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们范文

时间:2023-03-16 21:2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和我的父辈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故事很简单,祖孙三代划船去海上进行家族式的工作。在幽蓝的海面上,三人准备就绪,等待着。小男孩大概是第一次参加,有点不知所措,所以紧盯着大人们,模仿他们的举动,让自己不出错。一会儿学父亲那样揉揉鼻子,一会儿学祖父那样抠抠耳朵,满是急着长大的小孩子心态。

幽暗的寂静中,嘭――一轮满月跳跃而出。虽然没有刻意的声音暗示,但当月光洒满海面的一瞬间,分明有腾跃出水的声音感。画面美到除了惊叹,无可挑剔。及至三人登上月亮表面,满地闪闪发光质地温柔的星星更是无比迷人。

原来家族的工作就是清扫月亮上那些来自宇宙的星星。小男孩卖力地开始了第一次的“继承家业”。清扫差不多收尾的时候,忽然从天上落下一个无比硕大的星星,把三人都吓了一大跳。

面对这颗超出日常作业的大星星,祖父和父亲就该用什么工具才合适的问题吵了起来。看他们吵得难分难舍,小男孩灵机一动跑到工具间拿了一把榔头。他爬上星星的顶端,坐在那里。祖父和父亲看着他,暂时忘记了争吵。只见他举着榔头,轻轻一敲,硕大的星星顿时化作了无数的小星星洒落而下。

清扫工作就这样顺利完成了,等他们离开,银盘般的满月变成了俏皮的弦月。

短短几分钟的小故事,清晰地呈现了代际之间继承和改变的主题。小男孩渴望成为一个大人,像祖父和父亲一样,伟岸可靠。所以他一方面试图从行为举止上对他们进行模仿,另一方面以合格的继承者的样子在家族式的工作中勤勉认真。可是问题在于,作为成人的祖父和父亲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人,他们的行为习惯不同、使用工作的工具也不同。更为关键的是,面对突发的新情况,他们并没有一种叫做传统的东西来统一地解决问题。

因此小男孩的成人梦落在实处,就是要求他,不是通过简单的继承来成为一个像祖父或者像父亲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面对人生没有前例可参照的种种意外,有担当有智慧地去解决的真正的成人――当他拿起自己所选的工具敲击星星的那一刻,他完成了成人的仪式。

篇2

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他的这种爱真实地表露出来了。

我一直相信父母亲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但正当我――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刚刚要到16岁的时候,这个看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曾经里出外进和全家一起做家务的父亲渐渐变得冷淡起来。从下班回家到上床睡觉,他几乎不和母亲及我们几个孩子说一句话。父亲和母亲之间关系的紧张显而易见。

然而我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母亲叫我们兄妹几个坐下,然后告诉我们,父亲打算离开我们。我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我将成为单亲家庭的牺牲品。我从没想到过会发生这种事,伤心到了极点。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事不会发生,当知道父亲真的要离去的那一刻,我的脑子彻底麻木了。在父亲临走的前夜,我在房里一直坐到很晚。我祈祷着,哭泣着,而且还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在折信纸的时候,我把一张我的照片放了进去,并在照片上写下了永远在我耳边响起的一句话:“谁都能成为父亲,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好父亲。”

第二天早上,在父亲走之前,我偷偷地跑到他的车子前,把这封信塞进了他的一个皮包里。

两个星期过去了,一直没听到父亲的任何消息。一天下午,我从学校回来,发现妈妈正坐在餐厅的桌子边,她想和我谈谈。从她的眼里可以看出,她哭过了。妈妈告诉我,父亲来过了,他们谈了很长时间。他们承认彼此之间都有需要并且能够改变的地方――他们的婚姻是值得挽救的。

几天后,爸爸回来了,这次他不走了。我们从没谈起过那封信,爸爸和我都没有。我常想,那是我和爸爸之间的一个秘密。

我父母亲的婚姻一共持续了36年,直到爸爸53岁时过早去世。在父母最后16年的婚姻生活中,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见到了什么是“完美”的婚姻。他们的爱与日俱增,每当看到他们更加亲密地在一块儿,我都会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当父母收到医生的通知,说爸爸心脏的状况正在急剧恶化时,他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走回了家。

爸爸去世后,我们整理他的遗物,我低头看着哥哥伸开的手掌,认出那上面是很久以前我写给爸爸的信。

母亲告诉我,父亲一直珍藏着我的这封信和照片。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小盒子,我叫它“爸爸的盒子”,里面装着很多可以让我回忆起父亲的物品。我常常拿出那张我的照片回忆,回忆着多年前父母复婚时做出的承诺,还有一个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承诺,那是一个深藏在心底的承诺。

素材运用:

篇3

儿时的我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父亲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校长,为了工作常常早出晚归,两头见不到太阳。每月的工资只有42元钱,却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也许是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每天当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的时候,脸色总是阴沉沉的,很少和儿女们说上几句话。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稍有不如意便大发雷霆,那样子很是吓人。在家里,我的任务是搞卫生。每当我扫地的时候,父亲总是用严厉的目光瞪着我,有时还会突然阴沉地说:“你怎么这么笨,连地也扫不干净!”然后就一把抢过扫帚,自己扫起来。我慌得不知站在哪里才好,左躲右闪,于是他就举起扫帚狠狠地打我两下,厉声吼道:“滚!”我也就强忍着委屈的泪水默默地走开了,躲得远远的。由此父亲得出了一个不变的定论:这孩子太笨!在他的眼里,我做什么事都不如他的意,都干不地道。而我哥哥纯粹是个捣蛋鬼,儿时他好拆东西。一次竟将父亲新买来的闹钟给拆卸开了。那天晚上,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组装,突然一个

巴掌狠狠地落在了他的头上,打得哥哥脸色惨白,在母亲的掩护下抱头逃窜,一夜没有回来――跑到奶奶家去了……

一天父亲让我和哥哥去割猪草。我们走到一口深井前哥哥突然对我说:“广震,反正咱们在家也整天受气,干脆跳下去算了!”我吃了一惊,忙

说:“不,爸对咱虽然不好,但妈对咱好。”哥哥接着说:“你不跳我跳,你把草带回家去,告诉咱妈一声。”我又哭又喊才把他拖离开井口。

如今,30年过去了,我和哥哥都已经做了父亲。我的儿子源源也已经4岁半了。回首这几年做父亲的经历,同样是中学教师的我在对儿子的态度上竟与我的父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记得源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一天我下班回家,刚进门,姥姥就告诉我,源源把你的花摇断了。我急步走进里屋,看到窗台上断了的花茎,气不打一处来。儿子见势头不对,便走过来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我还是没有克制住自己,上去一脚将他踢出很远,还是在姥姥的劝阻下才没有再打下去。

平时由于工作忙,回到家里躺到床上就不愿动弹。

“爸,爸,和我一起玩积木。”儿子过来拉着我的手央求着。

“去,去,去,自己玩去!”

“爸,给我讲个故事。”儿子又拿过来一本书。

“让你妈讲去!”

“爸,带我下楼去玩。”

“我没空,一边去,别来烦我!”

如此往复多次以后,儿子再也不来“烦”我了。我回到家里,儿子就像没看见我一样,自己该干啥干啥。有时我情绪来了想抱抱他,他竟使劲往外挣,就好像我是个陌生人。这时我心里总有一种空空的失落感。

“假如我再做一次父母”征文突然唤醒了我。

假如我再做一次父亲,我一定不会再像父辈那样动辄发火,不问青红皂白地阻止儿子干任何有益的事,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会给他买一些玩具并和他一起探索这些玩具里的奥秘,锻炼他手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假如我再做一次父亲,我会经常用赞美的眼光,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孩子,而不是求全责备。我会常用“儿子真聪明”来取代父辈的“你真笨,什么也干不好!”因为我悟出了:你对孩子说上一万遍“你笨”,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会真的变笨。

假如我再做一次父亲,我会在繁忙的工作中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讲故事,和他玩玩具,领他去公园、逛商场,让他多见世面。

假如我再做一次父亲,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像我的父亲那样把教案带回家写,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批;为看一本好书可以通宵达旦,也让儿子啥时醒来啥时看见他爸在看书。把强烈的求知欲连同敬业的精神作为传家宝传给儿子。

篇4

您好!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当我读了您十二月十五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后,我感到您是那么可亲、可敬,那么体谅、爱护我们青年人,致使我不得不第一次向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长者写信。

我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待业青年。我热爱社会科学,爱读书看报,所以读了不少您的文章,自以为好象对您很熟悉。但我又觉得您很陌生,象我经常接触到的那些老干部、老同志一样。过去,您的文章尽管语言常常是和蔼的,内容是说理的,而细细读来,总觉得是在“说教”。这次,您的文章使我打消了成见。我觉得,您是了解我们的,或者开始了解我们了。您说,您爱我们,爱青年。我们的父辈也常常这样说。他们向来是在饭桌上(因为两代人除了吃饭,好象很难坐在一起)从那很远的延安窑洞谈起,“你们看看现在咱们住的是什么呀?当年……”“你们看看现在咱们吃的是什么呀?那时候……”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这样的教诲下长大的。我的父母也和许多老同志一样,进过“牛棚”,下过干校,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但这些并不能改变他们同孩子之间的谈话方式和内容。因此,

当您在文章中讲到您和您的孩子之间的日常生活,我仿佛觅到了我们家生活的影子。我何尝不是爱你们的。我曾和千千万万晚辈一样被父母的教诲感动得流下眼泪,为父母的光荣历史感到自豪。可是,今天,我已经长大了,我们的祖国也早已跨出了摇篮,难道我和父母,和你们的谈话不应改变一下内容和方式吗?难道在你们津津乐道地评论着现代剧场里公演的《秦香莲》的时候,我们不可以看看反映和我们祖国三十年前所经历的社会有那么多相同之处的海外社会今日生活的影片吗?难道你们不要更多地了解和帮助我们这一代人吗?

敬爱的宋伯伯,您是从事宣传和党校工作的,我特别希望您能为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写些文章,对我们多谈怎样对待人生、社会、学习、工作,对我们的父母多谈谈怎样对待、教育孩子,尤其是身为领导干部的父母,既要他们克服特权思想,又要他们克服封建家长作风。这样,对党和国家,对家庭和个人都有好处。我多么衷心地希望你们——老一代革命者,用新的语言、新的方式向我们讲解这新的生活,新的社会呵!希望你们站在我们的前列,指引我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篇5

在幼儿园和小学,由于父亲要养活全家和供给我们二姐弟上学,因此父亲就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到母亲的身上了,为了减轻母亲的重担,我每次星期六、日回家帮母亲干农活,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我在家里养起了鸽子和兔子,每周的生活费都是靠我卖鸽子或兔子来维持的。家里贫穷,但我不为贫穷低头,我要用我的双手和汗水来改变它,在幼儿园毕业后,我接到我们县小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即让我欣喜若狂又让我一筹莫展,喜的是我是我们家唯一一个考上县小学的,为我的父母亲争得了荣耀;愁的是高额的学费,我家很难拿出手的。在我接到通知书的后几天,我就和我们村的大人到邻村去修房子,那时的我还没有铁锹高,人们问我能不能干,我坚决的答到我能。贫穷锻炼了我坚韧的性格,在什么时候我都坚强的挺过来。

为了挣点零花钱,我和我的同学决定每天晚上去加班卸水泥车,一卡车水泥要在半小时内卸完并要把它摞起来,只有半小时,我身上的汗水就湿头全身,简直就想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尽管如此,我还挺过来了,我总共干了50天,挣了1300块钱。这次的经历让我提体会到了父亲在外打工的艰辛,以前我认为打工很舒服,每次父亲打工回来嚷着父亲带我去打工,但父亲从来没有答应过,这也使我知道了父亲为什么不让我出去打工的原因,这使我上学的信念更加坚定,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上学。

我带着父母亲的期待来到小学,小学是人生的基础点。我刚进入大学,就积极的表现自己。在一年级,班级要竞选班委,从来没有参加过竞选的我,依然站上讲台来竞选我们班班长,我竞选成功了。以后,不管是班级事情还是学院的事情我都积极的的参加,我在十一期间,我和同学一起去拣棉花,由于我是第一次拣棉花,拣的很慢,但是我并不气馁,我一直和同学拣了四天,挣了一点零花钱。在思想上,我积极向校组织靠拢,一年级的我就向校递交了申请书,通过的两年的表现,我光荣的成了一名大队委。在学习上,我从来不放松,在小学的几年里,我天天刻苦努力,认真钻研。在一至四年级,我都获得了 “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生活上,我勤简节约,从不攀比,不浪费,一直热心的帮助同学。在其他方面,我积极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我刚开始时在人际交流方面很是欠缺,碰见了陌生人不知道怎么样去搭讪 ,经过老师的教导,我可以很自如和他们进行交流。在期间,我获得了很多的知识,看到自己能够在独立在外地和同学们玩在一起,我内心无比的激动。

我要自强,我要自立,我要拼搏。有首歌曲唱到:“爱拼才会赢。”这是我的目标,我正努力的朝这个方向挺进。我自信、坚强,我要用我的双手不但来改变我自己的命运,我还要改变我周围人的命运,还要改变我家乡的命运。我虽然在小学有一些荣誉的过去,但是其中也包含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在大学生活中,我会干得更好,成为一颗自强之星,成为一个有足够能力与社会的栋梁接轨的人。从现在开始,零起点的努力……

此致

敬礼!

篇6

小航5岁生日那天,我去味多美帮他定生日蛋糕。由于临时加班加上塞车,我去幼儿园接小航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老师陪着小航坐在台阶上,陪他说话。我赶紧跑上去谢谢老师,同时去牵小航的手,没承想,平时很乖的儿子忽然甩开我的手,气鼓鼓地自己跑去坐车了。我略显尴尬地对老师笑笑,赶紧去追儿子。

一路上,小航只说了一句“以后不用你接我,让奶奶接我就好了”。任凭我怎么解释和说话,小航就再也没有理会我。回家后,他直接把自己关在卧室,不让我们进去。我很伤心,但也只能一遍遍地敲门,请他打开门吃生日蛋糕,但里面丝毫没有回应。看到我实在敲不开儿子的门,婆婆走过来帮忙:“小航,奶奶知道你是好孩子。你看妈妈为了给你买最爱吃的味多美蛋糕,排队排了半天才买到。妈妈最关心最爱小航了,小航怎么不给妈妈开门呢?”过了一会,小航走出来,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谢谢妈妈,我误会你了。”我的泪水忽然流下来了,抱起儿子对婆婆说:“谢谢妈!”

朋友们都羡慕我儿子聪明懂事,认为我是育儿工作者,所以才教育出这么乖巧伶俐的儿子。其实不然,红花必须有绿叶来配才更艳,主角的成功和配角存着必要的联系,而婆婆,才是我教育孩子的助手和高参。

小航出生后,公婆就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帮我们承担抚养小航的重担。白天,我和爱人上班,婆婆则负担起小航所有的养育工作。一部好戏,没有配角的绝妙搭戏,主角再怎么卖力表演,也只能是乏味的独角戏。

对祖辈们说的话:睿智的隔代家长,思想开放,胸襟宽阔,十分清楚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做花瓶式的摆设。当子女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要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让子女明白,他们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当子女教育孩子不顺利时,祖辈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配角作用,让自己成为亲子之间的“剂”或亲子沟通的“纽带”。

对父母们说的话:祖辈带孩子,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是父母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所以,年轻的父母一定不要忽视祖辈在家庭教育中的配角作用。父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祖辈是亲子教育的配角,两代家长的通力合作和完美配合,才是最科学的家庭教育。

篇7

你好!

首先祝你从今天起就步入成人的殿堂!

我和你父亲已经携手度过了二十年,却不知用什麽来为你庆祝。是的,我们今天什麽都不缺,特别是你,我的孩子,从你一出生迎接你的就是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不曾有过贫穷,不曾有过饥饿,不曾有过动乱。而你的父辈、你的祖辈曾祖辈呢?经历过一个个单调黯然的岁月,却顽强的生活着,并最终换来今天的幸福。

今天,我们不能再让你重回那段岁月,不能强加给你苦难,但是希望你能接受我们的礼物——那段你父母的记忆。希望你明白三十年前,三十年后,懂得风雨,懂得感恩。

三十年前,你父亲十一岁,我十二岁。你父亲星期天要到生产队放羊。一边放羊,一边按着干瘪的肚子。还再为能从队里多挣几个工分、多换回几斤麦子、多吃上几口你奶奶蒸的黄的发黑、放的发硬的窝窝头而欢喜。十二岁时,你父亲上初中,离家数十里地,天不亮就摸黑上路。带的煎饼是一个星期的伙食,到学校用绳子吊起来,就这样老鼠依旧会咬了,但咬了的要吃,不吃就要挨饿。而我三十年前还盼望着过年有的苹果与肉,连衣服都是你大姨穿过,二姨穿,最后才是我。八年前,你十岁。你父亲带回两个新鲜的水果,或许你已记不清了,那是猕猴桃。很庆幸,你在十岁就尝过了,而我和你父亲却人过三十。你的爷爷终究在那个秋冬季去世,连猕猴桃的模样也见过。

二十年前,你父亲二十一岁,已经接过你爷爷的工作,成了一名公路养护员。那时候,像这样的工作就是“铁饭碗”,不仅生活有保障,而且,工作还可以传给下一代,但是你父亲也是享受这样的待遇的最后一批。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单靠传承守旧已经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崇尚竞争的市场机制随着三十年前的春风吹活了万千中国人的心。如今你父亲正准备参加高技的考试,虽然他的记忆已不如从前,但是作为新旧交替的一代,他却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那麽你呢?我亲爱的宝贝,今天你在做什麽,将来你又要做什麽?

十年前,这个小镇才开始有真正的变化。或许你学习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但在这儿的确是从那时开始有了颜色,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天空。你父亲的工资也在你十二岁的时候突破千元大关。或许在今天这点钱算不得什麽,但是对于我们平凡的家庭却足以幸福,足以快乐。你可以拥有你喜爱的童话书,喜欢的玩具。

我们尽力为你营造着一个快乐的氛围。所以请你因这来爱你的父母吧!他们给了你爱。同时爱这个国家吧!它给了我们生存的土地。

如今你回家来,感叹小镇道路两旁列着种种商店,座座工厂。你也会说,不过一年,你已经不认识这儿了。你推论着这儿十年二十年后的模样,我们却推算着十年二十年后的你。

如今你的父亲已经开上了汽车,如今你的外婆参加了小区的老年活动队,如今你的弟弟妹妹在九年教育中不必多交些什麽,如今你的伯父种地反而有补贴。

“十一”里你去理发,听见有人在谈论党的政策,真的,这几十年里,党的政策已不局限在“国务院”,已不局限在重点的城市,它让每个人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得了。

感谢上天,赐予我们完整的躯体;感谢三十年前的伟人,领导我们一步步的创造财富;感谢三十年来威武那的方方面面服务和奋斗的人,他们和我们一同走向美好!

孩子,这就是我们给你的成人礼物,一颗感恩的心,一颗随时代不断前进的情怀。

收下吧!我的孩子,你要记得用它来回报头上的一方蓝天!

爱你的母亲

篇8

您们好!

我叫xx ,是xx市xx区第六中学 xxx班的学生,我来自祖国的南地区—— xx省东部的xx市xx区xx镇xx村xx组。那是在祖国的南部的一个贫困小山村,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却是个群山环绕民风淳朴的美丽村庄。然而,我们这里依然是靠着人背驮来耕作农田和干点苦力挣钱,人们勤劳,质朴却很热爱家乡和祖国,拥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梦想。这里祖祖辈辈的人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教导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读书是我们唯一走出贫困山村的办法。我就是来自这样一个美丽而拥有梦想的村庄。

我家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另外还有年愈90岁的奶奶。爷爷在爸爸5岁时已英年早逝,剩下奶奶一人艰辛把爸爸和二位叔叔拉扯大。奶奶虽然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个道理,读书是唯一可以走出去的路,可是在那个连反都吃不饱的年代,生计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父辈的人们都不认识几个字,都没上过几年学 ,至于妈妈那边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爸爸妈妈的知识结构限制,这也无疑的导致了爸爸妈妈只能务农耕地,就连外出打工的能力都没有,因此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只能是靠几亩薄地,不过几亩薄地对于勤劳的农村人来说也勉强可以生活下去。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由于基本不用花钱也就没什么可担忧的。

可是随着我和姐姐的逐渐长大,奶奶的年岁增大,父母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同时,姐姐已经结婚,母亲又在帮姐姐带养小孩 ,只能靠父亲一人在苦力支撑着这个家, 我在学校的成绩也还比较优秀,所以父母就要我好好读书,无论他们怎么苦,也要我实现我们这一家几辈人的梦想,好好考个大学,走出去。每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他们都是带着担忧和喜悦的。不只一次的,看着父母那样的心酸劳苦,我都准备放弃,可是每次全家人都在含着泪水骂我不争气,说只要我好好的实现他们的愿望,那他们就无怨无悔,再累再苦也值,要是我就这样因为家里情况就放弃,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不肖,他们也对不起祖上。因此我不得不忍着痛继续我的学业生涯。

终于,在父母的一次次含泪教导下,在我的努力拼搏下,于xx年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我梦想中的大学通知书——xxx大学的通知书。此时,一家人是悲喜交加,喜是我终于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算是说能走出我那贫穷落后的而美丽的小山村;悲是在我这么多年的求学生涯中,家里早已负载不少, 50岁多岁父母头发早已花白,看着高昂的学费顿时是一个晴天霹雳。 这段日子,父母除了每天要干的农活外,还要挨家挨户的去想办法为我的学费奔走,几经周折,父母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学费还是不够,但我们却债台已筑,最后还是在亲戚帮助下知道了国家现在的大好政策,贫困生可申请助学金,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为了为祖上争光,为了为社会国家做出我的最大贡献...... 于是我百感交集又万般无奈的提出申请 ,我需要和希望得到学校经济上的帮助。

大学,我人生中新的起点。今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我定会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待我学业有成,走上社会,我会为社会国家做出我的最大贡献,竭尽全力将这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下去!真诚的向相关部门及领导申请帮助——申请国家助学金,希望相关部门及领导审查并予以批准!

此致

篇9

我和江宇辰的缘分可深了,不仅同住一幢职工楼,父辈是同事,我们俩更是同一天在同一间产房里出生的,从小一起玩到大,被父母轮流放养。幼儿园里我们哥俩个成天形影不离,上小学后,父母也硬是找老师帮我们调到一个班里。

江宇辰常对我说:“邱子逸,我们是狼狈为奸十几年的好兄弟,你以后出息了,可得记住你老哥呀!”他总是在我面前自称“老哥”,其实听我爸讲,他比我晚出生几个小时。但是在江宇辰面前,我一直心甘情愿地被他保护,老哥嘛,总得罩住小弟的。

危欢一家是我们上小学后搬来的,住在我家对门。她是个很可爱的小丫头,白皮肤,红脸蛋,还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我和江宇辰都非常喜欢她。年纪相仿的缘故,那个暑假,我们仨天天一起玩,一起写功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开学后,危欢居然和我们同班。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仨这样成天待在一起玩有什么不妥。那时候的天空好蓝,阳光灿烂,我们整天在附近的小河边玩耍,采撷野花为危欢编花环,在草地上打滚,爬树抓蝉,卷着裤脚下河网鱼、捞河贝,就是下雨天,我们也能在田里玩泥巴玩得兴高采烈……那时候,我们都曾以为可以这样快乐的一起生活一辈子。

B

上初中后,我们仨还是和过往一样天天待在一起。那时我们已经不同班,但下课铃一响,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跑到操场边的树荫下聊天、逗乐。

可是有一天,班上的余军嘲笑我说:“邱子逸,你怎么连泡妞也要带上个伴?心虚吗?要不改天换上我吧。”

“你说什么?”我恼怒地回应,最反感别人挑拨我和江宇辰的关系。

“本来就是呀,二男一女,有什么好事吗?”他不依不饶,脸上尽是讥讽的笑。

“你混蛋!”我冲过去,一拳打在他脸上。

余军个头跟我差不多,但比我壮实。我才出了一拳,脸上却接连挨了他两下,连鼻子也出血了。我疯了似地和他扭打在一起,但最后还是被他打得眼圈乌黑。被同学拉开后,余军居然不屑地说:“胆小鬼,叫你的好兄弟一起来呀,那个危欢我追定了。”

放学时,江宇辰像过去一样和危欢在校门口的树荫下等我。看见我一脸伤痕地出来,他急着跑过来问:“怎么啦?谁打的?”我低下头,没敢吭声。危欢担心地看着我,拉着我的手问:“子逸,你怎么和人打架啦?”

那时候的危欢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是个漂亮的大姑娘了。看她着急地拉住我的手,我倏地脸红了,而心里却莫名地愉悦起来。一个同学跟江宇辰耳语几句后,他愤然地说:“走,找余军去。”

“宇辰,别去啦,我们先送子逸回家。”危欢知道江宇辰要去找余军算账,打一架在所难免,所以打算拦住他。“都欺负到我们头上啦,太嚣张了!”江宇辰说。他把书包往我手里一塞,突然就跑了出去,原来他已经看见余军正大摇大摆地走出校门。

江宇辰冲上前,二话不说,一拳打在余军脑袋上。余军突然挨了一拳,愤愤大骂,待他看清打他的人是江宇辰时,冷哼了一声:“果然是好兄弟,泡妞一起,打架也不落单。”

“闭上你的臭嘴,我们才没你想的那么龌龊。”江宇辰说着话,手却不停。余军哪知道江宇辰的身手,没几下就挂了彩。可是江宇辰的下场却比他更惨,他打余军的过程被一个值班老师看见,容不得我们一句解释,当天下午江宇辰就被记过处分,还要负责赔偿余军的医疗费。

我很内疚,江宇辰因为我又多背上一次处分,真怕他被学校开除。危欢也闷闷不乐了,当她听到同学的风言风语后,心里很难过。她找到我说:“子逸,男女同学间难道就不能有纯洁的友谊吗?”我低头不语,为自己那天看见危欢时的慌乱脸红。我感觉我真的很喜欢危欢,和她在一起总是特别兴奋,总会在她面前把自己的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C

升上初二时,我们的个头似乎都在一夜间窜高了,我还注意到江宇辰凸起的喉结和嘴唇上细密的胡须,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我发现有几次,江宇辰背着我一个人偷偷去找危欢。其实我也一样,再去邀危欢玩时,我也不希望有江宇辰在身旁,总觉得有他在不舒服了。

各怀心事,我和江宇辰在一起时,交流少了。如果危欢也在,我们又会演戏似地找出各种话题,东拉西扯地在危欢面前表现自己。逗危欢开心,看她笑靥如花的样子,心里乐滋滋的。危欢似乎也觉察到我和江宇辰的改变,每次看见我们在她面前抢着出风头时,她微皱着眉,眼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朋友间,如果心的距离拉开后,再怎么伪装,相处起来还是“貌合神离”,更何况我和江宇辰,以前俩人好得同穿一条裤子,现在的情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危欢也渐渐不再和我们一起同进同出了,或许长大后,她已经明白“男女有别”。毕竟都是邻居,我们仨还是时常会碰面,彼此也只是淡淡地打声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许多个无眠的夜晚,躺在床上,想着我们目前的情形,我心里就会怅惘起来,我不知道我们这都是怎么了?

初二下学期,我和江宇辰家先后搬走了,因为住得较远的缘故,我一次也没去过他家。在学校里,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少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都在刻意地疏远彼此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亲密无间了。

江宇辰的成绩越来越糟糕,打架却越发厉害,听他班上的同学讲,他现在在班上就是个地道的小霸王,谁也不敢得罪他。听别人说他的故事时,我却有种完全陌生的感觉,那是在讲江宇辰吗?那个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江宇辰?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见过危欢几次,每次都有个长得很帅的男生陪在她身边。她似乎开朗多了,笑得神采飞扬。远远地看着她,我心里黯然若失。

我记得最后一次我们仨在一起的情形,那天为了讨好她,我和江宇辰一直互相攻击、排挤对方,危欢生气地骂我们“狗咬狗,一嘴毛”,她很反感我们后来的行为。我写给她的纸条,她当场就撕成碎片,随手一扬,那纸片雪花般撒满了地。我也看见她拒绝了江宇辰送她的礼物。也就是那次后,她彻底不再和我们来往。

随着搬家,我们之间仿佛一夜间就横亘起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D

我的写字桌上,一直摆放着一个藤质相框,是十岁那年,在我和江宇辰一起过生日时危欢送的。江宇辰也有一个相同的相框,里面放着相同的照片,那是我们和危欢在一起的第一张合影,三个灿笑如花的少年站在金黄的油菜花田里紧紧偎依在一起。危欢总是站在中间,我和江宇辰一左一右紧挨着她。照片依旧,只是我们在行走的时光里已经渐行渐远了。

在学校里偶尔遇见江宇辰时,我们会久久对视,却找不到语言,连简单的一句“嗨!你好”都说不出口。但是当他转身而去时,我却不经意地瞥见了他眼中那抹稍纵即逝的黯淡眸光。他和我一样也在怀念过去的那些快乐时光吗?

当听到危欢被她的“男朋友”甩掉正在班上哭时,我第一时间冲到她班上,抓出那个男生狠狠地打了一拳。我没想到,关键时刻,江宇辰也跑来了,他一上前,直接把那男生撂倒在地。他愤愤地指着那男生骂:“你敢欺负危欢?你不知道她有两个保护神吗?你当我们吃素的不成?”

“住手!你们干嘛打人?”危欢哽咽说。

“谁让这小子敢甩你?”江宇辰愤愤地说。

“我甩她?我们又没在谈朋友,只是同学……”那男生从地上爬起来时插了一句,“怪不得找我出气来了。”

篇10

“孩子越来越不爱和我们说话,小时候的‘粘’劲不知到哪儿去了。每天躲在自己房间里,倒是和同学煲‘电话粥’厉害得很”,倘若张家妈妈对朋友抱怨和孩子交流少,李家太太马上会有同感,“主动找孩子聊吧,她总是很不耐烦”。家长感慨孩子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子女却也有同样的苦恼。这里选取了三个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的故事。

案例一:沟通屡谈屡败

“我想和他们说,但是每次都不欢而散。”从前,小A一有事就喜欢和父母说,但是,上高中后,她发现和父母的沟通开始产生许多困难。每次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和父母倾诉,父母就责怪小A处事不懂得人情世故,认为小A太孩子气,不懂得与人相处,然后就搬出他们的“宝贵经验”来,这使小A非常不耐烦。这样的聊天每次都以两代人的争执告终。“没有办法,我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我也觉得最秘密的事情向他们倾诉最安全,但每次他们都搬出他们的东西来压我。”

双方在沟通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和自我错位,造成了小A和父母的“屡谈屡败”。在认知上,父母一直抱有的态度可能是自己的经验足以教育孩子,而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独立个体。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自己学着长大。十八、二十岁前后的年轻人,正处于遭受挫折、积累经验的时期,任何成功或失败的体验都将成为他(她)在人生渐入佳境时的宝贵财富。因此,当子女向自己倾诉困惑、反映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妨多给一些共鸣,不要急于驳斥、“传播”经验。作为子女,在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也可以向父母“套话”,以一种邀请参与解决问题的姿态与父母沟通,请他们站到自己所遭遇的事件中心,请他们来切身体会一下,这比单纯地向父母抱怨生活学习的不如意再遭到驳斥要好得多。

把单纯的倾诉和抱怨变成双方真正的互动,是完成这类沟通的关键。

案例二:干脆避而不谈

“唉,我就干脆什么都不讲,反正也讲不清。”小B采取的是躲避政策,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吃饭,就是躲在房间里上网,除非父母有事叫她,不然极少主动和父母攀谈。“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讲的,和父母讲不来,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人。”小B说,她的一些同学更“可怕”,一星期和父母亲说的话不过几句,也是“闷锅”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太不一样了,所以干脆不讲”,小B说她还打算搬到学校去住,这样更不会被父母唠叨了。

小B的例子让人很容易感到这个家庭的沉闷。子女采取回避态度,父母压抑沟通热情,双方在看似平静的环境里生活,却缺少了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的情感交流。小B认为这样“相安无事”,省去被父母唠叨的麻烦。但却忽略了一点,原生家庭关系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在其他社会范畴中的交往方式和习惯。在家庭中形成的不良沟通模式往往让一个人在和其他人交流时也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不能为了“省事”而消极逃避家庭中的沟通,主动积极地寻找两代人之间的结合点,对于小B来说更有益处。即使父母和自己所关注的对象有太大差异,但维系成员之间的亲情不因年龄而有分别,这个时候,子女主动的交流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分享自己在父母视线之外的体验,能给予父母一种积极的暗示,弥补他们原先缺少的心理体验。

案例三:沟通因人制宜

小C觉得和父母沟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或者冲突。“关键是因人制宜”,她说父亲对于流行事物不怎么感兴趣,和父亲谈论的时候,就避过不提。而烹饪、历史等父亲颇有研究,这方面小C和父亲就会有讲不完的话。谈到时尚资讯、新的健身方法,母亲的兴趣更大,此时,母亲就成了小C交流对象。

这样主动与父母交流应该值得赞扬。但是,心理医生也提示,根据交流对象改变交流话题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家庭,因为这样的交流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愿行为。例如,自己对足球完全没有兴趣,却压抑着去陪父亲看球赛,那便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了。而家庭成员间,表达一些情绪上的变化、分享愉快体验可能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