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10 18:2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寓言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说曹操曹操就到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2、吃力勿讨好,阿旺炒年糕宁波谚语。喻卖力干活 ,但得不到赞赏。宁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传统的宁波习俗中,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即男子不做家务。炒年糕须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务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窍门,会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会炒焦。他出了力气不但得不到表扬,还会遭到妻子的臭骂。由于“火旺”和“阿旺”谐音,于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讲作“阿旺炒年糕”。
3、孟母三迁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篇2
关键词:创业板;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
一、引言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仪式在深圳举行,同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在创业板集体上市,市价总值接近1400亿元。开板5年间我国创业板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10月30日已有上市公司397家,市价总值突破22700亿元。基于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设立目的,我国创业板上市规则较主板相对宽松。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研究分析,揭示了其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就构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股权结构进行了探讨。
二、文献综述
股权结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公司制企业存在两类典型的股权结构,一类是高度分散型股权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另一类是相对集中型股权结构,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国内外学者就二者的优劣进行了持续而多角度的研究,对此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集中型股权结构更优”这一观点得到了来自Berle和Means(1932)有关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的支持,两位学者在其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一书中提出股权分散将导致监督激励缺失,而相对集中的股权有利于公司业绩提升。谢芳(2011)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
“分散型股权结构更优”同样获得了一定的支持。Burkart和Panunzi(2001)在Agency Conflicts,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Legal Shareholder Protection一文中认为公司管理者的积极性会由于过于集中的股权而降低,公司价值因而受损。施东晖(2000)研究了1999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发现公司绩效在股权适当分散、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改善。
三、研究样本与关键指标
1.研究样本
本文以截至2013年年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的35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行业分布详见表1。
表1 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由表可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两大行业,二者合计310家,占总数的87.32%,体现了创业板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设立目的。
2.关键指标
(1)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股权分散的数量化指标。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状态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本文选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R3、前十大持股比例之和CR10对研究样本的股权集中度进行度量。
(2)股权制衡度
股权制衡是指控制权由几个大股东掌握,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决策,达到大股东之间相互监督的股权安排模式,既能保留股权相对集中的优势,又能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害。
本文选用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Z指数、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S指数对研究样本的股权制衡度进行度量。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文基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2013年股权结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变动趋势。
1.股权集中度分析
表2 2009年-2013年股权集中度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CSMAR数据库。
由表2可知,2009年-2013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均值超过30%,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R3均值超过50%,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比较集中且股权集中度呈平稳增长态势。在此情况下,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现有的控制权很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2.股权制衡度分析
由表3可知,2009年-2013年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Z指数平均值持续增长,从2.74增长至4.92,增幅80%,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股权优势显著扩大。同时,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S指数的连续下降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股权制衡水平的降低。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9年-2013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创业板开板以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且呈进一步集中趋势、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不断削弱。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权集中、制衡缺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实施隧道行为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因此,为了促进创业板的健康发展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有关部门应当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通过增加中小股东持股比例等方式适当分散股权、加强对大股东的制衡。
参考文献:
[1]吴格.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与公司绩效关系[J].财会通讯,2012(7):72-75.
[2]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 (12):23-30.
[3]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块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1(1):38-43.
[4]陈珩,贡文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0(8):40-42.
篇3
一、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诗词文赋是古代文化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一相传,为中国文学留下丰硕的成果。文学和艺术自中国古代开始就已经相提并论了,因此在中国艺术歌曲诞生之初,文学的代表――古典诗词便与艺术之精华――音乐结伴同行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大多以诗词为蓝本,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其中以古典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尤为突出,这样的歌曲数量较多,其歌词严谨、典雅,形象生动、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近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中国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声乐教学中发挥古诗词声乐作品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研究
中国古诗词教学应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我国几千年的音乐历史,历代音乐家都曾对民族声乐艺术作过理论总结,如战国时期的《乐论・师乙篇》《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论著,不仅精辟地论述了歌唱中的咬字、呼吸、发声、润腔等技巧,而且详细地规范了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声乐的审美意识,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将这些典籍中有关声乐艺术的理论进行精选,并从现代声乐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加以系统整理,从而为古诗词教学夯实丰厚的理论基础。
(二)建立教材体系
编写教材《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及辅助教材《中国古诗词歌曲萃选》,包括简谱、五线谱对照的声乐演唱谱与钢琴伴奏谱。教材中对每首古诗词歌曲的教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文学赏析(作者简述、创作背景、文学风格、诗境与艺境、白话体译文);(2)歌曲的音乐本体分析(曲式结构、调式风格、旋法特征、钢琴的背景与歌唱);(3)古曲演唱提示(基本音乐情绪、重要的吐字归韵、有特点的行腔、声音色彩的把握)。
(三)调整课程设置
为声乐专业所有学生开设学科基础课程“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掌握古诗词歌曲的一般知识以及能够演唱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歌曲应成为声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同时,为那些立志研究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与研究”,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上课程的教学都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切实按纲实施教学。在声乐教学中有系统和针对性的选用中国古诗词歌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声乐审美趣味的理解,提高传统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利于有效解决学生气息、语言、音色塑造、风格把握等技术问题。
(四)加强技法传授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的一开始就体现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一体性。演唱与伴奏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完成对艺术歌曲的完美表达。钢琴伴奏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钢琴伴奏上注重营造诗词的意境,常采用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音乐织体,强有力地烘托和渲染歌唱声部,刻画和补充音乐形象,充分、有效的发挥了钢琴伴奏的艺术功能。演唱者与伴奏者呈现一幅“和与度”的古画。例如-唐,李商隐词;许树坚\刘小明曲.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时,需要有极高的演唱技巧,同时在气质上要有了无颓唐痕迹,通过与伴奏织体的细微变化、融合贯通,达到了诗词意境,向人们展示出艺术与人生的觉悟,凸现生命价值.从这意义上看,演唱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文本,它还向人们展示了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并昭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层面.演唱、演奏古诗词还符合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伴奏编配、清晰的意象,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探索领域。
总之,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声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有系统的让学习者涉猎中国古诗词歌曲,可以使其由浅入深,逐渐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歌曲诠释手段,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如何与钢琴伴奏达到“和”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徐竞存.戏曲声乐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4]左霞.浅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J].中国音乐学,2001,(03).
篇4
浙江师范大学梅新林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一文中认为,流域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流域为中国文学版图的形成与演变奠定了基本轴线,流域轴线的移动促使和推动中国文学地域空间的移动。二是为文人群体的聚合以及作品的区域传播提供了天然信道。尤其在古代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舟行河流是最普遍的行路方式之一。三是流水作为文化生命之源泉,对于作家创作灵感的激发,也是其他物象所无法比拟的。这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水流域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而本文侧重从文学本体属性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水流域与文学审美和文学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文学审美上的水流域特征
审美是一种体验,审美体验是形象的直觉,外在的客观之物能通过审美心理机制直接影响并促成审美主体的观念。因此,特定流域所具备的独特气候、地理以及物象必然对身处其境的文人们产生特定的文学审美反应。流域之水是一种审美原型意象,加上特定的地理区域色彩后,才复合出其他意象种类。
’
《汉书·地理志》中记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这说明,区域文化的形成主要由自然水土环境而致。四大流域文化区域中,辽河流域主要流经辽宁省、东部地区和吉林省南部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主要包括“东北部文化圈”和“游牧文化圈”。地理特征为山高水寒,这使人皮肤收缩,汗毛孔闭合,穿着厚重,与自然的距离加大,对外界持一种疏隔、抗拒甚至是征服的审美态度,故文学上主要选取凉风、寒蝉、白露、飞蓬、归鸟、孤兽、廖廓之谷等适宜寄托清冷之气和哀愁、忧患之思的物象,侧重冷色调。如完颜亮《驿所》:“孤驿潇潇竹一丛,不同凡卉媚春风。我心正与君相似,只待云梢拂碧空。”又如其《过汝阴作》:“门掩黄昏染绿苔,那回踪迹半尘埃。空亭目暮乌争噪,幽径草深入未来。数仞假山当户牖,一池春水绕楼台。繁花不识兴亡地,犹倚阑干次第开。”爱新觉罗·玄烨《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等。
古代文学评论中常把黄河流域所代表的狭义北方文学与长江流域所代表的狭义南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也按此论析。我国秦岭以南的地面水流向长江水系,秦岭以北的地面水流向黄河水系。黄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等9个省(区),东入渤海。黄河流域地理特征为黄土流沙,河宽水湍,是中华文明的先发流域,特别是从汉至唐引领中华文明发展。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主要涵括了燕赵文学圈、秦陇文学圈、三晋文学圈和齐鲁文学圈。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导致其民心境开阔,粗犷壮直,忧患意识浓,文学审美上多取狂风大川、峦山阔原、白云骏马等适宜抒发奔放狂野心意的物象,倾向于以贞刚之气叙事辩理,黄色调明显。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个省市。流域内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长江流域文学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主要涵括了巴蜀文学圈、荆楚文学圈和吴越文学圈,唐以后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引领者。由于长江流域草木茂盛,地窄山险水丰,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所以其多取小桥、曲水、清泉、柳枝、花月等体现柔、细、雅审美倾向的物象,绿色调突出。古代文学研究中,常拿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和代表南方文学的《楚辞》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里所说:“《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曾指出,北方文学“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而南方文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道:“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黄河流域文学代表类型有喻事析理的先秦散文;气势磅礴的汉赋;苍凉慷慨、风骨劲拔的建安文学;率真爽直、豪放刚健的北朝民歌;激越深沉、雄浑悲壮的盛唐边塞诗;叱咤风云、“挟幽并之气”的金词等。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等。长江流域文学代表类型有“信巫鬼,重祀”、“香草美人”的屈楚文学;情辞婉转、轻靡绮艳的南朝诗歌;润泽华采、清新秀美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婉约柔媚、徘侧缠绵的宋词等。作品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斡《室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等。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我国的云、贵、桂、粤、湘、赣六个省(自治区)。珠江流域成扇形格局,北依五岭,南临大海,中亘两广丘陵,大山、盆地穿插其间,兼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其代表文学派系主要有滇云文学、黔贵文学、八桂文学、岭南文学和琼州文学,元明清时期才后来居上,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文学中多取瘴、岭、贪泉、毒草、蟒蛇、蛊、麻石街、竹板、芭蕉等表达险恶蒙昧和原乡审美倾向的物象。具体文学类型有幽怨难适的唐宋流放派;原生开放的明清岭南文学等。如“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李商隐《异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
极,人称老病馀”(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猿蹈时能啸,鸢飞莫敢鸣。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宋之问《入泷州江》)等。
二、文学风格上的流域特征
日本学者竹内敏雄把地理环境差异作为影响文学风格的三大原因之一,而我国历代的文学评论者也注重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研究文学风格,如曹丕、刘勰、司空图、皎然、姚鼐、刘师培等。
从流域视角来看,辽河、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的文学风格各有特征。辽河流域文学风格以“劲健”、“清奇”为主,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学史上,辽金元时代是辽河流域的兴盛期,所以考察这一时期辽河流域文学风格具有典型代表性。
黄河流域文学风格以“悲慨”、“高古”为主,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长江流域文学风格则以“绮丽”、“委曲”为主,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特征。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一文中指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风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比如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和发轫于长江流域的《楚辞》风格迥异,极其生动地展现了南北两大地域文化的特征。前者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擅长状物传情,是一种朴素的美;而后者则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富于想象变化,是一种华丽的美。屈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总体特征,对文学加以渗透,形成了长江流域文学的独特风格,另辟了一个与北方黄河流域文学朴质风尚迥异的充满玄想的文学典范并与儒家构成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相对于北方的理性,南方显得浪漫、妖媚、奇异与诡谲,神秘莫测。陶礼天在《北“风”南“骚”》中亦曾浓墨重彩地分析了《诗经》与《楚辞》在地域风格与美学上的差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将南方长江流域文学风貌概括为屈骚传统,称它是北方理性之外的“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又如文学史上黄河流域的韩愈(河南人)与长江流域的欧阳修(江西人)文风大不相同。张仁福先生在《中国南北文化的反差》一书中指出:“大体说来,韩文属于阳刚之美的范畴,欧文属于阴柔之美的范畴。具有浓郁北方文学风格的韩文呈现刚健、雄正、愤激、壮直、质朴、拙劲、迅急、疏括等特征;而具有鲜明南方文学风格的欧文则显露柔婉、飘逸、哀艳、委曲、清丽、纤巧、纡徐、缜密等特色。”具体作品黄河流域文学中如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百步洪》中的“有如兔走鹰华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长江流域文学中如司空图所言的“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或“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麋寻幽。载瞻载止,空碧幽幽”。
篇5
从全球证券市场看,蓝筹股是成熟市场的标志之一。蓝筹股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已经不仅仅是市场炒作的概念,同时更是推动市场的根本所在。考察成熟股票市场上典型蓝筹股的形成过程,我们进一步发现,一家公司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有领先的技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公司通过收购和兼并迅速扩大规模,牢固占领市场才能成长为一只蓝筹股。
由于蓝筹股在股市上表现独特,国外市场上投资基金将大量的投资目标锁定在蓝筹股上。蓝筹股出色的市场表现,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也带动了相关创新品种产生和发展,蓝筹股基金、股指期货、指数基金、储蓄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它们多数投资于蓝筹股或基于蓝筹股的衍生产品如蓝筹股指数,以其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市场形象好,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只有短短十年的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对蓝筹股的认识还相当有限,甚至市场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
在本中,将集中探讨在我们这样一个不太成熟的股票市场上,有没有蓝筹股存在?能否构建一套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来筛选市场的蓝筹股?对所筛选出的蓝筹股能否通过市场实证检验来判断其波动性、收益性的状况?如果中国市场的蓝筹股缺乏或过少,我们又怎样来培育之?以及如何开发中国市场的蓝筹股指数类产品,包括中国蓝筹股指数、蓝筹股指数基金以及其他的蓝筹股指数衍生产品等?开展对这些的研究探讨,对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培育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以及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筛选蓝筹股的基本、步骤。我们采用逐步淘汰法来筛选蓝筹股。首先,根据上市日期,选出符合条件的股票(为保证有足够的观察时间,本研究确定 1997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发行A股和B股并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备选对象,研究结束期为1999年12月31日,即至少有24个月的上市交易记录)。然后,根据不同的指标条件,逐步选出符合条件的股票。最后,选出符合所有条件的股票,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股票作为样本蓝筹股。并通过放松各指标和约束条件,选出不同标准的样本蓝筹股,进行综合比较。
二、中国蓝筹股的筛选指标体系构建。在综合考虑既有蓝筹股基本概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我们提出了一套反映蓝筹股特征的指标体系,包括:总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利润比重、净利润增长率。其次,确定蓝筹股的具体选择标准:以1997-1999年整个市场均值的三年移动平均值为基准,即总股本2.8亿股,每股收益0.24元,净资产收益率9.14%,主营利润比重354.14%,净利润增长率9.82%,并根据证券市场的实际状况有条件地放松和约束部分指标,作为选择蓝筹股的依据。最后,我们确定三种不同标准来分别选取不同的样本蓝筹股,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样本蓝筹股的标准I为:仅以1999年度值为参照,总股本5.6亿股;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收益率10%;主营利润比70%;净利润增长率10%.根据我们设定的条件,只有8只股票完全符合标准,由此组成样本蓝筹股I.样本蓝筹股标准II为:以1997-1999年各上市公司三年均值为参照,按照每股收益高于市场25%,即0.30元;净资产收益率维持配股条件,即≧10%;主营利润比重70%;净利润增长率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50%,即14%;总股本超过市场平均的 100%,即5.6亿股。备选股票以上蓝筹股指标的三年均值,利用EXCEL软件的数据排序功能,采取逐步筛选的办法,选出符合所有条件的股票10 只,组成样本蓝筹股II.样本蓝筹股标准III为:仍以1997-1999年各上市公司的三年均值为选择依据,但按照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收益率 10%;主营利润比重70%;净利润增长率略为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即10%;总股本略微超市场均值的50%,即4亿股的标准。采取与样本蓝筹股II同样的筛选方法,选出符合所有条件的股票21只,组成样本蓝筹股III.
三、样本蓝筹股的实证分析。样本蓝筹股的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对各样本蓝筹股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及风险性的市场检验。我们以所筛选出的蓝筹股为样本,构造蓝筹股基本数据的时间序列,并通过定量分析手段探讨蓝筹股与我国股市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998年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平均为0.075,而三种标准的样本蓝筹股平均流动性分别为0.082(标准I)、0.057(标准II)、0.072(标准III),即:BL1>ML> BL3>BL2.因此,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强于标准II和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的流动性,而比标准I的样本蓝筹股流动性要小。在1998年,样本蓝筹股流动性指标和市场流动性指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如,标准II的样本蓝筹股流动性指标与市场流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546981,表明两者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线性相关),两者的变化态势基本相同。
从上来说,蓝筹股应该有较好的稳定市场作用,蓝筹股的波动性要比整个市场的波动性小很多。但从实证结果来看,标准I的样本蓝筹股波动性指标比市场的波动性指标波动幅度还要大。不过,标准II和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在上海股市非急速波动的一段时期(1998年1月-1999年6月,如图3-4),其波动幅度要略小于整个市场的波动幅度,表现出一定的市场稳定作用。
计量结果显示,标准I、标准II和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 值分别为1.15、1.03和0.87,即 (1)> (2)> (3)。因此,三种标准的样本蓝筹股风险水平与市场风险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标准I、II样本蓝筹股的风险水平略高于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标准III的样本蓝筹股风险水平略低于市场的平均风险水平。这同时也表明,市场上样本蓝筹股还不能较好地规避风险。
四、证券市场蓝筹股的培育。以上选取的样本蓝筹股市场表现不佳,这在较大程度上表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因此必须加快对蓝筹股的培育。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和蓝筹股发展的各种环境,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蓝筹股培育措施:(1)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培育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业绩是评价好坏与否的重要砝码,也是作为蓝筹股公司最基本的条件;(2)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完全按照企业制度来构建和运作企业;(3)大力发展主营业务,培育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4)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计划,通过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促使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终达到完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之目的;(5)我国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出各种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市场违规行为,尽快实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把真正优秀的企业留给证券市场,为我国蓝筹股的培育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6)通过对投资者进行宣传,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使投资者逐步改变炒题材、炒概念的投机习惯,树立中长期的价值型投资理念和理性投资行为。
五、我国蓝筹股指数类产品的初步设计。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对中国蓝筹股指数、蓝筹股指数期货和蓝筹股指数基金等品种进行了初步设计,其中中国蓝筹股指数的设计是重点。
在蓝筹股指数设计方面,我们采取类似于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来编制南方证券的中国蓝筹股指数,但为了准确反映蓝筹股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了蓝筹股的流通市值和流通股本。我们将在每年年报结束日止(4月30日)定期对市场所有的股票进行重新筛选,确定新的蓝筹股样本,并采取“除数修正法”来对相应的蓝筹股指数进行修正。以前面所选取的蓝筹股为样本,以1998-1999年每周的样本蓝筹股交易数据为基础,出期间(1998.01.09- 2000.01.07)蓝筹股指数I、II、III的每周交易数据,得到相关的指数模拟运行结果。为选取合适的样本蓝筹股来构造中国蓝筹股指数,我们以蓝筹股指数的长期收益率r和波动性β两个参数作为指数选取的标准,并定义收益-波动比率k=r/β来反映蓝筹股指数合理性,即通常该比率越大(即波动性越小而成长性越高),则表明以该标准选取的样本蓝筹股指数越好。通过构建模型,计算出各样本蓝筹股指数的r、β和k值,得到k(III)>k(II)>k(I)的实证结果,表明样本蓝筹股指数III具有更好的收益-波动性。因此,标准III选取的样本蓝筹股最适合用于编制中国蓝筹股指数。
篇6
摘要:“研究型”教师培养是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国内发展现状、培养模式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概括出国内中学“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16-02
进入21世纪,社会和教育的变革导致人才标准的提高,从而要求提高教师标准。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突破需要一大批在教学实践中有所研究、有所创新的教师,经验型、技术型的教师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研究型”教师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斯腾豪斯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本世纪初,我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的要求。国内研究者对“研究型”教师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包括四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二、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随着“教师研究”运动的深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并在各级教师培训计划中得到推行。 然而,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作为教学研究者的素质存在严重不足。
对于职前教师发展现状,教育课程体系中缺乏对职前教师研究者素质培养类的课程,梁庆认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不突出,职前教师资格培训质量不保证;姚玉环也指出,职前教师教育由于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科研体验等方面的缺失,造成了与研究型教师目标的不适应。对于在职教师发展现状,培训目标和内容体系中缺乏对研究者的定位,致使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者意识比较缺乏,教学研究能力较低,很难承担起教学研究者的任务;刘润清提出要把注重师资培养研究看作是今后五年外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把它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温勇、宋广文则认为,教师科研素养、教师培训和学校评价等诸多因素阻碍着“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钱晓霞联系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指出身处一线的教师由于缺少学科理论上的指导和研究手段上的训练而无法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
三、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为实现国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职前教师教研素质的培养,张虹和姚玉环等学者建议要重视职前教师研究者意识的培养,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科研类课程设置;提供机会让职前教师接触教育实际,观摩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组织职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改变教学模式,突出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参与、反思和实践基础上多样化的培养路径;改革评价模式,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
针对在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温勇、蒋芸、钱建芬等学者提出:在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可总结为校本培训,依托教师所在学校的现有资源,建立教师科研团队,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开展教师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研究的现存不足
由于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历程较短,加之学界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关注不够,使得有关“研究型”教师的系统研究明显不足。从已有文献看,该研究领域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
1.研究内容缺乏深层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型”教师研究大多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挖掘。第一,在阐释“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上,以蒋芸、温勇、宋广文等为代表的学者,虽从各自的研究视角阐述了“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特征,但缺乏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证;第二,在探讨“研究型”教师的素质上,研究者虽从不同视角指出“研究型”教师的素质应包含哪些构成要素,但未阐明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第三,在探究“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上,研究者虽指明了“研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但缺乏充分阐释和解析。
2.研究范式缺乏多元综合。就教育研究范式而言,有质性研究范式与量性研究范式两大类,当下,两大教育研究范式在“研究型”教师问题的研究中明显分离。其中,质性研究范式多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文字描述的分析方法来反思问题;量化研究范式则多通过量表问卷或结构观察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联系。尽管各自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过程中“质”“量”分离与问题肢解,造成现实中“研究型”教师问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均较为偏狭,从而使得相关研究在理论层面缺乏深度,在实践层面缺乏力度。
3.研究成果缺乏操作策略。审视已有相关研究,可知其成果的操作性明显不足,一方面,已有研究重描述轻操作:①已有研究尚未关注“研究型”教师的操作性定义;②有关“研究型”教师素质与特征的研究鲜有操作性成果。另一方面,已有研究重思辨轻策略:①学者们在肯定“研究型”教师的时代价值时,大多从思辨角度阐释其价值何在,鲜有彰显其价值的策略说明,使得“研究型”教师的价值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②学者们在探讨“研究型”教师的成长问题时,通常局限于阐释成长的路径与障碍,鲜有履行相应路径与克服相应障碍的具体策略探索,使得“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在实践中缺乏实用的操作指南。
五、我国中学“研究型”教师研究的未来趋势
在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研究什么与怎样研究,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的未来方向与指南。
1.深化理论探讨。由于我国“研究型”教师研究相对较晚,使得相关理论积淀缺乏,基础理论贫乏。正如前述,“研究型”教师的价值、内涵、特征、素质与培养等探讨大多处于应然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反思。为丰富“研究型”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探寻有效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之路,应当深化“研究型”教师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深入挖掘“研究型”教师的价值,揭示“研究型”教师的内涵,继续探讨“研究型”教师的特征,进一步探究“研究型”教师的素质,探寻“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
2.拓展研究视野。为了提高研究成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已有“研究型”教师研究在研究范式上的“质”与“量”分离,造成相应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缺乏深度,在实践层面缺乏力度。为此,在“研究型”教师问题的研究中,要拓展研究视野,做到“质”“量”结合,既注重立足于直觉归纳与哲学思辨之上的细致、深刻的质性研究,也注重立足于理性逻辑与实验观察之上的客观、公正的定量研究,更注重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综合研究。
3.提出可行策略。当下,培养“研究型”教师已是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目标与追求,但由于缺乏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相应操作策略,导致实践过程中“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举步维艰。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研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相应操作策略呢?在对有关“研究型”教师的本质内涵、素质结构与行为特征等的认识还不甚透彻的当下,切实可行的做法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首先,从操作层面挖掘“研究型”教师的本质内涵;其次,系统探讨“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与行为特征;最后,从操作层面探寻“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和培养模式。
近年来,教师的成长问题日益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应是一个研究者;教师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中学教师的研究内容应主要集中于中学课堂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以实践问题研究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教师在学校中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应该成为每个力图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自觉追求。总之,探索培养“研究型”教师不仅可以丰富教师教育的理论,而且也能为教师成长指出一种有效的成长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冠英.谈外语教师的素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2]陈玉平.研究型教师应具有的个性品质[J].教育探索,2006,(2).
[3]蒋芸,边玉芳.试论研究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4,(8).
[4]梁庆.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的根源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5]刘润清.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6]钱建芬.研究型英语教师角色探索研究[J].中国知网硕博论文库,2009.
[7]钱晓霞.教师研究与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
[8]司桂凤.研究型教师——教师发展的方向[J].基础英语教育,2005,(4).
[9]温勇,宋广文.研究型教师及其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6,(9).
[10]徐红,董泽芳.中外专家型教师研究的回溯与前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0).
[11]姚玉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训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6).
[12]张虹.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前英语教师研究者素质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篇7
关键词:股票价格收益率 波动率 GARCH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97-04
一、引言
波动率是股票收益率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是衡量金融风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使用于整个金融理论研究与投资实务中,例如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理等。研究表明,波动率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和持续性,具有很强的自相关特性,因此,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历史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它的变化趋势、管控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现实需求与理论需求,催生了大量的波动率预测模型研究,典型例子如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模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等等。就GARCH模型来说,使用最为普遍的当属GARCH(1,1)模型。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模型对金融市场做了许多研究,包括汇率市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
中国经济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投资者投资需求急剧扩大,但受限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大量的国内投资者仅限于房地产、国债、基金、股票等少数产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投资只是少数人的投资领域。在国内房地产价格持续多年爆发性上涨之后,许多个人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股票市场。分析预测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未来趋势,可以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取了国内11个板块的代表性个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ARCH(1,1)模型分析各板块收益率的波动率、预测未来股票收益率的范围。
二、数据选取和分析
本文选取沪深300成份股中的代表11个不同板块的11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涵盖2011年首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至2014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共969个数据。为了方便分析,防止休市日数据空缺,将数据向前推移,形成连续的时间序列。其来源是大智慧软件的历史数据。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分析人员来说,收盘价都是很重要的,更能反映上市股票的股份走势,从而具有引导投资者或者分析人员的作用。日市场收益率,是反映日价格波动变化程度的指标,收益率的标准差或方差可以体现市场的波动特征和风险特征,因此选择日市场收益率来研究既是市场需求也是研究惯例。
通过对选取的11只股票股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使用大智慧软件下载,得到各股的日收盘价格,表1列出各股的统计期间的首个收盘价和最后收盘价,以及除去各股停牌日的数据得到总的数据个数。最少为928个,最多为969个,基本在940个左右。
(一)收益率描述性统计
先描述建立模型和统计检验所使用的基本数据,将股票市场日收益率rt定义为股价比值的对数,即股价对数值的一阶差分。
rt=ln=lnst-lnst-1
其中st,st-1表示时刻t,t-1的股票收盘价格。选取对数收益率在统计计算时更容易处理:
lnst-lnst-k=lnss=lnss・ss…ss
=lnss+lnss+…lnss
=rt+rt-1+…rt-k
这样连续复合多期的收益率只需要把它写成单周期的收益率的加总。
下面就国金证券做详细介绍。求出国金证券股票的日收益率,并结合时间变化得到收益率的时间序列图:
通过对国金证券收益序列的线性图可以看出,国金证券股票收益率表现出持续性和波动集聚性,即大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大的波动,较小的波动后面的波动也较小。
对于国金证券进行分析,经检验统计得到国金证券对数收益率序列均值(Mean)为0.1056%,标准差(Std.Dev.)为0.030495,偏度(Skewness)为0.350899大于0,说明序列分布有长的右拖尾,即样本期间内收益率大于于平均值的交易日较多。峰度(Kurtosis)为4.625334,高于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3,说明收益率序列具有尖峰的特征。Jarque-Bera统计量为38.80067远大于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9.21,说明存在“厚尾”的特征,P值为0.00000,拒绝该对数收益率序列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
对于其它10只股票的统计描述重复以上操作。得到收益率时间序列与图1类似,所以就不一一绘出,都具有相似特征。而其它10只股票的描述性统计量经过整理与国金证券的数据整合后得到表2,从表2中可以了解到国金证券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北大荒的最低。偏度都不为0,峰度值都大于3,J-B值也都非常大。所以其它10只股票的收益率序列也拒绝服从正态分布假设。
(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收益率分析之前,首先遇到数据的平稳性问题,因为GARCH模型对样本数据的要求是序列必须保持平稳。本文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方法检验方法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对收益率序列进行检验,得到的ADF结果如表3。
ADF检验结果显示:对于国金证券的t统计量的值-29.92496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同时对应P值为0,则股票收益率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收益率序列是具有平稳性,说明利用ARCH类模型进行模拟是有效的,同样检验其他10只股票,得到的ADF检验结果显示也具有平稳性,从而利用ARCH类模型进行模拟也是有效的。
(三)序列残差ARCH效应检验
序列的平稳性得到检验,再对序列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如果序列不具有自相关性则只需要考虑GARCH模型,否则需要嵌入ARMA模型来消除序列的相关性,再次,对数据进行异方差ARCH效应检验。
对于序列自相关性的检验,调用Eviews中的view-correlogram检验得到其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分析图2。
AC是自相关系数ξk,即构成时间序列的每个序列值rt,rt-1,…rt-k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图1中右边的序列数字1,2…12表示滞后阶数,ξk表示时间序列中相隔k期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ξk的取值范围是-1~1,并且越接近1,自相关程度越高。PAC是偏相关系数?渍kk,是指对于时间序列rt,在给定rt-1,rt-2…rt-k+1的条件下,rt与rt-k之间的条件相关关系。其值的范围为-1~1,AC下对应的数值表示对应滞后阶数k下的自相关系数大小,可以观察到序列的自相关程度很低。且Q统计量对应的P值均大于置信度0.05,所以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它10只股票经同样检验发现其它收益序列也不具有显著自相关性。
由于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rt与rt-1之间无关系是由于受到白噪声干扰。将白噪声定义为εt。
设立模型:rt=πt+εt
将去序列去均值化,得到et=rt-rt,国金证券取均值后为et=rt-0.001056
通常检验一个模型的残差是否含有ARCH效应的检测方法包括:ARCH―LM检验和残差平方相关图检验。本文运用残差平方相关图方法来检验国金证券的收益率序列。对残差的平方相关图检验首先建立zt=e2t,再对zt用软件取view-correlogram,得到zt的自相关函数分析图如下:
由图3可以观察自相关系数AC,PAC对应的值很小,且Q统计量对应的伴随概率p都基本为0。所以残差平方序列存在自相关,即序列具有ARCH效应。
重复以上操作得到其它10只股票的残差平方序列自相关函数分析图,整理数据后得到表4(见下页),除了宝新能源的伴随概率随着滞后阶数增大而趋于0以外,其它各股对应伴随概率都趋近于0这里就没有一一列出。由表4可知宝新能源在高阶滞后下也具有ARCH效应,其它10只股票的ARCH效应显著,所以这里只需用GARCH模型对各股收益率下一列进行建模。
三、GARCH(p,q)模型
在描述收益率序列rt的GARCH(p,q)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均值过程:
Rt=a+θiRt-i+εi+ηjεt-j
第二部分为条件异方差:
h2t=β+φiε2t-i+ψjh2t-j;β>0,φi>0,ψj>0;
即随机扰动项满足上式则序列服从GARCH(p,q)过程。
实际应用中,模型中的q值较小,所以一般地GARCH(1,1)模型就能够描述大量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
(一)GARCH(1,1)一般模型
GARCH(1,1)模型的公式为
σ2t=γVL+αr2t-1+βσ2t-1 (1)
其中,σt为t天后的某个市场变量的波动率,σ2t为第t天的方差率,VL为长期平均收益率方差,γ为VL的权数,α为r2t-1的权数,β为σ2t-1的权数。因为权数之和为1,有
γ+α+β=1
GARCH(1,1)模型中的“(1,1)”表示σ2t是基于r2的最近观测值和方差率的最近估计值。
设ω=γVL,则GARCH(1,1)模型可以重新写为
σ2t=ω+αr2t-1+βσ2t-1 (2)
估计参数的时候,常用模型(2)的形式,一旦得到ω,α以及β的估计值,则γ等于1-α-β。长期平均方差率VL可以计算成ω/γ。为了得到稳定的GARCH(1,1)过程,需要满足α+β<1,不然长期方差率的权数将是负值。
(二)GARCH(1,1)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σ2t=ω+αr2t-1+βσ2t-1
通过EViews软件估计各股票模型参数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表示了计算GARCH(1,1)模型参数的过程,经过计算的到的参数值分别为ω=3.02e-05,a=0.053084,β=0.915674,
得到:σ2t=3.02e-05+0.05308r2t-1+0.915674σ2t-1
并且本例中长期方差率VL为:0.0009666784长期波动率为=0.03109,即日波动率0.03109,而年波动率σ=0.03109=0.492356即49.2356%,由于股票波动率典型处于15%~60%之间,通过实际波动率的值49.2356%对GARCH(1,1)模型预测准确度做一个预估计。
四、波动率预测
股票波动率可以定义为股票收益率的年标准差。对于股票未来波动率对于投资者或证券研究人员非常重要,所以会尝试估计出未来波动率,这里主要利用GARCH(1,1)模型来估计。
(一)波动率的极大似然估计
首先定义第i天的方差估计值vi=σ2i。我们假设ri关于方差的条件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那么,最佳的参数应该最大化表达式(3)的值:
exp (3)
取对数得到右式中的-lnvi-最大化,即-mln(v)-最大化,我们只需要使得最大化即,将该等式关于v求导,并令它等于零,我们得到的v的极大似然估计为r2i。即可以定义第3天的波动率v3=r22=1.8971e-06,从而对于未来某天的波动率可以基于已知波动率求出。
(二)未来股票波动率的估计
第t天的波差率可以从第t-1天结束之时估计得出。当使用GARCH(1,1)模型的时候,该值为
σ2t=(1-α-β)VL+αr2t-1+βσ2t-1即
σ2t-VL=α(r2t-1-VL)+β(σ2t-1-VL) (4)
在未来的第t+n天,有σ2t-n-VL=α(r2t+n-1-VL)+β(σ2t+n-1-VL)r2n+t-1的期望值为σ2n+t-1。因此E[σ2t+n-VL]=(α+β)E[σ2t+n-1-VL],其中E表示期望值。反复利用该等式,可以得到E[σt+n-VL]=(α+β)n(σ2t-VL)即E[σ2t+n]=VL+(α+β)n(σ2t-VL),该公式利用了第t-1天结束之时存在的信息,预测了第t+n天的波动率。
例如已知2011年1月6日国金证券股价波动率为1.8769e-06,可以求出2014年12月31日的股价波动率期望为E[σ2946]=VL+(α+β)943(σ23-VL)=0.000966647。这样我们利用这个模型可以估计未来股票收益率的波动率,在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一种参考。
五、收益率预测
由于股票市场的股票收益率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而是接近稳态分布,所以对于股票收益率的预测比较难控制,而本篇论文结合传统B-S期权定价模型假设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变化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正太分布的可加性可以假设股票价格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以此估计股票未来收益率。
由伊藤定理推导出lns遵循的过程满足的股价行为模型:
ln(sT/s0)~渍μ-T,σ
μ为股票年预期收益率,σ为股票价格的年波动率。
现在定义μ为0时刻与T时刻之间的连续复利年收益,那么:
sT=s0eμT,因此μ=ln
其中s0=7.3,st=19.79,T=4,σ=0.4924
得μ=0.2493,则3个月后的股票收益率满足式(4):
ln(s0.25/s1)~渍0.2493-0.4924/2×0.25,0.4924
(4)
s0.25为2015年3月底的股价,s1=19.79。
由于一个正态分布变量值位于均值两边1.96倍标准准差范围内的概率为95%。因此,95%的置信度下3月底收益率范围为
0.032-1.96×0.2462
即实际收益率落在-0.45~0.515之间的概率为95%。通过大智慧软件取得数据2015年3月31日的股票收盘价格为25.51,当天收益率为0.254为正好落在这一区间内。同样估计出其它股票的波动率期望以及2015年3月31日的收益率,验证收益率是否落在预测的3月低股票收益率范围内,结果如表6。
由表6可以看出11只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落在预测范围内的有7只,而有4只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超出估计范围上限。由于2011到2014年股票市整体缓慢上升,这里利用历史数据预测2015年股票收益率。而近几年在新一轮经济改革下,国家相继出台经济政策,例如2015年1号文件关于农业改革,“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国企改革”等等一系列举措在刺激国内需求,再结合国内股市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特点。所以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一季度的股市涨幅普遍较大,所以政策相关股的收益率基本超出预期收益率上限范围。同时对股票未来的某天的的波动率的平方提供期望值,能对于股票后期风险波动提供一定参考,所以此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结合实证结果最后运用此模型估计6月初的各股收益率,可以提供投资者和研究员提供参考。
六、主要结论与启示
本文结合GARCH(1,1)模型估计股票未来波动率和收益率。这样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在分析股票的时候结合估计结果可以做一定的参考分析。这里11只股票涉及11个不同板块领域,以及结合“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等大的经济政策方针,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关系,不难看出钢铁、铁路的板块股票涨幅明显较大,适合投资,对于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银行、钢铁和通信行业,因为它们的年波动率相对较小,而对于风险爱好者可以推荐证券行业,它的年波动率较大且收益率范围最大,适合风险爱好者投资。结合此模型可以对其它股票做同样研究预测为投资分析作参考。以上的结论意见由本文实证研究所得,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Andersen TG;T.Bollerslev Answering the Skeptics:Yes Standand Volatility Models Do provide Aecurate Forecasts 1998(39)
[2] R.Engle “Autoregresssive Conditional Heterroscedasticity with Esti
mates of the Variance of UK Inflation,”Econometrica,50(1982:987-1008)
[3] T.Bollerslev.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
icity. Journal of Econometrics,31-27
[4] 梁斯.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研究―基于上海股市2010-2013年数据[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2)
[5] 耿庆峰.基于比较视角的我国股票市场波动ARCH效应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6] 谢家泉,杨招军.基于GARCH模型的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息论坛,2005(3)
[7] 唐齐鸣.中国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1(3)
[8] 尹智超.基于GARCH模型的沪深300指数收益波动率分析.知识经济,2013(18)
[9] 赫尔J.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0] 曹志广,王安兴,杨军敏等.股票收益率非正态性的蒙特卡罗模拟检验[J].财经研究,2005(10)
[11] 徐龙炳.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稳态特性的实证研究[C].//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
[12] 彭文平,肖继辉.股市政策与股市波动[J].上海经济研究,2002(3)
[13] 赵振全[1].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
篇8
摘要: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
>>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及启示 陕西发展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政府与环保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试论环保产业化的发展与趋势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 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浅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市场前景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促进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 环保产业的盛宴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建议 环境执法与环保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 内蒙古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于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初探 西部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潜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12月1日。《2016年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年12月21日。张彬、肖俊霞:《政策发力与市场拉动,双向助力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年第7期。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technical guarante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stag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70s, and gradually becomes a new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alyzes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the main problems, sums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som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development
篇9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国有控股 非国有控股 重大资产重组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绩效,主要有基于股价变动的超额收益法的研究,如张新(2003),李善民、陈玉罡(2002)等;以及基于财务指标方法的研究,如冯根福、吴林江(2001),姚禄仕、李胜南(2007)等。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资产重组的绩效还是一个有着多种答案的谜。
目前还没有文献将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重组绩效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2002年~2004年度发生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且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两种所有制结构对资产重组的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填补了国内按所有制研究的空白,并得出了重要结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能够研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主要特征,本文集中考察“重大资产重组”的绩效表现,本文的“重大资产重组”是指“交易的成交金额(包括承担的债务和费用)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净资产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中国证监会,1999)。
本文认为超额收益法在国内企业并购重组业绩检验中的适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我国股市发育时间不长,信息的完整性、分布均匀性和时效性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股价容易受人为因素操纵(吴世农,1996),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难以准确测量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鉴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财务分析法来检验上市公司重组前后业绩的变化。
一、样本、指标选取以及模型的构建
1.样本的选择。按照前述“重大资产重组”的定义,我们选取了发生在2002年~2004年度的205起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作为样本,共计涉及170家一般上市公司。其中属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有128起;属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生的重组事件有77起,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排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外的所有其他上市公司。本文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色诺芬数据库。
2.财务指标的设定。本文参考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一般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资产管理能力(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成长能力(总资产增长率,税后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四个方面,选择最具解释力的9个基本指标。
3.财务数据的预处理。为了使上市公司的原始财务数据在客观上具有可比性,需进行如下处理:(1)数据的标准化、奇异值(极端值)与缺损值的处理。本文的财务指标都是比率性质,无须标准化处理;对有奇异值(极端值)与缺损值的样本予以排除。(2)适度指标的正向处理。在指标体系中,体现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股东权益比率是适度指标,这两项指标并非越大越好。为了消除适度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影响,作如下的正向化处理:,其中是第i个公司的第j个指标,k表示该项指标的样本平均值,是正向化后的指标。
4.综合得分模型的构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一个将9个财务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得分的综合得分函数,以评价重组前后上市公司的绩效。具体做法如下:对样本公司9个指标按重组前后各年分别进行六次主成分分析;然后萃取出各年的主成分,并求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再用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求因子的得分的相乘和,得出六个综合得分函数,即重大资产重组前后各年的绩效综合得分。绩效得分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为第t年某样本的第j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第t年第i个样本的第j个主成分的得分;是第t年第i个样本的综合绩效得分;为第t年样本整体上的绩效综合得分。
二、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1.总体样本实证分析。(1)总体样本绩效综合指标的分析。利用SPSS 13.0 对总体样本重组前后各年9项财务指标按年度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萃取全部主成分,得到六个综合得分函数,据此计算出各样本公司 在重大资产重组前后各年的综合绩效得分;再以各样本公司 综合得分的均值表示总体样本当年的绩效得分:。根据得分,我们可以绘制出图1。由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重大重组事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长期贡献;重组当年及第二年公司绩效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较大滑坡。由于资源的整合、经营的调整,甚至人员的调整等重大重组事件的后续行为会给公司的绩效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表现在重组后两年内绩效持续下滑。
(2)总体样本绩效按指标类型分析。我们从旋转因子矩阵中分离出各因子的经济意义, 通过计算得到总体样本各年各类财务指标的评价分数,可绘制成图2。由图2,对各类绩效指标可分析如下:盈利能力在重组当年有所下降,在第二年继续下滑,在第三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并且超过重组前的绩效水平,与样本综合绩效表现相吻合。对于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在重组后的表现类似于盈利能力,所不同的是,公司的成长能力在重组后不及重组前的水平,这也许是因为在重大重组的整合期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受到制约,整合期牺牲了一定的成长性。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研究。按照总体样本的处理方法,得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六个综合得分函数,计算出各国有控股样本公司t在重大资产重组前后各年的综合绩效得分;再求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当年的绩效得分。根据计算的得分,我们绘制出下图3。由图3可以看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重大重组事件当年公司业绩上升,第二年业绩有所下降,但第三年又有所上升,且重组后的业绩都高于重组基期水平。总体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组事件对公司的业绩有正面的影响。
此外,按照与总体样本类似的计算,得到国有控股样本各年各类财务指标的评价分数,得到图4。由图4可以看出,国有控股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在重组当年有所上升,但资产管理能力有所下降,偿债能力基本持平,这或许是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的资产质量比较好,或产品(业)链能相互促进,重组当年就带来业绩改善。重组第二年只有偿债能力有所改善,其余指标都成下降态势,共同造成综合绩效的下降。值得关注的是,重组后的第三年只有成长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其余指标下降或基本持平,但成长能力的上升带动了综合绩效的整体提升;盈利能力虽继续下降,但仍高于重组基期水平;偿债能力有大幅下滑。
3.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研究。类似可得到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六个综合得分函数,据此计算出各国有控股样本公司 在重大资产重组前后各年的综合绩效得分;再求得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当年的绩效得分。根据计算的得分,我们可以绘制出图5。由图5可以看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重大重组事件当年业绩下降,重组第二年业绩有所改善,但重组第三年业绩又有所下滑,且重组后三年的绩效总体上均差于重组基期的绩效。此外,重大重组前二年业绩下降,但重组前一年业绩有较大幅度上升。这说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了重组成功,重组前一年有做大绩效的嫌疑(如转移利润等),所以重组后绩效总体上是下滑的,虽在第二年有所改善,但仍然小于重组前的绩效。同样,通过类似计算,我们可得到非国有控股样本各年各类财务指标的评价分数,绘制成图6。由图6可以看出,在重组前后,非国有控股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与综合绩效指标的走势大体一致。资产管理能力在重组第二年继续大幅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资产重组后公司的资产质量或运用效率恶化,经过两年的消化、调整,重组后第三年资产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由于其他方面绩效恶化,致使综合绩效是下滑的。这说明,总体上来看,非国有控股样本公司并没有因重大资产重组带来持续的业绩改善。
三、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A股市场2002年~2004年间发生的重大重组事件总体上来看,短期内重组后公司的绩效持续下滑,但长期看,重组给公司的绩效有正面影响,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企业需要综合、全面地协调好各方面资源,争取尽快发挥重组的协同效应。
2.该期间国有控股公司的重大重组事件对公司业绩有持续的正面影响,且其绩效表现整体上要好于总体样本的绩效表现,国有控股公司的重大重组给企业注入了长期发展的动力。该实证结果反映了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组为基础的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长期绩效水平,驳斥了那些所谓“内部控制人”在借助重大资产重组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言论,这也表明所谓的“所有者缺位”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论断是值得商榷和再考察的。
3.该期间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组行为在总体上没有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反,公司的业绩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是民营控股企业)的重大重组事件中,资源的整合、重组协同效应的发挥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且公司有在重组前故意做大业绩、在重组中为相关利益者谋取利益而损害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嫌疑。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1~01
[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吴世农: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1996~04
[4]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J].经济研究,2003~06
篇10
关键词:现金股利;投资价值;道琼斯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引言
价值投资所注重的信息包括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与公司状况等基本面信息,但是针对具体选择哪种股票进行投资而言,公司的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更接近于半强势有效市场,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那么个人投资者在进行股市投资时,就应关注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尤其要注意该公司的高股利是否也表明股票的股息率也是高额的,以及哪些行业的股票会带来较高的股息率。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实证研究并给我国的广大个人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以供他们选股时作为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状况
2011年11月9日,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首次公开亮相,证监会表示“明确分红比例,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目前,分红制度改革已在拟IPO(首次公开发行)公司中推行,市场预期证监会还将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提升上市公司分红水平,从根本上治理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重融资、弱分红”的现象。长期以来,A股市场分红比例过低一直遭到诟病。
三、价值投资与股利政策
价值投资最初来自于Graham的《证券分析》一书,在此书中,Graham使用内在价值这一称谓,因此价值投资理论也称之为内在价值理论。徐成刚(2005)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比较并整合格雷厄姆和费雪在价值投资理论里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其他学者对价值投资的定义,认为价值投资理论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价值投资的“价值”虽然存在不同提法,。二是股价总是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虽然股价是不断波动的,但是上市公司的价值却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依靠股票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股价最终会向其内在价值靠拢。这使得低价购买内在价值低估的股票,能够带来超额利润。三是价值投资是通过研究合适的企业,来寻找和判断内在价值低估的证券。先提出来股利贴现模型。该模型数学表述如下
四、道氏策略与股息率
道氏策略是由美国的1988年的华尔街杂志所提出的。事实上,本文就是将道氏策略稍加改变,以此考察高股息率证券组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有效性。在介绍道氏策略之前,本文认为很有必要说明道氏策略所依赖的股息率,也就是说道氏策略为什么依据股息率来选择股票。
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是一年的总派息额与当时市价的比例。以占股票最后销售价格的百分数表示的年度股息,该指标是投资收益率的简化形式。股息率是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比率。在投资实践中,股息率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尺之一。
五、高股息率证券组合实证研究
未经风险调整的高股息率股票组合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月度几何平均得到的收益率来作为证券组合和上证指数的每年参照收益率,这是为了用几何平均这一方式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收益率的扰动。下面用2000年证券组合和上证指数来详细说明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假设各拿出10000元人民币投资每只股票,共200000元,即赋予每只股票在证券组合中相同的权重0.05。则某只股票某月的收益率等于此月股价之差,然后加上这个月的股利,最后除以上月的收盘价格。这只股票的月末价值则是上月股票价值乘以这个月的收益率,再加上上月股票价值。
2000-2009年证券组合与上证指数月度几何平均收益率统计分析
注:*表示10%的显著性水平,**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
六、结论
本文对基于高股息率证券组合的价值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基于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逐渐规范,与股利政策有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本文认为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逐渐向发达国家的股利政策靠拢,现金股利将会逐渐成为股利政策的重点,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逐渐变好,依据股利政策实行情况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价值投资的环境逐渐成熟。
第二,我国个人投资者在过去的投资收益亏损严重,而价值投资能够给我国投资者带来收益,并且2003年以来,由于基金、QFll等机构的有力推动,价值投资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分析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鹏.基于高股息率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0.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