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范文

时间:2023-03-30 23:3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泊船瓜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读《泊船瓜洲》有感

科幻精灵

提起古诗,你一定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好多古诗。但是,要写一首诗,就需要进行反复地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来。你虽然会背古诗,但你是否知道关于改诗的故事呢?我就知道一个关于改诗的故事。

这首诗是《泊船瓜洲》。这是一首王安石思念江南金陵的诗。整首诗是这样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然而,又有谁知道王安石在这句诗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呢。据说,王安石最初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写好后他觉得“到”不如“过”好,就改为“过”;后来,又觉得“过”不如“送”表达得更好,就又改成了“送”;接着又改为“入”和“满” ,但是,他觉得都不满意,最后才改为“绿”。经过他的反复修改,这首诗也终于成为一首好诗,被人们千古传诵。

读了这首诗,了解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也同样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吗!就拿写字来说吧,要写出一手好字,不仅需要我们反复地练习,尤其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思考,就象王安石改诗一样,只有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能写出好字来。同时,读了这首诗,了解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后,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半途而废只能导致失败。

篇2

这一天,船停在了长江北岸的瓜洲渡,我走出船舱,举目四望。只见春风拂过小草,小草显得分外翠绿;草丛中,一株株鹅黄色的小嫩芽挺直了身子向上长,一朵朵野花枝在草丛中高高捧起了小花苞。那碧绿的柳条伸进了江水中,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在认真地梳理自己的头发。映在江水里的大山看起来清秀极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轮明月从天边慢慢升起,我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我的第二故乡。于是我站在这花好月好的夜晚吟出了这首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篇3

1、《泊船瓜洲》中的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2、《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3、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4、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京口,古地名,在长江下游南岸、今镇江市北固山下,其北临大江,南据峻岭,自古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在王安石生活的北宋时期,京口、瓜洲(今属扬州市)是长江两岸的重镇,诗人从江宁(今南京)进京(汴京,今开封),必须要从江南的京口乘船渡江至江北的瓜洲,这便是《泊船瓜洲》写作的地理背景。

而到了辛弃疾写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南宋时期,国家已是山河残破,词人登上京口的北固山,在北固亭前俯瞰长江,百感交集,他无心关注春风、明月,心中卢斤怀的都是天下大事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最初营建京口的孙权。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已称霸江东的孙权在镇江北固山的前峰营建京城,并将大本营从吴(今苏州)迁来。京城即后来的京口。在孙权坐镇京城的三年多时间里,先后发生了赤壁大战、刘备借荆州、孙刘联姻等重大历史事件,因此,毫无疑问,京口不仅成就了孙权的伟业,也是促成三国鼎立的一个关键地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京口历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南朝宋武帝刘裕,“寄奴”即刘裕的小名。东晋南渡后,京口作为军事要地,称“北府”,东晋著名的精锐部队“北府军”(曾赢得淝水之战)就驻扎于此。刘裕最初只是北府军中的小人物,后因率北府军在京口起兵讨伐篡位称帝的桓玄而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实权。掌权后,刘裕曾两度北伐,一度收复洛阳、长安,建立了丰功伟绩,因此被一心抗金北伐、收复国土的辛弃疾赞为“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列举的这两个英雄人物,都来自偏据东南的政权。京口自建城以来,就是建业(今南京)的门户锁钥,所谓“建业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自孙吴以来,东南有事,必以京口为襟要”,因此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宋,对京口的倚重均要胜过其他朝代。

与京口地区有关的古诗词,并不仅此两首。光出自名家的就有陆龟蒙的《京口》、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杜牧的《润州二首》、苏轼的回文诗《题金山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文征明的《金山寺追赋》、唐寅的《春日与乔白岩游金山》、孔尚任的《北固山看大江》、乾隆皇帝的《题文征明金山图》……有趣的是,还有一首高丽王朝诗人李齐贤的作品――《焦山》。

篇5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4、《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篇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篇7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张籍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贺知章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李白

篇8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 诵读教学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2

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阅读是开展语文课程改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古诗文特有的韵味、情味、意味、个味决定了最适合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方法是诵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古诗文更加深层次的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小学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制定学期总目标以及分阶段目标,还要制定课堂上具体实施的目标。就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来讲,进行诵读教学主要希望达成三个目标。首先,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诵读、自主感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提高学生古诗文诵读的技巧。古诗文中往往饱含深厚的情感,为了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学生需要掌握充分的古诗文阅读技巧,包括如何诵读的语调、诵读的速度、诵读的停顿等等。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语感的获得来源于对古诗文大量诵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领会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丰富的词语和局势,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帮助。

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星海,如何从庞大的素材库中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章,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诵读教学选择的古诗文的来源有两个途径。首先来源于课本,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课本中古诗文的数量十分有限,从量的角度来看不符合学生诵读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课文古诗文之余,教师还要自选一部分诵读内容,为了不使这部分增加的诵读内容成为学生的负担,古诗文的难度应该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来制定,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古诗文诵读是提高古诗文理解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诵读教学的作用,也有一部分教师尽管在课堂上重视了诵读教学的地位,但是往往采用老一套的诵读方式,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脱节,没有发挥诵读教学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科学探讨。

1.以教师诵读带动学生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诵读的过程更像是模仿诵读的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具备较高的诵读水平。如果教师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和谐悦耳,那么学生也就会不自觉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作品中来。因此,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带着他们一起诵读古诗文,这样能够消除生僻字的干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使用泛读代替领读,使学生整体把握诗文整篇的情感和节奏。领读和泛读的前提是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朗读功底,能蚴褂帽曜嫉钠胀话诵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咬字清晰准确。其次,教师要能够根据古诗文所描述的环境和表达的情感熟练灵活把握文章节奏,包括句子的停顿、缓急、语调等等。最后,教师要在课前多次诵读古诗文,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感悟,在领读或泛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加深对古诗文的喜爱。同时,高超的诵读水平也会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赞美,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2.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主要包括近体诗和词两种,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每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十分严密的格律,词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是诗歌题材,句式长短不一,但是不同词牌的词的句子有固定的字数和固定的平仄押韵,因此同绝句律诗的诵读也是相同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诵读技巧的提升,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古诗文内涵的剖析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古诗文的本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帮助微乎其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们对于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训练学生们的语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的诵读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专门诵读的时间,在诵读之前,简要介绍作者创作诗文的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文情感的把握,同时正确把握字音,初步保证能够顺畅的朗读句子。在通读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诗句的缓急、轻重、停顿等来丰富诵读的情味,彰显诗文独有的情感。

3.对比诵读,提高鉴赏能力。对比诵读是鉴赏古诗文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比诵读有同题材诗文的对比诵读、同作者诗文的对比诵读、同时期诗文的对比诵读等等。

以同题材诗文的对比诵读为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一题材的意蕴风格,同时也可以对比不同作者在这一题材诗文写作上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小学诗文更多的题材是山水风景的描写。将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同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拿来对比诵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绘了春柳枝条飘扬,葱翠袅娜的美好画面,而《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绘了江岸两边美丽的春色,但是在同时能够送诵读者能够感受到诗句中饱含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泊船瓜洲》与《咏柳》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句,但是在情感上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平仄起伏要注意区分。

以同作者诗文的对比为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作者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对作者不同时期诗文的诵读,能够对作者的人生境遇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例如,王之涣的两部作品《登鹳雀楼》与《凉州词》,前者表达了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后者描述了山川的雄阔苍凉和戍边战士处境的危险孤独,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前者语调更加激昂,后者则略显悲怆。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31-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古诗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里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诗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代表着高品味的文学趣味,小学生可以从古代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丰富小学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古代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古代诗歌教学实践中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伟大的人文精神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现将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作一初探,其方法如下:

一、提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背景

提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古诗词,它用的是古汉语语言含蓄精炼,句子跳跃性大,许多生活环境与学生实际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很快的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等资料,这样即为下一步学习古诗作了铺垫 ,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以读为本、领会诗意、感悟诗情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魂。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是落得太实,讲解太清楚,因为很多诗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我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采取多种读法。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配合诗歌内容,我还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并配合乐曲伴奏诵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诗境,深刻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领会诗境

诗歌的文字是具有概括性,诗歌描绘的图画是粗线条的,意境的跳跃往往较大,因此,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深入地融入诗境,离不开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只有让学生进入诗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首诗时,首先设景激情,了解诗意。基本过程:1.教师导语揭示题目。2.解题,教师问:“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解读。3.谁能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教师再投放课件加以补充。4.品读诗歌,理解诗意。先让学生自读,读出韵味,再同桌交流,初步领会诗意。再深究诗意,悟出诗情。在学习诗句时我提出以下问题: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泊船瓜洲的?2.京口,瓜州,钟山在什么地方?3.王安石的故乡是哪里?4.“一水间”“一水”指什么?“间”是什么意思?5.“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用“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6.“明月何时照我。”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慢慢地走入诗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在写作时发挥想象,用词巧妙。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篇10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共编排了四道例题,其编排意图如下: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求未知数X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所求的数,还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也就是例1~例3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学过的。陌生的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即例4的内容),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飞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因而,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学习简易方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不少人眼里,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和深奥的,他们觉得数学课堂更多展示的是难记的概念、冗长的公式、冰冷的符号和复杂的图形。数学课堂“文化意味”的缺失,使得学生越来越厌恶数学、冷漠数学。如何构建人文数学课堂,“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也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关注的问题。笔者以曾经执教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加强学科整合体现文化味

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中提出:“各类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可见,新课程要改变学科本位,走向了综合。学科间要加强整合,将数学与语文、外语、品德、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广阔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从学科联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作为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1.与语文学科整合。

【片段一:】

师: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你们会背吧!

课件出示《泊船瓜洲》,全班吟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读,那么,从这首诗中你发现数学问题了吗?

(生可能会说“一”、“数”)

师:这里的“一水”指的是什么? (特指长江,一条长江把京口和瓜洲两地隔开了。)

师:“数重山”指的是几座山,能确定吗?

师:“京口瓜洲一水间”里的“一水”指的就是一条长江,用数字“1”表示;“钟山只隔数重山”里的“数重山”是个不确定的数,可能是3座、4座、7座……但又有一定的范围。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用数学的方式、数学符号精练地表示那“数重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之所以想到从古诗引入,原因有三: 一是“数学如诗”,古诗与要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共通之处,就是两者都有高度的概括性,有一种简洁美;二是在数学课上吟诵古诗,对孩子而言是特别新鲜有趣的;三是古诗中的数字多虚指,其中的数字大多不是确切的。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而用字母表示的数大多是有范围的、不确定的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孩子耳熟能详的古诗,学生均知道诗意。“钟山只隔数重山”里的“数重山”具有不确定性,又有一定的范围,使学生感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不确定的数比较方便。同时课前吟诵古诗,也为本节课定了一个基调――体现诗意的数学课堂,力图突出文理交融。

2.与科学学科整合。

【片段二:】

(多媒体播放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景)

师:宇航员在月球上为什么跳着走呢?

学生自由回答后,课件出示解释:因为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因此在月球上稍稍用脚一蹬人便可以离地较高距离,呈现跳跃姿势,这是最符合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姿势,也是最自然而然的姿势。

随后引出教材例题4(2):“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的6倍”,让学生尝试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片段三:】

教学完例4后出示:成年男子教师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身高用厘米数,体重用千克数)。

标准体重=身高-105

成年女子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身高用厘米数,体重用千克数)。

标准体重=身高-110

师:能用含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出成年男子、女子的标准体重公式吗?(学生独立完成)

师:老师的身高是158厘米,请你们选择相应计算方法算出老师的标准体重。

随后再报出自己的体重,请学生比较、判断,教师的体重是否符合标准,有何建议。并布置学生课后回家了解自己父母的身高与体重。选择相应的公式算出标准体重的千克数,再和父母实际体重作一比较,看父母体重是否合适,是偏胖还是偏瘦。

数学教材中蕴含有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普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二、凭借数学史料体现文化味

现行的教材中已经包含了一些辅的材料,如史料、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史料类的材料有机地运用起来,凭借这些史料感受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数学给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同时学生自然而然会对数学家的聪明智慧与非凡成就产生钦佩之情,并从中学习数学家的追求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动力。

【片段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你们想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来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屋。(资料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来历)

韦达是16世纪末的法国数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人。那个时代,西班牙和法国正在进行战争。有一次,法国军队截获了一些秘密信件,韦达利用自己精湛的数学知识,成功地破译了军事机密,帮助法国打败了西班牙。他在破解密码的时候大受启发,认为在数学中,大家也可以事先约定好一套数学符号,表示特定的意思。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以后,引出了大量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后来,韦达赢得了“代数之父”的美誉。

走进名人屋,阅读数学史料,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历史渊源和“代数之父”韦达的杰出贡献,学生兴致高涨,在惊叹数学的魅力的同时,对数学家的钦佩油然而生,激励了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运用名人名言体现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