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范文
时间:2023-03-24 19: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头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五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石头城。
在石头城下了火车,我一看,还以为自己到了原始时代呢。房子,车子,垃圾箱,栏杆------都是石头做的,就连居民也长的那麽结实,好象一块块大石碑。
坐了一天的火车,我们都累了。来到宾馆,我扔下包就往床上倒,想好好的休息一下。“哎哟!‘伴着一声惨叫,我跳了起来。掀开床单一看,哎,那麽硬的石头床,能不磕的慌吗?
我们一家去吃快餐,要了3个餐包。可服务员却给我3块石头,难道石头城的的食物都是石头做的?这下我们可要饿肚子了,正发慌呢,只见服务员拿了一个锤,砰砰砰把石头砸开!露出了里面的餐包。原来石头只是包装袋呀!
你们以为我写这篇作文很轻松吧??我写的痛苦死了!因为石头城没纸,所以只能用刀把作文刻在石头上,我的手都快麻了-----
篇2
气泡框:“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
梦想成真
1847年,德国一个年仅10岁,名叫卡尔・莫克的男孩,手捧不完整的非洲地图,煞有介事地端详着。若干年后,卡尔成为一个地理学家,不仅完成了儿时探索非洲的梦想,还在1871年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
他说:“那是一大片聚在一起的石造建筑物,全没屋顶,都用灰色的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有些石块还曾雕琢。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式的建筑。”
神秘的建筑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它三面环山,一面是波平如镜的凯尔湖。整个遗址范围包括山顶的石岩、山麓的石头大圆圈及其东面的一片废墟,组成了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石头城遗址分为大围厂和平民区两个部分。大围厂是一座椭圆形的城寨,依山傍崖而建。据称,大围厂是国王的臣子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而真正的王宫则是一座建于山顶上的城堡。城堡建在山顶,只开着可容一人侧身出入的狭窄石门,所以安全性很好。
据资料记载,在大津巴布韦卫城上有七座实心塔,现今只剩下了四座。这四座塔的真正用途,人们至今仍弄不明白。更令人费解的是神庙里面的圆锥塔,此塔高二十多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和前来搜寻宝藏的人,曾千方百计想钻进塔内探查,却无法找到一个入口。近年来,又有人前来对此塔“刨根问底”,有的在地下挖了一条壕沟穿过塔底,也有人为寻找塔内的通道在塔内搬开了许多石块,但还是找不到一个进口,最终不得不认定这是个实心塔。
篇3
遗址概貌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以南280多千米处有座城市叫马斯温戈。城市不算大,但地位很重要,它地处南非约翰内斯堡通往哈拉雷的公路干线上。 市名马斯温戈,意思是“城墙围起的城市”,因地近“石头城”大津巴布韦遗址而得名。
从马斯温戈乘车东南行26千米,就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遗址建在险峻的花岗岩山丘上,整个遗址是一片相互联系的建筑群,全部用长30厘米、厚10厘米的花岗石垒成,在石头间没有用石灰、胶泥等任何黏结物,但砌得十分平稳、严密和牢固。至于通道、壁龛、入口、平台等,则是就地在花岗岩上一点一点地凿出来的。建筑群构思之巧、技术之精,堪称非洲建筑一绝。
大津巴布韦遗址现辟为国家纪念区,整个遗址分成三大区域。
遗址的制高点是建在山丘顶上的城堡,站在城堡上能俯瞰整个遗址,堪比雅典的卫城,所以也以“卫城”来称呼。卫城有结实的城墙,是一座与一大堆天然巨石合为一体的山顶堡垒。卫城的城墙随着起伏的岩石顺势而筑,其中一段建在天然的岩石山嘴上。其巨大的石墙与仅能一人通过的狭窄石道相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大围场也叫内城,是遗址中最为壮观雄伟、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一部分。大围场坐落在卫城下面的平地上,是一个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的建筑物,近乎椭圆形,这些花岗岩石料均经过砍劈而形成所需要的形状。从布局看,这里像是宫廷,当年是国王及其后妃的住所。在大围场的东北部出口耸立着一座锥形石塔,高约10米,底部直径5米,顶部直径2米,通过一条内外墙的狭长通道与大院相连。其所处的特定位置及实心结构,使人们对它的用途产生不少猜测:有人认为该塔是祭祀用的;有人认为它只具有象征意义而没有实际用途,或许只象征一个谷仓,意味着好收成或繁荣;还有人猜测这里可能是住处。人们四处探寻,想找一个入口,但至今未能得其门而入,因而无法揭开谜底。
在大围场和卫城之间是谷地遗址。谷地遗址四周空旷、开阔,散落着一些石屋民居。其中有50多处大宅,这些住宅应该属于那些有身份的人,如大臣和贵族们。其他普通百姓可能就居住在院墙边缘那些紧挨在一起的茅屋内。
在这片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阿拉伯玻璃器皿、波斯陶器、印度串珠和中国的青瓷碎片等。在遗址内还挖掘出古代铸币的泥模,冶炼黄金用的器具,箭头、斧子、锄头等铁制工具。这些出土文物现大都陈列在遗址博物馆中。
“石头城”的文化标志是石雕艺术,“津巴布韦鸟”为其代表作。这种鸟身体像鹰,头像鸽子,两翼贴身,脖颈昂然,给人以雄健的感觉,人们称之为津巴布韦鸟,它是人们敬奉的神鸟。津巴布韦鸟雕像高约50厘米,用附近出产的软质皂石刻成,置于石柱顶端,每根石柱只刻一鸟,饰有图案,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在遗址共发现8只皂石鸟雕,曾让欧洲人惊为天人之作,根本不相信是当地人创造的,并将其掠走。1981年有5只津巴布韦鸟雕被送回津巴布韦,现陈列在首都哈拉雷的博物馆内,被视为国宝。
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大陆上的一大奇迹,其建筑的精巧和规模的宏大令人惊叹。从建筑工程来讲,该石城完全可以和中世纪欧洲修筑的大批古堡相媲美。而在古城附近发掘出的古代梯田、水井、水渠以及铁矿坑、冶铁场、炼铁用的工具,还有铸币泥模,说明其牧业、水利、采矿和冶炼技术已相当发达。在遗址发现的一些文物,如上釉的波斯碗、中国瓷器等,体现了这一遗址曾经的繁华及其与外部世界贸易往来的密切程度。
引起轰动的考古发现
大津巴布韦遗址长期湮没在林莽之间。最早使它广为人知的是一位喜欢冒险的德国青年地质学家卡尔·毛赫(1837~1875年)。我们知道津巴布韦的东部邻邦莫桑比克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几百年来,葡萄牙殖民者传说非洲内陆有个富饶之地,可能是《圣经·列王纪》所载的那个盛产黄金和宝石的地方,即所罗门王的俄斐。毛赫受到这个故事的激励,在1871年7月启程前往这一地区,旨在发现“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最神秘的非洲地区”。同年9月5日,毛赫首次到达大津巴布韦废墟,在其后的9个月里,他进行了3次考察。1872年,他发表了对这个雄伟的建筑废墟的浪漫记述,认为这里是希巴女王建造的。希巴女王是圣经故事中的人物,相传她统治着一个遥远的国家,对所罗门王非常倾慕。她带着许多随从,用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来见所罗门王。希巴女王统治的地区,有人说是阿拉伯半岛(今也门),有人说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毛赫则把希巴女王与大津巴布韦联系起来,引起当时世界的轰动。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甚至影响到津巴布韦国家的历史进程。在被毛赫的记述所激发的那些想入非非的人中,有一个是英国人罗得斯(1853~1902年)。罗得斯17岁来到南非,通过开采钻石和金矿发了财。借助于财富的支持,罗得斯成为开普殖民地总理(南非四邦之一)。他读到有关大津巴布韦的记述后,确信大津巴布韦是古代殖民者腓尼基人的一座城市,是矗立在非洲的文明纪念碑,象征着“落后的非洲”需要由优越的殖民势力从外部来带动。他还说,大津巴布韦就是古代的黄金产地,并以此为诱饵,吸引白人移民,力图把英国的统治扩展到这一带。1890年,罗得斯的先遣人员入侵南非以北的大片土地,建造了一座城堡作为统治中心,并以当时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的名字命名,这样就诞生了今日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从此,罗得斯名震赞比西河两岸,1895年,这片新开拓的英国殖民地就被称为罗得西亚。1897年,罗得西亚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赞比西河以北的地域称为北罗得西亚,即今天的赞比亚;而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的这片土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80年,南罗得西亚宣布独立,改国名为津巴布韦。在新制定的国旗中,绘上了津巴布韦鸟,即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发现的皂石鸟。从此,大津巴布韦遗址就成为这个新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
谁建造了“石头城”
德国的毛赫最先向世界介绍了大津巴布韦遗址,但他毕竟不是考古学家,把遗址与《圣经》上的希巴女王“扯”在一起,是其浪漫的想象。至于罗得斯则是殖民主义者,他抱着白人优越的观念,根本不相信这个遗址是非洲黑人所建造。那么大津巴布韦究竟是谁建造的?又是什么时代所建造的呢?
关于大津巴布韦建造者的问题,起初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外来人建造的,有人说是腓尼基人,有人说是阿拉伯人,还有人说是所罗门王派来寻觅金子的人建造的,殖民主义者出于侵略的目的更加强调这个“外来人所建”的论调;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非洲人建造的,津巴布韦式建筑遗迹分布在中南非广阔的内陆地区,只不过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同类型建筑遗址中最大、最引人注意的一座罢了。在这些废墟内有大量的石头建筑、众多的古代矿场和绵延数里的古代山坡梯田,这些如果不是当地非洲人建造的,又可能是谁呢?
1905年,英国考古学家兰德尔·麦克维尔来到这里,考察遗址后得出结论:“大津巴布韦和其同类的废墟是起源于非洲的,时期是在中古或中古以前。”25年后,英国著名女考古学家卡通·汤姆森领导考察,出土了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手工制品,才无可争辩地证明废墟起源于非洲,年代属于中世纪。她说:“检查了从各个角落收集来的全部已有证据之后,还没有发现一件是不符合班图(指非洲南部的黑人种族)根源和中世纪时期这种论据的。”
篇4
“泉城五韵”是离贵阳最近的乡村旅游,分散在乌当盆地中的5个村寨,各自以不同的特色,吸引着游人在幽谷、翠峡、林荫、秀水中漫游。
欲追根“泉城五韵”,可以去这几个村寨周边更多的地方探访,如卡堡苗族的“聂热姑”、可龙布依红灯戏、小尧苗族花鼓舞、永乐乡的龙舞、黄连村农民书法、董农的民居…… “聂热姑”是北方打花棍的加工深造,黄连布依族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是汉族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四合院”。这些像珍珠般散布于如诗如画的山野、田园、寨落、院坝之中的交互式的文化符号,这些风情古朴、姿彩绚丽的民族风情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追寻到当地的文化之源。
黄连人说自己的祖先是被捆绑到此的,如今手上还有一道深痕,此说有待考证;而卡堡“印苗”说他们祖先是1000多年以前被追杀逃难来的,从他们的盛装至今保留着春秋时代楚国宫廷服饰的风格来看,此说定然不假。乌当盆地聚居着汉、布依、苗、侗、水、瑶、壮、土家等二十几个民族,大多数都是移民。其中最多的则是随戍屯而来的移民,如香纸沟原来叫“湘子沟”,这里的居民都是湖南戍屯军人的后裔;上下卡堡就是因明代设置的贵州前卫管屯军驻地而得名。屯堡文化是这片土地民族文化的主要根基。所有的屯堡后裔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既有各自鲜明特色又有互相交融和谐共处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这里的屯堡文化和安顺屯堡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戍屯后裔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程度,后者在封闭的屯堡建筑中保留住自已的文化,前者则将自已的文化与当地其他民族的文化广泛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本身文化在交融再造之中得以涅槃。
比屯堡文化历史更为久远的是水东文化。在北衙凤凰山有一座石坟,当地人称“皇坟”,是第三任贵州宣慰使司同知宋斌之墓。宋斌的儿子宋昂、宋昱曾在京城出版了贵州第一部诗集《联芳类稿》。宋昂世袭贵州宣慰使司同知职后,史上所载:“为官廉俭自持,崇尚儒业,爱民礼士,所部苗民若有动乱,必自咎其政,改弦更张,不加诛责,是以境内安定。”如今花溪桥(原济番桥)就是他体恤民生之作,当时人称为“循良如文翁”。可见文化对政体作风影响力之大。水东宋氏土司从中原移民贵州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戍屯和改土归流的影响下,水东宋氏支持明王朝创建了贵州历史上最早的官学——贵州宣慰司学。官学建立后贵州出了进士28名,举人300多名,因此,才获明世宗下旨准贵州在1537年设闱开科,结束了贵州考生千里迢迢到云南省赶考的历史。水东宋氏土司从中原带来的汉文化与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长期交融构成的水东文化圈,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共荣的贵州本土文化。
走进耸立在山梁上有600岁高龄的永乐古堡,就是置身于一座石头城。巨石建造的堡墙,内、外城各4个门错位而建,平面布局呈八卦图形。堡内街巷纵横交叉,房屋多为明清建筑。内堡原建有玉皇殿、马王庙、五显楼等主要建筑,一看就知道是为屯兵所筑的南移的中原建筑风格。古堡中玉皇殿古庙(现为小学)特别神奇,一是所在的山顶至今无蚊虫,这不单是奇,而且近乎神秘。其二,玉皇殿所供奉的神祇是朱元璋和开国大臣。将开国皇帝作为神来供奉,虽然神奇,但是却有力佐证了明朝中央统治权力在推行屯堡政策中具有至高无上和稳定的地位,对传播中原汉文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篇5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旅游开发与保护;宝山石头城;纳西族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转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二、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俗,就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民族文化。民俗的传承,保证了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繁荣和长久性;民俗的变迁,是民族文化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民俗自身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追求,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成为民族认同的载体、社会团结的纽带,其和谐价值观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核心价值,在当代仍然有其极重要的价值,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作用。
(一)传承中华文化,是传统文化载体
传统民俗是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综合载体。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美术、交际礼节、人生仪式、娱乐游戏、艺术技能、信仰心理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一不在传统民俗中得到存活和赓续。我们弘扬了民俗文化,也就使它们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得到了延续。
(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民间,深藏着博大雄沉的优秀文化因子,构成了绵延不断的历史信息链,无所不包地传递着中华民族心理的密码,它们是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为民族精神提供着无尽的营养、彰明的昭示和有益的启迪。其中,文化信息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道德教化作用最为深刻、记忆传承最为有力的,当属中华民俗文化。
(三)维系民族团结,团结中华民族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寄托民众情感,调节大众心情
传统的民俗活动,常常融入了人们的各种情感,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如教化人心、匡正风气等功能。
(五)现代产业利用的资源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资源,早已为旅游业所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同时,它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三、我国目前民俗文化的现状
民俗变迁总的状况是:表层变化迅速,深层观念尽管变迁缓慢,但很多传统观念也都面临被打破的命运。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变迁或变革或消失,这是民俗发展的一种正常趋势,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现代化的魅力。但不管物质层面还是观念层面,民俗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一)传统文化价值流失
在民俗文化的变迁中,有一个现象特别需要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它包括无形文化的流失和有形文化的流失这两个方面。在无形方面主要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西方的这些节日,但对我国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农历七月十四、重阳节等越来越冷淡。即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味道淡化和洋节越过越热闹。在有形方面主要表现在我们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逐渐减少,有的甚至消失了。这些传统活动有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对这些活动缺少兴趣,更不会参与,这样就造成这些活动后来无人。
(二)民俗文化开发中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
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护措施。
2.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
很多地方民俗文化被注册成商标并运用于商业操作。例如被称为“铜鼓之乡”的河池没有注册铜鼓商标,但远在北京、上海、广州就纷纷有人抢着注册铜鼓商标。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这种开发模式弊大于利,正如冯骥才所说“继续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后才看到”。
3.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
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4.粗俗文化遗毒未尽
有些地区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宝山石头城纳西族民俗文化资源
宝山石头城是全国不多见的建在石头上的城市,也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集地。这里有着丰富的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
纳西族的男人一般是汉人打扮,只是脚上穿的是马靴,但女人们穿的都是纳西族的典型服式――“披星戴月”。所谓“披星戴月”,就是头上带着七个手工缝制圆形垫子,代表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后背披一块羊皮,前面系围裙,加上各种颜色的花边修饰,华丽但不张扬。
宝山石头城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就东巴文化而言,东巴教有“四大派”之说,其中的一派就是“宝山派”,指如今丽江宝山、奉科、鸣音、大具这几个乡的东巴文化,因上述地区在历史上属于宝山州,因此称为“宝山派”。在这些区域里,很少受到佛教、道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比较完整,因此,“宝山派”对纳西族东巴教的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50年以前,仅宝山行政村(今宝山村民委员会)就有40多个东巴祭司。
石头城的居民十分重视祭祖,一年祭祀两次,在农历六月的祭祀称为“塔补”,农历七月半举行的祭祀称为“波敬”。
除了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等这些纳西族传统的节日外,宝山石头城的纳西人还保留着一些丰富多彩的节庆,如“洗牛角”, “喊谷魂”等。
在石头城的夜晚,经常听到歌声,那是一种舞蹈伴奏音,而这种舞蹈,纳西语叫“打跳”,是纳西族特有的一种舞蹈,以前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而纳西族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也是通过“打跳”这样的方式相互认识甚至私定终生。现在有游客到村子观光旅游了,所以村民不定期地会自发组织到一起进行表演,作为一个旅游项目。
一块0.5平方公里的巨石承载着纳西族1300多年的历史。在风雨洗刷后,更清晰地表达着纳西族的点点滴滴。自纳西族先民在石头城聚居,完成了从游牧到畜牧农耕文化的转变,到经济发达、信息畅通的今天,石头城依然以它原始的面貌屹立于此。
五、宝山石头城纳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
宝山石头城拥有丰富的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将成为政府重要的任务。
政府应该将民俗文化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实施总体规划时又将文化事业的发展逐一落实,政府更加注重通过政策和立法手段来保护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使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迅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尊重民间文化传人,加强培训,建设好队伍,建立人才库。面对濒临失转的民俗文化,文化传人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被世界公认“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面临着使用人数越来越少的尴尬境界,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学校在中小学阶段创建双语教学班并创建纳西东巴文化艺术教育基地,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纳西于东巴文化。
关注生态建设,建立民俗文化“保护区”,建立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应在石头城周边建立宝山石头城纳西文化民族博物馆,建成以后成为云南纳西人民文化中心。建议在宝山石头城、丽江、玉龙等纳西人民聚居的地方建立“纳西族自然生态保护区”,对纳西族民俗文化进行集中式保护。
政府应该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宝山石头城实地考查,参加民俗文化发展规划,为石头城开发保护民俗文化献策献计。与大专院校(特别是民族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究基地,一方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挖掘和记录,另一方面也对当地文化生态、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扩大环江民俗文化在外界的影响。
结论
民俗文化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民俗文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跟应该注重保护好我国的民俗文化,注重经济效应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效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好我国的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保护有法可依,让民俗文化健康发展。相信通过各方的积极参与及努力,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保护肯定做得很好!(沈阳师范大学2008级旅游英语;辽宁;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 高俊成.《民俗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2] 中国民族报.《长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转承模式启示》.2009年12月4日.总893期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 百度百科
[4] 冯骥才《关于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要通过专家审定的提案》.穿墙网
[5] 国家民委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
[6] 马树春《论民歌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模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9卷第2期
[7] 中国民族报《民族地区文化亮点:探索转承保护新路》.2009年12月15日.总896期
[8] 大河网-河南日报――《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之根》
[9] 刁统菊,曲洪,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9卷第5期
[10] 南国早报――《警惕“民俗”被“低俗”化》
[11] 天添资源网――《反思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篇6
只为求一个结果
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
黑夜中不寂寞
――飞儿《千年之恋》
我记得那一年,有很多陌生人来到津巴布韦①。
之所以说他们是陌生人,是因为他们既非马绍纳族,也不是马塔贝勒族人,也不是生活在这里的另一个种族卡兰加人。他们高高的鼻梁,白色的皮肤,用蹩脚的语言和酋长交流,看到花岗石围墙并未使用任何黏土仍契合严密时张大了嘴,他们笑声爽朗,但眼神和呼吸一样柔和――我是指他们走过石板,斜眼仰望我的时候。
我是一只用皂石雕刻的鸟,他们叫我“大津巴布韦鸟”②。有一个叫莫赫③的陌生人,他依着我脚下的石托,翻开了他的经书④,带着兴奋,用颤抖的声音念道:“3000多年前,在伟大的所罗门王时代,不知道从何处而来的示巴女王带着她神秘的宝藏,献给所罗门王。几千年来,人们都在猜测女王的宝藏深埋何处……”他的眼睛开始放光,说:“我要向世界宣布――示巴女王的宝藏应该就在这里。”
哦?传说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宝藏就在这里吗?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石壁缝里也没开出一朵金色的花?
为帮你寻找你理想的宝藏,我在那夜月光下苏醒,石头城上徘徊。
我们的石头城由三个部分组成,筑在山坡上的城墙高10米,厚5米,残垣断壁连绵240米,被称作“西尔废墟”;“西尔废墟”之下是大围场,围场内含几个较小的石围场和一个石塔,12个相似但却小得多的椭圆形围场把大围场环绕起来;在西尔废墟之上及其周边地区,有一些“达格”筑造的圆形小屋。“达格”是一种由砂砾和白蚁堆里的潮湿粘土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这些小屋曾是居民的住房。所有的所有,围墙、民居、塔楼,都由花岗石修建,是90多万块石头垒起了这个“大津巴布韦”。
其实这个石头的城市,和传说中的女王并没有关系,我知道,他的年纪不过1000年⑤。
幽暗中,我穿越千年,城市的轮廓海市蜃楼一般浮现。
怀念那一世,莫诺莫帕塔的王朝⑥,王城整齐。国王和巫师就在外城山上,住在这大围场“达格”小屋里的是马绍纳族人的祖先姆比雷人,他们擅长冶炼矿石、手艺精巧,并且爱好做生意。那个时候,这里盛产铜、铁、锡,还有黄金,黄金从津巴布韦的东边流到非洲和阿拉伯商人的手里,然后源源地流向各地――遥远的亚洲大陆、欧洲大陆……姆比雷人由此获得了中国的瓷器,印度的珍珠以及伊朗的地毯……他们富足快乐,享受石头城每日的黄金绽放。
在津巴布韦的内城有一个神殿,朦胧中,我似乎看见巫师们在神殿中祈祷、作法、呼唤、招魂。
他们曾对着大津巴布韦鸟的喃喃祷语如在耳边萦绕。
巫师说:你可会千年不变,永驻于此?
巫师叹气:你能否见证所有,存在和毁灭,永恒和短暂……
什么才是永恒呢?曾经以为这一个盛世――所有的繁荣昌盛都永垂不朽。过了五百年,我们这个地区的食物、木材都用尽了,黄金也荒芜,连年干旱,粮食歉收,土壤被数百年的过度耕种折磨得不堪重负……我还听人说,这个地方流行了一场瘟疫,家畜和野兽都灭绝了,居民对巫师祈祷,巫师对天空祈祷,都没办法挽救已逝和将逝的生命。
当生命凋零到只剩下石头顽强站立……人们开始迁徙⑦。
这一个荒凉的石头城,就这样在岁月中斑驳。
陌生人啊,你现在在这里游走,眼神路过山上的大城区,你可以看出那里曾冶炼过黄金,居住过贵族,大围场只留下宫殿、神殿和各种房屋建筑的根基,轮廓都不鲜明,你再继续走,比如大围场有一条狭窄的巷道直往中心的石塔⑧。我知道你对石塔很感兴趣,传说中的宝藏许多都埋藏在这样的建筑下。可这个石塔的确只是一个石塔,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你费尽心力,用精密的仪器,运用你学过的那么多的知识,毫不放弃试图打开塔门,以为能看到万丈光芒,多遗憾,一切努力都是枉然,只因他的心中全是石头,你如何敲得开他的心?
陌生人,你开始不服气了,是吧?
因为迷惑于,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座实心塔?
就如同,你看我的时候,在迷惑,为什么要存在这样一种鸟?
迷惑于,为什么非洲人要修建石头城市,他们的建筑千年来不一直都只是泥棚木屋么⑨?
抱歉啊,我石头一样僵化的头脑,无法告诉你所有答案。
我以为,没有你想象中的宝藏,你就要远远离开。你却停下脚步,停在我面前对我说,你才是人间至宝。
原来,你要来带走的竟然是大津巴布韦鸟⑩!
注释:
①津巴布韦:马绍纳语“Zimbabwe”的英语形式,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的古代文化遗址,位于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省,距首都哈拉雷250公里。津巴布韦国名便由此而来。
②大津巴布韦鸟:鸟用淡绿色的皂石雕刻而成,鸟身如鹰,头似鸽子,脖子高仰,翅膀紧贴身子,长约50厘米,雄踞在1米高的石柱顶端,津巴布韦共有8只这样的鸟。
③莫赫:德国地质学家。1871年,莫赫第一个发现“大津巴布韦”废墟。莫赫及许多19世纪的废墟研究专家都认为津巴布韦不可能是当地非洲人的建筑,而是外来文明帮助非洲人建造的。
④经书:即《圣经》。《圣经》上记载:俄斐的金矿是所罗门王难以置信的财富的源泉。而示巴女王来到耶路撒冷觐见所罗门王时,她被要求带上“大量财宝:黄金、宝石”。
⑤经过碳14分析,科学家证明津巴布韦的修建始于公元10世纪,是当地非洲人自己建造完成的。
⑥莫诺莫帕塔:意思是“金矿的主人”。莫诺莫帕塔是中世纪有名的非洲王国。
⑦据科学家考证,石头城的没落在1450年前后。
⑧石塔:塔的用途不得而知。许多人曾千方百计想钻进去探查。有的在地下挖了一条壕沟穿过塔底,也有人为寻找塔内的通道在塔内搬开了许多石块,但还是找不到一个进口,最终不得不认定这是个实心塔。
篇7
【关键词】古诗词 景物描写 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的写景方式有:
一、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将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是动态描写的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做了不少文章。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二、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三、虚与实的结合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是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诗人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对比,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
再比如欧阳修《踏莎行》正是运用“虚实相生”艺术中“虚”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离别气氛,更好地抒感。上阕写实,通过仲春之融怡明媚风光反衬“行人”之离愁别恨。下阕写虚,想象描绘出一幅楼头思妇图:柔肠寸寸,千绕百转,晶莹的泪珠流过粉妆的双眼,画楼太高,且不要凭倚而望,行人在春山之春山外。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像来写愁思。妻思夫,夫念妻,画尽人间悲欢情。
四、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仰视、俯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五、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洁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诗人没有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寓情寓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千古绝唱。寒蝉、长亭、兰舟,这些景物通过白描勾勒出离别的不舍,离别时的心理冲突。“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道尽了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别情。自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言出离别甚于常时;而冷落凄凉的秋季又是白描手法的妙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六、声与色的结合
篇8
新龙县位于康巴藏地腹部,地处横断山系的沙鲁里山脉和工卡拉面脉的南端,雅砻江南北贯穿175公里。境内高中巍峨、深谷险峻,有雅砻江峡谷、卡洼洛日大雪山、措拉湖、拉扎呷神山等自然景观驰名于世,风光壮美而绚烂,令世人赞叹向往。
不过,古时的新龙却是一个极其偏僻而荒远的地方,距川藏茶马古道南北两条主线都有数百里之遥,因而对外交通往来极为不便,即便是到达周边相邻的白玉、道孚、炉霍、雅江、理塘等任何一个县,往返都要十多天时间。千百年来,新龙生产的皮毛、贝母、鹿茸等土特产,只能靠驮队驮往康定才能换回所需的食盐、茶叶及日用品,一个往返就要一个月时间。
就是在这样一片荒远的土地上,历史曾演绎了诡谲而绚烂的篇章,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沉淀。至今在新龙境内,到处都洒满了历史的、宗教的故事。
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新龙属吐蕃,元朝时朝廷虽封置了土司,但这里藏民性格强悍,长期独据一方,不受约束。到清朝时,新龙被视为“野蕃”,朝廷曾多次进兵清剿,但未能平定,新龙一直保持着她独立王国的地位。到清成丰年间,割据新龙的工布朗吉势力更盛,四处用兵,兼并周边土司领地,袭击清军,劫掠川藏商队。到了同治年间,朝廷令和四川两地同时进兵新龙,藏军攻下新龙后向朝廷索要30万两银子的军饷,朝廷无力支付,便将其地划归达赖喇嘛,让其征赋税以抵军费。这样,属朝廷管辖的康巴藏区腹地的新龙便归了达赖喇嘛,因而被称为“飞地”。直到宣统初年僧俗上层反叛朝廷,杀死驻藏大臣凤全,朝廷才下决心以武力威慑的手段从藏官手中收回新龙的管辖权。
长期的独立割据,加之当地藏民的强悍性格,延缓了外来文化的渗透速度。到元代初期,藏传佛教曾得到皇权的支持在藏区发展盛行时,新龙这里依然信奉着藏族的古老宗教――苯教(也称苯波教),著名的苯教寺庙益西寺就在县城东南甲拉西乡境内。这座创建于公元958年的古寺,已有千余年史,曾一度分为五寺,又由五寺合为一寺,为康巴藏区最大最古老的苯教寺庙。苯教是公元六世纪由丹巴兴饶米天且在原始自然宗教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宗教,曾兴盛于阿里南部象雄地区(古称香雄),后逐步向东传播,并在7世纪参与政治,直接为吐蕃王权服务。苯教凭原始思维模式构想神灵世界的秩序和宇宙的结构,将宇宙划分为天神、赞神和龙神三部分。这种宗教崇拜鬼灵、自然神和保护神,敬重巫师,盛行巫术,实行“杀生祭献”,甚至还有“人祭”――这也是与佛教发生分歧的原因。至公元8世纪,吐蕃王兴佛抑苯,苯教逐步走向衰弱,但作为藏族文化的源头,却并没有消亡。当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巴藏区兴旺时,苯教融进了佛教,佛教改造并吸收了苯教,一些苯教寺庙变成了佛寺,苯教僧人变成了佛教僧人,有的苯教则在吸收佛教理论后改苯经为佛经,逐步形成佛教的一个教派,被称为苯波派。益西寺就是现存最大的苯波派寺庙,在与佛教相通的前提下,仍在教义教规、法事程序、宗教艺术等方面保持了苯教的鲜明特色,为此,苯教在新龙民众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从人们的祭祀仪式、节日习俗等方面还能看到苯教的影子。
到了明代,以格鲁派为首的藏传佛教各教派逐步在康巴藏地兴盛起来,佛教教义家喻户晓,经幡、玛呢堆随处可见,寺庙建设持续不断,新龙的宗教氛围也浓郁起来,一时间新建了许多寺庙。新龙的众多寺庙中,值得一得的是瓦秋寺。该寺规模不大,却保存着一部世界仅有的拥忠苯《金刚乘甘珠尔》,共178函88284页,是珍贵的经典和稀有的文物。说到新龙佛教,不能不提到康区独一无二的吉祥如意塔。这是座令人惊心动魄的佛塔群,座落在新龙县城以东数十里外的拉日玛神山下一个美丽的谷地间。佛塔共113座,排列为方阵,中间的高突,四周层递减低,四边每排横排11座。最中间的高塔代表释伽牟尼,其次为尊胜塔、菩堤塔、莲聚塔、天降塔、吉祥门塔等。一百多座佛塔组合一体,远望去若一大塔,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在塔群一旁,还有众多刻有神像或经文的石刻排列着,一侧还有一尊刻有经文的石片垒砌的佛塔,高10余米,刻痕里涂有各种颜色,蓝色代表天,黄色代表地,这就是著名的甘珠尔塔,是由刻有《甘珠尔》经文的石板堆垒而成。把一部经书的文字刻在成千上万的石板上,这的确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没有一颗虔诚的持之以叵的心是难以完成的。至今在佛塔不远处的几幢低矮的小房里,依然有人日复一日地在石块上刻凿着佛像和经文。听着叮叮当当的凿刻声,凝视着精工而雄奇的佛塔群以及那些玛呢石和经幡,让人顿然觉得拉日玛神山下的这片谷地不再荒寂――这里,是产生信仰、祈愿和梦想和净地,是无数生死话题交织重叠的秘境。
桥梁建筑是新龙另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在民国前,境内雅砻江上有7座木制大桥,均为伸臂式木拱桥,桥身全以园木构成,为悬挑式叠梁结构,无一钉一铁,数百根木料层迭套架,构成数十米长的桥梁,原理玄奥,结构巧妙,形象美观,气势宏伟,受到建筑学家们的高度称赞。可惜的是1930年嘎夏政府军进占新龙时烧毁了这些大桥,使这些藏族文化的结晶毁于一旦。好在甲拉西乡一民间建筑人士精通这种建桥技术,于1933年带领藏民在安乐乡波日地段的雅砻江上修建了一座跨度45米的悬挑式伸臂迭粱结构桥,使这一文明成果得以传承下。这座桥虽经70多年风雨的洗礼,桥身已倾斜,桥头的桥楼已坍塌,但依然不失其气势,近些年,当地政府又新建了一座仿古伸臂式桥梁,使这一藏文化结晶得以再放光彩。
雅砻江上曾修建了众多的伸臂桥,无疑是古风的传承。据藏族史籍记载,14世纪的高僧、医学家唐东杰波为利益众生,曾带领民众在康区境内大江小河上建桥一百多座,其中几座就在新龙县境内的雅砻江上。最初建桥时,民众反应并不强烈,他也很难募捐到资金,于是他从山南的信徒中选出娣妹7人组成一个班子,以佛教故事改编为歌舞到各地演出,以感化民众。桥建成以后,歌舞班子又做庆贺演出。这种演出就是藏戏的雏形,他也由此被称为藏戏的始祖。
草原深处石头城
扎溪卡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南端,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其内江河横流,湖泊棋布,是四川与青海接壤处最大的湿地草原,也是多种珍稀动物生栖繁衍的乐园。扎溪卡草原气势壮阔,风光旖旎,每到夏秋,天空澄澈,白云悠悠,碧绿的草地向天际延绵铺展,草地上牛羊成群,帐蓬点点,溪流如织,各色鲜花相竞绽放,流光溢彩,俨然大自然的盛典。
这里就是四川省甘孜州的石渠县。千百年来,古藏族六大分支之一的“董”氏族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渡过了漫长的游牧岁月。这些“董”氏族的后裔们崇拜太阳,崇拜草原,创造了关于太阳、草原和人的种种故事,创造了独具扎溪卡特色的服饰文化、歌舞文化、习俗文化、佛教文化和格萨尔文化。在这里,经幡遍布、寺庙林立,藏传佛教赢得了全民的信仰。境内有萨迦、宁玛、格鲁、噶举四大教派寺庙46座。这些寺庙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典籍,培养出了一批批名贯藏区的高僧和学者。这里更是格萨尔文化的摇篮,格萨尔精神以其凌驾一切之上的力量根植于这片土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藏民们以格萨尔为民族的骄傲、文化的源泉和精神的支柱,说格萨尔,唱格萨尔,写格萨尔,演格萨尔,画格萨尔,已成为人们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
格萨尔是康巴藏族的民族英雄,11世纪诞生于与石渠县相邻的德格县阿须草原。当时那里有一个叫“岭”的大部落国,是藏族先民六牦牛部落中董系氏族的后代,第38代叫曲那布,他三个儿子的后代分别为岭国王族的长系、中系和幼系三部落国,幼系森伦王有子三人,其幼子继承了岭部落国王位,他就是格萨尔。格萨尔爱憎分明,英勇强悍,一生南征北战,统下了康北各个小部落,成为康北藏民爱戴的英雄。在岭国征战其间,地处川、青、藏三地交汇处的扎溪卡草原是重要战场之一,格萨尔30员将领中最出色的甲察夏噶尔和察向丹玛乡查两员大将就曾长期驻守于扎溪卡草原,史诗《格萨尔王传》记述的霍岭大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草原各处存留有不少岭国人物的遗迹,如甲察大将的石雕像、城堡遗址、丹玛宗遗址等。至于有关岭国和格萨尔的传说、故事、趣闻,就更是多得说不完听不尽。 当然,最能体现太阳部落对格萨尔的崇拜的,还是那座奇特的建筑――松格呢嘛。这是一座石头城,是一座信仰之城,位于县城以东90公里处的草原深处。石头城由片石垒砌,齐整有序,十余米高,百米见方,远看去像一座古城堡。墙体内没有居室般的空间,只有几条通道,将石城分割为几部分。据说这座石城最初只是一个嘛呢石堆,是格萨尔的将士们为超度疆场亡灵而堆垒,后来在漫去的岁月里,藏民们因崇拜阵亡的英雄,崇拜格萨尔,便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来朝拜,并不断为嘛呢石堆添加石块,致使嘛呢石堆越垒越高,形成了巍峨壮观的城堡。直到今天,太阳部落的子民们依然视此为神圣之地,他们年复一年地来这里朝拜英雄,纪念格萨尔,在这里寄托自己的心愿,祈祷人间吉祥安康。
篇9
石文化,溯源至千古
早在远古时期,火与石器的使用让人类由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逐步走向了文明开化。根据人类制造和使用石器的程度,考古学家将古代文明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是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人。北京周口店、辽宁营口金牛山、贵州黔西的观音洞等,都是代表这一时期的遗址。北京周口店出土了种类繁多的石制器具,它们大多以脉石英为原料。脉石英硬度低,易破碎,因此从这里出土的石器主要是石片、石锥、雕刻器等小型器具。观音洞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是我国人类社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但出土了很多地方特色鲜明的石器,以剑齿象、犀牛为主的哺乳动物化石也是在这里发现的。这里出土的石器与化石,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这一时期人类对石的发现、制造以及利用的过程。
从人类使用磨制石器开始,便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一名称是由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在1865年率先提出的。在这一时期,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相继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还出现了磨制石器、陶器等简单的石制艺术品。新石器时代最早发展于西亚、北非和欧洲,这些地区被认为是农业的起源地,也是金属器具的发现地。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这些地区对石文化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年初,我曾去到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博物馆,这里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它的兴建是为了保护泥河湾遗址及在那里出土的数万件历史文物。博物馆由6个展区组成,人类的起源、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泥河湾遗址的风貌等均在展区中有详细的体现。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器工具了。展区以布景与真品相结合的展览方式将古时人类制造石器与使用石器的过程进行了情景还原,让我仿若身临其境。刮削器、砍砸器、石锤、玉石器……一睹它们外观的同时,我还通过一旁的电子触摸屏认识了很多石器原料和石器种类,并了解了石器挖掘的基本过程。整个博物馆参观下来,我似乎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历了一次回溯历史的时空转换,而我曾经在书本、电视中了解到的新、旧石器时代,也由这次的参观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游走国内外,探秘奇石形成
万物存在伊始,地壳就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正是这种运动塑造了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岩石。地壳内的结构挤压在地表形成突起,即我们所见到的高山;高山历经年复一年的风化与侵蚀分解为砂砾、砂屑,这些石质碎屑的堆积,便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岩石。当这些岩石再次沉入地幔,在高温状态下则会熔化为岩浆。火山喷发时,这些岩浆被喷射到地面,液岩经过了冷却、凝固,便会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石头。岩石继续风化、分解……又开始了下一个循环周期。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岩浆岩是由岩浆或熔岩经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也被称为火成岩;沉积岩由砂砾、碎屑沉积而成;变质岩则是上述两种岩石在受热或重力的作用下,经受了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010年国庆节假期,我和几个朋友一同去了澳大利亚。蜿蜒的海岸线、鲜美的龙虾、富丽堂皇的歌剧院……你一定想象不到,在这个以“海”著名的国度里,居然藏着一块被誉为澳大利亚“红色的心脏”的巨石。它叫“乌鲁鲁”(土著语音译),矗立于澳北领地的广袤沙漠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单体巨石,也是世界自然奇迹之一。这块巨石本是古时的风化峰山脉,由于年复一年的地壳作用与沙石沉积,它上升了近350米,还剩下2/3的部分埋在地下。这块巨石的形成,便是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山脉在漫长岁月中不断沉积、又不断被剥蚀而留下的残体。
我们到达乌鲁鲁的那一天,正赶上天气变化无常,要知道,这可是欣赏乌鲁鲁的最佳时机了。乌鲁鲁中混杂着大量的氧化铁成分,所以通常会呈现红褐色,并且在表面浮现出一道道曼妙的曲线。在阳光照射下,它会随着光线的角度不同而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火红、橘红、橙色、暗黄……阴雨绵绵时,它会一脸铁青,让人们顿时感受到它的威严气势。一整天内,我们随着天气的变化不断转换着观赏角度,将五彩斑斓的乌鲁鲁收入眼底。
今年6月,我借着去河北承德避暑的机会去到了著名的“磬锤峰”。“磬锤峰”得名于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认为其山峰形状酷似锤子,便为山峰定名为“磬锤峰”,后人也通俗地称之为“棒槌山”。磬锤峰独自矗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如擎天石柱一般高高耸起;它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形态总是引来人们无限的想象——定海神针、上帝的拇指……各种形象的比喻为磬锤峰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磬锤峰的形成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1.5亿年前,磬锤峰这片区域仅仅存在着一些散落的泥沙与石砾,它们经过沉积作用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岩石,并随着地壳的变迁逐渐上升为陆地。但就磬锤峰的峰体本身而言,它的形成只有300万年的历史。一堵石墙般的山体,经过碰撞、风化、侵蚀等自然力,石墙逐段崩裂、坍塌,最后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奇的磬锤峰。
石遗迹的用途,
身临其境破解谜题
从人类发现石开始,石便作为重要的工具辅助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取火、打猎、炊事,甚至平日的娱乐生活都少不了石的影子。随着生存技能的提高,人类逐渐从制造、使用石制器材发展为以石来防御入侵、建造家园。的石头古堡、瑞士的西庸古堡,葡萄牙如梦如幻的石头屋……人们很难想象,在生产技术尚未成熟的远古时期,古人要怎样搬运一块巨石、怎么把一块块石头砌筑在一起,又是以何等的智慧建造出千百年后仍被世人所敬仰的石建筑。由于没有成文的史料记载,很多石类遗迹的用途至今仍是没有破解的谜题。不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石带给后人的是对大自然恒久的好奇心与探求欲,它也不断吸引着人们走向自然与科学的交汇点。
2008年,我和朋友去英国旅游。大本钟、泰晤士河、格林尼治天文台……对石头情有独钟的我,当然少不了要去巨石阵。巨石阵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维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相传在公元1130年,一位英国神父在外出时偶然发现了这座巨大的石阵,从此这一古迹便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
据考古学家分析,巨石阵的建造恰逢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期。除了其复杂的结构与庞大的规模令人不可思议,它的建造目的也是时至今日尚未破解的谜题。许多年以来,巨石阵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考察,人们对这座石阵的用途说法不一。一些人通过考古发掘,找到石阵内侧的多处墓穴,且旁边有大量类似祭陵用的兽骨残骸,因此,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古代部落酋长的墓地。得出此推断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异议,称这些物品的发掘之地也可能是祭祖用的祭祀场所;而一些天文时令方面的专家则根据夏令时日出日落的方位与石阵排列的相关程度,推定它是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天文台雏形。
看尽各式各样的石头是我环游世界的目的之一。我曾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津巴布韦的石头城遗址,从那之后便计划着一定要到那里游览一番。今年春节的假期,我的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在班图语中,津巴布韦意为“石头城”。那里现存的大大小小石头城遗址共有200多处,最大的一处“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公里附近。石头城实际上是一大片石头建筑群,占地约720公顷,由90多万块未经粘合的花岗石砌造而成。经过七八个世纪的风雨侵蚀,虽仅剩下残垣断壁和掩映丛生的杂草,但其浩大的规模、雄浑的风貌依稀可辨。
石头城由3大部分构成:建于开阔地带的椭圆形围场,又称“大围场”,是遗址的主体;小山石上堡垒状的卫城,是对大围场起防御作用的屏障;周围的平民区,则是老百姓日常活动的区域。据估算,在整座石头城中,仅大围场的城墙所耗费的石材就足以建造一栋90层高的擎天大厦。如此奢华的投入,其建造之初定有非凡的目的。城墙内的一组组
篇10
桂苑(一作杜宛)殊非故(一作旧)乡陌。
九江枫树几回青。
一片扬州五湖白。
扬州时有下江兵。
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
秋风鹤唳石头城。
周郎陆弟为俦侣。
对舞前溪歌白[纟宁]。
曲几书留小史家。
草堂棋赌山阴墅。
衣冠若话外台臣。
先数夫君席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