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论证范文

时间:2023-04-10 05:1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比论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比论证

篇1

所谓对比法,就是把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其基本结构如下:(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

那么,如何选择对比角度呢?考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横向对比。

即考生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如《劝学》中的经典议论,荀子将“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二、纵向对比。

即考生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如《争是片刻的虚荣,不争是心灵的回归》一文片段――

也许有的人生来就是与人争的,争的是名,是利,是片刻的虚荣,是永远的欺骗。坡先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凭着满腹才学,争来了官职,争来了荣誉,争来了名声,争来了一帮子朋友。但当造化将它推向人生的低谷时,一切都化为乌有,“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至此,他方悟得“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是他放弃了恃才傲世之气,放下了功名利禄之心,这才有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个“放”字,将一道神秘的天光引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从此横空出世。

这段文字考生以时间为顺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坡的争与不争,进而全面地展示了坡对名利的态度,对比鲜明,论证有力。

在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操作:

一、观点对比

即考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解中心论点,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非常明确的提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正反论证应有主次之分,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应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如以“如何评价自己”为立意关键词的作文,从正面立论,可设计分论点:①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评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

又如“知耻而后勇”这一话题,如从反面立论,可设置分论点:①“知耻不后勇,必定自甘堕落,遗恨千古”;②“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上进的动力,也有成功的一天”。

二、事实对比

即考生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论据来论证一个中心论点。这种对比一般体现在段与段之间,也可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如《薄厚不可失衡》一文片段――

君不见驱走“毒奶粉”又迎来“毒胶囊”,食毕“瘦肉精”又奉上“速成鸡”,处理毕校车之患又疲于煤矿之弊,何者,厚于效益之追求而薄于道德之建设也!

反之,为何杨善洲坚守大山22年为世人所赞?为何深山之处6000余级石阶被誉为“爱情天梯”?为何吴斌、张丽莉之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为何莫言获奖后曰“我只是一讲故事之人”……只因其善于追求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道德与效益、心灵之平衡也。

本段文字,考生先举一段反例论证薄厚失衡的危害,接着用一段正面例子论述薄厚平衡的意义,从而实现了说理深刻,论证有力。

【佳作展示】

远见方能远行

韩非子云:“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如果把目光放在当下,就会出现偏差,唯有远见方能远行。起锚前点一盏灯火于河岸,能帮助你驱散返航时的黑暗;外出时携带一把雨伞,能帮助你遮挡突如其来的大雨。这是认知的远见性在生活中的智慧体现。

远见,是立命安身之法宝;远见,是立功成事之良方。因此,人生当有远见,方能正确认识当下的情形,从而趋利避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辅佐勾践灭掉吴国的范蠡,预见到了自己将来的结局,于是卸下荣华富贵的铠甲,乘一叶扁舟,出三江而入五湖,居于陶而成巨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的建议,不急于张扬树敌,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徐图缓进。二十年后,他登上大明皇帝的宝座,四海臣服。

因为远见,他们能够深思熟虑,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察人之所未察,行人之所未行,成就精彩人生。

不仅一个人要有远见,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政府……都要有远见。

因为缺乏远见的认识带来的是百害而无一益的行为,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形象。如果有远见就会自觉遵守体育赛场的规则,中国羽毛球队也不至于在伦敦奥运会中因为一场消极比赛被取消参赛资格;如果有远见,在城市规划时就会考虑到排水系统的重要性,也不至于一场倾盆暴雨,让北京一夜之间成为泽国;如果有远见,就会呵护草木、保护耕田,也不至于一阵大风,让北方城市沙尘漫天。

因为缺乏远见的认识带来的是浪费资源、损害人民健康的行为,最终降低的是企业和商家的信誉。某一知名食品集团采用喂食“瘦肉精”的生猪当原料,致使人们再难相信号称经过“十八道检验工序”的食品的安全性;肯德基在产品中使用了喂食激素的“速成鸡”,即便开展“雷霆行动”的整治措施,又如何能完全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以“有点甜”为荣的农夫山泉受困于“水质量标准”的一片质疑声中,致使人们普遍感觉农夫山泉“有点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认识事物时,我们要把目光放得远一点,少一些短视,少一点狭隘,因为远见方能远行。

【技法点评】

本文以韩非子的名言和形象化说理引出观点“远见方能远行”,主体部分采用正反对比,先从正面列举范蠡和朱元璋的事例,论述远见的意义,继而从反面批判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缺乏远见的现象,最后提出希望,重申观点。广泛关注现实,深刻思考社会,是本文最突出之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挖掘出社会上的种种短视行为,予以一针见血地批判,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良好的思辨能力。

帮助别人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篇2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金融风险

0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8”,2008年4月10日破“7”,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1可以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进口产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等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1.2可以减轻外债负担,不论内债还是外债,从借到还都要经过一定的期限,而在此期限里,由于受汇率、利率的影响,债权人和债务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我国的外债而言,作为债务人,随着人民币升值,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本息所需的本币数量将相应减少,因此可以减轻国家和负外债企业的债务负担。

1.3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

2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现行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1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同时增加失业压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汇率变化密切相关。在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相对于某一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例如某服装公司每年出口额约1000万美元,2006年3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45:1,2010年3月为6.82:1,中间差价高达0.63元,那么因汇率变化公司直接收益便减少了63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这些出口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由于公司利润减少,一般会采取裁员措施,社会失业压力会逐步显现并加大。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

2.2金融风险会逐步加大。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对于外债,作为债权人的国家和企业,随着本币的不断升值,其损失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同时是美国最大债权人,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损失最大。与此同时国际游资和热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2.3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保持社会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逐步显现;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3对策及建议

3.1尽可能的改变结算用外币,学会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在对外贸易中,要根据变化了或即将变化的经济环境来选择相对比较有利的结算用外币。既然国际上美元、日元相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那么可尽可能的选择其他的结算用外币如欧元(到目前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还是贬值的)或外币组合,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3.2充分借鉴他国经验。例如:日元大幅度升值后,迫使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把企业搬到北美,这些企业在规避风险损失的同时,也造就了今天在北美市场上日本汽车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3.3坚定不移促进国内消费,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我国GDP虽然连续多年高增长,但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的比重是最小的,通过促进国内消费,可以明显改善并解决就业问题,这种现况在2009年汽车、家电产品下乡、国家税收补贴等政策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

3.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实践证明,在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单一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更快,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应适时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开产品价格,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的走势,指导资源合理配置。

篇3

关键词:差异性;货币政策;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5-0076-02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己跟自己比,成绩非常显著,但是横向比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却是越拉越大了,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体现在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行政割裂和政绩考核的不科学、以及财税体制的弊病,还会面临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亟待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曾明确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重点工作,如何扭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笔者希望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入手,探讨一下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一、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最为相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与货币政策最不相关。

改革开放以前,受前苏联发展思路的影响,我国主要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道路。在全国“小而全、大而全”的指导思想下,尤其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很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东中西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有一定的缩小。

改革开放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央行职责以来,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凸现出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依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东部地区依托沿海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水平、发展理念、体制改革、市场化程度等很多方面都远远走在了中西部地区的前面,而统一的货币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则忽视了这个“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金融机制完善,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金融机制相对不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因此地区之间的差异没有缩小反而逐步增大了。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区域在应对突然的货币政策变化时也有不同的动态反应。

根据资料显示,东部地区各省市的市场化程度均排在全国的前列,市场化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各省市的市场化程度仅低于东部;西部除了重庆、四川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其余省市区的市场化程度都很低。在货币投放上,经济增长快的东部沿海地区,信贷规模大,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信贷规模就小。在资金来源上,东部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城乡要素流动效率较高,资金来源有较多的渠道;而中西部地区计划经济的痕迹较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窄,更依赖国家扶持。在资金使用上,东部地区处于一个高投资、高效益、高收入、高储蓄、资金需求量和资金供应量大增的良性循环状态;而欠发达地区则积累严重不足,资金也较难吸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货币传导机制的顺畅性不一样,最终就可能导致不同的货币效应。

二、货币机制传导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东部地区金融机构较多,金融业务量大,其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得较充分。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货币传导主体缺失,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也较差,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也相对不敏感。

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货币传导主体的缺位程度也不一样。

(一)从金融机构数量来看,除了国有金融机构按省区设立分支行外,新兴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多集中于东部地区。

东部城市商业银行机构数分别都是中部和西部的2倍多;东部外资银行代表处数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80倍和29倍,而外资保险机构几乎全部在东部;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新兴银行基本都只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全国惟一的两家证券交易所分别在东部的上海和深圳,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形成区域性的资本市场。从近年发展趋势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从资金盈利和安全性出发,略增东部地区的机构数,而纷纷精简中西部地区机构数。2002-2004年央行减少机构数43个,中国工商银行减少机构数7,122个,其中大部分精简在中西部,而东部则略增。相反,外资银行近年在华机构剧增,2003年比上年增加70个,增长50%,2004年增加到206个,增长97%,绝大部分增加机构在东部。

(二)从存贷款业务量来看,也明显呈现了东部业务量大而中西部相对少的情况。

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2004年在东部地区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3,077.06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3.1倍和3.45倍;它们在东部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6,388.16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2.89倍和3.19倍。而新兴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则明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以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为例,2004年它们在东部地区的人民币存款是7,394.61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7.6倍和8.7倍;同年在东部地区的人民币贷款余额是5,360.26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7.6倍和7.9倍。

三、在货币政策上,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若干建议。

根据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在经济同质的区域内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在要素流动性、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通货膨胀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不能满足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为统一的货币政策而减小,反而地区差异逐步增大。为此,我国在区域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上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比如:深圳等经济特区实行了有别于内地的特殊货币政策;199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了分省的31个支行而实行分区管理的“2+9+5”区域货币管理体系。可见,实施一定差异化的区域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灵活的货币调控政策。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经济金融活动活跃,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同时,其货币来源渠道也相对较宽。中西部地区则刚好相反,资金创造能力相对较弱,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其对资金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大。因此,拓宽中西部地区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强货币供给能力对其经济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东部地区,可以不断推行利率的市场化,扩大资金的市场来源渠道;而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在国家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采取一定优惠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和央行再贷款政策,以增强中西部地区的货币供给能力,满足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这方面,美国早在1935年就进行了尝试。美联储在纽约、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地实行了较高的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6%;而在其他16个城市较大的储备城市银行实行的准备金率最高只为20%;在其余不发达地区如阿肯色、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等乡村银行实行的准备金率更低,其限额为14%。这一措施有利地促进了美国落后地区的开发,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自1945年以来,美国法定准备金屡有变动,但依据不同地区银行设置不同准备金率这一原则依然如故。

篇4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决定,从2007年6月5日起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二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近几个月来,央行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其背景是什么,对商业银行会产生那些方面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如何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这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为了指导、影响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而由国家制定、通过中央银行付诸实施的有关控制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的方针、政策与措施的总称。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与中央银行业务相联系的措施和手段来完成,这些措施或手段称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的调控和影响是非常大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将带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业务规模的变化,从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是货币政策考虑的范畴。通过加息,可调控资产价格,令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自2006年7月5日以来,央行出台了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多种调控措施。特别是2007年5月18日,央行同时推出三项政策措施,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升息、扩大汇率波幅。政策组合的推出,有利于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加大调控的力度,综合治理经济偏快。上调准备金率旨在降低货币乘数与银行可贷资金规模,抑制货币信贷增速;贷款利率上调以及降低银行存贷利差意在抑制信贷需求和银行的放贷冲动,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为信贷减速;存款利率上调有助于修正过低的实际利率,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超过短期以及活期存款利率不变有助于减缓存款活期化和储蓄分流的趋势;扩大汇率波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弹性,为扭转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平衡人民币有效汇率创造条件。

二、当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背景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07年在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近期,促使中央银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并由此导致通货膨胀。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偏快、证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既凸现了央行加大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其政策工具运用的难度。

当前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及商业银行经营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看:

一是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

2007年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回流动性,每次调整50个基点,每次收回货币1500亿元,虽然相对于银行十几万亿元的流动性,不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如果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进行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管理,连续调整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对经济的调整作用就将逐渐显现出来。成熟的市场经济一般都会出现利率调整的周期性。近5个月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就显示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的周期。5个月内的第5次准备金率调整,以及两次存贷款利率的调整,除了在银行信贷发放与市场利率基准上将产生实质影响外,更表达了央行在流动性治理上从紧把握的强烈决心,也彻底打消了部分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严肃性所抱有的侥幸心理。

二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将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并对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存贷款利差收入仍然是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目前,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约在2.55%左右,贷款一年期利率6.39%,存贷款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0.66%和3.84%。那么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调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按此连续调整四次则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84%*1500*4=230.4亿元。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0.66%*1500*4=39.6亿元。因此,据此估算,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商业银行利润达270亿元。

三、商业银行响应央行货币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为积极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一是要管住信贷总量,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当前,在资产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商业银行有必要控制过度的信贷行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同时,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信贷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注重提高信贷资金营运效益。据分析,各行业对升息的反应程度由机械制造业到农业依次递减,其中资金较为密集行业的影响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行业,如建材水泥、房地产、纺织等行业的影响度极其自然地排在了前列。农业、交通运输、水电生产供应行业受影响甚微,这些也恰恰是国家目前产业倾斜及扶持的行业。顺应国家的产业政策,根据各行业受升息影响程度的不同,商业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应有所侧重,尤其是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应该有所抑制,切实提高全面风险控制水平。

二是要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提高贷款综合收益水平。在贷款粗放经营受到遏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提高贷款综合收益水平。目前各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定价日趋重视,致力于开发科学、适用的定价模型,但由于受历史数据积累不够和实际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多数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仍然较低。对此,应参照《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要求,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进而实现对贷款的风险差别定价,以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三是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合理匹配资产负债结构。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吸储能力,但付息负债利率的提高,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降低,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认真落实差异化服务措施,加快网点功能转型,真正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在增加存款总量的同时,优化负债结构;另一方面,要根据负债的期限、利率结构,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利率结构,将资产与负债在资金种类和数量上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的条件下,根据利率变化的预测和资产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及时调整各种不同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缺口,扩大利差,达到净利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四是要加快业务创新,优化经营收入结构。今年5月份的这次加息与之前几次加息的重要区别是央行缩减了银行的存贷利差,特别是中长期存贷利差,压缩了银行贷款利润的空间。多年来,出于扶持国有金融体系的政策需要,中国银行业长期享受远高于国外同行的存贷利差,尽管这一过高的利差水平一直受到质疑和批评,但央行长期保持了银行业偏高的存贷利差水平。此次央行打破多年政策壁垒缩减存贷利差,显示央行抑制信贷增长的坚定决心。对此,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银行业务发展趋势,在业务增长方式上从外延粗放型增长向内涵集约型增长转变,在经营结构上由传统的存贷业务结构向资本节约型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在竞争手段上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今后,尤其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占比。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愈益频繁,西方商业银行加快了金融服务创新步伐,通过开拓中间业务市场,降低净利息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比重,以规避利率风险。如目前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高的甚至已经超过了60%,而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一般还不到10%,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通过增大技术投资,加快引进电子技术,提供电子银行服务;通过整合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基金、保险、代客理财等中间业务品种,来适应和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服务的全能化,实现客户的多样化和收益来源的多样化,从而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

四、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2007年5月央行三项调控政策的同步推出,既反映央行货币调控思路的重要转变,也显示央行驾驭货币手段更趋熟练和灵活应变,相信对市场和经济的调控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但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常规性工具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合理掌握货币政策运用的频率和调整区间。准备金率的提高,在意味央行将冻结金融机构更多资金的同时,也必须为此承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就商业银行来讲,准备金率的提高,限制了信用扩张,而存款利率的提高,又增加了筹资成本。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有必要设定一个合理区间,抑制央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同时兼顾商业银行的利益;如果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存贷款利率,希望也能够相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适度弥补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二是进一步加强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在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大、信贷扩张过快、货币投资反弹压力巨大、物价上行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单项政策的效力日趋弱化。因此,应在加强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实现多目标调控,并借助政策组合集中推出的力量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应。

三是应注意调控政策的协同效应问题。我国宏观调控关注多个经济目标,这使得央行在政策的协同和配套上需要更多的艺术性。比如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均是紧缩性政策,为了巩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导向,但升息又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比价吸引力,加速国际资金的涌入,加剧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流动性的关联影响预计还将显现和强化,这将对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更多的影响。因此,研究货币政策的协同和配套,谋划取得同向的效应,在我国宏观控制更加注重内在和结构的趋势之下显得更为重要。

四是应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针对目前农村资金存在着一定的“离农”倾向,为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县域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低于城市行金融机构。比如,目前农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0.5个百分点,高于信用社法定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建议今后应区别各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合理确定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进一步加大县域有效信贷投入,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资本市场;货币政策;资产价格

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092-03

货币政策实施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持币值稳定,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不过,目前货币政策关注的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未能考虑或者说很少考虑资本市场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的变化。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以及居民持有金融资产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资本市场对经济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金融体系稳定成为各国货币当局十分关注的目标,有关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日益引起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

一、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货币政策的两个常用工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整都会影响到股票市场。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投资者持有货币数量增加,反映了资产组合中安全资产相对于风险资产比例过高,于是增加风险资产投资,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上升。所以,货币供给量增加,股票价格会上升;另外,资金进入股市的直接动力在于股市相对收益的高低,而股市相对收益和利率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利率是股票价格的一个敏感指标,中央银行每一次利率调整,甚至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期都极易造成股价的波动。利率变动影响股价的途径:一是利率下调引起储蓄分流,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增加,股价上升;反之,利率提高,存款收益相对上升,社会各方资金进入股市的意愿会减弱,股价下跌。二是利率变动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盈利状况,最终影响股票价格。三是利率变动也是一种信息,会影响投资者预期和投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股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利率调节缺乏强制性,在经济特别不景气或股市投机过热时,利率水平的调节力度便显弱化。我国有学者研究,利率每次变动前后我国股市都有一定的波动。

2.中央银行资金管理政策的松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多少,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股票价格的稳定。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呈资金推动型特征,货币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主要渠道是信贷资金、储蓄分流资金和现金方式的社会游资,这其中银行资金的大量进入是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和以企业、个人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挪用银行贷款进行股票投资。

3.货币政策还通过“指示器效应”影响股票市场。即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实体经济,也即影响股票市场的基本面,从而对股票价格形成影响。如央行下调利率意味着经济不景气,投资风险加大,市场预期悲观,从而减弱投资意愿,导致股票价格下降。

4.其他货币政策手段。央行还会通过更加直接的手段“保证金比例”即购买股票资金短缺可透支的比例来调控股市资金量。

二、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是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需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货币需求函数的相对稳定;二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然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股价的变动使货币需求函数发生变化,使实际货币需求与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方程估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额,即出现了“失踪的货币”。所以,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仅考虑货币供应量与一般价格水平间的关系,而忽视资本市场的货币需求效应,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的动态,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是否满足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也因此受到质疑。比如,在相当部分资金被用于满足资本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用于保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供给相对偏紧,这样,在原有货币存量基础上,资本市场就成了内生货币供给的一个很大漏出,整个社会用于投资和生产的货币量相对减少,从而会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目标(如GDP增长率)的实现。

另外,股票市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货币流通速度:一是股票市场发展会减慢货币流通速度。即当股票预期收益率上升,大量货币资金滞留于股票市场等待获利机会,货币流通速度会降低;二是根据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随着金融资产名义价值的上升,其隐含收益率上升,货币收益率相对较低,公众更愿持有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备将来再买入股票,因而流动性偏好有所上升,所以股票价格的上升,导致货币流动性有所增强。因此,根据货币需求模型,货币供应量会相应变化。

2.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价格已成为货币政策的一条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主要有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非对称信息效应、流动性效应、预期效应等。理论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引起股票价格上升,通过上述几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带动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促进国民收入增长。一般而言,股票属于一种奢侈品,其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所以国民收入增长会使股票需求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带动股价进一步上涨,股价上涨又通过上述传导渠道,促进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因而在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和实体经济发展间存在一种“自我加强”的效应。

但是,也要注意到股票市场加入传导体系使得信用创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加大,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和调控更加困难,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如股票质押贷款的开办可能使股票市场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场所,而一旦股价暴跌,信用链断裂,容易形成信用危机。所以,股票市场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更加复杂,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

3.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带来金融运行机制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互动性的增强,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法定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机制的调控作用下降,公开市场操作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我国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告诉我们,央行货币政策为了实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股票市场是其政策操作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传导途径。因此,要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必须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通畅,这需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股票市场的同时完善。

1.重视股票价格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首先,从世界性的金融变革来看,金融资产价格客观上已逐渐成为影响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变量。对于股市而言,股价一方面可对GDP产生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股价的巨幅波动又会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运行带来极大破坏,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性事件。其次,我们必须明白股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最后,股价中包含了利率、货币供应量、通胀以及产出等各类经济信息,这意味着货币当局利用股票价格来对货币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具有可行性。

2.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快利率体系市场化改革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关注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自1998年我国改革货币调控机制以来,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我国的反经济周期和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国基本实现了“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我国的实践检验与弗里德曼的理论推导基本一致。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联动的增加,国内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再把货币供应量作为单一的中介目标是不可行的,我们有必要吸取凯恩斯学派把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思路,增加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数量,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但是,基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基础,利率必须是敏感的,对于这一要求,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重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的重点。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至少要做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国内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二是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与再贷款机制,以建立起中央银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机制;三是进一步改革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联动的机制,充分发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作用。

3.继续推进中国股市改革,提高中国股市有效性

目前,中国股市在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作用中的重要不足之处就是该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以及财富效应弱。这就要求提高股市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善我国股市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其内在价值。一是要改善国内投资者结构,增加机构投资者比重,培养价值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理念的树立不是来源于理论,而是来源于股市实践。当投资者认为股价确定围绕价值区间合理波动时,价值投资氛围会自然形成。二是要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由于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了解所投资上市公司的真实成长潜力,加之国内上市公司问题不断,他们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选择短期炒作行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所以,上市公司行为规范程度的提高对理性投资氛围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三是要健全市场信息传递功能。一方面我们要从数量和质量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市场中介机构的建设。总的来说,股价作为股市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一环,只有提高了股价的有效性,上市公司才会对其公司的市场价值给予十分重视,并以此为价值准绳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从而得以增加股市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同样对于投资者而言,有效市场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理性的市场预期,从而形成有效的消费预期,这对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一种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金融业有效运行的市场基础,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 一批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以及2000年2 月之后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的开办,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性得以增强。今后,我国要在加强金融中介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基础上“开明流,堵暗渠”,进一步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1.鼓励和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合法途径流入资本市场,同时,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到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形成真实的利率价格信号, 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提升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2.允许更多的证券公司进入拆借市场融资,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有效避免市场风险。

3.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开展个人质押贷款,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

4.建立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相联系的统计框架。现在的货币供应量层次已经不能如实反映货币供给的变化,因此重建此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金融协作监管水平

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维持现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架构不变、进一步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是必要的。

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制度建设,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探讨对金融业跨行业经营的有效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既要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又要减少重复监管,确保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2.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借鉴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经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监管机构要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等,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渠道和方式,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业科学发展。

3.证监会要考虑对资本市场的企业监管到位,对股民和资本市场负责,站在公正、公开、平等的角度处理。同时要努力保证实现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化。

总之,在疏导和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的同时,各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彼此的协调合作,建立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的协作监管制度,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努力实现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钱小安.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1).

篇6

关键词: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0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07-02

收稿日期:2012-03-28

一、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近年来, 为抑制流动性过剩,预防通货膨胀的发生, 我国的宏观调控逐渐升级, 货币政策由“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 2008 年的“从紧”,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至近年最高点, 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规模也必将收缩,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受到限制。为避免盈利水平的下降,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需及时进行业务和收入结构调整, 积极面对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表一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走势表

表二 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情况表

表1和表2表明,我国自2008年以来开始持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表明我国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连续的收紧银根会大大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流性,货币供给曲线不断左移。这势必对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产生复杂的影响。

二、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

央行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美贸易顺差仍将带来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大,国际金融资本将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外汇资金的流入导致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强,这需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从国内形势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高,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苗头强劲。

三、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提高贷款资源的稀缺性。

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在历次加息的政策中通常保持不变,加息对存款成本的上升推动有限;贷款重新定价速度快于存款,使得贷款收益率的上升先于存款成本的上升,因而上调存贷款利率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净息差。而且,央行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紧缩”,将提高贷款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贷款议价能力。

2.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信贷规模的不断压缩可以迫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信贷业务,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为商业银行推进这些领域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带来契机。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将为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中小企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领域的信贷增长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消极影响

1.货币政策的持续从紧,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空间,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

央行实施持续的紧缩政策,使大量资金被冻结,货币供给曲线持续左移,加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银行可贷资金将不断缩减,信贷规模会受到削弱,特别是零售贷款增势明显放缓。

2.加息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一步升级,从而增大银行代偿性风险和资本充足压力。

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总额达到了10.71万亿元左右,其中平台贷款8.4万亿元。目前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已经开工项目逐步进入投资和用款高峰,在监管层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整顿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烂尾”项目的风险有所上升,银行代偿风险增大。此外,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对房地产“二次调控”以及国家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深入推进,该领域的信贷资产质量劣化风险加大。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从紧货币政策的对策

(一)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业务结构

1.商业银行积极寻求发展新思路。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益结构逐渐难以为继,现实情况要求商行必须探索综合经营之路。

2.大力发展新兴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来源。一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不失时机地开发与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境外投资相关的理财等金融产品,大力拓展零售业务,特别是中高端零售业务市场。二是密切对公对私、总分行、境内外行的业务联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三是加快专业理财师、投资银行队伍建设,通过薪酬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培养和引进相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快理财业务发展。

(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

商业银行应顺应贷款收紧的形势,把有限的贷款资源投向符合国家政策的节能环保产业、农业、公共事业、业务发展潜力大、信誉度高的客户。加强市场调查研究,进行市场细分,对资金压力较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盈利能力较好,资信度较高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三)拓展国际业务,实施“走出去”战略

1.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到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收购国外银行,提高境外业务收入,优化利润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篇7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价格,VaR模型

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实施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例外。理论上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又分为三种: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些工具的运用主要是先通过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再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作用。显然,在这里政策工具的使用也会对资产价格造成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影响的理论与现实情况

根据现值理论,资产价格由未来的预期收益和贴现率决定。利率的提高,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当期收益,在适应性预期下预期未来收益也会降低。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学说,利率提高会抑制投资需求,使经济趋冷。作为决定资产价格的宏观面不佳,这时资产价格往往也会下跌。一方面利率的提高势必会使贴现率提高,从而促使资产价格下降。这两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利率上涨,资产价格下降;利率下跌,资产价格上涨。即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改变货币供给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看,一方面从“货币供应利率实体经济”这一传导过程中可以知道,改变货币供应量可以像改变利率那样影响到资产价格,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资产价格上涨,反之反是;另一方面,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增加资产市场的资金供给,提高对资产的需求,从而抬高资产价格。同理,货币供给量减少,资产价格下降;货币供给量增加,资产价格上涨。

在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这一问题上,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大多认为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Home&Jaffrey,Hanger.D.&W.A.Krakow等)。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也研究了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钱小安(1998)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相关性较弱,且不稳定。易纲、王召(2002)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有影响,当货币政策刺激投资的上升,且投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或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时,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长期结果是股价的上升和物价水平的下降。李红艳、江涛(2000),周英章、孙崎岖(2002)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市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比较显著,而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的推动作用则相对较弱。孙华妤、马跃(2003)应用VaR方法,对1993年10月到2002年6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所有的货币供应量对股市都没有影响。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的研究,综合考虑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工具的两个方面(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考察他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实施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至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具体影响资产价格,我们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来刻画系统的动态特征。

本文运用Excel和Eviews5.1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拟建立一个含M2(广义货币量)、同业拆借利率和上证综合指数的VaR模型。

(一)数据收集、处理及变量说明

国内外经验表明,随着金融发展和深化,广义货币量M2是货币当局政策调控的有效指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目前唯一市场化的利率,可以体现资金的供求状况,所以作为利率的替代变量。利率季度数据以7天同业拆借利率以交易额为权重加权计算获得。上证综合指数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代表性变量,可以对股票价格走势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季度数据通过计算每月收盘数据的平均获得。对所有时间序列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干扰,记LnM2、LnR和LnSI分别为广义货币、利率和股票指数的对数,并且对M:采用X-11方法进行季度调整。数据时间跨度为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四季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和《中国金融年鉴》。

(二)ADF检验

由于VaR模型要求时间序列本身是平稳序列或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先对各变量进行ADF检验。计量结果显示(如表1),广义货币量M2、同业拆借利率和上证综合指数的对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为一阶差分平稳过程,即它们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在确定变量是一阶平稳之后,我们根据AIC和SC最小原则选择滞后期数为2。在有线性趋势与截距项的情况下,通过做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水平下,股票指数、利率和广义货币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协整方程,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见表2)。但还可以用VaR模型做进一步观察。

(四)模型稳定性检验

利用AIC和SC最小原则判断最优滞后期数为2,于是建立含M2、利率和股票价格的VaR(2)模型,但适合建立VaR模型的变量并不一定适合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所以我们需要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根据VaR模型特征多项式的模量(Modulus)都小于1的准则,我们发现模型是稳定的,即脉冲响应函数的结论具一定的有效性(见表3)。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靠,这里采用Pesaran和Shin(1998)等提出的一般脉冲响应分析方法(GeneralizedlmpulseResponse),以避免正交化对变量排列次序的依赖。图1和图2分别是利率和广义货币量对股票指数的冲击情况,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纵轴表示股票指数的变化情况,实线代表脉冲响应函数,虚线代表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根据图1可以看出,利率对股票指数一个新息的脉冲响应在一开始是负的冲击,然后急剧上升,到第二季度变为正的影响,于第三季度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从第六个季度开始又变为负的影响。这说明一个正向的利率冲击,一开始会使股价下跌,因为人们预期货币政策将紧缩,这对股市是一个利空。而一段时间过后,在利空出尽是利好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利率再次上升的概率减小,所以又刺激人们对股票的需求和投资热情,股价上升。再过六个季度之后,利率上升造成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企业收益的下降、宏观经济的趋冷,这些都将在企业的业绩中得以体现,所以股价再次下滑。

广义货币量的冲击对股指的影响不大,始终贴近中轴线轻微波动。一开始呈正向反应,到第六个季度变为负的影响,之后一直稳定。这说明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太显著,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理解:(1)由于我国利率受到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从而在货币供应利率实体经济这一传导过程的前半部分效率不高,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能有效传递为利率的下降或者下降过程缓慢。(2)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朱使流入股市的资金增加。我国禁止银行资金入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尚短,体制建设尚不完善,黑幕操纵时有发生,对资金的吸引力有限。而流入其他市场的资金如房地产市场,引起其他市场的繁荣,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出。所以,货币供给对股价的冲击并不显著。

(五)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用以考察各因素变化对股票价格变化的贡献程度。从表4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影响股指波动最大的因数是股票自身因素,如预期因素、心理因素等,其比例一直在80%以上。而利率与M2对股票指数的影响都不大,尤其是M2一直在1%以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利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大,但都在18%以内,说明利率变化对股票价格变化的贡献率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利率的稳定可以稳定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从而对股价的稳定会有所帮助。

(六)Granger因果检验

再根据AIC和SC最小原则,以滞后两期做格兰杰因果检验(表5),笔者发现,在5%的显著水平下,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利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利率是股票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这也证实了前面的分析,即利率变化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而货币供应量却不能有效影响股票价格。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应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方差分解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从计量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利率实施的初期阶段并不能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在长期来讲是符合理论分析的。同时利率比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大,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却十分有限。这里面有货币政策工具自身的原因,如利率未能完全市场化造成资金不能有效配置的因素;也有资产市场自身的原因,如股票市场投机操纵、黑幕违规以及股权分置等先天性缺陷的制度安排等因素;更有心理预期的原因,如赚钱效应、政策预期等。当然,这也给了我们一些货币政策层面的启示。

首先,随着居民持有的资产数量日益增多,股市发展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真实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一方面既要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和货币政策透明度;一方面又要防止资产泡沫形成以及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篇8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现有的关于高层管理人员自主度的三种主要理论观点,提出一系列关于高层管理人员自主度的研究假设,并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经理主义理论和Hambrick-Finkelstein理论对高层管理人员自主度的诠释更加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理论的诠释缺乏解释力。

关键词:高管人员自主度 经理主义理论 理论 Hambrick-Finkelstein理论

高管人员自主度(Managerial Discretion),有的学者直译为“经理自”,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决策和实际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和行为空间的大小,它由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征、组织特征以及高管人员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由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最终必须通过高管人员来实现,而如何合理分配组织资源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管人员,因此高管人员自主度对企业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管人员自主度问题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国外学者对于高管人员自主度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诠释高管人员自主度问题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即经理主义理论、理论和Hambrick-Finkelstein理论(以下简称Hambrick理论),这三种理论对于高管人员自主度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将基于上述三种理论提出一系列对比假设,并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其进行检验,以厘清各理论对于我国实际经济环境的适用性。

理论回顾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度(Discretion)的概念就开始在国外研究文献中出现。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高管人员自主度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也随之增加。经理主义理论最早指出了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的现象。该理论认为由于现代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高层管理人员拥有控制权后,出于自私的目的只会追求公司的规模最大化,而不是实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在公司治理的当前研究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在两权分离条件下,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内部会出现严重的委托问题。理论认为委托人可以通过建立监督激励机制保证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理论也认为高管人员自主度并不会影响利润最大化的实现。Hambrick和Finkelstein对高管人员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理论从一开始就假设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一致,实际上仍然隐含着对利润最大化假设的支持,同时也认为自主度环境会决定高层管理人员影响公司业绩的程度。但Hambrick理论并未直接阐明高管人员自主度对于企业产出究竟具有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也即对于高管人员是否会(或者能够)基于自身利益而采取行动并无预设立场。

总体而言,诠释高管人员自主度问题的三种理论观点分歧较大。

研究假设

在提出假设之前,本文参照Vilmos(2002)的观点,将公司根据所有权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类:所有者管理型(Owner-Managed,OM)、所有者控制型(Owner-Controlled,OC)以及经理控制型(Manager-Controlled,MC)。

OM公司的经理持股比例较高,OC公司内部有明显优势的控股股东,MC公司股权分散,缺少有实质影响的控股大股东。本文引入Z指数,判断公司内部是否出现明显优势的控股股东。Z指数是指最大股东与第二位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按照如下标准划分为三类公司:经理持股比例高于1%,就称为OM公司;经理持股比例低于1%,且Z指数大于等于3,称为OC公司;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低于1%,且Z指数小于3,即为MC公司。

本文在一种理论与其余两种理论观点不一致时提出假设,当某种理论认为变量间并无相互影响时,默认该理论提出的是零假设。若相应的实证结果显示变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则说明零假设得到支持。

为了便于区分针对不同理论提出的假设,下文将支持经理主义的假设用M表示,将支持理论的假设用A表示,支持Hambrick理论的假设用H表示,如假设1M,假设1A和假设1H。

(一)公司成长性

经理主义理论认为,OC公司的高管人员完全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假设,而在股权高度分散的MC公司中,高管人员将追求公司规模的增长,提出:假设1M(a):MC公司成长性大于OC公司。假设1M(b):OM公司成长性大于OC公司。

理论和Hambrick理论认为公司控制权类型的差异不影响公司的成长性,支持零假设。

(二)公司业绩

经理主义理论认为,MC公司的高管人员把公司的利润维持在保持其职位安全的最低水平。OC公司和OM公司的高管人员受到大股东的严格监督,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OM公司高管人员的个人效用函数与公司的股东一致性高于OC公司,提出:假设2M(a):OC公司业绩高于MC公司。假设2M(b):OM公司业绩高于OC公司。

Hambrick理论假定股东与经理的目标是一致的,股东对经理的监督反而会导致公司业绩下降,MC公司和OM公司高管受到的股东监督比OC公司少,提出:假设2H(a):MC公司业绩高于OC公司。假设2H(b):OM公司业绩高于OC公司。

理论认为不同控制类型公司的业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支持的是零假设。

(三)独立董事比例

理论认为,董事会监督可以有效减少成本和利益冲突,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提出:假设3A: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经理主义理论和Hambrick理论认为独立董事对公司业务不了解,提出:假设3M/3H: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四)公司业绩稳定性

经理主义理论和Hambrick理论认为,OM公司和MC公司的业绩稳定性比OC公司差,提出:假设4M/4H:OM公司和MC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均高于OC公司。

理论认为公司控制类型不影响公司业绩稳定性,提出零假设。

(五)行业竞争性

Hambrick理论认为行业水平是公司业绩变化的主要诱因,提出:假设5H:公司业绩稳定性与行业竞争性负相关。

经理主义理论和理论认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公司很难获得超额利润,提出:假设5M/5A:公司业绩稳定性与行业竞争性正相关。

(六)CEO年金

理论和Hambrick理论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CEO年金会受到较多约束,提出:假设6A/6H:独立董事比例与CEO年金负相关。

经理主义理论认为董事会不能有效约束高管人员的自主度,提出零假设。

Hambrick理论认为决定CEO年金主要因素是公司所处的行业。理论认为在竞争性较弱的行业中,经理的决策风险较低,相应获得的报酬较低,提出:假设7A/7H:行业竞争性与CEO年金正相关。

经理主义理论认为,较低的行业竞争性导致公司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经理薪酬更高,提出:假设7M:行业竞争性与CEO年金负相关。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中国沪、深股票市场2001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有数据缺失或已退市的公司,剔除B股上市和金融、银行业公司。为了排除2007年新会计准则施行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新会计准则施行前2002年至2006年连续五年数据齐全的104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中包含OM公司33家,OC公司633家,MC公司379家。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 分析软件和Excel2003软件。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CCER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本文选择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指标衡量公司成长性。公司业绩稳定性衡量了高管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借鉴国外文献,本文采用ROA的标准差度量,其越高,表明业绩稳定性越差。

行业竞争性体现了公司所处行业竞争的强弱,国外一般采用广告费用密集度代表行业竞争性,本文采用营业费用密集度衡量行业竞争性。本文的主要变量及说明见表1。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均值显著性检验及结论

为了检验假设1、2和4,即考察三类公司间成长性、业绩和业绩稳定性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实证结果汇总见表2。

从表2可知,三类公司成长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经理主义支持的假设1M(a)和1M(b)没有得到证实,而理论和Hambrick理论的零假设得到支持。

两组公司业绩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OC公司高于MC公司,OM公司又高于OC公司,结论与经理主义的假设2M(a)和2M(b)一致。Hambrick理论仅有假设2H(b)得到支持,假设2H(a)没有得到支持。经理主义理论的零假设也没有得到证实。OC公司的业绩稳定性显著高于OM公司和MC公司,该结论与经理主义理论的假设4M和Hambrick理论的假设4H一致,而理论的零假设没有得到支持。

(二)相关性检验及结论

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Spearman相关系数对假设3、5、6和7中变量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见表3。公司业绩和CEO年金都与独立董事比例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假设3A、3M和3H都没有得到支持。理论和Hambrick理论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CEO年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假设6A和6H没有得到支持,而经理主义提出的零假设得到支持。行业竞争性与业绩稳定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CEO年金的相关性不显著。Hambrick理论的假设5H认为行业竞争性与业绩稳定性显著负相关与结果一致,而理论和经理主义理论提出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假设5A和5M没有得到支持。三种理论均认为行业竞争性与CEO年金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由此假设7A、7M和7H均没有得到支持。

本文对有关高管人员自主度三种理论提出7个大类的假设,共19个对比假设中,其中10个假设得到了相关理论的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现有的诠释高管人员自主度的相关理论,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经理主义理论和Hambrick理论有较多的假设被证实,说明这些理论较为适合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自主度方面的问题。三种理论都存在一些未被证实的假设,但也不能简单或彻底地否定。它既可能是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渊源使然,其内涵及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也可能是我国企业制度和市场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Vilmos F.Misangyi.A Test Of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D].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2

篇9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感知游戏 假装游戏 模仿游戏

一、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一)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为显著的障碍之一,语言能力失常通常表现为有哑音、答非所问、声调无变化、错用代名词、无法使用正常语言达到沟通目的等特征。他们通常会用哭和尖叫等表示他们的情绪与需要,语言发育迟缓,甚至有报道称约有一半的自闭症患者保持缄默。即使有的儿童有语言功能,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存在异常,一般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谈,不会提问和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题,刻板性重复和模仿性语言较常见。还有些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存在异常,说话怪声怪调,没有情感。还有些病儿常用错人称代词,“你”“我”“他”不分。

(二)社会性互动障碍

自闭症儿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对人缺乏兴趣,不理人、不看人、不怕陌生人、也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冷漠对待周围的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较少主动与人交往,他们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弱,不能与小朋友建立友谊关系。在极少的与人交往中,没有交往互动技巧,回避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很少关注他人,不会分享他人的不愉快,不会关心别人,不了解伙伴团体的游戏规则,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一般不能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行为兴趣单一刻板

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狭窄且一般有不寻常的依恋行为,他们对大多数受普通儿童青睐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但对有些不是玩具的物品却有着强烈的兴趣,如瓶盖、门锁等,他们也常对物体的非主要特征感兴趣。他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刻板,不愿意被改变。如吃固定的食物、坐固定的位置,要处于不变的生活形态中,他们拒绝学习或者从事新的活动。还有一些有着仪式性或者强迫性的行为,如反复追问一个问题、不可克制的接触一些物品或保持同一行为。

(四)智力、认知、感觉和动作障碍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智力发育迟钝,但有些却在智力活动的某些方面又表现优异。智商低的患儿在社会往、沟通、刻板反应和自伤行为上的程度上更为严重。他们对外界的刺激麻木,对突然的声响和眼前出现的人和物没有任何反应,不知疼痛,但对某些刺激又特别的敏感,如汽笛声、光线的突然变化等,感觉麻木和过敏同时存在。自闭症患儿一般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怪异姿势。还有些存在变异的行为形态,如自我刺激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过度活动等。

二、不同类型的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一)启发感知觉的感知运动游戏

自闭症儿童也常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冷漠又孤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行,他们比较常见的游戏行为是用单一的方式操作某个物品,没有一系列连贯的游戏意识与行为,更热衷于某些感知运动游戏,如不间断的持续击打、摆弄、旋转某一物品,他们不会因为物品的主要特征而喜欢玩这样物品,而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玩,甚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复地做这样的动作。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的低水平重复动作与游戏实际上因为他们需要时机去了解环境,获得控制感。换而言之,这种低水平游戏也是有适应的,而治疗者也能从中发现治疗与康复的契机,通过感知运动游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操控能力,使其体验到游戏中的愉悦,进而在发展的感知运动游戏中提高游戏技能。如音乐疗法中,治疗师从趴在地上拍打地面感受地板震动的自闭儿童单一游戏行为中找到契机,将儿童抱在怀中,使儿童紧贴治疗师胸部,随着治疗师的歌唱,胸腔气流震动,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反复行为刺激下,该儿童的呼吸也表现出与反复提示的节奏型一致,这种美妙的互动是开启自闭儿童心灵的起点。感知运动游戏中提供的人与物之间愉快的交往刺激了自闭症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动机,能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二)增强注意力与主动参与的模仿游戏

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作用要在日常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只有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水平,才能使他们获得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机会,而游戏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注意力的集中、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模仿是普通儿童成长发育中的自发行为,当他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后,便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再现这些模仿来源的生活行为,模式是一种最初最原始的习得教育,能增强儿童的注意力与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发育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自闭症儿童先天缺乏模仿行为,后前的游戏干预就需要营造增加自闭症儿童模仿行为的情境。国外研究发现,在重复播放音乐的环境中,自闭症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行为会增加,同伴游戏也能大大增加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行为。在模仿游戏中治疗师也需要用即时模仿、语言提示等方式引导自闭症儿童自发地模仿,这一方面能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增加儿童有意义游戏行为的主动性,也为自闭症儿童象征性游戏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开发象征性想象的假装游戏

对于存在多重障碍的自闭症儿童而言,启发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儿童的抽象能力是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假装游戏通过玩具或者身份在游戏中的象征性假象与转换,能发展自闭症儿童联想、抽象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假装游戏对于儿童的沟通、社会性互动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角色转换游戏中,合作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时儿童能探究角色、分辨身份与职责、与同伴协商与妥协,这些行为能帮助儿童接受、了解现实生活,帮助他们与周围交流,在游戏中逐渐掌握语言以及沟通交流技巧,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与交往。如积木游戏、画画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操作能让相同的玩具发挥不同的作用,理解行为到结果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象征性假装游戏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游戏儿童对现实生活情境、事件中人与人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预测该事件中人物身份、事件发展过程和规则。因此象征性假装游戏对于促进儿童个体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有裨益,应在假象游戏的反复刺激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不断深化想象。

篇10

汇率变动对跨国经营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分析,作为一种经济性分析,通过分析汇率变动与跨国经营企业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汇率变动是否对跨国经营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股票收益率的高低,代表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因此也代表了企业的运营绩效与财务价值。股票收益率可以反映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同时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还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

下面以

四、实证结论及其分析

运用公式(b),分别对56家公司的数据进行ols(一般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各公司相应的β2值(即汇率风险),对β2值的简单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如果某公司的β2值为正,则人民币贬值和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是正相关的;反之,人民币贬值使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下降,并且β2的绝对值越大,影响幅度越大。结果显示,各公司的值较均匀地分布于0的两侧,但公司间的差异较大。就β2的简单算术平均值看,人民币在现有汇率的基础上无论是升值1%,还是贬值1%,各样本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在现有基础上涨跌冲抵后,总体上仍减少0.51647%。这表明,对于以引进高端技术和出口“初中级产品”为主的大多数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和当前的小幅波动,总体上还未构成威胁。但是,对于出口利润微薄且国际竞争 环境相对恶劣的纺织服装、电子、物资贸易等行业而言,汇率波动的风险已经初见端倪。

例如,“辽宁成大”、“厦门国贸”等出口贸易导向型的公司,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上升,严重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辽宁成大的β2值甚至达到了10.23685,厦门国贸也达到了5.12489的高值。又如,“生益科技”、“厦新电子”、“青岛海尔”、“德豪润达”等电器、电子类企业,尽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量不错,但由于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核心部件往往需要外购,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直以来以薄利多销方式求生存,一旦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那么“薄利”将不复存在,“多销”则可能导致更大亏损。纺织品服装行业也是如此,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不少企业在依靠出口退税过活的情况下,通常只有3%-5%的利润空间,随着汇率上升,如果再降价竞争的话,仅有的利润也将消失。“江苏阳光”和“青岛双星”的值分别达到8.56552和4.20744的高值,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很好诠释。

就β2的绝对值平均意义看,当人民币汇率波动1%,各样本公司股票的月收益率将平均波动3.316155209%(参见图3和表3)。这说明,即使人民币汇率仅为小幅度波动,其对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股票收

关于各公司β2值的显著性,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似,10%以内显著性水平的公司共有7家(分别为唐山陶瓷、中远航运、武钢股份、华海药业、天津港、中海发展、中兴通讯,其中“中兴通讯”的显著性水平达到1%)。就行业分布而言,陶瓷、钢铁、制药、电子行业各一家,港口航运业3家。并且这些公司值的绝对值均较大,β2值显著公司的β2绝对值全部大于2,说明其受汇率变化影响较大。其中,港口航运业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国际贸易货物吞吐量,近年来全球货物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加之港口经营的地区垄断性,使得该行业能够转嫁汇率波动风险,并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航运市场价格由包括“中远航运”和“中海发展”在内的世界前二十大船公司所把持,因此也能获得类似的垄断利益。

就钢铁行业而言,尽管铁矿石进口价格被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等主要国际矿业寡头所控制,每年进口价格上涨达50%以上,但基于当前国际钢铁行业呈现垄断竞争的格局,

[1]周高宾,周海滨.我国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运营性对冲实证分析叨.时代经贸,2007,(6].

[2]陈伟,王伟.我国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计量与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