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一范文

时间:2023-03-17 02:2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浪淘沙其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此诗的赏析之作未见于名家手笔,仅见于《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两书都有“译文”及“赏析”,值得商榷。兹按以上两书先后标[一][二]摘录如下:

[一] 译文: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翻卷风浪从天边着流下来。现在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就可以到牛郎和织女家里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的壮丽景象……“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雄伟尤其表现在它日夜奔腾不息,咆哮不止……在众多描写黄河的诗作中,这是很有影响的一首,因为它写出了黄河的雄伟与壮丽

[二]译文: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万里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我要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与黄河同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赏析:开头两句极有魄力,居高临下写黄河九曲回肠的雄姿,更写出自天而降奔腾向前的气势。后面两句糅入了优美的神话传说: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可以到达天河,拜访善良勤劳的牛郎织女一家。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全诗既描写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看来,以上[一][二]两者大同小异,一致肯定“描写”、“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雄姿”;不同在于:[一]诗人“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显然只身一人;[二]是“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诗人“与黄河同去”。如果有 人(如小学生)再问,我们或许会分别回答:[一]“沿着黄河”艰难跋涉,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二]“乘 风破浪”,“不畏险阻”,表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

这样,“赏”则赏矣,“析”则欠妥,因为按[一],诗歌末句的“同到”缺译文、无着落;按[二],我“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与黄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显然扞格难通。

笔者认为: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说黄河滚滚有九曲之遥,黄沙漫漫有万里之高;次句“浪淘风簸自天涯”,是说波涛激荡,沙尘扬簸远接天涯。此时当与银河相薄,“如今直上银河去”也,黄河、黄沙与苍穹浑茫无际。这样,显然是黄河与黄沙同去,诗人绝未幻想自己与黄河同去或幻想“走到银河去”。诗人极写黄河黄沙之景象,正见其胸襟广大,犹且“热血满心胸”,而以天真烂漫之欢语作结: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意境何等高远,结句何其高妙!不禁令人想到刘诗《秋词》其一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早有论者激赏刘诗《浪淘沙》第六首,“美人首饰侯王印,竟是沙中浪底来”尤为警策,故赏鉴之作不少。我以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此诗亦可谓“巨刃天扬”,能再现“大唐气象”,位居组诗第一首,很适宜。此诗留传下来,应该得到应有的鉴赏。

这里,有必要补充指出“浪淘沙”是词调,后来亦为曲牌名,浪淘未必就说淘洗、“夹带”、“挟带”,此为激荡之貌,是为浪滔。孙楚赋“飞清尘以淘汰”、《楚辞·涉江》“齐吴榜以击汰”,所指亦浪滔。王念孙《广雅疏证》“淘淘与滔滔同”引《毛传》“滔滔大水貌”,并谓“滔或作淘”。显然,浪淘即浪滔,此指黄河。

篇2

【释义】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刘禹锡(唐)

【释义】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唐)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颜真卿(唐)

【释义】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朱熹(宋)

篇3

关键词:朱子家礼;丧祭礼;异化

据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市的徐氏家族族谱记载,唐天宝十四年,其祖徐安贞为避安史之乱,遁隐平江之下台,生子二,任浩回浙江祖居、任会迁居平江丽江。任会生子二,拓清、拓洪。拓洪失传,拓清迁居平江坂坑,生五子……至今已传五十余世。在对平江浏阳两县市的徐氏丧祭制度进行了解、考察中,笔者发现,凡丧葬礼仪皆有儒生主持,不同的礼仪所用儒生人数不等,如成服用儒生两人、家奠用儒生四人、客吊用儒生两人、八卦祭用儒生十一人。其次、凡有丧祭,对朱子推崇备至,必先设“徽国文公朱夫子晦庵神位”,行祭神礼。其赞诗曰:从来儒学是正宗,严修礼制贯古今。三教独尊惟儒术,冠昏丧祭礼常钦。最后,亦发现《朱子家礼》在许多方面有所演变,本文拟就此为例分析《朱子家礼》在民间的嬗变。

一、 民间对《朱子家礼》增删

《朱子家礼》卷四记载,丧礼的程序如下:初终、沐浴、灵座、小殓、大殓、成服、朝夕哭奠、吊 、奠、治葬、迁柩、朝祖、遣柩、发引、返哭、卒哭。笔者所考察的徐氏安贞公后裔在治丧时,基本过程与《朱子家礼》一致,惟成服、朝夕哭奠和吊等环节予以细化。

在成服时,除严格遵守《朱子家礼》所载的服制外,还有一套专门的成服仪注,兹摘录如下:

礼行成服、内外肃静。孝士序立,执事恪恭。击鼓鼓初严、鸣金金初鸣、鼓再严、金再鸣、鼓三严、金三鸣。奏大乐……成服礼成、孝子退位。上面所引仪注,由儒生挨个用哀戚之声吟诵,孝子就按照儒生的指令行事。这种仪注,《朱子家礼》中并没有载,但在平浏徐氏丧葬仪式中比比皆是。

平浏两地的家奠也远比《朱子家礼》上繁复,家奠包括儒生排班请文公、孝子进香礼、献馔礼、灌献礼、侑食礼、孝妇点茗礼等组成。但是奏乐比成服复杂、诗章也多,包括家奠上香词、灌献绕堂词、灌献诗、进馔诗、亚献诗、三献诗、奠茶诗、白华之章等。其中很多诗都从《诗经》《易经》上演化而来。如亚献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吾父,生我劬劳。自我不见,心中摇摇,礼行亚献,载呶载号。该诗前半部分直接引自《诗经·小雅·蓼莪》,只不过父丧是哀哀吾父,母丧改为哀哀吾母。再如侑食诗曰:陈箸于饭,载匙于羹,祝哽祝噎,事死如生。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佳肴,式食庶几。祝哽祝噎出自汉贾山《至言》,后半部分直接引自《诗经·小雅·桑扈之什》。白华之章更是摘西晋文学家束晳《补亡诗六首》

在丧葬仪式中,除了本宗族的人就行家奠外,还有母党亲戚和妻党亲戚。所谓母党亲戚是指母亲娘家一族,妻党则指妻子娘家一族。这两部分的亲戚也要悼念亡者,但他们不是族亲,所以举行客奠。客奠比家奠要简单,一般儒生两人就能举行。开始时奏乐也是三击鼓、三奏乐。然后是三上香、三献酒、三献牲,读祭文,礼成退位。程式虽简,但与《朱子家礼》中的吊奠相比,仍显得要细致很多。

基本丧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举行一个仪注,每个仪注又包括数十首甚至上百首的诗章,这就在《朱子家礼》的仪式框架内,填补了众多的内容,使得《朱子家礼》更为完备。同时这种补充,显然是儒生所为,其中大量引用《诗经》的词句即为明证。

民间除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朱子家礼》与以增补外,还体现在对其内容的删减。《朱子家书》中有关于闻丧、奔丧的规定,但笔者所见的清末、民国《朱子家礼》手抄本中,均不见有此规定。另外,《朱子家礼》在第五卷祭礼部分规定,四时祭用于祭祀高、曾、祖、考;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即祭祀始祖以下、高祖以上;季秋祭考。另有祭日祭和墓祭。但平浏两地的徐氏仅存冬至祭、墓祭和清明祭三种。冬至祭也不仅仅是祭祀始祖,也包括先祖,一般各房都参加,在祠堂进行,场面蔚为壮观,基本程序与《家礼》同。但是《朱子家礼》中对祭器、祭品的规定较繁琐。“晡时杀牲,主人亲割毛血为一盘,首、心、肝、肺为一盘,……切肝一小盘,切肉一小盘。”①实践中,改为猪首一个,牛肉一盘、羊肉一盘、饭三碗,果品三盘,但没有《朱子家礼》中所载的蔬品、心、肝、肺等祭品。《朱子家礼》中墓祭载有参神、降神、初献、亚献、终献、辞神、祭后土等程序。平浏徐氏在墓祭时,一般不分三献,一次献毕,也少有祭后土仪,只在归葬和迁葬时祭后土。笔者认为,民间之所以在严格遵守《朱子家礼》且不断扩冲某些内容的情况下会删减某些内容,实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祭品花费过大、置办不易,此其一。之所以不再分初祖祭和先祖祭,是因为随着宗族延续,族人分布逐渐分散,每次集齐祭祖不仅耽误生产,且难以实现,此其二。所以才将祭祀初祖和祭祀先祖的祭仪合二为一。

二、 民间《朱子家礼》音乐化

纵观整本《朱子家礼》,其中并无提及丧葬用乐,但平浏徐氏家族在丧葬仪式中,无一处不与音乐息息相关。《朱子家礼》民间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音乐化。音乐化又表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词章、诗文的配乐吟唱。民间在行朱子家礼时补充许多词章、诗文,这些诗文都有较为固定的乐牌匹配。如《清水令》《离别难》《浪淘沙》等近二十个。不同的乐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又有不同的意境,可据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乐牌都用工尺谱记载,如《清水令》的曲谱如下:

工六五仩五六工尺上尺六工

徽国文公朱夫子

五仩六五仩五六工尺上一五

制为丧礼宜古今

工尺上尺工尺上仩五六工六五仩六

天下共遵从吾儒共继承

上五上尺工六尺工上五上六五仩五六工尺上一五

必敬必恭异端邪学不能侵

其实、丧葬用乐唱哀歌古已有之。崔豹《古今注·音乐篇》说:“《薤露》《蒿里》,并丧歌也, 出自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 为作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 易晞灭也。亦谓人死, 魂魄归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时, 李延年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 送王公贵人,《蒿里》 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 世亦呼为挽歌。平浏徐氏家族行朱子家礼时除了仪注中的歌词配乐演唱外,挽歌也大量存在,但是其腔韵基本一致。笔者所见就两类,一是用哀板唱腔,用于七言绝句或律诗;二是用浪淘沙配唱,一般有固定的词章。

在所有的曲牌中,尤以《浪淘沙》运用最广,有些词章文辞优美,配合曲谱吟唱,往往能令闻者动容。如《浪淘沙·三献词》:

一死一时休,一别何由、一童一鹤一瀛洲。一世一生如一梦,一别何由。

在面再无缘,再去流连,再三再四再缠绵。在想再思还再苦,再拜灵前。

三界化三清,三岛蓬瀛,三歌三叠三声曲。三献三周三致意,幸遇三生。

第二是丧葬仪式中的鼓乐伴奏。在平浏的丧葬仪式上,乐分大乐和小乐两种。大乐以大鼓、唢呐为主,杂以大锣、小锣、鞭炮;小乐单用京胡演奏。大乐主要用在仪式的开始,俗称“鼓头子”。如冬至祭祖的开始:

礼行冬祭,内外肃静,主祭鹄立,执事恪恭。击鼓鼓初严、鸣金金初鸣、击磬三声。击鼓鼓再严、鸣金金再鸣、击磬三声。击鼓鼓三严、鸣金金三鸣,击磬三声。发大铳,鞭炮三升、金鼓三作,大乐三吹、小乐三奏。鞭炮齐升,鼓乐合奏。主祭裔孙就位……

小乐主要在祭礼进行中伴奏,由于是京胡独奏,音量不大,加之一般比较清幽,所以中间不停歇,直至祭祀结束。

第三是在丧葬仪式中有专门的鼓乐所。因为鼓乐在整个祭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较大的丧祭仪式中要单独设一鼓乐所,为突出其重要性,击鼓时还需宣“鼓词”。如:

初击鼓鼓词: 坎其击鼓,皇皇厥声,凡百君子,各奏其能。

再击鼓鼓词: 发鼓渊渊,声闻于外,自堂祖基,虔恭尓位

三击鼓鼓词:奏鼓简简,既戒且平,周爰执事,时靡有争。

在正式进行祭祀前,儒生需引领主祭人到鼓乐所检查,看是否一切停当。到鼓乐所,儒生宣告备之章。其词曰:钟鼓既设,管萧并举,不误不扬,在前上方。宣词的意思是告诉鼓乐手要注意了,祭仪即将开始,请做好奏乐准备。同时也告诉参与祭祀的所有人,要各司其职,以免耽误祭祀。

三、 民间《朱子家礼》的异化

在儒家看来,“鬼神”都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东西。”《朱子家礼》一书旗帜鲜明地反对佛教葬仪,明言不做佛事②,且引司马光言以为论据。在平浏徐氏家族行祭礼的《孔子赞》中亦写到:大哉孔子,生名一人,德配天地,……何有十王,何有地狱,生既无愆,殁亦安土。也就是说并不相信佛教的地狱说。他在大殓条目下,论及三日而殓,贫者丧具或未办,或漆具未干时并不要严格以三日为限,但坚决反对以“年月未利,踰数十年不葬的做法”。在造葬一节又提到,“孝子之心,虑患深远,恐浅则为人所抇,深则隰润速朽,固毕求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③但不可依葬师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也就是说朱熹是反对阴阳学说的。但颇奇怪的是,朱熹在反对佛事和阴阳择地选期的时候,却没有提及道教。这或许为其所作家礼在民间的异化留下了缺口。

《朱子家礼》在民间的异化表现之一是其往往不排斥道教“道场”。按家礼,在大殓、成服后,棺椁停柩在堂直至遣柩、归葬,期间或许有亲朋吊唁,但肯定有大段的空闲。平浏徐氏家族治丧时就在时间行道教“道场”,以求亡者安息。在当地道教的丧葬道场一般是三天,包括开坛、开坛、安灵、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祀灶、摄招、度桥、沐浴、朝真、祭孤、朝灵、朝幡、救苦经、救苦忏、祭孤。朱子家礼的各种仪式就穿插在道教的道场之间,但大多集中在早晚,因为《朱子家礼》一书中提到朝夕哭奠,所以朝夕祭奠、三献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奠和客奠一般在道场完毕后的最后一晚进行。民间《朱子家礼》不排斥道教的最集中表现在于增加了“告庙”仪注。平浏徐氏家族的告庙文写到“仰帷尊神,操彰善瘅恶之权,幽冥一理;达元始返终之义,生死同归。……敬奉神主,朝告尊神。伏冀阴府铭恩,闢去鬼关之险;泉台施惠,荡平孽海之波。庶死者得所依归,常赏清风明月,而生者资其庇护,永游化日光天。”可见,朱子家礼的儒家信仰并没有使民间的道教信仰归于消灭,老百姓反而将两者互相融合,共同求得死者的安息和生者的景愿。

《朱子家礼》在民间异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家礼仪式中吸收道教元素。平江、浏阳徐氏家族在丧葬中除了常见的家奠礼、客奠礼外,还有如八卦祭、太极祭、河图洛书祭等不常用的祭祀礼仪。在这些祭仪中广泛吸纳道教元素,从而具有儒道混合的特性。如在举行八卦祭时,除了家奠中的三上香、三献果、献帛外,还要对八卦开光,虽然也由当地儒生进行,但是内容如开光咒、金光咒等完全是道教的。申言之,在一个祭祀仪式中,儒家的仪注为主,其中间杂有道教的内容,这也正是《朱子家礼》民间异化的最奇特之处。(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ZK(#〗朱熹:《家礼》,卷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942页。

②朱熹:《朱子全书·家礼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05页。

③同上注第915页。

参考文献:

[1][宋]朱熹 . 家礼[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宋]司马光 . 司马氏书仪[M] . 丛书集成本

[3][清]朱子家礼手抄本 . 光绪三年

[4]张品端 . 朱子家礼与朝鲜礼学的发展[J] ,2011

篇4

词,最早约产生于隋朝炀帝时期的民间,其兴起过程与乐府诗基本相同,即与音乐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词的本名叫“曲子词”“歌词”“倚声”等。唐朝,诗人也创作词。相传为李白创作的《菩萨蛮》和《忆秦娥》两首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而中唐时期,白居易、张志和等人开始大量创作;到了晚唐,五代词掀起了一个波澜,产生了《花间集》。《花间集》这部词集收录了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人十八家近五百首词,内容多描写闺阁生活,语言讲究简练含蓄,以轻盈婉约、典雅华丽为正宗,形式上多为小令。另外南唐以李、李煜父子为首的君臣也善词作,尤其是李煜对后代的影响较为深远。到了北宋,柳永突破了花间派的樊篱,独树一帜,使用俚俗语言,运用铺叙手法,开辟了写长调的道路;而苏轼则又进一步打破了词的狭隘传统观念,极大地开拓了词的内容,一扫柔靡纤弱之风,创造了高远清新的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词风;南宋的辛弃疾则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发扬光大了豪放风格,成为豪放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抒写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由于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努力,词成为两宋的代表文学样式。一般认为:唐五代词精美,北宋词博大,南宋词深刻。

随着词的发展,词不再配乐歌唱,词牌只是字数、音韵、声调和结构的格式。每首词都有词牌,两宋词牌共一千多个,但常用的只有一百个左右。写词就是依照词牌的格式来填写,所以写词又称为“填词”。最初,词牌就是词题,如《渔歌子》咏的就是打鱼之乐,《浪淘沙》咏的就是浪和沙;后来逐渐发展到大多数词的内容与词牌除了形式有关外,内容与词题已毫无关系了。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字样的,词牌就是词题,不另标题。但大多数词都是不用“本意”的,词牌以外往往还有词题,在词牌下用小字标出,如果并成一行写,则中间加间隔号,如《渔家傲・记梦》(李清照),“渔家傲”是词牌,“记梦”是词题,词题标出词的基本内容。

词,又被人称为“诗余”,但词与诗,尤其是与近体诗区别极为明显:其一,词是分片的,而诗不分片。绝大多数词,一般分段,而以分两段的居多,称双调,如《念奴娇》《鹊桥仙》《扬州慢》等,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四叠;不分段的单片词,只有《十六字令》《如梦令》等很少一部分。“一段”一般叫“一片”,一片就是一遍,表示音乐已奏过一遍。音乐奏一遍又叫一阕,所以片又叫“阕”。分两段的词,通常称上段为上片或上阕,称下段为下片或下阕。其二,词的句式参差不齐,词的句式从一字句到十字句都有,而近体诗要么是五言要么是七言;正因为如此,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小令在五十八字以内,如《忆江南》《渔歌子》《如梦令》等;中调在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之间,如《渔家傲》《西江月》《青平乐》等;长调在九十一字以上,如《扬州慢》《雨霖铃》《念奴娇》《永遇乐》等。

词,按照表现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古人说:“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这就是讲两派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对此两派的不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五引俞文豹《吹剑录》说:东坡在玉堂曰,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则小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具体说来,婉约派和豪放派有以下区别,其一,选材不同。婉约派多写儿女闺阁之情、羁旅行役离别之相思,而豪放派则题材广泛。其二,表达方法不同。婉约派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曲折表情达意;而豪放派则以铺陈、直抒为主,同时采用更多的方法。其三,格律不同。婉约派严守格律;豪放派则敢于突破,不受束缚。其四,艺术风格不同。婉约派多委婉、绮丽,而豪放派以恢宏、沉郁为主。其五,代表人物不同。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代表词人则有苏轼、辛弃疾等。

篇5

“数一数二,不三不四。”越是激烈的竞争,越是大浪淘沙。人们在一个细分市场的比较中能迅速排出前几名,但能精准说出来的却只有第一和第二,第三名以后的土地上,几乎寸草不生,商业营养严重缺乏。当然,营销学中似乎存在“七品牌定律”,若问某类产品有哪些品牌,一般人很少说出七种以上。这意味着,产品的品牌阶梯最多是3~7级。进入阶梯,才可能被消费者选择并得到市场回报。

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谷来丰在《中国在“互联网+”,美国却已进入“新硬件时代”!》一文中表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有那么多制造业的企业家们,是否在“互联网+”的狂热中冷静一下?放眼2~3年后的未来,那里有一个“新硬件时代”在悄悄来临。这个时代将更适合制造业实业家的口味和习惯,更渴望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和经验。制造业企业家何必现在转弯,进入纯互联网的岔道?把目光放远一点,继续向前开,可能坦途无限。中国的新制造业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但是在天际间,已经有一丝曙光,谁先播种,谁先收割。

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有优势是因为它的横向或纵向关联企业(供应商、服务商、互补产品制造商、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有优势。而这种优势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集群和专业市场,因为在那里品牌、企业之间就是休戚与共的互助关系。

近些年,不少集群和专业市场已经不仅限于区域品牌的推广展示,更是与兄弟单位建立联盟,拉开战线。其实质就是重划竞争范围,改变游戏规则,主动出击,使形势复杂化,重新设计相关产业的命运以控制自己的命运。竞争优势的种类与数量越多越好,即使对手集中火力攻其一点,打成平手甚至后来居上,但多样化的竞争优势仍然让对手追赶不及。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在细分领域做到第一并不容易。但抱团寻发展,则能更好地让市场接受,在行业中分到自己的蛋糕。

近年来石狮企业屡次以组团形式亮相于国内外各大展贸平台中,石狮的纺织专业市场、服装专业市场在地方政府和协会的组织下形成一股全产业链总动员的强大气场,带来的影响力和商贸机会不容小觑。这些专业市场带领场内知名度不高但实力突出、前景广阔的中小型企业集体出击,不仅给企业寻求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更把专业市场融入到区域品牌的庞大影响力中,给市场增添了地域性的色彩,将闽派“休闲、时尚”的概念宣传达到了一个。

篇6

一、浅吟低唱,感受诗词韵律之美

韵律即是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中国古典诗词常常以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法,增加诗歌的音乐节律美。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充分感受古典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律的韵律美,并在诵读节奏变换有致的古典诗词时感知丰富的内涵。

比如,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时,首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模仿形式感知和品味这首七言绝句的节律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后,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韵脚:“沙”、“涯”、“家”,分辨出这首诗的韵脚押的是“”韵。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这首诗歌的韵脚在诗歌中的不同位置,体味古典格律诗的押韵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含义,即古典诗词格律诗中的第一句句末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但是第二句、第四句等偶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入韵。当学生初步认知有关古典诗词的节律与音韵等美学常识后,再引导学生在古典音乐的背景声中,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到古典诗词的诵读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其节律美、音韵美等。当然,也可以将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的古典诗词音乐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给学生视听或学唱,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律美等美学特质。

二、深品细悟,体味诗词语言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是诉诸于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这种语言艺术既不具备雕塑艺术可以立体的、直观的、多维面的、多视角的、多层次的展示在读者面前的美学功能,也不具备音乐艺术可以采用声音传播的方式将抑扬顿挫的音符与鲜明的节奏叩击听众的耳朵的美学功能,它需要读者对其潜心体味才能感知语言、用字之精妙。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文学修养都欠丰富,再加上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吟诵、涵咏等非常有限,所以,对古典诗词中一些即便是非常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或者极为精妙传神的词语等也难以理解,从而无法整体把握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由此,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古典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其精妙之处。因为这些字词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作者送别友人时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们应该抓住诗句中声韵轻柔明快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与“渭城朝雨”、“客舍”、“柳色”等特定词语进行对比品鉴,有了比较品鉴,学生才会明白:是一场美丽的朝雨洗去了平日飞扬的路尘、洒洗了笼罩着灰蒙蒙尘雾的客舍和路旁的杨柳,让诗人饯别友人的环境呈现出明朗清新的风貌,也给整首诗融入了诗意般清新明快之元素。

三、想想说说,再现诗词意境之美

培根说:“诗是真实地由于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既如此,则古典诗词中的语言符号可以令读者在鉴赏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幻化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边吟诵古典诗词边探究古典诗词的意境,同时启动丰富的想象思维,把在头脑中幻化出的多维画面用流畅的语言描绘出来,如此,古典诗词中优美的、抽象的、深远的意境就会形象的、具体的、多层面的、多视角的、多维度的、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获取更丰富、更愉悦的审美体验。

比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只有寥寥数笔,但是却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勤劳、和谐、美满、欢快的乡村人家农耕图。教学时,我简单介绍完范成大的生平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读读想想。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师:请同学们想象作者赞赏些什么。

生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户人家各个都很勤劳、能干。

生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连孩子也受到大人劳动习惯的感染积极参加劳动。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这户农家“昼出耘田夜绩麻”的情景,那位天真可爱的“童孙”如何“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具体情景:孩子与长辈都说了什么?孩子都有些什么动作和神态?

篇7

陈启宗的投资理念是风险投资领域的大胆和地产投资领域的谨慎并存。这也是陈启宗的企业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他的大胆指的是不怕投错,风险投资不会没有风险,十投不可能十赢,但十投八赢,就是胜利。

很多人知道搜狐、携程、《福布斯》,却少有人知道投资者之一的香港老板陈启宗。

在今年第七届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作为压轴嘉宾出场的陈启宗风头胜过了“麻辣”教授郎咸平,成为现场赢得最多掌声的嘉宾。

陈启宗现57岁,原籍广东台山县,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恒隆集团是香港第二大专注房地产业的公司,曾亲历了香港楼市过山车般的几起几落,是香港楼市的“模板”。

1960年,其父陈曾熙成立恒隆有限公司,并于1972年上市。1986年陈曾熙去世,集团业务便暂由陈父的弟弟陈曾焘主理,直至1991年1月,陈曾焘宣布退任主席一职,由陈启宗正式接管父业。

对于1991年前的恒隆集团,陈启宗很少评及,问得多了,他会感慨一下,“在长辈略显保守的作风下,恒隆沉睡了十几年。”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成就了陈启宗的“恒隆奇迹”。20多年里,恒隆由原来排名第二的香港地产商滑落到第九、第十的位置,到今天再重回第二、第三位,陈启宗真正见证了大浪淘沙般的地产风云。

了解陈启宗的人知道,陈启宗的投资理念是风险投资领域的大胆和地产投资领域的谨慎并存。这也是陈启宗的企业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他的大胆指的是不怕投错,风险投资不会没有风险,十投不可能十赢,但十投八赢,就是胜利。

陈启宗只投顶级地段的顶级持有型物业,因为在他眼里,这类物业抗危机能力最强,且有极稳固的保值增值功能。

胆大心细的陈启宗在上任17年里做了两件让人敬佩的决定,一是投资内地,二是安稳渡过亚洲金融危机。

1992年,也就是陈启宗上任恒隆集团主席的第二年,陈启宗正式踏出投资内地的第一步,选择的城市是刚刚进入新一轮开发的东方巴黎―――上海。

在参与上海的开发过程中,陈启宗两个招牌式地标项目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相续建成,这两个物业至今仍是高楼林立的上海最有魅力和人气的商用物业,并由此奠定了陈启宗在顶级写字楼和商用物业开发的霸主地位。

在还没有进入恒隆时,1986年陈启宗和弟弟陈乐宗创办晨兴集团,投资内地新媒体等产业。

“当时创办晨兴时只有父亲留下来的创业机会,没有从家里得到一分钱的资助。”陈启宗说,“先父去世时我们三兄弟没有拿到一分钱,我从小就教育儿子,他不会从爸爸这里拿到一分钱,将来也是。”

在陈启宗眼里,这一脉相承的教育方式被他认为是陈氏保证这一家族产业能够持久的秘诀。不会给儿子留下一分钱,要靠他自己。因为父亲的父亲当时就是这样做的,全部捐掉了。

对此,陈启宗认为,与其一次捐掉,不如一边赚一边捐。这样能给社会作更大的贡献。1995年,陈启宗先生在北京大学设立了晨兴助学金,十年间晨兴助学金累计捐赠总额已达190万元人民币,捐助人次近1000人。除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院校设立奖学金外,1996年建立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如今,晨兴数学中心成为中国尖端数学研究中心,晨兴集团赞助的“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成为联结中国与世界顶级数学家的桥梁。对此,陈启宗这样解释自己的决策:“教育是一个国家前途所系,投入科研是为了民族甚至人类的长远发展。数学是科技之母,数学基础打好了,对中国其他学科的发展及现代化进程都有帮助。”

多年来,陈启宗在繁忙的生意之余,每年还为香港、台湾甚至欧美等地报刊撰写述评和随感,《全球化下的亚洲出路》、《民主的利弊》、《亚洲金融危机与中美日三边关系》等文章,分析透彻,文笔犀利,颇显“大家”之气。

陈启宗不喜欢别人称他为儒商,他认为人应该是广博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同时是科学家、建筑师、文学家,社会应该转变观念,鼓励人从广度寻求学习和发展,难道做生意就不应该有学问?

篇8

1、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怕歌愁舞懒逢迎。——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3、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4、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6、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7、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8、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10、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11、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12、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3、池上凭阑愁无侣。——柳永《甘草子·秋暮》

14、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15、教人怎不伤情。——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6、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17、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9、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0、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21、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22、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2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24、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5、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26、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27、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28、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29、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30、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31、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32、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33、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34、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35、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36、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37、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38、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39、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0、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

41、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42、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4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4、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5、泪痕早已先书满。——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46、安排肠断到黄昏。——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47、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

48、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9、湘娥竹上泪痕浓。——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5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1、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琐窗寒·玉兰》

52、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曹组《蓦山溪·梅》

53、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54、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5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6、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57、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58、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59、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6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1、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62、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63、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64、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65、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66、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篇9

稻盛其人

说起松下幸之助,恐怕在中国已是无人不晓,而提起稻盛和夫,可能很多中国人还不太清楚。其实,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4位企业家在日本被共同称为“经营之圣”,其中稻盛和夫是最年轻、也是惟一还在世的一位,在中国已经拥有大量拥趸。

稻盛和夫先生现年78岁,40年间白手起家创建了京瓷和KDDI(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并且创造了企业50年不亏损的奇迹。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总结出了“利他经营”、“阿米巴经营”等经营哲学。在1996年出版的《新经营新日本》一书的序言中,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目前,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活法Ⅰ》、《活法Ⅱ-成功激情》、《活法Ⅲ-人生的王道》等已在中国企业家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企业家甚至都将其列为自己经营企业和人生的宝典。根据《活法》的市场反馈来看,在平淡地销售了4年之后,《活法Ⅰ》的销售在2008年下半年猛然反弹,一举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并且位置稳固。《活法2》在2009年3月出版之后,也立刻登上新书的销量冠军位置,并长期占居排行榜前三甲。如果说《活法》是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全面体现了稻盛和夫的思想,《活法2》解决了职场中人和企业人士怎么活的问题,那么2009年10月新出版的《活法3》解决的就是内心的力量问题,即如何找到隐藏于我们心中的力量去推动我们持续实践稻盛和夫的“活法”哲学――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王道。2010年的这个夏天,稻盛和夫的这三本著作再次被列入畅销书目。

经济危机的影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肆虐,许多企业家们仍然在大浪淘沙中惴惴不安,甚至有许多人失去了前行的方向。究竟怎样才是合格的经营者?究竟怎样才算成功?在稻盛看来,其实做到这些并不困难。他认为,合格的经营者最重要的不是要懂得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要会珍视那些看似简单、“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即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问,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这些哲学看上去“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聪明的人往往对这样的哲学一扫而过或视而不见,但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却极其珍视它,“不仅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血肉的一部分。”

敬天爱人

听上去冠冕堂皇的话语,其实一切都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当如今的八零后和九零后已经逐渐被物欲横流的社会基调所吞没,当整个世界依然沉浸在心灵荒芜的时刻不能挣脱,已经78岁的老人稻盛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承诺,那就是一辈子就信奉一句话――敬天爱人。

他说,这就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妙诀。

其实,稻盛和夫曾经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免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时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去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无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赢得大奖。

绝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总堂”门前徘徊了几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的念头,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在公司里他学非所用,努力工作也得不到赏识。在被勒令辞职后,与七个辞职的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了京瓷公司。

美好的生活似乎已经在向他招手了,然而谁曾想公司渗淡经营,徘徊在破产边缘,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给员工们讲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永不放弃,对于他而言才是最贴切的描述。终于,京瓷从一家“乡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

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岁时再次创业,成立了日本首家民营电话电信运营公司KDDI(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这个公司正是在资源严重不足、处处受到国营电话运营公司NTT DoCoMo的排挤、围堵的情况下奇迹般成长起来的。没有人想过他第二次创业会最终走向成功,但是事实证明,因为敬天,因为爱护身边的人,他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困难,也战胜了自己。

舍弃自我

在稻盛和夫的书中,也不乏对于年轻经营者的劝谏和警示。他提到,现今年轻的经营者,他们开办风险企业,发挥才干,获得成功,并实现企业上市。之后便立即将自己所持股份悉数抛出,以获巨额财富。

例如,在日本,有些年轻的企业家才刚三十岁出头,便已幸运地实现企业上市,从而将数百亿日元的巨额资产收入囊中。然而,很快,获得如此巨大成功之人便风光不再。“近些年,我们目睹了不少这样的实例。那是因为成功纵容了私心滋长,点燃了没落的导火线。”

稻盛在书中说道,1971年,正值京瓷公司上市之际,他进行了一番思考。创业以来,京瓷不断顺利发展壮大,于是几家证券公司来访,商议上市一事。据他们解释,公司上市有两种方式。

其一为将创业者所持股份在市场发售,另一种为发售新股。前者上市的红利归创业者个人,后者则归公司所有。某证券公司的人士强烈推荐前一种方式,认为可回报创业辛劳。然而,这却与他的观点不合,所以他并未与这类证券公司合作,并且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发行新股,不曾卖出一份自己名下股份,而上市后所得的全部资金一概入企业账目。

正是这样的“舍得”,让稻盛在日本和全球都拥有了众多的拥趸。不是每个企业家在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时都能镇定自若,将企业和全体员工乃至全社会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在稻盛事业的鼎盛期,这个在世人眼中无可争议的成功者按多年前就已定好的时间表,在刚做完手术两个月、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皈依佛门,开始第一次化缘。“初冬肌寒之时,我头戴竹斗笠,身着青布袈裟,脚穿草鞋,站在每家每户门前诵经、请求布施。托钵化缘对我这病后之躯实在是一种极为艰苦之事,而从草鞋里露出来的脚趾头被沥青划破渗出了血……黄昏时,我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在返回寺庙的路上。正在打扫公园、身着工作服的老婆婆注意到我们一行人,她一只手拿着扫帚一路小跑来到我们跟前,向我的行囊里放进了500日元的硬币。”这个两个月前拥有两家大公司、数千亿日元资产的人被这500日元深深打动了。“这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贯穿我全身,心里顿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篇10

2008年11月12日在北京永乐2008秋季拍卖会上,一批来自北美洲私人收藏的书画扇面.因为受到众多藏友格外青睐而使场内座无虚席。买家们竞价激烈,多数拍品往往经过数个回合的争夺后,才能落槌成交。全场百余把扇面的成交率达到了80%以上,其中傅抱石的《浪淘沙》以超出估价2倍的61.6万元成交:张大千《倚棹听泉》以53.76万元成交。

尽管在中国书画投资收藏界历来就有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末扇面之说。然而,近年来书画扇面在拍卖会上却异军突起,如山人《双鱼图》扇面于2005年在翰海拍卖会上以159.5万元成交,张大千《雅集土图并大吉岭图》成扇于2006年在上海崇源以115.8万元拍出。咫尺之物,竞能够达到令人惊诧的百万天价,不禁引得关注艺术品投资收藏的人士欲求探其究竟。

折扇是古代文人必备之物

早在明永乐年间,折扇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而自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折扇形款已趋完善,为制扇、画扇和藏扇的鼎盛时期。其时,文人墨客纷纷在这绢裱纸糊的盈尺之间点染钩划。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所不涉,真、草、隶、篆无所不写;一时间,人皆一扇在手,出入怀袖,士宦雅士和文人墨客借此优游酬酢,以其作为交往的常见谊礼,而商贾阔佬和少爷公子则以此标榜儒雅风流,即使是广大劳动大众,也喜爱手执折扇纳凉消暑。民国时期,京、津、沪等地更盛“斗扇”之风,即有闲且风雅之士于早、中、晚各执不同的折扇,以其上书画之高雅、其问质料之优良来比试炫耀,风靡一时。

中国古典美的核心准则是和谐与匀称,它以比例(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和排列(如对称)来体现。人的双眼平视时,最舒适的视界是落在竖短横长符合黄金比例的长方形之内,以及人类视角约在120度,而这恰好与市面上最常见的16和18档折扇张开时的角度及长宽比例相合。加之折扇扇面上下两边呈流畅的弧线,左右二侧及其间的折痕为放射状对称排列,故使其在形态上达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完美境地。

折扇还有着难得的风情美,它包括风姿美和诗情美。早在我国六朝时代就有“美风姿”一说,即指文人雅士在包含语言扬抑、眉目表情、衣着形色和身手动作在内,一起动作起来时所产生的类似舞蹈般带有轻灵优雅意味的综合动态美感。而在明清时期。折扇成为了文人骚客和名流商贾们的随身必备器物,即使是在秋冬寒起之季,他们于出门应事、访亲会友的各种社交场合中,也会随时随处舒缓有致的展开这“怀袖雅物”,与同好共析和评品扇面上书画艺术的高雅,其时执扇者争相夸耀之眉飞色舞、谈笑风生的兴致盎然,意态闲适、儒雅逸趣的风姿横生,大有“魏晋名士执尾”的遗风。

扇画给藏者带来创意之趣

书画折扇上往往是一字一画。如果收藏者能够经过一番筹措。由二位艺术家将书画艺术在扇面上天然合璧、相映成辉。则另是一番别样情趣。笔者有一幅《唐人诗意》扇面,就是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使其上达到书与画的“珠联璧合”。

多年前,友人送我一张书法扇面,是由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章炳文以其典雅独特的汉隶书体挥就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我久慕章先生的书法艺术,但每当欣赏时。却又总会为书法下留有大块空白.而怀有些许遗憾。一日.我突发奇想――能否以扇面中的诗句为题.请某位画家于其上再补一幅“命题画”呢?后经多方了解,我获知江苏省国画院的著名山水画家卢星堂,曾成功地作过一幅宽8米、高3米题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巨幅山水画,并受到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当我怀着既急切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他请求后,没料到星堂先生十分爽快地应许了。

此画完成后,我惊喜地发现,卢星堂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和娴熟的笔墨技巧,以黄河途中的“一曲”来代表“九曲”;用河岸旁的沙滩来意喻黄河的“万里沙”;以河面上的云雾渺绕来表现“浪淘风颠”:还用“源自画外”来显示黄河来自天涯,将古人诗句中描写黄河这一磅礴壮丽的气势和意境,在画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书法和绘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扇画造假难度相对较大

由于扇面书画通常是文人雅士抒情遣兴的小品,或被遗赠戚旧,或被付诸市廛,其往往写于优游酬酢之中,成于率尔不拘之时,因此创作时减少了作者借以猎名争誉的心理压力,作品面貌反而时出新异,愈显人文亲和力。此外,画扇巧妙结合了卷轴挂画与手中玩扇两者的长处,使画扇在掌间方寸揣摩把玩的同时,更加益于集中观者精力和吸引其目光,使他得以细心品味扇画所传达出来的作者内心世界的清新格调、风雅意趣与闲情雅致。

此外,又因为折扇扇面尺幅小,上宽下窄呈半圆状和扇面展开时表面凸凹不平,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纸、金笺、发笺等对落墨、设色要求更高。欲在其上挥毫者于行笔之前,必须长时间揣摩构思,精心布局,下笔落墨时要求明快简洁,流畅多变,故一般书画家视若畏途,不敢随意染指。因此扇画的造假比较困难,市场上名家的书画扇面保真度较高,鉴藏时也要较其它的书画形制相对“安全”得多。

因此,市场上一有精美的扇面书画亮相.往往会吸引海内外收藏家的踊跃竞购。例如,继2005年中贸圣佳推出的扇画专场,164件扇画拍出1478.4万元;北京诚轩推出的“善哉扇斋――黄天才藏扇”专场,232件扇画全部成交。成交额2254.78万元。2006年西泠拍卖的成扇专场也创下佳绩:200件名家成扇成交188件,总成交额达到1167.76万元。

购藏扇面应循之原则

笔者以为,投资收藏书画扇面,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真、精、新

“真”即名家真迹;

“精”是名家于艺术成熟期或艺术巅峰期创作,为他所擅长表现并具独特风格的作品;而“新”是由于古代成扇通常使用过,其在开开合合中难免会有磨损甚至开裂难以重裱复原的现象,所以品相完好的扇面,特别是成扇尤为珍贵。

2、书画合壁

书画合璧往往是扇面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其上之书法,或由同样为擅书的画者本人书写,或应由艺术成就或名气比画者更大的书法家挥就。

3、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