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面范文

时间:2023-04-10 20:0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方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方面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的教师教育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教师实现教育专业化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年,我校的教师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师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为了加强对教师教育的工作成立了以徐顺涛校长为组长的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吸纳学校务实能干的骨干教师为成员。并制定出了《玉海中心小学教师发展规划》,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发展,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还结合本校实际,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达到了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另外建立健全了有效合理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二、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而继续教育和教师教育是提高教师各项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此,我校通过全教会动员宣传,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培训的认识,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培训,促进发展

1、加强师德培训:为贯彻落实《瑞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0年暑期教师师德专题培训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校深入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师德教育活动。在暑期师德培训期间,学校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重点》,深刻领会和宣传《条例》和《纲要》的精神实质,做到依法治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③深入开展争优创先活动,通过对先进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事迹的学习,着力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做好学校服务学生和家长、教育服务社会工作。④开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为主题大讨论,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作用。此外,老师们积极通读师德培训材料,交流学习心得,撰写学习体会。扎实有效的师德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

总结二:工作总结思想方面

一、课堂的成长

小学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记得2013年刚站上讲坛时,对着那些依依呀呀的学生时,有些无奈,他们没有体育课堂常规的概念,特别是最起码的服装问题也做不到,何况是纪律了。经过反反复复的强调,再强调,他们终于有了点样子。为了能把课上的更好,能让学生更能喜欢我。那一刻出现了迷茫,说实在的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课上的更生动形象,能在不强迫的情况下能让学生自觉的喜欢上体育课。渴望自己能快点成长,也能快点解决这困惑的问题。通过校内的交流,校外的学习帮助,终于帮助我逐步走出困境。有时一节成功的课,会让我乐上好几时。因为想要这种成功的快乐,所以我更加积极参加一切的学习。当看到优秀教师一堂好课的时候,忍不住的会去想,别人能上的这么好,为什么我不行呢?好希望自己马上就能向她一样,但是成功教师的课堂魅力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学来的,这关键主要是要追随于她们成长路上的串串足迹吧。在2010年5月区体育健康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这次的付出和经历令我对以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二、专业的成长

一个中长跑出身的体育教师,对于球类只略懂一点皮毛,只勉强过关那最低要求的考核。现角色的互换后,要求也就变高了。记得第一次带乒乓队参加比赛时,那种紧张的状态感觉犹如昨日。那时因学生技术、心理因素的关系,发挥的很不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技术本就有点差,再加上紧张,那就可想而知结果是如何了。为了比赛,为了能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门,我决定从自己开始学习。通过边学边练,不断的寻找经验和感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些成绩。在2004年的区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第五名;乒乓男乙获得第一名;羽毛球女甲获得第二名;中国象棋男甲获得第一名等一些优异成绩。

三、教育思想的提升。

1、乐读

为了与他人交流、交流读书的感悟时能有所畅所欲言,所以拿起了书本。希望通过阅读能从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启迪。说实在的,从小我就没有读书的好习惯,那是因为年少不知将来愁,当工作了用到知识的时候,才恨读书晚。每一位有学识的人,他们成功的过程中,都少不了有书的陪伴。有才华、有理念、有想法的人,都是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内涵。当我清醒的认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也赶紧跻身于这个行列,向成功人看齐,以书为友。

2、勤写

博客建设是帮助我们实现专业成长的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这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及时记录在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下的感悟,不仅可以收获思想的提升,还可以收获那一份心灵的纪念,收获反思能力的提高,更可以收获自己的专业成长。起初,我也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强迫自己去写,当端正了心态后去对待这项工作时,强迫反而变成了习惯,变成了一种思想上休闲的享受。在2009年10月市教师博客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游走在自己的博客文字中,其经验,相信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自己会更快更好的成长。

总结三:工作总结思想方面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能从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自觉看报读书,了解时政,理解新的政策和新的教育要求,以师德规范约束自己,鞭策自己。积极支持学校的各项决策,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能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与人合作。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这学期主要担任四年级工作。因为已经连续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情况等我都一清二楚,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这学期我还积极参加语文教研组的学习活动。每一次我都从学习理论知识开始,翻越大量的书籍及从网上搜集有关教学的资料。同时又与同事一起探讨,与同事们一起进步。

三、副班主任工作。

在副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班干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这一学期,我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发信息、带口信等的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更向家长提意见:针对他孩子的优劣情况,该如何配合教师共同教育或如何让孩子“吃的更饱”,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家务之间的关系让自己有精力来做好学校下达的每一项工作。

五、主要成绩。

篇2

1、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解释仁的根本涵义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认为这是“仁”的出发点,因为一个连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其他人的。

2、“泛爱众” 、“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有理解、宽容的态度和心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有能力应该帮助别人。

3、“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实施仁政和德政,为老百姓谋利益,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与民同忧,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省刑罚,薄税敛”,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生产,深耕易耨;老百姓所要求的,设法满足他们;不想要的,不要强制他们接受,,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就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如何顺应新形势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因此,每一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都应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经验和营养,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曰: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正如当前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打牢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二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三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四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了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滋长、善恶标准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农民进城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农村流动人口甚至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三是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报刊、电视、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广泛使用,导致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传播的负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四是群众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转而追求节奏更快的城市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层次要求更高。

 

三、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等都得不到保障。二是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发文件、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却少之又少,其理论之高深,用词之晦涩,让基层群众望尘莫及,不知所云。三是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科技文化活动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尤其是在冬天,随着燃煤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队根本无钱买煤,更不用说组织群众在文化室开展活动了,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四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都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最多只有一至二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五是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据调查,当前乡(镇)宣传干事70%以上均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四、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练提升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积极推进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1、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每一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都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们。一方面在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措施的宣传上,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另一方面在宣传资料的编印上,应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等,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种语言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立一支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发展的变化。

 

3、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宣传文化干部始终承担着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的职责,而基层群众却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热爱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4、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一是创新体制,保证基层干部数量。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发挥好基层党团员队伍、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等的作用。

 

5、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应加大对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如: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图书阅览室等。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制作、电视节目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的译制方面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还应保障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经费。

 

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二

 

转眼间离学校毕业快一年了,经过一年的社会打滚,苦过了才知道什么是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它们像是短片或是电视剧一样,让自己一次接着一次淋漓尽致的体会辛酸与快乐。现在通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无论是对工作和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有新的转变,使思想得以净化,看问题更加清晰。

篇4

按照平顶堡镇党委的相关要求,本人对照“提士气、鼓干劲、解难题、促发展”思想、工作、作风等13个方面问题,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缺乏创新意识,有时工作上存在拖沓懒散情况

一是工作中不愿意创新,不愿意思考,只是刻板的按照领导交办的方式方法去执行,不懂得变通;二是工作中存在拖延情况,不愿提前做完各项工作任务,经常拖到上级要求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才完成;三是有时工作懒散,虽然个人有事情的时候能够严格履行请假程序,但不愿意占用个人时间来完成工作。

二、缺乏责任意识,有时思想上存在得过且过情况

一是考虑自己是女同志,也不是主要负责同志,有时不愿主动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二是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求不高,只求做完而不求做好;三是不愿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

三、缺乏学习意识,有时学习上存在流于表面情况

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 问题学生 思想道德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近年职业院校发展态势良好,不仅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每年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可用的技术人才。但是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同时提高了教学管理的难度,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便是造成教学管理难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问题学生指在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缺点、不足,或者所犯错误较突出,并对自己、他人或者集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 受社会上对职业学生仍然存在的偏见和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再加之偏激的家庭教育,这些职业院校中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职业院校问题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体系是支撑人精神世界的支柱。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起到反面的作用,不仅阻碍你的成长,有可能会将你带上毁灭的道路。现在在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主要出现以下的一些错误思想:首先是个人利益至上,缺乏社会责任。重视个体发展,为自己所得利益维权不是坏事,但在这个年龄的中职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这个度,总是过分夸大个人利益,对国家的事、社会的事不关注、不思考,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功利性价值观念严重,缺乏集体意识。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层级比较低,大都把奋斗目标锁定在眼前的个人利益中,为了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对于与自己无关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常常和自己所谓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泡在网吧中,对班级活动一概不参加,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二)基本道德素质差

首先是文明礼仪方面。中国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崇尚礼仪,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基本道德素质。但高职院校的一些问题学生却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常常是“出口成脏”,见到教师和长者也不懂得问好与礼让,情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文明行为频频出现。其次是在社会公德方面,职业院校问题学生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团体。他们在乎的只是这个小团体内的人事物,在这个圈子之外或者与自身无关的人或事物不予关心,不愿意帮助陌生人,不遵守校规校纪、交通规则等公共场所的公约法则,不懂得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

(三)年龄段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职业院校学生本就处于心理问题频发年龄段,多重原因使得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比普通的职业院校学生更为严重。首先是严重的逆反心理,问题学生往往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认为和父母有代沟,无法交流。在学校又不喜欢教师对自己频繁的说教,认为教师处处在跟自己过不去。对那些上进心较强,爱学习的同学也存有偏见,甚至挖苦讽刺。他们只认同自己价值体系内的观点,对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跟风学习,将自己引向了一个偏激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存在自卑心理。问题学生成绩偏差者居多,家庭离异者居多。这些学生往往都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缺点而选择独特的方式把自己包装起来,或者与其他同学隔离开来,频繁地逃课,逃脱晦涩难懂的课业学,脱离集体,避免与同学接触,离群索居,郁郁寡欢。往往他们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才导致他们脱离群体,以另类的方式存在于社会。

二、问题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归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和多年教学经验得知,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所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个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家庭和教师的原因,也有很多因素源自他们自己。

(一)社会上对问题学生的不认同和另眼相待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对职业院校不认同和另眼相看的现象,对职业院校的问题学生的这种看法更为突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和不认同思想便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实行的精英式教育,学生的成绩代表着学生的一切,学生经过中考、高考再考上大学,最终成为坐办公室的精英人才,才能被社会认可。而职业院校的问题学生不仅平时成绩不佳,在中考、高考中失败,自然而然的被社会视为失败者,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自然遭受社会的另眼相看。

(二)错误的“成绩观”带来的偏差行为

职业院校大部分问题学生是因为初中时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没有考上普通高中,一些问题学生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直接放弃考试。这些问题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教师与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中度过。长期如此他们就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越来越不想学习,成为恶性循环。由于看不到自身的其他优点,开始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样一来行为就出现偏差,品行发生变化。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同时行为品德也较差的原因。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一些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仍然把学生技能培训放在首位,学生的思想道德队伍建设较为落后。首先,一般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突出职业技能的实践性,一些问题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达标就使得教师放松了对他们教育管教,使得问题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其次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配备,职业院校教师的配备到目前为止仍多以专业技术型教师为主。这些教师缺乏学生思想方面教育的专业性,甚至一些教师还会把自己在社会中接收到的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从而对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加强问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针对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所剖析出的原因,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对策能够加强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能够正确地引导这些问题学生转变错误思想,提高道德素质。

(一)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性引导

社会环境的发展状况对职业院校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起着重要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职业院校问题学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首先要正确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宣传报道中职生为社会做出的积极贡献,让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中职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的巡查治理。再次是积极创设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严厉打击违法现象,为问题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生活场所和环境。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让中职生亲身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感知到社会积极健康的主流生活,接受正能量。

(二)对问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与问题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由于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引起的,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院校的问题学生来说,心理问题尤为复杂,这些心理问题必须及时地疏导。因此,要对问题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认知心理、挫折心理等的教育,提高问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应对挫折的抗打击能力。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是非能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判断标准,慢慢地将自己思想道德方面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

(三)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教育

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问题学生正是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出现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偏差。因此,要引导问题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首先是职业院校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c学生日常学习联系起来,进行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教育。其次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举办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演讲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专题讲座。再次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思想道德水平,强调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要对问题学生更加关注和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导师和楷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材

一、问题提出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能使人领悟到数学的真谛,学会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对人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数学,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如何在中学数学教材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启动,此次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已经有不少文章探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对高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探讨较少。事实上,高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也已经开始酝酿,目前高中普遍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人教社2000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数学》(下称普通教材),也有部分高中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了原国家教委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必修数学)》(下称实验教材)。可以说在素质教育推动下,与旧数学教材相比这两套新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都有了很大变化,都体现了新的数学教育观念,而在原国家教委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尤其突出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体现了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统一。本文就着重探讨高中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实验教材与普通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方面进行比较。

二、高中数学应该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1、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目前尚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通常认为,数学思想就是“人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就中学数学知识体系而言,中学数学思想往往是数学思想中最常见、最基本、比较浅显的内容,例如: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思想的高层次的理解,还应包括关于数学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形态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任何一个数学分支理论的建立,都是数学思想的应用与体现。

所谓数学方法,是指人们从事数学活动的程序、途径,是实施数学思想的技术手段,也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反映。所以说,数学思想是内隐的,而数学方法是外显的,数学思想比数学方法更深刻,更抽象地反映了数学对象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数学是逐层抽象的,数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具有过程性和层次性特点,层次越低操作性越强。如变换方法包括恒等变换,恒等变换中又分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等。

总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区别也有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的指导思想是把问题化归为能解决的问题,而为实现化归,常用如一般化、特殊化、类比、归纳、恒等变形等方法,这时又常称用化归方法。一般来说,强调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强调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

2、 高中数学应该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中的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由数学基础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而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融合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定义之中的。

在初中数学中,主要数学思想有分类思想、集合对应思想、等量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和转化思想。与之对应的数学方法有理论形成的方法,如观察、类比、实验、归纳、一般化、抽象化等方法,还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代入、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分析、综合等方法。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在义务教材的编写中被突出的显现出来。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一方面以抽象性更强的高中数学知识为载体,从更高层次延续初中涉及的那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应用,如函数与映射思想、分类思想、集合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和化归思想等。另一方面,结合高中数学知识,介绍了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向量思想、极限思想,微积分方法等。

因为其中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都介绍很多了,这里只谈一下初等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无穷的方法,即极限思想方法是初等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所谓极限思想(方法)是用联系变动的观点,把考察的对象(例如圆面积、变速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曲边梯形面积等)看作是某对象(内接正n边形的面积、匀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小矩形面积之和)在无限变化过程中变化结果的思想(方法),它出发于对过程无限变化的考察,而这种考察总是与过程的某一特定的、有限的、暂时的结果有关,因此它体现了“从在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恩格斯语)的一种运动辨证思想,它不仅包括极限过程,而且又完成了极限过程。纵观微积分的全部内容,极限思想方法及其理论贯穿始终,是微积分的基础。

三、普通教材与实验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方面的比较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在数学教材的编写上,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旧教材相比,新的数学教材开始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那么高中现行使用的普通教材与实验教材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方面有何异同呢?因为内容太多,下面只能粗略的作一比较。

1、相同之处在于

普通教材与实验教材都多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展示,融合在数学的定义、定理、例题中。例如集合的思想,就是通过集合的定义“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及通过用集合语言来表述问题,体现了集合思想方法来处理数学问题的直观性,深刻性,简洁性。对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采用单独介绍的方式,如普通教材与实验教材都将归纳法列为一节,详细学习。

2、 不同之处在于

(1)有些在普通教材中隐含方式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验教材中被明确的指出来,并用以指导相关数学知识的展开。

关于数学方法

我们举不等式证明方法的例子。实验教材在不等式一章第三节“证明不等式”中详细讲述了不等式证明的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普通教材中虽然也在不等式一章,列出第三节“不等式的证明”介绍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但对方法的分析不够透彻,更象是为了解释例题。比如在综合法的介绍中,普通教材只讲:“有时我们可以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而在实验教材更准确更详细的介绍:“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已知的不等式,正确运用逻辑推理规律,逐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的方法,称为综合法。综合法实质上是“由因导果”的直接论证,其要点是:四已知性质、定理、出发,逐步导出其“必要条件”,直到最后的“必要条件”是所证的不等式为止”。分析法的介绍也是这样,在实验教材中给出了分析法实质是“执果索因”的说明,这样学生能清楚的领会综合法、分析法的要义,会证不等式的同时学会了综合法和分析法,而不仅是能证明几个不等式。

关于数学思想

在实验教材第一册(下)研究性课题“函数学思想及其应用”中,明确提出“把一个看上去不是明显的函数问题,通过、或者构造一个新函数,利用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解决给出的问题,就是函数思想”,并举例用函数思想解决最值问题、方程、不等式问题,及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其实普通教材在讲函数时也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函数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进行刻划并加以研究,但从未提函数思想方法。虽然实验教材中只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对函数思想作以介绍和应用探讨,可这已经是一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信号,随着今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想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材中会有更明确的介绍。我们举向量的例子。

(2)实验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

关于数学方法

普通教材在第一册第三章“数列”中只介绍了数列的概念、等差等比数列及其求和,而在实验教材第二册(下)的第十章“数列”中增加了第四节“数列应用举例”介绍了作差,将某些复杂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方法。这在潜移默化中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又如在第一册(上)中,增加了研究性课题“待定系数法的原理、方法及初步应用”,阅读材料“插值公式与实验公式”,虽然不是作为正式章节,但也体现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再如数学归纳法普通教材介绍的相当简略,而实验教材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法的结论是否一定正确,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归纳起始命题等问题,还举了大量例子,切实注重让学生真正理解方法。

关于数学思想

实验教材中对向量,解析几何的处理体现了将向量思想,几何代数化思想的引入,并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统领相关数学知识的介绍。实验教材在第六章“平面向量”开首就讲:“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运用运算律去系统地解答各种类型的代数问题;几何学研究探索的内容是空间图形的性质。……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要把表达“一点相对另一点的位置 ”的量定义为一种新型的基本几何量……我们称之为向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平面图形性质,把各种各样的几何问题用向量运算的方法来解答。再看普通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的前提介绍:“……,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这种量就是我们本章报要研究的向量。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向量和数一样也能进行运算,而且用向量的有关知识更新还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很多问题。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其简单的应用。”显然实验教材是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引入向量,这也使后面内容的学习可以以此为线索,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统一。实验教材在第六章“平面向量”之后,紧接着设置了第七章“直线和圆”,从第七章的内容提要中我们看出这样设计是有良苦用心的。内容提要如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总是要经过逐步深化的过程和不断推进的阶段。对于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就是先有实验几何,然后推进到推理几何,理推进到解析几何。在第六章,我们引进了平面向量,并且建立了向量的基本运算结构,把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得量的运算和运算律,从而奠定了空间结构代数化的基础;再通过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实现了从推理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转折。解析几何是用坐标方法研究图形,基本思想是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等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形与数的结合,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且在后面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几节中都自然而然的延续了向量的思想和方法,使直线的学习连惯、完整、深刻。而普通教材将第一册(下)的第五章设为“平面向量”,在第二册(上)的第七章才设置“直线和圆的方程”,中间隔了不等式一章,并且在内容上,也没有将向量与直线方程联系起来,关于法向量、点直线点法式方程都没有讲,只是随后设置了“向量与直线”的阅读材料简单介绍法向量、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深化数学教材改革

1、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这主要是指定义、定理公式的教学。一是不简单下定义。数学的概念既是数学思维基础,又是数学思维的结果。概念教学不应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应引导学生感受或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定理公式介绍中不过早下结论,可能的话展示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给教师、学生留有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的机会。

2、在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中激活数学思想方法

①注重解题思路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在例题、定理证明活动中,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维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运用类比、归纳、猜想等思想,发现定理的结论,学会用化归思想指导探索论证途径等。

②增强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的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数学思想的指导,可以说,数学思想指导是开通解题途径的金钥匙。将解题过程从数学思想高度进行提炼和反思,并从理论高度叙述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产生广泛迁移有重要意义。

3、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贯穿相关知识

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从某个概念、定理、公式和问题教学中纵横归纳,反过来也可以以数学思想方法统领相关知识,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我们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应努力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方能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王传增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

教学与管理

2001年4月

李艳秋 发挥义务教材特点,培养学生数学素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年8月

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章建跃 朱文方

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钱佩玲 邵光华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数学思想方法

解恩泽、徐本顺 主编

篇7

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生永久的身体健康服务。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四所“211”工程重点学校的进行调查,

探究四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兴趣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当代体育课程的喜欢程度,

及其爱好和建议,寻找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为重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设置;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6-0101-04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已经逐渐地替

代了人类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正当人们享受在从劳

动中摆脱出来的喜悦时,随之而来的却是诸如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诸如此类的“富贵病”,

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抛弃了许多日常的体力劳动,同时

又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而造成的。这类慢性病,不仅

耗费国家大量的资金,同时又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普及“终身体育”的思想,迫在眉睫。

高等学校教育,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的

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比较成

熟,能够对各种事物和思想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能够

在这一时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并通过体育

课堂的言传身教,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

惯。所以,文章通过对辽宁省4所“211”工程重点院

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探究其学

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存在的优

点和不足,为培养大学“终身体育”思想服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大连海

事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体育课程内容

的设置和分类,查阅有关“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

和举措,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

问卷两种,分别在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

学和大连海事大学4所重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

在该校教师的帮助下,共找到26名毕业生,并填写了

毕业生问卷。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

据进行收集、分类、统计、求和与百分比的统计,为

本研究做数据支撑。

1.2.4 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比较等逻辑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重点高校体育内容的现状分析

2.1.1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

(1)重点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指导思想决

定着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

想的基础环节。通过对辽宁省四所重点院校的教学指导

思想的调查发现,四所重点院校坚持贯彻国家教育部的

指导方针,融会贯通“终身体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为目的。由此可见,四所重点高校在教学指导思想,能

够把握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实施培

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计划奠定理论基石。

(2)重点高校体育工作者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

体育工作者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

施者。因此体育工作者对高校教学指导思想理解的深

度、实施的力度同样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

计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表2所示,目前4所高校的体育工作者的教学

指导思想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

的习惯”所占比例仅为6.3%,排列第四位。可见,高

校体育工作者对“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认识不够,大

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模式,认为传授

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在一定限度内提高学生的体质,

就完成自己的教学使命。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进步,国家对高校体育课的要求和学生对体育课的

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仅仅是工作的一方面,如何能够让学生喜欢体育、

并坚持“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

因此,作为教学工作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加强

学习,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为培养社会接班人服务。

2.1.2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如表3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中,提到“基

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良好的行为规

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思想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在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尚未提

到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

课程中提高上课内容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

运动的积极因素。体育课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

因素,趣味性不强,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

更谈不上培养其终身体育的习惯。如何提高体育课程

的趣味性,应该是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1.3 辽宁省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通过调查发现,辽宁

省四所重点高校所开设课程种类分别为大连理工17门、

辽宁大学12门、东北大学13门和大连海事大学16门。

四所高校课程开设种类也比较相似:第一类,传统的

体育课程,例如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和乒乓球。

这类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时间最长,群众基础较好,

课程内容安排相对完善,并且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该

项目的比赛,因此比较利于在学校开展,并且能够受

到学生的欢迎;第二类,东北特色项目,例如速度滑

冰和轮滑。速度滑冰历史悠久,由于东北特殊的气候

条件,现已成为北方学校的特色项目运动。随着我国

短道速滑队屡次在冬奥会上夺金,该项目已经越来越

受群众喜爱。于此同时,速度轮滑不仅是北方人夏季

的娱乐项目,而且也是我国南方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开

展起来。此类课程不仅受北方学生喜爱,对南方学生

而言,也充满了神秘和刺激,便于学校开展。第三类,

社会大众较流行运动项目,例如游泳、网球、羽毛球、

健美操和搏击等。身体健康已收到全社会的关注,许

多健身俱乐部针对各阶层工作者开设这些体育项目,

使得参与这些项目的群众日益增多。

通过表4也可发现,我国可开展76项体育运动,

相比之下,这四所高校开设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在12-17

项之间,仅占17.9% ~25.3%。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

不仅喜欢接受新事物,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所以,这些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四

所重点高校有必要增设其他未开设的体育项目,吸引

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2.2 辽宁省“重点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调查

2.2.1 辽宁省重点高校在校学生对已学体育课程满意度

调查

如图1所示,对200名在校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体育课程进行评分,反应学生对课

程的喜爱程度。调查发现男女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相

差悬殊,男生对篮球、羽毛球和滑雪三个项目的喜欢

程度超过80%,排球、武术和健美操三个项目的喜欢

程度低于40%;女生对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

游泳的喜欢程度超过70%,而对足球、篮球、排球、

武术、速度滑冰和轮滑的喜欢程度低于20%。由此可见,

目前四所高校的课程亟待改革。一些不受欢迎的课程

不仅浪费学校资源,同时也浪费学生的时间,上课的

效果必然受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

心理,反而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调查的十三门课中,男生对课程满

意程度超过70分的共有5项,女生对课程满意程度超

过70分的共有6项。由此可见,这四所高校在体育课

设置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必要将满意程度低

于20分的体育项目进行删除或者改进,开设学生感兴

趣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2 辽宁省“211”工程重点高校毕业生经常参加的

体育项目调查如图2所示,通过对已毕业的26名四

所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经常参加的活

动有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网球、健身、台球

和保龄球。这些项目中,羽毛球每月参加的次数最多,

平均每月可达10多次,受欢迎程度较高;其次是俱乐

部健身;参与篮球和足球运动大多是响应单位组织的

集体活动;其球和保龄球是毕业生们在学校期间

尚未接触过的项目。

由此可见,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并没有与学生毕

业后的体育生活联系在—起,只是根据本校的师资力

量和场地设施片面地选择体育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

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继续参加这些体育项目。所以,学

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毕业后的体育活动出发,

为贯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辽宁省重点高校的体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终

身体育”思想的深化和学习,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服务。

(2)重点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

很多课程不能达到让学生满意的程度。高校某些课程

分班授课的形式比较好,可以让男女生能够根据自己

性别的喜好去选择课程。

(3)重点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少,缺乏多样化。

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缺乏娱乐性,许多带有娱

乐性的体育项目并未纳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当中。

3.2 建议

(1)辽宁省重点高校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征

求学生的意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学生

喜爱的运动项目。

(2)加强教育投资,为新增体育课程建设场地和

设施,满足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来.辽宁省“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设置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熊健,等.黑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28(2):69-71.

[3]郑来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方向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

28(6):56-58.

[4]刘雪冰,黄金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

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0(4):48-52.

篇8

新阶段的解放思想,是顺应我国发展阶段性变化的选择。当前,我国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大体要经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即生存型社会阶段和发展型社会阶段。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07年,我国人均GDP就达到2456美元,超过1000美元;从消费结构看,200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城市和农村合在一起为40%左右,超过恩格尔系数低于50%的标准;从产业结构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下降到9%,已低于国际上第一产业不过10%(亚洲国家为15%)的生存型社会和发展型社会分界线;从就业结构看,2007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40.8%,低于50%;从城镇化率看,2007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4.94%,超过40%。从这些指标看,我国确实已经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

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主题。我国进入发展型社会新阶段,发展型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性、迫切性全面增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都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第一,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低成本维持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从表面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但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用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二,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使得经济增长“一俊遮百丑”成为历史。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体现了发展型社会的规律性,就是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迫切需要追求自我发展,追求与自我发展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

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改革开放。近年来,从总体上说,我们对阶段的变化、形势的变化是有所察觉的。2003年SARS危机中,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改革攻坚。但从实践的层面来看,我们的认识还远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例如:我们对阶段的变化有所估计,但估计不足;政策有所调整,但调整不及时。当前,经济社会产生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重要的在于近些年的改革开放相对滞后于发展阶段的变化。一是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一方面,原有的制度红利在递减。比如1994年在广东开始启动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这个制度改革的红利应该说递减的差不多了。新的制度安排特别是以资源价格改革为重点的制度安排没能抓住机遇,错失良机,这是造成今天经济生活突出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虽然在2003年SARS危机后,中央一再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同新阶段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近几年有一定进展,但仍然严重不到位。另外,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远不适应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需求。三是改革发展理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们高度重视创造经济总量,却有所忽视创造国内需求。

篇9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公安机关要紧跟时展步伐,增强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顺利完成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肩负起“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必须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思想解放的成果,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领导水平,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开创创新局面。

一、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推动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

(一)、正确把握解放思想的总体要求和努力方向。解放思想就是要以新的思维、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审时夺势,自觉调整工作中不相适应的方面,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具体做到“三个转变:第一,深刻领会“第一要务”精神,即执政兴国。第二,全面融入市场经济环境,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第三,适应动态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实现公安工作运行机制的转变。

(二)、调整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效益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效益观,放开、放活才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才能首先从思想上真正放开手脚,避免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形成解放思想、放开放活的良好氛围和机制。解放思想、放开放活,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涉及面广、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利益关系调整,在运行中可能遇到新的阻力,面临新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完善机制、营造氛围上下功夫,使上上下下有想放的决心、敢放的勇气、会放的本领。

二、领导干部要率先解放思想,着力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一)转变领导思维方式,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所谓总揽全局。就是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善于用的立场、观念、方法对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中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性思考,在正确把握形势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工作措施。

篇10

【关键词】现金流量 结构 盈利 偿债 趋势

一、现金流量是企业风险分析的重要指标

投资项目总是有风险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总会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风险有两种处置方法,一种是调整现金流量法,另一种是风险调整折现率法。调整现金流量法,是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用肯定当量系数,把项目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换算为有肯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项目调整前净现值与调整后净现值会有不同,对多个项目进行比较后确定其取舍。

二、现金流量表及其结构分析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1.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两者比较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2.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进行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比重,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

3.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上期进行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补偿不了流出量,则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力负数,如果企业投资有效,将会在未来产生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创造收益,企业则不会有偿债困难,因此,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不有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论优劣。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企业存在偿债压力。因此,在进行分析时,要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派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四)现金流量构成分析。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钞充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现金的来源。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较为合理。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它能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使用方向。—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重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三、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

(一)分析现金购销比率是否正常。现金购销比率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力和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力收到的现金之比,在一般情况上,这一比率应接受于产品销售成本率。如果购销比率长期大于1,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购进了呆滞积压商品;二是经营业务萎缩,两种情况都将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营业收入收现率。这项指标反映的销售质量,与企业的赊销政策有关,它是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之,说明企业回款率的高低及产品销售现状的好坏,在具体分析中,应结合应收账款和利润等财务数据进行。该指标应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该指标接过,说明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好,能及时收回货款,收益质量高。反之,说明企业销售现状不佳,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企业信用政策不合理,收款措施不得力;在以后将会形成呆死坏账,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虚盈实亏。二是企业有虚假收入,存在人为粉饰会计人报表的行为。

(三)盈利现金比计。盈利现金比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总额之比,说明每一元的利润有多少现金流量作作保障,是评价收益质量指标中最综合的一个。一般来说,良性发展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入,与利润总额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比率越高,利润总额的收现能力越强,企业特续经营的能力和获得利稳定性越强,利润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企业可能因现金不足,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偿债能力分析

(一)到期债务比。到期债务比=现金余额/本期到期的债务。这里,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对这个指标进行考查,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二)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总额。这一指标中,比率与偿债能力呈反比,即该比率偏低,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若较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以依靠现金偿债。

(三)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这一指标同企业的偿债能力呈正比。该比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力越弱。

五、预测企业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