新区开发、房地产开发等一系列项目。可以是共同开发,也可以独立开发,总之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借助外力拉动,达到发展目的。

四是旅游业开发。太仆寺旗旅游业自然景观和风俗景观独具特色,我们要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突出察哈尔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重点突出合作开发,利益共享。

篇5

2、忆江南: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3、生查子:生查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有双调五体,字数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种。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

4、采桑子: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

篇6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哲理是:自然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灭亡,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能转移的。

2、这句诗出自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在淳熙二年和淳熙三年之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一职,他经常在湖南、江西等地巡回往复,在他来到造口后,俯瞰这流逝的江水,内心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青山挡不住江水,江水最终还是会向东流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眉 花间集 女子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引起文人墨客的咏叹。“眉”作为女子妆容的重要部分,能够尽显女子羞喜嗔怒的美态,自然也使得诗人、词人们对其不吝笔墨。《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收录了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晚唐五代衰乱,为女乐声伎之词提供了发展的土壤,花间词派把视野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状况,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2]。在《花间集》描写女性的词中,据笔者统计,“眉”字约出现66次,而与眉毛有直接关系的数字加在一起,约有108次之多,可见花间词人对女性之“眉”的怜爱之甚,几乎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文章将在前人对《花间集》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花间集》词中千姿百态的“眉”,并尝试对其在词中的频频出现的原因做一些分析。

一、“眉”之多姿

《花间集》中对眉的描写几乎达到了“无眉不成词”的地步,词中眉名、眉色、眉形种类繁多,甚至画眉的方法也有写到,可谓是无所不包,多姿多彩。

(一)眉名

纵览《花间集》中写眉的句子,从“眉”的名称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眉、蛾、颦、黛。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眉,目上毛也。”“眉”本就是个象形字。《花间集》中直接写“眉”的句子有很多。如“妆浅旧眉薄”(温庭筠《菩萨蛮》其五)、“半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翠钿金缕镇眉心”(张泌《浣溪沙》其八),等等。

“眉”在词中也被称为“蛾”(也可作“娥”),这是将“眉”以“蛾”作比。早在《诗经・卫风・硕人》中就已有“臻首蛾眉”这样的诗句,以蛾喻眉,取眉之细、长、曲之形,而这也成为女子眉美的标准,随后以喻体做本体,“眉”也可以直接称之为“蛾”了。《花间词》写“蛾”的只温庭筠的便有:“两蛾愁黛浅”(《菩萨蛮》其十四)、“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清平乐》)、“谢娘翠蛾愁不销”(《河传》其二)等句,其他的如牛峤“翠蛾愁,不抬头”(《西溪子》)、顾椤捌纠赋盍⑺蛾细”(《虞美人》其五)、孙光宪“翠蛾轻敛意沉吟”(《河传》其三),等等。

说到“颦”,不由得让人想起黛玉,那个有着“两弯似蹙非蹙淡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女子。这里的“蹙”与“颦”的意思一样,表现的是眉的一种动态,即皱眉,所以宝玉一见她便说要送她一个字:“颦儿”。在《花间集》中也有许多表“皱眉”之意的含“颦”的句子,但在韦庄《浣溪沙》中有“含颦不语恨春残”的句子,“含”有皱、颦的意思,这里的“颦”已有代指“眉”的意思了。

“黛”也可以代指“眉”。黛本是画眉的墨,古时便有一种画眉的墨,名为“螺子黛”;而“黛”也可以指眉的颜色,“黛眉”即青黑色的眉毛。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词描写最多的就是眉毛,他所写到的“眉”,大多便是青黑色的“黛眉”或青绿色的“翠眉”。在花间词中,直接用“黛”指代“眉”的也有不少。如顾椤傲谗齑呵榘敌怼保ā队μ斐ぁ罚、“黛愁怨红羞”(《酒泉子》其七);用“黛”指“眉”若要加上颜色,大多便是“翠黛”了,如孙光宪《思越人》中便有一句“翠黛空留千载恨”“黛”在这里直接代指“眉”“翠黛”即“青绿色的眉毛”。

以上的眉名有时也可以合称为“眉黛”“黛眉”“蛾眉”等,此时便回归本意,只表示眉色、眉形。如“两条眉黛远山横”(顾椤跺诜皆埂罚、“黛眉山两点”(温庭筠《归国谣》其二)、“妆成不画蛾眉”(韦庄《清平乐》)。

(二)眉色

《花间集》中的“眉色”有深有浅,如“宿妆眉浅粉山横”(温庭筠《遐方怨》)、“黛薄红深”(顾椤毒迫子》其四)等。也有直接点明颜色的,如上文提到过的青黑色的“黛”色。除此之外还有翠色,即青绿色,《事物纪原》卷三有云:“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妇人画眉之初也。”由此得知,在画眉之初,眉色便是翠色。唐初时翠眉仍然盛行,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所说的“粉白黛绿”。到了《花间集》中,翠眉依旧很多,如“不为远山凝翠黛”(薛昭蕴《浣溪沙》其八)、“眉剪春山翠”(牛峤《菩萨蛮》)、“翠蛾愁不语”(牛希济《谒金门》)等;还有一种是绿色,如“远山眉黛绿”(韦庄《谒金门》)、“仙子含愁眉黛绿”(和凝《天仙子》)、“枕上两蛾攒细绿”(顾椤队衤ゴ骸罚┑取

(三)眉形

《花间集》中写的最多的眉形便是“远山眉”了。远山眉,也叫“远山黛”,眉形细长而舒扬,此眉式起源于汉朝,出自《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自汉以后,眉式便越来愈多,但远山眉一直存在,所以它自然成了花间词人写女子之眉的笔下之物。如“眉黛远山绿”(温庭筠《菩萨蛮》其十三)、“一双愁黛远山眉”(韦庄《荷叶杯》)、“眉翠秋山远”(魏承班《菩萨蛮》其二),等等。

除此之外,有上文提到过的蛾眉,还有“眉浅淡烟如柳”(温庭筠《更漏子》)的柳叶眉;有“月娥星眼笑微l”(阎选《虞美人》其四)的月眉;另外,花间词中还有未点明眉形的,如:“欲敛细眉归绣户”(韦庄《木兰花》)的细眉、有“玉纤淡拂眉山小”(孙光宪《酒泉子》其三)的小眉,可谓是花样繁多。

(四)眉妆

“点”与“画”是两种画眉的方法。在《花间集》中有“点翠匀红时世,月如眉”(牛峤《女冠子》)的点眉和“懒起画娥眉”(温庭筠《菩萨蛮》)的画眉。画眉,也叫扫眉。花间词也有写扫眉的,如“连娟细扫眉”(温庭筠《南歌子》其三)。在古代,女子之有文学才华者称之为“扫眉才子”,概由此而来。

二、“怜”眉之因

(一)刻画美女需要

我们古典诗歌中对女性形态的审视和表现,经历了由局部到整体,由表面到深入的渐进过程。春秋之前局限于人体上部,重视五官,而未涉及腰;由汉至唐,对女性形体的欣赏,已扩展到全身各个部位[3]。花间词人在作词的时候,重视对女性服饰容貌的细致描摹,眉作为美女妆容之一,也是美女的评判标准之一,于是“眉”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写眉的更是多不胜数。眉种类繁多,且在表现女子内心生活时多以“眉”来表达,“残眉”“旧眉”表现女子无心梳妆;用“妆成不画蛾眉”(韦庄《清平乐》其四)来表现愁苦之极,不画眉,妆也是枉然,可见“眉”对女子妆容的点睛作用。由此可见,“眉”能让花间词人为其反复着墨,与其在刻画美女时的点睛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二)“眉”妆的发展,为词人提供丰富的素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眉作为女子妆容的一部分当然也为女子所重视。画眉是我国女子的一种传统美容艺术,眉形、眉色等的种类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逐渐变化和继承发展的过程。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有记载“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还烟眉,又名涵烟眉;九曰横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实际上,“眉”这一美容艺术经过历代的继承和发展又何止这十种,除了给女子妆容增光添色以外,也为花间词人刻画美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故而在花间词中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眉。

(三)代指美女

花间词人频频用眉,也与其能够直接指代女子有关。古代女子的代称有很多,如“红袖”“婵娟”“解语花”“惊鸿”“颜如玉”,等等。也有以“蛾眉”指代的,在《花间集》中有,“寄语青娥伴”(温庭筠《女冠子》)、“翠蛾争劝临邛酒”(韦庄《河传》)等,“蛾”本是代指眉,在这里都来指代女子。纵览《花间集》,词人们用了很多的同质不同名的的意象作词,这样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又有“画图”之美感,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

(四)表情达意

自古有眉目传情之说,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有“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之句。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眉作为人的五官之一,在很多时候也能表情达意。《花间集》的词人们在以女性口吻写那些相思怨别之作时,一方面极写姿容之美,另一方面极写相思之深,而这种兼具“美”与“情”的任务大多落在了对眉的刻画上。用眉表现女子的羞,如“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帘”(温庭筠《女冠子》其二)。用眉表现女子的愁,这样的愁有“妆成不画蛾眉”(韦庄《清平乐》其四)的离别之愁;有“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温庭筠《定西番》其三)的相思之愁;有 “窥宋深心无限事,小眉弯”(和凝《春光好》)的寂寞之愁。更有借用“张敞画眉”的典故,直接用眉妆的点或画,来表达女子内心的孤寂和对爱情的渴望,如“最怜京兆画蛾眉”(毛文锡《柳含烟》)、“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牛峤《菩萨蛮》)。通过“眉”来展现女子的不同情态,此时无声胜有声。

《花间集》中的眉可谓是千姿百态,词人写“眉”之频也是前所未有的,说他们“尤怜几重眉黛”一点都不为过。而《花间集》作为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的重要价值以及“眉”这一意象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注释:

[1]赵崇祚:《花间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陈宏硕:《论古典诗赋中的女性形体描写》,江汉论坛,1995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篇8

2、小桥横截,缺月初弓。____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3、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____吴文x《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4、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篇9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出自《菩萨蛮》。

1、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是说人的一生会有柴米油盐将醋茶这些是烟火之味,是生活的本真。

2、而清欢是指在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诗意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去体验享受的,不要一辈子只为了最基本的生活去忙碌一辈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2、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

3、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行香子》

4、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南乡子》

5、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韦庄《菩萨蛮》

6、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8、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好事近》

9、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10、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

11、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